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1

记录片英国1964

主演:Douglas Keay,Wilfrid Thomas

导演:保罗·阿尔蒙德

播放地址

 剧照

人生七年1 剧照 NO.1人生七年1 剧照 NO.2人生七年1 剧照 NO.3人生七年1 剧照 NO.4人生七年1 剧照 NO.5人生七年1 剧照 NO.6人生七年1 剧照 NO.13人生七年1 剧照 NO.14人生七年1 剧照 NO.15人生七年1 剧照 NO.16人生七年1 剧照 NO.17人生七年1 剧照 NO.18人生七年1 剧照 NO.19人生七年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20:03

详细剧情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人生的轮回从这十四个七岁的孩子真实生活开始,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写满对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人生七年又七年,震撼上演。   1964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首拍此纪录片时,还是只是个助手。此后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积累了丰富的拍摄经验,成为知名导演。

 长篇影评

 1 ) 记不住谁是谁,标注下。

<图片4>伦敦市公租房区
<图片13><图片14><图片12>约克郡,上的是一个只有一个房间的乡村学校,距离家有4英里。
Neil
利物浦郊区,认为打架太可怕了。
Tony
Charles+ Andrew+ John
<图片9>
Bruce
萨里的私立寄宿学校,想做一个传教士。
<图片7><图片11>

 2 ) 《人生七年》7岁--28岁

1.阶级:

阶级(财富分级)无疑决定了许多,然而下一代能跨越阶级藩篱的却寥寥无几。大小姐浑噩二十年依旧能找到高材生丈夫,生活美满,可工薪阶级的三位女孩哪有资格挑挑拣拣?从小读私立学校的三男生一路冲向牛津,这对他们不过是长远计划的短暂一环,对地方城市的尼尔却是一生梦想。孤儿院的孩子似乎注定在底层沉浮,那个贫民学校的顽皮鬼最后成了你出门遇见的出租车司机。唯一漂亮翻身的是脑力过人的乡下孩子尼古拉斯,他飞到美国去做助理教授,用光彩照人的成绩证明努力并非无用。

再谈一下观察到的现象。第一,本阶级的人都非常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几乎所有人都声称不羡慕富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正确无疑。然而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出卖了他们,因为他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胜过自己,能够过上更优渥的生活。

第二,正如我之前陈述过的,相当多的人在二十多岁就有思维固化和阶级固化的苗头,前者又是最为致命的。当然你可以说因为我没看完,但我觉得后面基本不用看了。成为律师的人可能成为大法官,但你跟我说工厂工人或者保险推销员会梦想成为律师我是万分不信。

他们已经开始自我放弃了,转而准备让下一代实现自己的希望。

第三,家庭使人倾向保守,更难跨越阶级。我不是指摘家庭在拖累人,但家庭确实给人一种“安定”感。人们开始短视,注重享受,由于责任更不愿意冒险。所以任何有志向的人都不应该过早生一堆孩子,因为你们正在把自己的生活逼向地狱模式。

总而言之,知识帮助你跨越阶级,但除此之外,阶级上升依旧困难至极。这在阶级日渐固化的中国更是明显。

2.性格

性格也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先天因素,后天经历,阶级氛围都在影响。先天的比如工薪阶级三女生,真的是七岁看老,二十多年还是没变。后天的有郊区孩子尼尔,小时候非常活泼,结果从14岁左右开始陷入自我封闭状态。阶级氛围也扮演重要角色,富家千金一副阅尽千帆的厌世情绪,中产阶级三男生的自信和从容,以及孤儿院孩子浓重的自卑与内向。

生活塑造了我们的性格,我们的性格也影响着生活的走向。要想摆脱这沉重的负荷,你必须用史无前例的努力与奋进,才能喜笑颜开,就像那位曾经极其内向、后来生活光明的农家少年尼古拉斯。

3.英国与中国

毫无疑问,英国的工薪阶级和中国的根本不是一码事。在中国这片魔幻的土地上,你根本不可能听到“他们当工人也很赚钱呀”这种话。所以你要自降一个阶级才能理解《七年人生》,比如中国的中产就是英国的工薪或者地方城市市民,中国的富人才是英国的中上中产。那么,占绝大多数的工薪和农民在英国该怎么分类呢?“孤儿院”。好在大家都是孤儿院里的孩子,所以最开始也没什么不同。但是当你继续往上走的时候,差距就出来了,在那里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产和富人阶级,因而你也会渐渐理解自己早该领悟的自卑。说实话,现在我就在这个阶段中,半梦半醒。

好在英国人把路都走过一遍,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从他们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学习经验。毕竟,没有什么比“我还要机会”这句话更振奋人心的了。

 3 ) 献给脸盲症的你

总结一下每个小盆友是谁、什么背景以及采访的时候都说了什么。剧组问了小朋友关于打架、异性、金钱、对其他小朋友的看法、理想、有色人种、放学回家的安排相关的问题,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有采访到每个问题,还有一些我没听清不能确定就去掉了。

严重剧透预警!!!

严重剧透预警!!!

严重剧透预警!!!

贫民(没有家庭或者在乡间生活)

Simon - 有色人种、在政府资助的福利院中生活和学习。当被问到对事情(比如打架、女生、未来)的看法的时候,大多数答案都是没有想法,或者回答得不是很清晰。认为富人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以及奴役别人。对将来的想法是四处看看自己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和他生活在同一个福利院中的朋友Paul,不知道什么是大学。

Neil - 在英格兰西北部的利物浦郊区生活。想要住在城里。因为冬天乡间太湿冷了,并且没有躲避的地方。在学校里很少打架,因为觉得这很糟糕,而且会受伤。打架就是在学校里假扮骑士互相挑战。放学回家以后妈妈给一杯茶喝,然后出去玩,天黑以后回家看电视。在学校里经常玩catch a boy, kiss a boy and catch a girl, kiss a girl的游戏,女生的反应是尖叫。讨厌坏脾气的女生。长大以后结婚不想要小孩,因为小孩太淘气了还会把家里弄的乱糟糟。没见过有色人种,以为有色人种是怪物(注:不是可怕的怪物,这里是这个小孩的想象)。觉得自己不需要上大学,因为将来不会当老师。长大以后想当宇航员,如果当不上宇航员就当一个大巴司机,载着人们去海边,去乡间,在车里放一个大喇叭告诉大家下一站要去哪。

Peter - Neil的朋友。不喜欢有色人种。如果不能当一个宇航员,就像爸爸一样做个巡警。以为自己想当宇航员的话就不需要上大学。

Nicholas - 在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的一所距离家4英里远的只有一间教室的乡村小学上学。喜欢住在乡间,虽然有时候会有点孤独。当问到喜欢乡间还是喜欢城里的时候,回答得不是很清晰。不想回答有没有女朋友的问题。只在电视上看过有色人种。长大以后想探索宇宙。

中产(住在城里的普通家庭)

Jackie - 在伦敦的居民区上学。妈妈7年生了5个女孩,家里一直都想要一个男孩。熟知小朋友间的八卦。长大以后要结婚,不太清楚是什么样的男生,但是这个男生要有一点钱,但不是很多钱。觉得有色人种是好人,只是和他们肤色不同,很多非洲人来英国。接下来没啥打算,准备给自己买一个xx(没听清)。

Susan - Jackie的朋友。 “有时我们和男生相处的不好,有的时候我们会和男生争论。“

Lindsey - Jackie的朋友。觉得打架很蠢,因为如果在教室里打架,被老师抓到会被骂。长大以后要生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如果有2英镑,会把钱给穷人。接下来准备去两元店工作。

Tony - 在东伦敦的一所老学校上学。非常有活力,一开场跑着跑着摔倒了,立马爬起来继续跑,他女朋友说他是个猴子。觉得打架很重要。晚上10点到11点睡觉。有时周六早上会去看电影。觉得富人很蠢,因为富人不让穷人碰他们。长大以后想当一个赛马师。

Michelle - 在东伦敦的一所老学校上学,是tony的女朋友。喜欢和Tony打着玩,tony在厕所里往她身上扔肥皂,她就追着tony跑。周六早上会去看电影,有时候跟朋友去,有时候跟tony去。不喜欢男孩子,喜欢女孩,觉得男孩子对什么都品头论足,还爱打人。将来想当女明星。

富裕(伦敦城里的有钱人)

Charles - 在伦敦肯辛顿的一流幼儿园上学。和Andrew、John是同学。幼儿园里会教拉丁文歌曲。觉得女生很无聊,因为没办法和女生玩摔跤游戏,女生总是喜欢玩洋娃娃,还爱哭。接下来要读预科学校,记不住学校的名字,妈妈知道要去什么学校,大学想去牛津。

Andrew - 在伦敦肯辛顿的一流幼儿园上学。在纪录片一开始在游乐园里带着其他小孩向熊扔吃的,在John制止以后说,我知道不让扔吃的,但我觉得这个不是很重要,是个很自信、很活泼、很健谈的小朋友,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觉得beatles的音乐太吵而且发型很糟糕。觉得小组长的制度很好,因为可以管理那些淘气的学生。想把表现差的学生移出自己的小组。放学回家先喝茶,然后练钢琴,玩录音机,然后看电视,晚上6点洗澡,7点上床,阅读到7点半,然后睡觉。有一个女朋友,但是不常想起她。觉得女生一般都不做男生们想让她们做的事情,在男生们想跟她们玩摔跤的时候玩洋娃娃,并且不让你玩你喜欢玩的游戏(7岁就看穿一切了hhh)。觉得学校收钱是个好主意,因为不收钱校长没办法付老师的学费,校长就会很生气。喜欢读金融时报,因为在里面有股价的变化,周一不看报因为周一股价不变(可能因为是美股?)。觉得有钱人经常取笑穷人,欺负穷人。觉得party的时候自己和其他小孩相处的很好,也觉得其他小孩人很好。

John - 在伦敦肯辛顿的一流幼儿园上学。纪录片一开始制止其他小孩向熊扔吃的。不喜欢beatles的发型。觉得学校收钱是个好主意,因为如果不收钱学校就会人满为患,而且校长会破产,然后进监狱。读《观察者》和《时报》,一般先看标题,然后再读内容。不喜欢穷人,觉得有些其他小孩有点脏。毕业以后打算去预科学校,如果能通过考试就接着去一所私立学校,然后去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

Susie - 在一所教古典芭蕾的时尚女子学校上学。有一次被一个淘气的小男生打到过肚子,不喜欢这样的男生。放学回家以后,先去见妈妈,然后喝茶,然后看电视,然后写作业,然后见爸爸,7点睡觉。长大以后结婚想要两个小孩,要一个保姆帮忙看小孩。不认识任何有色人种,也不想认识任何有色人种。接下来要去女子寄宿学校,可能会上大学,但不知道上哪个大学。

Bruce - 在一所寄宿学校上学,不和父母住在一起。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所有人都应该知道上帝。女朋友在非洲,可能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还有两个在瑞士的女朋友也很喜欢。长大以后打算去非洲教没被教化的人,让他们变好。

 4 ) `

1 杰基:杰奎琳 在伦敦市公租房区居住
2 尼古拉斯:在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的乡村居住
3 尼尔·休斯:住在利物浦郊区 父母都是教师 不喜欢打架
4 托尼:在伦敦的最东边居住 15叫其”猴子“
5 彼得:3的同学
6 约翰:在伦敦市中心肯辛顿区的一个早教学校上学
7 查尔斯:6的同学
8 安德鲁:6的同学 读金融时报
9 保罗:在一所由慈善团体赞助的儿童之家里上学和住宿
10 西蒙:9的同学 黑人
11 霍顿·布鲁斯:在伦敦西南萨里郡的一所私立寄宿学校上学 父亲远在六千英里以外的地方(津巴布韦)工作 梦想是当一个传教士 把自己的钱分给穷人
12 苏西:在一所女子时尚学校上学
13 苏珊:1的同学
14 林西·珍妮特:1的同学
15 米歇尔:4的同学 女朋友
16 法默:11班级的班长 11夸赞其有威严 能够维护班级纪律

 5 ) 一个孩子的异化,发生了几十亿次

终于开始看这部7*7。

今天看了第一集,7岁看老。

一个人是理性,感性,信息,资源,社交,情感,人格等等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一直在演化。

对于社会资本、社会支持比较熟悉的人,对这个片子不会陌生,在圣保罗中学、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学做工等等书里已经从各个角度讲了太多。比如私立寄宿制那三个小孩子,确实有两个上了他们口中的剑桥,圣三一。而有个孩子问,什么是大学。

这部片子的拍法真是经典。中国过去几十年没多拍这个真是可惜,也是因为jie级在中国太敏感。

除去jie级,更多的看到一个个萌萌的孩子。不是蝇王说的那么不堪。而是萌萌的懵懂蒙童。

还是弗洛姆之问,为什么孩子都充满灵气和活力,十年后就消沉抑郁,怎样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解释。

北野武“灾难不是死了两万人,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同样的,历史和jie级不是几十亿孩子的异化,而是一个孩子的异化这件事发生了几十亿次。

那些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留守儿童,都怎么样了?没人过问。我们连全球媒体关注的铁lian都不过问。闭嘴就是一种异化。

穷人们都怎么样了?都沉默,消亡,绝户了。很多文明也消失了,只剩下剩下博物馆里的残片。

当然,整体的历史、技术和文明,一直在进步。一个索马里人,也可以、也应该享受整个文明。

 6 ) 记录下……

影片展现了一群不同阶层小孩对打架、纪律、异性、恋爱婚姻、金钱、人种、成长规划等方面不同的想法。按阶层简单分类,记录下:

1.富人4人(约翰、查尔斯、安德鲁、苏西)。

约翰三人上的是私立学校,见识面广,理性,逻辑清晰,善于表达。业余时间会看报读书,练乐器。计划考牛津剑桥。

苏西,富家女。在学院有学习古典芭蕾。不喜欢打架的男孩。长大结婚后想要两个小孩,找保姆照顾。不认识其他肤色人,也不想接触。可能会读大学。

2.中产或一般6人(杰基、苏珊、琳赛、尼尔、彼得、布鲁斯)。

杰基、苏珊、琳赛三人是朋友。有爱心,有钱会去帮助穷人。过收获节时会去给穷人送食物。

尼尔、彼得是同学。

尼尔不喜欢打架。喜欢住在城市,下雨也有地方玩。结婚后不想要小孩,闲小孩淘气、脏。不太喜欢有色人种。认为不需要上大学,因为不想当老师。想当宇航员,当不上就开旅游车,带着人到处玩。

彼得有个喜欢他的女孩,长大后他要娶她。不喜欢有色人种。想当宇航员,当不上就当警员。

布鲁斯认为最重要的事是让大家知道上帝。觉得遵守纪律很对,怕自己班的班长。有三个女友,一个在非洲,两个在瑞士。长大后想去非洲支援教育,教没文化的人,让他们变得更好。

3.贫穷阶级5人(尼古拉斯、托尼、米歇尔、保罗、塞蒙)

尼古拉斯 读村小。长大想研究月球。拒绝回答关于女朋友的问题。

托尼和米歇尔 贫民窟老学校读书。两人是男女朋友。喜欢打架。周末两人会去看电影。托尼特别活跃,米歇尔叫他“猴子”。托尼每天十点到十一点才睡觉(小孩这么晚睡觉,晚上干嘛了?),长大想当骑师。

塞蒙和保罗住儿童福利院。胆小腼腆。塞蒙想长大工作前四处走走。保罗不知道大学是什么。

总的来说,家庭条件好的小孩表现得也更好,更善于表达自己,更积极回应导演的话题,也有更好的成长规划。

但以后也未可知,下一部14 UP,走起……

 短评

这个纪录片创意太好了 跨越了半个多世纪7年一部拍了8部纪录片啊 看了这第一部之后立刻想看后边想知道小盆友们最终的情况啊 人数太多 就对几个小盆友印象比较深 就记得那个未来要当传教士的小盆友说我们应该把all。。some。。most of the money给上帝的时候笑尿了 这可比夏洛克牛逼多了 人家7年才出一集

5分钟前
  • lexie
  • 力荐

我靠,这不是最早的儿童行为观察电影嘛。牛逼。这创意,太屌了。必须好好研究。孩子们远比大人以为的聪明多了。偏见、暴力、观念、未来人生方向,7岁已基本见分晓。五星。

7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力荐

“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充满了美好人生的各种憧憬。且看N年以后。8.6

8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七岁的英国小孩想的是打架、恋爱、结婚、女孩、理想,七岁的我们想的也是这些,不过只敢在外面谈改良版的最后一个

9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A comment on Youtube: What happened to kids like this? a 6 year old reading the Financial Times...all you get out of a 6 year old now is BLAAAAARWWAAA

14分钟前
  • Ying
  • 推荐

每代人滴人生变迁都有属于自己滴阵痛,都会有第一次放弃,取舍……但人生就是个学会做减法滴过程,你孤独滴来到这个世界,也将孤独滴离去……不过是中途你会有这样那样滴可能,但到头来发现一切都只是令你更有存在感……做个纯粹滴随心所欲滴比做个懂得取舍滴要简单滴多……

15分钟前
  • robin & cabin
  • 推荐

CCTV9看的,很棒的一部纪录片

18分钟前
  • 巴斯特德
  • 力荐

修了法西斯主義以後,看這部紀錄片感覺毛骨悚然。。。天壤之別,似乎早已註定。導演像是用孩子進行養成實驗似的。儘管確實可以做出一個巨製的人種志實驗,不過一個人生活的前因後果被完全公佈,這種感覺就像裸體示眾。問的問題倒是太深刻,從對打架的看法,從而激發對制度及紀律的思考;從對班長的態度,拷問他們對民主與專製的意見;從課外活動窺探性別觀念,從家庭時間表反推家教模式,成員地位。他們談種族觀念,貧富觀念,但奇妙的是,對於弱者的看法,沒有顯示出太大階級差異。他們享有的資源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對於未來學業規劃頭頭是道時,農村放牛的男孩在問什麼是大學,他們覺得職業道路不需要學術。女孩想要回歸家庭,也沒有想太多讀書。貌似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很早就有了雛形。

19分钟前
  • primejoyce
  • 力荐

英国纪录片。组织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二十个7岁孩子,每隔7年拍一部记录他们现状的片子,从1964年拍到2012年。记录下其成长历程乃至英国社会的缩影。这是第一部,由对孩子们的访谈和生活场景构成。孩子们童言无忌,畅谈男女,工作,金钱…让人迫不及待想看到他们14,21乃至56岁时的情况

20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十四个孩子,代表不了整体。富家子弟最大特点,家长传授的事物和底层家庭不一样

23分钟前
  • 绿萝热
  • 力荐

这个节目的重点当然在于比较,对参与者来说有一点残忍,一生都被展示给所有人看。7岁时能看到一条基准线,有人排在前面有人落后些,但若跑起来或退着走,这条线就会淡一点。

26分钟前
  • Aria
  • 力荐

所有人的颜值巅峰

31分钟前
  • 囍弗斯
  • 推荐

1—8 P4 一旦运转起来,我会做的很好,但是动因很难获得。P8 人生必须积极实践,最重要的是一种,总体而言,没有做出太多妥协的感觉。7岁到14岁,从天真灵动,到困惑羞涩。从21岁之后,大多数人,无论贫穷富有,平凡出色;无论是被别人安排还是随遇而安,似乎都过上了一种向前望去缺少惊喜的生活。Neil是最特别的一个。

33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拍了7部,也就是近50年。片头就告诉我们这是为了献礼千禧年。之后绝对是要虐惨的。创意太牛逼太有意义有意思,和少年时代撞上。大家看之前一定要看这个系列纪录片。关于梦想还有对事物看法小孩们都挺可爱的感觉看到了自己。太喜欢这个感觉。/6.9/

37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我们老是自欺欺人地说:人人生而平等。但其实出身和家庭环境决定我们掌握的资源,进而影响所受的教育和眼界。7岁就看financial times并对自己的未来清晰规划到剑桥三一学院的孩子,跟一个连university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大概已经可以预见

38分钟前
  • headradio
  • 力荐

youtube上各种全啊 -- - - 非常值得再看几遍。

39分钟前
  • 水湄物语
  • 力荐

其实是个恐怖片。想到我小时候总有大段难以消化的空白时间,没有书看,也没有兴趣班去上,被扔在随便的亲戚家自娱自乐。多讽刺,成长之后已经落后了别人那么多,除了学习好一无所成。

41分钟前
  • 鲸落
  • 推荐

从一开始等级就已被注定。不同的生长环境,让小小的孩子已经在自信、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相同的只是7岁时的他们都还有笑容。

42分钟前
  • 雨宫萤
  • 力荐

七岁的白人小孩周六带上异性朋友去电影院。导演与他们探讨如何看待打架、异性、生育、大学、金钱、纪律以及有色人种等等话题。

45分钟前
  • 希声
  • 力荐

英国那时候的校服真是气哭中国学生了!!

48分钟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