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骨头

剧情片大陆2013

主演:赵有亮,倪虹洁,尹昉,黄轩,黄幻,果靖霖,雷汉,陶冶,毛阿敏

导演:崔健

 剧照

蓝色骨头 剧照 NO.1蓝色骨头 剧照 NO.2蓝色骨头 剧照 NO.3蓝色骨头 剧照 NO.4蓝色骨头 剧照 NO.5蓝色骨头 剧照 NO.6蓝色骨头 剧照 NO.13蓝色骨头 剧照 NO.14蓝色骨头 剧照 NO.15蓝色骨头 剧照 NO.16蓝色骨头 剧照 NO.17蓝色骨头 剧照 NO.18蓝色骨头 剧照 NO.19蓝色骨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05:01

详细剧情

  网络写手钟华(尹昉 饰)是一个边缘人物,他是地下摇滚歌手,也是专业黑客。他帮音乐公司的老板徐天(果静林 饰)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一次意外他勾搭上了一个没名气的小歌手萌萌(黄幻 饰),而不幸的是,她居然是老板的情人……正当钟华迷茫之时,他接到了多年没有音讯的父亲钟振清(赵 有亮 饰)发来的邮包,其中竟然藏着一段在文革岁月中的凄婉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叫施堰萍(倪虹洁 饰)的女文青,她有着一段与众不同的岁月,与同学陈东(黄轩 饰)写了一首改变她一生的歌曲,而她竟然与钟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钟华看着上一辈人的故事,逐渐了解了他们,他与父亲、母亲最终在一首歌曲中破镜重圆,而他也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路。

 长篇影评

 1 ) 《蓝色骨头》:要么选择孤独,要么选择堕落

以前豆瓣上有个中国摇滚的小组,用了窦唯的头像,然后就有人骂,说为什么是窦唯,于是一群人来在讨论,后来大家觉得,要找个“中国摇滚乐之父”的头像才服气,再然后,就换了一个年轻人的,再再然后,就没有关注过了,不知那个头像还在不在。

看过《蓝色骨头》,并且了解中国当代史的人,大概都知道这个年轻人,中国的历史波澜壮阔,不仅古代史,当代史也很复杂,你无法用一个僵化的模式来解释,因为中国最近几十年发展很快,也有根本性的转折。

谈历史,因为《蓝色骨头》讲的是父子两代人的故事,父辈就是历史,因为社会发展和文化代沟,这种历史可能是断裂性的(“根本性的转折”也意味着一条巨大的代际鸿沟)——于是,在子辈的眼里,父辈的历史呈现出光怪陆离的诡异色彩,或者说不可名状的传奇性——譬如《红高粱》,譬如《太阳照常升起》。

《蓝色骨头》是崔健的一首歌名,这首歌其实是《迷失的季节》的“续曲”,歌词都连着,里头唱到:“红色、黄色和蓝色,分别代表人的心、身体和智慧”,然后还有“人们厌倦了红色,周围黄色的肉体已经把灵魂埋没”,最后一句是:“我的骨头是蓝色的”——这大概就算对《蓝色骨头》这个片名的“官方解释”了,崔导唱的这么清楚,也不需要我多说。

《迷失的季节》和《蓝色骨头》(歌曲)贯穿《蓝色骨头》(电影)始终,串起了一段父子间的情缘。历史很有意思,就是我们父辈的,并不久远,但很多我们都不记得了——所以我们看到了《蓝色骨头》,所以我们应该去看看《蓝色骨头》——在电影里面,有个角色用残忍的方式主动失忆了,很有趣,不是吗?

《蓝色骨头》打破了线性叙事去剪辑,看到最后面,才会恍然大悟。

“枪”在片中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符号,它代表历史,象征权力,隐喻男性。

通篇看完的感受很类似余华的小说《兄弟》,余华在《兄弟》里讲述了一段断裂的当代史——请原谅我一直用“断裂”这个词,因为我找不到更好的词——小说中两段历史叙述给我的感受截然不同,那么,是两段都写得很好么?是有一段写的不好而另一段写的很好么?

我不告诉你们。

反正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一看就是崔健的东西,一种极为血性的涌动,崔导是过来人,他完全有资格给年轻观众们讲点什么东西。

《蓝色骨头》里还唱:“要么我选择孤独,要么我选择堕落”,我觉得吧,这个作为一种情绪可以理解,但是不能从字面意义简单的理解。

或者说是一种态度,你去看《蓝色骨头》,并且喜欢《蓝色骨头》,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种非常的态度。

(刊载于《东方文化周刊》2014年第43期)

 2 ) 拿不了两把刀,就别双刀流了

崔健早年间拍的《修复处女膜时代》,就已经彰显他对电影贫瘠的掌控力和理解力了。一个摇滚教父,不好好做音乐,非要掺和拍电影,确实是自大了。《蓝色骨头》是首好歌,但《蓝色骨头》这电影,不及格。这电影想卖弄一下特殊年代和互联网时代碰撞出来的情怀,但两个年代都没描绘清楚。特殊年代流于表面,互联网时代更是只披了一件快要掉下去的黑客外衣。可能崔老师觉得枪、特务、互联网演出、飞鸟病毒这种东西来劲,就像他写的那首歌《网络处男》。憋着一副“我追上潮流了”的嘴脸,却根本还是在90年代的思潮里打混。陈凯歌拍《搜索》,至少把人这个东西研究了一下,因为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暴力,说白了还是人心的龌龊。到了老崔这,他不考虑人怎么样,考虑的全都是概念化的元素。一部由元素拼成的电影,也就真和飞鸟和鱼一样,四三不靠。我真为那段在录音室的调情感到脸红,崔老师,如果您拿不起来电影和音乐这两把刀,别老妄想耍双刀流了,好好的关公舞大刀,专精一门吧。别临退休,最后把自己整成了老顽固。
                 2015年1月5日

 3 ) 我们做爱吧!然后背叛,伤害,别离。

《蓝色骨头》上映第六天,全国票房累计348万。 从上映第一天12%的排片率,下降到了今天的1.87%。 电影院很现实,他们要挣钱,挣很多很多的钱,他们发现《银河护卫队》的上座率比《蓝色骨头》高多了。所以,排片越来越少。 观众也很现实,好不容易约会和放松,当然选择3D大片,看着爆炸和打斗的大场面,不用费脑子的剧情,看完开开心心吃饭或者开房。 崔健的歌里,好多的金句。这部电影里,好多的台词也完全不输韩寒的《后会无期》。 但是电影还是受到了一些指责和质疑。缺少文艺片应该有的踏实叙事,多线条讲故事,搞的混乱不堪。如果单独把施堰萍、陈东以及孙洪三个人文革时期文工团的三角恋展现出来,再完整的去讲钟华和萌萌的故事,会舒服很多。结果被剪辑得乱七八糟,观看的时候,就好比在做爱:前戏、进入、加速,马上就要来高潮,突然身子底下的人把你推开,喊了声“我去上厕所,我让我妹妹过来,你们继续啊,不过我一会儿随时还回来,看我蹲厕所要蹲多长时间,到时候,再把我妹妹踹开,不过我今天拉肚子,要是还要去厕所,我妹妹再过来”。任何人都会被折磨得阳痿。无论你有多爱崔健。 但是我依然爱这部电影。依然钟情于施堰萍、陈东以及孙洪三个人的三角恋。作为一个腐女,我认为没有比同性恋再美好的相爱了。有一场戏,孙洪叫陈东起床,他坐在床边,陈东坐起来,俩人打闹了两下,如果我是他们,一定幸福得都化掉了。后来,施堰萍爱陈东,她问陈东:他爱的是你,你爱的是谁?之后两个人做爱,第二天因为那首《迷失的季节》三个人受到审查。孙洪被送上火车,施堰萍被送回老家,唯有陈东下落不明,电影里没有做任何的交代。后来我在想,陈东应该是留在了文工团。他出卖了她,他也出卖了他,在前途面前,爱着自己的男人,自己爱着的女人,屁都不是。 崔健的歌曲《蓝色骨头》里的几句词我特别喜欢: 哥儿们之间谈论爱情认真也是假的 只有在姑娘面前动感情才叫算是真的 当你真的爱的时候理论都是虚的 只有分手的时候疼痛才是实的 崔健的歌以及电影里,展现了太多的真实,我们能从这种真实中映照出自己的虚伪。我想,在上映之前,一定有和我一样现实的人,劝他线性叙事,劝他把电影改个名字。如果电影叫《他爱他,他爱她》或者叫《摇滚不死,快感不息》,哪怕叫《鱼鸟之恋》或者《迷失的季节》,都应该能有更好的票房。但是崔健不像我们这种俗人,向生活妥协,向钱低头。所以,人家好几十年了,一直是摇滚教父。

 4 ) 跟崔健说再见

看了以后特别悲伤,不是因为电影拍的多煽情,是觉得崔健的时代终于还是过去了。他们那个时代结束了,连同窦唯、张楚、何勇、高旗、唐朝、黑豹、罗琦统统的结束了,尽管有时候还能在音乐节或者电视上看到他们,费劲儿的跳着唱着老歌,试图把他们那个年代拽回来,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属于他们的年代终结了。
知道崔健拍电影一点也不意外,倒觉得他怎么这么晚才想起来触电,可能终于感到寂寞了吧。
第一次遇到崔健是在愚公移山,当时一转身,崔健就站在身后,近到差点就撞在他身上了。这竟然就是那个让我激动的整宿睡不着觉的摇滚乐教父,竟然就近在咫尺的戳在那儿。当时他带了一个鸭舌帽,帽子压的特别低,但是因为他脸大嘴唇厚,所以还是很容易认出来,他一脸严肃的站在那儿看演出,我擦,特别的酷!即使一动不动的站在那儿,气场也已经把周围全都盖住,整个场地好像就他一个人。这个人在30年前就是火把,是旗帜,是时尚,是斗士。即使在我上了大学以后再看他们当年演出的视频也仍然觉得他特别酷,音乐酷,歌词酷,衣服酷、台风酷,发型也酷。尤其发型,以至于到后来,在401遇到了一个哥们,那哥们留的发型和视频里崔健的发型一摸一样,我就因为这个原因对那哥们特别有好感。那时候天天在宿舍抱着吉他唱《花房姑娘》和《假行僧》,唱来唱去不是味儿,怎么也唱不出来那劲儿,然后就再也不敢唱他的歌,因为崔健的歌只有崔健能唱,而崔健只有一个。
再看见崔健,是在一个音乐节上,那次他一点儿也不酷。崔健最后一个上场,在台上唱了他的新歌,但是词儿和调子都显得特别老,跟前面五光十色的乐队比起来毫无生气。尽管他特别卖力的跳,但看起来更像公园里合唱队的大爷在跳秧歌。台下起哄不断嘘声一片,我也悄悄离场了,与其说失望,不如说不忍。崔健还是30年前那个崔健,但他好像停在了30年前,在那个时尚喧闹的舞台上,他成了一个异类。那天晚上,崔健一下子变老了。
之后再也没听到过关于崔健的消息,倒是有越来越多的人翻唱他的歌,好像他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影子,一个符号,一个传说。就在我以为他已经开始着手安度晚年的时候,忽然来了这么一部《蓝色骨头》,不禁暗伸大指,真不愧是崔健。电影讲的是时代的更替,拍的不怎么样,缺点挺多,基本不及格,老套的剧情,扁平的人物,还有断篇儿的故事(《Birdman》也有这个问题,这是我不推崇《Birdman》的原因之一)。电影主角是一个80后,身上贴满了他所理解的新时代标签,时尚、叛逆、自我,还有他所希望的正直、聪明、勤奋,最后的结果是这些标签证明了他的不理解,就是因为他不理解,所以才煞费苦心的贴标签。尽管努力的理解,努力的讲述,努力的追赶,电影里的新时代看起来还是一点也不实在。最大的亮点出现在电影的后半部分,主角说了一句:“她是我现实中的虚幻”,画面忽然一下就变成了光怪陆离的蓝色调,人物场景都呈现出现实中的反色,如梦如幻,充满了迷幻的实验色彩,既符合片名又有足够的视觉冲击,看到这儿,我终于欣慰,这才像个艺术电影,崔健其实并不陈旧,他也是一个很前卫的人。不过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是因为家里电视的逻辑板在那个时候恰到好处的短路了。
崔健一直想弄明白,却一直没弄明白,可能永远也不能明白,好像是一个太平天下的将军,找不着他的战场和士兵,这个年代已经很难造就英雄,也再不会出现他这样伟大的斗士。有一次跟老婆聊香港电影,问题是:香港电影为什么没了味道?结论是:现代都市里泡大的人已经再没可能诠释江湖。原来笑傲江湖快意恩仇的时代也结束了。
今天看周老师问“还有几人能安坐欣赏”,说的是评弹。我虽然不了解评弹,但喜欢王玥波的评书,评书可能没评弹雅致,但也是传统曲艺,多少有相似之处,也是毫无视觉刺激的表演,全凭一张嘴。有一次他讲《大隋唐》,竟然使了一个长达50分钟的超长贯口,而且居然全部合辙押韵,实在太牛逼了。王玥波30块钱的票价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涨过,现在场场满座;丰台体育中心游泳馆的更衣室是一个特别有北京味儿的地方,大伙儿出来进去“老张老李”的打招呼一如20年前,最棒的是看门大爷每天用半导体大声的放京剧。有一次半导体里正好放《三家店》,我旁边换衣服的一个小孩竟然跟着哼起来,几乎字正腔圆;单位退休的老师上个月还在感慨毕生科研成果后继无人,这个月就有个女孩来主动接班,老师每每传道都细心备至。
所以,其实不用太悲观,好东西肯定有人要,坏东西早晚让人扔,一伙儿人走了,一伙儿人来,虽然我也不太明白现在这伙儿人,但总有明白他们的。是时候跟崔健说再见了。


过去我不知什么是宽阔胸怀
过去我不知世界有很多奇怪
过去我幻想的未来可不是现在
现在才似乎清楚什么是未来
过去的所作所为我分不清好坏
过去的光阴流逝我记不清年代
我曾经认为简单的事情现在全不明白
我忽然感到眼前的世界并非我所在
二十多年来我好象只学会了忍耐
难怪姑娘们总是说我不实实在在
我强打起精神,从睡梦中醒来
可醒来才知这个世界变化真叫快
放眼看那座座高楼如同那稻麦
看眼前是人的海洋和交通的堵塞
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还是看不过来
这个这个那个那个越看越奇怪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不是我不明白》崔健

 5 ) 身为一个中国人,别浪费自己的能量

万幸,《蓝色骨头》不是“摇滚老炮”崔健趁着电影圈铜臭正浓、沾者有份的一次捞钱行为,相比韩寒的《后会无期》,同样自编自导的崔健震惊了我。他只是把五线谱上的能量转移到了大荧幕上,一部摇滚电影,尽管主旋律只有一首不同版本的《迷失的季节》,但独属崔健的音符,使整部电影都给我“非常用力”的体会。
摇滚乐真的太棒了,不是插电的乐器,嘶吼的嗓音,“我不在乎你们在不在乎我”或者飚几句脏话的台词就算摇滚。拔掉插头,认真唱自己的伤痛,唱出集体的无意识,还自己本来面目,就是摇滚的精髓。
《蓝色骨头》是一出“找回自己”为主题的电影,它埋藏了许多敏感词,但隐藏的手法以及流畅的电影场面调度,使它浑身正气。谁都无需心惊胆战或心机叵测,看到青春冲动就是青春冲动,看到时代丑陋就是时代丑陋。男主角,摇滚青年钟华一句“我不明白为什么生在那个时代却不能谈论那个时代”的旁白,道破的是几代人不同的窘迫。
老一辈经过压抑,转而变得市侩、圆滑而自以为精明。年轻一代由于幸福和信息渠道的闭塞,度过了好好学习的时光,一下子进入拼命工作、买房买车、相亲结婚生子、赡养父母的状态。一旦有闲,所有不需要思考的娱乐方式是最好的选择。不是回避时代的缺口,而是视而不见。
崔健在这部电影中的用力状态,使我惊讶。这个成名极早、经历极多的中年汉子,竟然仍像青少年一样相信电吉他的力量能够改变大家的审美一般用力地歌唱。影片中角色的状态,无论是钟华父母,还是钟华自己,都不是清高的文艺群体,反而血泪淤泥一身,痛的是每个人的痛。只是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极为刚烈,哪怕人生失败,也要还自己本来面目。抛弃世俗的规则,哼着自己的音乐,唱悲唱喜,只求为自己的理想冲到最后。
理想已经太廉价了,说的人多,信的人少。这是社会压力造成的,钱在那摆着,位置在那里立着,你不上别人就上。所以很多人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为理由,过着目前安稳但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崔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认为,把买房买车、生子养父母作为压力以致身心不一的年轻人应该问问父母,问问自己,“不要拿这些事当作你失去理想,失去灵魂的理由,也许你该先去问问你的父母是否需要你养?”
集体无意识,集体不思考,崔健认为“你们在浪费的是人类的能量”。
我特别喜欢的角色,倒不是片中演技青涩的钟华,而是片中钟华老年版父亲。这位当年的特工,在经历了失败甚至惨痛的婚姻,临老罹患癌症晚期后,没有在绝望中迎接死亡,他为自己寻找“英雄的葬礼”。坐在巫峡江流上,陪着自己的棺材,一点点漂流到风景绝美的瀑布下。在瀑布底仰拍他的镜头精美绝伦,一瞬间像极了《春光乍泄》中梁朝伟站在伊瓜苏大瀑布的画面。同样是两个孤独的男人,钟父毫无悲伤只求面对失败,享受品味真我的临终幸福。而陷入失恋好似失魂之痛的梁朝伟,则可视为年轻时的钟父。当钟父这个老男人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站立在岩石上时,他的肌肤松弛无力,我看到的是一个精神虬结健壮的男人。连死亡都战胜不了他,他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蓝色骨头》排片极少,估计影评见报时极有可能下档。但这是一部影评人都会用力书写的电影,希望所有见者都有一线机会接触它。你无法想象,过去我们有一个时代,听摇滚乐都犯法。可如今不犯法,有几人去听摇滚,有几人听到了真正的摇滚?
身为一个当代中国人,别浪费你的能量!

10月24日发表于《台州日报》

 6 ) 崔健这人挺有意思

直说,
    这不是一个标准的电影,好像把音乐舞台剧推进大银幕里,隔上了一层。于是给我的感觉很奇怪。
    很多情节的细节像是硬塞进去的,八成是崔健非要念叨一下自己心里某些很在意的点。这样做伤害了整个电影的效果。崔健可能是按耐不住得到话语权的激动吧,贪心了。当然,如果他的初衷就不是要拍一个“好电影”,那也无所谓。

有几个细节很有意思
    第一,男主角让女歌手跳一段,然后看得很爽。说明男主角还是很懂男女作乐的。没什么道德感的流氓。
    第二,男主角问女歌手,那次跳舞为什么哭了,女主角便打开心扉诉说灵魂,结果被男主角突然打断。这就是没人性,对他人毫无体谅。男主角不会爱。
    第三,男主角伏在女歌手身上射精时,那张脸的表情,说实在的,完全不是男人射精该有的样子。当然,那时候他是“处男”,可是谁知道呢?暂且不说这个没影的设定,就说那奇怪的“射精脸”,咬牙切齿的,好像被人在后背抽了一鞭子。闭着眼睛射精的男人,我怀疑其与性交对象的互动强度。我又要得到这个结论:男主角不会爱。
    第四,男主角的父母是那个样子的,他怎么会懂得爱呢?他怎么能有健康的与人相处的能力呢?

展开说,
    崔健的歌,是中国第一。好比王小波之于同时代的同行,甚至好比鲁迅之于同时代的同行(类比,只是类比)。
    但是,这么多年了,崔健的音乐无论如何进化,最突出的特点一直是“力量”、“激情”、“抒愤”、“爱情”、“生命第一”。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他又抒发不完的“愤”呢?
    还有,为什么崔健一直执着于流行歌曲呢?
    他为什么不搞搞交响乐呢?
    一个人怎么能一直满足于流行歌曲这种档次的审美活动呢?
    崔健怎么就有这么大的耐心呢?
    他执着在了什么地方呢?他的心不是是卡在了什么关节处?
    他的人生历程,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进步呢?
    他会不会花越来越多的时间看书呢?
    天天一遍又一遍听流行歌曲,就算它再好听,谁又受得了呢?
    我受不了,我的音乐欣赏必然以巴赫、古琴、或者某些光怪陆离的原始状声音为进阶。
    崔健的歌,越来听着越累。

《给你一点颜色》
    第一首《城市纤夫》,也许是中国流行歌曲自90年代以来最伟大的一次创作。
    而专辑里的其他作品,就又在探索中撤回了一个数量级的程度。当然,自然是比之前的更好。

结语,
    作为将崔健视作中国第一的一个听众,作为自认为极其能体味他要传达的情感,并且能强烈触摸到他精神局限所在的人,我建议崔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看书和反思自己上。

 短评

崔健对这个时代依旧心存芥蒂,要的是一场自由梦,从过去到现在,更难能可贵的是一种和历史的互动,在当下中国几乎不可寻觅。文革那段真是喜欢,大胆有想法,三人舞台合作的那场美极了。闪回有点混乱,歌其实也不怎么好听,特别是某些词,落一地鸡皮

6分钟前
  • Henrique Asano
  • 推荐

笨拙又浪漫。尽管浴室里喷头下的独舞把我看得泪流满面,但最最最喜欢的,还是萌萌流着眼泪在房间里委屈地跳起不合时宜的舞蹈。只是,一定要有这个只是,当一无所有的说走就走的男孩也老去,也忍不住来喂你一口心灵鸡汤,这本身就是对历史的背叛啊。

9分钟前
  • 凉水
  • 推荐

现代戏失真,网络病毒技术宅没品。车破银幕,目送记忆,颇似装置,有创新尝试。然而重复、拖沓,想表达的太多,滥用旁白,手法非电影,关键是音乐也不好听啊。

11分钟前
  • 良卓月
  • 还行

《迷失的季节》配独舞,《蓝色骨头》联网演唱,这两段实在赞爆,摄影和剪辑堪称震撼!杜可风的镜头真强大。以舞台、剪辑台或电影呈现电影本身的方式,很有灵光。独白很崔健,那种孤傲的味道。崔健能准确抓住的还是过去,对于当下的判断,多少有些陈旧。

16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作为老崔第一部电影还是值得鼓励下的,至少有情怀。情怀甚至大于技术层面的东西。摇滚青年、理想主义者一定要看的电影,它或许不是鸡血,但至少给这个平庸的年代注入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观影的过程中,林立果的身影不断浮现,中国最早的摇滚青年和嬉皮士,永远属于那些看内参片的军二代。

19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文革一段真好,三人隐秘而炽热的欲望在几个转场之间蓬勃欲出,倪虹洁真美人,和黄轩搭戏竟毫无违和,几场对手戏看得我湿了眼睛;水龙头下的独舞和竹排上的葬礼,典型杜氏风格,凄清迷幻飘渺唯美;现代部分拉低好感,main theme歌词直白得吃惊,老崔毕竟老了,隔阂感,后半段冗长破碎。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一部非常个人的电影,文革与现在两条线,又有大量的闪回。打乱的叙事与各种莫名其妙显然不是想照顾大众感受了。难得的是,在挨住大段的无聊,我竟然被结尾桥上的相遇小小感动了。崔健讲得还是自由,音乐梦,混乱中的一点单纯。各种独白与画外音。虽然整个故事都有点中二

2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一星送给崔健的情怀和《蓝色骨头》及《迷失的季节》这两首歌;除此之外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电影是对歌曲的画蛇添足,拍出来的这个东西充其量只可算是个超长MTV,人物尚未被建立完整就开始破碎抒情,使用廉价自白而不是影像来表达情绪。这部作品是一次对电影的失败模仿。

26分钟前
  • 艾小柯
  • 很差

《迷失的季节》三人歌舞场景是诗的高度!倪虹洁惊艳得让人失语!所谓蓝色骨头,正是一种相对于时代主流话语的抵抗性,虽然空间隔离,父(过险滩)、母(红色嬉皮士)、子(网络黑客)却共享着蓝色基因。遗憾:相较于母亲,父和子的故事都显平庸,无法对位。

28分钟前
  • Y2K-nostalgia
  • 推荐

刚开始以为是个政治惊悚片,再看是个基情片,最后变成了科教片

32分钟前
  • Typewriter000
  • 较差

孙宏、陈东、母亲三人的关系是处理的最好的,也是三个故事中最完整的一个,孙宏沐浴那场,在我以为是要偷换舞台表演形式时,忽然从私密浴室到三人排练场到领导审查室,三个漂亮的转场,十分惊艳,哥飚了点小眼泪。结尾的问题,上映前,还有时间改,还有机会。祝好。

35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剪辑很大程度上救了这部电影也注入了很多眼前一亮得东西,观影时多次想到李阳的短片。大量的闪回与强烈的诉求欲望又令整体过于拖沓,而且作为音乐电影歌这么难听真的是不能忍。

38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今天在罗马电影节看了。影片节奏把握得不是太好,大量闪回,有些片段象音乐剧或者音乐舞蹈剧。主打的曲子《蓝色骨头》我不是太喜欢。但是中间有段小号真是太棒了,那一刻亮了一下。感觉崔健想表达的都还表达到了,只是很有些杂乱感

43分钟前
  • Joyworld
  • 还行

文革那段真的很喜欢,如果一直是保持这段的水准,真是才华横溢之作。可惜,现代部分的病毒啊红包啊都实在有些low,躁得慌。崔健很努力想去解开历史的结,结果我看到了想看的历史,但打的结还在那,并没有真正释怀

46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初看时不喜欢,2018.9重看,缺点依然不少,但观感有所改变。里面能看到历史与当下,父辈与子悲的对照,崔健老师还经常把历史化作是舞台和银幕,当下成为观众,两个时空海斗穿插着一首歌和一个三角关系,他们之间互成镜像。舞蹈是亮点。

5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终于看了。有些台词实在写得清醒透彻,比歌好。但电影拍得实在任性,当然你也可以说自由。反正我完全认同于他所描述的那个时空的不能言说性,以及那种“神秘又亲切的恐怖”。

51分钟前
  • 57
  • 推荐

寻回老爹失去的蓝色睾丸

53分钟前
  • chan
  • 较差

现在是谁都想来蹚一道电影的浑水啊。

54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甚至都没有故事,情节都像是构成一次音乐演唱会主体的情境展示。叙事碎片化,只是在情境中抽取它的概念价值,而表达又直接干脆,还是很音乐的一个东西。所以真正打动到我的还是最后的演唱部分,前面所有铺陈的东西都是为了它的一场高潮。

57分钟前
  • 推荐

只有文革时期的那段舞蹈是全片的亮点~

1小时前
  • 鬼爵TONG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