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隆女士

剧情片美国2016

主演:杰西卡·查斯坦,古古·姆巴塔-劳,约翰·利思戈,艾丽森·皮尔,迈克尔·斯图巴,马克·斯特朗,杰克·莱西,道格拉斯·史密斯,萨姆·沃特森,迪伦·贝克,恩尼斯·埃斯莫,梅格翰·法伊,亚历桑德拉·卡斯蒂略,凯尔·麦克,杰克·默里

导演:约翰·马登

 剧照

斯隆女士 剧照 NO.1斯隆女士 剧照 NO.2斯隆女士 剧照 NO.3斯隆女士 剧照 NO.4斯隆女士 剧照 NO.5斯隆女士 剧照 NO.6斯隆女士 剧照 NO.13斯隆女士 剧照 NO.14斯隆女士 剧照 NO.15斯隆女士 剧照 NO.16斯隆女士 剧照 NO.17斯隆女士 剧照 NO.18斯隆女士 剧照 NO.19斯隆女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7 20:05

详细剧情

  在华盛顿呼风唤雨的政治说客斯隆女士,在美国枪击事件接连发生的情况下,不惜牺牲自己的职业生涯,以督促政府实施更严格的联邦法律规范枪支。

 长篇影评

 1 ) 收藏电影《斯隆女士》11条经典台词

1. Sometimes we act, not for ourselves, but because we believe plainly and simply it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有时候我们行动,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出于最简单最纯粹的理由,那就是我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

2. Lobbying is about foresight. About anticipating your opponent’s moves and devising countermeasures.

游说是深谋远虑的,需预期对手的行为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3. It’s about making sure you surprise them, and they don’t surprise you.

要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4. The winner plots one step ahead of the opposition, and plays her trump card just after they play theirs.

胜者比对手领先一步,静待其出牌后,立即亮出王牌。

5. There’s no better way to butter up a parent than to tell him how hot his kids are.

要想讨好一个为人父母的人,没有什么比夸赞他们的孩子,更容易了。

6. It’s good practice to keep your circle small. In this town, no matter where you are, you’re never more than two feet away form a rat.

别把太多事告诉身边人,这是实战经验,在这个圈子里,不管你是身处何处,可能在你不到两英尺的地方,就有一个叛徒。

7. They have made great sacrifices in the name of doing what they believe is right. I wish that those members would use their votes, not in the interest of their political advancement, but for what they believe is right for their country.

他们为自己所坚持正确的事情付出了太多,也牺牲了太多,我希望国会成员投票的时候,想的不是他们自己的政治利益,而是他们心中所坚信,对自己国家有好处的东西。

8. My decision to accept was based on my desire to win, and to win bigger than I ever had before.

我作出的决定是基于我想获胜的欲望,获得前所未有的胜利。

9. It’s so predictable. She’s not predictable .She aims to surprise. She’ll share things with her team ,but she won’t share everything. She’ll have a plan for certain people, but they won’t know until they’re dropped right into the middle of it .

结果是可预知的,她是不可预知的,她的目的就是出其不意,她会同自己的团队分享,但有所保留,她会针对不同人制定计划,但事后,他们才会意识到自己被利用了。

10. Because out system is rotten. It doesn’t reward honest politicians, who vote with their conscience. It rewards rats who are willing to sell out their country to keep their noses in the trough. Make no mistake, these rats are the real parasites on American democracy.

现在的生存之道,不会奖赏那些凭良知投票的正直的政治家,它只会奖赏卑鄙小人,那些为了能分一杯羹而愿意出卖自己国家的人,恕我直言,这些卑鄙小人才是美国民主的真正的寄生虫。

11. It’s clear that my behavior has fallen well short of acceptable ethical standards. I’ve crossed lines with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in the service of my obsession. I’ve betrayed the people closest to me. I’ve endangered lives.

我的行为已经越过了可接受的道德规范。因为我的偏执,我的越界行为,已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我背叛了最亲近的人,把他们的生命置于危险当中。

 2 ) 《斯隆女士》剧本深度解析,及其新手编剧好莱坞电影般脱颖而出的幕后故事

大多数人都喜欢听故事,所以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创作《斯隆女士》的新手编剧Jonathan Perera的真实故事,其精彩程度几乎不亚于一部好莱坞电影。每个做着编剧梦的读者也许能从他的经历得到启发。

《斯隆女士》是Jonathan创作的第一个剧本,并且他本来不准备将其示人;

这是原创剧本,并非改编作品,这在好莱坞也越来越不常见,为了保证票房,好莱坞很多电影改编自动漫、畅销小说等媒介;

他是这部电影唯一署名的编剧,这在好莱坞非常罕见;

他是英国人,但他写了一部关于美国说客的电影;

他通过一封询问信(query letter)找到了自己的经纪人,经纪人说这是唯一一个他从询问信签下的编剧;

他的剧本在2015年被列入好莱坞黑名单(Black List是当年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未被制作的剧本名单),很快就进入正式制作环节,并于2016年底上映,速度之快在好莱坞也是异类。

Jonathan到底是何方神圣?

他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也并非成长在什么高尚社区。事实上,他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一手被他母亲带大,大学专业是法律。为什么学法律呢?他解释说,自己虽然不喜欢法律,但是在英国读书相当昂贵,基本上很多学生都会因此背上巨额债务,为了毕业后能顺利偿还债务,他选择了一个可以找到高薪工作的专业。

大学毕业后,他如愿进入一家大公司成为一名公司律师,但这份工作他只做了两年,还清了大学债务,他清楚知道自己并不想继续这样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每天工作16小时。他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以及可以做什么。

他给自己列了两个清单,一边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有体育、旅行、建筑、电影等等,另一边是自己擅长的事情,这边的清单很短,他意识到自己从来最擅长的就是写作。如何把喜欢和擅长结合起来?他甚至想过当体育记者,但最终选择了编剧。

辞掉工作,他来到中国当一名英语老师,他说这份工作虽然他一个月只能挣300美金,但好处是空闲时间很多,每月只需完成很少的教学任务,其他时间随他支配。他从来没有上过什么编剧课,更不要说电影学院,于是开始自学编剧。看过麦基的《故事》,上面划了各种重点,更关键的是,他开始详细分析各种电影剧本,看它们吸引人或不吸引人之处。他说自己时常采用一种方法:早上先读剧本60页,然后放下,去上课或者做其他事,但自己会在脑海中想故事后来的走向,然后晚上再把剩下的60页读完。

《斯隆女士》这个故事的灵感来自他听BBC的一个名为Hardtalk的节目。他戏称自己对新闻上瘾,会在网上看很多新闻。在这次BBC的节目中,一个前美国说客因为游说工作中的违法事件被送入监狱,之后写了一本关于自己游说经历的书,节目中他就在推荐自己的书。Jonathan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成为一个好题材,表现政治的电影很多,但是专门谈说客的电影或电视却几乎没有。

之后,他花了4个月来做写作前期准备,看各种书,查询各种资料,甚至他下载了BBC节目上的前说客的听证会记录。当整个故事都已经形成后,他又花了不到两个月把它正式形成剧本。

这个剧本他并不打算让其他人看到,最初写作它就是当作一种练习。于是这个本子在他的电脑中静静呆了几个月,在几乎快忘记的时候他突然有一天看到一个报道,说Harvey Weinstein的公司准备拍一部电影,其构想和他的剧本有很相似的地方,他想如果说Harvey都愿意拍这样的电影,也许他可以试试找个经纪人来兜售自己的剧本。

他当时在韩国教小学生英语,不认识在美国的任何一个人,更不要说洛杉矶好莱坞的圈内人。为了找到经纪人的信息,他查看了历年好莱坞黑名单明细(这也真是诡异的地方,他最初查了黑名单找到了经纪人的联系方式,后来自己的剧本还上了黑名单!),不是为了看哪些剧本入榜,而是想查到这些剧本的代理经纪人是谁。找到几个经纪人的信息后,他给他们发了一封询问信,信很简短,主要就是简单介绍了剧本大纲,很快得到了Scott Carr的回复,Scott表示对他的这个题材很感兴趣,希望看到完整剧本。Jonathan发了pdf版本给Scott,但之后几个星期了无音讯。

Scott有一天突然想起还没看静静躺在自己邮箱中Jonathan的剧本,于是抱着尝试的态度看了看,本来以为看10页可能就没什么兴趣了,但想不到一口气读完了,而且非常喜欢。Scott立马给Jonathan发信,问他是在洛杉矶吗,如果在,找个时间一起聊聊。

这时Jonathan才告诉Scott,他是英国人,而且他人在韩国!Scott当时可能有种“上了贼船”的感觉,Scott自己后来说,如果一开始就知道Jonathan的国籍和他身在何方,一定不会理睬他的query letter,因为太麻烦了,这个外国人无法合法在美国工作。但他那时已经看了剧本,而且很喜欢,这条船他已经不想下了!

Jonathan的成功既有偶然又是必然,套用一句俗话,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他静静潜伏在亚洲,拿着微薄的薪资,享受着自由的时间,不忘记自己的真正目标。我想,如果他不能凭这部《斯隆女士》出头,也一定会通过之后的创作取得成功,要知道《斯隆女士》就是他的一部习作啊!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剧本,编剧说他学习过麦基的《故事》,在仔细分析过这部影片的每一场每一幕之后,发现它是那么工整,几乎完全符合麦基说的最常见的三幕形式。

一、建立故事背景(前半小时):S团队和前公司之间的对立关系建立

前面差不多半小时建立起S的女强人形象,工作等同于慢性自杀,已让她陷入困境,这个困局如何破?

本片建立最大冲突的关于枪支的议题出现,S对NRA的提议嗤之以鼻,随后接受了NRA游说对立方Schmidt的邀请;S前公司顺利拿下NRA的案子;两边的冲突对立关系正式建立。

二、故事展开部分(共50分钟,34’----- 1h25’):S团队逐渐建立优势的过程

S通过晚宴安排演员在晚宴上提问促使议员表态,这个事件恰恰是Esme事件的预演(就像Jane说的,S会给队友安排在他们自己都不清楚的位置);S逐渐安排Esme从事幕前工作;S铲除内奸;对手方威胁掌握6张vote的议员Hank,但被S安排了游行围堵扳回这局;这一部分的最高潮出现在TV辩论上,Esme过去被揭示。

三、故事转折部分(半小时,1h25’48’’---1h54’11’’):S团队优势尽失

S团队通过Esme事件本来建立起优势,只需要4票就能获胜,但Esme差点被枪杀的事件又让事情发生了反转;各种对S的负面报道,女记者的刁难;对手为国会听证会寻找出证据; 议员出示NRA的王牌——S填写的为议员安排旅行的表格。至此,大家都觉得S团队必输,除非有一场地震。

四、高潮部分(10分钟,1h54’11’’---2h03’46’’):剧情再次反转

S的听证会自述打出王牌,引发地震,剧情反转,S团队重获优势。

五、尾声(最后3分钟):

法案的最终结果出炉;影片最开始提出的困局基本解除,没了工作也就不会慢性自杀;S出狱。

按照麦基的方法,以上的一属于第一幕(30分钟),二、三属于第二幕(80分钟),四、五属于第三幕(15分钟)。大家去看看麦基的第九章“幕设计”就知道编剧Jonathan是多么好学听话的学生,而且关键就是这样的剧作设计是有效的,至少对于我来说,第一遍看的时候,字幕奇差,但也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到影片最高潮还会被煽到。

另外除了三幕设置外,编剧在全剧几乎是每20分钟,有时候甚至10分钟就会出现一个小高潮,所以看上去一点都不会觉得枯燥。这里具体说几个:

20分,S拉着团队跳槽,但助手Jane没有跟着走;

30分,S在听证会上不再用宪法第五修正案作为挡箭牌,她面临审问不能再保持沉默;

48分,S在晚宴上使用了Plan B,顺利让发言的参议员表示对S团队有利的态度;

1小时,S揪出自己团队中的叛徒;

1小时10分,S在电视辩论上暴露了Esme的背景身份;

1小时30分,Esme差点被枪杀;

1小时55分,S在国会听证会上作最后的陈述,引爆“地震”;

除此之外,整部片子节奏相当快,每一场戏2-3分钟就结束,转场非常迅速。这样的节奏感也很难让观众感到无聊。


刚看完电影就让我想起诺兰的《致命魔术》,两者之间最相似的地方就是开片和结尾都有一段可以揭示影片关键的独白。《致命魔术》是关于魔术的三个步骤,而这里是S最开始说的关于lobbying的独白,当这段独白在高潮部分又一次出现时,观众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S一直先于对手一步。

编剧很擅长在影片各处安排各种重要元素,且这些元素会不断出现以加强观众的印象。

比如吃药这个细节至少出现了7次,它不仅说明了S被工作侵蚀的生活,处于慢性自杀中,还在听证会上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参议员问到S嗑药,S才发作,不再继续用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作为挡箭牌;

再比如win(赢),这个全片反反复复出现至少六次,而对于输赢,S前后的观点也发生了转变,正如在影片最高潮她的自述中说的,最开始她接受这个挑战是因为想要赢,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赢地更多,但越到后来她越体会到游说限制枪支法案的通过是right thing to do(正确的事情),这才是更大的驱动,因而S从一个一心只想着输赢的人变成了在某种程度上为正义和正确的事情而奋斗。这里的心里转变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事情有关,特别是她利用了Esme,甚至让Esme差点死在枪口下,在机场相见的那场戏中,她是有内疚感的,模范姐这一场戏的表演很有意思,在一方面你感觉她在做戏,包括擦眼泪的时候都感觉她是演出来的,但另一方面又会觉得这样的表演很真实,因为S是一个不善于在别人面前流露自己真实感情的人,一旦流露出真实情感反倒会觉得虚假,甚至她自己也可能吓了一跳,所以她需要赶紧马上掩饰掉它。

另外,影片的首尾呼应并不仅仅是那段关于lobby的独白,还包括自杀这个话题。影片刚进行差不多15分钟,S跟她的医生有一次通话,医生称她的行为就是慢性自杀。后到了影片结尾处,律师去监狱探访S,律师问S:为了这个案子毁掉自己的职业生涯值不值得?S回答:“Career suicide is not so bad when you consider the alternative is suicide by career . (职业自杀并不那么糟,如果你考虑到另一个选择是被职业弄自杀的话。)医生会告诉你这样做其实符合我的利益。”S从最开始的职业困局中走了出来,这一问题在影片结尾处得以解决,虽然我们不清楚她之后的路会怎么走 ,但至少不会太坏。

另外还有一个被提及了两次的名字:苏格拉底。最开始我一直想不通安排这个哲学家的名字出现到底是为了什么,豆瓣网友也有做分析的,但都不太能令人信服。当然有分析说S就有点像美国民主制度的牛虻(类似苏格拉底的自喻),这个我还是比较认同的,这是从意义的方面作分析。但我还想了解在剧情发展上这个小细节到底起什么作用,后来又仔细看了看,我想到了一个理由,当然也不一定对,欢迎批评指正。第一次出现这个名字是S和助手Jane的谈话中,Jane说自己要回去读研究生,S说:你想把自己埋在苏格拉底的书堆中吗?Jane说:苏格拉底事实上从来没写过什么。而第二次出现苏格拉底,是S在参加了party后凌晨三点给Jane打电话,S问Jane:苏格拉底什么都没写过?那其他人是怎么知道他的?影片中,Jane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镜头直接跳到了第二天白天的公司,S在干什么呢?她在填写表格,填写的正是为参议员安排旅行的表格,而这个表格在全片起了重大作用,正是这张表格成为国会听证会的直接证据,没有它,就没有听证会。所以苏格拉底是什么都没写过,但其他人可以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的著作认识他,但S从中得到的启示并不是什么都不要写,恰恰是要写出来,才能设好这个局。

这种反复出现的元素还有不少:比如蟑螂;还有地震;再有5年,这个5年每一次都代表的是作伪证的判刑是至少5年;又比如叛徒,S在真正抓出叛徒之前就已经和女手下涉及到这个话题;再比如赢得女性的支持,在S跟老板正式说自己的pack已经募集了1500万美元之前,已经有至少两个地方在表现她在拉女性支持了,而这个想法最初是由NRA方那个老头提出的;关于说客不能为国会议员安排旅行的说法至少出现了三次。

这些是为了什么呢?一方面是给你下个hook,引出后面的重要情节,另一方面要知道观众的注意力是不可能特别集中的,你得不停去强化一个元素,这个重要元素在后面才能发挥出其不意的作用。种种铺垫在剧作上有着重大意义,是一个故事能否讲得通顺而天衣无缝的重要环节。

编剧Jonathan的心思之细密,甚至连那个试图杀死Esme的枪手也不仅仅出现了一次,之前有一个大屏幕的镜头,屏幕上是Esme在宣传限制枪支,而背影那个穿着带帽外套的男子就是枪手的第一次出现。

当然,剧情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特别是S因为快输了而发作,愤怒地把桌上东西都掀到地上,这个情节特别不合理,因为S明显是大局掌握在手,这种情节设置完全就是在欺骗观众。

我认为这部片子的剧本真可以用典范来形容,编剧不愧是学法律出身,基本上全片情节安排滴水不漏,而其非线性叙事也把观众积极带入剧情中,让他们必须跟着一起思考。很开心看到这样的电影,它就是一部编剧教科书啊。

(本文为习影记原创,如需转载,请取得许可。)

 3 ) 这部影片我刷了四遍,国产职场剧比起来弱爆了

文:黄兰
公号:黄兰

世界就像是一个大赌场。

在权力的游戏中,只有比肮脏的对手更加肮脏,才能成为真正的高玩,你唯一纯洁的就是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贪婪。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这里只遵循一个法则: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这里有一夜之间暴富的亿万富翁,也有一夜之间从华尔街精英变成了阶下囚,这里从来不会笑娼,但是笑贫是主旋律。这里是天堂,也是地狱,这里没有男人与女人之分,只有成功与loser之分。

这里适合玩家来玩。而斯隆女士,就是其中一位高玩。

当一个漂亮的女人站在男人面前,而男人们想的不是上她而是想着怎样打败她的时候,这个女人已经无敌了。

斯隆女士,华盛顿的“说客”,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走在政要与商界间,雇佣她的公司将她看做王牌,而对手则对她恨之入骨,她臭名昭著,却有无数公司趋之若鹜,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雇佣了她,就有胜算的90%可能性。

在“两党枪支案”中,拥枪派大佬来找斯隆女士,希望她利用影响力,鼓励女士们也拿起枪支,保护自己,斯隆女士听完,无情地笑了起来。她说:“这真是一个荒谬的想法啊。”

上司很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当着大人物如此不给面子的斯隆女士,却是公司的摇钱树,他们指望着她打胜仗,于是对她的无情嘲笑选择了忽视。

什么样的职场女性可以如此任性?----无可替代的女性。

任性的背后是斯隆女士每天需要吃药保持清醒,尽量延迟睡眠时间,看大量的书籍,一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就连性生活也是找男鸭解决。无敌理性,不停思考,大脑高速运转,医生说她这样叫慢性自杀,她却穿上细高跟,擦上诱惑红,去了宴会结交她想认识的人。

果然,一个男性跟随她出来,她给了他三分钟时间说重点。男性是反枪派那边的领导,希望斯隆女士去帮助他们,将选票通过。

这有多难呢?

拥枪派:有大量金钱、宪法通过、背后是大量华盛顿议员
反枪派:非盈利组织没有钱、要撬动宪法、支持者多是儿童、妇女。

可是斯隆女士决定去“反枪派”,不是她曾受过伤或者立场多坚定,而是在这场游戏里,看似弱势的一方,如果赢起来会比较爽。

To win, 是斯隆女士骨子里流淌的血,她的团队大部分跟她一起去了反枪派,离开了这座城市最好的办公楼,而跟她两年的助手却选择留在拥枪派里。

决战开始了,斯隆女士需要拉16张选票,而对方仅需要8张。

首先,是plan B 计划。 斯隆女士让美女A去参加医学晚宴然后举手问问题,逼着议员当众说出是“支持枪支还是反枪支”,美女A举手却被跳过。原来对手早知道他们会来晚宴,在提问名单上动了手脚。

对手得意的笑,美女A哭丧着脸,而斯隆女士则胸有成竹,此时一个陌生男人举手回答,他是一位医学博士,可他却在问“反枪支问题”,议员当众表态他反枪支,对手惊了。这个男人是什么鬼?美女A也惊了,怎么领导还留了一手,不告诉我有plan B?而斯隆女士则获得想要结果后,扬长而去。

选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斯隆女士略感不适,让黑人妹子C去上电视演讲,此时斯隆突然改了战略,要去佛罗里达州,领导质疑,斯隆女士自信的说,你相信我。

没多久,准备开会的过程中,斯隆女士把文件一一给了团队成员。然后宣布不去佛罗里达州了。美女妹子B很不解,之前做的工作都是无用功了?

斯隆女士看着妹子,说大家翻资料翻到第XX页,妹子B与对手公司见面的照片被翻出来,原来佛罗里达州的计划是为了钓鱼,声东击西,钓出间谍B妹子。B妹子瞬间被炒鱿鱼。

此后,对手公司激怒斯隆女士,希望斯隆女士一起上电视辩论。斯隆女士答应了,戴上了黑人C妹子。上妆过程中,她让黑人C妹子也化点妆,原因是摄影棚到处都能拍到。

在电视里,斯隆女士美丽优雅,那套说辞却不再是公司演练的台词,团队成员纷纷摊手,搞什么?然后斯隆女士情绪越来越激动,说了一番热血沸腾的话语,直指你们可以去问问枪支案躲在角落里看到同学被杀的小女孩的心情?去问啊,就是她。

然后直指黑人妹子。

黑人妹子呆了,曾经说好的隐瞒自己身世,隐瞒自己为何来参加非盈利组织致力于枪支案件的她,就这么被上司出卖了。

她问上司,什么时候开始计划她的?

斯隆女士说,严格意义上说,我为了胜利要调动身边一切资源,你也是资源。

后来,选票扶摇而上,只差四票,就会赢了。

这时候,斯隆女士告诉上司男,说我有1500万美元,你们随便花。上司男这时候才知道,他责备斯隆女士出去社交、游玩,原来都有目的。斯隆女士去见了女企业家、女权主义,短短几周筹集了1500万美元,去对抗拥枪派的大财团。

当时女企业家说道:“我从来就没见你为女权主义做点什么。”
斯隆女士说:“那是因为,我根本不关心性别。”

眼看就要赢了,此时拥枪派自导自演利用了黑人妹子,安排了一场枪杀案,让有枪的合法公民救下黑人妹子,瞬间,反枪成为笑话。

而这时,曾经的助理眼镜妹子,也找到了打击斯隆女士的致命签字文件。对手公司于是决定开一场国会听证会。他们让议员法官在会上羞辱斯隆女士,让她名誉扫地,于是贿赂了法官。

果然,那场听证会,斯隆女士险些失控。她解释自己吃药是为了清醒,解释自己的生活,然后她看到了“社交陪同”男鸭出席会议,但男鸭非常有职业道德,死不承认斯隆就是客户。

最后,法官准备让道德委员会去评定结果了。

斯隆女士说了这么一段话:“游说是深谋远虑的博弈,需要关注对手的行为,并做出相应对策,能够预见对手牌,静待其出牌之后,亮出王牌者,为王。”

当所有人都以为斯隆女士这次完蛋了,她亮出自己最后的底牌:告她上听证会的眼镜助理妹子是她安排在对手公司的眼线,她早就监听了法官,知道了贿赂事件,并拍摄下来。

此举立刻引起现场轰动,效果不亚于“地震。”

斯隆女士在最后一刻赢了。以惨烈的送自己进入牢狱的5年时光(监听违法判刑5年),赢得了这场博弈的胜利。

几个月过去了,她被释放出狱,而出来迎接她的会是律师?助理?还是?

无论如何,她用自己强大的魅力,征服了所有人。

正是这必须赢的气魄,折射出最耀眼的光芒,其他一切都为此让道。

我很少看到如此气壮山河的女性角色,比起国内只知道靠男人上位的玛丽苏职场女,我太欣赏斯隆女士了。她的对手全是男人,但在她取得胜利的那一刻,他们全都释然笑了。因为没有永恒的敌人,以后再见面,也许就是合作方,而斯隆女士的能力已经深深折服了所有人。

布局、布局、再布局,是斯隆女士的生活。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千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什么天天加班、熬夜,如果努力就能成功,富士康流水线的工人个个都比你强。

斯隆女士勤奋,但她总打有用的仗。她先布局,再去执行,而不是一直在做无用功。

请不要假装努力,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左右两难的境地,那是因为我们对欲望还不够虔诚。

 4 ) I was hired to win.

刚从电影院看完回来!

这部片子没有政治立场,没有鲜明的性别意识,没有对和错,只有输和赢。虽然一开始就猜到了眼镜妹可能是诱饵,不过最后一气呵成环环相扣揭开谜底首尾相连真的是看得太燃啦!

去豆瓣上看这部片子一星二星很多,反面声音无非是以下几种:女权左婊啦,政治正确啦,强行洗白啦。可是其实这部片子没有女权啊(劳模姐自己都说了不挺女权啊,与其说女权不如说她的形象是模糊了性别意识的,而且利用女权拉捐款,太讽刺了),也没有政治正确啊(整部电影没有任何明示或者暗示说枪支控制是正确的啊,劳模姐自己也吐槽了啊,我不是因为认为这个正确,我只是觉得站这边赢了比较爽啊),也没洗白啊(喂到底哪里洗白了啊!结局要是敢变成为了正义为了人民舍小我为大我才是洗白吧),从头到尾劳模姐布了一个大局,目标就是为了赢得爽呀,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正确”,这是多么迷人的目标啊。劳模姐说I was hired to win的样子帅呆了!

政治哪有什么正确,群众的利益哪有可能一致,不过是不同力量的妥协。大家都是为了爽,有的人有钱了就会爽,有的人有权了才会爽,有的道德卫士通过崇高理想达到内心高潮才是爽,单纯为了赢也是爽啊,我觉得这恰恰拍出了政治的真实面目。

看完有一点疑问,电影里说作伪证是最少5年的,可是劳模姐明明已经宣誓自己没有非法监听,在最后揭谜底的时候又等于承认自己作伪证,为什么这么快就放出来了啊?我是漏看了什么吗?


顺便吐槽一下香港的片名翻译,枪狂帝国...呃,差点就要因为这个名字错过好电影了。

 5 ) 太纠结剧情反而错过了本片的腰领

看了挺多评论感觉跟自己眼中的本片相差很大,于是说点个人看法: 1. 我眼中这本电影有教科书级别的工整漂亮,特别是剧作上;导演也特别稳,有些地方可能处理得过于戏剧风格,扰乱了严峻的表达和批判,或许我心中可期待Eastwood来拍这么一个故事。如果分析剧作和视听手法,闪光点实在太多,这一刻没有动力细写,结尾随便点几句,也未必有几个人会看。 2. 粗略扫过,一堆影评中,扬的贬的,就是找不到切中要害的,重点聊下这个问题: i. 不要太纠着剧情了!因为斯隆布局构思,运筹帷幄,冷酷坚毅认为本片牛逼的观点实在外行。角色牛逼是编剧写的,导演导的,演员演的,各方位工作合格,就能让你代入,相信这角色的厉害,但一定要能跳出来看到文学作品虚构的本质。“角色智商高,所以影片水准就高,或者情节反转多,意想不到,背后都是阴谋算计就是导演厉害。”这是中国观众,特别那批所谓追捧“烧脑”片观众的一大公共误区。什么小丑演得好是因为他能讲出三个不同版本的嘴角微笑,《超体》厉害是因为它敢让人脑开发到100%,都是荒诞之谈,背后是逻辑或某些基础知识的缺失。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长期浸淫在那种复述剧情,分析故事有多曲折或感人的影评之中,捧着这些跟艺术水准无关的东西当严肃批评,误作认真思考的状态。不客气的说,太多观众仅仅停留在看剧情的层面,也造就了《驴得水》能被捧上年度口碑榜第一的闹剧。 ii. 这部电影不是在宣扬成功学!这点显而易见,那些大赞女主角目标明确,遵守契约,有职业素养的人,真有点被功利社会中的冷酷现实压垮脊梁的嫌疑。评论和短评那么多把“I was hired to win”记小本本上的朋友,谬以千里。麦登属于非常遵循戏剧传统的导演,所以电影非常工整,题眼强调了那么多遍“A conviction lobbist CAN'T only believe in her ability to win”,就是在说有强大信念的说客不能成为提供职业技能的工具,要有自己的立场,一翻面也给大家看了“For service rendered,P Wyatt offers $0”。主角一分钱没收,驱动她的完全是信念,电影不是在歌颂一个职业人,是在表现一种舍生取义的态度,其实从跟男公关的对话等处都可以见到呼应,所以说影片绝对有教科书级别的工整,这些有机会细说。 iii. 这部电影重点不在政治!英国导演,拍《莎翁情史》、ITV版《福尔摩斯》、《涉外大饭店》的麦登,歌颂啥美式民主,宣扬个蛋女权、白左,也扯不上强挺“控枪”,这些都是躯壳,内核明显还是在讲人情、人性、社会公理,看过《莎》《福》《涉》及导演其他作品的朋友应该能想明白这点。那些对政治机器的刻画都是为故事和角色服务,影片看似充满了大段专业台词,对中国观众来说压力巨大,但都是面子活,多一句少一句无关大局,真正的“主动作”在角色采取的行动,眼神间的沟通,这些有时间我挺想再分析下的。 诚然,中国的环境是个政治气氛有些怪异,大家不能自由表达的环境,但真的不要草率地把您从电影中直接抓取到的政治观点套用联系到个人价值观上,并以此去评判电影。事实上,被大家抓出来津津乐道的那些政治意见往往跟影片主题毫无关联,被广泛议论是因为这些是不需要政治素养门槛就可以被识别的浅层表象。像《布达佩斯大饭店》背后的犹太磨难史;《阿凡达》背后的“自觉有良知的殖民者”思维以及印在战机上的“反华”隐喻倒真的不会被大众留意。有趣的是:本质的,深层次的意识形态观点也往往是能骗过XXX机构审查人员,成功走上大银幕。 iv. 我眼中影片就是在讲信仰,两条主题线:一个是信念大于个人的牺牲精神;一个是人性觉醒的救赎。合在一起其实还是基督教的信仰问题,无条件的信仰。斯隆攒这么大的局,不是为了赢得什么控枪法案,而是要反抗机械的,被寄生虫侵占而变质的民主机器,其实从她开始驳斥宪法那里就透露出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赢一场游说那么简单。她支持控枪法案是因为这符合她的道义,从一开始便决定了暴露自己过往的罪行而要去将官员拉下马。从剧作角度处处都有这样的指示,另说一点,影片其实从未给出过斯隆作为功利者为何要去接下此案的动机,也从未试图解决这个矛盾,因为这只是个伪矛盾,她整过过程的出发点就不是一己私利。 另一条线是救赎:她对人刻薄,伤人不留情面,但在完成“大举”的路上,在公关男等人的“点播”之下,斯隆明白人情之可贵,重拾人性,完成大义的同时也实现个人的拯救。配合着,也有“学术妹”放弃功利重走“学术”;“间谍女”心智薄弱受到蛊惑后背叛、悔恨、受惩罚;公关男尊重自己的身份,不肯出卖流露出真性情的斯隆(其实这个鸭鸭是作为本片道德范本的存在,说出了很多真相);“怀疑”女怀疑、纠结,最后理解斯隆芸芸。这些其实都可以归结为在宣扬基督教的善,无条件的信仰,整个故事就是斯隆撕掉撒旦的面孔,让体内的耶稣走出来的演化过程。 3. 主题相关及对网络上评论不得腰领的愤慨就说这些,简单说几句本片技术上的优缺点: 优点:真的特别工整,特别讲究,无论剧作,剪辑,镜头语言,超级稳,比如机场、监狱两场采用自然光的戏在语言、构图上都很有美感。其实技法方面我的了解也很是浅薄,或许后面有时间,或许有人看到这篇文章希望继续探讨,我可以尝试着再盘一盘。每个动作、眼神,都在为故事和角色服务,帮助解决问题,绝不浪费。 缺点:太戏剧化(我姑且认为这是不足)。这么说结合了一些我对这位英国老派导演的成见,像很多英国电影,抓得一手好马,工整之致,却不免让人感觉有些套路,削弱了批判与思考的力度。多些跌宕起伏,反转倒叙会让故事更好看,也略增加些商业性,于是影片中甚至有不少带点误导性的“佯攻”,比如反复暗示“怀疑”女的摇摆不定,刻意略去心路历程直接展示斯隆对局面失控的绝望表现(崩溃戏、机场的沮丧表情)等等,让观众的注意力被故事牵引着走,很难有间离的机会。以上我私认为的缺点,或者限制影片高度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思路太经典,太板正了。 行吧,随便说这些,我现在也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能坐下来认真写这么多快是今晚的极限了。我其实各方面见闻见识都相当肤浅,只说些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人看到,喜欢不喜欢的都尽可能来批评,或许有时间我还想把对影片的读解和分析进一步完善。~~

 6 ) 你是否愿意与斯隆女士同行,哪怕成为一颗棋子?

《斯隆女士》是一部常常被宣传为关于美国“禁枪话题”的电影,听上去话题敏感劲爆,但是看罢此片,我的感受是,这更像是一个商业上一气呵成,反转精彩的政治惊悚片,主题上更是关于目的和手段的令人深思的电影。而禁枪这个话题的选择很巧妙,围绕这个主题,两派的人都坚信自己的正确,似乎没有中间路线,而当片中的明星政治说客斯隆女士,为了禁枪这样她的角度看“崇高”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时候,个中细节就值得咀嚼了。

杰西卡 查斯坦在本片中的表演绝对是加分项,她很好的演绎了一个复杂的说客角色。片中的斯隆女士干练自信却又精神焦灼,周旋于政商大佬之间却又孤独而敏感,片中有几段她与应招先生的桥段,毫无香艳的感觉,斯隆女士如同开始一场工作,爽快高效绝不拖泥带水,不漏痕迹的将这个角色的特性贯穿始终。在片中,她是一个气场逼人,却很少咄咄逼人的角色,面对质询,也是不紧不慢,特别众人围观,议员嘲讽般的提问时,几处喝水吞咽的细节让她倒是显得超然于世。是的,提到说客,我们本指望看到的是一个人慷慨激昂,或者阴险狡诈的形象,斯隆女士不是这样,她显得优雅沉稳,时不时针锋相对,但是片中表现的更多是她的领导力和缜密思维,这样的角色定位和表演实在令人耳目一新。

同时,这部影片大部分时候,导演也设了一个局,那就是斯隆女士形成了一种阳光与阴暗并存的人物,阳光的一面在于她对禁枪话题有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激情,阴暗的一面却在于她的个人境遇,她众叛亲离,孤独前行,暗地里需要药物打气,也会面临精神崩溃。而禁枪这样的争议话题下,本片中的反对禁枪一方,则被实打实的刻画成了反面角色,尽管这个议题在美国社会语境下无所谓好坏,只是各方利益博弈的话题。作为斯隆女士昔日的同事,他们站在反禁枪一方,无所不用其极,从惯常的直接针对议题的各种技术性交锋,到背后针对斯隆女士的污名化,慢慢的把这个故事导向一个斯隆女士作为一个政治理想追求者,被政治迫害的阴谋故事。

然而,影片的推进过程中,也在拷问着观众的立场,也让斯隆女士的形象更加多层次化,而非落入高大全的窠臼。为了自己眼中高尚的目的,可以不顾道德吗?可以不顾他人感受吗?可以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吗?甚至可以公然违法吗?斯隆女士的回答应该为:“是的”,这是个令人矛盾的局面,在理想的道德语境下,一个看似高尚的目标,似乎应该也是通过高尚的路径达到,这才是最高的“圣人”的追求。然而现实却是,当你置身于一场具有对手的角逐,一切高尚的目的也被具化为具体的竞赛,很多时候,我们工作也有这种感受,什么阶段是最爽最有激情的时候,常常就是制定工作计划,或者商业计划书,或者RoadMap的时候,都是令人干劲十足的目标,令人激动的前景,但是一落实到具体行动,常常推进起来焦头烂额,何况在外部有各种竞争,内部又有部门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的内耗,头疼啊,不用点手段行吗?

斯隆女士正是这样,其禁枪动机慢慢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她要“赢”,就如一场足球比赛,为了赢球,技术很重要,传统上观众也希望看到行云流水、水银泻地的进攻,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什么摆大巴、有意犯规、跳水假摔都可能用起来。而斯隆女士正是在各个环节与其对手一样,进行针锋相对的“犯规”,而其中涉及一些政治手段和法律方面的,从观众角度看来,看多了《纸牌屋》似的剧情,感觉也见怪不怪,让我感到更为难的倒是最不突破社会既有规则的做法:不顾他人的感受。

片中,在我看来比最后反转更有冲击力的一幕小反转,在于斯隆女士在一次媒体节目中,向对手,也同时向自己的队友发动了一次“突袭”,毫无预兆的将一位有着不幸经历的同事推向前台,让她也有被“背后捅了一刀”的感觉,令人错愕。这一幕极具代入感,观众也难免将自己代入到被强行推进旋涡的斯隆女士的“战友”身上,因为一下子离我们很远的政治斗争被这个情境拉近,你愿意被你的同事以所谓大局当做一个“棋子”吗?从这个角度看,斯隆女士是个结果主义者,为达目的,她可以考虑做任何事情,唯一需要琢磨下的可能就是成本,她甚至愿意把自己当做成本算计进去,发起最后一击。

《斯隆女士》巧妙设定了“禁枪”这一敏感,同时又能充分设立道德困境的话题,体现了一个说客的复杂面目。本片的节奏推进并不快,但是一环扣一环,不断在其中制造高潮,也让斯隆女士的面目愈加复杂,让观众对她的认知愈加纠结。与之相比,最后的结局倒是有些生硬而仓促,看起来痛快,但却缺乏观影过程的愉悦,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面对斯隆女士的这场局,确实留下了结合真实生活,我们难以回答的问题:你愿意与一个绝对结果导向的人同行吗?

原文地址

欢迎关注公众号:关于电影两三事,(ID:aboutfilms)

 短评

我愿跪倒在查斯坦面前亲吻她的高跟鞋。不用在乎这个扯得峰回路转的故事,轮廓、音色、身段、装束,查斯坦完全是出演了一套顶级写真大片,举手投足说话神态都点起我心里的火。

7分钟前
  • 诸葛钢铁
  • 力荐

其实不差,我怀疑imdb上被拥枪派给一星运动了。一开始以为是写实风,看到最后发现是扯淡风。。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扯淡的话大概会感觉更好一点。整个特区最有职业道德的就是那只小萌鸭。。

12分钟前
  • 小油飞
  • 推荐

好看极了!!!!特别精彩!!!!强烈安利!!!!

14分钟前
  • Amberose
  • 力荐

扎实的剧本,手到擒来的表演,查斯坦美哭了!

18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cool!(之前有朋友问,是不是女强人必须要剥除女性特征活得像个男人?这个问题大概首先就预设了“干练精明”专属男人。看完片觉得,同类型如果换个男主人公那么大呼过瘾的一定胜于现在热度。男人战到孤家寡人迎来更多的是尊崇,女人战到毁天灭地更容易引起的是质疑。)

19分钟前
  • 小灰烬
  • 推荐

调虎离山,威胁家属,安插间谍,背叛同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包括自我牺牲,美式精英价值观,career suicide or suicide by career?故事和演员都挺有Aaron Sorkin的感觉?

20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在最后10分钟的反转把故事转变为政治童话之前,它一直是一部严肃以角色为中心的佳作,华盛顿最强势与优秀的Lobbyist因为自己失控的野心而成为己方阵营最大痛点,它是一部快节奏对话密集线索缜密的政治惊悚片,但一切似乎都要被查斯坦的光芒所笼罩,她用实力再次证明了自己是当下美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

22分钟前
  • JoshuaLi
  • 推荐

为了赢你愿意付出什么?为了信仰你愿意付出什么?女主在这个游戏中觉悟更高而已,这样的人即使被“玷污”名声,依然会有人请她,这就是一个赢的人。

24分钟前
  • Andrea
  • 力荐

全盘掌控,一招致胜,所有人都在她的布局之中,局中最大的棋子是她自己,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并非不信任同伴,只是需要时间,了解与信任,总是相互。略讽刺的是,预料之外的应招男却没有背叛她。节奏紧凑,政治背景题材做的如此故事性,剧情抓的点相当到位,Jessica Chastain演得好,这才是女强

29分钟前
  • 力荐

剧本写得太漂亮了,剪辑赞,不拖泥带水。能把政治类的剧本用倒叙拍出来而且还不让人觉得头晕,实在是高#劳模姐#演技大赏,这样一主扛住的本子,大量台词的运用,确实厉害。但是结尾斯隆玉石俱焚做法实在有点桥段化啊。

32分钟前
  • oh la la
  • 力荐

这才是真正的口红种草机好吗?

37分钟前
  • CeBerg
  • 推荐

抛开政治,抛开法案,抛开主旋律渲染,劳模姐的表演然我对这个miss sloane又爱又恨,又崇拜又害怕,又心疼又肃然起敬……在尔虞我诈的男权世界里,让男人们既看不懂,也跟不上趟的劳模姐,美、燃、撩咋咧!!就是那句话:“Can you be normal?”,不能啊,normal多无聊啊!#二刷席位#

42分钟前
  • 臭臭
  • 力荐

如何無堅不摧,就是先殺死自己。

44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这部电影在希拉里败选后才出来真是生不逢时,它完全对不起劳模姐光芒万丈的表演。强大、无情的斯隆女士,为战斗而生的事业女性。悲哀的是现实中我们永远不会有像她那样掀桌的勇气...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81/100 这部在我心中可以和“二十世纪女人”并列为16奥系两大遗珠。“斯隆女士”情节节奏快而不乱,有条不紊地抛出一条条讯息,在调度上和精彩的群戏貌合神合。Jessica Chastain的表演难度和完成度都是超一流的,电影整体有点像“焦点”,但是更戏剧化,政治态度更明晰。

48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很喜欢这种气氛和始终没有冷场的感觉。感觉非常适合Chastain。不过因为人物太美时常会忘记这一切其实是多么丑陋。

52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力荐

杜拉拉控枪记

54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加长高配版《丑闻》。高频的台词、鲜明的配角嘴脸外加《傲骨贤妻》、《新闻编辑室》各位熟脸串场,让我内心一直在呐喊为什么这个不能是一个常规剧集!短短两小时爱上了这个更为冷漠、花钱买伴、没事爱去烧腊店的Sloane,越来越情绪化的Pope绝对不是她的对手呀。

56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剧本好,音乐和画面配合完美。故事类型不是我感兴趣的,但作为电影,很棒。

60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年度最神秘而迷人的银幕形象,高度统一又濒临分裂,无比坚定又时刻动摇,如同深陷泥潭仅露出两颗眼睛却依然警觉地望向四周。依靠凌厉的剪辑,高潮总在出其不意时降临,政治是风吹草动,人性是非黑即白。要记住,没有模糊地带,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1小时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