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往事

剧情片美国,英国,中国大陆2019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布拉德·皮特,玛格特·罗比,埃米尔·赫斯基,玛格丽特·库里,蒂莫西·奥利芬特,茱莉亚·巴特斯,奥斯汀·巴特勒,达科塔·范宁,布鲁斯·邓恩,麦克·莫,卢克·贝里,戴米恩·路易斯,库尔特·拉塞尔,阿尔·帕西诺,玛雅·霍克,西德妮·斯威尼,哈莉·奎恩·史密斯,达蒙·海瑞曼,凯特·贝兰特,洛伦扎·伊佐,迈克尔·马德森,拉莫·威利斯,斯科特·麦克纳里,小克利夫顿·克林斯,维多利亚·佩德雷蒂,吕蓓卡·盖哈特,佐伊·贝尔,莱斯利·贝加,瑞贝卡·瑞滕豪斯,萨曼莎·罗宾森,莉娜·邓纳姆,德瑞玛·沃克,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播放地址

 剧照

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2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3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4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5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6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3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4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5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6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7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8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9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2 00:02

详细剧情

故事在1969年瞬息万变的洛杉矶展开,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变革时代,嬉皮文化盛行,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瓦解,新的好莱坞明星纷纷崛起。电视明星里克·道尔顿(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饰)与他长期合作替身搭档克里夫·布斯(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如何在逐渐陌生的娱乐圈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正力图扬名电影圈,却发现这个行业早已不是他们想象的样子了…… 这是昆汀自编自导第9部影片,汇集星光闪闪的卡司与交错的情节,纪念好莱坞不再复返的黄金年代。

 长篇影评

 1 ) (伪)认真严肃地讨论下对李小龙的描绘有没有问题?

10/19更新:

众所周知,本片原定于10月25号在国内公映,结果突然取消了... 外媒The Hollywood Reporter发布所谓独家新闻声称,某不能透露身份、但和负责本片大中华区发行的博纳影业及广电总局电影事业管理局关系密切的信息源表示此举是因为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直接向广电总局“上诉”,要求广电总局修改片中对其父亲的描绘。原话如下:

According to sources close to Bona and China's Film Bureau, Bruce Lee’s daughter, Shannon Lee, made a direct appeal to China’s National Film Administration, asking that it demand changes to her father's portrayal. //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china-cancels-release-tarantinos-once-a-time-hollywood-1248652

昆汀的描绘固然有问题但利用审查制度来要求公权力修改这个描述则是另一回事(如果我们假定此报道的言论属实)。对于此事,我有看到一些不同的观点,比如有人认为,这个“上诉”行为本身真的有些讽刺。如果我们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应该相信我们的观众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有人认为,李香凝运用现有的制度维护自己父亲的名誉和形象无可厚非。外媒的后续报道说博纳影业四处斡旋(毕竟要少赚多少¥¥¥啊),希望昆汀做出让步进行修改,预料之中,昆汀拒绝了。

(注:越来越觉得此事值得讨论的点太多了,比如导演本人的言论自由..)

10/17更新:

已删除人身攻击的评论,拜托大家文明讨论

8/18更新:

说昆汀只是在戏谑的人可以看下这个新闻://m.huffpost.com/us/entry/us_5d55a322e4b0d8840ff01357?test_ad=readmo_test

(感谢豆友@心猿意马的告知)

文中提到,昆汀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此争议做了一些回复,说了如下原话:

“Bruce Lee was kind of an arrogant guy.” “The way he was talking, I didn’t just make a lot of that up. I heard him say things like that, to that effect. If people are saying, ‘Well he never said he could beat up Muhammad Ali.’ Well, yeah, he did,” he said before misattributing a quote to the legend’s wife. “Not only did he say that, but his wife, Linda Lee, said that in her first biography I ever read. She absolutely said that.”

也就是说,昆汀声称李小龙绝对说过自己可以击败拳王阿里,并且他是个傲慢自大的人,且说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传记就是李小龙妻子所写的李小龙传记,其中也提到了此事。然而昆汀要么记错了要么是在撒谎,因为传记中引用了一位评论人说的话,内容是“those who watched [Bruce] Lee would bet on Lee to render Cassius Clay senseless”,意即评论人说观众看了李小龙的表演,可能会打赌他能把拳王阿里打到失去知觉。这根本是两码事。

(以下为8月初写的原文)

----------------------------------------------

几天前在Mountain View的一家影院看完这部期待已久的作品,看完后和朋友关于片中对李小龙的描绘产生了意见分歧。显然,昆汀(和所有其他人一样)有表达自由,他想怎么表现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是他的自由,这里也没有上升到侮辱、侵犯名誉权的程度,同时,戏谑历史也是他的拿手好戏,比如《无耻混蛋》里让第三帝国的领导者们在电影院里灰飞烟灭。那么这有什么问题呢?

Q: 你是不是昆汀黑?

A: 不是昆汀黑,已经看过他的所有长片,比较喜欢《低俗小说》和《无耻混蛋》,但也不是他的脑残粉。

Q: 戏谑历史不行吗?

A: 行,然而希特勒的恶行人所共知罄竹难书,戏谑的版本里让他在电影院灰飞烟灭岂不大快人心?但是将一个一直遭受种族歧视、一直避免挑衅别人但一直被challenge的华裔英雄,戏谑成一个狂妄自大而后被白人主角轻松打得满地找牙并且伴以一种诡异的喊声就有问题了。(注:真的很难描述这种声音,想象一下用绵羊音发出大多数武打片里主角挥拳之前会喊的hey ho ha。有外网亚裔作者表示这种声音是ta小时候走在街上时,种族主义者会朝ta发出的声音)

Q: 这段是不是白人主角(Brad Pitt饰演的替身演员Cliff)一边在给老板修天线时的白日梦?“我在梦里打得李小龙满地找牙”有什么不行?

A: 这段应该不是梦,而是一段回忆。Cliff之前曾惹恼了一个选角导演Randy,而且Randy的妻子一直坚信Cliff杀了自己老婆并且还逃脱惩罚(不知真伪),在片场,Mike Moh饰演的李小龙正夸夸其谈着自己可以把拳王阿里打瘸,Cliff听到后笑了,之后李小龙说你笑什么笑,之后几番挑衅两人打了起来,第二轮Cliff把李小龙摔在Randy妻子的车上。之后画面回到屋顶,这段应该是Cliff的回忆。

Q: 你看影评最后Cliff确实很能打啊,如果这么一个人真的存在,他和李小龙打起来确实可能打得他满地找牙。

A: 嗯,这个论断有些道理,但我觉得将李小龙刻画成一个狂妄自大随意挑衅别人的人依然是有问题的,更别提那绵羊音hey ho ha,贡献了全场90%的笑声,真的心酸

Q: 话这么讲,但昆汀应该没有恶意吧?毕竟你看他在《杀死比尔》里都让乌玛瑟曼穿李小龙标志性的黄色套装了,而且他应该很崇拜中国功夫吧

A: 他应该确实是很崇拜中国功夫,但正如李小龙的女儿Shannon Lee所说,(which I totally agree with):

“I have always suspected that [Tarantino] is a fan of the Kung Fu genre and a fan of things that kick ass in cool and stylish ways, which my father certainly did,” she told Variety. “But whether he really knows anything about Bruce Lee as a human being, whether he’s interested in who Bruce Lee was as a human being, whether he admires who Bruce Lee was as a human being, I’m not really sure that I have any evidence to support that that would be true.”

退一步说,如果昆汀确实没有恶意,但在事实上造成了矮化李小龙的效果,那么这依然是有问题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是亚裔的歪果仁对李小龙的了解其实很少,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是人所共知的。举个例子,我的亚裔朋友在万圣节时穿着李小龙标志性黄色套装,带着双截棍去同学举办的派对,派对上大约有100个平均年龄30岁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美国人,除他之外没有亚裔,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在扮李小龙,只有一些人问你是不是在扮《杀死比尔》里的乌玛瑟曼。

Q: 那又怎样?昆汀又没有义务向所有人展示一个接近真实的李小龙!

A: 你说的都对:) 他是没有义务,但我们作为观众,总有权利批评。

Q: 现实中波兰斯基曾经怀疑过是不是李小龙杀害了自己妻子等众人,这可能是昆汀用戏谑方式告诉人们这肯定不是真的呀

A: I think I've had my fair share of the word "戏谑' today. 现在早已没人这么怀疑了

Q: 人们把李小龙神话了,好像他无坚不摧战无不胜,这个场景正是想展现他作为人的一面。(还真有人这么认为,或者是PR团队写的稿吧...)

A:(友好地)不是很能理解这个逻辑,麻烦您再说一遍:)

Q: 你为什么这么玻璃心?能让亚裔出现在银幕上,已经是一种进步了,你管这么多干嘛?

A: I can't believe I'm hearing this. 都9012年了。一味地忍让是没有用的。

好的,现在轮到我发问了。

Q: 昆汀是不是敢用类似手法描述一个非裔美国人英雄?为什么片中其他人(那帮hippie除外)都被温柔以待,只有李小龙被描绘成这样?为什么Sharon Tate去电影院看自己演的电影时,给我们看的唯一片段又刚好是她轻松击倒Nancy Kwan饰演的一个角色的片段?(Nancy Kwan/关南施是又一个早年在好莱坞闯荡的亚裔(混血))

A: Er, er, I don't know... Maybe there's an explanation for all of these...

让我们友好地意见相左。

参考资料:

//www.inverse.com/article/58066-once-upon-a-time-in-hollywood-bruce-lee-scene-explained

//www.vulture.com/2019/08/on-bruce-lees-character-in-once-upon-a-time-in-hollywood.html

//nypost.com/2019/07/20/heres-why-roman-polanski-thought-bruce-lee-killed-sharon-tate/

//www.scmp.com/sport/martial-arts/kung-fu/article/3020578/bruce-lees-legacy-flushed-down-toilet-quentin-tarantino

//www.yahoo.com/entertainment/once-upon-a-time-in-hollywood-inside-the-controversial-bruce-lee-scene-215848391.html

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8212/36645/36728/2734893.html

//www.huffpost.com/entry/bruce-lees-daughter-quentin-tarantino-could-shut-up-about-his-depiction-of-her-dad_n_5d55a322e4b0d8840ff01357?test_ad=readmo_test

//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china-cancels-release-tarantinos-once-a-time-hollywood-1248652

//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quentin-tarantino-wont-recut-once-a-time-china-1248720

 2 ) 金羊观影团||从前那个好莱坞

Vol25,《好莱坞往事》,昆汀·塔伦提诺第九部电影长片作品

All the leaves are brown, 树叶转黄 And the sky is gray 天空灰蓝 I've been for a walk, 我散着步 On a winter's day 在一个冬日里 I'd be safe and warm, 我会安全又温暧 If I was in L.A. 如果这是在洛杉矶 California dreaming 加州梦 On such a winter's day 在这样的一个冬日

无节制的血浆,无限制的暴力,无下限的脏口,搭配以天马行空的视觉奇观,絮絮叨叨的叙事诡计,和极尽讲究的灵魂原声。这,大概就是绝大多数影迷对昆汀的第一印象。从《落水狗》开始算起,27年的导演生涯,九部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以及其所培养的无数狂热影迷。昆汀所代表的,是这个时代所无比珍贵的电影记忆。

但这部《好莱坞往事》,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没有工整的章回体,放弃在叙事结构上动手脚,甚至连“暴力”这一标志性的个人元素也被冲淡。这一次的昆汀,突然一反常态的温柔了起来。也许,通过《好莱坞往事》,我们才能得以认识那个真实的昆汀•塔伦蒂诺,一窥他童年时期那个真正的好莱坞。

本期金羊观影团共30位友邻参加,24则短评,均分7.7分

(没想到本期均分会这么高,差一点就能把阿莫多瓦拉下第一的宝座了)

poster by @德卡的羊


本期观影团主要文案构思来自于@ ,请各位多多关注他。

Chapter1:电影与现实

1969年的8月9日,因为丈夫远在欧洲拍片,已有8个月身孕的莎朗邀请4位朋友到自己比弗利山庄的豪宅度周末,这本该是个快乐的周末。结果,塔特怀孕8个月的胎儿随母亲被活生生地勒死;4位在她家度周末的朋友也难逃一劫。
这桩人间惨剧,便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曼森杀人案”。

@空白岸,9/10分

一部提醒我当初是怎么喜欢上电影的电影。 当克里夫·布斯唯有以粗暴无礼的闯入才能找到那个能够证明自己昔日荣光的见证者时,却发现那人已双目失明,长时间的沉睡是为了“看电视”。嫁接痕迹明显的文本由此发出对电影(好莱坞黄金时代)境遇的哀叹,而这声叹息竟是来自一个“替身演员”(克里夫,以及架空历史的影片本身也可作为某种意义上的“替身演员”)。昆汀已经不屑于去摆布琐碎的叙事和闪回了,他或许更在意这种散乱所协助完成的一种架空的“元”的落地(和一定程度的自反),银幕上的“李小龙”作为真实历史的“替身演员”与另一银幕上的“ ‘克里夫布斯’ ”作为架空历史的“替身演员”进行的“替身式”的格斗就是一处生动的注脚。对黄金时代的去神化,对架空的“替身”的理想化,也杂糅在细碎的文本中,共同编织出一个亦真亦幻的“往事”。被昆汀温柔以待的不是好莱坞,而是身为“替身演员”的电影本身。他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不管在银幕内外,好莱坞都是一具纠结的尸体,它不断地自我鞭尸以证明自己活着。

@德卡的羊,8/10分

有意的打破线性叙述,造就了这样极其琐碎的过程,昆汀这次似乎压根不曾想过让你进入情境去体验些什么,更像是在逛一座好莱坞黄金时代博物馆,各种闲笔都成为“展品”的漂亮注脚(就像逛展一样,很多人不会在乎它)但它存在于此本身又并非是好莱坞式的。策展人是他自己,相当多的个人趣味投射,并利用好莱坞的一切撰写出他自己的挽歌,无论我喜不喜欢这些趣味,但我总是欣赏这样私人的做法。在最后,暴力段落终于如约而至,但分明看不出往日的畅快与刺激,当最后一个镜头从莎朗·塔特的家门口升至天空最后定格在庭院之上时,我仿佛能看见监视器后面昆汀温柔的笑脸 :D

@妳的世界几点,8/10分

小迷影,小心思,小花样,小趣味,小把戏。最不昆汀的一次,他的痞子气通通收敛,用一种反类型的生活流来呈现好莱坞片场的故事。这是昆汀献给好莱坞的一大摞情书。对话张力多少弱了些,但有关戏中戏的细节仍值得不断玩味。前面两小时是属于电影史的,最后半小时是属于昆汀的。

@乍暖,5/10分

一部中年危机电影:我如同过去的好莱坞般辉煌过,现在只能干掉啰嗦的老婆,从女孩那得到肯定。从前,有个荷里活啊。最好奇的是波兰斯基的影评。喜欢最后一段,至少紧张感是有的。

@西卡里奥,7/10分

昆汀与传统情节的作别,每一次人车的运动都充分展示掠过的每处城市街景、单独拍摄大量的仿古影视片段、对于道具置景的精细特写都企图在物质层面全面地还原经典好莱坞的最后盛景,但也就仅是物质层面而已了。这种创作重心的转移对于昆汀当然是突破,但他本质上也还是传统的“美国电影导演”,做不出马特尔、侯孝贤那样的活,如此,这部电影终究也只是成了昆汀的个人私货喜好与其态度的展现罢了。

@奔兔吉尔,9/10分

昆汀终于名正言顺把「重庆森林」的点睛之笔「California Dreaming」用进了自己的电影!身陷好莱坞片场的超多迷影梗,无疑是对于观影数量不高的影迷们一次巨大挑战,边角料花边和传奇演员们的影像重现,更多的是昆汀本人自我满足的(恶)趣味。境遇糟糕到需要去意大利拍廉价通心粉西部片的过气男演员重回巅峰之路,期间夹杂与影子替身的互相支撑依靠,对美貌邻居的精神热爱,非常有年代味道的嬉皮文化、谋杀血案,昆汀果然又干了票改写历史的事。

@DoubleFeature ,9/10分

对昆汀最初的印象是黑色幽默与暴力美学,第二个印象则是非线性叙事与精彩绝伦的对白。我曾认为,昆汀的电影像“热刀切黄油”,不分正反黑白的人物,不顾复杂的历史与时代,性格与行动是一刀一刀地直接滑进观众心里,丝滑通透。从影30年,昆汀却在自己的第九部作品《好莱坞往事》中收起了这块黄油,递给我们蜡烛与洋葱——温柔地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去描写、去保护,直到最后,不了解那段恐怖凶杀历史的观众,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接触到了果实最苦涩的部分。 特吕弗在拍《祖与占》的时候说,为避免触及原作者的伤疤,特地把往事拍成翻相册的感觉。痛苦看似泛黄的回忆,好像就会自动过期失效。昆汀对莎朗遇害一事的处理则是直接给她找到替身,似乎有了替身就不会有伤害。“受伤的是我们的邻居”。于是,我们只记住莎朗在花花公子派对上纵情舞蹈,仿佛没人在看,记住她天真地掏出巨大的眼镜,陶醉地把脚高高翘在影院座椅上,满怀欣喜地等待自己演出片段快乐的样子。


Chapter2:不一样的昆汀

对于非线性叙事的玩弄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零碎的个人时代记忆;暴力依旧存在,只是没有往昔让人那般目瞪口呆;对历史的改写依旧大胆,但已不再是那种酣畅淋漓的反抗,取而代之的却是昆汀在摄影机背后那温柔的微笑。在昆汀的电影里,我想只有他对脚的视觉崇拜是亘古不变的。

@,9/10分

film of the year!昆汀不再沉迷章回体叙事,而是揭开历史的阴霾,与观众们共同游离那繁华似锦的1969,享受着加州的浮生一梦。rick,clive and sharon,跟随他们的视角畅游hollywood,以此构建起了那个完美而又迷人的电影黄金时代,充满着对电影的真诚与对电影人最诚恳的敬意。最后一个小时画风一转,旁白的出现开始重写历史。这一次,暴力变得毫无魅力,昆汀选择了温柔。他模糊了那些历史的伤痛,在梦幻般的影像中一醉方休。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实际上和它的前辈《西部往事》一样,讲述的是the end。 cowboy精神不再,当今的好莱坞就如hippies一般癫狂无趣,嘲讽的意义不明而喻。如此一部真诚又美好的回眸,怎能不爱?

@Orisonku,8/10分

通过对昔日图景的扭曲重现,昆汀以他少见的细腻温柔为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落幕献礼。然而作品本身是反好莱坞的,它拒绝对资本的谄媚、对偶像的崇拜、对政治的正确。它甚至不迎合观众,以一系列铺陈与氛围营造构建出仿佛唯一明确的指向,却在最后破除这种既定模式的想象,仿佛当头一棒。(例如对废弃片场旧屋藏老的处理)但昆汀并未因此而生疏他酣畅淋漓的暴力戏码,只是此番血腥的指向不再只是荒诞,更是虚无。因此,预期在此片中获得血浆四溅之快感如我这个或许多少要失望了,因为它的背后恐怕更多是虚妄与感伤。

@老滚,8/10分

昆汀带着观众回到68.69年去黄金时期的好莱坞旅游,用琐碎的叙事尽情的展现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金曲,牛仔,跑车,影院,老电视,有时甚至感觉这是昆汀为自己打造的很私人的梦,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个以前喜欢玩弄血浆的铁血硬汉的柔情一面,不是悲剧的,也不是畅快的,而是很温柔的结束,像一个经历战争后的老者,也觉得这部作为他生涯的最后一部也蛮合适的。

@路有冻死宇,8/10分

作为写给黄金时代的情书只是走马观花地堆砌“无意义”的横移是不够的,但作为献给莎朗·塔特的挽歌已经相当动人。不讲道理的视点转换足以给非影迷造成不小的困难,这绝不是一部初识昆汀的选择,而是他向老朋友们伸出的橄榄枝,给研究者们铺的高速公路。大量半高的俯拍像盘旋在60年代末的幽灵,它以微乎其微的质量对现实进行了干预,一场接着一场戏揭示着幻梦背后的赤裸,而无数个小的失落则编织成一场盛大的意淫,最后一镜免不了直男落泪。

@香香菲舞 ,7/10分

这的确是昆汀最私人化的迷影作品。 我最喜欢的设计: 过气演员小李子在好莱坞片厂内,挺着沦为反派配角的屈辱,而用尽全力在镜头中演绎与新竞争者的决斗; 神秘身世的替身演员皮特,在废弃的西部片老片厂的现实世界中,面对不明身份的组织,上演着反诱惑的探索戏,尽管昆汀安排戏里的皮特并不知道那就是杀人不眨眼的“曼森家族”; 而结尾被昆汀安排了“假如世上存在如果”的反结局,对于一个好莱坞著名导演而言,昆汀私人的梦,令人又悲又喜。 互文用得很可爱:两对夫妇回国的机场待遇;两位睡觉都打鼾的夫人;甚至互为演员替身的双男主,戏里戏外的各自决斗;昆汀的恋足癖这回也算是过足了瘾。 请到两位演技派大男主出演也是送给影迷们的大礼了。感谢昆汀为我们展示他的内心世界。

@思路乐 ,8/10分

我觉得就本质来讲,这应该才是昆汀玩得最嗨的一次,也是他对电影最温柔的一次。或者不如这样说,昆汀在长达二十七年的电影生涯后,终于累积到了足够的资本去拍摄一部只属于自己的电影往事。在这部电影里,他是无视道德准则的(关于Bruce Lee人物的敏感设计和对曼森事件的大胆改写),他是抛去个人风格的(不再是大情节或是执着于叙事技巧的玩弄,而是零碎且几乎毫无交集的人物群像),他更是极度真诚的去对待那些“时代琐事”(意大利西部片、波兰斯基的盛名、极度成熟的童星,还有电影院/电视机外的喜怒哀乐)。昆汀终于实实在在的为自己和那个曾经的好莱坞拍了一部情书,在无数的得意与失意中,在戏谑的事实与意淫里,在一捆捆胶卷和无尽的暴力下,和那个时代,挥手告别。

@蝇王,7/10分

破碎的、片段化的散文式电影,脱去繁冗故事的俗气,也没有无故的诗化轻浮,在作品的创作和呈现过程中昆汀达到了完美的平衡。这是昆汀又不是昆汀,观影感觉就像是带着心领神会的默契去体会前所未有的乐趣,在昆汀张弛有度的手法下我们一起进入了好莱坞的暮梦。这个香槟色的梦里满是舞动的肢干肉身,不断产生又破灭的酒水气泡,黄昏的街头和车水马龙,夜里闪烁的霓虹灯光,我们多少都会留恋于此良辰美景。电影里的角色及行为动机都很好解释,每个人都代表了某种特定时代背景和文化特色,不同的人物时间线交织也映证黄金时代末的变幻莫测。总的来说,对于昆汀这种鬼才性导演,很多桥段设计并不是刻意而为,而是脑中迸发的火花无理肆意又奇妙,为何李小龙如此浮夸傲慢、为何女性要扬起赤足,为何结尾突发嬉皮士大战,很多都只不过是导演的私人展览罢了,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观众和导演之间无法避免的心理隔阂。这是昆汀人生十部电影的第九部,是终曲绝唱前的悠扬平调,所谓牛仔下马引起喧嚣前的静寂。


Chapter3:无力的回忆

无论如何,历史无法更改,时光不可倒流。纵使电影内的那个好莱坞多么美丽,它也终究已经远去。在电影内外的过去与当下,角色和导演,以一种澎湃的时空联系,去优雅而感伤的向那个时代挥手告别。

@身不在场,8/10分

不仅仅是年度惊喜,更是昆汀在千禧年之后最大的惊喜。他终于放弃了在无限往复的因果循环链里不断构造戏剧张力的瞬间,转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捡拾那些熠熠生辉的碎片并将他们重现在银幕上。也只有这种散点透视和飘逸的视角才配得上“Once Upon A Time”的句式,更配得上“群星闪耀”这句宣传语。最后饱受大家赞誉的30分钟是败笔也是一记回马枪,是昆汀反折回自己老路子却依旧让电影造梦的终极武器,以哀愁的目光将那个曾经闪耀的好莱坞送入了他自己也曾踏入过的墓穴。

@意识流螺丝刀 ,7/10分

可能昆汀确实是老了吧,能感受到他对那个逝去的好莱坞的缅怀,但是总体的节奏把握却显得力不从心,多个不同人物散点式的叙述倒给人一种“形散神更散”的观感,未能铺陈起一幅足够完整的画卷,然而,当California Dreaming响起,飞机上旁白平静地念到“对两人来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之时,那种冲击依然强烈,结尾又一次回归暴力美学,对于历史的新诠释与其说是恶趣味,不如说是某种幻想,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幻梦中的“我很好”与现实的残酷血腥对比,从侧面加深了对于那个时代戛然而止的哀伤与惋惜。

@果樹 ,6/10分

是写给一个时代的情书,通篇句式充满了“假如”、“要是”、“多好”。制作精良带来了片子在视觉上的成功,可以理解这样的高饱和度与片子主旨的契合——拼贴、重构、波普风。但片子看下来,即使我自认为对里边的梗了解得七七八八,仍不免觉得空洞与稍显无聊,仿佛全片只为成就几位演员过足戏瘾。直到结尾终于明白昆汀的用意,他其实做到了他的原本意图,他扔出来也没那么在意我们的评论了,我们就按着自己的主观喜好来观赏吧。

@大大大大大白猫,9/10分

整部电影非常地琐碎,但是昆汀正好利用了这种琐碎感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时代具体的样子,并且告诉观众这个时代正在远去()无论是小李子和皮特的两个角色的过气还是莎朗塔特这个角色的死去都在暗示属于好莱坞过去的时代已经在“死去”,无论是物质上(莎朗塔特之死的符号象征意义)还是精神上(西部片豪侠情结的远去与嬉皮士精神的兴起)都是如此。而最后结尾昆汀让两个角色用属于过去的方式试图阻止时代的终结非常浪漫主义,但是好莱坞的那个时代终究是回不去了。很多人说最后30分钟开始高能,其实剧情从90分钟到曼森家族的那个农场开始就已经开始变奏了:摄影机着重地曼森家族成员几个年轻人的阴郁表情,室外阳光明媚与室内阴森灰暗(还有诡异而吓人的台词,皮特进入房子后所有人脸色阴森地围上来)形成了奇异对比并通过这个来营造邪教家族的恐怖感。

@和光同尘,8/10分

时代的情绪被昆汀拿捏的如此到位,同时也不免唏嘘那种伤感。不管是对制片厂和曼森家族的嗤之以鼻,还是属于他自己意淫,都夹杂了太多复杂情绪。反类型以及碎片化叙事可以看得出昆汀想要跳脱,可惜在最后暴力地编织下,回到了温柔,也回到了原点。

@孤独的自由 ,8/10分

确实很好看,和前作《无耻混蛋》一个路子。不过整体来说前两小时和最后半小时节奏相差大,前者缓慢慵懒,结合起西部、公路元素,可能这才是那种最迷人的美国独立电影桥段,后者才回到了经典昆汀,干脆利落。看到片尾从前有个好莱坞的字幕,不免唏嘘纸醉金迷的娱乐圈。

@法式曌影 ,9/10分

是昆汀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他完全抛弃了自己曾经的套路:用话唠/暴力/血浆去包装一个简单的章回体故事;取而代之的是,他这次根本摒弃了故事和元素本身,而转而用自己的妙想、离散的散文式去还原了一个时代,一种气氛。这个时代是世界的宝藏,对于影迷来说更应该是惊喜的:因为昆汀成功做到了,他手下的黄金好莱坞是迷人、感人、动人的。这还不够,昆汀又在后段再次打破他在这部中的柔情短暂回归暴力本身,而结局一切落下帷幕后又是更大的温柔。构建、破坏、再重构,表里却始终是一腔热爱:这分明是昆汀最好的作品之一啊!之所以两极,更多是因为昆汀这次探索了自我,而观众还在原地踏步吧。

ps:李小龙的形象确实非常令人不适,但这样也只是为了剧情服务,对波兰斯基也有同样处理。对于影像中的人物只是一种合理的塑造手段,无可厚非。

@伏眠 ,7/10分

暗金色西部色彩,影像质感构建成熟流畅。影片塑造着鲜活的人像、情绪的跳跃与淋漓强势有爆发力的片段,虚实交映下弥漫着浓郁的迷影氛围。绚丽的好莱坞星光在时间的推移后黯淡,留下影迷的感慨和一声叹息。

遗憾的是,影片散乱的非线性模式,前期很难从冗杂散乱的拼贴里获得沉浸感。分散的节奏与集中的气氛形成一组最终未能消解的矛盾。及至结尾,昆汀喜欢的暴力和血浆再度回归,向来在审美上抗拒暴力美学的我也随着影片的结束一起黯然退场吧。

@铎mao猫,8/10分

一部由昆汀重写的“童话”,历史被逆转、被修改,也是迄今最温柔的昆汀,看到最后的暴力场面我都要哭了。。然而50年前的1969年,那个如梦的好莱坞60年代,就在那个夏夜,轰轰烈烈滚动着的时代之轮戛然而止,60年代结束了,所有的热忱,所有的梦,所有的海市蜃楼,都结束了。

@卡佛啪啪卡夫卡,8/10分

彻底的失落夹杂在泛着金光的怀旧情绪表面,痛苦是真,荣耀也是真。正如影片开头掠过的Rick参演的片段里,枪声响起观众才发现倒下的影子并不是开枪者——常见的悬念设置,昆汀熟练地摆弄和拆解各种类型语汇,他狡黠地让观众的期待不断落空,却拼贴出别样的好莱坞时代的遗像(尤其是Cliff重访斯潘片场的那段),正如Rick家车道尽头贴的海报,扭曲而阴郁,却映照在落幕的红光里。在最后三十分钟,所有人物互相碰撞并死在各自的过去里(嬉皮士们想起了电视,Cliff放起了摇摆乐,Rick拿起了火焰枪),而昆汀也重新审视了自己惯用的暴力,Rick是最后的幽魂,他问候了本该死去的莎朗·塔特:我很好,谢谢你的关心。


仅打分:

@红与橙;@亦可寻陳;@红与橙;@在流放地:8/10分

@卡列宁;@不死者:6/10分


历期评分TOP5:

1. 《痛苦与荣耀》8.0;

2.《同义词》《好莱坞往事》 7.7;

3.《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7.6;

4.《你的鸟儿会唱歌》《少年的你》 7.5;

5.《太空生活》《江边旅馆》 7.4;


我们《爱尔兰人》再见。

PS:2019.12.4进行分数更正

 3 ) 体现了昆汀什么风格?我们先从几张“假海报”说起

说下这部电影,《好莱坞往事》。。。的海报。。。

关于电影的背景普及,完全起底曼森杀人案和电影相关背景细节的文章,请参考:

行走人间的恶魔,83岁寿终正寝,揭露真实的“好莱坞往事”

在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上,我最期待的《好莱坞往事》并没有获奖。可以理解,毕竟电影描述的是“好莱坞往事”,而不是“戛纳往事”,美国电影人这一套,还是等到奥斯卡时节再说吧。

PS,谁说没得奖,《好莱坞往事》中一条名叫Brandy的斗牛犬,就荣获了今年的“狗狗金棕榈奖”,它在片中是皮特饰演的Cliff Booth的爱犬。该奖项创立于2001年,为了表彰优秀动物演员

但利好消息是,《好莱坞往事》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口碑也是爆棚,电影场刊评分3.0,位列《寄生虫》(3.5,金棕榈)、《痛苦与荣耀》《燃烧女子的肖像》(都是3.3)之后的第三位而且这个分数,也是近期昆汀在戛纳最高评分。

PS,前三次,拿下金棕榈的《低俗小说》未查到评分,2007年的《金刚不坏》场刊评分1.7分,2009年《无耻混蛋》2.4分。

国内媒体人有看片的,一水儿的好评,桃姐更是被“感动到哭泣”,有图有真相。国内影迷真是羡慕嫉妒恨,期待万分。

导演昆汀在电影首映之前,写一封公开信,恳求各位看片的观众说,不要剧透。果真,看完电影之后,没有任何人剧透,只是说结尾出乎意料,更加吊人胃口了。

小李子、布拉德皮特、小丑女、阿尔帕西诺等神仙阵容,以上世纪真实的曼森杀人案为背景,电影里有李小龙,拥有如此噱头的《好莱坞往事》,究竟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是一部怎样的电影,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是懵的。

好莱坞往事 中国预告片1:全明星版 (中文字幕)

虽然电影出了预告片,但对于昆汀电影来说,预告片除了报告一下阵容,基本看不出什么特别的有料的,跟《复联4》预告差不多

电影故事究竟如何,还要等待电影公映之后,而今天要说的,是电影的四张“假”海报,而且,我们大致也能从这几张海报中,猜出电影的大致噱头。

昆汀·塔伦蒂诺,是有“造假”传统的。


戏中戏海报

导演本身就是一位超级影迷,喜欢在电影中加入各种各样的恶趣味,包括一些迷影梗、致敬小道具(比如每部电影都有的烟盒),甚至恋足癖噱头等等,其中有一条,就是在特定片种里“伪造电影物料”,其中包括“伪预告片”和“伪海报”。

比如2007在致敬磨坊电影的《刑房》中,昆汀和好朋友罗伯特·罗德里格兹、伊莱·罗斯等人就在电影中,植入了以《弯刀》为首的几个“伪预告片”

其实,这种“伪造电影物料”,是病毒营销的一种,而且只有对电影非常有爱的人才能玩的转,否则脑洞不够大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说回到我们的《好莱坞往事》,在这部电影里,昆汀搞出了四张电影海报,他们,都是假的。

正规一点,这四张海报叫做“戏中戏”海报,是《好莱坞往事》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角色出演的电影的海报。

别晕,小李子在电影中,饰演一位叫做里克·道尔顿的过气明星,这四张海报是里克·道尔顿演得影视剧海报,所以才叫戏中戏。

四张海报的风格和路数,也决定了《好莱坞往事》,就是一部大型的致敬秀,电影虽然是曼森杀人案为背景,但本片并不是在描述事件,昆汀也不会去认认真真给你描述史实(请参考《无耻混蛋》),整体还是为了呈现上世纪60年代好莱坞纸醉金迷的生活以及那个时代的电影风情。

PS,故事背景
本片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好莱坞,主演小李子饰演过气明星里克·道尔顿,布拉德·皮特饰演他的动作替身克里夫·布斯,这俩人是电影虚构角色。而玛格特·罗比饰演女星莎朗·塔特,这是真人,就是被曼森家族杀害的女星,这是电影的整体故事背景。

从这几张海报中,我们能看出典型好莱坞60年代电影的风貌,极为传神。

因为海报的设计者,叫做雷纳托·卡萨罗,老爷子今年83岁,是专门为电影绘制海报的艺术大师,他从事电影海报工作40多年,曾经在60、70年代绘制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类型片海报,比如各种通心粉西部片海报、007电影海报、施瓦辛格的《野蛮人柯南》等都是老爷子的得意之作。如下为部分作品赏析。

这次昆汀专门请老爷出山,就像《被解救的姜戈》中请西部片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出山一样,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致敬。

《好莱坞往事》中,里克·道尔顿至少出演了四部电影,而且这四张海报,各自都能找到致敬的源头,而且有的还是专业影迷才能get到的彩蛋,所以这里大致列举一下,也可以根据此猜测一下电影内容。


★海报一

黄色鸭舌帽、敞篷老爷车、枪林弹雨的追车戏。

从海报中能窥见电影类型,这是当时比较流行的间谍片

因为当时007电影火遍全球,导致间谍、动作类电影大行其道,包括好莱坞也拍了不少间谍电影,比如约翰·弗兰克海默的《谍影迷魂》、理查德·伯顿的《柏林谍影》,还有《谍海飞龙》等等。

但007是英国片,到了好莱坞最起码不是绅士风格了,海报中里克·道尔顿鸭舌帽皮衣,是偏于美式的,有点类似《骗中骗》中的罗伯特·雷德福。

PS,《勇破迷魂阵》

说到间谍片,之前《好莱坞往事》的预告片里,还真有一部真实的间谍电影,就是《勇破迷魂阵》,主演就是已故女星莎朗·塔特,由片中由小丑女玛格特·罗比饰演,还有她与该片海报合影的镜头。

本片是《超级情报员麦汉》的第四部,主演迪恩·马丁,演员还有“无所不能”的查克·诺里斯和关南施,说白了就是好莱坞山寨007而炮制的电影。电影拍摄于1969年,还未成名的李小龙是电影的动作指导,预告片中也有小龙哥和莎朗·塔特对打的镜头。


★海报二

香烟、仔裤、牛仔帽、左轮手枪的扮相,还有海报上的意大利语,通心粉西部片实锤!

西部电影在60年代已经开始颓势了,而远在欧洲的意大利,却在塞尔乔·莱奥内等导演的带领下,拍摄了《荒野大镖客》、《黄昏双镖客》等风格与众不同的西部电影,这些电影主角都不算正义之士,格外强调渲染电影气氛和对人物心理的描述,反倒是大受欢迎,这让美国同行颜面无存,从而戏称这些西部片为“通心粉西部片”(1964-1975)

《好莱坞往事》中的过气明星里克·道尔顿,演了一部通心粉西部片,究竟是演完之后翻红,还是混不下去才跑到欧洲拍片,暂时未知。但我觉得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这是好莱坞的故事,可以效仿老牛仔伊斯特伍德的发迹史。

(老牛仔就是去欧洲演了“镖客三部曲”之后才在好莱坞闻名的,而且当时意大利西部片很喜欢用好莱坞明星,好莱坞本土影业下电视行业和欧洲的双重压力下,当时其实挺动荡。)

而且预告片中,阿尔·帕西诺也跟他说,这些片子跟你“在电视上演得那些不一样”,可能就是指的通心粉西部片。

PS,瑞格

海报中的意大利语翻译为:杀了我吧!外国佬!

海报中的“瑞格”(Ringo),是人名,跟拼写差不多的姜戈(Django)类似,是通心粉西部片里的角色名号。而且这张海报,大概也是致敬了西部片导演杜奇奥·泰萨利的“瑞格系列”,比如《瑞格之枪》和《金枪客再闯鬼门关》。


★海报三

看样子还是一部西部电影,但偏于美式,很简单,这是一幅英文海报。

当然也不一样,电影海报呈现的风格有点类似莱昂内的《西部往事》,这是一部好莱坞和意大利合拍的电影。海报里主角一脸苦大仇深的,也不是那种美式正义牛仔的形象,在《好莱坞往事》故事时间60年代末期,这类颠覆传统的西部片,曾是西部电影最后的余辉。比如山姆·派金帕的《日落黄沙》和《虎豹小霸王 》,主角就都不是正义之士。

这部电影叫做《塔纳》,注意海报上的字样,“,里克·道尔顿饰演塔纳”(Rick Dalton is joe tanner),看来里克还是个大牌,因为只有大明星才会用到“XXX是XXX”这种待遇。

此外,以角色命名的西部片不少,比如1966年的《姜戈》。


★海报四

还是西部片,但有点奇怪。

因为从海报中形象来看,里克·道尔顿的牛仔形象,非常美式,几乎就是约翰·韦恩时代的标准形象,那种正气凛然,还有决斗时刻。

但海报下面却是意大利语,“regia”就是导演的意思。

可见本片大致也是一部好莱坞与意大利合拍的西部电影,但问题出现了,意大利西部电影,尤其是60年代末期,几乎是不可能出现这种美式英雄主角的。这就好比我们如今超级英雄电影里,几乎不会出现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英雄一样,必须是有点“缺陷”的英雄才符合时代审美。

说白了,这海报在当时的环境下,不接地气。里克·道尔顿究竟演了部怎样的电影,还要等到《好莱坞往事》里寻找答案。

当然这张海报也致敬了电影1956年的西部电影《绝世枪手保卫战》,这可是真正的美式西部片。


PS,铅黄电影

此外,还有三张意大利文的“伪海报”,是当年以凶杀、暴力为主的意大利铅黄电影海报风格,出处不明,大家看一下就好。

第一张海报就是预告片中里克·道尔顿杀纳粹的电影,海报slogan就是:“有人点了德式炸泡菜吗?”。这部戏中戏明显恶搞了昆汀自己的《无耻混蛋》。

第二张出处明显,是意大利恐怖大师卢西奥·弗尔兹(Lucio Fulci)的《纽约杀人狂》,最有意思的是,伪海报的导演,达里奥·弗尔兹,是两位恐怖大师达里奥·阿金图与卢西奥·弗尔兹的合体。

但三张海报的演员表,里克·道尔顿的名字被框起来了,联想起《好莱坞往事》中曼森杀人案的背景,难道小李子饰演的角色,最后死了吗???

不过既然是伪海报,或许有着混淆视听的结果。而且如上三张出处不明,跟之前四张不同不是官方发布,电影出来之前,一切都是猜测(我不相信昆汀让男主角死亡)。


昆汀的私人映像

几张“伪海报”,指向性非常明显,这是昆汀“写给上世纪60年代电影的情书”,整部《好莱坞往事》,是导演自己非常私人化的映像。所以别看以灭门凶手案为背景,但电影可想而知并不是凶杀片,也不是暴力片,可能带着点悬疑、带着点传记色彩,更多是一场“往事”,一场梦幻。

难怪该片在戛纳放映之后,会有人说这是昆汀“最接近《低俗小说》的电影”、“如果你也是个影迷,一定会喜欢”、“扣人心弦、令人眼花缭乱”。

没错。一个时代的往事,对过去的西部电影、对好莱坞浮华时代的致敬。而隐藏在浮华表面之下的危机(嬉皮士文化、曼森案件等),或许会为该片提供强大的戏剧张力。

如此私人化的作品,有着如此高的评价,这才是我期待《好莱坞往事》的原因。


彩蛋:伪预告片

2007年昆汀与罗伯特·罗德里格兹一起拍得电影《刑房》,两部电影的合集,昆汀拍得是《金刚不坏》,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拍得《恐怖星球》,这部电影是致敬70年代的磨坊电影,复古风格、二手胶片质感,以及满满的B级片恶趣味。

为了达到极致的致敬,把两部电影合体并另外拍了四部“伪预告片”,穿插在两部电影之间,并邀请四位牛逼哄哄的导演拍摄这些预告片。让该片整体看起来神似那种在小录像厅、露天汽车影院观赏的两片连看的磨坊电影。

这四部伪预告片分别是:

★罗伯特·罗德里格斯亲自执导的《弯刀》

★罗布·赞比(《千尸屋》)执导的《Werewolf Women of the SS)》,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大反派傅满洲。

★埃德加·赖特(《僵尸肖恩》)导演的《Don't》,里面有导演的好兄弟尼克·弗罗斯特。

★伊莱·罗斯(《人皮客栈》)导演的Thanksgiving》,导演自己出演。

这样的致敬的形式感,情怀满满。而且四支伪预告片中,《弯刀》更是被拓展成了电影长片,拍了两部。而且第二部《弯刀杀戮》结尾,又出现一支“第三部”的伪预告片,主演还是Lady Gaga,大反派是小李子(未露脸)。

而《好莱坞往事》中的四张“戏中戏海报”,能否会拓展成长片呢?最起码小李子那个二战cult电影,我十分好奇。


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微博:乌鸦·火堂

 4 ) 看,这落日大道的余辉真美

从前有个地方,叫做好莱坞。要想知道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将时间往回拨六十年。

1959年,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通向绞刑架的电梯》,《四百击》,《铁皮鼓》相继问世。与此同时在好莱坞,由于电视产业的兴起,及电影制作发行权的强制分离等等原因,大电影制作室开始渐渐失去市场的绝对主导权。美国电影的“黄金年代”(又称“经典时代”)开始渐渐走向末路。

1960年,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问世,走向衰落的好莱坞制片厂们开始重新思考经典电影的叙事方式和剪辑方法。

同年,肯·凯西和他的信徒们:居住在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的“开心捣蛋鬼”,将校巴涂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开始了横跨美国的公路旅行,他们沿路宣传致幻药物和大麻的使用,他们穿花衣喇叭裤,不剔毛发,一路走一路抽,受影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嬉皮文化从此开始在美国生根发芽。

同年,从事拉皮条生意的查尔斯曼森因为在新墨西哥州唆使未成年少女卖淫,而因为违反保释条例被第二次逮捕,被判刑关押十年。

1964年,越战进入白热化,美国开始增派前往越南的士兵。

1965年,意大利费里尼的《八部半》问世,紧接着1966年,伯格曼的《假面》问世,欧洲电影的视界和立意将还在鼓吹个人英雄主义的主流美国电影远远甩至身后。

1967年,科波拉,斯皮尔伯格,库布里克,斯科塞斯等新一代学美国学院派导演,接受了欧洲电影学派的洗礼,渐渐在后经典时代接过好莱坞电影的大旗。

同年,查尔斯·曼森提前释放,并在狱中和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同时也是为自己工作的妓女)离婚,此时,查尔斯·曼森在狱中度过了自己生命中接近一半的时光,他面目清秀,有极强的表现欲及人格魅力,在狱中学了吉他,甚至参与了几部影视作品的选角。他出狱后很快就因为嬉皮文化找到了很多仰慕自己的女孩儿,在一个加州建立起了”曼森家族“和属于自己的社区农场。

1968年,尼克松赢得总统大选, 他承诺尽快结束越南战争,同时将增援越南的美军人数提高至史上最高:549500人。

同年,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斯科塞斯,科波拉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那一年同为后经典派电影导演的波兰斯基推出了震惊世界的“氛围恐怖片“《罗斯玛丽的婴儿》。与此同时,在伍德斯托克开办录音棚的嬉皮士们开始紧张的筹备在八月举办的第一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1969年,美国电视剧开始寻求转型,主角选角从过去英气十足的硬汉形象渐渐过渡到瘦削倜傥的英俊小生。

就在这一年,我们电影里的两个主角,一个转型电影明星失败的电视明星,被取消续订的电视剧《Bounty Laws》的领衔主演Rick Dalton,和他的特技替身,越战英雄,Cliff Booth登场了。

渐渐走向夕阳的电影工业,以及两个失意的影视从业者,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电影缓缓拉开序幕。

好了,背景介绍就说到这里,想去看这部电影却又对这部剧的时代背景很迷惑的同学,可以看到此为止。

=================如果你打算看这部电影请绝对不要看以下内容的分割线=================


首先我必须要说,我很感激,在这样一个时代,还有塔伦蒂诺这样纯粹的电影工作者在制作电影,尤其是这种预算高并且有大明星参与的一线制作。这部电影从拍摄,道具,背景,都是满满的”老学校“味儿,除了将迪卡普里奥嵌入《大逃亡》的桥段,这部电影可以说几乎没运用任何CG技术,所有的道具和街道都是搭建的布景,看Cliff开着车从山上到西好莱坞,再开往Burbank,60年代的LA跃然纸上。

必须得说在所有知名的大导演里,昆丁是个绝对的异类。要了解昆丁的电影,必须了解昆丁这个人。他的生平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昆丁电影的镜头灵感,拍摄手法,剧本很大程度都来自于他以前的生活经历。我看网上很多差评都指出这部电影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没有故事的起承转合,这些评论其实也不算错,我还要加上的一点是,在电影的前半部你甚至看不到人物之间的戏剧张力,对于普通影迷来说的确有些“白开水”,而且那个年代的好莱坞,大部分人都很难产生共鸣。但是这并不妨碍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很”昆丁“的经典之作,因为“Quentin doesn't give a fuck”。昆丁此人,不仅在电视辩论上公然说过“Violence is fun”这种话,也在这部电影宣发的时候无礼的驳斥了记者提出的女主角台词太少的问题。从他的电影层出不穷的争议片段就可以看得出他根本不在乎外界怎么想。乍看《好莱坞往事》,真的可以说是一部有些乱七八糟的电影,”无意义“的镜头遍地都是,没有人物在推动剧情发展,反而更像是这个时代在拽着这群人往前走。一般来说,我不太喜欢信息分布不均匀,镜头乱七八糟的电影。好的电影,就像一道好菜,他的“人格”必须是一致的,拼凑的镜头就像一道味道混乱的菜,不会是一道佳肴。在这里我必须要提个例外,那就是昆丁。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在Cliff造访曼森农场之前,整部电影充斥了无意义和冗余的镜头,从一个连贯故事的角度来看有点道理:举几个例子,Cliff从送Rick回家,到换车开回自己露天影院后面的房车这一段,还算是交代了不少信息,然后昆丁展示了大概5分钟Cliff回到家将罐头狗粮喂Brandy的一个sequence,整个sequence基本上和电影本身或者电影想展示的背景没有任何联系,就是很简单的一只狗在等主人喂他吃饭。后面第二章,Rick接到了一个坏人的角色,在复习剧本的前夜由于喝的有点大,大概15分钟Rick在片场不断NG,调整,重拍,这一段也很有意思,里面有一些信息,但是这个片段的处理明显是拉长了。电影的前半部不少时间都是由这些“无意义”的镜头拼接在一起组成的,这样看的话,自然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这部电影前半部的沉闷和无趣。看似跟故事毫无关系但是却很有趣的镜头,这恰恰是我认为昆丁有意思的地方。硬要给昆丁每个镜头找到他存在的意义反而是一件很滑稽的事儿。通常来说好的电影很少在电影里加没有意义的镜头,因为没有意义的镜头会让观众从电影中抽离,一些导演会追求完美到近乎偏执的镜头设计,力求每一个镜头在电影里都由他自己的意义和位置,我最近看得《遗传厄运》应该算这一类的典型,事实上大部分优秀的导演都是这个路数,在力求镜头精简的同时通过每个镜头传递跟电影扣题的信息,比如业界知名的斯皮尔伯格隐藏式长镜头。但是昆丁不是这个路数,他的电影更多时候追求的是电影这个载体本身的有趣,如果你喜爱的是电影这个形式本身(比如我),你会觉得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惊喜。 就拿几个“无意义”的镜头来说吧,cliff喂狗的sequence,Edgar Wright式的剪辑,Rick来回整理台词那段镜头代入摄影师的角度都让我大呼过瘾,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喂狗那段儿突然有种莫名的笑意,我反正是非常喜欢那一段无厘头的剧情。 很多人说昆丁的风格,是耍小聪明的话痨,是各种角度拍摄的腿部特写,是毫无郑州歇斯底里的暴力,我觉得都不太到位,他的风格应该是一种三四十年前那种老影人才有的劲儿,简单来说就是天马行空的想法配上略显粗糙的处理。当然,以前的老电影人更多的是受环境和预算的制约,而昆丁的电影这种粗糙则是刻意为之。如果用个比喻,就好象《杀死比尔》里突然跳出来个白眉用广东话把来自美国的女主学的日本剑道批得一文不值一个路数。这种味道在以前的老港片和好莱坞B级片里很常见。

如果说一般的好电影是一个连贯刺激的过山车,那么昆丁的电影更像是一个嘉年华,里面既有旋转木马,又有过山车,偶尔还来个恐怖屋,你永远不知道你将会在这次嘉年华里玩儿些啥。我实在是找不到一句中文(原谅我生疏的中文水平)来形容,大概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 he knows every trick in the director's book, better or worse, and he will show off these tricks in the most unexpected fashion. 昆丁的电影,始终能解我心头无他人能解的电影之痒。


昆丁的电影往往喜欢宣扬一种”必要“的暴力,别看他的电影渲染暴力的镜头都很直接,事实上近几年他一直想传递的东西都挺“正能量”的(从《杀死比尔》开始,几乎都是满身光环的无敌主角惩恶扬善的故事)。在他的电影里,法制机构的缺失使得人们必须靠自己贯彻自己心中的”正义“,对于我个人来说,这种”蛮荒之地无教堂“的混沌设定,是在现代社会里一个很好的宣泄出口。尤其是对曼森家族这种邪恶且自大的群体,最后的三十分钟Cliff和Rick歇斯底里又有些搞笑的表演简直让我大呼过瘾。如果你稍微对曼森家族这个群体和他们的事迹有所了解,你就会理解为什么昆丁给他们写下的结局是多么讽刺却又恰当。

现在都流行一个说法,就是媒体避免让连环杀手或者恐怖分子有更多的曝光,由于舆论的压力,大家都会选择避免去谈论甚至提及这些邪恶到根里的人,因为”他们不应该是大众和媒体的聚焦点“。然而讽刺的是,曼森家族的流行文化引用却两只手都数不过来。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曼森家族的纪录片,当”曼森女孩儿“们在残忍的杀死Tate和她肚中的孩子后,用血写下”Pig”的字眼,然而在1970年接受审判时,她们拉着手唱着歌,带着笑容从容面对审判和媒体采访,我产生的发自内心的恶心和愤怒。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就是对曼森家族最好的诠释,电影里不仅没有避讳他们的恶,更将他们的恶,自以为是,高傲自大,搬到大荧幕上,然后用近乎残忍和戏谑的方式摧毁。让他们从好莱坞历史中的一段黑暗的历史,变成了人们取笑的小丑。更有意思的是,在臭名昭著的曼森家族审判过程中,一名全程参与了Tate谋杀案的曼森女孩,在审判过程中辩解自己犯下的罪行完全是由于服用了LSD(致幻剂)所致,电影中“曼森女孩”的其中一名也是被服用了acid的Cliff直接将脸砸成肉酱。

昆丁用他的电影,将这一段蒙罩在黄金时代末期好莱坞天空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在邪恶露出狰狞的獠牙的仲夏夜,昆丁通过他笔下人物的铁拳和喷火器,将曼森的邪恶呈现,摧毁,然后调戏。面对这些亵渎了好莱坞的人,暴力,就是塔伦蒂诺选择的答案。通过歇斯底里的暴力,无辜的人们可以在好莱坞继续逐梦,落寞的电影明星们重获新生。这是他对那个走向衰亡的黄金时代里所有逐梦却没有到达顶峰的人们的情书,这是他对那些伴随他成长的B-list TV shows和stars的致敬。这部电影里面有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就是虚构人物Rick Dalton在主演Bounty Law的那段日子,其实和史蒂夫麦昆拍电视剧Wanted: Dead or Alive的时间大致吻合,然而两人之后的轨迹却大相径庭。随后麦昆通过《豪勇七蛟龙》成功转型成为了电影明星,而Rick出演的电影则反响平平。昆丁在电影里选择了将镜头对准了和麦昆相似而又不相似的Rick,意图很明显:这部电影意在致敬好莱坞黄金年代还不算准确,这部电影是献给那些像Tate,Dalton一样,还没有机会在好莱坞展示自己的才华便随着时代的变革被大众遗忘的小明星们的一首安魂曲。


这部电影演职员表开始滚动的时候,我有些感慨,时代的更迭实在来得太快。“我买票进电影院就是想看Tom Cruise开飞机耍帅”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信息爆炸的时代的到来,在一个拥有绝对观影选择自由权的市场里,单纯的明星魅力已经不足以成为人们走进电影院的唯一考量标准。还记得上一次你单纯只为了一个大明星的参演而走进电影院是什么时候的事吗?现在这个年代,IP的魅力远大于明星,IP的魅力甚至在渐渐超过对导演的要求,看看米老鼠拥有的那些IP吧,一系列迪斯尼经典电影的重制,星战,漫威,华纳拥有的哈利波特,DC,等等。不过要指出的是,风格独特的导演还是能给这种大IP注入不一样的活力,比如维迪提之于《雷神3》,比如古恩之于《银河守卫队》,又比如负面例子扎导之于《正义联盟》和《超蝙大战》。

献给好莱坞上一个电影黄金年代的《好莱坞往事》,诞生于2019年,正亲身经历着好莱坞电影制作理念的交替。大明星和大导演不再是市场的主导,米老鼠和华纳用他们庞大的IP储存和先进的数码技术,将对明星和导演的要求标准一再降低,相对于电影的镜头,故事,人物塑造,我们更多的讨论是,背景设定,动作编排,CGI,彩蛋。《好莱坞往事》生于2019年,致敬了六十年前那走向落寞的“黄金年代”,也正亲眼目睹着”后经典时代“的斜阳。一项数据,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同时,毫无剧情改动,仅仅运用CGI重新编排的新《狮子王》,以近乎7倍的票房将《好莱坞往事》远远甩在身后。大明星和大导演,已经不是一个百分百保险的公式,取而代之的是大IP时代的到来。看看漫威下一个”五年计划“,明星的星味儿越来越淡,在卡司和导演的选择上,“种族多元化”,“包容”等在现代社会中更安全甚至于有些讨巧的选角方式往往占了更多比重。不论我喜欢与否,这就是主流电影未来的趋势,时代的更迭不可逆。但是至少在当下,昆丁这样的影人还在制作这样不像时代妥协的主流电影,二十年后,很多人或许会忘了狮子王一摸一样的剧情拍过两遍,但是作为时代的经典,重温《好莱坞往事》的时候,我相信我仍然能保持我走出电影院那一刻的悸动。

昆丁或许是个混蛋,但是他的才华,视界,不妥协和对电影这项艺术的尊敬,值得我走进电影院为其鼓掌。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或许属于电影明星,电影大师的时代终将远去,但是至少在今天,这项艺术仍在焕发自己独特的光芒。

Let's celebrate while it lasts。

 5 ) 昆汀如何书写他的情书

二刷,好感飙升,太感动了。

首先,很喜欢波米的解读,对我产生了启发,但二刷的时候发现这种解读还是有明显漏洞:旁白在帕西诺和小李刚会面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一次,以及,第三幕的日期出现方式也并没有不同(只是因为跨度大所以在前面加了黑底白字的“六个月后”,具体日期还是以黄色小字出现了),但很庆幸和感谢有那期长节目驱动我二刷。

这篇写得很简单,更多的相关细节就不加入论证和深化了,只是尝试提供另一个观看角度。这个角度是基于我二刷的感受形成的—— 私以为第一幕还是常规的,虚构人物与真实人物看起来处在同一时空,有关现实和电影的分界也并未形成,所以是被默认为现实的。

现实时空→电影时空的递进是由第二幕开启的,且并没有那么数学题,而是以体验性极高的方式:

第二幕之始:进入影院

Sharon Tate开始看电影,但由于平行剪辑的进行,放映机的光不止投放出了Sharon出演的电影,也投放出了Rick正在拍摄的电影,于是观众开始看Sharon出演和Rick出演的电影。

值得注意的是,Rick这一部分的影像介质却与本片自身完全一致(这很重要,因为这并不“合理”)。借着Rick拍片的情节契机,昆汀用承认摄影机在场的方式开始陆续模糊Rick、Cliff所在的时空与电影的界限。

这一部分(图一)与其他Rick出演影视作品在影像介质上的对比

第二幕的两条线很有趣,Cliff虽然没有在Rick的片场,但他去到了一个废弃的片场(两人曾经也在那拍过西部剧集),而他的体验也是电影感和日常感交织的。

Rick线和Cliff线都在相似的环境与元素中

对Rick、Cliff所在时空边界的模糊在Sharon看电影期间完成了。随着Sharon走出影院,作为真实人物的她与虚构人物Rick、Cliff所在的时空之间,已经形成区隔(银幕内外)。

第二幕尾声:走出影院

第三幕,Rick和Cliff回归好莱坞,他们所在时空的边界模糊性开始随之传导到Sharon所在的时空(下飞机后的一整组分镜复制了开篇波兰斯基与Sharon的登场)。

并且,随着旁白和分屏等设计开始大量介入、好莱坞街边的霓虹灯一盏盏被点亮,这个时空开始变得越来越“电影”。

大量体现“电影自觉”的元素被加入
用大篇幅表现的“好莱坞亮灯”:造梦

于是,反杀在“电影”的庇护下完成,历史的轨迹再次被可爱的电影人所修改,最终,一个全新的平行时空被昆汀用片名盖上了电影的印章。

同样是“献给电影的情书”,昆汀书写《好莱坞往事》的时候比《雨果》《艺术家》《爱乐之城》乃至他自己的《无耻混蛋》都更在意这封情书的格式——它不能仅仅是关于电影,还必须以他心中最“电影”的方式写就。

 6 ) 影片结尾不是惨案的结束,而是惨案的开始

原本定于10月25日登陆中国市场的《好莱坞往事》于10月18日宣布撤档。

一个月过后,归期未定。

近日,网路有资源流出,也算解了一众昆汀影迷的馋。

影片讲述了一个过气的电视演员和他的替身的一段经历,由此带出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那个浮夸又动荡的好莱坞。

在片中扮演替身的皮特与自己在拍摄中的替身

在《好莱坞往事》中,昆汀继《无耻混蛋》火烧纳粹之后,又玩了一把火烧嬉皮。

再坚持几年,昆汀没准也能打造一套自己的“火烧”系列了。(玩笑)

《好莱坞往事》IMDB评分8.0,豆瓣评分7.4,与之前作品相较落差不小。

有影迷表示失望,认为没有了非线性叙事还叫昆汀吗?

小官觉得吧,这部影片还是有着很强的昆汀色彩的。

首先就是女人的脚。

片中,玛格特·罗比自从进了影院脱了靴子之后,就几乎没再穿过鞋。

这可是长筒靴,注定一部有味道的电影。

另外,昆汀照样在作品中卖弄着电影史的知识储备,比如意大利西部片,比如TV Guide,比如旧时好莱坞的风土人情,昆汀甚至给一个嬉皮女孩起了一个“日舞”的名字。

还有人认为影片映前打着“曼森杀人案”的幌子是挂羊头卖狗肉。

小官也不认可这种观点:

首先,毕竟是一桩悲痛的人间惨案,如实表现未免太残忍了;

其次,当事人还在世,出于对人道主义的尊重也不能拍,何况两位导演还是朋友;

再次,本片名为“好莱坞往事”,香港译名“从前,有个荷里活”。很明显,导演讲的就是好莱坞的故事。

至于那桩案子,不过是个引子罢了。

小官看过片子后,有一个猜测。

影片不完全是对历史的戏说,讲的仍是那段惨痛的灭门惨案。

只不过在进入惨案之前,影片就结束了。

影片的结尾不是杀人案的结束,而恰恰是杀人案的开始。

至于原因,卖个关子,放在文末再说。

先说一下与这部影片相关的背景,以及它之前之后的那些事,和那些电影。

-01-

1969年8月9日,好莱坞发生了一桩震惊世界的惨案。

案子发生在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家中。

在现场,警方发现了5名死状恐怖的死者,死者生前都遭受过非人的折磨和凌辱。

其中,波兰斯基的妻子——好莱坞女星莎朗·塔特身中18刀。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已怀孕八个半月的莎朗·塔特被开膛破肚,腹中胎儿被掏出。

波兰斯基,因为在外地拍片的缘故,从而逃过一劫。

凶手还挑衅般的留下了杀人信息,卧室门上被写上“PIG”等字样,经检验是用莎朗·塔特的血写成的。

案子第二天,同样在比弗利山庄,一对富商夫妇也在家中被杀害。现场同样惊悚,也留下了“PIG”等血字。

这两起血腥的连环杀人案,在当时被称为“好莱坞凶杀案”。

警方排除了财物、仇杀、情杀等动机,除了现场留下的痕迹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关联之处。

这场案件,引发了全美上下的一致恐慌,尤其是名人富豪们。

经过两个月的调查,警方仍旧毫无收获。

然而就在案情陷入僵局时,意外的转机出现了。

警方收到了来自监狱举报,来自一名被捕的妓女,她说自己的狱友是“好莱坞凶杀案”的凶手。

这个狱友叫苏珊·阿金森,在押期间精神异常,还口无遮拦的跟狱友分享自己的杀人经历,其中就包括了轰动一时的“好莱坞凶杀案”。

由此,牵出了背后的曼森及曼森家族。

连环杀人案告破,“好莱坞凶杀案”从此也被称作“曼森杀人案”。

-02-

要理解这桩杀人案的深层原因,还是要回到那个年代的美国社会。

1960年代的美国社会充斥着动荡和不安。

关键词:冷战、越战、古巴导弹危机、核威胁、政治暗杀、民权运动。

在如此颓废且混乱的环境下,性解放、毒品、流浪等社会现象席卷美国(《阿甘正传》有呈现)。

出现了一批名为“垮掉的一代”的中产阶级青年群体,形成一股嬉皮文化。

嬉皮文化,在当前被包装成一种年轻人的心灵鸡汤,比如“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心灵和肉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小说《在路上》、电影《逍遥骑士》也被奉为圣经。

但在当时,构成这一群体的就是一众信仰崩塌、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青年。

1934年出生的曼森有一位“太妹”妈妈。

曼森的妈妈在16岁时就生下了他,之后接连进出监狱。

耳濡目染的曼森也成为一个问题少年,成了监狱的常客。

到1966年出狱时,32岁的曼森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

曼森出狱时,正是嬉皮文化风起雨涌之时。

面对这些有钱又有闲的青年,狡黠的曼森感觉自己的时代来了。

利用自己出众的演说天赋,再加上多年的社会洗礼和监狱经验,曼森很快有了一批忠实的信众,称为“曼森家族”。

起初,“曼森家族”只有曼森一个男性,其成员大多是曼森的嫔妃。

曼森自称耶稣转世,将带领信众度过大劫难,用各种方法给信众洗脑。

他们以一个废弃的电影片场施潘片场(Spahn Ranch)为大本营,让一个女性成员用性控制了失明的片场主,进行着各种犯罪活动。

这在《好莱坞往事》中也有描写。

1970年6月15日,“曼森案”正式开庭。

1971年1月24日,陪审团终于给出了一致意见:认定四名被告人谋杀罪、阴谋策划谋杀罪成立。

1971年3月29日,陪审团宣布了对曼森等四名罪犯的刑罚判决:电椅死刑。

但此时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情。

1972年因加州废除死刑,曼森的死刑没有被执行,只能自动转为无期徒刑。

服刑期间,曼森曾12次申请假释,但都遭到了拒绝。

在狱中,曼森仍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平均一天能收到4封信众的来信。

2013年底,他甚至与一名26岁的追随者在狱中结了婚。

2017年11月20日,83岁的曼森死在了狱中,但他留下的罪行和痛苦却永远留了下来。

-03-

“曼森案”发生后,成为了多部电影作品的灵感来源。

其中,既有追索真相的纪录片,也有借题发挥的商业片。

美国著名的重金属乐队“玛莉莲·曼森乐队”,主唱玛莉莲·曼森的名字,来源于玛丽莲·梦露与查尔斯·曼森的结合。

该乐队其他成员的名字也是一位美女和一个杀人狂的结合,标明一种“非常罪非常美”的审美态度,而非曼森的追随者。

好莱坞著名恐怖片《鬼娃回魂》中,附身鬼娃的变态杀手叫做查尔斯·李·雷。

查尔斯就是曼森的名字,另外两人也是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杀手:刺杀肯尼迪的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和刺杀马丁·路德·金的詹姆斯·雷。

-04-

关于“曼森案”的作案动机,有两种解读。

其一,就是《好莱坞往事》中演的,纯粹是杀错了人。

片中曼森到波兰斯基家踩点

案件数十年后,曾参与连环杀人案的曼森家族核心成员回忆道,这场凶案只是单纯的杀错了人而已。

波兰斯基的豪宅原本属于一个知名音乐制作人特里·梅尔切。

曼森一心想出名,特里曾答应给他出唱片。

曼森曾经有一个音乐梦

但曼森的音乐天赋实在有限,特里遂放了他鸽子。

对此,曼森怀恨在心,对信众下了“以最残忍的方式处决里面住着的人,并且不能留下活口”的命令。

万万没想到,豪宅换了主人,无辜的六个人(包括一个未出生的婴儿)为此失去了生命。

其二,就要说到一部著名的影片——《魔法圣婴》。

1968年,波兰斯基导演了《魔法圣婴》一片。

这部电影中有一群信奉撒旦转世的人,电影中象征魔鬼降生的婴儿,以及隐喻天主的轻薄虚假等元素,让这部反基督的恐怖电影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之前提到,曼森自诩为耶稣转世,波兰斯基的这部电影惹怒了他,遂下令灭门。

-05-

波兰斯基大名在外,不再多说。

接下来小官说说惨案的女受害人莎朗·塔特,以及和两人相关的几部电影。

塔特从年少就容貌惊人。

15岁时曾获得过美国华盛顿小姐头衔。

她凭借几支广告走红,而后进入影视圈,随即参演了一些电视剧被大众所熟知。

塔特是个非常有思想、有个性的女孩。

在六十年代,她是美国第一批穿超短裤上街的女孩之一。

这种特立独行的着装风格曾饱受指责,然而莎朗并不在意这些非议,甚至在和波兰斯基的婚礼上,已经怀孕的她身着超短白色连衣裙与波兰斯基完婚,以此作为对她批评的回击。

塔特原本与自己的发型师杰伊相恋,遇到波兰斯基后两人分手。

但三人维持着一种颇为奇妙的友情。

在惨案发生时,杰伊就在塔特的家中,也是受害人之一。

1965年,波兰斯基与塔特合作拍摄《天师捉妖》的波兰斯基为数不多的喜剧片。

两人因戏生情,走到一起。

惨案发生后,波兰斯基陷入极度痛苦中,电影风格变得更加阴郁。

之后的《麦克白》、《唐人街》、《怪房客》等影片都可以感受到令人窒息的阴郁感。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波兰斯基也不失为一个好男人。

1977年,波兰斯基人生再次转折,他在拍片时性侵一位未成年少女,这在美国属于重罪。

为逃避审判,波兰斯基在候审期间逃往巴黎,三十年没敢再回美国(2010年,在女方谅解下,美国取消了指控)。

1979年,波兰斯基拍摄了改编自哈代作品的《苔丝》。

之所以拍摄这部电影是因为这本小说是塔特生前正在读的一本小说。

塔特曾推荐波兰斯基将其改编为电影,但波兰斯基认为剧情老套,拒绝了。

塔特去世10年后,波兰斯基拍摄了《苔丝》,以纪念亡妻。

最后,来解答一下开头时的那个问题。

前文中提到,“曼森案”共有5位受害者,3男2女。

而在《好莱坞往事》中,留在塔特家中过夜的是4个人,2男2女。

在片中,昆汀又玩了一把“戏中戏”。

其中,一部电影的海报中,小李子扮演的里克·道尔顿的名字是加了黑框的,这也预示了里克会死去。

影片结尾,里克接受了塔特的邀请,去家里喝一杯。

这时,塔特家中凑够了3男2女。

或许,在里克走进塔特的家门后,才是惨案的开始。

欢迎关注公众号【光影阐史官】,讲一段故事,与电影同行

 短评

昆汀拒绝删减牛逼,撤档又如何,完整版照样看,5星送给玻璃心圣母

10分钟前
  • 西尔莎·罗南
  • 力荐

布拉德皮特开车能看路吗

11分钟前
  • 退货请出示发票
  • 还行

导演塔兰蒂诺的温情反思之作。只是对美国好莱坞历史及年代嬉皮士现象和“曼森杀人案”不大了解的观众,就看不出多少其中的内容和乐趣了,那样的话片子也只值三颗星。不过编剧导演再现那个时代的外貌、内在特征上,实在是下了大功夫,加一星吧。

13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假如曼森杀人案没有成功,莎朗·塔特没有遇难,波兰斯基没有性侵幼女,没有四十年如一日的逃亡生涯,而是和妻子、孩子共享天伦之乐。假如瑞克结识波兰斯基,千里马遇伯乐,迎来事业第二春。假如瑞克不再经济窘迫,也没有解雇克里夫。假如……世上没有假如,但是昆汀给了我们另一种答案。用瑞克和克里夫的经历纪念曾经还没有被商业侵蚀的好莱坞;用迷影瞬间、致敬桥段作为写给电影的情书、献给影迷的礼物;用颠覆现实的故事给曼森家族迎面重击,报杀人之仇。昆汀用电影改写历史,转悲剧为喜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记忆中不一样的1969年。不再追求血浆四溅、残肢断臂,取而代之的是浓浓诗意,屡屡柔情。不再追求暴力,取而代之的是发生在平行时空的美好童话。以虚幻的故事抚慰现实的伤疤,以怀旧的镜头追忆往昔的岁月,这就是电影的力量。

1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看了一个小时,以后也不打算补了。人生中也没什么非看不可的片子

18分钟前
  • 舒农
  • 还行

前面是你没见过的昆汀,后面是你见过的昆汀。

19分钟前
  • 柯诺
  • 推荐

这就是昆汀写给好莱坞的情书,真的没有想到会这么温柔。

24分钟前
  • 斯大凌
  • 推荐

昆汀·谈伦蒂诺的新片《好莱坞往事》太文艺了,还是他一贯的复古胶片质感,但剧情却一返常态,完全不是你期待的那种痞子昆电影。它非常的文艺,没有故事,不仅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讲好莱坞居民的浮生一日,就算到了高潮也故意用上帝视角的旁白间离故事,出现了大量准确的时间信息,甚至还有跳跃的故事时间跨度,总之感觉就是观感上如何不爽他就怎么来。最后的高潮十几分钟可以证明这就是昆汀电影,还是《无耻混蛋》里平行时空改变历史的玩法,告诉你电影是什么。可能是抱的预期不一样,以为会有暴力血浆和爽爽爽,结果昆汀这回玩的是彻底的反类型片,创作思维上是艺术电影的玩法,太出人意料了!对于普通观众开始,这种片子不好看,没有娱乐性,但从电影人创作的角度看,它值💯分。你可能也会像我这样,越回味越觉得昆汀这次的创作思路很厉害。

2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这就是昆丁,他不会讨好观众无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还是全世界的,这就是昆丁。要是连昆丁这种人多开始讨好观众了,那你能想象电影行业会变成怎样吗

28分钟前
  • 秋月与春夏
  • 推荐

一如既往有让人非常不舒服的种族和性别问题。昆汀跟波兰斯基关系很好吧,这意淫都让人有点感动了。但是他跟李小龙到底什么仇什么怨,那满满的恶意都要溢出来了…

29分钟前
  • 小油飞
  • 还行

很平铺直叙的无聊故事。演技确实爆棚。 还有为什么非要丑化李小龙?亚洲男人在美国还不够惨吗?

31分钟前
  • 疯中飘摇
  • 还行

5星,前面以为阿莫多瓦金棕榈能拿了吧,看完这部,嗯,不一定哦,哈哈。剧透一点,有李小龙模仿秀,世界影史和流行趋势大融合,戏中戏,讲的是有电影梦的明星和替身的故事,开头描绘好莱坞的梦幻豪华,中间各种致敬,后半段情感升华,整部影片不管是摄影,剧本,演员表演都是顶级水准,影片节奏让我很兴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完戳中泪点了。但觉得,即使戛纳大奖分猪肉,好莱坞往事和痛苦与荣耀都是有资格拿金棕榈的,这两部片也可能会出男演员奖(小李子有戏,我觉得同片他的层次和空间更好),此片商业与艺术两不误嘛。

36分钟前
  • 基本一视同仁
  • 力荐

看到最后半小时才确定,这仍然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个狂想天才昆汀,在酣畅淋漓之下铺一层温柔的底色,也难怪他要防剧透。小李和皮特这对片中好基友都很可爱,带着我们像孩子一样游历在1969那个放荡无序、礼崩乐坏、焦虑又美好的年代。很多梗,很多美足,很多老朋友,很出彩的表演,期待能被热烈讨论的那一天,可能会稍有点影迷门槛。小李癫狂可爱依旧,皮特让我又找回了初中对他心动的感觉。

4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光怪陆离下的苍凉质感,这就是我对电影的热爱。

43分钟前
  • faroe.
  • 推荐

昆汀的电影和他本人一样,很容易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旁人很容易陷入迷惑,不知道他为什么在一个虐杀案故事前花那么多时间去讲看似无关痛痒的60年代末电影明星朝电视发展的阵痛,或者像赌博似的去意大利跟鸡同鸭讲的外国人拍通心粉西部片。要求每个观众都像他这样如痴如醉地沉迷电影,似乎是件奢侈的事,但昆汀是那么的对史料、八卦、明星、好莱坞的点点滴滴信手拈来,他就像一个永远都挖不尽的宝藏资料库,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和电影连在一起,并有着很强的诉说欲。这样的感情基础下,这部好莱坞往事不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大师感”,融进了自己童年回忆之后,还确实有些总结篇的味道——昆汀把自己对好莱坞的爱,和对小李和皮特的爱(看完本片谁还会不爱他们俩呢?!),都放在这部电影里了

4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如果你也是个影迷,一定会感动的,这就是给影迷的礼物!我爱死《好莱坞往事》了!!!!!果然不能剧透,虽然有预感,但没想到……最后真是止不住眼泪。昆汀又一次,嗯,又一次。这就是我爱电影的原因啊!小李演技很不错,皮特超硬汉,玛格特罗比超可爱!这里仍有昆汀对电影、对暴力、以及对美足的热爱。昆汀继续牛逼!爱死这片了,哭了!!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昆汀电影里一贯的成吨的血浆没有了,无穷无尽的暴力没有了,源源不断的话痨也没有了,这让电影显得冗长且无聊,只有恋足癖和最后半小时的高潮能挽回颜面。小李子的表演依然不懂得节制,各种用力过猛,劲儿劲儿的。皮特虽然耍帅,但也只是耍帅而已,和李小龙的那段耍帅更是觉得有失偏颇。所谓的迷影情节,因为全程被割裂,最后被“嫁接”进来的感觉很违和。吹得有点过了,这不是昆汀最好的作品。

5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大概是一部对影迷有着极高知识储备要求的电影,的确堪比泛影史意义上的终极之战。备考不足如我,仅看最后三十分钟也是酣畅淋漓的,就是前面梗若接不住大概就会酿成不少尿点,以及直觉上李小龙段落反而在内地或有风险。

58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几乎融合了昆汀之前所有的元素:暴力,话痨,冷幽默,足控,迷影情节等等 男性荷尔蒙一刻不停喷涌而出。全片无尿点 唯一的缺点就是空调太冷把我从梦里冻醒了 害我没梦完

59分钟前
  • Ok电脑
  • 力荐

属于电影的理想主义时空已在《低俗小说》的兔餐厅里建立过一次,如今昆汀将其拓展引入童年迷影记忆中的现实世界,从《无耻混蛋》开始真正步入的“小说电影”阶段对文学性与写作欲的追求不再局限于胶片上的架空历史,莱昂内式片名却更多在讨论考布西,接连相同题材的“姜戈”和《八恶人》激发出了强烈的对西部片乃至其整个亚类型历史探究重访的游戏兴致,后三十分钟的伦纳德小说式情节接棒对影史八卦考据戏说构成的前两个小时,组成了最符合昆汀多重身份的一部作品。替身皮特和小李的友情歌颂传统拍摄,也是现实的西部硬汉传奇,客串的女特技师佐伊·贝尔与当年的史蒂夫·麦奎因同样闪耀,电影诞生于团结、勇敢和牺牲,幕后英雄与银幕英雄联起手来,扫清浑浊邪恶,圆影迷们一个美好的梦,嬉皮文化与骑士精神共舞,那些浪漫菲林的叛逆和善良将被永远传颂。

1小时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