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天

剧情片大陆2018

主演:黄尧,孙阳,汤加文,倪虹洁,江美仪,廖启智,焦刚

导演:白雪

 剧照

过春天 剧照 NO.1过春天 剧照 NO.2过春天 剧照 NO.3过春天 剧照 NO.4过春天 剧照 NO.5过春天 剧照 NO.6过春天 剧照 NO.13过春天 剧照 NO.14过春天 剧照 NO.15过春天 剧照 NO.16过春天 剧照 NO.17过春天 剧照 NO.18过春天 剧照 NO.19过春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5 05:01

详细剧情

  单亲家庭出身的16岁女学生佩佩(黄尧 饰),她的城市既是香港、也是深圳,白天在香港上学,晚上回到深圳跟妈妈(倪虹洁 饰)住在一起,频繁地穿梭于两地。为了和闺蜜Joe(汤加文 饰)一起旅行的约定,为了自己的存在感,为了对Joe男友阿豪(孙阳 饰)懵懂的好感,她内心的冲动被点燃,“水客”成为了她的另一个身份,一段颇有“冒险”感的青春故事就此开始。

 长篇影评

 1 ) 通过这个名叫佩佩的女孩,你是否也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看完《过春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水客”佩佩与母亲的感情。

16岁的单亲女孩“佩佩”有香港身份,她每天过关去香港读书,家却在深圳。

佩佩的父亲是香港人,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影片从始至终都未交代过她母亲的工作和收入来源,但从她与闺蜜争执时的对话我们知道,她母亲的身份并不光彩。

从影片开场,我们就能看出女孩佩佩厌恶自己的母亲。

她每日往返深港之间,在闺蜜面前,她阳光开朗,回到家,却永远都是安静的、沉默的,但这种沉默却并不代表平静,而是对家和母亲无言的抗拒与冷漠——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她看不上她的母亲,看不上这个家。

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佩佩有时会去见自己在香港的父亲,即使父亲同样处于底层、脸上写满落魄,她却愿意对父亲露出甜笑——与对待母亲不同,在父亲面前,她是乖巧的女儿。

即使她的父亲给不了她一个家,即使她在撞见父亲与家人团聚时只能装作陌路人扭头走开。

16岁的生日一到,她就马上拿着身份证去酒楼应征兼职,收入低廉、看人脸色,忙碌到深夜才可收工…

纵使如此,父亲塞给她零用钱,她却仍然会懂事地抽回两张想要还给父亲。

佩佩对待父亲的态度,明显比对她妈妈要宽容得多。

在家里,她见到母亲的牌友连招呼都不愿打,只想赶紧回到自己的小空间,将自己与母亲的世界隔离开,仿佛深怕母亲身上的艳俗与市井气会像瘟疫一样沾染上她。

房间的隔音并不好,大人们稀里哗啦洗牌、东拉西扯闲聊的声音清晰地穿透墙壁,让狭小的空间显得格外嘈杂,女孩佩佩安静地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在黑暗中不发一言,不像是在自己家,更像是这个房子里的一个租客。

但在香港昏暗且烟雾弥漫的小公寓里,同样是打麻将,她却愿意一脸乖顺地帮大姐头花姐摸牌,甜甜地喊对方干妈。

在花姐塞满水货的小公寓里、在不入流的水客马仔身边,女孩佩佩看起来远比在自己家自在。

年少无知时,我们都觉得外人更懂我们,而家,是我们想逃离的地方。

刚满16岁的女孩佩佩,看不上自己的母亲,看不上母亲带给自己的家和出身,更看不上母亲的男友。

但她毫无办法,她才只有16岁,还没有能力完全摆脱令她腻烦的这一切,倔强的她唯一能做的,只有沉默、回避,用自己的方式一点一滴地积攒着能量。

没有人教她如何长大,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而懵懂地成长。

深夜,醉酒的母亲摇摇晃晃地走到她的床前,想要给睡梦中的女儿盖上踹开的被子,却晕晕乎乎打开了佩佩的臂膀、睡在了女儿的怀里……

镜头一转,第二天清晨,醒来的女儿并没有推开总是让自己一脸厌烦的母亲,而是继续让她睡在自己的臂膀里,静静地思考着自己的心事——比起她的妈妈,此时的佩佩更像是一位母亲。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早熟的她又何尝不懂得母亲的无奈、不心疼自己的母亲呢?

没有人比她更希望自己的母亲能过得好

但或许在成长过程中,敏感的她经历了太多的心酸与失望,她的麻木与沉默,只是不想再让自己受到伤害。

在乖巧的面容下,佩佩默默经历着成长与改变,她珍惜友情,又难以抑制心中对闺蜜男友懵懂的好感

她不惜冒险当水客挣钱,只为存钱陪闺蜜去日本看雪。

但最终,她没有去日本,和她一同看雪的也不是她的闺蜜,而是曾让她感到麻木厌烦的妈妈。

她带着妈妈爬上高高的山顶,整个香港的城市丛林在母女二人的视角中铺陈开来。

“这就是香港啊……”佩佩的妈妈望着眼前的风景感叹。

她似乎忘记了,早在16年前,她就曾来过香港

她曾在这里生下了自己的女儿

16年过去了,

香港和深圳距离那么近,这个叫阿兰的女人却好似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

尽管母女二人站在如此高的山顶,尽管整座城市丛林都尽在佩佩和母亲的眼中、脚下

可我们和她们自己都知道

佩佩和阿兰,对于这座城市,都仅仅只是来去匆匆的过客罢了

稀里糊涂蹉跎半生的母亲

安静倔强、独自成长的女儿

她们的命运紧紧相连

无论残酷的生活让她们经历了何种伤害

她们都将永远相互守候

影片的最后,取保候审的“水客”佩佩将被养在鱼缸中的迷你鲨鱼放归大海

而她

也最终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从这部电影中,有多少人通过这个名叫佩佩的16岁女孩,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并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值得怀念

比起年少时的稚嫩、弱小与叛逆,我更爱今日走出懵懂的自己。

 2 ) 她偷闺蜜男友,偷运手机,但我知道她是个好女孩

看完《过春天》心情很复杂,当然第一感觉还是对导演拍第一部电影,就能拍的如此精彩表示感叹。我是一个很喜欢看文艺影片的人,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它值得看。

那个假装很英勇的女孩

整部电影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佩佩,我觉得让她变得惶惑的,是他爸爸作为香港人妈妈身在大陆的单非家庭背景,还有她每天白天在香港上学晚上则要回到深圳的家的生活。

一个女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保护,她就会变得既懦弱又勇敢。

佩佩也是如此,她懦弱的表现在于,她少有朋友,不管做什么冒险刺激好玩的事情都是跟在唯一的好友Jo身后。

当好友Jo可以在轮船派对上放纵开怀吃喝玩乐的时候,她表现出的是无所适从。她融入不了那样的环境,也不会变成Jo那么放纵的女孩,她惶惑的同时,有些羡慕Jo,羡慕她看起来的张扬明媚自由大胆。

她从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健康的女孩,她的身体里住着沉重的灵魂,注定她不会拥有一个简单轻盈的青春。

可是她害怕落单,害怕被抛弃,害怕被忽视,所以她努力去适应本不适合她的场合,扮演她也并不很感兴趣的角色。

所以为此,有些时候她是勇敢的,那种勇敢,我觉得是一种孤勇。

比如影片中有一次她带手机出海关,手机不小心摔坏了,她一个人拿着手机去手机城修理的时候,一大群看起来不安分的男生围着她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为她捏把汗。那个时候特别担心她会有什么不测,毕竟她还是一个手无寸铁的高中生。

如果是正常的女生,可能一看到那样陌生的环境就会立刻逃走,先保证自己的安全要紧。可是佩佩她只想修好那部坏掉的手机,虎穴狼窝她都不怕。比起她自己的安危,她更惧怕自己刚刚在阿豪、花姐那里建立起来的信任轰塌。她需要被认可,被赞扬,因为她缺乏。

这些让她本能地变成了一个以身涉嫌而不知的女孩。

家庭破裂是父母的错吗?

有很多在单亲家里庭成长的小孩,成长过程中都过的很不好。

一些小孩误入歧途,一些孩子即便后来出人头地,也比其他孩子要经历更多挫折和不幸,才能浴火重生。

小的时候,我们作为孩子可能会恨父母,为什么他们会分开?为什么他们穷困潦倒?为什么不爱我们?为什么那么自私和冷漠?

佩佩也是一样。

影片里她很厌恶她的妈妈,每天在家里打麻将寻欢作乐,不关心她的学习成绩,也不关心她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两个人虽然每天在一个房间里生活,却比任何人都要陌生。

所以,没有安全感的佩佩选择依赖他人。

一个是她的好友Jo,也许Jo不是非去日本看雪不可,只是佩佩为了抓住生命仅有的那么几个重要的人,用力过猛。谁会为了和朋友一起去日本旅行,不惜犯法冒险走私货物呢?

正常女孩应该很少会做,可是佩佩她会。

因为她需要陪伴,需要朋友,而她父母又无法帮助她,她只能想尽一切办法留住她这个珍贵的朋友。

她还想去依赖的人是她的爸爸。

在她心里她觉得爸爸是比妈妈要疼爱她的人,可是她的爸爸已经不再属于她一个人,她在她爸爸那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她只能逼迫自己脱离爸爸,独自成长。

本来她不该对Jo的男友阿豪动什么心思,毕竟相比阿豪来说,Jo在她的心中的位置更重要。

可是我觉得她羡慕Jo和阿豪那种自由恋爱的感觉,她想要拥有,可是她没有勇气,甚至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拥有。

天公弄人,无意间将她和阿豪因为走货绑在了一起。

本来她生活圈里接触的人就不多,在花姐众多走货的兄弟里,她唯一能够从中找到亲切感和安全感的肯定是阿豪。之前虽然他们俩之间没有什么接触,但毕竟是她见过很多次的人。

她在心理上是依赖阿豪的,起码在花姐那群人当中。

恰巧阿豪也不是一个完全泯灭良知的小混混,佩佩身上的那股阴郁又坚强的韧劲儿吸引了他。

两个本来就无依无靠的人,在一个陌生的混杂的环境里,肯定会越靠越近。

后来Jo发现佩佩和阿豪一起去过山顶,和佩佩绝交,佩佩失去了Jo,失去了去日本的意义,失去走货的动力,失去了阿豪,她在心里会恨父母吗?

如果她父母没有分开,家庭完好无埙,她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吗?

可是,长大以后我才明白,有时候父母为了他们自己的生活,也拼尽了全力。

一如佩佩的妈妈,她看似每天寻欢作乐无所事事,其实她还是个女人,想找个依靠,想为女儿博一个好前程,最后却被负心男骗钱。

一如佩佩的爸爸,想给女儿更多的爱,却为了给新家庭买房子榨干了自己,没有一丝多余的力气留给佩佩。

此生他们也是第一次为人,为妻为丈夫,为父母,即便他们活得不尽人意,没有尽到作为父母的责任,可是他们也用尽力气去过这一生,作为孩子,我们还要怨怼他们吗?

未来我们为人妻为人夫为父母的时候,又能确定我们会做的很好吗?

长大以后,我们才发现,永远这个词并不存在;长大以后,我们才发现,爱情这件事不只有爱或不爱这两面;也是长大后,我们才发现,什么是不易的婚姻;也是长大后,我们才明白,想过好这一生,多么艰难。

有什么不可原谅的人或事吗?我想在这艰难的一生中,是没有的。

我们愿意在生命的长河里原谅他人,我们最不能原谅的人,只是无能的自己。

最亲密的人捅你的刀子最深

佩佩和Jo因为阿豪在学校食堂撕破脸大吵大闹的时候,Jo情绪激动之下骂佩佩的妈妈是“鸡”,在此之前佩佩为了让Jo相信她,还想跟她解释,为自己辩解,可是当Jo说她妈妈是“鸡”的时候,她立刻和Jo撕打起来。

都说骂人不能骂到痛处。佩佩的妈妈就是她心中的痛处。

Jo戳到了她的痛点,她就无法继续忍受Jo的言语中伤,和她厮打起来。

看到她俩互相伤害的场面,我想到了这句话,“最亲密的人捅你的刀子最深”,因为只有她知道你的弱点,你内心最疼的地方,一旦你们翻了脸,她会将你最疼的地方戳的稀巴烂。

一个陌生人走在路上,和你发生了口角,最多是纯发泄的骂你两句,即便是大打出手,也只是皮外伤。可是一个曾经要好的亲密朋友,如果和你翻了脸,她就成了最危险的“敌人”,可能她只需一招便可将你打倒在地,让你溃不成军。

也许我们走了一些错路,可幸好后来我们还是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像佩佩这样的女孩,生活也好,成长也好,恋爱也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

有时候世界的确残忍,你本就比她人得到的爱要少,可是世界却对你说,如果你想同那些人一样幸福,你就要付出比他们十倍百倍的艰辛。

而佩佩这样的女孩,却又是最向往幸福生活的那种人。

为了阳光能够洒进阴暗的世界里,为了有一天能够坦然地走在大街上,为了有一天和父母微笑言和,为了有一天能够岁月静好的站在爱的人身边,佩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影片的最后,佩佩带着之前一直很厌恶的妈妈一起去了阿豪曾带她去过的山顶。

妈妈穿着高跟鞋陪她艰难的爬上山顶,那一刻她也是个好妈妈。

在山顶的时候,一直不下雪的香港下起了雪,是的,也许这只是人为的幻想和奇迹,

可人生不就是如此吗,我们只要还想快乐,就必须在生活的泥沼里期待奇迹。

在成长的过程也许我们走了一些弯路,犯过一些傻,可并不妨碍后来的我们,依然想成为更好的人。

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很多年后我们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佩佩会,我会,相信你也会。

 3 ) 这片竟然是一个全职妈妈的处女作!

对话《过春天》导演白雪

《过春天》是白雪做了十年全职主妇后的处女作,

去年拿下了平遥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是多伦多电影节的开幕影片,

还入围了柏林电影节,提名了亚洲电影大奖。

片子讲的是一个16岁少女走私水货的故事,

她住在深圳,每天过境到香港上学,

为了实现和闺蜜一起去日本看雪的愿望,

她每天放学的时候,

偷带几部手机到深圳来挣钱。

她的妈妈是大陆二奶,爸爸是香港人,

生活被迫在深圳和香港两个城市间分裂,

身份也在学生和走私者之间来回切换。

“这不单单是一个讲青春成长的电影,

而是一个时代的切片,

是我们当下社会的一个写照。”

自述 白雪

16岁少女的双城记

16岁的佩佩总是一个人。她每天一大早从深圳过关到香港,搭港铁去上学,傍晚放学再回到深圳。她在深圳有家没朋友,在香港有校园生活,却没有家。

这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典型香港故事。2001年,香港裁定1997年在香港出生但父母皆为内地人的庄丰源胜诉,自此,只要小孩出生在香港,哪怕父母双方都不是香港居民,孩子也可以享受香港身份。许多内地父母纷纷赴港生子。

这一热潮直到2012、2013年才宣告停止。2013年1月以后,香港所有医院,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停止接收来自非香港本地孕妇的分娩预约,什么时候重新开放,没有预期。

在这十几年中,有超过20万“双非”(父母双方都不是香港居民)婴儿在香港诞生。这些“双非”小孩长大之后,可以和“单非”(父母有一方不是香港居民)的小孩一样,选择跨境上学。

目前,每天往返香港读书的深港跨境学童有3万左右,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这批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我是哪里人”的身份认同问题。

主角佩佩就是这样一个出身于“单非”家庭、天天跨境上学的小孩。

这些女孩子,处境其实都很尴尬。我认识的几位女孩,爸爸是香港人,妈妈是内地人,她们在深圳说着广东腔调的普通话,跟香港的同学说地道的香港粤语,跟自己妈妈打电话说的是四川话、湖南话。

我问她们:你觉得你是哪里人?她们眼神躲躲闪闪,回答我:我有香港身份。她们脸上的胶原蛋白还很多,但是少了青春少女的该有的光彩和飞扬。

几位女孩的家庭,都有各自的问题。她们内心深处对父亲或母亲的怨念是很深的,深到她们自己都不想去触碰。为她们写一个故事,成为我创作的原动力。

16岁去走水

“过春天”这个说法很有诗意,但它其实是水客的行话,意思就是“顺利过了海关”。

“走水”(走私水货)是片中的一个关键情节。佩佩和闺蜜一起许了一个心愿,去日本北海道看雪。为了攒钱,她想办法打工,偶然接触到了香港的水货集团,于是开始每天放学后偷带几部iPhone过关回深圳。

剧中她的年龄被设置为16岁。在香港,16岁就可以拿身份证去打工了。这也是一个特别暧昧、灰色的年龄段,还差一点就是成年,但是又不是成年。

佩佩和水货集团的花姐

渐渐地,佩佩发现自己在“走水”这件事做得很成功、很自信,游刃有余。水货集团的小仓库变成她放学后最愿意待着的地方。

在日常生活中,她其实是缺乏存在感的,但是她在走水(走私)这件事上找到了存在感。 所以不惜一次又一次,铤而走险。

深港版“青春禁忌游戏”

佩佩闺蜜的男友、男主角阿豪是佩佩成为“水货客”的引路人。他像其他香港年轻人一样,也打着几份工。

阿豪其实是佩佩生命一个阶段的过眼云烟,但在这个时间段,他们俩能够惺惺相惜。

影片有一场很多人都会说起来的、很性感的一场戏。阿豪和佩佩决定干一票大的,一次带很多iPhone去深圳。

在阿豪家大排档旁边的一个小房间里,阿豪用胶带把iPhone一个一个绑的佩佩身上,在佩佩的腰间缠了一整圈。

我们就想拍一场很热的戏,光线是炙热的红色,化妆师给他们脸上弄得全是水和油,美术老师加了电风扇在场景里。

他们是马上就要“亡命鸳鸯”的感觉,两人有眼神对视,但什么都没做。两人的感情,我理解是青春期的荷尔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母女从对峙到和解

佩佩的妈妈是二奶,佩佩能理解爸爸,但不能理解妈妈,妈妈是她最深的隐痛。

佩佩的妈妈有着移民梦,一直在向往别处的生活。她其实是一个特别天真的女人,甚至比佩佩还要少女。她可能不太会当一个妈妈,她觉得只要给佩佩钱,让她跨境念书,对佩佩一定是件好事。

我对她有一种悲悯的心情。可能她在年轻的时候犯了一些错误,但是这个事情是不可逆的。有了佩佩之后,她也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佩佩自己后来因为走私,受到一系列惩罚。她也见到妈妈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的移民梦再次破灭,两人开始和解。

她开始正视自己,正面面对自己的身份、家庭、母亲。我觉得这就是成长的意义。

香港和深圳的双城拍摄

我们的故事是发生在香港一个很特定的环境下,是靠香港的北边,接近深圳,是一个上水社区的概念。

跨境学童为了方便,会选择靠近深圳的地方上学,比如上水一带,这些地方通常也是水货客的聚集地。

像佩佩这样的女孩,生活不会超过旺角,更不会到港岛。所以布景也是按照上水区域的样子来做,不会出现港岛感觉的风景。

我们希望能够区分香港和深圳。在深圳,我们基本是固定镜头,比较稳,但一到了香港,我们就是手持镜头居多,很贴近人物,很有挤压感,这是一开始,我就和摄影指导确定的方向。

声音处理也是有区别的,深圳的声音比较开阔,香港的声音感觉很逼近。

整个电影对真实性的要求是很高的,它不是一个青春题材的类型片,从场景到人物造型都非常追求真实。

十年全职妈妈的第一部电影

从2007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至今,十年里有一个标签一直在我身后:一个写不出剧本的待业主妇。

在这十年里,我有了家庭,有了一个孩子,基本没有收入,也不懂什么是赚钱。有很多次想去公司上班的念头,最后也都打压下来。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先生,非常包容我,一直没有对我抱怨。

我拍了几部短片,电脑的文件夹里大大小小几十个多个创意,但都是大纲。2013年,我又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读艺术硕士,因为这个硕士需要一部长片来毕业,所以我想逼自己一把,后来确实也是在学校期间完成了《过春天》的剧本。

剧本真正写作时间只花了一周,但是准备时间有两年。

一开始,我想写一个跨境学童的故事。我自己是6岁离开西北老家,来到深圳,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1990年的时候,香港已经是繁华的大都市,深圳还满目都是稻田,只有我家门口的一条路通往广州,我经常是两脚泥泞,独自背着书包上学。

如今这个地方是深圳的中心区,福田CBD,我可以说是深圳速度的一个亲历者。

两座城市的对比和变化,在短短30年间,诞生了很多关键词,“单非仔”、“水货客”,这些词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有。

我想给这个时代做一个记录。为此,我做了很多调查,在深圳香港往返两年,采访笔记3万多字。还去接触不同社会层面的人,去博物馆看历史,阅读了大量研究香港的社科类文献。

我的视角也开始拓展,不仅仅是关注一个16岁的少女,还有她的朋友、父母和周围的人。

片中的男主角阿豪,和舅舅一起生活,还把鲨鱼文在身上。我小时候在深圳,总看到香港的新闻里面播报鲨鱼又上岸咬人了,海滩上挂起来有鲨鱼出入的旗帜。

大逃港时期,上一辈的人从广东偷渡到香港,要游过那片海,有些人就被鲨鱼吃掉了。阿豪的父辈,就是这样一个被鲨鱼吃掉的人。

想去看雪,是佩佩一开始走私的原动力。香港是热带城市,跟深圳一样没有冬天。我小的时候会听到香港新闻里面播报,今天哪个山上有结冰,然后很多市民就去围观。

其实是很小的一撮冰,但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见过雪,所以就很兴奋。“雪”在这个片子里,也是人们心里向往“在别处生活”的一个象征吧。

左一为白雪导演

制片人是我的先生,我们一起拍一个作业

这部电影的主创——摄影师、声音指导、作曲、制片,大部分都是我本科同学,基本上我们是手拉手长大的。

后来,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比较出色了, 我这次拍戏是毕业十年后第一次合作,所以大家有回来帮我拍作业的感觉。

中间为白雪导演

我先生贺斌是制片人之一,在我心里他其实是一个艺术家。他本来做录音师、电影作曲,四五年前决定要转行做制片,我这部电影正好给了他一个契机。

很多人问起,说你们夫妻俩,一个导演一个制片人,肯定会吵疯了吧?但是整个过程中,从筹备到拍片现场,我们俩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吵架。

可能是因为夫妻多年,他知道我的标准在哪儿,他自己心里面的标准可能比我的标准还要高,所以大家都想要去做到最好。

我们拍完戏,大部分人都已经离开深圳,他说我带你去见一些人。然后他就做了一些我们剧组的小纪念品,挨个去谢谢曾经帮助过我们的片警、消防局、口岸办的朋友们,人家会觉得这个剧组的年轻人有担当。

这个举动特别让我感动。我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我心里面是很敬佩我先生的。

主妇生活的意义

十年的家庭生活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尤其是当了母亲之后。我处理佩佩和她母亲关系的时候,和我生孩子之前相比,心态就不一样。

这十年我最庆幸的是,在事业没有进展的时候,我的生活没有停下来。

做电影是能够直白地看到一个创作者的内心,我更加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很多人看过电影说,我不太敢去触碰人物真正的痛处,我刻意在保护我的人物。比如佩佩也只是在窗外看了一眼,父亲和香港家人一起吃饭,都是很克制的。

结尾的地方,佩佩带着妈妈一起走上香港山顶。能够站在山顶望向一片未知的未来,是我自己心里面想的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吧。

我觉得不需要把特别多的东西说得明白,日子还是得继续地往前过,温柔地看世界也没有什么不好。

 4 ) 《过春天》导演:定黄尧做女主角力排众议,粤语卡掉一批当红小花

新浪娱乐讯 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接近尾声,由田壮壮监制,白雪执导的电影《过春天》一路以口碑制胜,最终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就在上个月,该片才刚刚受邀担任了多伦多电影节Discovery单元的开幕片。对于青年女导演白雪来说,连续两个国际影展积累下的高口碑无疑为该片未来公映开了个好头。

  “过春天”这一看似充满灵韵诗意的短句,实际是一语双关,既是水客的行话,更是故事的基调,诉说着我们不甚了解的故事。这部电影的出现,为国产青春片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影片主人公是一位身着朴素校服、梳着干净马尾的中学女生,她家在深圳,每天穿过闸口去香港上学,说一口地道粤语,是典型的“单非仔”。她的特殊身份造成了她对地域认同感的缺失,一次偶然机遇使得 “水客”成为了她的另一个身份,青涩的外表、危险的行当在她身上发生着奇妙的碰撞,她自知置身危局,却总能来去自如。

《过春天》剧照

  《过春天》不是一部纯粹的犯罪类型片,也不只是一部讲述问题少女的青春片,甚至没有预想中的“狗血”桥段。在导演白雪看来,它是一部有现实切入点、探讨人物内心、有一定工业制作水准的剧情片——开拍之前,导演曾深入深圳和香港两地走访调研,做了两万字的采访记录;在没有任何投资保障的情况下,沉心打磨剧本长达两年。后来,正是这一扎实的剧本打动了青葱扶持计划及投资方万达,也打动了倪虹洁、廖启智、江美仪、焦刚等实力派演员低片酬加盟。这何尝不是又一位新导演的励志故事呢?

  近日,《过春天》导演白雪对话新浪娱乐,讲述了她在这部电影诞生前后的幕后故事。

导演白雪

深入两地调研特殊群体 女主角身份迷失映射大陆香港关系变化

  新浪娱乐:电影是如何受邀成为多伦多新发现(Discovery)单元开幕片的?

  白雪:在拍电影之前,我完全没想到能入围电影节。我之前对多伦多电影节不是特别了解,拍完片子之后,因为有青葱计划李少红导演的加持,少红导演邀请了电影节选片人来看。选片人应该对中国文化比较了解,他们看完那一稿之后,我后来又改了一下,又邀请选片人看了一下。等于第二次看完片之后,他们就决定可以邀请我入围。

  Discovery单元有46部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处女作,我们这部电影可以代表华语电影作为开幕影片,这个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情。

《过春天》剧照

  新浪娱乐:这是一部关照现实、题材很别致的电影,导演本身就是深圳人?最早是如何观察和调研“走水”现象的?

  白雪:我是西北人,但是在深圳长大的,我是在90年代初的时候去到深圳的。深圳人其实对走水这些话题特别了解,对这种人群也特别了解。我在电影学院有一位编剧朋友,她是香港人,她写的一个故事就涉及到“跨境学童”,我看完之后就觉得就好像点醒了我一样。我往返于深圳和香港之间做调研,之后剧本大概写了有两年的时间,确实有点拖沓,因为是第一次写剧本。

  我是电影学院本科07年毕业的,后来又考了导演系MFA,导师是乔梁导演。我一直都还没找到方向的时候,我就不断去深圳香港那边看,认识了几个爸爸是香港人、妈妈是内地人的女孩子,去跟她们聊。还跟各个年龄层跨境上学的孩子聊,跟海关聊,跟辑私局的聊,跟水客聊……故事发生的地方,我基本都自己去看、去采访,做了大量调研工作。

  回来后我大概写了有2万多字的一个采访记录。我觉得这是我自己比较习惯的一个创作方式,就是还是习惯从真实的生活当中去提炼素材。

  新浪娱乐:作为一部横跨香港和内地的双城故事,你的表达冲动源自什么?

  白雪:首先我自己对深圳是熟悉的。我印象中除了张暖忻导演的《南中国1994》、李睿珺导演的《路过未来》没什么电影去真实反映深圳这个城市的故事, 所以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和这个城市有关联。后来,我接触到了身处 “单非家庭”的两位女孩子,她们有着特殊的双重生活,一边拿身份,一边过生活。我接触的两位女孩子一个14岁,一个16岁,她们的经历让我的故事找到了支点。

  至于片中涉及到的“走水”,首先它当然是一个违法的事情,在完成剧本的时候,我就想我总得给她一条动作线,我想如果我是她,我每天会干什么?后来就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有这种现象。香港那边的媒体会偷拍到一些中学生在上水的天桥,有一个人背着书包给她们发手机,每个人发两个那种。于是就决定把这个比较现实的事情融合到我的故事里面。

  这部电影本质上还是写一个人的青春成长故事。这个女孩子身份很尴尬,她在香港有学校有朋友,但在深圳没有朋友,每天都是一大早就去香港上学。这种双城生活,让她注定会成为一个没有身份认同感的人,在走水这件事情上,她充分找到了认同感。

  理清楚这些之后,整个故事就通畅了许多。

《过春天》剧照

克服两地拍摄习惯差异 一群因热爱相聚的伙伴

  新浪娱乐:好像最早参加青葱计划时的名字还是“分隔线”?后来为什么改成“过春天”,有什么含义?

  白雪:对,那是以前的一个名字,我觉得有点太硬了,一直想改,后来一次在万达放片的时候,有同事看片后提议说“片子叫‘过春天’可好?”当时我就觉得太妙。

  影片台词出现过这句话,虽然没有加个括弧去解释,但我觉得观众是可以意会的。

  “过春天”这几个字搭配在一起,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含义,会有点好奇,看完电影才会知道,这三个字组合在一起,又有一点诗意,好像说了点什么。

  从一个少女的成长角度讲,这个故事是一段旅程,它讲了一段成长美——懵懵懂懂的一个女孩子,她最开始有了一个小小心愿,陷入不可控之后,什么都没了,那么到底这个世界给她的是什么?我觉得就是她重新有了生活的勇气,要去独自面对和担当。

  新浪娱乐:拍摄时是香港深圳两头跑吗?这样跨越香港和大陆两个地域的题材,在制片上是否有难度?

  白雪:确实是非常艰辛的一件事情。两地拍摄的工作人员会分成两个制片团队,但核心主创都没有分开,包括摄影美术录音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整体。我们有香港专门的制片团队,他们也真的是很专业。

  过程中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事。香港团队的制片程度很高,他们看景的时候都是详细记录这个景拍几点到几点,下一个景几点到几点,都是安排好的。

  我们是在香港开机,在深圳杀青,杀青之后,香港的制片人员从香港提着酒来深圳看我们,两地工作人员都互相被对方的专业折服了。

  在香港我们有一位老牌的TVB的制片人,他现场管控能力非常非常好,我们为了节省开支,在香港很多工作人员都是打车开工,我们除了那些需要大厢车的组,比如美术组、服装组、道具组、摄影组有车之外,其他人员一律都是打车去开工,而且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人迟到。我们的创作过程处于一种非常轻松的状态。

《过春天》导演白雪

  新浪娱乐:海关是片中一个重要场景,通常来说这个地方连拍照都不被允许,你们是怎样争取到拍摄许可的?

  白雪:在海关申请拍摄确实不容易。口岸是由四个单位组成的,要进到那里拍戏,必须得四个单位都同意,我们这么多人和设备才能进去。能够实现这个拍摄,我们的确是以诚动人,很诚挚地去沟通,阐述自己的拍摄初衷以及影片的核心观是什么,他们了解后的确愿意帮助你。非常感恩,对于我们这些年轻创作者,尤其是第一部电影,“心”特别重要。

为找到合适女主角拒绝一众当红小花 剧本是打动演员的敲门砖

  新浪娱乐:片中演员都很适合他们的角色,你是如何挑选演员的,是香港角色就从香港找,大陆角色就从大陆找?像佩佩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的女孩,你是如何找到黄尧来饰演的?

  白雪:黄尧是颜卓灵的经纪人推荐的。黄尧是佛山长大的,会说粤语,但祖籍是河南的,她身上兼备了我需要的演员的特性。光是会说普通话和粤语这个要求其实就特别难,卡掉了一大批当红小花,我说很多人可能形象上很合适,但是台词我真的没有办法去补录,或者是配音。后来决定用黄尧,我个人也可以说是排除众议吧。

  第一天拍戏的时候,我的美术老师阿康(张兆康),也是去年金马奖最佳造型获得者、《一念无明》的美术师,他在我旁边说,“黄尧是天才”。他们见的演员比较多,为什么能表演自然、不留痕迹这些,之前也有记者问我是怎么指导的,我说她真的是自己有表演的方法。

《过春天》女主角黄尧

  我们这个组虽然说不大,但是每一个人都非常用心。黄尧为了我这个戏等了六个月,这六个月她什么事都没干,到拍摄时,我发现她根本不需要拿剧本,因为台词她已经非常熟悉了。她是一个有魅力的人,如果连女主角都没有魅力,可能观众就不会想看下去。阿豪是我们的摄影师在台湾拍戏的时候见过的,推荐给了我,他叫孙阳,在台湾演过很多话剧,有扎实的表演功底。演七仔的那个黄毛男孩,其实是我原先阿豪的候选人,后来我决定用孙阳演阿豪的时候,他也没说别的,我觉得他演的七仔戏虽不多,但也非常出彩。这帮年轻演员日后一定是大有可为的。这是我的幸运,就是能遇到他们这些好演员。

  新浪娱乐:相比几位主角,配角倒是更资深一些,有倪虹洁、廖启智、江美仪、焦刚等加盟。作为一位第一次拍电影的青年导演,你是怎么争取到这些实力派演员的?

  白雪:倪虹洁是一位经纪人介绍的,廖启智老师和焦刚老师都是我就想要他们,然后去联系的。江美仪是我们去香港找演员的时候,想到觉得很合适然后去联系的。之所以能打动他们,我觉得还是因为剧本,剧本对于青年导演的项目来说是一块敲门砖,演员们能从这部电影中获得的,肯定是比我从他们身上获得的要少,因为肯定有更多更好的大片找他们。他们能来,就是因为喜欢这个剧本,也包括我跟他们聊天之后他们对我的一个认可。

  我觉得演员和导演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有时候你错过了一些,然后你会迎来一些新的可能性。江美仪老师特别好,我一见面就跟她说我对花姐造型上的设想,问她可不可以把头发染成紫色,她说特别好,还说不仅头发要这样,脸还应该是素的——她丝毫不介意自己不加修饰地出镜。她作为香港人,也觉得这样的故事特别有趣,很多香港人都不知道这个区域发生的故事,就有点像咱们燕郊或者是通州发生的事,可能在北京别的地方住的人都不太了解。这个故事确实是香港和内地电影都没涉及到的一个领域。

《过春天》剧照 佩佩与闺蜜JO

  新浪娱乐:演员们的造型也很有市井气,比如阿豪的头发挡住一只眼睛,看起来好像真的像一个路边摊的打工仔;佩佩和闺蜜的家境相差悬殊,他们的衣服也有一点细微的区分等等,总之虽然是现代都市戏,能看出造型也很用心。

  白雪:是的,阿康老师很厉害的。你看佩佩永远戴着两根橡皮筋,一根黄的一个黑的,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反正就是看起来特别对。拍的时候,你都不一定能拍到那么多细节,包括花姐的手机壳,那些水客的手机链、袜子等等,都是他们设计的,我非常庆幸能够拥有一个这样优秀的班底。

  新浪娱乐:片中仿佛也能看到暧昧的爱情线,可以简单说一下吗?

  白雪:我一开始就没想讲爱情,你回头想想你的青春期,有没有真正的爱情?我觉得是荷尔蒙。所以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真正的爱情片,当然因为演阿豪的演员太帅太温柔,所以离我最初的初衷又有了一点变化。但是我觉得就是这种灰色、模棱两可的地带,是电影最迷人的地方。

《过春天》剧照 佩佩与阿豪

田壮壮让我明白好监制的标准 《过春天》提高了处女作工业水准

  新浪娱乐:田壮壮作为你的老师和这部电影的监制,对你有过哪些指点?

  白雪: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监制,几个非常重要阶段他都参与了。一个是剧本阶段,他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和指导,第二个是开机之前的剧本围读和人物造型他也来了,最后的后期剪辑他也来进行指导。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我是第一次拍长片,很多地方可能有拿不准的,然后就会去问他,他会给出一个意见,但还会加一句“你自己定”。到后面剪辑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我明白了,因为我到后面问他的事情越来越少,我说田老师,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老让我自己定了,你是希望我能够慢慢成为一个有独立担当的导演。

  我觉得这是监制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他能够帮助我,但又没有干涉我要拍成一部田壮壮的作品,而是充分保护我的直觉和判断,在不偏离的情况下都是让我自己去做。这就是一个好监制的标准,尤其对青年导演来说。

《过春天》获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

  新浪娱乐:本片受到青葱计划的扶持,可否分享一下你参加青葱计划的经历?

  白雪:一开始我完全是抱着想学习一下的心态去的,觉得如果我剧本哪有不足,能被指导改改也是好事,没想到能够走到最后入围。参加的时候我没有特别大的功利想法,这样反而会比较顺畅。我还拍了一段样片,当然效果肯定没有现在的好,但就是当时那一个小的片段为我赢得了后面的资方,所以我觉得青葱这趟旅程是特别关键的。

  而且我觉得青葱和其他青年导演创投计划不一样的是,它真的是很多前辈一步一步帮着你这个东西去一点点往前走。我的片子做完后期之后,青葱的那些大家长们还在不断地帮我们,把他们在业内的很多资源对接给我们,让我们永远有一个娘家人在关心着我们的感觉。

  新浪娱乐:你是通过青葱计划获得投资的?这部影片投资规模如何?

  白雪: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2017年的青葱计划,万达影业是战略合作伙伴,他们的菁英+战略体系中包括了新导演合作,当时负责制作的领导觉得我的故事不错,双方经过沟通,就很快的开始推进后序工作了。一开始我自己的想法是给多少钱我都拍,钱多少对我来说不是障碍,但是我希望它是我能控制的,万达方面给予了不错的空间,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成熟运作标准来推进每一个项目。我非常感谢他们。后来,当片子出来后,很多电影节的选片人都觉得整个电影质感提高了中国青年导演处女作的工业标准。

  新浪娱乐:如今国内青年导演创投计划层出不穷,在甄别和参与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心得和后来者分享?

  白雪:我只参加过青葱计划,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主要的还是你自己要不断地梳理剧本。我个人的感受是,先要把自己的初衷想得非常清楚和纯粹,就是你觉得有一个故事不拍不行,是一定要拍的。如果你有杂念,其实都能看得出来。所以我觉得一颗纯粹的心是比较重要的,然后所有这些创投都可以去参加,是金子,怎么都能发光的。

  (何小沁/文)

原文链接://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6790198363386#_0

 5 ) 作为一个过春天的王者,有必要跟大家解释一下剧情

刚看完过春天,这部电影是描述90后的香港学生的现况。作为一个97年的香港人看完后还是非常有感触的(此处只做解读,不含透剧)

1. 在香港上学,住深圳。

这是因为九十年代的香港男人收入特别高。内地工资当时大家知道只有几百到一千,但是港人已经有一万多两万的收入。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较多港人会在内地包二奶包三奶,甚至不小心诞下儿女。

但是多数港人比较负责,把二奶生下的儿女申请成香港户口(二奶没和港人结婚,或者结婚的老婆不满六年便离婚,所以没有香港身份证。儿女母亲不是港人所以这类90后被称为单非)此片的母亲为未结婚的二奶,所以没有证件,只能居住在深圳方便女儿在港读书(香港免费义务教育到高三)。

2 . 无工作,每天打麻将

整天打麻将的母亲是否很奇怪呢?其实多数港人比较负责,就算没有结婚或不再来往,只要有儿女的存在。每个月给与二奶与儿女的生活费也会一分不漏。所以母亲每天打麻将无所事事也无所谓(包括我的母亲和多数单非的母亲)

3 . 带水货被抓会怎么样

一般分为四种处理方法

1:退回香港(要交退港费)

2:补税(三倍以上的税)

3:没收以并给予白单(一年三张白单就会坐牢)

4:直接坐牢(违禁品)

前三种为普遍走私的处理。

一般水货有分类,杂货(食品与化妆品等等)<电子产品<生肉<违禁品毒品与枪械

处理方法根据份量与个人纪录决定,违禁品毒品枪械一般直接判无期徒刑或二十年牢狱。

(如果从深圳带烟来香港被抓会罚款2000+15港币一支烟的税款,香港虽然是免税港,但有烟酒重税)

这张为白单,收集三张即可享受判刑

5 . 过春天

春天是指走私者过了海关这一关,迎来了春天(出工资),所以过完关后会说春天。

观后感:

作为一个香港读书深圳住的单非,非常高兴有一部这样的电影,并且以文艺片问世。

十四岁的我,第一次踏入水货生活。香港的法定工作年龄是十六岁以上,住深圳的我们如果每天放学带一些东西过来,就能赚回搭火车来回的钱(50$来回)更能赚一点外快。

人物与故事描写都是非常写实的港式学生生活。其中与父亲的相处模式,虽为父亲但感情不深,剧中父女对话之间有较多的“无语”。父亲就像是一个称呼,见面就是为了吃饭与要钱。什么旅游什么梦想什么抱怨对于一个只有父亲称呼的人,丝毫说不出口。并不是在拖剧情,该段描写的特别好,单非人士深有体会,留守儿童也会有所体会吧?

导演白雪,三万字的笔记不是白写。

这部电影中我们较多看到了导演所强调的女性独立自由的力量,女性情感故事。每每的第一次,第一次的接触社会人士,第一次帮四眼过关,第一次兼职。到后面的逐渐能够独立完成。

过关时的紧张感随着走私的货物增加,走私的老练也逐步的提高。导演拍摄单人过关走私的时候,用人物近脸拍摄显出人物的紧张感。团队走私的时候,又改成了用远景,一目了然佩佩带队时已经有所成长。特别是拿货的时候,导演一般都给到暗光,毕竟是一份见不得人的工作。

最后一次过关令我印象深刻,虽然是用半身拍摄,但是感觉所有海关好像都注视着她,人物的内心紧张感强烈,从关头走到关尾让观众完全代入角色中,内心独白在场景长拍中完全取代。这才是文艺片的魅力吧?

佩佩这样的16岁少女,从刚开始与社会人士的接触,到相处融洽。她透着少女的青涩,就算相处融洽,她依然是16岁的青春期少女,依然透着青涩。角色演的非常好,不成熟的脾气,不可接受的好感,有着妒忌心却没有心计,与父母的关系处理,她都完美饰演出来了。

剧情不悲不喜,犹如人生变幻莫测。

暗恋、翻脸、欺骗、恐惧何为悲?或许只是人生给予的考验,经历与接受后,好像事情不过如此。直到最后,你还是你,只不过经历了一些事,自身改变了一些些,但是人生继续。

结局,并没有交代许多事情,留给了观众思想空间。俯视着整个香港,这个压力与繁忙的社会,啊!这是香港!放佛定格在了这一秒,建筑还是建筑,生活还要继续。

如果对你有帮助可以赞一下或者分享给更多看过该片有所不解的朋友们,谢谢!

 6 ) 鱼缸里的青春 |《过春天》

1

影片《我心雀跃》《黑处有什么》以及今天我们要聊的《过春天》,刚好代表了青春片的三种路线。

《我心雀跃》讲的是显微镜下的青春。它通过一个暗恋老师的故事,将少女日渐成熟的身体和心理同时置于显微镜下细细观摩,以此来呈现一个不够丰满却足够细腻的青春切面。

《黑处有什么》是顾左右而言他的青春。它表面讲青春,实际是透过少女懵懂的眼睛去窥探成人世界,并在目光的落差里去呈现一个性压抑的时代和扭曲的社会百态。

与这两部电影相比,《过春天》走的路要更为险峻。

一方面,它并不贪念于青春之外的事情。尽管影片涉及单非仔、水客、陆港关系等社会议题,但它们只是少女成长的背景,并不是叙事重心。

另一方面,它也并不满足于呈现青春的某个切面,而是想面面俱到,把一个立体的青春搬上荧幕。

这样做当然难度很大。若是一笔一画的勾勒,怕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好在导演白雪足够聪明,她把女主角佩佩放置在了多重的三角关系里,包括陆港身份的焦虑、父爱母爱的纠葛、友情爱情的两难、道德善恶的纠结等,在每个三角关系里,佩佩都像一个游移的点,被不断左右拉扯。而所有关系组合在一起,又彼此牵连,互相影响。

远距离看的话,这个结构就像一个多棱镜,每一面都有自己的故事,合起来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放置在阳光下,它们会共同反射出一束奇异的光,既耀眼又难掩灰斑,时而明黄,时而血红。

仿佛在说,青春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存在,由太多暧昧不清的元素构成。

少女佩佩就掉进了这样的青春里,她必须自己摸索着闯过去,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2

如果单看《过春天》的故事,有点像《撒玛利亚女孩》的前半部分,都讲了两个少女相约去旅行,为了赚钱,一个少女不惜犯罪的故事。

只不过《撒玛利亚女孩》里的洁蓉为筹钱出卖身体,做了援交女;而《过春天》的佩佩成了一名水客,每天从香港偷带手机去深圳贩卖。

《过春天》也并不像《撒玛利亚女孩》那样有意制造惨烈,尽管佩佩做的事足够惊险,还在过程里和闺蜜的男友擦出了火花,但正当一切将要失控的时候,警察的突然闯入令这场冒险之旅戛然而止。

不得不说,这个结束有点突然,但也刚刚好。

它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审视整个失控的过程,又不必过分担心或承担失控的后果。

于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浮现出来:佩佩为什么会过上这样的青春?或者问得更具体一点,她为什么要做水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

表面看,佩佩是为了早点赚够旅行的钱才去做水客的。这是一个单纯基于友情的选择。

但仅仅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

故事往后发展,我们看到至少还有两股力量在牵引着佩佩越陷越深。一股力量来自阿豪,一股力量来自花姐。

佩佩对阿豪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不能简单用“爱情”来概括。

那么还有什么呢?

有崇拜,一个小妹妹对于“大哥哥”的崇拜。

有惺惺相惜,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是某种程度的社会边缘人。佩佩流离于香港与深圳之间,阿豪挣扎在香港社会底层,使得他们比阿Jo更能体会彼此的心境。

此外还有一种共同冒险的隐秘快感。

这场冒险混合着做水客的提心吊胆与“偷情”的禁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成为这段爱情的助燃剂。

其实想一想,青春时候的爱情都是如此。无论它怎样发生,总会带着某种“偷尝禁果”的刺激感。

而这场爱情的高潮,也必将是一场更大胆的冒险。

阿豪和佩佩决定背叛花姐的水客组织,自己单干。行动的那晚,灯光摇曳,两个人在忽明忽暗的房间里,互缠胶带。由于胶带的阻隔,并没有实际的肌肤之亲,但是每次呼吸又分明都是情欲。

可惜最终行动败露,佩佩身上的胶带被一层层狠狠地撕下。如果说前者是一场“色而不淫”的情欲戏的话,那么后者则无疑是一场赤裸裸的“强暴戏”。在阿豪心疼又闪躲的眼神里,佩佩似乎还读懂了这场爱情的弦外之音,并体悟到世界的复杂。

引佩佩越陷越深的另一股力量,来自花姐——香港水客组织的头目。

花姐一看就是个老炮儿,染着一头紫发,成天叼着烟,说什么都是满不在乎的态度。

看见花姐抽烟打麻将的样子,有那么一瞬,佩佩或许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母亲阿兰也爱打麻将,时常和姐妹聚在一起,对佩佩鲜有关怀。而在花姐那里,佩佩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尽管被肯定的事情并不光彩,但对于佩佩来说,“肯定”本身才是最稀缺的情感。

佩佩做水客的很大动力,就是为了继续得到这样的肯定。

这当然是由母爱缺失导致的一种变相寻求满足。

另一面,佩佩的父亲是已婚的香港人,有自己的家庭,尽管他比母亲可能更“称职”,却无法时时陪在佩佩身边。

这一层的缺失,或多或少是由“水哥”来填补的。

花姐和水哥,恰好是水客带货的源头和下游,对于佩佩来说,又是父亲母亲的某种投射,同时也象征着“继续”和“罢手”的两头。在花姐不断用“肯定”绑架佩佩的同时,水哥也在不断告诫她,“干完这一票,就收手吧。”

最终一切在花姐的一记耳光中结束。那一刻佩佩才恍然醒悟,一切的情感替代都只是泡影。

由此我们大致明白了佩佩做水客的动力,是由闺蜜的约定、爱情的吸引、母爱的补偿共同来牵引的。

那么这就完了吗?

当然不是。

还有一层更深的原因,被我们遗漏了。

这层原因与他人无关,来自佩佩自身的身份焦虑。

佩佩是个典型的单非仔,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深圳人。她随母亲住在深圳,每天又要跑去香港上学。

对于两地奔波的她来说,香港就像个游乐园,深圳则像个超大的旅店。两座城市只提供给她玩乐和睡眠的场所,却从不提供心灵的归宿。

于是她只得一次次冲进高铁的车厢,一次次上路,像是一个被两座城市推来推去的过客。

代入这样的心境,我们再来看做水客这件事,是不是更有意思了?

没错,对于佩佩来说,香港和深圳都不是归属,那么唯一属于她的生存空间,或许就是两点之间的那段路途。

最终,也正是在这段路途上,她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尽管做水客是违法的,但她甘愿冒这个险。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在心里说服自己:虽然我在两座城市之间颠沛流离,可你看,它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甚至在做水客这件事上,它还成了一种天然的优势。

这个隐秘的心理动机,或许才是佩佩做水客最核心的诉求。

它超越赚钱,甚至超越友情、爱情、亲情,它也让佩佩为自己悬而未决的身份找到了一个陡峭却又逻辑自恰的落脚点。

3

最后我们要聊聊,在展现了这样一个复杂而隐秘的青春之后,影片的态度究竟是什么。

通过上面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佩佩的所有挣扎,在香港与深圳之间、父爱与母爱之间、友情与爱情之间、甚至善与恶之间,她来回游移,探寻着人世的边界。

这些边界就像一道道无形的墙壁,共同构成了一个透明的容器。

这个透明容器像什么?

鱼缸。

没错。如果说《过春天》在摄影和剧作上有统一的母题,那无疑是“鱼缸”。

它甚至直接出现在了影片中,在阿Jo姑姑的豪宅里,佩佩见到了鱼缸里的鲨鱼,那一刻,镜头透过鱼缸拍摄,使得佩佩和鲨鱼形成了直观的对位。

不仅如此,影片还有大量镜头是透过玻璃拍摄佩佩的。比如聚会上,佩佩站在玻璃后面看着狂欢的人群;在阿豪的车上,镜头穿过车窗凝视佩佩的侧脸;还有佩佩和父亲的隔窗相望;以及大量高铁车厢内的镜头,佩佩倚窗而站,沉默不语……这些镜头都在反复强调着佩佩“被困住”以及“被观赏”的处境。

甚至,如果你把屏幕视作一个更大的鱼缸的话,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站在鱼缸外的观赏者。

《过春天》想要呈现的青春,就是某种鱼缸内的生存。

你可以很消极地把它理解为一种“囚禁”,一种对于放肆青春的禁锢。

但换个角度,你也可以把它当作一场练习——像是一条小鱼被放生之前,所要经历的练习。

它并不是痛苦的,而是要让你认清,这个世界没有绝对自由的大海,我们都生在某种无形的规则之中,而青春就是个试炼场,让你可以张扬肆意的徘徊,碰壁,甚至头破血流,最终认清这个世界的边界。

那边界就包括:你是谁,你需要什么,爱情、友情、亲情到底是什么,以及善良和道德的意义。

正如影片开始的聚会上,佩佩硬着头皮冲进大海,那时的她还不会游泳,险些溺死。而影片最后,在经历了这段青春的冒险之旅后,她终于可以把那条鱼放生,同时也意味着将自己放生。

往后不再有鱼缸的保护了,自然也不会再有那么坚硬的束缚。

这场关于成长的体认,势必是残忍的,也定会伴随着失望和释然。

一切就像影片结尾,在所有的挣扎都随着警察的闯入而破碎之后,老天依然可能让香港下一场雪,来满足这个少女卑微的生日愿望。

这所有的所有加起来,就是生活,是未来的日子。

再次站在飞鹅山的山顶,母亲看向远方说,“哦,这就是香港啊。”

而佩佩看到的,远远不止于此,那是对于整个青春的回望。

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她也终于有惊无险地到达春天。

 短评

这几年青春片中非常亮眼的一部,导演将青春片的情节与情绪,置于犯罪片类型当中,将青春的躁动类比于犯罪的刺激。摄影、剪辑、配乐各环节都很突出,几个年轻演员表现也很不错。互绑手机那场戏,拍出了少有的欲望。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作为处女作,已经算不错了。要说缺点的话,可能是延展性不足,青春戏太多以致消解了社会性的一面……这是我见过的阵仗最大的一次映后交流,连摄影、剪辑、作曲、声音指导、美术指导都上了台。他们大多是北影的学生,田壮壮做主持,一群人其乐融融的样子,竟让我感觉到一种热闹的美好。与做电影相比,写作真是孤独啊。偶遇D和S,电影看完后我们去北影旁边的一家串吧吃饭。邻桌有一位长得很像张纪中的导演正在和人大声聊天,我们把客套话说完之后没什么可聊的,就偷听他们在谈些什么,听了半天,也分不清他们到底是在说戏还是在说人生。我忽然感觉他们这些“入戏”很深的人过的才是真正的生活,活出了人味。

9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好看又好哭,高铁直插西九龙时代全新的陆港电影。砸碎青春所剩无几的念想,走出陆港双重身份困境,迎向独立新生的自我。陆港再无黑社会,镰刀斧头镇华强北也镇西九龙。

11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过了这道关,要说英文写繁体,像鱼群挤到水面呼吸空气;进了这扇门,要被监控陪笑脸,在大鱼吃小鱼的规则里谋生。没教鲨鱼游泳就扔进大海,没让城市变冷就盼望落雪,没给手枪装弹就扣动扳机,没给货船检查就驾驶出海。把飞机当成流星祈祷,把失火当成福兆祈愿。反正过得了春天,也过不了青春这道险关。

1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一是,除了几个重要的时刻,观众几乎没怎么正面看过男女主角两人的脸和眼睛,不是低着头就是侧脸,不是被头发遮住就是在阴影中。还有他们之间的对视,也都是一闪而过。二是,互在对方身上绑手机的那场戏,胶带声、近距离的沉重的喘息和仿佛听得见的心跳声。还有比这更特殊更高级的情欲影射方式吗......这个新鲜而前无古人、独诞生于这个特殊的地域和时代交叉点下的场景,要成为当代青春片史册中的一个“之最”。

18分钟前
  • 推荐

差点错过这部华语佳片,意外又惊喜。如此老练的呈现没想到竟然是导演处女作!与众不同的青春片,借用社会题材,讲述了关于一个特殊身份的青春期成长故事,很类型,很成熟。整体而言,完成度颇高,故事情节、新演员的表演以及节奏叙事和影像风格,一众老演员甘当绿叶。女二有些地方真的是太像杨紫了……最后神勇人民警察从天而降的收尾也真的很十足中国特色了!导演说,过春天是手机走私客的黑话,大概是好运、走运的意思,影片火了,大家一起“过春天”,我先打个call!

23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倪虹洁不愧是内衣广告届的女王

27分钟前
  • 小伙锅
  • 推荐

2017年的《嘉年华》,2018年的《狗十三》,再到今年的《过春天》,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真的崛起了。没有以往青春片打架、堕胎之类的元素,而是真正聚焦女孩的内心世界,真正关于青春,关于成长。佩佩的父亲忙于工作,母亲则是沉迷麻将,他们口口声声说“别人的女儿有什么,你也必须要有”,但其实根本不了解女儿,甚至对女儿走上犯罪道路也毫不知情。母亲说要带佩佩去西班牙,其实她根本不知道佩佩真正想去的是日本。你以为你把最好的给她了,但你从没问过她想要的是什么。Jo也是如此,被父亲欺骗,被弟弟夺走一切,连配角的形象都鲜明立体。“绑手机”一幕最细腻,四周安静无声,只能听见呼吸的声音,也听见了爱情。浪漫,温柔,怦然心动。正如鱼缸无法囚禁鲨鱼,因为鲨鱼属于大海;香港也看不见雪,因为她属于世界。

31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讨巧青春片外衣下拥有更丰富的肌理---夹在两岸之间的身份尴尬,生活环境的缺爱氛围,青春期少女对世界认识的心理体系的构建和幻灭,在一个类型片拍法的案件串连中,均得到较为纯熟的演绎和深化。对于一部处女作来讲,无论从剧作完成度还是影像风格的把控,都相当不易。定格的几个瞬间,鼓点加持,仿佛是走向决定性的时刻;配乐很喜欢,雨夜戏竟隐隐有娄烨风(摄影真棒)。互绑手机戏的红色基调,暧昧的情欲如溢于画面;镜像多处运用,如揽镜自照。不会下雪的城市,无法栖陆的鲨鱼(导演说此意象不必解释,仁者见仁)。过了这个春天,他们都将迎来生命里新的分水岭。

3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香港和日本一样远,青春像手机一样好玩,未来跟鲨鱼一样无奈。

4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互缠手机那场戏真的是好。。毫无漏点,却让人想入非非,情欲高涨。可谓色而不淫,在有限的尺度下完成了无限的想象。

41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难得有一部导演处女作不讲农村、不讲乡镇,不卖苦、不矫情、不自恋。少女无法从成长环境里的男人女人中获得保护和依赖,所以野蛮生长的青春期被荷尔蒙打乱了脚步;阳光下随着女孩身影游走的摄像机仿佛活了过来,配乐出色。这是一部“中国甜心”,内核其实是一部充满奇遇精神的公路片。

46分钟前
  • 脑神
  • 推荐

8分妥妥的,摄影很好,夜景、冲突色光和手持都很棒,佩佩和阿豪互相缠手机带货那场戏完全是当床戏拍的,很有意思;女主角跟摄影差不多好。当然剧作有坑,有些是因为各种原因不可避免的坑。青春片定位很准确,完成度也非常高,口碑爆了太正常了。

5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今年最好的华语处女作之一。

52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买鱼头送嘴”,“十六岁卜卜脆”台词很可爱…又一部基于海关题材讲述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嘉年华》混搭感,2018华语佳作,粤语加分!“我想知道,冷是什么感觉”

5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说实话,不算特别喜欢。除去拍摄手法的转变,我最不喜欢的一点是人物基本都浅尝辄止,映后交流时导演说每个角色都有很丰富的人物小传,但这份功夫没有体现在影片里,每个人物的故事性都在为佩佩服务,不是为自己。整体来说,电影的设计感非常重,无论是故事,人物,镜头还是对白,都能感受到“这是假的”。不过从映后来看,导演本人很有魅力。我最喜欢一个镜头是佩佩和她爸在餐厅吃饭后她爸出去抽烟,通过映射将两人相对,很有画面感。

55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还行

新鲜、明快又洋气,别的国产青春片在这个片面前只能被称作北姑青春片了!男主角单看长相不算特别帅气,但绝对能令每个少女都回想起自己青春期曾爱慕过的坏男孩,什么学校里声名狼藉的不良学长啦、隔壁邻居家高中辍学混社会的哥哥啦、漂亮女同学让你去给她送过信的职高男朋友啦……男主抽着烟回过头叫女主“衰妹”的一幕我抽搐级心动,后面两人往对方身上捆手机的一段比床戏还撩人!啊啊,我永远爱有魅力四射坏男孩的青春片!

5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请珍惜一个还能听到内心深处贝斯轰鸣的年纪

58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推荐

少女想去日本看雪,雪山印在明信片背面夹进书页。山顶上没有碰到唇尖的吻,吻也值得为同伙的理想冒险。煮一碗清寡又暧昧的面,面汤氤氲亲手绘制的手机壳火焰。身体纹着鲨鱼,鲨鱼从水缸回归大海里面。妈妈眺望着说原来这就是香港,香港是爸爸映着餐厅玻璃窗吸一根烟。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只要穿渡这道安检门,我们就能奔跑着过春天。

1小时前
  • 不良生
  • 推荐

请不要把港铁报站声轨乱贴,上水没有车到黄埔,屯门也没车去调景岭。

1小时前
  • 刘浪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