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色

剧情片美国2015

主演:吉塔娜·罗德里格斯,米娅·泰勒,卡伦·卡拉古利安,米奇·奥黑根,詹姆斯·兰索恩,阿拉·图马尼安,路易莎·纳斯斯岩,阿森·格里勾瑞安,伊恩·爱德华兹,克鲁·古拉格,安娜福克斯,斯科特·克林斯基,切尔西·林恩,邹时擎,乔什·苏斯曼,朱莉·卡明斯,杰森·斯图尔特,约翰·古拉格,卡佳·卡辛,克里斯·贝格齐

导演:肖恩·贝克

播放地址

 剧照

橘色 剧照 NO.1橘色 剧照 NO.2橘色 剧照 NO.3橘色 剧照 NO.4橘色 剧照 NO.5橘色 剧照 NO.6橘色 剧照 NO.13橘色 剧照 NO.14橘色 剧照 NO.15橘色 剧照 NO.16橘色 剧照 NO.17橘色 剧照 NO.18橘色 剧照 NO.19橘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5:46

详细剧情

  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一部名为 Tangerine (《橘色》)的电影受到了很多关注。这部影片的主题很新颖,讲述的是在好莱坞不那么光鲜的角落里工作的变性妓女;人物性格冷酷、有趣、有从不让人欺负的个性。不过,最令人吃惊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 肖恩·贝克放弃了专业电影拍摄装备,选择 iPhone 5s 拍摄电影。很多业余电影爱好者使用 iPhone 录制电影,不过,Tangerine 是第一步全部使用 iPhone 拍摄并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展出的电影。肖恩·贝克使用 iPhone 5s 拍摄视频,并使用价值8美元的视频应用 FilmicPro 。肖恩·贝克表示,由于自己的预算有限,才选用了 iPhone 拍摄。当然,使用 iPhone 拍摄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无需从洛杉矶市政厅购买电影拍摄许可。

 长篇影评

 1 ) 《橘色》:一首关于性别的波西米亚狂想曲

2015年时尚圈70年代风格大回潮:高腰阔腿裤、流苏装饰、麂鹿皮面料拼贴、几何图案、蕾丝材质、丝绒外套、及踝长裙。复古风格的穿搭融合自由奔放、浪迹天涯的波西米亚式生命哲学,让这略显颓废却暗藏叛逆的别样美学大行其道。就连新近上映的科幻巨制《火星救援》(The Martian,2015),也使用了70年代Disco摇滚乐队ABBA的歌曲,暗合这股风潮。

今年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橘色》(Tangerine,2015)一片的出现引来各方关注。除了为控制成本而使用三部iPhone5s进行拍摄的器材实验与创新外,本片着力呈现的是好莱坞跨性别性工作者的生存状态,形式与内容上都可谓充满了独立精神之意味。而导演肖恩·贝克(Sean Baker)对场景、人物、情节的设置和调度,将这一性少数群体的自由洒脱、放荡不羁和热情奔放刻画得入木三分,观影过程中令人感觉这是一部用眼睛来“听”的电影,一首别开生面的波西米亚狂想曲。而这些边缘人群,就是在社会主流性别文化夹缝中生存且载歌载舞的“波西米亚人”。


1.少数群体的平等化呈现

阶级、性别与种族一向是文化研究所关注的三个主要焦点。在“男性-女性”二元对立主导的社会主流性别观念中,跨性别者属于比同性恋者、双性恋者更加少数的边缘性群体,前者关于性别认同,后者关乎性倾向(性取向)。Sin-Dee与Alexandra两个黑人跨性别者从事性工作,性别述说、阶级述说叠加种族述说,无疑将角色的边缘性推展到极致。同样,作为另一条叙事线索的主人公,出租车司机Razmik是亚美尼亚裔的种族身份,而他在有家庭的状况下仍对跨性别者存在性需求,甚至对Sin-Dee到了痴迷的程度,也分别呼应了阶级、性别与种族议题。某种程度上,本片的所有角色都可视为社会学意义上的少数边缘化群体样本。

与相当一部分酷儿电影弱化角色博取同情不同的是,《橘色》一开始就将主人公们塑造为侵犯性极强的个体,这种侵犯性一方面体现在Sin-Dee的具体行为上,曾因为犯罪而被捕入狱,对待男友的情人施以实际的暴力;侵犯性同时还体现在话语暴力上,Sin-Dee和Alexandra以及其他跨性别性工作者们貌似有极高的语言天赋,脏话与俏皮话连珠炮似从头贯穿到结尾而几乎未有重复。种种侵犯性裹挟下,这些原本位于弱势的群体被创作者错位抬高,他们不再是关在笼中被给予同情仅供观赏的金丝雀,而真正成为了具有积极行动力,与其他主流人群并驾齐驱的平等化个体。

Razmik靠出租车供养整个家庭,但工作上的麻木和频繁的性需求让这个男人生活化,浮现出背后更多承受着家庭压力下的平凡人。伴随着Sin-Dee和Alexandra两位朋友的寻找、争吵、和解,我们在某些时刻仿佛看到的是两个普通女孩的敢爱敢恨,而非妖魔化、奇观化地呈现,因此对于这一群体生活的关照更显得客观和打动人心。创作者对少数群体的观察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既没有抬高这些人而获有性别政治意味,也没有刻意贬低这些人来赢得同情怜悯,这种平等化的呈现也是这部电影难能可贵之处。


2.真人秀式的真实戏剧性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这个娱乐消费至上的年代里,真人秀节目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人们在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厌烦失去热情之后,开始对他人的生活状态抱有某些窥视欲般的好奇,或对他人的成功进行心理投射,或从他人的失败落魄中得到信心和满足。而真人秀节目,恰恰迎合了急速发展的社会大潮中人们这一本能的欲望。

考虑到成本问题而选择iPhone5s进行拍摄的《橘色》,却意外获得了专业电影摄影机无法得到的灵活性与轻便性。不考虑精细化的布光,全部进行实景跟拍,又得到极其令人信服的真实影像。我们跟随着几位主人公的步伐,游走在橘色阳光照射下的洛杉矶城,与Razmik的出租车和其他公交车一起,走马观花般领略了好莱坞的街道风貌。角色强烈冲突时的灵活捕捉,以全景、中景、近景为主要景别的影像呈现,都让人联想到这就是一部集真实性和意外性于一身的真人秀节目,当然真人秀的主角就是这些主流视野未曾近视的性少数群体们。这一群体自身就带有极强的戏剧性,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工作细节,生活现状等,电影以点带面地描摹出这一群体的整体状况的同时,也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星光熠熠阴影下极其平凡甚至略带寥落的好莱坞城。

在“原配”报复“情人”,“岳母”调查“女婿”这样简单却充满戏剧性的情节设置中,我们总会在其间看到喜剧性的出现。这种喜剧性除了建立在上文提到的主人公们互相攻击的俏皮话带来的快感和喜感外,人物行事单纯和不顾后果也带来了帮助。我们在无意中总会捧腹大笑或会心一笑,这种基于真实的戏剧与喜剧性体验,增添了整部影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3.橘色作为象征——别样的温情

从色彩学来说,橘色象征着温暖、光明、亮丽、趣味、兴奋、冲动、精力充沛等。后期制作上影片加深了饱和度,并进行了色调的调节,最后呈现出橘色色调为主的成片效果。除了营造出亮丽且带有标志性的视觉特征外,橘色作为象征与整个城市空间和人物心理空间进行了有效补充,同时也体现出创作者们对这一群体的人文性关怀。

主人公Sin-Dee出狱后无意中得知男朋友与其他女孩鬼混在一起,于是试图寻找女孩并施以报复。这群人在橘色阳光照耀的街道上横冲直撞,肆意洒脱,除了带给观众兴奋感外,也更好地塑造出人物冲动、暴躁的性格。以这样的暖色作为主色,既体现出这群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反映出创作者们不带偏见的情感温度。夜晚中虽然没有阳光,但在各种霓虹灯和照射灯的烘托下,依旧呈现出一种红色偏橘色的视觉感受。Sin-Dee在酒吧厕所里红色的灯光下为Alexandra补妆,Alexandra身穿紧身红裙,在红色幕布前深情歌唱,Razmik家中黄色的整体布局,Alexandra送给Razmik的橘子挂饰,“甜甜圈时刻”里橘色与黄色的座椅和餐桌——橘色色调无处不在,从视觉感受直达心理感受。在这一边缘群体整体心酸的生存状态下,他们依旧像橘色般明亮,我们也从橘色中体味令人舒适的温暖而非道德审判。


在影片最后一场戏中,Sin-Dee被人泼尿到洗衣店清洗衣服与假发,Alexandra将自己的假发摘下给没有假发而感到尴尬的Sin-Dee戴上,他们共享了这一群体的形象符号与身份遮掩。二人握紧双手,冰释前嫌,如此克制却令人动容。这一性别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即将演奏结束,而Sin-Dee和Alexandra这样的“吉普赛女郎”还将踏上流浪般却又充满敌意和歧视的生活旅程。这一刻没有品评,没有性别偏见,我们只在他们彼此取暖依靠的真心中感到动容。也许,我们的确应该对更多的少数群体报以橘色般的温柔。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共账号:眼之愉阅

 2 ) 你我眼中的异类

电影用轻松方式来讲少数群体里的少数群体:在洛杉矶从事性交易的跨性别者。卖淫、性倒错——这些标签某种程度上来说意味着堕落和罪恶。
但是电影不想跟你这样说,不想说从“他”到“她”经历了多少痛苦曲折众叛亲离的过程;不想说没钱走投无路的时候决定用身体换面包意味着什么;不想说被客人玩弄警察追赶人人嫌弃的心路历程。这些太多电影报告文学在讲了,突出罪恶突出艰辛突出痛苦和无奈,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将观众与电影中的人们相互区隔,将他\她们推向更加边缘。

没有,这部没有也不想这么说。
只想说,作为一个人,几个人,一群人,他\她们各自的梦想、期待,对爱的渴望,以及和看重的情谊,还有背后隐藏的生活的无奈和生存的落寞。
好像大家都差不多啊。脱掉光鲜亮丽或阴暗丑陋或离经叛道或正统光明的各种外壳,那些生活的无奈、生存的落寞,真的好像有时候差不多。可能这就是人类这个群体的共通之处,需要努力用宿命对抗某种虚无。
哪怕故事里的主角们看上去抓马好像多了那么一丁点;就好像帮一个自以为相爱的男友藏毒被关监狱出来发现男友换女朋友跟玩一样这件事有那么点悲哀;就好像掏钱让别人给自己机会演唱结果没几个人在听这件事有那么丁点难堪;好像一路被殴拖鞋都跑丢了回到淫窝发现自己被取代这件事有那么点凄凉。
也就是那么一点,之后日子该咋还咋过,条子还得躲,生意还得做,老顾客还得待。搞不好某天攒够了钱,运气够好出个唱片、傍个大款、拍个电影摆脱了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就好像电影里饰演Alexandra的米娅·泰勒。也搞不好生活还是这样子,抓小三、躲条子、与顾客斗智斗勇、和朋友吐槽撒狗血,相互争奇斗艳、相互看不上眼、相互甚至睡了彼此的男朋友,结果还是在洗衣房或者栽满棕榈的某条大路上相遇一笑泯了恩仇。

洛杉矶的晚霞每天都不一样,心态状况也在不断改变,但是感谢此刻,生命里有彼此,感谢此刻,哪怕是在外人看来屎一样的生活里。

导演以更加贴近、沟通的方式表达了洛杉矶边缘小人物抓马满天飞的一天,除了主角之外,牵涉进去的妓女、男友、酒吧老板、出租车司机、甜甜圈亚裔店主,那个随便挖一挖都可以有一堆可能不那么“伟光正”的生存故事兜售。
然而,影片没有苦大仇深、没有居高零下的说教或者强行拉扯你共情,这种看似轻松欢快的表达,却也足够深刻洞察有血有肉。
配乐将drama不断升级,尤其是甜甜圈店里那场戏,情绪紧绷的荒诞而又真实感,完全具备后现代主义特色。连用iPhone的拍摄方式也是反传统的。
电影里的煽情和引人思考处有意处理得干净克制,点到为止,不深究、不升华,却让人能够与之共鸣。这种效果反而更易获得理解和尊重。
  
你看嘛,看上去扯是扯了点,可是情感无奈和拉扯都是真真实实的啊,你不也在自己的生活里不同形式的遭遇着。

 3 ) We were two kids just trying to get out, lived on the dark side of American dream.

今年戛纳我最希望拿大奖的是Sean Baker,我依然记得那个下午我看完Tangerine后,被震撼得无以复加和感动。短小的篇幅里塞满了美国少数族裔,Trans,移民,性工作者群体等热门社会议题,这几条线在不断交汇后在影片结尾爆发。同时影片通过不断的争吵撕逼场景,硝烟四起的群戏,拉动剧情和人物心理起伏,又笑点十足。还有在LA这样浮华的城市下,边缘底层人物的友谊与梦想。也许这就是当今世界这么多人都向往着美国的理由,那么混沌,又那么美丽,欣欣向荣。"We were two kids just trying to get out, lived on the dark side of American dream." 电影结束后我立刻就想起了这句话,我是很羡慕电影里面Trans主人公的友谊,即使在LA,NY这种喧闹又孤独的城市,她们至少还能有一个一直在自己身后的朋友。

 4 ) 一场橘色的撕逼大战

      我是冲着跨性别性工作者去看的,曾经有偶然的机会接触过几位国内的跨性别性工作者,当时就对她们超乎寻常的乐观很是惊叹。其实不用想也知道她们每个人都有一部故事可以吐,她们的乐观就算是强忍欢笑也很正能量,别说人家其实真心是欢乐的,重生的过程可能是对生命更直接的敬畏和感恩。其实我们应该从她们身上学习对生命的态度。
       如同这部电影,其实并没有刻意渲染这个话题,只是看到了一场“橘色的撕逼大战”,随便情节本身没多大意思,却有种我撕故我在的张扬,同样是看似美好的普通一家人又欢乐到哪里去了呢。
      至于另一个卖点,全程iphone拍摄倒不是我关注的点,iphone这玩意能物尽其用是不容易的,多数人真的浪费了那90%的昂贵。替钞票默哀,更替iphone默哀~~~~

 5 ) 《橘色》:那些我们丢掉的性格

  真正敢于做自己的人不多,大多数人已经把自己装在了套子里,扮成一个普普通通的正常人,按照别人眼中的标准来生活,而自己的性格想法,想要做的出格事,都深深地隐藏起来,在逃避人群后的阴暗角落里,来一个人默默的偷偷的去释放自己的真性情。电影为我们讲述了这么一个被人们所嗤之以鼻,脱离正常人文道德背后的那么一群人的故事,他们离经叛道,敢于做真正的自己,毫无顾忌的发泄自己的感情,也把别人对自己的歧视习以为常,就是这样一群异类,反而体现出来了我们这些正常人的悲哀,我们可以尽情的嘲笑他们,嘲笑他们不符合社会认可的种种另类行为,可是在嘲笑他们的背后却深深地透露出我们对自己不敢做的懦弱,我们害怕暴露自己不被别人认可的想法,更不敢将这种想法表达出来,为了让人们以为自己代表了主流认可的思想,而把自己内心的那份懦弱,无情的演变成恶毒的嘲讽,发泄在对那些敢于做自己的另类身上,这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可怜。

  导演选择了一个劈腿的小事,来折射出一系列的人物关系,不但为我们揭开了生活在社会阴暗面的变性人的生活,而且还充分的把这些男变女的群体性格描述的淋漓尽致,他们比女人们更妖娆妩媚,他们和女人一样的那么注重姐妹感情,他们更直接激烈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他们不惧世俗的眼光,恣意在大街上横冲直撞,而且他们的处境显得那么让人感觉楚楚可怜,可是他们仍然却有着一种让人难以拿捏的独立与洒脱。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们,整个世界都对他们有着深深地恶意,可是他们完全不怎么去理会这些难为他们的事,还是一如既往的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与爱情。当然,电影在描述这一对变性人姐妹花的同时也展开了对另外一个主线的描述,那就是隐藏在正常人中间的同性恋亚美尼亚人司机,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仍然难以逃离自己内心的原始欲望,最终被人发现了这个事实,而展现出来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绝望,电影镜头强有力的表现出了真正的生活,没有修饰没有美化,有的只有直面赤裸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去纠结感受,并深深地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有心无力,现实里面的东西有太多的让人无奈,为了生活和那么一丁点的心里安慰,我们连最后一点做人的尊严都没有了,电影里面为我们讲述了抗争的一点意味,但抗争又能真正的意味着什么呢?电影给人最多的感觉就是无奈,而且所有的事情都是朝着一个非常坏的方向发展,让人感觉不到美好,找不到出路。电影更多的选择了一个以记录的形式为电影主要的表现形式,这样让电影剧情更具有了穿透力,而且看起来的效果还真不像是在演电影,而是像真实发生的故事,演员们也是一种近乎本色的出演,从而让人更容易被他们所饰演的角色处境深入的理解。

  作为一部全程用苹果5S手机拍摄的电影,我只能对导演说请收下我的膝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不正是电影故事想要表达的意思吗?不管你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就要敢于去实现,不要害怕别人看你的眼光,自己喜欢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就是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一直搪塞着自己,阻止自己表露自己的真意,到头来终究变成了一场空梦而一事无成,电影就是给我们展现出来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追求梦想的脚步,即便是用一部苹果5S手机,照样拍出一部让你膜拜的电影。

  这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算不上好看,但非常有深意,我们也许受不了电影里面没完没了的街拍,更受不了演员们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仿佛这就是一个没有剧本没有故事胡乱拼凑与街拍的电影,可是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非常现实的震撼,它为我们展现出来了变性人的生活,并通过他们的生活来映射我们的生活,她们拥有我们隐藏起来的性格,他们向世界展现真实的自己,而我们呢?

 6 ) 真实总是充满破坏力,而生活需要假象来支撑

辛蒂在得知贾斯特的出轨后,答应亚历桑德拉“不闹事”。她拿了纳什的烟后跟路人借了火,坐在车站猛抽,尝试克制,但最终还是选择撵熄烟火,揪出戴娜,将真相追究到底。
辛蒂找出并狠狠抽打了戴娜,两人水火不容打骂不休。但在吸完大麻后,辛蒂主动帮戴娜补妆,两人就此和解。
辛蒂对贾斯特的出轨和背弃不依不饶,戳穿他每一句谎言,咄咄逼人。但大麻和香烟下肚后,两人又重新抱在一起和好如初……

大麻和香烟象征着逃避与假象。

但最终每一个人都还是被迫扒下了自己的面具,面对真实:

贾斯特的薄情
他把辛蒂的名字纹在胸口,自称是辛蒂的未婚夫,信誓旦旦要娶她。但其实贾斯特不仅到处出轨,更是在警察缉毒时嫁祸并背弃了辛蒂,对她既不关心也不负责。

拉兹米克的真实性癖。以及他太太早已知情的隐忍。

戴娜的孤独
她说贾斯特很在乎自己,但对方不仅叫错了她的名字,连打车钱都不愿为光脚的她支付;她说自己业务繁忙恩客不断,但老鸨却轻易就找人替代了她,并将她赶出门外。她一个人光脚走回家,蹲在夜色中,没有人在乎她、需要她。

亚历桑德拉对友情的背叛
她邀请所有朋友去酒吧看她的演出,但除了辛蒂谁也没去。她明知道好友辛蒂的痴情,却依然和辛蒂的男友贾斯特发生了关系。

辛蒂对性别的自卑
当戴娜在车上嘲笑辛蒂的假发,嘲笑她“不是真女人”时,善辩的辛蒂咬牙切齿却无法回嘴。被陌生人泼尿后,即使明知道自己买不起新假发,辛蒂依旧不愿意当众脱下假发清洗——假发就是她性别的象征,以及全部的自尊。

当真相浮出水面,生活被摔成碎片,每个人都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前进:贾斯特恼羞成怒的揭发了亚历桑德拉,拉兹米克独自呆坐在沙发里,他太太则把自己关在屋内,戴娜蹲在门外,亚历桑德拉默默跟在辛蒂身后,而辛蒂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心灵的隐匿之所。最终亚历桑德拉选择把自己的假发脱下来给辛蒂戴上,辛蒂也选择重拾和亚历桑德拉间的友谊,两人终于重新回到自己面具之下,获得了暂时的心安。

本能总是驱使我们去寻找真实,可真实却往往充满破坏力,生活多多少少需要逃避于“假象”之下,方可支撑向前。

 短评

用三部iPhone手机拍出的LGBT独立电影。橙红的画色和铿锵的配乐,子弹式对话和从头到尾的抓马。难以相信导演居然是直男啊,这逼都快撕到银河系去了!!!

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开头角色一直说不要抓马,不要抓马,结果电影开挂一般各种抓马轮番上阵。令人惊喜的是导演对处理人物冲突游刃有余,情节流畅,有节奏感,甚至还从中看到了调侃的意味,鲜活的展示了一出悲喜剧。嗯,要拍片的各位,拿起你的iPhone吧。[B]

6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出乎意料的好看。很好奇导演是怎么了解这个族群的。变性妓女这种定位,一般都是要博同情分的,但是导演偏不,bitchy破烂撕逼不要脸到底,可爱的很!

7分钟前
  • 劳资脾气不好
  • 推荐

也许处境相同的人才懂得惺惺相惜。

10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推荐

特别真实,以至于特别入戏。她们不过是普通人,喜怒哀乐的缘由和我们一样简单,对于爱情也抱有一样的渴望。最后洛杉矶的夜色中,每个人都好落寞,只有最后的友情在洗衣房里闪闪发光。不是边缘人,只是普通人罢。

1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圣丹斯片,太冲太喜欢了,全片用iphone5S拍摄APP调色,震惊。变性妓女敢爱敢恨的可爱面,心酸又温暖,交响电音摇滚等混杂律动、夸张浓烈橘黄色调配合快节奏行走对白剪辑+多线合一撕逼大战,嗨到高潮迭起。奇葩出租乘客合集,变性歌手梦想秀,穿城寻人歇斯底里;外加多疑丈母娘,圣诞夜华人甜甜圈店齐聚

1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一开始还在嘲笑导演的剪辑生硬,背景音乐杂乱无章,情绪失控,但看到后面渐入佳境,在这种粗糙的表现风格之下竟然蕴含了如此细腻的情感,不仅仅是圣诞前夕transexual人群的闹剧,还有妓女,少数民族族裔的一夜。最后洗衣房交换假发后的戛然而止,简直是神来之笔。

23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噗hillbilly翻译成山里巴人。现实中的对话这样才对嘛,而不是一个人说完一句台词等着另一个人说。那个司机大叔```soga

26分钟前
  • 古怪因子
  • 还行

全片iphone5s拍摄,配上1.33x的手机变形宽银幕镜头和FilmicPro软件,全片呈现出一股十分不同的气息,自由、富有特殊的动感,iphone带来的画质缺点反倒造就了一种奇特的质感,为这个圣诞夜的变装妓女撕逼故事加分不少。 8.1分★★★★

30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iphone拍出来的洛杉矶有种迷幻色彩,又有种荒废的边缘小镇感。不知道为什么让我联想到了贾樟柯。粗燥的颗粒让人感觉在看一部家庭电影,而里面发生的,都是真的。

31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如果有中国版,一定发生在工体西路。

3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3.5 真是一路暴走撕逼撕出了洛杉矶边缘人群的态度与状态,出租车司机这条线贡献出了描写LGBT群体的另外一个角度,iPhone拍摄噱头下是镜头上抛弃精致换来的无限活力与自由,最后在橘色散去夜色浓密下发着白光的洗衣房,尘埃落定于一个头套的真挚交换。

38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B】同样是异性癖题材,对比《丹麦女孩》我是变性人我好可怜嘤嘤嘤嘤嘤的矫情样,《橘色》的“站街姐妹当自强”讨人喜欢多了。

41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真的很少见到设定在LA的故事但大多数都是用脚走的,唯一想看却没看到的是trans群体居住的状态,片尾稍稍有点要开始讲就停了。出租车司机那条线写得真不错,不仅让影片开头有点悬疑成分,还让撕逼变成网状立体化,没有他,这个故事就会有点小家子气了。演员们真棒啊,每个人!

4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这人明显打了光 收了音 也懂剪辑和表演啊 10万美金可以换更好的器材了 最后撂一句iphone拍的 营销狗的小聪明怪恶心的 而且这种 拍摄边缘人群 可是自身又【完全没有思想】的影片 不是赤裸裸的猎奇和消费么 通篇都在说 我拍变性妓女 我牛逼么 我还拿5s拍!

48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90分钟,容纳了这么多要素:同性恋,黑人,妓女(男),皮条客,友情,背叛,家庭,移民,这一切发生在平安夜,圣诞前一天,洛杉矶,你相信吗?!

49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男友上了自己最好的闺蜜的内心失落;妓女无人关心无处可依的凄凉;丈夫被岳母妻子发现嫖娼还是个基佬的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5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鲜活

55分钟前
  • kulilin
  • 力荐

正因为是Iphone拍摄才为影片增添了出色的生命力与活力,镜头前的人物个个鲜活真实,导演通过这场好看可爱且爆笑的撕逼大戏无疑是想展现,这些社会边缘人物终究都是普通人,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跟你我没啥不同,你可以无法接受,但一定要尊重。

5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3.5入;与去年《弹窗惊魂》有异曲同工之妙,开拓了拍电影的新形式,构图颇为讲究,色彩调得很具饱和度,大块橘色/红色的视觉冲击,既契合人物的泼辣生猛,也暗指群体之间互相支持的走向;几条线索的交织,辐射到社会背景,“洛杉矶就像一个包装精美的假话”;店内群戏调度赞。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