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探第三季

欧美剧美国2019

主演:马赫沙拉·阿里,卡门·艾乔戈,斯蒂芬·多尔夫,斯科特·麦克纳里,麦米·古默,莎拉·加顿,艾米丽·尼尔森,黛博拉·艾里德

导演:丹尼尔·沙克海姆,尼克·皮佐拉托,杰瑞米·索尔尼尔

 剧照

真探第三季 剧照 NO.1真探第三季 剧照 NO.2真探第三季 剧照 NO.3真探第三季 剧照 NO.4真探第三季 剧照 NO.5真探第三季 剧照 NO.6真探第三季 剧照 NO.13真探第三季 剧照 NO.14真探第三季 剧照 NO.15真探第三季 剧照 NO.16真探第三季 剧照 NO.17真探第三季 剧照 NO.18真探第三季 剧照 NO.19真探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0:31

详细剧情

HBO诗选剧《真探 True Detective》第二季评价下挫后,事隔两年才获批准拍第三季,第三季由Nic Pizzolatto执笔﹑Jeremy Saulnier﹑Daniel Sackheim及Nic Pizzolatto负责执导,现定于美国时间19年1月13日首播。   《真探》第三季讲述在Ozarks一个神秘﹑跨越数十年的犯罪故事,该季剧情会分成3个时间线。Mahershala Ali(凭《月光男孩 Moonlight》赢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饰演主角Wayne Hays,阿肯色州西北区的州警探。   其余主演包括Carmen Ejogo﹑Stephen Dorff﹑Ray Fisher﹑Michael Greyeyes﹑Jon Tenney﹑Deborah Ayorinde﹑Rhys Wakefield﹑Sarah Gadon﹑Emily Nels...

 长篇影评

 1 ) 细说真探S03E01:看不见的满月

给我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名字就叫“时间”

时隔3年半,曾经的罪案神剧《真探》第三季野心勃勃,再次回归。已经放映两集,开头上佳(不是尚佳),是近期值得订阅的悬疑剧集。此后三周之内,与大家细细分享这部细节丰满、叙事卓越的剧集,也期待这部剧的第三季能够赢回荣誉。

1、几个镜头高角度缓缓移过故事所在地的上空,有一种笼罩之感。公园中的瞭望塔是案件中的关键地点。背景音效加重了环境的荒凉之感。

低角度近距离镜头中一个背着书包的学生脚踩自行车开过,本剧案件中的关键信息“孩子”、“自行车”出现。

镜头切换到室内,一个白发老头正在着装,自行车轮盘上链条飞转之声始终不息,如在耳侧,反映出男人被往事勾连的心理。因为这个案件就是他经手的,三十多年,悬在心头,落不下地。

2、老者视线偏向屏幕之外,时间线切换到1990年5月12日,也就是案发后十年,当时,男主角韦恩正在接受FBI的取证调查。他是阿肯色州的警察,种族黑人。

两个白人探员一个态度倨傲,一个假套近乎。

两边最初的对白就有关“记忆”。韦恩对自己的记忆满怀信心,对方却说了一句绕口令“如果你忘记了,那你也不会知道你忘记了”,对韦恩的记忆能力表示质疑。

韦恩知道他们想推翻案件的判决结果,他也知道对方心里藏着九九,他表露出明显的不满,但是对方不肯明言重启调查的原因。

对方忽然来了一句“你记忆力不大好吧”。

三种可能:

(一)对方想以此为借口,推翻韦恩之前的调查结论;

(二)韦恩记忆力真有问题;

(三)以上两种原因兼而有之。

如果韦恩的记忆力真有问题,年纪轻轻,为什么?结合后面的线索,他越战当过两年兵,因此可能是战争创伤所致。

3、时间线回到老年之时,也就是2015年5月20日,韦恩握着一个录音设备,里面传来另外一个自己的声音,提醒他今天的待办事项。可见他的记忆力已经很差,不得不通过录音提醒自己。

从录音内容和墙上日历的标记可知,韦恩如今已经很是健忘痴呆,录音中的声音提醒他今天要接受电视台采访。他接受采访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要试探电视台有关该案的线索,看来他如今退休后,已经无法获得该案的有用信息。也可见这个案子折磨了他半辈子,在垂暮之年他还是没有放弃追寻真相。

4、时间线切回90年,取证对谈,韦恩反讽了一句对方的失职,说了一句自己的妻子正在写案件相关的书,然后不情愿地接受盘问。

他开始回忆十年前那起案件的起因经过。

5、那是1980年11月7日,星期五,韦恩对这个日子记得清清楚楚,因为那天是史蒂夫·麦奎因去世的日子。麦奎因是美国六、七十年代的硬派打星,饰演孤胆英雄、彪悍警察。韦恩应该很崇拜这个演员才会以他的逝辰作为记事线索。编剧也有意用这个当时的硬汉演员衬托韦恩的警探身份和孤胆硬气。

6、画面交给了案发当天的被害人一家,进行直接叙事。

珀塞尔家的两个孩子——威廉和朱莉向父亲汤姆告假去运动场见朋友。妹妹问了一声,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从这个发问判断,他们应该不是去找妈妈的。

汤姆喝了一口啤酒,回头望向兄妹俩骑车离开的路,这是个主观镜头,画面虚而入实,街道已空无人影,暗示父亲“已经”失去两个孩子。

低角度近距离镜头给到骑车的哥哥,黑鞋、白袜、蓝牛仔、红书包,与本剧开头骑车那个孩子一模一样的穿着,街道背景也一样,是同一个孩子威廉。可见开头那个镜头是一个闪回。

从两个孩子的神情、动作来看,妹妹天真活泼,哥哥沉郁无衷,仿佛若有心事。

路上碰到的第一个目击者是一个黄头发的邻家少年,也是他们的同学。

7、时间线切到90年,韦恩交代兄妹离家的时间为下午四点,有多名证人可以证明。

8、时间线切回80年,一组并列镜头,交代韦恩所说的目击证人。

一伙开着紫色甲壳虫逛荡的青少年阿飞正要去某地做点某事。

兄妹俩遇见的第二个目击者是一个胖胖的妇女——邻居玛格丽特。

慢镜头,风起,呼啸不宁之中隐藏着不祥的预兆。

公园中的关键坐标——瞭望塔边,几个少年在燃放鞭炮。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废物回收的印第安人伍达德从乡镇小路上经过,他是第三个目击者。

车中的三个阿飞停在路旁,如鹰视狐兔,盯着路过的兄妹俩,他们是第四拨目击者。同样的慢镜头和隐藏着危险气息的音效再次响起。

风声隐隐,始终不息。

9、时间线切至90年,两个探员询问韦恩案发当晚的行为。10、就着话口顺势回切80年案发当晚,韦恩正和白人搭档罗兰警枪打耗子,酒精穿肚肠,百无聊赖地熬着夜班。看样子又是一个浑浑噩噩、滥竽充数的夜晚。

罗兰忽然回头说,“史蒂夫·奎因今天死了”。韦恩愣了好一会儿。这一笔回应韦恩90年的取证问答。奎因的死像是体表的一针,虽然并无大的刺激,却还是让无所成事的韦恩产生了“我该做点什么”的闪念。

韦恩多半是个怀才不遇、虚掷光阴的人才。

一只小狐狸闯到枪口之下,歪着头呆呆地看着枪口,茫然不知所措,眼神可怜兮兮。命悬一线之际,韦恩活了它的生命。

至少此时此刻,他已经“做了点什么”。

他想不到的是,马上他就要真正地“做点什么”,这点“什么”还将波及余生。

11、父亲汤姆在车子身上忙活到路灯昏黄,才意识到早就过了和两个孩子约定回家的时间。打电话到孩子同学家,才知他们没有上同学家玩。威廉说谎了。

汤姆只好开着嘎吱响的破车在街道搜寻,街上黑魆魆一片,没有活物行动。汤姆从车中投出的主观视线之中,一无所获,他内心的焦急反映在掀帽子这个动作上。

12、与阴暗压抑的街景作为反差的是,此时公园的瞭望塔边正是青少年安放剩余荷尔蒙的欢乐场,烟火焰焰,音乐嗷嗷,男女喧闹。

镜头移过晦暗的前景时,两辆单车静静地停放在这里,款式小巧,且分男女,是兄妹俩的单车。

一个阿飞弗莱迪在威廉的单车上摆弄了几下,将车扔在一边。这伙阿飞就是白天开汽车出来的那三个。

13、场景再回到街道上搜寻的汤姆这边,一声强调式的音效,迷雾之中,收集废品的印第安人伍达德从道路另外一侧迎面而过。

14、两个州警搭档正在路上浪游,闲聊的内容意在塑造本剧主角韦恩的性格。他不杀狐狸,只猎野猪,他的理由是“野猪肉能吃”。用一颗子弹对付野猪的事则是在渲染他的硬汉个性,如他所说“我喜欢公平竞争”,“不猎杀静止的,也不用诱饵”。

“猎鹿”的典故出自伟大的反战电影《猎鹿人》,电影以越战为大背景,两次猎鹿之事作为首尾呼应。影片反映的是战争对身体和灵魂的双重摧毁。剧中韦恩的身份也是越战老兵。

接到警报,无聊时光中的闲散心情被打破,虽然兴致不高,但是两人还是以职业本能奔赴现场。

女记者的一句话仿佛惊到了三十五年前走到报案地点的韦恩,他猛然回头望向画面之外的观众,作为切换时间线的标志,也仿佛在暗示观众,这些都是韦恩的回忆。只是回忆。

15、时间线回到案发三十五年后的2015年,退休的老警官韦恩正在接受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开拍前的场记板上写着“《真凶》第三季”,有点与本剧内外呼应的意思。

从叙事上看,之前所展现的80年的情景都是90年的韦恩所回忆的。此时,2015年的韦恩才正式开始回忆。

为了有可能便于后文的叙述,且将80年代的韦恩称为青年韦恩,90年代的韦恩称为中年韦恩,15年左右的韦恩称为老年韦恩。是为标记。

老年韦恩目光游移,似在暗示他记忆的不确定,他打开回忆的第一句话是“那晚正是满月”。这句话之后,他就不停地停顿在“然后(And)”、“然后(And)”,好一会才说出“史蒂夫·麦奎因那天死了”。可见老年韦恩的记忆力很成问题了。

16、根据老年韦恩提到的“满月”,镜头顺势切回80年的那个晚上,第一个镜头就是天上好大一轮圆月。

可是这里就有疑点了。

(一)1980年的11月7日是农历九月三十,下一天就是朔日,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是几乎看不见的,怎么可能有满月?

(二)中年韦恩的回忆画面中,他和搭档罗兰在垃圾场打老鼠时,夜色笼罩,并不像有月亮的样子。而且两个孩子的父亲汤姆在街上搜寻时,街上也是一片昏暗,完全没有显示出月亮该有的照明效果。

(三)即便是根据老年韦恩的回忆,那晚虽然天空高挂着月亮,外景中也没有被月亮照耀的感觉。这月亮,仿佛是不发光的。

若非案发日期这种很难出错的线索发生差错,那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韦恩的记忆力大成问题。

17、再次切换到90年代的时间线,中年韦恩在回忆案发的时间点时又被探员质疑。

韦恩不耐烦地关了录音设备,问探员“你们知道什么我不知道的吗?”探员答“我们不知道你知道什么,所以我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话说得很绕,像数学题一样。翻译成人话,探员的意思是,只有搞清楚你知道哪些事,我们才知道还有哪些事你不知道。

可是这个案子已经过去十年,韦恩也递交过笔录,按理说探员是不可能不清楚韦恩所知的内容,但是他们还频频反问、质问他,可见他们应该是怀疑韦恩的笔录和回忆是有问题的。

18、老年韦恩的回忆解释了为什么会有90年的那场录音取证。因为当时珀赛尔家想推翻案件的判决,因此参与办理此案的韦恩被叫过去录证词。而且之后,他又重新参与了该案的审理。

老年韦恩还提及,妻子的那本书就是调查重启时的90年代写的。

老年韦恩说“要是你能采访她就好了”,说明妻子可能去世了。采访中,韦恩左手边的桌上有一张照片,虽然有意被虚化,但是那应该就是妻子的照片。

老年韦恩提及他计算物理时间的方法。以前他的判断标准是“越战”前后,后来他的判断标准成为了“珀赛尔案”前后。可见这起案件左右了他的人生。

采访中,老年韦恩向观众透露了妻子更多的信息,她是个作家,是个老师,是个调查者。最后一个身份,可见妻子参与了案件的调查。

回忆妻子时,时态是过去式,说明妻子确实去世了。

老年韦恩说“几年前,我们定了计划,我退休后……”可见妻子就是在这几年中去世的。

19、不得不佩服这个剧本,三条时间线来回切换时,还能使对白中的要素成为镜头切换的引子和叙事线索。比如这次,老年韦恩谈了妻子之后,时间线便自然地切回到80年的案发当晚,青年韦恩问汤姆“你的妻子呢?今晚她会回来吗?”

汤姆对自己的妻子露西做了简要介绍。一个服务员,早出晚归,甚至不回,夫妻不和。他十分肯定地说孩子不会在妻子那儿,侧面流露出的信息是,妻子对孩子并不上心。

韦恩一番调令,干脆利索,将手底下的警察都分派出去。

他低头看了一下表,晚上9:50。

汤姆情绪不稳定,韦恩用坚定有力的语气和话语让汤姆平息了下来。从行为中见硬派风采。

汤姆带着韦恩和罗兰进了房间寻找线索。

室内的拍摄全都采取环境中自有的光源,台灯、吊灯之类,高度不高,亮度不强,制造出隐隐绰绰的视觉效果,使画面风格依旧统一于整体的悬疑风格。

运用了大量缓慢游移的主观镜头,代表剧中人物的视线和视野。酝酿悬疑气氛的音效旋律简单,缓慢递进,不事顿挫。

入屋后,沙发周围乱糟糟的,放着被子和衣物。

汤姆介绍了儿子威廉和女儿朱莉的房间,但是并没有介绍妻子的房间。罗兰指着一间房间问“这是你妻子的房间吗?”,汤姆反问“我的妻子?”再次表现两人关系的疏离。

韦恩和罗兰首先进入朱莉的房间。房间四处都堆着可爱的玩偶,书桌上有个穿白色连体裙的女娃娃,墙上贴着用作业纸画的图画。韦恩拿起画架上的一张图画,画的是一家四口在花架下,四周都是茵茵绿草。

两人这时想的都是,汤姆的妻子露西带走了孩子。

20、两分钟后露西的突然回来打破了这个猜测。两人陷入争吵,汤姆粗俗地指责露西在外找野男人(out looking for dick)。露西前后两次强调自己有权过自己的生活(be entitled to a life)

韦恩用沉稳镇定的声音止住两人的争吵,有条不紊地向露西询问线索。

接着以蒙太奇手法,将韦恩和罗兰一内一外各司其职的行为表现出来。

韦恩走进了小男孩威廉的房间,如同熟手,从床褥下摸出了《花花公子》。

一众警察开始搜索,全景镜头中夜雾缭绕,让人感觉案发的小镇是一个被包围的封闭而神秘的空间。

韦恩看到威廉的书桌上放着两本书,一本是《官方童子军生存手册》,一本我琢磨着翻译成《冷林》。

所谓“童子军手册”并不是培训童兵的作战手册。美国童子军又称美国童子营,是一种民间组织,旨在帮助青少年强健体魄,教授野外生存技巧,让孩子们远离危险,成为一个男子汉和好公民。

中华民国整个历史都曾有童子军组织,是国际童子军运动的一部分,中国童子军曾在抗日战争中留下矫健的身影。

国际童子军运动可追溯到1908年牛津大学的罗伯特·贝登堡教授出版一本名为《少年警探》的手册,以此为指导思想,第一支童子军建立起来。贝登堡的出发点在于担忧英国青年道德堕落、体格衰弱,使英国重蹈罗马帝国亡国的覆辙。此后童子军组织为世界各国效仿,目前全世界约有两亿五千万童子军。

扯远了,收回来。威廉桌上的这本野外生存手册,和另外一本有关森林的书,很有可能是一个暗示性的线索。也许威廉有一个去森林冒险的计划,恰巧小镇周围森林覆盖很广。

打开衣柜,韦恩发现地下的泥灰,继而发现了墙上的小孔。

汤姆否认杂志归属自己,并说这些都是旧杂志了。韦恩没有告诉汤姆异常的墙洞。

韦恩调开汤姆之后,让罗兰看了墙洞,穿孔望去,就是朱莉的房间,正好看见桌上的漂亮娃娃。

之后韦恩和罗根开始问询附近的邻居,信息如下:

(一)威廉和朱莉骑车去的方向是魔鬼穴公园(阿肯色州真实地名);

(二)有开着紫色甲壳虫的阿飞经过,车主是其中一个阿飞弗莱迪·伯恩斯;

(三)青少年经常聚集在魔鬼穴公园的瞭望塔边玩;

(四)印第安拾荒者伍达德曾经过附近。

邻居们都不喜欢伍达德,也看不起他,连他的名字都记不起来。

目前为止,只出现两个有色人种,印第安人伍达德和黑人韦恩,其他人都是白人。

夫妻两人提供了一些信息。两人已经不同床睡半年之久,汤姆睡在沙发上,这与客厅沙发上的陈设是一致的。

另一条更有用的信息是,露西的堂弟丹半年前在这里住过,住在威廉的房间。很自然地,让人怀疑丹在墙上钻了孔偷窥朱莉。

青年韦恩在外彻夜搜索时,老年韦恩的画外音响起。

忽然切了一个满月的特写,可是切回全景中时还是感觉不到一丝月光。

韦恩低头在水洼边发现了一对小脚印。

水洼中倒映的一半月影令他皱起了眉头,月影忽然开始闪烁,“咔”一声,灭了。原来那是路灯。这说明,至少老年韦恩的回忆是可能有问题的。

韦恩望向镜外,说了一句“我应该暂停”,虽然话从青年韦恩口中说出,但是暗示的应该是老年韦恩的心理。

21、于是切到15年的时间线。老年韦恩询问是否需要暂停。记者旁边的记录员将打光的大灯“咔”一声打开。

推论:之前那声“咔”是因为大灯出了问题,灭了,老年韦恩的意识受到影响,所以回忆中,出现了水洼中路灯熄灭的镜头。而且大灯的形状和光泽与回忆中的那轮满月极像,估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年韦恩采访一开始就提起满月,而且将月光和路灯混淆在了一起。80年案发那晚,很可能是没有月亮的。老年韦恩的记忆力显然严重受损。

22、时间线切回80年,事发次日,警方在外拉网式搜索,夫妻俩在家里看新闻报道。此外,胖邻居玛格丽特陪在露西身边。

韦恩和罗兰来到了失踪姐妹就读的学校。女老师艾米莉亚正用慵懒性感的声音为学生们朗读一首诗歌。剧中引用的是其第二段,用以呼应本剧的哲学主题。现全诗录入如下。

给我讲个故事罗伯特·潘·沃伦) 很久以前,在肯塔基 我,一个男孩 站在一条泥泞路边,在薄暮中听到 硕大的野鹅鸣向北方。 看不到它们,没有月亮 星子稀少。只听到它们。 不知道什么事情发生在我的心中。 是在接骨木开花前的季节 它们必定是向北而去。 声音正在向北传去。 给我讲一个故事 在这个癫狂的世纪和时刻 给我讲一个故事。 就讲一个星汉灿烂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就叫“时间”, 但你不用说出它的名字。 给我讲一个满怀喜悦的故事。

本诗作者沃伦是美国上个世纪的大诗人,三获普利策诗歌奖或小说奖,由他的小说《国王的人马》翻拍的同名电影被评为好莱坞1950年的最佳影片。

沃伦的诗歌受到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影响。

奥古斯丁认为一切时间都是现在。时间分为三种: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未来的现在。

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具有革新意义,从外在转向内在,从物质转向意识。

可以试着结合本剧分析,韦恩的回忆就是“过去的现在”。也就是说,过去的事实其实并不存在,一切皆由当下之念所决定。

当镜头从艾米莉亚身上收回,我们发现方才其实是一个主观镜头,韦恩一直紧紧凝视着女教师,聆听她的朗读,心理产生很强的触动。他仅仅是为美色所惑吗?两人再一次相遇时,韦恩还特意向艾米莉亚提起了这首诗歌。估计在之后的剧集中,编剧还会进一步利用这首诗来破题。

韦恩和罗兰唤出甲壳虫车主弗莱迪进行口头取证。弗莱迪承认,他们去公园瞭望塔玩的途中遇见了失踪兄妹。他还说当天他们只遇见过他们一次,并且他说兄妹俩没有去公园。

可是他们望向兄妹俩的狩猎式的目光,以及出现在塔边的兄妹俩的自行车该如何解释呢?弗莱迪还在公园骑了威廉的小单车。

之后,他们对另一个与弗莱迪同行的平头少年进行了取证。

罗兰忽然指着平头少年T恤衫上的恶魔图案说“这是什么玩意?”

少年告诉他这是一个乐队,叫黑色安息日。这是70年代知名度很高的一个乐队,音乐风格比较暗黑,歌词中有撒旦崇拜的内容。但说到底其实都是商业手段,欺骗青少年的一种文化消费。

罗兰的表情表示他显然没听过这个乐队的名字,韦恩一脸严肃地告诉他黑色安息日是一种黑弥撒(邪教仪式)。他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引入邪恶宗教仪式这种元素,不论是不是编剧的障眼法,都是不能忽略的线索。

韦恩从平头少年这里得到了与弗莱迪不同的说辞,他说失踪的兄妹俩在公园玩过,但他否认兄妹俩在塔边——也就是在他们旁边玩过。

看来,兄妹俩是在公园玩过,而且很可能在塔边玩过。但是弗莱迪和平头少年应该是对他们做了什么不敢启齿的行为,所以对部分事实选择了隐瞒。他们的神情都是很紧张的。

他们的证词表达出来的意识是:他们既不想撒谎,以免招致本不该有的嫌疑;同时他们又想试图隐瞒些什么,以撇清与案件的干系。可是两人显然没有事先对好剧本,导致说辞不一。

第三个问询有点不同之处,罗兰没有参加,韦恩和女教师艾米莉亚单对单对谈,估计是罗兰有意给了搭档一次“泡妞”的机会吧。两人之间的磁场十分强烈,成为了朋友。

韦恩和艾米莉亚都是有色人种,同为黑人,因此韦恩含蓄地问了一个有关当地种族氛围的问题。从艾米莉亚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种族之间的隔阂与分离,她明显感到不适。

这个小镇显然是个白人社区,有色人种在这里如同处在孤岛。印第安人拾荒者在这住了这么久邻居竟然还不说不出他的名字,而且案发后家长下意识地就将矛头指向了他。

(对平头少年和女教师的取证场景中,都出现了时钟。时钟给人一种没有走动的感觉,可能两个时钟都没有秒针。不知是否是线索,权置于此。)

23、对少年和老师进行取证之后,接着就该对事发那天也路过的拾荒者伍达德取证了。

去的路上切入了老年韦恩的回忆性旁白,有这么一句“总之,你们知道他的遭遇。”这说明伍达德的人生可能也被这件事给改变了。说不定,他当时成了该案的背锅侠。90年代案件重启也许就与此有关。

伍达德的院子前后堆满了回收的废品,家中同样简陋而凌乱。韦恩看见了两张照片。

一张是家庭照片,上面是一个女人搂着两个孩子。

另一张照片是部队合照,伍达德身穿军服。他和韦恩一样,是越战老兵。

罗兰看过后面这张照片后,发表了一通言论。他那番话总结起来就是这个意思:打过仗的人多半精神有问题,无法生活自理,无法适应社会,结果就是犯罪杀人。然后他就武断地说“全境通缉这小子”。

韦恩的表情很痛苦,看着伍达德的军装照,他似乎与之取得了一种同理心。

他对罗兰的话感到痛苦和愤懑,对着镜头外的我们说:“我要走了,我不想待在这儿。”

同种族问题一样,本剧也将退役军人的问题一点一点融在了里面。

24、时间线回到15年,回忆至此的老年韦恩也情绪激动,举止失态,他中断了采访。编剧巧妙地将“伍达德身上发生了什么”这个悬疑留在了后面。

老年韦恩把自己关进房间,他揭开遮布,露出下面的一个黑色物件(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嘴角带着温馨的笑,说明这个物件勾起了他美好的回忆。

但当他望向书架上那本妻子写的书时,刹那间变得哀伤起来。背景音效竟然响起雷声。

25、时间线切回80年,警察和志愿者正在恶魔穴公园遍野搜查,韦恩却秉持独行侠的风格,离群独往,自有其一套搜索方式。罗兰点出韦恩越战时所在的兵种是“远程侦察兵”,拥有极强的生存和搜索能力。

果然,韦恩发现了自行车车辙,循迹而往,他被引领到塔边。登塔一看,塔顶满是酒瓶和烟蒂。

他又循着草丛中一条清晰的小道,发现了一辆被毁坏的单车。

韦恩的呼吸沉重起来,心理起了反应。

接着树桩旁的结草娃娃就出现了。

接着山洞口的结草娃娃就出现了。

这些娃娃一身白素,手捧白花,没有五官。

韦恩的呼吸越来越急促。

他发现了山洞中平和静躺的小男孩威廉的尸体,双手置于胸前,十指交叉,如在祈祷。

山洞中的韦恩惊慌失措,全没了平日的稳重,几乎是爬出去的。

而此时课堂之中,艾米莉亚又在念沃伦的诗,剧中只拎出了其中一句:

“爱是何物?它的名字之一就是知识。”

同样是哲学价值的植入。

26、从艾米莉亚手中的沃伦诗集切换到老年韦恩手中的书籍。作者艾米莉亚·海斯,与韦恩同姓,说明艾米莉亚就是作者,而且著书时已经是韦恩的妻子了。书名“生命·死亡·满月”,副标题“一起凶杀案,一次儿童诱拐,及一个社区的摧毁”。

(这个翻译是我斟酌剧情与文本自己译的,这也是我写影视文章的习惯。)

27、时间线切回80年的凶案现场。韦恩显现出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坐在一旁吸烟,罗兰和其他警员正考察现场和收集证物。

韦恩和罗兰的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铁轨尽头又发现了一个结草娃娃,这些娃娃如同路标,故意引人过来;尸体头上有伤。

韦恩突然说了一句“‘挖’”了好一会儿通道你知道吗?差点进不来。”

之所以将“挖(dig)”这个单词打上引号,是因为韦恩是在比喻,他言有所指。越战之中越南军队为躲避美军的轰炸,学习中国军队的战法,躲进地道之中,美军在地道战中吃了大苦头。

身高看上去超过190公分的韦恩显然也是经历过地道战的士兵,山洞会让他响起可怖的战争经历,这应该就是他在山洞中出现恐慌情绪的原因。

28、时间线切到90年。从探员口中得知,十年前他们抓错了人。韦恩采取不合作态度,终于从对方那儿得到一点信息,他们发现朱莉没有死。两个月前,她的完整指纹出现在俄克拉荷马州的一起盗窃案现场。

这一笔如同天外飞仙,令人不明所以,却惊叹神奇。

29、时间线切回80年,韦恩恶狠狠地扔掉烟头,撂下一句“我们一定要找到她”,独自钻进黑夜之中,令人对这位警探油然生敬。

Just Dropped In - Mickey Newbury

预测一下,该剧最大的或说最终的主题,是一个人用后半生与自己的前半生和解的过程。

最后,是一个有关看剧的私念。看剧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是试图找到凶手,这显然是一部超出侦探悬疑类型的剧作。好的作品都是超出类型的,类型之于佳作只是一层拿来主义的外壳,好用就行。既然已经走进建筑之内了,那就欣赏它的肌理与血脉吧。

细说真探S03E02:走不出的旧梦

微信:段雪生。微博:段雪生。

《细说真探》

《细说麦瑟尔夫人》

《细说天才女友》

《细说威尔森夫人》

《细说兔子共和国》

 2 ) 【季终更新】真探宇宙到底想讲述一个怎样的世界?解剖《真探》(第一集至第七集分集影评《帧探》在后方)

遗憾

在聊正片之前先说说遗憾,和必要的吐槽吧。

本季无论是在气氛营造,还是摄影化妆演技上,几乎都无可挑剔,前几集悬疑的慢慢展开也让人觉得第一季又回来了,Nic明显是一个不想重复自己的人,这季的立意是想用第一季的壳讲述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可惜在剧力上还是存在问题。

本季的剧情是基本上是由悬疑推动,而这样做的坏处就是将人物让位于剧情,导致第三季的人物自身的故事占得篇幅缩小,难免让人觉得这季的人物没有那么soild。第一季真正的精彩之处,其实是主角那些与主线可能并不相关的闲篇,这些细节故事中所塑造出的有血有肉的Rust和marty还有Maggie才是人物与剧情完美结合的神迹,不过既然是神迹,可能确实也没法再现吧。

其另外一个带来巨大问题就是很多坑没有填,或者说填的不好,Roland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Hays与儿子女儿成长中遇到过什么问题,Ame和Hays的老年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等等,这些对季终集情感爆发会有很深影响的问题都没有谈到,或者说谈的不够,也就导致观众与Hays和Roland的共情关系没法很深刻的建立起来。

季终集的解释性过强了,因为害怕观众看不懂,Nic在最后安排了太多的解释内容,这样回味就少了很多,我能想到的更好的方法是,讲到Julie死了就很好了,用意外让Hays撞见Julie但是没有任何提示这就是Julie,最后让她没有死的事实默默藏在IMDB的演职人员表中就好,细心的观众自然回去补完整个故事的。不过他与Julie这场戏也确实是比较关键的一场,它也让失忆症这个主角真正显现其威力,与第一集中沃伦的诗形成了完美呼应。


True detective

在最初写这篇影评的时候,我就想要让以阅读文章能够将读者重新带入到剧集中的方式,让文章与观剧体验融合,所以前七集采用了帧探的形式,仔细去分析研究每一种真相可能的走向。

但是第八集随着悬疑的解开,它并不再是一个以悬疑为导向的故事,所以,本集没有帧探,只有一篇这个关于记忆关于爱关于“人”的故事的观后感。这篇观后感充满了私货与偏见,也只是提供给观众们的一种角度。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这种角度,我还是希望你能看完这篇长文再下判断。

要理解第三季Nic试图在Hays身上表达的终极问题,让我们先回到2012年路易斯安那州那个烦闷的夏天,去看看Rust成“神”的道路。

真探至始至终都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犯罪剧集,可能你会说,我就从来没在现实中见过像Rust这样满嘴虚无的人,但是请记住,在真探这个充满了对现实之隐喻的宇宙中,Rust本身,也是隐喻的一部分。

第一季充斥着的神秘主义与宗教氛围,鹿角、神秘的标记、裸露的尸体、黄袍王、把信仰当做生意的传教士与背后谋划一切的Tuttle家族,都是存在于现实主义中那层若有若无的缥缈雾气,为整部剧集增添了一丝血腥的味道,同时,它们也像现实中的邪教一样,是那个使无数人陷入疯狂的终极原因;

但这并不是第一季真探背后的终极隐喻,Nic本身应该是一个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H.P Lovecraft笔下克鲁苏的那种cosmic horror也并不是他想表达的真意,那么Rust身上的虚无,与他最后成“神”的道路,到底讲述着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光明正在胜利”究竟意味着什么?

Rust的虚无,来自于一场子亡妻离的车祸。在这场带走Rust所珍视的一切的悲剧发生之后,Rust如果不与黑暗为伍,等着他的只有自杀这条死路,因为他已经明白,这个世界除了荒谬与虚无,一无所有。

而这种冰冷的领悟,其实一直静静流淌在所有参加过世界大战的西方人的血液当中。

The great War and modern Memory

我每逢听到神圣、光荣、牺牲等字眼和徒劳这一说法,总觉得局促不安。这些字眼我们早已听过,有时还是站在雨中听,站在听觉达不到的地方听,只听到一些大声喊出来的字眼;况且,我们也读过这些字眼,从人们贴在层层旧公告上的新公告上读到过。但是到了现在,我观察了好久,可没看到什么神圣的事,而那些所谓光荣的事,并没有什么光荣,而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掩埋掉罢了。有许多字眼我现在再也听不进去,到末了,只有地名还保持着尊严。还有某些数字和某些日期也是如此,只有这一些和地名你讲起来才有意义。抽象的名词,像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倘若跟具体的名称——例如村庄的名称、路的号数、河名、部队的番号和重大日期等等——放在一起,就简直令人厌恶。
----《永别了,武器》海明威

走过了漫长又黑暗的中世纪,西方文明自文艺复兴开始,理性至上伴随着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理论生根,使西方首先从古典走向现代,物质与精神的飞速进步似乎开始让人觉得这个世界上也许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人类,似乎当我们的生产力大于全人类的物欲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可以永远摆脱它的动物属性:一个只存在真善美的理想世界似乎就在眼前“现代性”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

直到1914年7月28日,打死皇储斐迪南大公的那声枪响,西方人从那时起才发现,原来“现代性”除了用来创造文明以外,还可以用来毁灭它

二战时被美国轰炸后的日本

这两场波及了数亿平民,共有1亿6500万以上的军人参战,7000-9000万军人与平民死于其中的惨痛悲剧,世界大战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远远超出了我们所处的这个和平时代对苦难的任何想象。

世间如同一座巨大的坟炉,那些飘散在废墟中的橙色火灰,曾是人们生于此居于此的故乡,是人们挚爱的血亲骨肉

西方对于“理性”与“现代性”的美好愿景,就像Rust意外失去的女儿,归于一片虚无。

Blossom in the Void

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生活是无意义的。
萨特(1905-1980)

Rust在剧中告诉过我们,哲学上说,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同时,他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身上的悲观和虚无从何而来我们已然了解,但是为何一个满嘴尼采的悲观加现实主义者,能够最后在剧中能变成如耶稣一般具有神圣光辉的角色

在战争还未爆发但是已经隐约露出些许不安分端倪的19世纪末,欧陆哲学史上迎来了一个重要转折,奥地利哲学家胡塞尔发现了一条新的哲学道路:现象学,它意味着暂时将对“客观真理”的探索封存起来,指明了当代哲学能够真正得到发展的方向:建立在“人”(本体)“现象”(客体)的感知理解上,存在主义也由此诞生,说到底,存在主义,其实是一种“人本”主义

承认世界的荒谬与虚无,则是这种“人本”主义的根基。无论是出生在美利坚最好的医院,还是出生在里约的平民窟中,任何一个婴儿都没有选择的权利,我们是被抛进这个世界中的。

“存在先于本质”,被生下来的本体本身不过是一张白纸,道德和灵魂都是我们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却有选择的自由。

荒谬意味着世界本身并不具备一个通用的意义,也没有是非与公平,任何时候任何事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看到这,你是不是会说,似乎存在主义就是悲观主义的一种?错了,存在主义的这种悲观,实际上是一种清醒,只有认识到世界的残酷,才能通过赋予意义真正改变这种残酷。

20世纪初,两起世界大战爆发又落幕,满目疮痍,随着理性主义的崩塌,悲观情绪笼罩在整个世界的上方。失去女儿的Rust也一样,他和这个世界都急需一剂良药,有什么能够抚慰他们的伤痛,让切实面对过虚无的人们重新找回生的意义?

行动。

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你可以说每个存在主义者都曾经是悲观主义者,但存在主义非但不是悲观主义的一种,反而是对抗虚无与荒谬的一剂良药。

熟知虚无,才能对抗虚无,Rust就像每个带着战争伤痕继续生活下去的士兵一样,接近黑暗为的是与黑暗战斗,他的终极隐喻是:象征着哪怕认识到世界只是一片荒谬与虚无,但是我们仍能够用行动来改变所处世界的虚无本身,在虚无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也是他对Marty坦露心声的一句台词“The world needs bad men,we keep other bad men from the door.”中所反映的他存在的全部意义。

Rust并没有变成真正的救世主,因为Tuttle家族并没有被一网打尽。他身上的神圣光辉其实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救赎。

整个世界也在战后慢慢抚平了伤痛,走了出来,人类终将以和平与发展为自己赋予意义。

在遭遇虚无之后,通过行动,在这个甚至带有恶意的世界中完成了自己从悲观主义到存在主义的升华,这也是剧中结尾处Rust一个作为前悲观主义者,却认为光明正在胜利的原因。

存在主义就是那朵从废墟中开出的花。

Time is a flat Circle

为什么在说Hays之前,一定要提到第一季,一定要提到Rust?

因为第三季本身也是真探宇宙一部分,如果说真探第一季讲述了一个黑暗占据着大部分天空,但是化身为“神”的Rust仍觉得光明正在取胜的世界的话,那么第三季就是真探宇宙这枚硬币的另一面,一个充满误解与爱,谎言与现实,遗忘与回忆,但是阴谋论仅仅是理论的世界。

所以说如果《True Detective》有一个统领全局的主旨的话,我可以说就是作为人类,我们仅仅就是我们在生存和死亡之间的故事——所以当自己给自己讲故事时,请一定小心。
---Nic Pizzolatto 第一季后访谈

在第八集播出后,知晓真相的人们极度失望,像是被Nic戏耍了一半,感觉自己前七集的认真探索与追寻不过是一场空。

但是请你认真体察这种自然的情感与反应,体察这种徒劳,是不是像极了我们人生的某一面,像不像那个记忆中那个你苦苦追寻但是还是离你而去的女孩,像不像那份你辛苦熬夜准备了一个月却在初试就被刷下去的好工作?

我们总是会觉得这个世界应该向着我们想象的那样去发展,人类的悲欢也总是与这种想象有关,Nic则用这季补完了真探宇宙的另一面,有时候当我们去寻找黑暗的时候,最后顿悟黑暗并不存在,整个真探宇宙也从此变得更加有血有肉。

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第三季同样也是第一季的精神续作,正如Rust带着伤痛但终获救赎一样,time is a flat circle,也许一切都会像Hays最初走进那片未知的丛林一样,我们迷惘的不断从头来过,但同时也必然会像Hays在酒吧里对Ame直抒胸臆,牵起她的手,走向光明。

就像这个世界一样,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次分与合都有属于自己的意义。

滑坡谬误

“但是你的所有推理都只是猜测,而这些猜测会导致你的偏见,它会混淆你看到的东西,偏见会阻碍你看到真相。”
---Hays告诉Elisa

这才是本季的真正题眼,Elisa一直代表着苛求真相的观众,她在互联网上找到的消息源与邪教理论,不正是我们在豆瓣上,在Reddit上的讨论吗,我们紧紧的抓住每一个细节,推敲反复,但是却得出了一个与真相完全相反的答案。Hays这句话,正是说给每个正在探案的观众听的。

本季的真探是所有观众,前七集其实都是我们试图从Hays的回忆迷宫中去构建一个我们认为真实的故事,对于反转的失落,对于阴谋论落空的失落恰恰就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时候并不会按照它之前所展示的那样运转,而我们在Hays身上看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对于一些事情的误读不仅会让我们忘记我们最初的目的,也会深深伤害我们所爱之人。

对于Hays来说,失忆强迫他放下了在侦探上的执念,而也正是这份放下,他才能与好友和解,与家人团聚。

Now am found

Inside the episode中Nic说,本集剧名指的是那首著名的基督福音,amazing grace(奇异恩典)中的那段歌词: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天赐恩典,如此甘甜,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我等罪人,竟蒙赦免。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昔我迷失,今归正途,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曾经盲目,重又得见。

歌曲链接://music.163.com/song?id=18403460&userid=44273387

Hays是一个什么样的人?Harris可能会说他心思缜密,但是固执疯狂;Hoyt可能会说他像一条有弱点的猎狗;被审问的少年可能会说他老练毒辣,毁了自己一生;Elisa可能会说他装疯卖傻;Roland可能会说他正直坚定,是个可靠的伙伴;

但是真正理解Hays身上最本质问题的,只有两位角色。

一个是印第安拾荒匠Woodard,他看清了Hays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他从不愿回忆过去,20多年都没有看自己的挚爱Amelia写的书,在90年探案来遮蔽家庭矛盾,其实他一直在用逃避消极的态度在面对他真正的问题。

他是那个没有问过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没有把自己的本真存在投入到这个世界中的人。他身上的侦探精神,仅仅是他越战经历中生发出的本能。

最后Woodard也利用了Hays的这种本能,完成了自己的复仇与毁灭。

第二个同样明白这件事的,当然是与他朝夕共处的Amelia。

在老年Hays回忆的过程中,包括出现的幻觉里,他们的矛盾就像一条隐形的线,随时随地都会爆发,Amelia对他的指责一直折磨着Hays的内心。Hays不仅迷失在自己的记忆迷宫中,也迷失在了与Ame的矛盾中。

但是Ame同样也知道,这样的Hays背后其实拥有一个良善的灵魂,就像他去越南,真正的原因是殉职后能让他的妈妈得到1万美元。

那又是在什么时刻,Hays才真正找到了自我,真正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将自己本真的存在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这个世界上?

Ame看出Hays又想用逃避的方法演了一出戏来拒绝她却被她发现的时候,他拷问了Hays的内心真实,Hays也在这里完成了从总是凭着本能行事到行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转变。两人牵着手走向光明的这场戏,是不是像极了Rust用侵染黑暗的方法对抗黑暗,最后成为光明的结局?

同样是一场存在主义在场的好戏。

在2015年回忆起当年此情此景的Hays也终于找到了归宿,好友Roland在身边,女儿回家,儿孙满堂,而他的这些儿孙们,身上也必然会发生这样充满误解与伤害,但也同样充满爱与行动的故事。

Time is a flat circle。

Story of deep Delight

Hays在去Julie家时突然的失忆,是这个虚无宇宙中最好的诗意。

Tell me a story.
In this century, and moment, of mania,
Tell me a story.
Make it a story of great distances, and starlight.
The name of the story will be Time,
But you must not pronounce its name
Tell me a story of deep delight.

这个故事的名为时间
但是你切莫声张它的名字
现在,请告诉我一个埋藏着深深喜悦的故事

Hays的失忆,就像那个切莫声张的“它”,虽然Hays也许不会得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了,但是Julie与Mike那个埋藏着深深喜悦的故事,我们看到了。

片尾曲://music.163.com/song?id=1313308824&userid=44273387

saint james infirmary blues 是一首美国民谣改编的作品,可惜我自觉没有在不破坏它诗意的情况下翻译它的能力。

I went down
To saint james infirmary
And i saw my baby there
Stretched out on a long white table yeah
So sweet So calm So fair
Let her go, let her go
God bless her, yeah
Wherever she may be
She can search this wide world over yeah
But she's never ever gonna find another
sharp dressin' piano playin' man like me
Well folks
This is the end of my story
And if anyone should ever ask you
Just go on ahead and tell them
That i had the saint jame's infirmary blues

灵感来源参考:

Nic关于的重要访谈

//movie.douban.com/review/6588531/

//movie.douban.com/review/6585199/

ttps://ew.com/tv/2019/01/09/true-detective-nic-pizzolatto-interview-season-3/

《非理性的人》威廉·巴雷特

我们下场真探见


2014年,《真探》第一季在HBO横空出世。阴郁冷峻的氛围,绵里藏针的台词,曲折繁复的案情,双雄矛盾又相惜的性格与他们那些难以言说的过去,种种这些,加上麦康纳与哈里森精彩的演绎,还有S1E04里那个神迹一般的6分钟长镜头(据说光演员排练走位就用了一个月),开播之后立刻收割了一大波粉丝,截止目前,真探系列以9.0分的高分在IMDB上排在Tv show总榜单的第20名,除了其中近10部纪录片以外,排在它前面只剩一串赫赫有名的犯罪史诗:《绝命毒师》、《火线》、《黑道家族》

就像好的超级英雄漫画与电影讲的永远不会只是“好人”与“坏人”的简单二元对立一样(是的,漫威,我就是在说你),犯罪类型电影和剧真正的主题也不会只是一个简单的“好人”如何抓到“坏人”或者“坏人”如何逃脱法网的悬疑故事。在第一季中,两位真探在世界观与价值观上那些无法抹平的鸿沟,他们那些血沫飞溅的历史,到最后他们发现内核殊途同归又惺惺相惜的关系,Rust那些也许永远无法忘记但终会得到救赎的过去,Marty和妻子那纠结反复的关系,种种如此,都是《真探》试图去探索的一大主题。人被丢进世界之中,第一课便是与世界相遇,在世界偶尔亮出的冷血与荒谬中,矛盾与冲突是人的宿命,人类的苦难虽然并不相通,但是看到剧中人如何对待世界露出的獠牙,又如何背负着苦难兀自前行之时,我们仿佛也像他们一样活了一次,而他们身上展露的黑暗抑或光明,也能成为所有观众成长中的反思或养料。

Time takes everything but the truth

本季中,第一集的各种剧情桥段仿佛完全遵从了第一季的设定,不仅大的悬疑框架延续了之前的追述路线,双雄的设定和他们处事方式中的矛盾也没有变,除此以外,其推动剧情方式:90年代案件调查的重启甚至也和第一季中Rust遭受的方式相同,还有关键物证“草人”甚至也与第一季的“皇冠”代表的“祭祀”能扯上关系。作为一部犯罪悬疑剧,可以说,第三季的悬疑的“壳”几乎就是第一季在另一个地方的翻版。

这些种种相似都不免让人害怕主创Nic是在用老瓶装新酒,不过从第一二集扎实的剧情和走向来看,虽然设定相似,但是这个故事依然非常值得期待。本季的时间线有三条,1980年案发,1990年案件调查重新开启,2015年案件有媒体想把此案拍成纪录片/纪实剧。

第一季的海报语Touch darkness and darkness touches you back(触碰黑暗,黑暗也会将你指染)出自尼采的名句:“If you gaze long into an abyss, the abyss will gaze back into you”(当你凝视深渊过久,深渊也必报之回望)。可以说这句海报语精准的表达了第一季的气质,而本季的海报语是Time takes everything but the truth(时间带不走的,只有真相),由此可以读出,本季的重点主题将会是:时间,记忆与真相。

*第一季的海报语Touch darkness and darkness touches you back(触碰黑暗,黑暗也会将你指染)出自尼采的名句:“If you gaze long into an abyss, the abyss will gaze back into you”(当你凝视深渊过久,深渊也必报之回望)。可以说这句海报语精准的表达了第一季的气质

(该段落引用了<真探>第一季剧集中,豆瓣热评第一 @rakumm 《真探》——临渊者与荷光者 中的论点及论据 后经过我自己的消化和翻译形成此段落 在写作时未提及 向读者和豆友致歉 以后一定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

而从目前的三集来看,本季中最切合这句话的,也是最意义重大的设定是,主角Hays从剧中某个时间节点开始(或者甚至从一开始就有轻微的记忆丧失),患有某种程度的失忆症,因为这是一个关于追述和回忆的故事,不可靠的记忆极有可能带来记忆与现实的背离。因为这个设定,除了2015年的所有剧情是确定发生的以外,其他两条时间线或多或少都有着Hays本人的回忆穿插其中(甚至全是回忆),无法确定其真实性,或者无法得知他的记忆是否有被遗忘而不全的部分,这将导致剧情悬疑色彩更加浓厚以及对应的解释性也更加丰富,同时也会让最终的真相(the truth)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不过根据编剧在twitter的解释:所有剧情,除了幻觉以外皆为现实发生。如果是这样的设定,就排除了Hays回忆不可靠的部分,但是如何安排Hays那些没有回忆起的部分该放在哪个时间节点告诉观众就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说,就像《记忆碎片》的层层反转一样,第三季的真探也应该是一个主角一步步回忆起自己更多所作所为,从而改变了自己立场和行动的故事。

第三季观剧之前你会想要知道的事

如果找不到观看渠道可以使用的一个渠道:手机:人人视频App、电脑端:zimuzu.io(注册后可搜索出资源 或者装客户端)不带任何推荐广告含义,只是楼主自己常年使用的一个能找到资源的地方。

主创Nic重要访谈Q&A//ew.com/tv/2019/01/09/true-detective-nic-pizzolatto-interview-season-3/

主角Mahershala Ali本来是作为配角进组,第一版的编剧里,主角是一个白人。出于对职业追求的考虑,Mahershala Ali在进组后跟Nic建议由自己担任主角,Nic最后同意(除了Ali本身的实力,个人估计Nic也看到了以黑人为主角后剧情所处时代而带来的冲突感,剧中人物之间与当时种族之间的张力会共同作用,使得剧情更加复杂艰深,Nic肯定觉得更有挑战也更有意思)

本系列Creator同时也是执行制片和主要编剧的Nic Pizzolatto(感觉应该是Vince Gilligan之于绝命毒师的关系)将在第三季承担基本上所有的编剧工作,只有第四集与第六集是与David Milch和 Graham Gordy联合编剧。

本季第一二集导演Jeremy Saulnier本来预定担任一二三集导演,结果由于档期原因 (官方消息,小道消息说因为在Arkansas拍摄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和Nic与Jeremy剧情上有分歧,所以被替换),后面的集数都改由Daniel Sackheim(此导演之前当过兵)与Nic合作或分别完成。

本季大部分场景在Arkansas拍摄,Mahershala Ali说:[the landscape] is such a character in the story. It would have been such a shame if we had shot it any other place.“所有的地貌风光在故事里都像扮演了一个角色一样,要是在其他地方拍摄的话,那就太可惜了(幸好我们在这里拍了)。“第一季差点在Arkansas拍摄,而最后选择了在Louisiana拍的原因是因为在那里拍摄交的税会比较低。

Nic作为学生在Arkansas呆了四年,就读的正是女主以前读的University of Arkansas(UoA),当他在创作本季的时候,心里想的就是这个地方。

第一季里的双男主麦康纳与哈里森以及第一季导演凯瑞永福都在此季担任执行制片。

本季单集名字导演编剧时间信息:

主角Mahershala Ali因在《月光男孩》饰演Juan获得第89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所有资料来自维基百科与imdb

     你好,我是剧透的分割线


片头曲 DeathLetter

歌曲链接//music.163.com/song?id=5224222&userid=44273387

歌词:

I got a letter this mornin, how do you reckon it read?

早上我收到了一封信,你知道写什么吗?

It said, "Hurry, hurry, yeah, your love is dead."

上面写道:“糟了,糟了,是的,你的爱已消逝

I got a letter this mornin, how do you reckon it read?

早上我收到了一封信,你知道写什么吗?

You know, it said, "Hurry, hurry, how come the gal you love is dead?"

你懂的,写道:“糟了,糟了,你怎么让你爱的女孩走了?”

So, I grabbed up my suitcase, and took off down the road.

所以,我拿起我的行李箱,赶了过去

When I got there she was layin on a coolin board.

当我到那的时候,她躺在冰冷的棺木里

I grabbed up my suitcase, and I said and I took off down the road.

我拿起我的行李箱,我说我在来的路上

I said, but when I got there she was already layin on a coolin board.

我说,当我到的时候她已经躺在冰冷的棺木里了

Well, I walked up right close, looked down in her face.

嗯,我走近,看着躺在里面她的脸

Said, the good ole gal got to lay here til the Judgment Day.

说道,我心爱的女孩,将一直沉睡到世界末日的那一天

I walked up right close, and I said I looked down in her face.

我走近,看着躺在里面她的脸

I said the good ole gal, she got to lay here til the Judgment Day.

我心爱的女孩,将一直沉睡到世界末日的那一天

Looked like there was 10,000 people standin round the buryin ground.

似乎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参加葬礼

I didn't know I loved her til they laid her down.

如果不是她躺在这里,我都不知道我那么爱她

Looked like 10,000 were standin round the buryin ground.

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参加葬礼

You know I didn't know I loved her til they damn laid her down.

你明白吗,直到她不在了,我才知道我有多爱她

Lord, have mercy on my wicked soul.

上帝,宽恕我的灵魂吧

I wouldn't mistreat you baby, for my weight in gold.

对你的付出,我没有后悔

I said, Lord, have mercy on my wicked soul.

我说,宽恕我的灵魂吧

You know I wouldn't mistreat nobody, baby, not for my weight in gold.

你知道,我没有亏欠,宝贝,与我的付出无关

Well, I folded up my arms and I slowly walked away.

嗯,我双手交叉的慢慢走开

I said, "Farewell honey, I'll see you on Judgment Day."

我说道,“永别了,亲爱的,最后宣告里见。”

Ah, yeah, oh, yes, I slowly walked away.

啊,是啊,我慢慢的走了

分集剧评从第六集开始倒着更新,即顺序为6、5、1、2、3、4,没看过之前分析的读者请先往下拉,1-4集的分析是正序。

我是分集剧评的分割线


S3E07

the Final Country(终国)

本集剧名the final country来自一本同名犯罪小说,这本小说封面也让我想起真探第一季片头中的一个瞬间,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作者James Crumley是二战后最好的美国犯罪小说作家之一,Nic早期的小说中明显有受他影响的部分。

在inside the episode里Nic提到,本集名the final country(终国)是对2015年的Hays一步步屈服于自己的失忆状态后,最终来到一个能够揭示所有谜团之地的隐喻。

作为观众,就本集的观感来说,仍然是被重重迷雾笼罩住的一集。究其原因,它虽然没有提供非常多新的线索,但是在本集当中,很多老线索的线头也似乎剪不断理还乱,它们似乎统统指向着一个如第一季一般有许多财权指染的巨大娈童阴谋,却又没有像第一季中的录影带那样一个实质性的证据。

而当你去仔细思考剧中的一些细节,比如2015年的Hays找到Roland并告诉他Hoyt在这件事中有自己的理由,而且Hoyt似乎也有一些事情被蒙在鼓里,还有本集中老女仆讲述Hoyt女儿身上发生的悲剧,独眼黑人在读书签售会上公然指责Amelia利用悲剧牟利,以及Hays在上集对女记者Elisa说过的话:“但是你的所有推理都只是猜测,而这些猜测会导致你的偏见,它会混淆你看到的东西,偏见会阻碍你看到真相。”等等,似乎它们又把真相推向到另一个极端。

是否对于观众来说,Hays对Elisa说的这条法则也同样适用?Nic是否在用一些未能最终定论的证据混淆着观众的视听,从而在最后一集铺垫一个合情合理的终极反转?即所有阴谋论都只是理论,就像Hays和Roland只是有了一些关键性但并不是决定性的证据就对Harris进行私刑,最后错手杀掉Harris一样,这场跨越了整整35年,影响了数个家庭的悲剧,其发生的最终理由是否也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呢?

整集给出的线索与证据将真相一分为二,两种可能性都无法完全证实或推翻,这种模棱两可的感觉也正是Nic想带给我们的,我们对季终第八集的渴望,也就像Hays对真相的渴望一样,希望Nic能好好的填掉留下的大坑,时间带不走的真相究竟几何,下一集我们见分晓。

女儿Becca终于现身,这也是本季第一次出现除了80-90-15三条主线外的时间线。Hays送Becca上大学,美国正常上大学的年龄大约在18至19岁左右,在90年的时候,小女孩大概有5岁的样子,由此可以推断这条新时间线的大概时期为2003年左右。

父女之间的对话感觉上是很正常的一个父亲送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却又舍不得孩子离开自己的温馨对话。也就是说,在父女关系交恶,或者女儿出事以前,她们也有关系很融洽的时刻。但是对话中似乎也仍然藏着一些东西,除了比较阴郁的配乐外,女儿说她不想上学,Hays也不想她去,他们的表情中也似乎藏着开学之外的焦虑,这时候不改缺席的Amelia是不是他们焦虑的源头呢?Amelia是否在这一幕前出了事已经离开了他们?

闪回到90年,Tom被发现死在了原案发现场附近,表面上这是一起自杀,旁边留下了一封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打字机遗书。在时间链接上,观众自然会联想到这是上一集Tom去Hoyt家中,背后Harris逐渐靠近的结局,但是Harris到底对Tom做了什么,其实目前并不可知。

Amelia在签售会后马上将自己被独眼黑人攻击的事情分享给Hays。

这里插一个小题外话,亨利正在玩的应该是任天堂(Nintendo)的游戏机FC(family computer),即是我们80、90后小时候熟知的国产红白机小霸王学习机的原正版产品。本来在电子游戏行业中,美国公司雅达利(ATARI)一直是垄断者,其在77年上市的ATARI CVS在5年内销售了约1500万台。

但是由于82年圣诞节的雅达利大崩溃事件:因为雅达利的产品策略是“以数量压倒质量”,使得大量同质化的纯圈钱游戏被玩家诟病,在81,82年中美国本土有近万部游戏作品上市,最后因为买下了斯皮尔伯格的著名电影《ET》版权,却又为了赶在圣诞节前上市,在6周内就赶工完成的IP游戏《ET》的质量问题,被玩家抵制,有整整250万份游戏因为卖不出去被埋在了新墨西哥州内一个垃圾镇上,由此带来的巨额亏损使雅达利公司从此一蹶不振,这件事也同时导致了美国游戏市场的崩溃,接近三年的冰川期使得原本32亿美元的游戏市场规模缩水至1985年的1亿美元左右。

而刚好躲过大崩溃的任天堂在83年7月发行了自己的游戏主机FC,85年在北美发售,其在游戏上用心的制作水准慢慢重新俘获了大批北美粉丝,重整了行业,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王朝。截止90年,FC在美国家庭的占有率高达30%,FC也成为现代游戏产业的奠基者,确立了很多现代电子游戏的制作标准。

而在目前次时代的游戏大环境下,游戏主机的争夺重点大多都放在视觉与硬件的更新换代上,只有老任还在坚持初心,以游戏性取胜。其接连发售的Wii U和Switch在硬件与视觉效果上都完全无法与同期索尼的PS系列和微软的XBOX系列匹敌,但是也依然以其独特的制作理念与游戏体验,分别以千万级的全球销量占据着游戏主机的一席之地,而在掌机界无可匹敌的事实,使得老任坐拥着整个游戏主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制作理念与各种良心作品的出炉上新,良好的玩家口碑也让老任一直被认为是良心厂商的代表。

扯远了再扯回来,在签售会上遇到的那个独眼黑人,Amelia认为他就是那个在80年给了Julie草人的人。

她也认为这个黑人就是绑架Julie并且还再找她的人。但是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逻辑问题,假设独眼黑人是绑架和加害者,他为什么要自己跳出来,到侦查此案的警察妻子的签售会上跳出来指责Amelia是在利用悲剧为自己谋利,如果他是一个加害者,那么他并没有这样的立场去做这样的事情。所以这里的伏笔就有可能是为了季终集的反转所做的一个铺垫,即黑人可能是一个好人,他可能当时所做的事情,不管是摆好Will的尸体,带走Julie,从他的视角看都是好事。

之后Hays告诉妻子,Tom自杀的事。

2015年,采访仍在继续,Elisa问Hays当时是否有怀疑过Tom并不是自杀,也提出了自己独立法医的意见,即他是先被攻击过,然后才死亡的。

警方也乘机再次结案,这次他们把锅甩给了Tom。

Hays这里又开始演戏。

回到90年Tom死亡现场,Roland有明显的负罪感,认为他们的逼问是Tom自杀的原因,而因为跟Tom不一般的关系,这也可能是导致Roland离开警局最后像2015年那样去生活的原因之一。

这里仍有奇怪的地方,Hays提出了遗书中的疑点,一个将死之人,还是没什么文化的Tom,怎么会选择用打字的方式来留下自己最后的话,而Roland居然没有接他的话,而是转移话题,试图想要顺着Tom的死去结案。

这里想顺便说一下上一集的一个细节,Hays邀请Roland到他家中,然后非常突兀的问Roland是否看到一辆黑色轿车在家外盯梢。当然最明显的理论是Hays验证平时看到的轿车是否是他的幻觉,但是还有一个可能的理论是,Hays其实是在试探Roland,试探他是否可以相信Roland,这时他其实也知道外面是没有车的,但是Roland是知道Hays有失忆症的这个情况的,无论是80年,还是90年,一些Roland的行动和他的升迁都也许会让Hays觉得这个人有可能是阴谋论中的一环,而Hays正是在测试Roland是真实的想帮助他探案,还是他是否会利用自己的失忆症。

Roland接下来的一番话的言下之意则是,我这次把你调来办案其实并不是真正为了要找到女孩,要得到真相,拯救你的事业才是第一原因,而现在你倒好,要结案了你却还想拂上级的意思继续探案?

两人在这里也产生了嫌隙。

后面一场戏应该是80年,Lucy已经离开,Tom也想离开小镇,而Roland怕他出事,给了自己的电话给他,这里笔者觉得他们之间的羁绊可能比想象更深,但是他们俩之间到底还有什么故事,我们也无从得知。Reddit上有觉得他俩搞基的理论。

90年,Ame去了Margaret家中调查,这个时常出现在Lucy身边的女人本来是笔者阴谋论中一环的怀疑对象,但是这场戏又像是洗清了她的嫌疑,除了她房间中的手工这点有点可疑,存在着就是她做的草人贼喊捉贼的可能性,但是除此以外,她的口供和最后对照片的提供都更像是一个好的行为。

两个幽灵,一黑一白,Ame一下就想起了Hays去调查过的那个农民的话,他曾经在家附近看见过一对黑人男子和白人女子,而且还开着棕色豪车。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Hays在80年还是配合Ame写书的,调查中的发现告诉了她。

这里的这句话也不像是一个坏角色能说的出的台词。而她不愿意搬去镇上的原因,就是认为还是有人需要来记着这个小镇所发生的事情。这句台词使她成为一个真相的守护者式的角色。

2015年,采访继续,Ame在90年自己开展调查就是想继续围绕这个案件写作,但是并没有最后成书,原因应该就是后面情节中提到的他与Ame都不再碰此案的协议。

Elisa问Hays有在90年跟Ame交流案情吗,被Hays蒙混了过去,而我们知道,Ame一直也对此案是阴谋论的态度。

还反向想套出Elisa所了解的线索。

90年,Dan也失踪了。Roland和Hays的线索基本全部被掐断。

2015年,90年Kindt结案,Tom成了官定凶手,同时,推翻了之前Woodard有罪的审判结果。

这件事除了警察局会开心,还有谁会开心?当然会有代理了Woodard子嗣的Alan(Hays与Roland的前上级)。

80年,云雨事后的Ame家,Hays在洗碗,而Ame发现她的笔记本有水渍,而Hays还假装不知道Ame在写一些关于案件的东西。

Ame提到的《冷血》(in cold blood),是美国当代文学经典,亦是极重要的分水岭,入选二十世纪最伟大文学之林。本书由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于1966年出版的非虚构小说,本书详述了1959年一起凶杀案。位于堪萨斯州霍尔库姆的农人赫伯特·克拉特一家惨遭灭门。卡波特获悉此事后,与好友作家哈波·李决定一同前往当地进行调查。他们访问了当地居民与该案的调查人员,摘记了上千页的纪录。凶手狄克与贝利在犯案后不久被逮捕,卡波特随后以六年光阴著成此书。《冷血》被公认是非虚构小说鼻祖及新新闻主义先驱,同时也成了卡波特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冷血》不但被改编为电影《冷血杀手》(In Cold Blood (film))和迷你电视剧《冷血谋杀》(In Cold Blood (miniseries)),就连杜鲁门·卡波特为了写作《冷血》而调查故事真相的曲折离奇过程,也被好莱坞拍摄成传记电影《卡波特》和《声名狼藉》。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而且她还在她教的高年级学生班上读过了。她从一开始就是想朝着纪实文学的路子去调查和探寻真相。

因为有阅读能力障碍的Hays则根本理解不了她。

这里听说了Ame想写关于Purcell案的文章后,Hays的情绪其实是变的有些焦躁了,甚至加快了洗碗的手速,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出于真心,他还是在鼓励Ame去写。但是我们观众知道,在之后时光中,他们对此的分歧将越来越大。

Elisa的一个线人提到了独眼黑人,说他在Tom死后还依然在寻找Julie,线人告诉她黑人称自己为Watts。

而Elisa的理论是,他是一个皮条客。

而这里的重要信息和彩蛋也与第一季连上,这个信息有是支撑阴谋论的重要证据,第一季的剧情出现,说明第一三季同处一个宇宙内,在这个宇宙内,路易安娜州确实存在着一个庞大且极具钱权实力的恋童癖组织,所以这个组织也极有可能扩散到了阿肯色。

这里翻译有问题,应为,那个男人(Hays)从来就没展露过丝毫的犹豫,不是吗?Henry将父亲现在的失忆症告诉了Roland。

Elisa将自己的理论和盘托出,她认为此案的牵连就和第一季中的路易斯安那州的案子一样,独眼黑人为钱权高层拉着恋童癖的皮条,而Lucy、Tom甚至Dan都牵扯其中,所以他们最后都被灭口。

值得提到的是这里Elisa说到的内布拉斯加州的案子,因为内布拉斯加州指代的案子极有可能是一桩现实的丑闻,Franklin county scandal富兰克林县儿童卖淫丑闻,在这桩1988年发生的丑闻中,原告的指控是一个涉及到美国高层政治家参与儿童卖淫的阴谋论,并且该阴谋论传言同时涉及了献祭仪式、魔鬼崇拜、食人、贩毒,而经过1990年的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丑闻完全没有任何真实成分,是一个精心编造的骗局,此案被归为假案,原告被判作伪证。

该丑闻维基百科页面://en.wikipedia.org/wiki/Franklin_child_prostitution_ring_allegations

而在Elisa的理解中(或者说Nic的理解中),这些案件都是像是第一季中因为被高层动了手脚所以最后没法真正水落石出。

 3 ) 《真探3》:这不是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吗?

( 原载公众号“虹膜,2月28日)

《真探3》最后一集播出后,豆瓣评分从9.2迅速下滑到了8.9。很多观众对于这样一个结局,表示出巨大的失望,不满于前7集出现的种种线索与铺垫,落在这样一个简单的误杀案与卖子案上。

有人认为前几集有故布疑云、虚张声势的嫌疑,甚至怀疑编剧是因为在最后一集无法填上前面设置的坑,才草草结局。

与此相反,我特别喜欢现在这个结局。第三季冷峻疏离、沉郁低徊的风格,显然并不适合一个幕后黑手是邪教或恋童癖组织这种阴谋论故事。

这并不是否定第一季。《真探1》一直是我最爱的美剧,在我心中甚至超过《绝命毒师》《纸牌屋》《权利的游戏》《西部世界》等。但第一季中的邪教、变态杀人犯,在有着强烈南方哥特小说风格的故事中,与整体的神秘主义氛围、孤绝的哲学冥思是高度统一的。

观众的不满,当然是因为某种类型期待的落空。看到这样一条短评:CSI半集就能破的案子,《真探3》拍了一季。

比如《CSI》这类传统侦探剧集或者是日本本格推理小说,呈现一个通过抽丝剥茧的逻辑分析来解决案件的罪案推理过程。观众想要看到的,是一个遵循因果逻辑、由种种证据与线索最终导向案件真相的封闭性故事。

观众期待侦探类型的创作者,塑造出一个分析推理能力超强、办案高效、冷静果断,一个通过蛛丝马迹就能看出真相的侦探角色——一个理想的福尔摩斯式的侦探。

观众更期待一个复杂离奇、线索繁多、圆融自洽,一个所有证据都严丝合缝地导向结果的案件。

《真探3》显然不是侦探迷们的菜。

从侦探类型来看,《真探3》的探案过程确实不太过瘾,不够“好看”——两位主角,花了35年,寻寻觅觅、兜兜转转,不断犯错、不断放弃,直到年迈才磕磕绊绊查出这个并不复杂的案件真相。

《真探3》只有一个简单并充满偶然性的案件,很多无效冗余的线索,查案过程太随机,叙事节奏又太慢。在结尾处,很多线索、证据不知所终,很多事件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比如女孩的母亲、父亲究竟是他杀还是自杀)。

但不要忘了,《真探》系列,一直是反类型的。并非创作者编不出一个好的侦探故事,而是一种主动的叙事选择。

主创Nic Pizzolatto在关于《真探3》的一次访谈中说,他想知道是否有可能以一种不同的侦探故事形式讲述一个男人的生活。比如主人公身上的终极谜团是:“我是谁?”“我的生命意味着什么?”,而非传统的福尔摩斯式破案故事。

对于创作者来说,“我是谁?”这一对于生命的终极疑问,显然比一个建构出来的戏剧故事,要更有诱惑力。

然而,在一个侦探类型的框架里,通过案件带出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与人性曲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类型的二元对立、明晰性,与生活的复杂性、暧昧性,有着某种天然的冲突。所以主创认为,《真探3》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叙事符合类型期望,同时实现更大的野心?

我以为,创作者在这里采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叙事手法。

他用时间的力量与记忆的混乱,把“我是谁”这一疑问,变成了一个比故事中的儿童失踪案件还要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疑问。

看着看着,我们会渐渐觉得,与对案件真相的追寻相比,我们更关心这个男人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他在几个关键的人生节点上,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如果说一个案件就像是一个看不到前路、但你明确知道存在一个终点的迷宫,那么人的一生则更像是博尔赫斯笔下那个小径分叉的花园——你可能永远在迷失、永远找不到尽头。

传统侦探小说的结局,总是一种“理性”的无可争议的胜利。侦探通过逻辑推理,解决谜团、照亮黑暗。理性战胜混沌。

与侦探故事的“理性”特征相对,人生经常是“非理性”的,充满了错误、失败、遗憾、后悔。

侦探故事中总是充满严丝合缝的线索,每一个行动都引出下一个行动,形成一个因果关系明确的连贯叙事。而人生则充满了被浪费的时刻、无用的行动、混乱的动机。

《真探3》中的黑人警探Wayne Hays,从80年到90年再到垂垂老矣的2015年,执意要找到案件的真相,这其中也包含一种理性的疯狂,顽固地要按自己的逻辑走到底。

但编剧的高明之处在于,他通过男主角渐渐失控的人生,通过混乱的记忆与残酷的时间,揭示出非逻辑、非理性的强大力量。

通过这样一个几乎是由偶然性引发的误杀案件和绑架案件,通过两位主角的一次次错误判断、一次次放弃,编剧试图探索“非理性”在我们的决定中,在我们的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

与此同时,传统侦探小说还带有一种肯定“人”的力量的乐观主义精神。而《真探3》却使我们看到人在世界面前的惶恐与自身的渺小,充满了存在主义的悲观与孤绝。

案件发生的1980年、重启的1990年、以及被媒体重新关注的2015年,这三条时间线,跨越了漫长的35年,也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巨大力量。在近乎残酷的时间流逝中,编剧表现出人类行动无因果关系、不可预知、甚至神秘的一面。

这种神秘来自于《真探3》中两种互相对峙、互相撕扯的力量,一种是遗忘的力量(男主角的失忆症),它抹去一切,抹去人生的痕迹。另一种是记忆的力量(两位主角借助回忆来探寻案件真相),它将生命经验进行转换,保存下生命中的吉光片羽。

所以,剧集中最神秘莫测的一个情节出现在第8集将要结束之处:老年Hays忽然找到了失踪女孩Julia的踪迹,这个他苦苦追寻一生而不得的案件,谜底就在他面前,等待他去为自己一生的追寻划上句号。这时,一个晃神之间,Hays的失忆症又犯了,他忽然忘记了自己在哪儿,是来做什么的。

这个瞬间太迷人了,最美妙却又最荒诞,一个充满着神秘主义力量的时刻。

在这里,曾经是小说家、大学文学教授的《真探》主创Nic Pizzolatto,无限接近他所喜欢的小说家爱丽丝·门罗。

失忆的、走丢的老年Hays,面对那个曾经失忆的、走丢的小女孩Julia,这个Hays寻找了一生的人,角色位置忽然发生了互换。何等的讽刺与残酷。

《真探3》让我想到迪伦马特那部奇特的侦探小说《诺言》。《诺言》是对侦探小说这一类型最彻底的解构颠覆,将侦探类型与荒诞文学结合,在探案小说的容器中,思考人如何面对有限性,包括肉身的无能与理性的局限。迪伦马特在小说中运用了推理法则,但却最终让这一法则败给了偶然性,他让我们看到世界自有的一套法则,以及人面对世界的无能为力。

在形式上,《真探3》的叙事结构和视听手法都非常精妙。通过三条时间线的交叉剪辑、不断在几个时间段之间跳切,使各种细节若隐若现,各种人物轮廓不清,整个故事,像是迷失在人生的迷雾之中。

三条时间线建构出了男主角的心理现实——一个现实/回忆、真实/虚构、客观/主观混淆了边界的人生。

而三条时间线之间的跳切,采用了相似画面剪辑的手法,也表现出男主角记忆的混乱。这种剪辑方式就是今敏在《未麻的部屋》经常采用的剪辑手法。带来一种亦真亦幻、虚实莫辨的感觉。

结尾最后一个镜头,创作者选择了一个奇特的时间点——不属于故事中任意一条时间线,甚至也不是故事发生时间内的某一个时间节点。这个镜头跳出了整个故事,发生在Hays还在越南服役时。Hays回头看了一眼镜头,然后走向景深处,走入一片阴暗潮湿的热带丛林。这个镜头带有一种宿命感,一种存在主义的孤绝,非常诗意与美妙。

侦探剧集是一种最流行同时最套路的类型,《真探》系列如何做到使叙事符合类型期待,但又在某种程度上打破这种类型惯例,实现创作者更大的野心,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主创Nic Pizzolatto有这样的野心,挑战类型惯例,不试图取悦观众,这样,“即便没有成功,至少有机会超越体裁限制。”

主创所要表现的,也许就是人生的不完满,不连贯。在故事将要落幕之际,老年Hays在幻觉中,看到了去世的妻子Amelia。他听见Amelia念出他们初次遇见时她在念的诗:给我讲个故事吧,讲一个有关远方与星辰的故事。Amelia下面这段台词非常美,也许正是剧集的核心:“这些生活,这些失去,如果这真的是一个漫长的故事,一直持续进行着,直到自圆其说了呢?这不是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吗?这不是一个值得聆听的故事吗?”

如果说,生命是一种叙事,那么,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可能并不是一种连贯的、圆融的叙事。不是成功学书籍中那种完满的、滴水不漏的人生,而是断裂的、漏洞百出的。但就像女主角的台词,难道这样的人生就不值得被讲述吗?

 4 ) 论如何抄袭自己还抄不对

真探第一季仍然不可超越——神剧就是神剧,连作者本人都达不到曾经的高度。黄衣王可能直接对编剧尼克.皮佐拉托的大脑动了手脚,才启发他写出第一季这样叙事、节奏、人物、氛围渲染各方面都完美的杰作;如今神力不再,皮佐拉托就是抄袭自己都能抄错。

叙事

从时间线的使用上来看,第一季用双线叙事,一条线说旧案,一条线展现新进展,叙事干脆利索又能调动观众兴趣,同时展现了两个主人公马蒂和拉斯特年轻时代和失意现状的对比,让观众始终好奇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这个地步的;而第三季...我实在不清楚有什么必要把八十年代案件发生和九十年重开调查处理成平行结构——直接按时间顺序讲故事妨碍你装逼了吗,尼克?这种历时短暂的平行时间线并没有打造出吊人胃口的悬念,断裂的讲述反而让观众心烦;如果说是为了角色塑造,除了从单身狗变成了有家室的男人,两个年代的男一号韦恩.海斯也没有展现什么了不起的成长,值得为了家庭琐事多写出一条时间线吗?

角色与演绎

在相同的篇幅内,第一季给我们展现了两个抓人的主角:看似世故、会“做人”的又有点儿老男孩儿特质的马蒂,实际上“一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以及心思游离在世俗价值观之外的拉斯特,德州牛仔的身体装着尼采的脑子,永远服从本性,凭借猎犬一般的本能追逐猎物;这两个人的碰撞互相成就了其角色,他们互相为对方添加了血肉。

第二季编剧展现了什么叫贪多嚼不烂,下饺子一般设置了灾难性数量的角色,没有几个人让人愿意产生共情,引得恶评如潮。于是第三季,编剧怂了,连双男主都不敢写了,一切角色都围绕着韦恩.海斯转,而韦恩...呃...韦恩是个老实人、好人,LRRP老兵、出色的猎手、尽职的警察...但我想不出这哥们儿有啥出彩之处,有啥能打破脸谱式警探角色的特点。他更多的是像个故障不断的人肉摄像机一样,给观众提供进入案件的视角,至于他本人...你想想,他有什么打动人心的个性或是弱点吗?老年痴呆症?

说到角色就得说演技。马修的演技足以封神,把拉斯特这种神神叨叨的、离我们日常经验有点儿远的角色演得如此鲜活。别的不说,他颇让我佩服之处,就是能让大段神经病一样的叔本华式哲学独白,令人信服地从一个长得像南方红脖老农一样的角色嘴里说出来。

编剧尼克从此落下了病根儿,他开始不分场合、不分角色地写这样不知所云的长篇对话——马修靠着神演技和“神经病”,可以应付得了,换了别人真没这本事。比如第二季里的黑老大,有数次与他老婆躺床上啥也不干、就在那儿嘚吧人生,我想他黑帮生涯中有不少对手大概是被他烦死的吧?而第三季里,韦恩警探花了一大堆时间和他老婆喋喋不休地谈情、拌嘴、谈情、接着拌嘴,我的天哪,你他妈是在拍文艺爱情片吗?老实说,这些演员,甚至包括第二季里那一大锅饺子,演技都算合格,所以角色没法儿让人共情的原因,一大半要算到编剧头上。

总的来说,尽管编剧没给韦恩写出多大发挥空间,演员阿里算是完成了任务,尤其是老年的衰弱与失忆演得惟妙惟肖,令人心碎。而演他搭档罗兰.韦斯特的斯蒂芬会时不时地略微让人出戏,比如有个镜头,当罗兰说到他和韦恩逐渐疏远的时候,表情有点儿过火,可以说是挤眉弄眼了。顺便骂一句化妆,罗兰的老年妆也太僵硬了,眉宇间像夹了一坨核桃似的。

节奏

这大概是最考验忍耐性的一季了:节奏太他妈拖沓。我并不抱怨案件进展缓慢,第一季也够缓慢的,但第一季把大量时间用于铺陈克苏鲁式的诡异氛围,以及围绕案件细碎的线索;但第三季的缓慢,一是由于编剧故弄玄虚地设置了三条线,导致叙事破碎,二是因为编剧匀了大量时间给韦恩谈恋爱,真的是字面意义上的“谈”恋爱。很奇怪,第一季里马蒂的家庭生活也占了相当篇幅,但也没有第三季这样如此让我厌烦。我承认这里大概有我的个人偏见,不过我猜测,马蒂的家庭生活线占时虽多,发生的drama也够多:出轨、挽回、处理女儿、再次出轨、玛姬出轨拉斯特、彻底玩儿完。而韦恩...这两口子除了写书吵架谈恋爱,关系没什么变化。

案情

大家都知道什么叫“机械降神”:案子查不下去了,步美随便干了一件闲事儿、华生随口评了一句闲话,于是“夸擦”一道闪电,神探们强行解围。这一季案件,尼克的手段则是“机械弄鬼”:案子快要查下去了,立刻蹦出一个替死鬼,生怕主角一不小心就结了案。第一回印第安人之死还算个中场小高潮,可第二次又硬点一个替死鬼,让案子不了了之,这就让人感到气闷了——同样的把戏,你不能对着同一季观众耍两次啊!

老实说,这案子连第二季都不如。案情本身简单到捉襟见肘,显得编剧黔驴技穷:他没法儿编出一个有点儿深度的案件,没法靠案情本身撑起一季,只能用意外给侦探们下绊子,以此凑够篇幅。老天,我简直想给第二季加分了。

环境

还有一点值得讨论,三季真探,除了角色之外,都有一个隐藏的故事讲述者:环境。尤其是第一季中路易斯安那州的蛮荒、郁热的荒野,那种潮湿沉闷的空气,让你明白这些南方哥特式的案件绝不会发生在别处;第二季改在浮躁的加州,燥热、非人性化、肮脏的工业区,让你几乎可以嗅到机油味儿。我对第三季的背景环境尚无特殊感受,需要重看几遍才能琢磨出风味儿。

 5 ) 细说真探S03E06:被遗忘的孩子们

你应该写一本书,有关于这里的孩子都经历了什么,有关于这里的女孩们都遭遇了什么。

1980:枪战后,韦恩和艾米莉亚

开头这一幕承接的是上一集在伍达德家发生枪战之后,也是韦恩和艾米莉亚两人之间发生“枪战”后的情节。

“事”后的对话又体现两人不同的性格以及两种对立的性格带来的矛盾。

艾米莉亚说,在刚才做爱的过程中,她应该控制一下动作,让韦恩坚持得久一点,因为她觉得韦恩是个很在乎自尊的人。

可是韦恩偏偏不喜欢艾米莉亚的这种想法和行为,他不喜欢别人揣测他的心思。

艾米莉亚想听韦恩过去的故事,被韦恩婉拒了。战争经历形成了韦恩当时的时间观念,即人生只有当下,只在当下。过去也是当下,未来也是当下。

可是珀赛尔案将改变他的这一时间观,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多年,珀赛尔案就像一只遗失在林中的鞋子,如同他身体的一部分,留在了过去。珀赛尔案就像一个谜,将日日夜夜萦绕他,纠缠他。加之他失忆的加剧,记忆对他而言将逐渐如流沙一样失去可感的实在,过去、现在、未来都将时差错乱,边界模糊,时间就如同一个错觉了(第三集43分55秒艾米莉亚曾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表达这一观点)。

韦恩再燃起一支烟,望向场景中的镜面(也是摄像机镜外),艾米莉亚徜徉在迷幻之中,两盏床头灯,分居两侧,艾米莉亚一侧明亮如橘,韦恩一侧灯是灭的。

1990:审讯室,汤姆的屈辱

朱莉的录音将矛头直指汤姆,金特顺势将汤姆定为嫌疑凶犯,暗示要对汤姆进行逼供。对金特来说,他只想快点结案,多一丝波折,都不是他希望看到的,真相,不是他的追求。

韦恩和罗兰为免汤姆在他人手下更为遭罪,不得不亲自上阵逼问。

朱莉和威尔墙上那个小孔依旧被他们认定为偷窥孔。他们逼问汤姆,是否因为朱莉不是他的亲生女儿,而他又有娈童倾向,所以对朱莉有过偷窥甚至是侵犯之举。

汤姆觉得自己遭到巨大的羞辱和伤害,他将求助的目光投向罗兰,希望罗兰为他澄清,他说:“你明明一清二楚!你认为我会做那种事吗?!”

这说明罗兰知道汤姆的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就是,汤姆是同性恋,因此他不会有偷窥朱莉的嫌疑。

罗兰之所以得知汤姆的这个秘密,一定和那次罗兰带汤姆回自己家过夜的事有关。

第四集36分10秒到40分26秒讲了这样一件事。当时汤姆在和露西有染的老板店里闹事,被人揍了一顿,汤姆过来把他带走了。

估计所有人当时都会以为汤姆是因为妻子和她的老板有染才发生冲突,现在回看,感觉又被编剧糊弄了。

当罗兰走进“锯架餐厅(sawhorse)”之后,发现里面除了服务员,全是男人,而且基本两两一对,聊天喝酒。这可能是个同性恋酒吧。汤姆到这儿来,恐怕不是寻衅报复这么简单。

在罗兰的车中,汤姆情感脆弱,哭着向罗兰说自己的心事,对罗兰流露出强烈的依赖情绪。后来,汤姆睡在了罗兰家的沙发上。这之后,一定发生了什么,让罗兰得知了汤姆的秘密。

这里还想再说一下,第五集末尾两个老年人的对话显示,韦恩可能曾经在酒后做了一件事,导致罗兰后来孤苦一人的处境。1990年的时间线中,韦恩曾偕妻子艾米莉亚拜访罗兰,当时罗兰和罗莉已经同居,但是两人不知为何没有结婚。事实上罗莉是想结婚的,问题在于罗兰不知为何不求婚(罗兰同性恋的可能性比较低)。韦恩可能在那次晚餐上,也可能是在之后,酒后失言说了些对罗兰不利的主观评价(可能和同性恋问题有关),导致罗莉离开了罗兰。

回到正题,被逼难忍的汤姆快要发疯。

审讯室外,中年韦恩隔窗望着汤姆,窗面上映射出的是老年韦恩的面容,显示回忆的勾连和错乱。

2015:线索,走向毁灭的汤姆

艾丽莎依旧在采访老年韦恩,艾丽莎提到,朱莉那通电话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让警方加重了对汤姆的怀疑。

1990:汤姆家,债务和治疗

艾米莉亚将写第二本书,使得韦恩之前怀疑艾米莉亚动机不纯的心思又浮出水面,两人的矛盾又开始慢慢积累。无疑,稍晚之后,两人间将再次发生剧烈的冲突。

朱莉来电事件之后,韦恩和罗兰回到十年前汤姆上班的地方,得知汤姆当时就因为进同性恋俱乐部的事被同事发觉,遭到别人的欺负,那时他情绪低落,终日酗酒。

事实上在珀赛尔兄妹失踪当天,汤姆也一直在喝酒。

韦恩和罗兰来到汤姆家中,第三次搜索,这次他们着重查的是汤姆。

罗兰发现了汤姆很多到期未付的账单(一叠纸上写着fast due),说明汤姆欠了不少债。

墙上有一篇宁静祷文,说明汤姆希望通过宗教平静内心,解除心结。

汤姆书桌上放着好几本书,可能都是引人走出心理困境的书籍。

韦恩在抽屉发现朱莉的照片,说明汤姆一直思念朱莉,将她当女儿看待。

罗兰倒出一堆彩票、筹码类的东西,这说明汤姆也有可能去过拉斯维加斯(当然也不一定),汤姆未还的账单可能都是赌债。

回顾一下:

1987年丹出现在维加斯 1988年露西死在维加斯外一家宾馆

罗兰又在一个抽屉中发现了避孕套、润滑剂一类的东西吧,这我不懂。不过有避孕套不代表汤姆曾(或在)和女人交往,因为避孕套的作用不仅是为避孕,还有预防艾滋病。

撇开那些东西,罗兰看见一张发皱的纸条,上有十字架图案,还有两行特别粗的黑字:“同性恋可被治愈!”下面一行小一些的粗体字显示汤姆曾接受相关的矫正和治疗。可见汤姆自认为同性恋是罪过,内心深受折磨,也曾接受教会提供的“治疗”。

罗兰对汤姆有维护之意,韦恩的心思则是这次不管怎样,都要把事情查清楚,不能像十年前那样,案子被几个当官的草草了结。

这次,影像直接表现了1980年案件被检察官金特、警长沃伦单方面终结的情形,虽然观众们早就知道了这个结果。

1990:哈里斯,诸多疑点

为了甄别汤姆与珀赛尔案的相关性,与伍达德案的相关性,韦恩和罗兰接下来做的是找到十年前伍达德案现场的警察。

他们找到的第一个警察是在伍达德家地板下发现威尔书包的人,第二个就是当时立刻认出威尔书包的哈里斯·詹姆斯,这个疑点重重的人物。

哈里斯很早就离职不干警察了,令人吃惊的是,他来到了霍伊特食品公司上班,西装领带,薪水丰厚。

我们来看看哈里斯被韦恩和罗兰调查时透露出了哪些信息。

他说,在他当巡警时,就已经在霍伊特食品的工厂兼职干了五年的保安。这说明哈里斯和露西认识的可能性很高。

哈里斯没能解释清他为什么能在霍伊特食品担任高管,领受高薪。

哈里斯1981年5月在霍伊特食品一跃高升,这个时间点估计恰好是珀赛尔案第一次被迫结案之时。很难不让人怀疑这其中存在交易。如果升职是对哈里斯的奖赏,那么哈里斯、霍伊特食品和金特就都有了嫌疑。

威尔那个书包在爆炸中完好无损,说明书包是爆炸之后放进现场的。而接管伍达德案现场进行搜证和调查的就是哈里斯,是他第一个发现了朱莉被烧毁的毛衣,也是他第一眼认出了威尔的红色书包。有了这两件关键“证物”,已死的伍达德被金特和沃伦当成无力再申辩的哑巴凶手,案件就此告结。

前前后后,太过流畅自然,就像人为安排。

哈里斯指证1980年他调查伍达德案现场时,曾看到汤姆在不远处看着这里。

韦恩的两个问题让哈里斯险些招架不住,一个是问他是否认识露西,一个是问他离开巡警队的原因。

哈里斯宛转地否认了自己见过露西,但是他后退的身体语言和故意引开话题的表现,说明他一定认识露西,正因为当中有隐情,所以他要隐瞒这一事实。

哈里斯也没能完美解释自己为何卸任离开警队,晃动的身体、挠痒的手指、故作轻松的语调,都表明他的心虚。

最后提及一下哈里斯办公室的装置和细节。这个办公室的陈设无疑是昂贵的,同时彰显其主人的兴趣所在。

墙上有一幅打猎的照片,照片中的两个人一老一少,年轻的那个应该就是哈里斯,年老的可能就是那个一直没能现身的“霍伊特先生”。因为第一次调查霍伊特食品时,霍伊特的助手说过,霍伊特喜欢打猎。

办公桌上陈列着精致的手枪,墙上悬着西洋剑,还有地球仪、航海画和动物标本,都在表明这里的主人热爱兵械,热爱旅行。这和助手描述的那个会去非洲旅行的霍伊特是很像的。

2015:艾莉莎,凛冽的逼视

艾丽莎说,哈里斯在1990年“消失”了。

韦恩知道哈里斯的死因,他心虚地试探艾丽莎有没有掌握哈里斯的死因。

艾丽莎睁着大眼睛,无情地审视着韦恩,她的话有很强的暗示性和攻击性。她说,鉴于和本案有关的人死了这么多,说不定哪天就会在某个采石场发现他的尸体。

“All the dead at Woodard's”的意思是“在伍达德家死的那些人”,中文字幕出现了一个小失误。

1990:谢莉,女孩们经历了什么

艾米莉亚如老年韦恩所说,她是一名出色的调查员。她知道修道院会收留一些流浪女孩,所以就来到这里查访。

修女带她见了一个认识朱莉的女孩谢莉。

谢莉证实,五六个月前朱莉在修道院待过。谢莉和第五集韦恩、罗兰审问过的青年说出了相似的信息,“玛丽·朱莱”、“粉红色房间的公主”、“粉红色城堡的女王”、“卖淫”、“毒品”、“女孩们”。

本集末粉红色的房间出现了,虽然没有揭露这里究竟是什么用途,但是哈里斯严密守着这里,而且位置隐藏在地下室,可见是不能见光的勾当。

我们还是用常理来推测一下。什么地方喜欢用营造粉红色的氛围?红灯区。结合提及的毒品、卖淫信息,粉红色的房间应该是色情场所。“女王”、“公主”,也会用于称呼从事色情事业的女人。

这里我一定要提一下,第三集13分45秒前后,韦恩和罗兰第二次搜查珀赛尔家,韦恩在朱莉房间发现了一个本子,本子中夹着纸条,同时画了两样东西,一样很像草扎娃娃手中的花束,另一样就是王冠。王冠和女王可能是存在对应关系的。这说明什么?朱莉在没有失踪之前,就已经和粉红色的房间发生联系了(实际去过或听人说过)。

在艾米莉亚采访谢莉的最后,脸上明显有受虐伤痕的谢莉含着眼泪说,你应该写一本书,写一写这里的孩子经历了什么,这里的女孩们遭遇了什么。

这说明,和朱莉同样不幸的,还有很多女孩们。这些流浪街头无家可归的孩子,这些被政府和法律忽略的孩子,都经历了什么?无人问津。

艾米莉亚采访中间,楼下响了一下关车门的声音,艾米莉亚望去,一个工人模样的青年人从一辆工具车中出来,车上写着“Ardoin”,有人翻看了IMDB上的演员表,发现ardoin是小麦克的姓,麦克就是十年前认出艾米莉亚手中的草扎娃娃照片的小男孩。演员表上也显示此人就是麦克。但是小麦克是一头金发,成年后怎么头发变黑了呢?电视剧一般不会让这种前后不一的情况出现。所以还是请允许我暂时存疑。

1990:背景,丹和露西

主动跟警察打电话,这很有意思,谁没事会主动找警察呢?而且他其实也一直是嫌疑人。因为他缺钱花了,果然他向韦恩和罗兰狮子大开口,要7000美元。第五集开头,一个警察说明了丹1980年后的一些信息,第一条就是因支票造假在1985年入狱,可见这小子缺钱不是一两年的事了。

看他吸毒成瘾的模样,这可能是一笔毒债;而根据之前他曾现身维加斯的信息,这也可能是一笔赌债。我想,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两个点。第一个,丹和露西一样,都有毒瘾,两人染上毒瘾的原因是什么?第二个,丹也可能和汤姆一样,都有赌瘾,丹1987年的确去过维加斯,但是汤姆为什么会赌博呢?

丹的一番话交代了一些更深远的背景信息。

堂姐露西比丹大两岁,丹两岁时,四岁的露西搬到了他家,因为露西母亲去世了。而丹两岁之前就已经开始遭受家人虐待。露西和丹的人生,大部分时候是重叠的。

丹显然知道有关朱莉去向的线索,他暗示有人在对韦恩和罗兰的调查从中作梗,让他们找不到朱莉。

丹暗示露西并非死于自杀,而是有人有意使露西的死像自杀。

而从丹的话来看,露西死亡的内因是因为露西“不懂得何时停止施压,以至于弄巧成拙”。

这些话的指向性已经很强了。露西和丹应该都是知道朱莉的失踪原因的,露西还为此要挟某人,以获取金钱。

此后的杀身之祸,可能就是因为这次主动联系警察招致的,他和姐姐一样被灭口。

2015:家庭之必要

艾莉莎手上拿着丹的尸骨照片,角落上显示着警署标志,说明照片是亨利给她的。而她将照片交给韦恩看,导致亨利同她翻脸。

韦恩戳穿了亨利和女记者艾丽莎的秘密关系。艾丽莎和艾米莉亚形成对照关系。

父子对话显示亨利和妻子海瑟的婚姻同样出现裂痕。父子的婚姻形成一组对照关系。

韦恩教导亨利,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要对自己的爱人和亲人付出更多。这一段表现的是本剧“家庭”的主题。老年韦恩活了这么多年,不知看过多少破碎的家庭(本剧没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自己也犯过同样的错,老了老了,才理会到家庭的重要性。

1990:丹,一个名字

汤姆偷听到丹主动找警察的消息,自己找到了丹,从汤姆的话可知两人之前在这见过面。

两人一见面,汤姆第一句话就表明,丹很久以前就有毒瘾,并且总是从珀赛尔家榨取钱财。从对话来看,丹知道汤姆的同性恋身份。汤姆会被他勒索,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汤姆用枪指着丹,责问他偷窥朱莉,丹表示很无辜。本集后段韦恩的开窍,也洗脱了丹的嫌疑,事实上那个洞根本不是用来偷窥的,而是兄妹俩互递纸条的通道。对这一点的判断,我在第三集已经写出来了,根据纸条的颜色和字迹,可推出这是两个小孩的对话。传纸条的原因是父母吵架,妹妹朱莉害怕,而哥哥威尔在安慰朱莉。白色的纸条是哥哥安慰妹妹的话,黄色纸条是妹妹朱莉回应哥哥的话。纸条共六张,白、黄各三张。

威尔的三句话分别是:

“别听(他们吵架)。” “我永远在这(保护你)。” “我会永远保护你。”

朱莉的三句话分别是:

“没事。” “我很好。” “晚安。”

对汤姆说的话,还表明露西可能早就有了离开汤姆的想法,所以她需要钱,所以她以朱莉换取了一大笔钱(不一定就是说露西有意将朱莉送进了淫窟),之后果真离开了汤姆。

2015:车祸,轿车

老年韦恩的话,提及哈里斯的遗孀,她以前在霍伊特家做过佣人,韦恩和罗兰可能也调查过她。

趁韦恩撒尿的空当,罗兰看了一眼韦恩的书桌,发现韦恩在妻子的书上做满了笔记。以我学渣的水平,能看出其中一段应该是写了艾米莉亚和韦恩一家人的一场车祸。还有一段写的是艾米莉亚对露西的采访。露西因威尔的死感到很消沉,但她坚信朱莉没有死。这更加佐证露西对朱莉的失踪知情,但是威尔的死不在她的预料之内。

韦恩撒完尿回来,这下好,他扑闪扑闪的大眼睛惊讶地看着罗兰,表明他完全忘了两人刚才还在自己的书房谈话,忘了自己刚才滔滔不绝地对老伙计表达继续查案的豪迈风采。这就是老韦恩找到罗兰表达了要继续查案的意思后,罗兰不为所动的原因,他早就知道韦恩如今的德性了。

并且此时韦恩再次发生幻觉,他觉得窗外有一辆深色轿车在监视他,但是罗兰看了一眼,外面没有停车。

韦恩的幻觉中多次出现一辆轿车,这肯定是现实中出现过的,因为韦恩幻觉中出现的那些人都得到了证实。也许这辆车和他的那次车祸有关,也许这辆车和在魔鬼穴公园出现的棕色轿车有关。

临了,老韦恩还问了一句:“现在是2015年,对吧?”令人喷饭。是啊,侦探先生,我们还要靠2015年的你找出真相啊。

1990:鸡肉厂的独眼黑人

艾米莉亚的签售会上,那个购买十个草扎娃娃的独眼黑人出现了。这个黑人失明的是左眼,费伯老太太形容的时候,也是用手指着左眼示意过的。韦恩和罗兰找到的那个独眼黑人,属于被误伤。

而且那个黑人也给出了重要信息,我这样的黑人附近还有几个,其中一个在鸡肉厂工作。

出现在艾米莉亚面前的这位黑人应该就是霍伊特的鸡肉厂中的那个黑人了,这个黑人和露西应该是认识的。

1990:大量猜测,粉色房间

汤姆如今又变成了酒鬼,那个1990年案件重启前戒酒成功的汤姆又堕落了下去。案件调查没带来真相,反而给当事人造成重大伤害,这是令人唏嘘的。

汤姆之所以来到霍伊特食品公司,一定是丹指引他来的。

在霍伊特食品大门外,出现两个人,以编剧的习惯,这肯定不是闲笔。其中一个人满头白发,穿西装,白人,点了一支雪茄,可能就是老霍伊特本人。另一人是个黑人,穿西装,像是他的保镖。

来勾连一下之前的线索。住在魔鬼穴公园旁的白人老头说过,有一辆名贵的棕色轿车停在魔鬼穴公园,车上有两个人,一个穿西装的黑人,一个白人女性。同时他强调,那辆车在珀赛尔案事发那天,并没有出现。

没有什么证据,我胡猜一下吧。豪车中的黑人可能就是霍伊特的保镖,豪车中的白人女性可能就是霍伊特的女儿。而他们经常来魔鬼穴公园的原因,就是让霍伊特的女儿和朱莉玩。期间,霍伊特的女儿给朱莉讲了粉色房间和公主、女王的故事,所以朱莉画出了那样的画。但是画中的粉红色房间应该并不是真正的粉红色房间,那是朱莉靠着想象画出来的。或者还有一个可能,朱莉是根据现实中的所见,加上想象的加工,画出来的。因为朱莉画的粉色房间中的陈设,的确有些像魔鬼穴公园旁白人老头家的景象(也有可能只是假象),所以朱莉可能去过他家玩。老头倒也不大可能和案件有关,但是他拒绝韦恩搜查,可能是因为朱莉来过他家,他担心案件牵连到自己头上。

而朱莉失踪那天,那辆豪车并没有出现,说明当天找兄妹俩来“玩”的不再是霍伊特的女儿,可能是这个保镖自己,也可能是其他人,比如可能是艾丽莎提到的那个脸上有疤痕的黑人,也有可能脸上有疤的黑人就是这个保镖。总之,当天,很有可能是因为来找他们“玩”的人不再是霍伊特的女儿,导致威尔出于保护妹妹,和那人发生冲突,不小心撞在石头上,失去生命。那个人来的目的就是带走朱莉。

牧师说过,朱莉失踪前曾说过,她马上就要见到自己的阿姨了,估计这个阿姨就是指霍伊特的女儿。霍伊特女儿能够接近朱莉,靠的是露西的搭线,同时,玛格丽特也起了作用,她可能和露西都在霍伊特鸡肉厂工作过。珀赛尔兄妹应该是不喜欢甚至是害怕玛格丽特的,因为从她家门前经过时,两个都不看她一眼,威尔还刻意戴着帽子,虽然玛格丽特热情在向他们招手,他们也只是快速地骑过去。

汤姆偷偷潜入霍伊特的老巢,进入一个有斑马和鹿角的房间,桌子上放着一个雕塑。这个雕塑和罗兰办公桌上的那个雕塑很像,这应该是一个有意的伏笔。

汤姆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被监控室中的哈里斯看得清清楚楚。现在我们知道哈里斯为什么拿那么高的薪水了,因为他是霍伊特罪恶的守门人。

汤姆走到地下,出现宗教类雕塑,一扇门上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又一个伏笔)写着“禁止入内,禁止打扰”。走进那扇门,狭窄的甬道两侧都是红砖,这令人想起朱莉画过的那些粉色蜡笔画,其中一幅画是一座红砖筑成的城堡,朱莉失踪前不一定来过这儿,但是陪她玩的人有可能跟她形容过,那个“红色城堡中的公主”的故事,可能就是这样从她的脑海中生根的。

汤姆推开房门,打开灯,四壁都是粉红色,从他惊讶的表情推测,他看见了朱莉的照片。猜一下,照片上的朱莉,可能被扮成了戴着王冠的公主吧。

哈里斯悄然来到汤姆身后,汤姆一定是凶多吉少了。

微信:段雪生。微博:段雪生。

关注下方豆列,便于获取更新:

《细说真探》

《细说麦瑟尔夫人》

《细说天才女友》

《细说威尔森夫人》

《细说兔子共和国》

 6 ) 《真探》S3:探的是案,探的更是心

看完《真探》第三季大结局后,我有点懵,但越回想却越觉得有余味

我在1月份时写的那篇简评(《真探》S3E1-E2:跨越35年的未解悬案)和不少人的猜测基本上都作废了,本剧里三条时间线都是真的,也没有出现虚实相结合的“烟雾弹”,《真探》S3就是老老实实用三条线同步进行讲完了整个故事。

单纯从案件解疑的角度来说,这一季有些虎头蛇尾,氛围营造地那么棒,韦恩和罗兰等人付出了那么大代价,结果却是个“一错再错”的“小案子”;可如果跳出罪案本身纵观全剧,就能发现它的格局很大、火候很足,它把犯罪、社会、种族、司法、人心等等现实问题揉碎打烂,搅拌进了韦恩的一生。

简而言之,《真探》S3不是那种“第一眼好剧”,它需要你去慢慢品味,发掘出里面埋藏的珍宝。

【警告:下文深度剧透!】

案件回溯

虽然看到最后会发现罪案并不是真正重点,但它是承担肩负起整部剧的载体,因此有必要回顾一遍。以下是基于我个人理解的案件复盘,如有异议,大家也可以共同探讨。

1980年

琼尼厄斯·瓦茨(琼先生)是霍伊特食品公司的员工,在老板“千金”伊莎贝尔丧夫丧女精神失常后,琼就全天候照顾起了她,成了伊莎贝尔的半个养父。

79年,伊莎贝尔偶然见到朱莉·珀塞尔后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在琼的牵线搭桥下,朱莉的母亲露西同意收钱让两个孩子陪伊莎贝尔玩耍——可在80年万圣节一周后,停了药的伊莎贝尔想把朱莉拉回家去,并失手杀了阻止自己的威尔。

琼把事情压了下来,不断安慰朱莉“哥哥没事”,在他们离开前,威尔的手势是朱莉摆的,路上的稻草娃娃也是朱莉扔的,或许她希望有人尽早发现“受伤”的哥哥……

朱莉、伊莎贝尔和琼等人躲进了霍伊特家的深墙背后,而外面因为发现了威尔的尸体乱成了一锅粥,韦恩和罗兰等人追寻着各种线索逐渐接近了真相。

毕竟,伊莎贝尔和琼两人来找孩子玩并没有刻意躲着所有人,只要有心,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然而“谋杀案”的出现,使小镇上弥漫着紧张不安的恐惧和无处发泄的怒火,镇民们把气撒到了拾荒者伍达德身上。

虽然伍达德已基本洗脱了嫌疑,可因为他的种族、身份、工作,以及独来独往不善交流的作风,保守排外的镇民还是把他列入了“不可信名单”。

由于伍达德“无视警告”又一次和孩子搭话,激动的镇民大有把他“就地正法”的意思——可这一次,伍达德不打算坐以待毙,而是以军人身份在自己家打了一场自卫反击战。

伍达德早已生无可恋,他有意留了韦恩一命,让同样上过战场的“战友”结束自己郁郁寡欢的一生。

霍伊特一家一直密切关注着案件调查,枪击案令他们看到了息事宁人的希望:琼通过曾经帮伊莎贝尔摆平事故的巡警哈里斯·詹姆斯,把威尔的书包和朱莉的衣服放进了案发现场……

随后哈里斯又拿钱收买了露西,让她把怀疑和真相彻底烂在肚子里。

枪击案死了10个人,再加上杀害两个孩子“证据确凿”,县执法部门觉得可以结案了——不管办案部门还是普通民众都不想再担惊受怕下去,况且死人是不会辩驳的,这样结案,对大家都好。

韦恩和艾米莉亚却不这么想,后者还在报上发表了质疑言论,由于韦恩不愿公开反驳澄清,他被调去公共信息部坐了冷板凳。

1990年

朱莉被带进“粉色房间”后,伊莎贝尔一直暗中给她下药,这导致朱莉的记忆和认知时常混乱……可朱莉还是长大了,短暂的幸福敌不过对自由、对真实生活的向往,她想离开。

琼发现真相后于心不忍,在90年的某一天偷偷帮她留了门,结果朱莉逃出去后没有与他汇合顾自己跑了,之后她在便利店留下指纹,进而重启了封存近10年的“珀塞尔案”。

此时已经成为副队长的罗兰把老搭档韦恩拉回了调查组,他们意识到,还有其他人也在寻找朱莉。

朱莉尚在人世的事原本不该这么早告诉汤姆——这个可怜的父亲花了五六年时间才慢慢走出失去家庭的阴影,突如其来的希望再次把他打回了原形,出于各种“因素”影响,汤姆公开发声,希望女儿能够和他团聚。

但信息缺失、脑袋也不太清楚的朱莉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她不相信父亲,甚至觉得当年是汤姆出卖了自己,于是打电话警告他“离我远些”。

这种反常表现,让调查组不得不重新审视汤姆在案件中的身份,原本正确的调查方向再次出现偏离

与此同时,韦恩的妻子艾米莉亚也在进行调查,她甚至已找到了朱莉曾经现身过的修女院……在自己新书发售会上,艾米莉亚见到了符合10年前韦恩寻找之人外貌特征的琼。

琼他想找到朱莉,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可他现在毫无头绪,跑来质询一个写书的作者,正是他苦寻无果的证明。

在这敏感时期,露西的堂弟丹又一次出现了,他用“能帮助破案的重大线索”来与韦恩、罗兰做交易,却没想到先一步在汤姆的枪口下说出了情报。

丹的情报很简单:他知道露西当初和霍伊特家做过交易,88年露西死于吸毒过量,八成也和霍伊特家脱不了关系。

哈里斯在80年“帮忙”后不久,便去霍伊特公司任职为首席安全官,与珀塞尔案后续相关的脏活几乎都是他做的,他可以伪造露西的意外身亡,自然也可以伪造汤姆的畏罪自杀。

之后丹的失踪和死亡,应该是哈里斯的杰作(伊莎贝尔在朱莉逃走后没多久就死了)。

汤姆的死又一次导致了草草结案,可这一次韦恩的反应更激烈,他鼓动罗兰一起去逼供存在嫌疑的哈里斯,只要他肯开口,许多疑问都能迎刃而解——但他们轻视了哈里斯死守秘密的决心。

在哈里斯的剧烈反抗下,罗兰打死了他们的唯一线索,也葬送了他们身为“正义使者”的信念。于情于理,他们都该停下来了。

韦恩大概是唯一一个没有完全死心的人,直到霍伊特亲自上门威胁,他才熄了一查到底的念头。

从韦恩和霍伊特的对话中可以明白,作为伊莎贝尔、琼、哈里斯等人的最大靠山,他在80年事情刚开始时并未参与其中,可之后事态大方向上的发展,都少不了他在暗中推波助澜。

2015年

25年过去了,韦恩一直没有放下珀塞尔案,艾莉莎带着最新的调查情报来找他做专访,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但这对于行动不便、经常失忆的韦恩来说还远远不够,所以他需要同样进入了执法系统的儿子亨利帮忙。

亨利一方面想让父亲安享晚年,可另一方面,他又拗不过父亲的执着,照顾他生活之余,还帮他找到了罗兰。

当年的隐秘毁了罗兰的生活和事业,他没有妻子儿女,只有心爱的狗相依为命……罗兰对韦恩当初不领情、怂恿自己、没道歉等事耿耿于怀,现在看来,似乎也没啥大不了了。

韦恩诚挚道歉,并希望老搭档能与自己一起,把当年未竟之事做一个了断……罗兰看着两个老家伙的眼泪,实在无法拒绝。

随着访谈节目的深入,艾莉莎终于露出了她的真实目的:她想把珀塞尔案往“恋童癖组织”和“连环杀手”上靠,政府高层牵涉其中毁尸灭迹——三年前路易斯安那州的案子给了她很大“启迪”。

艾莉莎一心想搞个大新闻,多年来对案件结果不满的韦恩是她“补全拼图”的关键一环……不过,韦恩对她的小心思却没什么兴趣,从艾莉莎哪儿得到“瓦茨”的名字后,他就把整个节目组给甩了。

通过一系列走访,韦恩和罗兰相继找到了部分知情人、霍伊特家的“粉色房间”,以及“牵挂”了35年的独眼黑人琼尼厄斯·瓦茨,知晓了案情的真相。

琼一直想自首或自杀,却没有勇气,他企盼着别人能惩罚自己——可现在,两个老头早就没了执法权,更何况让琼活在悔恨愧疚中,就是对他最好的惩罚。

朱莉已经“死了”,97年琼找到修女院时如此,15年韦恩和罗兰来时亦如此(告知两人死讯的修女,正是90年时艾米莉亚探访过的女孩)。

事情已告一段落,但韦恩通过冥冥中的启示,察觉到了真相:朱莉并没有死,他和爱着自己的迈克走到了一起,过着另一段新人生。

等韦恩找到迈克家时,他却忘了自己来到此地的理由,眼前正是自己寻找了35年的朱莉,但他一无所知。

这样“没有结束的结束”,对韦恩和朱莉来说,似乎更好。

坎坷情路

如果说案件是《真探》S3的筋骨和血肉,那么韦恩对于罗兰、对于孩子、对于自己、对于艾米莉亚的感情则是该剧的精神和灵魂,尤其是后者,它“躲在”案件背后,悄悄诉说着“自我”对标“时代”的渺小,以及“相知”与“真情”的可贵。

1980年

韦恩是个沉默寡言、囿于孤独的人,她被优雅深邃的艾米莉亚吸引,却又不知如何走近她,全赖于一起关心、调查案件,他们才有了更多见面相处的机会。

在这过程中,他们可以尽情谈论案情,间或聊起对于自己和世界的认知,两人身上有着相同的特质,这让他们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韦恩不是没谈过女友,艾米莉亚更是经历丰富,但他们从来没让另一个人走进过心里……尤其是韦恩,他坦诚自己有心理缺陷,仿佛在追求的同时暗示艾米莉亚不要接近自己。

但这丝毫没有减少艾米莉亚对他的兴趣,她或许是想了解更多案情,又或许真的只是想让韦恩多“笑一笑”。

击毙伍达德后,潜藏在韦恩体内的惊惶和恐惧全部释放了出来,在这一时刻,是艾米莉亚助他褪去了还带着血迹的衣服,用水乳交融的欢愉,平抚了韦恩的不安和无措。

这一次,他们走得更近了。韦恩在“怯懦”之余,也道出了他的真实想法:我不是要回避问题,只是不想花时间回忆过去。

随着案件的了结和事业的打击,韦恩本可以把所有怒火都倾泻到艾米莉亚头上,可他最终没有这样做,反倒是在争吵后不久,诚挚向她发出了求婚的心意……

全世界都不理解、不相信我,我不想再失去志同道合的你。

1990年

倾慕和爱意是一回事,家庭和生活又是另一回事了,尤其两人之间还横亘着一起悬而未决的案件。

他们有了一儿一女,韦恩和艾米莉亚本来不咸不淡的生活,因为珀塞尔案的重启有了质的变化,特别是“事业”上的——韦恩被调回了调查组,艾米莉亚又写起了与案件相关的新书。

可调查的不顺利,把所有封存的负面情绪一股脑儿丢给了韦恩,他讨厌什么都要猜,他更喜欢别人给他下命令的简单直接。

韦恩把自己最脆弱不堪的一面展露给了妻子,艾米莉亚却没有依此打击奚落他,而是又一次用性爱安慰了失意的丈夫(这招可真管用)。

两人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又矛盾,韦恩希望妻子不要再参与案件调查,却又屡次借助艾米莉亚的成果取得调查进展。

说实话,韦恩喜欢艾米莉亚这种聪明又倔强的秉性,所谓的“听话的妻子”才不是他的心头好。

在这种时而争吵时而抱团的状态中,他们又一次接近了真相,可惜汤姆的“畏罪自杀”也再一次断绝了案件调查,“人们知道案子完结并不是因为真相,而是因为他们希望如此。

韦恩和艾米莉亚,是极少数希望得到真相的人,这也是他们能够走到一起并且走到现在的原因。

经历了哈里斯的死、罗兰的责骂、霍伊特的警告后,绝望的韦恩似乎觉得他连艾米莉亚都要失去了……妻子聊起了10年来酸甜苦辣,哭着说起丈夫“当初是想让母亲拿到抚恤金才去参军”的过去,帮助他下定了辞职的决心。

韦恩始终在害怕,特别是害怕当自己失去了一直以来的“执着”后会变得无所适从,艾米莉亚告诉他:你是个好人,你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我们可以共同踏出这第一步。

2015年

妻子离世后,韦恩依然无法挥去艾米莉亚在他心中和脑海里的影子,她生前留下的书籍文字和音容笑貌,不断指引着韦恩找到正确的方向。

可这种感受并不愉快,年迈的韦恩眼前不断晃过往昔的时光剪影,这种记忆的闪回和幻觉的乍现,于他来说更像是一种折磨

组建家庭后,韦恩的爱自然而然地延续到了孩子们身上,如今两个孩子更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原来的我可以毫无顾忌,但你们的存在让我变得懦弱。”韦恩没有说出口的是,这份“懦弱”是幸福且值得的。

照理说,都到这个岁数了,任何遗憾都应该放下了,可韦恩却像犯抽似的,把案子追得更紧了……除自己外,他的动机里也包含了很大一部分艾米莉亚的不甘心。

因为韦恩知道,妻子当年更多是为了自己而放弃了追求真相,她与自己一样想要案件水落石出——之前是没有机会,步步受阻,现在机会来了,他就得抓住最后的希望求得一个答案。

当一切尘埃落定、问心无愧后,韦恩依然忐忑地担心自己“失去了女儿”……即便找到了答案,朱莉“失踪、身死”的阴影依然笼罩着他。

可韦恩还是幸运的,他的“爱”得到了延续,并将维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永陷囹圄

昨天去看了《绿皮书》,不得不说马赫沙拉·阿里最近实在太火了,他的演技在《真探》S3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诠释出了韦恩不同时期同一种情绪的差异表现

在大结局中,罗兰、亨利、丽贝卡等亲朋好友围绕在韦恩身边,他的人生似乎终于圆满了……

可当他看着孙子孙女骑着小单车从面前经过时,韦恩的眼前又一次走马灯般闪过了无数过去的画面

他仿佛看到了退休前西装革履的自己,去看望教书育人的艾米莉亚,妻子用磁性的嗓音,朗读着他听不腻的词语。

“我现在是什么?曾经又是什么?愿回忆不断重现,最渺小的一天中最渺小的色彩。时间是我们成长的学校,时间是我们燃烧的火焰。”

他仿佛看到了90年时的自己,和妻子坐在酒吧里谈着对未来的期许,不明方向却踌躇满志,劫难重重但情比金坚。

“让我们放下这件事,这本就和我们无关,就像你说的,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但我认识的最聪明的人,说我什么都能够做好。”

他仿佛看到了80年时的自己,情不自禁流泪诉说着对艾米莉亚的依赖和渴望,爱人拭去了自己的眼泪,用实际言行表达出了“我愿意”。

“我觉得我想娶你,我没想到我会要结婚,我没有让我自己…我没指望过会遇到…你。”

他仿佛看到了70年代的自己,背着枪,带着惊恐又义无反顾的眼神,走进了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

往乐观处想,韦恩本来注定会度过孤独无依一生,是珀塞尔案和艾米莉亚的出现,让他阴暗的世界里出现了一缕曙光,进而迎来晴天,并最终收获明媚的终结;往悲观处想,韦恩其实从没有走出越南的那一片丛林,他的灵魂只是在某些时刻被拉回了阿肯色州,而在更多时候,他一直是魂不守舍的行尸走肉。

至于怎么看待如此直击心灵的《真探》第三季,就看你我自己评说了。

【也欢迎关注我的公号“有爱评论区”~】

 短评

牛逼飞了!虽然超越不了第一季,但达到了持平的水准,又能沉浸在波诡云谲的氛围里了,享受这8个小时

4分钟前
  • Cipher
  • 力荐

还不如第二季

9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还行

马赫沙拉·阿里演技真好。

11分钟前
  • 游离
  • 力荐

或许我一开始就错了,这不是如同第一季那样的古典探案剧,故事用了三条时间线来讲述这桩案件给男主与周遭的人带来的改变,他的一生都与这两个孩子缠绕,最终被侵蚀、崩塌,这才是第三季真正要讲的。案情的真相当然不够离奇曲折,但正是如此,才更能领悟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在日积月累中被摧毁的冲击与恐惧。之前营造出的悬疑感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男主一生都在体会度过的人生。

16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看了四集还没有一个小高潮。都开始两倍速看了。行不行啊。

20分钟前
  • Ying
  • 较差

看到主创就五星预定系列。又回到浓雾荒原、破碎家庭,手扎的稻草娃娃如同第一季的鹿角。有野心的三条时间线太令人惊喜,不知道70岁的Rust和Marty是什么样的呢…

24分钟前
  • wis_
  • 力荐

10-hour couple therapy. 强行用记忆混沌造就的非线性叙事来打乱一个普通案件,一到关键节点就跳,强行拖悬念。我不知道该夸它特别琐碎true to life呢(明明都灵异探案了),还是嫌弃它走捷径还要装真诚。这种玩法是一种模式性的玩法不知你们是否感觉到。S2好歹有种尝试新东西,这季我只能说拍得讨巧——如果你想夸,能按照导演编剧设想的角度夸个5000字,什么人生悲剧啦这才是真实警探的人生包括老年痴呆啦角色写得有瑕疵很真实两人演技好啦,最后着眼爱情和exit更是妙啦,心理疗愈主题棒棒的啦……但是我不想夸。一开始的悬念和心悸强行被磨没了,看到最后我发现这剧的受众群不是我。行吧关爱老人吧。

27分钟前
  • Rebel Scum
  • 还行

故弄玄虚

30分钟前
  • 酒酿小圆子
  • 还行

办案撩妹两开花,我才不是六学家。

31分钟前
  • CHACHA
  • 力荐

感觉看第一集和第八集就行了。。

34分钟前
  • ADA100
  • 还行

好看的探案剧永远是走访,随着科技进步,古典探案剧会越来越珍贵了。

39分钟前
  • 克里斯托福
  • 推荐

真探系列就应该像这季第一集这样,把氛围营造好,故事说清楚!第二季我就是看了一集就不追了。。。

43分钟前
  • 炸鸡爱好者
  • 推荐

弃。还不如好好按照肥皂剧的拍,弄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太拖节奏,并不是说这么拍是不好的,但是周遭的环境并没有给他完美的素材去慢条斯理的表达,像 / 是一首 / 强行 / 换 / 行的 / 现代诗 / 。

46分钟前
  • Lynx_Lynx
  • 还行

色彩与质感,阴郁冷峻与浓雾荒原,使人悚然又使人叹息,独一无二的那个真探也许回来了。(P.S.其实第二季没有那么差)

47分钟前
  • 胡不归
  • 力荐

最后一个在越南丛林的镜头太喜欢了。案件的侦破已经不重要了,但却安排了一个童话般的结局。如果记忆不再服从自我,什么是真实。记忆犹如雨林般影影绰绰,由一个男孩的死亡和女孩的失踪构建的一生,枉费一生的心血去追寻,爱意和悔恨,自责与恐惧,到头来都是孑然一身,前往记忆的尽头。这一季虚实结合非常厉害,交错的时间线和频频出现在书房的逝者,关于时间的诗句,侦察兵对与一个人的塑造,以小见大,颇有种蝴蝶效应和哲学的神思。真探送小金人,阿里宇宙已有规模。

49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推荐

3.5;1>3>2,为扳回因第二季而低迷的口碑,回归第一季模式,无论是各种暗示神秘因素渗入的细节与注脚,还是男主囚困于自身桎梏的模式,或暗黑沉郁的影像风格都与第一季极为相似;阿里三种扮相虽出神入化,但依旧不及马修在潮湿氤氲氛围中与神灵附体般的演绎,珠玉在前,如无创新实难超越。一件困斗终生的案子,两个隔绝音讯多年的搭档,三段时空线索的交缠,节奏是真慢,大坑也未来得及一一填,重点不在于破案的过程或结果,而是被害者、加害者、追凶者以及旁观者投射其间的人格映射,多样人生最终的殊途同归,漫漫长夜之后的曙光。

5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怎么都瞎评分啊。神秘主义与主角魅力(神经)差第一部太远了。看了两集感觉纯粹是节奏慢,而没有缓缓道来憋大招的张力。弃。

54分钟前
  • 励志发财竹
  • 还行

在这张待补的拼图上,已然出现:种族歧视,宗教神秘,儿童失踪,政客恋童,创伤后遗症等等元素,双雄的模式被淡化,但多了以三条时间线交叉进行。这一季相比于真探(True Detective),更适合叫实凶(True Criminal)。为什么?看就知道了,立帖为证。

5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其实核心从来都不是那个案件,而是因为那个案件,被牵扯进去,而且跟着一路兜兜转转的一群人。比较文艺犯罪片。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第一集的调调太像第一季了,可能我心里还是最爱第一季吧,马修的个人魅力给第一季加分太多了。四集补评:有第一季的形没第一季的魂,不能因为第一季火就所有元素照搬一遍。二三季都太过刻意。

1小时前
  • 穆赫兰道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