播放地址

终结者2018

科幻片美国2009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萨姆·沃辛顿,穆恩·布拉得古德,海伦娜·伯翰·卡特,安东·叶利钦,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科曼,简·亚历山大,迈克尔·艾恩塞德,克里斯·勃朗宁,贝丝·贝利,巴斯特·雷维斯,格雷格·塞拉诺,布鲁斯·麦金托什,特雷瓦·埃迪内,迪兰·科宁,迈克尔·帕帕约翰,克里斯·阿斯沃思,格雷格·普利特,泰瑞·克鲁斯,扎克·麦克格温,艾萨克·卡皮,布兹·萨瑟兰德,大卫·米德桑德,安居尔·尼加姆,罗兰佐·卡伦德,乔·巴齐尔,罗兰德·基金格,布莱恩·斯蒂尔,琳达·汉密尔顿,保罗·J·珀尔特,弗兰克·鲍沃斯,Ja

导演:约瑟夫·麦克金提·尼彻

 剧照

终结者2018 剧照 NO.1终结者2018 剧照 NO.2终结者2018 剧照 NO.3终结者2018 剧照 NO.4终结者2018 剧照 NO.5终结者2018 剧照 NO.6终结者2018 剧照 NO.13终结者2018 剧照 NO.14终结者2018 剧照 NO.15终结者2018 剧照 NO.16终结者2018 剧照 NO.17终结者2018 剧照 NO.18终结者2018 剧照 NO.19终结者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0:34

详细剧情

  2018年,天网系统与人类的战争使世界陷入了末世般的境况,反抗军精神领袖约翰·康纳(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带队执行一次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了战胜天网的新思路,而天网系统适时推出了新的目标排名,康纳位居次席,榜首上康纳此时尚年青的父亲凯尔·瑞斯赫 然在列。与此同时,一名遗忘了自身过去经历的强壮男子马库斯(萨姆·沃辛顿 Sam Worthington 饰)出现在洛杉矶的废墟中,他与反抗军战士瑞斯偶然结识,并组队前往反抗军总部,不料途中遭机械人袭击,瑞斯被俘。落单的马库斯经由反抗军女战士布莱尔引路,迎来了与康纳命中注定的相遇,但人与机械的对立让康纳不得不视对方为敌人……
  瑞斯在天网中心生死未卜,同时反抗军高层不肯推迟强行进攻计划,留给康纳的时间不再充裕,他只能选择进行一场赌上性命与荣誉的潜入行动。

 长篇影评

 1 )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转自我SPACE:
http://evarnold7.spaces.live.com/blog/cns!3C4928A5D97A0C8E!1079.entry


——————先说说暗恋——————

剧场《暗恋桃花源》里“暗恋”那场戏的导演,总是打断排戏,然后指着金士杰的鼻子说:“你不是当年那个江滨柳……这场戏的感觉不对,就是哪里不对……”其实我们观众都明白,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导演,就是曾经的江滨柳,妄图通过排戏来追寻逝去的“暗恋”的感觉。

的确,时代变了,我们老了,那种感觉不会再来了。

终结者新作品的一映再映,对于我来说,也无非是一次次地排戏,妄图随着所有T迷一起,找回当年那种改变人生的震撼。

那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那时的影迷没有蓝光,没有DVD,没有VCD,没有VHS,唯一的娱乐就是晚上的有线电视,可以放一些值得一看的电影。当时我太小,只记得大部分是且看且忘的港台警匪片和僵尸片。所以,当有一个晚上,在那电视上出现《终结者1》的标题时(那时还叫“未来战士”),我才知道电影的力量有多大: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内,我不仅仅是用眼睛看的,我不仅仅是用耳朵听的,这部电影绕过了我的灵魂和我的感官,直接与我幼小的身体进行对话;我被逼迫着把身上可供调用的一切器脏都贡献了出来——脑子、心肺、肠胃、膀胱、皮肤、四肢、手心、脚背——用于展现我肉体超越心灵的对这部电影的恐惧和膜拜!

接下来的一个白天,我都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满脑子就想像着地面铺满骷髅的未来世界,双目闪着红光的终结者在废墟中搜寻着我的踪迹,他的目标是:捏碎我的心脏(卡尔瑞斯语)。

于是第二天的晚上,当看到“未来战士2”的字幕出现在屏幕上时,我隐隐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着这辈子最重要的一个晚上,知道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事实上变成两个半小时),将是我永生与幸福最近的时刻。然而,虽然做足了思想准备,我还是没有能够预见到这幸福是那么地持久、这震撼是那么地强烈……我第一次意识到了我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我有了人生的目标——虽然随着我的成长这个目标的身影日益模糊,但是在最关键时刻它还是一如往昔、精神抖擞、一清二楚地呈现在我面前——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用什么方法,我都要·重·新·拥·有·这份幸福感!!!

从此以后,我成为了影迷。我的目标,就是找到能够重获那晚幸福感的一切方法。

然而,T2这样的电影不再了。T2这样的时代不再了。我后来曾经找到过若干个电影,分别重温了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九十乃至百分之九十五的幸福,但是那晚百分之百的幸福,再也没有找到,如同村上春树的《斯普特尼恋人》,我所在的卫星轨道与那颗百分百幸福的卫星轨道只是重合了一下,然后双方就各自奔向浩渺无垠的太空。

这就是暗恋吧。


——————再谈谈经典——————

相信只要是T迷,都会对目前的T4的票房和口碑双重表现失望。失望由何而来?当然是和T2比。我偏执地认为,大部分对T3、T4的影评,其实都是对T2的影评。

难道T2的光芒太炽烈,以至于连追随它都会变成悲剧?

还是说,是因为下面这个我很久以前就想问却始终不敢问的问题:

终结者是不是过时了?

我想我永远不会承认这一点。因为哪怕在诞生十八年后的今天,T2仍然是那么完美,那么打动人心。卡麦伦通过本片开创的一系列拍摄方法和故事思路,都仍然无比深刻地影响着现在的好莱坞生产方式。

但是,这的确不再是终结者大获辉煌的那个时代了。我曾一厢情愿地认为2009年是“终结者复活年”,但是从《终结者外传:莎拉康纳年代记》剧集的死亡开始,到5月21日最新游戏因存在安装BUG而被召回,再到T4北美上映的出师不利,我不得不说,今年对于终结者来说简直是糟糕透顶。

终结者要被大众所抛弃了吗?

难道非得要等很多很多年后,再由一个影视两栖运作高手K.K.阿布拉姆斯拍一部口号为“这不是你父辈的终结者”的电影,让卡尔瑞斯由未来回到过去再去创造一个平行宇宙的故事出来,那时我们才能欢呼终结者的重生?

对于我个人而言,对终结者的怀旧与对变形金刚的怀旧是大不一样的。变形金刚的怀旧是源自对童年欢乐时光的怀旧,而对终结者的怀旧则源自终结者本身对我整个童年的彻底征服。我相信很多影迷都是同感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T打头,今年上映的第二部变形金刚怎么也不敢自称是T2。TF2,多个F,层次大不相同。

好吧,我可能找到了答案。人们抛弃终结者,恰恰是因为人们无法抛弃终结者。

要解释好这句话,首先要说说续集这档子事儿。

续集既是最好拍的,也是最难拍的。在我看来,如果第一部成功了,接下去拍的续集有四个层次:

层次一,狗尾续貂,祸害人间。生死时速系列。
层次二,子承父业,延续发展。指环王系列。
层次三,金蛇脱壳,焕然一新。新蝙蝠侠系列。
层次四,让所有以后的NB电影都变成自己的续集。T2。

老是这么说T2伟大,怕是大家都对我厌烦了。但是我有我的理由。我认为终结者的缔造者詹姆士·卡麦伦是天底下水平第一的续集高手,没有之一。说他第一,有四个理由:一,他的本子都是自己写的;二,他拍的唯一两个续集都是层次三以上的,而且全部大获成功;三,他既能把自己故事的续集拍NB了,也能把别人故事的续集拍NB了;四,他懂得什么能拍,更懂得什么不能拍。其实真正让他成为天下第一的,关键是第四个理由:他不会去拍那些不会获得革命性成功的续集电影,因为他对续集的要求和大家的都不一样。他拍续集并不是要延续第一集的成功,而是要让看续集的人完全忘记第一集的存在。

简而言之,他只拍“质变续集”,不拍“量变续集”。这从他唯一的两部续集电影的宣传词上就可以看出。一个是《异型2(ALIENS)》:“THIS TIME, IT'S A WAR(这回变成了战争)”。另一个是T2:“THIS TIME, THERE'RE TWO(这回有俩)”。你看看,两者思路惊人地一致!在《异型2》中,他完全摒弃了第一集里莱德利·斯考特采用的太空恐怖片风格,就一只异型还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暧昧态度让人等得太心焦了。《异型2》毫不客气地嘲笑了前任一把,卡麦伦让数以百计的异型对人类基地发起总攻。当你以为这就是全部时,他又设计了异形女皇这个NB至极的大BOSS,让第一部《异形》小气得仿佛就是《异形2》的宣传片。

而T2的质变体现在更多方面:在动作场面上做到“最高最快最强”,在主题上颠覆了T1的未来宿命论,在特效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角色上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大转变——毁灭者变成了保护者,死神变成了天使!什么最具可看性?最可怕的敌人变成了最可靠的战友!当幼小的康纳第一次看见传说中的T-800就被他拥入怀中挡掉T-1000雨点般的子弹时,T2就提前完成了对T-800这个角色的救赎和对整个系列的升华;而当T-800自愿融入钢水,向康纳翘起了大拇指时,T2就给影史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那是对生命的敬重,那是对人性的认可。

有的经典是可以被颠覆的(如《蝙蝠侠1》和TDK),而有的经典可能就是无法被超越。T2作为最高档次的续集,为整个终结者故事画了一个完美的圆。该讲的故事都讲了,该挖的主题也都挖了,巩固了风格,又在风格上做到了极致,就连故事的时间线都在转了一圈后向全新的方向发展而去(T2结尾完全杜绝了天网存在的可能)。作为接下去的续集,想要在完美的圆上加料,没有两把刷子是绝对不行的。

现在再回到先前的问题:终结者是不是真的被抛弃了?

毕成功在博客上说,终结者被终结了。是的,在票房层面,终结者被终结了。但是终结者并不是被《博物馆奇妙夜2》终结的,后者还不配。终结者被抛弃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因为有太多不愿抛弃终结者的电影人和影迷。他们在终结者身上吸取养料,他们复制终结者的成功要素,他们让终结者的概念以各种形式再次升华。如同我的“暗恋”一般,终结者的簇拥们以各种形式找回当年看T2的感觉。当年T2同斯皮尔伯格的《胡克船长》票房大比拼,斯皮尔伯格在惨败中醒悟到电脑特技对商业电影的颠覆性贡献,才催生了《侏罗纪公园》项目。《黑客帝国》系列,不仅传承了终结者悲观未来和科技忧思的母题,而且塑造了如同终结者一般“非人”的反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各种各样的新鲜视效和新奇观点不断重复着终结者的成功故事,而如今,终结者恐怖的金属骷髅已经由恶魔形象转变成了粉丝争相收藏的玩偶。在这种审美情况和观影环境下,终结者电影最核心的吸引力被架空了,新的终结者的成功基础不复存在。

什么是终结者最核心的吸引力?是绝望!剥去各种华丽的外衣,T1和T2所贡献给大家的最核心的观点,就是绝望。是绝望赋予了终结者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绝望给了康纳母子的故事最原始的推动力:不谋发展,只求生存!

回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看见终结者是什么感觉?面对终结者,个人是无法与之相抗衡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逃!毫无胜算地逃!彻彻底底地逃!不留下一丝踪影地逃!终结者不会痛苦,不会怜悯,不会协商,不会妥协,终结者就是死亡的铁律,终结者就是绝对的压迫,终结者就是永远醒不来的噩梦的代言!唯有此,绝路下的反抗才显得弥足珍贵,反抗后的成功才显得意义非凡!这才是终结者这一形象的本源。

找到了这个本源,我们就能推断出,想拍出成功的终结者的续集,最关键的一步不是视效,不是故事,不是角色,而是绝望的氛围的营造,是对现实严重扭曲的噩梦的重现。如果这一点做不好,那么这个续集就必然走样,不再有观看正统的终结者电影的感觉,而是另外一部不相干的电影。

按照这个标杆,我们来看T2是否是合格的终结者续集。也就是说,看到T-1000的时候,我们是否感到了绝望?是否感到了绝对的压迫感?是否觉得常识与现实被严重地扭曲?答案不言自明,自从T1000由地板变回人形后,几乎所有科幻、动作电影的邪恶反角都或多或少要向T-1000看齐:令人胆寒地狡猾、不可思议地扭曲、不可战胜地强大。

再看看T3,当你看见克里斯蒂娜·罗根饰演的T-X的时候,你第一反应时它很恐怖,还是她很漂亮?当你看见施瓦辛格饰演的T-850的时候,你第一反应是他会任务失败,还是你打心眼里觉得州长大叔必然会成功?至少在我眼里,答案全是后面一个。打死我都不相信T-X真的杀得了约翰·康纳,虽然我在看的时候还真挺希望这个萎人死掉。说T3是失败的终结者续集,一点都不冤枉它。

这就是太经典的为难之处。


——————现在讲讲T4——————

6月9日《终结者2018》在中国内地首映,Jenny买单一起陪我看。在和平影都,看到卖票屏幕上N多T4的场次都打上了红红的“满”字,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感慨。

开门见山地说,我喜欢这部电影,并且打5分。其中,0.5分是感情分。

McG是比较聪明的,因为他摆明了不想拍纯正的终结者电影。他想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McG又是不明智的,因为他妄图通过一部非纯正的终结者电影再续终结者的辉煌。

而通过一些零碎的、未经证实的八卦的消息来看,先前我对克里斯蒂安·贝尔的信赖有一些偏差。虽然他以无比扎实的演技令人信服地演了约翰·康纳——可能他的确是当今最适合演这位救世主的演员之一——但是他的强势地位和要改剧本的一厢情愿,让本来就在走险招的新系列成功的希望蒙上了更多的阴影。

下面我将就影片各个方面对T4的成败进行个人解读。稍有剧透,但我觉得并无影响。

【机械·设定】

终结者的电影,核心看点就是终结者。T4吸取了T3的教训,不再拿T-1这种玩具出来丢人现眼了。影片最主要的概念创新就是两种型号:T-600和马库斯。

T-600是出自T1中卡尔·瑞斯在带领莎拉·康纳逃亡途中的台词:“600系列有橡胶皮肤,我们很容易认出来”。T4根据这句台词合理发挥,将T-600设计成为比T-800更高大、更原始、更野蛮、更笨重的形象。T-600的脸是橡胶皮肤,但我更情愿把它比作是腐尸的皮肤,看到它很容易想起生化危机里的丧尸。我承认,T-600前面的几次出场都很讨我喜欢。第一次是约翰·康纳与半截身体的T-600恶斗,真的把我吓得手心出汗。前面说过,终结者这一存在的核心意义是绝望,这半截儿T-600也毫不例外,别看它只能爬,却大有黑云压城之感,它提醒了我:终结者是不怕枪打的,一有懈怠就会被它终结。第二次出现是在洛杉矶的一个巡逻T-600,当它被卡尔·瑞斯倒吊起来的时候,它毫不犹豫地用重机枪打碎了自己的腿,这点很符合终结者的行为逻辑,很酷。稍后的几次出场,T-600的笨拙和弱点就渐渐体现出来了。颈后的通讯器一旦被破坏,就只会开枪乱射,的确让人更怀念聪明狡诈的T-800和更聪明更狡诈的T-1000啊!

而马库斯这个型号,我想争议会很大。与其说是一个型号,不如说就是马库斯这个人(或机器)。所以作为角色的马库斯,我放在后面部分讲,在这里纯粹讲这个机器人的设计。T4里天网对他的解释是“独一无二”的型号,除了大脑和心脏,其部分都是人造的。最让我困惑的是马库斯的战斗力,一会儿弱到会被人类用枪托打晕,一会儿强到能用钢管把T-800的脑袋拧下来。看来哪怕你是超人,也得有适应期。

至于收割者、水蛭、摩托终结者、间谍飞碟这些新的设定,我想是多余的。除了为迈克尔·贝这样的爆米花导演提供更多开喷的证据外,并没有为整个剧情提供推动力。随随便便设计新的机器人,而却又不够原创感,或许也是T4在北美被忽视的原因之一吧。

【故事·角色·主题】

T4归根结底是讲“什么标准才算是人”。换成是马库斯的内心旁白,就是“你要我做什么才愿意把我当人看?”然而,这种主题从《A·I》到《我,机器人》到《黑客帝国》再到《WALL·E》,观众都已经被轰炸遍了,关键是看故事靠谱不靠谱。

T4故事有三条主线:一条是马库斯的自救,一条是约翰·康纳的自救,一条是天网的圈套。马库斯的“自救”是自我救赎,约翰·康纳的“自救”是自我拯救。这两个人由对立发展为合作,再由合作发展为共生。这是一个很酷的创意,而且能够把T2的机械人性论乃至黑客帝国3的人机和谐论统统容纳到这个故事中,貌似有成功的可能。而且,为了让剧情能够更复杂更曲折,T4再大胆借鉴了施瓦辛格经典之作《全面回忆》里的超NB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卧底圈套,使得我看这场人机大战的故事简直就是重温《全面回忆》里施瓦辛格扮演的奎德帮助火星上的无产阶级群众推翻压在身上的一座大山的革命故事。

你看,“救赎”+“拯救”+“圈套”,T4请来的金牌编剧们给故事加了“三保险”,怎么愣生生就没有观众买账呢?我觉得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救赎”这个“一保险”,是马库斯的主线。比较好,比较感人,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不知道他是“谁”。的确,我们知道他是个特殊的终结者,而且他还是个有脑有心的终结者,但是在这之前呢?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将尸体捐给赛博汀公司的死刑犯,身上背负着一个哥哥两个警察共三条人命。其它方面,我们对他一无所知。

要知道,动机是推动人物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关键,如果电影能够向观众交代好人物的动机,那么观众就能认可故事的逻辑关系,自然而然就会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中,与角色一起同喜同悲,而不会跳出来冷眼旁观。这就是故事的感染力,说白了就是电影有没有能力把动机交代好,有没有能力让观众认可。比如我们都觉得去年的《飓风营救》挺爽快,其实这个故事烂到家,根本经不起推敲,但就是因为人物的动机是“爹地要救宝贝女”,驱动力很强劲,观众自然认可,自然代入,自然看得无比来劲,管他什么鸟逻辑。

可惜的是,T4非但没有展现出这个能力,而且竟然连尝试一下的意愿都没有。哪怕T4能够在马库斯“生前”的身世多一点点的交代,都可能让马库斯在T4中的所有抉择都烙上“合情合理”的烙印,这样他被冤枉时就更让人痛心,这样他说他想要“第二次选择”时才更让人信服,这样他最后的自我牺牲时才有那么点震撼力。靠那么牛的编剧,我想为马库斯编制一个感人点的人生背景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甚至可以把他的犯罪与天网的诞生用某种因果律结合起来,那岂不是更完美,也解释了为何赛博汀公司会偏偏找他要人体捐献。可惜了这样一个本可深度挖掘的角色设定。

“拯救”这个“二保险”,就是约翰·康纳的故事,他在本片的主要任务,就是拯救他的父亲卡尔·瑞斯,并通过拯救父亲来拯救他自己这一存在,再通过拯救他自己来拯救全人类,因为他妈妈从小告诉他,他就是救世主。

我一直是克里斯蒂安·贝尔的粉丝,他演的康纳的确让人更加放心。但是,再好的演员也无法“拯救”约翰·康纳这个角色的偏离。“拯救”这条线最大的失败之处,就是把约翰·康纳设定偏了。T4并未展现出约翰·康纳的沉稳、睿智和博爱(这三点美好的品质是由康纳的特殊经历所必然决定的)。相反,T4里的康纳变得不是很讨人喜欢,他多了一些独断、急躁的成份,而且更致命但或许是无意的,康纳变得有些自私。但是T4并没有做理应做的修补。

最大的问题出现在两个节骨眼上:一个是,约翰·康纳一听说指挥部命令把天网连同人质一起轰炸掉,他虽然反抗了这个命令,但那时的反抗远远不及当他知道轰炸也会殃及自己的父亲后的反抗来得剧烈和彻底;另一个是,当马库斯决定捐献自己的心脏时,康纳除了点头致意之外,一点点愧疚或感动的表示都没有。

我觉得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错误,因为康纳不是这样的人,他不会因为自己是预言中的救世主而把自己的生命凌驾于他人的生命之上。显然T4也不想把康纳塑造成为这样一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这是多大一个遗憾!T4的这个致命漏洞,其实就只是需要调换几个场景的顺序,再修补几个镜头而已:让康纳在得知父亲处境之前就发表演讲劝大家不要攻击伤害同胞,这样就不会让人怀疑他是为了自己的存在而违抗命令;再让康纳在换手术之前与马库斯多说几句煽情的对话,两人握个手敬个礼什么的,让马库斯更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主题不就升华了吗?而康纳的性格偏差不就修正了吗?T4的结局没有形成“豹尾”,就是毁在康纳的表现上了。你难道不觉得,康纳凭什么这样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命换一命的结局啊?

对于约翰·康纳我还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在看T4之前,我就期待着贝尔在两个瞬间的表演:一个是在见到自己传说中的父亲卡尔·瑞斯的时候,另一个是在重新见到爱恨交割的T-800的脸的时候。那是一种多么值得期待的煽情看点!我想着想着就想喷泪:见到卡尔·瑞斯时,康纳有千千万万的话想倾诉,却一句都不能说,就怕吓着这位比自己还年轻的爹地;而见到T-800这张州长的脸时,康纳看到的这副皮囊是他童年最可靠的“长辈”、最知心的伙伴(T2情节),也是他年轻时候最靠谱的保镖(T3情节),难道康纳在这重逢的一瞬间没有更悲喜交集的情感流露吗?太遗憾了,太遗憾了……回想T2,当莎拉在精神病院重遇T-800的时候,那是她十多年挥之不去的噩梦的重现,她当即瘫倒在地上,边大吼着“NO”边奔回了千辛万苦才逃出来的精神病院,当时可以用“失魂”来形容,琳达·汉密尔顿的表演精彩绝伦!现在轮上了克里斯蒂安·贝尔,剧情却让这两个精彩的“关键点”离得这么近,又把武戏置于文戏之上,错过了让贝尔大飚演技的时机,可惜至极。

“圈套”这个“三保险”,讲的主要是天网与反抗军的战斗。我越梳理这个故事,越觉得这个卧底故事与前面提到的那部科幻经典《全面回忆》如出一辙。都是卧底自身不知真实身份;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派到抵抗组织内部做内鬼;都是在最后真相大白时刻选择站在劳苦大众一边。那么这个“保险”的问题在哪里呢?逻辑!要命的逻辑!

首先要拷问编剧的是:天网是如何知道卡尔·瑞斯是关键人物的?是约翰·康纳自己对马库斯说出来泄露天机的吗?不是,远远在那之前,天网就知道卡尔·瑞斯很重要了。唯一的解释就是,T1中卡尔·瑞斯回到过去拯救莎拉康纳的情况留在资料库中,天网已经知道得一清二楚了。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知道卡尔·瑞斯是审判日之后才出生的(见T1情节),那时人类已经转为地下了,出生档案也不会存在,天网是怎么知道卡尔·瑞斯的长相的?漏洞,天大的漏洞啊!

第二个要拷问编剧的是:天网的洛杉矶总部为什么这么不设防?一开始马库斯还紧张兮兮地进入总部,我们明明看到至少是有一台巡逻机在站岗的。而后康纳也莫名其妙地混进去了,这就有点牵强了,我们知道康纳对付机器很有一手,但是好歹也让我们瞧瞧啊!刘谦的近景魔术都讲究一镜到底不是?再后来就更神奇了,整个天网中心,整个制造工厂,竟然只有一台T-800追杀康纳,难道天网也陷入金融危机缩减成本开支了?而最后更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我们看到反抗军的直升飞机如入无人之境一般进入天网核心,把康纳等N多人救了出来,让我想起了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天网竟然这么好欺负,我都有信心当一回约翰·康纳了!

除了这两大滑稽的硬伤外,其它的逻辑错误更是数不胜数。T-800为什么总是扔康纳,直接把康纳抓住把他心脏捏出来不就完事儿了?天网都能用上3G了,竟然不能通过无线电来准确定位约翰·康纳的位置?反抗军抓捕马库斯时,这么大的动静,天网竟然熟视无睹?根据剧情,放一下音乐就会招惹天网的高危地点,与反抗军的基地只有步行2日的距离,天网果真是瞎子和聋子啊!我也没见到反抗军的基地有多么隐蔽,还有那么大的机场,真的非得需要马库斯这样特殊的机型才能渗透进来吗?天网的间谍系统统统应该撤职!而且,当马库斯发现了基地所在地之后,天网完全可以组织一支军队来毁灭了,为何还要后面请君入瓮那么麻烦?

综上所述,T4最吸引人的就是开场的这一段,天网的不可一世、终结者的无比强悍都给人以久违的压迫感。越到后来,就越经不起推敲,就越显得滑稽。编导都需要反思一下,2亿美元的投资已经赋予了他们足够的可能性去实现任何的构想,但是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有些是能力所致,有些是不动脑筋。比如马库斯出逃这一段,如果将天网的巡逻、马库斯的逃亡与反抗军的追捕三方一起搞,反抗军有时可以大张旗鼓地追,有时必须安安静静地追,最终还是被天网的巡逻机发现,却又被马库斯给救了下来。情节走向还是一样的,但显然紧张刺激的程度大大增强了,逻辑上也更顺。

一部电影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不是看角色说什么,也不是看故事是如何发展的,就是看一些小小的细节是否到位,比如动机是否交代清楚了,比如逻辑关系是否理顺了。当观众在看电影时脑子里面闪了一下“这时天网在睡觉吗”,而电影自己却没有补台的话,那么这部电影被影迷嘲笑就是活该了。

【视·听】

说了很多T4不好的地方,仿佛我就不该打5分似地。其实,T4好的地方也很多。比如视听效果。或者说,我和州长一样,大力推荐各位去好的电影院看,不会失望的。

与变形金刚“就是怕你看清楚”的剪辑风格不同,T4就是大大方方地展现自己的视觉特效和音响效果,而且很成功。

画面经过了调色后,那是相当地令人舒服。银灰色的基础上加一点蓝色,这个核冬天很有卡明斯基的风格。

开场康纳中了天网圈套后乘直升机逃离,很长时间都是一个长镜头,虽然是拾人牙慧(和《人类之子》比还有差距),但是好歹表明McG是个有追求的小伙子。然后是与半截身子的T-600恶斗,的确把终结者的精气神都表现出来了,很好!

第二场是马库斯与卡尔·瑞斯首次重逢,搞定一台T-600。这里T-600并未变得那么穷凶极恶,但是果敢地射断自己的腿还是很为终结者们挣面子的。

加油站大逃亡是重点大戏,天网的阵营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不可一世”。水陆空轮番上阵,好不热闹。

马库斯逃出反抗军的基地这场追逐,显得有些混乱,不和逻辑,但是压迫感还是有的。观众被提醒了一下:虽然是碳基生物,人类一旦发飙还是挺可怕的。

最后的天网中心大作战,虽然格局变得越来越小,最终成为了2对1的决斗,但是精彩程度依然不低,只是节奏有些乱。T-800蜕皮掉肉得很快,估计T1里供McG偷用的州长脸蛋素材不多吧。话说那张脸,真是青春啊……

说好视效,再说音效。

T4的音效可以说是比视效更具有突破性的。它为机器们设定了一种声音,有点像老房子的吱呀之声,仿佛终结者的关节没有抹上润滑油,很具有冲击性。而另一个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马库斯的心跳声,非常有寓意。

比较令人失望的是音乐。除了片头和T-800刚出现的两段是熟悉的终结者主题令人激动之外,其它的配乐印象不深,况且我提前一周就开始听T4的OST了。我其实是挺喜欢丹尼·艾尔夫曼的,但他更适合配魔幻风格电影,不适合终结者这种金属感、高科技、冷冰冰的电影风格。

【关于致敬】

我最好奇的一点是:如果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终结者系列的观众,看了T4,他看得懂吗?和先前大热的《星际迷航11》一样,T4在票房上的吸金能力毕竟不能全靠T迷,能否吸引新的影迷加入,才是票房后劲的保障。而从我的观察来看,很可惜,如果不是传统的T迷,可能看T4会很迷糊。他首先搞不清楚康纳为什么会那么重要,而康纳的极端重要性是T4整个故事的核心,也是终结者系列的故事核心。

和T3一样,T4对T1和T2的致敬不胜枚举,或许这是McG送给大家的大礼包,也可能是不够自信的表现。我试着罗列如下:

1.开场那半截儿的T-600,俨然是T1结局的翻版。

2.卡尔·瑞斯对马库斯说的第一句话就是“COME WITH ME IF YOU WANT TO LIVE(想活命跟我来)”。

3.城市废墟里的那个T-600踩碎了一个骷髅。

4.马库斯的夺枪动作,与T2州长出场后的夺枪动作如出一辙。

5.马库斯教卡尔·瑞斯用绳子把枪绑胳膊上,后来卡尔·瑞斯在T1中应用了这个技术。

6.莎拉·康纳在T1中出现的录音和照片也完全是琳达·汉密尔顿的原声原版。

7.约翰·康纳对老婆说“I'LL BE BACK”,雷倒全场。

8.康纳捕获摩托车时放的音乐,就是T2里他和玩伴乘小摩托飙车的时候放的音乐。(网友补充)

9.康纳进入天网的黑客技术在T2中就已展示。

10.加油站场景,疑似都对T1、T2、T3有相似。T1中是结尾莎拉被拍照的地点,T2是T-800学微笑的地点,T3印象我有点模糊,貌似是T-850抢劫超市食物的地点。(网友补充)

11摩托终结者从桥上飞下来致敬T2里的第一场追车戏。

12.T-800初次登场,施瓦辛格亮相,泪奔。

13.康纳的燃烧弹枪致敬T2里后期州长手上的最猛武器;

14.T-800的肉被烧光,致敬T1中的情节……

15.马库斯英雄救美,与流氓对打时被打了一下脑袋;约翰·康纳用胳膊肘打T-800脑袋,这两个场景正反打分镜与T2精神病院一场戏相同。

16.马库斯用铁棍打T-800,与T1卡尔·瑞斯打T-800相似。

17.在天网工厂里,T-800一步步走上阶梯的镜头,与T1结尾一模一样。

18.T-800模仿卡尔的声音诱惑约翰·康纳前来。康纳竟然仍然中招,忘记T2里的教训了?

19.钢水与冷冻齐上阵,当年灭掉T-1000的伎俩竟然灭不掉T-800。

20.约翰·康纳在结局受的伤,完美对应了T2开场的成年约翰·康纳脸上的伤疤。(网友补充)

21.T4结尾,直升飞机飞向暴风雨。康纳说“暴风雨就要来了”,都是向T1结尾致敬。(网友补充)

22.T4中卡尔·瑞斯的口音明显是模仿T1中的迈克尔·比恩的,这一点在修车段落尤其明显。

23.T1中卡尔·瑞斯问警察“今天是哪一天,哪一年?”T4中马库斯问了卡尔·瑞斯同样的问题。(网友补充)

24.他们都纠结过终结者应该是“He”还是“It”。(网友补充)

我能回忆出来的也就这么多了,欢迎大家补充。其实看这些致敬还是很有乐趣的,如同康纳在广播里所言:“YOU'RE NOT ALONE”。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T4在北美注定是要票房失败了,最新数据是刚刚突破了一亿。说心里话,这电影还不错,没那么烂,至少比T3强,有想法,肯上进,理应获得更多的票房。但是现实就是如此,作为T迷,以上想法也无非是一厢情愿罢了。终结者从来不是票房的王者,从性价比来说,T2都不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何况T4。终结者的生命力还能体现多久呢?有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网上《终结者外传》那么火,福克斯还是敢把这个剧集给砍掉。其实我们这些死忠、影迷算什么啊,别人的收视统计才是王道。T4也一样,低迷的票房表现让后面的续集前途堪忧。

观影归来我最大的感慨是影片故事结束后放字幕,还有几个比我更大叔级的中年男性久久不肯离去。看他们穿着打扮,可能是办公室里专门被人欺负的,也可能是办公室里专门欺负人的。但在终结者面前,他们都是一个表情,一种不知道在纪念什么的表情。我猜想他们不愿意通过鼓掌来欺骗自己说T4是杰出的电影,但是他们愿意在清洁工的虎视眈眈之下坚持把T4的字幕看完,以此来纪念各自心中想纪念的东西。他们想些什么我猜不透,但至少对于我来说,我只有一个心声:“不管你卷土重来几次,我都会支持你,因为我爱你。”



——————6月12日补充修改——————

感谢网友de SigilNameless的提醒:
T4里致敬的其他片段还有:
“馬庫斯前半段穿的風衣向T1致敬,後半段的皮衣短打向T2致敬,相當有型~
拿掌上電腦套密碼和飆摩托都是T2里面康納的招牌技能。
片尾的迎向暴風雨而去向T1結尾致敬。
懷疑加油站就是T1結尾和T2中路過買漢堡的那個加油站。”

另外我自己再补充一个:
康纳捕获摩托车时放的音乐,就是T2里他和玩伴乘小摩托飙车的时候放的音乐。

感谢网友Roy@Wong的提醒:
上文中我说反抗军飞机在天网中心“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应当源自“那个守卫的机器人是被马库斯关掉的”。不过,马库斯也因此变成R2D2了,有点囧。

感谢Jenny的提醒:
我还想多说一点话,关于康纳老婆凯特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剪刀手的关系,还是McG本身剪掉了凯特的戏份,在正片中康纳与老婆几乎没有情节发展,很多预告片中的对话也没有在正片中出现,甚至老婆怀孕的细节都没有正面描写。或许在DVD加长版中可以看到。


——————6月14日新补充内容——————
  
新发现致敬内容或疑似致敬内容如下:
  
摩托终结者从桥上飞下来致敬T2里的第一场追车戏;
  
康纳的燃烧弹枪致敬T2里后期州长手上的最猛武器;
  
T-800的肉被烧光,致敬T1中的情节……

——————6月15日再次更新——————
  
T4中卡尔·瑞斯的口音明显是模仿T1中的迈克尔·比恩的,这一点在修车段落尤其明显。

——————6月23日补充——————

感谢师弟苹果嚼嚼,他新发现了两个致敬:

T1中卡尔·瑞斯问警察“今天是哪一天,哪一年?”T4中马库斯问了卡尔·瑞斯同样的问题。

他们都纠结过终结者应该是“He”还是“It”

 2 ) 我猜到了开头结尾,却没有猜到这中间...(头一歪)

GQ杂志大八卦:这片子导演先找的Christian Bale,请他演那个机器人。Bale说不干,因为导演业绩平平,而且“穿越“这题材被遥远东方的三流网络写手搞得滥大街了,实在没法让人认真对待。然后在香港拍蝙蝠侠的时候,Bale被盛情邀请去喝中国功夫茶。结果他怀疑那杯茶里下了猛药:因为喝着喝着,他突然觉得这片子挺有戏,就答应了。

代价是Bale要演John Connor,这个在原剧本中出场三分钟的形象。于是编剧不得不给Conner加了很多戏,还给原剧本动了大手术。一般情况下,明星能这么强J编导,这电影估计是要砸。但这个片子反倒越来越有意思了。



这片子最有意思的地方,我觉得是可以做“初级编剧101”的教材。啥叫主角?不是占据银幕时间最长的那个人,而是以亲身经历去展现影片主题的那个人。Terminator的主题自然是人vs.机器。John Connor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但前3部电影已经让全世界观众都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就象一块丛林中的宝藏:第1部讲述了宝藏的传说,第2部介绍了金子是如何被埋进去的,而第3部给这块宝藏蒙上了层层尘土瓦砾。等到真正要挖它的时候,观众们已经被世界各地其他瑰丽的挖宝故事惯坏了胃口,反倒失去了新奇感。

关于John Connor还没有讲完的故事,是他如何挥舞着战斗旗帜,成为人类抵抗军的领袖的。但好莱坞的观众都知道,高大全的英雄是不讨好的,所有会有各种坏坏的,帅帅的,不情愿不自觉但又神通广大的“反英雄“形象。Bale选择了最安全的途径塑造John Connor:这个Connor脾气挺暴躁,有点“活得不耐烦“的疯狂劲儿。他可以一头扎进The Perfect Storm里,等着潜水员来捞他,也可以对着抵抗军的老头头儿们大吵大闹。他安静的时候,就入魔般一遍一遍反复听他老妈的录音。总之,这个人有点疯狂有点阴暗。最要命的是,观众被告知,John Connor被其他人认作,甚至很可能就是:一个错误的预言家。

这么一看,此人颇似那个希腊神话里倒霉的预言家拉奥孔。John Connor本人其实也挺郁闷。他看到了和预言中不一致的景象(T-800提早闪亮登场鸟!),就开始怀疑:我他妈的还是救世主么?更重要的是,我他妈的还会死在2032年么?

单是“找爸爸“这个任务,就够让他头疼的了。XD


说正经的,John Connor的性格素描还是不错的,但编剧苦于没有具体情节给这个人更多的丰满血肉(更加倒霉的是,期间还出了个好莱坞编剧大罢工运动,Connor的创作主线因为劳资纠纷就编不下去了)。说到底,原剧本是个亡命流浪的故事,和前3部的主题风格一致。改变故事情节容易,但改变主题,就象挖一棵大树的根一样艰难了。如果John Connor不能流浪,那么展现主题的任务就落在了另一个人的肩上。

无论谁和Bale这种如日中天的牛人抢戏都是不太可能的。但感谢编剧,创造了一个很有萌点的Marcus Wright。在战斗机核导弹满天飞的末日废墟里,这个光着身子出场的男人有种天生的无辜感和迷茫感。更何况没有伤痕的男人不算真正的男人。这个人一出场就背负着一个忏悔者的十字架:合着Salvation是给他准备的。演员选的呱呱叫,估计这个名叫Sam Worthington的澳洲出口产品以后会红。(旁白:废话,James Cameron相中他了,不红都难。)

Marcus这个形象,比John Connor要容易惹人注意,招人同情。阅历电影无数的达人们,从台词中就能听出味道:

Kyle Reese问:你是谁?
John Connor正义凌然的回答:John Connor!

John Connor问:你是谁?
Marcus Wright回答:我不知道。

任何能回答“我不知道“的人,都是在向人文精神的出发点致敬。(金庸笔下的欧阳锋虽然没听说过德尔菲,但他确实问了个很牛的问题)

Marcus的外形是个硬汉型男,但他的眼睛很蓝,异常的干净清澈,很和善的小眉毛永远很困惑很伤感的皱着,笑起来一片孩子气的阳光灿烂,典型的baby face是也。换个性别来比喻,这正是御姐身材萝丽性情的尤物,私下以为和那个德国型男Thomas Kreitschmann是同一类型。

这部叫Terminator的片子演了40多分钟,目前只有两个男人分别唱两出戏,其中一个是Connor,另一个就是来路不明的Marcus。所以不用看预告片,大家都猜得出来Marcus同学的身世。关键是全人类都知道,但勇猛善良又长着漂亮蓝眼睛的失忆男Marcus可不知道。这种凝聚着爆发力的疑团在影片中逐渐积累,直到真相大白。答案在揭晓的时候,Marcus对两声枪响的不同反应很值得做美学理论研究。第一次是莫名的悲愤和难以置信,第二次就是典型的万念俱灰。我猜这是第一版剧本的功劳,他莫名奇妙的让人想到某些希腊戏剧的剧本。

Sam Worthington的演技无可厚非---人家是AFI的最佳男主角呢。澳大利亚这两年成了男明星制造工场,从Russell Crowe到Eric Bana,从Heath Ledger到Hugh Jackman,要演技有演技,要身段有身段。而且澳洲人似乎都有些山野之子的灵性,特别招酷爱野味的好莱坞待见。地球人都在打赌Sam Worthington会红,因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一连接了三部大片子。好事者请注意年底的科幻片Avatar,似乎是让James Cameron摩拳擦掌十年的产品。



该有的视觉效果都有了,不该有的也有了(你说打仗的T-600为啥要长两排牙呢?)。各式战斗机飞的很炫,呼啸得挺过瘾。编剧似乎忘了第1部里Kyle Reese描述的抵抗军暗无天日,小米加步枪的战斗日子。或者十年之内,人类从使用X-32退化到用看门狗了?

该死的服装设计是个军服控,搞得片子里全都是养眼的海豹队SWAT三角洲之类的。仔细观察,有很多风格巨拽的皮夹克呢。但这么多军服里最帅的一件旧巴巴的大衣披在了Marcus身上。纵观历史,这件二战风格的戴肩扣的军大衣在美英苏德军队里都眼熟,但鉴于袖子上有个红箍,就只有后两种选择了。再加上这片子从头到尾都是黑压压灰絮絮一片---田野灰啊,田野灰!---军服达人们请自行YY...



由连载漫画规律推断出:主角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配角才是让人HC的。但目前主要情节进展都是来自配角Marcus,而且主角John Connor确实一直在忙。忙到结尾,我终于发现由衷感激Christian Bale的地方了:他把剧本改写成了喋血双雄的风格。男人与男人间的信任啊!(某小撮兴奋鸟...)两人分头跑到敌人老巢去,摧毁了很多设备,炸飞了很多机器,刺激了很多GDP,引出了州长大人的全裸出镜。全场立刻一片大笑。

我猜州长一定在三块馒头的办公室里看得热泪盈眶:俺那熊肩蜂腰的黄金时代啊!你以为肯尼迪的侄女看上的是俺的演员工资么?


片子里有很多经典T2的镜头,扇子们一定看得出来。我能看出来的有Marcus夺枪那个动作,各种似曾相识的散弹枪,John Connor进入Skynet和他少年时盗用信用卡的手段神似,和一边爬着后退一边对着Terminator开枪的镜头...据说Kyle Reese的耐克鞋都和T1里面的相似,真是让老影迷们其乐无穷啊!

最后结尾也是一波三折,有些让人掉眼镜。不过终结者的死忠扇子肯定能猜出这结局。可是我真的很想这么设计结局:

Kyle Reese在汗流浃背的作俯卧撑。
Kyle(上气不接下气,怨恨的):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Connor(慈爱的摸摸对方的头):不锻炼身体,怎么能保证你一枪命中我妈啊?



--The End
(字幕)






P.S. 原来被修改前的剧本超级黑暗绝望,从心理刻画到故事构思都展现了末日情结的震撼之美,是个很有潜力的故事。各种影片里的莫名其妙之处都得到了完满解释。都在这里:http://chud.com/articles/articles/19577/1/EXCLUSIVE-WHAT-WENT-WRONG-WITH-TERMINATOR-SALVATION/Page1.html


T1和T2的揪心处,或多或少在于观众对Judgement Day的期望。T4的原剧本白描了一个回归野蛮荒芜的世界:Marcus和Kyle在核战争之后的土地上流浪,唯一的希望就是收音机里John Connor的声音。这期间,两人似父子也似师友。流浪结束时,Connor出场3分钟,飞快的翘了辫子。抵抗组织的领袖们认为John Conner的传奇和领导地位不可取代,因此Marcus换上了Connor的脸皮,继续战斗----这次颠覆可真是牛大发了:John Connor,从T1就名声如雷贯耳的全人类抵抗组织的领袖,是个机器人!

把Connor设计成一个影子确实很有胆量,很酷。不过我认为最棒的设计是Marcus和他的女朋友的故事。他从荒野的狼群中救了一个美女。也就是在与狼群打斗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有大不寻常的地方。这段大概场面血腥,拿不到PG13的评级,随即在新剧本中改成人与人的斗殴。打架完毕后,没有任何温情脉脉的交流,那个美女马上请他STAF: Sit Tight And Fuck,一个在抵抗组织中约定成俗的词组。生命是如此脆弱,为何不及时行乐?没有感情,没有前戏,就是一男一女在进行动物般的行乐。这样一来,T1里Kyle Reese对着Sarah Connor的照片发呆的纯情时刻,倒显得尤其珍贵。

而最让人哭笑不得的设计,个人认为莫过于skynet的定义了。这大概要拜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所赐吧。

如果这片子按照原剧本拍,说不定2018年之后的故事还会有些悬念吧。这下好,John Connor成了越战越勇的蝙蝠侠,下面的故事可真不好编了。

 3 ) 新终结者终结了自己的过去?

严格来说,这部终结者是终结者系列中最文艺也是风格最独特的一部,《霹雳娇娃》(Charlie's Angels)系列的导演McG给这部历史上最经典的科幻电影系列带来了一丝新的活力。但是有人喜欢也有人厌恶,我个人是属于偏向喜欢一方的,毕竟它重新焕发了这个系列在第三集时失去的活力和方向。

马上不得不提的就是电影的前半部分,我看到的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感觉,低对比度的画面,尽量不使用配乐烘托气氛,精心设计的长镜头……这确实在好莱坞中少见的风格,更何况这是作为终结者的正统续集,可是这也是成为大家诟病的地方之一,至于为何,我后面会说明。

导演手法、演员、摄影、特效、音乐均为好莱坞一流,大家相信也都心知肚明,我就不多分析了,我们主要谈谈剧情。

在剧情上的把握上,我觉得导演和两位编剧的表现还算是不错的,从第一场的伏笔到接下来的部分,两位编剧揭晓的节奏都是精心设计而且步调稳健的,复合主人公在跨越故事鸿沟(主人公与目标之间的戏剧障碍)的过程中的节奏和动作(纸人物所采取挽回局面的行动)都很恰当,没有出现那种我老婆被警察抓了,我于是立刻拿着菜刀奔向监狱的夸张戏剧动作。总体来说,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层层递进”,导演和编剧很好的掌握了这个词。而最让我欣赏的部分有三个地方。

第一是新人物的登场方式,编剧们很聪明的选择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使飞行员Blair登场,这个看似卖弄玄虚的处理方式在背后却有着聪明和创新。对,也许这个方式会给你卖弄玄虚的感觉,但你又有什么理由说你不相信这个新登场的人物呢?她是一个跳伞逃脱的飞行员,他们的相遇是完全偶然的。我们如此假设,把Blair的登场换做是一个在激斗过程中遇到的巡逻队成员?经过一通乱战之后,只剩下Blair和Marcus逃了出来。好吧,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无数电影中看到这种恰似“偶遇的宿命”,而且她出场之前的一系列动作可以说在故事上是发挥了一定功用,不是那种突兀的带着一大群陪葬者出现,然后又突兀离开的蹩脚戏。所以我想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处理方式,但对比起Kyle Reese与Marcus的相遇,我就不得不说Reese与Marcus的打照面方式是多么无趣了。

另外一个我欣赏的部分就是编剧很明白移情(empathy)的定义,在影片一个小时左右的地方,编剧推开了一条影片中最重要的鸿沟,就是Marcus到底是人还是机器人?以为前半部分,大量而主要的笔墨都集中在了Marcus的身上,而经过了几个大的动作场面后,观众自然已经完全移情于Marcus身上,这个鸿沟的推动力有两者,一是生与死的台面风险,另外一个就是观众的移情,我们到底应该相信他是个人,还是一个有生命的机器躯体,或者是个机器杀手?这是我个人最欣赏的一场戏,而且导演也处理的极好,视觉紧张与观众内心冲突很好的融为一体。

最后我喜欢的就是对于人类自身的讽刺,虽然人类的敌人是天网,可是在影片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创作者讨论的问题早已不是机器人背叛三定律的故事,而是人类自身的问题,第一,创作天网的是来源于人类的野心与躁动的战争之心;第二,在2018年,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机器人,还有我们自己。在加油站,人们只关心自己而拒绝分享,在后面Marcus与Blair又遇到了一群不关心人类命运的强盗……作者有意识的把这两部分穿插在两个有转折作用的场景内的。这种旁敲侧击式的表达,比我之前看过的许多声嘶力竭宣读的作品要高明多了。尽管我不是说作者写出了这些东西有多牛逼,但是考虑到商业片,每一分钟都必须跟广告一样昂贵,这样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正如我在第一部分的优点最后写了个缺点,确实整部影片的剧作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整个第一幕的伏笔铺设得相对晦涩,虽然在之后的部分都能够完好的揭示,只是因为这晦涩的伏笔会让许多观众一度产生了一种脱离影片的感觉,以至于到后半部分揭示中,观众还必须抽出心思去解读。简单来说,就是在伏笔的遮掩上,没有把握好分寸,其实应该是有一个中间值存在的,既达到了伏笔的效果,又不至于远离观众,毕竟这不是一部靠悬念/伏笔揭示来产生故事的影片。

还有一个问题集中在电影的高潮部分,对于这部在前半部分精心构建起来的影片来说,高潮部分实在是显得太苍白无力了,我们经历过了刺激无比的公路追逐战,而在工厂之中大战州长的桥段,我们都在许多年前看过了,会有人觉得它带来的刺激更大吗?公路追逐战只是一个幕的高潮,但我觉得它承载的冲击力远远大于电影高潮。那么我之前所说的层层递进是不是又有点自相矛盾了呢?差不多,但这也是好莱坞部分电影的通病,前面做的很细,后面就草草了事。不过考虑到创作过程中的心态,也不难理解,越是到后面,创作者的激情和精力就越是被消耗。

另外一个让我不太满意的地方便是Blair对Marcus态度的转折,这两者变化太快,但相应的笔墨却不多,单单只有英雄救美和那句“你有个强健的心”的隐喻台词的可信度实在不是很高,导致后面我总觉得Blair那样的大幅度动作有些难以置信,而那句我相信他是人让我觉得性感的Blair像个花痴……

回到之前没说完的诟病部分,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是Terminator,终结者!正因为是这样一个经典系列,观众就不会希望看到与自己期望发生偏差的事情。

第一,是想终结者系列没有哪集的影调会灰成这样的,仿佛这是核战后的废土,之前终结者全部在繁华都市中枪战的情节成为了过去。前半部分取而代之的是有些类似《德州,巴黎》似的沉默与冷静,可以想象那种安静,无配乐,极少的环境声这样的事情出现在一部科幻动作商业片中吗?中间部分的故事走向大多是集中在人之间、阴谋论等非大型动作场面,而到最后才出现了工厂大战的眼熟的场景。可能部分人会接受,但对于系列的粉丝答案显然是:No。

第二,在角色的比重分配上,我们的Connor显然成为了配角,而最强的戏份都集中在了Marcus身上。许多粉丝本身可能想看的还是作为传奇一般的Connor的英武事迹,但发现剧情和想象中的不同时,便大呼失望。但如果我们说来个时空转换,把背景设置在现代,不再是终结者世界的模板,而是任何一个幻想世界,我们会有此种感悟吗?我想应该就没有了吧。我承认,作为一个贵族血统的子孙,本集显然是不合格的,因为它也许根本不是粉丝想要的故事,但是单拿出来,还是可圈可点的,这也只能怪生不逢时了。之前我曾感慨过Christian Bale的命运,拍《机械师》(The Machinist)的时候有了《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拍《撕裂的末日》(Equilibrium)时有《黑客帝国》(The Matrix),本片大概尴尬的境地也就如此吧。

至于之前Michael Bay有说本片的美术设定是抄袭了他的《变形金刚》(Transformers),相信这也是一种上映前的自我炒作。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出目前的审美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十年大众对机器人的想象都是不同的,无他。

我确实想通过这篇不长的评论来为本集终结者说两句公道话,但无奈之前的三部曲对我影响又比较大,我很难站在一个固定的立场上。不过实话始终是要说的,那么就是,我确实是喜欢这部电影,不论它是否是终结者系列的影片。

更多影评可以访问我的blog
Moviefilm.blogbus.com

 4 ) 我没有睾丸,但我拥有一颗仁爱的心

著名影评人王二麻子说,《终结者4》的主题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Marcus虽然没有睾丸,但他拥有一颗仁爱的心,所以,他仍然是爷们。

乍一看,这话和“革命英雄永垂不朽”一样,都是响亮的一个屁。但事实上,如果扩大“睾丸”这个词的外延,在某些情况下它还真是成立的。比如刚去世的那位村东头的广播员,人人都知道他被阉割过了,但是由于他一直有着一颗仁爱的心,所以大家也都尊奉他为纯爷们。还有一个更妥帖的例子:老李家那位生来就没有睾丸的大丫头,由于拥有一颗仁爱的心,所以一直被人尊称为“春哥”。当然了,虽然这些例子很精彩,但毕竟都是特例,而不是典型。

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睾丸”是一件令人绝望的事,而有没有爱心,倒是无伤大雅的。而且睾丸的大小往往决定着你能享受多大的人生乐趣。睾丸小的人见到睾丸大的人往往都要自惭形秽低声下气,睾丸大的人则可以随便开车撞死小睾丸者而不用负担任何责任。所以做男人的,你的睾丸能够不大吗?这可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所以,人人都收回了他的爱心,膨胀了他的睾丸,拼命欺负小睾丸者,拼命躲避大睾丸者的欺负。只有你的睾丸足够大,你才能拥有平等自由以及美女性爱,所有的一切都是依仗睾丸的大小。有一天你跑到了长安街,突然发觉街上所有的爷们裆下都拖着两粒巨型睾丸,仿佛拖着两颗篮球,然后你低头审视自己像枣核般的小玩意,不觉胆战心惊。到那时你千万不要拿出自己那套辩才出来:说什么精神比物质更重要,爱心比睾丸更伟大。因为所有的大睾丸都会嘲笑你,并且把你当成疯癫的典型吊在广场上,然后再剥去你的两粒蛋蛋示众,让你连个小爷们也彻底做不成。

到那时候,你就是连Marcus也不如了。


有必要妥协的时候,还是要妥协。为了某某SB的需要,我还是要在这里对剧情扯一下蛋:
T4就是娱乐性强,剧本薄弱的那种商业快餐,这种东西就是个即时消费而已,不用费太多心思来琢磨内涵。而且由于剧情简单也无所谓剧透。
好吧——有了上面这一段文字SB你TMD再删我一个试试

 5 ) 也给我打一针吧,州长先生!

听说健美运动员之所以拥有蛮牛般的大块头,多是因为打了类固醇,泛指人工合成的雄性激素,据说现任加州州长——施瓦辛格也不例外,在他用那两块大胸肌获得健美比赛冠军或者塞满10米高的荧幕的时候,他都在注射类固醇。

《终结者2》已经是18年前的电影了,可我现在依然清晰的记得州长大人骑着拉风的哈雷从天而降飞入臭水沟的场景,依然记得疯人院里的追逐和逃亡,依然记得炼钢厂里的火焰与钢水,我甚至清晰的记得影片的最后一幕:夜幕下的道路扑面而来,那熟悉的音乐响起,看似完满的结局中,绝望也扑面而来。现在看来,《终结者2》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种激动人心的,充满新意的末日色彩和悲情的宿命主题,当时的我还不能这样组织语言,但我知道什么是好电影,我的身体通过肾上腺素告诉了我。

今天晚上我坐在电影院里,在极致震撼的数字娱乐效果中看着《终结者2018》,我发现自己在核爆、坠机、追车、枪战、打斗之后依然保持平静,这简直是不可原谅的平静,我无法激动,无法手心冒汗。我的身体告诉我,这是一部平庸、混乱、可笑的电影。

一个观众爆满的顶级电影院,没能给我十几年前一个人坐在一部普通电视面前得到的满足感。

类固醇的副所用之一是使男性性功能衰退。

《终结者2018》就像是一个注射了类固醇的大块头,炫耀着身上的疙瘩肉,自以为谁也不知道他的“难言之隐”,殊不知台下的观众们也就是为了安慰安慰他而勉强拍几下巴掌而已。

一部电影真的是爆炸和特效就能支撑起来的吗?施瓦辛格在前作中展示他古铜色肌肉的舞台,是一个让人惊叹的剧本,而《终结者2018》的剧本……如果不是克里斯丁贝尔全片都绷着脸,这几乎是一部喜剧:天网把核弹扔在自己已经暴露的基地里,却无视反抗军明目张胆的空军基地和营地;天网的摩托追杀者虽然不是为人类设计的,但却设有坐垫并且很容易就让克里斯丁贝尔骑上去的时候撅起性感的屁股;当马克斯莱特捐献出自己的心脏时,我们固然被感动得要死要活,可转念一想:T-800在工厂里击碎的那个心脏是谁的?当反抗军乘直升飞机降落在天网基地又堂而皇之地飞走的时候,你又不禁要问:这不是天网的圈套吗?那么,机枪在哪里?

本片充满了无法自圆其说的情节——除非《终结者5》中剧情峰回路转,男主角约翰康纳和天网有一腿,共建人机共处的和谐社会——我只能借用烂番茄网站上的一句评论:“intelligence-insulting mess”(侮辱智商的一团糟)。

没有一个好剧本,再多的炸药都是徒劳。

作为一个有《终结者》情节的人,我是怀着最大的善意走进电影院的。

影片开始,寇根博士出现的时候,我以为一个颇有个性的角色出现了,可惜了Helena Bonham Carter的出色表演(她在哈利波特中饰演莱斯特兰奇),这条线最终断掉了,没有任何故事发生。

当卡尔里斯出现的时候,我以为戏剧冲突总算到来了,约翰康纳从没见过自己的父亲,总有点戏演吧,再说拨弄拨弄“时间的连续性”这根科幻之弦也会有非常美妙的戏剧效果,但是:不!他们之间仅有的几句台词中,连面部特写都甚少。Anton Yelchin在《星际迷航》中扮演的那个俄罗斯小伙子台词比卡尔里斯这个角色少,也不重要的多,但优秀的剧本决定了他在《星际迷航》中给人的印象深刻的多。

好吧,那么就回到马克斯莱特这条线上来,编剧不就是想在这里找到点深刻的含义和人性的冲突吗?可是看完电影的两个小时之后,坐在电脑前我想破了头都没想出这条线到底提供了什么人性的启示:你被判了死刑,死了一次,复活后发现自己被改成了机器人,被人类追杀不说还主动当卧底,卧底完了还要再死一次,好不容易活过来了,到头来还要把心脏捐出去,尤其是这个时候你那新交的人类女友还期期艾艾地看着你,说是不舍还不如说是“鼓励”,你欠他们几辈子的?这是人性吗?这是“救赎”吗?这是自我牺牲吗?这是犯二!

在这部特效为主角的电影中,克里斯丁贝尔只是一个布景,台词都没有几句,表情变都没变,这样的人类天网不灭绝他,我都想踹他的脸。

没有了施瓦辛格,就搞来了克里斯丁贝尔;没有了核弹乱飞,就搞来了飞机互K;没有了更新颖的终结者造型,咱就来些更大更快的铁家伙。

《终结者》系列的本质是什么?在加州明媚的阳光中却感到阴冷,这是对未来的恐惧,是黑暗的宿命,是最终的结局:人类将会接受审判,并在火与血中重生。而《终结者2018》是《终结者》系列第一部正面描写“审判日”之后世界故事的电影,它应该是关于战争而不再是追杀,它应该是群像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它应该是关于人类的挣扎而不是关于机器的进步和恐怖,它与前作唯一的共同点,应该是充满了绝望而又充满了希望。

而以上的每一点,《终结者2018》都没有做到,本片的最高潮部分依然延续了一个终结者对两个人类的追杀模式,没有反抗军的群像和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当一个宏大的背景故事被二流的你一拳、我一脚的动作戏糟蹋掉的时候,当约翰康纳和马克斯莱特在工厂里和T-800单打独斗的时候,我绝望了,这个《终结者2》中的经典场景放在这里是如此可笑、幼稚、荒诞。且不说这一剧情在逻辑上存在的大漏洞——导演,您真的认为这18年前的戏码还能打动现在观众吗?火焰和铁水?在一个应该是异常先进的机器帝国的总部里?把反抗军的战斗拍成毛氏游击战都比这个好看,这不是战争,这不是审判日之后,这是一场闹剧。

作为《终结者》系列跨时代的大作,《终结者2018》成功地提前9年终结了这个系列——至少在我心中。在那熟悉的音乐响起,影院灯光亮起的霎那,我无比的想念州长先生,不管那大块头有多少激素的成分在里面,他的《终结者》至少给我带来了回味不尽的激情和想象。

也给我打一针吧,州长先生,胆固醇就算了,肾上腺素大大地要!让我至少也痛痛快快地心跳加速一把,为这40两银子,为这逝去的年少情结。

 6 ) 推薦啦

雖然題材是比較爛,但是我和女朋友去看的時候,都發出同意感嘆:
"比恐怖片還要驚心動魄!"
或許可以質疑我的承受恐怖片的能力,但是不可置疑的卻是演員們的演技啦!

MARCUS從泥土中走出來,那種無知的悲傷
MARCUS被吊起來,看到自己機械的身體,那種撕心的痛苦
他不是一個機器,是一個人!
他做了人類要做的事情,也做了人類極為需要做的事情!
他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肉機器人,因為他有思想,有自己的思想!
正如領導人說:
"WE ARE NOT THE MACHINE,WE ARE HUMAN BEING."

最后還要我們急切記住:
我們不能強迫別人做事,因為自己發出的信號,會害死自己!

THANK GOD~

 短评

Marcus好样的

5分钟前
  • N
  • 推荐

没有施瓦辛格不是关键(短暂客串了1分钟),关键还是剧本太差了。天网何必派马库斯去把约翰·康纳带过来,直接派他把约翰·康纳杀了不就好了。而且,2018年的天网,怎么可能知道2029年的事情?怎么可能知道凯尔·里斯就是约翰·康纳的父亲?又怎么可能知道利用凯尔·里斯来引诱约翰·康纳自投罗网?细节完全经不起推敲,为了反转而反转。科幻神作、影史经典,拍到后面沦为了纯粹的爆米花电影。前两部所探讨的人性、哲理荡然无存,只剩下特效和大场面。即便是视觉效果也没什么创新和突破,远不及《终结者2》的液态机器人震撼。

7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看前:大变态Bale和小变态Anton Yelchin——变态拯救地球!超超超期待!看后:最后那个令人无言的结局——掀桌,暴走!我想世界会变成大同都是你们这些人害的!这让已经找回自己的Marcus情何以堪!你们歪楼了,把本来以人为视角说故事说得好好的基调全搞歪了!拜托,你们应该搞机,而不是搞基!

9分钟前
  • jagpumpkin
  • 还行

肯定不是烂片,如果脱离开终结者的巨大光环,也许能获得更公正的评价。前半部份不赖,男二号身份一曝光就开始走向无力,直至最后的烂尾。这导演倒是挺爱在动作场面时用长镜头和跟拍营造气氛,比迈克尔贝那驴唇不对马嘴的滥剪可是强多了。

10分钟前
  • 喷子
  • 还行

导演拍大场面得心应手,但是处理剧情却捉襟见肘。当John高喊着,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不能炸基地,不能害s我爸爸的时候,他真的相信他自己就是人类的未来吗?革命军队对于Marcus态度的转变本来是可以书写的重要矛盾,可是导演却一笔带过,看起来像是因为自己功力不够而有意回避,最终为什么一定是要Marcus的心脏?其他人的不行吗?这里也很不合理,只是导演一厢情愿,想要效仿Terminator 2,却只是东施效颦罢了。两个男主角互相抢戏,没有达到任何映衬效果。但说到场面,影片却是没得说,像真正的战争似的。

13分钟前
  • Reynard
  • 推荐

前两作的伟大之处在于:从头到尾我跑你追的故事,却可以通过细节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未来世界。而McG所做的无非是把观众搞糊涂,把2018年渲染成一个模糊的景象。三遍四遍五遍,结论却仍只有一个:"There is no movie but what we make."

18分钟前
  • godannar
  • 较差

从时间线上看它是续作,从故事线上看它是前传,乱了点···但作为一名《终结者》死忠,这部给人的惊喜确实不少,细节,致敬,CG的州长大人,无不如此,尤其是扮演凯尔·瑞斯的安东·尤金和第一部的迈克尔·比恩真是有几分神似!最后的结局也很好的圆了"救赎"这个主题,真不是一部狗尾续貂的片子。

2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片尾打着in memory of Stan Wiston,他是做模型和特效的Stan Wiston Studio的灵魂人物,曾为终结者系列,侏罗纪公园,夜访吸血鬼,John Carpenter的The Thing,剪刀手爱德华等多部电影作过贡献,去年六月去逝。虽然都是怀旧系列,感

2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摩托车180°甩过去砸到飞船上的镜头好帅,煽情煽的太烂了

29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比变形金刚2 强太多了

33分钟前
  • 鼓楼6号排练室
  • 还行

没有更深刻的东西,整个电影流于表面的特效,只适合在影院感受。总体上没有预期的差。

38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太平淡了,平淡得没了一点高潮。像是黑客帝国和变形金刚的综合体。 而且Christian Bale现在长得好像贝克汉姆啊

42分钟前
  • 还行

再重温一遍,问题还是很多。一、杀了凯尔里斯等于消灭约翰康纳,那抓住了凯尔又不立即处决是为何?二、2018年都有T-800了,那按照机器迭代的速度,到2029、2032年,T-8000都出来了吧,还用啥T-800?三、T-800骨架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强悍了?当年被凯尔里斯一个土炸弹就能炸断...四、片中那具叫马库斯怀特的赛博格,最大的作用仅仅是献心拯救约翰康纳,太多余也太过莫名其妙。总之,故事编得真不行,末日废土感倒还不错。5/10

44分钟前
  • 瓦力
  • 较差

邯鄲學步的《瘋狂麥斯》。《終結者》系列怎麼拍怎麼炸的根本原因非常簡單,不必和同為福斯的《異形》比,那就是這系列的觀眾追隨且沉迷的是敘事,不是事。大家鍾愛的是這套將卡麥隆式矛盾(既否定器械卻又著迷於熱器械之美)安放恰成一敵一我的公路之旅,而不是真正在意這趟公路的起點和終點為何。只要福斯和觀眾有一方沒有想通這件事,這招牌便永遠只能在事(世界觀)而非敘事上重啟個沒完。

45分钟前
  • 焚紙樓
  • 很差

 GQ杂志大八卦:这片子导演先找的Christian Bale,请他演那个机器人。Bale说不干,因为导演业绩平平,而且“穿越“这题材被遥远东方的三流网络写手搞得滥大街了,实在没法让人认真对待。然后在香港拍蝙蝠侠的时候,Bale被盛情邀请去喝中国功夫茶。结果他怀疑那杯茶里下了猛药

48分钟前
  • 无为啊
  • 较差

辐射3之蝙蝠侠大战假州长

53分钟前
  • 沈涵
  • 还行

其实OK啦,有想法敢创新够上进有诚心,至少比3好。但贝尔在香港喝的那顿功夫茶和编剧大罢工夭折了一个本可以更具颠覆性的剧本。

58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还行

足够过瘾起伏一波三折虽然剧情揣测基本全中。机器人换成丧尸们该多好。帅哥群戏让人心潮澎湃。这就是腐女和见到美女还打三星的学院派男的本质区别。

1小时前
  • 小岩菽
  • 推荐

终于补完番外片,要是去年看就正好了。虽说都是没什么营养的爆米花电影,但还能顺着特效进步,不时整出些新花样,更重要的是,每一部都能换着法子聚拢一些我喜爱的演员。这次莫名脸盲,开场居然觉得贝尔和沃辛顿撞脸,演T-800的巨像州长,连叶利钦小哥脸上都出现荷兰弟眉目,那就残忍地当作某种延续吧。

1小时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大部分时间Sam Worthington正过Christian Bale

1小时前
  • nihaom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