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综艺其它2018

主演:汉纳·盖茨比

导演:乔恩·欧布,玛德琳·帕里

播放地址

 剧照

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2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3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4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5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6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3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4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5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6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7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8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9
更新时间:2023-09-14 19:11

详细剧情

  澳洲知名喜剧人汉纳·加斯比在悉尼歌剧院的告别演出……

 长篇影评

 1 ) 是发声,而不要应声

Hannah的坦诚显然是一种强大。她调侃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忽略,也挖苦当下流行的LGBTQ骄傲如何脆弱,她讽刺了男权主义和女权主义,更嘲笑了人们对名声的在乎是如何掩盖了对人性的追求。而在笑完之后,我们才听到,这是一个曾遭遇性侵,曾被排挤,曾经历痛苦,又重新站起来的人,直面虚伪的反击。 我赞同她的吐槽,大概和她一样看不惯整个建立在过时的文化标准基础上的尺度,像是在lesbian中分T/P,在gay里分1/0,我承认它们有其便捷性,但这种遵循传统两性认知的划分,还是在用群体定义个体,没有在增进我们对多元化的理解。个体可以、也应该是群体多样化的表征,Hannah是女性的一种样子,前大法官金斯伯格也是女性的一种样子,她们没有缺少任何女性化的东西,因为她们正在书写的就是女性化的各种可能性。 另外,属于某种少数群体不代表任何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自我膨胀和自怜自艾一样可悲,个体的尊严依赖于个体的人品道德、言行举止、思维判断、待人接物,和其他身份无关。与其鼓吹一种虚幻的骄傲,踏踏实实修身养性以提升自尊如何? 黑塞的《荒原狼》里写:这个世界把你吐出来,因为你与众不同。而什么是“世界”,是那些一心只想把别人放进自己的认知中去度量,害怕差异,无法从中学习的狭隘之人。所以被吐出来是好事,因为这样你便可以做个人——由你自己定义。

 2 ) 温柔而有力量的girl power

看了Hannah gadsby的告别秀,无疑,她是绝对优秀的。前半段的大部分让人捧腹,但从她开始提起她的母亲,在百货商店里对她说出“很后悔把她像普通女生一样养大”的时候,我整个手开始发抖,我开始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脱口秀,这是一场“METOO”,是一阵呐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正经而愤怒的表达已经成为了一种old fashion,有的时候我觉得可以理解,因为生活本来就已经水深火热,人们只想要一些戏谑的,有趣的共鸣,而非更多的沉重。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开始把一切的愤怒情绪封存,因为意识到,当社交媒介中的所有人,都开始有意识地把生活中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现,那些过于严肃的文字就成了无形的压力,显得异常格格不入。

脱口秀中的每一句话我几乎都想截图,尤其是在网络环境已经差到,在当刘强东爆出性侵案时,评论区仍旧有一片不堪入目的声音,在对受害者进行荡妇羞辱的现下,讽刺的是,在这种环境下,还有无数人想强行灌入女性社会地位已经大大提高的思想。

而你知道更可笑的是什么吗?是当男性表达愤怒的时候,人们会觉得事态严重,但当女性发声的时候,人们会觉得她小题大做是个女疯子,当然现在不是了,现在女性只要一发声,人们就恨不得大喊“你看!这里有个傻逼田园女权!”

我们对男权至上表达愤怒的时候,常有人反击,难道你的爸爸不是男性吗,难道你的亲人中没有男性吗?那么当他们对陌生女性进行诋毁和羞辱的时候,你有想过你的母亲和你的女儿吗?我猜当然没有。

因为但凡有想过一秒,他们就不会忍心打下那些话,不会忍心对陌生的女性乃至自己的恋人进行施暴,也不会在一个拥有极大权利的男性向女性施暴的时候,对“他人陷害”这种空穴来风的说法深信不疑,更不会说出“男人永远爱20多岁的女性因为那是女人最好的年纪”,我放你他妈的臭狗屁!

作为一个普通的女生被养大,我人生经历过最严重的伤害是失恋和亲人去世,那些所谓的家暴、性别歧视、性别认知障碍和其他诸多伤害都离我很遥远。

但我仍旧有很多痛恨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时候,我痛恨的原因是,当身边,或者说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位女性收到伤害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尽自己的一丁点绵薄之力,我痛恨的原因是,当我单独和陌生男性站在电梯里的时候,乃至当我独自走在街上的时候,我都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凶狠一些,因为我害怕男性。

但我也很爱女性,因为我深知,20岁绝不是一个女人的巅峰状态,一个受伤后不断强大的女性才是她们的最佳状态。这是metoo的意义,是“梨花女子大学事件“”的意义,是girl power的意义。

在Hannah的脱口秀中,她提到她所表达的愤怒不是为了宣泄,而是为了传递,是为了归属感,正如在梵高的整个故事中,提奥才是那个最重要的部分,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这样的桥梁,显得多么的温柔而有力量。

我很开心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越来越多像Hannah这样,愿意振臂高呼的女性,或者说,是人类。

“假如我们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就能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越多角度越好。毕竟多元就是力量,差异是我们的老师,害怕差异的人无法进步。”

共勉。

 3 ) 喜剧的反刍

"I built a career out of self-deprecation, and I don't want to do that anymore, because you do understand what self-deprecation means from somebody who already exists in the margins? It's not humility. It's humiliation." 看完Hannah Gadsby的告别秀Nanette。算是比较震撼的作品,因为它迫使着人在观赏一出喜剧的时候,要去反思“喜剧”的悲剧性。Nanette更像是对“喜剧”本身的评论——关于它隐藏了什么,以及它如何令那些被边缘化的人们去分担对他们自己的羞辱。 单口喜剧的形式问题在于,它笑点的核心有两个部分,一个设题(set-up)和一个点睛之笔(punchline);而单口喜剧的故事也要经历起因、中段和结尾。结尾本来是可以扩大理解和吸取教训的地方,也是宣泄的地方,用点睛之笔妙语连珠地截断故事,意味着把事情抛在一边——省去复杂性、背景和道德风险。为了让人们发笑而切除这些部分,是一种巨大的牺牲。许多人为了追求字字珠玑的效果,为了不打破现状,或者为了听众的舒适,把故事中最艰难的部分省略掉。 喜剧演员讨论痛苦的经历来获得笑声。所有的艺术都需要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与艺术家联系起来,但艺术家却很难主动地告诉消费者,从中得到快悦的东西其实来源于创伤。Hannah Gadsby强迫着观众在笑过之后去感受另一个人的痛苦的强度,然后再去质疑自身的立场。 想要有创造性,你必须忍受。喜剧需要制造紧张才能让笑点发挥作用,但Hannah Gadsby厌倦了紧张。在作为一个孩子的时候,她的存在本身就造成了紧张,所以她学会了用幽默来转移注意力。我看完Nanette以后怔了一会儿才缓过神来,或许是因为感染到我的也正是这一点,而未必是因为同性恋或女权主义什么的。

 4 ) 永远的自由。

泪流满面。

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并没有感觉到悲伤,也没有找到哪一句话使我痛苦。

这是一个天才,和林奕含一样。透过社会的层层枷锁,文化的桎梏,千年来已经成为惯性的刻板印象和歧视,激发人类的共情。

我们以为我们听得见,看得见女性的生活,听得见看得见这世界上所有的“少数”群体。其实我们不过是一群可悲的人,被社会塑造,打磨,永久的和一部分人性与自我隔离了。

我们永远也听不见,看不见。

只有在这样的力度,这样的表演中,才能窥见那一点光亮。

我想最终使我流泪的不是她的力量,而是结尾处我感受到的一切。我感受到这个人,终于超越了无数沉重的,不可见的锁链,她成为了一个永远自由的灵魂。

而这样的自由是我毕生所向往的。

我还在不自觉的塑造自己,迎合社会,玩笑自己的痛苦,认为自己太敏感。打压自己的愤怒。我还在这社会的刻板印象中生活。

我也想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灵魂。当她坐在沙发上端起茶杯的时候,她不再需要父母的认可,不再需要被认同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或一个同性恋者。不再需要张扬或是谦和,优雅或是愤怒。不再需要对付自己的压抑,不再需要回避,不再需要倾诉和发泄。也没有遗憾,悔恨,痛苦,自我贬低和求而不得。

她真正成为了她自己。

其实我以为这样的表演是振聋发聩的,能够超越我们社会隐形的性别隔离,引起全人类的共情。但是看了豆瓣和油管的评论,很惊讶的发现大多数人讨厌她,嘲笑她。毫无感触。

那些嘲讽她肥胖,嘲讽她根本不好笑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永远的错过了什么。

我为人类可以有她这样的人存在而感到骄傲。我们是战无不胜的,永远充满奇迹的人类啊。

 5 ) Hindsight is a gift

看了两遍,震撼依旧,这才明白为什么开头用了《Bobby Reid》,颇哥特的民谣,反复唱着:Won’t you cut me down? ...

开头洗水池旁挂着的连体粉笔字有关此次Nanette专场的灵感由来,后来Hannah在访谈里说到在咖啡店遇见Nanette的一段从兴奋到不快的经历。那几株向日葵暗示着她将多次提到梵高。茶杯的特写也和之后讲到的内容隔空呼应。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普通,平淡而得体的好笑,Hannah带着不算特别浓郁的澳式口音,讲塔斯马尼亚的饮食和生活,身为女同的日常边角,安安静静的纳闷,都是笑谈,嘻嘻哈哈。

开头她还说了这么个事:半夜的公交车站,她和一个女孩儿聊天,被女孩的男友大骂滚远点,扬言要爆揍她。转折是走近发现她是女生:抱歉,太抱歉了,我不打女人的。他这么说,我搞错了… What a guy! 你怎么不说你不打所有人呢?她感叹。故事讲到这里暂时结束了。

她说脱口秀十年了,刚开始铺天盖地地讲女同题材,近来愈发懈怠。没讲到一半,她宣布计划退出喜剧行业,气氛开始严肃起来,她说自己的工作基于自嘲,但她不想再自嘲了。她问:你们真的知道自我贬低对于一个已经处于边缘地位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吗?那不是谦虚(humility),那是羞辱(humiliation)。

为了获得发声的许可,她自降一格,但她不想再继续了。后来她在采访里说自己意识到即使想打破刻板印象,事实上却一直在迎合,伤害和贬低自己,台上所做的努力对现实世界没有任何影响,只能在演出结束后继续过次等人类的生活。

她继续说自我认同,别人给她的标签和歇斯底里,而她认同自己为… tired. 就是累了。她有点激动而语无伦次地说,calm down, gender-normals. 冷静!像是自言自语。

继续说笑,real jokes. 关于婴儿的性别区分和思维定势。大家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把孩子分在对立的粉红和蓝两队,为什么不给他们一点儿时间在同一队?明明男人和女人的共同点比不同点更多。很简单的一句话,适用于太多对人类简单粗暴进行分类分等的状况。听听她对蓝色的绝妙理解吧。她还说喜欢被误认为男人,因为就那么一刻,生活变得特简单:我是最正常的人,人类之王,白种直男。Just jokes…

笑是有益的,解压而健康。Tension isolates us and laughter connects us. 笑话是什么,解构到最基本的要素,不过两样,一个铺垫(setup)和一句妙语(punchline)。一个问题和一个出其不意的答案。她解说自己的思路:开始于一个刻意植入的问题,给观众紧张,然后释放笑梗。为什么她讲得好笑?因为自己从孩童时期就一直在学习消解紧张,对她来说这是生存技能。毕竟她不需要刻意制造紧张,站在那儿就带来紧张。

笑声越来越少。她说,我厌倦了紧张,是时候离开了。But I can’t quit you. 她对观众说,我没有后备方案呐,朋友们。

太沉重了吗?来点轻松的。说起她十五年前拿到的艺术史学位。十五年前,艺术史已死并只会deader。说起梵高向日葵的鲜明黄色可能是吃药副作用的缘故,这些小故事连接到她的思考:创造力意味着你必须受苦?只是为了让观众享受?

观众给了她很多反馈。Lesbians give feedback. Man? Opinions. 有人对她大喊,你不该这么敏感。她倒觉得敏感是长处,帮她走过了人生中非常曲折的路。这是鼻子被屁教训了?她不屑:不是我的问题。

讲到一半。说到喜剧里没有地方安放故事最好的那个部分,结局。说她和母亲的关系,密友一样相互信任。你看?你们没有反应?没有tension?她打趣道。营造紧张才是逗乐的秘诀。

她母亲近来说的一些话是她质疑喜剧的核心原因。她母亲说,后悔把她当直女养大。(I raised you as if you were straight. )妈妈不知道这之间的差异,感到很抱歉… 她的人生会变得非常艰辛,希望她能改变,因为世界不会变… 她眼眶红了:没想到我妈成了我故事里的英雄。

讲笑话可以把真实的结尾掐掉。她习惯让故事在创伤点冷冻,然后封装成笑话变成不断重复的日常,但笑话不能帮助平复伤害。真实的故事是她没有对奶奶出柜因为依旧感到羞愧。真实的故事是,97年的塔州,70%的人认同同性恋是犯罪,她认识到自己的同性倾向时已经恐同了,只能内化厌恶自己。外界播下的自我厌恶的种子,在她青春期的心智中疯狂生长,变得像重力一样自然。

她说她付出了极大代价明白的大于同性恋本身,而是我们如何才能公开地谈论敏感话题。我们认为辩赢的重要性远大于尊重那些持有异见者。无知永远会在人群中游走,但hindsight is a gift.

大家把梵高的故事浓缩成穷逼变成功人士的童话,人们相信,梵高是不被世人理解的天才,他生得太超前了。It’s impossible to born ahead of his time. 早产儿也会追上啊!原来是文字游戏。沉默的观众终于笑了。接着是罕见的关于艺术史的部分,她也抛出了不少观点:艺术家不会创造时代思潮,他们只对其作出反应。西方艺术史,男人画女人。现代艺术史也好不到哪里去,门槛毕加索就有厌女症。来,站队吧!她大手一挥。

最后,她回到开头,原原本本地讲那个没讲完的故事。那男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走回来说:我懂了,你是个女基佬,我可以把你往死里打。他确实那么做了。他把她爆揍了一顿,没人阻止。她没有报警,也没去医院,因为她以为这是她应得的。最糟糕的是,她认为自己是个不正确的女性,所以她应得。

鸦雀无声。笑梗需要创伤,需要紧张。这次她不讲笑梗,只讲故事。她说:这次,这份紧张是你们的,我不再帮忙解决。你们得学着感受,因为这种压力对非正常的人是时刻存在的。鸦雀无声。

她经历的暴行不止这一次,多次被打和性侵,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她问:如果与众不同真得这么罪大恶极,不如把我拉到围场后面给我一颗子弹吧!所以歌里唱:Won’t you cut me down? ...

她不希望被当成受害者对待,也相信自己的故事有价值。相信让步却不崩溃才是真正的强大。多样性是力量,差异才是老师。寥寥数语,近乎残忍的真诚,被人生粗暴对待的Hannah却保留了柔软而强大的内心。

她说,毕加索的自大在于他认为他能表达所有的角度。而我们否认那位17岁被强奸的女孩的角度,是因为我们相信,她的潜能将永远无法与他比肩。Hindsight is a gift. 17岁的女孩不可能in her prime! Ever! I am in my prime! 她近乎呐喊。继而擦了擦眼角的泪:你们在这个剧院体验了一小时我的生活,但我一直如此。

她说退出喜剧圈也是因为真实的故事只能通过愤怒讲述,但她无权散播愤怒,也无意于此。她很清醒,受害者的身份不会让愤怒更有建设性。从来不会。笑也不是药,故事才是,笑只是加入苦药的一点点蜜糖。她只希望自己的故事被听到,感受和理解,被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接纳。

出人意料的是,这场告别秀让她大红,甚至获得艾美奖提名,2020年疫情爆发前,她受邀去美国又开了一个专场,当时她还打趣,早知道大家对创伤故事那么中意,她得留点儿存货才是。那次没有创伤故事,一上来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剧透和解构,讲她的日常观察,文化差异,讲艺术史,讲她看画的方式,调侃Louis C.K…. 依旧精彩。

 6 ) 把自己写在工号的搬过来好了

很早就知道Hannah Gadsby,几年前看LGBTQ题材的澳剧Please Like Me的时候就对她颇有印象,只是才了解到她已经是讲了十几年stand up comedy的老艺术家了。这一期单口,是Hannah在悉尼歌剧院的告别演出,Netflix放出的中文版本给出了‘最后一击’的标题。的确,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内,Hannah对于喜剧的本质、边缘群体的处境、父权社会的问题和女权、以及最重要的,对自我的直视都做出了深刻的剖析和质问。

整个表演看下来,觉得Hannah是一个特别聪明而深刻的人,在这场个人表达欲极强的告别演出中,她始终把telling jokes 和making a speech平衡地特别好。前半段的埋梗和后半段演讲式的掏心掏肺也衔接地毫无痕迹。从形式上来看,她把营造笑点的tension和引发思考的anger,不多不少恰如好处地融合在了整场表演中。

特别精彩的地方在于,整场演出中穿插着非常多的艺术史知识,她用梵高来驳斥人们对于“艺术家就应该感受痛苦”的错误认知,为精神疾病去污名化。就像Eat Pray Love的作者Elizabath曾写道,“too many artists still believe that anguish is the only truly authentic emotional experience”(太多艺术家仍然认为痛苦是唯一真正真实的情感体验)。

她也用毕加索的misogyny(厌女症)来打击直男霸权,用艺术史的角度来抨击艺术与权力的密不可分,来批判人们看中名声而大过保有人性。

作为一名西方艺术史的学生,她说,艺术史让我懂得了生存之道,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我没有一席之地,因为整个西方艺术史,就是一本直男霸权。

她反思单口表演中常用的self-deprecating humor(自嘲式幽默)对于社会边缘人士的伤害,以及造成self-loathing(自我贬低)的根源。

在表演的结尾,她通过讲出自己的故事,来重申多元化的力量和女性崛起,以及‘feel connected’(共情)的重要性。

其实除此之外,Hannah还讲了很多很多,反刻板印象、精神创伤、教育环境、恶意的内化...一个小时的内容丰富而深刻,金句迭出,发人深省,看完真的有种想说很多但是又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上面所提到的只是我看过一遍之后印象最深的片段,其实在找素材截图的时候又发现了很多深刻的点,如果全都写出来的话可能得把整场都以截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了。

特别推荐大家去看一看这期单口,或者是将其当作TedTalk来看,一定能找到引起你共鸣而去思考的点,即使没有,这期单口也一定能为你提供另一个看世界的角度。

 短评

塔斯马尼安静老拉拉的良心

9分钟前
  • 无尽的玩笑
  • 力荐

看完真的是说不出话来……又想很多话想说,甚至想写信给这个演讲的人……听她说到她自己曾受到的伤害时我心里一直在哭着对她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这个世界这样对你。比起你来我为我们的群体做的太少了,我以后会努力去做。你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我不会让你白白讲出你的故事。

11分钟前
  • 三狗大将军
  • 力荐

The socially conservatives in Ontario opposing the new sex ed curriculum should all watch this. Hannah Gabsby, empathetic, courageous, brutally honest, and such a tender heart.

15分钟前
  • TimberNord
  • 力荐

"There is nothing stronger than a broken woman who has rebuilt herself."

16分钟前
  • 杜若
  • 力荐

很少见到在艺术史上有不错的延展的脱口秀,对于脱口秀自身的批评恰如齐泽克对于犬儒主义的批评,当我们愤世嫉俗地展开反讽的时候,其实只是内化了自身的恐惧,甚至包含了对批评事物本身的承认,能够见到一位能够站出来严肃、认真地进行批评的人真是太少了。

20分钟前
  • 七分靠菲力
  • 力荐

她告诉我性少数不一定要张扬外放整天Party, 大家都是人,It is ok to be a quiet gay. It is ok to be yourself. 五颗星。

24分钟前
  • Luka
  • 力荐

句句含泪,字字泣血…如此赤诚,完完全全都是掏心窝子的话!…活活把单口说成TED,刷新认知……当年追《请喜欢我》的时候就觉得汉娜的那种低落有种莫名的压迫感,这种感觉是根本没有办法演出来了,今天才知道背后藏着这么多的痛苦……哭崩了好几次,真心控制不住……值得一看再看、一哭再哭,多种层次、多种角度,反复观赏、反复解读……

25分钟前
  • 20个小明≯
  • 力荐

Hannah Gadsby : Angry white lesbian. 前面糖衣,后面见血 。以梵高和毕加索的野史来拆解男权话语下的正史,重新诠释私人叙事学以及知识考古学。后Louis CK时代的Anti-Louis CK,宣告不再靠自贬来引人发笑,真是激浊扬清。IMDB 8.5分。

29分钟前
  • ハヴィエ
  • 推荐

难过,这么坦诚这么vulnerable,字字血泪,还是有人追问为什么不好笑。

31分钟前
  • 小叶子
  • 力荐

当脱口秀看,4星。演讲的话,5星。看之前不知道是告别秀,反复地讲“quit”喜剧界,以为是开玩笑。直到看到她直接在台上愤怒到崩溃……有点儿吓到了。还有那些一口气说出的人生悲剧……

35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头一次看单口哭成傻逼。每一个字都打在脸上,讲遍差异认同和文艺怪象,但更重要的永远都是爱与理解。Hindsight is a gift. Can you stop wasting my time?

37分钟前
  • PortaBubbleJoe
  • 力荐

第一次听comedy难过到大哭不止,爱她的敏感细腻和坚韧理性。“To be rendered powerless does not destroy your humanity. Your resilience is your humanity. The only people who lose their humanity are those who believe they have the right to render another human being powerless."

40分钟前
  • 非编码Postdoc
  • 力荐

只想看一场脱口秀收获一点快乐,结果却听了一场内容极其沉重的女权演讲的观众疯了

45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六星。太精彩,超出了我对 stand-up comedy 的认知。"Laughter is not our medicine. Stories hold our cure."

49分钟前
  • Fornever
  • 力荐

这是一部“反单口喜剧”,当作TED TALK来看可能更好。选择不再做这一整个话语体系里的一环,而是去过自己的人生,这非常需要勇气

50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4.5 压力喜剧法,对喜剧本质的又一次剖析。思考非常严肃和有力道,最打动人的不是受害者的故事和女权式愤怒,而是喜剧本身的局限性和悲剧性。虽然表达够私人和原创,但仍然逃脱不了“意义、深刻与真理”等男性词汇的审视,一审视又假了。女性创作真难,尤其这里选了最难的一条路,最直接的路。

51分钟前
  • 610
  • 推荐

如果只能用自贬自嘲制造段子和笑料,那对不起,爱笑笑不笑滚。姐累性恋,累不觉姬。Art history也“高眉”不到哪去,拿开art还是history,高人早说了,我翻开历史看...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直男霸权。

56分钟前
  • 朗姐🌈
  • 力荐

我不希望通过笑或愤怒来团结民众。愤怒没有建设性,笑也不是良药,故事才是解药。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能看见那些向日葵吗?不是因为梵高饱受精神病折磨,而是因为梵高有一个爱他的弟弟,这才是我们应该讲的故事。

58分钟前
  • water
  • 力荐

Witty, sharp and appropriately philosophical. "Comedy" of pain. Extremely well done.

59分钟前
  • Mercury
  • 力荐

第一次看澳洲单口竟是谢幕之作,这场愤怒控诉几乎摧毁了所有对Louis c.k.式的崇拜啊

60分钟前
  • Redux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