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2014)

喜剧片内地2014

主演:冯绍峰  陈柏霖  钟汉良  王珞丹  袁泉  

导演:韩寒

播放地址

 剧照

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2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3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4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5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6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3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4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5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6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7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8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9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4 23:40

详细剧情

故事开始于虚构的中国最东边的小岛“东极岛”,智力低下的青年胡生(高华阳饰)讲述了关于他的两个哥们儿——马浩汉(冯绍峰饰)和江河(陈柏霖饰)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韩寒你慢慢来

     中国电影艺术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再也难看到《红高粱》《黄土地》《小武》那样的导演处女作,沉重的东西已经被商品经济所消解,同样美的镜头背后,导演想表达的东西越来越浅显,因为浅显,所以易懂。几乎所有的新晋导演,拍出来的东西,哪怕包装一个多么沉重的外壳,骨子里头,仍然只是一张画皮。
       最好的电影像是一把刀子,噗地一声扎进你胸口,你都来不及疼,泪水就像合着血一样淌出来,无法自控,嗯,我说的是《百万美元宝贝》。合格的电影则像一个纹身作品,排针在皮肤上滋滋滋地一路打下去,也有血水会渗出来,但终究难有直入人心的力度。像是近几年的《致青春》《那些年》《同桌的你》。
       我是不喜欢韩寒去拍电影这个主意的,就像我以前不喜欢周杰伦拍电影一样。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情,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何况韩寒干好了两件,写书和赛车,何必再去分心干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呢?但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梦想,即便不喜欢他们半路去客串导演,但如果他们表现得足够有诚意,我还是能够表现出一个粉丝的基本素质。就像我能感觉到周杰伦拍电影很用力,我也能感觉到韩寒这次并不是玩票。
       拍电影只有两种动机,一种是冲着钱去的;一种是满足情怀。要说谁不想赚钱,那是扯淡。但钱是不是唯一目的,到电影院一看,还是能看得一清二楚。电影说的东西是不是人话,是不是导演想说的话,又或者是纯粹不经大脑,怎么糊弄怎么来,还是有区别的。
       说实话,《后会无期》开始时那几分钟的独白,真让我傻了眼。但还好独白之后,故事走上正途,那种违和感也就慢慢消失了。电影用独白开端是中国电影最喜欢的方式,特别的傻,特别的二,也特别的简单。我宁愿理解为韩导刚坐上导演椅,不知道怎么迈出第一步,所以就循规蹈矩的选了一个最简单的方式起了这个头。
       5分钟的时间,我就能感觉出,这是一部接地气的片子,或许是因为这部电影一直都在关注土地?像是农村大姑娘扎麻花辫子一样,韩寒用一种灰色而其貌不扬的色调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础,那是黑油油浓密的长发;然后以用合理而又不容置疑的荒诞编织情节,那是花色怪异的头绳;最后又用低调而又不违和的幽默点缀其间,那是扎好辫子后插上的山花。
       当然,辫子只是辫子,再漂亮也不会扎人,到最后韩导都没有给观众设置一个泪点,100多分钟过去了,故事娓娓道来,情感缓慢铺垫,按人情世故说,导演应该给观众一个发泄口,把堵了半天的东西吐出来。但这部电影没有,它就是淡淡地开始,然后淡淡地结束。
        这里头有几个故事,远远谈不上是刻骨铭心,无非是背井又离乡、他乡遇故人、恨不能重逢、人生观崩塌、好心造恶报。。。。。。短短的一部电影,韩寒竟然把生活旅途中几乎所有的遭遇都放进去了,而且无缝对接,不事雕琢,单凭这点就不太容易。更难得是他对节奏始终如一的把控,就是一个字儿,“稳”,看起来永远不慌不忙,上一部让我有这种感受的电影是《魔戒》三部曲。当然,《后会无期》跟《魔戒》比,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但有这样不紧不慢的劲头儿,还真让人舒坦。
        在不剧透的情况下,谈完基调和节奏,就只能说演员了。可以说,《后会无期》是我最近几年看过的最精彩的一次中国演员的集体表演。当然,如果你要说《归来》里陈道明和巩俐飙戏,那是决战紫禁之巅,比不了。但这部戏里冯绍峰、陈柏霖、钟汉良、王珞丹、袁泉、陈乔恩,哪怕是客串的贾樟柯,都迸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在电影整体基调的背景下,恰如其分,而又光芒四射。特别是王珞丹和袁泉,两个角色的讨巧程度让我相当少见,上一部我同时喜欢两个以上女角色的电影还是《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里的小昭、赵敏和周芷若。
        稀里哗啦说了这么多好话,搞得我像是收了钱。我来说点没收钱的吧。
       所以最终该怎么给《后会无期》定一个位呢?跟早期的张艺谋和陈凯歌比,简直是不堪一击,远不及娄烨、贾樟柯的力度,但跟王小帅、张元比,我觉得仅仅是功底差一点,气质上却不弱。在这个快节奏、滥情的电影市场上,《后会无期》是一个异类,所以韩寒才有底气说:这不是一部迎合市场的片子,它具备所有反市场化的元素。但我觉得,终究这只是一句大话,这部电影跟今年在柏林一炮走红的《白日焰火》一样,顶着文艺片的帽子,其实却也想要兼顾票房。
        最后我想说一句,以韩寒的阅历和生活感悟,这部片子其实已经把想说的话说的差不多了。下一部电影,会很难。他的积累还远远不够,但又想在电影里寄托情怀、自说自话,像侯孝贤、杨德昌那样的华人导演,韩寒估计一辈子只能跟在屁股后面跑。嗯,如果要量化一下的话,韩寒和侯孝贤之间的距离,有一百多个郭敬明。
 
End


微信公众号:x-ceanido(小心和小欣)

 2 ) 《后会无期》的台词其实另有深意

我看过那么多电影,却依旧拍不好这一部。

最讨厌别人叫我导演作家了,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赛车手,你叫我怎么当导演。

郭敬明,既然大家都是红人,各哄各的粉丝,这才是现实。

郭敬明,我一直以为你不是攻,但我没想到你连受都不是。

     你是第二个能说出“作家转导演”的含义的人,第一个人,是你的老婆,郭敬明。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郭导你懂了吗?

你把高中大学都上了,还哪来的什么高大上。

有时候你想拍片让无数人点赞,但到后来,你发现只得到了票房,就够了。

小孩子才看影片质量,成年人只看宣传。

宣传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每个观众看你的电影,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次。

有机会,我会把我的道理都讲给你听,可惜同样的招式对普通观众是没有用的。

你们的偶像,是导演,我的偶像,是韩寒。




———————自以为是的分割线——————————————

故事是好故事,道理是好道理,但电影不是好电影。


更多影评请关注我的 公众微信号:wo9aitucao (我9爱吐槽)

 3 ) 文学末路人:写给良驹镇矿务局供销科科长崔明亮

抢在上映之前去看《后会无期》点映,结束后,到场的人都心急火燎地更新朋友圈,我也跟风。一堆没去的朋友表示羡慕,问我见没见到小野,岳父帅不帅,电影好不好看。

崔明亮第一个点了赞,他什么也没问,只说,孙子,去,给我要个签名。
我抬起头,韩寒已经讲完话先行退场。
我耸耸肩,回复他:韩寒已走,签名没有,剧透要不要!
崔明亮秒回:要你麻痹!鼓掌吧!

我鼓起掌来。
坐我旁边的吴阿姨眯着眼睛,问我,真的那么好看?
我说,嗯,怎么说呢,特别韩寒。

对我和崔明亮来说,“特别韩寒”是一个绝对的褒义词。

我和崔明亮出生在隔壁的两个小县城,十足的小镇青年。按道理说到小镇,应该是民风淳朴,碧水青山,大辫子的姑娘似水仙。但是,我们的小镇是一个煤炭城市,高高的烟囱浓浓的烟,大咪咪的姑娘大款牵。

在我们十六岁含苞待放的时候,本应当和水仙一般的姑娘在小镇里谈一场清凉的恋爱。但是鉴于小镇事故多,美女要么和美元在一起,要么和大棒在一起。我们这种小镇普通青年就这样在花季里凋零了。

长的好看的人才配拥有青春,长的难看的我们就连“同桌的你”都是同性。
2003年,高一,文学青年还不是一个骂人的词,我和崔明亮第一次见面。

崔明亮:同桌你好。
我:你好同桌。
崔明亮:哎呦,不错哦,你听过周杰伦吗?
我:听过,靡靡之音,不过尔尔。新青年,当直面文学。你,听过韩寒吗?
崔明亮:我听过韩红。
我:……

崔明亮没给我太多思考的时间,当即站在椅子上唱了一首声情并茂的《龙拳》。
全班同学一阵哗然,欢呼与嘘声参半。
我沉浸在崔明亮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的歌声里久久不能自拔,当即挥笔在课桌上写下两个大字——天赖。
崔明亮微微一笑:屌爆了有没有。我不介意你搞个人崇拜,但做文学的人,请把字写对,你“天籁”的“籁”字少了竹字头。
我冷冷一指:哥们,看清楚,我写的是“无赖”!
值此一役,崔明亮告别音乐,归入我门,一心一意,舞文弄墨。人生若只如初见,好吧,我们来搞文学。

高一的语文老师胡二饼是年级主任,业余时间喜欢研习《故事会》、《读者》以及《青年文摘》,自诩为良驹镇最后一名当代诗人。他的笔下,没有天空只有苍穹,没有高山只有孤峰,写时间一定白驹过隙,写人生一定白云苍狗。很多年后,我依然为他惋惜,他只是没有赶上时代,不然还轮得上凤姐挥斥方遒?

那一年,SARS刚刚结束,胡老师为了素质教育改革也是蛮拼的。
语文教学总纲第一条:不写日记的人都该被处死。

于是,全班同学统一“写日记”,然后被批改。你说说,日记这东西也能拿来批改?我一直认为,日记是唤起一名青少年性启蒙的伟大工具,这么早早的被监视,只会促使这些少年自我阉割,日记不记日,改记祖国了。语文课代表由于极度擅长歌颂政府,常常得到在班上朗读日记的荣誉,而我和崔明亮则长期被胡二饼点名蹂躏。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特色。
很快,批改日记导致同学们有了第二本日记。
正是这第二本日记,开启了我和崔明亮的春天。

崔明亮开始在日记里专攻武侠。他尤善解构传统,常常会写一个和自己同名的大侠用了莫须有的招数把小龙女从残疾人杨过的手中挖了过来,而且大侠还总有一种反腐倡廉的气质。一时间在班级抽屉文学界掀起一股风潮,转发和点赞率居高不下。

这深深的刺痛了我,我觉得我有必要向他挑战,于是,在我的提议下,我俩玩起了暗藏杀机的日记接龙比赛。

他3月14号的日记刚刚把小龙女抢了过来,我在3月15号就会写到小龙女如何意外怀孕。他3月16号费尽周折刚刚让小龙女顺产八斤六两母子平安,我在3月17号就不怀好意地让孩子的生父找上门来。

就这样写了一个多月,我们的“第二日记”被胡二饼起获。

作为一名豪放派代表,胡二饼的教学风格和下笔一样有力。所谓棍棒底下出满分,全班五十几口,谁不曾被他鞭笞。就连语文课代表这样品学兼优的姑娘,也曾因为上课时候偷看郭敬明被发现,难逃魔掌。

胡二饼的兵器是一把钢尺,放大招之前必喊一声“恶习难改!!!”,然后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睁眼视之,倒下一桌、一椅、一书、一人,脸颊一抚尺印而已。然而这次,他被文学感化了,不仅没有殴打我们,反而表扬我们写的有思想有深度,像苍凉的荒漠中涌出的一股清泉,像一座枯塔中飞出了囚禁多日的文学白鸽。那个年纪,即便被一个傻逼表扬,因为他是老师,我们也会深深的发自内心的兴奋。

我和崔明亮的文学梦,噢不,文学白鸽,正式起飞了。

当时,韩寒火到差不多第三个年头了,郭敬明也火的差不多了,新概念作文大赛正如火如荼。班上的文学阵地自然而然涌现出两大派系——以到了发情期的女生为主的“他的郭”,和到了企图征服发情期少女的无情期男生为主的“郭的他”。

崔明亮出钱,我出矫健的身躯,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翻墙出校,从校门口的租书店里借到《三重门》。我和崔明亮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一夜读完之后的那种震撼,久久不能释怀。我唯一的想法就是牛逼,我也要牛逼。

然后我们就开始构思小说。

由于还是处男,感情生活一片苍白,无论怎么构思,都跳脱不了《三重门》的影子,无外乎是校园暗恋的模式,写了小万把个字就太监了。这一度让我十分困惑。当时韩寒已经退学,或者说已经不知道开坏了几辆车了;而郭敬明也已经抄完了《梦里花落知多少》,或者说庄羽正在为小四内牛满面。在我幼年的心灵下,文学青年就是一个牛逼闪闪的符号,带着商业化,摧枯拉朽的勾引着我。

当时我和崔明亮,在一个远离都市的小县城里,唯一的想法就是写本小说,然后出书。然后高校自主招生降分,然后上大学,然后上大学生。
 
同样有文学梦的是我另一个同桌,我们的语文课代表。她是一名长头发姑娘,面容姣好气质佳,辫子垂到屁股来。她学习方法很屌,常常让你觉得她似乎从来没有学习过,但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用现代撕逼大戏里的名词解释,这叫“学习婊”。

她满分之余,经常躲在课桌下看一本郭敬明的全集,粗糙的盗版合订本。我们经常争吵韩寒和郭敬明究竟谁才是文学青年。我认为韩寒国事家事房事天下事事事操心,才是文学的真谛;她总反驳我文学要直击心灵叩问心灵抚摸心灵亲吻心灵,每当看小四的时候,她简直整个人都要湿掉了,这才是文学。每当我和崔明亮稍稍流露出对小四的一丁点不屑,她都会更加不屑的质问我们,你们不是牛逼么,你牛逼你也出本书啊,你牛逼你也拿新概念奖啊。

我的心灵被深深的拷问了。
 
我和崔明亮互相敦促,在一个充满数学课的下午,我们趴在桌子上,躲过数学老师,躲过纪律委员,写完了两篇东西,满怀期待的把信寄了出去。每次去食堂打完饭,我们都会边吃边畅想,将来结伴去上海的生活。

我:明亮,到时候咱们一定会在江南小巷里偶遇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崔明亮:长得和大辫子姑娘一样好看就行。
我:明亮,到时候一定有很多愿意免试录取我们的大学,你打算挑哪一所?
崔明亮:大辫子打算报哪所你知道吗?

我隐约嗅到,崔明亮的青春期到了,所以,他的硬核武侠文学梦也是时候终结了。果然,我和崔明亮都开始背着对方悄悄写爱情,在一个连女孩手都没碰过的季节,笔下却写满了对爱情的全部幻想。没经历过的东西一定写不出感情,只有梦想的东西也一定很难得逞。

青春就是青春期沸腾的荷尔蒙、旺盛的生长激素,等荷尔蒙与激素激起的欲望褪去的时候,才知道连青春都消失的没影儿了。我们一直等到《萌芽》上公布了得奖名单,才知道希望就像肥皂泡,吹的再大,也飘不到云层之上。

但终归还是要做梦,这就是青春,撞墙式青春。
 
接下来的高中三年,每年我们都会相约一起给新概念投稿。在那样一个互联网刚刚介入我们生活的时间段里,萌芽是我们唯一能够圆梦的大门。虽然我们不停的敲门,但大门从来没有开过。我高二时写了几篇与郭敬明文笔相似的小说,带着羞耻感悄悄投入邮箱,一路上像极了害怕遇到熟人的嫖客。这些小说,没敢给大辫子姑娘看,更不敢给崔明亮知道。

再到后来,李海洋作为新概念的最后一个宠儿,短暂地红了一段时间。崔明亮作为一名资深痞子,大爱此人,而我,只知道他出了一本书,叫《少年查良镛伤人事件》,是一本描述金庸如何伤人的小说。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是少年査必良,不是查良镛,也不是查良铮。对此,我再次向金庸和穆旦表示歉意。
 
从此之后,新概念的时代结束了。
从此之后,畅销书开始大行其道。
从此之后,文学梦凋败。

高三,韩寒出了本《长安乱》,文体不详。崔明亮拿它当武侠读,我拿它当段子书,彼此也都读出不少乐趣。那个时候我在萌芽的论坛连载一篇类似的故事,也是和尚和江湖人士的故事。崔明亮和我担纲主演,不少同学也都分得一些角色,写的不宜乐乎。

后来每每聊起高考前这段连载小说的最后日子,崔明亮总是笑着说,回光返照。

因为高考来了。高考是理想灭绝器。看了一下已经滑落到年级三百名的成绩和心急火燎的父母,我开始放下文学青年的理想,专心搞学习。我的案头开始被三点一测优化设计黄冈题库占领。期间给新概念投了最后一次小说。然后除了博客,我和写字再无联系。

崔明亮也开始潜心魔兽世界。
 
大学之后的时光快的好比第一次做爱的少男,不知不觉,毕业多年。我除了出版一本不咸不淡的小说,开始更多地热衷于赚钱。大学里,大辫子姑娘谈了一场小四笔下轰轰烈烈的恋爱,为爱剪掉了辫子,最终毕业那年一起失恋,和男友劳燕分飞,忧伤却没有像小说里那样肆无忌惮地蔓延。

崔明亮的魔兽早已满级,成为一名煤炭国企的干部,醉心洗浴事业,一把大宝剑舞得虎虎生威。
 
每年春节,我才可以见到崔明亮,我们喝酒谈妞谈工作谈房价但是再没有谈过当年的理想。可是,每当哪位同学提到韩寒,提到当年那场文学梦,我和崔明亮还是会相视一笑,心底里说那么一句:后会无期。

此时,文学青年已经变成为了一个骂人的词。

 4 ) 【我想多了】其实是《搏击俱乐部》的套路,一个怂逼精神分裂成仨怂逼

都别动,听我给你扯一扯。剧本其实是这样的。

浩瀚、江河、胡生其实是一个人。总的来说呢,是一个怂逼又分裂出了两个更怂的,一路向西,三归一,叫江河那个角色赢了,而且还利用自己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也可能是药停了,幻想出了个happy ending——苏米睡的和小猫似的。其实名片早就已经随着挡风玻璃一起被偷了,茫茫人海,上哪找去。

没分裂之前,这人是浩瀚,天生脑子有问题,在这么个小岛上,乡亲们分不清什么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自闭症……只要你脑子有问题,一律称为智障。所以在浩瀚的内心里,自己一直扮演着一个智障的角色,取名叫胡生。

浩瀚他爸养了个智障儿子,压力很大,于是在他10岁时离家出走,再没回来,浩瀚一直以为他爸死了。

浩瀚不是智障,是精神分裂症,也可能是幻想症,正常的时候多,而且人不安分,有理想有志气,只身出岛闯江湖,但是碰壁无数,心灰意冷,回到岛上,想找人一诉衷肠,但说话又没人听,完全找不到知音,也没人信他。这就是一开始他穿过人群好不容易拿到麦克风,但是断电息声,那根弦终于被憋断了!

没人说,就给自己说,对自己说不过瘾就写,要写就得有文化,于是浩瀚分裂出一个作为老师的自己,取名叫江河。


现在仨角色凑齐了,但是一个脑袋三个角色有斗争啊,于是商量出一个解决的办法:穿越国家的旅行,一路走,见识见识外边的世界,看看最终我们用哪个身份来面对世界,过接下来的人生。

是继续没运气没本事光奋斗不见结果的普通人浩瀚?
还是闷骚有文化偏执死板江河?
还是一辈子不出岛觉得家就是世界的胡生?

咱们上路吧。

浩瀚送江河,江河不回来了,但是浩瀚还是要回家的啊,他干嘛烧自己的房子?其实他俩就这一个房子,一个人嘛。胡生呢,智障不受待见,浩瀚把他安排在了旁边的小房子里,而且几乎没出过岛。离那么近,一个煤气罐爆炸都能波及到,明显是一家的房子嘛。

他们仨走之前,胡生用《东极岛》的调唱这一路的行程,江河说“闭嘴,”胡生就闭嘴了。细想想,这是自言自语呢。

第一个人,周沫。这个人和浩瀚从小一起长大,她知道浩瀚脑子有问题,但绝对不是弱智。俩人青梅竹马,不过成长残酷,各去未来——周沫知道浩瀚的好,但是以她的性格可不能陪一个脑子有问题的一辈子。所以最后分别时,怅然若失。

从片场出来,浩瀚和胡生在后面不近不远的跟着,他试图用江河的身份去和她说话,不过周沫连江河的名字都记不住,潜台词就是:你不是我熟悉的和我一起长大的那个人。于是换了衣服出来,镜头里只有浩瀚和周沫俩人,江河和胡生蹲在桥边,一人看篮,一人看花,其实没人,就是一篮一花,放在桥边而已。

见完周沫,虽然仍是离别,但有了个重要结果:浩瀚知道,在周沫心里,自己是个正常人,不是智障。有了这份信任,胡生这个角色——其实一直是浩瀚的心理阴影——被释放了,借着抽一根烟,消失了。

后来他们给胡生打电话,电话在车里响了,因为他没走,他只是消失了。

第二个人,苏米。旅店里的一场戏,浩瀚完全没和苏米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这段故事由江河来应付。苏米说:“这屋子里还有其他人?”不是因为那个动静,是因为他发现眼前这个家伙不正常,脑袋有问题!


但是苏米也同时发现,他是个善良人。这段文艺青年间的故事浩瀚是处理不了的,所以江河这个角色有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这也是浩瀚一直梦寐以求的一段艳遇……所以江河逐渐占据了大脑的上风……


至于和苏米相处的整个段落,江河和浩瀚是怎么在镜头里出现的,建议大家再想想。我想不起来了,但苏米和浩瀚几乎没有对话是真的。

不过这段的结果是:苏米走了,江河结局不好。浩瀚又扳回一城……
苏米这一局,打了个平手。

说到这里,想强调一下,现在是一个人分裂出浩瀚和江河两个角色,他俩正在争斗,到底谁能赢,这个大脑和身体到底是谁的……继续看剧情。

第三个人,莺莺。在见莺莺之前,江河浩瀚夹卤蛋,这段戏的意思是:镜头里只有一碗面。一个人吃嘛。


请注意,在进台球厅前,江河莫名其妙的就消失了,干啥去了?浩瀚还说了句好像是:“一会过来看好戏?”但是江河一直没出现。

因为,莺莺这个人和江河这个分裂出来的角色几乎没有关系,只有浩瀚能面对她,江河在这件事上根本没有和浩瀚争一下的机会。

可是,莺莺说出的真相彻底把浩瀚干蒙了。这段时间分裂症暂时消失,浩瀚独自一个身份面对世界,世界真他妈残酷啊。这里面提到他们写的信,说明浩瀚确实挺能写的,以至于能分裂出江河这么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来。


OK。莺莺爱的是能写字的浩瀚,能写字的浩瀚其实是江河。这一局浩瀚败了。

浩瀚败得很惨,甚至开始认同江河,还主动变成文艺青年给江河的小说写了个结尾……

多亏第四个人出现了。东莞仔阿吕!

出现之前,为了证明江河浩瀚本一体,许巍那首歌俩角色这调跑的一个套路,果然音乐是不会骗人的。

阿吕这个人的设定完全是江河的反面,处处刁难他,“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而阿吕的经历是浩瀚的梦想啊,看到有人就这么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享受着自己梦寐以求的自由,展示着自己理想生活的种种意义…浩瀚的自信逐渐回来了……

他完全信任阿吕,因为他看到了没本事实现的自己。江河也被阿吕的经历震撼了,但以他这个角色的性格,几乎不可能成为阿吕……于是,到此时,浩瀚似乎要扳回一局……

但是阿吕把他们的车偷了。阿吕早就看出了这个人脑子有问题,脑子有问题的人肯定好骗。注意,他们撒野尿时,阿吕对浩瀚说他能看出浩瀚是老师,却看不懂江河。这句话的意思:经过莺莺一役,浩瀚已经像江河了,而且阿吕也被这俩分身整的有点蒙圈。

但是阿吕果断把车偷了。浩瀚崩溃。江河完胜……接下来开始了两个角色的正面争斗……有人要问了,浩瀚连败莺莺阿吕两局,江河应该能赢得身体和大脑了啊。

别忘了,浩瀚是本尊啊,江河再牛逼,他也只是刚刚赢得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已。因为浩瀚说:“车是我的!”

接下来就简单了,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两个分身势均力敌,在无边无际的戈壁上开始了自言自语的疯狂对决。什么温水煮青蛙青蛙跳出来盖上才是现实啊,什么这个那个的……

最后也没分出胜负。

但是不忘初心啊,初心就是要精神分裂三归一,分出胜负才能行,才能面对未来和世界啊。

多亏他们捡了条狗。狗选了江河。不过也不全是狗选的,那个卫星掉下来了,阿吕的豪言壮语,浩瀚所信任的那些东西,也都掉下来了。

江河赢了。分裂出来的角色,干掉了本尊。

于是他肆无忌惮的幻想出了苏米睡的像小猫一样。而胡生和浩瀚,再也不见,后会无期。


(纯属扯淡,要是因为这篇,你又跑到影院看一遍……韩导,我只能帮到你这里了。)



---------------------

一觉醒来,请把“精神分裂”自动替换为“多重人格”。我没得过这个病,所以也不是很懂……

又睡了一觉,那不是蹲坑腿麻了,那是踹窗户伤到脚了。

再睡一觉。这篇好像在微博上火了……原发地豆瓣好冷清……微博要是能署上个名该多好啊……

---------------------

睡醒一觉,看到好些疑问,有疑问应该的,毕竟我在扯淡。但是我都写这么多了,还是一条道走到黑,拼命圆一下。

1.拍立得。这个说不服我,因为照片上没脸。我也说不服你,毕竟照片里有仨人。

2.旅馆阿姨说:“你们三个大男人……”一进旅馆,阿姨一下就叫出了江河的名字,江河提前预定的。预定时肯定说了是三个人。而且阿姨要是真面对仨人,能一下就知道哪个是江河吗?

3.大锤:“别看我胖,一个人打你两个没问题。”这句话可以理解成:“一个人打两个你没问题……”

---------------------

睡了一个周末。
大家都看过电影了,这篇影评也该放了,颠覆一下,韩导干的漂亮。
可惜啊可惜,署了个别人的名字。

又看了一遍,其实很多漏洞,不过又找到新的证据。不说也罢,稍微改改,剪剪,应该能脱出个新片子。唉~枉我一生放纵不羁买正版书啊,结果连个署名都……

算是同人吧。

 5 ) 后会无期观后感

转自三表龙门阵

今天托盟友雷鸣的福,去看了『后会无期』的首映,见到了韩寒,此公果然不善言辞。

写影评这事,我就干过一次,还是被逼的——『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我记得韩寒是特别反对瞎他妈提炼他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他反体制教育言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限拔高影片内涵,从一张鸡蛋灌饼看人生百态也只有豆瓣的专业写手才能干的出来,所以我呢就写写一介屌丝的所思所想。

先给结论,影片我打4分(满分10分),其中3分给韩寒,1分给处女作的诚意。

目前舆论刻意制造『小时代』与『后会无期』的价值观对立,最刻薄的言论是『小时代』就是「配着音乐的PPT」,我觉得『后会无期』也是PPT——配着音乐每页写满名言警句的PPT。

从叙事来讲,两部影片半斤八两,都不及格。『小时代』因为是超现实主义的意淫大片,情节上的不合理就是合理,『后会无期』呢,我认为他是一部四段小品嫁接在一起的配乐散文诗朗诵。

有人说『小时代』给主流三观一记重创,而『后会无期』则完全与三观无关,或许它试图兜售『平凡之路』里说的那种,但相信我吧,大多数的泪水与感悟都是假惺惺的,上一秒感动下一秒蝇营狗苟,登顶过珠峰的人教你聊超然或淡然,你千万别信。

点映场结束后,很多韩寒的朋友纷纷给出观众欢笑频次的统计数据,今天我观察周围确实有差不多笑背过气的。但重点是「包夜就是包日」、「命硬不好说,命根子一定硬」这样的段子发到微博上都不会有50转的啊!再有「交心吧,一切放在我身上!不,放心吧,一切交在我身上」(大意如此),这样频繁利用词语错位制造的「笑果」也不算是高级幽默吧?总之做好捧腹准备的同学还是把手放到正确的地方吧。这片子确实没有抄袭网络段子的现象存在,但也真的没有网络段子那么好笑罢了。

韩寒对于「妓女与嫖客」的桥段是一直偏爱的,在多部作品中都有体现。他不妖魔化妓女,甚至赋予其「真善美」,也屏蔽了对「性交易」的道德鞭挞。我不是说他的这种表达不正确,这样确实能最小成本筛选出价值观趋同且有独立思考的那一批人,但反复使用,还是让人感受到了他的某种局限性,至少没有进步,还在消费绝大部分人的共识。

韩寒在克制的同时还是用一些小细节表达了对现实的讽刺,包括「横店抗日」,包括用「温水煮青蛙」隐喻集权统治,包括对流行媚俗文化的调侃等等。但整体看下来,催生剧情发展的仍然是一些鸡汤似的名言,在这些名言已经通过社交媒体大量曝光的背景下,我们看着画面心里念叨的就是:「来了,那句话要来了」!这样的生硬几乎出现在类似「喜欢就会放肆,爱才会克制」这些语句强行插入的每一刻。当然了,这可能也是新手导演的通病。

还要吃饭,就说这么多吧。我还是推荐大家去看,别指望跌宕起伏、悬念横生,当话剧看,注意记录名言使劲往自己并不璀璨的人生方面联想,然后回来刷朋友圈,那些鸡汤像集束炸弹,总有一颗能击中你吧?抱着支持曾经无畏不妥协的80后先锋代表的心态去吧。

千万也别在『小时代』与『后会无期』之间选边站队了,你的价值观再高尚、再正路,你这个消费者还是被消费了。

另:这回是拿赠票去看的,等24号公映了,我再买票去看,二次咀嚼可能我的理解会不同。

 6 ) Que Sera Sera该来的总会来的

原题是“喜欢韩寒的人和喜欢郭敬明的人”。这篇影评是分三段的,已经用分割线划界。若有不同兴趣的人,请各取所需,选择阅读,免得浪费宝贵的时间: 第一段是电影观后感(有剧透,慎入)7月30日更新;第二段是最开始上映前写的对别人评论的评论,7月19日更新;第三段是观影前自己的一些完全电影外的碎碎念,7月28日更新。 ———————————————————影评分割线——————————————————— 开始我很奇怪,看过这么多电影,这还是第一次整个电影院的人一起坐到字幕结束,恍惚间觉得我是在追剧,因为觉得剧情还没说完,放完这一集后面应该还有一集似的,而且电影院里所有留下的观众如果都是青年人就罢了,可是前面坐着的人中既有白发又有垂髫,后来一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待过的电影院第一次放完字幕才开灯而已,我想多了。 总体来说电影比我想象中的好,可以打四星,减一星增加未来进步的空间。至于票房,即使韩寒导演他自己不是很在意,但要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还是要考虑制片人,投资方以及其他合作者的想法的。目前的票房走势来看,应该是能帮投资人赚不少的,这也为将来增加投资人对他的信心而打下了基础,如果有下一部影片的话某些条件会更为充裕。 公路片的好处是,你可以在任何一个点插入任何一个和你之前的人生可能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奇怪故事和拥有奇怪故事的人,而不用负担他之前和之后的人生,如同萍聚,我们偶然相遇然后离去,在这条永远不归的路。这也是喜欢“在路上”这种状态的人所向往的一种新鲜与自由。 但是导演韩寒在这部片子里对那些配角的出现并没有全部处理成“萍水相遇”,他加了两个“久别重逢”。这样整部片子就同时有了空间和时间的维度,当梦想信任之类的东西破灭的时候就会格外惨烈。 第一个“久别重逢”是浩汉去探望几年没见的青梅竹马的女孩周沫。认为背井离乡就是出人头地的周沫微笑地说着有好几部戏等着,而实际上出来几年了还只是个龙套替身。小地方出来无依无靠没有背景的姑娘,能有多少机会呢?她对浩汉是有感情的,但是浩汉的追求,她的追求,甚至无法问浩汉是不是喜欢她,他们都是不会在一起的,一开始周沫就很明了,所以她没有挽留只是婉转的表示混得不好就来找她,那个回头浩汉不会知道,但是我却记住了一双这样望到人心底的纯澈如水的眸子。 浩汉,江河,周沫,他们的名字都带着三点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的东极岛四周被水包围,所以才会取带水的名字。或者取带水的名字是因为水是不断流逝的,而他们三人的状态也是如水一般漂泊流动的,因为胡生的名字就没有带水,生于斯长于斯,他是留在岛上的。 我的家乡也靠海,每次站在大海边,我经常会想到三种人生: 一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种是御风远航搏击巨浪,还有一种是随波逐流顺水行舟。胡生应该是第一种,浩汉是第二种,江河是第三种,而周沫可能是介于第二种和第三种之间。 第二个“久别重逢”是感情上的久别重逢,浩汉通过通信19年的”笔友“刘莺莺“久别重逢”了与自己”死别“近20年的父亲,这个父亲的形象不再是自己十岁之前认识的那个父亲了,这个父亲的形象也不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个父亲了。这个新认识的父亲瞬间让他心中最崇敬的人和心中最类似梦中情人的人都变了样子,变成了最荒诞可笑的样子。 再说“萍水相遇”,苏米和阿吕,一个让人心动的姑娘,一个让人佩服的独行者,却居然全是骗子,而且都是在浩汉与江河付出足够的信任和帮助后,才显现。看的时候稍微有点意外,按照浩汉的社会经历,又不是初来乍到了,防人之心不应该这么少啊,莫非还是因为本性太纯良?(雾)。也许是因为不够强大,或者是因为小心眼,我觉得对待在路上碰到的不明身份的人始终应该留一丝提防的。不过话说回了,无论在生活中我们怎么提防,我们的感情和信任还是会遇到被骗的可能,造成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伤害。 苏米的最后表现又让人对陌生人的信任度问题有了反转的可能,老师爱苏米吗?说不清,应该是夹杂着怜惜好奇的一种好感吧。三叔的话差点让人认同觉得骗子都是些没有本事的人,可是骗子没骗别人就差点骗了你江河不是正说明你比骗子还笨比所有别的人还纯(或者蠢)你不适合这个社会吗?话说影片最后那一段我没有看懂,有机会看第二遍的时候再好好研究研究。 另外补充一个对阿吕名字的想法:阿吕开始介绍自己的名字时只说叫阿吕并抱怨爸妈起得不好,我立刻觉得他的真名应该叫“吕仁”,按照南方口音像是“女人”所以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而且“吕仁”跟“旅人”谐音。后来他对着火箭说自己叫“旅行者2号”,那肯定他自诩。 当然没敢忘了真正的大明星马达加斯加,戏份好少啊,作用呢?主要是起到拿掉浩汉最后一点值得寄托的东西吗?希望一起探讨下。不过在电影宣传上小马达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且存在感巨大的。我强烈怀疑韩寒加入可爱狗狗的戏份主要就是为了宣传。 一来是记得韩寒在某本书里提到过不明白为什么女生看到所有长得毛茸茸的东西就觉得好可爱,所以加了如此毛茸茸的萌物增加针对女生的眼球吸引度; 二来是韩寒还是很爱惜羽毛的,他可能不好意思天天在自己的微博频繁刷宣传,就假借了小马达的壳开了微博尽情的卖萌求关注,话说,这么可爱的形象加上这么可爱的萌言萌语,谁舍得不多看几眼,谁舍得黑? 说些不足。关于片中的台词和段子,有些是不错的,但是和王家卫比起来和钱钟书比起来,水平真的离拍案叫绝差点,并且编剧韩寒经常用谐音名词的偷换概念来组织句子,多了也挺没意思的,审美疲劳。微博微信时代,即使普通人也能偶尔写点闪光的好句子,只是没有出名的机会罢了。 另外不喜欢那个温水煮青蛙的梗,太老,不是我希望的从喜欢创新的韩寒身上看到的东西。这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称得上我不喜欢的东西。 关锦鹏说过,一个导演在创作自己的处女作电影的时候会刷爆自己的人情卡,但是这些将来都是要还的。韩寒的这部电影他是先攒了很多人情的,比如客串的贾樟柯,孔连顺等,然后他们来还,但是欠下的人情应该还是不少的,也许为了还这些人情,演员韩寒可能将来会在更多的地方客串,或者推荐些奇怪的东西什么的,如果真是那样,完全可以原谅啦,因为正是有了这些人情,才让我们看到这么好的处女作。 最后说一下江河老师与苏米听得那首歌:Que sera sera(经好心的@动物缘同学提醒是法语)意思是该来的总会来的。歌手多丽丝.戴曾在希区柯克的电影《擒凶记》中担任女主角,这首歌是其中她作为女主角多次唱过的主题曲,后来这一插曲在当年一举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插曲金像奖。 我是希区柯克粉丝和美剧《疑犯追踪》粉丝,我在写《疑犯追踪》的影评《希区柯克粉》的时候也提过,想不到这首我以为算小众的歌出现在了三部我喜欢的影视作品里。 ——————以上写于7月30日————————以下写于7月19日—————— 发现一个现象: 凡是短评里的热评,针对电影里的导演或者演员而不是针对这部电影到底本身如何的评论在上映前就大量交替出现的时候,已经证明了这部电影有着很强的“粉丝”属性。 有的韩寒粉以成熟自居,看不起小四和小时代,还有逼格更高的豆友看不起韩寒也看不起小四——明明看不起,还特意来写起,给他们增加话题量和传播度,真是蛮奇怪的。 真正成熟的人难道不应该是同时对这俩人侧目吗,同样出生于80年代的独生子女,同样以作文比赛出名,各自的畅销书同样引发现象级的社会讨论,一个开了公司,一个开了赛车,成绩都很好,大批的粉,大批的黑,多年居高不下的关注度和号召力。 在韩寒刚出来的那会我就喜欢他,超级崇拜的那种喜欢。就是因为喜欢韩寒,才连带着喜欢《新概念作文》,然后才又喜欢了郭敬明(不管怎么说小明都应该谢谢韩哥哦),并且有相当一段时间里喜欢后者远大于前者。 喜欢韩寒的时候,班里和我一起的很少,喜欢郭敬明的时候,发现全班都喜欢,到现在我所有的书里最烂的还是那本盗版的郭敬明的合集,稀巴烂的那种,因为太多人借过。 至于这种现象,我尝试着推测: 1.郭敬明的文字用词比较华丽,什么忧伤,心痛,背叛,悲伤之类自恋自怜的使劲凹词修饰,看着比较漂亮;而韩寒的用词表面比较朴素深刻,但要理解出来还需要时不时的动用一下智商余额。 2.郭敬明的小说人物设置都有着漫画人物的即视感,包装,华丽,他的主人公是他想象中的自己;而韩寒的小说人物都有一种倔强,真诚,他的主人公都是他深藏的自己。 3.郭敬明的小说故事感比较强,韩寒的小说作者性(想不出合适的词)比较强。 但是真正让我“弃明投寒”的关键还是我看了《圈里圈外》以及我长大了。 现在两人都要上电影了,喜欢韩寒的人瞧不起郭敬明的肤浅,拜金,喜欢郭敬明的人瞧不起韩寒的-------我找了半天,居然没找出来关键词,实际上是连提韩寒的都没有几个,她们在自嗨。并且他们的聚集地应该也不会是在豆瓣。 我想说你要看不起郭敬明,你就很难成功。真的,有句话是说:脸皮薄是种病得治,人家郭敬明就没有这种病,所以现在才这么成功。当然我也很讨厌总拿人家的身高说事的人,仿佛他除了身高矮就没别的缺点了似的。 我相信此片的票房会比《小时代》低,但是毫不犹豫的我会去看《后会无期》。 ————————以上写于7月19日————————以下写于7月28日——————————— 这篇帖子会热,甚至会有人看都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只想安静的做一只美男子——好吧,可能没那么美,好吧,可能也不是男子,好吧,可能暂时也不想安静了。 我开始使用豆瓣电影还没有两年时间(虽然ID是早注册了),很多规则不太懂,是第一次在一部电影上映前写了点东西,还没写完,本来想看完了再补充的,分析分析自媒体时代的两位以及电影观后感什么的,也没想到什么人会来看。 我把豆瓣完全当做纪录电影的工具而不是社交工具,因为我怕偶尔说错了话交错了人而不得不注销账号时,那么以后看过的电影也不能继续记录了。所以在豆瓣上我一个熟人也没有,好像也没有陌生人关注我,我就是像写日记一样写了点想法存档,而且存完就被折叠了不知道去哪了,我上一篇影评连阅读人数都是零,完全是在自嗨。 说这么多就是想表达我在写这个帖子的时候是个非常自然忠实的状态,全是发自内心的想记录自己对二人的看法,喜欢谁,“侧目”谁却不喜欢谁全是发自肺腑的,没有任何煽动什么,渲染什么的动机,更不会刻意踩谁拔高谁了。 知道这么多人留评表达看法是针对韩寒和郭敬明的,我这儿只是多了个平台,但是看了很多评论我还是有几点想说的: 1.我想从网络搬运一个词的解释:粉丝,来源于英语fans,fan的复数。fan泛指某一人物或文化的狂热爱好者。所以说只有“狂热的爱好者”才能叫做粉丝。一个公众人物的美誉度肯定不能只靠粉丝,要靠大量路人的好感。一部电影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想要好,当然也不能只靠粉丝。 2.我想说自己对书的一点看法: 有人评价歌曲:一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美妙只是外在美而已,歌曲背后的故事和背景才是一首歌的灵魂。 我想化用一下:我认为一本书她的美妙修辞,华丽辞藻,只是一件美丽的衣服,写作手法是骨干,细节是肌肉,而一本打动人心底的书却需要灵魂,这个东西在文学上表现出来就是真诚和思想情怀,若还要能够百年流传,成为经典就得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意义。我看过的古今中外最好的书是《红楼梦》,她什么都做得很好,可惜看不到完整版本。 3.前两部小时代我都看了,也留了短评,第三部小时代我也会看的,只是不想去电影院,因为看时尚杂志我都是习惯窝在家里看的。 4.我不是韩寒的“狂热爱好者”,算是默默关注者,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看《后会无期》,明后天看了再留个影评吧。 5.“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后来,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的人,那就够了。”

 短评

被老男孩、小3时代、81号们恶心完后,你会被这片逗乐,即使当个段子手,韩少也花了心思,我认为这是导演应有的追求和态度,而前面几个渣片连台词都不说人话。超出预期的好看,所以四星。

5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和朋友们去了内部首映,第一时间看到了处女座导演的处女作。年少时爱过的男神们都老了,并且老出了不同的风采。印象最深的台词有两句:“我从小就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 以及“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7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文艺青年的人在囧途,笑点挺多,冯绍峰真是帅的一比。。以前觉得他就会演各种和杨幂配对的烂片,这次彻底路人转粉了,要表达的东西很多,需要多看几次才能消化掉,演员阵容真是赞,各种插曲也是赞。。

9分钟前
  • 钮祜禄·真烦
  • 推荐

作为公路片,不要说《杯酒人生》《破碎之花》这样的国外佳作了,比之宁浩的公路片都还有很大差距。最大问题是故事的松散,随意,缺乏逻辑性和内在张力。人物,情怀,境界都浮在表面,全靠段子式的金句和刻意设计的幽默保持吸引力。不差,也无甚特别。

14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还行

有点情怀,但还不足以撑起一部电影,基本还是段子集。韩寒的自恋要比郭敬明的高级些,姿态也摆得更加好看,不过扁平度其实都差不多,都是罐头鸡汤,味精放多少的差异。

15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导演处女作自动加1星。其他的,没啥可说了……可以用钱和资源做到它们所能做到的极限,但极限之外,就是真正的「电影」所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了。但很可惜,最近两三年的中国电影里,别说极限了,连底线能够到的都不多。

18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我觉得韩寒有真诚,有热血,有讽刺,有独立,有向往,有理想化,有无厘头,有壮举,有可爱,有沉默,有爆发,有黑色幽默,有无能为力,有玩世不恭,有悲观宿命,有沉沦,有升华,当然也有自我局限,本人小学生一枚,初中没毕业,初一时曾是小四的脑残粉。

21分钟前
  • 暗愫
  • 力荐

对于《后会无期》和《小时代》的比较,我觉得我宁愿吃一个没有馅的馍,也不想吃一坨很精美的翔。

26分钟前
  • 杜希萌
  • 推荐

结尾男主说他们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八十集电视剧,我在想这肯定是世界上最无聊的电视剧了

31分钟前
  • 张小强
  • 还行

韩寒的镜头语言还是弱了点,唯一觉得还算不错的一个地方(冯转过脸,只留耳朵在黄金分割,表示不想听)。每个演员大多展现了自己应有的水准,大锤表现不佳,袁泉感觉最好,陈乔恩也不错。航拍抖的一B,视角还算不错。看完觉得有点短。最后,请弱智们不要再在影院里大喊这条哈士奇好可爱了谢谢!

34分钟前
  • 未卜
  • 推荐

“告别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任何多看一眼,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眼,多说一句,都可能是最后一句。” 文艺剧情片却一直在笑,最后笑哭…我们不断在赶路,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最后能留下一个人,珍藏一件事…就够了。“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3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段子一半俗烂一半搞笑,最不喜欢钟汉良那场,还好在影片多次近乎开始灌输鸡汤时,都冷幽默处理掉了。狗的寿命至少比情谊要长,盖上锅盖才是现实,所以来用力的告个别,后会无期。3星半

3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我就想让曾经喜欢过十年的人多赚点钱。

42分钟前
  • 琦殿
  • 推荐

我喜欢这里的人物那种没有结局的结局,人生不到死,哪会有结局。

47分钟前
  • 卡卡小姐
  • 力荐

卫星围着地球转,没观过世界也会有世界观。骚年自以为对于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韩寒闭嘴。

51分钟前
  • 小熊QQ
  • 较差

韩式幽默+韩式叙事,动人又轻松

52分钟前
  • daisy
  • 力荐

三星半,故事完整性略有欠缺,段子倒是不少,整体感不强,不过第一部算是不错了

57分钟前
  • 麻油叶
  • 还行

奇怪的是上海人韩寒在拍小城情怀,而小城来的郭敬明却处处显露对(幻境)上海的痴迷。

58分钟前
  • 仲曰
  • 推荐

大体还是个文艺片的感觉,其实从美术风格也能看出来,有点过来人的伤感,关于文艺青年沧桑的心 。讲友情,讲梦想,讲各种人生感悟,偶尔再来点冷幽默,基本就是韩寒平时呈现给大家的样子。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烂。遗憾与不足也有不少,频繁的段子破坏了氛围。于是,看过也就看过了。作为处女作,三星吧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注定两极化的片子,不喜欢的人会觉得没主线、没剧情,全片完全是靠大道理和段子堆积起来的;喜欢的人会感觉看了四篇韩寒写的小短篇,意犹未尽。没想到影片从头到尾充满了韩式幽默,小林武史监督的音乐也好听。最喜欢袁泉的段落,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1小时前
  • 曾海绵🌈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