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

剧情片中国大陆1999

主演:陈道明,何政军,许晴

导演:黄健中

 剧照

我的1919 剧照 NO.1我的1919 剧照 NO.2我的1919 剧照 NO.3我的1919 剧照 NO.4我的1919 剧照 NO.5我的1919 剧照 NO.6我的1919 剧照 NO.13我的1919 剧照 NO.14我的1919 剧照 NO.15我的1919 剧照 NO.16我的1919 剧照 NO.17我的1919 剧照 NO.18我的1919 剧照 NO.19我的191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30 15:01

详细剧情

1919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被战火蹂躏的欧洲尚未恢复元气,旨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和奠定和平基础的巴黎和会准备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时任驻美公使、全权代表顾维钧(陈道明 饰)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和会。然而在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列强意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大环境下,中国代表团人数遭到削减、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眼看也要落入日本之手。顾维钧在会议上慷慨陈词,驳斥日方无理要求,然而公理在利益面前显得多么脆弱。顾维钧好友肖克俭(何政军 饰)之妻梅(许晴 饰)专程赶赴巴黎,寻找投身爱国工人运动的克俭。克俭在法国的活动、以及国内浩大的群众呼声令和会中的顾维钧等感受到责任重大。

 长篇影评

 1 ) 理想叙述中的顾维钧——简评《我的1919》

正如有评论所指出的:“重要的不是事件发生的年代,而是事件被讲述的年代……它代表了面对当前纷纭多变的世界发展格局中中国人民的心声:中国尊重世界各个民族,也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尊严……”[1]这部电影拍摄本身之目的,即包含着对于当代民族情感的表达,而并非是描述历史本身。“艺术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这是可以理解的。

而当今的国际环境已不同于往日,我们回顾这部电影的目的,已经不是单纯的民族情感的宣泄,而是将其中成功的部分抽离出来,借鉴到当今的文艺作品创作中,同时对其不足进行反思。

这部电影是一个“命题作文”,是“五四”运动的献礼之作。从这个角度上,这部作品是极其成功的,它出人意料的将叙述的视角放在了当时并不为公众熟知的民国外交官——顾维钧的身上。两位编剧直言:“我们一直希望突破一种意识形态讲述历史的模式。只要公正客观,任何人都可以是历史的讲述者。”[2]在选材上的突破,很大程度上成就了这部电影。

但某种意义上,电影中的顾维钧并非如编剧所言,是单纯的“历史的讲述者”。而是被理想化的“历史的创造者”,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顾维钧确有贡献,这种贡献是在代表团内外交困之际,挑起重担。而非一味表现出强硬。

这种“理想化”贯穿了整部电影,表现最明显的当然是只表现顾维钧在外交中的强硬态度,却没有表现在场各国的实际利益冲突。给了观众这样一种误解:只要腰杆硬起来,就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这种忽略国家关系博弈的做法,同时也造成了戏剧矛盾的弱化。

但实际的历史之中,矛盾比之电影更加丰富。代表团实际处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之中。于外,政府不愿承担签字的责任,并不给出明确指示(事实上国内还发生了内阁的更迭)。而国内舆论对这一外交失败导致了群情激愤,实际上不签字需要勇气,签字则更要有身败名裂的准备。

而代表团内部,各个外交官之间的意见本来就有分歧,更何况代表团内部本身包含着南北两个政府的代表,立场也有所不同。在临近签字仪式的时候,整个代表团已经分崩离析,外交总长陆徵祥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房,不在掌管代表团的事务了。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顾维钧肩负起了最后的外交努力。

而在电影之中,冲突过于单一。尽管有一定的气氛渲染,但是仍然使观众觉得顾维钧等外交官做出决定除了政府的压力之外,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而这在事实上弱化了戏剧冲突。而“顾维钧演讲,各国首脑称赞”这样的桥段,更是让如今的观众更觉得尴尬,也弱化了电影的真实感。

说到这里却让我想起了最近的一部电影——《至暗时刻》。整部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但是其中戏剧冲突表现的很好。那如今的高水平电影与90年代末不成熟的国产电影比较自然是不公平的,但是这样的比较更能让我们知道我们缺失的是什么,需要补足的是什么。在《至暗时刻》中,整部电影的场景很少,但电影的光影随着丘吉尔的不断矛盾的心境在变换,最终,电影结束于丘吉尔自身重拾了信心,他发表了他最著名的演讲——“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绝不投降”。《我的1919》中同样场景不多,但戏剧矛盾却浮于表层。

这种理想化也一直贯穿至电影结束,编剧虚构了顾维钧在签约仪式上的演讲,并将电影结束于顾维钧回忆录中的记述:“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即便不是为之震动的话。”拒签被认为伟大的目标,而不是不得已的选择。而实现这个目标的人,也被理想化为一个“完人”。正如邓野所强调的,“历史是多种矛盾、各种利害关系相互冲突的总和,而不是单方面意志的结果。”[3]电影中的顾维钧更应该回归一个“历史的讲述者“,而非一个理想中的”历史的创造者“。

[1] 胡克. 《我的1919》剧作评析[J]. 当代电影, 2000(2):5-7.

[2] 黄丹, 唐娄彝.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我的1919──《我的1919》剧本创作谈[J]. 电影艺术, 1999(6):12-32.

[3] 邓野. 巴黎和会中国拒约问题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1986(2):131-146.

 2 ) 历史课观影后有感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有血气的民族,虽然现代社会很多人以为我们越来越没有民族心,但这其实只是因为这种气息不是时时刻刻存在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平平淡淡的柴米油盐,可一旦有人攻击或是侵犯我们,中国人也必定不会屈服。 民国时期,中国虽然是一个有四万万人民的“大国”,但在国际上,中国的地位远远抵不过加起来还没有中国人多的英、法、日、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的五位代表前往巴黎,参加和会,一场道貌岸然的分赃会议。 顾维钧无疑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但我同样也很受肖克俭的触动,这不代表我对他的赞赏或者是反对,这仅仅是我对他的行为十分理解,也不觉得有奇怪的地方。肖克俭应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角色,人们无法否认他的爱国情怀,却对他的方式和手段并不认可。捐生殉国这种行为单纯看确实是过激了,但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周围一切无法改变,发现一切行为不能对敌人造成伤害,已经没有办法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候,对于正直不阿,性格刚烈的人,这似乎成为了唯一种可以影响到对手的,唯一一种可以坚守立场保护想保护东西的途径。 当时我几乎潸然泪下,但还是忍住了,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笨拙的人,拼命的留住拼命的保护一些东西,但结局总是不好的。 通过这些激烈的方式,往往没有带来我们想要的结局,他的死对那些恨不得一口吞下中国的人并没有任何影响,应该说一个并非挚亲挚爱人的死很难对另一个人产生影响,不过这么说确实显得我是个毫无同情心的人。生活给每个人带来了很多东西,就这样剥夺掉这一切,是非常残忍的。但说来惭愧,其实我的生活并没有受到这些的影响,只有在恍惚间,想起这件事,感叹一句世事无常,再无其他。 相比较肖克俭的做法,顾维钧的做法更让人欣赏,他更多的在精神层面上抗争,他用那一个雄浑却单薄的嗓音在国际上发声,以一人之力面对所有的艰难险阻,这样的举动确实十分光辉伟大,每一次争辩的场景都亮点不断,每一次争辩都忍不住拍手称快,在观影中因为民族情绪不断高涨,顾维钧在我心中犹如神明,但现在,坐在写字桌上,认认真真的提笔来写,却开始怀疑他的真实性,以一敌百,力挽狂澜,似乎这样的英雄形象更受人喜爱和追捧,经过这样的加工和改编,让电影更具艺术性,但历史需要真实。 而后我了解到,历史与这相差无几,只有些细微的改编,一颗吊着的心这才落下去,我想感谢的顾维钧,本不是电影里的顾维钧,但没有电影里的顾维钧,我也不会知道历史上的顾维钧。电影,呈现我们不知道的历史。

 3 ) 向所有动荡年代拼搏的中国人致敬

满怀热血的看完电影,心中仍愤愤不平。

弱国无外交。

书本上的一句话展现在眼前的是鲜活的历史。

真实更具有万钧之力。外交官的使命是完成国家交给自己的任务,而当国家和四万万人民的愿望相背离的时候,该作何抉择呢。

中国很艰难,中国人民很艰难。外交官更艰难。

看完电影更让我了解了巴黎和会的诡谲复杂,列强的狼子野心和唯利是图,步步紧逼,国家卖国贼的懦弱迂腐,自甘堕落。

中国代表团顶着重重压力,义正言辞的站在礼堂上,伸张自己的立场。

“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中国人民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是不是无耻啊?是不是极端的无耻!”

是啊,多么荒唐可笑、多么无理的要求,日本凭什么在会议上大张旗鼓的叫嚣。

可无论是中国人民的要求多么义正言辞,多么符合规章条例,列强各国仍是同意了日本的要求。

公馆里陆征祥的眼泪,多么无奈又心酸。

“我是个软弱的人,我没有勇气拒绝签字,但是我的良心不允许我去签字,不能成为民族的罪人!”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举国震惊,学生和工人自发组织游行。

“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梦想。

我时常会想,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会是哪一个群体,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是街边热血游行的学生还是扛枪上战场的革命者。

我想,首先我是一个中国人,是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那个年代令人难忘之处就是在于,绝望和迷惘交织中仍有一些清明和希望,仍有一群举世无双的国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奔走斡旋,辗转流离。

是五四运动唤醒了沉睡在中国人民心中的爱国热情。

“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

感谢所有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而奋斗的所有中国同胞,顾维钧不应该被忘记,历史英雄不应该被忘记。

最后,记录我最喜欢的两段独白。

"请允许我在正式发言之前该大家看一样东西。

"……进入会场之前,牧野先生为了讨好我,争夺山东的特权,把这块金表送给了我。

"……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是不是无耻啊?是不是极端的无耻!

"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哲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是中国的,不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很高兴能代表中国参加这次和会。我自感责任重大。因为我是代表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在这里发言。刚才牧野先生说中国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这是无视最起码的事实。请看!

"战争期间中国派往欧洲的劳工就达十四万。他们遍布战场的各个角落,他们和所有战胜国的军人一样,在流血,在牺牲。

"我想请大家再看一张在法国战场上牺牲的华工墓地照片。这样的墓地,在法国在欧洲,就有十几个。他们大多来自中国的山东省。他们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换回自己家园的和平和安宁。

"因此,中国代表团深信,会议在讨论中国山东省的问题的时候,会考虑到中国的基本合法权益,也就是主权和领土完整。否则,亚洲将有无数的灵魂哭泣,世界也不会得到安宁。

"我的话完了,谢谢,谢谢。"

"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我……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了。

"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

"所以,我们拒绝签字。

"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4 ) 我的1919——影评

勿忘耻,方知荣。

影片再现了100年前的那场巴黎和会的些许片段,让100年后的我们仍能感受当时中华儿女的无助与无奈,弱国无外交,即使外交家能有理有据的在和会上慷慨陈词,但赢得的只有掌声,帝国主义列强们该怎么欺负弱小还是怎么欺负弱小,就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一件卑微的事情”,想要获得地位,除了让自己变强,别无他法。我们庆幸,49年的中国站起来了,经历七十年的风风雨雨,已不再是东亚病夫,已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我们已经蒸蒸日上,越来越像大国,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盛,让外交部越来越底气,而不仅仅是严重交涉,强烈抗议不满。

外交家们的据理力争,极力斡旋,没能挽回和谈的失败,可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政府催促他们签字,民众的怒火涌向他们,他们有什么办法,即使是所谓的战胜国,已经被帝国主义欺负了那么久了,有哪个国家会把当时的中国放在眼里?现在还记得中学的历史教科书陆征祥等列为卖国贼,似乎有些欠妥。

在英法美的眼中,1919年的中国只不过是一个他们曾经宰割国的国家,一战只是他们在欧洲打成一锅粥,无暇顾及东亚的利益而已,就像丘吉尔说的那样,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无可厚非。

作为战败国,德国被列强瓜的瓜,分的分,就像影片开始法国总理说的那样,要把德国这只柠檬压榨干,他们是压榨了,可后果呢,压榨出了一个希特勒,压榨出了一个德意志帝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祖国的七十华诞,我们应该高兴,也应该庆祝,但也要铭记那个1919年,是你的,也是我,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1919,愿我们的中华屹立于世界之林,繁荣昌盛,永远不要再有这样的19,而是更多的像现在的蒸蒸日上的19。

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让我们打到一切纸老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希望祖国不仅仅是复兴,而是在复兴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繁荣真正的千秋万代,耀眼于宇宙。

 5 ) 集体安全、革命者和外交转型

1919,三个人来到了巴黎。威尔逊带着他的十四点来了,梅带着对丈夫的挚爱来了,而顾维钧则带着收回山东的要求来了。

威尔逊被后世认为是理想主义典范,他带有浓厚的古典自由主义的情结,他说,我的国际联盟的设想就是这样的,它应该作为全世界人类的有组织的道义力量发挥作用,无论在何时何地出现错误的行为和侵略的行径,或者产生采取此类行为的企图,它们都要暴露在良知的探照灯下。那么在巴黎,是什么暴露在良知的探照灯下了呢?
集体安全制度,透过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法律和道德约束基点来判定国际纷争的是非,尤其是遏制战争的重开,其本身所带有的理想主义色彩就很浓。这个制度的出发点是对一战惨烈的战局的反思,当传统的均势原则导致欧洲国际关系体系僵化失去灵活性时,集体安全制度成为调解战后世界格局的首选。然而这中间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集体安全从一开始就带有国际等级制度的烙印,从而没有摆脱维也纳会议的阴影。第二、集体安全从一开始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完全约束各国的战争行为,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因此,威尔逊带到巴黎的十四点没有带给世界足够的希望,良知的探照灯下,依然是分赃的勾当。

梅满怀希望地来到了巴黎,革命者的妻子不好当,整日担惊受怕。肖克俭的爱国方式显然有些过激,但是考虑到影片拍摄的年代,还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我们换个角度,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人爱,没有人愿意为之付出生命,那么这个国家也就不久于世了。今日爱国居然也渐渐成了贬义词,果真如此还真要国将不国了。盼望着美国驻军的人们永远不会理解肖克俭,他们只会谴责他忽视了梅。当他们把他们的亲人挂在嘴边的时候,也从心里把他们忘记了。梅不会,她真的爱肖克俭,否则不会带着那么重的报纸资料给他。正在革命着的革命者的爱情,总伴随着苦涩,也因如此才愈发接近了爱情最完整的本质。

顾维钧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既被国民党通缉过,也被共产党通缉过。作为一位近代职业外交家,唐德刚曾经在他的《社会文化转型综论》中评价道:“中国百年外交史上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李鸿章。顾维钧只算半个。”时代的局限,政府的孱弱,让顾维钧只能以这样的面目留之后世。从这次巴黎和会的外交情况来看,顾维钧的外交生涯应当充满了压抑和艰辛。在根本漠视弱小国家利益的集体安全制度下,顾维钧的施展空间是极其狭小的。影片里顾维钧的所谓抗争,其实只是在精英层面上的,民众了解不到,即使了解得到也无需赞赏。因为纳税人养活这些外交官,其目的无外乎要求以其专业本领为国争利,外交官不能按其要求拒签,那么民众自然需要发泄其不满。所以有些人讲,打顾维钧的人是盲目的和愚昧的爱国者,我以为,顾维钧应该了解到民众意识的觉醒是近代外交的巨大转型和巨大进步,也是中国外交迈向近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因此这顿打让顾维钧郁闷,但并没有让他走向反面,民意在他这边,他可以违抗政府的训令。
顾维钧到会场然后拒签这段戏是导演虚构的,现实中,签字现场中国代表团的两张椅子是空着的,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的历史中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让。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以后,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

 6 ) 划重点,这些台词太经典

他是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

我不明白,中国人看问题总是翻来覆去看。看来看去,把好事看出许多毛病来了。

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 我…,我…,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 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我脑子里一片空白、麻木,中国是在战胜国中唯一没有签字的国家。当我们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的时候,代表团也从未收到北京关于拒绝签字的任何指示。我一直沉默着,血是冰冷的,周围却是一呼呼的热浪,是民众使整个国家把你推到一个历史的坐标位。当我应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学院之约口述我的历史时,我还能感到1919年在中国土地上熊熊燃烧的那股烈火。

 短评

杨洁篪:“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历史会证明对中国采取卡脖子的办法,最后受损的是自己。

6分钟前
  • 落雪飞花
  • 力荐

顾维钧拒签的演讲大概已成为历史老师们必备的近代史教材,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观念很重的国家,违背政府的软弱指令纵然是一种对集体主义的反叛,但好在顾是在维护更高维度和更长远的民族利益,总得有这样的个体不顾一切去做对得起历史的事,这才是有价值的担当。这样的人,即使在当下,也是稀缺的。

9分钟前
  • 樹一
  • 推荐

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话语的年代。本片上映于反帝爱国运动再度高涨的1999年,可与同年的《横空出世》对照观看,后者中也出现了“说不”。以使馆被炸的五八国耻为代表,90年代的“新中国四大国耻”刺激了一代中国人。

10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第一次鼓掌,为拒绝签字中国人最有骨气我一直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自豪和骄傲

11分钟前
  • Nox
  • 力荐

虽然顾维钧据理力争,但无论其多么有外交辩才,最终的结果仍然是被其他国家操纵着的。陈道明很适合演这个角色。

15分钟前
  • 阵雨
  • 推荐

1919-2021顾维钧先生: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杨洁篪先生: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17分钟前
  • 什么是快乐星球
  • 力荐

肖可俭这样的盲目热血最自私无益。一死什么也改进不了,一辈子能做多少事,一辈子又能为社会做多少事。自以为重于泰山,抛下爱人逞什么英雄!

19分钟前
  • +Rae
  • 还行

考研政治徐涛老师推荐的。面对厚重的历史,作为后人的我们知道的太少太少,从一个受人欺凌的弱国到今天,泱泱大国经历了太多太多,这一切真的来之不易,不能忘本,不能退却。反思今天的爱国教育,真的太心痛,太多人只在乎自己头顶上的那一片天。民族前进,让祖国越来越好,任重道远。社会主义接班人,加油吧

21分钟前
  • cherish静
  • 推荐

推荐看这部片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它本身拍的多好,而是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国人了解一下这段历史以及顾维钧这个人。陈道明演的不错,规规矩矩,有素质有修养,基本符合一个年轻外交官的形象,许晴则让人提神醒脑,那时候的她还非常年轻,美的没话说,举手投足之间都给人魅惑。故事本身让人振奋,也发人深思

26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在2021.3.19中美外交日看了此片,真是热血沸腾,我的1919,我们的2021

28分钟前
  • 向左
  • 力荐

7分。好代表也抵不过猪队友,更何况这个猪队友是自己的政府。耻辱写在历史上永远不会被忘记,弱国无外交,自强才能不受欺负。许晴和外国美女的爱情戏属于累赘,剧情过于流水,不够深刻。

29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觉得拒签太酷了: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句话常响耳畔,须知居安思危,祖国强大起来!

32分钟前
  • 七七
  • 推荐

虽然很欣赏陈道明,但此片政治意图太重。

37分钟前
  • cucu
  • 还行

巴黎和会期间,顾惟钧的所言所为确实将本应"无外交"的“弱国”带上了“强者”的舞台,而最终结果也足可当得起一句举国同庆,即使只是在列强环伺下的痛苦挣扎。

40分钟前
  • 如是
  • 力荐

……-日本代表牧野:我抗议,这是盗窃。中国代表偷了我的怀表。这是公开的盗窃!无耻!极端的无耻! -中国代表顾维钧: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是不是无耻啊?是不是极端的无耻?……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圣者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是中国的,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 弱国无外交,愿祖国越来越强大和美好。

4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道明很帅,许晴也很美。但是结尾那句“中国说不”和“新旧革命”的字幕很假。而且作为历史电影,不懂克制之道,不注重反思,反而像写新闻和檄文似的一厢情愿,可不是什么好习惯。(我最喜欢的镜头却是烈士和许晴躺在草地上的回忆蒙太奇。爱情多美好,比政治、比信仰都要美好。)

47分钟前
  • 高歌
  • 还行

看了《我的1919——从剧本到影片》后又看了一遍,一点没快进。被我老师帅出新境界。与陆徵祥争论一段,陆露出软弱,顾欲大声,推门看到十字架硬生生憋回去,后看到陆夫人流泪一段,真是精彩至极!

52分钟前
  • 零度
  • 力荐

唉唉唉陈道明太你妈帅了!!!!!!!!!!!!【抓住重点好吗亲

54分钟前
  • 马自挂
  • 推荐

很惭愧是因为徐涛老师才知道这部电影(似乎很多人都不听话没有等到考研结束后再看……),我自己也是学英语的,但是老师从来没有推荐我们看过这种电影。学外语的人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学?也许有的人以后可能成为一名外交官或是其他职业,你的言行能否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国家?最后说一句,陈道明在电影里帅爆了!!!

59分钟前
  • 快乐小张
  • 力荐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拒签不平等条约,顾维钧: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2021年杨洁篪: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60分钟前
  • 超能力者管埋员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