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鱼第一部

台湾剧台湾2004

主演:郭品超,安以轩,蓝正龙,陆明君,张勋杰,谢承均,倪敏然,庞庸之,勾峰,应采灵,戴君竹,卢惠光

导演:柯翰辰

 剧照

斗鱼第一部 剧照 NO.1斗鱼第一部 剧照 NO.2斗鱼第一部 剧照 NO.3斗鱼第一部 剧照 NO.4斗鱼第一部 剧照 NO.5斗鱼第一部 剧照 NO.6斗鱼第一部 剧照 NO.13斗鱼第一部 剧照 NO.14斗鱼第一部 剧照 NO.15斗鱼第一部 剧照 NO.16斗鱼第一部 剧照 NO.17斗鱼第一部 剧照 NO.18斗鱼第一部 剧照 NO.19斗鱼第一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4 18:21

详细剧情

  偶像剧《斗鱼》,是由台湾作家洛心的,《小雏菊》改编。  对于读女校,家教甚严的裴语燕(安以轩 饰)来说,生活就是一连串规律的计画构成,什么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模板。直到偶遇一群混混围殴一少年于皓(郭品超 饰),无意间的搭救让不同世界的两个人从此产生了牵绊。  于皓的爸爸死得早,母亲改嫁后基本都是独自生活。村子里的阿奇勋奇(张勋杰 饰)和单立杰(蓝正龙 饰)是他的哥儿们,三人一起翘课、一起玩乐、一起恶作剧、一起挨罚,最后三人也加入了当地的帮会。而语燕为了于皓与父母决裂,跟随于皓过上了颠沛流离的黑道生活,终于当年那朵圣洁的百合辗转成了众兄弟敬重的燕子姐。  亲情和爱情、友情和爱情、黑社会和道德,究竟能给人的一生带来如何的毁灭……

 长篇影评

 1 ) 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史诗巨作«封神三部曲»

显然,乌尔善是被最低估的中国导演,在我看来,他是中国的彼得·杰克逊,我的阅历有限。也只能找到一个这样的人物来形容他,也因为他对标«指环王三部曲»,其实。说他是扎克·施耐德也不为过,因为他很会用镜头语言讲故事,这点在«寻龙诀»中就有体现了,镜头语言优美,尤其是在美术方面,在各大导演中,唯独乌尔善最过耀眼。

我对这个导演并不了解,我是陈坤的粉丝。还记得多年前在手机上看«画皮2»,本来是冲陈坤看的。结果中后期之后被影片深深吸引,记得2015年左右,乌尔善携带力作«寻龙诀»登上春节档的舞台,我对盗墓题材的电影并不感冒,因此没有贡献票房,多年后我了解到他启动«封神»项目,说是要拍我们自己的史诗电影。让我不由得佩服。而这之后«封神»却迟迟没有动静,大概是2019年左右,«封神三部曲»官宣了第一批人物海报,黑白水墨的电影海报。衬托人物悲壮凄惨。封神大战的壮观,史诗。而这之后便没有了动静,时至今日,又开启了新一轮的节气,定档预告也遥遥无期。只是知道定档了21年的暑假。

封神的人物之多,但是各个都是血气方刚的少年。没有油腻矫情,有的只是战场上男人真实的血性。其中殷郊是最悲壮,最复杂。最立体的人物没有之一。他是商纣王殷受的儿子。在母亲惨死之后,便背弃了父子亲情,选择冲出朝歌,只可惜获得神力之后。却又投靠也可以说洗脑,重新回到了商纣王麾下,这样的人物悲壮凄惨,亦正亦邪,重回商纣王阵营,也是最讽刺的桥段。

姜王后在书中只有寥寥数字便交代了人物的经历下场,未免太过草率,相信在电影中,姜王后这个人物将更加的立体,饱满。同时也是电影中最赚人眼泪的人物。同时也是悲惨一词的代表。相信袁泉的实力。一定会为观众呈现一个凄惨美人。

«封神»的改编重中之重,为了剧情的合理发展,姜子牙必定是贯穿三部曲的最重要的人物。带动剧情的发展,可以说是«指环王»中的甘道夫。

至于纣王妲己。感觉会大量改编,他俩到最后。会呈现一段凄美的爱情。

姬发就不说了。读原著的时候就不喜欢。可能是他的哥哥伯邑考太过耀眼,不知道电影中会不会有吐子这一桥段,电影中的姬昌为了大业,可能在忍痛吃下自己亲儿子后,还说着“大王圣明”一类恭维纣王的话。相信电影上映时,观众会为他的遭遇心痛,因纣王残暴而愤怒。

每次都是看着外国的超级英雄,史诗大片一边被特效剧情场面吸引。一边为我们自己没有史诗大片而感觉空缺,这次«封神三部曲»的全球上映。一定让老外感叹自己没有如此丰厚可以改编的历史。一边感叹中国故事的立体复杂,中国古代传说生物的魅力多样性。

相信«封神»一定会成功,相信乌尔善,会创造一段神话~这样完美的工艺品。一定会载入影史……

 2 ) 当神话史诗沦为华丽

大气磅礴的场面,奇幻史诗的格局,拉开了一个专属于神话世界的序幕。影片以反叛的觉醒为核心,以信仰与鲜血淋漓的斗争为起始点,将耳熟能详的封神故事改编的张弛有力。然而缺乏逻辑的台词,叙事的流水账,烘托过满的音乐,不够惊艳的实景,都让原本令人金玉其外的壮丽场面,变的败絮其中。 《封神演义》作为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想要合理又出彩的改编,无疑会有很大的难度,然而封神可以恰到好处的将经典得以诠释,同时将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此同时,影片塑造了专属于封神的世界观,在姜子牙出场之时完成"愿者上钩"的计划,而当姬发自愿去当质子之时,便是他想在纣王身边大显身手的开始。 由此可以看出,纣王对妲己的态度,对狐妖的看法,都足以将原著的历史还原,然而在妲己出现真身之时,视效的瑕疵,让原本精彩的画面变的略显苍白,但是影片所呈现出的世界观,都足以表达姬发对纣王态度的转变,而这个转变,便是他与父亲和解的过程。 当纣王成为了明君,这个充满着魔幻的世界便开始了真正的权力冲突,而其中的法术,则是背景与细节的开端,由此看来,姬发所代表的质子团,本质上是将宏观上的权力斗争得以诠释,而当青年看透了权力的虚伪,人与人之间的纠纷,便重新领悟了从仙魔变成人的千辛万苦。然而人物线的乏力,四大伯侯不分场合的出场,纣王诛族的不合时宜,都让原本精致的细节,变的流于表面。 片尾彩蛋的四大天王称场,将影片的壮丽史诗得以诠释,同时弥补了世界观架构的缺失,而对于完成真正的神话史诗故事,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个人评分:7.5

 3 ) 恭喜!新经典塑造成功!

新经典的塑造是需要创作人员和观众双向奔赴的:优质创作者殚精竭虑打磨剧本,从传统故事中挖掘新认知新思路,推陈出新,找到适合其表达的形式加以展现。而观众需要有一定鉴赏能力,能读懂电影文本背后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理念。《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正是这样一部书写华彩新篇章的经典重塑!乌尔善导演善用道教水陆画,给人物以符合其内心世界心理状态的服装肌理和色彩,其文脉也是《全相武王伐纣平话》一以贯之的,足见其功力!未来还有第二部,第三部,让我们拭目以待!

 4 ) 请给纣王爱妲己一个理由

《封神》第一部快上了,本来不抱期望。直到看到以妲己为卖点的最新预告片,一丝讶异和暗喜浮上心头。

开始的台词就很值得注意:

妲己说:“我知道你想要什么,我能帮你成为全天下的王。”

纣王说:“你们都说白狐是妖孽,她明明是祥瑞。只有她,知道我要什么。”

有意思......看来乌尔善真抓到了《封神》背后武王伐纣、殷周剧变的一些关键信息。他是有表达的。

(1)

让我们先问自己一个问题:纣王为什么会爱上妲己?

以往所有的改编作品,不论电影、电视剧,甚至《封神演义》原著,都回避了这一问题。就连历史学家司马迁也只说:纣王“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至于堂堂一国之君为什么会对一个女人情有独钟,没有解释。

感觉纣王就是个天生“色情狂”,妲己“狐媚偏能惑主”,于是在狐狸精的怂恿下,什么炮烙剜心、敲骨验髓等人神共愤的兽行便一件接着一件、乐此不疲地干下去了。广受好评的90版《封神榜》电视剧,延续的也是这一思路。

这太小儿科了。

“君王脑残,女人乱国”的思想莫说现在,100年前就过时了,鲁迅在《阿Q正传》、《阿金》等文章中不止一次批判过“红颜祸水论”:“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

在女性主义方兴未艾的今天,如果还把“亡国之罪”甩锅到“狐狸精”头上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解释纣王何以对妲己言听计从的问题。乌尔善给出的解释是:妲己是纣王的知己,是他事业上的坚定伙伴。

——这就对了。于情于理乃至于历史真相,都说得通。

纣王的事业是什么?——“王天下”。当一个女人能帮他“成为全天下的王”,那这个男人因为爱情的种种倒行逆施、“迷了心智”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别觉着这是什么不可思议的天方夜谭。

“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来自儒教确立以后。殷商时期,“后宫”本来就可以“干政”,因为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很高,与后世被套上“三纲五常”枷锁的女性处境不可同日而已。商朝女人拥有自己的土地、奴隶,还能担任官职。以商王武丁妻妇好为例:她不仅是王后,更是一位杰出的女将军,生前能率兵打仗,死后还有奴隶殉葬,甲骨卜辞记载道:“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妇好征集三千战车、军队一万人征伐羌人)

了解到纣王“听信妇人之言”在当时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后,若想真正理解预告片中一些台词,比如“小子殷受,从无称王之心,只是国不可一日无主”,就必须了解殷商是个怎样的国家和纣王到底是什么人。

(2)

其实“商朝”的叫法并不准确,商不是朝代,而是王国。所谓“朝代”,指自秦以降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皇朝。先秦的夏商周,都不算朝代,因为彼时并没有统一的帝国存在。

商的政体也与推翻它的西周不同,西周是封建制:用封邦建国、裂土封侯的办法将天下的治理权层层转包,因为周天子无力也无权独自管理偌大一个天下。“天子”只算“天下”的代表,而不能代理整个“天下”。

而商,甚至都不能算天下的代表,而只是天下的“老大”。因为西周的诸侯国,大部分是周武王封的,诸侯国的合法性,来自周王室的授权。而殷商时期的诸方国,不是商王册封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当时华夏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国家都拥有独立的治权和主权,在法理上与商平起平坐。只不过因为商王国最大、最先进,“四夷”尊其声“老大”,仅此而已。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说得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也就是说:商王国与其它王国,不存在君臣隶属关系。你也可以这么理解:把当时的“中国”看作联合国,把“商”看成美国。

王国维,1877—1927

而当纣王继位的时候,盛极一时的“老大”已是内忧外患、每况愈下,国内各方势力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国外四夷不服,战争频仍,“老大”的位子和面子都行将不保。

国外好说,东夷扩张,西岐坐大,国内又有哪几方势力呢?

一、神权势力。

估计很多人不知道,貌似缺乏宗教土壤的中国历史上,商是唯一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神职人员的权力很大,一度压倒王权(如伊尹放逐商王太甲的典故,伊尹既是当时的宰相,同时也是宗教大祭司)

严格说:在商王武丁以前(约公元前13世纪),神权与王权分庭抗礼、彼此争斗;武丁以后,王权逐渐占了上风,所以商王武乙才敢公然“射天”,挑衅神权。但是,神权虽然日渐式微,却没有在商的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场,还是能影响甚至左右商王的行动。

二、王室势力。

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才正式开始的。商的王位继承是“父死子继”辅以“兄终弟及”,在殷商30次王位传递中,“兄终弟及”的情况高达14次,接近一半。

这一原始且随机的继承制度曾引发过很大的混乱,“九世之乱”和盘庚迁都都与此有关。直到最后四位商朝君王,才均由父亲而非哥哥手里继承王位——包括纣王。而且他也不是嫡长子,而是“小子”。

所以:纣王的统治合法性在他那些野心勃勃的叔叔(比干)、哥哥(微子启)眼里是很成问题的:凭什么是你继位而不是我呢?后来,微子果然成了武王伐纣时里应外合的“商奸”,被武王封为宋国的开国君主,自己做把“大王”的瘾。

了解了商的国家形态和政治体制后,我们再来看看纣王是个什么人、他的目标是什么。

(3)

《荀子·非相篇》说纣王“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

《史记》也赞美他:“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就是说这个人天资聪慧,口才很好,行为果敢,见多识广,而且力大无穷,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以拒绝臣下的劝谏,他能说会道足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在大臣面前夸耀自己的才能,在全天下抬高自己的声望,认为没人比得上自己。

一个英俊风流、聪明绝顶、武功盖世却又心胸褊狭、刚愎自用、狂傲骄横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所以,纣王绝对不可能长这样:

90版《封神榜》

而更应该接近这种:

《西楚霸王》:吕良伟饰项羽

可作为统治者,拥有这种“瞅谁都是傻B”的性格是危险的,哪怕你有勇有谋、志存高远。因为你不谙人性,必然疏忽大意,难防阴谋诡计;行为极端,就很容易过火,把好事变成坏事。纣王想做什么事?

对内:纣王要靠打击异己来巩固王权,这就是他“滥杀大臣”的真相。预告片中有处细节也挺有意思,纣王(费翔)对比干(王洛勇)说:“有劳王叔,敬问国运!”——作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商人无事不占卜,电影把我刚提到的神权势力和以比干为代表的王族势力合二为一了,结果比干说了通什么“杀伐太重,招致天谴。心怀恶念,妖孽自至”。

请站在纣王的角度想一想:我“杀伐太重”,还不是为了“振兴大商”,难道任凭国家一蹶不振、继续沉沦?你说这是“恶念”?只有妲己理解我,支持我,你又说她是“妖孽”?你个“王位竞争失败者”,非但一点儿忙帮不上,还总说风凉话、使绊子。让你占卜,是给神权最后一点颜面,意思意思就行了,还蹬鼻子上脸了是吧?

对外:纣王想靠武力征服拿到“天下”的代表权。当然,没有证据表明纣王也像姬发、周公那样深谋远虑,想出以家族分封的办法将“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阴谋,他单纯的像个孩子:只想着通过武力将对方彻底揍服,心悦诚服地再尊他为“老大”。纣王要的,其实是个“面子”。

正所谓“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如今的山东、苏州一带在3000年前不属于“中国”,是纣王兴举国之兵给打下来的。然而,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场战争耗尽了殷商的国力,将士疲于奔命、百姓怨声载道,所有人都对纣王几十年来开疆拓土、穷兵黩武的复兴大业“受够了”。正值人心思变的危急关头,武王发动诸侯挥师东进,纣王的前线大军根本不及回调,仓促间只能释放本就活的生不如死的奴隶御敌,结果来了个“阵前倒戈”、“血流漂杵”,商王国就此覆灭。

(4)

武王伐纣,绝不是什么替天行道的正义战争,只是场趁人之危的以暴易暴。而且,“以礼治国”的后来者更暴。这件事其实是个悲剧:

对纣王个人来说,这是个“俄狄浦斯式”越努力越不幸、怕啥来啥的悲剧。一个追逐权力的人最终失掉了权力;一个想要国家强大的君主,最终身死国灭;一个被野心和欲望吞噬的英雄,他的野心和欲望被更糟糕的人继承。

而放进更大的历史维度看,也是个悲剧。

首先,这是当时尚处蛮荒之地、位于“西岐”(今陕西)的落后农耕文明、小农经济对中原先进的城市文明、商业文明的入侵(称做生意的为“商人”,就因为殷商贸易发达)。一举中断了华夏早期的文明形态。

其次,虽然殷商也是专制王国,但如前所述:集权程度并不高,神权、贵族、女性甚至百姓代表(有甲骨卜辞证明)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力,残存着原始社会的民主遗风。而商也并不以天下共主自居,商王不是“天子”而是“帝”,因为其时“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西周则不然,西周依靠封建制度“以潘屏周”,将整个天下视为一家一姓的私产(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自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初次尝试首告完成——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实际做不到。看看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动乱不休就明白了。

说到这儿,回头想想预告片中妲己伸舌帮纣王舔舐伤口(可让伤口痊愈)的镜头,我还有点感动。虽然广大网民表示这很“恶心”、“色情”,但我挺喜欢:就该这么拍。

一来,狐狸本来就爱舔。

二来,她舔的是伤口。如前所述:纣王是个不被理解、一意孤行、心比天高、想要逆天改命的战争英雄(史书上),但他身边所有人都觉得他在“瞎折腾”、“劳民伤财”,他四周所有人都在觊觎他的王位。这个时候,若有一个女人——哪怕是妖能懂他的雄心壮志,甚至帮他抚慰保家卫国带来的“战斗勋章”,纣王当然爱她爱到言听计从......

纣王的人格特征除了狂野、骄矜、偏激,应该还有:孤独、敏感、脆弱。这个角色真不好找,费翔的身高体魄气质在外形上比较接近,但演技实在令人担心。

还一点也很有趣:费翔(中美混血)和扮演妲己的娜然(蒙俄混血)都是外国人。这也引发了很多热爱“中国文化”的网民不满。然而,他们实在不太了解商朝文化......

人类早期诸文明不是孤立发展的,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作《全球通史》中提出过一个观点:商朝文明因中东文明的传入而发展起来,不论冶炼青铜还是制造战车,都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

殷商本是个多民族社会,在殷墟的墓葬中,发现过蒙古种人、白人和黑人的遗骨。这是很神奇的一件事,迄今搞不太清楚。而且你以为:历经五胡乱华后的中国,血统和秦汉时期一样么?

既想打造国际IP,用点国际面孔当然无妨。总比固步自封、盲目排外的好。

说了这么多,大都与电影无关,我就是想讲一下被耳熟能详的国民神话所淹没、改造过的真实历史图景。

不论从历史还是原著看,“封神”的故事都不止一出惩恶扬善的正剧,哪怕小说仍沿袭邪恶暴君+红颜祸水的老调,但“三教共签封神榜”完全是“圣人的游戏”,什么改朝换代、人间正道,所有事情发生前,一切就都注定。一个圣人就有能力毁天灭世(通天教主欲再立地水火风),凡人再“挣扎奋斗”也毫无意义。一样透出浓厚的宿命与悲剧色彩。

《封神榜:决战万仙阵》,车保罗饰通天教主

从乌尔善七年磨一剑的坚持和片花透露的个别信息来看,我觉得《封神》有意在纣王和妲己的爱情悲剧乃至更大的历史悲剧层面做点文章,能走多远,我不知道。

但愿届时别让人大跌眼镜吧。

 5 ) 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预告片放出来

这部电影封神,拖了太久了吧,上次发预告片是一年前了。杀青已经很久了,制作时间肯定也够了。

查了一下电影的社交媒体账号,发现已经断更半年一年了。是要凉吗?

这么久了一点新的物料都没有发出来。感觉是要扑街的烂片相啊...可惜了

说实在的,唯一的预告片那调色风格看着也让人担心。是一种奇怪的高饱和色调,像是屏幕受潮了似的。

 6 ) 期待

有了彩条屋的动漫封神系列 高口碑在前,相信也拔高了许多影迷对于乌尔善的《封神三部曲》的关注度和期待值,希望成品不辜负 “中国电影工业化先行者”这个称号,我预感应该是可以的。中国电影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进化速度还是非常之快的,早几年还是鲜肉霸屏、烂片横行,现在已然是作品不行、票房就不行。毫无诚意的圈钱之作已经没人买单了,不管你是多大资金投入、多高颜值,不在剧本和制作上花心思都是白费,如果不是广电从中作梗,审核制度能够放宽一点,大荧幕早就各类题材百花齐放了,政治也好、社会民生也好、情感伦理也好,但凡聊深一点,就给禁了,恨不得都跟新闻联播拍成一个风格。一帮有匠心电影从业者们也只能迂回作战、夹缝求生。现在 这届观众已经行了,不知道冯小刚导演行了没有,也不知道广电什么时候能行。期待匠心之作《封神三部曲》能够一血《封神传奇》那部土洋结合、不伦不类、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前作之耻,打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魔幻IP代表。

 短评

国产奇幻片我只盲信乌尔善

9分钟前
  • Syfannn
  • 还行

中国的类型片指你了

10分钟前
  • Ted 浙一
  • 还行

看到网上一些阴阳怪气的嘲讽声音很不开心,如果我们都期待更丰富更多元的东西,那就应该积极肯定所有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仅仅因为无知和偏见冷嘲热讽、置身事外的全盘否认电影工作者的努力,才是阻碍中国电影发展最大的障碍,我非常期待《封神》系列

12分钟前
  • 西奥
  • 还行

发布会很酷,制作团队很豪华,态度也很用心,野心非常大。但是从头到尾都没听到最核心的故事,持保留态度的期待

15分钟前
  • Tadashi
  • 还行

整体阵容:高水平导演、有远见的投资人,看看了。

20分钟前
  • 还行

值得期待他开创出一个属于中国的《指环王》系列。

22分钟前
  • MTalk1206
  • 还行

乌尔善算是最近几年最靠谱的魔幻题材导演了,期待三年后的成片!

25分钟前
  • 玉玉的注水阿龙
  • 还行

乌尔善不会让人失望。

27分钟前
  • 萧一意
  • 还行

什么鬼“中国的《指环王》”,老子有老子的名字,老子叫封神……2019.12.30更新一下:看了预告想说上来标记一下,发现原来一年多前出概念海报的时候已经标记过了,还写了这么中二的留言,明年见啊!要对得起我当年的这份中二哇!

31分钟前
  • 黄百万水果店
  • 还行

讲道理,我不希望这部电影仅仅只是“中国的《指环王》”而已,我真正希望的是,在以后人们谈到它时,可以大大方方的称呼它为“封神”。

33分钟前
  • 思路乐
  • 还行

黄渤演的我一下子期待着,希望妲己不要让fbb演了

36分钟前
  • 劉胖胖
  • 还行

希望能拍出中国的指环王

40分钟前
  • 无锋1977
  • 还行

看到李云中做人物设定,冉平写剧本,感觉找的人靠谱,应该不至于弄成捉妖记或者说中国话的指环王那种东西。期待

43分钟前
  • 比多
  • 还行

不求媲美指环王三部曲,但求无小鲜肉当主角

46分钟前
  • 打工仔
  • 还行

封神榜里所有的人物选角都不难,唯独妲己,别再是范爷了,虽然她真的像狐狸,可也只是长得像而已

51分钟前
  • 还行

只希望一点,千万不要拍成《指环王》。别搞那些中国没有的神魔,矮人,精灵什么的,否则肯定扑街。尽量按老版《封神榜》拍就好。

53分钟前
  • 不禁女色
  • 还行

省钱出名的乌尔善联姻最烧钱的IP,祝福他吧

58分钟前
  • 衫弃
  • 还行

2012年我就评论过这个电影条目,没想到一晃眼5年过去了!还以为这片子泡汤了,乌尔善竟然真的还在拍着,等到上映八年都要过去了,这样的坚持,是现在中国电影缺少的精神。

1小时前
  • 你月经姥姥
  • 还行

哇塞。。。真心期待冉氏父女编剧能编出豆瓣过6分的魔幻电影,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很期待,剧情别再把观众当弱智了好吗?

1小时前
  • 游鲤先生
  • 还行

北京文化主投,乌尔善导演,我预测此片将会填补中国魔幻大片的空白,必将留名中国电影史,2020年将会是中国大片元年。

1小时前
  • 是梦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