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士柳白猿

动作片大陆2012

主演:宋洋,于承惠,李呈媛,王燕妮,赵峥,李长麟,马君

导演:徐浩峰

播放地址

 剧照

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2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3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4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5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6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3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4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5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6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7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8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9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29

详细剧情

  因为年少时目睹姐姐遭害,双喜(宋洋 饰)内心巨大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但他意外继承高超箭术成为了一名武林仲裁人柳白猿。混血美女二冬(王燕妮 饰)和绝世名伶月牙红(李呈媛 饰)出于不同的目的接近柳白猿,柳白猿在两个女人之间为爱纠葛不清。当所有的阴谋真相大白之后,柳白猿与匡一民(于承惠 饰)两位武林高手上演生死对决,最终柳白猿成为武林的一代传奇。

 长篇影评

 1 ) 《箭士柳白猿》:逝去时代的挽歌

徐浩峰曾说过“中国武侠片的本源不是武功,而是神话,它是中国民众自创的好游戏。”在这种“游戏”之中,他选择冷兵器这样一种道具去塑造角色、阐述故事、展示文化。“游戏”本身的性质与属性,注定了其独特的美学风格与传统气质的展现,当然也注定了它拥有着极少的拥趸。对于尝试进电影院指望它进行“消费历史”与“展示奇观”的大众而言,这很有可能会是一次极为特殊的观影经验。因为它本身与惯常“化武为舞”的武侠电影观感相忤逆。他们其中许多人或感不解、甚为失望,抑或更多人选择以“不明觉厉”的缄默态度表示出敬畏。但无论如何,“深藏功与名”的徐浩峰导演的“武林三部曲”即是对中国当代电影的一次大胆而创新的艺术实验,《箭士柳白猿》作为第二部作品,承上部《倭寇的踪迹》之精髓,秉传统写意美学之风,进一步昭示了作者电影的独特美学风格。我们是否可以预示,内地武侠电影已经迎来徐浩峰独一人的冷兵器时代?

当然每个人心中或有不同的答案,尤其是对于年少时浸润在传统港台武侠片环境的观众而言,徐浩峰的作品更多被赋予了不走寻常路的“怪力乱神”标签,它几乎无法动用每个人过去储备的观影经验去解读,因为其作者与文本兼具不可复得的传奇性。用徐浩峰本人的话说“我的电影目前其他人还拍不了”,这当然不是过度膨胀之言,而是一句实在话。徐浩峰出生于北京什刹海的习武之家,家中长辈为形意门高手,他本人也是地道的武林中人。后就读央美附中习画,大学时考入电影学院就读导演专业继而留校,他讲解的公共课《视听语言》次次爆棚,堪称传奇。私底下,潜心道教、深钻佛学,以形意拳和八卦掌见长,以“武术顾问”与“武戏编剧”之姿入主王家卫《一代宗师》。作者本身已经承载了众多标签,较之其他导演,他在常人不具备的常识范畴之内可谓是“如鱼得水”“所向披靡”。

《箭士柳白猿》毫无疑问是《倭寇的踪迹》的全面升级,它初步凸显了作者电影的独特性。首先,继承了华语武侠电影语境下以胡金铨导演为代表的美学传统,但却独特地展现出“北派武侠”的精髓。写意性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重要精神,宗白华先生在论及中西绘画的不同时认为,西洋绘画重于自然的写实,而中国绘画则“集合数层与多方视点谱成一幅超相虚灵的诗境”。我们的武侠电影正是继承了这种精神,将冷兵器影像与打斗设置在诗情画意之中,在感受冷兵器威力与动作节奏的快感同时,也感悟出画面深层的意境美。胡金铨正是最早善用中国戏曲文化绘画等传统文化的电影大师,其作品中流露着虚、实、文、武、禅意的结合,渗透着中国文化的诗意。在某种程度上,徐浩峰得以继承于此。遒劲苍凉的北方山脉、青砖古瓦的幽静村落、驱车登古、渔舟唱晚、长河落日,如诗般的意境衬以武侠诸家的打斗,可谓浑然一体,较南派少了狷介清秀,却多了苍凉厚重。其次,在展现武打动作中,表现出独特的思维体系与镜语选择。上文中提及,徐浩峰作品中的武术设计打破了以往“化武为舞”的观影习惯。这是他在不同场合一直坚持强调的,注重“实打”,还原真正的武术原貌。作为民国武馆文化的衍生品,《箭士柳白猿》于《倭寇的踪迹》,更加强调这一点。他认为,近些年的武侠电影过于强调并夸大视觉刺激,有些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不惜沦为MV式影像,这实际上与真正的武术系统常识相悖。真正的武术是隐藏招数才能赢,而许多作品中武打的展现,则为了展现招数。在本片中,他采取了两种调度展现武术真正之美。一方面辅以长镜头展现真实的打斗过程,无替身无威亚无特技,力图让演员的打斗做到极致,“划勒巴子”中双方那虚实相生、柔刚兼济的拳上功夫,堪称真正的视觉奇观。另一方面则采取快速剪辑。例如在结尾柳白猿与匡一民的对打(弓箭与长枪的对决)、中间柳白猿与混血女孩的几场动作戏场面(拳术、绳的运用)中,剪辑方法似有向胡金铨致敬之嫌。这种“暴雨剪辑”强化了影像的视觉冲击力。甚至有几场戏的剪辑速度比胡还要快。风雷闪电般的剪辑方式压缩了动作,紧凑流畅。

当然,我们自然绕不开该文本荒诞怪异的一面,它延续了前作中的冷幽默。这种与“武术奇观”节奏不相称的桥段,会让诸多观影经验不足的观众感到一头雾水。在被问及为何影片中的人物大多“装傻充愣”时,徐笑谈因为民国时许多人物即这般有趣。想必我们已然习惯于遵守以往的观影秩序,以至于潜意识里认定武林大侠皆是万无一失、飞檐走壁的高手。然在片中,他却让于承惠扮演的匡一民大侠突然崴了脚,武坛高高在上的仙风道骨之人也变得趣味盎然。或许,我们也要宽容作者在文本中尝试的恶趣味拼贴,它并不意味着技术的失衡,而是一种“自嘲”与“戏耍”,影片音乐大胆采用有箫与管风琴的混合,更凸显出怪诞荒谬的观感,好似某些通心粉西部片、日本武士片那般。严肃题材并不意味着拘泥于古法炮制,如日本漫画般的冷脱力效果,在某些规定情境内,反倒是燃起了观众内心的恶趣味,使现代幽默与传统武侠进行着有机结合,具有天然的排他性。至于徐浩峰本人,则坦言这是对观众的一种实验。这其中的高低贵贱,每人心中自有评判。

“结尾,两个决斗的人都是失败者,一个人在建功立业上失败了,一个在内心情感上失败了,两个武功高强的人在枪炮面前,都被时代抛弃,注定落寞。他们的决斗是为自尊而对决,是对传统的挽歌。若要解决对传统的破坏,则应该做到一切从有敬意开始,现在很多传统文化的项目很多,但实际上于事无补,变成了面子工程,实际上就是缺乏敬意。”导演这番话不仅仅是向“逝去的武林”致敬,而更多地传达了对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思。 “这世界上满是投机取巧,但惟有习武无法投机”,这句台词借武林中人之口,同时道出作者鲜明的电影观,注定会让电影界浮躁的陆川之流无地自容。

导演一直在表明,这是一部在讲中国人内省的影片。柳白猿面对被强暴的姐姐,一直在挣扎,在叩问,在思索。困惑无比,却没有实际解决的办法,只好把箭射向湍急的河流。“这就如同现代社会对中国传统的诋毁,这一百年来我们都在做自拆城墙的文化批判,认为信奉外国文化才是好的。这个姐姐就是一个传统的象征。”电影中民国的光怪陆离不过是今日的反射映照,这首挽歌不仅仅是向逝去的武林致敬,还关乎我们业已遗忘的那个时代。然而今日今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谛听其中的旋律?

 2 ) 画虎不成,类乎蛇也,不酸不甜不辣不咸

好吧,作为一个弓箭爱好者,就不指出里面关于弓箭的错误了。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被枪手深深的骗了,才看了这部所谓的电影,这也能叫电影?浪费了多少钱,拍出来这样一部不中不西,不洋不土,不知所云的东西来。里面好像讲的是中国话,可惜就是不想让人懂。

一星给里面的演员。优点,里面2位女子长得还行身材还行,演技由于导演的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但起码没有明显失误。
武术呢动作也还可以。
主演和配角都没有很大问题。

要说缺点其实就一个,8流的编剧,9流的导演。
难得各位影评人有心,大家竟然有空详细分析了一堆屁的组成成份,以及为什么屁是由这些成份组成的。也算是科学精神吧。
所谓的导演明显想学古龙之风,小李飞刀有木有?三少爷的剑有木有?都木有学到,连皮毛都没有学到。
画虎不成,连犬都不像。。。画虎不成,类乎蛇也。
可惜心中有古龙,手中却整出一大窟窿。

西洋管风琴的乐曲配上中国功夫,不酸不甜不辣不咸。开始让人错觉,以为里面有古龙之风,谁知道整个一个大窟窿。开始看到是杨贵妃的影子出来了,谁知道出自一个韩国整容室,而且主体整容失败。

所谓的“导演”同志,一边打着手枪,一边暗自叫爽。
好比一个没拿过菜刀的厨子,拎着一个景德镇的仿元青花磁碗,冒充古董。里面装了一盆子意大利面条,面上浇了一层蕃茄酱做臊子,配菜是没洗过的一整根原味山东大葱。最后,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故意的,里面没有放盐。

老不宜少不宜,文艺青年更不宜。
中不宜西不宜,只宜导演打手枪。

不过还是有价值的,看影评,毕竟比电影有价值,起码能逗得一乐。

你浪费我90分钟,我不在意多浪费一点,让大家省点时间,大家少浪费时间。



请微信扫描 公众订阅号 心源学说 视频节目/


请微信扫描 公众号 心源学说,视频节目/文章/影评视频评论

 3 ) 妄想狂的世界

今天上映《箭士柳白猿》,电影院人不多,看完站起来,左右都在说:“看不懂啊”“最后什么意思”,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隐隐就很担心,要是这样会不会票房很差?虽然明知道这么一部电影一定不会大卖,可还是希望不要变成票房毒药,搞得以后就没有徐浩峰的电影可看了。

因为徐浩峰的电影,是如此独特的东西。在这个观众的每个笑点和G点都被精心研究、流水线生产电影的年代,他的电影,是那么与众不同,给人的回味,又是那么绵长。回家以后,我拉拉杂杂写了一些感想。(后来才知道,这是他2012年的电影,他在这部电影之后还写了《一代宗师》《道士下山》剧本,导演了《师父》。即使这部《箭士柳白猿》上座率低也没关系的了!我多虑了!)


一,美和悲剧

就像小津安二郎很认真地思考过“什么东西可以代表日本式的美”,金基德很认真地思考过“什么东西可以代表韩国式的美”,徐浩峰肯定也很认真地思考过“什么东西可以代表中国式的美”。(这纯属我个人感觉,估计别的导演也思考过,不过他们对待这些东西的态度更多是对待道具,比较功利而无感情。)徐浩峰的电影每一帧画面都是精心的。他写过自己对那些独特形象的珍爱:

“一个导演,最宝贵的便是发现独特的形象。我也有这种体会,每从生活里有所发现,便觉得是将来的秘密武器,绝不会说出去,而看到别的导演先一步把这个形象拍了,顿觉天昏地暗。”

徐浩峰喜欢把背景放在民国早期,然而对于一部武打片来说,这是非常尴尬的时代,因为已经有枪了。首先是,有了枪,就不能神化武功——《东方不败》那种一针钉死一个人的内功,就不能有;其次,更重要的是,有枪的时代,习武就变得没有实际价值,而只有审美价值,而一个坚持武林“规矩”的人,就变得尴尬,与世界、与自己的理想,都格格不入。当然,坚守是一种美。悲剧的美,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坚守也是一种悲剧性的滑稽,就像唐吉可德大战风车,就像民间科学家声称自己发现引力波。

然而民国早期所有的,不仅仅是枪。这还是一个因各种剧变,而非常驳杂、奇特、包罗万象的时代,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容得下,什么奇思妙想,都可以塞得进去。徐浩峰对这个时代背景的利用,是双重的。一方面,是习武者在大时代之下的人生,有一个大的感伤的底子;另一方面,则是时代赋予的灵活和有趣。比如《师父》里面有个失败的老头子,他把武馆一关,就带着在红房子里跳舞的白俄美女,跑到巴西种咖啡去了!这是一个你可以给他任意结局而不显得太突兀的年代。电影里有和尚,有道士,有短打,有长衫,有穿旗袍的婀娜女子,也有穿西装和长靴的帅女人。五花八门,煞是好看。(现在这个时代就单调得多了,说起来扫兴。)

二,妄想狂的世界

我家S,他比我更喜欢徐浩峰的电影,他说,徐浩峰是个妄想狂!哈哈哈。——你可以想想,他造的那个世界,位于民国的大千世界的一个折角处,里面有些奇怪的武林规则,有些逻辑很奇怪、又很坚持自我设定的男男女女……你就会觉得他是多么地爱妄想,而且任性。

他懂得习武的那些规矩章法,但是自己还臆造了些。比如箭士柳白猿,这是一个武行之中,为人主持公道者的名字。一代代用箭主持这个公道的人,都叫柳白猿。他站在门外连射四箭,镇住争执的双方。

徐浩峰所造的世界都似乎有章有法,又让人觉得不知所以。他笔下和电影里的武者们,执着于自己的修炼,而并不在乎国家大义民族存亡,也不太在乎金钱和性。他们在乎的点你很难get到!《师父》里面的耿良辰,宁死不肯离开天津,理由是,天津是好地方,死也不能离开。《箭士柳白猿》里,老头子匡一民回顾一生,梦想都破灭了,人生失败了,自己唯一擅长的,就是武术。到了这里,我们以为他真的要退出江湖啦,结果他要求和柳白猿再打一架!

要进入徐浩峰的电影世界,首先得放下架子,进入他的奇怪设定。那感觉真像脱了衣服,进到一个雾气氤氲的水池子里去一样。深吸一口气,脱吧!

三,濒死体验,宋洋,女性

以前读过徐浩峰的好几本书,实在是一言难尽。好看吗?徐浩峰的语言之好,常常可用惊艳来形容;研究的东西之广、之深,也可以给人一种“学到好多东西”的营养感;他的评论,往往一语中的,令人击节赞叹;然而他的小说看到后面几十页,总是看不下去,小说里人物是疯的,我也看疯了。“意识流武侠小说”派唯一代表人物啊,这是!

说到我的最深刻的个人印象,是他写濒死体验的。“肋骨里多了一样滚烫的东西,为何刀刺入身体,不是凉的?”“郝未真晕厥前的最后一念是:‘我没有中刀。’”“死亡,是比女人更好的感觉。”(《大日坛城》)令人直觉地感到,他写生死一线间的那些体会,是在其中,而不在外。这和古龙的“迎风一刀斩”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啊。他是一个习武的人!然后他才是一个小说家,一个编剧,一个导演。

关于宋洋:御用演员宋洋,帅,长得也正派,他演过一个电视剧,演霸道总裁,气质也确实蛮霸道的。可是他还有一个南京话叫“无所diao谓”的气质,显得疏离,满不在乎,但是又不可侵犯。这是他和一般演“正人君子武术家”的演员,很不一样的地方。也许徐浩峰找这样一个灵魂演员,找了好久吧。

关于女人:徐浩峰欣赏有过往、有风情的女人,他书里的女人,以及挑的女演员,都是眼波横流、杨柳腰轻摆、大长腿。身世不明,眼睛里有杀气,一旦爱起来,就是倾倒一整个大海的那种爱。

晚上我们回家路上,还比较了一下《道士下山》里的志玲姐姐和《箭士柳白猿》里的李呈媛。李呈媛当然没有志玲姐姐那么美,却是风情得多,因为志玲姐姐有闺秀气,放不下架子。那种乱世里有情有义的婊子,李呈媛就演得很好。

四 武戏

徐浩峰电影的武打戏很精彩,就像他的“意识流武侠小说”一样,是自成一派的。不是成龙和袁和平那种香港路数,也不是电视剧里那种花拳绣腿。网上说,这部电影辅以长镜头展现真实的打斗过程,无替身,无威亚,无特技。对于懂行的人来说,看这样的武戏,是莫大的享受吧。在看完《师父》以后,我看到有篇非常懂行的影评,写廖凡在深巷中那一场恶战,是如何用到十八般兵器。《箭士柳白猿》里面的“划勒巴子”,虚虚实实,刚柔相济,非常有意思,就不剧透了。

五 什么是好电影

“电影从来不是物质现实的复现,而是心灵的复现--否则许多电影技巧便无法解释。
出了电影院,能有一个镜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电影往往是好电影。……这一个镜头能总括全片,是一切情节的标杆,直接决定着影片的档次,名为导演意象。 ”——以上引用自徐浩峰自己的文章。虽然《箭士柳白猿》挺晦涩的,但是我想,以他这样的看法,他的这部电影,基本上可以算是好电影。

 4 ) 徐老师的“神话”“游戏”,您玩得开心就好。

通过《倭寇》和《箭士》,徐老师很好地塑造了自己的风格:梗概式、跳跃化的叙事,极简的对白,间离效果的木偶式人物,不使用煽动性的镜头(少大广角、少特写、少长镜头),似乎有意不迎合已有的影像风格。这些在《师父》中也有所体现,但已经显得流畅且自然得多,最起码像一部有模有样的电影了,不知道这对他本人来说是一种“放弃自我”的妥协还是一种“学有所成”的进步。

可是,徐老师的电影语言实在太粗鄙了,不仅没能表现出自己小说中那些精彩之处,反而造成了很多误会。就像相声演员给自己设计了很多包袱,但都抖错了方法,让听相声的人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叙事和对白的极简处理都没有问题,但这样做需要很高明的手段,乱减只会把本身非常零散且逻辑不通的情节弄得更加漏洞百出。台词的极简需要机锋,本片似乎处处是警句,句句是哲理,但却不精彩,缺乏新意,省掉的部分没有什么思考的空间,有时更是雷得人一个愣一个愣,有故弄玄虚之嫌。剧情上的漏洞似乎有些用台词补了(射四支箭,要成四方形,深浅一致,才能服人,等等),有些则要扮酷扮深沉故意不说,但由于镜头语言交代不清,全部交由观众自行脑补,这就造成了很多不解与误会。而最终将这些疑惑诉之小说,才发现原来最初的设定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由于看过《倭寇》和《师父》,对于他人物塑造的“囧”其实在看《箭士》之前就有预期,但没想到这么囧。原本好几个角色有很强的发展空间,内心几经转变,但片中似乎都在有意弱化内心戏的表现,将一个原本应该丰富的内心世界全然不顾。小说中的男主角是挺活泛的一个人儿,电影里却硬要让他装酷,做各种不像人的事儿:张嘴就是警句、睡觉睡床下、穿教士服下乡。就拿“帮洋妞杀人报仇”来说:1. 原著就是刺客,所以不杀人的话,相当于重新写一个剧本,和原著没关系了。2. 他的身份是主持公道,自然不能去帮某一方杀人复仇。怎么会接受高个子女的请求呢。3. 他和匡一民聊天后,为什么又不杀了(感情受挫?),回家,没找到姐姐,然后又回来去水果店干嘛?只能观众脑补他的思维活动和动机。瞎猜他行为背后的目的。省略部分情节不要紧,可惜又拍不出来那些细枝末节处的深层表现,同时又砍掉了小说中生动有趣的东西,结果弄得主角不仅不像人反而更不酷了。

电影很好地保持了小说中那种一惊一乍的节奏,可整体又零碎又缓慢,努力地耐着心去看却全然失望提不起兴致。加上镜头运动非常老土,完全没有什么新意,却要做出一种反传统的调性,让这段观影过程很多时候简直如坐针毡。

镜头拍得太实,完全扼杀了原本自己营造的想象空间。动作设计不精彩就算了,摄影还那么实打实地拍,完全暴露了各种缺陷。以混血女人为首的配角和人肉靶子们表演实在太烂。他们的打戏缺乏调度,一群人围着不是攻击而是乱躲,一人被打倒另一人赶紧上去接着挨揍。而主要角色间的比武,或某些重点、关键动作时,可能是为了表现速度快和出其不意,往往一闪就到了大家摆出结尾pose的镜头。这也在几部电影中形成了他的“风格”。

另外,打戏缺乏即兴的动作,动作精彩不精彩的,反正一看都是摆拍,大家互相喂招,低手的招数总是用老,从来不虚晃,也不会中途变招。高手总是动作快一些,甚至能提前预判。
最精彩的武戏在于承惠老师跟徒弟比武最后耍的那通棍,实打实的功夫,好看,所以也不需要用花哨的镜头表现,功夫本身就够好看了。但不好看的地方,用这种贫瘠的镜头拍出来就很尴尬。

再说女角们,旗袍没有拍出风情,只觉得“好瘦好厉害”。《师父》就要好太多。片中的混血女二冬对应《师父》中的蒋雯丽,月牙红对应宋佳。回想一下蒋雯丽干净利落的表演,二冬的表演简直是她的负分项。宋佳那腰扭得,二冬和月牙红所有的旗袍段落加起来都比不上。一个导演,想拍性感的时候能拍性感出来吗,想拍紧张能拍出紧张来吗,想拍深刻能引人思考吗?如果不能,还是好好地去当顾问吧,把自己的好点子交给会拍电影的导演,用合适的电影语言表现出来,不要自我糟蹋了。

据说徐老师曾说过:“中国武侠片的本源不是武功,而是神话,它是中国民众自创的好游戏。”从他的电影和小说中也看得出徐老师深受民间传奇故事的影响,把很多情节设定得很神,将一些明显看起来很假但很有戏剧性的东西融入故事,就跟“燕子李三”、“大刀王五”一样在当时消息闭塞的年代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同时又很有意思。这种“神话游戏”原本没有问题,而且有的时候真的很好玩,可是在这样一个时代用反逻辑的方式,弄出一篇漏洞百出又讲得蹩脚的神话,就跟那些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一个水平了。

 5 ) 《箭士柳白猿》中的三个故事

有剧透
首先,这是一个男人的故事
    故事的一开始是提裤带的地主,按在地上的少年,秸秆堆里的女人。这不到一分钟的寥寥几笔描绘的,是一个男人年少时的内心创伤。创伤,在情绪上往往是一种遗憾,一种在深夜中无数次想象回到过去改变一切的遐想,是一个男人成长的内在根源。至尊宝对牛魔王霸占紫霞仙子的无力,张震对小明和其他男人在一起的愤怒,马小军在米兰面前的稚嫩与卑微归根结底都是这种创伤的体现。面对创伤,男人往往有两种方法,一是重新阐述这个世界逼迫自己释怀:自双喜跳墙开始,这个世界就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开,他不再是双喜,他是柳白猿,他没有姐姐。二是增强自己的能力不然创伤再次出现:所以,他会答应帮忙,他会张开双臂抱住女人,因为他侠术已成,可以行侠仗义,挽救被豪强欺凌的女人。
    可是,男人一生的成长,往往是被这个世界一次次无情地扇巴掌的过程。原来所谓的帮忙根本是一次阴谋,原来放弃柳白猿所拯救的女人根本就是他人之妻。有一种崩溃叫做两次踩在同一堆狗屎上,于是这个男人再次缩成一团,再次自我放逐,再次否定了这个世界。于是他从故事最开始的地方寻找自己,却发现原来一路走来打错已经铸成,原来很多错误根本没有挽回的途径。于是他意识到比地主强暴姐姐更残酷的是自己因为懦弱抛弃了姐姐,比无法战胜的对手更绝望的是一个永远找不到的人。于是他对着大河射出四箭,来祭奠那个在他心中已经死亡的柳白猿。四箭之后,他终于面对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他决定战胜自己,去寻找那个心中的业障——女人。
    故事的最后,在射出那一箭时,他仿佛看到了他的姐姐,姐姐有了丈夫和孩子,开始了平静的生活。当年少的创伤被抚平,这一刻他终于体会到自己的初心,于是这一箭他是无敌的存在。爆炸摧毁了他的一条腿,世上也再无柳白猿,但和女人包饺子的那一刻他平和而专注,女人离开那一刻他再也心无波澜。至此,一个男人的故事结束,少年的无知与创伤彻底蜕化,一个男人破茧而出,可是我们再也无法知道他内心深处是一汪清水,还是一片死去的沼泽。

其次,这是一个武林的故事。
    故事的一开始,导演就交待了一个大背景——武馆和军阀,武林人士最后蜗居的角落。武馆里,都是一张张麻木不仁的脸,他们虚伪、冲动、无情,毫无生气地守着一座座破落的武馆度日,把一切希望放在柳白猿身上。军队里,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饥渴的脸,他们野心勃勃,举止浮躁,寻找着能够建功立业的主公,策划着一个个阴谋。至此,武林人士要么在军队的绞肉机中残杀,要么在武馆的坟墓里等死。
    柳白猿说,他是武馆人,不是江湖人,他的是武馆派的最强者,代表的是旧时代武林的规矩。匡一民是江湖人,三十二岁就厌倦了踢馆,是投靠军阀最接近成功的人,代表的是习武之人新的出路。但他们到底是武林中人,骨子里还是想要用武林的方式解决争斗。可是费尽心机的他们,最后解决问题还是用了枪,这代表了武林之路在军队走到了死胡同。匡一民再次回到武馆去寻找柳白猿的时候,发现没有柳白猿的武林根本就是一张一撕就破的废纸。当年踢馆还有人叫唤几声,如今却都已麻木不仁,这是已经尸化的武馆,死的不能再死。于是乎,所谓的两条出路都是死路。上一代的柳白猿死于三声枪响,这一代的柳白猿被炸残一条腿。两位高手最后的比武,只不过是一场华丽的葬礼,谁胜谁负,毫无意义。然而,尸化的武馆依旧会存在,投机者依旧会前赴后继地投身军阀。
    故事的最后,导演并没有给没落的武林埋下什么希望,就如同全片的季节只有秋冬两季,看不到任何春天的枝丫。

最后,这个故事里谈论了女人。
    徐导对女人的外在品味很固定:温婉的面容、修长的身材、白人女性的惊鸿一瞥。无论是《师父》里的宋佳、蒋雯丽、卖茶小妹还是《柳白猿》中的二冬、月牙红、姐姐都没有跳出这个范畴。但是在徐导的故事里,女人从来不是主角,而是一种象征。这种象征有时候是一种女性的美,那时男人的渴望和精神动力。无论是二冬穿着睡衣从床上往下望的“男朋友”视角,还是月牙红钻进水果店的帘子取暖时天真无邪的笑容,都把女人的美和男人的渴望刻画得淋漓尽致。本来我觉得穿旗袍的女人,很少能超出《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徐导却轻易地做到了。有时候这种象征是男人的归宿,《师父》里的卖茶小妹,带去巴西种可可的西洋女人,在池塘边洗衣服的姐姐,都是一种男人对归宿的向往。
    但是,最多的时候,女人在徐浩峰的手中,代表的是一种对强权的依附以及这种依附背后的无奈。二冬依附的是军阀体系,她本就是军阀世界的二代,武林人的身份反而是次要的。无论是一开始的勾引,还是最后救了柳白猿之后想用比武来留住人,事情都没有按照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最后一声看一眼,从她的角度有太多的无奈。月牙红依附的是匡一民,她无论是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妻子还是一个杨乃兴的最随着都没有成功。她的男人没有把她当妻子,她追随的杨爷死在她眼前。她最后的无奈,是匡一民不死,她也没法抛弃自己过去的身份,更不想否定自己过去十年的事业,于是他只能继续随他而去。即使《师父》里看似独立的卖茶小妹,在遇到廖凡之后还是希望廖凡能够帮忙主持公道。所以徐导的电影里几乎没有一个真正能够独立的女性角色,但我觉得他对于乱世中的女性是怜悯的。在《柳白猿》中有两场群戏,一场是柳白猿出手打翻了整个武行,几个女人在二楼面无表情地看着楼下的一切;另一场是匡一民为了找出柳白猿在武行比武时杀人,两个女人冷漠地在门口看着一切。这些女人都衣着朴素,一脸麻木,她们代表的是依附于男人而已经心死的女人,是那个时代不被铭记的闲杂人等。

 6 ) 既然以射箭为题,为何不稍微的深入考究一下呢

    电影还没看,先看了宣传片,既然以“射箭”为主题,为什么不考究下那时中国的传统射箭方法呢???
首先,清朝与民国时代,中国普遍使用大拉锯的清弓与姿势,即弓弦要拉到耳朵后10厘米处,而电影中只拉到了脸颊,这是典型的西方射法;第二,中国传统弓射法需要用拇指勾弦,也需要戴扳指,那个时代应该戴驼鹿角制作的筒形扳指,这点没有看到,而且有人还用西方的三个指头徒手拉弦, 射过箭的人都知道徒手拉弦手就废了;第三,推弓手需要“知簇”,即箭头要与手碰到,而电影中的箭却因为弓没有拉满而长长的伸在外面。
    另外需要表扬一下,弓箭的道具虽然还是不够还原,但已经比其他影视剧接近历史了,而演员的表演却糟蹋了道具。
    射箭为主题的电影可以《骆驼客》里表演的相对好一些,但是里面用的是小架射法。
西方的三指徒手拉弦

<图片2>
清代射箭,大拉距,戴驼鹿角制作的筒形扳指

民国运动会传统射箭,大拉距,推弓手指“知簇”

 短评

李呈媛真美!徐老师挑女演员的眼光是直男的榜样!

5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还行

徐浩峰的这片子里,连剪辑都是在练功夫。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倭踪》牛刀初试,生涩稚嫩。到了《师父》则圆熟甚多,进步显而易见。拍摄在两者之间的《箭柳》,好看程度也介于两者之间,火候恰好不生不过。但三部的问题是一以贯之的,就是太“装”,一方面这是导演做人做事的态度问题,另一方面也跟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关,不“装”,不“端着”,自然就没有存在感。

14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横移武打长镜头,固定机位摆拍快切动作,电声乐器加管风琴营造仪式感……也许徐皓峰存在的价值就是开拓类型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吧……同样的题材,李小龙拍的是功夫,徐克、侯孝贤拍的是侠客,李安、胡金铨拍的是江湖,成龙、甄子丹拍的是动作,徐皓峰拍的则武行、是规矩、是逝去武林的生存方法论。

17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还行

和混血姑娘的互动还挺挑逗的 抖M快看哭了 讲了一个理客中 武功高强 追求政治正确 缺乏判断能力 多愁善感心太软 战胜不了上脑精虫 自以为主持公道 其实什么也做不成 乱世中再厉害的个体也是无奈 不知该跟上哪支队伍 秉公正和尽人情都是痴心妄想 开一枪说他是我的 比师父好看很多

21分钟前
  • 柴斯卡
  • 力荐

“15个苹果,不能再多了。” 三部徐浩峰,竟然更爱这部。

2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怪里怪气的电影,很好看,观影过程中没出戏

31分钟前
  • 水木丁
  • 推荐

电影便如张弓搭箭,比武那段,拳弓相抵,电光火石间,突然转向古寺一角,檐瓦间古钟回荡,张弛只在一瞬间,爽利干脆,荡气回肠。开场的荒草地,古刹间的对决,仪式感十足。台词动作充满刻意的断点,爆发得突然而彻底,收束时毫不拖泥带水,动静之间,韵律非常,今年看过的最佳。

34分钟前
  • 北极熊
  • 力荐

三颗星,不能再多了

38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我觉得田壮壮说的很对,不管怎么样,首先真诚的去做个东西至少是值得尊重的。。。

42分钟前
  • iceman
  • 推荐

儒侠义士,文人风骨,长枪短弓,浩峰射雕。承“倭寇”之风,柳白猿更兼内在意境,“虚”气质犹胜“冷”兵器,“冷幽默”的现代性与“长枪短炮”的传统性有机结合,奠定作者电影独特的美学风格,同时也间接影响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雨夜黑衣叶问战白衣群雄)。文有郑大圣,武有徐浩峰,皆得之有幸。

4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三颗星,不能再少了

49分钟前
  • 潜行
  • 还行

不如《倭寇的踪迹》惊艳,不似《师父》圆熟,但依然要为徐皓峰极具才华与个性的表达给予好评。结局“长枪”与“弓箭”的对决加分!

50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有事吗?”“看一眼。”美

55分钟前
  • 琦殿
  • 还行

王家卫的武侠是伪装色情的性冷淡,徐皓峰的武侠是伪装性冷淡的色情,颜色再寡淡都拦不住导演对大洋马和大白腿的趣味,甚污我喜

60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人物角色一板一眼的做,电影比兵器还冷冰冰。只是觉得,中国还是需要更多这样不飞来飞去的武侠电影...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电影应该三年前的吧,依然写意,风格大于内容,这不是江湖不是武侠,就如男主说的“我是武行”,武行二字才是徐浩峰的武侠世界。分的话,我还是愿意给个四星的。

1小时前
  • 电影学徒
  • 推荐

徐老师在票房不足50万的倭寇时期就预言要连拍七部为武学正名,现在小说集子影像化的工作真的一部部排上日程了令人欣慰,或者说这简直是个奇迹,我本以为《师父》影像归因于曾与王家卫搭伙且砸钱了,但看完紧挨着倭寇拍的柳白猿我才意识到,这种改变是徐自己琢磨的,牛逼

1小时前
  • 苏乏
  • 力荐

好看,镜语、影调,活动空间布设,动作分寸拿捏,都好,男人有气,女人有韵,眼神交汇有电。倭寇是草创,柳白猿是精进,师傅是野心,所以这部最好。徐浩峰的预算,倭寇Low,气不足,师傅太贵,秤不住,柳白猿刚好;卡司也是,有宋洋这种新丁入毂,于承惠这种老将压阵,足矣,无须太大。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想了想还是打了五星,后半段太出彩了。主要是表达的武侠观念太好了,一个不造作的江湖,可以让我原谅它其他扭捏(或者说不成熟)的缺陷。世界观很棒,音乐很棒,可惜了叙事很烂。好在后来「师父」很好看。看的时候觉得像聂隐娘,让人想活在镜头里的真实世界。

1小时前
  • 波澄酒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