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疯

喜剧片大陆1994

主演:潘虹  刘青云  王汝刚  王华英  郭锦恩  

导演:李国立

播放地址

 剧照

股疯 剧照 NO.1股疯 剧照 NO.2股疯 剧照 NO.3股疯 剧照 NO.4股疯 剧照 NO.5股疯 剧照 NO.6股疯 剧照 NO.13股疯 剧照 NO.14股疯 剧照 NO.15股疯 剧照 NO.16股疯 剧照 NO.17股疯 剧照 NO.18股疯 剧照 NO.19股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4 19:42

详细剧情

  1992年,炒股热悄悄在上海兴起。许多老百姓厌倦了平凡无味的生活,开始纷纷投入这个让人疯狂失常的怪圈中。  香港男人阿伦(刘青云 饰)热衷赚钱,因此忽略了女友安娜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关系逐渐出现裂痕。安娜不辞而别来到上海,阿伦于是追来这里。失望的阿伦在上海小青年三宝的介绍下,权且借炒股打发时间,也因此结识了公交车售票员阿莉(潘虹 饰)。阿莉和丈夫、女儿住在底层的弄堂里,邻里间吵架拌嘴不断,生活条件迟迟得不到改善。凭借阿伦的指点,阿莉终于尝到日进斗金的快感,她的生活逐渐改善,周围人也对她尊敬有加,只是在这一过程中她渐渐成为股票和金钱的奴隶,沉湎其中,无法自拔……

 长篇影评

 1 ) 随想


这是一部94年的电影,那年的潘虹还年轻,刘青云还没有那么出名,但是炒股这件事情却猝不及防地出现在了每一个上海市民的视线里。
关于电影拍摄手法本身,我想大概是这是老片的缘故,导演对画面的角度掌控不是特别到位,每一帧画面细节的精致程度不够。电影中配乐也较少,不能够很好地烘托电影的氛围。但是因为该电影是以剧情发展为主线的,所以这些过多的电影技巧也不会显得特别重要
关于选角,我想导演着实是个伯乐,将潘虹和刘青云选了出来。潘虹饰演的女主人公身上有着浓浓的市井气息,而潘虹竟然也成功地演绎了出来。不论是其夸张的装扮,还是泼辣的行为举止,都成功地给这个角色增添了色彩。而刘青云的淡定演绎也准确地诠释了“香港人”。男主人公演技平平,仅仅做到了完成任务但并不出彩。其中很有意思的是,导演在安排小市民形象时,着重放入了一位“老太婆”,一个“瞎子”,一个“哑巴”。我的理解是“老太婆”什么都不懂,众人说风就是风说雨则是雨,颇像当时中国股民的缩影。“瞎子”和“哑巴”的象征意义则更为明显,即是辨识不清现状的盲从和人云亦云的沉默。
关于背景,1992的上海,股票市场进入人们的视线有一年之久。由于市场还未被开发出来,所以有很大的潜力。初期,股票一路飙红,人们不断买进,不断致富,出现了许多万元大户。然而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改变了这一状况,大户们发现深户的潜力更大,则纷纷弃沪从深,导致了上海股票的暴跌。在这一个时期里的中国股民的特点就是盲目乐观、盲目从众。他们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只是跟着那些所谓有消息的人一起去炒股。这势必不会成功。连知识这样的基础装备他们都不具备,他们用什么去和股市斗争呢?难道是个人品质吗?但这也不见得可行吧。看看他们偷电的行为、企图共同抢老太婆钱的行为、帮亲戚做生意偷吃回扣的行为、排队不分先来后到的行为就明白了。他们的文化教养和个人素质都不高,这样的炒股只能说是一种赌博游戏,而且高风险、高收益。
关于我从电影中读出的道理,我想导演最想表达的就是那关于金钱和家庭的平衡的考量。电影中有两对主线人物,且这其中蕴含着的人生课题是一样的。那便是金钱时间和家庭爱情的冲撞时的抉择。电影中的导向很明显,即为不应该抛弃家庭与爱情,不应为金钱的诱惑蒙蔽。但我却认为这样的认知太过单一、不具说服力,因为好的家庭和爱情确实应该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潘虹和刘青云都是为彼此的伴侣、爱人努力,他们都渴望拥有更高质量的爱情和生活。若是“老公”不要太在意那大男子主义的尊严,若是“女朋友”不要太小姐气地责怪太少的陪伴,相信他们的生活都会因为物质上的更加富足而过的更好。所以,不应太过批评那些追求利益的人,而要批判那些过分追求利益的人。若是为了挣钱,就对孩子、家庭不管不顾了,那么必须批评,而且要狠狠的批评。所以我想啊,我们都应该光明正大地“追名逐利”,但一定不可“本末倒置”。要切记那些名与利最终都应服务于家庭。这部电影在尾处还提到了一些关于人性私利的思考。当赚钱的时候,人们常常将其归因于运气好、市场景气,然而当亏钱的的时候则集体愤怒,责怪那个“授权人”。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以股票为主题的喜剧性喜剧。题材新颖、剧情起伏、主题深刻,并且以直白的方式表现着导演的想法,没有半点遮拦、半点含糊,有着浓浓的时代烙印、时代气息。看完电影,我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为什么这是一部喜剧?如果“老公”真的跳楼了,那么不是更能用悲剧式意味表达股票风潮的危害性吗?那么不是更能体现那大男子主义的无用性吗?不是更能让那因为挣钱而忽略家庭的女人感到惋惜和悔恨吗?但是,我想,仅仅从影片本身去看,悲剧式意味的结局是有益无害的。可导演应当还是考虑了受众的感受,所以没有那样做。毕竟那时候的人们,身边也许真的发生过类似的自杀事件,这样唤起观众的痛觉实属不该,毕竟股票市场仍需人们的坚守,还是要给广大股民一些希望的!

 2 ) 那个年代的电视很好看


       这部影片的历史还原感很强,强到仿佛真的回到了改革开放之初民风未改之时,那时候,家里有事邻居还会来问候,你还认识楼下卖早餐的大婶,北上的港仔还会撒钱,刘青云还没有胡子,潘虹也没入庵,股票还可以赚钱,没钱也有人关心。想想那时还住在单身公寓里的我的一家,不是艰苦,不失梦想,不免黯伤。
       那时还是电视统治传媒的年代,你要是不知道最近电视里放的是什么热门动画片,只消进小学附近的小卖部转一圈便明了,那时最常见的就是一帮小学生围坐在小店里听着《数码暴龙》的对白玩暴龙机,和着《四驱兄弟》的背景音乐斗四驱车,边看《爆旋陀螺》边想着我还要存多久的钱才能买一个和同学一样狂拽酷炫的陀螺,同步率简直爆表啊有木有?同理要考察送小朋友什么礼物最开心,只要去看看无线或者亚视五点之后的电视节目单就知道了。
       因为电视是那年代的大红人,人人都想抱着它睡觉(小时候我妈觉得我看太多电视就说:你干脆抱着它睡觉好了),其实我觉得那时电视吸引人的不是它那肥硕的身形,而是它那晦明暗烁的脸庞,五彩纷呈地展现了远方世界的精彩。但是大人们却喜欢它黑着脸,呈现着红红绿绿、不知所云的数字,小时候的我觉得这真是暴殄天物啊!更疯狂的是他们居然能盯着这丑死人的红配绿看一整天,当然他们还是更喜欢看红色,哪天电视整个脸都是绿色的时候,那也是小朋友们的受难日,没得零食吃玩具玩不说,还要被阴阳怪气的父母无厘头的臭骂一顿。还好我爸妈不是那种人,他们觉得大人和小孩的世界不能太早地交合在一起,这也把小朋友的我愁死了,我问他们为什么大人总是看股票的时候,他们只是报以神秘的微笑,得意的笑,狞笑,大笑等各种笑,他们越笑我就越想知道,到最后我能得到的信息就只有他们看这些数字就有钱赚,可是在我看了陪他们看了一天也没有见到从电视机里出来的钱后,我再也提不起对这些数字的兴趣了。
       之后我还明白了如何看别人炒股有没赚钱,和《股疯》里的大上海一样,深圳人民炒股赚钱之后肯定回去一趟沙头角,置办一套新鲜靓丽的服装,抹上猩红色的口红,回到一群灰蓝布衫的老同事中间显摆一番。再厉害的一点的坐着帕萨特,伊兰特进小区那也是风光无限的。赚的最多的就和电影里的结尾一样,搬离这日渐萧索的国营单位职工宿舍,有点不同的就是这些New money搬走时是静悄悄的,不像电影里那样敲锣打鼓,可能他们深怕会带走这里的“鸡犬”。
       咿呀,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我们家搬家是不是因为炒股赚了钱,我还是非常怀恋小时候住的那间还能闻到楼下炒菜香味的公寓,每晚都会定时在篮球场上踢球的小伙伴们。想念归想念,我却害怕回到去再看见儿时的玩伴,因为分别太久了?还是因为我就喜欢静悄悄地逃走?不知道,因为他妈的这就叫回不去的童年。

 3 ) 上海"股疯"的启迪

    可以说,十多年前的那部“股疯”,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是受“股疯”的影响(部分),踏入了国内证券市场。在2001年国内股市剧烈动荡时,我又受"股疯"的启迪,到越南胡志明证券交易所寻找第二个“上海股市认购证”的机会。我在越南股市中,找到了阿伦来上海炒股的感觉!越南股市的偿试,使我认识到了新兴市场的伟大力量。
    新兴的上海股市,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次百年不遇的创富机会,但对没有经历过股市兴衰的普通中国人来说,往往看不到这一点,这也就注定了当时只有极少数胆子大的人炒股发了财。而对经历过股市大风大浪的香港阿伦来说,应该能够很清楚地看懂中国股市的发展前景和轨迹!他做中国股票,有资金优势、更有信心优势(这一点尤为重要!!!);可惜,他早早回了香港,错失了以后的沪深两市的大行情。我刚到越南买股票时,连当地证券公司、银行的人都不敢买股票,都说:这东西炒了之后要倾家荡产的!当地一家外资银行的白领(算高收入人士了),在我的反复劝说下,才买了十股。尽管他们不缺钱、也不缺信息,但他们缺乏股市游戏经验,缺乏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好在,这关键的两点,正是我所具备的!到我抛掉股票时,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的几十家投资基金开始进入越南市场了。
    如今,我把下一个投资重点放在了哈萨克斯坦。这又是一个“上海股市认购证”、“越南早期股市”机会的翻版。股市设立后股价几年没涨、市赢率极低,市民根本不懂股票、更不去买股票,可国家经济却在飞速发展,房价已经涨到天上去了。我坚信: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必将带来一波资本市场轰轰烈烈的大行情!这行情,对哈萨克斯坦的普通人来说,也是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
    经历了一次越南股疯,我还想再经历一次哈萨克斯坦股疯——而且,我预感很快就会来了!因为,我看了十几年、几十遍的上海“股疯”!

 4 ) 牛X的片子

这是什么牛x的片子,完美的预言了近20年中国房地产的现状,也反映出了90年代初人民急需求富的迫切愿望,真的是把疯狂做到了极致,潘红的演技在这一部电影中绝对封神,并且这才是牛叉的合拍片。 厉害的是,本片上映于《大时代》与《暗战》之间,刘青云继续在上海实现股坛奇迹,并且在最后还当一把谈判专家,严重怀疑杜琪峰是看了这部电影才找刘青云去演的《暗战》,通过股票来反映众生相,绝对不失为一部好片。而影片的高潮在于,丈夫为了挽回所谓的男性尊严,用老同学房子装修款全部买进股票,准备搏一记,范莉和他的街坊邻居也在苦等阿伦送来救命金,全部夯进股市,而阿伦在准备送钱路上看见女友和别人暧昧,醋意之下打了一架,似乎心灰意冷放弃炒股。怎奈天意弄人,“孔雀化工”(听名字好有年代感的股票)一路狂跌,将范莉、邻居们、范莉丈夫的钱全部化为泡沫。范莉的丈夫巨大打击之下准备在阿伦居住宾馆楼上跳楼,还指定临死之前要和阿伦谈一下。 此时影片用荒诞手法描绘的人世百态,宾馆楼下有人在撒钱,宾馆楼上有人却因为钱要跳楼。

 5 ) 90年代难得的内地商业喜剧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90年代,中央六台,那时候还小,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潘虹用牙签剔牙——通过我妈的讲解,我记住了,剔牙是要用手挡住的。

还有结尾,三宝又找到了一个表叔,我妈妈说,嘿,这人又找到一个亲戚。

这么多年过去了,莫名对这两个桥段,印象深刻,还有我妈作为业余影评人的妙趣点评。

大概是因为这两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牛市,我又想起了这部尘封在记忆中的老片。

继92年《大时代》的股票大亨方展博一角,刘青云这次转战内地,继续扮演一个股市老手,在新兴市场纵横捭阖。

那个年代,买股票还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可以直接购买心仪的票子,那时必须提前购买认购证——有点类似粮票,财力雄厚,头脑灵活的人,都会雇人排队;没有资本的,如潘虹,三宝,作为一二级中间商灵活地通过转手赚差价。

直到认购证消失,当年那一批雇人排队买认购证的,大概又继续雇人去有投资潜力的楼盘,排队抢号了。

电影中展现的90年代邻里关系也妙趣横生,大院子里住的街坊,谁家吵架,谁家发财,谁家有八卦,一个院子、同个社区的人,转头就把消息传遍。偶尔邻里间拌拌嘴,闹个别扭,前一秒还白眼相向,但等到别人家孩子或老人生病,终归还是要帮把手送去医院的;同样的,隔壁大户赚了钱,街坊都想分一杯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到底没讲错。

潘虹的社区里经常传递股市第一手消息的,是一个盲人大叔。。。但他眼盲心不盲,对股市动向比一般街坊都清楚——比较逗的一段是,这人在看到股价飙升时,干脆摘下眼镜盯大屏幕了,说好的盲人呢?另外,每次哑巴想要表达什么,没人明白,只有“盲人”大叔,一清二楚还能当哑巴的翻译。

那时的港人,还是带着有些拧巴的傲慢来上海淘金:

刘青云的女友Anna,面对老板追求,灵机一动借口洗手才脱了身,回头还不忘吐槽一句:

我得去洗手了,听说中国人上完厕所不洗手,丢~

不过这也对应着开头,潘虹家蹲完马桶的小朋友,手还没洗摸摸脸就直接上桌吃饭了。

片中各个角色,都充满了喜感,除了潘虹老公,一个典型的上世纪知识分子,面对改革大潮却最先受到了致命冲击,类似这样被时代吞没的悲剧角色,在那个年代并不少见。

我的舅舅也是当年第一波投身股市的勇者,听说那时候他大概还上了杠杆。

90年代中后期,舅舅家里经常有一些北方不常见听起来就很贵的水果和海鲜。想来,那时他是赚了钱的吧。

听我爹说,估计90年代他就有个小五十万的样子了吧,同时还偶尔搞点邮票收藏,为这,还特意在家里搞了一个厚重的保险箱。

但炒股二十年,大A股牛熊转换多次,我舅舅却反而欠了很多外债,究竟数额有多少,他自己也从不对家人明说。

这几年,他离开家乡南下,去了江浙一带的私人医院,听说那里给主治医师的工资很高。

唉,可怜我舅舅,60多岁的人,还要背景离乡的,赚钱抵债。

去年听说他回来,在酒桌上开心地说,债务基本清了,现在主要想多赚钱,帮我表哥还房贷。

电影结尾,刘青云在天台上悲从中来,对那个落魄的知识分子说:

你说你不幸福,你堂堂中国人,而我呢?我是香港人,到了哪里都是二等公民——

以前还没发觉,这电影竟然还暗戳戳地融进了港人的无奈,大概由于是中港合拍,可以这么讲吧。

最后三宝继续他的老本行,到处找“葱头”,顺便还在电影最后给大家留下财富密码:

以后呀,房地产才赚钱。

不知道搬去浦东新区的潘虹一家,有没有在浦东多买几套房子。

而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工作人员,包括刘青云和潘虹,有没有在浦东或者香港多购置几套房产呢?

只是这一切,都不得而知。

 6 ) 我才没有疯

1990年上证上市,1994年这部电影上市,现在距离2020年只剩下十来天,虽然像是闹剧,但是趋利的人性刻画得很直白,也深刻。

2015年我家有亲戚炒股的巅峰资产是9位数,现在是负数的7位数。所以炒股这事并不是什么特别出彩的事,然而当年我们家也曾经眼红羡慕过,这就是人性。


我写东西还是首先以为了多年后自己能够反思自己当下感受和思路为目的,所以不管看到什么主要以联系自己为主,有没人看无所谓,因此难免容易不断在谈论自己。

当然也是为了让我老婆和知己也能够看到我的想法,方便私底下就某一话题可以展开深入的讨论。


有钱是真的容易让一般人幸福的,因为几乎大部分的东西真的可以用钱来满足,即使钱办不到的,可以花钱麻痹不快乐;但贫穷也是真的会让人痛苦,而且会苦得无力翻身,但这时候如果能够体会到贫穷时候的快乐,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所以为什么常说,不怕穷,就怕由富变穷。

其实2015年的时候我就开户了,只是完全不了解,也就完全没有操作,2019年应该说是P2P逃过一劫后,在基友的引导之下才有了想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心,一点一滴开始学习金融知识。

首先接触的就是指数基金,当然现在还是在学习指数基金。

一开始看了几本初级的投资书《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富爸爸穷爸爸》《理财就是理生活》《不上班,也有钱》,还有油管台湾股市投资的节目,对股票、指数基金有了一个大的认知框架,起码我知道股市不是赌场,是战场,是可通过高明的兵法、雄厚的兵力来提高胜率实现兵强马壮雄霸一方的。所以在一开始我就很明确了第一条原则:不吃败战。也就是巴菲特的一条原则:不要失去本金。

这事说起来难,做起来也难,难不在兵法,在用兵的心态。股市大多是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当然是存在风险收益不对等的情况,但这种情况我的能力暂时是判断不到,遇到了也是瞎猫了)每一战都盯着利益最大化,意味着风险也是最大化,假设100的本金上涨100%再下跌50%,最后本金是100,收益为0;同样本金100,上涨10%再跌5%,最后本金是104.5,收益率为4.5%。

我一直无脑没策略的买了大概大半年的场外指数基金,甚至没看过大盘每天沉浸在纯粹生活当中的喜怒哀乐,结果基金开始盈利了,而且远远超过余额宝和银行定期理财的收益,那时候我才开始真正重视补充相关的金融知识,特别是这几个月,疯狂充电。

当然前一段进入了低潮,账面开始出现亏损,那时我也开始尝试场内操作,当数字每一秒在眼前跳动的时候趋利的人性被无限放大,我下了第一单场内大概1分钟就赚了几千块,简直不要太爽那种感觉,然而没几天屡创新低亏得话都不敢说,后来为了拯救这支场内基金,通过更多的知识充电和交流,才稳定了下来,现在亏损在1%左右徘徊,也把这支列入网格交易当中,才算是一块石头落下。但是整体的账面也并不乐观,只能说不亏钱。

前一段有位豆友来日本旅行付费让我接待,我忙了一阵,那几天基友给我留言了更多新的知识,接待结束后我几乎不赔老婆不带孩子的时间都泡在书房了,把新知识充上电,周五的时候碰大利好,一下账面全部翻红,一天大概就有1W左右的收益,那晚我真想一口气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然后等着牛市到来。当然这种念头大概只持续了10秒,我就认真的把全部持有的基金和个股包括理财都做了一份详细的表格,也大致分析了一下新的一周计划投入的方向以及在此确认了一下春节前的资金分配、春节后的资金分配、随机基金分配、特定策略的资金分配、以及日元兑换人民币的触发条件,心里踏实明了。就等着新的一周按计划继续投资并且做一些新的操作练习。

这一年还得益于在看500W字的《德川家康》全集,家康公的隐忍和坚毅伴随着我在股市投资中步步为营。


这部电影好看在把人性在利益面前的面目表现的真是有多土就有多真实。

股市上涨的时候股民就怕错过涨的机会疯狂买进、跌的时候又怕跌跌不休赶紧割肉,所以说中国股民像韭菜是真的很形象,韭菜嘛,本来也不是很贵的菜,割了过一段又能长起来,只要不死可以不断割;普通小投机者,有工作炒炒股,输了就当打游戏充值了,回到工作继续干几年后又有点积蓄了,又回到股市了。

不过我去讽刺韭菜股民可能也是五十步笑百步了,我是不是韭菜我自己还真没法证明,即使今年明年不是,5年10年后呢?谁也不保证谁永远站在同一个位置,关键时候,为了活下去,韭菜也得当。


今年我有几次凭感觉的操作我觉得还真是值得可圈可点。

去年底的钻石坑我还没开始交易,所以这没有办法了,但是从2月一直到现在,在5、8、11月分别出现了3次黄金坑位,5、8月我感觉到了,但是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只是简单的增加定投的次数。而11月的那次因为有了更多一些的知识支持,单周最高投入17w,再换一个角度总结,2-10月,我大概总投入金额在10w不到,一个双十一到12月,目前投入总金额大概在70w+,再进一步说,我的成本就定格在双十一之后半个月的股价了,如果这时候的股价是低的,那么未来我大概率赚钱、反之赔钱。这事其实现在看来觉得自己英明神武,然而双十一后的两周我都在害怕持续下跌,当然有了这一次加仓体验,应该未来遇到同样的情况就有可能真的敢在再跌10%甚至更多的基础上继续加仓了。

11月刚学习并且开始实际操作网格交易,上周五收了两网,都是持有13个交易日5%+的收益,尝到网格的甜头。同样是上周,补了两网,其中一网-6%的收益现在-1%、另一网-5%收益,现在+0.6%,同时还有一支网还差0.3%就收网了。(明天要起床设置交易单,在日本炒A股最幸福的莫过于北京时间9:30开盘,我可以睡到10:30)


其实有时候会觉得前几个月自己太懒惰和保守了,换言之就是觉得自己买得少了,今年的资金被我分成两份,一份是人民币,一份是日元,几乎是1:1。然而日元因为、、、从情绪的角度是我交友不慎,听信吹牛大王的胡言乱语没有坚持自己原有思路导致在汇率高点持有,很难过;从可观的角度上来说,是我自身对自己的思路不够坚定和信心不足,最终主要原因还是回到了我自己身上。

昨天看新闻,约翰伯格的先锋基金和蚂蚁金服合资在上海开办了基金公司,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定心丸,甚至让我从股市中看到未来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能性了。


有几个人特别的感谢,无论我最终结果如何我都很感谢你们。

首先是我的妈妈,因为我们家基础一开始是她出手帮忙的建设的,不然我不可能有这么多心思计划着「不上班,也赚钱」这事;我们还有一份口头协议,她交给我35w用于投资,我每年承诺5%的保底收益以及保证本金安全。 接着要谢谢老婆,我在日本的签证全靠她上班换永驻,我不喜欢上班所以长期没有稳定的收入,但她没有过分的要求我什么,甚至鼓励我通过感兴趣方式来增加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

感谢高中的同桌,认识了你我才掌握了从书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只不过发展的比较晚,快30岁了才开始认真看书,也没有想到现在又因为学习投资互相联系的更加紧密了。(其实十几年也确实没怎么断过联系,只是越来越频繁了)

也感谢我的宝宝,或许你还没当父母体会不到这种付出的感谢,因为有了你爸爸才有了爸爸这个责任重大的身份。

最后,一家人满足的生活在一起,只要收入勉强吃饱饭其实也是幸福的,更多的收入应当建立在不以牺牲家庭情感为前提,不然钱还有何用处?

 短评

上海热。结尾的卡车,直接穿越到了《万箭穿心》

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比《爱情神话》还灵! 别说这三宝有点东西的,90年代知道在浦东投资房地产!

8分钟前
  • 五角飞碟
  • 力荐

股疯这片子简直是一代神片。论股市,其剧情即使到今天仍然在一次次地重复地上演,今年的状况尤甚。论上海历史,它用电影镜头记录下了90年代那个还未被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吞噬的市井上海及其生活细节。而最牛逼的是,影片最后王小毛站在南浦大桥上指着浦东滨江地块预言了中国房地产的今天。

13分钟前
  • 空想特摄兔男郎
  • 力荐

活着干嘛,跳楼吧。@资料馆

18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能把一出夸张的讽刺剧演好,有不被指责,需要的可不是优秀的剧本,而是一位优秀演员的勇气。潘虹是上个世纪至今中国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被如今的年轻观众称之为中国的杰西卡·兰格,戏路却比这位美国远亲要宽的很多。《股疯》中她对于复杂琐碎人物关系的处理让人惊叹,不时为她的才华所倾倒。

22分钟前
  • MovieManic
  • 力荐

载入史册的历史经典。太还原生活的点点滴滴了,作为80后表示,这部电影就是真实生活日常,虽然剧情夸张浪漫了一点,但是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大陆就是酱紫。现在看看,中国简直就是从越南变日本的即视感,日新月异飞速发展,都是人才都很牛。还有潘虹演技真的太好了,妥妥的大女主即视感,她要是多拍点这种精准对位自己风格的戏那得多好啊。刘青云代表的香港,和她代表的前卫大陆城市的文化价值碰撞,这种先锋电影只有以前的国产片才可以看到,真的很自豪了,这才是代表中国电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典范!

24分钟前
  • 外星纪-南庄座.
  • 力荐

极度切题的经典老片 时值国内改革开放股市刚刚兴起 一夜暴富的黄粱美梦确如片中让广大群众疯狂不已 大赞潘虹的搞笑泼辣形象 摆脱悲情苦命女性形象的潘大姐演技更为传神气场 90年代正是改制最明显的时候 于是就有排队买认购券 排队交易 盯着大屏幕看行情的场面 现在虽然有了电脑网络之便利 本质上不会变

27分钟前
  • 李小庫
  • 力荐

是个做社会文化研究的好案例。影片戏剧化的表现了炒股狂潮,这个在上海新兴的令人上瘾的外来物。同时,影片又内在的显现了大众价值观中的盲目趋同,利益扭曲人心的影响,,女性作为第二性被附上的禁锢职能,以及香港-内地关系。但其实这些方面都表现的模模糊糊。

29分钟前
  • 杨小槑
  • 还行

通过香港导演之手,拍出最最沪上风味的时代剧。悲剧搭台,喜剧开唱。其实无关悲喜,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最朴实而难忘的一段记忆。故事细节落实到具体叙事节奏都赞得没话说,演员的表演浮夸而真实。另,那个时代真的没有烂片诶。

33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还记得那只孔雀化工吗

34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推荐

小时候只觉得,这个片子很好玩,昨天又看了,觉得怎么一个香港导演怎么把上海人的心理,上海的所有东西拍得那么好,那么深入,那么贴切。后来我想,可能天下的事情都一样的,

36分钟前
  • 夏天yi退瓣大树
  • 还行

资料馆2013.7.24.7pm “你是一个中国人,我算什么,我不过是个香港人”,第一波陆港合拍片高峰。潘虹神演技,凌厉泼辣潇洒,无论在公交车、弄堂里还是大户室都妙不可言。新股发行时排队买认购证那场戏被挤着压倒玻璃上的脸,理发店里的小会议等镜头设计都很棒。看了此片而炒股或在浦东买房的都发了吧。

40分钟前
  • xīn
  • 力荐

很多年后,我还记得潘虹在公交车上用钱砸人的片段。当时刘青云应该是才拍完大时代,本片中他和潘虹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这是当时还不满十岁的我最早对上海的感性认识。外滩、南京路、石库门、股票、逐金、小市民……

41分钟前
  • 超越
  • 推荐

股票最早启蒙片~话说我昨晚还梦见我买基金几天赚了30%。。。

45分钟前
  • 琉璃不想动脑筋
  • 还行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转数版。剧作夸张了股票上涨/下跌带来的一夜暴富/一瞬全亏结果,且两对男女如过山车般的情感关系处理也很狗血。不过角色设定很是鲜活立体,男女主角一冷一热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潘虹刘青云演技极佳,各有风格。粤语配音部分好评,但国语配音太浮夸过火。影片记录了90年代初上海的面貌及国人的精神状态,却无沪语元素,十分遗憾。结尾目光投向浦东,且预言了火箭蹿升的房地产业。三星半

50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稍带夸张的真实记录,然后这种生活电影在公开的电影市场就绝种了

51分钟前
  • 时光旧影
  • 推荐

三星半。热闹掩盖了不少的瑕疵,本作有明疯的人阿莉,潘虹演得层次分明,除了她觉得疲惫开始担心转折的桥段太粗糙之外,她实实在在的表演出了一个拥有虚妄的热情的人,尤其第一次挣钱回到阁楼面对刚出差回来的丈夫的那场戏,十分华丽,很多场戏她技艺高超,但那场戏简直如神君天奏。其次是两个暗疯的人,一个阿伦一个阿莉的丈夫,他们都是由一个理性被情绪拨弄变得失态,最后有了跳楼戏,这两个角色基本各有各的牵强,刘青云没演明白转变,丈夫的角色又写得太蠢,所以结尾泄了气。香港导演善于处理情绪,几场大戏都渲染得不错,加上潘虹细腻写实的表演,她把那种港式的幽默消化得很好,用自己的东西表现了出来,这样两全其美的做出了一部不错成色的电影。

52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刘青云, 潘虹,王小毛....有趣的组合...有趣的电影...似乎讲大陆股市的电影很少吧

53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野火烧不尽,韭菜割又生”。即使是25年后看这个故事,竟然也不觉得突兀和荒唐--原来大家都疯了20多年。“方展博”前脚在《大时代》杀了丁家个片甲不留,后脚在上海深陷小老百姓的患得患失中。结尾阿莉家响应振兴新上海的号召,跨过南浦大桥踏进了新村;吃肯德基的三宝下步又是要来帮巴西来的表叔炒楼,一则关于生活的寓言。

55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合拍片。CCTV看过好几次了。潘虹演技就是好。刘青云卖萌。还记得那句点睛的台词,潘虹接受采访的时候“作为一个投机者,不,投资者”。带出的还有香港和上海的奇妙连接,以及今天依然成立的现实意味。

5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