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的故事

剧情片香港1989

主演:周润发,张艾嘉,黄坤玄,吴孟达,王天林

导演:杜琪峰

 剧照

阿郎的故事 剧照 NO.1阿郎的故事 剧照 NO.2阿郎的故事 剧照 NO.3阿郎的故事 剧照 NO.4阿郎的故事 剧照 NO.5阿郎的故事 剧照 NO.6阿郎的故事 剧照 NO.13阿郎的故事 剧照 NO.14阿郎的故事 剧照 NO.15阿郎的故事 剧照 NO.16阿郎的故事 剧照 NO.17阿郎的故事 剧照 NO.18阿郎的故事 剧照 NO.19阿郎的故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9 04:19

详细剧情

  阿郎(周润发 饰)年轻时作为出色的赛车手很是放荡不羁,却不妨碍富家女波波(张艾嘉 饰)对其一往情深。波波不顾家人反对,同他结婚并怀下身孕后,发现阿郎背着她还有其它女人,于是愤然离去。波波临盆之际,阿郎参加非法赛车撞死警察入狱。波波被母亲和医生欺骗婴儿夭折,后去了美国生活。出狱后,阿郎为以前行为愧疚,从孤儿院找回儿子取名“波仔”(黄坤玄 饰)。父子二人开始相依为命过日子。  十年后,已有未婚夫的波波回港又遇阿郎,得知波仔是自己的儿子后,想将其带去美国。内心仍深爱波波的阿郎为了证明自己已有彻底改变,决定不顾年纪和身体状况再战赛场。

 长篇影评

 1 ) 轻飘飘的旧时光-第一次看《阿郎的故事》

    白天在超市淘了片《阿郎的故事》,晚上回来给看掉了,狂哭,真是太好看了。
  很老很老的片子了,属于那种我应该早看过却一直没看的电影。周润发和张艾嘉,再加上一个叫波仔的小孩,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故事,却哭掉了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的大好青年。电影也好歌曲也好,基本上你的人生里总会遇到几个毫不相干的人跟你说起《你的样子》时一脸意难平。而我猜这泪奔的大军里大概是毕业的比大学生多,男生比女生多。每个人的液化点不一样,但大抵上我觉得看这部片子会哭的人应该是那种已不太年轻却还未来得及苍老的,是那种拥有过又知道自己做错了最终失去的。再加上有个特别皮却又特别有情有义的小孩(笑),他只要老爸老爸老爸的这么一叫,我就狂想哭。汗。原来小孩和动物真的是催泪的不二法则。叹。
  
  看到后来阿郎要去赛车我就知道他一定会挂,看金刚的时候知道猩猩要挂的时候我没有太多感觉,但到了这个可以说生活的很失败的除了儿子什么都没有的男人要挂的时候,我却体会到了那种很想很想关遥控器的心情,虐啊。尤其是看到他满脸是血的冲向终点,心里明明在骂这结局这情节真tm狗血,眼泪却不停的大滴大滴往下掉。那时候感觉真悲壮,不光是为了周润发,而是我们这些还在坚持,为了些莫名其妙的所谓理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心境。一个在工地干活的男人为了一场赛车丢掉性命这种事情不具有代表性,可是那么多没有骑过摩托没有带过孩子的人看到它却都会被触动,触动心底的那根神经。那里不是特别苍凉那里不是特别孤独那里也不是特别柔软,只是,当你和青春和躁动和命运和生活和解了之后,那里有东西一息尚存。
  
  大部分人都会在结尾《你的样子》中哭的唏哩哗啦,之前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很爱罗大佑和这首歌。我知道,和我一样的人有很多很多,黄小邪说乾隆给陈家洛写的“强极则辱,情深不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对立面就是《你的样子》。年前上新东方的考研英语,写作老师是个很滑头的道士,有一次他突然说起有一年暑假他们几个老师在一个体育馆里通宵喝啤酒打麻将的往事,那时候他们唱一首歌唱了整个晚上,就是《你的样子》。我想他们当时一定哭了。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
  象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
  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你为何情愿
  让风尘刻划你的样子
  就象早已忘情的世界
  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声音
  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惊醒
  诉说一点哀伤过的往事
  那看似满不在乎转过身的
  是风干泪眼后萧瑟的影子
  不明白的是为何人世间
  总不能溶解你的样子
  是否来迟了明白的渊源
  早谢了你的笑容我的心情
  不变的你
  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
  提着易碎的灯笼
  潇洒的你
  将心事化尽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
  你是造物的恩宠
  不变的你
  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
  提着心爱的灯笼
  潇洒的你
  将心事化尽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
  你是造物的恩宠
  电影里头,张艾嘉抱着波仔背对着镜头,周围是走来走去的工作人员。那画面在94年的玫瑰碗体育场我也曾见过。人群中你总要独自承受你的命运。
  
  而我却连听到《恋曲1990》都想哭。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
  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
  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
  
  平和甚至温馨到有些老土的调子,阿郎载着波波在中环的夜色中见牙不见眼的笑着穿梭,一下子那些年少轻狂的日子全部倒回,又幸福又心酸,我想,时过境迁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
  醒来时的清晨里是我的哀愁
  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
  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
  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很爱罗大佑,很爱80年代的香港和香港电影,很爱不那么年轻的青春和不那么伟大的壮烈。

 2 ) 风华绝代周润发

不知是第几次看此片。算是最喜欢的老电影之一。
因为知道是怎样的结局,从开头就难过。

1989年的爱情是那样的吗?
年轻人都跳迪斯科,每个人都穿得跟猫王似的。
女孩子头上总要扎个夸张的蝴蝶结。
赛车的,除了受伤就是死掉。活下来的也碌碌无为后半身。
那车上的风光,都是后半生的陪葬。

周润发演的阿郎,张艾嘉演的波波。阿郎看着波波的男朋友一脸的复杂表情,嘴都气歪了。波波的眼里却闪过一丝狡黠的喜悦,又马上故作镇定。不知是否是导演杜琪峰恰好捕捉到。倘若这是张艾嘉的演绎,真是细致到骨子里了。
波仔从出场开始,就让人心疼。虽然短短几天就被冒出来的妈妈用各种物质收买,阿郎给他买的dudu都不看一眼,毕竟是个孩子。可最后,还是哭着喊着要回家。
为什么并不觉得这个剧情很常见呢?这种纯粹的感情现在哪里可以看到呢?
没有父母为了抚养孩子的负担把孩子推来推去;没有女人对男人背叛的仇恨;更没有任何一个人表现出任何自私。

当阿郎大叫着,没有波仔,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当波波大叫着,你以为只有你一个人没有波仔就什么都没有吗?我已经不能生育了。
当阿郎打着波仔赶出门,又躲起来大哭。
当波仔打电话回家哭着问老爸你为什么不理我啊?

他们曾经是那样的深爱着对方,现在只能把这份爱统统转移到波仔身上。除了波仔,似乎没有什么能联系起了。
就如同波波说的,我不恨你,没办法恨,我也没办法再爱你了。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就算了,就和好。你欠我的,我就是没办法释怀。你在我怀孕时候跟别人乱搞,你把我推下楼梯,我怎么可能再跟你生活下去。
阿郎却重新踏上了赛车的道路,那条非死即伤的真理再次被验证。
人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好不容易,波波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重新回到赛车场。
好不容易,阿郎鼓起勇气,为了带波仔去美国找波波,重新回到赛车场。
好不容易,这一家像是要团圆的样子。
却变成一场撕心裂肺的火光。
于是,什么都没了。

悲剧,原来可以是破镜重圆后再摔碎。

只是,这里面有太多美好。
十年的落魄生活,十年的拉扯孩子。
让人轻易就原谅阿郎,同情阿郎。

最痛该是波波吧。
好不容易有勇气面对爱人了,却眼睁睁看着他丧身车祸与火海。
那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和那张笑脸,却是他再也见不到的了。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象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就向早已忘情的世界,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声音。
不变的你,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
潇洒的你,将心事化进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
罗大佑

----
杜琪峰的片子,总是在时装剧里拍出古装的江湖味道。
电影一出来就是灰尘满屏的工地,男神周润发灰头土脸,衣衫凌乱,不过是一名开着变形金刚大土车的工人。岔出一句,年轻时候的玩乐,都要年老的受苦来换取的。可就是男神身上一股浓浓的江湖味让人欲罢不能。
发哥还是少拍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给他赋予真性情才像那么回事,小马哥、赌神、许文强。发哥,你演没文化却有心肠的真汉子时,真的风华绝代。
原谅我偏爱港片,欢迎与我聊天。

 3 ) 怎舍浮云和蓝天——从《阿郎的故事》到《克莱默夫妇》看家长制和法治之间的我们

怎舍浮云和蓝天——从《阿郎的故事》到《克莱默夫妇》看家长制和法治之间的我们


1979年的圣诞节前夕,在美国上映了一部片子叫《克莱默夫妇》,获得了第五十二届奥斯卡奖。十年之后,1989年,杜琪峰在香港导演了《阿郎的故事》,成为港片中的经典。我昨晚才看这部电影,流了三次泪,最后我想到的是《克莱默夫妇》中关于相似问题的处理,当然杜导可能也有模仿之的痕迹。
二十几年前的香港,和中国的今天很类似,处于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四处是建设。阿郎就像现在的一个中国民工,他年轻时当混混,泡上了富家小姐波波,生了孩子,结果阿郎死性不改,在波波产期和别的女人乱来,二人发生冲突,波波家人“打掉”孩子,她就只身去了美国。那是1978年的事,十年,阿郎带着孩子长大,而十年也是两部影片相差的时间,波波回来要孩子。
这和《克莱默夫妇》面临一样的问题,就是孩子归谁?克莱默和他妻子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法律解决问题,虽然克莱默当时也面临再就业,但是他的积蓄拿出来,还是可以打一场官司。而阿郎的积蓄拿出来,只够为小孩买一条癞皮狗。
在影片中,阿郎虽然也因为不识英文合同,提到要让他的“律师”看看,但是他那样的一个工地卡车司机,有什么律师来罩他呢?他换回孩子的逻辑,就是成名或有钱。为了这个,他最后把命搭在了赛车上。
对克莱默而言,在圣诞节前夜一天能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这样的事情在阿郎身上不会发生,他所能做的就是投机,用命一搏。阿郎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出路,从奋斗到失败,人们在他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人们消费着那种悲情,“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像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正如听到姚洋教授所言,为了要三四千块而回家过年的“民工”,是不会去诉诸法律的。而我这个快三十的人,在中国还没有接触过法庭,法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或许总是一个避而远之,尽量不去触及的东西。
这好比一个没有什么身份的中国人去看病,他更愿意找一家私人医院或者诊所,而条件反射式的不去大医院。因为这在他看来,小诊所可以讨价还价,程序的成本低,而自我的主导性更大。这和菜场买菜,网上买打折衣服,看话剧买黄牛票等一样的道理。我们认为在有的“地方”是讨不到便宜的或者会吃亏的。
我们的国家机器何时能给人的感觉不再是冷冰冰的,“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何时能不再显得高高在上,或者说“人民”何时能真正的当家作主?或许时间真的能解决这些问题?或许二十几后,我们也会如香港人回望《阿郎的故事》那样显得有些陌生?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已经生活的如同克莱默夫妇?
而相较两部影片,《阿郎的故事》以阿郎的悲剧为结尾,成全了波波和波仔的母子情深,这是一个有结果的片子。《克莱默夫妇》中的小男孩最后虽然归属于父亲,但是母亲并非就以“死亡”告终,母亲还有她的生活,故事还是可以继续。二者相比,前者更多的体现了一种中国式的悲欢大结局,但是也带有时代的宿命论色彩。后者给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回答,每个人都回到自己的生活轨迹,以后这种轨迹也还有可能再交叉。
在整个中国式的叙事中,阿郎还是争取波波的归来,希望一家团圆,他也用痴情和怀旧的方式来挽回家庭的悲剧诞生。而克莱默夫妇可以只用瞒着小孩打一场或两场官司就行了,这在他们的环境或者朋友圈里,诸如出庭作证、法律手续等都很正常。而阿郎则是通过朋友的关系、儿子和母亲的亲昵、场景的恋情怀旧等来挽回,如插曲里的“水汪汪的黑眼睛笑态多亲善”。
这基本体现了两种不同社会情境和结构下人的选择,前者更加传统而亲情,后者更加现代而程序,虽然都饱含了人的情感在里面。只是,前者在没有一个社会保障的体系下,个人付出的成本要更加巨大。换而言之,前者是缺乏保障的,后者是有一个有“第三者”(法规)插足的。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有一个“家长”可以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的,而在《阿郎的故事》里阿郎似乎就是一个孤儿,而波波也不听从母亲的劝解,最后母亲的插手,就是打掉孩子,告诉她孩子已经死了。在阿郎的故事里,家长制带来了可怕的结果,也说明了它的危险性。这或许也在于家长是会“亲亲互隐”的徇私舞弊,如此失去了客观和公平性。
而在现代社会,家长制在信息化和个性解放中,慢慢变得脆弱,家长有时甚至主动把选择和决策的权力,交给了儿女。“你们商量着办吧!”而在法治尚且不健全的情况下,儿女的商量也只能如阿郎一样,付出巨大的个人代价。减少这种代价的过程,就是我们的现代制度建设的过程。
在父母不灵、法治不全的时代,我们的生存需要更大的智慧,而这也是现代中国刺激的地方,我们痛并快乐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两百年前狄更斯的话,依然受用。
《阿郎恋曲》里唱的“一生匆匆,怎舍浮云和蓝天”,我们匆匆然的一生,在这样的时代,经历着将一去不返的往事浮云,一面怀望着远处的湛蓝天空。“我能望着一片湖,比我们家乡的更秀丽,虽然比较生疏。”这是拜伦的感叹。

2012-6-29,筑思于汉口。

 4 ) 总有一个深爱你的男人曾经划过你的心坎

   阿郎的故事里,要说最触动我的一点,那应该就是摩托车了。周润发斜身跨上车的时候,我想起麦克阿瑟将军的话:老兵不死,只是渐渐隐退。阿郎不是勇敢的战士,他只是一个浪子,但是浪子和战士一样的是,他们都曾经为了某个东西而奋不顾身,浴血冲锋。
   阿郎曾经那么狂傲不羁地藐视过他所能见到的一切,规则、秩序、安分守己,还有他自己的女人。就好像他骑上奔驰在城市夜色中的摩托车一样,他像一道注定要撕裂云层的闪电,把视野所及的东西都淹没在自己的狂笑里。他改变不了世界,世界也不会因此损失分毫,但是他的女人,却再也不可能再骑上他的机车后座了。我有时候禁不住要怀疑,波波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离开香港的,杜琪峰聪明,他把波波滚下楼梯之后的所有情节都变成暗场,而且要一笔带过,那些呼天抢地喷涌而出的眼泪和痛苦,都被轻轻略过,我们看到的只是探监时阿郎已经剪得规规矩矩的发型和木然的脸,只听到波波的妈妈抱着孩子对他说,波波已经远走异国。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十年后那个颓然的阿郎和招人喜爱的波仔。一切的艰涩、一切的不甘、一切的悔意,都掩盖在父子俩的笑闹嬉戏里,我们看不见,却切肤之深。
   阿郎的故事讲的不是父子,不是爱情,也不是家庭。他讲的是一个曾经狂傲的浪子在年华凋尽之后,懂得了自己的错误,却没有失去自己的激情。我老是觉得,一个男人如果真正深爱一个女人,一定会近乎赌气地去搏击一次,去证明自己灵魂里永远燃烧着的火种——即便他已为人父,已然苍老,已然需要帮持。但是每一个男人,不管他是二十岁的痞子少年,还是八十暮年的垂垂老朽,他的心里都一定燃烧着几十年不灭的桀骜的烈焰,在这一生中,总有一次,哪怕就一次,他要跨上赛车,在一圈一圈的风驰电掣中去证明:我能做到。就算任谁都明白,波波不再可能像童话故事里那样回来他的身边,海滩上那一吻只能是一个旧情的标本。但是阿郎还是会选择去博一次,要咬紧牙关去证明一次,证明自己爱过的,恨过的,遗憾过的,坚守过的,所有这些,就算输给了命运,就算只能苦笑,可是对自己仍然重如泰山。他的肩膀,就算扛不起命运的嘲笑,他仍然要毫不皱眉地把他们全都扛起来,并且还要骄傲地微笑。
   要说起来,波波原谅不原谅阿郎并不重要,因为毕竟十年过去,毕竟波仔已经如此乖巧懂事,旧爱永远成了删改不得的回忆。当年那个长发飘飘,抽烟喝酒,骑摩托跳恰恰的浪子,那些他给自己心上造成的伤疤,在时间的流逝下都开始结痂,失去了痛感。当在跑道上抱住波仔的时候,面对眼前熊熊燃烧的火焰,面对怀里这个前十年没有母亲,后半生没有父亲的孩子,面对也许第二天就要返回美国的班机,她还有什么不可以饶恕的,还有什么能够去责怪的。就像李太白的一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在野草遍地的时间荒野里,我们本来就没有什么可以相信,只是当罗大佑的歌声响起,那些历经岁月涤荡的伤害,那些弥漫着酒气的夜晚,都淡淡地消失了,只留下摩托车的空洞的轰鸣声还在城市里回荡。


 5 ) 浪子回头金不换,那是骗人的

现在的八点档国产家庭剧,好像都是一个套路出来的:出于某种原因(例如不孕不育、经济问题、七年之痒什么鬼的),丈夫出轨另寻新欢,妻子为了家庭的和谐,不仅不对丈夫辱骂殴打,还要忍气吞声包容渣男,还要用爱感化他,还要再与第三者谈个判,最后渣男备受感动,浪子回头,回归家庭,大家皆大欢喜。仿佛浪子这东西,是一件绝世稀有的珍珠宝石,不回头,那是要怪妻子没有经营好婚姻,一旦回了头,更是妻子十二万分的荣幸,需要忙不迭地包容他原谅他,与他重归于好,否则就是蛇蝎毒妇斤斤计较小肚鸡肠。似乎女人必须要“退一步海阔天空”、“家庭为重”,才是值得称赞的贤妻良母。 但是阿郎说过:人不能做错事,否则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阿郎曾经是个浪得不能再浪的浪子,抽烟喝酒烫头,出轨滥交打老婆,飙摩托车撞死人,最后浪到大牢里头去了。老婆波波对他死了心,跟着爸妈移民去了美国。阿郎出狱之后痛改前非,干苦力开大车养活自己和儿子,没想到过了十年,又遇见了波波。阿郎想尽办法要跟波波重归于好,可惜对方已经有了新男友,并不愿意接受阿郎。阿郎为了证明自己已经脱胎换骨、可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重回摩托车赛场比赛,因为意外事故死在了终点线。

浪子没有得到原谅,反而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赛车场上。这样的故事,才是人生的常态。 从前年纪还小的时候,看这部电影,总是心有不甘。为什么波波不愿意和改过自新的阿郎重修旧好?为什么阿郎执意不顾自己身体状况去赛场?后来长大一点仿佛隐约明白,阿郎是注定要死的。不单单因为当年的浪子需要一个壮烈的死亡。在奋斗中轰然死去,是十年后的阿郎唯一一个得到原谅和救赎的机会。阿郎在犯错十年后成为了一个多余的人:曾经的爱人事业有成,有了温文尔雅的绅士做新的伴侣;孩子需要完整的家庭与良好的教育——这部电影没有像许多俗套的片子一样刻意抹黑前任的新爱人是口蜜腹剑的伪君子,而是将波波的新爱人塑造成一个虽有一番犹豫和挣扎却依旧爱波波、并愿意接受波波儿子的好男人——孩子和母亲的新家庭彼此需要,阿郎的地位十分尴尬,他曾经只是波波年少时混乱记忆中的一根刺,现在却又成为了波波和儿子坦荡新生活中的一个路障。不管阿郎是渣土车司机还是老当益壮的赛车手,可以肯定的是,他都不会被波波所接受,她只会原谅死去的阿郎,却不会跟活着的阿郎在一起。阿郎最后的拼搏,总也带着必死的决心在里头:活着赢了,多少能向心爱的人证明自己;死去呢?死去也是赢了,赢在帮爱人拔掉了一根不合时宜的路障。

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剧情都是假的,只能放在八点档的剧情里骗骗无聊的主妇。然而当我们看见不得不死的阿郎决绝地跨上摩托车时,也会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好像那个不管不顾走上赎罪的绝路的人,就是我们自己似的。我们在这种时候想起自己,想起我们或多或少做过的错事,我们也需要一个从没得到过的原谅,只不过,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像阿郎一样从容赴死,只能在心里把自己代入电影,哭得泪流满面。

 6 ) 让我在别人的爱情中无奈死吧

《阿郎的故事》讲了一个无奈的爱情,发哥还有部《秋天的童话》爱情也挺无奈的,同样表现这种无奈到极端的是韩国的情色电影《情人》,简直无奈到了无理,无奈到根本不交待为啥无奈,她就是不喜欢他,哪怕他很帅(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是作家,有钱(有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落地窗户),有才,温柔(话很少,眼光如水),浪漫(带她到海边),体贴(内裤都自己洗自己熨),顾家(很会买好吃的外卖)。。。她就是不喜欢他,于是他想不通,只好把她喜欢的那个他给杀死,然后掐死她,自己也自杀。这种无奈就只能是艺术片,似懂非懂中觉得很牛B。这样的导演和这样的电影并不能唬住象我这样挑剔的看碟人。

《阿郎的故事》和《秋天的童话》都是建立在现实上的无奈,所以更让人绝望,更加让人感到命运的无情生活的残酷。更让我感叹。后来韩国果然不甘落后,近20年过去了模仿《阿郎的故事》拍了个烂俗搞笑的《别让爸爸知道》,把《阿郎的故事》中搞笑的部分模仿到恶心,例如同样是表现家里空间小,厕所不够用,《别让爸爸知道》演得极度恶心,我就不说了,恶心到我不想复述。

《阿郎的故事》再一次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这部电影的出版日期1989,并且获了当年的金像奖,17年前就能导出这样的电影,杜棋峰的成功并非偶然。17年过去了,多少电影都在证明着“重温旧梦就是破坏旧梦”这句话,时间却把杜琪峰这部电影磨砺成为经典。

《阿郎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是讲了个命运与爱情的故事,爱情在命运交错中变得如此的无奈。阿郎、波波,波仔。阿郎年轻时是个飙车一族的小阿飞,当然也会比赛算个赛车手吧,波波乃是大家闺秀,但凡大家闺秀,因为从小家教的关系,对于飙风高手们都会充满了好奇与崇拜,年纪又小又对家庭管束产生逆反心理时便会爱上小混混们。于是他们相爱了,家里当然不同意啊,母亲提着她的衣服丢到门外,一句话:以后别进这个门儿。这种情况实际中基本上不可能发生,此电影中生硬处之一。

她愿意和她生活在狭窄的小房间,跟着他疯跑,趴在他摩托车后兜风,她怀孕了,他自然是负不起责任的,因为他并不比她年纪大,还不懂对自己负责又怎能对老婆孩子负责,于是,她挺着大肚子,提着饭盒到场地给他送饭时,看到他抱着另一个女人疯狂的做活塞运动,她震惊了,扔掉饭盒跑回家,收拾衣服要离开他,他先好言相劝,她不吃敬酒吃罚酒,于是他把她推出房间,她沿着楼梯滚下去。。。。。。

她长大了,懂事了,跟着全家移民美国,他撞了人,被判2年监,出狱后他去她家,丈母娘告诉他,她对你死心了,孩子在孤儿院。。。。。

他把孩子带到10几岁了,取名波仔。

她从美国回来,一切已经不同,他仍是他,她却不再是她了,他指责她10年前离他而去,抛却孩子不顾,她说那年妈妈告诉她说孩子已经死了。他责备她,这令我很不理解,当初可是你对不起女方在先啊。此电影处生硬处之二。

她接受高等教育属于上流社会,他则每况愈下,她还喜欢他吗?喜欢!他们能再生活在一起吗?不能,这就是命运,好在他挣扎了一下终于发现自己和她已经是两重天两个世界的人了。爱情被命运阻隔已经无法再破镜重圆了,看到这里我也很痛心,很无奈,是啊,偶尔在一起,阔别重逢话当初浪漫是有,可是生活呢?朝夕相处呢?尽管她把他们曾经一起生活过的地方那个重新布置一新,尽管她不惜一切金钱时间弥补母爱,她想要孩子,因为孩子可以跟着她受好的教育不用再重复爸爸的命运。

他只有屈从于命运,最后他准备再赛一场,给孩子一个好的家。结果,他死在赛车场。她带孩子回美国。矛盾就化解了。他们无法生活在一起,然而我们又想看到大团圆的结局,导演只好这样大团圆了。

他死了,所有生硬处都不再生硬了,他责备她是因为10年来又当爹又当妈的委屈,他用死来赎罪,还清自己10年前推她下楼的旧债,因为命运就是人生不能重来,他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和命运搏斗,做个悲壮的失败者。

和《秋天的童话》不同,这里的发哥从头到尾都和她不是同一个阶层的人,《秋天的童话》结尾很美好,他在海边买下了店面,一直在等着她到来,有一天,她来了。因为这个美好的结局,所以只能叫 童话 而不是故事。

现实肯定比故事更残酷。

电影的结尾,发哥的摩托燃起大火,罗大佑那沧桑的歌声响起: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
像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
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
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就像早已忘情的世界
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声音
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清醒
诉说一点哀伤过的往事
那看似漫不在乎转过身的
是风干的泪眼后潇瑟的影子
不明白的是为何人世间
总不能溶解你的样子
是否来迟了明日的渊源
早谢了你的笑容我的心情
不变的你
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
提着易碎的灯笼
潇洒的你
将心事化尽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
你是造物的恩宠
提着心爱的灯笼
1.《你的样子》作为这部电影的片尾曲再合适不过了。

2.张艾嘉和秋天的童话中钟楚红一样当得起演技二字,钟楚红就不用说了,不信你看看李安的《饮食男女》中张艾嘉的演技。

3.这电影真煽情!我又要说我的口头禅:“操!要是搁两年前看,我肯定看哭了”

4.《恋曲1990》当作别后重逢的插曲再合适不过,应该把张艾嘉唱的《爱的代价》也放这电影里当插曲。

5.细节:一家人吃法国大餐,波波离席,发哥不懂装懂的点菜,对服务员说和他(波仔)的一样,结果上来后是两份儿童套餐,还滋滋的冒着焰火

 短评

不记得是多少年前,我看这个电影,大结局的时候,我哭得不成人形

6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力荐

孤独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

8分钟前
  • Enjoy_時光機。
  • 推荐

黄坤玄的戏自然的很,恰到好处的好。剧作上写父子情,写浪子回头金不换都非常好,发哥的演绎真棒。

13分钟前
  • Morning
  • 力荐

爱上浪子就像爱上大海,汹涌澎湃一望无际痛快并存。

16分钟前
  • 一只虎耳草
  • 力荐

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那么能拿来交换的只能是性命。

17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当年感动得不行.

18分钟前
  • 能工巧匠沙门哥
  • 力荐

《恋曲1990》、《你的样子》……

23分钟前
  • 想不明白
  • 力荐

很俗套的故事,但是不讨厌

25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最后5分钟的感动

2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话说徐娇真的是星爷按着黄坤玄的样子选出来的?

30分钟前
  • KeneL裤头
  • 推荐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这个令人潸然泪下的结尾,我会给这部电影打几分。但是它有,我也确实被感动了泪流满面,那就五星奉上。

3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周润发塑造的这个浪子让人看了就无法忘记,年轻时的放纵疯狂、出祸后的沉默和悔改都被表演的淋漓尽致。

38分钟前
  • 顾俏乜
  • 推荐

这部电影,最后一幕,当发哥饰演的阿郎,骑着赛车最终冲向终点,却终究因伤势太重,事故爆炸的时候,在场所有人所表现的那种情感张力,那种悲伤,至今仍旧记忆犹新。或许杯具总让人难以忘怀。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有时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41分钟前
  • 吃瓜小能手
  • 力荐

结尾比较突兀,人物都很理想化。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嘛。还是值得一看的,不过一直觉得那个时候讲的故事都好简单

4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张艾嘉坐在周润发的小摩托后面,《恋曲1990》响起来的时候,太让人泪飚了。

45分钟前
  • mumudancing
  • 推荐

当《你的样子》渐渐响起,眼泪就止不住了~~

49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ps,认识"你的样子"就是因为小学时候看过无数次阿郎的片尾曲,那个烈火中的眼神印象太深了。

53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力荐

杜琪峰34岁拍了这个电影,那一年,是1989。今晚,竟然,我是第一次看。不哭,几乎不可能。罗大佑的歌,是最催泪的子弹,最治愈的药。那个时候的香港电影,真是窝心温柔又浪漫逍遥,不怪那时的少年人,都看着港片学做男人。看这种电影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也是个好人。你以为这很容易,这种好转眼就没。

58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当放荡不羁的飚车浪子变成了久经生活沧桑的父亲,周润发对底层小人物的深谙,使《阿郎的故事》既有着年少的青春爱情,也有着支离破碎后的亲情羁绊, 那令人意外的悲情渲染,诚然稍显突兀,但一曲浪子悲歌,确也道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

1小时前
  • 梦里诗书
  • 力荐

张艾嘉巅峰时期的好作品。内容俗套但看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早已热泪盈眶。

1小时前
  • 半城风月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