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1990

爱情片香港1990

主演:林青霞  秦汉  张曼玉  吴耀汉  顾美华  严浩  

导演:严浩

播放地址

 剧照

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2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3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4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5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6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3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4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5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6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7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8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19滚滚红尘199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5 00:02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三毛最后一部同名作品改编。日伪时期,女作家沈韶华(林青霞 饰)在报纸上连载她的自传体小说《白玉兰》,很多情节感同身受。某日,她接到了一位神秘的读者来信。她对这个名叫章能才(秦汉 饰)的男人充满了好奇。终于,两人见面,一见钟情。然而,因为章是汉奸,常有外人滋事,令韶华很是不安。此时,她的闺中密友月 凤(张曼玉 饰)因与男友(严浩 饰)赌气,来找她倾诉。韶华一边规劝,一边把爱人介绍给她。三人一起出游,感情很好。然而,见到日本军人凌辱中国人,月凤顿觉章面目可憎。三人闹得不欢而散。此后,时局动荡,日本投降,国共开战,韶华的情感经历了更加复杂的波澜……

 长篇影评

 1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青霞和曼玉



终于看了《滚滚红尘》,已经知道了很多年,期许了很多年,八零年代的电影,等到二十一世纪了,才自己看到。就像是念初中,久仰某位学长大名,听到许多关于一众女生如何为他倾倒的事迹,只觉得此人真是美丽传说,已然心驰神往,而他到底是什么样子,却一点也不知道,而且也不要紧。
三毛的编剧,林青霞与秦汉的情侣搭档,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故事原型,张曼玉的出彩表演,再加上罗大佑那一曲柔肠寸断的《滚滚红尘》。这些,已足够构成期待一部经典的理由了吧。
开始的时候,觉得老片子毕竟过时,带着原谅的心情看,也好几处都忍不住发笑,不敬地发笑。比如有一段林青霞夜半惊醒:“你爱不爱我?爱不爱我?”秦汉:“我在这,我在这。傻瓜,小傻瓜……”搞得像《乱世佳人》。帮我拷来这片子的隔壁MM大叫:“注意!注意!激情戏了啊!”只见二人相拥倒下,屏幕一黑。
直到张曼玉出现,我才开始进入这部电影。实在是要赞张曼玉的演技。纵然在此剧中见识到传说中剑眉星目的玉女祖师青霞姐姐,可是,以客观的眼睛看,青霞姐姐的表演,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还是有花瓶的姿态的。而曼玉则通体灵动,简直就是电影精灵。写观后感主要就是想说里面的曼玉太可爱了。她一出现,浑身散发的光华就让人无法移开目光。不知道拍片是哪一年?那时的曼玉是否已算是演技派?她的俏皮自然,双眸仿佛星星般会发亮,抱着病榻上的青霞又笑又哭的那段脸部特写,觉得已然可以看到多年后她在《甜蜜蜜》最后一幕中,那奠定了她影后地位的百转千回的带泪的笑容。看着青霞曼玉拉着秦汉的手说说笑笑走在清香的阳光下的场景,不禁赞叹,实在是两个美女,现在看不到这样的美女了,真真是肤若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很美好的感觉。
觉得很经典的一幕是青霞光脚踩在秦汉的鞋上,在阳台上相拥舞着,红色的披肩将两个人裹在一起,《滚滚红尘》的歌声悠扬婉转地响起,光影色泽,有种时光凝固的曼妙隽永的味道。
管它乱世难料,管它命运多舛,只要这片刻的安宁,在你怀中共舞,此生便别无所求。“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原是太美丽的奢望,不敢要。
影片着墨很重的还有最后一艘开往台湾的船启航的一幕,人潮汹涌着撤离大陆。导演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展现这幅壮观的图景。也许是为了衬托男女主人公乱世中的别离。但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撤离大陆时的景象,很让人震撼。值得一看。

 2 ) 韶华竟白头




《滚滚红尘》是每回K歌的必点,呵,没有办法,人就是有那么土。
但这个电影,却要拖到今天才看。因一早晓得会被打到。

说的是作家沈韶华跟汉奸章能才的故事。
背景是三、四十年代的中国。

看这个电影可以想起的旧闻太多。
林青霞跟秦汉,张爱跟胡兰成,三毛跟荷西,随便哪两个都可以扯上一车话。
但我记得师太是这样说起林青霞
——人家是可爱、活泼、青春、漂亮、豪放、有气质、具潜力。林青霞只是美。真要命。

真的,一个人怎么可以美成她那个样子,而且对这个美还一点也不在乎。

而有一幕,她跟他在阳台上慢舞,她赤脚踏在他的鞋面,又将下巴搁在他的肩膀。
这时有音乐进来,正是那支歌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
真正荡气回肠。
她跟他都深爱对方吧,乱世中也要这个样子抵死缠绵,外面洪水滔天就要来了,知不知道?

当然后来,在人潮中他们离散了。
一回首已是百年身。

张爱在纽约死得简净,遗物不过几件衫几方丝巾。
幽独岁月中,她有没有记起,多年前在上海的寓所中她以手指轻抚过的,他的眉目呢?
是不是当年她太年轻,也太决绝了?
真的,生命应简单应柔暖,若一个男子懂得如何在院子里种樱桃树,以及给孩子做小木马,嫁了给他应该也不是不幸福吧。
一场婚姻,不爱有不爱的好处。

然而总是有人对爱寄望太高
——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呵,韶华多情,空自白头。



2006-10-18

 3 ) 你甘愿,就不能自顾尊严

看《滚滚红尘》我老想起《色戒》。倒也不奇怪,都是旁人眼中的张爱玲,一个是文艺女青年三毛的,一个是文艺男中年李安的。张爱玲可一点也不文艺腔。
 
什么是文艺腔,我说不好。譬如一女娇嗔她男友的不好,“我想要《今生今世》,他说给我买胡兰成。”这就是文艺腔。张爱玲要的是胡兰成,对《今生今世》她只说,“缠夹得奇怪”。
 
爱上汉奸这样一个政治上不正确的话题,三毛处理得很感性,李安处理得很性感。说到底都很文艺腔。张爱玲自己想来不作太多考虑,汉奸亦只是一个角色,王佳芝也不过太入戏的当家花旦。演戏就是作,文艺腔也是作。张爱玲很多时候很想要入戏,但即便身在戏中时,她也看得清这局;抵死缠绵不愿出戏,是因为清楚知道出戏是荒凉的。张的每一部小说的背景,都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你去看她的《色戒》,写王佳芝等易先生时蘸香水,“微凉有梭,一片中只有这点接触。”只一抹苍凉的手势,指与人看,那红尘万丈背后的翻云覆雨手。
 
我总觉张那一句“心低到尘埃里”,是她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因为再不演就晚了。出名要趁早,遑论爱情。后来那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是对胡邀她入戏的感激。诗经说赋比兴,演戏就是兴,兴就是作。小说里易太太佯斥王佳芝,“哪有这样的,不作兴的!”“她临终一定恨他。不过‘无毒不丈夫’。不是这样的男子汉,她也不会爱他。”作兴的是爱玲。明知是戏偏沉溺,但这亦不是文艺腔。我丝毫无意责张不诚不真,借胡兰成的话,人世清嘉男女贞信亦不过是如小孩子扮家家的游戏。
 
张送别胡兰成的时候,独自在雨中伫立良久。这亦是一出好剧,经胡的口讲出,而胡亦是张在事后讲与他听。胡和张都极喜欢戏,看戏,也演,更多时候是在言戏。不消说与彼此听到,心中双双开出花来,闻风而相悦。
 
“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忽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太晚了。”
紧接着就是,致命的——
“快走。”
 
沈昭华送走章能才,王佳芝送走易先生,张爱玲送走胡兰成。三对人三场戏,个个正大仙容,场场欲仙欲死。
 
便胜却人间无数。
 

 4 ) 飞蛾扑火般的爱情

电影正是近代中国时局动荡不安的年代,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大环境下,人能活着,已属不易,倘若还想再来谈及什么感情,则似乎是件很奢侈的事情。然而一旦动了心,动了情,往往也就身不由己了。

故事的女主角名叫沈韶华,她出身不俗,才华横逸,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她的一生,完全是为了爱而生。她最终爱上的是那个叫章能才的男人,于是她的人生也随之变得跌宕起伏。

说她幸运,是因为茫茫人海,知音难觅,而能才恰好正是懂她的那个人。韶华之前虽身为千金小姐,但少年丧母,父亲对她又极为冷漠,因此在她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爱与被爱的。章能才温文尔雅,对她又彬彬有礼,细心体贴,物质上无需她过多言语,便知她的所爱所需,;精神上他是她的忠实读者,三言两语,即有共鸣。

然而遇上能才,亦是她的不幸。不过伤的越重,这段情也就越发地刻骨铭心。对于这样一段爱情,韶华爱的热烈且纯粹,犹如扑火的灯蛾,纵是被烧的遍体鳞伤也从不言悔;而能才呢,他不是不爱韶华,只是他远比韶华现实,在成长过程中他所遭遇的沧桑以及本身身份的特殊性令他对未来感到茫然,甚至恐惧——说到底他不过是个在乱世之中随波逐流的平凡男人,他如何能负担韶华的如此深情?于是在那场爱情战役里,韶华拼尽全力,勇往直前,而他却节节败退,最终溃不成军。

 5 ) Red Dust (1990)

(一)
    <滚滚红尘>,

出品:汤臣 片长:94’ 发行:嘉禾 作曲:史撷咏 导演:严浩 摄影:潘恒生 编剧:三毛 演员:秦汉 林青霞 张曼玉

      三毛的最后一部作品。影射张爱玲和胡兰成而写的,剧中的沈韶华和章能才身上处处可见张与胡的影子。
      背景,中国近代史上的动乱年代。
      故事,全中国人悲欢离合或一则凄怆无止的爱情故事,更,是三毛自身灵魂的告白。

      混乱的时代,错误的开始。
      她把留声机开得很大声,打赏给下人的时候总是出手阔绰。
      她喜欢趴在床上写作,一派顽皮和天真。
      他给她一个泥老虎,于是她泥足深陷。
      管他是不是汉奸,管他有没有日本血统,那样的年代,谁还在乎那么多?

   

      影片开始。林青霞扮演的沈韶华,坐在阁楼的床边,疯狂的念着一段文字:“玉兰名叫白玉兰,又叫往望春花,因为它的花洁白如玉,即称玉兰。……玉兰名叫白玉兰又叫往望春

花因为它的花洁白如玉,即称玉兰。”一遍遍重复,语速越来越快,蔓延着执拗以及神经质的情绪,让人直觉到一种疯态。

      镜头缓缓从她不断地抖动的身体移开,透过木条封住的窗台,向院中望去。一个青年爬在墙头大声呼叫:让我见她,让我见她。在众多的仆人拉扯下,他被一阵殴打。

      接下来的那组镜头,这么多年了,我还是可以闭着眼睛描述。
      这个女人,坐在潮湿的阁楼中央。阴暗的房间,墙面写满了字,用手指和血划出的痕迹。外面的风雨,拍打着窗户。哐嘡一声,玻璃掉了下来。碎片在地上反着光。她捡起一片。空气是过分潮湿的,仿佛有苔藓的味道。整个画面呈现在一片墨绿色当中,镜头上迷离着一层水汽。
      女人,低下头,头发浓密的散落下来,遮住了憔悴而凛冽的脸颊。滚滚红尘的音乐由快到慢,由快到慢,由急促到奄奄一息。
      韶华纤纤的手摆弄着那块她捡起的碎玻璃片。微笑着,她割了下去。大腿,手腕。她不呻吟,也不哭泣。血液一点点渗出,再深深陷入在阴影中。

      一直一直,都记得,那些墨绿色的可以窒息的色泽,它穿过一个女人脆弱敏感的身体,穿过四十年代的颠沛流离,穿过旧上海的风霜雪雨,再一次落在我身边。只是现在,我在北京,寒冷的北京。

(二)

      回旋在脑海的是林青霞俏皮的笑和秦汉过时了的眼神表情,以及张曼玉在里面的不羁。

      印象中,那个,黄昏舞蹈的那个片段。
      乱世的男女,在这个狭小的阳台拥舞,她把她的脚轻轻放在他的脚上,像在舞像永恒。
      “我们结婚吧。”主动的是女主角。
      “我的身份会害你一辈子。”他是为她着想吗?还是全当推脱之词?小西姐说过,男人总是有很多推脱之词。
      于是,我还是把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拿了出来,重读了一遍那篇《民国女子》。
      我承认从不了解胡兰成此人以及他的著作,买《今生今世》权为此一篇《民国女子》。《民国女子》是了解张爱玲的一篇好文章,在《今生今世》里,也只得这一篇被我重复读着,其他的,全是小男人的狡黠,所谓的“才子散文”,全当放屁。

      抗战时期,上海沦陷,此时正值,张爱玲红遍整个上海滩,一位特殊读者因为读了她的小说而生爱慕之情,随后两人结下了一段乱世姻缘,他就是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胡兰成。

      张爱玲的文字成熟老练,对于世事和情爱却认知尚浅。胡兰成长她十五岁,性情风流,且已有过两次婚姻的经历。1944年两人签订婚约。抗战胜利前,胡兰成先到武汉办报,在此期间他曾与一医院护士周氏女子交往频繁。日本战败后胡兰成成为通缉犯,他后来逃避至杭州和温州一带,又与一乡间富孀范秀美同居,在张爱玲探望他的时候也不掩饰与范的亲近。张爱玲伤心之极,她说给胡兰成的一句话,至今仍然以极其刻骨的姿态留在我的脑海,“你与我结婚时婚书上写下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的确,男子的”承诺”或然只是允“诺”了而已,而真正能“承”担下来的,凤毛麟角。两人最终了断了这份乱世姻缘。不久胡兰成与范秀美结婚,后又逃往日本。而张爱玲经香港而后定居美国,于1995年去世。

      韶华是一个敏感且有才华的女子。她从富有而冷酷的家庭中挣脱出来,靠写作为生。作为她的读者,章能才这个无奈地苟活于乱世的男子走入了她的生活。渐渐地,张爱玲的轮廓跳跃出来,一样的家世,一样的才情,一样的承受世间责难的恋情。上海的魅力永远有一部分归自张爱玲的光芒。那是个非上海莫有的奇女子,在那座金玉其外,骨子里却荒凉透了的城市里孤独地生,孤独地走。

      这是三毛唯一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自杀前的最后一部作品。

      很多人对于三毛是有情结的。不仅仅是那个背着背包走出去流浪天涯的传奇女子。她与荷西的故事、与王洛宾的故事、《橄榄树》、流浪的气质。一直被很多人传唱和模仿。“和三毛很像”是一句暗语,意味着这是一个从小就与众不同的孩子,身怀异禀,不甘于世俗的俗,不拘泥生活的苦,有为爱情拼命的决心和流浪远方的胆量,兼顾恣肆汪洋的才情与浪漫。

      看三毛的时候,为荷西少年时对三毛说的那句:“你再等我六年,让我念完大学,两年服兵役,六年一过,我要娶你。”而深深感动。也为《五月花》而默默流泪,因为写那本书的时候,是三毛伤心欲绝的时候。荷西工作中因潜水死于大西洋的海底。
      荷西去世的那一年,三毛停了十个月的笔。我还记得有这样一段文字:“父母来问为什么十个月没写文章,我说:‘荷西不能睡觉。’父亲问为什么荷西不能睡觉?我说:‘我不能告诉你,反正他不能睡觉。’他们又追问,后来我说了,因为我们是很开明的家庭,我说:‘六年来,他不论如何睡,一翻身第一件事一定找我的手,然后再呼呼大睡。’”
      这是一个失去挚爱的女人的文字,看不出悲哀,看不出绝望,但实际上,她的生命已经几乎,完全走失。这就是三毛,和,她的爱情。

      滚滚红尘,三毛不是在写一个叫沈韶华的女人和一个叫章能才的男人的故事,在她生命快到终点的时候,她想表达一种人类永恒的生存无力感。相比张爱玲,或者剧中的韶华,三毛的感情经历还算是比较圆满的,至少没有“生离”的痛楚,于是她便用了“死别”这样一个最强烈的方式为自己的故事画上了一个突兀的惊叹号。

      整个故事是内敛的、忧郁的、伤感的、压抑的,同时也是作者压抑中的发泄。全书以韶华在小屋囚禁(小视角)开始,又以时代变迁中离去(大视角)结尾,渐渐发现,拘束压抑的环境尚还活着,自由宽阔的环境反而死去,一个人的心灵从压抑中走出来,寻求死亡(死亡的世界了是自由宽阔的)来解脱,也正反应了三毛对红尘的悲观厌世,对人世滚滚的绝望,终不成活。

(三)

       几年前,我反复看了剧本。
       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前面人物性格的交代:沈韶华、章能才、余老板,还有月凤,没想到三毛写惯自我心情的笔触也能把他们刻画地如此深刻而别致。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这篇出自三毛笔下,取材于她最喜爱的作者经历的文章,却让我有着这样的错觉:似乎是出自故事的主角,张爱玲自己的手中。
      张爱玲的故事,结局凄凉。冷冷的公寓里,老去,逝去,仿佛就是一时传诵的蜚语流言。

在三毛写的故事里,终结似乎在追求一种异于原迹的方向。她想传递一个讯息:章能才其实一直是深爱着韶华的,无论是在日伪政府里任职,还是后来和韶华的离散都只是为形势所迫或者自身性格软弱罢了。因此,安排的结局也就变得合理:解放前夕,韶华历尽艰苦搞到一张逃往台湾的船票,要让心爱的男人逃离苦难。能才以为他们终于能一起过上太平日子,直到上船的刹那,她才发现原来只有一张船票。此时已经来不及了,船已起航,只能眼看着心爱的人渐渐消失在汹涌而疯狂的人潮里,任台湾海峡的冷风吹干模糊了双眼的泪水。几十年后,能才终于回到大陆,寻找韶华时才知道她已死于文革,只留下一本最后的小说:《白玉兰》。---说到这,必须交代一下剧本的结构:三毛在一开始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戏中戏”:韶华一直在构思和写作着《白玉兰》:女主角就叫玉兰,其中的情节和韶华的故事是平行展开的,似乎是在象征和预言着什么---最离奇的是小说的结尾,玉兰生下的女儿居然叫做“月凤”!(月凤是韶华一生的知己。)于是剧中的“虚拟”与“现实”就这么神秘地交汇了起来。至于电影,也尽力做好了有关时空和情节交错与汇合的表现。

      也许是《半生缘》的小说和电影给我的印象太过深刻,而《滚滚红尘》又和张爱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毛又恰恰安排了一出“戏中戏”,种种因素,让我在看剧本时,不时地要把自己从交错纠缠的人物情节错觉中费力的拉回来才行。比如,看到剧本中章能才踩着楼梯上去找韶华时,脑子里想象着胡兰成和张爱玲相见的情景,而眼前浮现的却是世均踏着木板台阶上去看曼桢的影像---背景都是在旧上海的弄堂阁楼里,阴阴暗暗的,都有点乱世的颓废,以及大时代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的浪漫情愫。更为贴近的是:三段“红尘中的情缘”终究都未能逃过滚滚红尘中“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就象电影里曼桢所说:“如果真是那样如意的话,也就不会是一个故事了。”是,“再也回不去了”的不完美,才是“故事”应有的格局。


(四)

      多的不想再写,眼睛有些痛了。
      但不得不提,演员。以及OST。
      关于演员:
      1990年,林青霞不年轻,也不老,秦汉也看不出发福的样子。
      那是俩人感情经历磨难后又让他们走到一起的电影。
      秦汉的优柔寡断和林美人的尴尬位置,同赴长春,让他们的感情由戏外延伸到戏内。
      关于几段感情,林青霞给的答案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年龄”,遇到适当的对象,“那是缘份”。
      17岁以《窗外》入行,她那种“惊人的美”,被琼瑶认证为笔下女主角的最佳人选,她彷佛就是那个从书中走出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女,尤其是和秦汉、秦祥林一起演出的《我是一片云》,戏里戏外都是难解的三角习题,更是她人生的缩影。
      林青霞坦言,有20年深爱着秦汉。他们是台湾影坛的梦幻组合,他们被许多人关注与祝福。可是,她和秦汉的感情,最终以必须说再见结束。但还是很美,至少,经历过美。
林青霞美丽了50多年。她婚后淡出璀璨银幕,却找到了人生的活水。在最近的金马奖颁奖礼上,又看到林美人,还是那么动人,只是岁月让她的美更加深厚,很好。

      关于OST:

    《滚滚红尘》是一个悲壮的故事,这种悲壮,仿佛只有三毛自己才能理解。可是当听到罗大佑和陈淑桦合唱的“滚滚红尘”,却发现罗大佑试图表达的也是一种悲壮。
      罗大佑一贯的率性中透着柔情,回应着一往情深的陈淑桦,也配合着暗暗起伏的旋律,虽然两人相爱“想是人世间的错或是现实流传的因果”;虽苦苦相恋不能善终,可是“终生的所有也不惜换取刹那阴阳的交流”;虽然无奈“那尘世转变的脸孔后的翻云覆雨手”,然而毕竟“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余音缭绕的耳语回荡,仿佛要把这段生死恋永远留在人间。

      曾经还有缘听过凤飞飞演唱“滚滚红尘”,很淡漠的歌声,平平直直的,却是我听到的最好的方式。

(五)
   

     《诗经·邶》中有诗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是,关于死生契阔。我们谁都心往而无力。

 

 

 6 ) 只为了,滚滚红尘

    终于在时隔十多年后看到了盼望已久的《滚滚红尘》。我们不能拿今天的标准去要求当年的制作,对我而言,滚滚红尘已经足够好了。
    那么细腻地表现了爱情,又把男男女女放在了滚滚红尘之中。生命或是爱情,和命运际遇相比是脆弱的,像尘埃般地漂浮于世,可它是有韧性的,尘埃与尘埃交织在一起,变立体了,变丰富了,变多维了,有时形会散掉,可意味深远流长。
    
    成熟男人都是那么会哄女人开心的吗?只需用些小伎俩就好。并不值钱的小玩意儿,却直捣女人的内心。女人不问政治、家庭及其他,只求一个对自己好的男人。而几乎所有的男人,都不肯轻易地说声“我爱你。”必须待到失去或是老去,才知道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爱的吗?
    韵华问月凤,女人的身体都是跟心走的吗?月凤说,可男人却不是这样的。
    事实上,女人不怕男人不爱她了,最怕男人从没爱过她。她可以原谅男人又有了别的女人,却无法容忍男人把对她说过的话同样说给别人听。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是那个男人心目中的最与众不同的那一个。所以,韵华会那么伤心,章能才居然也称那个女人为“小傻瓜”。
    为什么男人的身体不是跟着心的呢?为什么男人甚至会弄不清自己的心是属于哪里的呢?

    心都被狗吃了,可是,我还是爱他。仍然爱他。

    于乱世中,谁是真正的好呢?不同的人寻求不同的位置。卑微的不等于不善良,正直的又未见得通晓情理。
    时间不停歇,社会变革,政治摆出一副又一副的嘴脸。人们便在这历史的瞬间里洒尽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如今,滚滚红尘里的几位演员,都是多年不曾演电影了。秦汉虽然挣扎着不想老去,可谁还喜欢这种类型的老男人呢?我是觉得秦汉本身的虚伪气质正暗合了影片中的章能才这个人物。林青霞据说有些抑郁,嫁入豪门后少了很多她的消息,估计形象方面也是差强人意了吧?不过,当年的林青霞真是很有味道的,骄傲又纯情,痴心但不纠缠,谁不钟意这样的佳人呢?秦汉、林青霞这对昔日的恋人现在彼此都不愿提及往事,一定是相互伤害得深了。或许伤得重也证明当初真的爱过。
    还有,就是可爱的张曼玉。拍滚滚红尘时,她已经是只演女一号的明星了,可是甘愿给林青霞当了回女二号,当真难得。张曼玉是我最喜爱的女星。年轻时有年轻时的妙,成熟时有成熟的美。仅是看影片中她的脸,她的眉眼,便让我喜欢得不得了。
    关于那个余老板,他演喜剧比较多,演起这个小人物来也很是恰到好处。这个演员不张扬,我对他印象一直不错。不知是不是岁数大的缘故,近期电影电视都见不到他了。
    还有想说的是,余老板在影片中傻得很讨人喜欢,带给了人们温情。韵华对章能才念念不忘,余老板也对她不离不弃,而且还完美得别无他求。

     滚滚红尘,也是多年来我始终喜爱的歌曲。
     还需要说什么吗?这首歌就该属于这部电影。

     大概是电影主题立意的问题,当初大陆没有公映,甚至很多年里我都找不到这部片子。其实,除了结尾最后的话外音值得推敲一下,我到觉得电影的立场是比较客观的。
    为什么我们的言论必须自欺欺人,并且要口径一致呢?

 短评

三毛写的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想的是她和荷西,拍的是林青霞和秦汉

7分钟前
  • 海啸
  • 力荐

她把生命还给了我,而在她最伤心的时候,她只有她自己

11分钟前
  • 苏格
  • 还行

“三毛的编剧,林青霞与秦汉的情侣搭档,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故事原型,张曼玉的出彩表演,再加上罗大佑那一曲柔肠寸断的《滚滚红尘》。这些,已足够构成期待一部经典的理由了。”

14分钟前
  • 沈书君
  • 还行

喜欢这样浓烈的感情和浓烈的美。月凤一闪山,“女人遇到最爱的那个人,就是她最危险的时候。”她活泼离去的样子,以后也很难忘记了。原来有一种人,真的是为表演而生的,总之,她不演,可惜了,纵使身边的人儿再动人,也不及她伶俐,目光难以从她脸上移开。

17分钟前
  • 天生变态难自弃
  • 力荐

令今生不爱我的人,子子孙孙流传着他与隐秘的我相爱的传闻

19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世的我”——足以泪流

24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心里总是留位置给“秦汉”这件事,下场总是很惨烈。“秦汉”的我爱你,听起来总是令人发笑。而我竟然以为上个世纪的人会比我们无私一些吧,真是傻到家了。就算是换一个时空,也还是一样的结果。

26分钟前
  • 推荐

虽然是三毛的剧本,骨子里却是张爱玲的精魂。国仇家恨永远都是小情小爱的脚注,要倾一个国、一个城,才能把爱情的起承转合述说完整。红尘滚滚,滚滚红尘。

2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修复画质还行,电影其实没那么好,注重情绪、氛围、情调,故事却比较平淡,有些地方煽情得琼瑶剧,当时热恋之中的秦汉、林青霞演出了痴缠恋人感觉,这无需表演,就是她们自己的写照,电影之外他们终于还是没能在一起,这个片子没有严浩导演的《似水流年》好。

3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严浩的腔调,不提张爱玲与胡兰成,林青霞与秦汉的感情纠葛也够让人唏嘘的了。3星半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整个民族陪她一起受难。”唉。。。

40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我对这部电影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因为这是一部既有张曼玉、也有林青霞的电影。小时候我自我介绍的时候会说「张曼玉的曼、林青霞的青。」总感觉这么说 会让我的名字更美一些。终于等到数码复刻版《滚滚红尘》。仿佛是有人吹散了时光的尘埃,每一个脸庞都变得焕然一新。28年前,有一个男青年在放映厅看完了《滚滚红尘》。他决定取两位女主演名字中的各一个字做名字,送给即将出生的女儿——我就是那个女孩儿。故事的最后,死于文革的沈韶华,在遗作《白玉兰》的结尾写道:「人们问她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她说娃娃生下的那个晚上 月亮好白,就叫月凤好了。」月凤是韶华最好的朋友,她让早亡的月凤以另一种方式得到生命的延续。林夕写了粤语版《滚滚红尘》的歌词,有一句是这样唱的:「令今生不爱我的人,子子孙孙流传着他与隐秘的我相爱的传闻。」

43分钟前
  • 曼靑
  • 力荐

或许可以看作另一出版本的白蛇救夫。只不过这里白蛇是凡人,是林青霞,许仙是妖,是秦汉。这一回许仙算不得辜负过白蛇,他只是活到垂垂老矣。小青也是早夭的人,是张曼玉。

47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林青霞和秦汉的对戏非常到位,不仅把国乱家亡之时相互怜惜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且把个体命运的无力感表达得恰到好处——这当然和两人本身的气质有关。试想要是换了杨幂和黄晓明,这戏就不能看了。所以演戏本就不是扮演别人,而是自我的展现。高贵和平庸,一眼就明白了。

51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推荐

三毛的《滚滚红尘》写的是张爱玲和胡兰成,想的是她与荷西,演的却是林青霞与秦汉。而我不解的是,为什么现在的电影或恶搞或庸俗,或疯癫或假正经,再也找不到滚滚红尘这样气质的好电影了呢

56分钟前
  • meiiii
  • 力荐

唯一一次落泪是因为余老板,他说他不怕死,他只想照顾她,对她好,待局势稳定之后,章先生就会回来接她走,他不计较。

59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张爱玲、三毛、林青霞秦汉,一人一星就值这分了。巨蟹男是典型关键时刻怂的主儿,况且天蝎女炽烈纯粹的爱本就一定要棋逢对手,不是人人都接得住。欸,“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

1小时前
  • 叭卦我最懂
  • 推荐

这个世界上,乱七八糟的男人,终归很多。林青霞只一个。张曼玉只一个。三毛只一个。

1小时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最喜欢的作家,最喜欢的演员,最喜欢的歌

1小时前
  • 清秋雨薇MOMO
  • 力荐

张爱玲和胡兰成、三毛与荷西、林青霞和秦汉……全部都是令人叹息的爱情

1小时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