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样东西

喜剧片其它2018

主演:弗洛里安·大卫·菲茨,马提亚斯·施维赫夫,米里亚姆·斯坦因,汉内洛勒·埃尔斯纳,卡特琳娜·塔巴赫,约翰尼斯·艾麦亚,马克西米利安·梅耶-布雷泽内德,玛利亚·佛万格勒,沃尔夫冈·斯塔姆普,Sarah Victoria Frick,Artjom Gilz,丹尼尔·弗利格,Milo Eisenblätter,Nora Boeckler

导演:弗洛里安·大卫·菲茨

 剧照

一百样东西 剧照 NO.1一百样东西 剧照 NO.2一百样东西 剧照 NO.3一百样东西 剧照 NO.4一百样东西 剧照 NO.5一百样东西 剧照 NO.6一百样东西 剧照 NO.13一百样东西 剧照 NO.14一百样东西 剧照 NO.15一百样东西 剧照 NO.16一百样东西 剧照 NO.17一百样东西 剧照 NO.18一百样东西 剧照 NO.19一百样东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10:48

详细剧情

  安东尼(马提亚斯·施维赫夫 Matthias Schweighöfer 饰)和保罗(弗洛里安·大卫·弗里茨 Florian David Fitz 饰)是从小玩到大的青梅竹马,两人共同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彼此之间的友谊坚不可破。成年之后,他们一起创办了一家公司,这一天,公司觅得了一名非常慷慨的投资人,为了庆祝这件事情,公司里开设了一场盛大的派对,在派对上,玩的兴起的安东尼和保罗决定打一个赌,赌注是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安东尼和保罗交出了身上所有的东西,两人回归到身无分文的状态,然后每一天,他们都可以在他们所拥有的东西里拿回一件,如此往复,看谁能够撑更长的时间,先放弃的人就是输家。

 长篇影评

 1 ) 一百样东西

观后感《100样东西》🙉 听了龙龙的分享,去看了这部电影。剧情没有很大起大落,讲述的是一个特别精致的人,还有另外一个购物狂,和一个追求极致时髦,不惜撒谎骗钱买各种奢侈品的女孩,他们一起相遇,经历过一些事情,然后明白了什么是快乐的真正意义。🎃 故事的开头是有两位男主人公打赌开始的,他们在醉酒后赌自己把所有的东西交给同事保管,然后每天只拿回一样东西,可以坚持100天,赢的一方可以得到全部的东西,然后将获得的一半平分给其他的人👹 龙龙也说这部电影再说断舍离 而我在观看它的时候,注意到的是另外一个问题,电影谈到男主人公的奶奶在以前做逃难难民的时候,只会随身携带一个小皮箱的物品,就足够他们维持生活,并且他们会很快乐,而我们现在很容易感觉不到快乐,这是为什么呢?即使我们饿了,就有东西吃,想买东西就会去买它,即使我们拥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也没有那么快乐。 而在电影的最后,两个男主人公因为一次分歧,其中一个人离开了城市,到达了丛林,好像他后面明白了,怎么样才能快乐,最后故事的结尾也以三个人和好,去旅行结束。 看完这个电影,我并没有很多的一些想法和启发,但是我好像觉得,看完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懵懵懂懂的又好像知道了怎样要快乐?好的电影值得分享,也值得再看几遍。 🙉 🙉

 2 ) 我的所有东西及结论

我的所有东西:

「饮食」燃气管线、炉具、烟机、洗碗池、洗碗精、锅具*6、碗、盆、筷、勺、餐刀、餐叉、冰箱、豆浆机、电饭锅、净水机、绞蒜机、绞肉机、果汁机、冰箱*2、电烤箱、电磁炉。各种调料*20。米面粮油*10。水果蔬菜*10、冷冻食品*20。

「清洁」洗衣机;牙膏*3、电动牙刷*2、牙刷*3;毛巾*5;梳子*5;吹风机;洗衣液*4;衣架*25;香皂*10;盆*4;手套*3;拖把、扫帚、撮子、抹布*5、擦玻璃器*2。吸尘器。地垫*2。电热水器、水管龙头喷头。马桶、洗手池、浴室柜子、镜子。垃圾袋、卫生纸、卫生巾。

「睡眠」床、床垫、被套*10、被子*3、枕头*3、睡衣*2。

「服饰数码」内衣*3、背心*2、内裤*3、长袖T恤*2、短袖T恤*6、衬衫*3、裙子*10、毛衣、绒裤、运动裤*3、秋衣秋裤*4、棉裤、棉衣、西裤、呢子大衣、羽绒服、袜子*9、帆布鞋、运动鞋*3、皮鞋皮靴*6、眼镜*3、伞*3、手机*3、平板、电脑*2、电脑外设*n、手环手表*3、移动电源、相机。支架*3、风扇*2。电路管线、各类开关、电灯。

「家装&其他」各类壁挂*10、窗帘*6、地板、窗户、瓷砖、橱柜吊柜、桌子*4、书*300+。各种证件卡片收据*n。药品*10、体温计、缝线、酒精、碘伏、创可贴、纱布*2。

「交通」自行车。

结论:要想做到100以内,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拎包入住,不自己做饭,而且不经常买书。

估计大多数家庭拥有物品在1000件左右。

 3 ) 我们到底为何变得不快乐了

很喜欢这个电影,喜欢它对生活可能性的探讨,更喜欢它有勇气去尝试了我不敢过的生活。

都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渐渐的变得没有那么快乐了。

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物品,不停的工作,像保罗一样不停的用劳动换来的钱去消费,可是却逐渐的没有了对物品的感受和欲望,似乎只有那金钱流通的那一瞬间才感受到快感的存在。

我们的快乐已经从曾经一些简单的东西,变成了某种短暂的刺激。

电影中有好几条主线来探讨了我们快乐的失去。

①和别人的对比中,我们忽视了自己原本的美好

在保罗与东尼,以及家人的这条关系线当中,人机关系之间的互相比拼成了某种不幸福的来源。在保罗的样中,东尼样样都比自己做的好,甚至在家中,妈妈也会买更多的乐高玩具给东尼,自己喜欢的女孩,也都会被东尼抢走,自己研发的APP也被东尼背地里收集自己的信息变成赚钱的工具。就像小时候,妈妈给保罗和东尼讲的故事那样,保罗觉得自己是故事里的刺猬,而东尼是那只兔子,永远跑在最前面。

在保罗心里,自己的妈妈似乎也更加喜欢东尼一些。

可是在东尼的心中,自己却远没有保罗想的那么幸福,他总是捉弄保罗,和他对着干,就是因为觉得自己过的不如保罗好,所以想要刺激保罗而已。自己虽然是那只跑得快的兔子,可是兔子的身后永远都跟着一直刺猬,自己必须要不断的奔跑、做的更好,才不会被追上。而在故事的结局,刺猬赢了,而兔子输掉了那场比赛。

在保罗问出妈妈:“你是不是更希望做他的妈妈?”,妈妈的回答说,她对保罗好,只是因为保罗看起来并没有你那么幸福。

我们总是在和周围的人进行着比较,在一次有一次的对比当中,我们忽略了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总是眼红别人的幸福。

就像曾经在职场中时,自己努力后拿到回报的那一刻原本是十分喜悦的,可是在知道做的不如你多的同事拿到的奖赏比你更多,原有的快乐似乎就立刻消失了,也许还会变成不公和愤怒。

先不说和他人比较,原本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各自的成长和经历本就不同,且我们所了解到的永远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而非全部,因此要用这些不平衡的要素去比较就很没有意义。而且因为看到了别人得到了更好的成就,自己手里的那份光就变得暗淡,很是不值得。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认真过好自己的生活,看到自己拥有的部分,那么保罗是那个结局赢得比赛的刺猬,东尼是那个一直跑在前面的兔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故事。

②我们在被商家制造的需求绑架

保罗拼命的买的那些东西,通过大数据可以看到,凡是安娜推荐给他的东西,他都买了,以至于东尼骂保罗说,你就是个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婊子,也因此展开了这场100天100件物品的对赌。

大数据是个好东西,它会给你想要的,可也容易变成一个只有你“想要”的囚笼,数据筑起的壁垒,会让你看不见外面更精彩的东西。

那些一次次的想要和购买欲望,完全是针对了你的喜好,不停的推至你面前让你欲罢不能的东西。有些东西虽然喜欢,可是并不一定要购买拥有,这个社会其实就在不断的制造欲望,把那些原本不是那么一定要的东西变成我们求之不得的需求。当你的需求一次次被满足,你就需要新的东西去填补,重新疲于奔命的去准求那些商家制造出来的需求中,循环往复,像一只永动的仓鼠。

想起小时候,一直都是使用香皂洗澡,最初我妈买回沐浴露的时候,还特别不喜欢,总觉得洗的不如香皂干净,还容易假滑。后来电视上沐浴露的广告逐渐变多,似乎丰富的泡泡、浓郁的方向、挤压式的瓶盖以及华丽的外包装才是浴室之间的浪漫标配。人们也逐渐的接受了这种设定,原本觉得香皂好用的我也不知不觉间的认为洗澡原本就应当使用沐浴露。

有些东西,你原本不需要,只是人们让你觉得需要罢了。被层层叠叠的需求推搡着,就很难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了。

③关于物品的阈值问题

“这是我们爸爸的爷爷和奶奶,他们有57件物品... ...他们相信上帝,觉得在死后会有更好的生活。”

“这是我的爷爷和奶奶,他们有200件物品... ...他们相信未来,觉得未来会更好。”

“这是我们的爸爸和妈妈,他们有650件物品。”

“这是我们,我们平均有1万件物品... ...我们拥有自由,未来就在这里。”

我们似乎处在一个很好的年代,却又在一个很难以获得幸福的年代。

在人们过去的年月里,人们缺少物资,因此珍惜每一件物品,他们对未来还有所期许,因为他们还有值得去相信的空间,他们还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生活。

可是在此时此刻,我们就是曾经的人们所期待的未来,我们拥有繁荣的社会、丰富的物资、和平,以及人们长久以来追求的自由,可是我们却很难以再有什么期待了。

保罗躺在奶奶的腿上,问奶奶为什么以前你什么都没有,却有那么简单的快乐,而我们拥有一切,快乐却如此的短暂。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一出生,就什么都有了,我们原本的起点就比前代人要高出许多,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让我们对事物中快乐的阈值变得很高,难以满足。从60分变到80分会感到突飞猛进得成就,而从95再提高却很难。

我们对已经拥有得到得很容易就变得满不在乎起来,人们才不断得去寻求新的刺激。提前消费、药物、极限运动等,都是为了对抗快乐阈值得增长。

露西即使是贷款、偷盗,她也难以忍受自己不去拥有那些奢侈品,因为无法进一步得满足自己,那就失去了她生活得意义,即使知道是不对得,也想要拼命去抓住那一丝丝刺激的来得快感。

也或许,就像是保罗奶奶说得那样,快乐就像水一样,如果你总想着抓住它,它就会从你得指尖流走。

或许我们正被水包围其中,却只是在意手中能抓住多少。

快乐也许只是变得微小,但它并不是毫不存在,放过那些刻意努力地追寻,在自然的引领中能够找到它们的踪迹。

慢下来感受和体会,珍惜每一件物品的存在,不用总是着急拉快自己的人生进程,完成的满足只在一瞬间,而过程的风味才值得细细品味。日子那么苦,总要吧第二颗糖留到最后,给自己一个甜蜜的期许。

最后,如果感到不快乐,不是我们的错,不要因为我们饿了有吃的,也有和平的生活,就认定我们没有理由不快乐。永远不要用别人的规则来要求自己,定义自己的快乐条件吧,如此才能找到专属于自己的乐趣,这是难以他求的。

 4 ) 《一百样东西》:不只是“断舍离”那么简单……

几年前无意中看到过《一百样东西》这部电影,看了10分钟不到,就放弃了。原因是当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部电影在鼓励人们去“断舍离”。那年,我几乎什么都没有,没有稳定的住处,也没法购置很多自己喜欢的物品,也没有一份稳定的感情状态让自己去梳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以及平衡。

几天前偶然又浏览到《一百样东西》这部电影,就和老公一起坐在沙发上看了90分钟。原来这部德国电影不仅仅是鼓励人们“断舍离”,也不仅仅是一部轻喜剧。电影主创的视角很有趣,是用一场看似极其荒唐的赌约来引起人们对生活状态的思考。

一百年前的人,每个人只有一百样东西,而现在的人,每个人拥有一万样东西。

这是事实,在我的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现代人的精神空虚依赖过多的物质来充斥,“需要”一词已变得虚幻。我老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买买买”的生活节奏没有让她感到忙碌不安,却给身边的亲人们带来很多焦虑。冰箱里的蔬菜水果和肉,永远是实际需要的150%甚至更多的量,吃不完变质的就扔掉,然后再买一堆新的。同样款式的丝巾、吊带、腰带,她会买十几条不同颜色的,美其名曰是“换着穿戴”。任何家居小物件,不管是不是交智商税,只要是有一点点好处,她一定会买来尝试。我很不理解这样的购物心理,是冲动购物会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还是占有更多的物质能够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后来我发现,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老妈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饥荒的后遗症就是会让她对于吃不饱和穿不暖有极度的恐惧,恐惧过后就会用更多的“囤货”行为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以获得安全感。这是一种近乎病态的心理,得治,但并不是简单一个“断舍离”的原则就能将其治愈。从贪恋物质的状态下走出来,这恐怕需要更为科学的认知指导。然而我不是研究心理学的,能量有限,无法把她牵出来。

生活中除了物质,还有什么?亲人、友情、情爱,还有事业带来的激情和成就感………《一百样东西》似乎将这些都讲得很透彻,但却用了一种杂糅的形式。一百样东西的标题是个确定的数字,然而生命中重要的东西却并没有一个确定的集合。

电影中保罗和奶奶的关系是一种在我看来很舒服的状态。奶奶高龄却很独立,是个很酷的老太太;孙子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不乏对家庭的责任感。祖孙俩一个倾诉,一个倾听,不是剧烈的煽情,只是带着淡淡的忧伤的相处模式。故事最后,托尼帮好友保罗找到了代表了祖孙俩的牵挂的香烟玩偶,这数量刚刚好,一个物件即可,玩偶飘散出来的烟雾,这温度刚刚好,一点牵绊即可。

在电影中的赌约里,保罗和托尼在漫长的物质缺乏的日子盘算着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并给它们排列了优先级。其实,每一个看完并看懂这部电影的人都会给自己生活中的物质亦或是精神需求列个清单排个序。

 5 ) 我们什么都有,也一无所有。

这几天看了“上载人生”,接着又意外选到这部电影(看海报选的hhhh还以为是讲同性),没想到这部也是在抨击消费主义,连着看这种片子看得我真的对资本主义更加深恶痛绝,又因为这是历史浪潮无法避免而感到无奈…… 消费使人迷失于一种空虚的短暂快乐中,同时伴随着科技进步,科技也反过来促进消费,两者不断渗透人类的生活,将人类捆绑于这种虚无的境界里…当人类开始慢慢失去自主意志,努力想要找回自己的存在感,不至于那么空虚,于是人类开始回归一些原始的世俗的野蛮的行为…如这部电影中,托尼拥有一切,但他也需要努力地寻找着一切证明自己存在的东西,即使毫无意义… 他叫好朋友放下手机,告诉他不要通过物质来充实内心,但他忘了自己也在用无谓的竞争和性爱来填充自己… 每晚与伪装的“公主”做爱,用那颤抖的几秒钟彼此证明自己不再孤独,即使我们不认识对方,我们不需要爱,只要每天那几秒的快乐就好像可以找到自我… 没有人不在努力掩饰自己的孤独。没有一个孤独的人可以在这世上好好活下去,但是这世上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科技将这种孤独感削弱,网购、社交、游戏等等通过一些短期满足感使人类离不开它们…当人类习惯于沉醉于这种被科技包围的环境,即使发现自己已经被科技主宰的时候,“不是不会拒绝科技,而是不想拒绝了…” (题外话:说这句话的那个David Zuckerman这名字实属把我笑死 还有一定是按Jesse的形象选的角 那个卷毛那个神情可太像了 果然Jesse的马扎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现在导演选角都按卷毛来选吗 平头真马扎真的哭晕在厕所hhhhh) …在科技主宰的世界,一切都可以用金钱衡量,资本至上达到极致,爱情友情亲情,可以被装进旅行箱,可以用股份来打赌,可以用金币充值,可以用财产抵押,不想要了就delete掉,只要足够富有…最后我们会将自己upload,将自己完全交给科技,将意志储存在硬盘里交给别人?还是回归自然,留下自己最需要的5件物品和自己爱的人,一起用黑科技解救那些被科技捆绑的人类,然后“去tm的无自主意志”? upload的人生中你只是一个数据流,那些上传的意志组成的还是生命个体吗?怎么判断那些数据还是不是你?100Dinge里的人在探讨被剥夺了物质条件的人是否自由,当我的所有东西被拿走,我还拥有什么呢?对啊,就真的一无所有了吗? 我们什么都有,我们拥有物质生活,我们拥有自由,未来不远它就在眼前,但是我们其实也一无所有…

 6 ) 【多图剧透】自娱自乐地享受下“占领”一部电影的感觉

总体来说故事还是有层次的,就粗略分成三个部分。1·《最爽的一天》套路满满的售后(前一小时);2.女主如何快速在两人中间怒刷存在感;3.小转折后从小清新到更小清新的结尾(最后半小时)。

1 - 套路的人设也要套路地过

合理扩写剧情简介:最好的朋友(且是发小、邻居、合伙人)Toni(痴迷健身与发型的精致商界boy) and Paul(被自家AI套路而不停买买买的球鞋技术宅) 在聚会上把自己坑进了“100 things , 100 days”的赌局,从一无所有到最后拿回一百样东西(每天一样)。期间两人逐渐意识到他们唯一离不开的东西事彼此的友谊。(骗子,Toni全程表示还是女人比较重要)。

左Toni右Paul,开头得是憨甜日常不然怎算合格售后

在庆祝拿下投资人的员工聚会上,面带微笑地相互嘲讽

Paul不满Toni擅自将他当作试验品以展示“如何用大数据赚大钱”,Toni自然地反击他缺乏自律,两人又自然地想起了一百样东西挑战(从两位极简主义者处得来灵感),并向员工表示输家将把一半的股份让给他们。

于是前一天家里还长这样

第二天就变成了这样

最开始的场景有多美也就可以想象了,好在此阶段(两人再次因智能手机人格APP拉投资而闹翻,从而导致挑战升级前)虽说不能花钱,但还能在办公室蹭吃蹭喝(BANANAS!)蹭电充,顺走各种东西或跟员工暗中交易,Toni更是成功约到了在仓库里偶遇的女主(以回应Paul对他的质疑)。

在雪夜中裸奔向仓库拿第一样东西

在楼梯间争夺进浴缸的权利

Paul因手机欠费断网而思考人生

Toni穿着睡袋(?)拿着顺来的粉笔做着计划

一起去看望奶奶并又开始了拌嘴日常

这里也稍微交代了一些背景和铺垫,比如Toni小时候有较长一段时间寄宿在Paul家里,而Paul则一直对Toni在高三时抢走了他的女朋友耿耿于怀。

别看我没穿裤子(去换了眼镜挡红眼)其实我是隐藏的百万富翁

然而此时女主的存在感还比较弱,算是两人赌局中的又一个小赌注

于是约会很自然地被Paul(并非有意)地搅了局

例行探讨一下消费主义(嗯眼睛被感染了…)

自由意志以及算法对人的控制

尽管后面紧接着一段还算不错的床戏,女主的存在感跟后面两个阶段比起来依旧不算高,甚至算不上一个讨喜的角色。故事继续不紧不慢,看似不会有任何意外地进行。

这边Toni如鱼得水地泡着妹子,(多半)把自家AI当lover的天真仔Paul则又跑到了奶奶家接受精神洗礼。(“什么?我的APP是想要人们变开心的,怎么变成卖货的了?什么?人没有自由意志?不行了我得缓缓”)

老炮奶奶淡定地抽烟,Paul拿着她年轻时与一位俄罗斯军官的照片,小箱子里就装着她的全部所有物

“Lie down just like the old days, poor boy.”

就在挑战进行了大半的时候,情节迎来了前文提到过的转折(投资人的出现),并因为两人的再次争吵,即将进入下一阶段——既是挑战的升级阶段,也是女主存在感的升级阶段。

Paul认为没人在意产品本身的价值(给人带来快乐),全都想着如何靠数据赚钱,Toni更是为了拉到投资毫不犹豫地夸下各种海口,对此Paul怒不可遏

一阵在员工面前互扇耳光的尬吵后,两人决定将挑战升级——不能用手机,不能偷拿办公室的东西,不能再“不拘小节”地作弊,包括食物在内的每样东西都要计数。作弊被抓后赢家通吃,输家一点股份都拿不到。然而伴随着无处不在的监控和欢快的bgm,这些新规定也没能持续太久,因为接踵而来的事件让两人再无暇顾及这个“愚蠢的赌局”。


2 - 真以为女主是吃白饭?那男主们怎么互动谁说了算?

首先是Paul去医院看望奶奶时偶遇了从精神科出来的女主,后者向他坦白了自己因克制不住奢饰品消费欲而坑蒙拐骗、负债累累的事实并叮嘱他不要告诉Toni。

一切驯服、驯化、塑造的过程都是相互的,没有了人的物品只是物品,失去物品的人也难以表达自我

Toni敏锐地察觉出有什么事不对劲,女主更敏锐地察觉出Toni感到了些什么,于是下定决心不再“做梦”,果断地离开了Toni并向警察自首自己盗用仓库的事实,导致两人的“梦幻屋”被查封。Toni一下失去了女主所有的联系方式,并以为是Paul将她出卖给了警察,放完狠话就一拳把人撂倒。(这实力差距…)Paul因此当即弃权退出比赛。两人绝交后Paul更是得知了奶奶去世的噩耗,而当时因为追随了女主的脚步,甚至没来得及看奶奶最后一眼。

这次换江洋大盗“本诺”体验一下全程弱鸡的感觉:“从小他就做什么都比我好”

期间“反派”投资人第二次露脸,毫不避讳地告诉了Paul将他的“甜心”(智能手机人格APP)变“武器”的伟大计划,并在伸出橄榄枝后成功被无视。

轮番找妈妈诉苦之Toni同时失去了女主和Paul还错过了奶奶的葬礼

而直接或间接造成这种局面的女主,在一旁默默(且无辜)地散发着从逃避现实到直面痛苦的人物弧光,对“会不会没人发现她也是点题的”感到害怕。

女主初次登场时的造型与后期对比强烈

误会与和解来得太快就像(也的确是)这里再塞不下更多的婆婆妈妈和小肚鸡肠。总有两个因相互误解和嫉妒而感到自卑、时不时暗自较劲的人,不到分开时刻总是想不到——对方在自己眼里有的不是完美人格或生活,而是特殊的重要的意义。

在水里玩完泥巴后两人又改玩起了火

Toni表示自己在第九十九天花钱买了东西而犯了规


3 - 小转折、小清新和小小清新

转折时间到。就在两人向员工表示他们都输掉了赌局,要将所有股份跟所有人平分,甚至已经开始在大家动容的目光下畅谈乌托邦小岛的互助公社前景时,投资人用跳票表达了来自现实的嘲笑。就像最初Paul老爹自说自话地对“反抗地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过度消费行为”表示赞赏时也曾被戏谑打断。

两人坐在再次体现了员工搬家效率之高的,几乎被清空的办公室

同时,眼看女主就要沦为友好的双男主助攻而他们只剩下彼此时,进度条揭示了一切。第二阶段刷下的存在感岂能是白刷的,分别对两人进行的掏心掏肺的自我剖析又岂能是白剖的?不帮兄弟把女朋友追回来算什么真兄弟?

兄弟,你还有我诶

别以为跟你滚个泥坑玩个火你就能嘚瑟

所以果断的,小脑瓜小主意走起啊,直接放图不解释了。

“你沿路走来看到的就是我剩下的,所有的东西”

“但只有面前这五样是我离不开的”(脚下铺着四样,眼前站着女主)

摄影机准备,预备,开晃

末尾不能忘了标准的三人行

“伙计们,我们好像还有个家伙没解决”(寡姐语气)

对哦,虽然是他的专利他的发布会,但这可是我的APP我的baby,我的电影我的结尾,隐私数据黑幕交易什么的可都去死吧——响指,预备,黑屏,音乐,起,哎,这就对了

 短评

比《最爽的一天》观感要好,德式的絮叨刚开始不太适应,看着看着就习惯了。男主们为了露肉也是煞费苦心,看得出来练的很好(正经脸),关于女生那段,真的非常直男了,跟韩寒是一个想法,爱好神秘感女性、喜欢拯救失足妇女。

3分钟前
  • 不脱袜子同学
  • 推荐

还是挺好玩的!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以德国人的办事效率他们真的可以在一夜之间把满满当当的房间搬成空空荡荡嘛!他们第一次吵架互扇耳光真的很像互扯头花!严重怀疑女主的存在只是为了不让这部影片真的变成基片。过度追求消费主义真的不行的

5分钟前
  • 神们自己
  • 推荐

你们在一起吧

9分钟前
  • 消失
  • 力荐

5星惹 胡子男导演身材好惹!幸福不是物质堆砌而成的,真理!

12分钟前
  • Raphael C
  • 力荐

“当你身边的东西全被拿走,你还拥有什么?” 立意不错,但是拍平庸了,尤其是两大男主,颜值身材在线,又是大量裸戏。但是100 days的测试,只感觉到前两天的诚意,后面沦为日常爱情喜剧烂俗片的套路。游戏规则弱化了,主题硬生生被提起、放下、再次抛出,最后还是没能说服我放下手机。田园生活自然happy,但购物还是让人幸福的啊!

1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奶奶逃难的全部家当一个箱子就能装满,女人背负的所有债务整个车库都不够抵押。有57样东西的曾祖父母相信上帝会带来富足,有一万样东西的我们却无法用手机买来幸福。我们是朋友,还是认识得比较久。你是挚爱,还是午夜假扮的公主。一路泄露的油缸填满就能上路,现代人心里破了的洞,要用什么才能填充。

1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最终那100样东西没有重点突出,在飞机上看的德语版那些上价值的话基本没听懂。比较倾向于100天内用来100样东西存活下去,电子设备需除外

23分钟前
  • 柏拉图的永恒
  • 还行

这应该是两位主演第二次合作喜剧,友情爱情亲情的元素都具备,整体的吸引力上却输于第一部"最爽的一天”(Der geilste Tag)(当然也可能是我没有专心投入进去)但是影片的概念很有意思,在消费时代,我们真正需要多少东西,我们在消费的时候,想要得到的是什么。这个概念和断舍离很像,给生活做减法之后,找到生活中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25分钟前
  • 刀一
  • 还行

所以娜娜是siri的前身吗?偷窃用户的隐私是在讽刺苹果吗。

26分钟前
  • Stboo
  • 推荐

幼稚的赌局,赔上身家一场空,学会断舍离对待消费主义,换来对生活中重要事物的认知。卖肉看点卖基擦边,五件必需品求和解那段还不错。

29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还行

整个概念、形式都很像《最爽的一天》,但是电影的立意却弱化了。这样就变成了一部屎尿屁电影。

32分钟前
  • P
  • 还行

精简生活的思考和男性友谊罕见的洞察,和伴侣看能省出一百万的好片。我们被我们所制造的东西控制,然后又希望重复填满。

34分钟前
  • 响指
  • 推荐

人设和矛盾设置都做得相当细致且在进行时,尤其在50分钟时两人的精神已经完成一次变化和呈现相当大的反正,这种依靠本体依据对方做出反应的变化写得十分本分,他比悬浮的讨论一个人改变另一个人更加做出了对主题的思考,女友和祖母两个主角也做得相当细腻,这是完全依赖设定生长出来的作品,尤其后来双线任务的失败(赌约和事业)还能写出人的成长,而作品也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节奏,对于消费和幸福提出了自己微妙的理解,整个电影十分精彩。

37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嘘,我是被封面两个裸体大帅哥吸引进来的><。确实像是欧洲国家提出的问题,我也在某天听了新零售某公司的展示之后汗毛直竖,独立思考在这个年代成为了一种奢侈,辨别我以为和别让让我以为我以为之间的区别变得越来越难并近乎不可能了。如何自由

42分钟前
  • 歪歪👑
  • 推荐

五样东西,最后一样是眼镜,果然没有姑娘

43分钟前
  • 推荐

在家赋闲的第一周,我开始unpack我从XM带回来的所有家当,然后开始怀疑我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一堆堆的书,没有一本看完的;一堆堆的衣服,经常穿的不过5件;宜家买的毛绒玩具,我从小没有抱着毛绒玩具睡觉的习惯,他们对于我的存在也是仅仅是虎视眈眈。然后我不小心又打开了囤积十几年的书架,更是陷入了沉思:我真的需要这么多,看了几页就翻不下去的书么。好,于是看到了这部电影,当头一棒!嗯,我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简直要吞没我了。希望我能在这段不需要为钱工作的时间里,像电影里的二位一样能好好想想接下来我要为什么工作,我究竟要怎么才能过上真正充实的生活。

47分钟前
  • 饭喂凹
  • 力荐

好看,搞笑,应景。资本主义消费狂欢和环保极简主义的逻辑构筑的段子,当然德国式的方框跳不脱。

52分钟前
  • apikoros
  • 推荐

太爱这么正能量的片子了

56分钟前
  • 大号煎饼
  • 力荐

原來不是基片XD!對消費主義的極度質疑,我們真的有那麼多東西不可捨棄?男主太像GOT的布蕾妮「美人」的臉了分分鐘出戲。影射Zuckerberg也太明顯了吧!@ BA122

57分钟前
  • 廢匪肥·老🐰
  • 推荐

把柏林拍得很美 立意不错但主旨大概是小马和他的基友一部比一部穿得少【【【

1小时前
  • |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