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偷着乐

喜剧片大陆1998

主演:冯巩,丁嘉丽,郑卫莉,气壳,李明启,侯耀华,李婉芬,韩善续,蔡国庆,牛群,唐杰忠,李丁,郭达,巩汉林

导演:杨亚洲

 剧照

没事偷着乐 剧照 NO.1没事偷着乐 剧照 NO.2没事偷着乐 剧照 NO.3没事偷着乐 剧照 NO.4没事偷着乐 剧照 NO.5没事偷着乐 剧照 NO.6没事偷着乐 剧照 NO.13没事偷着乐 剧照 NO.14没事偷着乐 剧照 NO.15没事偷着乐 剧照 NO.16没事偷着乐 剧照 NO.17没事偷着乐 剧照 NO.18没事偷着乐 剧照 NO.19没事偷着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5:46

详细剧情

  张大民(冯巩 饰)对工作敬业,对家庭负责。就算一家六口都要挤在小小的平房里,但一家人相处还算融洽。  大民到了适婚年龄都没有结婚,是因为他一直喜欢邻居云芳。这时候云芳失恋了,大民默默陪伴安慰终于得到了云芳的芳心。两人婚后不久,大民的三弟也要结婚了。为了腾出更多的地方,大民推倒围墙建起了一间房间,以解决房间不够的问题。  不久两人的孩子出生了,大民也更加忙起来了。身为长子的他又要帮忙兄弟姐妹解决生活上的不如意,大民依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大民的厂里终于分配给他一套楼房,但一直期待拥有自己房间的小妹在这时候因患有绝症离世了,大民痛心不已……

 长篇影评

 1 ) 那一句普通人历经艰辛之后的“没事偷着乐”

牛群曾经相声里拿冯巩开玩笑: “你没事偷着乐,我天天公开哭!”

《没事偷着乐》,是杨亚洲导演、冯巩主演的电影。 改编自刘恒老师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众所周知。 虽然大众更熟悉的,可能是沈好放老师导演、梁冠华朱媛主演的那个电视剧版本。 看过的诸位都知道,所谓幸福生活,所谓偷着乐,其实真不算喜庆。

小说版最为艰苦。 电影好一些。 电视剧,已经是开朗甜美版了。

小说故事——现在说应该不算剧透——那就是一部市井人民遭遇与克服苦难的历史。 张大民自己年幼丧父,大民保温瓶厂的,二民肉联厂,三民邮差,四民护士,五民学生。加上老娘,六个人住两间房,很苦。 大民暗恋的李云芳很苦,被负心汉踹了,被大民劝回来了,结婚。大民想法子说服全家,还得把家里一顿腾挪,老娘睡箱子上,电视机挂起来,终于腾挪出多一个人的空间,于是张大民娶了李云芳。小说里道: “两个人扎扎实实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三民找的第十一个女朋友,终于决定娶过门。大民和三民濒临崩溃,终于在紧窄的家里,让两张双人床挨着摆。两间房住了两对夫妻外加四口人,咬咬牙也坚持了。唯一的不幸福点是,三民夫妻俩新婚,晚上闹腾。张大民得请三民吃腰花,变着法子跟他暗示,让他晚上“别闹腾”。 三民也委屈:“我们够深沉的了!” 终于逼得张大民去跟邻居碰瓷,挨了一板砖,得了理,才在自家绕着一棵树,新建了个房子。

刘恒老师自己写过: “我从小就生活在胡同里,我母亲现在还住在那儿……在院子里盖起一间六平方米的小房,床底下就是棵被砍掉的大葡萄树。在这里我住了十多年,发表了我的处女作,所以对这间小屋我有很深的感情。现在,站在我家楼上就能看到被居民用小屋包起来的树。尽管人们有各种毛病,但用善良的眼光看待他们,就会看到生活还是大有希望的。”

虽然屋里有棵树,但张大民和李云芳已经满足了,于是“两个人又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当然了,生活永远苦楚不断: 生孩子了,云芳没奶水;张大民自己调去喷漆车间冒着中毒的风险,就为了每个月多挣34块钱,想给老婆买点好吃的补了,要被二民念叨;二民自己嫁人了,夫妻打架,要靠大民来劝,带妹夫去医院看病;三民的老婆轻佻,被三民抓了奸,但过两天又忍了;五民考上了大学出去了,出去时嚎啕大哭,说自己憋坏了,要去广阔的地方住一辈子,再也不回来了;可等读完大学回来,又一本正经要搞仕途了,还不上心地让老娘走丢了一次;老娘已经近乎痴呆了;四民又病逝了;在四民病逝的当口,拆迁的过来说,你们家少了一户人,房子三间变两间了……

张大民下岗了,到处卖保温瓶去。两个月卖了十四个暖壶,还戒了烟。 云芳的旧爱恰在这时从美国衣锦还乡——好在被张大民怼走了。 故事的结尾:张大民走运,一次性卖出去六百个保温瓶,于是带全家爬香山。于是张大民、李云芳和儿子张小树,有了段意味深长的对答。

“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有时候没意思,刚觉得没意思又觉得特别有意思了。真的,不信问你爸。” “爸,人活着没意思怎么办?” “没意思,也得活着。别找死!”

张大民自己对逝者说:日子好过极了!孩子幸福极了!有我在,有我顶天立地的张大民在,生活怎么能不幸福呢! 小说结尾,全家下山:他们消失在幸福的生活之中了。

其实是无数的苦楚。全靠张大民以乐观坚强,一路硬挣过来。 真正的平民史诗。


冯巩主演的电影版,即《没事偷着乐》。 基本秉持原著精神。很平民。很人情味。

冯巩把张大民那份碎嘴劲儿演出来了。当然也不尽是喜;遇到悲的地方,电影有个微妙的处理:冯巩时不常会茫然一下,“说了一茬,停住,似乎想乐,乐不出来,半尴尬着,但又要继续”的那种感觉。 苦中带乐的感觉,很到位。

这部电影,冯巩张大民,丁嘉莉二民,二民的先生是李琦,云芳是郑卫莉,云芳爹是郭达,云芳前男友是蔡国庆,李明启老师演老娘,大家都演得好不提。 拍砖那位是李嘉存,他娘是李婉芬老师演的。 怎么说呢?看过《我爱我家》里大洋彼岸来的姑妈,满嘴“贤弟、身份、得体”之后,用天津口对冯巩说,“也就三尺六”,反差巨大。

电影最后一段,是张大民全家一起默默走着,是冯巩那舒缓温柔的声音: “只要你好好活着,就能得到好多好多好多的幸福。我的儿子,你就没事偷着乐吧。” 全片就此结束。 比原著更温柔乐观一点,但终究还是,负重前行的平民史诗。


电视剧版,即沈好放导演,朱媛媛与梁冠华们主演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整体又光明得多了。 片头曲播出来的最后一段,就很体现这份气质: “插起门来自己琢磨,活这辈子谁能没错?谁让咱这么好的福气有时竟不觉得?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天伦之乐多快活,踏实,别来虚的,好事自然多磨。”

电视剧里,改了许多细节。 比如,大民二民三民四民五民,变了大民大雨大军大雪大国。 比如,拍砖的那位成了常驻角色,是为古三,是全剧主要反派了:道哥刘桦老师演的。 比如,给大雪加了个男朋友叫炳文,当然这俩的结局也颇为感伤。 比如,修改了老三大军和老五大国的性格。大军的太太小莎性格也丰满许多——题外话,那是我第一次看岳秀清老师演电视剧——而大国从原著小说里满嘴打官腔的青年,变得稍微靠谱了点,还让大民给他找了个对象贺小同。 贺小同原是大民的徒弟,去海南经商成功回来了——这简直是《我爱我家》张凤姑再现……

电视剧结尾,也算相对妥帖。老娘七十大寿,全家聚起来感慨万千。这时张大民再和小树讨论要好好活下去的话题,就显得踏实多了。 所以电视剧啊,算是重重苦楚后,熬出了一点好日子。

小说最现实。已经有点黑色幽默了。 电影版堪称小说的小品版本,有味道,也没太让人难过。笑中带泪,挺过来了。 电视剧版,是小说的光明版,简直算是一个正经的喜剧了。 好在主题基本还是一以贯之: 平民百姓,就是这么不容易。 苦,但尽量笑着熬过去。苦中作乐。 小说说,不要死,挺过去,幸福极了。 电影说,只要活着,就能遇见幸福,所以就没事偷着乐吧。 电视里,最后还真有点幸福呢。

话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关键词是贫嘴和幸福。 这部短短的小说里,许多次重复“幸福”。 两间房住得下七口人了,幸福。 住得下八口人了,幸福。 头上挨砖后终于能绕树修房子了,幸福。 喷漆车间里每个月多赚的34块钱让云芳吃得好些了,“幸福是油漆味的”。 让互相殴打的二妹和二妹夫和好了,“普天之下皆幸福”。 下岗了但终于卖出去点保温瓶了,幸福,幸福极了! 对乐观坚强的他们而言,只要能克服一点困难,就幸福了。

而贫嘴也有起源: 小说里提到,张大民小时候不爱说话。看着父亲因意外逝世后,开始贫嘴了。大概在小说里,悲剧造就贫嘴,贫嘴是对痛苦的抵抗。 之后,也的确是他的贫嘴,一路坚持下来。

所以“没事偷着乐”这句话,是有前因的: 看尽了世间百态的张大民,试图让还没看过太多苦难的孩子相信,“只要你好好活着,就能得到好多好多好多的幸福”。

大概,张大民就是无数吃着苦但靠乐观坚持生活,稍微克服一点苦难就能感到幸福的平民缩影。 从吃了许多苦又克服了许多苦的张大民口中出来的这句“没事偷着乐”,其中并无庆幸或得意色彩,却饱含着普通人竭力负重前行的坚强。 这是艰苦奋斗的平民用自己的生活提炼出来的,一句最朴实的自我慰藉。 也只有从张大民们口中说出来,才真让人感慨万千。

 2 ) 关于那个小市民的一家子

完完全全一个80年代的家庭,一般般的工资,面临倒闭的场子,拥挤的房子,和一大家子。

撑起一家的大哥,挨着树建的房子,艰苦而顽强地生活在那天津的胡同里.....
尤其记得的是,三民结婚那天,五民哭着嗓子对大民说:哥,咱家挤得慌,我憋屈,你把俺的小床拆了给咱妈睡,我睡箱子。俩兄弟抱在胡同边上哭了起来,生活就是这样,咱们也没办法改变的,只能乐观的过下去。

片名还叫 A Tree In House ,好不容易在家里面院里搭了个房子,房子里还有棵树,那就是折磨着我们一家子的房子。

 3 ) 平淡才是幸福

180608145/戏剧影视文学1班

常听长辈在耳边“唠叨”,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的生活才会幸福。彼时的我,和绝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视平淡而不屑,平淡的生活能有什么意思?每天三点一线,蜗居一隅,圈子只有这么大,窝窝囊囊的在一个地方,做一件事,呆一辈子。这样的生活真的很没意思。认为热血青年“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绝大多数情况下,热血青年终会被生活蹂躏,被现实践踏,热血变冷血,热闹变平淡。因为生活不易被改变,纵凭个人的奋斗,也逃离不了历史的进程。

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就是在讲这样一个朴素而有深刻的道理。据其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和电影《没事偷着乐》更是将这一道理贯穿全片的始终。

两部作品都曾把我深深感动,因为它们都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种气息就像是我每一次假期回到家中与父母亲友生活的情形,更像是童年时家境不富裕且生活枯燥无趣,却仍要坚强的面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是非去迎难而上的情境。但较之电影《没事偷着乐》,我更中意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在影片片头上,电影版的张大民率先出场,人如原著名,张大民和云芳的那段闲聊表现果然是个贫嘴的形象,电影版的人物处理方法,让张大民这个角色算是扎扎实实的站住了脚。但电视剧的也不弱,在片头家庭聚餐的场景里,未见其人先见其声式的人物出场方式,以及其与小狗的对话,也让人印象深刻,不禁感叹,张大民果然贫嘴。在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两部作品的表现也是相当出彩、不分上下,都有着各自的表演风格和叙事技法。

电视剧作品比电影作品更多一点生活的气息。可能是限于时长篇幅的原因,电视剧的天然独特性在讲述影片角色们的生活上,要更加优于电影作品。一个人的一生(当然这里指的是他发生重大变故的人生时刻),用九十分钟的片长来概述难免过于简陋,这是远远不够的。电视剧当中张大民,买一支冰棍自己要先咬掉一半,不好意思和喜欢的人接触就跑去喝自来水,为了保住给云芳催奶的鱼可以爬上房顶去追猫;老年痴呆的母亲,意识不清晰的时候,仍然记得对年轻时想要和他过下半辈子的男人说声对不起,仍然记得团员时少了一个她最疼爱的女儿,这些鲜活人物生活的点滴细节,正是结结实实支撑起来的生活气息。

电视剧作品比电影作品中人物的角色更悲情。在电影作品中,四妹张大雪最后的人物结局,是身患白血病而去世,短暂的人生中没有找到另一半而寂寞离去,尽管有侄子张树在身边安顿抚慰,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在电视剧作品中,四妹张大雪的人生还遇到了她的白马王子赵炳文,两人两情相悦,却在即将结婚的紧要关头,未婚夫英勇就义,未婚妻患病去世。人们常说,爱与自由最为可贵,生而为人,总有一些人会让我们魂牵梦绕,电视剧中的剧作处理,更符合人性,尽管它较之电影,人物的角色会更加悲情,但若有生之年能遇到自己一生所爱之人,也绝不枉来世间走一遭。

电视剧作品比电影作品更多一些情景真实。生活不总是充满了戏剧,它更像是山丘上的小道,一路平坡,一路颠簸,要么匀速慢走,一路加速快跑。在电影中,张大民的生活重大事件被紧密的一个接着一个的安排上,充满了戏剧性和矛盾,让整部电影充满了各种“事”,精彩万分且扣人心弦,真如其片名,劝人“没事”应该“偷着乐”。但电视剧作品的处理,把剧情用更加缓慢的节奏,去淡化这些引人入胜的剧情爆发点,像是在品一杯茶,喝到茶叶多的那口香味更加浓郁,但更多是喝到没有茶叶的茶香味更加均匀。换言之,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没有把戏剧冲突放大集中处理,而是分而治之去平衡生活节奏的平淡和精彩。这样的处理方式更加让人身临其境,时刻感觉张大民的生活就像是你我的生活,也要为了一日三餐去奔波,要为了家庭和睦去处理兄弟姐妹的关系,要为了下一代创造更幸福美好的生活。生活中有精彩的大事,但更多的是平淡的小事,这样的生活情景才更加真实。

综上所述,两部影视作品都让我影响深刻、为之动容,但就其生活气息、角色塑造和真实情景而言,我认为电视剧版《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更胜一筹。

 4 ) 喜剧下小人物的悲哀

《没事儿偷着乐》这部电影,拍摄于一九九九年。通过这部电影,我看到了到上个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尤其是城市底层普通职工的生活场景。
从题目上看,这部电影主题是喜剧,但看完影片,却发现其中处处透露着小人物的悲哀。整个影片是围绕着大民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展开的,他们一家人对于房子的渴望,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因为一家六口人挤在只有一间半的的小房子里。而且这一家人里面,兄妹5个都面临着成家的问题。因为房子太小,引发了很多的家庭矛盾:
1房子除了小,还很破旧。到了下雨天,房屋就漏雨,院子里也积水。
2房间太小,6个人挤着,都没地方,更何况还要娶媳妇。当大民娶了媳妇之后,兄妹4个,还有老娘,只好全部挤在了外面的一间大房里,再多摆一件家具的地方都没了。
3三民因为没有房子,已经吹了两个女朋友,直到第三个女朋友出现,他再也忍受不了了,这个婚必须要结。最终的办法是他们和大民挤在只有窗帘分隔开的里屋里。
4贫穷一直笼罩着这一家人。二民因为家里穷,年纪已经很大了,却始终都嫁不出去,最终她只能选择远嫁山西,嫁给一个农村的打工汉子。
5四民通过读书考大学,离开了家乡,他宁肯到新疆西藏,去种苜蓿去放牛,也不愿意回来,只因为“住在这个家里,太憋屈了”。
6五民得了白血症,不治而亡。本是花季的年龄,连恋爱都没有谈过。一朵盛开的鲜花,就这样凋谢了。
7老房子要拆迁的时候,拆迁队想要少给一套房,理由是五民已经死了,家里少了一个人。所以少补一套房。
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是完美的,大民家终于因为拆迁而彻底解决了房子的问题,他们搬进了宽敞明亮干净的新楼房。
他的儿子小树再也不用为房子的问题而发愁。他将过上比父辈都要好很多的新生活。未来对于他,只能是“没事儿偷着乐吧”。不值小树是否明白他的这个乐,其实是建立在父辈苦的基础上才换来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小树将来面对的肯定是一种新的生活。

 5 ) 既喜又悲的

看见片中那三四十平的小房子,还有房子里长着的树,真叫人憋屈。

贫的好些话估摸都是原著里搬运的,那时候的文学还是有点地气。

以为没法过的日子,凭着一张嘴都给圆了,当然还凭借“偷着乐”的那个心态。(不过也没乐,凑合过吧

这下好了,大家都不生了,人民不幸福,自己都管不了,还生祂干啥。

 6 ) 《没事偷着乐》-我之卑贱的幸福观

   最近偶尔看到一则旧闻,冯巩因主演《没事偷着乐》获得金鸡奖,记者问他本人幸福不幸福,没想到冯巩的回答是:"我妈说过,床上没病人,狱里没亲人,这就是幸福!"
 
   这又让我联想到相声大师候宝林临死前对记者说的话:“真的,我一辈子是个顺民,对社会没有什么要求,我只希望一不要打仗,二不要运动,安居乐业..."

   不知道什么原因,听了两位相声大师对于幸福的定义,我心里辛酸、悲凉了好一阵子。这似乎又一次验证了那些喜剧大师们其实都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
 
   两位大师对幸福的要求也太卑微了吧!床上没病人,关乎天意,狱里没亲人,关乎官府;要不要打仗,老百姓说了不算,运不运动,老百姓没有发言权。似乎中国的老百姓只有作奴隶的份,任人摆布。两千年前老子就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声,常使民无智无欲。总之,对统治者来讲,老百姓越傻越好,不傻也要装疯卖傻,难得糊涂。
 
   年少轻狂的我,也曾经怀有很多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逃不出这个轮回。今年春天出差到甘肃,顺便游览了一下道教圣地崆峒山,从不信神的我见庙就进、逢神必拜,尤其非常虔诚地拜倒在药王孙思邈的尊位前,祈求药王保佑家人百病不侵、身体健康。
 
   转眼又到岁尾,我真诚地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并非我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怀有强烈的责任感,而是希望世道太平,我们都能活得安稳。
 
   生命的意义需要寻找....
 
   幸福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
 
   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没事偷着乐吧。

 短评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有一些小品感的市民喜剧,应该是陕西的某种方言?看到了1990年代末期人们生活的基本样态,尤其是一家五口挤在小巷狭窄的院子里,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中透出一股底层的坚韧,在方方的《风景》等小说中也有类似的呈现。而20年之后,中国电影已经很久没有类似的市民喜剧了,更多是中产化的虚假表演、流量明星。

6分钟前
  • 彼得潘耶夫斯基
  • 推荐

杨亚洲独自指导的首部电影。故事背景从小说中的北京改成了天津,利用天津方言增加了喜剧效果,而众多喜剧明星的客串为影片增加不少惊喜和笑点。影片中的生活琐事,家长里短非常接地气,细节也做的特别好,冯巩毛巾做的短裤可太逗了。并且大量长镜头更加增加了影片真实感。但电影的时长限制导致无法把小说内容全部一一呈现,有些剧情起承转合过快,使得影片有些跳脱,这部小说还是适合拍成电视剧。所有演员都演得特别好,尤其冯巩,把张大民这个贫嘴的小市民演得活灵活现,凭借这个角色他拿到了金鸡影帝。几位子女都搬出老屋这一幕和《饮食男女》非常相似。前半段喜剧,结尾则是悲剧,略致郁,看完后一度心情低落。本片何尝不是现代都市版的《活着》呢,将普通百姓的无奈刻画的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这种写实生活喜剧片,故事简单好看又贴近生活。8分。

11分钟前
  • 木木三又二
  • 推荐

我认为冯巩的巅峰之作,也有不少的感动。还有李明启老师的表现,一向不会令人失望。

12分钟前
  • 2o46
  • 力荐

leleland

15分钟前
  • 世纪开🤍馆
  • 推荐

老电影遇上新潮流。

19分钟前
  • 辞令之虎
  • 力荐

天津胡同小市民的群居生活,除了一口地道的天津话和行走的相声之外,影片传达出的无产阶级道德观难能可贵,这一套春晚的班子生动诠释了老戏骨的纯熟演技,同时也折射了某些时代的特征和元素。类型里写着喜剧,其实是个悲剧,从悲剧中抽丝剥茧出喜剧,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很符合市井气息浓厚的胡同文化。需要吐槽的是转场和剪辑,淡入淡出和黑白过度很生硬也很突兀,不过有几个群像戏的长镜头还是可圈可点的。【哔哩哔哩】

23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天津胡同市井小民的生活琐碎、家长里短。无数春晚熟面孔客串出演。既有各式酸甜苦辣,也有煽情的亲情桥段。好在接地气,差在配乐和剪辑。配乐各种硬煽情,所有转场切换剪辑都很生硬,均为千篇一律的黑屏淡入淡出手法。不少台词不够生活,结尾有强行拔高扣题之感

27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一部有着强烈地域特色的电影,天津方言听起来极有感染力,对白朴实,亲切。想想现在的电影,在语言对白方面越来越觉得少了一种味道。故事节奏较为缓慢,片名也表达了中国人的生活观。我们无法改变生活,好好活着,没事偷着乐吧,冯巩的演技不错,把角色塑造的很好。

31分钟前
  • 季轩
  • 推荐

真是一部憋屈至极的电影。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口多的时候没地方呆没地方睡,长大各自成家离开老屋,还有过世的亲人,搬进新居也许还怀念以往的热闹吧。不管怎么说,人活着才能没事偷着乐,死了就什么都感受不到了。熬吧熬几年天津跟着北京房价起飞了。。明星云集啊(当时百姓家喻户晓喜闻乐见)。。

33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以乐景写悲,此乃最高级的悲情。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长子张大民的背上,但他从来不喊一句苦累,在他身上浓缩了中国千千万万个朴素的底层市井小人物的影子。“只要好好活着,你就没事偷着乐吧。”冯巩老师演得真心好,小品届的老艺术家们演起电影来各个都是响当当的戏骨啊~

38分钟前
  • 下雪了没有
  • 推荐

冯巩除了是一名出色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电影演员,本片以空间管理大师更是加冕金鸡影帝,电影版竟比电视剧版低了近1分,不至于吧。卡司阵容简直春晚全明星级别,有容嬷嬷和郭达斯坦森,还有侯耀华和牛群县长,李志巩汉林也有亮眼表现。这两年很多国产影视剧会被吐槽口音违和,而当年这些有着过硬技术的小品、相声演员则绝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各个都会数种方言,张口就来,片中的天津话听着特舒坦。之前评论说日本人最会拍生活戏,香港人最会拍市井戏,而大陆北方人拍这种小市民的生活也是一绝,电影中张大民一家的前后变迁如同那个年代的万花筒,天津大发的面的,新飞冰箱都让人怀念。电影中的一些长镜头和爬山时的远景表现也特别触动人心,住房始终是所有中国人长久以来绕不开终极命题,最近山东合村并居也是引发不少心酸苦楚的争议。

43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脱胎于文学作品,因其长度不适合电影,所以导致看起来十分电视剧化,笑料也更是小品化,使用淡入淡出来解决单个笑料之间的生硬衔接,但这一做法无疑放缓了电影节奏。电影在短时间内呈现的是长段的现实历史,阶段化的展示强情节的家庭变故,各个子女的人生转折,但看起来颇有有点浮光掠影,其实除去大民自己之外,其他的兄弟姐妹展现并不多,但难得的是,作为家庭喜剧片,电影很独特的撕去了那份披在表面的和谐美满,也得益于天津的地理设定,将种种冲突用唇枪舌剑的方式展现出来,但又难得的有一种幽默感,由此延伸出整个年代中的人物处境与时代飞奔带来的不适。电影以住房为基础展现空间,但却在开头没有树立一个困窘印象,直到后半段才用一个俯瞰镜头展现出整个屋子的狭小,而搬家之后的那个360度旋转是十分精彩的,但碍于缺少对位,也折损了威力。

44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推荐

日子好了,身邊的人卻遠了。木勺說錯了,張大民其實妳最貪了,要媳婦兒子吃得好,要弟妹老孃住得好。但是到了末了兒真的實現了,妳卻已經不是那個貧慣了的張大民了。是生活改變了妳,不如説是這操蛋的現實活生生磨沒了妳。

49分钟前
  • 汤先生
  • 推荐

笑到最后笑不出来的电影。

51分钟前
  • 单线程青年
  • 力荐

《建党伟业》中冯巩与周润发有短暂的对手戏,但就这不到一分钟冯巩的表演把周润发压的死死的。这是一个演技被人严重低估的演员,而《没事偷着乐》也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电影。很多人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很多人只演出了苦情戏的悲。《没事偷着乐》高级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乐呵的点,但看完之后回味剧情让人悲伤莫名,感到憋屈。我自认阅片无数,但能给我带来这种观影体验的电影却寥寥甚至。

52分钟前
  • 春宴映画
  • 力荐

告诉你普通人活着不容易+1

55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一直没明白为什么云芳家有单独的房间,宁愿她去大民家挤,去受苦,云芳父母也不让云方跟大民住自己家,云芳生孩子云芳父母也没见出来帮衬下…这父母…片中薄情的眼镜跟五民…有种编剧专门黑书生的味道啊…

59分钟前
  • akaknvb
  • 较差

贫嘴张大民电影版,春晚卡司,上世纪末的蜗居故事。不过节奏还是电视剧的。。分房和爬山两段很心酸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CCTV6看的,说实话,巩哥不喜剧也很厉害,演啥是啥,平民的辛酸苦楚都给抖落出来了,看的人心里发酸……

1小时前
  • hilly
  • 推荐

只要你还能活着,你就偷着乐吧

1小时前
  • 小鱼效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