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情片法国2016

主演:阿纳斯塔西娅·舍夫佐娃,维诺妮卡·佐夫尼斯加,朱丽叶·比诺什,阿列克塞·古斯科夫,尼尔斯·施内德,杰瑞米·贝林加尔,米格伦·米切夫,克塞妮娅·库捷波娃

导演:瓦莱丽·缪勒,安杰林·普雷祖卡

 剧照

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照 NO.1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照 NO.2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照 NO.3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照 NO.4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照 NO.5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照 NO.6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照 NO.13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照 NO.14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照 NO.15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照 NO.16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照 NO.17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照 NO.18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照 NO.19波丽娜:舞蹈人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5:46

详细剧情

  波丽娜从小学习古典舞蹈,完美主义大师波金斯基的得意门生,前途无可限量。如所有古典舞者,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从来是心中圣殿,直至遇上现代舞让目标加上问号,波丽娜顷刻心乱如麻。  波丽娜不惜放下一切搬到法国跟随著名编舞家,尽管下定决心奋力练习至近乎痴迷却卡在瓶颈无法突破。波丽娜再次迁往他方,寻找新机遇也寻求新生活。

 长篇影评

 1 ) 波琳娜——翩翩自由舞人生

前引:

如果不是因为小时候的波琳娜练功的时候像我表妹,我可能还没那么上心去看。

片子不是剧情电影,所以我不是很推荐,但又作为一名专业的芭蕾舞训练者和一名半专业全业余的电影评论者的我决定今天晚上不画画了,用短短的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的时间,截几个图,做一个几百字的简短的影评。

说实话打分应该不是很高,只是因为自己有这个情怀,所以说捡起一下,半路出家半老本行儿而已,而且我真的也很久没看过电影了,至于我,喜欢规规矩矩,明明白白,习惯分段,这样通透。如同片子一样,规规矩矩,芭蕾舞的训练体系一样规矩,起承转合,像所有剧目一样,表述得明明白白。

1起:倔强:

从一个有舞蹈天赋也极其努力训练的小波琳娜开始,低头的温柔,抬眼的倔强像极了我从小练习芭蕾舞的妹妹。

内心是否有力量,真的是可以从眼神和身体感受到的。

即便面对舞蹈老师的黑脸和杀死人的眼神,她并没有吓怕,还主动上前询问老师,“您为什么一直都不看我。”

她是勇敢的,渴望老师的注意和指导。她也是热爱舞蹈的,在雪地里,天地间翩翩起舞的小女孩,一个用天性在表达自己喜悦的小女孩。

说一说古典芭蕾。

古典芭蕾舞是有严格无差的标准,就是极致,极致优雅之前,是极致的苛刻。

所有的老师,永远都在说,“再努力些!拼命练习!”

我看的时候自动肩胛骨就收紧了,小脖子也提起来了,下巴颏也收了起来,一副挺着胸腰要上台高傲的样子。

但是高傲,就会清冷,就会克制,就只会关注拼命练习自己芭鞋足尖的立与转,延展和控制。

是的,虽然有一句台词是,“我感觉动作的串联,而不是跳舞。”这句话,算是一个伏笔。为了之后到了法国改跳现代舞做伏笔。因为古典和现代舞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训练体系,芭蕾舞很克制,不是奔放的舞蹈,没有现代舞那么抒发自我。

但是所有舞蹈都是“拼命练习”,包括那个法国的地板自由舞蹈老师。

2承:选择:

她出生在一个很有爱的家庭。

虽不富裕,但是父母也是竭尽全力培养她成为一名芭蕾舞明星。

关键她很爱跳舞,这不是盲目培养,如同亿万父母一样,左手予爱,右手期待。

当波琳娜已经拿到了大剧院入场券的时候,放下俄罗斯的一切,放下父母,放下大剧院,选择和男朋友一起去了法国。

怕是一场法国舞团的演出,打动了她。

我觉得当时给到这个镜头,除了对舞蹈的热情,还有年轻的她此时正陷入热恋,冲动的心境,难以控制。

奔赴法国的时候,她就是左手爱情,右手舞蹈。

可没想到,左手握右手时,拍拍成了空。

男朋友是否背叛,把杆上一个相互的眼神就知道了,他开冰箱喝酒的样子,就知道了。

当波琳娜脚踝受伤,从备选主力的位置上退下来,更迭换角,残酷吗?不,不需要形容,这只是现实。从光途中退下来,急转而下的命运,可惜吗?可惜吧。

甘心吗?

不。

即便她应聘被拒绝了无数次,即便打着虚假的报喜电话,即便她被残酷之神席卷得身无分文,但是她没有堕落,

她依然做着最后的努力和挣扎。

3转:盲丢:

她成了一个吧妹,不是应召女郎。当时还以为她会沦为一个妓女,或者成为有钱老板的一段时光伴侣。还好不是。毕竟她的老板长得还有点朴树先生的意思。

但是从波琳娜逐渐改变的发型。妆容。衣着。全部都能说明问题。

她放弃了。

看到父亲来看她,看到她进了酒吧的身影,想下车,但是忍住了,直到她跟父亲直接打碎了那个芭蕾舞者幻影梦境。

爸爸难过极了,他对波琳娜是那么充满了期待的父亲。即使家庭不富裕,被人逼债上门,家被砸得一地破碎,但还是努力借钱,背井离乡赚钱供养她的父亲。

4合:归原: 当时我还以为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没有。 至少导演和编剧不是白雪公主的后妈,因舞蹈结识,因生活搭伙,波琳娜认识了一个GOOD BOY,有着共同爱好和默契的室友男友,那个男孩拉了她一把,及时止损,好的室友,好的情侣,都是共同成长的,特别是爱人好找,舞伴难求的现实,她是幸运的。 彼岸,夕阳下的码头,美极了,那边像是生产着着实的生活的人类文明工厂,此刻两个人跳跃着看不到却能舞动出的人生。我从不觉得“爱乐之城”那段舞蹈好看,反倒他们跑跑跳跳的自由舞蹈觉得真实而自然。 重返练功房的热忱,两个人为此开始试音乐,改动作。 波琳娜依然通宵酒吧工作,还可以夜以继日地不停排练,如果不是心中还有对舞蹈的热爱,是坚持不下去的。那一段镜子的舞蹈。镜头给得非常好。在地下通道地板上的乞丐,跳下自行车拥抱的人,每一个人传递出来的情绪,都被她放大,作为一个编舞的综合能力,做到了艺术加工的升华。 她把自己给了舞蹈,她把舞蹈融进了生活。 无论是谁,挫折过后的努力的样子,真的很美。 女主别和男主睡觉,一XXOO& SEX,准出事。先不说第一次是非功过。 第二次的大事件,爱她的爸爸走了。 她碰了碰爸爸的手,爸爸的手,应该很凉吧。那双一直抱着她给她温暖的大手,变凉了。“他希望你成为好的舞蹈家。” 是的,她用自己的努力,告慰了爸爸。 她回归了舞台,她回归了那片雪地。 我认为片中的波琳娜是幸运的,即便有悲伤,有艰难,但她还是成就了自己和挚友。当出现的人物和时间的机会中,会有错误,错过,也终会有契合和成就。 她回了俄罗斯,去看她人生中重要的芭蕾舞老师,老师那个镜头控制了几秒钟之后的一个微微点头的认可,她淡淡一笑。 最后一段现代舞,收在亲吻1080°旋转几个圈的舞蹈,我还想如果放在前阵子“舞蹈风暴”里,导师会给高分吗? 字幕之前,又出现了那只“森林里的麋鹿”,那只小时候的波琳娜和爸爸一起去森林里打猎时出现过的麋鹿,此刻站在舞台的雪地上。 辗转,还是回到了原点。 那片雪地。 那只麋鹿。 是的,一直迷路过的麋鹿,回来了。 这部片子叫“翩翩人生波琳娜”,是一部法文和俄文对半开的电影。网上有很多的介绍,影评,还有前来后续。毕竟是有人物原型,有漫画改编。 不查,不看,即兴发挥,自由舞动,就是这样。

此时2021年4月14日02:19:24,说好的几百字呢,啰啰嗦嗦的。

即兴话痨,收。

就这样吧,电影截图好累眼睛,好困~

THE END

 2 ) 舞台有多大,改编电影与原著的差别就有多大

这篇影评我不知道怎么开头,想来想去切入的角度,其实可以说的有很多,然而如果有友邻和我一样是先阅读了原著漫画再来看电影的话,相信会有同样的感受吧。简单而言整篇就是来自原著党的吐槽~

《波丽娜:舞蹈人生》怎么也绕不开的一点是,会和原著漫画《波丽娜》进行对比。对比可以有几个方面,我们先从作者与导演的视角差异开始。《波丽娜》是一部有着完整故事情节的图像小说,从波丽娜小时候开始,直到功成名就以后,成长的曲折之路描写充足,人物是充满灵动活劲的。当时就有友邻指出讨论法文版和后浪版的区别在于,后浪的封面从法文版博金斯基和波丽娜双人变成了波丽娜单人,意在希望表现波丽娜的作为一个小女孩慢慢成长成熟的经历。在阅读完整个图像小说之后,你会发现故事情节围绕的可能还是老师与学生:在初进芭蕾学校时;在巡回演出中途偶然遇到;在故事结尾还是博金斯基与波丽娜。所以我猜测作者的想法依然是强调老师的影响。我猜想作者是不是童年里同样有一位严格要求的老师,以至于让作者不喜欢,然而等到长大后的人才明白当年的种种用心良苦。

如果说书籍的封面作为出版商想让读者发生视角的改变,那从观察波丽娜自身的成长的角度来看换封面也是没有问题的。电影的视角,然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波丽娜是作为绝对的主角,从摄影机一直在追踪波丽娜演员的就能看出。故事情节也戛然而止在波丽娜在独立舞团的大获成功的演出中,而没有描写功成名就之后的种种。除此以外,电影里有较多的情节删改,用来突出波丽娜个人成长。同样是来表现成长,小说里更加侧重的老师施加的影响,而电影则是切换到了家庭的因素占主要,主旨已经发生了变化。也没有谁说侧重的方向哪个更好吧,我猜测电影导演是想表达家人在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中,就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很大的推动力或者阻力。然而在艺术生的修养中,寄宿的环境下,言传身教的老师应该是对学生最有影响力的。这也是为什么漫画中几乎没有出现波丽娜的父母,他们也不起着主要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说,我不喜欢电影的改编,因为芭蕾舞跳得优美还是糟糕,翩翩还是僵硬,都是指导老师的事情,父母在这方面能提供多少有意义的指导呢,让人怀疑。家庭教育,很可能很大程度上,都不是专业上,而是在于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如果老师能够在专业上提供做人的指导,那最好不过了。

电影的后半部分,已经是波丽娜在solo(独舞了),又要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又要担当编舞排舞,从生活里寻找灵感,进行创作,归根结底是波丽娜一个人的路。如果说电影要表现女性成长的力量来励志的话,那干嘛要花前半篇幅来描写学校老师的事?干脆描写“考了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才考上”、“在学校里受到欺负,老师又不喜欢,但是经过刻苦练习终于获赞赏”、“生活好艰苦,爸爸妈妈离异还欠债,只能去酒吧打工睡大街”之类的打怪升级,然后开挂一路走上巅峰的套路不就好了。干嘛主角要起名叫“波丽娜”,还和一本漫画小说有着某种相似的情节?算了算了息怒息怒,再说下去,估计就变成本片中借名头打酱油的朱丽叶老师的另一电影《合法副本》的经典问题了。只能坐实改编剧本的坑爹差劲之处。只能叹息,好好的一个文艺向得奖热门,被弄成赔本货。这部电影国内一点水花都没有,可想而知有多么不著名。(本人著名论调: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大多数没听说过的,就是不著名的)真心呼吁国内文艺片导演,可以尝试完成符合原著的电影或者短片纪录片,少点国产青春片里的狗血撕逼故作年轻跌宕起伏的套路,多一点平淡无奇。是的,多一点平淡与无奇吧。

最后是情感线,波丽娜和男友分手就分手呗,怎么最后又找了一个,跳个舞就要成朋友啊(特指男女朋友),原著里可是相当克制的,最后波丽娜还是独自一人,和独立剧团的保持着朋友关系。总有人臆想,生活不如意,就是你不找对象、不结婚、不生孩子…找了、结了、生了,就能包治百病。🙄️改编剧本差评又+1。还不如干脆改成《阿黛尔》,跳着舞突然发现自己内心与对女孩的吸引,然后波丽娜与女友两人改编经典的芭蕾桥段《睡美人》与《天鹅湖》,王子的角色变成女人,然后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简直不能更赞是不是。

对这部电影,我只能这么说:没有看过原著图像小说的,可能觉得这电影还有点意思,关于成长,关于努力。但是无论你看前还是看后读了原著,你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心情,那就是吐槽电影。

第二点,大家也能最直观的感受到的,电影的画面与分镜与原著小说差了不知多少。电影刚开始的画面还是比较好还原了原著的,然而剧情改编以后,从波丽娜回家在雪天雪地里尬舞开始,整个画面就自成一体了。本来以为小说里已经画好了的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结果导演还是有自己“个人特色”的拿掉了。芭蕾里的灵动、轻盈、活力,对不起,我没有在电影中看出来,连专注刻画舞姿优雅加上优美配乐的环节少之又少。只能说在最后编排的双人舞里面才有那种流动的力量的体现。

或许真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原著小说里到底是怎么来完成的。

我就贴一张。

吐槽整个剧情吧:本来一个上海音乐学院的民族唱法专业科班学生,后来不喜欢在文工团里唱民歌,跑到别人音乐节上去看,觉得想加入北京的流行乐团,奈何练习时嗓子受伤,无奈退出,成为X漂一族打零工,然而又不想放弃音乐梦想,最后在北京后海(大家麻烦换成各家城市里酒吧一条街就好,比如长沙解放西路)结合民歌唱法来喊麦、唱freestyle,终于大显身手。

 3 ) 波丽娜的坚持,是自我的成长

波丽娜暂且不长的一生,却已经历了很多人,几乎一辈子没有机会或勇气去经历的一切,被寄予厚望是好还是坏,很难抉择。人生确实是只靠自己,但领路人也依然重要,波丽娜在跌跌撞撞的旅途中(成长),少不了的是老师的支持和点拔;少不了的,也是父亲经济上的支持,虽然最后一家人没能够团聚在一起,波丽娜其实也算是被爱着的。巴黎街头流浪的时候,母亲的电话让人很想哭,那是很多在外的子女经常惯有的“欺骗手法”,为的只是不让家人担心。事实上,她很勇敢也很脆弱,勇敢是从小对舞蹈的坚持,脆弱是隐藏在这种坚持里面的不甘心与迷茫。她一直都是励志的,只是很少有人懂她,合租舍友估计就是她迷茫时最有力的支撑,两个人编排的舞蹈也美得让人泪目。雪地里,那一只悄然出现又悄然离开的小鹿,是波丽娜失去的童年也是她今日成长的结果,难过的,都会过去。波丽娜,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就是最美的舞者。

 4 ) 你无需成为一个美丽的舞者

写在前面

这部电影早在2019年5月的时候,就看完了,最近突然拿出来回顾,除了因为想做舞蹈类的电影分享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很“机缘巧合”的原因,我也会在图文的过程中,详细的解释这些“原因”的。

这部电影的原著是一本名为《波丽娜》的漫画书,当然波丽娜本人也是有原型的,即波丽娜·塞米昂诺娃(Polina Semionova),俄罗斯芭蕾舞演员。

毕竟,同样作为“创作者”,一位漫画家,在一个舞蹈家身上看得到共同的闪光点是可以理解的,但那“奇遇人生”般的个体故事,是如何创造都不够真实的。

“舞蹈是一门艺术,在其中既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来自原著漫画中波丽娜的朋友威廉

1 有某种梦境成真的照进现实感

真的促使我到过头来,开始回顾这部“旧电影”的,就是这个原因。

电影里,女主角和男舞者在舞蹈工作室练习以及创作最后一支舞的过程中,给了一个远镜头。

是一个二层或者以上的教室,周围几乎都是暗夜的黑与无声,画面里上方有那一隅教室是亮的,窗户上映照出2个舞动的人影。 他们没日没夜的练习,吃在练习室,睡在练习室,不严肃地排舞时,也会随性地蹦蹦跳跳。在看电影的当下,我对这一幕有很深的印象,还在“自嘲”何时也有机会没日没夜练习到睡在自己的舞蹈教室里呢。

当然,看过电影之后的时日当中,对于此也再无深刻的追溯,然而,就在某一天,我从国投财富广场外侧走过抬头去确定新教室的位置时,我猛然间意识到那个位置,那个位置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和电影中的这一幕居然如此相像。

这是真实生活中位于北京西站附近的我的舞蹈工作室

而且新教室就如“成真”的梦境,悄无声息的来到,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路人,用电影镜头里给观众呈现的一样的视角,在不远的地方,微微抬头,就可以看到暗夜中教室通亮的窗上映照你我舞动的人影。

2 感受作为舞者成长的各种可能

当然,这种种可能,应该是,断然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了。

但我喜欢看这类作品,除了源于我对舞蹈这件事的热爱,即便在我深知自己无法走上和这些舞者相同的路,却也是因为这些故事会给我启发,更重要的是,会坚定我的热爱。

没有一个人会是一直顺遂的,可他们都抓住了人生中的每一次变化,那可能是来自于各种声音,来自于各种悲伤,来自于各种自己荒唐的想法,每个人都会迷茫,也不会有人提前得知结局,然而,只要依然有这份坚定在,就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并没有什么太多了不起的高光时刻,无非是至暗时刻,我们依然可以坚定自己的选择而已。

3 灵感与启发,怎么说来就来

“见多识广”,没几个人生来就是梵高。

波丽娜也是做了很多尝试,听从了很多其他人的经验,才有了自己坚定的道路。我们若能有这些机缘,自然也要“多听多看多感受”才好。

这些电影都是最好的灵感“源泉”,混沌大学有一课是赖声川讲创意,他强调了“积累经验”的重要性,自己的以及别人的,所有的经验都值得珍惜,因为那些都是源泉。

看过这部电影,也不是完全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帮助,电影里朱丽叶比诺什扮演的角色中对于自己作品的定位在“缺席“,就很直接地给了我在2019年学校汇演《夏·致》的灵感。

既然这些“创作“是你的坚信的表达,更是你的热爱,那么你自然会希望它们有更好的呈现。 世上绝没有真正“无所依据“的创造,都是来自旧有经验,和你已经记不得的”潜意识“表达,这是我们超级宝贵的大脑带给人类至上的美好。

而且,无论如何,请相信“相信“这件事,然后,无限珍惜每一次可以起舞的机会,更用心的去投入吧。

转眼又过去两年,也是我开办工作室的第3年,今年的汇演将在7月25日如约而至。感谢,并庆幸自己一路的坚持,一直在路上!

 5 ) “心多大,舞台多大”

我一直觉得人类的善变并不是数据能够揣测的,推送的电影很少对我的胃口,我宁愿花费一点时间,从影单里慢慢划着来。有一天,我的推送里出现了一个在窗口休息的芭蕾舞女孩,也许是受德加的启发,对善于用身体表达自己的女孩也多了些喜爱,我点开了这部叫做《波丽娜:舞蹈人生》的电影,舞蹈学校的大师博金斯基,问了幼年的波丽娜一个很老套,却意义重大的问题:“舞蹈是什么?”“它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这是小波丽娜的回答。影视作品中天生的艺术家都会在年幼懵懂的时候,说出那一句铺垫其一生的箴言,而这句话与大多数人隔着层半透明的磨砂玻璃。波丽娜果然有天赋,勤奋又弥补了肢体略僵硬的不足,但其实真正让她成功的还是她自己,那个不断追问他人“你为什么不关注我”的波丽娜。主动寻找着。抓住一切线索。精力充沛。这是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都有的特点,但是不同的是她会丢失,但毫不畏惧丢失,因为她最终还是会回来。她抛弃了支撑全家人希望的古典芭蕾,加入了表演现代舞的工作室,同样的努力付出,负责人莉丽娅却告诉她只关注舞蹈,缺少感受。她被迫流落街头,为了谋生,找到了在酒吧帮工的工作。感受代表的其实是一种真实的生活,一种看似与莫斯科大剧院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但其实,谁又能真正地逃离生活?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罢了。底层似乎是距离真实最近的。当她在酒吧里,看到打架的人,看到的是身体的伸缩与律动;马路上行走的人也是以轻盈的步伐走出舞台焦点的舞者。就在这些远离舞台的日常当中,深刻地印证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全世界只不过是皮琳娜的内心,但她遇到了真正的自己,不再只依靠苦练与技术来控制自己,在看似随性的伸展、旋转、跨越中,用指尖、脚尖联通了观众与波丽娜的内心世界。

· 3 ·

我好奇着,有人说这个世界是残酷的,人生苦短,有人说这个世界是鲜活的,多姿多彩。我见到过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高楼大厦的底座间来回穿梭着,如果你向后退去,眼前出现的就是大片的,匆匆而行的身影,他们之间不需要有任何的交流,甚至不会有眼神的交错,耳机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对公共环境的尊重,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屏障,因为耳机,不需要迅速对外界的环境做出反馈,不需要牵动肌肉来改变冷漠的表情。在这些表面的背后,涌动着的是对孤独的恐惧,空洞的目光是因为缺少联结的心灵,只剩下大脑在无力地挣扎。我想起贾科梅蒂的雕塑,四肢枯瘦而纤细,仿佛在行走的过程中会逐渐消失,唯一的力量是不会歇斯底里哭天抢地。这是现代人的素养,同时也是麻木到不能再麻木的心,对于悲伤早已司空见惯。

有人说,这是一个属于精神的时代,再华丽的外表都会有令人厌倦的一天,唯有精神世界留着永不会枯竭的源泉。或许是现实的孤独促使着人不断地勘探着精神世界,可惜的是不成熟的乌托邦为精神赋上了一层悲情色彩,越是陷在精神当中,对于现实越是无力。虽然痛苦是真实存在的,但这并不是全部真相。这是叫嚣着人情冷漠,畏惧奉献,计较付出的伪善弱者描绘出的骗局,他们带着丑陋的装备想要占领心灵高低,他们挥舞着锈迹斑斑的刀叉,刺向爱、崇高、美好和真善,他们可笑地为拼尽全力才划出的划痕而欢呼,以为这是战斗的转折点,但事实上,那些痕迹很快就愈合了,像是从未发生过一样,他们低估了这些精神的力量。能保有精神世界的大概是两类人吧,一类是为了寻找,一类是为了逃避。然而,寻找的人或许会忘记自己的初衷,逃避的人却偶然得到了救赎。戏剧化的结局在上演,精神世界更像是一个储藏室,人不能待在里面做所有的事情,但是却可以从里面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不妨这样来理解,如果现实是精神的对立面,那么创造世界的人真的心思缜密,他为一少部分的人创造了一个同时拥有正面和反面的机会,因为,从精神世界里寻找到的宝贝只有在现实世界才能派上用场。

难道不是吗?没有人能否认自己需要温暖,但是真正的温暖是本自具足,还记得吗?那个充满了爱、崇高、美好和真善的世界,从这里我们能够拿出温暖,不是给自己来用,而是奉献出去,给胆怯之人些许信心,给伪善者以有力的回击。不论是整日担惊怕被伤害,还是怕善良被欺骗,退到无处可退了,看看四周,其实什么都没有。既然什么都没有了,也就不怕失去了。因为要维持一些片面的人伦道义,设置各种限制,各种条件,不允许出一点差错,结果,人与人之间就生出了万丈沟壑。我记得米兰·昆德拉的《身份》里有这样一段描写:一个从洗衣店里出来的皮箱,或许是装着衣物,或许是装着生活的用品,却被定位为生活强加上来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箱子,竟然如此负重。其实,终究都不过是人心中的影射罢了。有时间,有自己,有精神,不论什么时候都能坚定地立住。那么何不多一些微笑,多一份心平气和与云淡风轻。每一个人纵然有来处,也无需苛求归宿。 为人,与在哪?哪来?去哪?都无甚关系。

 6 ) Polina: denser sa vie

情节上: 真的太赞了,完全不俗套,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一个纯技巧只关注自己的舞者进化成一个观察生活,体验情感,成功自由创作的编舞者,就像一个演员进化成自主创作的导演一样。而这个进化的过程必须要经过生活情感的磨练,其过程可能艰难、痛苦,也有可能很平淡。看电影的过程中,每一次转折(莫斯科大剧院面试前的酒吧狂欢;陷入与法国男友的热恋;离开传统的莫斯科大剧院,前往自由即兴的巴黎;前往酒吧打工等等)都让观众有一种故事情节好像往悲惨方向进行的预感,但实际上又不是,因为很多事情可能看起来平平淡淡的就度过了。 我经常会把自己代入这个小女孩,我相信她一定会成功的。 配乐上: 这个配乐真的赞,女孩崴脚时候拐杖触碰地面的踩点,舞蹈表演时背景的电子配乐,酒吧恼人的杂噪音...配乐真的太能烘托情感了。

表演上:

小时候的波丽娜,完美的头颅、天鹅颈、臀腿比,而且脸长得也可爱,从小在雪地里的即兴创作那段真美,自由创作为她将来编舞埋下了伏笔。

刚开始看到长大后的波丽娜时,感觉没有小时候惊艳了,但经过生活磨练后的她披下头发,戴起了头发帘,又觉得好看!

在莫斯科大剧院学习古典的芭蕾舞时,总感觉她很僵硬,很生涩,后来到法国蒙彼利埃舞蹈节时,她和舞伴自由随性的创作让人感到好舒服!可能演员本身就是自由创作的舞者,所以大段的镜头也给到后面了,前面莫斯科大剧院的镜头都没看到多少。

女主角的表演也是层层递进,感受到她从青涩到成长。

最开心的是看到她去法国!没想到这是个法国电影!还能看法国国宝级女演员跳舞,练练法语听力~

 短评

忠于漫画但处处去头掐尾以致于路人看完一脸懵,加了女主家庭关系的故事线很有野心却没必要,电影版这样改真得吃力不讨好。表演和美术倒是很用心。

8分钟前
  • 老泰瑞
  • 还行

可能相对还是更喜欢漫画一些,比较单纯也更侧重于波丽娜的心理探究。原著里几乎没有家庭的戏份,电影似乎是想给她的转变来一个“原生家庭”这样比较强大众比较容易接受的心理动机,虽然挺喜欢这对父母的,但是感觉原著更当代一些,更聚焦于青年对世界的渴望和迷茫,她也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努力的傻妮子(她的姓发音跟“傻妮子”好像)而是一步步追寻、透过很小的缝隙去观察世界并且勇于把身体挤出缝隙而打开新的生活维度。原著虽然也有对应的几次转变,但似乎一直都是在跳芭蕾,只是不同的流派和方向,但影片似乎离开大剧院后都是现代舞。片中,原本最后男主是玩即兴的,最后也排演起现代舞来,只是编舞的不同了。影片戏剧性更强,但反而让片中人物的感情有些淡漠。

9分钟前
  • U 兔
  • 还行

我最喜欢的结尾的样子,还有女主“observe”那段蒙太奇啊啊啊啊。中间有一段确实太平了,有种感觉是直至第一次即兴动物舞蹈她才真正爱上跳舞,一旦起舞真的汗毛倒竖,到后面盛开了所有的生命力

13分钟前
  • 黑桃生
  • 推荐

舞蹈之路上的徘徊,那些看上去“愚蠢”的决定或许都是人生中的养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比诺什那几下舞真不行……

14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镜头带着俄罗斯人的唯美和法式电影的写实,精彩舞蹈场面太少了点,但是结尾的双人舞真的感染力很强,只是中间的过程过于偏重女主的心理描写与特写,故事本身比较弱。作为舞蹈演员而非电影演员,女主角的表现足够有灵气了。

16分钟前
  • 翟松_森林木
  • 还行

酒吧里顾客的随性起舞,角落里乞丐的匍匐前行,通道内友人的重逢相拥,都是触发灵感的编舞素材。波丽娜确信自己并不想跳古典芭蕾,不满足成为舞台上的白雪公主。她要做的是采撷生活里乍现的灵光,在码头的夕阳里,或是舞台的大雪中,蹁跹出自由的姿态。远离了父母,隐瞒了行踪,追梦的时候才会看见鹿。

17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第二次到Casino的Volpi厅看片,以为是关于现代舞明星的纪录片,结果是一部从Boishoi跳到Aix再到安特卫普的实验芭蕾剧情片。

21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一场舞蹈的梦。

23分钟前
  • ruii
  • 力荐

摄影好棒好棒!虽然不是个励志故事,但看完总觉得又有继续下去的勇气了。

25分钟前
  • SHAN
  • 推荐

主角的迷茫和观点变化都挺平淡的,也许是想完全通过舞蹈表达出来,然而并没有。

27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3.5⭐ 芭蕾老师是il concerto的团长啊😍…电影又回到了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的争议,到底舞步是为观众而表演还是为自己而表演呢?是悦己还是悦人更重要?我觉得古典的更美,可是现代舞坚持要舍弃这样不真实的美,于是大家都看不懂了…

28分钟前
  • 曦之jessie
  • 还行

算是不错的法漫改编电影,主线重心放在波丽娜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这条线与她的爱情历程密不可分。对舞蹈表演艺术追求的转折和探索私心非常喜欢。情感与环境的描写充满真实感,很有生活的味道。在俄罗斯学习古典芭蕾与之后来到法国寻找新舞蹈表演形式两个阶段镜头打光和调色有着微妙的差异,有趣。

30分钟前
  • Sour1900
  • 推荐

艺术家的瓶颈与成长,平铺直叙缺乏特色,塑造的人物其实也没立起来,电影里的编舞不错。比诺什真是能驾驭各种角色。[C+]

34分钟前
  • 帕拉
  • 还行

控制情感,追求完美,亦或激情外放,表达自我。电影比原作加多了走私老爹的线索,为了贴合乌克兰国情?

39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莫名其妙的电影

41分钟前
  • Sabrina
  • 还行

本来想先看漫画的...受挫的芭蕾舞少女在现代舞中重拾艺术,前三分之二少女经历部分过于平铺直叙电影语言缺乏特色,但是找到男舞伴开始热烈创作后很好看所以还是跳舞好看。

46分钟前
  • paradiso
  • 还行

人物都很美,俄国那段沉重中带着力量。要努力就对了,不管人生会如何

51分钟前
  • 盐巴是美少女
  • 还行

我喜欢Aleksei Guskov

55分钟前
  • vivi
  • 还行

那些她抛下的,和抛下她的,都是生命中的养分

56分钟前
  • 𝚓𝚊𝚜𝚕𝚎𝚎
  • 推荐

芭蕾梦想精彩人生 勇敢前行倔强舞者

59分钟前
  • Nemooo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