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回延安

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刘劲,唐国强,卢奇,黄薇

导演:吴卫东,刘劲

 剧照

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2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3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4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5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6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3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4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5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6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7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8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9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5:01

详细剧情

影片以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来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下肩负历史使命和老一辈革命家对老区人民的情怀回到圣地延安的历史事件为叙事中心,电影通过周恩来总理独有的视角回顾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13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四个时空表现了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崇高责任感。

 长篇影评

 1 ) 让我再看你一眼

在课堂上,专业课老师说反正她是哭着出来的。于是,我们在看影片之前备好了足够的纸巾,最后,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26年的离别之久,26年的翘首企盼,26年的风雨记忆,全都蕴藏在那一座座的山峰,一片片的黄土地和一双双饱含岁月的双眼里,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延安。

影片里的音乐总是出现的那么恰到好处,每当那充满着回忆又悠长的音乐响起,仿佛就有声音在你耳边说:“准备好眼泪。”紧接着也就如约感触流泪。

都说感情这种东西是互相的,周恩来总理思念着延安的一切,延安的人民们也都思念他。他们都激动着,只要能看上总理一眼,一个眼神一个握手的肯定,就足矣心安;他们过得拮据又辛苦,怕露出“马脚”被看出端倪来,小心翼翼,却不知总理全都看在眼里,心痛也懊恼;他们家里老小都忘不了总理,周恩来总理也都来寻他们。

总理的眼眶里总是常含着热泪,只想把延安的一切都装进眼睛里,只想延安早日过上好日子,只想自己的日子要是再多一些就好了。他怕来不及,他怕闭上眼,他怕再也看不到这一切。可是他还是给出了承诺,临走时那位姑娘急忙问道:“总理,您还回来吗?”他坚定又郑重的回答:“回来。”不知道这是在骗他自己还是在安慰大家,但他不能辜负所有人的期盼。他在来时下飞机的那一刻,站在舱门前一眼望去,是久违了,延安;离开时的依依不舍,是再见了,延安。最后,让飞机在延安这片土地上空再盘旋一圈,只想是再看一眼,便深刻铭记。

不管怎样,周恩来总理,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 ) 主旋律电影路在何方?观《周恩来在延安》后有感

(这是我的思政影视课作业,姑且放在这里)

首先,本文不是要抒发感动之情的,也不是深切缅怀领导人的,写这两个题材最容易应付字数,但是我不想写。既然作业要求只是“写心得体会”,那么我就只是就事论事的针对影视课,针对这部电影,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来谈谈我国主旋律电影目前的尴尬局面。

首先就是三个字:“没人看”。真的没人看过吗?并不是,在豆瓣上还是有两千多个评价,但是我粗略一看,差不多一半都是“单位组织的”、“党委带领的”、“学校里放的”,是一种被动触发的观影,正如我。最能体现这个“没人看”三个字的一个现象就是,在我想再看一遍找找电影中的细节来进行论述的时候,我发现除了爱奇艺官方的付费资源之外我找不到它的资源(要知道在百度网盘找个小众电影或者色情片几乎是易如反掌)。一样东西被盗版被传阅的程度也是其作品质量和市场需求的一种体现,这部电影的尴尬就在于别人连盗都懒得盗。这种“没人看”,或者说“没有主动观影”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是极其失败的。我们的宣传是建立在一种“管教”和“强迫”之下的宣传,这种宣传就如同前段时间“全国大学生同一堂课”的闹剧一样:不仅不会使所宣传的意识形态深入人心,往往还会激发逆反心理引起反作用。

那么为什么没人看呢?基于电影本身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当其冲的,是策划宣传的人并不对宣传的受众负责。举个简单的例子,电影完全没有突出“延安”这个地方的特殊性,没有把周总理回延安这件事的完整前因后果、时代背景讲透。作为最需要接受红色教育的像我一样的青年人,有几个能弄明白当时的时代背景事情经过?全片只是反复的用一个又一个碎片化的小片段、小场景来塑造周总理的感人形象,仿佛导演大声在你耳边呼喊:“快哭!快哭!”人物角色也十分扁平,全程总理愁眉不展,体现他的悲天悯人感伤惆怅,但是人物不应该只有一个脸谱,如此塑造的总理如何触动观者的心弦,尤其离那个时代十分遥远的我们?好电影会使观者思考,而这部电影全程都在防止观者思考——你跟着哭就行了。以上种种,说明这电影拍出来的目的很可能就不是给观众看的,至于是给谁看的,百度一下《周恩来回延安》几十上百页的媒体报道大概给出了提示:没有人关心它拍了什么,只关心它拍没怕,它拍了,报道发出去,任务就完成了。如果2020年的今天,我们的宣传还是只当做任务来应付,而不是贴合市场和群众,那么这种宣传除了劳民伤财毫无益处。

当然,还是有可以引发大量主动观影的主旋律电影,比如《战狼2》,但是这些电影无论叫不叫座,剧情上都有很大硬伤。哪怕是叫好又叫座的《战狼2》,它的剧情就是纯粹的超级英雄爆米花电影,只不过主角从美国人换成中国人。《战狼2》为提升国民爱国主义情怀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笔者认为不依托于严肃思想内核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提升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浮在表面的情绪,有这么一句玩笑话:如果明天美国拍个《战鹰》比你们家战狼更能打,那些因为吴京而爱国情怀爆棚的人是不是要去改行爱美国了?这种情绪的提升是好事,但有时候不受控制的情绪往往会带来很糟糕的后果。

主旋律文化是国家倡导的文化,是一种表达国家意志或者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它的存在是因为国家需要不断地向人民灌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教育。这种灌输必须是理性的,思辨的,意味深长的,潜移默化的,而不是暴力的、粗糙的、填鸭的,在制作宣传材料时要多思考,如何面向受众,如何突出我们宣传的主旨。我国价值观的宣传不是宣扬超级英雄,不是讴歌某个偶像,不是千篇一律的高大全伟光亮的煽情,而是应该体现集体主义的力量,体现人民群众的力量,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必须是引人深思的,必须是哲学的、思辨的,使人民群众主动去接纳,去思考,最终他厘清了自己思维,成为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公民。把“爱国主义”四个字往别人脸上甩,但是丝毫不解释何为“爱”、何为“国”、何为“主义”,严肃的说,这是懒政。

 3 ) 小米饭

周末在家,自己做了一锅小米饭,大米放少了,小米放多了,有点吃不惯,但是好香!

电影里周总理最喜欢最怀念的就是这碗小米饭,这一碗饭,吃出了他们那个年代很多的真情实感和社会现状。虽然贫穷,挨饿,但是他们那种精神支柱的力量是富有的。这是他们的精神食粮!

老百姓们只要能看上总理一眼,一个眼神一个握手的肯定,都心满意足,他们觉得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亲手送到总理的手里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总理还记得他们,更值得自豪,他们过得拮据,过得辛苦,可是却不敢在总理面前表示出来,难得能吃上一回小米饭,开心的多吃了两碗,以为总理没看到,这段特别心疼。

知青们把自己的科技成果献给总理看,特别的骄傲和自豪;为了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好,在他们眼里,是毕生的作业。

而总理也是日日夜夜的把延安,把乡亲们放在心里,身体不能坚持,还是借着机会奔回延安,想要看看家乡的乡亲们现在过得好不好,家乡现在建设的好不好,当他看到乡亲父老们背着他在藏藏掖掖的时候,我看到他眼眶红了,是心疼了,是怪自己没有把家乡建设好了。而乡亲们,总想着把自家最好的东西就给总理。

周恩来总理思念延安,延安的人民们也都思念他。感情这种东西是互相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像总理一样时刻把群众的苦难放在第一位是职责!就像党章中写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我们不能忘记。

 4 )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自己看的,没人要求,纯粹为了了解自己的偶像,隔壁《周恩来四昼夜》跟它差了大概一个《建军大业》的距离。)

影片满是回忆,家常,细节小事,却很抓我的心。一次会议冷热毛巾交替几十次,一杯早饭推到晚餐的清粥,一句“我知我时日无多,可还有好多愿望没有实现呢?”

我相信让全国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是他最朴素的愿望,影片中延安成了全中国的缩影。周总理看到狼吞虎咽的昔日老乡,难过的背过身去,再多吃一碗吧,给家里老人也带一碗吧,可他清楚,老百姓的生活上不去,一碗好吃的很的小米粥有什么用?全延安又有多少连温饱都没解决的劳苦大众啊?全中国呢?

总理自责,“怪我,是我没有管好家啊!”这是何等的悲悯情怀和伟人胸襟!正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老百姓也爱戴他,夹道欢迎一句“你看到周总理了吗?我的眼睛被泪糊住了啊我看不清”,胜过了千言万语。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渔樵者亦不敢忘治国情

 5 ) 忠贞为国酬

首先看这部电影原因其实很突然,是下午偶然看到罗援将军为这部电影发声,讲排片和宣传问题。于是我马上去查了最近的电影票。订票时发现我选的这场竟被订了大半! 当晚上到了后发现,原来是一个单位包场了,就我一个单独来看的,坐在最后一排。

来看前,我就查了这部电影的影评,情况和我想的差不多,有说好有说坏的吧。有很多提到了口音问题,过于煽情问题,情节设定问题。怎么说呢,看完后我要承认,这部作品艺术性还可以继续提高,有不足。但仅凭那一个个历史事件闪回和重现陕北父老乡亲的画面,就足以值回票钱!

看完后,也不得不说最让我泪目的就是周总理那位警卫员故事和总理回访他的老母亲那段。 大家可能没注意到周总理留给小曹的那件信物——红毛毯 因为我之前知道这件物品背后的故事,所以当看到周总理留下红毛毯,真的是感慨万千。因为这件红毛毯背后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革命友谊和革命故事。

直接转来给大家看:

“在军事博物馆土地革命战斗馆里,一直陈列着一条补缀着许多补丁的红底白花毛毯。它看似普通,却有着非凡的经历,凝结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董振堂等人的战斗友情和对中国革命的赤胆忠心,承载了颇多传奇色彩和扣人心弦的故事。

  这条毛毯上边还带着补丁,这不是一件普通的毛毯,这个毛毯随着朱德总司令参加了长征,陪伴他爬雪山、过草地一直到达陕北。

  这条毛毯是1931年宁都起义以后,宁都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也是红五军团的军团长董振堂送给朱德总司令的,他很敬仰朱德总司令,为了朱德总司令健康,他把这个毛毯赠给了朱德总司令。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朱德总司令就带着这个毛毯在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战斗各个地方,他一直用这个毛毯,这个毛毯伴随了朱德总司令长征的全过程。

  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朱德总司令又把这个毛毯赠给了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周恩来也很珍惜这个毛毯,经常带着这个毛毯,后来周恩来准备去西安跟国民党谈判,坐着吉普车去的,他也带着这条毛毯。当时带了一个警卫班,还有副参谋长张云逸,还有身边的工作人员,当他们汽车走到崂山的时候,突然遭到国民党军的袭击。张云逸马上说,保卫周副主席,警卫班就还击,在这个战斗过程当中,很多警卫班牺牲了,后来周恩来就从吉普车上跳下来,到山边,有人掩护他。当时一个参谋叫陈友才,因为出发的时候,他装扮成周恩来,戴着礼帽、穿着大褂,所以这些国民党袭击者一看见这个,就集中火力向陈友才射击,陈友才牺牲。这个毯子也在车上,也被他们用枪扫射,打了十几个洞,所以这个毯子经历了一段传奇的故事。

  后来这个毯子又带回陕北以后,送到延安的毛纺厂,对这个毯子进行了修补。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朱德总司令要到抗日前线华北去,周恩来又把这个毯子又赠给了朱德总司令,朱德总司令带着它到太行山抗日前线。抗日前线,因为华北这个地方好多睡土炕,所以朱德总司令睡土炕的时候,因为炕太热,把这个毯子又烧了个洞。后来康克清用右手把它补了一下,所以现在这个毯子上面有一块补丁。这个毯子看似普通的毯子,它经历了好几个主人,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战斗的风云,见证了这段的历史。(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研究员 姜廷玉)”

当我知道这个故事,又在电影看到那件毯子时,有种猛然的撞击在我心里。

人民的好儿子,人民的好总理,就像习近平主席在周总理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上说的一样:“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

就像郁达夫在鲁迅纪念大会上曾说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我们拥有英雄,我们敬爱英雄,我们也将会是新一代的“英雄儿女”!

愿自己和大家在自己的岗位上心怀先烈,兢兢业业,有始有终。

 6 ) 延安人民,党的承诺,如今兑现了。

拉着两个室友一起去看的电影,整个影厅里也就6个人,感觉这部电影在上海本来也就没什么宣传,看完后也觉得的确是说不上好,但也不至于批评得厉害,就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但是作为周恩来总理的崇拜者,我还是毫无疑问地给电影打五星。电影本身自然无法和92年的《周恩来》相比,但是刘导抓住了细节,集中体现了周总理心系人民群众、为人艰苦朴素的性格特征,并且刘导演自己演的周总理,还真有一股气韵所在。

影片一上来就介绍了周恩来1973年回延安的背景:一是周恩来被确认患上了癌症;二是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主持国务院工作;三是为了应付越南领导人提出的大额援助请求,周总理拖着病躯(他的身体状况应该是不能坐飞机的,这段剧情在《周恩来》中有体现)陪同越南领导人一起访问革命圣地延安(主要目的是给越南人看到中国人当时也很穷,给委婉的拒绝提供依据)。

然后周总理出发前和毛主席在游泳池见了一面。这里有个历史细节:毛泽东晚年搬到游泳池去住,因为他喜欢有落地大窗的环境。而在电影《周恩来》中,每次周总理打电话给毛主席也都说的是“给我接游泳池。”(emmm我在网上找的资源没有字幕,反正就是这么说的啦qaq)

电影《周恩来》中,周总理打电话给毛主席

在出发前,邓颖超也出现了一场戏。我真的是太太太喜欢并且羡慕周总理夫妻了!!!看到荧幕上他说“小超”的时候,我觉得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模样啊!说来周恩来和邓颖超算是历史上的模范夫妻了。1925年,他们结为夫妻,在彼此之间设立了“八互”原则: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谅、互信、互识。 此后的50余年间里,两人相濡以沫,堪称完美的婚姻。


周总理到了延安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陪同越南领导人黎笋、范同文一起参观以前他们住过的现在被改造成纪念馆的窑洞。在这条线中,导演巧妙地穿插了周总理对过去红军长征、建立根据地、抗日战争等一系列的回忆。我整理了一些电影中提到的,大家却可能不太熟悉的人物和事件:

陈有才

周总理身边的警卫参谋,传闻他和周总理长得很像。在1937年的时候,周总理在劳山遭到武装土匪袭击,敌方大概出现了200多个人,开始不断的向他们扫射。陈有才一看这样的情况,赶紧让其他人保护的周总理到树林里面藏起来,自己去引诱敌军。周总理一行人这才得以逃脱,但陈有才却没能活下来。除了他之外,留下来断后的警卫团十多个人也全部牺牲了。 后来周总理回到延安之后,当随行人员递给他一条满是鲜血的毛毯的时候,周总理不禁流下了眼泪。对于陈有才的牺牲,周总理心中一直都是十分愧疚并且自责的。后来陈有才的尸体被安葬在了延安,结果十年之后因为胡宗南的进攻,他的陵墓遭到了破坏,周总理对这件事情还是十分的上心。二三十年后,他依然都惦记着。

左权

左权(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 [1] 湖南醴陵人, [2] 黄埔军校一期生,是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陈嘉庚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厦门集美区)人。
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慰劳抗日前线的将士与后方的军民,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从1927年到1940年回重庆之前,他是坚决的“拥蒋派”,称“蒋委员长乃中国国内外四万万七千万同胞共同拥戴之唯一领袖”,“蒋委员长的意志,即中国全国国民的意志”。抗战义捐款项悉数汇交国民政府行政院。访问重庆与延安之后,他了解了中国抗战的真相,分清了是非,思想认识产生了飞跃,断定“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
毛泽东会面时,毛泽东曾对陈嘉庚描绘未来的国家:一没贪官污吏;二没土豪劣绅;三没赌博;四没娼妓;五没小老婆;六没叫化子;七没结党营私之徒;八没萎靡不振之气;九没人吃摩擦饭;十没人发国难财。(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任弼时

任弼时(1904年4月30日-1950年10月27日),名培国,号二南。湖南省湘阴县塾塘乡唐家桥人(今汨罗市弼时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主要领导者之一。
任弼时早年留学苏联,随后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代理书记、总书记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湘赣苏区省委书记,领导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是中共五大书记(相当于政治局常委)之一。之后因病在陕北北京苏联等地调养,1950年因脑溢血病逝。(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电影中提到的任弼时纺纱拿了第一,指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边区军民穿衣用布也十分困难,党中央号召边区男女干部、战士都来纺纱织布,解决穿衣问题。为了带动边区的纺织运动,体弱多病的任弼时又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操起纺车学纺棉纱。功夫不负苦心人,当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累得直不起腰以后,终于纺出了一手好纱。在1943 年3 月的一次军民纺纱比赛中,任弼时所纺的纱被评为第一。

37年劳山遇险

资料来源:中国军网(//military.china.com/history4/62/20171013/31570225_all.html#page_2

1937年5月的一天,周恩来副主席将起程从延安乘卡车去西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全权代表,与国民党继续谈判红军改编问题。总参保卫局几天前已准备好两辆卡车,打扫得干干净净,停放在延安城南的汽车站。
担负这次护卫任务的有两个班,其中步枪班11人,手枪班13人,连同周恩来的两名警卫员、张云逸副总长的两名警卫员以及周恩来的随身秘书陈友才和司机,总共32人,全体人员乘坐一辆卡车。周恩来坐在驾驶室内,张云逸同全部护卫人员坐于车厢上。
卡车驶出约70里,在甘泉县境内的劳山脚下,突然遭遇了预先埋伏好的一伙土匪的袭击。这伙土匪来势汹汹,早为国民党右派何应钦收买。为首的是东北军一个心狠手毒的少将旅级军官,手下有百余支长枪、短枪。这个家伙带着几百名武装匪徒,预先探准了周恩来去西安的日期,精心选择了劳山脚下的公路拐弯处作为他们的伏击点。此外,还在南面通往甘泉的方向,布置了一个排的兵力,又在东面公路与劳山衔接的山沟里,埋伏了其全部手枪队。
这些匪徒侦察到离他们伏击点约10里的劳山上,驻有我中央警卫团的一个通信班,便预先割断了我通信班与甘泉步兵1连的电话线。好在这些匪徒百密一疏,没有发现在悬崖下面还有一条通往延安总参谋部的电话线。
周恩来的卡车行驶到这里时,距车仅有20多米的土匪们突然开了火,“哒哒哒”一排枪响后,驾驶员不幸中弹牺牲,卡车就开不动了。周恩来反应很快,随即一低头飞快推开车门,伏在车轮胎下,借车门与轮胎的掩护,进行观察并指挥反击。与此同时,车厢内的张云逸也迅速发出命令:“陈参谋和手枪班下车保护副主席!步枪班同我迎击敌人!”

西安事变 骑马从保安赶去延安

资料来源: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

1936年12月12日拂晓,东北军包围了蒋介石在西安下榻的历史上闻名的“华清池”。蒋闻声从床上跳起,急忙爬出窗外,把假牙都落在了洗漱间,还丢了一只拖鞋。但是,他最后还是被捉住了。少帅不像他的那些性急的军官,他从未想过要害他的上司,现在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与周的秘密会晤后希望蒋介石能够抗日。怎么处理这个网中的老虎呢?少帅便请周恩来帮忙来出主意。
收到张的电报,周和毛非常激动。人们的第一个直觉便是,这个中国革命的大敌肯定要被处死,或者起码让他站到法庭上,而共产党则可从中得到巨大的宣传效益。但周提醒他的同志们不要抱过多的希望,“我们单方面还不能决定怎么办,”他说,“还要考虑少帅的态度。”
尽管红军战士用整个上午时间把跑道上的雪清扫了,但少帅派到去保安接周的飞机还是不能着陆。这样周不得不到延安上飞机。后来,他的随行人员写到,从保安到延安,迎着风雪向南行走了50英里,一路上周敦促他的随行人员紧紧跟上。另有报道说,周穿着灰色的棉军服,留着长长的胡子,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马,他后面的18个随行人都骑着蒙古马。走了一半路后,他们打算在窑洞里过夜。当警卫员拿出一件新棉大衣给他披上时,周生气地说:“不要把我当成一个老人。”
一到延安,少帅的专机便载着他们在一个小时之内飞抵西安。周就住在张学良的住地。由于得到张学良的信任,周实际上成了蒋介石的主宰者,掌握着他的命运,因此他的责任是重大的。


第二件事便是周总理慰问了二十六前在根据地认识的延安当地老乡。这一条线又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重点,因为周恩来“心系人民群众”的形象便是通过他记得每一个老乡的名字、同老乡吃饭的过程中体察到他们生活的贫困和不易,等一系列的小细节所树立起来的。此外周总理的袜子都是打满了补丁、衬衫的领子已经穿花了要小心洗等细节,则反映了总理“身居高位仍保持艰苦朴素”的高尚品格。在我看来,这样的人物刻画是成功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恩来回延安》中,有两处剧情高度致敬了电影《周恩来》的桥段。一是周总理同陕西省和延安市干部一同吃饭。他先说“今天我要和地委的同志一起吃饭,请省委的同志换一换位置”。然后在宴席间就通过个人外交技巧让延安的地委领导做出承诺:三年变新样,五年粮食产量翻一番。二是当周总理的吉普车陷入泥地中时,人民群众围拢过来主动抬车,帮助总理摆脱困境。

电影《周恩来》中,周总理和延安领导喝酒的场景

电影《周恩来》中,人民群众帮总理抬车的场面


影片的最后,周总理下令让飞机在延安上再多盘旋一圈,接着在各群众对飞机的遥望中落下帷幕。可惜的是,周总理最终还是没能再回延安看看。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尽管四人帮极力封锁消息降低影响,民众却仍走上街头缅怀总理逝世, 造就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盛状。


最后说点题外话,在《周恩来回延安》上映前一周,延安市所有县全部脱贫。巧的是,延川县正是当年习总书记做过知青的地方。

说实话,看着那条新闻,再看电影里周总理对延安百姓说的话,所做的承诺,还是很感动的!希望随着全面小康的到来,延安市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好,全中国都要发展得越来越好,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要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短评

不想说话

7分钟前
  • 已注销
  • 很差

怎么说周总理也是我最喜欢的领导人,确实里面有些拎出来看很口号的话,但是那个年代那些人说我真的信!老百姓也不傻,谁真的对自己好他们还看得清,所以那爱也无比真诚。其实越来越多主旋律拍的很不错,只是没有人组织单靠自觉我还是不会专门去看。。。

12分钟前
  • 长琴
  • 推荐

虽然我很反感这些煽情的主旋律,但这次还是把我看深刻和感动了。

15分钟前
  • 老司机
  • 推荐

只要思想正确,你就可以拍得乱七八糟。

16分钟前
  • 王小北
  • 较差

别让这些伟人因为片子问题而凭空生出污点

21分钟前
  • 唏哩呼噜
  • 还行

人民的总理

23分钟前
  • 午夜场
  • 推荐

主旋律电影的群演有演技真是让我翘起大拇指,怒加一星。

28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组织观影,煽情有点多。

32分钟前
  • 馅儿
  • 还行

要不是公司组织,谁会看

35分钟前
  • Shaken
  • 很差

怎么说呢,周总理对人民的关怀,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刻画的很不错,很多小情节都挺感人的,妹子们都哭的稀里哗啦的。但是整体节奏比较慢,有实质内容的地方不多,整体感觉比较松散。

40分钟前
  • 飞暄
  • 还行

故事是个好故事,国家领导人回到革命老区,忆过往,看现在,谋发展。但是有些为了情节而情节的点真是让人无语=_=193几年救下老乡的牛,竟然在1974年还活着,刚刚查了查,牛的平均寿命在20-30岁,最长可达四五十年,但陕北老区这种艰苦条件,我还真不相信这牛儿能这么高寿。

45分钟前
  • SNOWCAKE
  • 还行

影片质感不错 雪中骑马那个镜头也不错 不过有好多太刻意煽情 尽管如此我还是泪流满面 忘了说有些演员演技有点刻板 而且剧情太散 也算任务 点到为止

50分钟前
  • 我是直的
  • 还行

单位组织看就…

54分钟前
  • 还行

强制看

56分钟前
  • 赛亚人爸爸
  • 很差

在老百姓帮周总理抬吉普车的那一幕,不应该立刻用蒙太奇切换成当年小伙子他爸帮周副主席拉小车或者撑船过黄河那一幕吗。#20220921

58分钟前
  • huyouyou
  • 还行

哪有时间搞生产?!

1小时前
  • 木乔
  • 推荐

主题没问题,演员没问题,我们的编剧什么时候能好好重视下逻辑思维

1小时前
  • 鲁西西
  • 还行

演员演得挺好的

1小时前
  • Lsophia
  • 还行

红色电影还是让我内心澎湃,周总理是我永远尊敬的伟者!

1小时前
  • 三只兔子
  • 推荐

主要是我参演了,有我的镜头(里边的一个服务员)😂

1小时前
  • 永遠的唏噓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