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战争片日本1961

主演:仲代达矢,新珠三千代,高峰秀子,中村玉绪,川津祐介,笠智众,内藤武敏,岸田今日子,瞳丽子,金子信雄,石黑达也,北村和夫,高原骏雄,山内明,二本柳宽,御桥公,上田吉二郎,成濑昌彦,菅井琴,中村美代子,南美江,北原文枝,菊地勇一,木村幌

导演:小林正树

播放地址

 剧照

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剧照 NO.1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剧照 NO.2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剧照 NO.3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剧照 NO.4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剧照 NO.5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剧照 NO.6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剧照 NO.13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剧照 NO.14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剧照 NO.15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剧照 NO.16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剧照 NO.17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剧照 NO.18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剧照 NO.19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4 23:49

详细剧情

  北满洲,梶等残败兵一个劲儿地向南逃。途中遇到逃难的男女老少,虽然帮助他们,但因饥饿疲劳一个个相继死去。梶历尽艰辛来到还残留着日本老人和女人的开拓村,他准备在这里和苏军作战,但是日本女人高喊“别在这里打仗了!”之后,他们开始了俘虏收容所的生活。梶对收容所里桐原这 个卑劣小人,恨之入骨。之后,他又被诬告,被罚作苦役。在森林中忍受苦役后,回到了收容所。当得知自己保护过的弱兵被桐原杀了后,且没被问罪,梶绝望了。他杀了桐原,然后逃出了收容所。他在大雪漫漫的荒原中流浪,念叨着妻子的美好,渐渐地冻僵了。

 长篇影评

 1 ) 何以为人

「人间的条件」是小林正树导演在1959年至1961年推出的三部电影长篇,实际上一共是六集,每集90分钟的篇幅,被分为三次上映。与「人间失格」类似,人间的条件大概被翻译成作为人的条件要更适合。

三部曲讲述了男主角梶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发生的故事,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梶的价值体系在战争期间是如何坚守与改变的。三部曲中每一部分的结尾实际上都是以死亡作为关键段落来展现梶的决断的,第一部中是工人在军国主义下的被迫死亡,第二部则是为了自身的安危对同僚的杀害,第三部则是报仇而主动杀了收容所的长官(日方),这三次死亡实际上也在不断的重复着来自片名的提问,什么是作为人的条件?

最近在看老友辩,里面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在启蒙时代后,逐渐发现这个时间有很多好的价值观,自由,平等,但是这些价值观与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更何况是战争呢?在「巨人的陨落」一书中,前线的士兵在平安夜与敌人一同坐在篝火旁庆祝,而第二天还要拿起武器与之对抗,他们究竟对抗的是什么呢?他们是否又失去了为人的条件?

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很坚硬的东西,这些东西即使是以柔软的姿态展现出来,事实上他也是坚硬无比的。比如你待人温柔,觉得温柔是基本的,在这种情况下,温柔是表现,是柔软的,而认为待人温柔是基本的态度是内在,却是坚硬的,但是这种坚硬的态度在不同的时候是否还是否会保持一致,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影片把人道主义放在战争和生存中去讨论,而这种讨论的结果就是「为人的条件」。在第一部(为第一第二集)中,梶是希望用人道主义来对待工人,即使这些工人是军方的敌人,而到了第二部(为第三第四集),梶则为了自己的生存亲手结束了战友的生命,即使这个战友与其有着浓厚的情谊,这种对比,一方面在强调影片的反战主题之外,也同时传递着,我们那些坚硬的,在生存空间广阔时所秉承的原则,在生存空间被压缩到仅有一点点时,是会崩塌的。而所有的关于人的概念与尊重都崩塌后,我们也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而在第三部中,梶始终处在怀疑的立场中,怀疑战争的意义,归国后的出路,怀疑自己做的事情的有意义,怀疑收容所中的犯人是否有尊严,讽刺的是,梶不会俄语,在收容所中也失去了表达的权利,而这样一位人道主义者因为被捂住嘴所以不断的被称呼为「法西斯武士」,「日本法西斯」,这种强烈的对比深刻的体现了战争的荒谬。这部电影本身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反战电影,每一个桥段都体现了战争下人性的丧失,是一部以人民为视角的反战电影。我相信小林正树导演一定也在反思战争究竟在个人这个层面上会带来什么,他心中也一定对良善有自己的立场,而将这种人道主义放在战争的背景上去考验,才显现出「何以为人」这一主题的深刻。

 2 ) 日本在1950—60年代,居然能拍出这样的反战片,并且大卖。

花了三个晚上,将近10个小时,看完了小林正树《人间的条件》。共六部,每两部一场,每场3个多小时。拍自1959—1961年,老黑白片。 这是一部单线性结构的巨作,剧情按时间线走,没有任何花哨。讲一个带有左翼思想的日本青年,1940年代在满洲工作、入伍、战斗、被俘的生活和思想史。细节丰富,人物立体,可以说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二战反战片。 1950—1960年代,是日本电影的黄金时期,小津、黑泽明、沟口健二、木下惠介等大师林立,电视尚未普及等等。我查了一下数据,仅1959年,日本就有11.2亿人次的观影率。这相当于1980年代,我们全民看《小花》和《少林寺》吧。《人间的条件》小说原著,也有1300多万的销量,影响力巨大。那个时代,真是电影的天堂啊。 准备找小林正树导演的其他电影看看。就正常速度播放,感受他的力量。 by老肖

 3 ) 为什么本片反映社会主义的虚伪?

关于本片中战争反思的彻底性的思考、和第五六部中梶的转变

这部作品,拍的好的地方我不多夸了。先下结论,值得一看。但我无法理解评论里一边倒地说:“是反思二战最好的片子”、“反映了社会主义的虚伪”等观点。诚然,本片中有对日本参战者心理的真实呈现,但我认为若把它当作对整个战争正当性的反思、或者战争对双方带来的灾难的反思,仍有许多局限性。

反思不彻底

首先本片视角是被安排到满洲生活、又被调剂到满洲参军、参与了一场与苏联红军战斗、战败后流离失所的怀有人道关怀的日本人。他没有感受到中原地区的战争和生活的面貌、没有从军队内部更高级别俯视日本军国主义的完整企图(这不是我要对这部小说创作自由提出苛刻要求,而是它不能承担“最佳”二字的理由)。叙事是主观的,这就像迷雾中的灯,照不出沼泽的全貌。

1. 没有对发动战争的理由及其正当性进行思考

2. 没有对日本右翼军国主义的兴起和战争机器的形成过程进行解析

3. 没有对旧日本军在中原前线犯下的罪行和受害者的苦难进行描写

这三点注定它的反思是不能彻底的。不彻底就无法抹平各方的伤痛和仇恨,无法让历史客观化。

虽然它充满了人文关怀,而本质是个人传记,讲了“战争中的日本好人看到了什么、怎么想怎么做”。它不能充当历史书也是因为它的主观性,观众人人都会把自己代入为好人,很容易地激发观众、特别是日本人的被害者意识:我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战败后我们被当苦力,红军也奸污我们的女人。但谁是战争的施加方和始作俑者呢?

第五六部中梶的改变——请理解我们这些变坏的人吧!

日本曾计划从日本本土向满洲分批移民百万人次。从本片可以看到日本战败后滞留满洲的日本住民和士兵的悲惨下场。但由于国籍限制,我已经不能时刻与第五六部中的梶共情。

我看到的是苏联善待俘虏,有事好商量,遇病给药吃。 比起满洲劳工,这里没有鞭子,没有践踏,没有斩头,没有电网。 欺侮日本战俘的是日本人,欺骗日本人的是日本翻译官。

而我认为梶在第五、六部中,内心某处已经完全变了。他们私占农户家舍、杀猪宰羊,却把主人抓回来。关于歉意,梶整个就说了一句:真没话可说,我们杀了你的猪。他埋葬被打死的日本妓女,却愤恨追讨他们的满洲民兵。不问来龙去脉,只觉得自己受害。抢农民,杀民兵,已经不知道他在关于人道坚持什么。除了在女人面前可以保持清高,他只想活着罢了。

作为战败国,人道主义者不应该马上投降吗?为什么还要继续错误的杀戮?

他也没那么爱他的妻子,至少不如妻子爱他。给妻子草率的回信、做决定之前从不为妻子考虑、甚至和日本护士开小差。在遭遇苦难时,他才想起了妻子,美代子变成了一个回归曾经生活的符号。

相较于梶有选择性的人道,反而男二丹下继承了更普遍纯粹的人道主义。他知道埋葬死于他枪下的农民、知道战败后选择投降就不会有更多杀戮、知道战俘要为过去的罪行赎罪而甘于接受劳动改造。

 4 ) 家

#DVD 影片从这部分开始权力反转,男主成了发号施令的人,对照关系也建立了起来,作为侵略者的他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对于人的思考变得更加有对照性,而他的战友则替换了他原本的角色。片中另一个对照关系则是作为战俘的他对于这一切的怀疑也呼应了第一部中中国战俘对于他的怀疑。

男主的转变也在片中提到了,当被友军拒绝提供食物时,男主则把枪指向了自己的友军,就如他所说,经历过生死杀戮的他已经改变了太多,这也是男主反抗这个即将灭亡制度的开始。他在5-6部分的终极目标是家,这也是回到了1-2最开始的一幕。其实最感动我的是他的战友替换了他原本的角色,帮助他埋中国人的那段儿。就仿佛回到了第一部铁丝网的对话一样,人总会找到彼此。

视觉上,开始饥饿状态下的多人逃亡,多使用远景固定镜头展现群像戏,生存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多利用光影来帮助外显角色的内心,逃出森林的部分则是仰拍的移动特写倾斜构图来体现所有人极度不稳定的精神状态,搭配上内心独白的形式,把极端情况下人物内心真正的思考利用视听展现了出来。后战俘营内则多是固定镜头,还有不少的特写镜头用于表现男主的纠结与痛苦,有一场戏的光影使用仿佛回到了导演往常的作品风格,舞台剧感非常足。影片出现不少次男主的回忆和幻想的画面,回忆使用的是前几部的影像,定帧处理让回忆显得更加残酷。幻想则大部分源于对家的渴望和对自己的怀疑。

纵观三部电影,每一部的开场都以战争浮雕开场,感觉也是充满着对战争中死去人的缅怀情绪。故事上觉得1-2部分相对弱很多,可以看作是3-4部分的铺垫,但作为5-6的呼应,却是太巧妙了。影片整体趋势上看会有让民族主义倾向的人觉得影片在弱化日本罪行的感觉,但是以左派自由主义者视角突破国家,种族,阶级来审视这场战争,视角与内容呈现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

吐槽一句,影院上几个月有放,就是排片太阴间了,三部电影分三个月排。

 5 ) 《何以为人》:无法为人

一名怀揣着尊重“人的价值”心灵的青年被社会逼压至死,这是一个无论发生在彼得堡,满洲国还是北上广都能被有心之人一眼识别出的惨淡故事。热烈的左翼思辨,苦寒的远东背景,暴虐的关东军军营文化不过是将这个故事的设定拉扯到极限的道具,悲剧在于真正的人确实无法胜任残酷的人间生活。狡猾的看客会认为这无非是发生在极端年代极端环境里的特殊事实,就好像佐田启二对仲代达矢讲“如果我们不是身处前线,我必定全力支持你的改革”,这种以为换个环境同一个戏码就能变化出相反结果的幻想只能被认为是一种类似SL大法好的美好愿景。园子温或者洪尚秀老师已经多次告诉我们,在另一种极端设定下,真正的人不是疯特了,就是转职成半死不活的存在(废柴/尼特/肥宅/高等游民/魔法师),大贤者只存在于上三代的传说之中。所以何以为人的回答就是无法为人,至少是高概率的无法为人。这是必然的概率问题,而不是做人的技术问题。

 6 ) 反战却未曾致歉

促使我看完这6部片子的动力,仅仅只是因为这片子的介绍——这是一部战后日本对侵华战争的反思片。作为中国人,于是预设了立场,抱着期待看完了6部片子,最后却实在不能违心地去夸赞它,心里总有一块地方,并未得到安抚。

实话说,如果今天我是不相干的第三方的人,我会夸赞这是一部有深度的好片子,会夸赞男主的仁慈,感叹人性在战争面前的无力——梶之死更是象征了在战争面前,人性必死的结局,会叹一句,在战争中,无论是侵略方还是被侵略方都是一样的悲哀。可当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来看这些片子的时候,这些感叹仍在,可就像片中梶说的一样,我需要的是一个致歉。

人间的条件是反战的片子,我不反对,说是二战后日本人自己反思的片子,我也不反对,但它并不是一部能获得中国人原谅的片子,甚至多少有些不适。事实上,不只这部片子,战后日本的反战作品大多是在悲叹作为侵略国,其实人民也是受害者,比如《萤火虫之墓》,但这些片子大多不是以士兵的角度记录,而是日本国内这些士兵的亲属为介入点,所以就算没有明确的致歉情节,中国观众也多能共情,可当士兵视角出现的时候,这一切就不同了。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情节是梶和几个士兵在逃跑过程中,一个士兵说出他认为强暴中国妇女没什么大不了的原因是,中国人在强暴日本女人,我们也强暴中国女人,有什么不对?我一时震惊的无以复加,后续又佐证式地出现日本平民女性被强暴后从车上扔下的环节,一时间似乎是要将主题上升到战争使人失去人性,无论是战胜方(也就是后来会被历史成为正义方的人们)还是战败方(邪恶方),都无法幸免。我未曾考证当初日本战败撤退时,是否受到此类报复性行为,但这个片段让我想起第一部中出现的中国慰安妇——这也是我观看第一二部时,产生强烈不适感的设置,这些慰安妇们表现出来的就是老练的妓女,乍一看似乎是皇军不过征了些妓女过来服务军队而已,似乎无论有没有他们,这些人都是要干这个营生的,而事实上呢?其中是大量被皇军强抢的良家妇女,却让她们一个个地在镜头前表现的宛如勾栏老手。这些人的悲哀日本人看不到,他们只能看到自己的妇女是良家的,只能看到自家的女人被欺负了,却想不到若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发起侵略战争,这些良家妇女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踏进中国的国土,一辈子也不会遭受因为战败而带来的报复。他们暗示战胜方也并非正义,却不曾反思是自己的过犯。

整部片子都没有“看到”中国人。他们臆想了中国人的遭遇,却未曾真正地看见中国人的苦难,自然他们的反思是针对战败的,而并不是针对中国人的。因此第一二部显得尤为可笑。

首先是老高、老王和梶之间的矛盾十分可笑。作为一群落在日本人手里的中国战俘,照老王的描述,在场所有人还都是平民,跟日本管事头头大谈特谈人权,谈尊重,谈以命抵命,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啊,他们表现的不像是中国人,而像是一群因为某种原因而被抓捕的日本人。在那个年代,有中国农民敢梗着脖子,或者说会梗着脖子和日本人说这些?同样的场景想一下放在《无言的山丘》里就知道是多么可笑!《无言的山丘》里只有一次提到“人”这个问题,那就是所有矿工们下班的时候,都要脱裤检查,于是领头人终于被这屈辱打倒,向日本人发出“我们也是人啊”的呐喊,然后呢?他马上就被打死了。这才是被侵略国家人民的真实写照,而不是上来梗着脖子就喊“你们不把我们当人看”,昂首挺胸,理直气壮。

其次是汉奸(实在不记得叫什么了)与梶的交往也是莫名其妙。电影中对他的塑造是一个本心善良的孩子被诱惑着做了错事,最后还是以命相偿,有过但可惜的年轻人。可这件事回过头来看就知道是多么的可笑。他与梶的第一个冲突就是白面,这个年轻人为了一些白面,不仅犯忌偷仓库,甚至由此而犯下许多对梶/俘虏人民不利的事来,可他们是在中国的黑土地上啊,由中国人种出来的白面,而作为中国人,想要吃一些,竟是犯忌的事——且不说这正不正确,毕竟战争面前无道理,作为被侵略者,被剥夺食用的权利也没什么道理可讲,但是作为正义化身的男主,高举人性大旗的梶居然也不以为这有什么问题,这种侵害被当作一种既定的规则,而成为了要遵守的。而作为被侵害一方的人,竟还因为这个行为而对梶深怀歉意,认为自己给他丢脸了。中国人的苦难,创作者们并没有看到。

最后为了制造矛盾,硬生生让中国人、日本人都调转枪头来指责梶,这也是可笑之极,一个中国平民除非是不要命了,哪里敢指责一个日本人呢?

第三四部让人看到的是侵略方日本军人自己在军队中受到的折磨,第五六部则是战败后日本军人的凄惨收场,其中自怨自艾有,人性与战争的冲突有,却唯独没有对被侵略方的歉意。其实从一开始看片,我想要的只是一个致歉而已。这部片子反战,却无法令人满意。它的反战甚至可以不立足于二战,可以适用于任何的战争环境——如果人们还记得人性,还能尊重对方也是一个人,那杀戮永远不可能发生,战争也无法发起。可以说片子胜在此,也败在此。非中国人以外,只怕都会觉得这片子拍的不错,可唯独中国人的伤疤,无法得到安抚。

 短评

1. 就是战俘营里,欺负你的可能还是你的同胞,军阶比你高的那个,所谓的敌人,可能很容易原谅你的行为,给你阿司匹林。背后捅你一刀的,可能真的就是你的同胞。3,对红军,共产主义有一些思考,有主人公独白的方式,但深度不够。4. 画面非常讲究,不知道在哪里拍的,那时候中日尚未恢复邦交。

4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多希望他能走出这冰雪荒原,反战电影杰作

9分钟前
  • 一米阳光
  • 力荐

在战争时期想保持善良本性都成了困难的妄想。有些人反复反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依然没能让战争在现代人类生活中消亡;有些人不用自己付出生命就在网上发表希望战争发生的言论…他们可曾考虑多少人会因此而受伤死亡…——-战争还没结束,对吧?-必须结束了。-要是结束了 会是怎样的结果?-像德国一样:无条件投降。-也许是吧?但我想问的是之后我们这样的人会怎样?人们会经受什么?这是个大问题。-如果战败,我国会被灭亡吗?-我国?指什么?-你所知道的那个国家将消亡…新的国家又该是什么?我们一直奋力活下来…好看看一个自由人的国家能否取而代之。这是个大问题。-我希望民主力量…能联合起来,应对这一失败。-“民主力量”…日本有这东西吗?日本遍地是我这样无助的人…也许更糟,他们什么也做不成。→此对话联想到《赤足小子》。

1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这两部里男主角在军队战败后走上了艰辛的逃亡之路,后为日本殖民百姓的利益而向苏军投降。最终逃出战俘营,在对妻子的强烈思念中于风雪里踽踽独行…对人性、社会、体制的思考和揭露更深刻。至今仍然牛逼!仲代达矢的表演让人叹为观止。这六部曲是真正伟大的电影!反战巅峰之作!向小林正树致敬!

19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A-】三部曲1>2>3。两部的铺垫后终章终于回到了战争本身,但惊讶的是这部中包含了更多的东西,除了对战争最直接的反思,同时探讨了日本战后精神以及“人”的终极陨落。主人公梶在这部中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符号,代表人性最后的希望,这部中首次出现大量闪回以及心理独白,大量荷兰角的运用阐述最后希望的泯灭。3与1终成一个闭回,战争末期日本的节节败退悲惨境遇竟让人有些怜悯,战争才是一切苦难的终极源头,“人”在战争中被一步步扭曲,监守的人道主义也终究抵不过时代。而3最大的一点退步就是完全注重于“反思”而导致人物塑造的缺失,12中除主人公梶的连续塑造外每部都有许多人物有完整的弧光,这也是3最后略差于1的原因。

23分钟前
  • 法式曌影
  • 力荐

破灭了对两个世界的幻想,至少还有爱吧,还追求自由,伏尸仍然有方向,人仍可称之为人,也许这是当时抚慰人心所在。摄影师是共产主义者弱化了一些对苏联军队的批判,但态度仍然是鲜明的。到这一部完全的地狱终于等到了秀子出现,秀子和仲代真是永远不对付呀…收尾被雪埋的镜头把仲代冻得快晕过去了好多地方都有提到,仲代的出世作也算有了一个完璧的结尾。

25分钟前
  • Rhodesia
  • 力荐

这岂不是比打打杀杀的反战片更好?战争中迷失自己,愿你们最后都能回家~

30分钟前
  • 蓦兰
  • 力荐

仲代达矢最终在雪原里倒下时眼角好似有一行泪水涌出,伟大的表演。

32分钟前
  • spaceman
  • 力荐

反极权叙事的典型空间不是战场,而是士兵聚集的营地。小林正树有意讽刺战时意识形态,标语口号遍布各种空间,与人的现实状态相对照:在矿山,墙上写着大字“共存共荣”,同时中国劳工却被迫害致死;在军队,墙上贴着“尽忠”,将个人的权益压缩到无;在战俘营,巨大的斯大林头像使真实的人显得很渺小。

36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1. 如果说梶在前面四部是在封闭的空间状态中以一种纵向挣脱的姿态来探寻或实践自己的人本观念,那么在五六部前三分之二处在一个开阔空间状态中的梶是以一种横向的野蛮生长。2. 在梶最终进入战俘营前,一共有三个女人(难民)出现在梶的行程当中,她们的出场都伴随着河水(水源)的出现,并带着不同程度的性意味:岸田今日子出现时“性的伺机而动”,中村玉绪出现时“性的侵入”,高峰秀子出现时的多对男女相互交媾。从潜意识层面来讲她们可以被看做是梶心中的妻子在三个不同时空的化身,为了保护这个形象,最后遇到俄军的梶本来可以杀出重围但却选择了投降。进入俄军战俘营到梶死去,妻子再次以一种意识形象出现在梶的世界。

40分钟前
  • 矢炎宜
  • 力荐

六部看完,不被左右所左右的伟大求生者。

45分钟前
  • 唐朝
  • 力荐

无法冰释的命运 哪怕是最强烈的羁绊 最终也消逝于黑暗的冰天雪地 个人的抗争 终究在历史的洪流下无情碾碎 一切希望 最终在意识形态混乱两极对立的背景下迎来最终的幻灭仲代达矢 笠智众 高峰秀子第一次联袂演出 尤其是仲代达矢与高峰秀子 战后日本私最喜欢的两位演员

50分钟前
  • 東郷柏
  • 力荐

在60年代以前,这绝对堪称最深刻的反战作品,即使放之今日,仍毫不过时

51分钟前
  • 老王
  • 力荐

第三部算是后二战时期的描写,主题向生存的方向推的更远,对战争的批判更为直接辛辣。从上一部达矢君说出真正的问题是军队本身,到这一部他自己亲身验证,着实吧关东军后期的惨烈状况勾画了出来。战争中其实没有赢家。在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苏联兵可以杀,快死的人可以不救,一切的道德都可以抛弃。

55分钟前
  • Nakadai
  • 力荐

无以为人

60分钟前
  • piu的一声
  • 推荐

黑鸦冲天,饿殍遍野;荒原化鬼,何以为人!

1小时前
  • 康报虹
  • 力荐

死在冰雪荒原.。最后人道主义的主角也拿起铁链 世道就是这样坏人活得滋润好人受苦受难

1小时前
  • 琧婯
  • 推荐

原先好不容易保住的对于人性的忠贞,就这样被战争的巨大力场扭曲掉了——人的是非观并未失去,只是是非的标准变得模糊而荒谬,于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等于被生生剥夺。影片主题由道德的上升为存在的。

1小时前
  • 金刚大笑
  • 力荐

【damn war】个人终被时代所淹没,小林真是个伟大的导演

1小时前
  • aicbgyihai
  • 力荐

无以为人。

1小时前
  • 土瓜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