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

剧情片日本1985

主演:松田优作  藤谷美和子  小林薰  笠智众  

导演:森田芳光

 剧照

其后 剧照 NO.1其后 剧照 NO.2其后 剧照 NO.3其后 剧照 NO.4其后 剧照 NO.5其后 剧照 NO.6其后 剧照 NO.13其后 剧照 NO.14其后 剧照 NO.15其后 剧照 NO.16其后 剧照 NO.17其后 剧照 NO.18其后 剧照 NO.19其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10:46

详细剧情

  20世纪初的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的长井代助(松田优作 饰)家境优渥,全然不曾为金钱烦恼。他终日周游玩乐,过着悠闲自在的高等无业游民的生活。与之相对,和长井相交多年的好友平冈常次郎(小林薰 饰)生活拮据,妻子三千代(藤谷美和子 饰)孕期患上心脏病,未出生的孩子更不幸夭折。承受巨大压力的平冈破罐破摔,流连烟花场所。生计日益紧迫的同时,夫妻情分名存实亡。三千代是长井、平冈大学时代亡友菅沼(风间杜夫 饰)的妹妹,此去经年,始终未婚的长井依然对三千代持有深深的爱慕,他同情对方的境遇,但碍于道德的束缚只能将炽烈的情感深锁心底。深爱无缘,百千心结何处搁置……  本片根据夏目漱石的同名原作改编。

 长篇影评

 1 ) 花样年华

文/璐璐

第一次看完《其后》这部电影,我是有点被震撼到的,震撼在于,影片时刻散发出迷离、哀伤的气息,和我时不时能发现到的,导演对日本大师风格上的模仿和致敬,被巧妙地安排在各式各样的场景里,有些场景真的叹为观止,以为那就是大师拍出来的。

再看已经是一个月后的今天了,观感略微下滑,不过,它已经在我脑海里变的足够清晰,所以可以稍微聊聊这部电影。

《其后》是由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的是发生在日本明治末年,一对夫妇和他们的朋友之间的爱情故事,爱情这个词有点浅,应该说是“畸形的爱情”,代助、平冈和三千代在大学时代是朋友,代助和三千代相爱,而平冈也爱慕三千代,最终代助把三千代转让给了平冈(因为没看过小说这里的具体细节我也不太清楚...)。三年后他们再次相见,代助发现三千代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他们都有旧情复燃之意,而碍于家庭、朋友和社会关系等原因,三人的关系显得十分复杂尴尬。影片最后,没有人获得幸福

《其后》中的三人关系和费穆的《小城之春》相似,不同的是,在《小城之春》里,身体患病的是丈夫礼言,好友志忱和礼言之间也不存在“转让女友”这种事件,相反的,本片中,妻子三千代才是患病的那个人,在孕期患上了心脏病,未出生的孩子夭折了,丈夫平冈也因事业失败后破罐破摔,对妻子态度严厉刻板,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三千代本身性格温和软弱,处在弱势的一方,生活的并不好。其实,这样的处境才符合传统东方家庭的结构和特征,尤其是,明治时代的日本仍然是以男权为主的社会,大多数女人的命运被男人掌握,她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导演用现代的观点来解构这三个人的爱情关系,特别是代助这个主要人物,他是富家子,而又没有固定的工作,成天游手好闲向家里要钱度日。他对三千代的爱情怎么回应,对平冈的做法怎么不满而又无可奈何,他在这段关系里懦弱的体现,对家里的婚事安排怎么躲避/推脱......诸如此类的处理做法和方法,都是在现代社会人们会去做的事,所以我们进入这个故事是没有太大难度的。

影片中,代助的父亲家里挂着“诚者天之道也”的牌匾,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大概是诚信是自然的规律,代助和他朋友平冈的妻子关系暧昧,甚至还有旧恋复合的嫌疑,是不诚的,违背了规律,打破了平衡,这是本片主题的一种变奏与讽刺。出现了两次,恰好是首尾处,都是代助和父亲讨论他的情感问题时,在尾处镜头倾斜,正对着他的父亲,父亲大声训斥他,后景处是牌匾,画面冲击感十足。最后,代助独自一人失落地走着,或许这是对他“不诚”行为的惩罚。

《其后》的整体氛围是内敛含蓄的,就和女主人公三千代的性格一样。每场戏都是在极其安静的环境下进行的,观影过程中,一旦进入了故事,观众轻微的动作可能都会破坏氛围带来的浸入式观感,而且有几场雨戏,对男女之间的情意绵绵和文艺格调的刻画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森田芳光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导演的技术派代表人物,你可以从他的代表作中窥见他的某些风格特点,构图、摄影、镜头内的调度和剪辑等等,这和他早期做过这方面实验的经历不无关系。

影片以缓慢后撤慢慢升起来的长镜头开场,代助起床缓缓向前走最后生了个懒腰,环境音为背景,节奏舒缓。紧接着,出现了“固定镜头+移轴”的经典“森田芳光式”的镜头组合,规整、舒服。《其后》里,有多处风格极像大师小津安二郎的戏,比如,在代助父亲登场的那场戏里,风格突变,低机位轻微仰角拍摄,越轴正反打对话剪辑,都是小津的经典手法,最最明显的是,父亲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是笠智众,熟悉小津的朋友对他不会陌生,他一直在小津的电影里扮演父亲的角色。对于我这种日本老电影的爱好者来说,这场戏真的非常惊喜(后面还有一场类似的)。虽然是突然出现但并不突兀,和本片气质相符,森田芳光很聪明。笠智众的父亲角色一直在劝代助赶快结婚,和他在小津电影里的“催婚职能”也很像。

低机位仰拍

本片给我的感觉是,故事似乎不是重点,或者说,导演对情节的连贯性不太重视,其实缓慢的节奏对连贯性也有某种程度上的消解,而是紧抓人物对事件的反应,这种叙事手法(没找到合适的词姑且这么说吧...)像另一位大师成濑巳喜男,人物心里的苦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他们默默无语、忧愁的表情来表现,同时,本片内敛、收的方式也似成濑。而在调度方面,本片人物经常来回穿梭在屋廊之间,且多为室内戏,这些调度摄影方面的风格也和成濑的电影有很多相似之处。

二楼视角
屋廊外

还有几处景深镜头的运用和沟口健二有些相似,不过我不太确定,就不细说了。

我对森田芳光还有另一点深刻的印象就是“怪”,他的电影里会出现很怪的元素,比如《家族游戏》里最后的饭桌戏以奇怪的就餐方式和愈演愈烈的拉扯动作颠覆了传统东方文化的规则。在《其后》里也有,比如:

奇怪的舞蹈
在列车里放烟花
还是列车

这样奇怪的场景,可能是导演的恶趣味,也可能承担着时间过渡这样的功能,挺新奇的。

当然,音乐在电影中的使用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其后》的节奏偏慢,除了特殊的叙事手段,是靠轻悠的钢琴曲调来“修整”的。本片的音乐不同于森田芳光的另一代表作《宛如阿修罗》中诡异的乐调,和主题的表达、氛围的贴合有密切的联系,诡异、短促、重复使用的音乐与“女人都是阿修罗”这样略显尖锐的观点相契合,而本片音乐恰好能为整体氛围带来朦胧如梦的质感。

另外,中段有一处把过去和未来的三人一起游玩/生活的交叉剪辑在一起的蒙太奇段落,虽然不太长,但简洁利落地说明了三人关系的因果变化。

另外,题目之所以用“花样年华”也是因为看完这片让我想到了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观感几乎完全一样,像梦一般的爱情,这里只有情绪的起伏和伦理的拷问,而“花样年华”在本片里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是以前碎片化的回忆),可以看成是对几段恋情的讽刺,也可以是我的愿望,无具体指代。

还有一些东西没想好怎么说,待更吧。

 2 ) それから

终于看了传说中的《其后》。
很慢,慢到细微的动作变得清晰。
很静,静到无声处听到萌动。
很暗,像乡村的天空那种本初的黑暗,抬头突然发现久违的繁星。
当他急匆匆去给她倒水时,她却用他喝过的杯子在浅而阔的玻璃花瓶掬起一泓清水、仰脖喝下,他的隐忍的殷勤、她的克制的喜悦,两个人的镜头快速切换,如同惊悚片中定时炸弹即将引爆前的一刻——这恐怕要算我见过的最奇异的“平行蒙太奇”了吧?
他们两个,端庄肃穆地对坐,淡淡地交谈,却猛然闪回虹桥傍纸伞下,他低头蹙眉去嗅她握在手里的百合,黑色的雨水无声坠下......惊心动魄。
这是让人恢复审美力的电影,看过之后,你的心思已略微不同。
这是让时间逆转的电影——穿越人类历史的衰败花丛的交叉小径。
“其后”。很喜欢这个词在日语中的发音:
それから。

 3 ) 静默而漫长,生命的哀伤

终于舍得看了《其后》,因为迈克屡屡提到它,《逝去的清香》《此情可待》,文字都把一个好写尽了,看的时候,生怕会对之不起。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每一句褒扬真是毫不过份。

一开始,我不知是讲的一个怎样的故事,然而一张明信片之后的黑暗里,终于慢慢地慢慢地浮出一个女子黑白照的面容,就好像从心底一点一点地将她扯出来,捧出来,如珍宝一般,小心翼翼。

本来他是爱她的,可是不想和朋友去争,拱手相让,她也是赌气,嫁了远走,三年未见。
在小旅馆,他来找他们,门也未进,只看到一眼,走到楼梯口,终不甘心,蓦然回头,她也正在望,石破天惊。
想当初,桥上同游,撑着油纸伞的她,轻轻投下一颗石子,荡动了几个人心的涟漪。
既然没有娶到想要的女人,便总是不肯娶妻。整日闲荡,读书。只是越来越深的愁绪,已入骨髓。
结了婚的她也是这样孤单可怜,绵力维持。
请老妇帮忙梳了一个银杏髻,捧着二支百合花去感谢他。
他慌乱去倒茶,她却捧着他用过的玻璃杯,贪婪地喝了花瓶里的水。
雨夜,百合花,那股轻香,是他珍藏的回忆,也是不堪的磨折。
终于做出了选择,表白,也是在一个雨夜。也有一大捧百合。
两个人静静地看窗外的雨,可是她说:只能面对现实啊。
现实真的是这样的漫天罗网吗,想到要挣脱就已先无了力。
父兄暴怒,逐他出家门,缓缓鞠了一个躬,退出。
一个孤独的影子,是走近来还是远去?

松田优作(Yusaku Matsuda),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人,这样从容、淡定。比梁朝伟更加安静,更多一份深思。1989年因病辞世,其子松田龙平才六岁。长成后就是《御法度》里惊鸿一瞥的美少年。

作曲梅茂林,他的音乐配合此片,恰到好处,画面之后,更添一些哀意。故事与《小城之春》很类似。中日对比,男主人公的选择是不同的,但那张网是同样撼不可摧。

黄碧云也有小说《其后》,她说,“那时刚刚看了森田芳光的影片《其后》,是夏目漱石的《其后》改编,其实很淡的,没什么,但连续看了几次,拍得很好。后来就写了这个故事。”

开头是这样写的:
昨夜我梦见我的母亲。穿一件莲青粉荷的和服,低着头,发高高的挽起,别着一只银簪,跪坐在玄关上,静静的煮茶,茶香扑鼻....

看电影的时候,我就不停地想着这一句“莲青粉荷的和服”,注意看了女人的几套和服和发髻,非常清丽。或许和服是不输于旗袍的。

《其后》,电影和小说,都非常的好。

 4 ) 其后

唯美的画面,动人的爱情。森田芳光的作品就是这般感情细腻、动人心弦;日本人的隐忍在他的刻画下显得那般不可思议,又近乎真实。还好最终的结局是让人舒服的。
摄影是一大亮点,非常有意思。将机位置于后脑勺,随着人物的运动而运动;桌子与摄像头一起同人物同时向中间运动的非正常运动机位的运用。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就是电车上的超现实场景的变换。

 5 ) 听听张曼娟老师的说法

很喜欢台湾的张曼娟,也清楚的记得她散文《从今以后》,就是对《其后》的另一个角度的诠释吧。我在《万象》看到迈克的《此情可待》那篇美文时也着实唏嘘感叹了一番,但始终觉得张曼娟的更是另一翻动人的无奈。
从今以后 张曼娟
下着雨的黄昏,那修长文雅的男人,颠踬道途上,买了一大束百合花,插在瓶里。然后,雨中接来心爱的女子,两人进了日式平房,保持着距离,面对面跪坐着。
房内房外都暗了,惟有那硕大的百合与男人的衣衫,雪白莹亮着。久久,男人说,以极低沉的声音:
“我一定要告诉你,你的存在对我是必要的。这句话,晚了四年……”
穿着和服的女子,已在男人的撮合之下,嫁给了男人的好友,做一个不快乐的妇人,也过了三年。听见那样的剖白,出自这个自制力极强的男人,她那双美丽的眼睛盛满了哀伤。
女子仍上年轻的,这些错误原本都可以挽回,但,痼疾缠身的女子随时准备接受死神召唤;如同漆黑将漫进房中,除了男人与百合以外,吞噬一切。
1986年,由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原著改编,电影《从今以后》的片段。
银幕上的雨,与窗外的雨,连结成无边无际的迷茫。我听见自己悠长的叹息,一对含蓄的恋人,只因缺乏勇气,晚了四年,竟然耽误了一生。
将近一千五百个日子,不算太长,可也不短。仍清楚的记得二十二岁,不识得孤寂的意气风发。任何事情,口可以妥协,绝不强人所难;从未刚愎自用,像是个最容易相处的人。惟独感情的付出与领受,无理的固执,要求按照我的方式,也不理会那是否适合忙碌疲惫的现代人。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曾有个朋友,虬结眉心,瞪大眼睛:“你只用理智,没有感情?”我困窘无言,看着他一步步走开。所幸,他只是走开,并没有离开。
一直是这样,周遭的朋友,给予我最宽容的对待。
然后,偶遇另一个朋友,因为合力艰难谋事,而完全信赖,久了,便成习惯。纵情的谈论心灵易动,交换纷扰人世诉说不尽的离散波折,每一次微微仰望,都觉得心安。共处的日子,免不了各自沧桑,有些事是不能与人分担的,无论怎样的心情,只能独自拥有。
……
曾有一个溽暑的午后,那小巧,穿和服的女子,撑一柄玲珑花阳伞,走过红色木拱桥,去拜访她心中最初的恋人。漫长的行走,使她出现在略感惊诧的男人面前时,特别荏弱。
轻拭额角的汗珠,女子微微喘息,她寻着桌上一只玻璃杯,准备要喝下那半杯水。
“不要。”男人迅速的阻止,因那杯缘曾与他的唇缠绵。
他把水倒了,解释着:“脏了。我去倒杯水来。”
男人离开,女子的眼光却没有移开那只杯,她抑制不住,伸手取杯,浸入养花的器皿中,汲取半杯水,仰头一饮而尽。花朵的芳香,枝叶的苦涩,不能启齿的相思,化为一缕沁凉,自喉头经过心房,融入每个枯干的细胞。
男人用干净的杯,倒来干净的水,只见女子的颈项后仰成优美的弧度,轻合着眼,唇畔漾起梦幻般的笑意。
雷声隐隐,女子立在窗边,风中衣袖翩翩,如展翅的彩蝶,在男人潮湿的眼瞳中,莹莹光亮。
因此,男人下了决心,在下雨的傍晚,在黑夜来临前,在他们都爱恋的百合花前,倾诉心事。
不得不承认,对那女子,是羡慕的;因为在我的生命中,竟无一点蝴蝶因子,容不得自己一点点的出轨。
……
独自看一部电影,努力把自己从沉溺的感动中拯救出来。我应该还算年轻,也没什么不可挽回的错误,(怎么连错误都没有?)也不清楚,将会有怎样的一生。
从今以后,我仍将继续把自己拾掇齐整,不疾不徐,穿越街道。站在十字路口,不动声色的看着横冲直撞的行人车辆,等待绿灯亮起。
从今以后,当然,有时候也会禁不住思考,一只透明玻璃杯的使用规则。
如果,真有规则的话。

 6 ) 日本的“浓情”电影,如夏天雨后的花香

      虽至今未自己昨日迟到,中午控制不住昏睡过几次懊恼不已,但仍想着要为它写些什么。
      昨日的计划,本是:午饭后从八家出发,到北土城地铁站下车,在海棠花溪一带赏赏花、闻闻花香、品味一下春天与自己的心情。然后继续坐地铁到团结湖站,找到美嘉欢乐影城三里屯店,取票看电影。然而,文艺美好的计划总是让一个生活粗糙且缺乏条理的女子ruin掉。
      一早起来,把前一日爬长城所穿的衣服袜子放进洗衣机,扫起我房间的一地毛发,拖地,给不打算再穿的冬季鞋子擦净上蜡装进鞋盒,喝前一晚炖下的排骨粥,像一个陀螺呼呼转着。等到房间终于洁净到我想坐下来的时候,就打开电脑开始了疯狂码字,把这些天遗漏的事情一一写下。然而,等我写到下午一点多的时候,很多事情还是没写。值得好好反省,前段时间过得太浮躁了。在出发前我决定去洗头洗澡,因为前一天去长城回来后并没洗头,也是邋遢得可以了。
      于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洗完头后匆匆赶往公交站,不巧,路况不佳。再匆匆转地铁。这时节地铁外的鲜红的“桃or梅”花开得异常动人,搭配的杨柳、海棠等也渗出芬芳,然而无心细看,跑进西土城地铁站后,开始了地铁上的煎熬。等到我出团结湖地铁站找到影城的时候,已经迟到了十分钟。一进影院,刚好片头播完了,恰巧看到封面海报的画面。
      观影评论从这里开始。

      2012年的时候,北师大的大学生电影节有一个在北国剧场的日本电影展,放映了一批日本电影:《击浪青春》《入殓师》《宛如阿修罗》《摇摆少女》《向雪祈祷》等十部,我如数看完。电影放的都是胶片,黑漆漆的剧场里,画面总是有些暧昧的暖黄的光晕,那种感觉是让人心醉的。
     《宛如阿修罗》是我看的第一部森田芳光的电影。一直听到同宿舍的标准文艺女青老泓推荐《其后》,但是因为视频的画质实在不佳,便没有看下去。有幸看了胶片版的《宛如阿修罗》,觉得电影基调相对是明朗轻快的,偶尔的小幽默,把女性那份成熟与智慧表现得很美好。其实比之于《其后》,我应该更喜欢《宛如阿修罗》吧。
      这次北影节专门为森田芳光开了一个单元,感觉策划者也算是有心了。放票当日抢到了一张《其后》,位置不算上佳,却也不辜负我心。
      蜜蜡色的暧昧,让我时时刻刻回到家里夏日雨后的黄昏,恍若徘徊在花香弥漫的小巷,带着自己一些关于爱情的心事,又心疼又快乐。
      男主角的帽子,在他出场之前往往突兀地成为了先锋,在我合起眼睛之后,总是看到这顶帽子出现在阳光之下,有些泛黄。惊喜地发现影片中那牙齿荒疏、讲话时嘴唇砸吧的老头儿,竟是小津的御用笠智众。导演热爱一些诙谐,例如饭店中热爱模仿的路人甲,例如相亲对象、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的佐井小姐。例如三千代舀起花盆中的水喝了起来。颇有些无厘头。
      长井和三千代独处的情景,让人想起了《小城之春》。然而发乎情止乎礼在中国是诗情的,而在日本却让人觉得憋得难受。终究他们还是有了表白和释放。
      音乐真好,满满的都是爱情和欲望的味道。

      而后我在想,是否在我们越来越注重回归“健康”、“人性”的表达的今天,像那种将情感埋藏心底的遗憾已经不会有了?人们都太善于表达自己,太善于主导命运,而再不会有这种爱而不得隐忍哀伤的情感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可这种情感似乎是东方式的,西方人不爱这样的故事。或许东方式的含蓄,以后在感情中也难以得见了吧。
      对了,其实多年前看《春雪》,也是这种感觉。但更美。

       于是我听着音乐,还准备看起小说。

       其实这只是篇不着调又东拉西扯的观后感。
      

 短评

细雨湿流光,负你残春泪几行。

10分钟前
  • 野次馬
  • 力荐

终于看了传说中的《其后》。很慢,慢到细微的动作变得清晰。很静,静到无声处听到萌动。很暗,像乡村的天空那种本初的黑暗,抬头突然发现久违的繁星。当他急匆匆去给她倒水时,她却用他喝过的杯子在浅而阔的玻璃花瓶掬起一泓清水、仰脖喝下,他的隐忍的殷勤、她的克制的喜悦,两个人的镜头快速切换,如同惊悚片中定时炸弹即将引爆前的一刻——这恐怕要算我见过的最奇异的“平行蒙太奇”了吧?他们两个,端庄肃穆地对坐,淡淡地交谈,却猛然闪回虹桥傍纸伞下,他低头蹙眉去嗅她握在手里的百合,黑色的雨水无声坠下......惊

11分钟前
  • 能工巧匠沙门哥
  • 力荐

这样爱情,或者说日本社会的社会伦理道德,有着一个特定的时代打底,反应的已不在的简单的男女情爱。静默唯美而忧伤的情感,诗意的美感已经深入每一帧画面,配乐有着极强的情绪掌控力,某些方面甚至有王家卫的范儿。★★★★

1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8.0/7.2 种种镜头推移、光影流转,足以让人沉迷到想用文字重新描述一遍。写下来,重温、咀嚼、消化,犹如在纸上反复书写爱人的名字。可怀想的场景也真多,静默、缓慢、克制。他眼里总有温柔的哀意,她总是楚楚如一只幼鹿;其后他才明白爱情禁不起转手馈赠,其后她才知道与爱情负气一场枉然。

19分钟前
  • 一一
  • 力荐

永遠都會記得飯館里那個模仿者……

24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推荐

能在大银幕看其后的,都是帝都忠诚的电影狗。布景与实景,自然光与人造光,远与近,暧与昧,快与慢,时间熬死有情人。据说是王家卫喜欢的电影之一。

2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应该把这个世界所有的长井代助先生抓起来,剥皮抽筋,喉咙砍断。让他们再也不能谦虚的鞠躬,再也不能温柔的蹙眉,再也不能用嘴放屁的时候仍然显得优雅大方得体可爱永远没错。

29分钟前
  • 草莓小泡佛
  • 还行

你说:“我很寂寞,你一定要常来啊”,我说:“我需要你,我才算活着”……四年前就该兑现的表白,随时间和现实也失去了勇气和意义。最东方的爱情,第二部森田芳光。

3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享受了一遍“打死我也不说的”日本式暧昧。如果说了,结局皆大欢喜,是不是就不美了?说了必定是悲剧。所以不说。陈舜臣说,日本人的生活百分之九十是美。中国人的生活百分之九十是生存。川端说。我在美的日本。大江则说。我在暧昧的日本。暧昧产生美。暧昧也产生恐惧。

32分钟前
  • melonking
  • 力荐

爸爸身上可以找到龙平的慵懒和翔太的危险感,还有两兄弟都有的淡淡的温柔,但那最宝贵的带有禁欲主义的浪漫气质却没能传下来啊!想象了一下男女主角在雨中嗅百合花的一段,如果是翔太演的话,估计是直接得上吻戏了;如果是龙平的话,应该已经在吐槽“拿泥搜累”了吧……

35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藤谷美和子真美。几段停止表演的摆拍镜头,公交里的魔幻场景,还有松田的逆光人像给人印象深刻。最终,所有人都是善良的,无可奈何的是绝症。对大正年间富家西式与和式混杂的生活表现得很细致。

38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现代了的日本混搭西洋风,虽唯美但有些影棚感,梅林茂的配乐经典。缓慢的节奏还有好几场超长的对话戏,演员强大,早逝的一代男神松田,年轻的深夜食堂叔,演了一辈子劝人结婚的笠智众,忧愁的女主喝波子汽水,魔幻的列车从今以后驶向哪里。北影节资料馆森田芳光遗孀映后交流。

43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若他日重来,我们不会这样的结局,我要我们在一起。

4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一个富二代和人妻的故事,整个观影过程像是在拧一股绳子,越拧越紧的拧巴感伴随到剧终,大量不对称的构图、大写式的人物近景、人物的异想片段,都让人忍不住出戏,尽管打扮后的女主很美,人物的刻画很到位,但我却一点也喜欢不起来。

49分钟前
  • 蓝格子
  • 还行

欲说还休,旧梦阑珊,即便是最后的告白,也冲不破那惨淡的意味,甚至在死亡的阴影面前,连过去那些被虚掷的时光似乎都无足轻重了。

51分钟前
  • 成知默
  • 推荐

逃避真爱最终会闯下多大的祸。美和子果然很双鱼,细细一想松田翔太真是继承了他爹的身材。一部为了颜好、画美,也不会考虑合理性的电影,家贫却每次出场都换装,脸好什么都对,公车意象的闪现节奏完全不对。会觉得那种窝囊的爱情在原著里应该更好理解。反观我给纯真年代打分真是太低了。

55分钟前
  • Superhat
  • 还行

三千代隐忍优雅,做足的妻子的本分和宽容,唯一不够的是,她根本不爱自己的丈夫。不是拱手相让就是友情,不是一气之下就是爱情。代助孤独走掉,三千代的心脏是为他而生病的。

57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我可能不太适合看这种拧巴巴暗戳戳的男欢女爱,节奏太慢又太矫情,男女主用一些没来由的事情自我惩罚自我满足,还直接害了无辜群众,真是全员活该啊。另外虽说是私小说,但除了男女主动机是自己拧巴之外毫无看点,谁想看你这平平无奇的日常小心思呢?除了喜欢几个静止画面外真的快要气晕古七

1小时前
  • 囍弗斯
  • 还行

匆匆忙忙出门,去一个婚宴,旧同学围坐一席,聊起当年往事,种种。婚宴结束后,有毛毛小雨,乘车,小跑,回家洗了个热水澡,记起一些事,一些光影,亦有不愉快,然后终于看了一直不舍得看的《其后》。现在雨也停了,站在窗边自言自语着:“希望以后我们不用想着重头来过。”

1小时前
  • 电个爆炸头
  • 力荐

日本人在处理这种压抑与隐忍上真是有一套,激情被埋在道德和礼数背后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