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

剧情片台湾1989

主演:梁朝伟,辛树芬,陈松勇,李天禄,高捷,陈淑芳,太保,梅芳,林照雄,金士杰,柯素云,吴义芳

导演:侯孝贤

 剧照

悲情城市 剧照 NO.1悲情城市 剧照 NO.2悲情城市 剧照 NO.3悲情城市 剧照 NO.4悲情城市 剧照 NO.5悲情城市 剧照 NO.6悲情城市 剧照 NO.13悲情城市 剧照 NO.14悲情城市 剧照 NO.15悲情城市 剧照 NO.16悲情城市 剧照 NO.17悲情城市 剧照 NO.18悲情城市 剧照 NO.19悲情城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1

详细剧情

  普通人的命运在轰轰烈烈的时代面前总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个人,如果勇敢地站出来想阻止时代洪流,多少像奋力扑向风车的唐吉坷德,往往只能当殉道者,而更多时候,个人甚至连选择当旁观者的权利也没有。可是普通人的悲剧,无疑能照出历史的荒谬与残忍。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光复,基隆一户林姓人家眼见也要过上好日子,但人算不如天算,林家大小波折从此不断。“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家中的四兄弟更是只剩下老老实实开有一家照相馆的聋哑人老四林文清(梁朝伟)。然而悲剧并没到此终止,因为和进步人士有联系,林文清也没能逃脱被逮捕的命运,到此,林家男子只剩林文清和吴宽美(辛树芬)的幼儿——他尚呆在襁褓中咿呀咿呀地学语。

 长篇影评

 1 ) 刺骨悲凉

第一次看,在大学的一个阶梯教室。最记得影到送宽美上山的时候,主题音乐响起,九份的风景,那么壮阔,音乐声中透露的寒意,让还身处炎热夏天的我和晓禾兄,冷得倒抽一口凉气。到最后看完,已经是冷到了脚板底。环顾四周,已经只有寥寥十几人,老师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人生”。这句夸奖学生的话,我还很记得。

 2 ) 说不等于看——侯孝贤与杜拉斯

《悲情城市》开篇后不久,随着日本战败,静子与父亲将被遣返回国。静子前来医院与宽美道别。她赠予宽美三件礼物:属于战死哥哥的一把竹剑,哥哥写的一首诗,以及一套静子的和服。赠诗时,静子特别指出,当日写诗时宽美的哥哥宽荣也在场。这段往事将由延后出现的似乎“多余”的镜头呈示,听觉和视觉被刻意分离了。正如我们不断在电影中看到的文清“说话”的过程,我们总是先看到他的手势,他的神态,随后才通过字幕“听到”他的话,看和听之间总有错位。

送完礼物,静子和宽美相对无言。沉默中,《红蜻蜓》的风琴声响起,那是宽美在教授台湾学童唱日本歌,宽荣在一旁略带爱慕地看着她。随后,有源的风琴变为无源的钢琴,抹除了时间标记。静子穿着后来赠予宽美的和服在插花。房间的另一头,宽荣正在研墨,静子哥哥提笔写诗。

陡然间,黑色降临,白色的日文诗印在银幕上:“我永远记得你/尽管飞扬的去吧/我随后就来/大家都一样”视觉和听觉合位,转化为纸的触觉(德勒兹语)。向后和向前的时间坍缩为一个绝对的点。

这个精彩的段落仍未结束。字卡后,我们见到宽美和宽荣展开宣纸,看着这首诗。此时我们方才省悟,《红蜻蜓》段落应是宽荣看到诗后的回忆。因为两个场景中,宽荣是唯一的旁观者。它是静子和宽美召唤的,却成于宽荣脑中。

读罢诗,宽荣讲起了昭和时代跳瀑布自杀的少女。她自比为樱花,在生命最美的时候,随风离枝。宽荣的讲述随黑屏终止,随后由宽美接力,经由书写讲给失聪的文清。

宽美“讲”完,黑色再次来临,这次是一首中文诗:“同运的樱花/尽管飞扬的去吧/我随后就来/大家都一样”。“我永远记得你”悄然变为“同运的樱花”。这已不是原诗,而是一首中文的和诗。原诗写给樱花,和诗则是台湾写给日本。这一次,字卡剥离了书写过程,而成为永久的箴言,悬浮于影像之上。

《悲情城市》具有一种欺骗性的流畅,细观之下,却是沟壑纵横。刚才讨论的这一段落,时态和视角错综复杂,视觉和听觉分离,经验和言说分裂,正是《悲情城市》隐秘魅力所在。

无独有偶,玛格丽特·杜拉斯《树上的岁月》也有类似的段落。年迈的母亲来到法国探望一事无成的儿子。午饭前的休息时光,老太太一人在屋里嘟哝着“我饿了”。此时音乐突然叩门,随后一段无声的影像闯入,在热带某处,三个孩子躺在凉席上,竹帘外,有一个模糊的男孩身影。

直到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才借由母子俩的谈话知道我们看到了什么,那是当年他们一家人生活在殖民地,其他孩子在午休,儿子装作去上学,实则去爬树了。“树上的岁月”即是无言语的岁月,一种纯粹的经验,是法国人在殖民地时教育的真空,语言的错乱。因此,视觉和听觉在意识中发生了错位。

在杜拉斯的作品中,最激烈的视听对抗可能来自于她与雷乃合作的《广岛之恋》。我们看见了广岛浩劫后的图景,却听见“你在广岛什么也没有看到”。这种否定来自于广岛和讷韦尔之错位,来自于不同语言描述共同经验之不可能。

而在《印度之歌》中,声画关系更是到了一种随心所欲的地步。所有的动作都被剥夺了声音,我们需要借由另外的声音去抵达遥远的加尔各答。第一重声音是两个女人诗化的谈话,似乎在高维空间看着盒子中的人们,尽知过去和未来。第二重声音来自画中的人物,重演着记忆中的对话。第三重,合上的钢琴传来琴声,仿佛不可抑制的情感涌动,试图被保存,被听到。最后一重声音是鸟叫,狗叫,疯女人的歌和笑声,它们才是真正的“此时此地”。它们脱离了语言的转译,而形成了纯粹的经验,纯粹的记忆。

印度之歌

在隔年的《她在威尼斯时的名字在荒凉的加尔各答》中,声音被完整保留,而画面被替换成了一处废弃的宫殿。《印度之歌》影像发生在声音之前,而《加尔各答》影像发生在声音之后,再次拓宽了时间的界限。

连接侯孝贤和杜拉斯的细线是共同的后殖民语境,一者是被殖民者的困境,一者是殖民者的失落。在杜拉斯居于印度支那之时,殖民统治已经摇摇欲坠。这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以一种对抗蛮荒的无力表现出来。在殖民地异质的经验也让杜拉斯形成了对语言的警惕,进而将经验和语言分隔开来。

而在台湾,日据时代结束后,如何重述殖民之记忆?是一种急欲清除的羞辱,还是更为模糊的相融?是否用“光复”这一官方词语便可概括?1946年,台湾当局下令禁止再使用日语。过往日据时代的记忆便更难用语言去传达。这便构成了根本上经验与言语的错位。

在赠诗段落后不久,宽荣和林老师等人在文清的照相馆谈论国是,文清放起了一张唱片,宽美与其笔谈。文清写道:“八岁以前有声音,我记得羊叫,子弟戏旦角唱腔,喜学其身段,私塾先生骂我,将来是戏子。”又经过一轮笔谈,文清的记忆姗姗来迟。乡间戏台上,旦角在唱,底下几个孩子在嬉闹,竞相模仿。只有唱戏的声音,而无其他人声。这是文清原初的记忆,遭受撞击前的记忆。语言中枢的损毁抽去了他的语言记忆,而只剩下羊叫和音乐。

不久后,宽荣和文清去台北找林老师,在车上遇到盘查。拿着镰刀的暴徒问文清是哪里人,文清凭借着本能用台语说出了“我,台湾人”。暴徒还不肯作罢,接着用日语盘问他。文清无法回答,危难之际,宽荣赶来搭救。国民党指责本省人被“奴化”,接受日本语言和文化。但对于文清,任何文明和教育对他都是失效的,他不可被“奴化”。不管是日语还是普通话,他都只能谨守他的沉默。这正是布朗肖所说的,“说不等于看”,同理,不说也不等于不看。

侯孝贤的声画赋格延续到了《戏梦人生》和《好男好女》。同样描述日据时代的历史及其影响,在《戏梦人生》中,李天禄苍老的声音伴随着重演的人生画面,有时叙述领先于画面,有时落后于画面,还有些时候与画面保持着并行的关系。在第50分钟时,李天禄本人才第一次出现。在他出现前,一伙人在搭房子。当他坐在前景的石头上,搭房子的人不见了踪影,仿佛视觉停止生成,而让位于听觉。

随着回忆中季节的更替,正在讲述的李天禄也变换着不同季节的服饰。他多次闯入到回忆的现场,在被讲述的空间中讲述。这是视觉和听觉之间的微妙纠缠。视觉经常是远景的,难辨人物的。而听觉则有清晰的中心。似乎跨越多年之后,日据时代隐秘的历史才得以浮现出脉络。

《好男好女》则有着更为错综的时态,计有现在,三年前与阿威的时光,戏剧排演,和将要拍摄而发生在过去的电影四个时空。伊能静的声音盘旋于四个时空之上,不断地预叙,倒叙,旁叙。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如同《印度之歌》一般,一首歌成为听觉的核心。“当悲哀的昨日将要死去,欢笑的明天已向我们走来,而人们说:“你们只应该哭泣!”——我们为什么不歌唱!”这首“中国之歌”是难解的历史中不可化约的经验,不可忘却的热血。

《南国再见,南国》是侯孝贤创作生涯中一个清晰的断点。在这里,他抛却了声画的延迟和错位,而以绝对的同步性来凝视现在时的台湾。廖庆松曾说过,最初侯孝贤拍摄了大量火车上的素材,内容为高捷、林强和伊能静坐在火车上讲述自己的故事,随后在讲述中展开视觉回忆。这一路径,与《戏梦人生》相似。或许在拍摄过程中,侯意识到这么做并无必要性。台湾渐渐走出了后殖民语境,经验和言说之间并无阻隔,视和听也可以再次合一了。而新的困境则如片尾的比喻,三人驱车前往南部,却意外撞入农田。前无去路,后无归途,绝对的沉默。

《悲情城市》出片名后,是一场喜宴,小上海酒家开张,林家一家人齐聚。片尾也是一场家宴,人丁稀落。吃饭,是停止言说之时,也是放下分歧错裂之时。用一场无声的筵席来终结这部盘桓于“说”与“不说”间的史诗,岂不讽刺?

 3 ) 悲情城市與白色恐怖

侯孝賢的這部電影,無論是在歷史或是在電影的層面上來看都有相當高的價值。是台灣影史上的一大經典作品。

  這部片的第一個鏡頭,是收音機播著日本天皇投降的詔書,而一名中年男性在燒香,因為他的妻子要生產了。讓他抱怨的是停了太久的電。這麼簡單的一組鏡頭,卻在一開始就非常清晰的表達了這部電影的立場。老百姓在乎的只是他們自己的生活,只要不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誰來統治其實無所謂。

  而對知識分子而言,台灣重回中國的統治仍然是件值得期待的事。至少從他們一開始在喝酒聊天中是這樣的。雖然他們的想法很快就被打碎了,回歸後外省人把法院變成了他們的法院,把米糖賣去上海,全然不管台灣人的死活。將本省跟外省之間的衝突給點明了。

  再來要提提侯孝賢個人的風格很強烈的體現在這部電影中,許多的空鏡頭,跟定位鏡頭,替這部描述228事件對台灣人民影響的電影,提供了一個相當客觀的視角。這種視角讓這部電影在很多時候像是一部紀錄片一樣。

  而如同侯孝賢其他的電影一樣,這部依然維持著他獨特的敘事風格。他將電影中的衝突通通剪掉了。如果給更商業化的導演拍這部電影,那肯定是會拍出228查緝私菸的執法暴力,然後少不了軍隊對民眾的血腥鎮壓。以及那些知識分子是如何被慘忍謀殺的。在被當街掃射死亡的屍體下,民眾是如何抗爭的。

  不過侯孝賢就是侯孝賢,他沒興趣拍那些太戲劇性的東西。所以在這部電影中,查緝私菸而死的女人一出場就已是屍體,台北死很多人也是透過主角的口中說出來而已。而伴隨著故事後半段主角們受到的迫害,這種留白的效果就出來了。228有多恐怖,就是這樣不人道的迫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重複了上萬次。

   而透過這種敘事方式,侯孝賢留下的都是生活片段。非常精采的生活片段,充滿了大量獨特而迷人的細節。無論是一群人喝酒聊天高歌,或是台灣人閩南語日語夾雜的說話方式。侯孝賢可以說是還原了影史上最真實的白色恐怖時期,一般老百姓是如何生活的。而這種還原方式可以說是相當有說服力的。

   在這樣充滿生活感的電影中,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就讓人加倍震撼。侯孝賢不用拍文清是怎麼被抓、被處死的。他只是在文清帶孩子老婆拍完全家福後,下一個鏡頭就透過其他腳色告訴你文清後來被抓,然後再沒有回來過。這樣就夠了,人們就能清楚意識到白色恐怖時的台灣究竟是活在甚麼樣的氣氛中。

 4 ) 原来的悲情城市

我并不是个热衷电影的人。第一次看到悲情城市,是九年前在纽约的小破艺术电影院,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侯孝贤是什么人,甚至连梁朝伟都没认出来,因为我记忆中的梁朝伟还是TVB的小鱼儿。其时这部片子已经拍成十年,可是美国四处都买不到,我只有到处打听放电影的场次,去各家租录像的店里找录像带,把它看了一遍又一遍,又推荐给每一个我认识的人,直到网上终于有了下载。

就像eloa mm说的,太喜欢的东西,反而不知道给它写点什么好。情绪如同电影里那样,极度沉默,在暗处爆发。只是无论在哪里,总会特别留意跟它有关的一切事物,所以我在詹宏志的书里,一眼看到了这段故事。

“那是民国三十九年,大陆已经解放,但四川轮还通行于上海与基隆之间;这时有一班‘时代的末班船’正要驶入基隆港,天色灰灰蓝蓝,基隆山城正下着毛毛细雨,进港的船只拉响汽笛,山城另一端则嘟嘟嘟嘟开进来了烧煤炭的冒烟货车,火车轮船同时入港,各自鸣着自己的笛声。船靠港后,码头上一片逃难的狼藉,携锅带盆,牵羊持鸡的扁担军队,紧紧抱着大小皮箱细软的逃难人群,到处人生杂沓,场面混乱;下船人群之中却有一个人(当时预想的演员是周润发),似乎务实与这个大时代的悲剧,他原是上海滩的黑社会人物,来台湾并不是追随国民政府或效忠国民党,而是来追讨一批被基隆码头黑帮暗吞的‘货’,他并不知道自己上了历史的最后一艘船,从此将被留在一个他先前一无所知的岛屿,参与了一个重组的时代,直到所有的人都‘安静’为止。而这艘船停开之后,一直要等到四十年过去,这里面一些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将以花甲白发之姿回到中国,并且一路号啕大哭到家门,不过,刚下船英姿风发的周润发,根本无法想象这些未来的事(谁当时想象得到呢?)。

“刚下船的周润发,无视于国难与流离,她另有家法要处理。他在码头上叫了一辆黄包车,车子往大街拉去,道路两旁骑楼之下是更多的逃难人群,他们栖身墙角,身边堆着各种家当,你不能想象人们会带什么样的东西逃难,有的人竟然还带着衣柜和等身高的穿衣镜,他们有的衣着讲究,有的则衣衫褴褛,但都一样狼狈不堪;周润发看着两旁潮水般的难民,胸中另有一番心事,黄包车拉着他在大路上愈走愈远,直到渺不可睹,这时音乐响起,片名压在街景之上,四个大字:悲情城市。

“没错,悲情城市,这是原来《悲情城市》的故事构想,后来侯孝贤为了把角色背景再研究得彻底一点,把人物角色的上一代想得更清楚一点,竟然不得不发展另一段更早的故事,也就是三年后真正开拍的《悲情城市》。”

我能说什么呢?没有周润发,梁朝伟口不能言,黑帮争斗与政治迫害都被压在市井人生之下的《悲情城市》,才是真正征服我的那一部。并不是说黑帮片便低劣;我也是看英雄本色长大的一代。然而面对那样的历史,那样的鲜血,发哥的风衣火柴枪法都变得轻飘飘的,只有那些普通、鲜活、沉静而坚忍的人,才能够有同样的沉重。

 5 ) 听侯孝贤讲述历史


你们喊什么,我听不见
   一直在读庄子的《齐物论》,甚觉侯孝贤的电影有道家风范。他喜欢静静的诉说,平淡的表现。记得《恋恋风尘》,整部电影沉默无声,最激情澎湃的感情宣泄竟是男主角无声的哽咽。我所谓的“沉默,但不沉没”,也可以送给侯孝贤导演了。
《悲情城市》也是同样的构思。梁朝伟扮演的聋哑人是整部电影的叙述者。他用纸条记录一切。观众在默默打出的字幕中了解影片的发展脉络。即便是一些激烈的场面,比如杀人、比如打架、比如喊话,也都由梁朝伟安静的笔下流出。
或许,导演希望通过这样的讲述告诉观众,所有的喧闹和噪音最终都会归于平静。影片经历了阿良的疯癫、汉奸事件的风波、大哥的死亡和阿四的被捕,最后的收尾却是家中仅存的几口人围着桌子默默吃饭。这种安静的元素好似一张大网,网住海中的汹涌波涛。
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失去理智的大哥对着不知所措的阿四一通狂吼。“你这样喊对他有用吗?”狂喊狂闹的人,已经忘记对方根本就听不见,也记不住。真正要想让阿四留存于心,还得依靠白纸黑字的记录。
侯孝贤导演用这样的构思替我们诠释了历史。有些时候,我们习惯了强大的发声系统。诚然,高嗓门加扩音器能够将声波传递很远,能将音量调至最高。可自然界会让再强大的声音转瞬即逝。唯有安静书写真实的情况,才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懂得。
梁朝伟迷茫的眼神告诉大哥,你喊什么,我听不见啊。
你们喊什么,我们也听不见听不懂。希望你们写下来,好让更多的人能亲眼看见,好吗?

我听见了,我也看见了,我还是被骗了
台湾光复了。可民众生活困难依旧。一群不安分的人们借酒消愁,痛斥陈仪将国家变成了公司。插不上嘴的梁朝伟放起了音乐,争论随即被乐声冲淡。这是怎样的乐声呢?又是白纸黑字的叙述告诉观众,这是一曲古老的传说:莱茵河畔的美丽女妖/坐在岩石上唱歌/梳着她的金发/船夫们/迷醉在她的歌声中/而撞上岩礁/舟覆人亡……
动听的音乐竟然隐藏着如此凄凉的命运。这正是光复以后的台湾人。原以为摆脱了日本人的魔咒,谁想引狼入室,迎接到的民族英雄拥有一颗更加贪婪的心。更为可恨的是,他不像日本人那样,从一开始就亮出自己的殖民主义身份,而是扮成婀娜多姿的莱茵河女妖,引得无数船员上钩。影片里,陈仪用上海口音表达着对台湾人民的安抚,可收音机的电波替他挡住了他背后的重重杀机。
莱茵河畔的船员,台湾岛上的民众,他们不是听不见,他们甚至还看见了,可他们还是被骗了。
曾几何时,我们也曾是莱茵河畔的船员,听着动听的歌声,看着动人的金发----撞上岩礁,舟覆人亡。曾几何时,我们也是台湾岛上的民众,听着上面的慷慨陈词,想着领袖的伟大无私---望不见后面的重重迷雾。
侯孝贤说,我听见了,我看见了,我还是被骗了。
既然他们还是在骗人,那只有擦亮眼睛,竖起耳朵,不再上当。

小人物,大历史
侯孝贤的这部影片是小人物讲述的大历史。角色是小人物,三千万台湾人中的寥寥数影。导演也是小人物,挥不动刀枪,成不了功名。偏偏这样的小人物最能打动人心。侯孝贤的《悲情城市》、钮承泽的《艋舺》、齐邦媛的《巨流河》、王鼎钧的自传四部曲、龙应台的《大江大海》,都是小人物的大历史。而且,都由台湾娓娓道来,让大陆人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
历史比茴香豆的写法复杂得多。一个王朝、一座都城、一场战役、一次政变,那是大人物的伟业。一条河流、一道小巷、一支细笔、一堆残骸,那是小人物的痕迹。历史篇章里,大人物可以占据标题、正文、注释、引文,每一个字眼;小人物或许只是标点符号,连一个字都不会给。但是每一个读书人都明白,没有标点符号,成不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台湾虽小,也有三千万人口和近百年的沧桑史。众多台湾的文艺家正在努力补全故事里的一串串标点符号。和台湾比起来,我们很大,有十几亿人民和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小人物在哪里呢?一串统计数字,还是一句浅浅的叙述?
正视历史,请自小人物始。

 6 ) 《悲情城市》电影剧本

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

 短评

那时候的梁,年轻的让人震慑。看得我好难过。

5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如果谁想对台湾目前的状况有一个非常理性的认识的话,候孝贤的<悲情城市>是必看的.看之前我都没有想到台湾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居然会如此仇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仇视已经慢慢转化为台湾人对大陆人的仇视.对这种情况,陈仪需要负最大的责任.其实日本人投降后,台湾本省人是抱着回归中国的积极态度的(影片中那些台湾知识分子动情高唱<流亡三部曲>就是一个例子),可是由于陈仪为首的大陆人在台湾的胡作非为,硬是把台湾人的地方意识给逼出来了,然后由于蒋介石的高压政策进一步恶化.

10分钟前
  • 蓑笠翁
  • 力荐

张爱玲——路过台湾,浓蓝的海水上浮着青绿的岛,像中国山水画,那样的山,想不到,真的有!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没敢走开一步,怕错过了,知道这辈子不会再看见更美的风景了。悲情神思者,音响一何悲,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四星给配乐

12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侯孝贤的片,不是人人都能欣赏得了的~~

14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侯孝贤由私人自传影片转向社会历史题材的代表作,获威尼斯金狮奖。1.以中远景固定长镜头泼墨出数十年无法风干的记忆,写不尽的家仇国恨和描不尽的乱世浮沉,沉静内敛下暗潮汹涌,悲怆凄美;2.神思者的悲沉配乐,余音绕梁;3.梁朝伟饰演的聋哑林文清,无言的控诉与无奈;4.空镜头,樱花盛极离枝。(9.5/10)

1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如果说杨德昌的<一一>是思想者的眼睛,那么候孝贤的<悲情城市>就是神明的目光.神者有二.一者冷静甚至冷酷.神终究为神,衣食无忧,生死无患,犹如看客般观望人世嬉笑怒骂,悲欢离合,却从不伸出上帝之手.二者慈悲为怀,菩萨心肠.候孝贤是两者兼有.

19分钟前
  • Cao
  • 力荐

“我们本岛人最可怜,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国人,众人吃,众人骑,没人疼。”其实前殖民地的人们最没概念的往往就是“回归”,但“回归怀抱”永远是喊得最响的口号。风飘絮者山河破碎,雨打萍者身世浮沉,过得不好,政权更迭就都是狗屁。私以为侯孝贤善于化小但拙于见大,着小处侯更佳,揭大处更爱看杨。

22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史诗式的环境格局,平常人家喜怒哀乐背后微雕的恢宏悲悯,管中窥豹的细实风格,一切直迫人心

24分钟前
  • 无梦快乐酣睡者
  • 力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7分钟前
  • 许诺
  • 力荐

台湾新电影巅峰,东方意蕴心理节奏,散文结构诗化风格,简化弱化戏剧冲突;222个镜头,长镜弱光,哑人执笔字幕叙事,日记旁白女声主线;二二八事件下的普通百姓,政治边缘人,城头变幻大王旗,跨时代史诗,家不幸之共鸣。不会国语的梁朝伟,息影末作的辛树芬,配乐无尽滋味。89金狮

2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这片要是找个擅拍商业片的一定能拍出个厚重的史诗。侯孝贤在第一次不拍自己的时候却仍然坚持风格不变,戏剧性削弱、表演的削弱。在叙事上依然有意的断裂、留白,弱化故事的连贯性。不过度煽情,不强化冲突,甚至这么精彩的配乐都很少用,冷静的旁观。弱戏剧就意味着强化真实感,增加认同感。真是牛逼。

3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九份开始变冷了 芒花开了 满山白蒙蒙 像雪" 寒冷侵袭的时候 谁又躲得掉。没有多复杂多华丽的铺垫 没有煽情没有矫揉造作的桥段 一帧一帧悲情的画面 放映出时代的绝情和平凡人的疾苦

36分钟前
  • 蜜朵荔
  • 力荐

想嫁一个文清一样的聋子 他说的每一句话 我都会相信 只有这样的人 每一个字都是用心听用心说的

37分钟前
  • icancu
  • 推荐

【B+】侯孝贤说过,每个人都能当导演,只要你足够认真,认真的去观察你的生活,关注你生活中的人,关注人的生活和状态,然后电影也就不过是你用以表达的一个选择而已。侯孝贤对人间万象有着多深的体会,看这片就知道了。

42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总算看了一部让我相当稀饭的侯孝贤作品,要不然我要跟这位闷人皇帝诀别了。历史,政治,社会,文化,日本,中国,外省人,本省人,这些三言两语的已经没法概括了。我只有从深远与内蕴之后提取一个最肤浅的观后感:我觉得梁朝伟是华人里面最优秀的男演员。

47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1989年,侯孝贤拍摄以台湾近代历史为背景的《悲情城市》,打破了当时台湾电影涉及政治的禁忌。梁朝伟在片中扮演不会说话的主人公文清,大获好评。二十三岁时,我是《悲情城市》里的中学教师,和同志一起对酒当歌,唱起祖国的歌曲。只有同我一样憧憬未来的青年,才能知我此刻心中的苦痛。——唱九一八的时候很触动人。

48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歷史是甚麼。戀人絮語。少女日記。寒喧信箋。暗語出賣。血帕遺言。我們訴說歷史的話語如此輕碎,皆因歷史本身也破碎如是。

52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无声的悲凉

53分钟前
  • jane
  • 推荐

侯孝贤有一种天生的悲悯,以林姓家族的悲剧命运昭示了台湾一个时代的惶惑和苦难。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洪流中越发渺小,悲剧的命运不可避免,令人心酸。侯孝贤最好的一部电影,华语电影中的经典之作。S.E.N.S的原声瑰丽难忘。而年轻的梁朝伟,饰演男主,全片仅有3个字的台词,却依然能令人泪流满面

5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台湾历史的失语症。若能开口,该讲什么语言呢?

56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