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加Y

喜剧片英国2014

主演:阿萨·巴特菲尔德,拉菲·斯波,莎莉·霍金斯,埃迪·马森,马丁·麦凯恩,埃里克斯·劳瑟,亚历克萨·戴维斯,焦阳

导演:Morgan Matthews

 剧照

X加Y 剧照 NO.1X加Y 剧照 NO.2X加Y 剧照 NO.3X加Y 剧照 NO.4X加Y 剧照 NO.5X加Y 剧照 NO.6X加Y 剧照 NO.13X加Y 剧照 NO.14X加Y 剧照 NO.15X加Y 剧照 NO.16X加Y 剧照 NO.17X加Y 剧照 NO.18X加Y 剧照 NO.19X加Y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0:35

详细剧情

  讲述了一个数学天才Nathan(阿沙·巴特菲尔德饰演)因数学天赋而到中国参加一个奥林匹克竞赛,并与一位中国姑娘Zhang Mei(焦阳饰演)产生爱情的故事。  男主角Nathan是一个有见解的大男孩,但也不必要的与其母亲(莎莉·霍金斯饰演)产生了矛盾。来到中国后,纠结于学业以及爱情之中,讲述了青年人的成长与蜕变。

 长篇影评

 1 ) X+Y是染色体么?

因为学校将会是2016年IMO的举办地,所以就在Facebook上面关注了个主页。看到老板和校长的推荐,所以就一个人跑去看。

自闭症,以前在上教育心理学和危机干预的时候都有了解,是一个看似无关紧要却很可怕的心理疾病。不知道导演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还是特地要用这种戏剧的手法。

或许每个人都曾有类似电影中男主的症状出现在自己身上(不应该是少数吧),加上自己也算是学Math的,所以很多情景真的挺感同身受的。据说导演为了拍的更真实,找了很多“数学工作者”谈心。= =|||||||

一开始有个场景就是医生给男主玩恐龙模型,男主对此却很冷漠,冷不丁的冒出一句XX是食草动物。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很偏执的理性看待问题,总是会有“这个有什么大不了”的状态。其实并不是完全没有感性的想法,只是逻辑思维居高临下。

对数字敏感和执着,男主执着于47号餐和7个虾丸,因为这两个数字都是质数。似乎这种事情也特别合理。我总和人说我181cm,79kg(虽然现在好像也不到这个体重了,下次可以考虑73了),因为这俩都是质数。很多人看到21第一反应是三七二十一什么的,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对这个数字的第一反应已经变成了C(7,2)这个组合数了。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要找的话能找一箩筐。

在电影里面,男主把那种对数学的偏执还带到了生活中,家庭生活中,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一句你不够聪明,看似轻松愉快,但是却如此伤人。生活中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和爸妈、朋友有各种争论,但有时候想想,有些话不说更好。

男主的那位自残的roommate说的一句话,几乎概括了大半个电影,就是“If you are not gifted,you are just weird.”是的,这个社会很残酷。高中的时候性格有点独,入学成绩也差,老师就感觉你是个怪胎,当你成绩好了,再怎么怪和过分的行为在他眼里也变得合理。

BBC电影为了表现腐国著名科学家霍金,还特地设置了那个和霍金同样病的数学老师,那个因为病痛错过IMO比赛的数学老师。所以,当男主出现的时候,老师简直就是重现找到人生目标一样,希望男主能了了他心中遗憾。当大家都认为剧情就这样走向一个腐国自闭症男孩逆袭的故事时,突然出现了个妹子。somehow这个妹子通过各种努力卖萌“治好”了男孩的自闭症。结局就是男主从考场摘下了参赛证,为爱放弃比赛。数学老师居然帮助他从考场跑了出来。这都是因为爱情?老师为了男主他妈,男主为了泡我大天朝IMO 队的妹子~真是无力吐槽这种剧情~

关于这种为了爱的故事,确实挺多的。比如当年搞ICPC的时候听到的八卦,有IOI金牌选手因为同队参赛的妹子故意没做俩题,为了能让妹子拿金牌的故事。以及一好哥们,带着妹子组队参加ICPC拿牌的“感人”故事。这俩故事最后都没有happy ending,但是充分验证戏剧源自生活。

虽然男主为爱放弃IMO,不过故事最后还是happy ending。当男主在车上坐上副驾驶座,用手握住他妈妈的手的时候,真的很感人。

P.S. 好多人和我说看这个电影为了看帅气无敌的男主。够了,你们这些看颜的人类。

P.S.+欧洲电影有时候可以给我们一个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P.S.++好想去做IMO的志愿者哈~

P.S.+++里面有些他们在台北集训的场景,导演的镜头捕捉的特别好,虽然还顺带黑了我大天朝。感觉我大天朝主旋律是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的思想,说完这个总是让我想到牛顿-莱布尼茨(剑桥里面出现了牛顿的雕像)。腐国各种英式建筑的镜头也处理的特别棒。

 2 ) 一个让我仰望的同龄人

这个人叫Daniel Lightwing。英国人。也是名85后。了解Daniel最初是因为我重看95版BBC电视剧《傲慢与偏见》,据我上次看时隔5年,有了新的见识和人生体验再看这部经典英剧,被英国的绅士文化深深折服,遂对英国燃起了强烈的兴趣(此前我对外国文化的关注点都在美国)。于是我上知乎上搜索有关英国文化的帖子,看到一个提问为“美国人和英国人在思维方式上有哪些不同?”,下面的最高票回答我读后深以为然,回答得很有条理很有深度,以我对美国人的了解确实是帖子上所写的一样,而答主不仅了解美国人还对英国人也如此了解一定不简单,点击答主头像,难怪,原来是老外,但是之前看帖子完全看不出是老外写的!(知乎上也有不少其他老外写的文章,但行文还是有些生涩,可以猜到是老外)。而他写的中文却非常地道,口语化,用的词很接地气,甚至还有不少最新流行的网络用语。再点击简介,基本资料如下:

Well, 剑桥三一学院,数学专业。学校确实很顶级,学习成绩一定很好。 接下来看看他的其它回答。总共263个,我花了一整个白天的时间看完,越看越为他的学识、思维和眼界赞赏不已,他博览群书,不但精通英国史、欧洲史,更精通中国历史尤其是三国时代历史,还深入研究地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去过的中国城市恐怕比绝大部分中国年轻人都多,为寻找三国时代的历史遗迹深入中国很多的小县城、小村庄。他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评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这是中国人特别缺少的能力。在学识和眼界之外,我可以读到他的谦逊、包容、为人正直等等良好的品德修养。 Daniel Lightwing的全部知乎回答: //www.zhihu.com/people/li-yi-rui-30/answers 看到很后面,发现他还居然被BBC拍了纪录片,纪录他2005年参加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银牌的过程。五年后,又以他为原型根据这个纪录片被改编拍成了电影《X+Y》。简直亮瞎了我的眼睛。 找来纪录片看,VPN看比较卡 纪录片链接:http://thewonderfulworldofautism.blogspot.com/2010/01/documentary-beautiful-young-minds.html 《X+Y》电影链接: http://www.iqiyi.com/lib/m_210707914.html (电影需要付费,5块钱) 他的家世://www.zhihu.com/question/32094733/answer/102190245 他的父母都毕业于剑桥大学,6个兄弟姐妹除了十几岁的弟弟也都是牛津剑桥之类毕业或在读,爷爷的爷爷之类是剑桥宗教学院院长,满门的精英人才,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奶奶的爸爸曾有一家巧克力工厂,其中产品有KitKat(后被雀巢收购)。Kitkat! 脆脆鲨,我最喜欢吃的脆脆鲨。

纪录片的最后你们可以看到,Daniel和自己相爱的女友结婚了,那时候Daniel18岁,女方是Daniel在北大读研住的招待所的中国接待员!从画面看,这名叫Zhu Yan的接待员如此熟悉,中国的餐厅、酒店、工厂有很多这样的Zhu Yan。如此普通的中国女孩在Daniel眼里确如珍宝。最让我感慨的是Daniel的父母和家庭,他们居然同意Daniel和Zhu Yan的婚姻,并高高兴兴地给他们办了虽小但温馨的结婚仪式。 终于明白我们和他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二三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累计起来的差距。如今我有了人生的新标杆,我虽然之前的三十年浪费了无数的光阴,但是我会用我的余生迎头赶上,并且努力教育好我的女儿。I will raise her to be an open-minded、gracious and accomplished young lady. 后话:Daniel 与Zhu Yan后来离婚了。Daniel剑桥毕业后在Google伦敦工作,后与朋友开公司。现在的女友叫EJ,是个高中和大学都在英国读书的中国人,这里有他女友回答“有个超级好的男友是啥样的?”的文章: //www.zhihu.com/question/39087458/answer/80843789?group_id=671335682303619072 可以看出Daniel对女朋友也是超级温柔和真挚的,很希望EJ能好好待他,这样的人才是世间的珍宝,需要小心呵护。

 3 ) 自闭症和岛

首先我想说我是被一个朋友逼着去看这部电影的,该朋友说你不写完一篇观后感的话就和你的作业自生自灭去吧。所以我想这部电影应该真的有他的心声在里面,他希望有人懂。

自闭症患者是一种孤独又不知沟通的生物,跟Nathan在一开始的内心独白一样,"because I don't talk too much, people think I have nothing to say." 事实上他的想法像海浪一样,时时刻刻都在冲击和塑造着自己的内心世界。看电影的时候想到了《质数的的孤独》,数学家的世界真是执着又简单啊。

在这部电影里每个人都有点生病,Nathan自残又试图唤醒一只烤虾的舍友,拿音乐当数学的同学,还有折翼天使数学老师,背负家庭期待的张梅和他妈妈。很久以前看过一句话,“每个人都像一座岛”。长时间活的像一座岛的自闭症主角在台湾遇见了没头没脑没方向漂流的鲁滨孙张梅,并且张梅主动的在岛上烤出了面包。然后他终于意识到他喜欢张梅超过ice cream,更超过数学。是因为从张梅开始,所有的事情都有了好转。还有一个特别的点是在奥数集训营里Issac故作深沉的谈社会,“sometimes you have to change yourself, so you can fit in",下一秒张梅却带着他在台湾夜市里看海龟。

所以如果你遇见了张梅,就不要让她走了。男主眼睛好漂亮,从一开始惊恐不安眼眶泛红到眼神慢慢敞亮,坐在车里握着他妈妈的手笑,还满感人的。总而言之这本电影不是一个自闭症天才少年成功夺金扬名立万的故事,它适合在夏天的星期六午后吹着风吃零食被慢慢看完。

 4 ) x+y愛的方程式

  2015/5/19(二)14:00在高雄電影館看的。
  因為本身是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對亞斯伯格症候群和自閉症這方面的電影有些興趣,今天看了這部片。
  nathan不懂人情世故,在社交和情感上有障礙,講話直接不懂得迂迴婉轉,他媽媽去中國餐館幫他買飯,47號餐,東西全混在一起,他對她講you can't do anything right.她很傷心,我看的覺得很難過。
  一個自閉症患者對於是非成敗那麼執著和講那麼多話,是我覺得很奇怪的地方。
  坐飛機時,他念了一個數列,有個同隊妹子跟他講話,我覺得那妹子長得好漂亮,不懂得他為什麼選張梅,雖然張梅我也覺得好看,可是怎麼不找自己人,要跟中國人搶呢?這樣中國人也會鄙視張梅,說她崇洋媚外。很喜歡彈鋼琴那段。
  看短評很多人都在噴張梅,可是我很喜歡她這個角色。因為她勇於追求自己的愛情,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那個樣子而勇敢做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還讓nathan了解什麼是愛,愛並不是像nathan在網上找到的那個方程式那麼簡單,她改變了nathan。
  鄧老師的普通話講得比nathan還要爛,查了imdb,演員叫Orion Lee。
  有人說裡面有黑中國,可以講一下是那些部份黑中國嗎?
  介紹隊伍上台時,怎麼沒有台灣隊?



  

 5 ) 真实的Asperger (泛自闭症状障碍)孩子——《x+y》中的Nathan,Luck与我身边的Zack

        本片在烂番茄上是100%Fresh。多么难得。流畅自然,张弛有度,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短。鉴于我有与亚斯伯格症障碍的Zack同学长期相处的感悟经历与影片中许多地方重叠,故有此文。

        1. 什么是亚斯伯格症

        片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Nathan与Luke有亚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但对于所有对自闭症及其谱系中的障碍症(这个是我根据英文Spectrum of Autism翻译的,也称泛自闭症障碍)中症状有所了解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个讲的就是Asperger。其实很多高智商的人都有Asperger:本片原型Daniel Lightwing(不仅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奖,人家还普通话流利,娶了中国姑娘——多么重要的天才证据),《雨人》中可以精确计算保证牌桌永胜的汤姆汉克斯,朱德庸(据中文维基)。至于根据人物性格表现疑似的则有更多家喻户晓的名人:牛顿,爱因斯坦[注1],特斯拉,当代的扎克伯格(参见影片《社交网络》),还有Sheldon同学也很明显。
        亚斯伯格也被称为高功能自闭障碍,因为时不时有高智商人物出现。中文维基亚斯伯格词条下饮用某学者说:“亞斯伯格基因所攜帶的各種能力,屢次在人類演化和文明發展帶來卓越貢獻。”

        我知道并深入了解Asperger完全是因为认识了Zack。本来我真的没有听说过。只约略知道自闭症。Zack小学时被诊断出亚斯伯格障碍,片中Asperger孩子所经历的一切特殊的经历和感受,Zack都深有体会。典型的情景引起Zack深刻共鸣(出乎他的意料)以致于他再三跟我说创作者一定有Asperger的亲身体验。
        Asperger最早是被当成自闭症孩子处理的。而这种症状之所以叫Asperger Syndromes(亦简作AS)是因为一位奥地利研究者在接触了无数被认为是自闭症的孩子后,发现很多孩子其实和别的自闭症孩子不太一样。他观察并记录了这一类孩子的共性,和自闭症的区别,从而提出对AS干预的方法也应与自闭症有重大区别。这一发现得到普遍认可后,AS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为Asperger。

        同样社交障碍,难以与人产生链接,但Asperger与自闭症的孩子却有重要区别:智力、语言、和认知能力上Asperger与普通孩子一样,甚至出现高智商的概率还稍高(暂无确凿数据及文献了,但本片显然也偏向这种理论)。人们慢慢发现,对AS的孩子及时干预,方法正确,他们是完全可以自理的,甚至在功能社交上看上去与常人无异(注意,是别人看不出来,不是说他们就真的和普通人的感受一样了)。自闭症的孩子除了同样具有社交障碍,情感障碍外,大多数情况下智商低于平均水平,语言理解能力差,认知能力发展较晚(甚至不能发展到平均水平),即使及时干预可能也难以看上去像普通孩子。所以Asperger也被称为高功能自闭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
        Zack就是干预的很成功大AS例子(至少我觉得,也问过我很多美国朋友的意见)。最初认识的时候,我才到美国不到半年,还未摸到美国人基本性格的脉门,所以相处中虽然有时觉得他有点怪,但想到他是HomeSchool的,看上去跟十七八岁的少年差不多,与不同人群接触的经验较少,没有集中体验过同龄人的压力,情感和社交能力发展得晚也不奇怪。何况他还是美国人,我觉得奇怪的地方还可能是美国人的共性。总之,没想过他会被诊断为AS。以至于我知道他几年前货真价实的有严重障碍时非常震惊,非得大家给我举了无数个绝对不会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例子才行。Zack的小弟弟更严重,小时候动不动就癫痫发作。

        AS主要特点及例子如下(我总结的,非官方,但我觉得易于理解——因为有体验,必须理论指导实践!):
拒绝肢体接触——片中Nathan不肯拉着妈妈的手(葬礼上不顾母亲的恳求跑开一个是因为肢体接触反射,同时也体现了他无法和普通人的情绪同步/共情)。相应的,Zack刚生下来就不要人抱。
无法读懂人的表情,尤其捕捉不到细微情感变化、各种非语言暗示——体现在片中就是Nathan跟人社交中表情一直茫然,焦虑时还会有点紧张,但没有普通人常有的微笑、悲痛、惊讶、担心(尤其是目睹坐在身旁驾驶座的父亲车祸重伤,Nathan的空白的表情和母亲的爆发式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等复杂而细致的表情。
兴趣狭窄以至偏执痴迷——Nathan对数学:我对任何事物的喜爱都不会超过数学。Zack则是小时候超级喜欢火车(和Sheldon一样吧),每次家门口有火车经过都必须要去看,如果他不去家里人就必须得有人替他去看。
不喜欢改变,喜欢重复——这个Nathan在影片中说出来了。一切都要按着预先设立的程序来。最好不要有意外,很少心血来潮,对你心血来潮的提议第一反应倾向于反对。比如影片中Nathan一定要吃质数的虾丸。Zack小时候喜欢什么歌就会无限单曲循环直到彻底受不了为止,喜欢一种颜色就只有这个颜色的衣服。

        凡此种种。这些现象不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制力,而是他们的感受异于常人。每个Asperger的人可能有区别,但总体来说,对我们来说很明显的(表情变化体现的情绪变化,微妙的暗示)体验,对他们来说冲击太小,无法进入处理系统。直接忽略掉。Nathan小时候可以跟爸爸交流,因为爸爸的表达方式更有逻辑性,更偏重于头脑中的理解而不是情感上的理解。即是说Nathan可以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来学习,而不必依靠我们所说的“直觉”。一个Asperger的孩子不能通过“直觉”理解父母无缘无故摔东西是因为生气了,或者某人说话声调微微提高是紧张或者恐惧的体现等。
        若要让他们对这些细微的变化做出和常人相似的反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逻辑性的语言(像写程序一样)告诉他们。他们通常对语言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很强。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大脑运作方式和电脑很像:所以Nathan喜欢数学,扎克伯格写程序那么厉害,Zack会沉浸在原子物理的原理中。第一次去他家里过圣诞节的时候,他妈妈跟我讲,自闭症的孩子是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Asperger孩子是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在我们的世界里。Zack跟我说小时候跟他弟弟(他家孩子中唯一一个正常的)一起玩儿,他弟弟生气了打了他一拳他都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对人的情绪识别是因为小时候父母一个一个教给他的(我总联想到微表情识别)。
        另一方面,一旦事情进入他们的系统,比如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他们觉得有趣的事物上,其他的一切感官体验都成为背景音,而焦点中体验无比放大。比如Nathan在厨房被金鱼吸引,完全忘记了原来的任务,也听不见妈妈的叫喊。还有一个比较经典的特征,一般只要有电视等媒介可以提供更加集中的感官体验,对他们来说周围生活中的声音则十分容易被忽略。用我们能理解的方式类比,就是电视在冲你大喊,而旁边的人跟你说话的声音则是从房间的另一头微弱的飘过来。如果我们与AS孩子的自制力一样,同样的受到喜爱的游戏的诱惑,他们的感觉可能强于我们数倍。他们时时刻刻都经历着这种冲击,所以我们真的很难真正体会到“和大家一样”对他们来说有多么困难。

        2. Nathan和Luke,同样系统,不一样的人生

        说到片中主要人物Nathan,Zack几乎认为主演本人就有亚斯伯格症(说明演的是真好)。我觉得这部电影最重要的贡献,是它探讨了两种不同境遇和选择的Asperger孩子的成长体验:Nathan和Luke。这是影片非常精炼和深刻的地方。如果你深入了解一个Asperger的孩子,你会知道他们的孤独,彷徨,渴望融入群体却不能而产生的抗拒和(表现出来的)冷漠(例如片中Nathan在最后真正理解体验爱之前,只有负面情绪,没有细微的表情,只笑过几次)。Zack和Nathan的人生经历有很大不同。但是与Luke相比,Zack和Nathan都是幸运的那一类AS孩子——在无数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他们终于不再抗拒,而是与世界和解,用自己的方式与别人的情感理解和链接。Luke的故事则令人扼腕,他被限制在了自己的世界——一个逻辑的、实用主义的,没有情感的孤独世界中。
        《X+Y》表现得如此真实丰满,因取材于BBC之前的纪录片改编的。而这个纪录片(好像叫Brilliant Young Mind),就是跟踪记录英国参加奥数的孩子们从进入训练,到最终比赛的全部过程。其中好多孩子都有Asperger。本片原型Daniel Lightwing 本人就是数学专业,还有一个Oriental Studies(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反正他普通话流利。参赛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中国女孩,现在俩人已经是夫妻了。有原型,演员也好,自然值得一看。
        
        片中有一幕是天之骄子Isaac(各方面正常的天才,考试第一,智商碾压一众天才,又受大家欢迎。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没天理)一幕中极为自然的对Nathan解释Luke说——Luke有社交障碍(socially awkward)又偏执痴迷(obsessive)。就跟我们安慰朋友,别理他,那人脑子有问题一样的语气。Nathan当时的心理活动一定很复杂——他很清楚他也如此。但因为不同的成长经历,两人对世界对他们的冲击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先说Luke吧
        虽然片中几乎没有怎么提到他的成长经历,除了说他父母从小一直告诉他他非常聪明,好好学习数学一定能出人头地(大概这么个意思,我懒得再看一遍去找)。根据我的推测(以及为了本文论述清晰,Luke同学就算不是也得是了),Luke摆在明面上的傲慢(也可以理解为Sheldon的正剧版),自我为中心,非要用自己的理论把别人逼到无路可走才停手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其实放在普通人身上,自我保护也是这样——不肯打扮。这样一来,就可以说不是因为没人喜欢我我才没对象的,而是因为我不打扮。强势傲慢难相处——不是因为大家不喜欢我我才没朋友,而是我不要朋友!归根结底,是他选择只用自己的天赋来碾压别人,以期赢得别人的尊重——Luke自我的价值全部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所以他觉得,只有他是最聪明的时候他才是有价值的。既然是最聪明的,那么他的缺陷,他的无助和格格不入,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前面也提到Luke自己说他父母从小就一直告诉他:他很聪明,要好好用自己的聪明。简单说(就是忽略很多其他因素,粗略的归纳),我把这种意识形态称为功利主义,或者实用主义。

        什么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呢?我听Luke独白说自己一直很聪明的时候觉得好耳熟。从小到大,学校的主旨是什么呢:好好学习,好好努力,才能去好的中学——才能去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一切就会好了。
能力+努力=结果=你的价值=幸福生活。
等你发现这个不成立的时候,新的公式出现了:
能力+拼命=钱=房子车子=好伴侣好生活。

没有好生活因为你不够努力,能力不足(各种能力,应酬能力,喝酒能力?)。再比如,学习好的孩子要学理科——因为好找工作。选专业——当老师有什么用?能赚钱吗?凡是“有什么用”这种问题,基本都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下的问题。这种语境下,自然而然的,人就把自己的价值等同于自己的成就——一旦失利,成就上建立的自我价值就会整体崩塌。
        
        Nathan其实也是有这种倾向的。对AS孩子来说,实用主义规则清晰,逻辑明确,直截了当效率高,因而很容易就把这种功利、实用的意识内化。结果就是把自己物化,无限逼自己,也无法承受失败。影片最后各国代表队进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剑桥考场的时候,Nathan妈妈说祝你好运。Nathan说,根本就没有运气这回事儿。不承认运气,那得把自己逼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挺吓人的?
        所以Luke虽然被所有人排斥,他仍然相信自己有价值,他对自己的解释是——我本来就没有想让你们成为我的朋友,我的价值是我的天赋。他紧紧抓住他是天才这个标签。看上去他说这话的时候傲慢自我,可换个角度看,也是他在说服自己:不要动摇,你是有价值的,你不需要朋友,不需要理解,不需要爱。所以没有也不要紧。
        
        于是得知没有入选最终的6人团队时,Luke崩溃了。Luke和Nathan选拔赛中成绩的差距微小,怎么能说不是运气?可是对Luke来说,既然没有胜利的果实,那么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最后的体现自己价值的支柱也倒下了,他的整个自我都崩溃了。有一小段比赛前大家都是如何应对压力的段落很有意思,其他人不说了(张梅就是非常正常的,去找情感依靠,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但Luke在看喜剧视频。他没有笑。但他反复的看。这是他缓解压力的方法,逃离现实世界,沉浸在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世界中。
        后来Luke失败后,也在机房看同样的视频。第二天大家在一起钓鱼吃饭,他一个人被孤立,吃饭时他主动走过来向大家说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话——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他在视频中找到的好笑的段落,他在努力想要逗大家笑,融入集体。可是大家都觉得非常突兀,莫名其妙。不是Luke不努力,是真的起点不一样,频率不一样。Luke的故事对Zack的冲击很大,他对Luke的孤独悲伤和崩溃深有体会,想一想若不是那么多爱他的人的不懈努力,这也有可能是他的故事。
        可是,Luke的这个尝试也失败了。要知道,这是他从前绝对不会尝试的,因为他极端惧怕失败。AS孩子不会处理情绪,因为情绪没有逻辑性,不能被理性理解,不能被分析无法推演。所以Luke独自承受着巨大的情绪冲击无法排遣无人可说,就自残以转移痛苦。这个地方也引申一下,不要武断的说别人软弱,如Luke这样承受的痛苦,普通人可能永远不会感受到的。(所以现在看做普通人过小日子是不是挺好的?能力越强,风险越大)
[终于写完Luke了。伤神伤心。这样的孩子是一定有的。]

        Nathan (同Zack一起说)
        Luke经受的很多Nathan也是有的:无法和人链接,感受不到母亲努力的去爱他。不快乐。除了数学一无所有。抛开可能的性格差异(Nathan可能性格中强势的攻击的倾向不明显,更倾向于逃避)不说, 因素一多了就太难讨论了,本文的主旨也不是这个。
        Nathan能够建立一个有感情的自我价值的关键就是他身边的这些人。片中详细讲了Nathan生命中重要的人和他的关系:他的父亲——虽然在本片开始的10分钟就因车祸(Nathan也在车中)故去,但Nathan对车祸场景的回忆,和父亲在一起的片段的回忆,对他的情感成长贯穿始终,对他最终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情感意义,非常关键。他的母亲——Julie无法像Nathan爸爸一样用Nathan理解的语言跟他沟通,但她非常爱Nathan,一直一直非常努力的想要靠近他,要与他建立情感上的链接,最后还为了Nathan去学数学。
        第三个人是他的辅导老师Humphrey。Humphrey本人同样极有天赋,但有肌肉硬化症(我没太细究,大致跟霍金的病差不多,身体慢慢僵化失去机能)。从发展天赋上来说,Humphery无论自己的境遇多么糟糕,始终坚持辅导Nathan,理解他。Nathan虽然没有了爸爸,但得此(非传统意义的)良师益友真的是十分幸运。Humphrey对自己的病十分恐惧,绝望。这些表现出来就是很愤青,用药物、酒精麻醉自己。同时他也害怕尝试,不肯试着好起来(大家都有这毛病,越是怕越是不敢尝试)。但他的这种不理世俗观点的态度,刚好对Nathan的颇为管用(他的方式和Julie的方式也是个对比,涉及如何干预的问题,本文先不讨论)。显然Humphery也非常关爱Nathan。
        第四个人,就是中国女孩儿张梅(写了快六千字才写到她)。虽然着墨不多,但两个少年的互相喜欢让Nathan有了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对Nathan最终突破自己的完全理性逻辑的世界非常重要(强调一下,不突破就是Luke那种或者一辈子迷茫)。AS不是没有情感,而是阈值不同,感受方式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只有能够处理情感了,AS才会有普通人的幸福(比如Zack啊!)。

        为什么AS孩子不愿意去理解情感呢?跟我不参加奥数的原因一样,那么难那么费劲,我不去也一样挺好的啊……于是,我就(非常愿意)找理由觉得奥数不重要。。。同理,AS孩子也不会主动去追求情感——即使他们非常孤独,非常渴望爱,渴望理解(要知道理解他们还非常非常非常难,需要不断的努力)。Nathan身边的这4个人,却不离不弃的主动给予情感。主动,持续,即使没有回应也依然给予爱。很重要。
        为什么Nathan最后能理解爱,理解情感,和妈妈和解,勇敢去追张梅呢?与这4个人给予的他主动的、无条件的爱和安全感非常重要。Zack的妈妈就是这样,你不让我抱我也非要抱,你的情绪先那么着吧我不管必须适应;你不理我我也要告诉你我爱你。而非血亲的爱,则首先需要正常的一方非常持久的努力,即使没有回应。他们是不会主动的。一开始即便有回应也很消极。比如Nathan和张梅的最初几次接触,非常被动。比如Zack的几个很重要的朋友,都是比他大,主动接近他,无条件的爱他,反复告诉他:不能每天穿绿色的衣服(他喜欢绿色),你要买新衣服,要用点香水,衬衫要扎进裤子里还是外面……别的我暂时想不起来了。总之,如果没人教他,他一辈子也不会自己去看时尚杂志,追求搭配,或者是跟人学的。含蓄提醒对他也是没用的。

        Nathan还有很特殊的一个经历,就是车祸。这件事显然对他冲击巨大。但由于Asperger,他没有普通孩子应有的反应——没哭也看不出来悲伤。但是他一直一直在回想这件事。这就强迫他去面对情感,面对一件只能用情感解释的重要事件。故事的最后,因为上述所有因素同时作用,因为张梅离开而产生强烈的感受和对数学的感受(他理解的喜爱,实际上是比较理性的一种选择)对比,而努力了许久的妈妈终于用数学语言给他解释了感情,他一下子理解了自己最重要的情感——对至爱的父亲故去的巨大哀痛,对张梅的喜欢,失去张梅的痛心。若是没有这些巨大的决定性的情感,只用理性,如何解释撕心裂肺的悲剧和创伤?于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爸爸去世后的Nathan哭泣,笑,握妈妈的手,茫然的表情被生动取代。离开火锅店(英国某城的中餐厅,他还特喜欢),去追张梅。
        
        整个故事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故弄玄虚装腔作势。是一个特殊孩子的特殊的成长,与自己,与世界的和解。Zack的成长也是一样,浸透了无数人不求回报的爱和不断的努力,以至于她妈妈对他独立离开家的态度是一半是悲伤,一半是喜悦——终于独立了(也终于不是她的责任了)。
        写了六千字,我要说的,同样的设定,不一样的结果,关键的变量就是爱。不是自私的,为了你爱我,为了你养我,为了你有成就我与有荣焉的爱,而是无论如何,我爱你,我努力理解你,靠近你的世界,给你看我的世界。

注1: 关于爱因斯坦我们还讨论了一下,Zack说没人给他诊断,但是他那么天才,就算性格奇怪不愿意搭理人大家也就当成是天才的怪癖就过去了
        --------正文结束

文后再说两句:
        亚斯伯格也有很多好的地方,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一开始我总研究Zack 是怎么想问题的我觉得特别好玩(可能也就是这样才写了这么多)。然后我觉得跟我很像啊,我就跟他说我也有Asperger。他懒得理我。
        最近发现,我觉得最珍贵的性格可能就是Asperger带来的。因为他们天然不擅社交,也就不容易受环境影响(所以能专注出神坚持莫名其妙的习惯无数年什么的),更加没有意愿去研究如何利用关系,如何逢场作戏。对他们来说运行程序进行社交是不得已。于是,保留了很多孩子一样的纯真和坚持。常常让我自叹弗如。

 6 ) 有裂缝的地方,那是光照进来的路径。

好的电影总是会让人思考很多,给你不一样的思维角度。

每个人出生时,就是一座孤岛,什么时候都是。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美的自我平衡系统,如果系统与系统需要接触,那就需要裂缝。

从很多的电影里,我看到了被困在身体里的灵魂,被污染了的灵魂,美好的灵魂,还有阿斯伯格症候群,一个感知情感、表达情感与普通人稍显不同的灵魂。

有人说他们是天才,例如很多“星星的孩子”被称为富有天赋的孩子一样;有人说他们是奇怪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模式、讲出来的话总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一样的。电影里的 Nathan 头脑里一直有小时候父亲陪伴的影像、车祸的影像。不断闪回不断重复,我想他不是不难过,只是他不懂那是难过,他不懂如何表达他的难过。当他懂得了的时候,他就感受到了痛。

因为无法轻易感知普通人的感知,所以他们可以专注的做事情,他们可以执着地重复做一件事,他们可以单纯的表达想法,他们可以更容易的到达天才的神坛。

看了电影后看了其他人的影评,然后看到了原型现女友的影评,了解了更真实的他们,知道了高智商可以拉高情商(有点像AI可以用数据的模式与人无障碍沟通一般),看到了一个更加活生生会思考,有自己事业感情,懂得学习做菜旅游爱考古的忠诚的有血有肉的人,很奇妙的感觉,好像身边人一样。谁能说一般人的表达方式就一定是对的,而他们的表达方式就一定是“错”的呢?(看了love deach robots里面有一集就描写了机器人们认为人类的表达等等的低等与无趣)

找到了网上的自测题,做了下,证明自己的确是凡人,哈哈哈哈哈。其实也是想看看如何评判为阿斯伯格,一般是是否难以与其他人建立流畅的表达沟通、行为举止是不是不会让人有异,与他人相处有否共情的能力,是否不会觉得难受,对于声音和图像是不是没有特别的感觉等等。我想到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以前的我内向、不懂表达、不会沟通,遇到了问题喜欢逃避,也喜欢逃避人群。不懂别人的话外之音,不懂为什么说的和做的会不一样。但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去学习的技巧,虽然费了很多功夫,但随着经历的丰富,自然而然就变得“合群”又普通了。看了电影,突然觉得,除了天才和奇怪之外的第三种就是“普通”,普通把你淹没在人海里,变得谁也看不到你了。也许专注在某一方面,如今普通的自己会变得更加闪闪发光了吧,这到底是浪费了时间还是成熟了呢?

数学的美,和音乐、绘画、哲学等等是一样的。数学的简洁、工整、变化万千又可找到规律,其实它是很可爱的、纯真的。美丽是共通的,追寻美丽是很正常的。不同的是,金字塔尖的位置,总是少的可怜。《证人》里可以把所有看到的听到的完美背诵计数的善良女孩,《X+Y》里那些数学界的神童们,同样应该得到欣赏。

那些说可惜没拿金牌的,也许这正是我们中国教育下的思维模式。人生远比金牌重要的事有很多很多,更何况,天才不会因为没拿到金牌就变成凡人的。

演绎过《水形物语》的 莎莉·霍金斯 ,演绎起母亲也是如此的演技满满,母爱的光彩闪闪发光。ASA的演技依然很好,很难想象这么小的年纪演绎了那么多个性鲜明的角色,很会挑剧本,很有灵性的演员。

很多人说张梅很绿茶,这是别人的故事,匆匆几笔,你又怎么能了解她的所思所想呢?我只庆幸Nathan在如此有爱的环境中长大,真好。

X+Y,可以是男和女,可以是数学代码,可以是一种未知加上另一种未知,谁知道呢。

PS:1.说到“中国”和“台湾”字眼,我想我们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

2.谢谢Nathan那么喜欢中国~

 短评

作为电影原型人,得发表一下意见。电影故事和原来草稿差得很远。把大陆换成台湾属于政治问题。 另外还有30%左右的虚假内容;比如女主角。不过导演还是保留了大部分台词和真实感觉,所以自己无论看多少遍都很有感触。X+Y的中国因素有些做得不到位不精致,这一点我也早就发现了,所以也觉得惭愧。

5分钟前
  • Lightwing
  • 推荐

#伦敦电影节 青春片就是要有青春味儿,中国人也不都是数学大牛。这个由数学引发的故事最后还是被情感征服,不管是对父亲的思念,对母亲的理解,对质数的热爱,对世界的恐惧,又或是对初恋的朦胧,都被导演溶解在闪烁模糊的变幻交通灯画面里了。另,Asa的演绎深入浅出,非常动人!

7分钟前
  • FRUITYBURSTS
  • 还行

我是男主就肯定喜欢那个英国女生。

12分钟前
  • vivi
  • 较差

asa真是天生的演员 跟sally hawkins一起加一星 剧本材料太多大杂烩扣一星 男老师的演员在tiff现场对sally阿姨各种疯狂表白。。。。

15分钟前
  • koala676
  • 推荐

原型的现女友在影评第一篇 知乎链接也是看得醉醉的 这女的还在电影条目问题里占坑自问自答。。。。

17分钟前
  • cat
  • 推荐

我侄儿也是自闭症,但他不是天才,他的家庭充满了挣扎与痛苦。所以我比较庆幸这部电影没有拍成励志成功学美化神化自闭症的烂电影。片中最打动我的一句台词是:If you are not gifted,you are just weird.

21分钟前
  • kusicat
  • 推荐

为了个(婊气的)中国妹子连奥数金牌都不要了吗?出过牛顿霍金图灵的大不列颠连节操都懒得捡了。Asa Butterfield发育得好快啊,绝对根正苗红的文艺范少年~

2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美丽的蓝眼睛真是人类世界的财富。不过Asa什么时候多了那么多脑残粉……

27分钟前
  • Captain Zoey
  • 还行

薯条塞鼻子治愈系。嬉皮/精英两老师,辛酸老妈,奥数边缘人群,描写得都很好,只可惜华人演员段落彻底崩坏,拉低了整体观感

29分钟前
  • kylegun
  • 还行

没有asa可能就是烂片了

30分钟前
  • 榴莲王子
  • 还行

Asa看到妈妈把薯条塞进鼻子的一刻表情变化太赞了,那种心结彻底打开后的澄亮,就不吐槽女主的演技和口音了,毕竟我是Asa的颜饭。

34分钟前
  • 傲娇小青龙
  • 还行

浪费了Asa的颜

39分钟前
  • 素手浣豆
  • 还行

因为最强大脑来看的,节目中表现的好可爱!中文说的很棒,虽然最后输了,还是很喜欢他。就电影来说,非常讨厌女主,做作又婊,大半夜跑到男主房间,主动也不是这么个主动法吧。为什么男主不喜欢那个英国女生呢,不过他确实成长了。Asa好帅!演的好好,演出了自闭症天才的感觉。还很喜欢Sally和Alex!

43分钟前
  • Hi Friday
  • 还行

《雨果》的小孩长好看了~男女主互动有种细腻的甜。影片关于奥数的角度也不是太深刻,重点在刻画那些生了天才小孩的父母,那些混杂着骄傲和自卑的情感,还有被捧着长大,后来发现这世上许多人都强过你时信心的重塑或崩塌。另外感叹下今年中国丢掉的奥数冠军,这一代的小孩连传统优势都守护不了…

45分钟前
  • 轻风羽
  • 还行

我就纳闷你们这些说中国妹子是绿茶婊的人的人生是多么酸爽?难道喜欢上一个人主动就错了吗,就因为是女生的原因,主动一次就成了婊了吗,现在还是封建社会还是怎么的,是男生就是霸道总裁,是女生就是绿茶婊吗?女生表白权都没有了吗。

46分钟前
  • 詞窮不是我的錯
  • 力荐

继《星际穿越》物理学家用引力解释爱以后,数学家们也不甘人后,用最简单的加减法就把事办了。

50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还行

想讲的太多,乱而不深入,不过少年是美的,说中文略萌。不喜欢华裔妹纸,替英伦眼镜妹可惜。

52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Asa咱能别老接这么奇葩的爱情片儿不。男女主完全木有火花不说那段床戏各种迷之尴尬都要溢出屏幕了。把女主全部台词脑内替换成【哔——】才能看下去。哪位好心人做一个Asa cut吧……

57分钟前
  • ANNA
  • 还行

爱就是实数集.你的有理.无理.我全部包容.

1小时前
  • 些晕
  • 推荐

在Asa成年之际观看此片。配乐美妙得过分!Asa真男神,首讲中文,献银幕初吻令我忍俊不禁(我看还是他的初吻),各种少年姿态帅得我口水狂流,但他样子实在和女主擦不出火花。片中女主可谓有点不知羞耻般主动。不知为何就是很喜欢这种暧昧朦胧温甜的校园青春爱情片,因为和我实在太有共鸣了。[4.4看的]

1小时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