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灿烂人生 剧照 NO.1灿烂人生 剧照 NO.2灿烂人生 剧照 NO.3灿烂人生 剧照 NO.4灿烂人生 剧照 NO.5灿烂人生 剧照 NO.6灿烂人生 剧照 NO.13灿烂人生 剧照 NO.14灿烂人生 剧照 NO.15灿烂人生 剧照 NO.16灿烂人生 剧照 NO.17灿烂人生 剧照 NO.18灿烂人生 剧照 NO.19灿烂人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5 00:37

详细剧情

  马里奥(阿莱西奥•博尼 Alessio Boni 饰)和尼古拉(卢伊吉洛•肖卡 Luigi Lo Cascio 饰)是亲密无间的两兄弟,但是酷爱诗歌的马里奥却在考试中因为与教授意见相左而不及格,相反尼古拉投其所好的表现赢得了医学教授的好评拿到了高分。他们几个朋友相约去毕 业旅行,但是马里奥却带来了另外一个不速之客——他从精神病院搭救出来受伤的女孩佐珍(杰丝敏•特丽卡 Jasmine Trinca 饰)。于是,兄弟俩决定陪她寻找亲人。在一片革命洪流之中,马里奥弃笔从戎,选择做警察,而尼古拉则漂泊异乡成为了精神科医生。佛罗伦萨的大水,让兄弟俩重逢,此时尼古拉已经和钢琴师朱莉安成为伉俪。而马里奥则对摄影师米雷拉一见钟情。他们的感情同样经受着社会动荡的考验……  本片片长6个小时,通过讲述意大利一家人的悲欢离合,反映了意大利从1966年至2000年的社会巨变。

 长篇影评

 1 ) 马迪奥为什么要自杀---也许是过分阐释

       写在前面:看到马迪奥在电影之中,我就会想到乌托邦,这真是一出悲剧,它向我们表示世界上有种东西东西是我们大家都觉得很好的,但谁都不相信其能够成为现实,而与他对立的那个乌烟瘴气,不可理喻的世界却让所有人觉得理所当然,我对这个世界说,这就是我的生活。我觉得我再也难以恬不知耻地抱怨这个世界了,我也难以很伤感地对朋友说,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好人,我现在更愿意相信,在这个世界活着,不是选择好与不好,而是在坏与更坏之间选择,生活如是,人格如是,我能做的,或者说我的理想只是做一个比较不坏的人。

      电影开始不久马迪奥就做了一系列的事——把遭受电击的左珍从病院中带走,带她回家,并且愤怒地教训左珍的父亲;在毕业答辩的时候明确地指出迪班尼诗作的空洞无物和迪班尼本人的不学无术并表达他对于一个在导师看来是可笑的模仿诗人比查奥的赞赏(我不太明白他看左珍日记那一段暗示了什么,那似乎很重要【后来细心的朋友告诉我,那里写满了马迪奥】马迪奥人生的转折似乎发生在左珍被带走的那一刻,从那一刻他就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这个世界的善恶,怀疑自己信仰的基础,从无力拯救左珍开始,到无力拯救奴基(马迪奥对奴基的看法‘奴基对穷困的了解比你深,他穷困,打他的人却不是’从而引申出的对革命本质和世界本质的疑虑就是一个例证)进而走向无力拯救这个世界信仰的认定,当马迪奥站在火车上对尼古拉说我不合格,这不仅仅是对于他的文学的否定,更是对人生哲学的否定,不是不合格而是已经不可能合格,他开始迷狂,开始放逐自己,他加入军队,从不“违抗”命令,但不肯被人操控,工作毫无表现,有的只是一些吵闹事件,他加入警队,对纪律期盼不是谎言也不是搪塞,“纪律”就是他放逐自己的方式,执行纪律就是存在的价值,按命令办事,只管自己分内的事,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存在方式的隐喻。在马迪奥眼中,他已经无法根据这个世界本身(电影中的那个世界)而坚持正义和善良了,因为那个世界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怀,没有人犯过根本的错误,每一个犯错的人都在一定的条件下面,在某一个集体(家庭,夫妻,朋友...)里面都是正确的,就像我们习惯地评价我们身边的人那样:他并不坏他的本性是好的,或者有的时候从全然相反的角度:这个世界没有好人,所有人都一样,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对于一个有纯正信仰的人来说,这样的世界是不值得活的,而他遇见美拉莉,对于那个懂得所谓探索灵魂,探索内在的马迪奥来说其实是一个讽刺,因为他自己已经将自己放逐,而灵魂无物
      “你没有感觉,声音,呼吸,也没有留心听我讲话,什么也没有,我问题的答案是:空无一物,这就是他对灵魂探索的答案”
      是的他看到内在,但灵魂如无物....
      马迪奥说:我早应知道。你当年怎样,我当年怎样。左珍的唯一回答是:疯癫. 而对于美拉莉的疑问“你为何骗我,在西西里你已骗我,...尼古拉,为什么?”因为尼古拉就是马迪奥在这个世界的理性实存,但他是虚无的,因为马迪奥已经被放逐,也就是说马迪奥得放逐直接导致了这部电影中最坚持的人物尼古拉的虚无(马迪奥是尼古拉的神性基础,我们可以从他与马的儿子的对话中看出),放逐在这个世界的最好的结局对于马迪奥来说就是尼古拉(这是我对马迪奥以尼古拉之名的解释),但即使是尼古拉,对于马迪奥来说最终也是不值得拥有的,事实上尼古拉很早就在考虑左珍的去处,在有所决定的时候,他也技术性地支开左珍,他是这个世界理性地对待一切事物的象征,而这个理性的基础(在尼古拉与马迪奥的儿子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是马迪奥,而马迪奥却是这个世界所无法容忍的,记得尼古拉和那个贪污官员的对话么?
      “你要证明我是疯癫的么?”
      “这会方便你律师的工作,”
      “我的妻女是不知道真相的,我在昨天之前也不知道,”
      “你不知道自己犯了法?”
      “你是在医院工作的,是吗?我相信一定有公司给你佣,5%~10%那是公价,我不相信你毫不知情,可能你已知道,但视而不见,就像千百万意大利人一样,直至某天,法官走上门,说那些佣金是非法回佣,台底政治献金是非法行为,我是个贼,好震撼的新闻,偷苹果的人不是每个也要入狱,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但他们忘记当日排队向我们献金,换取我们给予方便,现在他们想改变这个世界,相信我吧,一切也不会改变一切都是假象,他们只是捉我们这些愚蠢的人,其他人依旧偷活,这就是意大利,这现象不是我造成也不是你是我们的父亲造成的,信我吧。”
      “不,与我父亲无关。(注意一个细节,母亲在向尼古拉描述当初与父亲相遇时候的情形,说明父亲事实上也是极有可能是有罪的)”
      最后美拉莉的那一句话是真正的关键“你喜欢书本是因为可随时放弃他” 书本就是马迪奥的纪律的隐喻,纪律就是马迪奥的在世真理,从离开左珍开始他就选择了将自己的生命放逐,但他的放逐不是堕落,而是将心中的信仰碎片化,用绝对的服从来对视体制的荒谬,更是理性实存的荒谬,用美拉莉的话来说:就是像捡起书本那样,随时抛弃(服从命令)而又随时捡起来(那些吵闹的事件),在结束与美拉莉的对话后对罪犯的施暴就是他最后一次捡起书本(也就是他说的常常做主),马迪奥死在烟花璀璨的新年夜,这个形式本身似乎就表达了一种对于电影灿烂人生,也就是马迪奥的那个世界的一次反讽。
最后补充一个情节那个有点戏剧性的教授对尼古拉说:我要给您一个忠告,你若有抱负,便要离开本国,离开意大利,离开这个国家,...地方虽然美丽,但却没有希望.....但愿如此,可重新建设我国,总好过现在了无生气,由恐龙来管制我们,.....我是被恐龙摧毁的其中一人!
后记: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马迪奥的时候,我会想起教父二里面的艾尔巴西诺,他曾是一个好人,但他是孤独的(影片结尾的时候所有人都去欢迎马龙白兰度了,然而艾尔巴西诺却独自一人在那里,然而现时中的他站在那湖畔的别墅里面,他是权力的绝对中心,然而他却无比孤独不知道自己是谁,他杀了他的哥哥,驱逐了他的妻子,这就是马迪奥另一种可能的悲剧,如果他不是自杀的话,如果他不是自我放逐的话,那么在这个世界,艾尔巴西诺就是他最可能的结局了,我愿意把马迪奥的自杀看做是对那无可避免的混乱世界说了一次“不”,因此马蒂奥的自杀与其说是悲剧,倒不如说正体现了他的伟大,艾尔曾经想对这个家族说不,然而他无法扯去那悲剧的责任,现在马迪奥彻底的抛弃了这一个世界,这不是一种怯懦,而是站在人性最高的角度对生命作了一次真正属于自己的选择,对这个世界,对生命,对一切的荒诞说了一个不字。
      更简单地说尼古拉是这部电影的人性光辉,但有了马迪奥,这部电影有了神性视角,或者说马迪奥想要以肉体的实存看到上帝的视界——一切都是合理的,但他看到的却是一切都是荒谬的,自己亦无所幸免。
      以上只是关于马迪奥,而不是电影的全部。

 2 ) 灿烂的人生,喧嚣的历史

史诗电影有两种,一种是讲述大人物推动大历史的,特征就是宏大,描述了一批英雄人物的历史命运和重大事件,比较典型有《埃及艳后》《战争与和平》等。还有一种是讲述平凡人在历史背景下的生活,把历史带入平凡人的生活中去,让历史推动个体的发展。我认为这种电影来的更自然,更能在历史的平静中震撼人心。毫无疑问,《灿烂人生》就是这种史诗级的电影。


我非常喜欢这种把平凡人放到历史进程中去的设定。《灿烂人生》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跨度上娓娓讲述了巨变中的意大利历史对不同的人生轨迹的影响。这段时间无疑是意大利战后最混乱的时期,大洪水,学潮,工人暴动,足球世界杯小组被淘汰到夺冠,黑手党横行,菲亚特工厂大裁员,红色旅恐怖组织的兴起... 每个历史点都在推动着剧情和人物的发展,他们即在历史中相遇,又在历史中分隔。

1. 电击疗法

电影中第一个历史背景点就是电击疗法治疗精神病。电击疗法正是1938年由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切莱蒂和比尼发明的。弟弟马迪奥在医院兼职照顾女孩佐珍时发现她在接受痛苦的电击治疗,马迪奥于是和哥哥尼古拉一起把女孩带出准备送回家,在一个火车站因照顾不周而导致佐珍被警察带走。兄弟俩人命运从此开始分道扬镳。

2. 意大利在足球世界杯小组赛上被朝鲜队淘汰

小镇的广场上,兄弟两人同佐珍坐在一起,背景正是意大利队被淘汰的那一刻。这成了三人在全剧中最开心的一段回忆。

3. 1966年佛罗伦萨城大水灾

佛罗伦萨国家图书馆在大水中损坏严重。哥哥作为志愿者赶到弗洛伦萨救灾,弟弟所在的部队也赶来救灾。哥俩在这个历史背景中重逢了。哥哥尼古拉也在这里与未来的妻子朱莉娅一见钟情。佛罗伦萨城广场上朱莉娅弹起了一首莫扎特钢琴曲,这时的意大利无疑是平静的,也带给了人们灾后重建的希望。后来,长大后的女儿和妈妈朱莉娅相认,也是在这个国家图书馆门前。电影首尾呼应的自然而感人,一段历史见证了一个普通家庭将近三十多年的人生。


4. 都灵学潮及暴动

六七十年代是意大利社会最动荡的时期,工人不断罢工。最严重的事件是1968年3月发生在罗马朱利亚区的街头械斗,在这次械斗中有500名学生和大量警察受伤。还是学生的哥哥尼古拉和朱莉娅一起参与了学潮,他们侥幸躲过了警察追打,知道朱莉娅已经怀孕的尼古拉决定不再参与政治斗争,但是朱莉娅却越陷越深。同一时刻,当了警察的弟弟马迪奥因暴力殴打学生而被调职西西里岛,在这里认识了摄影师美拉莉。那一天,在海边的遮阳伞下,马迪奥告诉美拉莉自己名叫尼古拉。电影发展到这里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历史再一次影响了几个平凡人的人生轨迹。至于为什么马迪奥要用哥哥的名字,有太多的解读和讨论。我认为这是马迪奥内心的投射,他潜意识里意识到了美拉莉的最终归宿。


5. 红色旅

红色旅是一个意大利的极左翼军事组织,成员是一些激进的工人和学生。这个组织通过搞恐怖暗杀等活动对抗政府。在影片中,哥哥尼古拉的妻子朱莉娅加入了这个组织并一心要干革命。朱莉娅受到了组织的洗脑决心要丢下女儿离开家庭。绝望的尼古拉没能阻挡朱莉娅的出走。电影镜头里这一刻让人印象深刻,从朱莉娅身后望去,挡在门前的尼古拉显得单薄而无力, “让我走,让我走…”朱莉娅眼神惊慌,带着一丝恐惧。而尼古拉眼睛看似木讷地凝视着对方,绝望中透着一丝悲凉。历史又一次投射到了这个家庭,身为精神病科医生的尼古拉,身边有个精神走向极端的人,他却没能及早觉察。红色旅对朱莉娅的影响导致了后面一连串悲剧的发生。


6. 菲亚特大裁员

菲亚特的大裁员在意大利历史上也是重重的一笔。直接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的动荡。在影片中,兄弟俩共同的高中好友也在裁员之列。与片中自卑的马迪奥形成鲜明对比,天生乐观的好友并没有因此失去生活的动力,他开始创业,最终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在生活命运抛弃了你时候,你会选择哪条道路?


7. 意大利首例精神病人状告精神病院虐待案胜诉

身为精神科医生的尼古拉这次直接参与了这个历史。他帮助精神病人打赢了官司并解救了饱受虐待的佐珍。自从车站分别后三人再次聚首,人生的轨迹已经改变,相对无言中透着悲凉的气氛。


8. 1982世界杯意大利夺冠

博物馆中,尼古拉带着女儿去见朱莉娅。意大利夺冠的声音从保安的收音机中传出,尼古拉没有勇气回头去看朱莉娅,女儿莎拉觉察到了身后的人,回头看了一眼却没能认出妈妈。一边是人群庆祝夺冠热闹的欢呼声,一边是一家人在博物馆冰冷压抑的场合中相互窥探。


9. 意大利司法部大法官法尔科内在西西里遭黑手党杀害

1992年5月23日下午,意大利司法部刑法司长、被视作反黑手党“旗帜”的著名法官乔瓦尼-法尔科内在西西里岛被黑手党炸死。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尼古拉找到了在西西里拍摄法官葬礼的摄影师美拉莉。相同的地点,海边的遮阳伞下,尼古拉知道了弟弟留下了个孩子。时空再次交汇了,同一个名字,不同的人,尼古拉与女摄影师坠入了爱河。

电影的结尾无疑是温暖的,一个家族在经历了无数痛苦后生生不息,历史还会前进,生活也要继续。

 3 ) 陷落在青春里

当一切已成定局时,我们总是会频频回首,发现过往如此美好。那时我们对将要到来的苦难和疼痛都还没有知觉,我们拥有一颗敢爱敢恨的心,那时一切都有可能。

有些东西是注定要让人热血沸腾的。

Matteo和Nicola送Giorgia回家的旅程是那样的美丽,典型的意大利的夏日,摄影师仿佛带着青春的过滤镜,所有的图像于是镀了金似的,流动着温和明快的调调。水洗似的透明感让人激动不已。还有被风拂动的思绪,袅袅绕绕,盘旋而起。当Giorgia在火车上枕着Matteo的肩膀安睡时,她第一次走出了戒备的屏障。她的睡眠那样安详,让兄弟俩的眼神染上温柔的雾气。 当他们在杂货店里为了意大利队输球而欢呼时,当Matteo在自动售卖机上为Giorgia点歌时,他们的心息息相通起来。

A Chi,Fausto Lealie 的歌声让我陷落。据说这首歌原来是来自美国,它的原版歌词如下:

I am so hurt
Much more than you'll ever know
Darling I am so hurt
Because I love you so

而Fausto重新演绎了它,他的身音充满了一种被压抑着的痛楚,仿佛能穿越时空,穿越坚硬的壳。

 
我不懂意大利语,所以我无法参透这首歌的意思。我只知道他大约在说,当我忧伤无比时,我到底要向谁述说呢?这世上会有谁了解我并爱我象你这么多?

我爱上这部电影,象少不更事的孩子不可救药地第一次堕入恋爱,不容置疑,全无余地。Giorgia在我眼中,代表着一种清澈,纯洁和执著的力量。她象一朵初放的羞涩的花,散发着一种柔和却有杀伤力的气息。她年轻时的固执和笑容都打动我。

Matteo在我眼中像火焰一样。他有一颗最敏感的心,他总是把心里复杂而细致的情感隐藏起来,而后辞不达意地与人交流着。他曾经热爱文学,曾经在图书馆里为Giorgia读诗,安静而无人的图书馆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去处。而后他又在图书馆里第二次邂逅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女人美拉莉。书在Matteo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沉迷于书中,来逃避对生活中的自己的不满。美拉莉曾经指责他,热爱书,是因为书可以由他决定什么时候拿起和放下。而他的母亲在他跳楼以后,坐在他的屋里,看着满屋的书,仿佛浸润在他的灵魂之中。最后母亲挑了几本他的书抱在怀里走,象抱着当年的那个婴儿。当书滑落在地时,她眼里的痛楚那么深刻,就好像她不能抱住那个她挚爱的儿子。他不仅放下了书,也放弃了他的生命。

他是唯美的,所以父母的吵架让他认得婚姻是不美好的。这个一直拿A,是父母眼中的骄傲的好学生,因为不愿意屈从于迂腐的老师,而不得不品尝考试不及格的后果。他是父母和兄弟眼中最才华横溢的那一个。这么个人,为了不能如愿地救出Giorgia,不能淘到生活中的公道,伸张他为之而奋斗的正义,弃学从军。他离现世是遥远的,他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他的心被他的理想主义和激情的火焰灼烧而后干裂,他的坚硬,坚硬到无从弯曲,所以注定要破碎而后断裂。无论家庭的温情还是爱情于他而言,都是杯水车薪。他的心是自我封闭的,在这一点上,他与Giorgia是如此接近。

我在看到他们第二次相遇的时候,泪水盈眶。他们恪守一个距离,不肯让别人靠近。但其实他们的两人的心有着相通的能力和经历。

“还记得我们年轻时的那个夏天吗?那时的你是怎样的?那时的我又是怎样的?我们还去投币听音乐,好吗?”我以为,Matteo是在克服着内心对温情的抗拒,用爱情的语言对那个离他咫尺,却被多年的创伤阻隔在千里之外,无数层壁垒之外的Giorgia说话。在此之前,他路过罗马,曾经想去看年迈的父母,他与他们擦肩而过,就像他后来选择与深爱他的美拉莉擦肩而过一样。Matteo一直在躲避爱,他只对那些相对于自己而言更脆弱的生命流露他的柔情。比如Giorgia,比如对年幼的孩童。他到底是否是在惩罚他自己。

Matteo的一跃而下,让我想起颐和园里李缇的一跃而下。从六十年代到2000年,影片里意大利的社会发展和变迁,让我总会联想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那些历史的沉重的篇章,和我们周遭环境的迅速装换。那一代人以青春和生命为代价的实践。而生活中更通常的是,时间打磨掉青春的棱角,而岁月终于在我们的面颊和心里都重重地划上了刻痕。我们所付的代价到底是什么?

我猜测娄烨是否多少受到这部片子的影响。我不断地质疑,颐和园的故事是否可以拍得更好。我想起我的兄长们,在圆明园的水边放歌的群情激昂,想起那些被理想燃烧的眼睛和年轻的心。“请为我唱一曲出赛曲,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請用那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岁月给于我们什么,又从我们这里拿走了什么?我们的目光开始闪烁,开始回避正视别人的眼睛。我们开始随波逐流,我们开始拥有现在,然后淡忘曾经。而那些努力象断了线的风筝,仍然飞着吧?有谁还能找到那个线头,让它越飞越高呢?

还是回到电影上。意大利的文化似乎更崇尚家庭,意大利不曾经历中国文革时的人揭发人,人背叛人,人投靠权利,人背弃价值观的信仰大危机。所以,在意大利的电影里我们会不断遭遇家庭的包容和友情的温暖。

那个年幼时的妹妹对Matteo说,长大了我要嫁给你,也要嫁给Nicola。妹妹,仿佛是这个家庭的凝聚力,她代表着善良,平和及稳定。

那么大姐呢?大姐仿佛是社会规范下的正义之眼,她会规劝早年的Nicola送Giorgia回一个更好的精神病院,会代表整个家庭去停尸房认尸,会帮助Nicola把Sara的母亲,那个暗杀行动中的工具交付法律。

还有这部电影中的母亲,她的眼睛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老年人的眼睛,清澈而有力,写着忍耐,宽容,爱和韧性。在她的房间的墙上,挂着Matteo小时候的成绩单。她背着Matteo去照看Matteo的朋友。她的心中有多么深厚的爱,也就有多么深厚的痛。以致于我感谢电影在结束前送给她一个孙子,Matteo的儿子。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我注意到自己还没有化任何笔墨在Nicola身上。而Nicola似乎是生活中的美好的化身。他几乎具备了理想男人所需的各项素质。年轻时的他就宽容而正直,而这些品质从来没有离开过他。在他和Sara, Sara的母亲,他的家人,他的病人和他的朋友的相处中,无一例外,我们都看到他的美德的闪光。

他是执著而有行动能力的。这样的他,会在第一次没有救出Giorgia以后,化悲痛为力量,选择了去修精神病科。也是他终于在几年后找到了Giorgia,并帮助把那些虐待精神病人的人,绳之以法。

他是浪漫而坚定的,他会在Matteo抛下他,又与卡路他们失去联络后,仍然独自启程。他会在对Giulia一见倾心时,追随去都灵读书。并在那个城市扎根繁衍下去。

他知道怎样应对生活的考验和打击。知道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他是我们理想中的模样,有一颗善感而坚强的心。有看破尘世的慧眼,还不灭的对未来的希望。

但Matteo打动了我的心。Matteo让我落泪。大约人总是倾向于爱生命中的脆弱和真实。

这是一场368分钟的旅途,对于观众来说。这更是我们的青春写照,在生活里。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没有办法写它,就像你不能去写你最爱的人,你需要时间和距离给你勇气。而写完以后,我还暂且不能看它,还有诸多的想法仍然沉淀在心里,重重还涩涩地,说不出口。


 4 ) 转载:刘瑜《政治的尽头》

       政治的尽头是同情心,马蒂奥和朱莉娅的尽头是尼古拉。
   《灿烂人生》里有一个镜头是这样的:防暴警察马蒂奥的同事鲁伊奇被左翼示威者打成了瘫痪,马蒂奥在哥哥尼古拉家悲愤地说起这事,尼古拉的妻子朱莉娅,一个激进左翼分子,当时就不干了。
   “太糟了,你站在错误的一方。”
   “你肯定?那什么是正确的?穷人的一方算是正确的吗?”
   “对。”
   “鲁伊奇比你更懂什么叫贫穷。他是个穷人,把他打成植物人的人却不是。我们在这里吃蛋糕,他却躺在医院里。”
   “我受够了你的垃圾言论!”
    尼古拉只好出来调和:“请你们都别说了!”朱莉娅转身弹琴去了,马蒂奥调侃道:“你老婆不错”。尼古拉笑道:“你俩相处的也不错”。“她是那种永远正确的类型吧”。“嗯,跟你类型一样”。于是两人会心地笑了。
   《灿烂人生》里有好几个类似的情形:一场充满火药味的争论,最后以温情脉脉的谈笑收场。尼古拉的父母争吵时是这样。妹妹的婚礼上,尼古拉被解雇的工人好友和银行家好友之间的对话是这样。尼古拉父女在争论一个腐败官员是否值得同情时也是这样。对此女儿是这样解释的:我太爱你了,我不会真的跟你闹翻。
   “我太爱你了,我不会真的跟你闹翻”,似乎道出了人世间喜剧和悲剧分叉的那个秘密。很多时候,你以为你的所作所为是出于爱,其实还是不够爱。另一些时候,你忙着轰轰烈烈地爱人类,却忘记了爱身边一个一个的人。
    马蒂奥和朱莉娅都未曾深入这个道理。他们都试图通过政治斗争的途径去改变身边的世界,结果发现政治斗争的前提是对真理的掌握,而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确切地掌握了真理。朱莉娅在60年代的左翼运动中越来越激进,抛家弃子投奔了一个恐怖组织,从事暗杀工作,最后沦为阶下囚,世界却没有因此变得更好一些。马蒂奥终其一生都在和丑恶的制度作斗争,从僵死的考官到野蛮的精神病院,从等级森严的军队到黑幕重重的警察局,但他被碰得头破血流,在一个新年之夜,他迎着窗外绽放的烟花从阳台上纵身跳下。
    而朱莉娅的丈夫、马蒂奥的哥哥尼古拉则不同。他温和而不消极,明辨是非但不急于求成。改造世界对他来说不是将一个制度连根拔起,而是从给予身边的人一点一滴的温暖开始。佐珍,片中那个被精神病院非法电击的女孩,最后不是被左翼朱莉娅或者警察马蒂奥拯救,而是在尼古拉几十年的照看下慢慢恢复。当佐珍完全将自己封闭起来时,他对她说:你每天来给我的植物浇水吧,它们需要你。
    如果说改造世界是一场龟兔赛跑的话,马蒂奥就是那个兔子,而尼古拉则是那个跑得慢却跑得远的乌龟。马蒂奥在不断的碰壁中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那样的耐心啊,在与可爱的姑娘美瑞娜相识之时,他这样自我介绍:我叫尼古拉。
    也许为我们的行为守卫底线的,不是政治、不是宗教、不是法律,而是尼古拉的考官所说的“同情心”。读书读到文革时某派怎样毒打某派或者纳粹集中营里的暴行时,我总是惊骇不已,因为这全都是假真理的名义。若是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同情心的底线呢?一个政治、法律、宗教都无法突破的底线呢?也许人世的希望不在于发现真理,而在于追问一句,发现真理又如何。
    该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片中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美好,美好却不虚假。我想导演真是个善良的人,简直可以说是柔情似水。他让激进的朱莉娅弹得一手好钢琴,让暴躁的马蒂奥成为一个书迷,让美瑞娜在失去马蒂奥之后得到儿子,让尼古拉在女儿离开后重新得到爱情。他端详、雕刻、安抚每一个辗转反侧的灵魂,让你觉得世界可以变得更好,正在变得更好,还会变得更好——只要你象尼古拉的父亲所提醒的那样,不放弃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发掘他们的动人之处:“你要让朱莉娅弹琴,告诉她她有多美好,你要说,朱莉娅,为我演奏吧”。

 -

 5 ) 【有剧透】青春无解 但年华正酣

这部六小时的影片或许是我看过的所有电影里最长的了。
2010年,这个冗长的故事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一月从北京飞往圣彼得堡的旅途中。长途飞行的尽头是湿润的眼眶和来不及回头的念想。只听得气流呼啸的声音,看不见黑夜里窗外的云层。
第二次在四月的布拉格,和彼时喜欢的人牵手走过最初和最后的蜜月,头倚着他的肩一起看这部电影。他说,我觉得Giulia跟你很像啊。大笑。因着激进?唯独没想到我给我们之间画上句点时也似Giulia一般偏执。
最后一次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从贝尔格莱德到莫斯科的飞行中。再次剩我一人茫然不知在中途何处跨年,让那些相遇分离在眼前徐徐闪过,让如释重负的心再生感伤和挂念,让湿润过的眼眶再湿润一次。
有始有终。

A chi sorriderò, se non a te?
A chi, se tu, tu non sei più qui?
Ormai, è finita è finita tra di noi
Ma forse un po' della mia vita
È rimasta negli occhi tuoi!
  
倘不是对你,我还能对谁微笑?
我还能对谁绽放笑颜,若你已不在这里?
现在,往事已矣。
我却把生命里的一部分留驻在你的眼眸里。

Matteo和Giorgia在点唱机前分享这首歌的时候也是两颗心最接近的时候,对望的眼神里似有两人宿命般的一生。
多年后在精神病院里找到她,Matteo问她,你还记得很多年前吗,我们年轻时那个夏天。
她别过脸嘟哝一句,“疯癫。”
落下一滴泪来。
那个夏天的火车上她枕着他的肩安然入睡,Nicola在对面掩饰不了笑意说,“你们很般配。”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Giorgia是Matteo和Nicola的起点。因着她两兄弟选择了各自不同却吻合自己个性的人生。动机都是一样的,不满现实与同情心。只是Matteo用一种激烈的方式做了一枚撞向墙最后粉身碎骨的鸡蛋。Nicola用爱身边每一个人的方式温和的去改变这个世界,却不能阻止他最爱的两个人(Matteo和Giulia)走上极端的道路。
Matteo是所有人的尽头。因为他,Giorgia终于是独自走出了她幽闭多年的小屋,找到了世界上另一个最爱Matteo的人Mirella。不再年轻的Nicola牵手Mirella。Matteo的儿子Andrea圆满了老太太所余不多的人生,最后还实践了四十年前两兄弟未竟的愿望。

历史事件做串联,爱情连绵不断上演,唯有理想才是所有故事的核心。
老头对老太太说,现在结婚率这么低,我决定再娶你一次。他们的理想该是嬉笑怒骂着白头到老吧。在面对时代变迁和家庭的巨变时,都表现出了坚韧,智慧和幽默感。
Matteo,Nicola和Giulia的理想都是改造社会。三个人选择了迥异的人生道路。多年后的Matteo纵身一跃结束自己短暂而又无奈的一生的时候,Giulia在监狱里虚度年岁却不见自己的信念曾给这个世界以有益的改变的时候,唯有Nicola依然从容带笑的播撒同情心,履行少年时许下的职责。
温情和耐心才是给人生上色的那一抹光线。

六个小时很长,容量很大,却没有一秒的多余。
一场戏终了时难忘的,
送Giorgia返乡的雨夜里Matteo无意中看到了Giorgia的日记本,上面写着都是他的名字。
Giorgia被警察带走,兄弟俩却都无能为力。两人的人生道路就在Matteo依然坐上回罗马的火车时分道扬镳。
Matteo对Mirella说,自己叫Nicola。后来Mirella给照片命名为:自称为Nicola的Matteo。
Matto看到警察局墙上贴着的通缉犯照片里有一张熟悉的脸。同事告诉他,如果在街上遇到,可以一枪毙了她。
在两人相约的新年夜,没有等到Matteo的Mirella在街上走着,而Matteo的车此时就跟在她的后面。最后他还是掉头走了。这就是永别。
Nicola帮助警察抓住了Giulia,告诉她自己要娶她。Giulia拒绝了。而后在看到Nicola寄去的乐谱时痛哭失声。
出狱的Giulia见到长大成人即将结婚的Sarah。Sarah接受了自己的母亲,还告诉她,一个新生命正在孕育中。
Giovanna问Nicola时隔多年是否还认同当年在明信片上所写:“眼前所见一切都如此美丽!!!”Nicola说,我不认同那三个感叹号。
Nicola和Mirella并肩走在庄园里,Matteo的手仿佛搭在了早已互生爱意的两个人肩上。最后一点隔膜终于烟消云散。
Andrea和女友踏上去往北极的路,最后一幕午夜月圆。青春的故事还在延续和传递着。而他的父辈们的青春终于定格成隽永的史诗。

如何能到达坚强的渴望 偏偏人生路口我总选错了方向 路上有风风里有梦梦里是我 亦步亦趋蹒跚的步伐 但情已多时就算全上心头 仍不免走样
昨日黄花会随风散落难收 伤心时候更要记得歌唱 多想能给你难忘美丽时光 翩翩起舞时候我总踩错了步伐 忽明忽灭闪烁谁的戏码 但情已多时就算人早散尽 仍频频回望

 6 ) 灿烂人生

最难以忘记的是,Giorgia重新出现后,兄弟两人也不知是谁说了,“我想当时我们都爱着她。”
年轻时的两人带着疯女孩的那次出行真是最美好的时光,一路上有女孩枕着Matteo酣睡时哥哥掩不住欣羡之色的捉弄,也有Nicola温柔体贴的无微不至。然而忽然间一切就让被警察带走的女孩惊慌失措的眼神打破。
Nicola继续前行,而他身后的Matteo却沉默地踏上了返程的旅途。其后佛罗伦萨抗洪相见时的一个拥抱,父亲死时返回罗马途中的激烈争吵,20年内两人确实并未再有太多交集。我们看到的是人生乃至人性的两面,却还要为其间挣扎维系的血浓于水唏嘘不已。

看完整部电影后再重新回顾的片断之一,有疯女孩发现Matteo看到自己日记之后的歇斯底里,我记得那上面写了Matteo的名字。大雨中试图自我辩驳的Matteo在哥哥的劝说下仓皇离去,而后者不出意外地安抚了女孩。被雨淋湿的Matteo一侧脸部的特写阴郁低沉地出现在了镜头前。身后Nicola的发问没有得到任何回答。
17年后打开屋门的Matteo欲言又止,送别的Nicola依然是一句困惑的“怎么了”。对方笑了笑,迅速地走入了夜色。
也不知那夜是不是在Matteo纵身一跃之后,才下起雨。

Matteo之死在一瞬间突兀无比,此时电影还余下两个小时,要讲其后的20年。瞬时空白的思绪开始往前捋,从那夜哭诉着找上门来的Mirella和警局里的穷凶极恶,到另一夜望着女人背影猛的一个急转,到多年前与父亲的最后一面,到一次失控的袭击,到学生时代一次离经叛道的自我表达。
看到母亲珍藏的Matteo学生时代全A的成绩单,我们应该还没有忘记多年前坐在教授面前的Nicola,甚至清楚地记得那位老人说:“你的成绩本应得B+或者A-,但是因为你的态度,我给你一个A。”
理所当然地,我们为Matteo的迷人、骄傲、自我、孤独、反叛、矛盾,甚至是难以理喻而无法自已。在面对Nicola时却不失一刻从容与淡定。可我也没有忘记他对被自己投进监狱的Giulia说,“嫁给我”。

记得上一部看至流泪的意大利电影是[儿子的房间],昨晚面临Matteo死后的片断又有了相似的冲动。母子三人的哀痛是在走出Matteo公寓之后才昭示的。蹒跚的母亲松开了手里的三本书,妹妹Francesca哭着捡起,而另一边的Nicola也早已泪至失态。
而Matteo与哥哥一家赶回父亲葬礼的片断更是难忘。暴怒失控在下车后瞬间化为软弱的眼泪,他和Nicola在阴冷的夜色中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母亲的死讯由医院的孩子不连贯地读出,两鬓斑白的Nicola去到海边小城在坟头摆上一束花,业已平静的还有时代。

印象中最深的一个淡出般的镜头停留在Giorgia似空白却又饱含神情的脸。随着点唱机奏响的一曲[A Chi],我们希望或者肯定,Matteo本可以向前一步。
他没有走到那一步。多年后变得和当时的他一样高大挺拔的年轻人踏上他从未驻足的土地,来信告诉另一位父亲Nicola,“生活正如你所说的那样美好”。
落日因此是完美的句号。

 短评

6个多小时,长得不像话,让人想写诗,不写白不写:美国往事意难平,步履不停爱且行。美好何需添感叹,灿烂寂灭总关情。体制自由各孤影,他朝黄梁幡然醒。一生几届世界杯,人间正道是悲悯。

9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三星到四星到五星躁动中的平静最后胜出

14分钟前
  • Caesura
  • 力荐

你有没有试过,看完一遍,立马跳到影片前10分钟看几分钟,恍如隔世。★★★★★

15分钟前
  • 坍塌
  • 力荐

愿每一个骨子里住着马迪奥的人,都像尼古拉一样温柔的活着。

19分钟前
  • 歆曼
  • 力荐

他让激进的朱莉娅弹得一手好钢琴,让暴躁的马蒂奥成为一个书迷,让美瑞娜在失去马蒂奥之后得到儿子,让尼古拉在女儿离开后重新得到爱情。他端详、雕刻、安抚每一个辗转反侧的灵魂,让你觉得世界可以变得更好,正在变得更好,还会变得更好。

23分钟前
  • 青陌
  • 力荐

6个小时,1个家庭,44年的世界跨度,一晚上看完一群人的一生,太完美了!★★★★★

2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昨晚,独自三瓶燕京啤酒之后,是一部六个小时的电影,意大利的《灿烂人生》。第二遍看它,感触愈深。电影是关于两兄弟和身边一些人的事,四张碟,六个小时,故事从1966年进行到2002年,应该可以说算是意大利的近代史了。关于历史两字,实在不怎么喜欢,以前接触的无非是课本上堂而皇之的一些玩意儿:某个年月某个人某件事,缺乏细节的幽默与惊喜,看了如同嚼蜡,无趣之至。关于细节的印象,建立在一次影视赏析课,那是看了《天使艾米莉》之后,老师布置了一个当堂的作业:每人写十个细节。实在分不清像艾米莉迷恋把

30分钟前
  • 国王死在栗树下
  • 力荐

"「眼前一切都很美丽」,还有三个感叹号,你现在仍然认同吗?" "我不认同那三个感叹号.."

35分钟前
  • 段落
  • 力荐

虽然有点长,但绝对是每一个人值得一看的好电影。从一个家庭(具体两兄弟的家庭)的成长,大到囊括意大利的历史变迁,小到每一个个人的领悟,转折,和生老病死。看得我泪流满面,而且极度想家,也想拥有一个家庭。Everything that exists is beautiful!!!也许青春以后就不再相信感叹号了,但是世界依然美好。

37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六个小时真有阅尽人生之感,虽然这种人生仍不免理想化,过于美好总叫我恐惧;自由的代价是死亡,可是为了追求生命中最微小的幸福和最飘渺的美,即使死亡也不足惜;要有多大勇气重温历史重温回忆;苍老的爱情多么美丽,为了等到那一刻,漫漫长夜,我愿意等。

4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平民史诗也可以如此回肠荡气。366分钟里浓缩了40年的时光流转,用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徐徐描绘意大利战后人事变迁。对积重难返的社会,导演显然是如第一男主一样的温和改良派,并把人情置于理念之上,这点相信也是意大利人的民族性。剧情演进的前后呼应,结尾的轮回与传承,精妙绝伦。

43分钟前
  • Pearciac
  • 力荐

我电影名单里永远的第一名。影片里充满了哭泣,但不是为赚取你的泪水。影片里充满了悲伤,但不是为赚取你的悲伤。影片里充满了坚强,但不是为说教你坚强。你是马迪奥,你也是尼古拉。

46分钟前
  • 凡町
  • 力荐

人生如梦,跌宕起伏。生老病死,几度哽咽。黯然销魂,唯别而已。灿烂人生,生生长流。

4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爱这个世界?是马提奥那样宁为玉碎,朱莉叶那样飞蛾扑火,还是像尼古拉那样柔情似水?追寻自由之路究竟通向何方?到底怎样才能用爱换取爱?这些最重要的问题,我们从来也得不到回答,多少人的一生就这样枉惘而过。数度落泪,想给六星。

52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OMG!本来只是为了练习意大利语听力,但是从BGM,美术设计,情节节奏,人物呈现,还有借由一个家庭还魂的历史那个水乳交融。那些我曾经去过的城市,读过的故事都有了新的面孔……下次去意大利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吧。能handle这种超长片而不叫观众走神不让叙事或人物跳针的,都是大才啊~~~

53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我愿肝脑涂地地深情推荐这部电影。所谓“人生中不能错过的六个小时”,我看,可远不止六个小时,因为,看完一遍还会想看第二第三第四遍。我记忆中的意大利,我所不知道的意大利,真实温暖或炽烈灿烂的感情。漫溢于所有的画面。

55分钟前
  • 舞!舞!舞!
  • 力荐

动荡年代年轻人的青春理想和生活。是很难得的,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立场和意识形态色彩却依然异常饱满的故事。明明不可解的矛盾最后被友情和亲情的温情脉脉遮盖,可我还是接受温情牌。故事比立场有力,人物比态度有力,忘不了Matteo那在漫天烟火背景下的纵身一跃。

60分钟前
  • 有必要
  • 力荐

6个小时,酣畅淋漓,波澜壮阔,又见微知著,充满人性光辉(完美承接了贝托鲁奇的<一九零零>);我坚信每个人都会从这部人文史诗电影里看到自己灵魂的投影,去寻找生活的真相、生存的意义与生命的本质!——真的无比灿烂,无比辉煌!!// 追加:近十年来已反复重看了五六遍,这是在绝望中让我重拾信仰的圣经!

1小时前
  • GIVIND
  • 力荐

对于我这种极其没有耐心的人来说这就是一部罪大恶极的烂片=。 =

1小时前
  • 周一一
  • 较差

从耐心上来讲。。我是不推荐的

1小时前
  • Toum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