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访客

悬疑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郭富城,段奕宏,张子枫

导演:陈正道

播放地址

 剧照

秘密访客 剧照 NO.1秘密访客 剧照 NO.2秘密访客 剧照 NO.3秘密访客 剧照 NO.4秘密访客 剧照 NO.5秘密访客 剧照 NO.6秘密访客 剧照 NO.13秘密访客 剧照 NO.14秘密访客 剧照 NO.15秘密访客 剧照 NO.16秘密访客 剧照 NO.17秘密访客 剧照 NO.18秘密访客 剧照 NO.19秘密访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4 22:39

详细剧情

校车司机于困樵(段奕宏 饰)因失职酿成了一起重大的校车车祸,困樵拼死救出了似与车祸背后真相息息相关的汪楚祺(荣梓杉 饰),校车上的其他学生无人生还。得知此事家境显赫的汪父(郭富城 饰)为了隐藏这个秘密,不得不把困樵藏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里长达三年,却处处暗示困樵何时自首。随着访客的到来,这个原本温馨和睦的四口之家变得越来越诡异,母亲(许玮甯 饰)整日惴惴不安,姐姐(张子枫 饰)举止一反常态,家人个个心怀鬼胎,怪事频出,这个家背后不可告人的秘密似乎即将浮出水面……

 长篇影评

 1 ) 《秘密访客》到底要讲一个什么故事?

这个五一档,我最期待的影片当然是《催眠大师》导演陈正道的悬疑新作《秘密访客》。

第一支预告片一出来,就赚足了眼球,不仅仅是悬疑类型+全员演技派,更是其风格很像前年拿下金棕榈的《寄生虫》。

神仙阵容!惊悚悬疑片《秘密访客》预告,郭富城+段奕宏+张子枫+许玮甯+荣梓杉!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带着这样的期待我第一时间走进了电影院,但看完我只能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秘密访客》其实讲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只是在现有的限制下变得支离破碎。

剧透预警

故事最早要追溯到汪先生(郭富城)回家继承家业,本来他和好友Roy是一对同性情侣,迫于家庭压力,选择和好朋友晓雪形婚,结果汪先生瞒着晓雪让她代孕了Roy的孩子楚棋,晓雪得知真相受不了自杀了,一场车祸又夺去了楚棋的生命。

受不了的汪先生,和骗抚养费的潘晓晨(许玮甯)假装夫妻,收养了车祸中幸存的陈小齐(荣梓杉),加上前妻晓雪的孩子楚瞳(张子枫),组成了一个塑料家庭,而校车司机于困樵(段奕宏)被困地下室,一方面是汪先生想要惩罚他,另一方面也是让他填补Roy在这个家的缺失。

《缉魂》和《秘密访客》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姐妹篇,同样地涉及到深柜、形婚、代孕、阶级、霸凌等议题,只不过前者聚焦于爱,后者着眼于家庭,即家庭是港湾也是牢笼。

这个故事的恐怖不在于拍摄手法,而在于汪先生本来是牢笼般家庭的受害者,却因对港湾式家庭的执念,选择去囚困比他更加弱势的女性和小人物,这恰恰是这个社会最黑暗的真相。

只是影片格局处理得非常小,用艺术片的节奏拍商业片,结果就是两头不靠,浪费了这么好的音效,这么好的美术,这么好的演员。

 2 ) 我们的秘密是家庭(剧透慎入)

我很喜欢《秘密访客》终极版预告片里的一句话:“每个家庭都有秘密,而我们的秘密,就是家庭。”

在我看来,陈正道导演的《秘密访客》是一部在剧作层面,向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英、美“哥特式情节剧”汲取灵感的心理电影。包括片中的建筑与空间关系、复杂的心理层面(尤其是婚后妄想症)、恍惚的叙事,都让我想起《蝴蝶梦》(Rebecca)、《门后的秘密》(Secret Beyond the Door...)和《无辜的人》(The Innocents)这类影片,甚至连它的对白都是西式的文学性修辞。

在那些影片中,女主人常常处于丈夫的危险中,孩子是这一门类中另一个有趣的角度——早熟又有魅力。《秘密访客》中的女儿表现出了这个年龄段少有的身体权威,姐弟俩之间也有剑拔弩张的关系。有时候,他们还会充当毛骨悚然的对象,《无辜的人》中的兄妹便是如此,那部片甚至也有和鬼上身有关的情节。不过,困樵在《秘密访客》中,才是真正的外来人,他代表观众的视角,我们看到的东西跟他一样,这个角色为观众建立了一种好奇心。

在探讨剧情之前,我想先将几个人物捋清。楚瞳是汪先生的前妻晓雪与前夫所生的女儿,晓雪在嫁给汪先生后,楚瞳也过继到汪家;“楚祺”是汪先生领养的同校学生家长的孩子,校车事故发生后,家长没有经济能力为儿子治腿,被汪先生收养,沿用了去世儿子楚祺之名;灰眼睛的混血儿子楚祺才是汪家之后,不过他是晓雪人工授精的孩子。据我推测,孩子真正的父亲是汪先生的同性爱人Roy。

在汪先生与晓雪的谈话中,我们得知,他排斥家族为他安排的女人,暗示了其同志身份。晓雪明知他的取向,依然借着形婚试爱的态度与之结合。婚礼上,她说相机是丈夫的第一名,自己只做第二名就好,这里的“相机”代表的应该就是Roy。由此可见,晓雪对与汪先生的婚姻是有奢求的,还是希望能用实际行动组建美满家庭。然而,一切随着混血儿子的降生而崩塌,她发现丈夫竟然利用自己借腹生子,这个孩子实际上是丈夫和Roy的爱情结晶。和《缉魂》的内地版一样,影片在处理同志的次要情节时,就像你所期望的那样不露声色。

楚瞳和混血儿子都继承了双方家长的特点,一个喜欢画画(随晓雪),另一个喜欢摄影(随Roy)。领养的“楚祺”则更像汪先生——“你要是敢背叛这个家,背叛我和我爸,试试看吧。”不正是汪先生的心声吗?这个“Home Sweet Home”是他为了一己之私建立起来的,倒也不完全是因为要审判困樵,也是他为已经坍塌的家庭,重新愈合自己的精神家园。困樵只是一个契机,一个动机而已。

汪先生很善于寻找替代品,他以试管婴儿的方式,将混血儿子及相机书房作为已经去世的Roy灵与肉的替代。让失去赡养费专门找下家的新太太,来做前妻的替代品,这是一项完美的交易。让新儿子沿用“楚祺”的名字,也是代替楚祺的做法,这些都是他自我疗伤的方式。汪先生很偏爱这个像自一样循规蹈矩的儿子,虽非亲生,但他完全具备父权制下对男性的期待,在父亲面前是个老实温顺的孩子,拥有对汪先生的模仿和继承。汪先生能够接受楚祺的替代品,都不怎么接纳和前妻相似的有点野的女儿,对她的爱好漠不关心,这也间接说明了他爱Roy胜过晓雪。反过来看,女儿从继父这里得不到父爱,转而迷恋同样父辈的困樵。后者懂得欣赏她,关心她的成长。她用各种极端的方式(扔球制造脚步声和烫伤自己的方式博取关注,但梦游是真正的鬼上身,应该是被死去的楚祺上身),却一直无法获得她想要的回应。结尾她将继父刺伤则有种“弑父”的意味。父权制下的女性(汪太太和楚瞳)看似温顺,实则拥有独立自主意识——楚瞳对困樵的好感,汪太太与情人的关系,既有家庭情感的压抑,也含有对汪先生的蔑视态度。

剧本做了很多减法,或者是审查下的减法,在明线之余还藏有一条暗线,明暗线索相互融合。家中有两个秘密——其一是书房禁地,承载的是汪先生对同性爱人Roy的回忆。在困樵与楚瞳的对话中,我们得知Roy从生病到去世再也没有见过汪先生,他一定对汪先生与晓雪的结合郁郁寡欢,这是华人家庭观念导致的后果。同时,也带给汪先生很多束缚和困境,这种影响是双向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个体的选择;其二是晓雪的去向。前者始终没有在片中出现,后者仅在回忆部分存在,可他们的黑暗一直笼罩在房子里,如同《蝴蝶梦》里Rebecca的幽魂一样存在。两任妻子与Roy之间,就像是厨房与书房的争风吃醋,这座大宅的每个房间似乎都有自己的灵魂。困樵住在地下室,楼上是厨房——汪太太的领地,富裕的厨房和贫穷的地下室就有了阶级差异。而汪先生始终以一种控制者的姿态出现,权力处于楼梯顶端。他还有一间专属的用来“收集”的上锁房间,不许外人进入,那里藏有他的秘密。“门后的秘密”是哥特式情节剧的重要元素,最早的根源来自古老的《蓝胡子》的童话故事。

关于晓雪的去向,汪先生说她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家,“永远”一词用的决绝,这是离开了这个世界的一种说辞。结合家中那幅巨大的仅出现脚踝的黑白跳跃照,你可以想象这是她上吊自缢的隐喻,暗示了她究竟是如何永远离开这个世界的。这也对应了汪太太一直感觉房子不干净。晓雪或许就是在储物间自尽的,请注意楚祺被关禁闭那场戏,储物间有被悬挂着的风干肉,也可视为一种隐喻。这场戏的最后一镜,是楚祺转过头,似乎遇见了黑暗尽头可怕的不详气氛,尽管那里什么也没有。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当然,观众也可以将之理解成妈妈为了潜入神秘的书房一探究竟,将儿子锁在地窖,但明显用鬼片解释更能说得通。

汪太太通过晓雪的日记,发现了她的惨剧。当她穿上晓雪的毛衣,做着晓雪的行为,念叨着晓雪过去说过的话。你可以理解成她背诵了日记内容,也可以理解成被上身,汪先生对回家的楚瞳说:“你看谁回来了?”不由让人脊背发凉。影片还留有一个汪太太昏倒在地的顶拍镜头,这是传统鬼片中灵魂离体后的普遍反应。影片徘徊于心理惊悚片与鬼片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丈夫对妻子的支配,死去的亡灵对家庭的支配。新妻子的缺乏经验和脆弱及丈夫对妻子的冷落,让她始终处于弱势。说到底,男主人是受到同志爱人和死去儿子的心灵困扰,女主人是受到前女主人的亡灵困扰。

作为悦食中国的创始人、《双食记》的原著作者,编剧殳俏对烹饪和饮食研究颇深。这在片中也有所体现,美食不是毫无目的的。汪太太热衷于烹饪,厨房是她唯一的乐土。她先做了一道蒸鹰鲳,这道菜以掀开鹰鲳侧边的镜头,带有一点藏住秘密的意味。餐桌上,汪太太切鱼的两面三刀,则是她对这个家庭的立场。第二次展示她的厨艺是八宝鸭,这道菜的做法是放血掏空,再填满缝合,有种死而复活的隐喻,与之后她穿上晓雪的毛衣,变成晓雪的那场戏达成同等效果。这是爱伦坡那种哥特式情节剧所钟爱的亡妻复活的主题,她是借汪太太的肉身来宣泄自己被压抑的情感。

一直都很欣赏陈正道电影的美术,这次,御用美指罗顺福和沈展志珠联璧合,暗藏着诸多易被忽略的美术元素,比如书房中的相机和客厅里的摄影作品,它们不单是房间里的摆件,也映射出精神层面的叙事策略,家中只有摄影作品而没有一幅画作,也是爱屋及乌、恶其胥余。汪太太以晓雪的身份闯入书房,亦指导观众用死者的眼睛(照相机)去审视活着的人,砸毁相机,是她在一台台相机众目睽睽的注视下(代表Roy的眼睛)宣泄自我。她知道,丈夫的第一名依然是Roy,第二名是楚祺。那么晓雪有自己的位置吗?

再说回困樵,大家全都因为他,无法离开这座房子。汪先生认为法律虽然判困樵无罪,但他一定要在对方头上栽植“有罪感”,这是他对困樵的自我审判。在人人都不把这个家当家的时候,困樵却逐渐变成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代表,他把家人真的当作家人。甚至连对他有好感的楚瞳,都希望他能尽早离开这个家,哪怕是去自首。每个人对“自由”和“不自由”都有自己的见解:汪先生早年在纽约,被断了银行卡,失去了自由,回来继承家业和结婚是不自由。困樵则渴望拥有汪先生这样美满的家庭,他在这个家里能感到自由,外面的世界反而让他不自由。汪太太在家里一点都不自由,她害怕被丈夫关一辈子,她认为出去才是自由。楚瞳向往画画的自由,但他的父亲不喜欢,她想和心爱的人逃离,那是她认为的自由。“楚祺”作为领养的儿子,已经失去了与原生家庭的自由,但他拥有了选择的自由。

在困樵看来,汪先生为他施以小恩小惠,得以脱离苦海。还视他为家人,赐予他衣食住,过上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被绑者就这样将绑架者视为自己的恩公。过去,他也曾受到学生们的欺凌,但在学生口中他却变成了欺负人的米老鼠,让片面的家长显得焦虑和担心,甚至还公开受到校方的聆讯。校园霸凌、阶级差异压在困樵身上,构成一种无形的恐惧和枷锁,他也害怕面对社会舆论和被学生家长报复(“可以让他不知不觉的消失”),所以一直不敢逃走,生存是唯一选择。

阶级划分反映在贫与富的身份上,出身贫穷的学生也会被一群富二代同学欺负。“楚祺”在班里担任“小丑”的角色,在校车上受尽欺负。早已是家常便饭,只是校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没办法管束孩子,只能做好分内事,况且校车司机并不属于教师行列。灰眼睛楚祺也是霸凌小团体的成员,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当的行为。由此可见,汪先生平时就非常骄纵这个儿子。影片亦藉此反映现在普遍存在的校园霸凌问题,不仅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在学生与校车司机之间。

说起来,陈正道上一部网剧《摩天大楼》也有涉及非法囚禁的剧情,可是说到底,汪先生有没有非法囚禁困樵呢?似乎也没有,他一直给予每个人自由控制范围内的自由,甚至放任他与女儿外出写生,他有十足的把握,困樵不会外逃。虽然他曾造成27名学生丧生,但他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汪先生给予他自由控制范围内的自由,也没有受到法律制裁,在他们双方看来,并不存在“非法囚禁”一说。影片最后,一无所有的困樵,还是选择回到了这个家庭的怀抱,那里看来真的是他的Sweet Home。

《秘密访客》到底是鬼故事还是心理研究?我不愿意称它为鬼故事,因为鬼魂的存在从来没有被明确证实过,也没有被明确否认过。鬼魂是否存在,到了影片结尾,已经是个无足轻重的问题了。汪先生固然是大家长制的权威,但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本身必须形成自己的人格和自身命运。我认为整部影片给出的讯息是:一个人必须找到自己,消除盘踞在自己心灵上的另一人的幽魂,才能获得成长和新生。

 3 ) 扑街的秘密,都藏在导演自己的话里

信息过载时代的特点就是:当我们还对一部正在上映的影片似懂非懂、若有所思的时候,就发现它的评论早已铺天盖地。

相信您点开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关《秘密访客》的解析文章已经看过不少。很多影评就角色关系、人物动机、剧情梳理、主题呈现乃至美学风格方面对影片做了条分缕析的解读——但此类的“解秘文”却不能回答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既然影片的线索是精微的、内涵是丰富的、表演是精湛的、服化道是考究的......那它的总体评分怎么跟广阔的解读空间不匹配?为什么还有相当一部分观众会表示对影片的“猜谜活动”接受无能?真是“这届观众不行”么?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

影片的构图布光和室内设计相当讲究

面对“解密与谩骂齐飞,褒奖共嘲讽一色”的网络奇观,我们有必要弄清影片口碑两极分化的真正原因。对于《秘密访客》当中的“深刻思想”,普罗大众为什么不买账?在我看来,答案就藏在陈正道自己说过的两句话里:

我希望观众走近每一个角色身边,细细地观察,他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真正的恐惧与秘密。——陈正道

陈正道的这句“希望”,恰恰暴露了影片在角色方面的最大问题:“走近每个角色”不是电影塑造人物的方式——起码一部时长有限的商业类型片不具备这样的空间。那些寻常电影中的角色,总有主角、配角和工具人之分,我们真正能“走近”并“细细观察”的只能是主角。可《秘密访客》的“一家五口”,你能确定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吗?他们的戏份权重几乎持平,而复杂纠葛的内心活动同样隐蔽,除非对那些记忆力、理解力超群的人士,“走近每个角色细细观察”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就像上面这幅海报,在我看来是个毫无重点的失败设计(因为都是重点)。它集中体现了陈正道对观众理解片中人物的“希望”——但仅仅是这张海报透露的繁复信息和混乱的人物关系就已经让人望而生畏了。你让观众往哪看呢?而影片前80分钟如坠雾中的观感,恰如这张海报:怎一个“乱”字了得。

这种云遮雾罩的“乱”随着汪先生在“最后的晚餐”上回忆起前妻张晓雪、忍无可忍的楚瞳“弑父”后崩溃大哭,才出现云消雾散的迹象。直至影片结尾,借助警察之口,我们终于捋顺这一类似“小偷家族”的临时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正关系:

楚瞳是汪先生前妻张晓雪的女儿,过继成为汪先生的继女;陈子齐是校车事故中被霸凌却幸存的孩子,因原生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被汪先生收养,并沿用了“楚祺”的名字;而真正的楚祺早已经在车祸中丧生了,他是那个长着灰眼睛的混血孩子,表面上是汪先生与晓雪人工受孕的产物,实际上却是汪先生的同性爱人Roy的孩子;至于汪太太,她的真实身份是同在车祸中丧生的班长路路的母亲,因为在失去女儿的同时也失去了作为“小三”的抚养费,在手头拮据和再为人母的强烈心理驱使下,半推半就与汪先生演起了半路夫妻。

相信这组人物关系在看过诸多答疑解惑的文章后,如今的你已经了然于胸。我看到不少观众认为:影片半遮半掩的情节和欲语还休的台词是因为“剪辑稀碎”和审查删改所致。仔细考虑这样的说法,我们会发现它难以成立。影片之所以呈现出如今支离破碎的面貌并不是因为剪辑“稀碎”,而删减对它的影响其实也不大——请大家回想上段中的人物关系:除了Roy是汪先生同性情人这点没有明说外,还有哪处情节是电影没有交代、没拍清楚的?你会发现:最后的“警察询问+记忆闪回”已将所有的事都挑明了。至于汪先生的同性恋身份,足够敏感的观众也能猜到。所以,删减对影片的最终成效不是致命因素。

所以“剪辑稀碎”的真正原因是:架构决定。回顾全片,我们发现影片采取的是“猜谜——解谜”的嵌套结构。前80分钟都是谜面和伏笔,为后30分钟的解谜和真相服务。而这些“角色之谜”、“情节之谜”不是抽丝剥茧、循序渐进地逐个拆开的,而是放到最后、集中统一破解的......如果影片采纳了这样的结构,那么先前各个角色各不相同的背景、经历、心路就必然得是“兜住”的——只能通过隐晦的台词跟细节,在人物的身上虚晃一枪,提醒观众注意而无法交代清楚。

就像其中有场戏是这样的:楚瞳将冰淇淋递给汪太太,结果她的手一松,勺子掉地上。只有当我们看过全片后去回忆,才能知道这一幕是什么意思——哦!原来是怀孕的汪太太早就有逃离之心,楚瞳以掉落的勺子来暗喻她: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再回来......可问题是:当这幕发生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汪太太的孩子压根就不是汪先生的,所以就想不通汪太太为什么泪眼婆娑地想要离开。我们至多能感受到这个家庭氛围古怪、家庭成员貌合神离,可我们对楚瞳与汪太太的真实身份和因为都想逃离所以心照不宣的默契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就不知道这是在拍什么。

以上仅为一例,在漫长的前80分钟里,我们同样不知道弟弟几次三番想要给姐姐吹小号,姐姐就是不听是什么意思(原因是被父母抛弃的陈子奇在汪先生家中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他想赢得“姐姐”的关爱);我们也不清楚楚瞳为什么要三番五次跑进地下室跟“杀人犯”敞开心扉,甚至有次还施了淡妆、穿着内衣(原因是汪先生不仅拿楚瞳生母当传宗接代的工具,也视继女楚瞳为无物,从来不关注她的兴趣爱好和所思所想。常年都很缺爱的楚瞳产生了某种“恋父情节”,对欣赏自己画作的于困樵有了好感跟依赖)。

类似的情节和细节还有很多,大家可自行回想。整整80分钟内,影片都由这样一个个谜语、符号和隐喻组成,为的全都是那个惊爆内幕的结局。可是,80分钟的谜面未免太长了......

片中三道菜各有隐喻,在此不赘述

谜面太长导致影片大部分时间的观感是这样的:我知道这家庭的故事大有文章,但我就是猜不透这个故事,甚至看不清它的走向;我也知道每个演员都很努力地在演,他们传递出了很微妙、很复杂的情绪,可我就是看不出这些情绪的指向......

而影片最终对观众提出的要求又是这样:你们一定要把前80分钟那些不知所云、莫名其妙的细节全记住,这样等到真相大白的时候,你们再去回忆先前的伏笔、品咂演员的神情便会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希望总归是好的,可多数观众毕竟不是“记忆大师”,不可能在仅仅一刷之下就把所有看不懂的细节都记住。而真实发生的情况是:到了谜题揭晓的那一刻——由于要同时交代七个人的前尘往事、展现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于困樵除外,七个人分别是:汪先生、汪太太、楚瞳、楚祺、陈子齐、张晓雪以及隐藏的Roy),观众能瞬间捋清乱糟糟的人物关系就不错了,哪有时间再去回想之前的情节和演员的表演?

就像先前说的,这不是陈正道没拍清楚,而是他选择把所有谜底集中一次性释放所致。而释放信息的密集程度,很可能对理顺人物关系都造成了干扰:比如说引诱于困樵上钩的“同学家长”到结尾揭示他们其实是汪先生请来的“剧场演员”时,相信有些观众都已忘了影片开场走过场的这俩人了。我们再举个例子:说汪太太其实是潘晓路母亲的时候,由于“潘晓路”这个全名仅在全片这里唯一一次出现,相信亦有不少观众看到这时心里会“咯噔”一下,而当他们回想起家长会上一闪而过的汪太太和“班长路路”这个名字的时候,势必又会错失下一个谜题的揭晓。兴许几句台词没听清,稍后的情节就“看不懂”了。

在漫长的时间内都是无效的信息,在最后的时间又来了场信息的轰炸。这真不能赖“这届观众不行”——如果是不能从《指环王》中一窥真实的欧洲史,嫌长嫌闷说这是一星烂片,的确是观众不行;但如果是在一个很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信息让人应接不暇,那纯粹是大脑反应不过来。

不知先前的论述是否让你想到哪部影片曾这么做过。没错,就是大卫·林奇的那部《穆赫兰道》——请您回想下初看《穆赫兰道》之时的感受:从堕入迷宫般的一脸懵圈,到最后的恍然大悟,跟这片儿像不像。或许,这就是陈正道导演所谓的“心理惊悚”:“一部分观众看完后会思考很久,另一部分观众会直接放弃这道题。”

2001《穆赫兰道》

看来陈正道对自己作品的可能结局心知肚明。豆瓣上的评分已然证明:更多的观众是放弃了这道题。当然题怎么出是导演的事,爱答不答是观众的事,这里没有谁对谁错。但更关键的地方是:电影该是一道“题”么?即便是《穆赫兰道》:它是一部集合了商业明星的悬疑片么?它有几个主角?——即便先锋如斯、实验如斯,它也只试图呈现娜奥米·沃茨一个人的“惊悚心路”而不是同时描绘五六个人迥然不同的复杂心理并在其中灌输大量很难get到的宏大主题。

所以就算你洞悉了所有角色的真实身份,内心的尴尬依然难以消除:为什么我明明看懂了这个故事,还是觉得整部片子会如此“不清不楚”呢?这是因为比《秘密访客》的人物关系更加复杂的,是它的主题。

我想家应该是一个最好的舞台,用最少的人,讲述最多的主题。——陈正道

这句话很是关键,它似乎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家”只是故事的发生地和背景板,而影片的主题更多、更宏大。虽然“家的正面意义”也是《秘密访客》的主题之一,但这一片尾硬拔的主题——楚瞳聆听楚祺拉小号时的潸然泪下与先前的影像表达和情绪积累是矛盾的、断裂的。

陈正道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家的本质,是学会原谅彼此,包容彼此。我们如何不要把家变成一个牢笼,而是把家变成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我觉得,这句阐释的古怪之处在于:影片先前塑造的明明是个典型的父权制家庭。处于核心地位的汪先生以近乎PUA的洗脑话术监视着每个成员的一举一动,包括能让寄人篱下的于困樵俯首称臣。再考虑到汪先生本是权力与资本的牺牲品:他因为家人的不支持被迫与同性爱人分离才导致后来丧妻、丧子的一系列悲剧,可到头来他却依靠特权和金钱成为“老大哥”式的大家长,自己决定“临时家庭”何时解散或干脆永不解散......

影片多次以镜头语言强化汪先生处于父权制家长的核心地位

所以我们理所当然会认为影片的主旨是“反家庭”、反权威、反邪教控制的。本来渐露锋芒的社会批判临近末尾突然化作温情脉脉的心灵鸡汤,这是怎么一回事?——这绝不是“删改”的原因,因为“家是避风港”这句话可是导演自己说的。“系鞋带”以及“吹小号”的场景也是导演原本的设计。

对造成如此混乱、自相矛盾的表达的原因,我们只能这么理解:就是陈正道真的想用“最少的人”,表达“最多的主题”。他既想说“家是牢笼”、“自由有限”——这体现在汪先生的人物经历和心理动机上,也表现在楚祺和于困樵对汪先生的言听计从和对虚幻之家的迷恋归附之上;但与此同时,也想说“家是港湾”、“彼此包容”——这又体现在汪太太与楚瞳的同病相怜以及姐弟从针锋相对到最终和解......

陈正道没想清楚将截然相反的思路置于同部影片且表达侧重还有不同的话,会给观众带来怎样困惑的心理感受。而在“反抗家庭”和“回归家庭”之外,“家”的主题甚至隐隐延伸出了第三层的表达空间。在此我只能含蓄地指出两点:一是于困樵这个角色明明与“家”无关,他本是被裹挟进“家人”身份的底层弱势群体,最后却因寻求庇护和安全感的需要,在对外界一无所知的恐惧心理下自甘成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这是为什么?二是《秘密访客》集中了陆港台三地的演员,角色设定是许玮甯想要逃离、张子枫一刀刺向郭富城最终导致这个家如镜花水月般分崩离析,为何如此设计?

矛盾的除了“家”,还有人。影片既然是反父权压迫的,那按理说该是歌颂女性的吧。陈正道自己也说:“剧中两个女性角色有对对方的羁绊,最大的原因是她们的包容。”但具体考虑到片中女性的形象,你甚至怀疑这里面有厌女的倾向:楚瞳有某种恋父情节,因为渴望爱而不得最终绝望地走向弑父——但既非亲生,又凭什么希望汪先生能像对待楚祺那样视自己为己出呢?汪太太是傍富豪、靠女儿赚抚养费的“小三”,并在成为汪先生妻子后,再次与新情人出轨并怀孕,延续了其“找下家”的作风;而张晓雪也是个被男人玩弄于鼓掌之上的“傻白甜”,源于交换目的的婚姻却妄想能“当相机之后的第二名”。当知道自己被愚弄、被算计后置女儿于不顾自寻短见......我不知道导演对女性到底持何种态度。

当然最变态的还属郭富城饰演的汪先生:他从被压迫的性少数群体和权贵之家的受害者摇身一变成了执掌所有人命运的“上帝”。他的变态心理除爱人失踪和痛失爱子的外部刺激外,显然还有来自骨子里的自私跟怯懦——他就从来不去想想:明明是自己迫于家庭的压力放弃了挚爱,也是自己对楚祺的溺爱导致他成了校园霸凌者,间接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但汪先生只会一味地委罪于人——而且他的归罪对象也很谜:按说于困樵已被法院判定无辜,醉驾的货车司机责任更大。若真想报复且手眼通天的话,汪先生该设局禁锢的是货车司机才对。这我不知道是该说汪先生“真变态”还是导演自己没想清楚。

不如我们复盘一下影片将这群变态凑在一起究竟想表达多少主题:罪与罚;自由与臣服;家作为“牢笼”与“避风港”的一体两面;反抗威权和谎言维系下的暴政;受虐与施虐的相互依存及转化;执念引发的虚幻、虚幻导致的疯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与恋父情节......这些主题涉及政治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乃至文化层面......

此道具寓意“罪”,是照搬《七宗罪》

主题太多让影片在思想呈现上失重失焦、散乱无序。且很多表达和象征出现了左支右绌、浅尝辄止的局面。譬如先前所提到“最后的晚餐”和汪先生的“上帝身份”,你会发现陈正道真的在拿第三场饭局和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相比:

但我们发现类似“灵光一现”的表达都经不起推敲:哦,原来导演是想比喻在最后一场饭局上,楚瞳会背叛汪先生。但请先等等:汪先生和耶稣、楚瞳和犹大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思考上的不清不楚具体表现在操作上就是:那场被宣发炒作很久的“12小时哭戏”最终在大银幕上只有几秒钟——首先逼演员连续哭上12时,乃至张子枫拍完这场戏直接崩溃只能证明导演的无能,更显糊涂的是成片中又把最关键的台词给删了。(张子枫对郭富城说:“为什么你从来就没有想过,你不是什么都没有,你还有我。”)或许,陈正道后来觉得父女的情感铺垫不足、留着不合适。但删了这句话,女儿突然捅父亲一刀的动机不就更弱了么......如果不客气地讲:从这场“敬业戏”上,我只能感受到主创的思维混乱和对新人演员们的摧残(虽然这并不是有意的)。

太多的主题让情感无所适从,太多的表达让思想无处安放。在此可举一个反例,那就是春节期间上映的《刺杀小说家》:该片同样角色繁多且各有漫长的心理前史,更兼情节繁复且在两个世界来回跳跃,豆瓣评分同样不高。但至少影片的核心主旨:凭“只要相信,就能实现”的文学力量反抗暴政、改变现实的表达是很清晰、很直白的。单凭这点,我依然愿说《刺杀小说家》是部意涵丰富的好作品。与《秘密访客》贪多求全的角色关系图比起来,《刺杀小说家》的人物海报是这样做的:

虽然我们能看出《秘密访客》制作上的用心良苦和陈正道的作者表达,但“走近每个角色”和“讲述最多主题”的野心注定将遭遇失败。俗话说得好:贪多嚼不烂。难以取舍就会顾此失彼。

或许这也是急于提升自己、拓宽类型领域的年轻导演要走的必经之路。陈正道没有在驾轻就熟的“大师”路上裹足不前,他放弃了一贯擅长的以高概念包装叙事诡计的讨巧做法,毅然向从未涉足的“心理惊悚”领域发起挑战。这样的“试错”和“失败”我们欢迎。陈正道还年轻,我们理应对他的未来怀有更多期待。

陈正道赖以成名的“大师”系列

电影《秘密访客》的口碑滑铁卢并不冤枉,但对它也应该保持宽容。理性分析则可,嘲讽谩骂大可不必。

作者| 纪扬;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4 ) 构建家庭的可以是任何东西,就是没有“爱与亲情”

好到手舞足蹈,全程快落,恐怖感营造得又恐怖又搞笑!

1、家庭和恐怖片类型的结合太精彩了,要带入得get到导演的作者性:家庭就是恐怖片。

2、郭富城组建起家庭,是要为死去的儿子报仇,在桥上停车的段奕宏、让他停车的朱朝阳、女儿出庭作证保住司机职位的许玮甯,他们都是间接导致儿子死掉的当事人,但他们都不会被法庭判有罪,于是让你们当我的家人,就是我的复仇。当家人犯法吗?不犯,简直是天才的想法!极其狠毒!

3、段奕宏失忆一年,醒来被两个蹩脚演员一通死亡威胁吓得不敢出去,郭富城给了他自由,又剥夺了他自由,像不像典型的强权父亲形象?你可以做任何事,但我不给你钱你做什么都活下不去,你敢离开我?

段奕宏一面搁着害死二十几个孩子的负罪感,自首?“我在打算,哈哈”。一面搞着什么画画、艺术,一副不在乎的模样,说自己不做噩梦…… 像不像失败懦弱的父亲形象?不是我的错,我都这么惨了,还能担起什么责任?都是这个世界不公平,你们女权打拳打到我头上,你们知不知道我为生活受过多少苦?还势利,有钱人给我点表面的尊严,好吃好喝供着我,我爽死了,我还要什么尊严、要什么自由?有钱就是我想要的尊严。

4、许玮甯为了“再当一回母亲”和有人供她体面上流的生活,来到这个家庭,但这里没有她的孩子,像不像典型的一心只想嫁豪门的女人形象?她在这个世界漂泊无依,没有支柱,只有靠生孩子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母亲生的孩子,只会成为她在有权有势的男人中间“站稳脚跟”的工具。她没想到的是,郭富城才不想跟你生孩子,你来这里也没可能再生个孩子,她感到不安,提前为自己找好了下下家,有了孩子,就又有筹码了。

5、张子枫是唯一一个跟郭富城生活过一段时间,名义上前妻的女儿,但显然郭富城对她极尽打压、忽视,甚至蔑视。作为女儿她知道郭富城最多底细,想必包括同志倾向、妈妈是因为替同志情人借精生子,用人肉成全了人家无法实现的禁忌爱情而绝望至死。但她什么都不说,因为在这个扭曲的强权家庭里,她需要让自己扮演那个一点点叛逆、一点点反抗、感觉自己有一点点自由意志,但又不完全能够脱离出去独立的女儿形象。如果全说出来,这个压抑的家就毁了,但她不真的想离家出走,不真的想毁了这个家,她想要的是父亲的关注,她装神弄鬼,拿刀反抗,也只是为了父亲多看我一眼,典型吗?

6、朱朝阳(叫啥?)享受这个强大、权威、富有的上流社会新爸爸,想必他因为原来的爸爸只是个开工厂疲于奔命的中产,在贵族学校被欺负怕了吧,那种时候他有没有想过,要是我爸不是个开工厂的,而是个跨国公司大佬、是个政商届的头头、是个呼风唤雨的爸爸该有多好呀,如果欺负我的这个人的爸爸是我爸爸多好呀。如愿以偿,他可开心死了,他终于感到了安全感。亲生父亲?你谁?于是他改头换面,尽心尽力地扮演好儿子的形象,要比真儿子还好,替爸爸排忧解难,替爸爸维系这个家,“你要是敢背叛我跟爸爸,你等着”。

7、于是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家庭建立起来了,这个家庭的基础是郭富城的报复和折磨,家庭成员们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至少感受到了。不过这种认知并不会让他们失望离开,因为负罪感和逃避(段奕宏)、相互利用(许玮甯)、渴望被父权认可(张子枫)、对阶级的崇拜(朱朝阳),成了他们新的支撑,维续起了这个看似扭曲,却十分普遍的家庭关系——构建家庭的可以是任何东西,就是没有普世观念里的“爱与亲情”。

8、结局实在精彩,也许是斯德哥尔摩吧,其实不难理解,在某些不政治正确的层面上,也许家暴、出轨、束缚、强权,看似是在摧毁家庭,才真正是维系家庭的黏合剂——就像老兵从战场上回来,却受不了柴米油盐,怀念战场——经历了如此深厚、痛苦、激烈的感情羁绊,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的人生之后,有多少人还能适应正常、平凡得有些无聊的关系呢?所以就算知道了郭富城是为了折磨他们,他们还是回来了。彼此亏欠比任何情感更加具有契约的效力。

“家人是一辈子的”,这句话换一个场景也许温情,但难道就没有折磨在里面吗?

9、在宗法国家,解构嘲弄宗法制。有家才有国,治国必治家。那么让我们先来看看“家”是怎样被构建起来的,陈正道干得漂亮。

 5 ) 秘密访客不完全解析—一个被隐藏的故事

其实我一直在等有人写出这个隐藏的故事,一直没人写,那我自己写吧。

首先说一下大陆电影过审的一些基本规则或者可以说潜规则吧。

1.男主角要是好人,坏人不能做男一。

2.坏人结局必须是不好的,负法律责任或者死了啥的,恶有恶报。

3.不能有同性恋题材,不能摆明两个男主是恋人。

然后我们再缕人物设定,男主实际是于困樵,他的名字应该出自,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朱买臣四十岁时候穷的砍柴,老婆看不起他走了改嫁了,他后来做大官了,五十岁有权又有钱,在他还乡的那个月里,他前妻“自杀”了。

从困樵的外表看,他是一个熟男,身材很好,演员选择的段奕宏。这个选择太明智了。段奕宏大陆唯一一个2个国际A类电影节的影帝,能保障用演技帮导演瞒天过海。内心极度敏感的段奕宏,也特别擅长揣着明白装糊涂。长相帅气,越成熟越性感,导演也有意把于困樵拍的很性感。

于困樵的身世是个孤儿,电影中他曾经对姐姐说,你绘画很有想象力,不是每个人都有想象力的,困樵也会画画,但是有类人叫画匠,有类人叫画家,画匠是画的像擅长写实,画家需要想象力。虽然于困樵也爱画画,但是明显因为觉得自己没想象力没有财力支持放弃了。于困樵很敏感,他很擅长察言观色。不说每个画画好的都洞察力好也敏感,但是这似乎是伴生基因。

那条校车行驶路线每天都是固定的,不可能是今天走这条明天走另一条。于困樵一个聪明又敏感善于观察的人,会无意把车停到一个靠悬崖的路边?因为车比较大,几乎占据了绝大多数路,如果大车来了,因为惯性,大车停不及,大车只会选择往不是悬崖那边转,然后校车就会受力往另一边走,必定掉下悬崖。

段奕宏在这个过程中用眼神飘动表现出了他知道情形,一个不想出事的司机会立马上车,假如他真的是因为陈小齐拉方向盘不得已停这儿,系上鞋带就可以走了。一个想出事的司机会怎么样呢?他会在路边抽烟,等来个车撞上来。导演怕观众看不出来是他故意的,有提一句在后面的旁白报道中,有人怀疑司机长期被凌霸,故意制造车祸。汪父也对此有怀疑,不然不会说你们有人说的假话。我们接着说车快掉下去的时候,困樵说不要动,其实但是如果一些人赶紧往前走,车体可能就平衡了,最差前面几个孩子也能跳出来,活几个。再接着困樵没有打电话先叫救护车,却自己下去救人,过程中受了伤,昏过去一会儿,醒了又救出了小奇。于困樵就是作秀,让自己看上去救人心切,他是无辜的。车上肯定还有人可以抢救下,但是困樵只救了小齐。

在困樵恢复记忆的梦里,他回想起了校车事件,他曾经对姐姐说,他从来没做过噩梦。他没撒谎,因为他心够狠,他不认为可怕,就是害死了一车人,他也不怕也没有罪恶感。

在困樵刚醒的时候,导演有给了几秒钟的镜头给他的指甲,于困樵身上衣服脏了,怎么可能指甲那么干净,我甚至猜他平时都不会那么干净,所以当时导演的意思就是于困樵知道自己被演了。

在有限的镜头里,于困樵昏迷时候给他洗刷的是汪先生,给他刮胡子洗澡等。关于汪先生gay形婚,导演几乎是直给的。我看知乎有分析这个的,这个要也需要分析,那真的。。没啥好说的了。。

于困樵在汪家地下室住,但是地上的打扫工作他可没做,饭是妈妈做,碗是姐姐洗。地下室门可以从外面锁,但是里面没有锁,谁都可以从外面进来,无论他当时在洗澡还是上洗手间,他睡觉的时候都可以直接进来。

姐姐喜欢他,这个从姐姐和他相处时候的动作可以看出来,以及想要和他私奔,但是困樵并不想走,因为困樵姐姐又回来了,姐姐想要他自由。

妈妈也喜欢他,眼镜男备胎,汪先生金主,但是她喜欢的是困樵,也是和困樵相处时候,地下室简直算是勾引了,坐在他床上,困樵穿着内裤出来,她的表情并没有尴尬,就冲这一点,这条线就成立了。

汪父对于困樵的心理最为复杂,他怀疑困樵故意害死了自己的儿子等人,他儿子汪楚淇在他心里相当于roy的再生,所以困樵是欠他一个爱人。对于困樵养法,汪父是宠物养法,困樵对于他来说像养一只小狗勾,给吃的,没自由,他在困樵面前是主人,高高在上的。也不全算是为了困樵拼凑的这个家,他一直需要一个门面的妻子粉饰太平。一个gay.圈养一个熟男,这事本身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在我看来是他想囚禁直掰弯,最后让困樵依附自己,赔自己一个爱人或者爱奴。

另一方面困樵一开始就知道是个局,汪父有钱且帅,如果他只喜欢女人且爱自由早就和姐姐走了,也早就被妈妈勾引上了。所以为什么导演要找个帅的有距离的男人演汪父。于困樵昏迷时候无人看望,他没有女友或者老婆,年龄至少35以上从演员选择上看,从结果看回到一个gay的家,你要说他不是也喜欢男人,我觉都觉得奇了怪了。从罗辑上讲,于困樵喜欢男人是必定的,喜欢女人也有可能。

从过程上看,于困樵可一直没闲着。他利用了四人的矛盾,比如对姐姐说的话,就很明显的在给她和汪父制造矛盾“他摄影好不可能不懂美术的。。。”也利用了妈妈,具体原话怎么说的我不记得了。姐姐和妈妈都觉得困樵很可怜的,他贪恋有个家,但是汪父太坏,囚禁着他。

其实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家对于汪父和姐姐说是禁锢,没有自由,对于弟弟和困樵来说就是堡垒了,困樵就对于姐姐表达过这方面的羡慕之情。困樵喜欢被束缚,被禁锢,他没觉得被汪父当个宠物对待有什么不好的,在姐姐走后,他终将从一个宠物变成这个家的另一个男主人。这也对应他的名字,他终将表的有钱有权。姐姐妈妈自始至终都被困樵利用,到最后也觉得困樵最无辜最可怜当然很多观众也这么觉得。

我们再来猜结果,汪先生回到家,看到门口的像个找不到的有着湿漉漉狗勾眼的于困樵,他要说什么?

“我就知道你会回到我的身边”他自信且内心洋洋得意的。

于困樵应该没什么好说的,他说什么,他会低着头,跟着汪父进门。以后他可以长时间光明正大的在楼上了。。。

这是一个引狼入室的故事,但是对于于困樵和汪父来说,彼此都是最适合自己的伴侣,因为黑暗所以相互吸引。。。

 6 ) 执念即地狱——《秘密访客》人物心理分析

(本影评有严重剧透,建议观影后阅读)文/Lunar.C

一、起源

【压抑的欲望和情绪】

心理学发现,人们所有压抑过后的欲望和负面情绪并没有消失,而是藏在潜意识中,会伺机以其它方式表露出来。比如一个家庭里父亲总是责怪妻子每个房间的灯都开着,两人常因此发生口角;事实上妻子活了几十年并不是不知道怎么关灯,而是对丈夫有怨怼,于是通过不关灯这个看似无关的行为来进行反抗。

就像影片中汪父当年失去爱人ROY的遗憾无法消解,就要用生下一个ROY的儿子自己抚养来填补;又像汪父失去儿子后的伤痛无法消解,于是着手建立一个怪异家庭,企图通过困住和折磨凶手来填补。这种转移的处理方式并不能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会让人衍生出更多心理问题。

【做坏事越多的人,最后就成了坏人】

可以先想象你独自在一片森林中,周围没有摄像头,你抽了一根烟后随手把它扔进草丛里,却没想到森林因此着起大火,火势绵延几十公里,树木尽毁,人与动物死伤无数。

此时,可以确定绝不可能有人知道这个火是你点的,那么问题是,从此以后你可以不把此事放在心上,安心过一生吗?

哪怕还有一点良知的人,都会觉得从此寝食难安。

也就是说,做坏事有两个结果,一、付出惨痛代价;二、如果不付出代价,只要这个人还有一丝良知,内心就会一直受到折磨。

那么有没有做了坏事既不付出代价、又不受到内心的折磨的办法?

有,那就是做了坏事的人彻底放下良知。

就像是你见过的所有反派人物那样,他们都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理所应当,甚至洋洋得意,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哪怕有错也是受他人所迫。却殊不知在这个一条黑走到底的路上,他们已经越来越迷失自我、变得扭曲、众叛亲离,彻底成为一个坏人。而这才是最终极的惩罚。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当一个人决定做坏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在凝望地狱了。就像是汪父决定做局困住困樵的那一刻起,他的内心都开始因为良知受尽折磨,也因为伪装而走向毁灭。

二、人物心理分析

【 汪父 】

就像上面两点说的,困樵计划,表面上看起来困住的是困樵,实际上困住的是汪父自己,在伪装中,他没有空间真正去面对失去孩子的伤痛,还要每天装作另一个孩子是自己死去的孩子。装作一个陌生女人是自己曾辜负致死的妻子。他要装作他不认识地下那个害死自己孩子的人,甚至要装作自己是他的救命恩人。他企图把困樵玩弄于股掌之中,却在各种伪装中日日承受痛苦和撕扯,在佯装安宁的日子里,汪父内心早已面目全非。

汪父

【 晓雪 】

对于他的亡妻,汪父只用一句便带过了,“我没想到这个事情对她打击这么大”。而背后是他难以启齿的、仍无法面对的悔恨:我没想到她那时是真的爱过我的。是的,他以为晓雪也是逢场作戏嫁给他,带着拖油瓶找了个下家,他以为晓雪是为了利益交换、换得安宁和家庭地位才给他生孩子。但他没想到,她当初说出那句“不然我们结婚吧”以及“我知道你爱的是相机,但我想做第二个”,都是真情实意。她嫁给他是因为对他有情,也正因如此,才答应和他生孩子,哪怕过程她觉得怪异,却仍配合他,直到孩子的灰眼睛,让她发现这一切医疗过程不是因为他身体不行不能自己生,而是从开始他就计划好只拿她当成工具,一个成全他和“最爱相机”爱情结晶的工具。他对她的轻视、隐瞒、不屑和理所当然,都是压垮她的原因。

【 汪太太 】

迫于生计,在女儿去世后她曾因急于找到靠山而意图接近汪父。却在看到和女儿同龄的女孩时瞬间崩溃想逃。直到汪父主动给了她一个希望,一个再做一次母亲的机会。然而失去女儿的悲痛、以及在真母亲和假母亲身份中的反复横跳,还是让她多次崩溃,差点毁了汪先生的布局。直到出走那夜,她真切感受到了和楚瞳之间的关联和不舍。

作为第二个工具人妻子,当她发现ROY和晓雪的事后,决心化作“晓雪”的模样去揭开真相的那一刻,是说明她痛了,因为她入戏了。

最后大梦初醒,她拒绝了情人的邀请,那是因为心有了新的归处。

【 楚瞳 】

幼年父母离异,继而丧母,和养父相依为命、一同长大。汪父才是楚瞳真正意义上的抚养着,逐渐变成她成长过程中最重要和在意的那个人,是她生父一般的存在。父亲偏向弟弟她会在意,父亲不重视自己的画作她会难过,她一次次的试探以渴望得到父亲的鼓励和注意,这些都在诉说她对父亲的爱。人们常以为天下最无私的爱是父母对孩子,殊不知,其实是孩子对父母的爱。

她是唯一看破父亲执念的那个人。她只是希望有一天,他能放下。

所以她三番五次做手脚,想让困樵去探寻真相,所以她几次说服困樵和她一起逃跑。她并不是自己想跑,她是想让困樵发现真相、获得自由,她并不是在乎困樵的死活,而是在乎父亲。她知道若困樵不自由,父亲的执念也将被永远困于此。爱之深、念之切。是对父亲深沉的爱,让她最终刺下那一刀,她的眼泪忍不住的流淌,她好不容易才做了这个决定,因为她再不忍看他再人不人鬼不鬼,在这无间地狱无尽沉沦。

最终,她用自己打破了父亲的局,真相得以曝光。

她才是最爱着父亲的那个孩子,虽然父亲最爱的那个从不是她。

【 楚祺 】

生母走得早,父亲经营不利、家道中落,并再娶有家。他很努力,却无疑还是成为贵族学校中势微而被欺负的那一个。委屈受了太多,也逐渐习惯,哪怕被父亲改了名字过继,也是老老实实为养父守着秘密,因为在夹缝生存久了、最渴望的也不过是个安稳。所以他努力的维护着这个“新家”,吓走母亲的情人,警告姐姐不要出卖这个家,尽心做着他人的替代品。只是日子久了,他却也在这里找到了位置和寄托。曾经孤独的他,上下学有了可以跟随的姐姐,家中有了在意自己的父亲,有了热腾腾的饭菜和去学校为自己理论的母亲。这是他做梦都不敢祈盼的,而现在他就活在其中。如果可以,这个梦最好可以做一生。

“那个曲子我学会了,我吹给你听听。”

姐姐,你还有我,我等你回家。

虽然他没说出来,但她分明感受到了新的羁绊,所以泪也悄悄流下。

几个濒临绝望而相互拼凑的人,在阴错阳差间重新填补了彼此的人生。

本来不相关联的人,因缘际会完成了对彼此的拯救。

君不见,众人皆苦。

但他们的相遇,却也许是不幸中最好的结果。


 短评

有好多坑没有填啊。为什么要捡高尔夫球?为什么自己要把自己烫伤?为什么要假装梦游?女主和路路说了什么?

7分钟前
  • 恋丶你灬
  • 推荐

希望段奕宏守点男德 他每个镜头都好像要勾引我

8分钟前
  • Near
  • 推荐

浪费了这样的卡司和题材,原本期待是中国版的寄生虫呢,前半段一惊一乍的,还以为憋多大的招,憋到最后警察揭开郭富城组的这个局,电影院有个观众说了一句:吃饱了撑的。

13分钟前
  • 江湖高人
  • 还行

前面进入的方式是寄生虫(反向)式的,后面破梗的方式是小偷家族式的。然而本片在拍摄的时候这两部电影都还没有问世,所以它唯一的影史地位是预测了2018-2019年的金棕榈走向

16分钟前
  • 撞针
  • 较差

剧透:眼睛里是唯一藏不住秘密的地方

19分钟前
  • 章子怡
  • 力荐

以为是《寄生虫》看完才发现是《小偷家族》

24分钟前
  • 水草素
  • 还行

期待越高越打脸,完完全全崩坏,这么架空的一个故事,结尾简直无语,以为多大点事呢,全片给人一种“我要告诉你个惊天大秘密哦”然后看完“🙄🙄🙄啥?就这??”而且做这个大局毫无意义,不合逻辑之处比比皆是,退票

29分钟前
  • 沙坪坝金毛强
  • 很差

这家人是不是都有点大病……

30分钟前
  • 入江
  • 还行

就只好奇郭富城和Roy是什么关系? Roy他俩会不会是同性恋,之后借前妻晓雪的肚子生了儿子???有人站队吗?

32分钟前
  • Allen艾伦艾伦
  • 还行

《缉魂》和《秘密访客》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姐妹篇,同样地涉及到深柜、形婚、代孕、阶级、霸凌等议题,只不过前者聚焦于爱,后者着眼于家庭,即家庭是港湾也是牢笼。这个故事的恐怖不在于拍摄手法,而在于汪先生本来是牢笼般家庭的受害者,却因对港湾式家庭的执念,选择去囚困比他更加弱势的女性和小人物,这恰恰是这个社会最黑暗的真相,只是影片格局处理得非常小,用艺术片的节奏拍商业片,结果就是两头不靠,浪费了这么好的音效,这么好的美术,这么好的演员。

35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就,挺稀碎的。您升华前,能不能先把故事讲好了?

39分钟前
  • 殒灭
  • 较差

埋了很多暗线,需要观众带着结局再去思考全片,至少得想明白郭富城到底爱的是谁,灰眼睛小婴儿到底是谁的孩子。很喜欢影片的反父权主题,越琢磨越有滋味,没想到这类以观影娱乐体验为主的悬疑片,也能拍出现实性和导演自我表达。

43分钟前
  • 韦斯安徒生
  • 推荐

这剧本…你甚至能想象到在剧本讨论会上一帮人是怎么讨论的,可怕。

47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gay被爸妈逼回国结婚生子,跟自己女闺蜜形婚,女闺蜜喜欢他,要求跟他生个孩子,结果他用自己过世男友的冷冻精子跟他生了个孩子,女闺蜜发现生出了混血儿就自杀了,他把这个孩子视若珍宝,结果因为意外死去,他为了逼司机道歉,找了一群人扮演家家酒。

51分钟前
  • 花轮同学
  • 还行

一星半。影片全程在韩国取景,拍摄方式、豪宅空间、人物设置比较容易想到《寄生虫》,但故事议题则和《缉魂》是一个路子。陈正道铺了这么大一张网,效果却非常干瘪。一方面源自敏感角色被抹去或模糊化处理,而这些角色又对故事成立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情感共鸣难以建立;另一方面则是想要拍摄恐怖片的想法,大过了实际执行力,费了半天劲做的局,怕观众看不懂最后解析了一遍,观众倒是懂了前因后果,但更不能理解人物为什么要大费周章撺这个局。

56分钟前
  • HarperDie
  • 较差

男朋友说:所有人演技都很好,但不知道他们在演什么。

59分钟前
  • Témérairement
  • 较差

不如更大胆一点,直接放弃逻辑拍成鬼片,也许还能多一星。

60分钟前
  • 松子
  • 还行

台湾导演怎么回事,怎么可以让同一个人连着两次出演同妻啊!!!

1小时前
  • 王大根
  • 较差

3.5 创作方向至少是值得肯定的,视听上惊悚基调的营造也是国产少有。然而结尾惯常性泄气,人物动机无法细想,全员恶人的配置非得搞个温暖向结局也大可不必。

1小时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恶童大集合???期待了

1小时前
  • 白痴美人福西西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