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

剧情片法国1988

主演:夏洛特·甘斯布  迪迪埃·贝扎斯  西蒙德拉卜若思  克洛蒂尔德·德贝塞  拉乌尔·比勒  Chantal Banlier  纳塔莉·卡多内  瑞奈·福尔  卡特琳·阿尔迪蒂  Gilbert Bahon  Clothilde Baudon  Joëlle Bruyas  Denise Chiabaut  Philippe Deplanche  Erick Deshors  

导演:克洛德·米勒

播放地址

 剧照

小偷 剧照 NO.1小偷 剧照 NO.2小偷 剧照 NO.3小偷 剧照 NO.4小偷 剧照 NO.5小偷 剧照 NO.6小偷 剧照 NO.13小偷 剧照 NO.14小偷 剧照 NO.15小偷 剧照 NO.16小偷 剧照 NO.17小偷 剧照 NO.18小偷 剧照 NO.19小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5 00:02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五十年代初期,亚妮娜(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 饰)被家人寄养在乡下婶婶家,那里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让亚妮娜感到快要窒息了,她只有靠偷窃商店里的商品来找回一点点的刺激感。  亚妮娜的偷窃行为被发现了,为此,她不得不开始寻找一份正经的工作,就这样,她成为了盖隆夫妇家的女佣。某一天,亚妮娜邂逅了名为米歇尔(Didier Bezace 饰)的中年男子,虽然米歇尔已经有了家庭,但亚妮娜还是向他展开了热烈的攻势,没过多久,米歇尔就沦陷了。然而,此时的亚妮娜早已经有了新欢——一个名叫拉乌尔(西蒙德拉卜若思 Simon de La Brosse 饰)的扒手,不仅如此,亚妮娜的腹中还怀上了他的孩子。

 长篇影评

 1 ) 我们在柔软生活里结了茧——是枝裕和

柔软的乌托邦

是枝裕和的电影很轻柔。在十多岁的时候,我不会喜欢这样的电影,因为它絮絮叨叨,温温吞吞,正是我在经历着的日常,彼时的我认定,若电影不超越平淡,那就不足以对这虚度了的寡淡生活浪漫化地抗议。

可是,在而今二十五岁的年纪,我却越来越喜欢这样的电影,一如我开始喜欢清少纳言的清冷明净。《奇迹》里航一的爷爷重新做起了轻羹——用山药,砂糖和米粉制成的简单甜品,似甜非甜。影片末尾航一在和弟弟龙之介会面的时候,把带来的轻羹分给弟弟,弟弟说味道淡淡的,航一自语道:「起先我也这么觉得,后来越嚼越香。」是枝裕和的电影如轻羹,慢慢能让人嚼出甜滋滋的味道,稳妥又怅惘。

无比芜杂的心绪,在是枝裕和不紧不慢的镜头下,变得悠然顺畅又清朗通透,如这几日台风过境后凉如水的夜。有时觉得,生活不就是这样,无端的吵吵嚷嚷,欢欢喜喜,一个人十几岁时弃如敝屣的东西,也许在二十几岁的生命里金灿灿地发光。

电影《小偷家族》

今年五月份,是枝裕在戛纳也发了光。凭着《小偷家族》这部电影,他成了继黑泽明、衣笠贞之助和今村昌平之后,第四位获此殊荣的日本导演。17年《第三度嫌疑人》上映后,有人就以「很不是枝裕和」来评价这部电影。可见「是枝裕和」几乎成为了某种姿态的象征:以个体叙事对抗宏大叙事,以对生活妥帖入微的观察取代戏剧化的跌宕冲突。一个导演,在二十几年从影的生涯里,能够创造出某种广为人知的类型语汇,已然是莫大的幸运。要是以新浪潮时期风靡的「作者论」而言,是枝裕和是典型的「作者」型导演。

八月三日《小偷家族》在国内上映,我立马就去看了。电影结束后,如鲠在喉,走出嘉里中心不远,华灯初上,食肆林立的街道熙熙攘攘,小贩们哼歌忙碌。好电影就是这样,看完之后你会重新打量这个世界,留意被惯常忽略的世界。这人世间素淡的市井气,让人从电影结尾那无以名状的怅然若失中短暂抽离开。

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中选择刺探人性的灰色地带,无关好坏,善恶莫辨。和《无人知晓》一样,社会边缘人是文明社会的一根刺,让你在毫无觉察时疼痛。

电影《小偷家族》

可是,是枝裕和并不仅仅满足于展现这根不合时宜的刺,以满足观众对于贫穷的廉价怜悯。他的视野够深广,能够捕捉到产生这种个体的社会结构——尽管有近在咫尺的福利制度,可有人宁愿选择游离在这体制之外。这种观察的视角大概得益于他早年在TV MAN UNION拍摄纪录片的经历,他对福利社会的反思在91年拍《然而……福利消失的时代》时就已经显露了。

是枝裕和并没有以一种他者的眼光来观察在体制之外的个体,贫穷不一定滋生良善,它也有恶、有欺骗、有盗窃、有丑陋。可是人性暧昧模糊,不能被盖棺定论,不能被非黑即白地判断。我相信《小偷家族》里的他们有着比血缘更深的羁绊,这种羁绊是信任与依赖。

电影《小偷家族》

安藤樱饰演的信代把优里红色的外衣以一种仪式般的方式烧毁了,同时消弭了的也是优里对原生家庭的恐惧。她本不相信在那种家庭之下成长起来的优里心里存着爱和善良,因为她也从那样的家庭走出。她紧紧地抱住优里,那一刻她或许是想保护优里内心尚未崩坏的角落吧。

祥太和中川雅也饰演的治,在昏黄的路灯下打闹,宛如父子。即便躲在壁橱里用手电筒凝视自己收集的小物件的时候,祥太依然是孤独又幸福的,这一幕像极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主角。

亚纪与奶奶挤在一个被窝,奶奶能够凭着亚纪的脚冷判断她有不开心的事。信代在被工厂辞退后,和治在家吃饭,暴雨忽至,欲望变得明澈不再掩饰。奶奶虽然知道这一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她的养老金,但也甘愿和他们一起在抱团中取暖度日,一起在屋檐下看烟火璀璨明亮。在一家子去海边时,奶奶瘫坐在沙滩上,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望着在海潮的涨退中跳跃打闹的五个人的背影,轻声地说了句:「谢谢你们。」

电影《小偷家族》

我想,至少在这些瞬间里,这个家对他们而言,是带着梦幻色彩的乌托邦吧,它庇护了这些被伤害、被冷落、被抛弃的孤独者们。

我喜欢是枝裕和,大抵也是因为他一直在构筑一种日常的乌托邦,每个逃离入内的人,都得到片刻的安稳甚至救赎。《海街日记》中四个女孩在老屋中共同生活,《奇迹》中鹿儿岛与福冈的孩子们盘算着自己的相遇计划,《比海更深》中失败的父亲和儿子在台风来临的雨夜,躲避在章鱼滑梯里。是枝裕和的影像,并不总是在描绘生活中无法承受之重,它们有时无限温情和柔软,同时也像镜子,反照着我们,我们从中看到悄然流逝的无法企及的自身经验。影像是虚幻的乌托邦。

电影《海街日记》

我们在美丽的乌托邦里,喝着青梅酒,吃五谷杂粮,放肆地大笑的那些时刻,我们知道,它是安稳的,像是我们在柔软生活里结的茧。

但乌托邦早晚会在现实里破碎。《小偷家族》中祥太最后觉醒,毅然抛弃了这虚伪的假象,这是他必须做出的取舍。我们总要在真实的世界中习得爱的能力,在认清现实后依然选择爱它,有时候乌托邦的破碎也许未尝不是好事。但对于优里而言,这一切未免太过残忍,影片结局,她在当初被带走的那个阳台,捡着弹子球,呢喃自语,茕茕独立,无奈又心酸。

灰色的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在九岁前,家里住的是两栋有点倾斜的老旧长屋,只有一个六叠大的房间和一个三叠大的房间。在这局促的空间里,挤下了是枝家的六口人。他对于童年的记忆最深的是台风,每年到台风季节,家里就要用绳索固定屋顶,以防被台风掀掉,还得用白铁皮把窗封起来。屋里到处都是接漏雨的洗脸盆,天花板嘎吱作响。

后来他们换到了三室一厅的福利房,是枝裕和在那里一直住到二十八岁。而父亲母亲最终的住处也是在这里。是枝裕和在后来的电影中注入了很多早年的经验,比如《比海更深》中就加入了母亲和儿子回忆小时候台风的那幕。

电影《比海更深》

是枝裕和从小喜欢看电视,每天要在电视连续剧播出前赶回家。他迷恋过《我们的旅程》《敬爱的母亲大人》等电视剧史上的名作。他说相比于小津安二郎和成濑巳喜男这些影史上有着煌煌大名的大导演,他心中名列第一的还是向田邦子。他在读了山田太一和向田邦子执笔的《仓本聪精选典藏系列》后,梦想由小说家变成了编剧。

我们无法忽略,在是枝裕和成为而今是枝裕和前,那个在电视台拍摄纪录片时期的他。这段工作的经历,让他以一种异于传统导演的方式审视周遭的世界。虽然直到八十年代他才加入TV MAN UNION制作公司,电视充满果敢和实验性的时代已经结束。但他依然从这电视的「血统」中受益。

是枝裕和把电视比作爵士乐。爵士乐能随着感受一边作曲一边即兴演奏。电视对是枝裕和而言也是这样,大家以各自存在的方式参与即兴演出,不是「过去式」,永远是「现在式」。

和伊那小学小朋友合影

电视的这种特质影响了是枝裕和的纪录片创作。在拍摄《另一种教育,伊那小学春班的记录》,他和孩子们玩成一片,和大家一起吃营养午餐。孩子们甚至觉得是枝导演并不是来拍摄的。在这段两年多的相处时光里,孩子们也让他记录下无比真诚的疑虑、哀伤和喜悦。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所谓的取角、构图,其实就是如何凝视自己的拍摄对象。」

电影《海街日记》

他把这些经验带到了自己的电影创作中。在拍摄《距离》的时候,夏川结衣和伊势谷友介在河边的那段对话没有事先准备台词,即兴说出。《海街日记》中,他敏锐地捕捉到广濑铃身上不爱群集的独立特质,让她不用剧本,随时依据现场的台词来思索调整。《奇迹》里,他觉得航一沉默的表情在影像上更有魅力,所以说话就交给弟弟。而航一主要负责凝视、想心事等沉默的戏。是枝裕和很好地平衡了导演与演员之间微妙的自由度。

TV MAN UNION时期带给他的另外一种经验,是对社会事件要有具备同理心的冷静的判断,而不是以偏颇的是非观作论断。

电影《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的剧本在TV MAN UNION时就已经完成了,是枝裕和根据一九八八年发生在东京的真实事件写成。当外界所有人都在指责母亲的不负责,在怜悯这四个孩子的悲惨生活时,是枝裕和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被抛弃的六个月里,他们看到的风景应该并非只是灰色的「地狱」。他自忖道:「他们的生活是否存在某种有异于物质性富足的「富足」呢?其中是否包含了兄妹之间共有的悲喜情感,和属于他们的成长与希望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公寓外面的人就不应该说地狱什么的。

从《无人知晓》的剧本开始,到《然而……福利消失的时代》、《我想成为日本人……》等纪录片,再到后来的电影,是枝裕和从不审判个人,他不觉得导演是上帝或者法官。在《无人知晓》中,母亲并没有被任何道德批判。《距离》中,他开始站在被千夫所指的罪人的立场上,思索在没有足够保障的社会里,加害者也可能成为受害者。《小偷家族》也是,安藤樱饰演的信代最后的那一段带泪的反问,观众的同理心已经完全在她这边了。

电影《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他说:「设计一个坏人故事,世界也许就变得黑白分明,但我认为不这样做,反而会让观众将这个问题带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复思索。那样的想法基本上至今仍未改变,我总是期盼看电影的人回到日常生活时,对日常生活的看法能有所改变,能成为他们改掉用批判性眼光看待日常生活的契机。

没有绝对的黑白分明,灰色终究是这个世界的颜色。

何为「日常」

最早思考「日常」为何,并不是因为电影,而是因为建筑。初学建筑时,我看了《建筑的诗学》。建筑理论界的对话,常让我有种过度阐释之感,总在语境的差异中跳跃、踯躅、迂回。「日常」这个命题在书中坂本一成的话语里逐渐浮现出来,但他思考的视角还是西方式的,因为从列斐伏尔提出对日常生活的批判为始,至本雅明和罗兰·巴特,在理论界,「日常」已被视为二十世纪的一种视野转向,这是一个被学术裹挟了的语汇。可是我总觉得没那么复杂。

筱原一男的「白之家」

从坂本一成,我循到了他的老师筱原一男。筱原一男显然更吸引我。他有一个叫「白之家」的作品,空间最具紧张感和戏剧性的是正中心立了一根柱子。二十年后,白之家被迫拆掉,但因为主人实在太喜欢,就择地重新盖了一座。筱原去参观新的这个「白之家」时,总觉得不对味,因为一切的物事都太崭新,少了时间感。当他正寻思的时候,女主人走过柱子,微微往正中的那根柱子上倚了一下。那一瞬筱原才恍然,原来「白之家」没有变,它还是那个存在了几十年的老房子。空间中的身体性是不会变的,只有长期使用的人才能感知到。

一个缺乏体贴与敏感的建筑师是不会有筱原这样的观察与感动的。是枝裕和作为导演却有这种功力。《比海更深》中有一幕,母亲在姐姐背后开冰箱门的时候,姐姐自觉地身体往前倾,避开了母亲开门的动作。她太熟稔母亲的这个动作,也深知家的空间的局促,以至于根本不需要回头即可判断,抑或之前的经验让她自然具备了这个动作习惯。

电影《比海更深》

学建筑时从没琢磨透过的「日常」,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我理解了。电影中这种被空间塑造了的不自觉就是「日常」,和筱原一男「白之家」中女主人的动作,有着微妙的一致。要是没有彼此在共同的空间里度过足够多的岁月,是无法拥有这近乎本能的习惯的。

在拍摄《步履不停》时,因为拍摄租借的是医生的家,出现厨房端茶到客厅的距离无法说完该台词,只好当场修改。而《比海更深》则不,是枝裕和想着自己从小生活的房间格局写了剧本,当演员实际走在同样大小的房间里,不管是台词长度还是动作都不会出现误差。例如阳台回到三坪大的和室,母亲抱着棉被说话的台词就刚好是那些字数。他感叹道:「这一次几乎不用修改的奇妙经验今后也不会再有吧。」每个创作者成年后的作品,无非都是对童年时期的图像的某种修正。

电影《比海更深》

生活就是枝裕和的「日常」。「日常」不需要那么玄妙的理论。它可以大到一个时空的风土,可以具体到空间与人长期建立着的某种关系,也可以细微到生活中琐碎平凡的不经意瞬间,比如一场台风,一顿早餐,一只螃蟹。

除了必须以哲学的思辨来厘清社会问题外,是枝裕和在具体生活中,从不进行艰涩的思考。平实质朴的生活不需要这些。

未知生,焉知死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总有缺席离世的长辈。法国观众问他为什么总是描绘死者时,他答道:「日本与法国不同,在日本没有绝对的神,取而代之的大概就是死者吧。有句话叫「无颜面对列祖列宗」,要活得一生无愧,就需要「死者」的存在。」是枝裕和并不迷恋死亡。他关心的是那些遗留下来的人,如何好好地活下去。

或许也可以说,是枝裕和关注的是与死相伴的生的时刻,以及在这些时刻里,人生的某些悲喜、坚定与犹疑。

电影《海街日记》

所以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他不会过度渲染死亡带给人的悲伤,即便是《无人知晓》中,长子把妹妹的尸体埋葬后,他依然在灰暗之后,用欢欣明媚的画面收尾。《海街日记》的最后,是「海猫食堂」老板娘二宫女士的葬礼,但是枝裕和随即将镜头转向海边,四个女孩互相嫌弃着想象自己七八十岁后的样子,大海辽远明净,似乎能治愈生命中一切的缺憾。

《步履不停》也是如此,父母过世后,横山家的次子已为人父,虽然有「人生总是来不及」之慨,可整个扫墓的基调没有太过悲恸。回去途中,次子对着自己的女儿说起以前母亲和他说过的那个蝴蝶的故事:冬天没有冻死的纹白蝶,隔年会变成黄蝴蝶飞回来。春秋流转,时间只是转了一圈后停在稍微不同的地方。

电影《步履不停》

东方式的日常,往往就是这样隐而不发,比海更深的情愫都在心里藏着掖着,父母望着子女背影渐行渐远,大家在各自的生活里慢悠悠又从不停歇地向前。恍惚之间,物走星移。是枝裕和的电影如此,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也是,侯孝贤的电影也是,森淳一的电影也是。

电影《比海更深》

是枝裕和在《比海更深》中借着阿部宽饰演的父亲之口说:「你要是以为自己能轻松变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一个谅解平凡的人,是没有对于平庸的恶意的,他不会去触碰他人生活里的伤疤。

毕竟我们都生活在英雄没来拯救的那部分世界,每个人都在为朴素的生存做着最大努力的坚持

对于平凡的宽容与善良,大概就是我们柔软生活里结的茧。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一点儿乌干菜(微信号:NarratorZhang)。一个野生建筑师的书写,记忆,想象,建造。作者:章程,野生建筑师,青年写作者,简洁有趣,知行合一。盖过几栋房子,写过几篇文章,得过数次国际建筑设计大奖

约稿及合作请联系我个人微信号:Odysseyrush。豆瓣号:夜第七章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和豆瓣:)

 2 ) 善是本能 爱要习得

本文涉及大量剧透.

潦倒的工厂工人柴田治(Osamu)和儿子祥太(Shota)从商店合作偷窃回来,将被生母漠视独自在家的小姑友里(Yuri)捡回了家。治的妻子信代(Nobuyo)本不想收养,得知她受双亲虐待后改变了主意,奶奶初枝和妻妹亚纪(Aki)对此也没有意见,友里很快就接受了自己是《小偷家族》的一员,而她的到来催化了这个家庭的分崩离析。还是受新闻报道启发,还是围绕“家庭”讲故事,时隔两部之后,是枝裕和用熟悉的配方重回了戛纳。

直到丽丽弗兰克和安藤樱出演的这对小偷夫妇锒铛入狱,这个临时家庭的秘密才得以完全曝光,但《小偷家族》故事最大的梗不难猜到,观众早就能从影片前段疏离审慎的镜头设计和若即若离的成员关系,拼凑出事实的真相:奶奶、父母、孩子,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原有家庭的弃子,在新的临时家庭,每个成员都在努力的扮演和相信,彼此就是对方真正的亲人,偷窃货架上的食物是这个家庭维持生存的方式,而从这个拼凑的家里偷取爱与温暖,才是他们生存的动力,把萍水相逢当做生死相依。

在构建这个 “小偷家族”时,是枝裕和是冷静克制的,他很快就向观众清楚明白的展现:这个家庭是建立在“互利”原则的契约精神上的,夫妇收养弃婴是出于没有子女的补偿,赡养奶奶则是觊觎她的退休金,亚纪对家庭尤其奶奶的眷恋源于对亲生父亲的怨恨,奶奶围拢所有人是担心自己会一个人孤苦终老的离世。每个人对自己的付出都有着精确的计算,这种理智和冷漠在“奶奶”去世这件事情上达到高潮:一家人看着她死去,冷静把她埋掉,再把她的遗产取出来,对于这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家庭来说,生活必须依照最利己的规则往前稳步推进。

也正因为有这层计算,这个家庭成员每次超出对等交换的真情流露,都让人更加唏嘘:在被原生父母冷漠对待的友里对“哥哥”祥太自然流露出亲情之爱时,“妈妈”信代感叹:像我们这样(被遗弃)家庭的人,不应该会爱别人的啊。事实上,缺乏爱才渴望爱珍视爱,信代出于母爱本能,每次重大抉择时都做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决定;父亲治在警察局被问到“你为什么要教孩子偷东西呢”,无奈回答:“我只会这些了”,他自己没想过的是,他教给祥泰泡面加可乐饼的吃法,敏锐察觉并化解他青春期的性烦恼,才重要得多。

作为人情世故的高手,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依旧有精确的计算和细密的编织,经历了前七十分钟漫不经心的铺陈,自夫妇落网开始就连续引爆,导演一面疯狂催泪一面又硬起心肠板起面孔。是枝裕和一手搭建了“小偷家族”,也一手“毁灭”了这个家庭,他“珍视”这群人脆弱的真情,但并不打算陷入到“大家都不容易”的庸俗喟叹。他破灭了观众期待这个善良谎言继续的梦想,通过儿子祥太的觉醒、母亲信代的忏悔,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态度,建立在虚假关系上的爱不是个体幸福的归宿,社会监管的失职更不应被忽视。

就像是枝裕和自己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那样,《小偷家族》不是要探讨家庭,而是透过家庭去呈现日本的社会问题,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他第一次在戛纳斩获荣誉的作品《无人知晓》。除了友里弃童的设定,奶奶平静的死去都和《无人知晓》相似,《小偷家族》还能看到许多前作影子,探讨父子关系让人想起《如父如子》,而一家人从海边归来,在同一屋檐下的镜头,则在《海街日记》和《步履不停》里出现过类似场景,只不过这一次,众人听到礼花响起,齐齐看向窗外,只有炮声隆隆作响,却没半点礼花画面。一家人齐齐整整最美好的时候,也只能美好到这里了。

是枝裕和曾经讲过,父母的离世让他重新审视家庭,这也改变了他的创作重心。这十年来,是枝裕和作品风格日趋柔和温情,从《步履不停》、《如父如子》再到《海街日记》、《比海更深》,一部比一部甜腻温柔,从作品完成度角度而言自然都很好,从主题深度和视野广度而言确乎是退步,戛纳的降等和婉拒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对他作品价值社会的犹豫。

在经历了一次《第三度嫌疑人》这样题材拓展的尝试之后,《小偷家族》回到驾轻就熟的领域,是枝裕和宛如开挂般点满全部技能,更重要的是恢复了审视的态度:家庭不再只是个人情感的呢喃倾诉阵地,又回到了细胞模式体察社会生态。既敏感捕捉个体人性的善,又冷静审视社会的恶,既温情又冷酷,既琐屑又简练,这其中的微妙平衡,正是《小偷家族》最值得珍视的地方。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回到生母身边的友里又回到了当初被捡到的阳台,唱起了在小偷家族学会的歌谣,这份暖意和心酸的交融,完成了影片的最后一击。

作为一个是枝的影迷,既为他一年一部的效率欢欣鼓舞,又时常担心高产会稀释了他的作品品质,但最不愿的,是看到他一路荷尔蒙退散,真的成为自怨自艾、慈眉善目的中年人。还好等来了《小偷家族》,表面煽情内里克制,不仅多情而且有力,依旧温暖却不把爱当做抹平一切的浆糊,他歌颂了爱的价值,也指明了爱的方向;比起那个《比海更深》里那个雨夜找彩票的父亲,还是这个头也不回离去的少年祥太更可爱一些。

 3 ) 除了钱,我们什么都有。

是枝裕和是一位大师级导演,他有三部电影进入豆瓣TOP 250。

《无人知晓》9.0分,排名193。

《步履不停》8.8分,排名226。

《海街日记》8.6分,排名233。

除此之外,还有《奇迹》和《比海更深》8.7分,《如父如子》8.4分,《幻之光》8.2分……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是枝裕和带来了他的最新作品《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继《距离》《无人知晓》《如父如子》《海街日记》之后第五次提名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也是首次获奖。

MTC评分高达93分,目前是2018年最高分。

今年6月,《小偷家族》在上海电影节是一票难求,甚至传出了《小偷家族》电影票换上海内环二手房的段子。

 4 ) 他的电影,值得被所有人看到!

有幸去了《小偷家族》的首映礼,台上饰演父亲的Lily Franky说:“《小偷家族》是一部非常小的电影,却能够在中国上映,让这么多人看到,真的非常意外和感动”

日本人总是很谦卑,我想带着这样的谦卑去创作,才能成就如此的味道吧!

(是枝裕和与他最爱的树木希林)

我喜欢《小偷家族》的克制,这也归功于日本人特有的情感表达,它没有一味地博取同情,索取眼泪。在东京偏隅的破旧小屋里,五个被世界抛弃的人围抱在一起,互相取暖,成为羁绊一生的“家人”。

父亲教孩子偷东西,因为这是他唯一可以教给他们的;

母亲放弃糊口的工作,是因为害怕工友出卖自己的“家人”;

小男孩故意被抓,是不想自己的妹妹走上偷盗的路;

奶奶匆忙给自己办了保险,是希望大家在自己死后拿到一笔保金;

什么样的家人,才能这样做?残酷又温暖的表达!

被自己的血缘至亲抛弃的人,还有资格说“爱”吗?电影告诉了你答案!

越来越喜欢安藤樱,塑造了一个内心无比强大的母亲

树木希林欧巴酱真的老了,我想很多人喜欢她的原因,多多少少是因为,举手投足间,恍惚看到自己的奶奶一般,天然的亲近感。

这里我必须要插一句,有朋友会跟我说:“只有你们这些文艺青年才会喜欢是枝裕和吧?”

文艺不文艺我不敢说,但我可以肯定

“喜欢是枝裕和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把“人生”二字淡淡书写,却能力透纸背......

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吧!

是枝裕和的电影宇宙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步履不停》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三年后,父亲去世了,

我一直没和他去看足球赛,

总是和父亲争吵不休的母亲,

追随在父亲之后走了,

我没实现她想坐车的梦想......

《比海更深》

幸福这种东西,不放弃些什么是得不到的,

我啊,从来没有深爱过一个人,比海更深......

前几天啊,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

有一只蝴蝶就跟在我后面,

是那只蓝色的吗?

我以为是你爸呢!

它就扑棱一下,就停在这儿,就这儿!

我就跟他说啊:

我一个人过得挺好的,

所以,暂时不要来接我啊,

然后它就扑棱扑棱地,逃到那边去了。

我还以为是多感人的故事呢~

抱歉啦!

让阿部宽洗澡也是是枝裕和电影里奇妙的表达吧

《下一站,天国》

那时候,我发疯似的寻找,我内心里幸福的记忆,

现在,50年后,我明白了,我是别人幸福的一部分......

那本神秘小说我只读了一部分,

你能为我读吗?

在读完百科全书之后......

《无人知晓》

妈妈她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些列车,

是去羽田机场的,

改天我们坐着它去看飞机。

嗯,一言为定......

《奇迹》

哥,什么是地下乐队?

就是还需要继续努力的乐队!

希望我们的愿望都能实现,

我啊,其实没许愿,

为什么?

比起家庭,我还是选择了世界!对不起

其实,我也许了个别的愿,对不起

没什么

以后爸爸就全靠你了,

哥哥昨晚说过了啦!

是呢~

《如父如子》

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一起生活过的人,

也会有感情,也会相像的,

夫妇就是这样的,

父母和孩子也会这样的吧......

庆多,

对不起,

爸爸,很想见你

所以才违反约定过来了

你已经不是我的爸爸了

也是啊!

但是,这六年,这六年间我都是你的爸爸,

我可能做的不够好,但我也是你的爸爸......

《海街日记》

说起来,听说你们还在做梅子酒,

每年都做还挺辛苦的,

但是做完就感觉,啊!夏天来了......

爸爸,虽然是个失败的人,

但也说不定,是个温柔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妹妹

说的也是

一定是这样的......

《小偷家族》

让小孩子去偷东西,你不会觉得内疚吗?

除了偷东西,我没什么可以教他的了......

我想这就是我们喜欢是枝裕和的原因,

在字里行间,在只言片语里,在点滴片段中,感受生活,

或欢笑、或苦难、或多或少,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

总而言之,看了《小偷家族》,我们就是交心的朋友!!!

 5 ) 院线团 | 是枝裕和发起了一场对东亚传统家庭观念的挑战

我们邀请到28位影迷,聊聊《小偷家族》。

综合评分:8.7分

艾晨 10分

二刷给满分。删减只影响心情,不影响剧情。这是一部看似温情,实则让人绝望的电影。六个人,包含人生各个阶段,小女孩也许就是他们的过去,老奶奶也许就是他们的未来。

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些人从生到死,无人知晓;被弃苟活,步履不停。临时的家人组成羁绊,相互取暖;真正的至亲者却活在谎言之中,不闻不问。就是这样一种“陌路虽有爱,亲者皆祸害”的循环让你心寒至极。

indicent time 9.5分

所有曾经在家庭关系中收到伤害的人在利益等诸多原因的驱动下组成了“家族”,羁绊与血缘,二者孰优孰劣?

前半段朝着“羁绊”的方向走去,后半段的急转直下反而更体现出是枝裕和对社会的敏锐洞察与直面的勇气,这部电影不是一部浅显的底层童话,是一部让人看完以后想在影院外面走上半小时喘上一口气的交心之作。

路易 9.5分

一个小黑鱼围聚成群,假装自己是大鱼的故事。

组成这个家庭的不只是一群小偷,还有那些不可重述的回忆、不可代替的温情、以及无可奈何的坚硬现实。“偷窃”是一个引子,亦是贯穿始终的一记叩问。假如偷窃只是借用尚无所有权的物件,那偷东西的“我”的所有权,又在何处呢。

这是独属于是枝裕和的视角和讲述方式,叙述的一侧是近乎幻想的家庭乌托邦,另一侧是不可言说的身份与关系,它不煽情、不励志、不悲悯,但是足够有力。

故事在是枝裕和的节奏里缓缓展开,所有卑劣的暗点和闪光的瞬间,都同样真实饱满。

陀螺凡达可 9分

《步履不停》后最喜欢的是枝裕和,如此反社会、反传统的家庭温情构建根植于对社会和人性的残酷暴击,不仅仅是集大成,更是层次丰富的高级剧作。

第七大陆 9分

一方面:“小黑鱼说,一家人就要在一起。”

而另一方面:“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是钱。”

所以我们看着,这个家庭的世界正在慢慢崩塌。

PhosphenesRay 9分

是枝裕和的集大成作,冷静、克制而余味无穷。细腻的情感被揉碎掰开填充到平凡的生活细节里,层层虚实间铺陈着珍贵的家庭羁绊。在残酷冰冷的真相前,隐藏在深处的疼痛和迸发在夹缝中的希望都显得更为真切。底层社会的人们用爱反抗着传统的社会道德,更为自己的生命赋予了磅礴的力量。

嘚嘚 9分

这是一个不断发问的电影:能坚持下去吗?靠什么连接在一起?穿吊带裙,一会不会被打吗?没有血缘关系不是更好?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整个影片用一种缺失的形式在做应答:如那一夜烟火,只得闻其声;如那句对空气说的“谢谢你们了”、“爸爸”。缺失了的东西,都有非一般的替代物。

徐若风 9分

从表层出发,这是一部《无人知晓2》,底层群像在各方驱动后“家庭重组”。但我们常习惯于用“血缘”来概括是枝裕和一系列作品主题,却会忘掉他本质上不是在讨论这些字眼,而是字眼背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的双向关系。情感是如何在阴霾里透出光亮,如何在角落里无声传递。

另外这次能回到巅峰水平,和表演个个精彩是分不开的,从《无人知晓》后是枝电影的力量,基本靠“表演+细节”来带出生活经验持续累积共鸣。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安藤樱、中川雅也和两个小孩的落幕戏,堪称是深水炸弹连炸的重磅效果。

北投少年他 9分

似《无人知晓》,温情与残酷并存,小演员的表现同样出色。一个拼凑而成的临时家庭,各自背负心碎往事的伤痛,却拥抱着最温暖的亲情。

那夜的烟花,海边的嬉戏......一切美好温馨在严肃的审讯中戛然而止,安藤樱哭戏太动人。自选家人的幻想被法理和社会现实无情击溃,只剩下可想而不可及的真情相系。

究竟是什么把我们连接在一起?

亲情的羁绊到底能不能自选?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

无血缘关系却温暖的关爱陪伴是否好于亲生父母冷漠暴力的相待?

是枝借安藤樱这个“被遗弃者、拾取者、抛弃者”三重身份集于一身的角色几度发问,最终也通过她给出了自己的解答,而祥太的转变和成长正是对这种解答最好的印证。

冰红深蓝 9分

1.是枝的金棕榈之作,恰似此前作品序列的凝缩与总结:对被家人遗弃者的关注与小演员的精妙表演同[无人知晓],血缘羁绊与日久生情的对比似[如父如子],犯罪悬疑成分及对司法体制的质询则上承[第三度嫌疑人]。

2.对原生家庭与传统伦理秩序的诘问深刻而锋锐,但残酷中却浸润着温情,一如未当面说出的谢谢与告别词。是枝对外在冷峻克制的视听语言和内里暗潮涌动的心理情感的调配恰到好处,对本来繁复的人物前史与社会关系也作了简约明晰的呈现,可谓举重若轻,要言不烦。

3.三处细小而动人的时刻:俯拍远景的深蓝色夜幕下,腿伤未愈的治同祥太追逐打闹;上帝视角下,一家人从窗户探出头来观看只闻其声的烟花,欢呼雀跃;父子告别前夜,一起滚雪球、堆雪人。

4.安藤樱在审讯中无言而滞缓的哭戏,如此怅惘而幽邃,恍若洞穿了一个时代。

5.我们依然能挑出些许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松冈茉优的角色的单薄,以及小主人公从叛逆/弑父到回归父权(可能的寻生父之旅)的妥协,但本片依然足以进入2018年度十佳候选。

YQY-Vader 9分

今年最棒的一次观影体验,私心是枝裕和目前最佳作品。

集是枝特点于一部,依旧是一个没有血缘的“假家庭”,但又与以往有所不同,在表现一段段温馨时刻的同时,它又揭露了看似温馨的“假家庭”之下的黑暗面,不止于偷,而是将全家族每个成员之间排列组合的做道德拷问,其结果也是在善恶之间摇曳。

足以让观众思考的。不止是一个“小偷家族”,更是会联想到是枝裕和之前作品中的“假家庭”是否也会有这样的黑暗面,这是曾经是枝电影里从未触到的,进而由这部构成了真正的“是枝宇宙”。整部电影也给出了一个更残忍的现实,在最后看似悲情之时,以为它会就此打住时,又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一丝希望。

凹凸 9分

一句句未能当面说出口的称呼和感谢,都在绵里藏针地诉说着对原生家庭的质疑。小偷家族,偷的不是财物,而是羁绊。

不过,《小偷家族》拿了金棕榈,直接导致安藤樱错过了戛纳影后。安藤樱,是日本影坛献给世界的美丽馈赠!把所以的溢美之词献给她都不过分,这种拥有力透纸背的情感力量的表演,实在太厉害了。在此,要重点批评凯特布兰切特。

伊夏 9分

几乎是近期看到的最好日本电影,是枝裕和把平和冲淡与人生崩盘完美兜在一处。对“家庭”本质的质问极富冲击力,人与人究竟因为什么才拥抱亲吻,相互救济?对日本生活“下流化”的描写也传达了对整个社会溃烂之处的深刻讽刺。

寒枝雀静 9分

一场看不见的焰火恰似《燃烧》中的哑剧,从温情脉脉演绎到希望的另一面。并不停留于解构传统血缘论,而是追问在当代底层生活所迫的利益网下建构纯粹之「爱」的可能性。虽然体制批判略显刻意生涩,但看到是枝裕和的社会思辨呈现出如此多层次的复杂性又着实惊喜。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它仅次于《距离》&《幻之光》,看完所有剧情长片真的觉得这绝对算是一次大型回春。

把噗 9分

日本电影,还值得中国人学习100年…吧。

晚不安 9分

像是《无人知晓》和《第三度嫌疑人》的混合体,是枝裕和对家庭和社会题材的探索又上了一个台阶。他发掘的是人们内心根深蒂固却熟视无睹的东西,是干瘪的新闻事件背后无比残酷又无比温暖的人性世界。能用如此沉静日常的口吻叙说生命中的悲喜,是因为看待生活的眼光没有掺杂丝毫的猎奇。这种无需解释又毫无保留的爱,不正是我们凡人苦心追寻的真情吗?

欢乐分裂 8.5分

状态回勇,几乎可比肩盛年辉煌,亦可窥见其往日作品所有标识性的元素,貌似是相似主题的变奏,实则是螺旋上升式的复调,兼有早中期对社会现状的敏锐洞察与近年来着力建构的家庭谱系。

延续《如父如子》探讨「血缘」问题,一群底层蝼蚁的相互取暖,合力奏出困厄中的强音,并回归至《无人知晓》的直面黑暗,撕碎温情面纱,直抵最残酷的核心——无论血亲与否,「家庭」的式微与毁朽、个体的成长与群体的分崩势在必然,早晚死亡会赶上我们,孤独会让我们分离,从家庭小格局升华到悲悯的高屋建瓴。

群戏太棒,数度泪目,此刻我们拥抱得那么紧,但终有一天会如《奇迹》般汇合又错开轨迹。

最感动:1、安藤樱所有戏份,尤其是抱着玲玲烧旧物段落;2、池松壮亮的短暂出场;3、海边集体跃起;4、暗含四季时序,充满生活质感,沉静如海。

澍 8.5分

不免会在心里把它和《无人知晓》比较。

选角惊喜,安藤樱和mayu姐姐表演赞。因此觉得内地删减片段删的可惜,错过重要节点。全片看完越想越觉得意犹未尽意吧。社會新闻直视感,往往我们只看到事件报道的结果,沒看到过程和背景。

一些人物描写感觉还可以挖掘,例如亚纪。最后的结尾还是比现实明朗点。

韩墨文 8.5分

丝丝入扣的群像。小女孩来到这个家中的第一个晚上,每个人都坐着自己的位置吃着饭,三言两语把人物关系交代的一清二楚;而到最后,她也不知道那么多背后的苦痛,只记住那个有着弹珠、汽水的蓝色夏天。

正是看起来如此简单、纯粹的家庭,每个人的有着极强的人物性格,不同的背景,甚至都可以贴上社会事件的标签,家暴、弃子、养老等问题全部汇集在了这里。

姜太公 8.5分

从熟悉的生活中提炼出哲理如同是枝裕和影片中比拟的意象,它们迂回清晰的抚慰生活。的确容易和小津比较,小津胜在一份聪敏,不告而知。是枝中的"愚"却以其弱另扩开一处池塘般的风景。再细想一来,小津有原节子,是枝却有树木林希。树木林希抚沙凝望,海潮浪涌,悲欢聚散,流沙之意把衷肠绕成一桩心结。浑然不觉的悲悯涌入构架故事的缝隙之中。

即便是枝裕和并非我最爱类型与风格,仍然只能闭眼叹气,不愿面所现的生活之难。《小偷家族》几次打住,最后又把故事的最后还给了开始。一番周折,希望还会来,风景不停,取其无声胜有声的生活之意。

芋丸君 8.5分

时代的缝隙中乌托邦的自然主义拆解。有些容器堆放地太久,太陈旧,需要洗洗拆拆。

我们所谓的文明语言终究太有限,有限地像网。各色的花瓣一片一片从花托上剥离,进入语言的建筑内一一测量。听觉部分份量轻巧,和太过专注于欲擒故纵的视觉语言相比,玲珑可爱。

犹在镜中 8.5分

抛弃血缘,全凭相遇(であい)来组成羁绊到底是(1)延续自己的家庭片风格,认为不管是否有血缘,只要相处便能构筑家庭,主打温情。

还是(2)全凭相遇组不成稳固的家庭,而且还是从家庭内部生出的冲力。温情虽有但是限于家庭结构的复杂和更大的社会结构问题而会最终坍塌。

仔细思索,(2)也许更是是枝裕和所要表达的,即没有关系的关系。因为如果是(1),作为观众将捋不顺整部电影的脉络,遇到死结,但倘若换成(2)则一下会开阔起来。

沿着(2),一直不愿意触及社会结构问题的是枝有了明显的进步——试图开始讨论现行建制下家庭的可能性。虽然水平有限或者在社会维度上体认还不够深,最后还是留下了复杂难解的困局。因此还是保留一星进步空间。

居无间 8分

是枝元素大集结。他拍起日常细节太得心应手。影片残酷又充满暖意,而最值得感佩的是,他依然给人物以最大的选择的自由。不管是选择超越血脉的“家人”之间的羁绊,还是因为内心隐隐的道德感而触发的家族的溃散。或许是因为剧本辐射的人物较多,情感线铺得开,感觉情绪的力道也随之分散了。

整体观感有些失望。家族的构建与溃散,这样两分的写法,意图较为明显,似乎是导演一次规整的操练。

徐小卷 8分

一切美好都是泡影,世界恢复秩序之后,唯有空寂阳台上探出头泪眼婆娑的娃娃。然而一切美好即使是瞬间,都可以是永恒。

关于删减:一刷觉得没影响,二刷完看了介绍发现影响蛮大的。

杨清宇 8分

《小偷家族》的“反家庭”之于是枝裕和正如《老无所依》之于科恩兄弟的“反西部”,在技法与主题上都彰显了导演的野心和掌控力。

当镜头正好框住六个报团取暖的男女老少,画面流露出勃勃的生机与暧昧,而当景别拉大,包围他们的是隐藏在黑夜中的冷漠。

是枝努力为影片所呈现的二元感寻找着合理性,每个人物都有载满创伤的过往,个体的道德瑕疵在系统的冰冷与机械前不足挂齿。缺乏血缘支撑的认同关系在在重重困难的逼视下无可避免地滑向了瓦解。尽管仍然停留在发问者的层面,但我们能深切体会到是枝的悲悯与决心。

二十二岛主 7.5分

是枝监督的正常发挥。如此多重线索的矛盾设置,在是枝裕和的影片中不多见。可以看到这次他是在已经熟稔的家庭剧拍摄套路中,通过增加成员关系的复杂性来制造戏剧冲突,这种方法本质上并不高明,甚至略显刻意,但可贵的是,是枝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多角度的主题延伸。比如死亡,这几年很多日本影片都会聚焦死亡,但讲述的方式和以前大不一样,大多云淡风轻,不再加重死亡在影片中起到的气氛烘托效果。

这部看似貌不惊人的家庭戏,实则包含着是枝裕和的野心,他渴望通过这方寸之地来包罗日本社会的万象以及自己对于各种价值观念的思考。

天马星 7.5分

这次回归社会与家庭题材的是枝裕和依旧犀利,前面埋的伏笔后面一一揭露,且一个比一个戳心。这个故事里,底层老百姓即使像蝼蚁一样活着也要活出一口气,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却因为羁绊而组成一个温暖的家庭,没有一句爸爸妈妈,却彼此心知肚明。

OreoOlymLee 6分

擅拍家庭剧的是枝似是在主题上转向了反家庭的方向,但这次不过是对过往既有作品的一次包罗万象式总结。他发起了一场对东亚传统家庭观念的挑战。

带有强烈象征意义符号的使用是一种突破,而它们却依旧被包揽在一个通俗剧结构中束手束脚。整体上也依旧有赘笔过多过冗拖累节奏的遗憾所在。

近期评分速览
《小偷家族》8.7分
《阿飞正传》8.3分《头号玩家》8.1分《三块广告牌》7.8分《狄仁杰3》7.7分
《湮灭》7.5分 《水形物语》7.5分《犬之岛》7.4分 《生存家族》7.3分
《暴裂无声》7.1分《寂静之地》6.9分 《我不是药神》6.8分《复仇者联盟3》6.3分

 6 ) 不止25个细节:那些无声的羁绊,那些有声的家

本文严重剧透,请一定在看完电影后阅读,感谢!


周三豆瓣的超前点映场,今天首映再次去看,正如之前所看的是枝裕和监督的电影,第二次看真的不一样了。我刚刚从影院回来,我只想对电影中的细节说说我自己的感受,不是评论,与大家分享。

如果你看过导演之前的电影,你一定会从这部电影中找到许多导演之前作品的影子,就像电影的海报一样,一个家族,三条感情羁绊的线。

《如父如子》与《比海更深》:柴田治与祥太

1. 祥太的名字。是治的本名,也可能是治会写的为数不多的字。祥太说黑鱼的故事是从语文来的,而治说他更不懂了,到之后祥太进了医院,治告诉警察,柴田是棒球明星的姓,因为这个姓是假的,而特意说了祥太怎么写,这才是他真正的名字。

2. 夜晚的父子玩乐,柴田治看着外面踢球的父子经过,自己拿个塑料袋就当足球了。在祥太被抓之前,他们的互动与玩乐都在晚上,而后来祥太回来的那个雪夜,你是否会想到比海更深的那个夜晚呢?

3. “三大教育”:柴田治告诉祥太的三件事情:只有没法在家学习的孩子才去上学,放在柜台的东西并不属于任何人,只要商店没有倒闭就好。无论这些教育多么的荒谬,但是孩子的单纯就是依然相信这些真的,直到老爷爷的杂货店真的关了,祥太才真的感到了怀疑。

4. 偷东西与新修的浴室。柴田治的好吃懒做来自与偷盗的过于容易,有容易来的钱,干其他累的事情就不愿意了,所以偷东西就成了柴田治唯一会的东西。当警察问他为什么教小孩偷东西的时候,他的回答就是我只能教这个。这可能只是一个借口,但是也可能是他的真心,就像后来祥太来到他一个人居住的地方的时候,他却说浴室是新的,可以去洗澡,浴室是新的,连说两次。只有这点好了,最后一天当“爸爸”的柴田治还是想给祥太。再比如大海中父子关于咪咪与早晨变大的事情,柴田治知道的不多,但是他观察到了孩子的变化,也会赶紧告诉他——只是他只有这些,只会这些了。这里还有一个细节,玲玲掉牙的早上推开了祥太的门,祥太跟她说不要随便打开他的门,这不是随便一说的。

5. 爸爸与叔叔。虽然祥太一直不叫爸爸,但是柴田治一直说着爸爸我,直到最后的公交车站,他说了两次叔叔。公交车上的祥太终于不发声地说出了爸爸,就像奶奶无声的谢谢一样。

6. 抛弃祥太与祥太故意被抓。最后的一夜,两个男人就像之前的那个车上的夜晚一样,“两个男人在一起挺好的”,进行了一场男人的对话。柴田治说对不起,当时要逃。他真的要逃,不管祥太了吗?他出门的时候带着祥太的鞋,告诉玲玲去接祥太,他心中是惦记着祥太的,但是事实情况是他就算没有一出门就被抓住,他也没法去找祥太了。所以事实上,他确实是不管祥太了。此时他这样告诉祥太,既是实话,也是希望祥太分开后不要那么难过。祥太故意被抓是为了玲玲还是因为想结束这一切,也许都有,他最后告诉柴田治又何尝不是让“爸爸”别更难过呢?这是一次男人的对话,都是真的谎言。

7. 传承,教育,给予,榜样,也许这就是父子之间的正确羁绊吧,对于柴田治来说,他确实做的不好,但是他似乎也真的在努力,但是真的不对,不够,只是某种情感还是超越的血缘。

8. 小黑鱼与金枪鱼。在故事中家族要团结,同时这也是柴田治无法给予祥太的,小偷家族只能告诉他,要大家小黑鱼抱在一起,而孩子需要知道什么是小黑鱼什么又是金枪鱼,更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小黑鱼。

《无人知晓》:玲玲与柴田信代

玲玲的遭遇让人不得不想到无人知晓,她的境遇甚至比无人知晓更为痛苦。

1. 买新裙子与伤疤。不得不说,第二次看的时候,听到玲玲与祥太在车上说到妈妈还给我买新裙子的时候真的是毛骨悚然。玲玲跟奶奶,信代去商店买泳衣的时候,玲玲突然一句待会儿不会被打吗?直到最后,玲玲回到家,因为摸了生母的伤疤,被要求道歉,然后她生母突然邪恶地笑着说给她买新裙子的时候,玲玲的表情,那一瞬间我的心像被扎了一样,那是多么恐怖的感觉啊。而正如柴田治给祥太灌输概念一样,玲玲的妈妈也给她灌输因为喜欢她才打的概念。直到信代紧紧地抱住了她,但是这依然没有改变买新裙子等于挨打的可怕经历。而最后玲玲触碰生母伤疤的动作似乎也是在说玲玲本身就是一个其生母不愿面对的伤疤,是一个象征。

2. 被父母虐待的孩子,怎么会对人那么好?当信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不得不想,她的童年会是怎么样一副光景。她显然没有成为善良的人,而她抱紧玲玲的时候,是否希望她能保留她的善良呢?

3. 尿床。玲玲5岁还在尿床,生理性的问题不好说。从家长与教育层面来说,很有可能是由两方面造成的,第一,疏于教育,没有训练孩子起床小便,显然玲玲的生父母很可能就不管她。第二,更严重的是,尿床之后家长的反应,家长对尿床孩子打骂会造成孩子心里负担加重,更加容易尿床,所以玲玲的尿床与她的家庭情况是有关系的。另外,简单科普,吃盐不能治疗尿床,相反,小朋友应该少盐少糖,才不容易尿床。

4. 是她选择了我们?这是信代跟奶奶说的话,回到电影一开始。柴田治与祥太遇到玲玲,并不是第一次,而且甚至之前信代也见过她。这里面真的冥冥之中有一个选择。

5. 进退维谷。看完电影,尤其是最后一幕,我最难受的就是玲玲了,她如果一直在小偷家族会变成什么样呢?在她可怕的原生家庭又会如何呢?《无人知晓》中的一幕幕,最后时刻她一个人走廊上,她的爸妈呢?两个孩子失踪两个月都不报警的爸妈呢?不敢想。

6. 玲玲的身材。从一开始瘦的样子,到最后回到家里玲玲其实已经胖了不少。对于玲玲,小偷家族固然不好,但是也许对她来说,更高的要求只是奢望了。

《海街日记》:柴田亚纪与柴田初枝

最爱的树木希林真的老了,甚至脸上的表情已经没有那么丰富了,她与亚纪这对“祖孙姐妹淘”却是这部戏最令人唏嘘的一条线,他们并非完全没有关系,但是她们之间的关系还不如没有关系。

1. 被另外一个女人伤害的女人同盟。奶奶是爷爷的前妻,其实两个人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但是为什么亚纪依赖这个奶奶呢?因为奶奶也是因为另外一个女人,自己被抛弃,而对于亚纪,她的爸爸跟另外的女人好了,又生下了妹妹,她也成了那个被抛弃而多余的了。(从奶奶那句 非常突兀的同父异母,以及奶奶拜访其爸妈的时候,她妈妈说的那句她爸爸很想她,可知,她是她爸爸跟前妻的孩子,而她希望成为那个两个人亲生的女儿)所以她在奶奶身上找到了共同点,这样也让两个人可以相依为命。亚纪就是海街日记里的浅野铃,她没有三个姐姐,但是她有一个老奶奶。

2. 温暖,无论是躺在奶奶身边,还是紧紧抱住4号。亚纪最缺乏的是温暖,看看她家的房子与父母,看似那么美好,却让她如此缺乏爱。与其说她工作是为了赚钱,倒不如说她只是想从与人接触那里得到温暖与爱。这一切随着奶奶的死,尤其是她知道了奶奶从她爸爸那里拿钱的一瞬间,也许崩塌了,就像那个曾经带给她温暖,却人去屋空的家。

3. 谢谢。海边,奶奶已经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一群毫无血缘的人,却住在自己的家里,但是却成为了自己生命最后的陪伴,老奶奶是贪财的,但是到了最后,她真的觉得钱是最重要的了吗?她明知道自己死后那些钱会被这些人拿走,但是面对大海,她还是无声地说出了谢谢。

4. 什么把人连在一起,情感,生理还是钱?不知道最后亚纪有没有答案。

《步履不停》:走到一起的小偷家族

步履不停是我最喜欢的是枝裕和的电影了。一个血脉亲情的故事,到这个完全没有血缘的家庭里,我们依然看到了导演对于家与家族的理解。

1. 小偷家族的时间线:治与新代认识并且在防卫过程中打死了带子的老公,并且埋尸体。根据最后电影里治有案底而新代没有来说,这次受刑的是治。治与新代在偷东西的过程中捡到了祥太。而此时根据祥太最后说的住在车里和他跟爸爸所在的那个车来说,他们一开始应该是生活在车里的。后来他们遇到了独自一人生活的奶奶,占了奶奶的房子住(根据上门的原来的征地者与其他对话可知),同时保障了奶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冲着老人的养老金与住所去的。16个月之前,亚纪应该是在爷爷葬礼上遇到了奶奶,来到这里跟奶奶一起生活。到这年的2月,治把玲玲带了回来。

2. 应招小姐与杀了你。新代与同事的两次对话,一次提到她过去的职业应招小姐,说看到的女人为了掩饰,还假装床上技巧不好,而她跟治在大雨的房间里,她依然那样的主动与风情万种。第二次,同事威胁她关于玲玲的事情,她说一旦说出去会杀了你,那个眼神再看十分可怕。毕竟真的杀过人。

3. 受伤与传染病。夫妇两人的好吃懒做表露无疑。治去工地先做操,背后大大的就是小心发生事故,我甚至怀疑是这个给了治启发。而新代听到同事说孩子得了传染病后也希望自己得。

编剧、导演、剪辑是枝裕和的其他细节

1. 黑暗与明亮

屋子里的生活要不在晚上,要不就是昏暗的,正如小偷家族,他们在社会的底层,一个我们根本看不见的地方。我相信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底层家庭,但是我们平时看不到,媒体上甚至都看不到,他们就像不存在一样。而孩子在外面与全家去海边的时候,又是那么的明亮,这样的明暗变化,让观众在黑暗的电影院里感受到了强烈的对比,也许这又是生活的黑暗与光明的对比吧。

2. 剪接与编织

剪辑是电影讲故事的艺术。尤其是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会明显地感知到导演对于每个镜头与场景交替的逻辑关系。就像,玲玲的事情讲完后,回到屋子里就是奶奶唱得哪首儿歌,再到电影的最后玲玲唱起了那个儿歌,这个剪接就显得意味深长了。而对于三条线的处理上,不断地交错编织,形成了一副完整的画,就像玲玲掉牙与祥太开始不让早上随便打开他的门预示的那些生命的成长一样,接下来立马是也一定是生命的消逝,这就是生命在故事中的编织,生与死的编织。

3. 善恶正邪

小偷家族的善恶,是枝裕和都没有做出过多的评价。诱拐孩子,偷东西,教小孩偷东西,藏尸体,这些再怎么粉饰都很难说不是恶了,但是电影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家的温情与羁绊。社会就是这样,太难用一句好坏来判断了。拍纪录片出身的导演,依然是把一切都告诉观众,其余留给观众去判断吧。

4. 无声与有声

这部戏太精彩,再看一次,几乎没有任何一句废话与一刻停歇,但是在众多情节中,我还是两次被看不到的烟花所打动了,一家人在矮矮的屋檐下,只能听到声响的烟花,就像这个无声的家庭一样,在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任何声响。其实我们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社会的某些人,甚至我们的媒体与gov也不愿意去在意这些无声的群体。但是他们却确实存在,哪怕他们看不到烟花,可是他们的世界也会隆隆作响。

太多细节,还请大家补充,强烈建议多看一次。

本文首发于本人微信公众号Joe和他的朋友们,感谢关注!

 短评

水准接近是枝裕和最好的“步履不停”。几乎所有导演在拍摄底层家庭题材时都会有意无意的使用自上而下的镜头,只有是枝裕和永远能够保持温暖的平视。电影含蓄的再定义了家庭和亲情:在商店倒闭前,里面的东西都是无主之物;在这个小小家庭分崩离析前,他们就是有爱的一家人......

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有援交和啪啪戏,希望局里不要一叶障目,淫者见淫啊。不知内地哪家片商买了,棕榈叶至少增量两千万票房。情绪感染到位,收尾看哭全场。尽管都是被社会遗弃的多余之人,依然还是要努力生活呀。

11分钟前
  • 水怪
  • 力荐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是枝裕和依旧乐于探讨血缘与亲情究竟有没有必然联系。所谓小偷家族,偷的不止是能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种能够让灵魂产生幸福错觉的情感羁绊。偷生能不能叫偷?如果叫,那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是小偷家族的一员。中川雅也追车看得我哭晕,在海边抽了两根烟都没回过神。

16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力荐

最费力的成长留在树上的只有壳,最狰狞的伤口留在皮肤的只有疤。最动人的烟火绽在空中看不到,最深沉的感谢飘进风中听不清。你教我食物最美味的吃法,却教我获得食物最羞耻的手法;我学会祈祷最灵验的手势,也学会用来祈祷最不齿的心愿。我在商店里偷换掉童年,你在泥土里掩埋了伤疤,而我们组成了家。

20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这家庭成员的关系如此戏剧又如此恬淡。奶奶一边说,血缘真是挣不破啊,一边看着海边毫无血缘关系的“家人”快乐的玩耍,家庭的意义、基础、决定性的根底到底是什么呢?镜头下没有高楼大厦、流光溢彩,一群人鼠蚁般生活在逼仄的房间里,冬天瑟瑟发抖,夏天汗水岑岑,吃偷来的食物,用偷来的香波。温暖来自于哪里?援交客人的拥抱和眼泪,教孩子叫自己一声爸爸,一家人齐整地在屋檐下仰望烟花,一座座小小孤岛连得成大陆吗?他们一家的生活几乎完全屏蔽于正常世界之外,但那所谓正常世界又真的是正常的吗?这里没有社会批判,它早已超越了这些无聊的社会性政治性议题,只探究人心。男人躺在那里吊儿郎当地开玩笑说,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哦,这才是家庭的根基对吧?

25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三星都给两个小演员,很灵很可爱,一句在家里没法学习的孩子才去学校,真让人心疼。除了树里是被救的,祥太真的不是被诱拐的吗?还有亚纪的妹妹跟父母关系很好啊,亚纪离开家他父母不闻不问是合理的吗?祥太住院全家要跑路又是什么鬼?丢下一个孩子跑掉……这羁绊也不像他们说的那么深啊……

28分钟前
  • 齐木楠雄
  • 还行

在青岛红树林酒店影院观看,观众还不少。演员精彩,剧作实在,使前半部平实的生存描写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后面内情揭示也就分外引人。许久没看过国语配音版电影了,虽损失了原声魅力,但更多的精力注视着演员的细腻眼神,动作,似乎获得的东西比分神字幕多不少。真是什么事情都可能是有利有弊啊。

32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可惜全部的一点点真心,都只能无声地说给自己听。

34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如果说爱你,还打你,那一定是说谎;如果爱你,就会像安藤樱一样紧紧抱住你。(沉溺于安藤樱的美色无法自拔

36分钟前
  • 咯咯精
  • 推荐

安藤樱那场在警察局双手不停抹眼泪的戏,演技大爆炸,可以说是年度最佳哭戏!

40分钟前
  • OhBoyDaily
  • 力荐

或是被第三者插足,或是不受父母待见,或是被辞退,或是父母根本不想把Ta生下来……这群被抛弃的人们,却共同组成了最温馨、最和睦、最融洽、最可爱的家庭。他们或是失业,或是工伤,或是以偷窃维持生计,或是在风俗店工作,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缺少物质财富,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他们每个人之间都没有血缘关系,但每个人都比原来的家庭过得更加快乐。结婚不意味着幸福,被丈夫抛弃也能子孙满堂;生了孩子不一定就是母亲,没有生育能力也可以给予母爱。柴田治以为什么都教不了孩子,却教会了他什么叫青春期。亚纪远离了富有的家庭,因为4号先生的肩膀更让她感到温暖。由里遭到亲生父母虐待,却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愿意以失去工作的代价保护她。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活法。我们在丰衣足食中颓废度日,他们在贫困交加中感受大爱无疆。

43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电影节给了4星,点映二刷改五星。删减只影响心情,不影响剧情。这是一部看着温情,实则让人绝望的电影。六个人,包含人生各个阶段,小女孩也许就是他们的过去,老奶奶也许就是他们的未来。你说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些人从生到死,无人知晓;被弃苟活,步履不停。临时的家人组成羁绊,相互取暖;真正的至亲者却活在谎言之中,不闻不问。就是这样一种“陌路虽有爱,亲者皆祸害”的循环让你心寒至极。

48分钟前
  • 艾晨
  • 力荐

我很努力试图去同情人物,还是没法同情他们。情节很cheap,直白生硬,全片无一处情感发自创作者肺腑。可恨之人有可怜之处,如果可恨可怜都写得不充分,人物怎么立得住呢?是枝裕和最近作品太多,应该好好休息积累一下,一年三熟的水稻再好吃也比不上一年一熟的。

50分钟前
  • 小A
  • 还行

仍是是枝裕和的家庭剧套路。不过,因为这次的家庭关系更加特殊,也更多了些温情。同时,还融入了更多的社会关注,让影片更有深意。几个角色散发出的主要情绪都是:暖。一个特别暖、特别温情的故事,背后又暗藏伤感与残酷,如《无人知晓》,小朋友们仍然表现出色。安藤樱在这里超性感啊!当然,也超有戏

5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和《无人知晓》对比的话,是枝裕和结构和剧作上控制力衰落还是很明显的。但对类似主题复调式回归中,一个作者内在生命经验在时间中流淌所带来的文本上变化和感触,他对社会和人性经年耐心的观察、等待和摸索,恰恰承托出,与是枝裕和差不多同一时间出道的贾樟柯,还在《江湖儿女》中用符号宇宙空洞地重复自己二十年前生活经验。

54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感觉是枝裕和的电影还是更适合一个人在家默默观看

58分钟前
  • 叶纸君
  • 推荐

比起放下手机,这本电影在观影时需要观众做的第一步是:放下三观。

1小时前
  • 姨妈的鸭
  • 推荐

“我只能教他们这些了” 特别安静,却有很大的力量,特别湿热,却像夏风一样清凉拂过…我小时候是从大桥下被捡回来的,我弟弟是从垃圾堆,为什么小时候家长都热衷于捡孩子?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相比“小偷家族”,更像“是枝宇宙”。这不是玩笑,一出从《无人知晓》到《第三次杀人》的总结表彰,你可以在任意一个角色(小朋友),一句台词(羁绊or选择成为父亲),一个场景(看烟花与海滩嬉戏),看到其他作品影子。最有趣的体验,大概是不同演员的组合,以及被隐匿的人物过往和秘密。

1小时前
  • 木卫二
  • 力荐

在电影院看了一部阉割版电影,导演是是枝裕和,我想这大概是对于这部片最大的讽刺了。他们在尽量还原现实,我们在竭力掩盖“全貌”。他们在诉说苦与痛,我们在迎合“价值观”。当我们的电影人还在绞尽脑汁如何消费和榨取现实的时候,他们已经用最举重若轻的方式走在了艺术关照现实的最前端。如果说《步履不停》是一剂后劲十足的催泪弹,那么《小偷家族》便是如鲠在喉的穿肠刺,咽不进去又吐不出来。观影过程始终都很平静,一如观看是枝裕和的其他电影,但走出影院的路上,泪水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作为导演的是枝裕和究竟是不是一位大师,这部片便是最好的回答,金棕榈只不过是影片所承载的所有意义中最轻和最无关紧要的那一个,经过岁月的洗练,是枝裕和的功力才显得愈发可怕,毫不夸张的说,世界范围内恐怕再找不出第二位能拍出此片的导演。

1小时前
  • 柯里昂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