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综艺大陆2018

主演:梁文道

导演:谢徽

 剧照

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1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2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3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4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5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9-14 19:13

详细剧情

  《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作为一档读书节目,从日到夜,不一样的“街头”,邀你共读中西方经典书籍,以梁文道的视野及关怀,体察一本书的多个面向, 致力于为广大网友读者提供一份有深度、个性化的精神食粮。  每当我翻开一本书,那就是一段旅程的启始。踏上未知的领域,便知道天地宽阔。途中种种遭遇,是有待解读跟诠释的密码。所有的旅者也都是读者,因为阅读和旅行其实是同一种姿势。打开全部的感官,并且认真地消化和思索自己的见闻。出走,就是为了要做世界的读者。

 长篇影评

 1 ) 第七集《敦煌变文选注》观感

读文字时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跳舞女子的石像,左肘抬起右手垂膝、身材姣好舞姿优美,可以想象当年大唐盛世真的有那么一位技艺精湛的舞女在王公贵族的厅堂中翩翩跳跃,这样的石像很常见,以至于没有年代没有名字,我的问题是这样的舞女算不算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她留下了一个跳舞的姿态,但又有谁知道那石像是她呢?那石像只是她这样人的一个代表。同样的,留有名字又怎样呢,就算是自己没白活吗?其实都是白活,只不过认为不是白活比认为是白活可以让你活的更舒服点。

目建连是佛陀最开始的十大弟子之一,修成了阿罗汉,他给了母亲一笔钱,让母亲用来供养法师,结果母亲自己花了,于是下了地狱,而且是最底层的无间地狱。于是目连去到阎王殿,一层一层的往下找,每下一层都感到这已经够痛苦了怎么还不到啊,折磨的他想一头撞死。

这最苦的无间地狱,下着铜雨,吃铁块,喝铁水,万箭穿心,不停的折磨致死又立刻复活,他妈妈在这里受尽了苦难。他找到妈妈,心疼万分,给妈妈吃东西,结果食物一到嘴里就变成了火,目连没办法,去求助佛陀,佛陀让他开盂兰大会,又给他法杖让他打开无间地狱,没想到地狱一打开,他妈妈没出来,倒是让其他的恶鬼跑了,于是地藏王扣押他妈妈当人质,让他去把这些跑掉的恶鬼抓回来,于是目连投胎成黄巢,屠夫。

佛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在这个故事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文化有孝道,佛不能碰,中国底层人民总感觉受到了很多苦难,多么渴望有方法去解脱这些苦难,于是佛的轮回果报必然要拿来当做救赎。

有救赎真的是幸福的,而没救赎是直面苦难,能锻炼人。人性就是这样,能够轻易自杀的人不会留下什么理论,直接去自杀就好了,而不能够轻易自杀的人,就一直要为活着找理由,有救赎要活着,没有救赎自欺欺人的说成长是好事,直面是好事,直面让人更坚强,也要活着。

 2 ) 第四集《科学怪人》观后感

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人造人,只是程度不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亚当,但每个人也都会慢慢发现自己不过是再平凡不过的俗人,每个人开始都以为自己有很多优点,但逐渐的每个人都发现世事的艰难,痛恨自己的出身贫寒就如同痛恨自己的出身是一堆死尸拼凑。

人本来都是善的,恶从哪里来呢,从不平等来,凭什么我贫穷,凭什么我只能待在社会底层,那些美好的东西凭什么不给我,所以我要报复。作者是想为女性伸张,但被不平等对待的不止是女性。

尼采会说,有本事你自己也争当强人步入上流不就行了吗,自己没本事在那里逼逼啥。确实,我没本事,我在逼逼,可这并不是我只逼逼不努力,事实是我已经非常努力了,但还是远远上不去,那我怎么办,我就要报复!

骨子里,人是更喜欢看悲剧的,或者说,恐惧让人团结,描述灾难的文学更有影响力,所以畅想未来的人工智能一定得是毁灭人类的。

两百年前的人还是很自傲的,两百年前的科幻即便要写一个毁灭人类的人造人,也只是从人造人被人类轻蔑而发起的报复。如今人们已经没有那么自傲,如今的科幻写到毁灭人类的人工智能,会把人工智能描绘的非常强大,毁灭人类是轻而易举的打扫卫生,这是古今科幻的差别吧。

 3 ) 随记

《文学改良:中国的历史从此分成两截》 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前后历时5年,终将中国历史分成两截(文言文/白话文)。为何白话文会成为种趋势?首先,他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其次,现代国家动员的需要(部队动员)。为何要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胡适给出了三个理由:①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白话文;(佛经译文)②世界通例,中国也不例外;(但丁-神曲-意大利文、马丁路德-圣经-德语)③更清晰得表达出写作者感情和思想。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的时候只有26岁,放在现在就是90后,当时他满脑子想的是要在中国掀起一场革命,果然他也做到了。道长吃卤煮的时候,隔桌的冯先生一席话十分耐人寻味,“现在的年轻人得有点信仰,得有点韵味。”身为90后,觉着脸上火辣辣,心中惭愧之感犹如涌泉不断地往上冒。我不禁的问自己同为90后的我都在做些什么呢?身在和平年代,我们丢失了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它是该丢的,但有些东西确实丢不得的,冯先生说得很对年轻人得有信仰,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能丢的。 茨威格说过:“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做一个有信仰有使命感的人,这个“人”才有意义。

 4 ) 阅读是门本事

一个好节目也要像一个好产品,不是对高日活趋之若鹜,就是创造低频多场景拉动流量。

《一千零一夜》在前两季对我来说都是前者,但是第三季开始,成了后者。

因为我发现花再多钱跟着“知识付费”搞先进,也改变不了我没有知识,脑袋里一贫如洗的事实。

每天追更,反而不如偶尔点开,刺激一下读书欲望,来得开“屏”有益。

这一年家里的书越堆越高,看过的影视综艺一直没少。想着看完这部《黑镜》就去把《铁币》读完,然而直到睡觉前,我已经转去《废柴舅舅》,在“哈哈哈哈哈”里,结束了充实而完美的一个夜晚。旁边的博尔赫斯等一众书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在我枕边陪我睡觉这一个功能。

空虚无聊的时候,“要不要看点书”成了夜深人静的纠结主题。我们越来越焦虑,本希望读点书能减少焦虑,可是书都买好了,发现自己自己更焦虑了——我他妈这一晚上又干了什么?这书得看到新闻联播停更么?

以前每天早晨起床,晚上刷牙洗脚,总要打开FM、得到之类的付费课程,想着读书读不进去,听人家讲讲多少也算有所精进。

谁不知道呢,这样自我安慰这不过是对自己的懒惰纵容罢了。

因为阅读真的是高难的体操动作啊!在文字里助跑、在词汇中跳跃、在意象和冗长铺垫里旋转晕眩。偷懒少练习一次,多一点时间看看影视综艺,一样和别人侃得火热,胸前的 “social小王子” 奖牌越来越多,完全不会失去什么。

像是在进化过程中被基因遗忘了,我的阅读能力。从生下来,就喜欢坐在电视机前、喜欢抱着手机。阅读和思考成了额外需要刻苦练习才能掌握的技巧。

可不是需要练习吗?

看什么书?怎么看书?这本书哪些章节需要精读,需要在什么视角下才能真的读懂?那本书需要配合若干本其他的书,才能补充自己的知识架构。看完了这一本两本三本四本望着天,你心里真的有顿悟在心里连成线了吗? 问问在拥挤地铁上看书的双肩包青年,又有谁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呢?

所以才有“每天听本书”这种“得到”式的幻觉:哇,一天我就能看完一本书的知识了,积累也还是有捷径的啊! 听别人的读书感受,感同身受,误以为自己阅读了也会有一样的顿悟。别人的东西,轻松的装进自己的腰包,终究还是别人的东西。

别人咀嚼过的食物喂给你嘴里,恶心是恶心,它容易啊,习惯就好了。

只是有些乐趣,被随机撒落在某页字里行间,在某个发呆的早晨,像豁然阳光被吹得四处溃散的阴云,不自己阅读的我们,是无缘感受了。

 5 ) 思维的分量,你,真的懂吗?

开始看这个节目是个偶然,先是偶然点开了《圆桌派》,忽然看到了小时候凤凰卫视上《锵锵》熟悉的身影,感觉十分亲切,那时候总是在吃饭时,当我争着要看动画片时,妈妈总会拗着我去看那三个人的谈话节目。当时觉得窦文涛还有点意思,而文道和子东这两个人总是扯着我从没听说过的知识说着我也听不懂的话。后来家里收不到凤凰卫视了,《锵锵》也就自然从我生活中消失了。

后来忘了哪一天听说《锵锵》停播,虽然本身对节目没什么感情,但毕竟它曾经和我童年的某些记忆交织在一起,知乎一搜,偶然发现了“圆桌派”三个字,于是,在一个不想学习的慵懒的下午,我开启了至少我觉得在我目前的大学生活中极其充满意义的一段思维旅程。

就是《圆桌派》让我突然对“文艺”与“哲学”这两个我以前甚至颇有鄙夷的词汇产生了不一样的认识,而在圆桌派常坐嘉宾中,梁文道则是那个给我印象最深的人。

也就是这样,我突然迷上了这个和我父亲一样大的男人。他的渊博的知识,他对人生特有的体悟,他那儒雅到极致的谈吐,总让我觉得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他或许本应该是魏晋时期风流的文人骚客,但却少了很多那个时代腐儒们常常具有的傲慢偏执。他谦虚至极,一直以一颗理性包容的心面对俗世大众,而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他就像一条小鱼永远游在属于自己的那一泓清泉中。

《一千零一夜》就这样顺理成章地突然进入我的生活。每每看完一集,总会给自己留下很长时间去消化思索,思考人、生命甚至宇宙,而这些确是曾经我不曾想不敢想甚至耻于想的。作为一名理科生,一名受了十几年科学文化教育的人,唯物主义早已深入骨髓,然而曾经以为颠扑不破的对世界客观唯物的观念现在却逐渐在我心中动摇。宇宙是原子组成,人是细胞构成等等,这些我们没有理由去否定的科学理论又是否真的是对我们生命有意义的东西呢?不可否认正是这些东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代医学大大延长了我们的寿命,然而作为一个必将灭亡的存在,这些又对我们有多大价值呢,虽然科学治好了你的病但你终要去死,这么一看人倒是很有趣,总是在刻意逃避那些必然最终发生的结果。可既然生命终有一日会枯竭,死后又没有超越肉体的灵魂存在,那每个人所做的一切又都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生活更好?可这真的对于你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吗?意义永远是一个最让人头疼的词汇,你并不明白人类一代一代的循环更替到底是为了什么?同样你也不明白你小时楼口那颗大杨树年复一年枯燥无味的站在那到底为了什么?你不明白而且越想越不明白,直到某一刻你恍然大悟:人生为什么一定要有意义呢?宇宙为什么一定要有意义呢?那些为全人类而奋斗的振奋人心的话无非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天性使然,可既然连人类的存在都无法找到意义,那那些在任何时代都通用的道德观念又何尝不是自欺欺人的谎言。

诚然,上述类似疯子搬的话语也一样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些思考却让我对人生的本质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在道长讲史铁生的那一集,史铁生的一句“人不是为了写作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而写作”深深震撼了我,其实这就是人生,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自我麻痹,让自己忘记终将离去的事实,而实现此事的方法便是工作生活,如果非要加上一个定语,那就是成功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而当“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那一刻,你却也完成了这毫无意义的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那就是让自己快乐。

说了这么多,也终究是个人对哲学浅薄的理解,也是个人的节目观后感。一开始不知该如何起标题,后来与大学同学讨论到了中美的贸易战,进而联想到了不同学科的意义所在。在这个被唯物主义充斥的社会,人们永远在意的是学科的社会实用性,永远在意的是最大价值和最大利益,可思维和精神却在渐渐被人忽视。哲学家被人叫做疯子,哲学系在大学学科中的地位也逐年下降。当哲学被等于马克思主义,当思想的分量变得轻如鸿毛,当迷茫和虚无主义深扎进每个人最深层的精神世界,我们也只能发出信仰已死的感叹,却殊不知我们正是这一切的缔造者。

不管怎么说,《一千零一夜》给了我不一样的思考,也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智慧。我喜欢道长,喜欢那个走在大街小巷一个人对着摄像机娓娓道来的文艺中年,喜欢每集开头那段优雅空灵的配乐,也喜欢摄影师充满诗意的取镜。虽然偶尔过于在乎逼格,而忽略了影视作品最为基本的摄影常识,但我已经不能再满足了。

写了这么多,无非是一个文青的无病呻吟,生活还是在那,还是要为了某些公认的价值和意义去奋斗。不过,偶尔一个人能在黑夜中静静的想想,真的挺好。

 6 ) 哇哇哇

先把短评贴一下。

半年前尝试看了一下,安静祥和,没有有趣的故事、没有激烈的火花,有的只是娓娓道来,完全看不进,弃之。 这两天忽然想到这个节目,再次尝试,一模一样的节目,居然看得津津有味。 小时候不爱吃香菇,长大后有一天忽然爱吃了且持续喜欢。 这大概率就是一种缘分,时间不到不必强求,在合适的时间接受即可,无需抗拒。

道长所宣扬的独立思考及反思精神每每听到都会有一种哇!哇!哇!的感觉。

好想下载保存下来啊,总觉得以后会看不到了,是我想太多吗?

 短评

希望出走季能来成都读一读李劼人,巴金。

6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力荐

“现在的年轻人得有点信仰有点韵味对,还是希望能做到这样”

10分钟前
  • 阿难
  • 力荐

鲁迅的小说不适合未成年人读,只有经历过很多事 读过很多书 走过很多路 见过很多人 之后,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之后,才能懂得他的好。可惜的是,那些歇斯底里的呐喊,被掩埋在装睡的呼噜声里了。

14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希望理想国越来越有钱 装更远的逼

17分钟前
  • 青年瘦白鼠
  • 力荐

你是大千世界众生万象中的一粒尘埃,你掠过消失的身影深受我辈敬仰。

22分钟前
  • 无邪小神
  • 力荐

非常喜欢/钟意《一千零一夜·出走季》的北京篇和敦煌篇;京都篇就稍作了解也是和中国有关的呢…梁文道,人如其名,(梁)姓知识分子有(文)化有品味地娓娓(道)来…京都篇

26分钟前
  • 🌻樂芃☯️
  • 推荐

专治失眠的《一千零一夜》终于回归了。就看他像布道的传教士又像呓语的梦游患者,在巷弄,天桥,地铁上、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袭素衣一本书,在夜幕下喧嚣的人间烟火气里,娓娓道来。

30分钟前
  • 阿牛
  • 力荐

出走季评价偏高了,个人感觉不如以前,评分高可能因为这种节目太少了

31分钟前
  • 黑择明V
  • 还行

等了一个学期,你们终于回来了!说好的一千零一夜,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能算是一千零一夜

36分钟前
  • 天造地设般难得
  • 力荐

已经第三季了,还记得当年道长说的那一句,我们会一直读下去,直到海枯石烂……

40分钟前
  • 我执
  • 力荐

听梁叔叔读书

43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力荐

【2018.115】

46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道长的出现简直是每年小屏幕上最大的指望!

49分钟前
  • 桐yin
  • 力荐

等待了半年,新一季《一千零一夜》终于播出了。2018年是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101周年,是鲁迅《狂人日记》发表100周年,前两期节目就从这两位80、90后大师讲起,面对这几年火起来的“女德班”和一些反智媒体,再读胡适、鲁迅真是再好不过了。

54分钟前
  • 影杂志
  • 力荐

继续挑着看哈哈,道长

59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终于等到道长了,激动的想哭

1小时前
  • 晴天☀️
  • 力荐

出走,去北京,去西域,去伦敦,去京都。

1小时前
  • 钵中衣
  • 推荐

不是节目有多厉害,当然是很厉害了,是国内同类型的没有。

1小时前
  • 尹圩肆
  • 力荐

模式更新,以百年前新文化运动两位先驱开头,振聋发聩,如今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回顾胡适、鲁迅们了。非常喜欢每期节目后面的花絮部分,添了几分烟火气。

1小时前
  • 南方的北瓜
  • 力荐

这一季的想法真是吊炸天了!比前两季都出色,一个文化节目,做到第三季竟还能更上层楼,不禁让人觉得看理想整个团队都牛逼闪闪,闪闪发光。

1小时前
  • 悄悄一线光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