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勃2015

剧情片美国2015

主演:布莱恩·科兰斯顿  戴安·琳恩  海伦·米伦  路易·C·K  艾丽·范宁  约翰·古德曼  迈克尔·斯图巴  艾伦·图代克  阿德沃尔·阿吉纽依-艾格拜吉  迪恩·奥戈曼  罗杰·巴特  大卫·詹姆斯·艾略特  丹·巴克达尔  马克·哈雷利克  

导演:杰伊·罗奇

播放地址

 剧照

特朗勃2015 剧照 NO.1特朗勃2015 剧照 NO.2特朗勃2015 剧照 NO.3特朗勃2015 剧照 NO.4特朗勃2015 剧照 NO.5特朗勃2015 剧照 NO.6特朗勃2015 剧照 NO.13特朗勃2015 剧照 NO.14特朗勃2015 剧照 NO.15特朗勃2015 剧照 NO.16特朗勃2015 剧照 NO.17特朗勃2015 剧照 NO.18特朗勃2015 剧照 NO.19特朗勃201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4 18:57

详细剧情

  好莱坞著名编剧达尔顿·特朗勃的传记片。  特朗勃上世纪30年代进入好莱坞当编剧,奉献过《罗马假日》、《出埃及记》、《斯巴达克斯》、《约翰尼上战场》等经典作品。在荣誉背后,特朗勃的职业生涯实际上非常坎坷,他在40年代末遭到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的迫害,被米高梅于1950年解雇,并蹲了大牢。出狱后他被政府列进黑名单,一度无法工作,特朗勃就借用他人名字创作剧本。他曾凭借《罗马假日》与《勇敢的人》夺下两座最佳编剧的小金人,但当时剧本的作者署的都不是他的名字。直到1960年,特朗勃才走出迫害,他的编剧才华才得以重见天日。

 长篇影评

 1 ) 《特朗勃》超140字影评

矛盾不够尖锐,没有压迫感的时代&个人际遇讲述,时情时景的冷漠墙壁变成了这里的天鹅绒。上白细胞的黑名单这样的事,是一个文明一个社会一个团队,人的组合的不可避免的事情。片子过于表面,每个面向都是点到即止包括大女儿成长过程中的任性与无理。7.3

关于大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叛逆啊,矛盾啊,无理取闹,任性啊,当时在剧情里面还蛮期待trumbo的妻子讲一些东西,比如,这是我的老公,你可以尊敬他,但你不准诋毁他,类似的话。 海伦米伦的角色真是,有点《乱世佳人》中白瑞德的影子,以及任何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中的那种,在时代中游刃有余的角色就是特别圆滑、油滑的角色。 要说电影中有哪些角色,我们限定一下范围,为人妻的女性角色,让我会有一种,非常羡慕这个女人的男人的情况的话那么我现在能想到,一时之间能够想到的只有两个例子,一个是本阿弗莱克版本的《合伙人》中,他的角色的妻子以及,刚刚看完的电影《特朗勃》中,trumbo的妻子。要知道,爱在三部曲里面的朱莉德尔佩的角色,都并不能够上我的这个“榜单”。我羡慕,我非常喜欢爱在三部曲,更多是喜欢那份生活,那个轻松、优雅的时代背景和,两个人的性格能够结合的,两个人的生活、人生能够结合出怎样的模样。 trumbo真是bug级的存在 同trumbo有太多通感了,这样思维共振的感觉,在好多人身上出现过,影视界,凯文科斯特纳,伊斯特伍德,是枝裕和,北野武,李幼斌,,,

 2 ) 论《特朗勃》——自由与束缚

244年前的一个议会大堂里,一个中年男人发表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并在结尾处抛出了一句流传至今的金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既“不自由,毋宁死!”,随后,如雷鸣般的掌声贯彻在大堂的每一处;贯彻在北美的每一寸土地上,贯彻在每个美国人的心中。不久,一个名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至此诞生,它自称的代名词为:自由。

自由似乎是人们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纵观人类浩瀚的历史,我们都能找到追求自由的影子,在此过程中,无数人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乃至生命。究竟什么是自由?凭什么自由可以使人付出一切呢?

若想搞清自由,或许我们应该先认识与自由相对的词语:束缚。关于束缚,可能每个人对此并不陌生,因为束缚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我们,仅从电影中,我们就能简单明了的看清特朗勃受束缚于何处,而这种束缚确是建立在其信仰之上,进一步来讲,特朗勃的信仰自由被束缚剥夺,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来,束缚是一种对相对(乃各方面)自由的打压,而这种自由的存在也是因一种利害关系而存在的,简而言之,某类自由相对意义上破坏了反对这种自由者的利益,因此这种自由便遭到了不种程度上的打压。

那么这种束缚是否具有一致性呢?

《特朗勃》剧照

举两个例子:一是电影中的美国政府将特朗勃拉入黑名单,并禁止他的任何剧本步入影坛,仅因为他在那个年代信仰gc主义;二是某國zf全面清除氵去车仑工力,并将其任何活动都列入禁止的名单中。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两者束缚之间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综上所述,自由既是一种个人的、自主的、合乎公共秩序的,却又是一种松散的、毫无逻辑的、非法的存在。与此同时,关于束缚的应用,也需遵循客观存在而定义。

至此,我想引用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来为自由做最终的解释:“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而这种法律正如同束缚那些非同公共秩序的自由的定义一样,应为现代社会相对最为客观的存在。

回归前言与电影,美国即使在强调自由的前提下,却也在冷战期间通过非法的手段对信仰gc主义的人们造成巨大的伤害,因为这种信仰,数万人因此失去工作,妻离子散,遭受全社会的歧视,最终走向自杀的道路。这明显是与其精神冲突,但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特朗勃以永不妥协的精神努力的追逐自由——信仰gc主义的自由。

特朗勃本人

那么这也侧面回答了自由为何会令人们付出一切代价。

时至今日,社会上仍充斥着大大小小不公的束缚与各种违反法律的自由,无论是种族上的、个人权利上的、藏匿在方方面面上的,请守护住那最后一丝理性,再去推动创造属于自己的自由。

 3 ) 《特朗勃》:黑名单上的人

(芷宁写于2016年4月5日)
        电影作为和意识形态相关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从来都不是和政治无关的,冷战时期的美国也有着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的“被害妄想症”,当电影遇到了敏感时期,便令那些不同政见的有才华影人的历程变得分外坎坷。美国影片《特朗勃(Trumbo)》便依据那段特殊时期被迫害、被倾轧者中的一员——好莱坞著名编剧达尔顿·特朗勃的经历改编。
        特朗勃本身的经历具有一定的传奇特质,符合一部传记类故事片的需求,他的人生因时代的碾压而充满了沉痛性,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196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生活得抑郁、悲情而沉重,但影片并没有过度渲染这种抑郁悲情沉重的调子,只是将一些片段和境况顺序呈现了出来,视角趋于收敛,似乎并不愿大开大合地讲述那个阴郁的时代,总体呈现得工整规矩。
       这种相对收敛,还表现在对特朗勃这个人物的塑造上,虽然布莱恩·科兰斯顿饰演的特朗勃,在外形上借助于化妆技术做了一定程度的人物还原,且在吐字发声方面,科兰斯顿颇为用功地模仿了特朗勃本人的说话方式和语调语气,听一些人物原型的录音,会感到科兰斯顿的模仿还是靠谱的,但在另一些影音资料里,能看到特朗勃本人的言辞和神情更具有文人受到伤害后的那股子犀利敏锐,骨子里还残存着文字斗士的精神,而科兰斯顿的表演则更符合一部人物传记片对片中人物塑造的需求,特别在接受采访时的那段呈现,科兰斯顿版的特朗勃对着话筒说出的言语,有一种历经磨难后的隐忍和睿智,这种隐忍和睿智类似于劫后余生的大彻大悟,历经沧桑后的沉稳平静,是该片设定中的“动人处”之一,虽不一定和现实相符。
        鉴于特朗勃的人生跌宕起伏,影片选取了他落入困境并克服困境的那个不短的时间段,故事的主线由他的事业被推崇的巅峰期——和米高梅签了三年的高薪编剧合约开始,继而人生境遇兜转,因政治身份而遭到无情打压,被解约而失业,接着境遇急转直下至官司缠身、被判入狱,出狱后继续面临着被打压的困局,为生计为养家糊口而匿名创作,佳作频出,直至黑名单时代消除……大约因主线不易在每个时间段上进行深挖细耕,于是到影片中后期,其呈现方式偏向于以情感带动剧情发展,无论亲情,还是友情,特朗勃努力维系的这部分情感成了影片所要表达的重点。
       一个以文字为生的人,不能在其作品上签署自己的名字,这是对文字工作者的一种精神惩罚和掠夺,在如此被侵害被压迫的境况下,特朗勃并没有消沉颓废,而是以打字机为武器,以个人才华为自己赢得机遇和转机,令该片看上去十分励志。其中特朗勃找来一帮同为黑名单上的人的朋友,为B级片电影公司当枪手的桥段,令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充满感伤——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必须为大量无聊、烂俗的剧本付出心血以换取生存,现实总是这么令人无奈又无助。关于这部分,片中的特朗勃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台词,如:“他们需要剧本就像军队需要厕纸。”再如,“质量最低,数量最多,当你完全不考虑电影中的艺术激情,工作一星期就能完成。”而这种编剧凑在一起集体攒剧本、改剧本的状况,仿佛是资质不佳影视公司的通病,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也不分国家。
       大约因特朗勃的才华太出众,无法被黑暗掩盖,他匿名写过的剧本《罗马假日》、《勇敢的人》先后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这样的光芒足以令柯克·道格拉斯和奥托.普雷明格陆续找他创作影片《斯巴达克斯》和《出埃及记》剧本。几经波折,当编剧达尔顿·特朗勃的名字终于出现在大银幕上时,观众席上的特朗勃难抑激动的心情,但那份激动仅以镜片后面闪烁的泪光来表现,反而令人动容。
        片中除却老白演技不俗之外,海伦·米伦饰演的那位极端专栏作家海达·霍珀也十分出彩,在有限的出场次数里,米伦将那种病态的偏执表现得入木三分。另外片中配角大多有戏,特别是两位B级片公司的老板,简直堪称配角中的亮点,将转行做影视的外行大佬们的形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而在对付恐吓他们不许采用特朗勃等人做编剧的不可一世的“好莱坞反共组织”面前,他们那种驱赶蚊蝇般的霸气,倒也符合他们打拼过来人的身份。
        影片的配乐与剧情的起伏相得益彰,场景画面也有视觉上的怡人优势,片尾彼时的纪录影像为影片加分不少,字幕提示,特朗勃离世18年后,因《罗马假日》一片而获得的那尊最佳编剧奖小金人才被送到其遗孀手里,令人不免唏嘘。
(杂志约稿)

 4 ) 致特朗勃们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是一个一流的剧作家,一个二流的说客,有时候还是一个三流的父亲和丈夫;他是一个怎样个人呢?他是一个倔强的坚持者,一个沉默的忍受者,有时候还是一个狡黠的欺诈者;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或许,他不过只是一个喜欢听故事和喜欢写故事的人。
他是,特朗勃。
      1946年3月,共同的敌人灭亡后,曾经的战友瞬时变作仇敌。一道巨大的铁幕将世界分作两块,冷战爆发。这道铁幕无所可寻,却又无处不在。时而是柏林那堵丑陋而坚固的墙壁、时而是美国人眼中的赤色危机、时而是苏联人口中的资本主义威胁。在好莱坞,它叫做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也叫作黑名单。
      自古至今,政治从来都是最为波诡云谲,瞬息万变的。当铁幕落下的一瞬间,无数所谓的自由主义者,共产主义同情者都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有政治嗅觉迟缓的部分下层人民和一些已闻风雨却丝毫不惧坚持者。特朗勃,就是后者。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信念甚至是信仰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一旦这虚无缥缈的口号和旗帜被整个社会环境所不容,威胁到了自身生活和生存时,改弦易辙就更是理所当然。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的确如此,但特朗勃不是大部分人。且不论特朗勃成为共产主义者是因为史料所提抗击法西斯,还是如影片所现,支持共产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当浮躁虚假的“国共合作”大潮退去,留在岸上的,就只有特朗勃和特朗勃们。
       辩证的讲,意识形态层面很难说究竟谁对谁错,其实在某些时候也无所谓对错,看得只是肉食者们所支持和推崇的。抛却这一点,特朗勃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参与者,但他的确是一个拥有坚定信念的人,他是一个认准真理(对自身而言)后,能坚持也敢坚持到最后的人。仅仅这一点他就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同时他也是一个灵活变通的人。他知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可生活就是要穿衣吃饭。所以他愿意抛弃一名文字工作者最基本的尊严:著名权,去继续写作,去写一些或者说一堆垃圾。他是一名战士,但绝对不是一名喊喊口号就热血上头的死士。就像他对朋友所言:“用耶稣一般的纯洁去战斗,用撒旦一样的狡猾去取胜。”这就是特朗勃的战斗方式。
        历史最常记住的无外乎两种人:一种是以身殉道 壮烈牺牲的人;一种是出卖一切,苟且偷生的人。循环往复,如过江之卿。但是我们往往会忽略另一种人,另一种曾经站在前者身后甚至身前与其共同战斗,曾经拒绝后者不与其同流合污的人——特朗勃们。
他们坚持过且仍坚持着,他们战斗过且仍战斗着。我们都缅怀烈士,却忘了谁让我们记住烈士们的故事。
       那座小金人象征的不只是剧作家的最高荣誉这么简单,它更意味着曾经的血和汗没有白流,曾经的错误得到了承认和铭记。那些监狱中的虚无、弃名时的屈辱,无数个日夜坠落在打字机旁的烟灰,都是值得的。

   “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致那些敢为也愿为他人流血之人,也致和他们站在一起的特朗勃们。

    正文结束扯点别的:
      原来柯克·道格拉斯竟然是个小矮子2333,以前从来没注意过_(:зゝ∠)_。话说我大库神果然是不好搞啊!不过《斯巴达克斯》还是库神最讨厌的一部自己的作品。
      为什么普雷明格总是一股分分钟风衣下掏出一把“芝加哥打字机”开扫的感觉。另外真的只有我一个人注意到道格拉斯送给特朗勃的那只鸟叫“赛缪尔·杰克逊”么!??23333

 5 ) 艺术的另类美帝主旋律

在好莱坞反共黑幕下,一位左派作家用笔做武器,对封杀和迫害说不。电影拍得四平八稳,但传奇性先声夺人,谁能想到《罗马假日》背后还有着这样的故事!海伦奶奶演的反派让人不寒而栗,老白给小李子又上了一课:老戏骨们靠得住。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极少部分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时代的命运。当那座迷墙和铁幕被打破,当雾霾和黑暗退去时,我们始终能够坚守着那份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也许这就是我们生而为人最强大的力量。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正的勇士,并不只是特朗勃,他最终还是得到了他所应得的荣誉(当然也失去了太多),真正的勇士是那些为了自己的坚持,信念,失去了一切的人。流于表象,年代感的营造几乎都是通过资料影像表现出来的,差点变成一部好莱坞近代史略,多亏演员全力救场;爱德华·罗宾逊听证会那场戏简直就是二流美剧水准,当然这肯定不是斯图巴的问题。
   从默默无闻到政治风波帮人代笔再到功成名就,特朗博的人生才终于熬出头。电影从电影工作者大罢工为起点,铺设交代了政府打击共产主义者的历史背景,全面而客观的展现了一个真实可敬的伟大编剧。穿插的各种伪纪录片与电影明星更像是导演对那个年代的回忆与致敬,饶有趣味。后半程更像是完成任务的粉饰,一个文人的抗争,从语言和思路中表现了一个值得被统治者害怕的文字工作者。对白简洁有力,知识分子趣味和执着增加可看性。
   赞颂艺术的另类美帝主旋律。纳闷的是为什么屏幕上的艰难时世显得并不那么艰难?好莱坞大腕悉数捧场,轻松诙谐。只有在最后的一小段真实影像里才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与这家子的坚韧。不禁思索:现实化为剧本再搬上屏幕,失却了多少锋利与磨人的隐忍?

 6 ) 不要死得太年轻、太穷或孤零零

即使鸡汤一再被污名化,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鸡汤才是真爱。因为对《特朗勃》的偏好,我不想将它简单地归类为美国励志心灵鸡汤。

这部电影可以作为编剧教科书,不是教编剧们如何编剧,而是如何做一个好编剧,那就是像特朗勃一样一周工作7天,一天写18个小时的剧本。

记得微信圈曾经热刷过的一句话,你的努力程度还远远没到拼天赋的程度。比照特朗勃,这句话特别适用于懒癌患者的我。特朗勃这样做的时候已经50岁了,在这之前,他写过受人欢迎的《太太万岁》,是好莱坞功成名就的好编剧。但是住着别墅,享受着私家小湖、花园的他富于同情心,煽动过好莱坞编剧们的罢工,并加入了美国共产党。

越南和朝鲜战场的失利让美国人有点慌了阵脚,他们将对苏俄和中共的恶意泛化为对美国本土共产势力的恐慌,政府成立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将好莱坞成百上千的人列入了黑名单。特朗勃等十位剧作家被国会传唤,特朗勃的决定是让十君子对国会的质询全部不做正面回应,选择回避策略,并开玩笑要用老狐狸的滑头赢得这场政府官司。最终好莱坞十君子因藐视国会罪入狱,列入黑名单的人即使出狱后也不能继续参加编剧工作。

特朗勃在狱中才真正明白,天真的政治热情并不能改变什么,他的战场在大银幕,他的武器就是自己的作品。剧作家是用手中的打字机来改变世界的。

出狱后他先是将写好的剧本《罗马假日》署上自己朋友的名字,然后又找到黑社会发家的小电影公司,用各种化名写剧本,直到几年后,他的两部作品获得奥斯卡奖,圈内有想法有胆识的制片人和导演纷纷找他上门,他编写出了大受欢迎的《斯巴达克斯》和《出埃及记》。特朗勃说有黑名单,就有黑市。

连当时的肯尼迪总统都去看《斯巴达克斯》了,并称赞电影拍得很好,特朗勃终于从地下走到了地上,黑名单形同虚设。重新站在聚光灯下的特朗勃开始反击,那些倡导非美活动调查的顽固份子终于大势已去,直到1969年HUAC寿终就寝。

这部电影也是一堂公民教育课,今天这个世界仍有一些地方在重演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滥用权力的家伙们像特朗勃的时代一样依然在构陷替罪羊,随意践踏那些勤恳工作谋生的人,还最终将他们送进了监狱。一个遵循民主自由的国家不能剥夺少数另类的声音,极左或极右都来自于我们的恐惧,极右或极左一样带来的都是对普通人不可逆的伤害,人们为此付出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

十君子里有一位工人出身的作家,身患癌症,妻子离家,深陷囹囫,愤恨难平,出狱后一直想再状告政府,无心编剧,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特朗勃一直劝他好好写一个关于大猩猩的电影,这写好了就是《金刚》啊!

这部特别工整而令人稍有微词的作品让我再次确认了美国制造的品牌,好莱坞的编剧和制作特别靠谱,扮演特朗勃的是《绝命毒师》的老白,这是一部让人看得特别痛快的电影,台词幽默,佳句如云。

在当枪手的高峰时期,特朗勃不仅自己每天工作18小时,还将孩子们全部训练成了接线生和邮递员,吞吃了无数的提神药片,泡了无数的浴缸之后,特朗勃终于靠实干闯出了未来。

他做到了他想拥有的人生:不要死得太年轻,太穷和孤零零。

 短评

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极少部分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时代的命运。当那座迷墙和铁幕被打破,当雾霾和黑暗退去时,我们始终能够坚守着那份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也许这就是我们生而为人最强大的力量。

8分钟前
  • 诱导师
  • 推荐

剧情还是不错的

12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影片很好的展示出了特朗勃的幽默感及遭受的一系列磨难与挣扎。

15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一部很好的传记,在看这个影片之前对特朗勃一无所知,然而对他的作品却是非常熟悉,原来有着这样坎坷的经历。老白演得很好,希望将来有机会折桂奥斯卡。

17分钟前
  • 月下独酌
  • 推荐

在好莱坞反共黑幕下,一位左派作家用笔做武器,对封杀和迫害说不。电影拍得四平八稳,但传奇性先声夺人,谁能想到《罗马假日》背后还有着这样的故事!海伦奶奶演的反派让人不寒而栗,老白给小李子又上了一课:老戏骨们靠得住。

1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直到1960年,特朗勃才走出迫害,他的编剧才华才得以重见天日

24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罗马假日编剧的传记片,耐看。

26分钟前
  • 大师兄学长
  • 力荐

向过往的人物致敬

30分钟前
  • nothing
  • 推荐

剧情一般 但演员演技弥补了这一点

32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还行

很好的传记电影

35分钟前
  • 最美的时光
  • 推荐

好传奇的人生,是苦难也是辉煌。

37分钟前
  • 小波尔卡
  • 推荐

里面的故事很典型,但是整体串联出来略牵强

40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推荐

好看。。。

43分钟前
  • 桦23
  • 推荐

oh great

46分钟前
  • 踢地哥
  • 力荐

比想象中的好看

51分钟前
  • 瑶一瑶
  • 推荐

很棒的傳記電影!還好他的才華沒有被埋沒得以被世人得知

56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这种性质的人物传记能排出令人热血的感觉,只能说这帮人的功力还是挺牛的。

58分钟前
  • 林皮雅
  • 力荐

作为讲编剧的片这片的编剧好棒啊,人物事件时代都好有层次,每个小角色都有自己的arc。左派家庭观这么强好反讽(但真的现在每个传记电影都要美丽心灵么)。一直对那个时代的片场很好奇,这片借Trumbo一个人就讲得淋漓尽致。安静又现实的英雄主义好有魅力。老白奥斯卡!(好像说晚了)

59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流于表象,年代感的营造几乎都是通过资料影像表现出来的,差点变成一部好莱坞近代史略,多亏演员全力救场;爱德华·罗宾逊听证会那场戏简直就是二流美剧水准,当然这肯定不是斯图巴的问题。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他写作的时候嘴里永远叼着一根架着烟嘴的烟,旁边永远有一杯威士忌。两次奥斯卡颁奖礼直播,他和家人坐在客厅里,当念出他写的作品获得最佳剧本的时候,全家都欢呼了,虽然不是他的名字。

1小时前
  • Naive Respons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