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裂1975

剧情片大陆1975

主演:郭振清  王苏娅  温锡莹  葛存壮  

导演:李文化

播放地址

 剧照

决裂1975 剧照 NO.1决裂1975 剧照 NO.2决裂1975 剧照 NO.3决裂1975 剧照 NO.4决裂1975 剧照 NO.5决裂1975 剧照 NO.6决裂1975 剧照 NO.13决裂1975 剧照 NO.14决裂1975 剧照 NO.15决裂1975 剧照 NO.16决裂1975 剧照 NO.17决裂1975 剧照 NO.18决裂1975 剧照 NO.19决裂197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10:46

详细剧情

  文革期间,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江西省某山区成立。“抗大”老干部龙国正(郭振清 饰)被派到松山分校任党委书记兼校长。当时,两条路线的斗争非常激烈,围绕办学姓“社”还是姓“资”展开激烈讨论,地委赵副专员(鲍烈 饰)支持副校长曹仲和(陈颖 饰)把学校建在城郊,而地委副书记唐宁( 温锡莹 饰)则站在龙国正一边,支持他们把学校建在山上。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的教务主任孙子清(葛存壮 饰),认为工农出身的青年没资格上大学,气愤的龙国正抓起江大年(李世江 饰)的手宣布:“这手上的老茧就是资格!”他聘请老贫农参予学生入学评议,坚持开门办学。肩负着社会主义使命的龙国正,面对种种困难和不满,能否当好这个校长呢......

 长篇影评

 1 ) 观后感

今昨两天,看完了听闻多时的电影《决裂》,是在B站看完的,画质很差,共分为7节,约两个小时,但我还是看完了。 电影讲了江西农业大学的前身——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创办历史。电影中反映,这所大学是基层自己办起来的,教室、校舍等都是自己修建的,而教育制度则是生产与教育相结合的半工半读方式。 学校的领导层包括龙校长、曹校长和孙主任,孙主任最初教育思想是跟着曹校长走的,以为教育就是得坐在教室里搞,要系统化,于是按着国外权威书籍讲着“马尾巴的功能”,后来他被现实改造了过来。曹校长则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着被列宁称为“与其说是受教育,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的奴化”的观点到最后。 为了“改造”龙校长,跟曹校长教育思想相同的上司派出龙校长去正规大学考察。龙校长在正规学校里见到了拔水稻来研究的学生,他说为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浪费几颗稻子算不了什么,而老乡则很心痛。龙校长在正规学校见到了一名学生,他嫌弃母亲做的衣服难看,做的布鞋土,为了听专家的讲座,这名穿着西装革履的学生急匆匆离开了。在共大,则是另外一副景象,学生们为了抢救老乡们遭虫害的稻子,次日的考试交了“白卷”。曹校长的女儿小妹跟她的父亲“决裂”了——因为身为老革命的她父亲为她开来了一张上正规大学的介绍信。 电影就在“救救孩子”的意味中结束了,现实则演出了它的续集——江西共大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江西农业大学,据说是因为“共大”二字太土了。 2021.10.2

马尾巴的功能
江西共大
青年团的任务
7.30指示
江西农业大学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2 ) 与脱离群众者决裂

这部电影分还不低呢,大多都是嘲讽的评论,什么“荒谬到了艺术的高度”,可电影里的人究竟做了什么?

他们只不过是共产党员,想让更多穷人读书;他们只不过是在旧社会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苦命人,想学学种田、养猪、开拖拉机;他们不过是一群埋头苦干的农民,想在新社会享受一点教育的权利!就这样被自以为有知识者冷嘲热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自以为有知识者,是否有古人明白大学之道?

他们没有剥夺城里人研究的权利,没有阻碍科学家深度研究,没有想让知识分子和他们一起劳动,可这些知识分子还是不满意,到现在还不满意,说一堆“为政治服务”“意识形态”“政治美学”“反讽”之类的皮话,显得自己多么遗世独立,高高在上,农民多么愚昧不堪,不可救药——冠以大学二字的学习之所,在这些人看来,是该为不事生产、居庙堂之高的知识分子独有的!

可惜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是啊,他们不满,因为这部电影,就像一把剑,插在小资柔弱的心窝里,把他们那点自私心理,剖得干干净净!

与谁决裂?当然是与这群自私自利的小资知识分子决裂,这群“自以为是一切主人”,却“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的人决裂!

可是话又说回来,这部电影也有不好的地方,从批武训传到评海瑞罢官,这么多年了,竟然还是这一套青天大老爷救百姓的套路,未免低级。

 3 ) 教育界亟待改革

批评这部电影反智的人,大概真的以为叫“大学”就真的是大学了,明显对当下中国的大专院校情况并不了解。985里头也有弱的,学校的特点也分为综合型和某些方面强项型,一本二本叫大学,三本大专也叫大学。那个时代哪来那么多大学,本片的“共大”,也就是基层山区县一级或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校,按现在的标准,应该算是个职业高中,只需要满足乡镇或县一级的农业需求就可以了(相当于李钟硕有个电影《热血青春》里他们读的学校),本来就不需要那么高的入学标准嘛!哪怕在今天,你进个职高,也没啥高门槛,何况是七十年代!那会文盲率还很高,各行各业又急需人才,大量需要的,是懂基础科学和技能的人才,比如给母猪配种,给村民打针吊水,操作拖拉机,工厂里的钳工等等。这种本来就不需要接受多么高端的教育,职业高中,职业院校完全可以满足的。本片男主“龙校长”的教育理念,其实就是毛在57、58年开始多次在各类讲话中提倡的理念,即基层的很多教育根本不需要那么长的年限,许多知识门类应该服务工农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可以允许半工半读,还要注重联系实际,不要空谈理论,要为各地实际的需要去培养专门人才。这实际上不是反智,是一种既考虑工业农业实际需要,又保护了工人农民子弟受教育权益的政策。譬如曾经的“赤脚医生”制度,其实就是这一教育理念的产物,它很好的解决了当时全国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可叹的是,本片中正义一方批判的许多教育怪现状,到如今是真的比比皆是,令人叹息。

 4 ) 看《决裂》的两点感想

1、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教育强调优胜劣汰,人上人;无产阶级服务的教育如果脱离劳苦的亿万群众,便迷失了信仰。搞清楚学校到底是为哪个阶级服务是重大的方向问题。然而现实在资产阶级作风的笼罩之下我们教育丢失了本心。什么是资产阶级的作风?正如影片所提:不讲求实际、脱离群众、教条主义。什么叫丢失了本心?不难看到,即使放到当下,越来越先进的设备、栋栋高楼大厦,舒适的住宿校舍、温饱食堂······教育什么都有了,但没有理想,没有信仰。进入学校我们似乎天然知道分数排名至上。进入高中老师告诉我们苦这三年,幸福30年。倒要问问:这是什么幸福?分明是自私自利的幸福。如果说受这教育之前因为天然还是好的,那经过教育的手就都变坏了。前些天偶加入一个高考群,一位家长发出“绝对不可能留在河北”,真的“把知识、学问教给学生,他们就能服务社会么?” 2、另外一个问题上,我认为,教育本身没有阶级性。教育,上所教下所效也,特别自文字产生以来,这种上一辈留下来优秀的思想结晶和经验传递的效率大大提高。正如影片副校长问:2+2=4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呢?但是教育很容易沦为服务政治的工具,染上阶级的色彩,从而带有阶级性。事实上,学校自产生之日起就担当着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作用。新中国的诞生,其意义在于劳苦大众从此成为主人,回到学校中的教育,我们必须要问清楚,教育这一筛选资格的依据是?筛选的权利是在哪个阶级手中掌握着?这一阶级又代表谁的利益?筛选的标准又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我的问题: 1、今后无产阶级若登台,又如何制定筛选标准?选拔骨干? 2、如何看待教育学这门学科?教育学有没有可能脱离阶级性,找到自己的地位?

 5 ) 可以当笑话看,也可以当反思看

从艺术角度上说,是部非常成功的电影,虽然年代很久了,但现在看上去依然十分好看,将近两个小时的片子,人物性格鲜明,充满了矛盾冲突,跌宕起伏,郭振清饰演的校长甚至面临被处分的威胁,直到最后五分钟才得以峰回路转,让人看得很过瘾,不愧是那么有名的影片,现在能导到这个程度的导演也不见得有几个。
不过影片也难以避免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以现在的眼光看片中的入学考试标准,简直比笑话还笑话。但真的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那个时期的影片。当我们看到曾经的错误之后,犯类似错误的机会也许会小一些,再小一些。

 6 )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读到《秋园》里的之烨去读了共产主义大学,在书友的评论里发现了这部电影,找来看后深有感触。解放的第九年,教育也在逐步解放,这所共产主义大学的建立,是为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那个农民刚翻身当家做主的年代,他们迫切需要学习农业技术搞生产,但大学的建立以文化为资本设立门槛,研究国外理论而脱离中国实际,在课堂里种树,在黑板上种田。学农不爱农,学农不务农。大学生只是一个劲涌往城市求发展,接受的仍然是资产阶级的精英文化教育。大学的校长破处重重阻力,以劳动人民手上的老茧作为入学资格,真正培养一批为人民服务的大学生。“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我认为此“大师”并不是有多少大师教学,而是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各行各业的为民所用的大师。 联想到解放后学者们的国学课本的改革,打破全国统一大纲及课程进度、考核标准。当今结合地方特色的文化研究好像仍只限于大学里的某个文化研究室。最近的毒教材事件更是令人深痛恶绝。真正的教材应该是来源于生产实践,育人与育才相结合。

云南农业大学在短视频平台的“招生简章”是学生们在田野里热火朝天的劳动,让人们不禁感叹才这是大学应有的样子,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而不是构建空洞的理论。

 短评

曾去拜访一位从我校退休数十年的经济学院的教授,可能快九十了吧,满头白发。他进过工厂,去过西北,一直从事人民公社经济研究,改革开放九十年代他就退休了。他回忆起当年的那段集体劳动的岁月,十分精神。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说当年他们的毕业论文是真的建了个水库,学生和工人农民一沙一土挑起来的。他笑着对我说你一定很羡慕我活在过那样一个年代。这很可能是我这一生唯一也是最后一次见他,但他所说的很多东西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5分钟前
  • tjc
  • 力荐

影片非常典型地展示修正主义分子的面貌与做派,今日看来,不胜唏嘘,那些所谓批判,不过是资产阶级分子,甚至一些根本算不上资产阶级的群众,借专政对工农子弟的打压。估计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炮儿才能有这番觉悟了,而现今,996、消费主义陷阱、精英教育,私有化医疗,商品房,才是资本家固化阶级的手段,也是你们的“福报”

7分钟前
  • 猿人不打猿人
  • 推荐

sigh看了《决裂》就会觉得现在中国的大学原来都是资产阶级大学,都是反动的==对大学的改造践行了乌托邦里有关劳动分工和农村/城市关系的设想。看看现在的高等教育,把人搞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知道《决裂》里所说的这种实践经验有多宝贵了。

11分钟前
  • xun
  • 推荐

看到后来觉得恶心和悲哀便笑不出来了

14分钟前
  • wintery
  • 很差

在越来越右的今天,这部电影反映的现实问题也愈发明显,社会主义确实需要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必须按社会主义思想办教育,教育不能是服务少数人,教育是终身的,是服务社会的,不是通往金山银山的敲门砖,沽名钓誉的你到底学到了啥?

17分钟前
  •      
  • 力荐

那现在的眼光看龙校长办的不是共大,办的是理想中的专科职业学校,更是谈不上是大学,绝对的精英主义是错误的,难道绝对的平均主义不是错误的?新中国要是没有受到过顶尖教育的留学学子难道凭借这样平均教育下的人才可以做到两弹一星的成就吗?你高中以前的教育水平可以适用平均主义,但一个国家绝对需要全世界顶尖的教育和人才的。

19分钟前
  • 代理人MzJ
  • 较差

那个年代的孩子都知道“马尾巴的功能”,凭老茧上大学。(补记)

21分钟前
  • 爱看电影的猫
  • 还行

豆瓣上的文青们 将来等到读幼儿园要看固定资产的时候 再看看你们是中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吧(微笑

25分钟前
  • 桓洛
  • 力荐

本来是想当笑话看的,但看完后发现意外地不错,2个小时看下来居然不觉得沉闷,不愧是一个时代的典范作品。当然本片由于时代问题而拥有那些时代共通的毛病,但是本片的核心不仅精彩而且引人深思——我们办学校,到底要办什么样的学校?不客气地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一坨狗屎,尤其是技校,更是被我们办成了狗屎不如,而共大这样的技校,却正是我们现在应该学习的:劳动本位、技能本位、乡土本位。其中尤其是乡土本位,大学生毕业了都去大城市,谁来建设家乡?这个问题到现在不仅没有解决,而且更严重了。除此之外,这部片子许多内容、许多句子,在现在看起来很有一种魔幻感,为本片整添了喜剧效果。但是毕竟是文革时期的作品,其中有些价值观导向还是让人生理不适的。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实在可以被评价为是一部杰作,非常值得观看。

26分钟前
  • 南轩墨兮
  • 力荐

全程我看哭了N次,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会有这个样子的评分,直到看了评论,发现不仅仅有低分,有好多打着五星对这个电影进行挖苦和讽刺,没有一个不是说着客观正义,站在所谓的知识分子立场,说着什么反智主义和政治美学,说着什么极左…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穷过来的学生,一个从农田出来从山村跳出来的人,我也曾想要离开那个落后的地方,我也曾经想过实现阶级跃升。但我在学习和兼职工作中明白了,这只是做奴才,做这个经济制度的奴才,所以我又回到了自己的阶级,志愿做出改变。有的人阶级跃升了,站到了人民头上;有的人没有跃升,倒从精神上跃升了,人五人六衣冠禽兽,觉得自己成了人上人,成了上等人,成了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巴不得赶紧把自己和自己的以前,和人民群众割裂,加入所谓上等人的队伍。影片中列宁那句话,希望这些人想想。

29分钟前
  • 克光
  • 力荐

正是被某些人诟病的所谓脸谱化、三突出和缓慢的语速保证了工农也可以理解这部电影。让电影里被批判的对象来评价这部电影当然说不出好话来。最讽刺的是以前作为反面教材的典例到现在都变成了常态,而这部电影在很多人眼中又成了反面教材。一些问题也值得思考:技术在意识形态上是不是中立性的?

34分钟前
  • 晕车车
  • 力荐

他们做了什么呢?他们只不过是在旧社会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农民,想学学种田、养猪、开拖拉机,何来反智之说?冠以大学二字的学习之所,非得是不事生产的知识分子所独有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知识分子不满意,就说一群“为政治服务”“意识形态”“政治美学”“反讽”之类的废话,显得自己高高在上,农民愚昧不堪——是啊,因为这部电影,就像一把剑,插在小资柔弱的心窝里,把他们那点自私心理,扒的干干净净!可是话又说回来,从批武训传到评海瑞罢官,这么多年了,竟然还是这一套青天大老爷救百姓的套路,未免低级。

39分钟前
  • 朵萝西雅
  • 推荐

文革电影中“有亮点”的一部。特有的政治美学(摄影机喜推拉、节奏激昂;人物脸部大特写突出高大全、人物的肢体动作僵化),郭振清作为十七年的特殊影像符号登场、振臂高呼,全片洋溢着“毛泽东思想”,75年年度贺岁。仅此纪念2012年过世的北影厂优秀摄影师、导演李文化(《早春二月》《海港》)先生。

4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抗大、共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这一点首先需要明确,而当时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也决定了许多考量的现实需求。影片对教育改革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实际上也反映了理想主义年代对新型教育模式的大胆探索。时至今日,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培养目标等矛盾越发难解。(2020年补评:其实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始于19世纪的柏林大学,也谈不上很“传统”,正经传统地说大学的“大”那得明明德,或者干脆就是“太”的本字。又及,建议某些对世俗所谓“象牙塔”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人看看《无声的革命》,至于再之前旧中国的情况,不如先想想自己在那时有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能不能读完小学、中学。)

45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镜头拍的很考究,故事讲得也不错,看完真差点被洗脑了。脱离开历史语境,共大与名牌大学的办学思路是不同的,一个是普及教育,一个是精英教育,实际是两码事。印象最深的就是葛存壮的角色,非常有古人风度。在与传统整体割裂的年代,想保持点学问的尊严真难

46分钟前
  • hell kitty
  • 还行

文革话语电影巅峰之作 三自一包就是倒退 历史将证明电影的价值。。。列宁:“工农青年在这样的学校里,与其说是受教育,倒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的奴化。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要为资产阶级训练称心如意的奴仆,既能替主人创造财富,又不会惊扰主人的安宁。”

50分钟前
  • 琧婯
  • 力荐

不妨把一部文艺作品的真正价值放到长一点的时间尺度上进行评说吧!评论区九年到十年前的画风清一色是荒谬可笑悲哀,或者打个高分评论却是讥笑嘲讽大有让这片子献世的意思。但当时间纵轴拉到一两年至六个月前,评论区有多了不少反思,对现实的无力以及嘲讽小资,中产不掌握任何生产资料,只不过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打工,通过消费购买就恍惚自己也是上流阶级一员这样认不清自己定位,却洋洋得意看不起底层的评论。一部经典作品它的意义从来不是只在当下,更是在未来时时给现实以警醒,并作为一面镜子让所有牛鬼蛇神无所遁形!所以再过十年,这部诞生于特殊年代表当时人民专政思潮的经典文艺作品的评论区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呢?!让我们耐心点,看看评论立场转换的轨迹就知道时间和真理到底掌握在谁手里!时过境迁现在到底是谁沉不住气,坐不住了!

55分钟前
  • 影幻月
  • 力荐

“敌人恨我们、骂我们,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是敌人!奇怪的是,你们,竟和敌人唱一个调子!”

58分钟前
  • 赞美太阳
  • 力荐

996都这样猖狂了,还不思考阶级斗争吗学阀都这么猖狂了,还不反思当今的教育吗,难道自杀的学生还不够?觉得自己上大学了,出来坐办公室就是小资了?中产就足够了?你就不是出卖劳动力的人了么?难道我挣钱挣得少就是垃圾?就是不够努力?就是卷不过?我再努力工作,创造的价值也是资本家的,懂?越努力,资本家越富有,我越穷,懂?

1小时前
  • 123平静
  • 力荐

虽然是文革时期电影,但其中的很多内容我觉得并没什么观点错误,作为农学院,当然要因地制宜,让学生深入一线实践这没什么错误,而我们现在真的变成了农村娃进了城市就再也不回农村的事实,说明这部电影还是有前瞻性的。

1小时前
  • 段神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