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光荣战役 剧照 NO.1光荣战役 剧照 NO.2光荣战役 剧照 NO.3光荣战役 剧照 NO.4光荣战役 剧照 NO.5光荣战役 剧照 NO.6光荣战役 剧照 NO.13光荣战役 剧照 NO.14光荣战役 剧照 NO.15光荣战役 剧照 NO.16光荣战役 剧照 NO.17光荣战役 剧照 NO.18光荣战役 剧照 NO.19光荣战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9 00:03

详细剧情

  美国南北战争,白人军官罗伯特·古尔德萧(马修·布罗德里克 Matthew Broderick饰)在战斗中负伤,被一位名叫约翰·罗林斯(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饰)的掘墓人发现送进了野战医院。在波士顿养病期间,罗伯特自愿接下了全部由黑人组成的“麻州第五十四兵团”指挥官的职务。然而面对种族歧视的严重偏见和白人同僚的冷嘲热讽,以及新兵瑞普(丹泽尔·华盛顿 Denzel Washington饰)的种种质疑,他毅然将一群从南方黑奴制度中脱逃至北方的乌合之众训练成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由他率领的黑人兵团“麻州第五十四兵团”,在南方的查尔斯坦战役中写下光辉的一页。然而罗伯特自己却在上战场攻坚时壮烈牺牲。  由知名奥斯卡获奖导演爱德华·兹维克执导的史诗战争影片《光荣》,根据美国南北战争中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本片以对作战场面触目惊心地描写和对黑人受虐惨况催人泪下地刻画,赢得1990年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最佳音响等多项大奖。尚未成名的丹泽尔·华盛顿更凭借此片一同收获1990年第47届金球奖最佳男配角。

 长篇影评

 1 ) 像男人一样去战斗

当摩根·弗里曼掌掴丹泽尔·华盛顿时,他说,不要抱怨全世界,要像男人一样去战斗!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对白。

当我看到汶川大地震时,许多十几岁的娃娃兵练兵多日,第一次派上前线,却被安排每天挖掘大量的简易坟墓时,我想起了这出电影。作为一个战士,不能上战场是可悲的,同时很有可能下一次的坟墓就是为你而挖的。

100多年后的今天,奥巴马有着与丹泽尔华盛顿当年演泽的角色一样的坚定眼神,实现了黑人当美国总统这个伟大的梦想,我又想起了这出电影。还记得第一个晚上黑人们睡在同一帐篷里时,丹泽尔·华盛顿的一个认真的笑话吗?"我去参加总统竞选了,但是没有选上。"

 2 ) 光荣战役

开场:0---3’50’’
1.罗伯特的家书开场,简单的建立了片子的基调和故事背景。
开端:3’50’’---8’36’’
1.开始的战役,死亡的阴翳笼罩着每一个人。罗伯特与罗斯林第一次建立的联系。
带入:8’36’’---17’19’’
1.一次战后的家庭聚会,罗伯特被任命为麻州54军步兵上校。
2.佛诺布决定和罗伯特一起上指挥这支特殊的黑人军队。
展开:17’19’’----77’41’’
1.黑人到达基地,练兵开始。崔普:“竞选总统,可惜没选上。”
2.罗伯特让这些人自愿参战,第二日所有人参加。罗伯特:“还剩多少人?”“赞美上帝。”
3.黑人士兵终于领到枪。
4.打枪训练,罗伯特一反常态,严厉训练。
5佛诺布和罗伯特发生冲突。
6.士兵报告抓到逃兵崔普,并进行了鞭打的惩罚。罗伯特:“不要质疑我的权威。”
7.罗伯特和站岗的罗林斯交流,两人讨论关于鞋子的问题。
8.罗伯特去军需处采取强硬的态度要鞋。
9.每个人的军饷少了,士兵开始骚乱,罗伯特站在他们这边。罗伯特:“如果你们不领,我也不领。”罗林斯:“为上校欢呼吧!”罗伯特开始建立了和士兵间的信任。
10.发军服,士兵上街游行。
11.任命罗林斯为士官长。
12.54军受命去烧房子,罗伯特不接受,但最后妥协。
13.在后方的54军已经开始不满,与从前线回来的白人士兵发生冲突。罗林斯:“像个男人一样的战斗。”
14.罗伯特和佛诺布对上级施压,要求上前线战斗。
递进:77’41---1:36’56’’
1.第一次战争的胜利,托马斯受伤,但不离开战场。
2.罗伯特与崔普单独交流。崔普:“我不是为了你打仗的。”
3.准备进攻华格纳堡。
4.罗伯特为54军申请当先遣部队。罗伯特:“睡眠与战斗力无关。”
5.晚上,大家战前互相鼓励,吐露心声。崔普:“54军,你们是我唯一的家人。”信任完全的建立。
6.早晨,战前的最后准备,全体士兵为54军助威,包括当初羞辱过他们的白人军队。
高潮:1:36’56’’---1:57’35’’
1.罗伯特把自己的信件叫个记者。
2.罗伯特放走自己的马,关于自由的隐喻。
3.罗伯特一人发起进攻,战亡杀场。罗伯特:“快,54军!”
4.崔普拿着军旗战死杀场。
结局:1:57’35’---2:07’26’’
1.尸体遍野,对方的旗帜升起,战役失败了。
2.罗伯特的尸体被扔进万人坑,毫无区别。

 3 ) 事关荣耀

“他不是一个伟大的黑人,他是一个有着黑色皮肤的伟大的人。”

    这句话是形容丹泽尔·华盛顿的。如果我把它送给摩根·弗里曼似乎同样实至名归。而他们能够获得如此的成就,这样的赞誉,实在是因为曾经有一批同样有着黑色皮肤的伟大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个梦想,就是要成为一个像摩根·弗里曼的姓氏所描述的那样的自由的人。
    
    丹泽尔·华盛顿和摩根·弗里曼的演技已经毋庸置疑了。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我却感觉他们表演的痕迹过于浓重,并不像他们在后来那些经典影片中的表演那么挥洒自如。是什么原因呢?我相信是因为他们的演出过于投入,而这投入源于真诚,而这真诚又因为崇敬,对他们那些流血牺牲的祖祖辈辈的崇敬,正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你们的自由与尊严,这话听起来有些矫情,但是事实如此,而这光荣牺牲的历史,开始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北方麻萨诸塞州第五十四兵团,也许更遥远。

    这个电影就讲述了这个兵团的故事,这是一群为了自由而集结起来的美国黑人,在他们为成为军人而奋斗的过程中,他们仍然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来自各个方面的歧视,这种歧视来自于身为他们盟友北方白人,这使得他们深切的感受到自由以及伴随而来的尊严与荣耀的价值,而这一切就必须通过反抗和牺牲来获得,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无畏的队伍,一个最为渴望战斗渴望牺牲的队伍。并且在查尔斯坦战役中写下光辉的一页。我记得在影片《教父2》里面,迈克尔·克里昂去古巴洽谈生意,在古巴街道上,遇到了自杀式恐怖袭击,随即迈克尔放弃了同古巴政府的生意,古巴方面大惑不解,说有警察和军队保护,没有问题。迈克尔回答说,警察和军队是在为别人而战,而这些反抗者是在为自己而战。是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一个有了牺牲觉悟的人,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征服,无法奴役的,尊严和荣耀在这里已经超越了生命,成为永恒的追求,这就是这个黑人兵团力量所在。而这股力量也正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胜负手,并一直激励着美国的少数民族,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主角白人军官罗伯特·古尔德萧上校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他的书信至今还保存在哈佛大学。 我们有义务象影片一样,为罗伯特·古尔德萧上校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相比于那些美国黑人的自我牺牲,古尔德萧上校是一个像格瓦拉一样的理想主义者,他是出于正义,出于对美国黑人悲惨境遇的同情,而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甚至生命。这更加显示出人格的伟大,正如他在自己的书信中写的那样:“一个有头脑的人,是能够驱除一切邪恶目光的人。能听到人们心中的呼唤,心中的爱,能跨越一切障碍。”他没有放弃美国人民,而美国人民也没有忘记他。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理想主义,始终是人类最可宝贵的精神。

    奥斯卡将最佳男配角颁发给了丹泽尔·华盛顿,与其说评委们为华盛顿的演技所感染,不如说他们为这种真诚所感动。每一个美国人都不会忘记1776年那个伟大的宣言,以及里面所蕴含的光荣与梦想。

    “我们谨以我们的生命、财产以及我们神圣的荣耀互相共同保证,永誓无贰。”

    《独立宣言》是这样结尾的,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为两百三十年前所发出的誓言感动着。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它象征着人的尊严,而这尊严,是一个人最神圣的荣耀。当人们失去这神圣的荣耀,那么其他的一切也将毫无意义,为了这份荣耀,人们将义无反顾的献出生命,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光荣的死去。

    

 4 ) We die for freedom

看看美国人怎么拍自己的内战吧。没错,观点是很主流,毕竟成王败寇;取材是很讨巧,为了自由而战。但它没有讲领袖怎么运筹帷幄、没有见对手多么穷凶极恶、没有拍战争如何波澜壮阔,反倒是我军士气时高时低、内部勾心斗角、军官为非作歹,最后甚至打了大败仗。可是,这并不影响你喜爱这部影片,敬佩那位稚气未脱但坚毅勇敢的白人上校,感动于那群向往自由捍卫尊严的黑人士兵。不以成败论英雄,他们配得上“光荣”。
当然,本片的艺术加工痕迹明显,台词说教味浓,结构偏松散,众人与上校的关系存在跳跃,都是缺憾。
本片可算是导演Edward Zwick和演员Denzel Washington的成名作。后者凭此片一举拿下了奥斯卡、金球双料最佳男配角。

 5 ) 那时候打仗为什么要排队枪毙,以及时代背景

那个时代

美国南北战争起始于1861年,在说“排队枪毙”这件事之前,首先要先对这个时间形成一个认知,对非军迷来说,大家对这种形式的战争感到迷惑,是因为这本身就是距我们很有年代的一场近代战争,而非现代战争。根据我们的历史观来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之前属于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割线是1919年。

1861年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影响了今后的世界格局,那个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发生,德意志帝国还未建立。由于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英法联军,俄国看到了由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法自由民组成的军队之间的差距,促使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归还农奴自由,这次改革也让俄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战争的后果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了撒丁王国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建立了意大利王国,统一后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果实下,世界格局逐渐向现代演变,积攒着爆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量。

1861年的清朝

1861年是中国清朝时期,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正在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内部分裂但依然四处征战,三年后洪秀全病逝。

紫禁城内也在经历着巨变,这一年咸丰皇帝逝世,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垂帘听政控制了中国半个多世纪。在紫禁城外,中国也开始了持续35年的洋务运动,中国走向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此时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刚刚出生,袁世凯也刚刚两岁。

直到33年后的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覆灭,朝鲜国从大清国独立,被日本控制后兼并朝鲜半岛,洋务运动彻底失败。再后来由于课本上熟知的运动,中国历史就从近代进入了现代。

线列步兵

“排队枪毙”其实是在作战时对步兵运用的一种形态,一般叫“线列步兵”,也有一些其他的叫法。线列步兵是随着步兵作战工具由传统的冷兵器进化到火器枪械发展而来的。

线列步兵的特点是由手持火器的步兵排成较宽的2~4排,作战时听号令进行齐射,形成密集的弹雨对敌人进行杀伤。

这时候问题来了,这种宽且浅的阵型缺乏纵深,骑兵一个冲锋不就全乱了吗?的确是这样的,在机关枪和坦克尚未出现的野战战场上,骑兵依然是步兵大敌。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引出线列步兵的三种阵型概念:线列、方阵、纵阵

步兵对战阵型:线列

线列阵型

在电影的开头,北军就以线列阵型向南军发起进攻,这就是排队枪毙的由来了,在这里介绍几种典型的线列阵型射击方式。

左侧的为三排士兵,第一排呈跪姿射击,以便给后面第二排呈站姿士兵以射击空间,第三排士兵则通过与前两排士兵中间的缝隙射击,但这样的缺点是第三排士兵射击时容易被前排士兵的帽檐或肩部饰物遮挡视野(可以参看近代英法两军的军服)

右侧的第二种方式同样也是三排士兵,第一排呈跪姿射击,第二排半蹲射击,第三排站立射击,这种方式同样也有缺点,由于第二排士兵的站姿不稳,射击时由于因为后座力伤到胸骨。

在这几种站姿的基础上,还有可以保持持续火力的“三段式射击”,第一排射击完毕后将枪支交由后排装填,并接过后排递过的已装填好的枪支继续射击,以此往复。以及适用于冲锋的“徐进式射击”,第一排射击完毕后原地装填,此时第三排前进到第一排前方变为第一排射击,射击完毕后原地装填,接着第二排前进到最前方变为第一排进行射击,以此往复,这样能够在保持火力输出的情况下持续前进,直到抵达冲锋距离冲进敌阵进行白刃战。

对战骑兵阵型:方阵

方阵阵型

线列步兵时代,步兵对抗骑兵的方式就是空心方阵队形,当步兵遭遇骑兵冲击时,迅速转换为方阵,对外可以向周边的巡游骑兵射击,若有骑兵冲锋,第一排将蹲地使用带刺刀的步枪充当长枪兵的角色抵御骑兵,即便有冲进方阵内的骑兵,也将面对内层四面八方的射击和刺刀。

行军阵型:纵列

纵列阵型

在呈线列方阵前进时速度非常缓慢,甚至各国军队对士兵在指定时间内前进多少步都有详细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形下保持线列阵型行进时遇到障碍物时会撕裂阵型,这非常考验部队的训练和组织能力,所以一般只有在固定位置防守或临近接敌时才会展开队形。为了保证速度,在行进时一般采用纵阵,有时在冲锋时也会采用此阵型。

关于指挥官萧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54兵团的黑人士兵都是没有没有战斗经验的士兵,萧对士兵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训练,大致可以总结为编队训练、射击训练、刺杀训练,这是很有章法的。

编队训练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士兵的纪律性,另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训练在战场上保持阵型的能力,影片中讲到不少黑人士兵连左右都无法分辨,这样还怎么保证方阵不被撕裂。

萧对待黑人士兵的严厉态度不被同僚下属所理解,这里面不只是军容军纪的问题,是在战场环境下阵型保持的现实问题,如果无法保持阵型,一旦在炮火下变为散兵(Skirmish,这也是一种作战方阵,可以依托掩体牵制敌军或灵活穿插打击地方侧翼与线列兵阵形成夹击,随着武器发展,现代战争单兵战术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散兵了),就无法抵御骑兵冲击,也无法防守阵地,无法与线列兵阵正面对抗。

而且线列步兵的特点就是对单兵素质要求不高,训练成本低,士兵只需维持好阵型、射击即可。各国军队训练也经常靠强硬方式来训练士兵,在方阵中的士兵就是一颗螺丝钉,不需要思考,训练方式就是“死记硬背”。

萧在经历了片头的败仗之后,意识到战场环境下对人的挑战,包括后面射击训练时对优秀射手心理挑战,都是希望将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化为训练,让自己的部下在真正的战场上能够生存下去。我看到有些豆友的影评在讲这个演员相比华盛顿和弗里曼来说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我认为角色塑造就是如此,作为一个上层白人家庭长大的他,无法理解黑人,觉得无法融入他们这都是很正常的。作为指挥链的一环,他注定无法拥有出彩的个性,这就是一个心存善良,对士兵生命负责的合格指挥官形象。

武器装备

前面说到过,线列步兵是随着步兵作战工具由传统的冷兵器进化到火器枪械发展而来的。在电影中的射击训练环节,影片很详细的展示了当时的击发线膛枪的装填方式,还提到“一个好的射手一分钟能够射击三次”这是非常贴近现实的。

为什么当时要采用线列步兵战术,归根结底还是当时的枪支射速慢、准度差。要尽快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就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击中更多的敌人,所以才会产生使用宽薄线列齐射的战术。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大家都知道的AK47,理论射速为每分钟600发,在当时的时代需要200个人同时开枪才可以达到一支AK47的火力输出能力,在自动步枪面前采用线列步阵型,那就真的是排队枪毙了,这就是时代的差距。

南北战争时期,也是轻兵器枪械由前装填步枪向后装填步枪、滑膛枪向线膛枪演变的时期,战争后期,后装填步枪、机关枪逐渐出现,南北战争结束后,前装填步枪时代的随之结束,随着步兵武器杀伤性、准确性的大幅提高,排队枪毙式的线列步兵作战方式也逐渐被抛弃了。

枪械

南北战争时期,历史正处在单兵武器进化的交接点,所以在这场战争中出现的枪械琳琅满目,五花八门。

根据电影中领枪的桥段,影片中54团装备的应该是恩菲尔1853(Pattern 1853 Enfield rifle-musket)实在是很不好认,我一开始以为是占北军主流的春田,但是后来查了一下54团全团装备的是恩菲尔德。这是一直英国产步枪,在英国的型号是P1853,到美国后被重新命名为M1853(M意为model,命名习惯不同)。

还记得开头说的时代背景吗,由于英国遍及全球的战争步伐,所以这把枪在上面提到过的克里米亚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都有出现,太平天国还仿造过,是的,中国人也死于这把枪下。

这是一种前装填-击发式-线膛步枪,采用米涅弹、使用火帽击发,影片中对这把枪的评价是贴近现实的,便宜、稳定、耐用,是它的最大优点。

恩菲尔德 M1853

为了可以感受到作为一名排队枪毙的线列步兵感受,需要先简单介绍几种近代枪械知识,主要从上一行加粗的几个关键字的纬度简单介绍,不详细展开,详细的我也不太了解。

前装填/后装填

前装填:在影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前装填的装填步骤,传统的前装填步枪装弹时首先需要枪口向上将枪立起,然后从枪口向内装填火药,然后将弹头装入,再使用长杆从枪口伸入把弹头和火药压实,这样就完成了发射前的装填动作,早期的长杆是木质的,在战场环境下士兵紧张的情况下容易折断,所以后来换成了金属杆。长杆可以收入枪中随枪携带,就是上图中枪口下的那一根杆子。

后装填:随着击发方式和弹药一体化的发展,后装填步枪出现了,现代枪械不严格的说都算后装填步枪,弹头-火药-底火一体化的子弹从枪管后部装入。这种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装填速度大大加速,步枪作为单兵武器终于变成了高效率杀人武器。

火绳枪/燧发枪/击发枪

火绳枪:不像现代步枪扣动扳机就可以发射子弹一样,火绳枪的原理更像是过年放鞭炮一样,需要先点燃一根作为引线的火绳,燃烧传递至盛放底火药的小碗中(也叫火皿),小碗一般还有个盖子,暂时不发射时可以先盖上,以免火药洒出或受潮。仔细观察下方照片,小碗的一侧有一个小孔,直通枪管内,小碗中的底火被引燃后,燃烧通过小孔被传递到枪管中先前灌装好的火药,火药引燃后将弹头发射出去,这就是火绳枪的击发原理了。

火绳点火装置特写

这种击发方式可靠性很差,而且发射前等待的时间很长,射手要预先点燃火绳,然后再持枪瞄准,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已经错失射击机会,而且战场环境下有很多意外情况可以导致射击失败,底火受潮、火绳无法点燃等等。在冷兵器时代,火绳枪并不能作为主力武器。电影《红河谷》里就有过火绳枪发射的画面,危急时刻拿着打火石怎么打却打不着火绳,最后全军覆没。

疯狂打,就是打不着

燧发枪:燧发枪针对火绳枪最主要的改进,就是改进了靠火绳点燃的这一点,燧发枪通过燧火石的打击动作产生火星引燃火皿中的底火,但是可靠性同样也比较低,想像一下一个快没气的一次性打火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能不能打着。不过这样以来击发时就没有等待火绳燃烧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射击等待时间,可以让射手抓住射击机会。而且重试成本很低,不用重新换一条火绳,直接再扣动一次扳机就可以了。

击发枪:击发枪最主要的引燃方式是通过火帽完成的,现代步枪也是通过火帽击发的,简单的理解就是火帽做到了子弹里,通过撞针击发火帽。

在影片中射击训练的片段,可以清楚的看到火帽安装的过程,火帽代替了火绳和火皿中的底火药,击锤击打火帽后,火帽可以直接引燃枪管中的火药(小时候玩的摔炮,跟那个类似)。火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大大节省了击发步骤,再也不怕潮湿和雨淋了,缺点就是容易手忙脚乱装掉,电影里第一次安装因为紧张就给掉了,又从兜里掏了一个出来。

为了改进这一点,春田1855就用一个特色的梅纳德底火带替换了这种火帽安装,原理有点像打印小票的热敏打印机,枪击中预装一卷充当火帽的底火纸,每次击发后自动卷出一段新的来供下次使用。这种理念已经很接近现代了,但因为这个底火带很容易受潮,卷纸的传送可靠性也太差,早期测试时失误率达到了50%。

手忙脚乱装的这个小东西就是火帽

滑膛步枪/线膛步枪

早期的前装填式步枪基本都是滑膛的,滑膛步枪的枪管内部是光滑的,弹头依靠火药推动滑出枪膛,但是子弹为了顺利装进枪管,子弹的直径要小于枪管直径,这样就会导致火药燃烧时会泄露部分燃气,浪费推力,导致滑膛枪的射程和准确度都不高。

后来人们发现在枪管内刻出膛线(不过原始的线膛枪膛线是直的),让弹头射出时顺着膛线旋转,弹头可以飞的更远,打的也更准。自从旋转膛线步枪出现后,前装滑膛枪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现代还有滑膛枪,比如一些发射信号弹、照明弹枪、打猎用的霰弹枪等等,这些枪支对精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弹药

早期的弹药装填很原始,射手需要带一个火药瓶,然后对准枪口灌进去,灌多了可能炸膛,灌少了弹头没有杀伤性。

火药瓶

为了改进这种情况,后来出现了纸壳定装弹药,人们把一次发射需用的弹药装在纸袋中,这样装填时只需要用嘴把小纸袋撕开,火药倒入枪管即可,后来弹头也一起被包在了纸中,装填时弹头随着纸壳一起塞入枪管即可,大大节省了装弹时间。

再后来底火(就是那个火帽)也加入了纸壳弹家族,通过撞针击发纸壳弹内的底火,直接在枪膛内引燃,自此枪膛终于封闭不再漏气了。

网上搜来的图,右侧就是纸壳定装弹药,火药与弹头包装在一个纸袋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线膛枪的精度,人们希望弹头和枪管尽量贴合,于是枪管后端灌装火药的部分被做窄,这样弹头装入后可以在狭窄处卡住,用长杆压实后,弹头就可以跟膛线契合。

下面的火药室比枪膛更狭窄

后来为了改善弹头的杀伤力和旋转能力,锥头子弹终于被发明出来,经过火药挤压后,弹头依然可以保持一个较好的圆柱形装,弹头的飞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弹头终于接近到了现代的样子。

锥头弹

但这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装弹时仍然需要使用长杆压实弹头,才可以让弹头和膛线契合,弹头才能顺着膛线进行旋转,终于米涅弹被发明出来。

米涅弹的形象像是一个窝窝头,弹头的底部是一个空腔,在火药引燃时,空腔收到燃气的挤压自然向外扩张,使弹头外壁与枪管内的膛线挤压贴合,自此线膛步枪初步解决了精度问题。

受火药燃气挤压,空腔扩大

再后来出现的金属定装弹(纸壳定装弹换成了金属壳),子弹终于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可靠性大大提高。无烟火药的出现解决了战场雾霾问题,射手视野大大增强。

经过这些进化,步枪登上历史舞台,冷兵器时代谢幕。(离AK47依然远的很)

美墨战争·内战导火索

美国是实打实打出来的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美国的领土并不是像今天一样广阔,此后边打边买(对,还可以买),才形成了今天的领土范围,可以参见上图。

德克萨斯独立

德克萨斯州是以前墨西哥的属地,墨西哥以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墨西哥独立战争(长达11年的独立战争,值得了解一下)之后,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墨西哥即要开发人迹罕见的德克萨斯来应对战后的粮食短缺,又要对抗当地的印第安人,于是放松了移民政策。随着美裔移民逐渐增多(是不是想到了东南亚某国),德克萨斯的美裔移民比例大大高出墨裔,墨西哥开始禁止美国移民迁往德克萨斯。

美裔移民想种棉花挣钱(出口欧洲很值钱),但是墨西哥出于粮食短缺的原因要求强制移民种植粮食作物,同时墨西哥要求德克萨斯必须遵守废除奴隶规定,并且由联邦制转为中央集权制。

于是想种棉花蓄奴的联邦制南方佬与墨西哥当局产生了冲突,最终的结果是掀起了德克萨斯革命,德克萨斯独立。

美墨战争

虽然战争结束,但墨西哥依然不承认德克萨斯独立,存在边境争议。墨西哥以战争威胁美国不得干涉墨西哥内政,正处在扩张主义热潮的美国宣布如果德克萨斯加入美国,美国将会承认德克萨斯主张的边界线,1845年德克萨斯加入美国。

1846年,美墨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美军攻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结束,战后美国获得了墨西哥8个州的大部分土地。

奴隶制是美墨战争的导火索,也成为美国南北内战的表象,但在背后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种植园经济和工业化对于关税矛盾的不可调和,以及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的权力矛盾最终导致内战爆发。

参加美墨战争的将士很多后来也参加了南北内战,比如邦联总统杰佛逊·戴维斯。在初期南军有作战经验的士兵较多,但后期已经无法与北军充足的兵员和工业能力抗衡了。

总结

目的是为大家观影提供更多背景信息,关于南北内战本身其实目前也一直没有一个很盖棺定论的说法,美国直到现在也有不少南方佬心怀邦联的。

南北战争从各方面都浓缩了时代发展的缩影,无论从哪个领域延伸去看,都能找到一些有趣的发现。

 6 ) 自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自由,很珍贵。可自由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或许没有付出的代价、没有做出的牺牲,自由也不会显得如此的高尚与珍贵吧。
    人类的历史,是殖民与反殖民、压迫与反压迫的历史,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以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人类的历史也是追求自由的过程,直至现在不同的人还在为各自不同的自由需求而进行奋战,进行反抗。
    “我为自由失自由,我不自由又自由。”
   今天为自由做出的牺牲或许不会马上得到胜利的果实,但是历史会记住这一切,有一天时间更会给与公正的评判。
    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自由的战士们加油吧。

 短评

#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只有在电影院才能慢慢欣赏这部片子的精彩。群像刻画非常精彩,最爱的是大战前的祷告戏,音乐与剧情的完美融合,同时也体现出黑人士兵独一无二的乐观与互助的精神。丹泽尔华盛顿的演出完全没有表演痕迹,把自己与角色融入了一体。

5分钟前
  • 留下来
  • 推荐

描述内战的作品很多,黑奴是战争诱发的潜在因素,本片着重于黑人军队,他们逃出农庄,他们毅然从军,他们为权益呐喊,他们渴望冲锋陷阵,证明自己,展示自己的力量,死有何惧,苟活才是耻辱。高举尊严与自由的大旗,昂首向前,54军团,让光荣永世传扬!

6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推荐

看DVD的时候好几部里面的,当是觉得其他都很一般,只是被感动了,现在还是觉着一般,不过能把我感动了加一星。

8分钟前
  • 谍影重重
  • 推荐

上影节day3相较于昨天俄国人的战役还是略逊一筹,除了动作设计和拍摄手段的落后,南北战争的整体格局与战斗方式本就在硬件上少了几分味道,战前拍手歌的戏特棒,主角太尬了1

9分钟前
  • Himizu
  • 推荐

爱德华兹维克的电影镜头优美,音乐出色,叙事沉稳,只要配以好的故事质量绝对不会差。这部其早期的电影绝对符合以上的条件还有惊喜,在如油彩画的摄影下,耳边一直飘荡这优美的旋律,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十分的具有感染力。算是好莱坞艺术与商业结合的一部典范之作了。

13分钟前
  • bay135
  • 推荐

一个有头脑的人,是能够驱除一切邪恶目光的人。能听到人们心中的呼唤,心中的爱,能跨越一切障碍。

18分钟前
  • 私房歌
  • 推荐

在Mr. Hinojosa 的课上解决的电影。总是能在战争里看见闪闪的精神。你们到底 为了什么奋斗,为了什么流血牺牲,为了什么可以不回头的义无反顾的向前。配乐赞。

19分钟前
  • 大朵奇葩花۶
  • 力荐

完美!在战争高潮出现之前就完成了所有的叙事,大部分时间都是文戏却能保持张力十足、一个人,一个团,一场悲壮的战役,仅仅1800万的预算拍出了那个时代战争片的恢宏气势,每个角色都可爱丰满,两个小时的节奏极好,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2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终于看全了,也终于知道那种自杀式的冲锋陷阵不是傻逼行为,而是为了自由与光荣的一种殉道方式!看着喜欢的演员一个个死去,滋味不好受啊~ 那时候的他们还都不是大牌呢!4

24分钟前
  • S@m
  • 推荐

IMDB的高分电影 有关美国人的英雄记忆 所有一切操练准备 在最终都化成为荆轲赴死 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壮烈

29分钟前
  • 阿门
  • 推荐

爱德华·兹威克作品,讲述南北战争时期一支黑人部队的故事。虽为明显的美国主旋律,但几乎全片都在刻画人物,把黑人士兵与白人军官的由相抗都互解的过程讲述得热血又感人,最后的一场大战就是兹威克的拿手好戏了。

30分钟前
  • Jerry_Zoo
  • 推荐

丹泽尔·华盛顿真是帅,尊重与歧视。很好的美国主旋律

3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一部影片,让我们见证了一个人、一支部队、一个国家以及民主的成长过程

33分钟前
  • 雲無憂
  • 推荐

关于自由与荣耀的故事,对于黑人,自由是投身战场的目标;荣耀则贯穿于实现该目标的过程。对于萧上校,自由是帮助黑人恢复正义;荣耀则是为此神圣而庄严的使命献出生命。故事的承载并不算大,仅仅是黑人建军到被允许上战场并且通过英勇战斗获得赞誉与荣耀,并未将南北战争进行到底,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回答了黑人们为谁而战的重要问题。题外的话,百年前的战争,依然保持着冷兵器时代的对阵与冲锋方式,根本不懂得匍匐前进与卧倒,傻得可歌可泣可叹!

38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現在很難拍這種正氣的片子了。

42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这什么二逼片。前面一直在各种煽情,海滩上非常有气势的进军,然后被炸得七零八落,从早上趴到晚上,苦逼啊。

43分钟前
  • raul
  • 较差

愚者成功+伙伴之情+金羊毛,不谙政治、不懂世故的出水之鱼们,在相处时化解冲突、变得完整,最终追寻共同使命的故事。本片的亮点是,54军的每一个人都是出水之鱼。上校Robert起初不懂练兵和政治(因为54军顺理成章地可以上战场),不懂如何了解黑人士兵;Forbes总是混淆私情与公务;黑人士兵不知北方白人的歧视;Trip——黑人士兵中的出水之鱼——有现实感而无使命感。最后他们都完善了自身,形成了一只凝聚的队伍。本片的不足是,54军以外的每个人都过于脸谱化。54军因使命而斗志高昂,其他黑人军团却满足于烧杀抢掠;Robert, Forbes信奉黑人解放,其他白人(无论官阶大小)却视黑人为自由的奴隶。(更多内容见长评)

46分钟前
  • DIY shop
  • 推荐

那些被告知的,错误的信息。并非一切努力都将有结果。死伤过半,也没能攻下来。坚持坚持坚持坚持坚持放弃。给自己定下了五个坚持。作为人生标准。

50分钟前
  • 一"一
  • 还行

起码争取一下能要到军装和皮鞋,我们抗日时候哪有这些?可我们的战争片却把感人的历史拍得让人生厌。

52分钟前
  • 狂而无依
  • 力荐

我一直不明白这种站桩当靶子摆阵对射战斗。现在能明白点。就跟牛仔对射一样,别人是有honor的。不偷袭,不玩陷阱,指挥官站在前面冲。说实话,真都这么打仗,也太天真了,你看看三国,全是玩阴的啊,全tm是火攻水淹加夜袭反夜袭啊。我们这种没节操的战斗模式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刘邦?

56分钟前
  • Remy Mathers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