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王子

动画片美国1998

主演:方·基默,Ralph Fiennes,米歇尔·菲佛,桑德拉·布洛克,杰夫·高布伦,丹尼·格洛弗,帕特里克·斯图尔特,海伦·米伦,史蒂夫·马丁,马丁·肖特,Bobby Motown,埃登·里格尔,Ofra Haza,詹姆斯·埃弗里,Aria Noelle Curzon

导演:布兰达?查普曼,西蒙·威尔斯,史蒂夫·希克纳

 剧照

埃及王子 剧照 NO.1埃及王子 剧照 NO.2埃及王子 剧照 NO.3埃及王子 剧照 NO.4埃及王子 剧照 NO.5埃及王子 剧照 NO.6埃及王子 剧照 NO.13埃及王子 剧照 NO.14埃及王子 剧照 NO.15埃及王子 剧照 NO.16埃及王子 剧照 NO.17埃及王子 剧照 NO.18埃及王子 剧照 NO.19埃及王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5 02:45

详细剧情

法老发现自己的王国内希伯来人日益增多,开始感到不安,对希伯来人总是无端猜疑,于是命令所有的希伯来人都去当奴隶,并吩咐讲所有希伯来人生的男孩扔到河里。这天,一个希伯来妇女生了一个漂亮的男孩,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幸免于难,她将他放到一个草箱中放进了尼罗河。   皇后在河边捡到了这个漂亮的男孩,将他带回宫殿抚养,取名摩西。摩西和王子兰姆蒂斯一起长大,两人成了最好的朋友。摩西十分反对法老对希伯来人的暴政,一次他为了阻止一名埃及人残害希伯来人而将失手将他打死。为了逃避法老的惩罚,摩西逃到了米甸地。不久法老去世,兰姆蒂斯成了新法老。摩西原本以为兰姆蒂斯会一改以往法老对希伯来人的暴政,没想到兰姆蒂斯反而变本加厉。在神的指示下,摩西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于是他决定要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困境。

 长篇影评

 1 ) 声音

初春的时候和一位钢琴专业的朋友聊天,谈到音乐的缘起。从最开始的宗教需求,到中期纯粹美感的表达,一直至如今对于个性的凸显。尽管初衷已经甚为淡化,但从艺术性上讲,不得不说许多至为感人动听的曲子都出自此派。埃及王子从这个角度上说,算是其中一员。

1.故事。

故事取自圣经的出埃及记,是紧随创世纪后的一卷。截取Wiki上的简介,the book tells how the children of Israel leave slavery in Egypt through the strength of Yahweh their god. Led by their great prophet Moses they journey through the wilderness to Mount Sinai, where Yahweh promises them the land of Canaan (the "Promised Land") in return for their faithfulness.

不知影片对圣经的解读是否忠实,如是那么个人角度讲还是有些接受不了。耶和华借摩西之手虽然解救了以色列人,然而对于埃及平民百姓的处置恕不敢苟同。

个人观点,圣经故事对于科学和中立来说,好像有些太沉重了。


2.音乐和动画。

重点还是侃点其他的,音乐和动画。

1998年美国出产的动画长片主要有三部,梦工厂的埃及王子,迪斯尼的花木兰,以及皮克斯的虫虫危机。前二者在原声及主题曲上都颇有建树,刚刚又去复习了一下花木兰,俏皮的沉重的都做的很好。但是很明显,埃及王子在配乐中所下的心思要更多一些。

2.1 Deliver us

影片伊始的Deliver us,背景是以色列人在埃及督工的鞭下建造宫殿。以沉重的男声齐喊Mud, Sand, Water, Straw开头,随后接以成文的句子,"Mud, and lift; Sand, and pull; Water, and raise up; Straw, faster!",节奏的掌控和变换恰到好处,很快就把人带入剧情。

"Elohim, God on high.
Can you hear your people cry?
Help us now,
this dark hour...

Deliver us
Hear our call Deliver us
Lord of all remember us, here in this burning sand.
Deliver us.
There's a land you promised us
Deliver us to the promised land..."

一句Lord of all remember us,唱的绝望都要从歌词中淌出来。

其后是摩西之母为使身为以色列血统的儿子得以活命,涉险将其装在草篮中放入尼罗河,边道别边唱最后一支摇篮曲。初而婉转复又高亢的女声,使得整部片子的异域风情在这段曲子中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2.2 All I ever wanted

摩西被埃及王后于尼罗河旁拾到,视为己出,成为埃及王子(影片情节,和圣经本身不完全相同)。成人后,一次晚宴上法老的儿子拉美西斯被授予摄政王,来自米甸的女子西坡拉被抓来当做礼物献给他,而拉美西斯大方地将其转给摩西。待摩西回到寝宫后,发现西坡拉正悄悄逃走,他追随其后,偶然间撞上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亚伦和米利安,并第一次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世。

然而自始至终以为自己是贵为埃及王子的摩西,如何肯相信一个以色列奴隶的话,他当然以为这是痴人犯上的呓语。直到米利安轻声唱起摩西母亲的那支摇篮曲,这才撼动了摩西一直以来所相信的一切。曲子就从这里开始。

摩西一遍遍唱到,all I ever wanted。在貌似雄壮坚定的曲调下,却藏着感伤的不确定。而紧随其后的,是影片第一个令人惊艳的处理。镜头推进至摩西合上的眉眼,随着一声鼓响,眼睑被描深并瞬间睁开,画风从写实转至古希腊壁画的二维风格,法老屠杀以色列婴儿,摩西被放入尼罗河的场景列次出现,摩西也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2.3 The burning bush

得知自己身世后,次日摩西为了阻止一名埃及人残害以色列人而失手将前者推下高台。摩西随后逃亡至米甸,并与西坡拉结为夫妻。

某天他为了追回一只走失的羔羊,在洞穴中见到了化为火向其显现的耶和华。摩西问,what do you want with me. 耶和华答,I have seen the oppression of my people in Egypt, and have heard them cry. So I've come down to deliver them out of slavery, and bring them to a good land,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And so, unto Pharaoh, I shall send..you.

不得不承认,仅仅从文学角度上说,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描绘的实在是太美了。

摩西惊诧道,他们怎么会相信我呢?我曾是埃及王子,那个屠杀他们婴儿的法老之子,how can I even speak to these people?

一直用温文尔雅的语气说话的耶和华立时变了口气,一道强光将摩西推至一旁并厉声道,Who made man's mouth? Who made the deaf, the mute, the seeing or the blind? Did not I? Now Go!

之前一直温柔辅佐的女高音清唱也立刻消失,被有力的交响乐代替。

摩西显然被吓坏了,耶和华便再度温和下来,告诉他你去见法老时,我将与你同在。Take the staff in your hands, Moses. With it, you shall do my wonders.

耶和华的配音拿捏的近乎完美,紧随其后摩西回到家中,手舞足蹈地和西坡拉说起刚刚发生的事情。这一段完全没有对话,全凭一连串的小动作和配乐穿插,可效果却比再用声音叙述一遍翻了倍。然而这为神至尊,胡萝卜大棒的政策实在是太过典型,即便音乐配音再美,故事本身却是无法说服人。

2.4 Playing with the big boys

摩西随即回到埃及,见到了已经成为埃及法老的拉美西斯。耶和华将摩西手中的木棍变为一条眼镜蛇,然而拉美西斯认为这不过是区区杂耍小技,遂唤两位祭司玩点大的,便有了下面这一段。

曲子从念诵埃及的诸神开始,由慢至快,缓缓进入主题。彼时为反派角色搭配的音乐大多相近,这一段很容易令人联想起狮子王中刀疤的那段独唱,尤其是偶尔类似念白的演唱。这一段的配音与动画影片增添了别样的滑稽色彩,而二者的完美匹配也让观者尤其享受。

2.5 The Plagues

法老不听,摩西没有办法,耶和华于是在埃及降下灾祸。拉美西斯和摩西在这一段的对唱,以及动画的设计,个人认为是片中最精美的一环。

从尼罗河开始,水禽飞走,成群蛙类爬上岸,男女生紧凑的合唱,以及耶和华所下的灾难就此开始。

Thus saith the Lord:
Since you refuse to free my people
All through the land of Egypt...

I send a pestilence and plague
Into your house, into your bed
Into your streams, into your streets
Into your drink, into your bread
Upon your cattle, on your sheep
Upon your oxen in your field
Into your dreams, into your sleep
Until you break, until you yield。

毫不喘息的合唱后,紧跟着的是稍息渐慢但越发有力的歌声,并带出摩西的第一段独唱。

Once I called you brother
Once I thought the chance to make you laugh
Was all I ever wanted...

合唱紧随其后毫不松口,摩西的主旋律也是不和谐音聚众,唱出他多么不愿与昔日手足为敌。

And even now I wish that God had chose another
Serving s your foe on his behalf
Is the last thing that I wanted...

然而马上,之前那首All I wanted的温柔主线渐出,歌词也变得伤感。

This was my home
All this pain and devastation
How it tortures me inside
All the innocent who suffer
From your stubbornness and pride...

可这伤感只是一瞬。拉美西斯的反问也在之后到来。

You who I called brother
How could you have come to hate me so?
Is this what you wanted?

拉美西斯紧蹙的双眉与快要倾覆的埃及交叠在一起,并引出影片设计中最巧思的一幕。

Then let my heart be hardened
And never mind how high the cost may grow
This will still be so:
I will never let your people go...

这最后一句被一字一字唱出,并在结尾一词处闪出拉美西斯与摩西二人面孔的融合,以类似石雕的表现手法将拉美西斯典型法老装束的左侧脸颊,与摩西卷发以色列人打扮的右侧脸颊相结合。之后在Thus saith the lord的合唱声中分开,还原至二人的写实像,分别鲜明地在居于屏幕左右两侧,并以他们的合唱告终。

看到这里,真是不自觉感慨这片子实在是太适合改编成为音乐剧了。连场景都已经在动画中完美地呈现出来,唯缺被搬上舞台。

2.6 至结尾

从耶和华最后一次降下灾难,取走所有埃及人长子的性命;到摩西在红海劈开波浪,引领以色列人平安通过,影片就将至末尾了。一如既往地,故事情节无法苟同,音乐和动画却愈发动人魂魄。

正片干净利落地落下帷幕,随后片尾曲华丽登场,不能再著名的When you believe。和影片中出现的干净女声相比,惠特尼休斯顿和玛利亚凯莉的版本明显更感人更有力。全片到此为止第一次用到偏现代的架子鼓,也让二位女歌手声音的穿透力显得更加深远。


3. 吐槽

吐不动了...边看边写,这大概是有史以来写的最费力但也最仔细的一篇评...拉尔夫费因斯配音的拉美西斯底气厚的很,和现在的伏地魔完全不是一个路数;桑德拉布洛克的米利安也完全听不出傻大姐气息,感情其实拿捏的非常好;埃及法老及王后分别由X教授和女王殿下配音,戏份不大,但是个槽点嘛哈哈。

当然,最漂亮最动人的声音,当属为摩西配音的方基默(看外貌绝看联系不到这声音)。刚在imdb上查了查,发现耶和华也是他配的音。又听了一遍,果然。

洞穴中耶和华第一次借火显现的那段,真是百听不厌。从温和的指示,尊容高贵的介绍;到痛心疾首却又力图不显,言语间都淌着柔情的,对应许之地的描述;再到瞬间强而有力的威慑和反问,及其后同样迅速又再度温和的指引。那句with it, you shall do my wonders,真是让人听了无尽感慨,这是怎样一副勾人魂魄的嗓子啊。

这的确是一部除却故事本身,在音乐配音动画设计方面,都无比精致的片子,不妨一看。

 2 ) “一个民族的兴盛不应该建立在奴隶的脊背上”降十灾是否说明西方神的残忍

这部电影反映的是圣经《出埃及记》的故事,在犹太人以及基督宗教眼中,都是真实发生的历史。

关于剧中上帝降十灾的故事,很多无神论者认为上帝很暴力,很残忍,这是片面的看待了上帝,以及不认识这段历史,在这里我讲一下为什么上帝所做的完全正义,属于替天行道。

首先,在我们的主角摩西出生前(约四五百年前),上帝通过以色列人约瑟,在荒年中救了埃及和周边民族,那时候约瑟是埃及的宰相,是当时法老最信赖的人,法老把一切都交给他掌管,自己当了个甩手掌柜。渐渐饥荒改善了,法老也看出约瑟的才能,由于赏识约瑟并想留住这个人才,就让他全家族搬到埃及居住,享受高级贵宾的待遇。

如果不是约瑟,埃及早已经在饥荒中亡国。约瑟是埃及的大恩人,他不仅救了埃及人的性命,更将税收优化,填满了法老的国库,让法老更加集权,为这个民族后来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可惜,好景不长,约瑟死后,他的子孙后代仍居住在埃及,而法老也已换了一届又一届。新的法老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时代,不熟悉那段历史,不知道约瑟在历史上对埃及的巨大贡献,或出于无知,或不念旧情,遂将贵宾希伯来人,全部俘虏成了奴隶,变成埃及的免费劳动力,为他们建宫殿、建庙宇。

而剧中主角摩西诞生的时候,是在他们做奴隶四百多年之时。他们世世代代为奴,面临长期被杀男婴而种族灭绝的危机。所以上帝要拯救他们,把他们从奴隶变为自由人。

在埃及的信仰中,法老就是神,上帝打击了埃及诸神,是为了让埃及人知道,法老只是人而不是神,打破独裁者统治的谎言。

其次,法老,恩将仇报的奴隶主,奴役了以色列人400多年,溺死他们的儿子,让他们世代为奴,照这样发展下去,约瑟的后代——做奴隶的希伯来人,就会面临灭绝之灾。所以,上帝替希伯来人讨回了公道和正义。正如剧中摩西说过:【一个民族的兴盛不应该建立在奴隶的脊背上】。

如果没有出埃及的故事,就没有今天的以色列了。以色列人的逾越节也是从上帝杀埃及长子中来的。其实上帝对埃及降的十灾,完全是天道轮回、因果报应,使埃及人认识到曾经对恩人的后代的奴役是多么大的罪恶,会召来多么大的惩罚。

在这里另外解释一下,什么叫“上帝使埃及人心硬”,意思是,上帝多次提醒法老,但是他们不悔改,上帝就任凭他自己做主,不再阻止他犯罪,让他自食其果,自作自受。

 3 ) 最大的缺憾是

人不是神的工具,即使是奉行宗教,也应该遵循自由意志来践履天道。但是这部片里看不出摩西有什么伟大的。他同情奴隶仅仅因为自己也是希伯来人。和兄弟对抗的内心煎熬固然如此,但每一刻他都可以说是神的旨意,而不是自己的自由意志。

这还不如英国青年贵族一时热血放弃继承的特权呢。

 4 ) 一部神剧为何会与中国人“三观不合”

作为一部好莱坞划时代的动画大片,埃及王子拍摄至今已经20年了,昨晚特意买了爱奇艺会员重温了一遍这部经典,感动依旧。想想第一次看这部片时自己才十几岁,如今却已过而立之年。不由觉得这部神片甚至参与塑造了我的价值观。

一直觉得很奇怪。我曾经无数次的跟周边人安利这部片子,但得到的效果都不好。很多人直言对片中三观接受不能:大多数人都觉得片中的摩西背叛了养育他的法老一家,更深深地伤害了他的哥哥拉美西斯,简直忘恩负义。而片中的耶和华为了解放希伯来人不惜一夜杀死所有埃及长子,简直与凶神无异。有些人看电影甚至看出了民族自豪感,觉得西方人真是狼心狗肺外加残暴,这样的片子竟然都能封神。还是咱中国人温良恭俭让云云……

其实这种反应在豆瓣上也又体现,如果让我自己打分,埃及王子抛开音乐、作画、镜头剪切等技术不谈,单纯从编剧和其表达思想也应该打十分。但事实上,这片子目前平均分竟然不到8.0,看了看评论,多数人都是觉得其三观有问题。

私以为,中国人与这部片子三观的排异反应,其实是中西价值观的冲突。中国人重家庭而轻社会,重私谊而轻公德,社会公益什么的关我屁事,只要关门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可以了。虽然片子开头已经以一曲气势恢宏的《deliver us》铺垫了埃及法老奴役、残杀希伯来人故事大背景,编剧觉得已经给够了摩西出走的动机,但在中国人这里,他的出走还是说不过去——大多数人更赞同他那位养母王后劝他的那段唱词:我们在一起时上天的安排,你应该忘记过去,安心享受就可以了。

似乎,故事到这里就可以完结撒花了,摩西应该天天感恩自己能草鸡变凤凰,对法老一家的养育之恩感激涕零。他爹手上沾的希伯来人的血和他有什么相干,反正自己已经上岸了。——在别的地方,人们可能管这叫奴性,但在中国有些人眼里,这才叫“感恩的心”。你还别说,在现实中,很多人不就这么干的吗?

换一个角度说,中国观众对《埃及王子》故事中法老一家相亲相爱情节的过度解读,其实也是这玩意儿在中国描写古代王朝的电影电视剧中实在太少了。我们习惯了看“宫斗”看“无情最是帝王家”,当我们看到不知自己身世时的摩西心甘情愿的当老二,不对他哥的太子之位起觊觎之心,而拉美西斯又那么爱护他弟,就已经特感动了,觉得这样很好,后面的剧情,自然成了冗余。

写到这里,突然有了个想法,如果《埃及王子》真让中国人来拍,剧中的摩西在知道身世后也打定主意要帮希伯来人翻盘,故事会怎么编呢?我觉得估计会这样:摩西自知身世后忍气吞声,暗中以各种宫斗手段掀起夺嫡之战,最终成功挤掉他哥他爸抢班夺权。等到法老大权在手,想怎么干还不是他摩西说了算?

别以为我这脑洞开得大,中国历史上还真的就发生过这样类似情节,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愤青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冉闵冉天王,史载汉人冉闵是五胡乱华时期后赵羯族皇帝石虎的养孙, 石虎对这个汉人养孙视如己出,冉闵却野心膨胀,杀光了他的养兄弟后自立。上台之后发布了著名的《杀胡令》。对先前奴役汉人的五胡来了个彻底的秋后算账, 羯族更是至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你收养我,我却灭你全家,这就是中国版埃及王子的故事。

怎么样,相比于这位中国真实存在的“埃及王子”,电影中的摩西算是够给他哥拉美西斯留面子了吧,耶和华夺走埃及所有家庭长子,跟杀胡令一比根本不算啥啊?可为什么中国人为什么对冉闵推崇备至,却对摩西接受不能呢?

其实,相比于中国历史上血腥的坐地拼个你死活我。西方历史上民族争斗反而不是特别残酷。这其实是地缘环境决定的。摩西率领希伯来人出埃及的历史故事很可能有历史原型,因为在中东的新月形地带上,埃及之占了尼罗河三角洲那一个角,流民如果不堪忍受压迫,确实可以穿过西奈半岛到达今天以色列附近,哪里虽然不是什么“流着奶和蜜的土地“,但古典时代东地中海的国际贸易圈给了当地人维持生计的生存空间。实在不行更可以向后世犹太人那样全世界浪迹天涯。而放眼整个西方,民族、团体出走屡见不鲜。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国人天天挂在嘴边的立国之本五月花号,船上那帮美国先民,不就是自比出埃及的清教徒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出埃及的戏码反复在西方上演,已经成为了他们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并决定了西方从骨子里就是个扩张、进取型的文明。难怪他们会这么看重摩西,拍个电影能如此传神。

相比之下,古代中国的生存空间被北边的蒙古高原、西边的青藏高原压缩在有限的空间里,一旦民族、国家被征服,根本没有像摩西出埃及般另辟新天地的可能,最多就是如南朝、南宋一般暂时躲到江南去苟延残喘一时,最终还是躲不过被灭国的命运。所以在苦难深重的土地上,中国人更强调那种阴柔、诡谲的生存哲学,比如明知自己是汉人的冉闵和他爹依然愿意认贼作父,当外族的养子养孙,求的就是个好死不如赖活着。可一旦时机成熟,立马又”君子豹变“,杀你没商量。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我们无处出走,甚至没有资格像片中的摩西般在结尾处对昔日兄弟说上一句”再见了,哥哥“。

 5 ) 宗教震撼

《圣经》这本书有很多种读法。宗教徒把它当成绝对的真理,对于书中的一些矛盾之处(在一些人看来是矛盾的)不厌其烦地做着解释工作。其实如果抛开宗教的成见,《圣经》也是一部启迪智慧的书籍。比如说,《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从此有了智慧跟罪恶,被神所不喜悦的故事,就与老子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异曲同工;亚当和夏娃生了该隐,是种地的,又生了亚伯,是牧羊的,说明了农耕文明可能出现在游牧文明之前;挪亚方舟的故事,说明了人类古代时期可能遭遇过大洪水(中国也有大禹治水的传说)。

《埃及王子》给我的震撼是其它任何电影所没有的。这种震撼来自于宗教的美。任何宏大的场面,壮观的景象,在这幅神学画卷面前都黯然失色。中国古代也有宗教,但是程度远远无法和以色列的宗教相比。《圣经》我之前读过一些,并不是很了解,只感到一些平面的道德教训。但是电影却把这种宗教生活展现了出来: 原来世界上有这样的一群人,在神的笼罩下生活,虔诚地信仰上帝,每日祈祷祝愿,硫磺的火从天上将降下,审判降临世间,烧尽地面上的一切罪恶。人因信得救,走到了“流奶与蜜之地”。这种世界观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冲击。

但网上的好多评价却不以为然,指责神以暴制暴。或者侵犯人权。我觉得这种指责有一部分道理,但是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把事件放到历史和宗教背景里去看。我们是带着现代的价值观去看人类早期的历史,用人的眼光去评判神。有人跟我说,耶和华造了人,原本是爱他的,但是人类充满罪恶,做尽了伤天害理的事情,亚当和夏娃吃了果子,被神赶出了伊甸园;他们的孩子继续作恶,该隐杀了他的兄弟亚伯,以至于不得和神见面;挪亚时期罪恶遍地,神便降下灾祸,毁灭除挪亚一家之外的所有的人。神对人的毁灭,是关于人类命运的问题,是“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而非以暴制暴,或者人权主权的问题。现代文艺喜欢描写充当救世主、审判他的人的人,这些人往往最终可笑地走向倒台,这些故事虽然合理,但是在我看来并没有对宗教构成打击,因为这些文艺描写的是人,而《圣经》所说的是神。摩西的时代谁也没有见过,这就给了人以自由想象和编造的空间。美国人拍电影,总喜欢在片子里宣扬他们的那一套价值观。异民族在银屏上french kiss,说着肥腻腻的美国英语,张口闭口freedom。摩西在影片里就说了好几次freedom,但是《圣经》里的摩西好像并没有说这个词,他只是执行神的意愿而已。

后来,神改变的他的方式,由灭人变成了救人。这种做法就是把他的爱子耶稣基督派往人间。耶稣用他的被钉十字架,以无罪之身负担人世间的苦难和罪恶,完成了对人的救赎。这是宗教的说法。

据说,古希腊的悲剧是: 剧中的每个人都没有做错,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悲惨的。《埃及王子》也符合这一条件。摩西和法老从小一起长大,彼此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之后的重逢,法老还在为摩西开罪。可是,法老代表的是埃及的王权和奴隶制度,他要守护父王交给他的的基业,而摩西是受了神的呼召,前来带走他的人民。于是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天降十灾,法老最终屈服。有人会说,如果法老早就释放奴隶,事情就解决了。这种说法还是把二十一世纪的价值观加到古人的头上,人总是十分有限的,即使是摩西,他的举动也是在知道了自己是以色列人,经过了痛苦的挣扎,又受到了神召之后做出的。法老没有经历过这一切,身份又不相同,难免心地刚硬,不肯屈服。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人的有限性所造成的悲剧。

摩西在做埃及王子的时候,他的眼神是少年轻狂、天真无邪的,到了后来,他手持神赐给他的杖时,已经是一个中年人,眼神里变成了承担,还有悲悯。摩西最初受到神的呼召时,是充满恐惧和怀疑的,但是他凭着信和勇气,以卑微的身份只身去见法老,向埃及的王权以及诸多(假)神开战,拯救他的人民脱离苦难,这是他的伟大之处。这部电影的精华,在主题曲《When You Believe》里面说得很清楚,我相信这样的一种说法,而不相信有些人所说的“摩西只是神的工具”。

这几天在家读《圣经》,看了《新约》的一些章节,《旧约》还没怎么看。有时在生活中会失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功名成就,似乎都不能满足自己的内心。可是如果要问我,我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自己也答不上来。我们生在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地方,人不知该信什么,灵魂找不到自己的依靠。如果说人心中的空缺,真的只能用神来填补的话,那我们所走过的路,就留下了一个难以想象的空白。



2009.02.10

 6 ) 每个画面都值得细细品味的《埃及王子》

大一忘记是什么课堂上老师播放过这部片子给大家欣赏,今天重温了一遍,画面和配乐还是那么的让人震撼。看到创作年份1998的时候大吃了一惊,20年前的制作水平居然还比现在国内大部分的动画都厉害,心底深深地佩服之余还有点对国内动画的制作发展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痛。

整部片子透着一股音乐剧的味道,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就是一开头埃及奴役希伯来人和摩西被母亲送走那段,音乐的节奏跟人物的每个动作、每个心理活动都那么的契合,恰到好处的紧张氛围和松弛有度的跌宕起伏,配合戏剧化的光影构图,很容易让观众一开始就进入故事的氛围中。

像上图这个画面的构图我觉得特别精妙,奴隶在法老的神像下艰辛地劳作,神像巨大威仪的双目冷漠地扫视着这些为了建造它而卖命的奴隶们,一下凸显了这一种帝王与奴隶间的距离感。紧接着一个领袖模样的埃及人进入了画面,他的头跟法老的头像重叠在一起,他一脸愤怒的催促着奴隶,这个画面中埃及人的形象巨大且充满力量而奴隶们看起来是那么的弱小和疲惫,一下又凸显了两方身份的对立。

摩西做梦的那一段运用了会动的壁画区分现实与梦境,接着又与摩西发现法老杀了西伯来人的壁画相呼应,最后这幅壁画还暗喻了拉美西斯长子之死。这个壁画承接了整个故事的两段大转折,一是摩西与埃及皇室决裂,二是摩西与自己的哥哥决裂。

虽然都在同一个场景,但是影片的美术通过光线表达出了不同的重点:摩西第一次发现这幅壁画的时候光线可以看到整个壁画完整的故事,从法老的手指到手中抱有孩童的士兵最后光线最亮的地方落在被扔进海底的孩童中间,光线照亮了完整的施暴过程,摩西得知了真相。摩西第二次站在这幅画面前的时候光线最远只能照到士兵们将孩童扔进海里,而光线最亮的地方在拉美西斯长子的身上,光线照亮着所有被杀害的孩童,长子就站在这些孩童往下坠落的最底下,手中的火把微微闪烁,仿佛流星陨落前最后的一瞬光辉。

整个影片中画面精彩的镜头非常多,私以为这部片子在音乐、美术上的造诣比剧情要更高一个境界。

可能因为我生活的社会环境带给我的价值观跟故事那个环境下所有的价值观不一样,我实在是无法理解既然神拥有那么大的能力为什么还要伤害那么多无辜的人去“震慑”他们厌恶的人,而不是直接的把自己的子民救出来。

为什么要用一个错误去纠正另一个错误,那些埃及的孩子也是什么都没做的无辜的人,难道就该死了吗?神口口声声说着生命、自由,难道埃及人的生命不是生命,埃及人的自由不是自由吗?没有仔细的读过圣经不知道准确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样的,但在这个故事里,神终究也没有把人当独立的个体,神的潜意识里觉得埃及的子民就是法老的所有物,所以要通过威胁、破坏的方式去逼迫法老放人,我看不出这样的行为跟他们厌恶的法老有什么区别。

虽然价值观不同,但也无法否认这是一部好的影片,看在这一帧帧美丽的画面和一首首动听的曲乐份上,我还是无法不给这部片子打个5星。

 短评

上音乐课时放的,片尾曲响起的时候老师无意地问了句:谁的歌? 教室里静了静,然后只有我一个人微弱的声音传出:Mariah Carey

4分钟前
  • 猛汉世雄
  • 推荐

98年的动画,现在看仍是相当牛逼,特别是劈海开路那段,太壮观了

5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梦工厂代表作,手绘动画的表现力对皮克斯3D来说也许是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7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可惜我讨厌那种宗教自大……

10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圣经中的桥断,宗教神化系,老实说感觉人情味淡泊了点,当然成神都是要为了大爱忽略小情的!喜欢音乐和画面,不喜欢这故事!

14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还行

直拍宏大圣经故事的适配形式:1默片2动画3彩色立体声现代。雷公那部法老众神感觉太写实如角斗士了。而角斗士并无神迹。红海分离真的不是单纯特效强大场面恢弘气势磅礴的问题,它需要相当程度的抽离虚假感以凸显其“神”。 动画特质满足这点。但动画的缺陷是人类部分的低幼欢愉感,即使本片采用了大量真人电影明暗光影。同时满足时代远古、构图宏大、特效适度抽离虚假的是默片。戴米尔的十诫。现代电影拍出埃及记,不要直拍要拐拍。普雷明格的60年版。

15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When You Believe已成绝唱矣

20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不信基督的人看了这片子会成为反基督的

25分钟前
  • 佛米
  • 还行

没办法,我就是喜欢配乐,一白遮百丑啊。。。。

26分钟前
  • 丁丁|刘
  • 还行

这部是我觉得美国真的特别用心去做的一部不算特别商业的商业长动画,一个10分钟左右的红海场面做了改了4年,其内容所涉及的背景故事,一切如果真能做到这个水平还是能在艺术性上站在一个高点上的

30分钟前
  • 蘭女
  • 推荐

音乐和画面堪称绝唱了 所谓“视听盛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31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爱和信仰是这世上最伟大的力量

36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力荐

经典的美式风格,美式画风,美式故事,还有美式的表现手法。歌舞实在受不了,就不能别唱歌好好说话吗??跟说着说着就跳起来的阿三片似的。宗教性的观念让人反感,只是为了拯救一方就去毁灭另一方,难道这就是是所谓神明的正义吗???

41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推荐

撇开情节绝对是豪华整容精良制作,不过宗教故事永远让我退避三尺,究竟有何意义,宗教这种没逻辑的事不能减少半分痛苦和仇恨却让人没了畏惧和罪恶感,作为统治手段,任何形式的美化都是不客观。

42分钟前
  • Sally?imdb9?9
  • 推荐

美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艺术性与美学表现都是毋庸置疑的,尤其爱死原声,当年第一次听就爱上了。不过宗教性实在太强了我完全无法理解与认同,强调只要去信,但却完全没有为何信、如何信,而且这种通过灾难惩罚整个民族PK掉另一个或几个宗教的霸道真是让人反感。

45分钟前
  • 胖丁桃
  • 推荐

这片子美工 配乐 剧情那些都不错啊我不知道为神马很多人不喜欢,也许是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这片子标志了2D动画开始落没

47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

相比1956版的[十诫],这部动画把摩西的那个埃及大哥的人品美化了不少啊。。一连串看了N部迪斯尼动画之后,看个梦工厂的真是神清气爽。。

49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还行

我觉得问题是这样的,因为《埃及王子》讲的是出埃及记,结果在豆瓣只有7.9的平均分;因为《美国队长》讲的是美国主义精神,结果在豆瓣的评分比雷神什么的都低。这事儿没什么中立可言。

52分钟前
  • Biomass
  • 力荐

畫得一如既往的好,雖然是美國人的風格,手舞足蹈、活靈活現卻無細節動人處。裏面的埃及音樂用錯了,用的是阿拉伯音樂。故事按照《出埃及紀》拍的,儘量中規中矩,但如此再現後總覺得hebrew的god變得比看bible時扯淡了很多,悲劇。

53分钟前
  • 沉淪。與涅槃
  • 推荐

电影中的那首《When You Believe》获得第71届奥斯卡奖最佳原创歌曲。——《埃及王子》就这么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给小朋友们播放的目前最后一部梦工厂出品的动画长片。台配国语版整体感觉还不错,不过唱歌部分没有对应的字幕辅助,好些歌词没听懂,而法老说的那句 “大王子是扶不起的阿斗(脆弱的一环)” 是我最不满意的台词。最后「劈海开路」的段落和小朋友们联想到《海洋奇缘》。-2018.08.07

5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