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2021

剧情片印度2021

主演:阿达什·古拉夫  佩丽冉卡·曹帕拉  拉吉·库玛  马赫什·曼杰瑞卡  维杰·莫里亚  斯瓦普·桑帕特  纳尼什·尼尔  凯姆利什·吉尔  Paras Gola  Ansuman Bhagat  Lokesh Mittal  Perrie Kapernaros  Vedant Sinha  Trupti Khamkar  Abhishek Khandekar  

导演:拉敏·巴哈尼

 剧照

白虎2021 剧照 NO.1白虎2021 剧照 NO.2白虎2021 剧照 NO.3白虎2021 剧照 NO.4白虎2021 剧照 NO.5白虎2021 剧照 NO.6白虎2021 剧照 NO.13白虎2021 剧照 NO.14白虎2021 剧照 NO.15白虎2021 剧照 NO.16白虎2021 剧照 NO.17白虎2021 剧照 NO.18白虎2021 剧照 NO.19白虎202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15:01

详细剧情

  巴尔朗·哈勒维(阿达什·古拉夫饰)讲述了他从贫穷村民成长为当代印度成功企业家的史诗般、充满黑色幽默的人生历程。我们年轻的主人公足智多谋而又雄心勃勃,设法成为了刚从美国回来的阿肖克(拉吉·库玛饰)和粉红夫人(朴雅卡·乔普拉饰)的司机。社会将巴尔朗训练成一名仆人,他便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富有主人的得力帮手。但经过一夜之间的背叛,他意识到主人们会不择手段地陷害他以进行自救。在失去一切的边缘,巴尔朗决心反抗被操纵的人生和不平等的制度,奋起成为新型的主人。该影片改编自《纽约时报》畅销书和 2008 年曼布克奖获奖小说。

 长篇影评

 1 ) white tiger

某个tinder划到的网友推荐的,甚至还借给我网飞会员,但我却拖到现在才看 电影有意思,看到有人短评说主角三观不正白眼狼就更显得讽刺 富二代明明是阴晴不定,开心时候对你好,不开心还不是拿你当个仆人,还恶心巴拉的伪善说我们是朋友,可以说杀人不道德,但不能说主角就是白眼狼,这种思想很令人惊叹 现代社会为了防止主角这种类型的人出现,都学会了恩威施加,一点小恩小惠,再加上富二代的伪善,就能让“低阶层”的人感激涕零,别说逃出鸡笼,恐怕毕生梦想就是为主人死 “For the poor,there are only two ways to get to the top,crime or politics,is it like that in your country too?”印度中国都讽刺进去了,但结尾未免有些虎头蛇尾的,主角这就满足了?我还以为他要走出印度,走向世界,不然他逼逼赖赖说一堆白人世界已经过去了干啥,整个影片中都未出现啥白人

 2 ) 《白虎》:只不过丰富了“主人哲学”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6224.html

那只锋利的破酒瓶,终于刺向了阿肖克的身体,终于割破了阿肖克的喉咙,当主人仆倒在地上,当大雨冲掉了血色,这一个杀人计划对于巴拉姆来说,是一次抹掉自己身份的机会,甚至于颠倒秩序的开始,在完成杀人之后,他仰天而望,仿佛在对着天上的佛陀说话,仿佛最后一次为自己的罪恶赎罪,而仰头之后,他完成了一次自我命名:我已经成为了可以俯视别人的神——在实施杀人计划之前,他擦干净了车,他为自己熏香,他告诉了坐在后座的阿肖克一句佛陀说的话:“我只是醒来了,其他人还在睡着。”醒来就是不再做关在鸡笼里的鸡,不再被困于没有自由的“鸡笼法则”中,不再是一个卑劣的低种族仆人,甚至醒来就意味着自己成为了主人,成为了神。

雨夜的暗杀,刺中的是被压制数年的种姓制度,是从出生开始无法翻身的主仆关系,但这仅仅是开始,在第一步完成杀人之后,巴拉姆也有不安,也有恐惧,他拿着阿肖克本来贿赂官员的那一袋子钱,带着侄子达拉姆,坐上了火车,开始了逃亡,他甚至住在房间里四个星期也不敢出门,从行动上杀死主人只是一个开始,对于巴拉姆来说,重要的不是杀死主人,而是自己要成为主人,而从他走进理发店理去头发开始,他就开始为“主人哲学”注入了新的内容:他去了警察局,用钱贿赂了警察,另一个司机被抓走,他成了无辜的人;他用剩下的钱开了“白虎出租车公司”,招募了更多的司机加入;他给自己取名叫阿肖克,身价涨到了阿肖克生前的15倍;他不再关心乡下家人的命运,他千方百计帮助自己的员工,让他们不再有后顾之忧;他以企业代表身份被来印度访问的中国总理接见,他说的一句话是:“白人的时代要过去了,将来是黄种人和棕色种人的天下。”他给公司里的员工讲了自己做的一个噩梦,一个仆人杀死了主人,当他杀死了主人,便不再是噩梦,“我成功了,我逃离了鸡笼。”

杀死了主人,然后自己成为了主人,对于巴拉姆来说,他是用此后的一系列动作丰富了“主人哲学”,对下属的关系达到了极致,对未来的预判颠覆了秩序,对金钱的把控超越了企业家的身份,比起曾经压在他身上的主人,巴拉姆无疑加入了更多现实的成分,也使得自己的主人身份不再只是天生种姓制度的一个产物,他在颠覆,他在创造,当逃离了鸡笼,他也终于成为“一代只有一个生物”的白虎,在噩梦醒来之后真正成为了众人仰视的神——从鸡笼法则到丛林法则,巴拉姆改变了秩序,他似乎就是在这种醒来的状态中走向了人生的辉煌,但是,在丛林法则中的“白虎”是不是永远不存在那只笼子?巴拉姆的主人哲学是不是最后依然是一个轮回?

从关在鸡笼里的鸡,到“一代只有一个生物”的白虎,巴拉姆无疑解构了压在他身上的种姓制度,颠覆了从来没有人反抗的等级生活——从仆人到主人,是一次从不自觉到自发,又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艰难的,甚至是一种冒险。出生于低种姓家庭的巴拉姆,他生活的拉奇芒格阿尔是一个“处于黑暗之地”的村子,家里有着众多的孩子,他称之为“蜈蚣”生活,当父亲患上肺结核而终于没钱治病死去的时候,他看到在火葬之前父亲的脚趾一直在动,“他即使死了也还在反抗。”死了还在反抗,其实是即使反抗也还是死了,所以巴拉姆对世事的悲哀在于:“要在印度赢得只有是多么困难。”而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成为了囚于鸡笼的鸡,“这个国家创造出来的最伟大东西便是鸡笼。”鸡笼的存在是为了关住那些鸡,而长久生活在鸡笼里,鸡便失去了逃离的欲望,即使当同伴被拔毛、被放血、被剁头,鸡笼里的鸡也不会意识到这种命运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它们是麻木的,从来不知道醒来。

出生于“黑暗之地”,生活在“蜈蚣之家”,命运是鸡笼里的鸡,所以他们就是仆人,就是被鸡笼法则束缚住的仆人。而仆人的存在永远为主人留着一个位置,阿鹳是这个村子里的主人,他掌管着村子,掠走了村子三分之一的收入,他的大儿子猫鼬也是和阿鹳一样欺压村民。但是对于巴拉姆来说,他对于主人并不盲从,当阿鹳的小儿子阿肖克从美国回来出现在巴拉姆面前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才是我的主人”,一个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印度男人,是可能改变现有秩序的,这正是巴拉姆选择他作为自己真正主人的原因。这是巴拉姆改变自我命运的第一步,他拒绝了奶奶为他安排结婚的想法,这是对于鸡笼法则颠覆的主动行动,他开始学习开车,认为有了这一项技能就能在阿肖克身边找到工作;他还学习了电脑,接触了互联网,以备和阿肖克有对话的资本。

在这一系列准备之后,他终于成为了阿肖克的司机,从此走出了离开村子离开原先生活的第一步,他穿上了干净的制服,他有了自己的工作,他甚至暗中揭露了一号司机是穆斯林的真相,最后他成了一号司机,开上了豪华的帕杰罗,去了繁华的德里——他第一次见识了高档酒店,打开了自己的眼界,尽管作为司机只能住在阴暗的地下室,身边都是爬行和飞翔的蟑螂。巴拉姆选中了主人,而阿肖克也渐渐把他当做朋友,在车上他会亲切地将手放在巴拉姆的肩上,他不让巴拉姆叫他“主人”而以名字称呼他,他和巴拉姆一起练网球一起打游戏,他甚至还会和妻子平姬学着他对神祈祷,而从纽约来的平姬在巴拉姆面前还诅咒该死的种姓制度,她告诉巴拉姆的是人必须通过学习改变自己。

阿肖克的宽容、亲切,以及对创业的自信,平姬的现代仪式,都让巴拉姆感受到他们是不一样的主人,而在他们的启发下,巴拉姆也开始刷牙,开始买新皮鞋,他一遍一遍刷着自己发黄的牙齿,希望将旧有的东西都吐掉——只有去除以前刻印在身上的等级符号,自己才能慢慢逃离鸡笼拥有自由。但是,“接下来的故事会变得阴暗”,这对于巴拉姆来说,是理念革新的重要一步,是从仆人到主人走出的最关键一步。在平姬生日那天,喝多了酒的平姬在兴奋中自己开车,而巴拉姆坐在了后座,这是位置的置换,似乎也是身份置换的一种暗示。但是在行驶过程中,躲开了路中央一头牛之后,车子猛地撞到了走在路上的一个孩子,惊魂未定的他们停下车看到了倒在地上的孩子,这时平姬想要送孩子去医院,但是出面拦住她的却是巴拉姆,在没有他人目击、孩子已经昏迷的情况下,逃离是正确的选择——终于他们成了逃逸者,巴拉姆为主人做出的这个选择,在最后却让他彻底醒悟。

撞车的是主人,巴拉姆为主人考虑逃离现场,但是他并没有得到主人的认可,之后他被阿鹳和猫鼬叫去,猫鼬感谢他那晚做出的选择,然后递给他一份合同,上面清楚地说明当时开车的是巴拉姆,猫鼬让他在上面签字,这是一个顶包的合约,那一刻巴拉姆才知道自己还是仆人,还是关在鸡笼里没有自由的鸡,主人可以随时将自己剁掉头,他眼中含着泪签下了字,而猫鼬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现在是我的兄弟了。”当自己重新回到鸡笼,对于巴拉姆来说,无疑是更大的打击,无法改变命运不仅仅在于自己永远是仆人,更在于阿肖克也露出了主人的嘴脸:他依然是印度富家子弟,依然在骨子里看不起巴拉姆——巴拉姆跑到外面,对着空旷的世界大喊,但是他感觉到的是强烈的无力感——也正是从这一次开始,巴拉姆不再是用寻找主人的办法来改变生活,而是开始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超越。

“我们对主人是表面是爱而内省恨之入骨,还是表面是很内心却是满满的爱?”巴拉姆的疑问是为了确定自己对阿肖克到底是怎样一种复杂的感情,他在阿肖克喝醉了酒睡着的时候,穿上他的衣服,喝着他的酒,那一刻巴拉姆有了某种主人的感觉;他学会了撒谎,偷偷卖掉了汽油,也用那辆车去接不同的客人赚钱;当平姬无法忍受这里的生活离开了印度,巴拉姆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阿肖克,他还都阿肖克说谎,说平姬还会回来的,平姬希望他会越来越好——没过多久,阿肖克便接到了平姬的离婚申请;巴拉姆读出了猫鼬的唇语,是“换人”,他于是变得更加疯狂,在看到阿肖克拎着红色行李包去贿赂官员时,他脑海中的一个声音传来:“他的这些钱是为了贿赂官员,这是穷人的钱,偷去不算是偷。”起先他不敢下手,是因为他想到自己的家人,如果猫鼬和阿鹳知道这是他干的,他的家人就会死在他们手里。

但是,当他去看了动物园的白虎之后,才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在你认识到世界美好的那一刻起,你就不是奴隶了。”白虎就是巴拉姆的人生理想,就是美好的存在,只有白虎才能改变鸡笼命运,才能适应丛林法则,于是巴拉姆开始了最具革命意义的复仇,开始了如佛陀一样的“醒来”——当他用锋利的酒瓶杀死了曾经的主人阿肖克,他就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这一复仇能够顺利实施,能够成全自己,关键在于传统的主人哲学已经被改变了,或者说巴拉姆幸运地遇到了阿肖克这个不像主人的主人,正是他的宽容和开放使得巴拉姆感觉到一种平等,感觉到主仆之间并不存在那一条鸿沟,甚至巴拉姆从他身上学到了贿赂这样的行为,即使在阿肖克的骨子里还有着主人意识。当巴拉姆杀死了主人,当巴拉姆改头换面,当巴拉姆开始了另一套更加隐秘也更加阴暗的“主人哲学”,或者,他也可能成为另一个阿肖克。

鸡笼里的鸡不会逃离命运,“一代只有一个”的白虎站在丛林中,巴拉姆成为了白虎,甚至是自己建造了丛林法则,但是当他对下属说起自己噩梦,说起只有杀了主人才能逃离鸡笼,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一种暗示?那些司机是不是也是鸡笼里的鸡?他们是不是有朝一日也会刺向自己的主人?而另一个隐喻是:当巴拉姆看见白虎发现世界的美好而不再是奴隶的那一刻,那只白虎其实就关在牢笼里——一样是牢笼,它里面是鸡也可能是虎,它可以让一个仆人翻身成为主人,也可能让主人倒下再次沦落为奴隶。

 3 ) 白虎影片台词记录

1.穆斯林有一个神,基督教有三个神,我们我们印度教有3600万个神明,那么就一共有3604万只脚供我选择。有些人认为这些神明根本不存在。但在我们国家,一会儿信神,一会儿不信神有好处。

2.在黑暗之地我们家人全睡在一起,腿全搭在一起,就像是同一只生物,一条蜈蚣。

3.把剩下的每一块都敲碎。你不喜欢吗? 那就想象你是在砸我的头骨。

4.选举承诺让我明白到,绝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民主国家的穷人。

5.我父亲即使在死后,都在抵抗自己的命运,抗拒死亡,重生,再次死去。 一切都是徒劳。

6.这个国家在上万年的历史中,创造出来的最伟大的东西是鸡笼。他们能看到同类流血,并闻到血腥味。他们知道下一个被宰的就是自己,但他们却不反抗,他们不会试图从笼子里逃出去。 这里的仆人们被教导了同样的行为方式。他车上载着的家具价值,至少等于他两年的薪水。但他还是会忠诚的把这些钱送回他老板那里,而且绝不会碰那些钱。没有一个仆人敢碰。为什么?因为印度人是世界上最诚实,最追求灵性的民族? 不是,那是因为我们中99.9%的人都被困在了鸡笼里。 即便你把解放之匙放在一个仆人手中。他也会咒骂着,把钥匙扔回给你。

7.奶奶给他找了一个老婆。限他两个星期内跟他老婆圆房。 现在他被困在这里了,我以后也会被困在这里。

8.在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这里有上千个种姓,各有各的命运。 可现在这里只有两个种姓。有权有势者和无权无势者。也只有两种命运,吞食他人或被他人吞食。

9.我睡地板就够了,居然还有个漂亮的房顶。

10.世界上有任何一种仇恨,能比二号仆人对一号仆人的仇恨更强烈吗?

11.我不喜欢他对我的评价。半桶水,但他说的没错。阁下,您来印度的话,会看到几亿像我这样的男人。打开我们棕色的头颅,用笔形电筒照一照里面。您会看到所有不成熟的,半桶水的想法。混在一起一团乱麻,我们就是按这些想法,生活和行动。

12.这里不是美国。不揍他们,他们就不尊重我们。

13.你们不想向政府缴税,就得给我钱。250万卢比。我可不是说着玩的。

14.这种生活真可悲!不得不隐瞒自己的宗教,改名换姓,只为了当仆人,挣口饭吃。

15.她吸你的血,把你吸得只剩一副空壳,然后她就会任由你死掉,就像爸爸一样。

16.有钱人天生就有大把机遇,他们浪费的起,可穷人呢?

17.你寻找钥匙找了很多年,但那扇门一直开着。

18.当仆人的渴望是我从小被教导出来的,被灌输进我的血液里,被强塞到我的思想里。

19.就算你把它偷走,那也不算偷。阿肖克先生贿赂政客是为了逃税。那你觉得他是在偷谁的钱? 是这个国家的普通老百姓,包括我,还有你。

20.现在我已经知道了,富人从不会无故施舍。 他找了个人来取代我。

21.伟大的穆斯林诗人伊克巴勒的一句话,不无道理:从你认出这个世界的美好之处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再是奴隶了。

22.穷人要想爬上去,要么犯罪,要么从政。

 4 ) 扭曲的觉醒者

底层爬到阶级顶层的途径有两种:犯罪或从政。主人公选择了犯罪,给予他启发的是从政的那位同样出身底层的女性——社会主义党的领袖。

途径不同,本质一样,即不择手段;目的也一样,即不择手段捞钱。

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社会主义党领袖,干的还不是蝇营狗苟的事,索贿贪污才是初心;富豪一家对下压榨,对上行贿,坏事干尽,富二代出国留学,似乎带回来民主的希望,张口闭口平等民主,但实质呢?任由酒后女友飙车,任由仆人顶包,到处行贿维护家族地位……

在这样烂透了的社会,谁又有权利让主人公固守阶层,不思反抗呢?

主人公不过是一个扭曲了价值观的觉醒者。冲出鸡笼,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他不知道吗?一家都会被灭门,影片中出现两次,一次他脑海中构想自己杀人后家人的悲惨结局,一次是他功成名就后翻阅报纸时看到的一个新闻。如此惨烈的代价,主人公为何还要走这样的路,因为他已经完全扭曲了价值观,放弃了人性。 至于杀的谁,重要吗?谁带了400万,他就杀谁。

本片比寄生虫高了n个层次。如果纠缠于不知恩图报反而恩将仇报的层次,那就太对不住这部电影了。

 5 ) 反抗的故事,一个时代只有一个

《白虎》的故事似乎很老套:底层人民的复仇。一个受尽辱骂、欺凌、剥削的低种姓仆人,在觉醒之后杀死了自己的主人,最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真的是这样吗?

影片中的主人阿肖克虽然称不上是人权斗士,但相比他的哥哥和父亲,无疑是一个“好”主人。他在美国留学,从而习得了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他会在村庄中主动摘下耳机给那些流着鼻涕的小孩子们听,会和仆人以朋友相称,娶了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妻子——一切都显示着他的“反传统”“新思想”。

但另一方面,他身上的某些“印度”色彩又难以摆脱。为了帮助家族企业逃税,他愿意去干那些贿赂政客的脏活;在妻子不在身边的日子里,他更是顶不住欲火翻腾和风尘女子共度春宵。

表面上,他对主角巴拉姆平等相待,屡次拒绝了巴拉姆为自己开车门。同样是他,在情绪低落时又毫不客气地将巴拉姆一脚踹翻在地。以至于,在巴拉姆遭到栽赃陷害,可能从此被毁掉一生的时候,他选择了——沉默。

他像《教父》中的麦克一样始终忠于自己的家庭,却又像《家》中的觉慧一样对维持“家”这一客体的种种制度存在着反感。

相比之下,主人公巴拉姆更非凡夫俗子。他聪明伶俐,不仅巧舌如簧成功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司机的工作,更是用高超的情商赢得了主人的喜爱和信任。

会拍马屁非常重要

在白天,他是忠诚的仆人;在夜晚卸下面具之后,他又是一个对自己的处境充满痛苦和迷茫的年轻人。不像那些已经对于痛苦近乎麻木的仆人,他会痛,会因为主人的一句话而拼命地想改变自己。虽然,他贫乏的知识还不足以使他意识到是什么压制着他,可他始终有着一颗“冲破鸡笼”的心。

一个有同情心的主人,加上一个有野心的仆人,没有比这更加危险的组合了。在命运稀里糊涂的安排中,一出大戏就这样开场了。


印度的种姓制度一直以来都为人诟病。自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就被分成了几个截然不同且十分分裂的阶层。我们今天所了解到的印度种姓被称为“瓦尔那”:由僧侣贵族构成的婆罗门、主管军事和政治的刹帝利、经营商业的普通老百姓吠舍、做佣人和工匠的首陀罗。以及那些甚至不能列入上述四种的“贱民”,或者叫“不可接触者”。

这种种姓分类制度的根本逻辑在于“洁净”程度的不同。印度文化中包含一系列对于“洁与不洁”的规定,例如《摩奴法典》所规范的人身上的十二种不洁物(如粪便、唾液等)*,或者亲人死亡、女性生产也被视为“不洁”。那些离“不洁”的事物相距越近,接触越密切乃至于天天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就因此被贬为地位较低的群体;与此相对,那些从事宗教活动、生活环境优越的人,其地位也因此得到了固定。

简单来说就是:越干净地位越高,而地位越高就越干净。反之,底层的老百姓几乎永远翻不了身。这种死循环式的逻辑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印度的种姓问题一直绵延了数百年,尽管这制度一开始是用来区分不同职业的。例如主角巴拉姆的姓“哈拉外”,其实指的就是制糖的人。

从种姓就能看出祖辈的职业

同时,由于印度从未成功推行过土地改革,大多数印度农民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的。他们的身份本质上是地主的佃农或者“包身工”,除了忍受剥削没有其它的出路。

回到我们的主角巴拉姆。再穷苦的地方,偶尔也会出现天才,而他就是最突出的那一个。不仅学习新知识的速度极快,观察力更是无与伦比。仿佛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要成为那只“一代只有一个的生物”白老虎。

可是无情的现实击碎了他的幻想。底层印度老百姓根本没有翻身的机会,他们辛苦赚下的一点点钱会被地主周期性地掠夺。不仅日常的食物填不饱肚子,生病了跑到医院,也没有医生,只不过是换个地方等死。当主人公的父亲患上肺结核之后,就在这种绝望中死去。讽刺的是,主角发现他父亲被火化之时脚还在微微颤动——这位家里的顶梁柱似乎在死后还在无力地挣扎着。这也仿佛暗示了他们所有人的结局:活着,但仿佛在地狱中被炙烤。个人没有任何选择和反抗的权利,家族的决定即是一切。

无药可医,只能等待死亡的主角父亲

也就是在这时,主角发现自己的命运,仿佛被困入了“鸡笼”。鸡笼里的鸡看着自己的同胞被宰杀,一如被主人们狠狠剥削的仆人们。但尽管他们的生活是如此悲惨,却丝毫没有反抗,甚至都不会想到这个念头。

就像那句话:“身上的枷锁易去,心中的枷锁难除。”

但其实,也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要“怒其不争”。作为印度底层的老百姓,他们谋生的困难程度真的超乎想象。无情剥削的地主、不时袭来的天灾…从农民变成仆人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翻身。而一旦做了仆人,他们也无法再摆脱这一身份。幸运的仆人能够干到五六十岁“光荣退休”,用攒下的钱买上一间破棚屋终老;那些不幸犯错而被主人一脚蹬掉的仆人,等待着他们的结局只有——死。

在这种情况下,巴拉姆的梦想就是成为地主家的一名仆人。凭借着他的好口才,他不仅说服了贪财的奶奶拿出一笔300卢布的“巨款”供他学了车,还把地主赞美得伟大如圣雄甘地。他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工作——给地主小儿子当司机。破天荒的头一次,他穿上了整洁的制服、睡觉时候头顶有了一片完整的屋顶。

可他的愿望还不止如此。作为仆人,他希望得到主人的宠幸和信任。为此,他想尽了一切办法。

就像《寄生虫》里的基宇一家那样,他通过告密挤走了原来的一号司机。

他认真学习主人夫妇嘴里蹦出来的每一个词,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接上话题。

他还记住了主人的爱好,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

"真正的仆人需要了解他的主人"

他成功了,他不仅获得了开车带地主一家去首都德里的“荣幸”,更是和主人阿肖克和平姬夫妇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某一刻,他似乎真的超越了“仆人”的范畴,而成为了两人的朋友。

平姬是唯一一个真正把他当人看的人

乃至于他排斥和另外的仆人们一起插科打诨。他也无时无刻不穿着那件可笑的蓝制服,努力做好一个“仆人”的本分。

但梦总会醒。平姬和阿肖克在生日派对上都喝多了酒,平姬抢着开车,结果撞死了一个半夜在马路上行走的小孩。

值得注意的是,当事故发生后,巴拉姆反而是最冷静的那一个。他阻止了崩溃的平姬和一脸懵逼的阿肖克,并把他们塞进车迅速逃离现场。对于他来说,一边是一个无名的倒霉穷孩子,一边则是对他“欣赏有加”的主人夫妇,他几乎是本能地做出了有利于后者的决定。

忠心护主?更有可能,他只是在拯救自己,和那张因为主人的愚蠢而岌岌可危的长期饭票。至于那个惨死街头的孩子?由他去吧。在底层的人,早就不知道目睹了多少比这更加凄惨的故事。

直到他清洗完车上的血迹,他都还是认为自己圆满地完成了一个仆人的“本分”。

但所谓的“本分”真的有界线吗?当地主要求他顶包,承认是自己撞死小女孩的那一刻,他才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用过即扔的工具。被自己视为“朋友”的阿肖克只是微微地抱怨了几句,就在”形势所迫“下丧失了曾经被他天天挂在嘴边的“原则”“人权”。

那一刻,他没有表示任何反对,只是慢慢地挂上了那副习惯的笑容。只不过,他的眼里充满泪水,这泪水里有不甘、有疑惑、有痛苦。

被背叛的感觉

尽管最后地主家用在警察局的关系压下了这件事,但巴拉姆认罪的供词仍然被地主的大儿子留了下来。再次回到地主家,迎接巴拉姆的不是客客气气、不是称兄道弟,而是更加刻毒的凌辱和奴役。在美国受教育的平姬终于忍受不了这种践踏他人人格的行为,一气之下回了美国。

唯一一个真正能从人格上与他平等相对的人也离开了,这时候的巴拉姆才真正感到绝望。

回到高级公寓,又被愤怒的阿肖克揪着脖子质问。他被压抑的怒火找不到出口,终于爆发,他一把推开了阿肖克。一下子冷静下来的两人面面相觑,半晌,阿肖克才对着狼狈的巴拉姆说:“我真希望当时他们送你去坐牢。”

犯事的不是巴拉姆,不是仆人,而是主人。但阿肖克却说想要送巴拉姆去坐牢,这一刻,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暴露无遗。他从来都不是什么“人权斗士”“平等主义者”,在骨子里,他仍然是那个印度的富家少爷;在骨子里,他仍然对巴拉姆这样的“贱种”充满歧视。这也就是为什么平姬和他最终不会走上同一条路:几年的美国教育包装了他的外表,却没有彻底重塑他的灵魂。

对于巴拉姆来说,这时的恐惧怕是要大过其它一切的情感。此前他可以肆意对着和自己同阶层或是地位更低的人大呼小叫,却从未哪怕尝试过挑战上层。他推倒了阿肖克,也好像推倒了自己心中一面沉重的墙。从这一刻开始,他的心,就仿佛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再也收不回去了。

短暂的调整之后,他回来了,发现阿肖克已经在酒精中沉醉不可自拔。于是,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变这一切:换上更有派头的衣服、把头发梳地油光锃亮。他无微不至地照顾阿肖克,向他“建言献策”,仿佛他已经是自己的猎物。这个时候的巴拉姆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幻想:扶持阿肖克,也许自己某天能够和他真正开创一番事业。

而地主的大儿子,也就是阿肖克的哥哥的到来,再次把巴拉姆的计划彻底打碎。巴拉姆发现,原来自己与阿肖克的家人相比什么也不是。他开始彻底黑化,学会了司机欺骗主人的一切伎俩,也在反抗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在某一个瞬间,他和阿肖克也许回到了那个充斥着虚假的“友情”的时光。但这时的巴拉姆已经明白,阿肖克只不过是喝了酒。当酒精发挥作用的时候,他们是朋友;可当明天阿肖克酒醒之后,他们仍然会回到主仆关系。

侄子的到来更加刺激了巴拉姆。奶奶在家书中提到了给他娶亲的事,巴拉姆无法接受。他早就想要与贫穷、充满了控制的家乡一刀两断,正如多年前他背着肮脏的书包遥望远方那笔永远拿不到的奖学金和永远得不到的未来。

一大家子人都想傍上他这个“全村的骄傲”

他打碎了一个从垃圾堆里捡来的黑方空瓶,把带着锋利茬口的瓶子藏在了驾驶室座位下。尽管玻璃瓶子并不锋利,他也不如阿肖克强壮。但是他知道,当阿肖克坐上车子的时候,他仍然会是那个懵懂的阿肖克;但巴拉姆,已经不是那个懦弱的仆人,而是“一代只会出现一只的”白老虎。

雨夜的复仇

影片的最后,巴拉姆利用窃来的钱开了一家出租车公司,日进斗金。他也把自己的名字换成了阿肖克的名字,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他对着镜头大声谈论自己的成功秘诀,然后走开,留下一群表情呆滞的出租车司机茫然地看着镜头。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翻身的机会。就像不是每个仆人都是巴拉姆,也不是每个主人都是阿肖克。印度的大多数底层人民仍然在忍受贫穷、黑暗、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日子。或许,另一个“巴拉姆”也在某个时间点想过反抗,但终究是被这残酷的社会囫囵吞了进去,连骨头都没有剩下。

更多的人,则是早已经被剥夺了思考和背叛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

大多数人仍在顺从,反抗的故事,一个时代只有一个。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在这个国度之上,发生着无数我们难以理解的故事。比如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印度政府的神奇操作;还有一直以来就被当做笑话来讲的印度种姓制度与“恒河水”的梗。但当你细细品味的时候,会发现所有这些看似奇葩的事物都有着复杂且深远的历史因素。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白虎》作为一部印度电影,其叙事结构传统却有效。从闪回式的开场制造悬念,再到主角的独白娓娓道来,再到几起几落完成主角想法的180°转弯...编剧在短暂的两个多小时内完成了人物的几起几落,并连带着刻画了一个充满黑色幽默感的印度社会景观。

同时,电影的视觉效果仍然保持了Netflix出品的高质量。给我印象最深的镜头有两个,一个是巴拉姆在街头怒斥讨饭女人那场戏,混乱的街景仿佛让你置身德里最拥挤吵闹的街头;另一个是阿肖克来到巴拉姆蜗居的地下室,当他揭起毯子的那一刻尘土飞扬,在昏暗的白炽灯光下不由得让人大呼真实。

整部电影改编自印度作家阿拉文德·阿迪加的同名作品《白老虎》。这部小说也是这位作家的处女作,在2008年的时候获得了曼布克奖(也就是原来的布克奖)。影片十分还原原作,向总理写邮件这个内容是原作就有的(虽然我觉得很牵强),原著里讲W总理马上就要刀锋“世界科技与外包之都”班加罗尔,因此主角巴拉姆作为“一名思考者和企业家”致信。

当然,影片短短的两小时时间,也并非能还原原作的所有精髓。例如片子中对于印度式民主的刻画就略显片面,仅仅呈现了地主儿子东奔西走贿赂官员的内容。此外,电影还试图反映印度人对于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复杂而矛盾的心态,尽管也不太成功。

官员索贿的丑恶嘴脸

陆建德指出,《白老虎》这类黑色幽默小说在印度能够风行,其实也正反应了印度人在心态上的成熟与自信。近年来,印度“世界办公室”的称号愈发响亮,人口和GDP也正在高速增长中。可是在国内,对于印度的报道还大多关注印度落后且混乱的一面。作为观众,需要时刻注意电影反映的只是片面的现实,而不是全部的真相。

正像巴拉姆说的: “这个世纪是属于棕皮肤人和黄皮肤人的,其它人就交给神明来拯救吧。”

 6 ) 电影本身的叙事还是有些大问题的

先说一个直观感受:旁白处理的太烦了,哪怕他是一个倒叙的形式的电影,那也我也觉得是太烦了。

虽然电影在后面表现出阿肖克在骨子里还是那种就是印度奴隶主的思维,但把它当作冲突的焦点,并且惨死的话个人觉得还是有些不好。

其实电影里也说了男主还是觉得前东家不应该那么惨死,真正被刺死的应该是猫鼬。 这可能是导演为了加剧冲突但又不想突破基本的合理性才这么安排的吧 。

还有一点,他是这封倒叙下的信是给影帝的就很莫名其妙,吹“贵国吹的”有太唐突,不是不能吹,吹得莫名其妙。而且后面说到白人必然衰落、黄人和棕人必然领导世界也是,电影中到底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好歹要演出来吧?

这同时也体现了剧本中象征物的冲突的一方面,电影中完成种姓突破的是在美国长大的平姬,始终以较理想社会表现出来的是纽约。那最后怎么就达成这个样的结论?

我对这部电影两星的评价仅仅是对电影本身,虽然戏剧化处理了但电影所描述的类似事实及复杂沁血的发家史,其实是存在的,我甚至在八九十年代的事情中,见过,听过不少。这部电影硬伤太多,一部电影好歹要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顺畅的表达出来。

我在这里换一个思维方式角度很另类,但是我觉得这反而特别贴切。那就是清末的改革。

猫鼬就是清末的保守派,阿肖克是清末的开明改革派。试想,如果主角始终就是在猫鼬的控制下,没有见过阿肖克。那主角将会像他的哥哥一样,被套住一直与愚昧贫穷,别说成为后来的企业家,连一个体面的司机都不会是,就一直在那儿等拉车打煤球。高种姓的统治会很稳固。若让阿肖克这样的改革派去管理,虽然有可能结局会是好的,但难度会大大提升就如同走钢丝,更大的可能最后就是自己被弄死。好的可能性是有的就如电影中所提到,如果阿肖克在困惑的时候跟主角直接去了班加罗尔而不是在就奴隶主的思维中越陷越深,那结局很可能会不一样。这也许能能解释为什么清政府就是不愿改革。。。。

 短评

影片最后音乐响起,司机们群聚一处,眼看要翩翩起舞,终于忍住,只是默默观望。他们谈不上前途光明,但养家糊口总是可以。从懵懂到喧闹再陷入阴暗,天资聪慧的主角冲开彷如鸡笼的阶级天花板,也只能做更高级些的仆人。创业之余,他把种族主义成功学大历史之类融会贯通,锻造一套草莽理论,还想号召隔壁大国相互亲善,一致对外。从小村到小城再到德里哈班加罗尔,走上内圣外王之路,这一切都太传神了。

6分钟前
  • 1984
  • 推荐

印度《寄生虫》,毕生只被教育做仆人的穷人乡巴佬和试图改变国家的富二代海归,因为司机的雇佣关系生活被捆绑在一起,乡巴佬从农村到班加罗尔再到德里,逐渐意识到世界的广播,声色犬马的滚滚红尘让本就热衷底层互害的他变本加厉;受美国教育熏陶的富二代骨子仍然信仰封建那一套,看准互联网市场妄图做一番事业,但是脱离社会现实傻白甜只能处处受挫。底层和上层的互为映照,两个人都不是坏人,但在根深蒂固的阶级信仰中不断施暴,最终在暴力的怂恿下互换角色。阶级的跨越来源于贪污、暴力、背叛、戕害原生家庭,这是印度或者说是全球经济饱和的今天最大现实。除了小说伟大之外,美国出生伊朗裔导演拉敏作为一个局外人,对于印度社会奇观的呈现和阶级矛盾的洞察叹为观止。

9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推荐

印度版的寄生虫啊。后半截拉垮,但依然很精彩。天朝印度互黑什么的也有趣。

13分钟前
  • Eric·要回家
  • 力荐

畅销书改编,拍得不错,但总觉得片子有些怪。主人公给中国总理写信是第一怪,啥思潮、社会心理会让作者想象出这么个假设?还在世的中国当代领导人,被“扮演着”出现在外国的电影中,可能还是第一次。片中极力丑化的印度社会主义政党代表,又是一怪。我知道印度南部的克拉拉邦经常是由印度共产党竞选成功执政,但没听说像影片中那样腐败。影片主线编演得还可以。有兴趣者可以看看。听说原著小说也翻译出版了。

14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拍得很真实,这就是印度的真实写照~

17分钟前
  • 豆沙包
  • 推荐

网飞的改编砍掉了主人公很多心理描写,减弱了他冲破牢笼的纠结与印度制度对人性的压抑,缺少观众对他善良一面的理解和对比,几乎把他塑造成了一个片面的野心勃勃的阴谋家。虽然是看了预告片而去看的原著小说,但是小说里对于中印社会制度还是有很多隐喻和反讽,值得细细琢磨。

21分钟前
  • 落叶萧萧
  • 推荐

别叫《白虎》了,叫《白眼狼》比较合适。这片最大的问题是三观不正。有人说这是印度版的《寄生虫》,我觉得完全不对。《寄生虫》最后的杀戮其实有很多无奈和被迫在里面,是一步一步逼到那个份上的。而本片就是蓄谋已久的抢劫杀人,目的就是为了过上有钱人的生活。在印度,对司机这么好的富二代真的不多,哪怕后来他的妻子回到美国,这个富二代也没有很可恶,所以最后司机的杀人并没有不得已。而且他杀的恰恰是这个家里对他最好的那个人。更可笑的是,司机杀人抢到钱之后,开了个拥有几十张车的租车公司,然后他就觉得他飞黄腾达了,可以与某国首脑对话了,把他的发家史当做奋斗史说出来,丝毫没有自责和悔意。

25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印度电影的一般特点就不说了;1.头重尾轻;2.最后就开了个30人的出租车公司,是不是有点拉跨了?和前面铺垫的那么多互联网有什么关系?

30分钟前
  • 牧之与麻子
  • 还行

Ramin Bahrani继Goodbye Solo之后最优秀的作品,终于在戏剧化的故事和真实质朴的影像中找到了相对的平衡,粉丝爆哭!这部原著跟F451相比也更适合Bahrani改编,连网飞廉价的电视剧质感都无法抹掉他对节奏和语境的完美掌控。Adarsh Gourav真诚无畏的表演锦上添花。我太爱这些crane shot了,是每蹦出来一个就会起一身鸡皮疙瘩的程度。

34分钟前
  • RioLiv
  • 力荐

第一条热评就说电影三观不正?这是角色的反抗,并且这也不是白眼狼。不能说比其他富二代好就是好,的确很多时候也没有当人来对待。这部电影已经把原始人设做到非常细腻了,不但剖析了印度社会底层的生活以及低种姓地位的现状,还展现了“男主人”渐渐的印度化。电影的重点也不是讲述发迹过程,而是白虎挣脱牢笼的意象。

39分钟前
  • 倚风帘
  • 推荐

感觉是把原著中最浅显的一部分情节拍了出来,保留了原著comical的一部分,原著中很诗意的几个情节(主角小时候淌过大河抵达山上城堡后的思考,以及他决定杀人前,在德里集市书摊的情节,引出了原著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已寻找钥匙多年,门却一直开着)以及对一些重要的故乡片段,以及在新德里时重要的金发女郎和尼泊尔女友片段,在电影里都没有展现。原著中最耐人寻味的就是对于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翻拍成电影后缺失了这部分显得整体十分苍白。原著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前半部分主人公在故乡(鸡笼)里的生活,电影中淡化了这部分,显示不出原著中Coop Theory的张力。原著中有很多对于中印民主映射在电影里也缺失了。其实原著的结尾部分也十分仓促,我个人认为是作者在写这本小说时没意料到会有巨大成功,获得布克奖,从而草草结尾。

43分钟前
  • LizPhair
  • 还行

挺让人触动的。第一桶金最重要。

44分钟前
  • 年逝
  • 推荐

三星半。“穷人要想爬上去,要么犯罪要么从政。”对印度的阶级矛盾、种姓制度之类的社会面貌描绘得挺入味的,感觉涨知识了。男主一路的挣扎转变演得真好,尤其是被迫当替罪羊的那一段,笑着落泪。可惜片子结构有些虎头蛇尾,发家致富快得魔幻,感觉草草收了尾。ps:为什么强行cue宝宝?

48分钟前
  • 朵朵鸭🦍💨
  • 推荐

还是蛮紧张刺激紧凑的,虽然明白重点是心理转变的过程但是结尾还是有虎头蛇尾的感觉。另外我全程没搞懂中国线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53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在电影上映之前几天读完了原著,应该说影片很忠于原著了。但是,文字能传输的思想和影像带来的印象不一样,但是可以互补。对印度社会,尤其是底层社会的描写淋漓精致。

54分钟前
  • ZZ
  • 推荐

“For the poor,there are only two ways to get to the top,crime or politics,is it like that in your country too?”此处应该把某部发言人金句循环播放……反励志还行,不过仍旧些许套路,复仇与最后平息的方式拍得过于省事儿了。

57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拉敏·巴哈尼不愧是罗杰·伊伯特当年力捧的导演,相对于Netflix的那些网大流水线行活导演,他常有一些不错的镜头处理。抱着对标《寄生虫》的期待,结果一嚼就是一口渣,男主角折腾到最后成了那只挣脱鸡笼的鸡,成了那只白虎,只是他发家致富打破一切的方法过于魔幻了,这样反而没了那么强的力度。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比较敢拍,把印度的种姓制度类比为鸡笼,而让受过教育的上层归乡梦碎,却最终显露深入骨髓的阶级歧视,这都是电影的亮点所在:“我一直都在寻找钥匙,然而却忘了门一直开着”。然而,故事尤其是犯罪的情节本身却乏善可陈甚至做作,形式大于意义。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这是拍给中国人看的吗?至少鸡笼里的中国人都该看,它的优越之处在于通俗易懂,通俗易懂对鸡笼里的人来说是最最重要的。

1小时前
  • 东北洪常秀
  • 推荐

坦白说连旁白中的sir都让我很不适应,演技更是出众。如何从low caste认知中挣扎,从第一次刷牙到看清master骨子里的烂,对自己的过去生气转变成对外部环境愤怒,缠绕的问题多但自然,不输《寄生虫》,可惜雨中杀人开始败掉了。开头举报穆斯林上位一如他那份灵气,当真是模糊的道德环境,车祸情绪进入dilemma,再戏剧化的结局。master的变化其实特别有趣,生动的演绎了李光耀回答的那个问题:在西方受教育,回国后进入体制,会不会改变体制?李光耀说这些留学生会被体制改变,master后来彻底变回印度大少爷了。Pinky回到美国嫁给Nick Jonas了,哈哈。中规中矩,Netflix,3.5分,看得出来导演有才华,希望能有更大的舞台让他发挥下。

1小时前
  • 姜小白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