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厄德曼

剧情片德国2016

主演:彼得·西蒙尼舍克,桑德拉·惠勒,米夏埃尔·维滕博恩,托马斯·洛伊布尔,

导演:玛伦·阿德,

播放地址

 剧照

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2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3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4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5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6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3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4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5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6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7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8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19托尼·厄德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5:48

详细剧情

Inès在一家位于布加勒斯特的德国大型企业工作。她的生活一直井然有序,直到她的父亲Winfried突然造访,并向她提出了这个问题:“你幸福吗?”面对这个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她的生活开始出现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并不喜欢自己的父亲,甚至有点以他为耻,但他却通过捏造一个名叫ToniErdmann的诙谐人物,试图为她的生活找到一个方向。

 长篇影评

 1 ) 说说现代商业世界和人类情感

和Maren Ade拍的Toni Erdmann比起来,大部分好莱坞电影真是虚假矫情得一文不值。和很多欧洲片一样,这是一部tell you how things are而不是tell you how things should be的电影。如果要从今年的电影里找找后者的代表么,其实La La Land就算。
快3个小时的电影,紧凑丰满,时间唰地过去了。惊诧这个德国女性导演,为什么有这样奇异的幽默感啊。电影里的幽默很多时候来自尴尬的事态发展,和人物的不知所措。这种幽默感是来自导演本人呢还是德国人内在个性的一种延伸。我觉得两者都有。
我喜欢Sandra Hüller演的Ines。她的冷静,自持,独立,刚强,她对待工作和私生活乃至性的态度,完全就是现代商业世界里无懈可击的职场女性好吗。我欣赏她小小颗粒的钻石耳钉,她简洁有品味的项链,她剪裁合身的西装上衣,她高高的细跟鞋子,还有她描画的红唇,一切都含蓄而委婉。她的相貌和身材倒真是标准的德国女性,她对生意和同事的态度老辣冷酷(她说,"I'm not a feminist, or I would not tolerate guys like you."),她对性的态度也摩登随意不拖泥带水。这种洒脱的女人,在外表看来似乎has everything figured out是不是?显然不是。这也是我喜欢这个角色的原因,她内里的矛盾和脆弱令人动容。令我们看到她柔软人性的场景都和她父亲有关,比如她在阳台上和坐上出租车的父亲大笑着挥手,然后大颗的眼泪掉下来;她在夜总会里突然显得不安,然后匆匆离开;她声情并茂忘我演出一首Greatest love of all;她在公园里和扮成保加利亚Kukeri的父亲紧紧拥抱。
她和父亲之间的距离是两代人间的距离,是老一辈人的实实在在温情脉脉与现代商业丛林法则下年轻人的冷酷精明实用主义的距离。我非常欣赏Maren Ade的一点是她居然拍出了现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之下跨国公司企业文化渗透进个人情感和心智带来的冲突。现代的商业运作是一部精密的转动着的无情的机器,现代企业里的男男女女也不可避免地被它影响,变得冷酷,高效,对人情无动于衷。Ade的镜头很客观地陈述了这一点。Ines的咨询公司和油业公司的CEO谈判,油业公司想要把他们的部分生产外包出去,因为这样降低成本,更划算。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即使这样会使许多工人失掉工作。谈判会议结束,Ines靠窗给爸爸打电话,镜头移到楼下,是布加勒斯特郊外简陋的居民区,院子里孩子们在嬉笑奔跑,妈妈在孩子和家务之间奔忙。Ines是坚毅的职业女性,她没有孩子,如果有的话,恐怕是不会做到那个职位的。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那个会议开始之前,Ines的衬衫被受伤的脚趾溅上大块鲜血,于是她和助手换了衬衫。尴尬好笑又匪夷所思的是,Ines没有说,谢谢你让我穿你的干净衬衫,反倒是穿着Ines浸着鲜血衬衫的助手小姑娘惴惴不安地说,抱歉我的衬衫不够高级,然后也不说任何你出血了要不要紧之类,而是“对我的工作表现你有什么反馈?” 然后外边又进来一个准备贡献上衣的,被Ines冷酷地打发掉了。工作场合的Ines多么刚硬无情啊,脚趾头痛成那样子溅了那么多血,穿下属的衬衫不显得歉意也不道谢,一丝一毫的柔弱都不流露。
以前我在日志里写过关于工作的感慨,“对于一个每天要消磨至少八小时的地方,能说些什么呢?这些周而复始的事情,久了会令人产生抗拒,然而因为那些消磨的时间,你似乎不再是原来的你了,像是那些时间从你身上抽离掉了什么东西。 以前的我不知道现代世界的细化分工对每只终日在自己的小圈子忙碌的蚂蚁意味着什么。按现在的我看来,在工作里消磨的时间是一只隐形的手,它把我们从生活本身的芳香里拖拽出来,转而放在另一个少阳光而干燥的地方。”
现代企业里的人在职场里呈现出的一面说到底是一种冷酷的角色扮演,人愈发偏离了人的本质。这也是父亲在商场里开玩笑质问Ines的原因:“你还是人?”
然而Ines也是有多无奈。家里早餐会之前那番和高跟鞋和裙子的挣扎,一边默念讲报告的说词一边准备一个人的晚餐,以及大使晚会上想努力接近重要的商业客户,却被打发去陪他妻子逛街。Ade用这一桩事例道出了多少职场女性的无奈,力道含蓄隐忍。
说了一大堆却没有讲父女间的情感,然而这个话题是永远说不清楚的。女儿会一直挂念父亲,希望他过得好,然而他们只有在他乔装成保加利亚吉祥物时才发自肺腑地表达情感。长毛怪在公园里边走边哭,这是导演天才的神来之笔。只有他在伪装之下时,我们才得以对他的内心情感窥视一二,同理,只有他伪装成Toni Erdmann时,他才得以进入女儿的生活。
全片音乐用得很少,然而Ines的一曲Greatest love of all和结尾The Cure的Plainsong都不能再熨贴。她伴着父亲的电钢琴高歌那一曲让人又笑又流泪。
人生短暂混沌又复杂,父亲临近片尾说的话充满过来人的智慧,我们经历生活中的那些瞬间,经历时不知它们的意义,只有过后回味时才会明白。比如现在的我,有时陷入这样或那样的烦恼,觉得生活残酷又痛苦,然而也许十几年后,我回头看现在的自己,会笑着想,哦,那时候我过得真幸福。

 2 ) 不要等到不知所措才无法释怀

14年回国之后,就在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大城市混着。不想用“打拼”这个词,是想说,就算有忙里偷闲的时候也只是想飞去别的地方度个假,并没有时间给家人,以及自己的感情生活留个出口。

我妈最近刚来上海住了一个月,前天刚飞回青岛。大家都羡慕说以后早起有人做早饭,家里有人打扫,能把我的生活方方面面过得井井有条。然而跟长辈一起生活的各种不协调,比如消费观、价值观和作息时间,都让我苦不堪言。我妈会为了几毛钱的菜钱斤斤计较,而在我看来这种节流屁用没有,还给我徒增烦恼。我一个缺钱的房奴也是没资格批判任何可以省钱的方式。

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很容易淹没自己。我老板是个工作狂,MIT毕业的,其完美主义的程度也是常人很难企及。他可以凌晨两三点还在盯着我改提案的格式。我的生活也像女主那样慢慢被工作填满,我特别能理解她睡过头了miss掉一个重要的餐会是多么的懊恼,大项目流失的责任我可背不起。不可避免的,这些工作上的压力会撒在旁边亲近的人身上,在父母面前就容易变本加厉和肆无忌惮。事后又会觉得愧对这份亲情,而变得想要逃避,只想自己呆着。这样就不用担心会伤害到周围的人。

然而就算每天这么被工作推着走,钱还是不够花。看看身边比自己有钱的人,他们貌似更加焦虑。大家都普遍焦虑如何才能挣到更多的钱,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的勾心斗角中挣扎出自己的一片天。貌似你再努力也永远都有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一想到这我会有点绝望,我该如何在这个充满铜钱味儿的城市安身立命。我不要变成只知利弊不管对错的大人,然而我又不可能一直假装自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特别是在面对年迈的父母的时候。

很多深夜我都会辗转难眠。可能因为工作上的一些杂事儿,也可能因为担心这职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坎和重要的节点我该如何迈过去和把握。可望着比自己职介高的人,更忙更累,压力更大,便觉得这该死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在这座冷冰冰的城市里,只有自己的事业才最有安全感。因为这决定了你的圈层,你的际遇,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仿佛大城市的繁华都是属于工作狂的。像我,稍微一犹豫就好像很多人从后面超过了你。

在精力几乎全被工作占据的同时,面对亲情,爱情,或者友情,都显得很苍白无力。总是在赶一个又一个项目的deadline,疲于在不同的人之间腾挪,参加不同的社交场合并且带有很功利性的去认识一些人。与其说麻木了,还不如说懵了。我生活的出路在哪里?

这就是这部片子可贵的地方——永远不要因为对职业发展注入了全部的精力,而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这么努力的活着。我本应该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去户外和亲密的人散心,在阴雨迷蒙的天气搂着爱人在沙发上看肥皂剧。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活成事业女强人和男强人,为什么就不可以浪费时间甚至发呆来缓和下内心的紧张和充实。尽管这个价值观趋同的社会喜欢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一个人,在我们心中的那片自留地里还有什么。那些纯真的热爱都去哪了。

每个人一想起孤独终老就害怕至极。然而每个人都在把自己逼成不太能允许他人打扰的模样。到最后还需要尝试着让别人迈进自己的comfort zone。这一切貌似都与我们一开始要在这座城市打拼的初衷背道而驰。

芭蕾舞演员的鞋子永远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辉,可当脱下这光芒看到自己伤痕累累的脚,你是否有那么一点点小私心,心疼过自己,心疼过这些年流失过的,能与身边的人分享的纯真无邪,而又极其简单,容易快乐的时光。

 3 ) 不是一家人 不进一家门

去一个旧剧院改的电影院跟一群喜欢电影的陌生人看的,现场十分配合,这种时候才知道大城市的好,小村美帝民众的审美太固定了,欧洲电影,不,非好莱坞电影统称国际电影,往往严重水土不服,观众比电影本身更阴郁沉闷.

听说是将近三个小时的文艺片,入场前已经做好充分的应对沉闷的心理内存,电影一开场就定下怪诞小清新基调,全片看完仿佛只过了1个多小时,实在惊喜.

以下满满的剧透.

前几天看other people,因为推荐的帖子说,那些我们没讲出来的北漂的故事都在这里讲出来了.的确,那种大城市打拼的娃回家被亲朋好友调戏的状态被生动的剖析演绎.而Toni Erdmann剖析的更立体深入.

女儿在跨国石油公司打拼,回家过生日都来不及脱下职业正装,一屋子亲戚济济一堂,她却一个人永远在打电话联系业务.爸爸永远穿着皱巴巴的衬衫,大腹便便,头发蓬乱. 爸爸爱一本正经的开不着边际的玩笑,女儿则永远一本正经.一开始就觉得这两个人真的是一家子么. 故事从未闪回过去的片段,情节一直靠当下发生的事情推进 -- 爸爸空降到女儿的生活里,从她的角度去体会外表光鲜的生活里到底是怎样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提醒女儿找回自我.而片子牛逼就牛逼在从两个人当下的碰撞中慢慢展开他们真的是一家人,父亲怪诞的特质在女儿身上继承和演变成高效白领的特质,亲情的纽带渐渐的浮出水面,源源不断的给她力量.

故事里的父亲十分的敏感,他敏锐的察觉女儿在繁忙的工作中渐行渐远,总是口头上说一切很好,但是他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多年的老狗归西,终于了无牵挂,于是打包行李飞去女儿工作的城市.但他并没有告诉女儿,他不想女儿又装出一切都好的样子,他要看看工作中的女儿但又时时不忘开玩笑,于是假装路人在女儿公司楼下守株待兔,终于等到女儿跟一行人等出现,又拿着报纸假装在旁边同行,试探女儿是否会察觉.以为女儿真的没有看到自己,正要悻悻离开,女儿的小助理颠颠追来接待,他一脸骄傲"果然是我闺女",于是空降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女儿带着他出入各种社交,他很快意识到女儿的神经紧绷,不得不讨好所有人,又处处碰壁的日常. 是啊,面对各怀鬼胎的达官贵人,她只是小小的公司职员. 公司要推进的项目抓在这些人手上,客户关系需要小心呵护,繁琐忙碌却进展缓慢.中间夹杂着被边缘化的职场女性视角,点到为止,既没有过分展开也没有刻意回避. 整个刻画更努力还原职场现实本身, 换作一个男性的小职员夹在达官贵人之间大概也会被呼来喝去无奈的料理一些被认为是男人会熟悉的杂事,可能会边缘化的少些,但是依旧处境尴尬. 达官贵人的家族财富清晰可见,小职员看起来一无所有,只能忍气吞声,加倍努力.

其实很少看到这样全方位努力刻画在大世面中打拼的小人物, 大公司的小白领往往被简单的样板处理带过,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理解也同样被过分的戏剧处理 -- 忽然情绪崩溃大段委屈控诉,然后发挥小强精神迎接光明. 而这个故事不是靠关键时刻的大段抒情台词推进的, 它是通过一个个小碰撞推进的.

父亲意识到女儿需要帮助,但他并没有急于下结论女儿哪里做错了,他默默的观察感受女儿生活的复杂性,他知道女儿的节最后需要她来解,他能给的不是具体的答案,而是打破循环的底气. 他没有精心布置晚宴然后拉着女儿的小手来一段人生哲理,而是用行动让自己成为女儿生活中的新元素,任由新元素和旧惯性碰撞,给女儿空间让她自己形成新的循环.

这个过程十分艰难, 女儿对父亲种种怪诞的举止十分的熟悉, 多数时候可以hold住,少数时候抓狂甚至忍不住发几句脾气但又会马上hold住.不难想象她的童年有这样奇怪的爸爸会经历怎样的抓狂,又在漫长岁月里学习hold住. 跟西装革履的不苟言笑的她称鲜明对比的是她睡过头的时候T恤短裤跟爸爸发脾气怎么没叫自己起床,那一刻活脱脱的做回小女孩. 她的生活里并没有空间宣泄自己的情绪,无论在客户老板助理面前,还是炮友同僚面前. 父亲的出现她终于又渐渐可以做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不完美的人. 井然有序的生活在父亲的催化下迅速失控, 无奈不安愤怒惊慌之后, 她终于可以跟自己赤裸相见, 承认自己的焦灼与不开心, 而接受了现状也就可以重新出发了.

而父亲做到这些并不是因为他盘算好了未来.开头的时候他试图跟女儿沟通这样忙碌的人生在毒药一样的吞噬她, 一开口成了什么是生命意义, 迅速被女儿打断, 而他自己也语塞找不到台词. 碰撞的过程中他自己也在追寻答案. 结尾的时候他终于找到了台词, 但还未开口女儿早已领会他的意思, 微笑着听他讲完那几句, 女儿默默拿起他的搞笑假牙戴上老祖母的帽子跟他开了个玩笑. 行动远远比语言有力量.

结尾的时候女儿独自站在后院, 拿掉了假牙和帽子, 回到西装革履的白领, 生活依旧不完美也还是要继续, 而她的眼神不再空洞严肃, 是一种平静和对未来克制的憧憬. 在这个故事里女儿的转变并不是父亲空降过去打了一针新鲜研发的血清, 而是一个普通却拒绝乏味的爸爸一点一滴笨拙地唤醒那个冷峻的女人心底里热气腾腾的小女孩. 她最终明白这份古怪的幽默感是最好的家族遗产, 给她底气去打拼属于自己的天地.

这个故事里既没有好莱坞式的心灵鸡汤, 也没有中国式家长的全能神做派, 甚至没有配乐, 但这个不靠谱不着调的老爸树立了家长的典范 -- 相伴却不惊扰, 关切却不审视, 给她犯错的空间, 深深的捏一把汗, 承认自己并不无所不知, 耐心的支持, 看着她自己站起来.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相伴成长的好多人, 拥有特立独行的家长大概是人生最大的惊喜.

 4 ) 什么算是有意义的生活?

《托尼·厄德曼》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中最好的两部,另一部是《推销员》。虽然《托尼·厄德曼》这次因为对手的各种buff惜败,但不失为一部好电影。德国电影的那种下里巴人的哲学劲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果体party那一段更是简直了。

这也是一部关于面具的电影,影片一开始老爹对快递员开玩笑时的拙劣妆容就预示着这点。当过音乐教师的老爹过着半退休的生活,没事儿就好搞搞行为艺术,生活中随身带着夸张的假龅牙,时刻准备着进入戏剧状态给身边的人一点惊喜,完全无视周围人的指指点点,表演十分投入。但也因为他太另类了,她女儿提前举行的生日party都没有通知他。

他的女儿在罗马尼亚一家大型咨询公司工作,在外人眼中是个飞来飞去的高级白领,生活条件优质,让人羡慕,但他老爹觉得她女儿可能并不开心。

和自己的老狗在草坪上共度最后一晚之后,老爹决定看看女儿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老爹的突然造访让女儿有一点吃惊,他爆棚的表演欲更让女儿担心不已。两人晚上的交谈中老爹问女儿:“什么算是有意义的生活?”女儿暴起,她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她甚至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

表面上女儿拿着高薪住着大房子,衣着时尚生活风光,但她每天不得不在刁钻的大客户面前装孙子,不得不和永远不兑现承诺的老板斗智斗勇,她和情人玩没下限的性爱游戏,还吸食毒品,只求枯燥工作生活中的一点波澜。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面具戴得久了就长在脸上了。他老爹有所察觉,打算用面具让女儿摘下面具。他戴上假发和大龅牙,坐上加长林肯。身兼职业培训师和德国大使的托尼·厄德曼出现了。“记得生活要保持幽默感。”厄德曼对即将被炒鱿鱼的工人们说。女儿对老爹的古怪行为嗤之以鼻,简直无法理喻,但老爹的坚持让她放弃抵抗慢慢开始配合老爹的古怪行为。他们最精彩的演出是扮演德国大使在一个家庭的复活节庆祝活动上合作演唱了一首《Greatest Love Of All 》。这可能是女儿几年来第一次全情投入的表达自己,面具此时裂开了一角。

第二天女儿再次戴上面具准备自己的生日party,也是他们公司的团队活动。Party活动准备前她发现连衣裙子拉链够不到,不得不用叉子帮忙,自己的鞋子又小了,不得不换一身配别的穿。正在她和衣服拉链搏斗的时候第一个客人已经来了。门铃声让她崩溃,她干脆光着身子开了门,错有错着的告诉朋友要举办一场果体派对,并告诉后面来的情人和老板要么参加要么离开。“记得生活要保持幽默感。”女儿终于开始直面操蛋的生活,不喜欢的东西就让他们滚蛋,不再用面具来隐藏真正的自己。

后来老爹穿着罗马尼亚的毛毛装出现时候剧情走向一个高潮,父女两人一位穿着厚厚的戏服,一位如同新生儿一样一丝不挂,两人又都在这一刻的游戏人生。两人之间没有台词,对视、寻找、停顿、拥抱。father & kid 不管孩子年龄多大,都是father & kid. 女儿也理解了老爹的行为艺术,开始寻找自己真正的样子。

后来女儿参加祖母的葬礼时再次见到了父亲,两人再次讨论了“什么算是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问题。父亲的回答很巧妙:

“问题在于,人们总会把有意义的生活和做完一桩一桩事儿联系在一起。你不得不做这儿做那儿,但在做这些事儿的时候,生活就这样溜走了。我们应该怎样抓住生活的瞬间呢?有时候,我会坐在那里,想起你第一次骑车的样子,想起在车站找到你的样子。但人们总是后知后觉,在那个瞬间里却什么也感受不到。”

有意义的生活不是结果,而是追寻的过程和点点滴滴。

《千年女优》里面一句“我喜欢那个追逐着他的自己。”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吧。

欢迎关注我 :)

某瓣://www.douban.com/people/wuxiaha11cats/

某乎://www.zhihu.com/people/xianiannian

 5 ) 《托尼·厄德曼》 :聚焦两代德国人的关系

(芷宁写于2017年1月8日)
 
        在表述亲子关系的电影中,德国影片《托尼·厄德曼(Toni Erdmann)》算是气质十分独特的一部,而其另一个译名《颠父人生》倒也符合该片的部分剧情,至少将其中逗趣的部分通过“颠”这个字体现了出来——无厘头老父突降忙碌于职场的女儿的生活中,便将各种尴尬窘态翻倍于其在布加勒斯特的人生,于是,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笑果与思考,还有那么点余留的感伤。
        在很多人看来,一贯给人严谨刻板印象的德国人身上出现一些荒诞搞怪的情节,会显得有那么点诡异与神经质,这恰好应和了影片所要表达的部分感受,十分微妙,又十分合理,而这些神经质和窘境几乎都由务实派的女儿伊奈斯来呈现,显得颇具意味,毕竟女儿的形象部分地代表了主导欧盟政治经济格局的德国精英们。
        片中的父亲属于没多少为父经验却愿以自己的方式关心女儿的那类,早年间的离异,使得女儿跟着前妻生活,而女儿目前的工作生活主要集中在另一个国家——是大公司驻罗马尼亚的高级顾问。在年事已高的老母行将朽木、爱犬也耗尽生命之际,父亲不请自来地去叨扰了女儿的工作生活,其境况可想而知。
        父亲这个典型形象,仿佛是导演玛伦·阿德口中的战后一代的代表,“这些人靠幽默解决了不少问题”,在片中,父亲也强调:“不要忘了你的幽默感”,然而这些幽默和搞笑,在女儿眼中却是“你那无厘头的幽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两代人的观念本就不同,加之生活上的差异和隔阂,经年累月下来,代沟这个词反而显得词不达意,至少不够精准,那么,要以什么来填补这些罅隙?父亲在乔装后,以“托尼·厄德曼”为名,虚构了三种身份兀自强行参与到女儿的工作生活中,这让这对父女关系的走向在荒诞中渗透着无奈,又在真情中流露着哀伤。
         影片的画面大多以近景或中景的取景方式呈现,镜头时常跟近角色,看上去一直在接近,却始终保持着距离,就像大多数的亲情关系。女导演玛伦·阿德的手法很克制,也很有特点,虽有景别区隔,且是常规的线性叙事,但她似乎于无形中消融了具体的空间与时间,更别提炫技的画面与辅助视听的配乐,阿德将功夫用在了人物塑造和人物关系上,剧本扎实生动,演员表演功力深厚,将这部162分钟的影片,撑得匀而妥。
        平心而论,影片的前半部分叙事较稳,令后半部分的跳频显得更具玩味,但这部影片也很挑剔观众,不同文化传统背景的人,观感可能会差别很大,也不见得都能捕捉到其中的幽默与崩溃,更何况,影片时长过长,会让无法融入其中的观众产生不耐感。
         片中有几场戏的情绪释放点都处理得很好,如在拜访一位女士时,父亲弹奏钢琴,“半胁迫”地让女儿高歌一曲《Greatest Love Of All》,女儿心绪起伏,感慨良多,无奈五音不全,唱功见拙,结合所唱歌词大意,便滋生出笑中带泪的观感来。再如,女儿原计划要开一个意在融洽同事关系的生日聚会,但无论衣服还是鞋子,都让她有种依旧被束缚被控制的压抑无力感,于是她临时改了聚会主题,于是,令该片在内容和形式上均达到高潮的部分来了——比之女儿的一身清凉坦坦荡荡,父亲装扮成了连脸都不露的长毛怪“库克里”(Kukeri,在保加利亚,库里克是正义的化身,能够驱逐邪恶的灵魂,据说还能赐予妇女生育能力),这种强烈的反差对比,让该片在情绪的高潮中又掀起了浪花,令其后女儿和父亲于街头的拥抱有了种美好的痛楚。
        狄更斯说:“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片中的父亲一直试图做女儿的朋友,他希望女儿过得幸福,学会享受生活,然而,一切正如父女于片尾的交心——“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往往被日常琐事所占据,干点儿这个,干点儿那个,而时光则如流水一般,人生亦是如此。”
(杂志约稿)

 6 ) 生活有什么意义

《托尼·厄德曼》是由玛伦·阿德执导的喜剧片,由彼得·西蒙尼舍克、桑德拉·惠勒等主演。该片讲述了一位爱恶作剧的父亲试图通过虚构一个人物托尼·厄德曼来修复与女儿的关系,同时帮助女儿重寻生活方向的故事。该片于2016年7月14日在德国上映。
片中故事围绕一对父女展开,这部电影是一部描写亲情的另类电影,说它另类,是因为片中没有用背景音乐来煽动观众的情绪,温弗里德失落的身影,伊涅斯又气又急的神情,都没有配乐帮助,全靠演员自身表现。影片中也少了很多父女之间互相指责的套路,而是把两代人的矛盾全都集中在一个小道具上。温弗里德专程赶到罗马尼亚,是为了当面给女儿送上生日礼物——一个名牌起司擦子,这个厨具在父亲看来,是高质量生活的象征,而在整日忙事业没空做饭的女儿看来,是个没用的摆设。而在之后的剧情里,这个道具也时不时在对白中刷存在感,把两人的分歧抽象化。
一般的影片在处理这种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时,总会给出一个孰对孰错的明确结论,但本片好就好在结尾回到了之前父女探讨了几句结论的问题——生活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看似抽象、鸡汤,但实际上每个人都知晓的它的答案——
 “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往往被日常琐事所占据,干点儿这个,干点儿那个,时光如流水一般,人生亦是如此,遗憾的是,我们永远都只是后知后觉。”
就像片中的伊涅斯气冲冲把父亲送走时,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她才泪眼婆娑地觉得自己之前就是个熊孩子。
的确,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戴上了假面,穿起了盔甲,只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残酷社会拥有立足之地。但正是这种机械化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渐渐忽视了父母的关怀,丢掉了生活的小乐趣,于是经过假面和盔甲的过滤,疼爱的初心变成了没用的唠叨,一件实用的礼物变成了无用的废品。我们全副伪装地标榜自己的坚强与成功,干练与成熟,却忘记了给自己长久压抑的感性因子松一下绑。
这部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托尼·厄德曼》也许有些冗长,说的也是他国的故事,但主角的经历正与当下的我们相同,那个不顾一切、扑向笨拙的背影的“小女孩”在提醒我们,面具戴得再久再称脸,也遮挡不住心中最真实的情感,忙碌之余,也别忘了给爱你的亲人一个大大的拥抱,无论是你还是他们,都需要。

 短评

大毛怪很暖心,但剧本里充满了无法忽视的鱼钩和新精英主义不讨喜的一面——力图表彰自身的感性和对缺点的正视,用博眼球的天体party方式来表现发泄,但自始至终都没看见多少在表演中自发出现的同理心,完全是和好莱坞标准同质的做作。

8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海报好好看,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句:你幸福吗?

13分钟前
  • ╯^╰
  • 还行

以为这又是一部【美国甜心】,结果在最后一秒,叙事线收尾了。

1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如果这个电影最后拿金棕榈,也是心安理得的结果。

22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全程处处尴尬,穿也尴尬,脱也尴尬;职场事事无聊,忙也无聊,闲也无聊。

24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如果欧洲中产阶级的疗愈要用一个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无聊气质的故事来完成那也真是可悲,工作忙忽略家人、和第三世界野蛮人打交道、压力大得性冷淡了,150分钟就说了些不疼不痒的事,最后唱首歌脱光衣服丢掉束缚放开自我,人生意义就圆满了,如此尴尬的人生和身份探讨还是直接交给上帝吧

28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较差

太能理解這個片子在國內遭遇的差評了……一般不太接觸德國的人大概根本get不到笑點吧,如此如假包換的德味,讓我想起很多很多人,連對尷尬和溫情的處理方式都是這樣生硬和直接地來。

32分钟前
  • 有必要
  • 推荐

不满意。全片充斥着自私的人文关怀和刻奇式自我感动,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身上讨论,谁需要被救赎以及如何救赎都是非常先入为主且片面的。片中父女的互动揭示着无比冷酷的事实和无法逾越的误解。殊途同归只是理想,归根结底人都是孤独存在着的灵魂。

35分钟前
  • H!karu
  • 还行

可看度很高,很娱乐很趣味性的电影。大量的喜剧元素让观众可以非常享受这个故事,而内里则是父女的亲情,也会感动很多人。在一些细节的关注,女性在职场的困境,都很细腻准确。父女两人的表演也很出色。小惊喜。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人文主义生活方式对实用主义生活方式的一场偷袭,或者“胳肢”?她极力逃避被肤浅的“幸福”“快乐”套牢的生活,但荒唐的尴尬癌大爆发过后她竟也不可避免地思考起所谓的“人生”,结果啊,人生很让人失望,那些陈词滥调就是人生。但生活却因这假大空的思考有了一丝莫名的温度。

43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没错,是亲女儿,绝对的

48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过誉了 看完daniel blake再看这就觉得这些中产阶级的危机和焦虑都算什么...真不需要三个小时去摸索个答案

52分钟前
  • 浮游物
  • 还行

两个半小时,无聊到爆炸!!!给裸体Party和黑屌怪加一星吧。

5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你幸福吗?你过上想要的生活了吗?新年将至,央视记者走上布加勒斯特街头,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随机采访,此时一只保加利亚黑鸟拎着起士擦子气喘吁吁地走来,转眼又消失在人海,地上多出一副假牙。

5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场刊史上最高3.8分,只能说文化隔膜太大,只要老头一说话观众就发笑,而我以及问了一圈中国记者都是一脸懵逼,很难get到点。非常生活化的电影,古怪滑稽的父女关系,片长近3小时。女主闺蜜抱怨:跟中国客户们吃饭,一上来就被灌晕,然后听他们唠了五小时中文,最终居然成功签下一笔单子!

5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场刊评分虚高,胜在没有刻意制造戏剧冲突。父女间的千言万语,在什么都没说中说出来了。——最后父亲披着厚厚绒毛慢慢穿过公园,突然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基本跟导演之前的作品差不多,靠耍嘴皮子逗贫推进剧情。无论怎么在剧情上找亮点,都只是电视电影的水平。让我比较欣慰的是用大篇幅介绍了企业界女性的工作生活方式,并且还算合理,要知道电影界搞创作的一般不太熟悉企业界的工作方式。

1小时前
  • 小A
  • 还行

3 不是我的那盘菜,既没被感动到也没觉得太好笑,也许我就是这位丢掉了幽默感生活意义的女儿,需要一个戴上牙套假发披上兽毛的父亲角色来安慰。德国人真是对nudist不要太痴迷。

1小时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喜和悲的混合,是一只怪物闯入了苦苦经营的派对。玛伦阿德洞见了这点,并清晰简明地拍出了绝无仅有的[托尼·厄德曼]。当表演遇见了务实主义,真的变得假模假式起来,假的却显得那么真切。此起彼伏的尴尬之中,生命的喜悦、荒诞以及背后无尽的苦涩、孤独和无从实现的愿望被照得通亮。

1小时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亲情和时间可以消除隔阂,一件件诙谐幽默的生活趣事让这对父女的价值观逐渐互相认同,看到最后感触良多。

1小时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