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收藏家

剧情片法国1967

主演:帕特里克·波查,哈蒂·波丽托弗,Daniel Pommereulle,Alain Jouffroy

导演:埃里克·侯麦

播放地址

 剧照

女收藏家 剧照 NO.1女收藏家 剧照 NO.2女收藏家 剧照 NO.3女收藏家 剧照 NO.4女收藏家 剧照 NO.5女收藏家 剧照 NO.6女收藏家 剧照 NO.13女收藏家 剧照 NO.14女收藏家 剧照 NO.15女收藏家 剧照 NO.16女收藏家 剧照 NO.17女收藏家 剧照 NO.18女收藏家 剧照 NO.19女收藏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5:50

详细剧情

  艺术品收藏家艾德琳(帕特里克·波查 Patrick Bauchau 饰)来到朋友丹尼尔(Daniel Pommereulle 饰)的海边别墅度假,在这里,他遇见了漂亮的女孩海蒂(哈蒂·波丽托弗 Haydée Politoff 饰)。丹尼尔告诉艾德琳,海蒂是个生活作风颇为开放的女孩,有许多个风格迥异的男友,艾德琳和朋友在背后戏称她为“收集男人的女人”。艾德琳崇尚健康、自然、克制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他自然瞧不起海蒂的放浪形骸,但同时,他发现自己又总是不经意的注意着海蒂,这个女孩的一举一动能够轻易的牵动他的情绪,并且,海蒂似乎对自己也心怀好感。没想到,海蒂选择的居然是自己的好友丹尼尔,这让艾德琳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离开别墅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却仍然和海蒂保持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在法国这个热情浪漫的城市里,一对男女对待感情兜兜转转遮遮掩掩,艾德琳是否会成为海蒂的下一个“收藏品”呢?

 长篇影评

 1 ) 宛如丝帛


侯麦的《六个道德故事》出了新的D9版本,碟套的封面做是很清雅。让我想念起丢失的那套《四季》——色彩也很好看。虽然有一个D5盒装,又买了张《收藏男人的女人》,以前的译名是《女收藏家》。
  
  演女收藏家海蒂的这个女演员我真是喜欢极了。男孩子样短发,脸型严肃,眼睛又明亮又丰富,嘴唇性感,身材没得说。——片子一开头侯麦对她来了几个局部特写,直接得让我想到那种末流MV,不管什么歌都是几个泳装美女走来走去的:))。回头去查了一下,发现这个女演员就叫海蒂,还是电影的编剧之一。她是这个电影的灵魂(忽又觉此词不切,还不如“她就是这个电影的道成肉身”?)。
  
  电影的情节无足可谈,正如电影中的男人无足可谈一样。不过公正地说,亚丁和丹尼尔都还挺可爱的,虽然一个脾气太躁,一个实在罗索,但都是艺术家呀,都会打扮自己,穿旧旧的结毛球的蓝毛衣,还有大红花浴袍,还开一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只有骨头架子的敞篷车,总而言之,他们不讨厌,还挺好玩。小海蒂身边的男人来来往往,开车接去的是一个,开车送回来的是另一个,让同是借住在乡间别墅里的两个男人又愤慨又失落,又要保持道德的高标,又要体现品味的高雅,在到底要不要“沦”为海蒂的收藏品中痛苦挣扎。
  
  侯麦的好处是不至于一说到道德就剑拔弩张,在这个电影里,也不只是情欲与道德的二元对立。好阳光,好海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想富贵不能淫也有点难。因此这里头的道德问题,还是一点价值观的对立,有一本书叫《在纵欲与虚无之上》,纵欲与虚无之间,也会窝里斗一个。侯麦带一点嘲讽来描绘虚无,这个东西他太拿手,闲闲点几笔就神韵全出,纵欲只是侧笔,青春得很,健康得很,其实没真正拍出像费里尼《甜蜜的生活》里那样刻骨的纵欲来。侯麦其实要家常一点,小资一点,不那么上流社会,也不那么底层,他的腔调归根到底是海蒂那个盈然一笑,就是漂亮。
  
  所以我老是很享乐主义地看侯麦,看镜头里的书(这个片子里有两本书有特写,可惜我都认不出来,打不定里头还有什么微言大义呢,555),的雕塑,的家俱,的房子,的衣服,的水果,的海,的树丛,的野花,的蓝格子野餐布……颜色多么怡然,光影多么醺然,叽里咕噜唠唠叨叨的法语多么丝帛然。
  
  但侯麦也有他的毛病:他能拍丝帛,但不能拍裂帛之声。海蒂砸花瓶那段,各人的动作也不对,神情也不对,多么别扭——强烈的戏剧冲突他不擅长,他擅长的是内心的微妙起伏与丰富侧面,接下来的一个洗水间的镜头,并排的两个镜子里两个海蒂,长睫翕合,虽然只是拍得巧,可也还是很美的。亚丁最后还是做了逃兵,虚无到最后,就是不负责任,就是把一个小姑娘扔在半道上,作为一个艺术家以及知识分子的虚无,就是还能找理由?自我辩解?利比多升华成艺术?这个地方,又搞笑,又有点可气,但终究也没啥可气的,面对虚无的最好办法是,铲除自身的怨怼,虚荣,让他去无为而无以为,自管自无为而无不为(这两天在看李零写的《老子天下第一》,现学现卖一个:))。
 

 2 ) 台詞整理

(1)“順其自然比與之抗衡更加辛苦。” (2)“如果我不看書,我會思考問題。思考是最難的、最費勁的事情。我想人們思考得太多了,重要的是參與進去,就不想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想問題。” (3)審美: 🌸 “絕對美是不存在的,一個人要對自己的長相負責。” 🌸 “在美麗人群裡,我只對那些內涵勝過外在美的人感興趣,絕對美的人反而讓我討厭。” 🌸 “你代表了最低級最庸俗最無知的美。” (4)“我最不想要的就是平靜和孤獨,它們是被強加於我的,我歡慶我的勝利,我要爭取我的自由,把它歸功於我的個人行動而不是機會,我被完全自由的情感所征服,現在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了。” (5)“親愛的,你的道德觀念真淺薄!看看丹尼爾和我,我們在道德和簡單的生活中找到快樂。” (6)“真沒道理,你批評我接受任何事情,而你卻總是鼓吹自己。” (7)“我想要的是正常的男女關係,不知怎的我總是搞砸,很少得到我想要的東西,實際上從來沒有得到過。” (8)“我不是收藏家,你大錯特錯,我在尋找,我在找某樣東西,我可能會搞錯。不,我充分利用很多東西,也許是所有東西,主要的是我從它那裡獲得了東西。” (9)“收藏家真悲慘,只對數字感興趣,他絕不會只滿足於一個收藏品,他要的是真正的古董,他不可避免會收藏到一堆垃圾,遠遠不是純潔的東西,這個時候能淘出金子就很關鍵,可惜收藏和純潔是相對立的。”

 3 ) 在知识分子的喃喃碎语中“坚守道德”

把一个主题连续拍摄多遍,才能更加充分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于是,道德故事不是一个,而是六个。

女收藏家作为候麦的道德故事系列的第四部,依然探讨坚持自我道德所可能面临的种种诱惑,前来度假的艾德里安设想了完美的假期生活,随性自由、散漫度日,无需思考,尽情地享受假期生活,艾德里安颇为圆融的生活状态无疑是度假的理想境界,在远离摩登都市的暗角寻求一方没有喧嚣的乐土。

然而海蒂的存在打乱了这一切,海蒂相比与艾德里安所追求的心灵的自由更为“激进”,她完完全全忠于自我的感受,对此艾德里安充满蔑视,一方面,他不停地谴责海蒂的行为是没有道德的,在谴责中充当审判者的角色,将海蒂打压为不如自己高尚的放荡女孩,以此完成对自我道德价值的再次确认。

另一方面,无论如何“嘴硬”,这一点从艾德里安拧巴的自我解说、自我剖析式的心理独白不难看出,尽管他将海蒂视为道德的缺口,但是艾德里安无法完全忽视海蒂的存在,其炽热的目光直接投射向海蒂美丽迷人的身体。于是看到艾德里安在要与不要之间反复横跳,理性外表下隐秘的情欲煎熬使他的道德营垒逐渐坍塌。

但是,艾德里安对海蒂的批判或者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从来不会发生真正的作用,对海蒂来说,艾德里安可能只是他自己定义的可有可无的收藏品之一,他所谓的道德也不会对海蒂产生任何的影响,对自己来说,道德要求也并非是不可动摇的存在,所以还是去问自己是否能够真正的坚守道德,真正的道德是自律而不是他律,当然诱惑无处不在,不能抵抗诱惑还是不要一直以虚伪的假面反复言说自己的道德标准有多高比较好。

 4 ) 宿命与三

先说点背景。
《女收藏家》是六个道德故事里面的一个作品。
对于道德故事,埃里克侯麦是这么解释的:“这不是探讨人们做什么,而是探讨他们做事情时脑子里想什么。与其说是行动的电影,毋宁说是思想的电影。”
既“道德故事”系列之后,便创作了“喜剧与谚语”系列,最后“四季故事”系列,三个系列。
新浪潮一派,受萨特影响深远,举例,萨特的书籍经常出现在新浪潮电影中,戈达尔的《精疲力尽》里,电影的最后一句话便是萨特一本书名《恶心》。
豆瓣上这个电影的影评,关于三角关系,关于法国式优雅,关于男人如何面对他们无法把握的女人,就当观后感看着玩吧。
关于三,更像是一个逻辑,三的逻辑。我的理解,如果说“大智若愚”是“智”的终点(3)的话,那么“愚”就是“智”的起点(1),从愚到大智若愚的改变就是“智”的过程(2),但是你发现,他们的起点(1)和终点(3)特质上是一样的,因为有了过程(2)才有本质的区别,这里的123就为三的逻辑。

开始正题。

一、宿命
电影开始就出现序曲,前12分钟里,介绍了三个人。
第一位,海蒂,沙滩边上的比基尼少女,漫无目的,茫然,自由,情欲。
第二位,丹尼尔,他的同事这样形容他,像剃刀一样,剃刀就是语言,特定的黄色。
第三位,艾德里安,电影里他们先讨论了美丑的问题,然后艾德里安和女朋友离开,女朋友交代要去伦敦五个星期。艾德里安在对话中,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自己的”找严肃的人,做认真的事“,接着和女朋友讨论去不去去伦敦。然后他开始在房屋内闲逛,对人像感兴趣,一个在大厅的半裸女人像,他又去房间寻找,找到一个全裸女人像,当他正在观察的时候,身后响起了呻吟声,艾德里安关门走出了房间。序曲结束。
电影到这里,故事就结束了,后面出现的所有情节在序曲里都有所对照,丹尼尔的恶语伤人,海蒂和其他人又去了度假别墅,回复她在序曲里出现的状态,艾德里安开车离开海蒂,想要完成一次度假,最后订票去了伦敦,和他在序曲段落里走出呻吟的房间关上门的段落一模一样。
你站在起点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终点的样子,但是你必须经历一样过程才能到达本质上的终点。宿命。

二、循环
萨特在存在先于本质里这么说道,人的“存在”,是一个从过去推向未来的,实现新的可能的过程。就是在个人生活中,一切过去的情况都可以在未来改变的。
侯麦对此有新的解释,他花了70多分钟来说明,你之所以是你现在这个样子,是你日后的改变促使的。
艾德里安和丹尼尔来到了朋友的别墅,要改变想要开始自己的度假时光,却出现了海蒂,由于海蒂对于他的吸引,艾德里安度假计划失败了,无法享受真正的独处和自由,在过去的十年里他从未无所事事,一直在“找严肃的人,做认真的事”,显然海蒂不是严肃的人,也不做认真的事。电影的旁白是由艾德里安叙述的,当他获得大把自由的时光之“东风”的时候,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期达到一个“慵懒的最新高度”,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不断的试图操控海蒂,操控丹尼尔,操控节奏,旁白说“实际上,这几天来我们三个过的特别开心。”“这几天来,我们过的非常融洽。”想要海蒂来主动附庸与他。当他在结尾的时候离开的海蒂,却仍然无法真正的度假,他的终点和起点是又他不断循环三的逻辑导致的,过程作用于这个时间的终点,又作用于下个事件的起点,当他飞去伦敦的时候,这些选择成就了艾德里安就是艾德里安。
电影中丹尼尔用“剃刀的语言”攻击了海蒂之后,她和艾德里安说“我什么也不想,也许我没必要想什么东西,但是我非常清楚的知道我想的是什么。”海蒂相对于丹尼尔和艾德里安来说,是足够自由的,但是她被人际所困惑,无论怎么做,她都在沙滩上独自一人面带困惑。
海蒂的魅力源于她的自由和天真,她几乎不拒绝任何男人,而这也是她屡屡独身一身的原因。她也循环在起点过程终点的道路上。
我们的三位主角,困在三个循环上。
孤独——相守——孤独
限制——自由——限制
虚无——存在——虚无

萨特又说了:
人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由之中。
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

三、收藏
海蒂到底收藏了什么呢?我认为是一种可能性。
最开始出现的男人,丹尼尔,古董商,艾德里安,和结尾出现带她去度假别墅的人,这些人成为相守的可能性。
她在这些可能性里寻找一个最终陪她一起出现在海滩上的人,她否定掉之前所有的人,不确定是否想念丹尼尔,不承认她带男人回来过。
也许,在新的循环里,在电影的90分钟之外,她仍然是序曲里出现的样子,同样的过程,但是随机出现了另一个人,就两个人一起到达终点。

爱情,可能是打破宿命论最有力的方式,因为“我爱你”中,爱,是我的宿命;你,是我的梦想。

 5 ) 《收集男人的女人》:拧巴较劲男人的夏天

(芷宁写于2007年4月29日)
    这部法国老电影仅看片名会误以为是以讲述女人为主的,而事实上,影片自始至终塑造了一个跟自己的情欲较劲的、非常有原则的男人阿德里安,影片的话外音多是阿德里安的心路历程和感受,从而呈现出他的“拧巴”较劲与自以为是的理念。
    眼科医生阿德里安外型出众,高大英俊,为人颇有道德感贞操感,十分讲究准则,且追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厌倦了本职专业的他正计划往收藏界发展。他拒绝了模特女友前往伦敦的邀约,因为他早已计划好了海边度假,他不想破坏原有的计划。
    阿德里安的度假计划很简单,去一个朋友位于地中海边的别墅,消磨“海外仙山”般的24天,这期间他什么也不愿多想,什么也不愿多做,游游泳、看看书、晒晒太阳,顶多和也来度假的朋友丹尼尔聊聊天,轻松度过一个貌似宁静又惬意的消夏之旅。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海边别墅里还有位不速之客,别墅主人的妹妹海迪。阿德里安以前曾见过她,而且那场见面至少在阿德里安看来是尴尬的——不小心闯入了海迪正在与人做爱的房间,海迪对此倒无所谓。此次重逢,年轻的海迪依然换情人如换衣服,每夜必带一个回来,阿德里安与丹尼尔都很鄙视她,尤其是阿德里安,他时刻将这种鄙夷显著地表现出来,不是用神态,就是用言语,戏称海迪为收藏家,收藏与不同男人性爱的收藏家。对此海迪总笑眯眯地不置可否,仿佛一只胸有成竹的猫咪。“通常一个收藏家要历经收集到大量垃圾和废品,才能发现一两件珍品。”阿德里安相信自己就是珍品。
    用“心口不一”来形容阿德里安是最贴切的,随着假期的深入,他越发感觉到海迪对他所产生的致命吸引力,他的内心深处渴望着海迪,仿佛从第一眼看到她时就开始了,游泳后的沙滩上,阿德里安总不由自主地浏览着海迪那着比基尼的年轻而可爱的躯体……可他又鄙夷她,道德观念迫使他说出、做出奇怪的话语和举止,他甚至鼓动好友丹尼尔和海迪上床,或许一旦丹尼尔和海迪有了肌肤之亲,他的欲望之火就会熄灭——阿德里安的自欺欺人愈发膨胀起来。
    然而,当阿德里安发现丹尼尔和海迪真的发生了关系时,反而别扭起来,而丹尼尔也因成为“海迪的男人之一”而懊恼,与海迪之间气氛紧张,并且三人的关系也演变到微妙得连呼吸都听见。终于,丹尼尔受不了这种桎梏诡异漫长而又静谧的心理拉据战,先撤了,阿德里安邀约的古董商适时到来,他也看上了海迪……
    当阿德里安终于说服自己车载着海迪回别墅、准备心甘情愿地“沦陷”时,路遇了两个海迪的“前情”,他们正要去一处新地儿“游戏人间”,并招呼海迪下车以记录地址,阿德里安突然明白了自己最初选择远离海迪的致命吸引力是对的,他独自驱车离去,并定下了去伦敦的机票。
    这部拍摄于1967年的老电影如今看来仍颇有意味,导演埃里克·罗默运用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构想、精炼的剧情、干净的画面、细腻的手法,营造出了一部精致出彩且回味无穷的佳作。影片一开始先将海迪、丹尼尔、阿德里安三个人分开来片段描述,捕捉了他们的特质,颇有点白描的味道,并用斗大的字幕表示该片讲述了六种道德。影片曾在当时掀起一股影坛狂潮,打破了彼时的拍摄思维禁忌,并开创出一种全新的电影表现手法,曾获得1967年柏林影展评审团的特别奖。
    片中的阿德里安心理戏份颇重,外在表现又十分难拿,常常口不对心,甚至有点拧巴别扭,被演员帕特里克·波查诠释地恰到好处。这位1938年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老演员,当年还真挺拔俊朗,本片是他从影的第三部戏,演技已然颇具成色,难怪他能活到老演到老!
http://nicolew.blog.hexun.com/9147327_d.html

 6 ) 啊啊啊

这是一篇关于两性,人际,欲望钟摆的美丽论文。字数不长,大约两千字而已。逻辑严谨,层层推导,但难掩作者字里行间的文情。其措辞讽利,严肃但充满仁慈和爱。

这是女收藏家。

三个序言介绍人物。

海迪:即身体。镜头如目光在身体上的逡巡,作为对海迪的介绍。海迪——女性最大的表征意即肉体(欲望的能指)

丹尼尔:煞有介事的用语言包装一个被刀片包围的油漆罐。,以狂放的“刀片”式言行包装自己消耗萎缩的内里。

男主:道德标兵,高高在上的反击“外貌协会”言论。

关系:男人渴望掌握女人(男人观看女裸体的雕塑),欲望的旁落(屋内做爱的男女)

片中的人物被自由的放置在灼人的大片绿色和单落落的白色建筑中,如人类的代名词,是亚当夏娃般的剥落至最简,从而抵达最深。

候麦在大量的环境交代和人物位置恒久美丽的变与不变中将影片的时空延伸至无限。由此,我们自觉的将人物从传统的故事情节中剥离出来,借以代表人类。

引言结束,正文开始。

在我看来,影片大大小小讽刺了很多东西:男人的虚伪,外貌的欺骗性,语言之巧言令色等等。

但其真正摊开来展示的有以下几点:

1.一个男人需要孤独与自由,住进白色别墅,却开始了一场殚精竭虑的爱情追逐,当他败后回到空无一人的别墅,得出了结论“孤独自由是强加于我的”,打电话驱车伦敦

男人包装自己,将“高尚的独处”当作解药。实际欲望的诱饵一旦到来,他便沉湎其中,不亦乐乎。最后不得不承认,所谓“隐士”般的生活于他根本是强扭的瓜。

这是人类的徒劳,错误的包装自己去贴求所谓的“高尚”,其结果不过是生活对其耍猴般的捉弄。

2.三角关系在男女之间不具有稳定性。

片中有两个三角关系:男主、海迪、丹尼尔。男主、海迪、萨博。

每组关系都岌岌可危,终将破裂。侯麦通过镜头交代人物位置的同时,也有意呈现出几个完美的三角形。

这样的关系中的少数性别必然占据上风,不论其犯了何种错误,都会被消化,旁落给另外两个角,从而拥有背后的实权。

3.何为真正的道德?

女收藏家是侯麦六个道德故事中的一部,它所探讨的道德问题,在我看来即是否定作为固体的道德。

男主将自己视为一个“道德”的人,而海迪则是一个“不道德”的女人。这样的定义,在片中无数次的被讽刺、推翻。

男主想与海迪发生关系,又不想成为“海迪”的“收藏品”,同时也不想“出轨”——成为不道德的人。

于是他两次“验证”海迪,想让海迪主动与他交好。这样他就是完全的“道德”。

这样的钻空子的“道德”未免可笑。

讽刺的是,当他迫不及待的和海迪乘车回去准备共度良宵时,海迪却遇到朋友转而抛下他。

男主一个人回到别墅。他被迫成为一个他所谓的“道德”的人——既没有和陌生女孩上床,也没有背叛女友。

侯麦这里要讨论的是伪善的人如何扭曲道德,掩耳盗铃。

同时,他也借此对道德的定义提出哲学的思辨。如开篇序曲中关于外貌的对话:人应更看中内涵,但没有外表就令人不想深入交往。

这样思维的胡同,是侯麦的质询。

在这样看似随意实则严密,且具有寓言性的故事下。

我们无法忽视其圆熟的美感。导演无意让人物或观众做道德标兵,而是借爱人物表达爱人类、爱智、爱美的内核。

我羡慕侯麦电影中的人物。身体是自然,手指是树枝,大腿是河流,吻是风,触摸是云,目光是露珠。

身体与心等意,边界扩大至整个自然。目光(镜头)流连于无意义的动作博弈,那是人与真理与宇宙间平衡之木的小小颤动,令人目眩神迷。

 短评

2019侯麦回顾展。对于男权视角下「荡妇羞辱」的犀利抨击。也是在「六个道德故事」中男性视角(自白)最道貌岸然的,「序言」中借女性之口阐述「外貌协会」(男权价值灌输)与人际关系的深刻影响,而最后女性也只有用「放荡」来反衬男性的虚伪。

7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令人留恋的原因不在于结局,而是那个与不同的人相遇的过程,那么自自然然地就能坐下来交谈,海边,树荫下,草地上,客厅里…… 贝蒂最迷人的吸引力在于她的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地交往。她的漫不经心成了她的诱惑。 她想要爱,但不会刻意追求预设对象。她让自己像流水一样,经过那些在她身边出现的人。

11分钟前
  • 时以星
  • 力荐

侯麦首部彩色片&首部剧情长片。1.没想到侯麦最早的代表作色彩调配就如此和谐美丽,每一帧皆可入画,温暖而怡人,本片也是金牌摄影指导Néstor Almendros掌镜的首部长片,不少场景都拍摄于一天中的“魔幻时刻”,残阳余晖下的柔美自然光让人无法不沉浸其中。2.探讨三角关系、生活开放的“女收藏家”和口是心非假装道德的男人们,却毫无激烈的戏剧冲突或狗血的情节,唯有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场场对话暗自撩人心扉,侯麦的影片大抵是恬静闲适的,一如影片中不需要工作还大谈懒散好处(追求虚无与不做事,“不工作要有很大的勇气”)的男主角,还有永远的暖阳、海滩、乡间别墅与换不完的美丽服装。3.对美丑与爱情的探讨挺有意思,只看脸的颜控vs.更重内涵的人。4.打碎的宋朝瓷器与盥洗室中的多重镜像。5.读书:卢梭,堂吉诃德,论德国浪漫派。(8.5/10)

1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Bravo!漫不经心却又极其推心置腹的结尾堪称是侯麦作品的缩影,典范。无关乎理性和感性却是恋爱游戏的胜利。对(追求异性时的)男青年纤细入微的心里透视,侯麦可谓无出其右。多以两男一女,或者两女一男的不安定结构,电影技术(音,色,声)决不喧宾夺主,剧情的层次递进过程中产生的心里反应最是魅力

17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被刀片包围的油漆罐-----被自己的想法包围无法把握它。道德的伪善?

21分钟前
  • Eco
  • 力荐

简直是鲍德里亚博士论文“论收藏”那一章的电影版。这里的“收藏家”是这样一类人:他没有办法把他人看作真正的主体,只能把他们作为物来收藏。当然,他具有一定的鉴赏力,知道什么值得收藏。但也仅限于收藏。他没有办法和他的收藏真正一起生活,一起经历生命里的种种变化。因此他想要独处,但又没法真的享受独处,而是在焦虑中寻找下一个藏品。收藏家显得和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他们更喜欢另一个时代。但既然另一个时代的意义也不过是一些死的物品,他们也没法对当代做什么有力的批判。这类人自视甚高,又喜欢自怨自艾。

24分钟前
  • Blue on Pink
  • 力荐

#侯麦展#侯麦电影里的男人,嘴上道德要讲,手里便宜也要占。

27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男人想占有女人,但当占有了这个私生活开放的女人的同时又成了女人的收藏品。是占有欲的满足还是道德轻曼的沦陷,男主人公一直在斗争着,开放的女人很下贱,被她迷住的男人也如此,最后男人终于一鼓作气成功摆脱了欲望的纠缠,静下来的一切让人很难忍受,人生就是满足与不满足间的此消彼长

30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

adrien真是典型的侯麦男主角,想了半天,最后也没怎样,只好去找自己女友。haydee反而坦荡。这三个男人衬托一个女人。哟。unmitigated happiness bores me.

34分钟前
  • 苗儿
  • 推荐

侯麦第一部真正的长片,成功之处不在于其主题探讨有多么深刻,而在于这种通过严肃、哲思性的旁白与对话来建构人物性格与关系的手法为电影表达所带来的一种几乎是全新的表达可能。Almendros的自然主义摄影在极度紧缺的经费之下达成了最大的效果。Haydée那种懒洋洋的attractiveness真是要命。。。

38分钟前
  • Rilkelee
  • 推荐

3.5. 侯麦片子里的男人都是自以为是的幼稚系生物。2020.12.6 男主每次叫Haydée的名字,都是一次幼稚的企图。书里读到Mijanou Bardot 是BB的妹妹,还读到芙芙看完片子给侯麦写信。真美好。

42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候麦说:宗教不是道德戒律,而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套用到这一部的话,专一的道德观似乎也可以成立。但你如果以“专一”的观念束缚自己的同时,又希望能有“放任”所得到的艳遇。这恐怕就会成为一种道德困境。

45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7/10。侯麦的男性都是书读太多,行为思考方式都具有哲学家一般的优越感,宁愿磨嘴皮也不决定到底上不上床;女性胜在对情感游戏了如指掌,当男主在海滩扶摸她时用力推开了,然后跑向男二号的怀抱激发男主的占有欲。散文化电影通常只是带领观众走进某类人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自身相似的体验便感到烦闷。

50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女主好可怜哦 只想安安静静当一个婊子 却被两个自恋又伪善的作逼男主轮番羞辱 一个日完批满嘴仁义道德 一个满嘴仁义道德其实只想日批

54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我要在这个假期过有规律的生活。”“这捉迷藏的游戏跟我所珍惜的孤独感实在相差甚远,介入了戏剧化和不确定的因素,迫使我对她越来越关注。”“我最不想要的就是平静和孤独,我被完全自由的情感所征服,现在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了。”“然而当我回到那空荡的房间,我又感到焦虑,无法入眠。”

56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重看#3.5;“男人只会变老,不会成熟。”嗅到爱情降临的危险气息,他只能用愤怒的回击、绝望的迂回、徒劳的逃避以求挣扎,以作说服,颅内自导了一出自作多情的感情大戏。站在道德高地妄图以自身局限的道德观洗礼对方,最终完败。较多说理。

5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这一次导演直接讽刺了雄性动物的自以为是,连片名都是嘲讽。海蒂从来无意收藏男人,反倒是男人都无法招架他,所以摆出一副姿态并试图荡妇羞耻来表明自己的雄性地位。男主这种读了太多哲学的伪君子,给自己设置了道德困境,并企图拖人入套,可惜了,海蒂这种女孩就是连真正的宋朝瓷器都不在乎,何况一个糙男人呢。这个演员一看就是侯麦喜欢的那种,大眼睛,有点小男孩气,对谁都是狡黠一笑,然后从指缝溜走。

1小时前
  • 美伢老师
  • 还行

男主的欲擒故纵透着知识分子的狡黠与伪善,但跟行事如风的女主相比他其实就是个孩子,他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诸如嫉妒,嘲讽,推搪,甚至讽刺女主为收藏家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欲望,殊不知他已沦为女主收藏的廉价艺术品,随时都可弃之。

1小时前
  • 超cute侠
  • 推荐

收藏男人犹如收藏宋朝古董,有大象雕花还是一样摔得稀碎。他们聊着不能接受丑陋的人,迷恋鼻子和嘴唇中间的部位,全都是荷尔蒙作祟。男人本来只想规律作息,按时起床,每日游泳,却责怪被浪荡的女孩引诱。男人本来只是想让路,结果把女孩丢下,启动引擎就停不下来。有太多借口,都敌不过心底里的丑陋。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较差

“六个道德故事”之四:藏品侯麦将他的极简风格推到极致,音乐的缺席让观众得以聆听到男主人公内心独白背后的声音,侯麦只保留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自我沉湎的男主人公过于自信和矜持——像那个被刀片包围的油漆罐,最后连成为“藏品”的资格都没有。

1小时前
  • 康报虹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