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大陆剧中国大陆2006

主演:马跃,苗圃,马精武,马少骅,陆剑民,金士杰

导演:张建亚

播放地址

 剧照

贞观之治 剧照 NO.1贞观之治 剧照 NO.2贞观之治 剧照 NO.3贞观之治 剧照 NO.4贞观之治 剧照 NO.5贞观之治 剧照 NO.6贞观之治 剧照 NO.13贞观之治 剧照 NO.14贞观之治 剧照 NO.15贞观之治 剧照 NO.16贞观之治 剧照 NO.17贞观之治 剧照 NO.18贞观之治 剧照 NO.19贞观之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0 15:07

详细剧情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七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奉父之命东征洛阳。洛阳是前朝隋的东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洛阳之战也就成了唐朝统一中原的最重要一仗。   经过李世民军队长达数月的围困,洛阳城内已经没有了和唐军对抗的力量,洛阳的首领王世充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救兵上。河北的窦建德带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   要解洛阳之围。李世民命弟弟齐王李元吉留守大本营,自己亲自带兵迎击窦建德的大军。李世民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用几千人击败了窦建德的大军,并将窦建德本人擒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得开城投降。   李世民一举击败了大唐的两个最有实力的敌人,功劳传遍了天下。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绩,封他为天策上将,并赋予了种种特权,地位几乎已经与太子不相上下。   李世民势力的急剧扩张引起了李元吉的忌恨,也让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李元吉对权力和...

 长篇影评

 1 ) 三月三,修禊日,聊一聊这部剧对于《兰亭序》结局的改编

想说说电视剧《贞观之治》对于“萧翼赚兰亭”这个故事的改编。

萧翼为唐太宗取得《兰亭序》的故事,被作为聪明伶俐的典范,不断重复在不同的文艺形式里。名画家巨然有一幅作品就是《萧翼赚兰亭》。

在传统的故事里,萧翼奉了唐太宗的命令,以探讨书法为名接近保存《兰亭序》的辩才和尚,然后以精妙的摹本换出了兰亭序的真本。得到梦寐以求书帖的唐太宗因而对萧翼加官进爵,好不风光。

在电视里,盗出《兰亭序》的萧翼并没有在事后接受唐太宗的高官厚赐。
辜负了一份坦荡友谊的萧翼回到寺庙,跪在辩才的门前,请求他原谅他的身不由己。而辩才这样说,“昨天你问我贪与执,我就应该想到。可是嗔与怒又是佛家弟子所不为。只是兰亭集序一入帝王家,就再也不是供养了,从此俗世就再也见不到了”。

所谓的“情怀”大概就如这样的改编,把一个加官进爵的风光故事变成对“人”本身的怜悯——想要在俗世里得到名利的欲望和想要珍视命运里曾收获的善意。这两种愿望像是一座山的两面,永远没有人可以同时得到它们。所以懊丧,咏叹,又念念不忘。

电视剧,说故事,卖狗血,从来是正道。可是,当一部电视剧,想要还原史实,甚至想要在还原史实的基础上标示出也许根本未曾发生的应该发生,是情怀。

王羲之在《兰亭序》里写道,“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然而他又写,“虽世殊事异,所
以兴怀,其致一也”。
唐太宗却用一种最愚笨的方式致敬了王羲之的怅惘——他带着《兰亭序》进坟墓了。
唐太宗以帝王的傲慢所掩盖的愚笨,编剧在一个历史上不甚重要,没什么人关心的细节里,弥补了回来。

作为一部电视剧的别致,正是在这个细节里,可见一斑。

 2 ) 真正的历史剧-“贞观要有贞观的样子”

近些年来已经很少有这样好的历史剧了,这是用尊重历史的态度和尊重观众的态度拍出来的历史剧,这是可以当记录片看的历史剧,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剧。 其实应该把这部剧的播出时间和《贞观长歌》对调一下。我是很偶然的在一个很少打开电视的时间看到的这部剧,如果不是那天过节放假我又实在闲极无聊,差点儿就错过去了。据说是叫好不叫座。这倒是情理之中的。这么好的电视剧,叫好是理所当然的。面对被辫子戏代表的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熏陶出来的观众,不叫座也是理所当然的。 剧本写得好,演员的表演也很让人满意。唐太宗老人家也被人演了N遍了吧,有的演员年龄比唐太宗死的时候还要大。比如贞观长歌里的某大腕。 这部剧里可圈可点之处太多了,一一说来够编一本书的,随便挑几处说说吧。 剧中详细的表现了贞观时期多次重要的政治讨论的场景,可以说是活的资治通鉴了。至少贞观这个词本身的含义,我是从这电视剧里才知道的。 道具做的太到位了,绝对是近20年来最准确,最精美的唐代画面。唐代的木构建筑,唐代的麻布衣服,唐代的矟,唐刀,甲胄,实在是举不胜举。唐人的衣食住行,坐卧方式,都能真实的再现,有很多器物是第一次出现在电视剧里。实在是赏心悦目。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部很干净的历史剧,没有像很多所谓的历史剧一样,除了男人勾心斗角,就是女人争风吃醋。这部剧告诉大家,我们中国人的祖先,除了勾心斗角和床上那点儿事儿,还是干了很多正事的。 罗罗嗦嗦东拉西扯说了这么多,是因为看到这么好的电视剧只有九篇影评,有点儿不痛快,临时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什么逻辑。 看了好几遍了,觉得剧中的一句台词最能代表这部剧的精神----"贞观要有贞观的样子”。

 3 ) 在可看性和严谨性上失衡的历史剧

作为电视剧它是不太合格的,故事平铺直叙没有起伏没有高潮,也许唯一还有点起承转合情节的故事是谋夺兰亭集序的故事,有悬念有设伏有波折有救赎,让人悲伤;整体画风太过沉郁,过分强调自然光大殿内一直半明半暗,人脸都看不清,人物服饰风格也是统一的麻布风害得分不清谁是谁,李二的性格也是暗暗的,一点都不热情冲动,整体上没有我心中初唐时期的朝气蓬勃;李二和长孙的感情刻画也太浮于表面没有表现帝后间的情深意重,虽然它砍掉了李二的大部分后宫和子女,但李二和长孙之间仍然更像合作伙伴而不是夫妻。

虽然有那么多的槽点,但是,它仍是一部极为严谨认真的历史剧,大部分剧情、道具、建筑、人物性格都极为贴切历史,没有那么多狗血的感情戏和人物,没有夸张浮夸的故事,整个风格内敛沉着,可看性虽然不高,但作为历史剧还是经得起考验的

 4 ) 梦回大唐

读完《贞观之治》后我渐渐懂得很多人梦回大唐的渴望,那是一片遥不可及的乐土,令人遐想,我渴望朗朗乾坤的清平世界,更渴望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那是一个完美无法复制的国度,令人回味和仰望。
  
  “济世安民,隆于尧舜”——唐太宗李世民
  
  不得不说,李世民是个人才,他是第一位响应太原起义的人,并且能清楚地看清当下的局势,极力劝诫李渊无效的情况下,堂堂男儿夜里在军帐中泣不成声,从这点我们可以清楚第看到李世民忧国忧民的苦心。作为封建时代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拥有着世上至高的权利。他完全可以如很多封建帝王一样,傲视群雄不可一世地居高堂之上,让所有人诚惶诚恐地匍匐在自己的脚下!然而,李世民却坚守民贵君轻的思想,用宽广的胸襟,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贞观长歌,留下了显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为后代万世景仰。他没有像汉武帝那样穷兵黩武,也没有像隋炀帝那样刚愎自用。他用文治管理国家、用纳谏完善自我,实现了君臣和谐、民风淳朴的贞观气象。治国之道值得当今的统治者们去学习和借鉴。
  
  “帝王人镜,千秋金鉴”——一代名相魏征
  
  在我的眼中,他是佐成贞观之治的大唐宰相,是中国历史上敢言直谏之臣的代表,是传统政治文化中谏诤的坐标。他的话,直白有用。身为太宗的人镜,在死之前,仍惦记着的是大唐,为了国家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个人觉得魏征进谏,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他对唐太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前后二百余事,数十万言,观点鲜明,文辞犀利,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而且他谏技高超,道理阐述地清晰且透彻。在数十年的漫长岁月中,屡谏屡胜,唐太宗对他言听计从。魏征死后,太宗如丧考妣,恸哭长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能让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对一个部下如此地倚重、倾心,就是放在今天这样的开明社会也屈指难数。
  
  “煌煌彤管,千载遗芳”——长孙皇后
  
  或许很多人仅仅把赞许的眼光投在二十四功臣和唐太宗身上,然而,却有一个人,在我看来,是必不可少的。她是观音婢,即是后来的长孙皇后。13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李世民即位数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长孙皇后一直默默地站在李世民身后,默默地支持着他。她始终以史为鉴做着一个皇后,也可以说成是一个女人的本职工作,不越雷池半步,不争风吃醋,生性节俭,只甘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幕后贤内助,为开明的贞观风竖起一面良好的旗帜。我们后人只是遗憾她走的太早了,从与太宗破釜沉舟的玄武门之变到辉煌的贞观之治才走过十个年头。那位“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的姑娘已经化蝶远去。在她死时,李世民哭了,我也哭了。
  
  《贞观之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封建帝国时代,一位政绩辉耀的明君,一群勇于犯颜直谏的忠臣。这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一位母仪天下的贤后,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值得我们学习和景仰。

 5 ) 《贞观之治》观剧笔记

冠服总体上赏心悦目。借用一位朋友的话:看本剧时第一次领略幞头的美。圆领襕袍搭配软脚幞头是本剧常见,尤其是男一号二凤,他戴幞头好看得不行,不知道后期会不会出现翼善冠造型。登基后常服以幞头襕袍,燕居亦有搭配翻领胡服之制,视朝亦多以常服,偶尔衮冕;登基前小冠居多,偶尔朝服。官员冠服,文官武弁(平巾帻配笼冠),虽然罩在笼冠里的平巾帻不明显。品级色分得也还是挺清晰的。只是李靖侯君集等武官首服之“鶡冠”尚有疑议(武德贞观朝是否已出现此类武冠冠式?)

另,剧中二凤践阼时衮冕之服有冕藻十二旒,这是对的,但视朝时所服衮冕,冕却通常无旒,查了两唐书,天子冕服里只有大裘冕是无旒的,但是大裘冕是祀天地之服,而非视朝之服。未知剧中是何根据?

腰带的带銙与随身鱼,都有展现。剧中官员腰间佩带的随身鱼符是光秃秃的,没有盛鱼符的鱼袋,鱼袋之制何时开始?京官佩鱼,外官如州府之官员也能随便佩鱼么?我记得魏徵宣抚河北时贝州刺史趙德言的属吏就有佩鱼者。存疑。

服饰之外一些明显的与史料不符或有疑问之处:

1、第12集:二凤册太子的双童髻造型。

唐时临轩册命皇太子与内册皇太子的形式选择,只在于受册的皇太子是成年还是未成年,成年使用临轩,未成年使用内册,临轩册服远游冠、绛纱袍,内册则双童髻、绛纱袍。(见《通典》)

二凤受册皇太子那会年已奔三,正常情况下只适用临轩册,戴远游冠。即使因为初唐礼仪未备,或有特殊情况,不能临轩,而采用了较为简便也没那么隆重的遣使内册形式,但他早已逾越冠礼之龄,双童髻是绝对没理由的。

《明史.志第三十.嘉礼二》提到册命皇太子:“自汉代始称皇太子,明帝始有临轩、册拜之仪。唐则年长者临轩册授,幼者遣使内册。宋惟用临轩。元惟用内册,不以长幼。”

2、第15集:魏徵称呼贝州刺史趙德言为趙府君,“府君”一词可用来称呼一州之长的刺史?

府君是汉代对郡守的尊称,除府君外,汉魏亦以明府一词尊称郡守。《后汉书.张湛传》:“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注曰:“郡守所居曰府。明者,尊高之称。”

不过,《世说》里亦载有尊称州刺史为明府之例:顾长康好写起人形。欲图殷荆州,殷曰:“我形恶,不烦耳。”顾曰:“明府正为眼尔。”此处的明府指荆州刺史殷仲堪。

虽然唐代的州不能等同于汉代的州,只能等同于汉代的郡一级,但汉代用来尊称郡守的“府君”能不能就用来称呼唐代在任州刺史呢?需要有文献例子。

3、第25集:二凤裸上身的雩祭造型啥依据?虽然不太清楚这种大雩时期的天子之服,但是跟孟夏常雩仪式应该差不多吧?衮冕比较能理解(武德初《衣服令》皇帝祀天地服大裘冕,显庆元年长孙无忌等人提出,孟夏服裘很不合理,历代唯服衮章,故请罢大裘),剧里这种好像太巫术时代了些?……

4、官职衔接略紊乱,也不知道是否故意,只是故意似乎也没啥好处啊。比方裴寂在武德九年已拜司空,剧中直到贞观三年罢免他时还在叫他左仆射(贞观元年六月太子少师萧瑀为左仆射,同年十二月罢,之后空缺到贞观三年二月以房玄龄任之)。再比方杜如晦于贞观三年二月为右仆射,因为生病年底就已经罢相在家休养了,右仆射遂阙,直到贞观四年八月以李靖任之,但剧中到贞观四年三月杜如晦病卒时还在叫他右仆射。(尚书省的长官原为尚书令,因二凤自己在武德朝担任过尚书令,其后尚书令就不再任人,令阙,原先令的副手左右仆射便跃居长官之位,实际上担任的就是宰相之职,因品位尊崇,不轻易授人,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如XX“参议朝政”,故而左右仆射经常断档,中间空缺时间有时间隔很长,并不奇怪。)

5、第44集:魏徵于贞观十六年被拜为太子太师,剧中却说是太子少师。(这种完全不知道何故,东宫三师三少除了职份上有所不同,品秩也不同,前者为从一品,后者为正二品)

6、第46集:再次出现了李治册太子的双童髻造型!姑且不论历史上此时李治多少岁,单说前面的剧情里李治束发戴冠都那么久了……

7、第46集:究竟是长孙无忌属意立晋王在先,还是二凤自己属意立晋王在先?

二凤想要立晋王李治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保全废太子承乾和前魏王泰二子,太子既然被废,若立魏王,以魏王和太子先前争夺的局面,则太子必死,弟弟晋王亦难以保全。作为父亲的二凤想到这些很容易理解,作为亲舅舅和重臣的长孙无忌如果想到这些也很容易理解,但去背地主谋主导这件事,却未免实在僭越了忠臣的界限。两唐书里讲二凤为了“要挟”重臣同意他立晋王,不惜“投床自刺”,无忌惊恐之下趋前抱持,问陛下欲立谁,二凤回答我意欲立晋王,无忌等才被迫表示同意,二凤又问百官若有异议待如何,无忌又回答,晋王仁孝,百官不会有异议,若有,臣将以死护之。二凤遂令晋王拜谢舅舅。剧里演得则怎么看怎么是无忌自己先属意立晋王,然后乘二凤悲痛之际心神大乱,“挟持、诱导”天子跟着他的意图走。(如此颇树立了无忌后来权臣的形象,这何止是普通的“外戚干政”,这都干涉到了宗庙承统的大事了。再联想无忌后来在高宗朝被武后陷害身死,李治自己对这个护持他居功至伟的舅舅也并无什么信任,这不是在说“自作自受”么?无忌忠诚却蒙受冤屈的悲剧形象荡然无存……)

8、第46集:二凤多次要求看起居注并且看成了史有明载(这也是他的主要污点之一)。他先向起居郎褚遂良要求看起居注被拒绝了,褚遂良说自古未闻帝王躬自观史(《新语》),又向监修国史房玄龄要求看,被谏议大夫朱子奢批评,说他会开后世的坏风气,皇帝们都争相效仿要看自己的起居注,秉笔直书不肯隐恶的史官不免于刑诛,必有人为全身远害而违心写史媚上,长此以往,哪里还会有信史?但二凤不肯听。房玄龄没扛住,终于让他看了(《通鉴》)。那他看了后有没有改起居注呢?这事争论不少。《通鉴》里记载房玄龄给二凤看的是他和许敬宗将起居注删略后而成的高祖、今上实録,二凤看到其中对玄武门之事颇有隐微,于是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这整个过程大家琢磨吧,呵呵。(二凤为么如此执着欲看自己的起居注,不看也不会死啊,他的理由是看到自己的错处,更有利于今后追鉴自省,不重复犯错。那古来帝王难道就没追鉴自省的需要?朱子奢说得不更有道理么?况且看了就看了吧,却独独特别关注“玄武门”这码子事,把这件事拎出来说,还自比周公季友,给史臣们确立了一条书写此事的“指导思想”:我对自己的定位是这样的,你们就按这样写……而“浮词”是什么,“直书”又是怎样,读史者自行揣摩吧……我实在不忍心说“欲盖弥彰”这个词)

剧里演绎这段,基本照抄史书,但是把分别向褚遂良和房玄龄要求看起居注的事情放在同一个场景里演出了。这无疑是一种弱化处理。弱化了二凤对看起居注的执着。反过来也就是一种美化了。(通鉴上讲房玄龄给二凤看的是删略后的高祖、今上实録,并非起居注原本,挺耐人琢磨的,不管原本的记载原来是如何,是否也一样对玄武门语多隐微,但听取了二凤这条“指导思想”之后,监修国史房玄龄会如何做呢?)

另外,同一集里,魏徵编纂自己谏言成集的事,真是褚遂良抖出来的么?待查。同样,这也关涉到褚遂良的RP。(便是这件事,还有魏徵生时举荐杜正伦和侯君集的事,致使魏家在魏徵身后失爱于二凤,连许诺的公主下嫁也反悔了)

其他看着再说。

总体上还是很认真的历史剧,当然缺点也很明显。

 6 ) 历史剧三座大山之贞观之治

好的历史剧就像好的史书一样总是对常人没有吸引力的,但是平淡中自有独特韵味引人流连。虽然贞观之治才看过三遍远没有大明王朝和走向共和多,但窃以为这部剧是对历史场景刻画最贴切的一部,借用姜文的话就是考究,考究,还他妈是考究!觉得豆瓣9.1的评分低了,应该跟张黎的两部神剧一样名列榜首。期待有更多的历史好剧出现,毕竟五千年的历史才是我们的特长,放着特长不去发扬,非要去拾人牙慧,怪不得国产剧质量每况愈下。

 短评

看得不多,一直不明白光淀总菊为什么拿这个下手

4分钟前
  • мая
  • 力荐

帝王将相的历史剧,这部拍得最好。用片尾曲来说,就是有理想。拍政治,可以讲道,讲术,讲手腕。那***的剧就都太迷恋方术,人人都在恐惧死亡的战争状态,惶惶不可终日,拍三百个电视剧都是前现代。这部好歹有点东方社群的味道。

7分钟前
  • 北溟鱼
  • 推荐

君臣气氛真是令人羡慕,一点国企的氛围都没有。

12分钟前
  • 梅花牛
  • 力荐

要不是资金有限、审查奇葩,那这绝是个历史正剧的模板,端正到欣赏性缺失的地步。

15分钟前
  • 幾個漢字
  • 推荐

难得是一部真在讲治国,不是全讲权谋斗争的。

19分钟前
  • 。。。。。。
  • 力荐

什么都好,就是李渊的婕妤太丑

23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推荐

本片的历史还原度非常高,剧情、布景、服饰都堪称完美地再现了初唐的风采,主要角色的扮演着也很符合我心目中的人物形象,马跃饰演的李世民年轻时候的锐意进取和晚年的彷徨纠结都展现得恰到好处,一众配角中最好的当属魏征,他的言行举止演出了一代谏臣的风骨,本剧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特效真的是比较烂

28分钟前
  • 其燦如言
  • 力荐

小事不拘,大事不虚,贞观就要有贞观的样子!

31分钟前
  • June Witt
  • 力荐

打四星是比较客观些的。但是考虑到同样水准的国产历史剧太少太少了,而这份认真又太难得太难得了,不打五星不足以激浊扬清、拨乱反正啊。

33分钟前
  • Favillae
  • 力荐

演员服装造型道具都很好,可我是当广播剧听,这就有点问题了。剧情流水账一般,当然确实不能以虚构文学充满冲突和转折的标准来要求历史剧,可这毕竟是电视剧又不是纪录片。问题最严重的是台词,实在太白烂啦!而且看起来全靠配音后期润色!十有八九对不上口型,苦了配音演员了。

38分钟前
  • 浮游海月
  • 还行

想到五年前,千辛万苦终于爬到了昭陵的顶上,那山已经不再巍峨,只有温柔起伏的线条。那些墓碑多已残破难辨,可依然让人觉得质朴,坚定。这些故事早就熟悉不过,但还是落泪,英雄迟暮,明明就是比美人暮年更悲戚的事。

42分钟前
  • 无端
  • 力荐

考据精当 是我看过古装剧里面最耐看的 基本知道唐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细节 细节 细节 太棒了

44分钟前
  • Zhai Liang
  • 力荐

马跃怎么帅成这样= =

46分钟前
  • 🌊🌈♐
  • 推荐

8/10,说句实话,我个人对李二的印象一直停留在03版隋唐英雄传郑国森和07版贞观长歌唐国强老师,这两个实际都不如06年马跃老师版。03版最大的问题在于全部都是野史,更像是秦琼传,该版属于傻白甜,而07版唐国强老师完全是拍成了唐朝版的开国大典1949,而且细说和阴谋论竟然占了七成,贞观长歌误导观众不懂历史,比如历史李恪根本没有电视剧那么英武,侯君集女儿历史根本不是太子妃,岑文本怎么成了李恪的卧底,贞观长歌阴谋论太多,违背历史太多。贞观之治绝对是八成对历史旧唐书还原,但是该剧也有缺点,比如战争场面太少,剧本基本90%谈国政,这也不影响该剧成为国产影视剧一朵璀璨明珠,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角色弧,比如李二的父亲李渊,从对二郎疼爱,玄武门仇恨,最后原谅,好的电视剧从来不放过对小角色的刻画。

51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推荐

这么高的分是怎么给出来的,演员的演技很好,部分细节比较考究,不过剧情和节奏实在不敢恭维,看不下去。

54分钟前
  • 淘气
  • 较差

1、看了九个月,看完了2、有人说是唐史纪录片,其实也有不少改动,参考并无历史依据的传奇小说亦不少,所以更像是贞观朝话剧;3、衣冠器物制度确实非常好!4、算上张学友的献唱,大牌明星不少,但这片并不刻意制造戏剧冲突,剪刀手剪得又多,肯定不会火;5、本片的主题:论君主的教化。

55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李渊贵为皇帝,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极贵极苦。

60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编剧阿城,只有这一条就足够吸引人的了。马跃、金士傑、马精武、苗圃,这些名字太诱人了...最关键是戏真的好,还有那种味道和氛围是某些历史剧永远做不出来的!贞观长歌看得肺都快气炸了的同学拿它来洗洗眼睛吧~!~唉...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但幸亏有这部剧,幸亏有阿城啊~

1小时前
  • 西米露
  • 力荐

优点不必说了,说说缺点。缺点其一:节奏拖沓,不少桥段令人昏昏欲睡,该抒情时刻意冷处理,该克制时又胡乱煽情;其二:台词太现代口语化,某些台词颠来倒去反复出现,造成有佳章(依托史书)无佳句(编剧笔力有限)的困境。其三:摄影采光有问题,明明是盛世之初,倒弄得和日薄西山的王朝末世般。

1小时前
  • 草木人
  • 还行

必须推荐,剧情和造型都相对靠谱的电视剧,比那个神马满口奴才腔调的《贞观长歌》好太多太多了。马跃演的李世民神形兼备、谋略在胸,就连一向不喜欢的苗圃,这里演的长孙皇后也很对眼,我恨广电的剪刀手,硬生生把80集砍成了50集!!

1小时前
  • qushr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