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杀局

剧情片美国2011

主演:瑞恩·高斯林,乔治·克鲁尼,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保罗·吉亚玛提,埃文·蕾切尔·伍德,玛丽莎·托梅

导演:乔治·克鲁尼

 剧照

总统杀局 剧照 NO.1总统杀局 剧照 NO.2总统杀局 剧照 NO.3总统杀局 剧照 NO.4总统杀局 剧照 NO.5总统杀局 剧照 NO.6总统杀局 剧照 NO.13总统杀局 剧照 NO.14总统杀局 剧照 NO.15总统杀局 剧照 NO.16总统杀局 剧照 NO.17总统杀局 剧照 NO.18总统杀局 剧照 NO.19总统杀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19:22

详细剧情

  美国总统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两位候选人在之前的得票数旗鼓相当。距离俄亥俄州的初选还有一周时间,两人都把此州当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阵地,开始明争暗斗。候选人之一莫里斯(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饰)竞选团队的二号人物斯蒂芬(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饰)年轻有为,此时遭到另一位候选人竞选团队的首脑汤姆·达菲(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 饰)的挖角,但斯蒂芬对莫里斯忠心耿耿,并不为所动。另一方面,斯蒂芬深深为新来的实习生莫莉(埃文·蕾切尔·伍德 Evan Rachel Wood 饰)吸引,两人迅速打得火热。  不料,泰晤士报的记者艾达(玛丽莎·托梅 Marisa Tomei 饰)得知了斯蒂芬与汤姆的会面,以此要挟斯蒂芬透露政选内幕。焦头烂额的斯蒂芬又在与莫莉的交往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长篇影评

 1 ) 一堆伟大的烂苹果

《总统杀局》是乔治-库隆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被选为2011年威尼斯影展的开幕片。整体来说,这不是一部让人太过惊艳、会吓一跳的作品,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演员表现,都比较保守且中规中矩。然而,这部小规模的片子,在议题和手法上,却又表现出十足的诚意,以最简单和朴素的方式将政治和人性里的冲突展现出来,没有刻意哗众取宠或是讨好观众的矫情桥段,也没有强烈的预设立场和道德批判,因此反倒能引人深入思考。

《总统杀局》改编自一出舞台剧,讲述一场发生在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俄亥俄州进行初选时的事情。当时有两位候选人同时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资格,在激烈的选情下,俄亥俄州成为决定两方胜败的关键地点,谁能赢得俄亥俄州,谁就能出线成为民主党正式的总统候选人。此外,由于当年共和党的实力不强,因此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这人将成为下一届美国总统。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这场即将在俄亥俄州举办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初选,便成为所有人瞩目的焦点,也成为两方人马拼死斗争的场子。

影片主要是从乔治-库隆尼所扮演的一方,一个名为莫里斯的州长及总统候选人,的角度来探讨竞选过程中,相关人员在里头所面对的理想与现实、工作与情谊的冲突。莫里斯是一位态度激进、政见尖锐、强力主张社会公平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候选人。为了竞选总统,他成立了一个非常出色的竞选团,其中由保罗担任总负责人,负责一切具体事务。在保罗底下,有个才智出众的年轻人史蒂文,是最为得力的助手,也是选举团里的首席智囊。《总统杀局》便是以史蒂文的核心,呈现周围人们如何在政治圈里形成一个残酷的食物链,以及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个人必须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最终胜出。

史蒂文是一个典型的政治金童,虽然才三十岁,进入政治圈的时间也不长,但方方面面都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与机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相信理想、相信莫里斯是一个能将美国带向社会公平的政治人物。史蒂文与上司保罗形成一个非常完美的组合,后者虽然不像史蒂文将理想放在首位,但他助选的经验丰富且老到,深谙各种制胜手段和计谋。相比之下,他们的头儿莫里斯更是他们当中最讲究原则和理想的人。当俄亥俄州的选情进入胶着,一个手上握有大量票源、足以左右初选结果的议员汤玛斯,提出以“国务卿”这个职务作为合作的代价。史蒂文和保罗都希望莫里斯能接受这个交换条件,但莫里斯却坚决不答应,因为议员汤玛斯不仅在政见上与他不合,人品也无法让他苟同。

■影片的转折处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对手候选人的选举团负责人偷偷约见史蒂文。处于激烈的选举斗争中,史蒂文与对手的人马私下碰面是个大忌,然而因为第一时间没能联系上保罗,史蒂文出于虚荣和好奇,结果就毅然赴约。果不其然,对方提出挖角的提议,还告诉史蒂文,他们已经和议员汤玛斯达成协议,将毫无悬念地获胜并取得总统候选人资格,对方据此更进一步地劝告史蒂文:“想为朋友工作,还是为想为总统工作?”

第二件转折事情是史蒂文和手下的一个女实习生莫莉好上。这件事情本身倒是没有什么,只是史蒂文竟然因此意外地得知,莫莉前段时间曾经和莫里斯发生一夜情,虽然只有一次,但却因此而怀孕,现在急需一笔现金来堕胎。在这关键的时刻,这种丑闻对莫里斯的选举无疑会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在这当中,史蒂文面对了理想与现实、工作与情谊的冲突挑战。由于对手已经取得议员汤玛斯的合作,极大可能性会赢得选战,此时如果跳到对方阵营,则代表自己将拿到进入白宫的门票,但代价是必须背叛莫里斯和队友们对自己的信任,以及背叛自己追求社会公平的理想。至于莫里斯与女实习生莫莉的事情,如果是基于工作和选举,史蒂文应该立即公事公办,让莫莉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尽速拿掉孩子,并在之后立即将她开除,让她从团队中消失。只是这么做,对莫莉来说,不免过于残忍和现实,毕竟要打断的是她的政治理想和工作前途。

面对这两个心理冲突,史蒂文最终选择了职业操守,也就是将对手约见自己这件事和具体的谈话面容,一五一十地告诉上司保罗。至于莫莉,则是以顶头上司的身份,严格要求她对一夜情和怀孕的事情保密、私下安排她堕胎、并且要求她在事情结束后立刻离开。毕竟,莫莉自己犯了错误,做出危及团队和选情的事情,就必须认命地承担后果。只是史蒂文万万没有想到,在做完这两件事情之后,竟然发生了意料不到的后果和变化。

■在告诉保罗自己私下与对手方见过面后没多久,史蒂文就接到《时代》杂志的记者艾达的电话,艾达表示她从秘密管道得知史蒂文与对手方见面的事情,并且表示如果除非史蒂文说出他们这边与议员汤玛斯之间的谈话内容,否则她就要将史蒂文背叛自己团队的消息登在报纸上。这把史蒂文吓坏了,毕竟如果消息见报,史蒂文的前途就完蛋了,因此他哀求对方手下留情,还提到自己一直当对方是好朋友,一直非常友善地为她提供各种消息。不过,艾达很无情地说,史蒂文之所以把她当朋友对待,那是因为她是《时代》杂志的记者,一切都是基于利益的考虑。

史蒂文本来以为是对手方将见面的消息透露出去,不过很快地上司保罗就承认是他透露的,因为这样便能名正言顺地开除史蒂文。至于为什么要开除史蒂文,那是因为他不能接受忠诚度有问题的下属,不能让相互猜疑的因子留在竞选团里头。至于莫里斯,他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也非常同意这样的处置方式。

史蒂文简直是气坏了,他立刻就跑到对手方那里,决定加入对方的阵营,还提出自己手上有一个大消息,可以让莫里斯一败涂地。史蒂文的反应和反击方式,尽管极为情绪化,但也非常人性、可以理解,然而人心的幼稚和自私在此刻却也显露无遗。当史蒂文最初考虑是否加入敌方阵营、是否无情地打断莫莉的工作前途时,当他人的命运握在他的手里时,他冠冕堂皇地说自己理想高远、道德高超,将职业道德置于个人发展和私人情谊之上。然而当情势逆转,当他自己犯下危及团队和选情的错误,而别人选择无情地打断他的工作前途时,他就毫无犹豫地将职业道德扔在一边,不择手段地要施以报复。

只是政治这池子的水有多深,史蒂文直到最后的打击降临才彻底明白。史蒂文在气急败坏和自信满满的情况下投靠对方,却没想到对手方竟然一口就拒接让他加入。对方很直白地承认,当初之所以挖角他,固然是基于能力的考虑,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要破坏史蒂文和保罗这对黄金组合,如今他被开除了,黄金组合没了,让史蒂文加入与否就不再重要。而在史蒂文被敌方开除后,我方雇用他就显得很不智,一方面是愤怒的情绪可能会让史蒂文做出错误的决策,一方面是会显得我方收了一个对方不要的垃圾。

在被残酷现实狠狠痛殴之后,史蒂文接着便迎来一个生命的沉重打击—女实习生莫莉自杀死了。莫莉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女孩,父亲是知名的政治人物和虔诚的天主教徒。在她独自悲惨地去拿掉孩子,独自艰辛地回到家中后,她一再给史蒂文打电话,想哀求他不要把自己赶走,让自己继续留在竞选团中,但史蒂文始终没有接电话。而在得知史蒂文被开除后,莫莉彻底绝望了,她知道史蒂文一定会投靠敌方阵营,一定会说出她和莫里斯之间的事情。如此一来,不仅自己的工作前途完了,自己的人生也彻底完了。因为这个消息传出去后,自己不仅将拖垮莫里斯的前途,父亲的政治生涯也将受到牵连,而且父亲笃信天主教、生性保守,更是永远也不会原谅自己。

以正义、以道德为名牺牲他人有多容易?以华丽的辞藻谴责他人有多方便?但潜在的代价究竟能有多巨大,往往要到实际面对时,才知道自己根本承担不起。每个人在义正言辞、在冠冕堂皇之际,如果真真切切地抚心自问,除了最迟钝和最无知的人,有多少人真敢说最终不是为了自己?或是实质的利益,或是光大了自己的形象,或是显摆了自己的知识和道德水平,在牺牲他人时,人们最终总能收获这些东西。而当易地而处,却没有多少人真能毫不犹豫、毫无怨怼地让别人牺牲自己。人都是自私的,只是包装方式不同,自我欺骗程度不同罢了。

■被视为朋友的记者要挟和侮辱、被莫里斯和保罗开除、被对手方算计和玩弄,在经受这一切后,再加上莫莉的自杀所带来的深切打击和自责,史蒂文终于明白什么叫做理想、什么叫做现实、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情谊,这一切都是假的,完全看自己唱哪出戏码、演哪个角色。只有自己内心那赤裸裸的企图心是真的,只有自己想飞黄腾达是真的。既然想出人头地,就不该惺惺作态、自欺欺人。于是史蒂文先找上议员汤玛斯,然后便直接找上莫里斯,以莫莉的事情为由与他私下谈判。

史蒂文告诉莫里斯,说莫莉临死前留下一份遗书,可以证明她和莫里斯之间曾有过一夜情和怀孕的事情,以及证明莫莉为了莫里斯堕胎和自杀。作为保守秘密的代价,史蒂文要求两件事情,第一件是开除保罗,让史蒂文取代他的位置,第二件是答应议员汤玛斯的条件,用国务卿的职务换取在俄亥俄州的选票。莫里斯虽然不相信莫莉有留下任何遗书,但他最终还是答应了这两个条件。在隔天的记者会上,莫里斯热情地拥抱那个理念与他不合、但双方进行了违法交易的议员汤玛斯,然后用最慷慨激昂的语气呼喊着他的伟大理念,以及对美国宪法的绝对拥护--理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只有它有足够的亮度,能遮盖住最赤裸的野心。

《总统杀局》对美国政坛做了非常露骨的讽刺,揭露政治人物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公开地说出各种公平、正义和道德的主张,但私底下却是不择手段只求当选。而且政坛就像野生丛林,依靠的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越是跻身食物链上端的,越是虚伪狡诈。就像影片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史蒂文、保罗和莫里斯,史蒂文原以为理想与道德是政治人物的重要品质,时时将之宣讲和表现出来,便能获得应有的认同和肯定。但他的上司保罗就实际许多,明白理想只是一个空话,如果不能博得上位,再美好的理想也得不到实践。表面上,保罗之所以将史蒂文开除,是因为他的忠诚度有问题,但实际上是考虑到史蒂文的表现过于出色,已经威胁到自己的生存,必须尽快将他除掉。至于莫里斯更是虚伪狡诈,即使在自己人面前,也是坚称自己对原则和理想的坚持,直到关键时刻才以被迫妥协的姿态转换立场。

其实,人心多少都是自私自利的,也多少都会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对这种自私进行包装。我倒不认为政治人物就特别自私或邪恶,无论是各行各业,要想取得过人的成就,便必须比一般人更聪明和更实际,更懂得权衡形势,以及更懂得自我包装。只是政治这个行当,因为必须时时出现在公众面前,必须不断宣讲自己的理念,必须取得大众的好感,因此就更加凸显出表里之间的巨大差距。而且,因为政治上头涉及巨大的钱权利益,吸引更多聪明绝顶的人进入,也就加剧了当中的尔虞我诈和权谋算计。然而,民主制度的一个好处就是,不管政治人物所说的政见主张是否出于真心,一旦上台了,便必须全力实践自己所说出口的竞选承诺,否则民意支持度便会直线下降,那么就没有再次当选的机会。因此,政治人物是否虚伪并不那么重要,只要他们能至始至终都抱持同样的虚伪就行。

■《总统杀局》除了对美国政治人物的虚伪和贪婪进行批评,还对美国的间接选举制度做了讽刺。 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里,候选人必须获得各州党代表人的支持、从党代表大会中胜出,方能代表各自政党角逐总统宝座。在第二阶段里,候选人必须获得各州选民的支持,进而获得所谓的“选举人团”票。这种间接而复杂的总统选举制度,有其生成的时代背景,在立宪之初,因为担心百姓素质差异太大,以及国家幅员广阔、交通不便,因而制定了选举代表人制度的间接选举模式,后来更因为政党的形成,而最终形成这种两阶段的间接选举制度。

这种间接选举制度一直以来都为人所诟病,留下了候选人与代表人之间进行利益交换的空间,也形成两党独大的必然局面和“选举人团”这个畸形构造,更成为美国民主进程上的一个缺陷。尽管选民直接选举总统的素质问题和交通担忧早已不存在,而相关的改革呼声也从未断过,但这个跛脚民主制度却因为既得利益者的护航,始终得不到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就像影片中所指出来的,俄亥俄州并非美国人口最多或最有政治影响力的地方,却因为选举制度和机缘的关系,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进而赋予该州某些政治人物一些不相称的谈判筹码。候选人为了胜出,便不得不接受政治勒索。

《总统杀局》里头对美国政治里头的黑暗进行了深刻的刻画,属于某些政治意识持有者所喜爱的片型。但是必须提醒的是,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里头存在缺陷,不等于所有总统选举制度都有问题;美国的民主制度存在瑕疵,也不等于所有民主制度都有问题。退一万步说,纵使所有民主制度都不免有缺陷、有瑕疵,也不等于民主制度就和集权制度一样差。就像上市场买水果一样,除非彻底不买,否则在烂苹果里头,总要买一颗比较不烂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就爱吃烂苹果,或认为自己的体质不佳,不适合吃太好的苹果。

 2 ) 移民美国的准备问题

对于一个不大看政治题材影片的女生,我个人认为《总统杀局》还是拍得不错的。虽然开场前半小时颇为沉闷,个个说话都那么快,而且都是些竞选专业用语,连一向自认为英文很好的我也只能猜个大概。但是逐渐地故事矛盾显现,在不知不觉中层层升级,可以说还是相当扣人心弦。

至于影片所反映的政治黑暗的问题,我想,不是个大问题,所有的黑暗都来自于人性的软弱和黑暗,这种软弱和黑暗贯穿古今,甚至不分男女老少——正如《苍蝇王》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恶。而不断进步的社会制度,正是希望以制度的方式把人性加以约束,将人性之恶对社会的损害降低到最小:而目前已知的最先进的制度,正是影片中反映的这种民主制度。不错,这种制度里仍然有渣滓,自由媒体也有渣滓,但是起码你可以看到,片中的人物也不乏有各自的理想,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对与错,也很害怕犯错带来的后果。这种fear, 这种consequence,正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约束,正是民主体制的体现:让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心存恐惧,让他们知道头上悬着的宝剑,在我看来,正是法国大革命以降,人类社会的最大进步(科学除外)。所以如果有人说他看到了民主政治的黑暗,那我要问他是否看到了对惩罚的恐惧?

最后我想插出去,说说另一个话题。
P在影片看到一半时宣布:这部片子告诉我我现在还不能移民到美国。我认为很有道理。平时我们看太多好莱坞和HBO,以为对美国文化已经了解得面面俱到。殊不知《指环王》和《欲望都市》只不过是些全球化的出口产品,就跟可口可乐一样。如果你只知道这些,是不足以与美国人对话,甚至幻想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正如一个500强的高级经理告诉我,自从他去读了杜克大学的MBA,才知道美国人真的很牛逼,跟那些人相比,让他第一次感到humble,并且意识到,美国的主流社会是不会开着大门欢迎我们进去的——那个门槛比我们想象中,要高很多。
但是如果你们家里有卫星天线,好好看看CNN对美国大选的报道,哪一天你看懂了,你就可以移民美国了。
我家没有卫星天线,不过我已经从美国版的Vogue杂志,进阶到New Yorker,经过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之后,我真正开始喜欢上了这本杂志,它让我知道,美国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许多,也更加有趣。等到哪天我能把New Yorker完全读懂,我就准备移民去了。

 3 ) 男人才是性与权利的操盘手!

荣获了本周全美电影票房第二名的The Ides of March是一部揭露人性与政治黑暗的影片,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美国竞选的阴暗,政客的尔虞我诈,不是男主角们政治理想主义的破灭,而是两个男人与一个美女实习生的关系所引发的情绪以及故事冲突。

电影开始的时候,出现了青春亮丽的美女实习生端着两层装满咖啡的纸盒款款而行,来到竞选总部的一组长镜头,当时让我觉得似乎多余。因为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扮演的州长与他的竞选助理(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一起与竞选对手勾心斗角的政治故事。

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才知道这部电影与那个美女实习生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这两个男人与那个美女实习生的关系也是水落石出而将剧情扭转,人物之间的感情与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从克林顿与实习生发生性丑闻以来, 好像美女实习生都成为了政治电影的佐料。 正如这部电影通过竞选助理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嘴所说:“你可以让一个国家破产,你可以发动不必要的战争,但是你不能睡实习生!”(you can bankrupt a nation, you can start unnecessary wars, but you don't fuck the intern), 这句话绝对总结了克林顿与布什两任总统的根本不同。 布什让美国破产,发动两败俱伤的战争,但是因为他没有睡实习生,而成为了一个美国政界与人们认可的总统,相反,克林顿在任的八年尽管让美国一跃成为财政最富有的国家,第一次不仅没有赤字,国库还有盈余,但不幸的是他的裤带不够紧,使得他政治荣誉身败名裂成为了美国最让人尴尬的总统。 这句话也多少总结出美国政治的经典,一个总统只要不睡实习生就是好总统,而反之亦然。

在这部电影里, 因为总统经选人州长不小心步上了克林顿的后尘,使得原来在与对方竞选助理明争暗斗的政治游戏中被利用而失去职务的州长竞选助理(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得到了一个卷土重来的翻身机会。 最后,他得到了他从政一生的最高职务总统候选人的竞选主任一职,而州长也得到了美国总统竞选人提名而得以参选总统。 然而,那个因为天真而相信权力男人而被这两个男人都睡了的美女实习生却长眠地下,成为了政治权力斗争最大的牺牲者。

政治和美女在美国从来都是政客们最大的诱惑以及最怕的弱点,而在政治大选中却不凡点缀了演讲与竞选的无聊与郁闷的亮点,那些为了政治理想或者自身价值而奋不顾身的美女实习生们,而她们的下场都绝对不如她们的姿色亮丽,尤其对那些越过男女权力与性的底线的美女实习生们。正如这部影片中的美女实习生Molly最让我扼腕感叹,一个年轻如花的生命,就这样埋葬在政治竞选的阴暗之中,埋葬在两个男人的互利中,不被人提及,也不为人在乎。 如果没有Molly,也就没有了这两个男人最后取得的地位,也就没有了这部电影的源泉。 然而,这个只有二十岁的女孩子,一个连生命最灿烂的年华都没有经历过的女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成为了男人与政客的牺牲品,能不让人,尤其女人感慨!

在电影的结尾,另一个同样青春亮丽的美女实习端着装满咖啡的盒子款款而来,仿佛是Molly的再生,走在充满尔虞我诈的政客中间,成为了西装革履的男人灰之间的亮色,而这朵鲜花在政治的权力与利益的残酷相斗中,又能绽放多久呢?


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不管美国也好,中国也好,政治都是男人的特权,而女人都是拥有特权男人的玩物。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导演的乔治·克鲁尼想说的,已经不是政治这么简单的事情了,也因此,让我对他的深刻充满了敬意。这部电影通过政治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权力上面勾心斗角的残酷,为此而相互出卖相互牺牲的野心与欲望,身居要位的男人对于女人的诱惑,婚姻的出轨与自我理想,自我价值的牺牲。

这是一个弥漫着看不见硝烟的社会,一个让人充满悲伤的世界,仿佛暗淡的人生,并不因为璀璨的鲜花的绽放而更加亮丽。 而在这个因为时光流转而显得生命短暂,因为人性的灰暗而扼杀生命的鲜活,从而让人几乎感到绝望的世界里, 女人的价值如果不是通过男人的光彩而体现,就是因为男人的光彩而毁灭!

这个电影还有一个令人难忘之处就是扮演两个男人的演员都是那么的充满了魅力,充满了帅气,不动声色之中控制了整个局势的发展,整部电影的光辉。尤其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仿佛就是为电影而生似的,在不动声色之中讲演技发挥道极致,在沉默无言的寂静中将气场发挥到极强,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败在这两个男人手中,成为他们牺牲品的女人可能此生无憾吧,由此,恐怕又是导演对今天这个冷酷的社会投掷的无声一笔,愿意为这样拥有权力,样貌的男人牺牲的女人恐怕不计其数,而自己却恍然不知! 想到这里,我不禁心态灰凉。

注:英文片名Ides of March的意思是指三月中旬的意思,Ides 来自于拉丁语,根据罗马日厉Ides 意味着一个月中间的那一天。在现代英文中, Ides of March通常指公元44年罗马皇帝凯撒被自己手下60名议会成员刺杀的日子。英国文学鼻祖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朱利亚凯撒其中的那句名言:Beware the Ides of March已经成为英国文学的经典。 现在看来,这部电影以这个名字命名,意味深长。 绝对不是电影的中文翻译《总统杀日》或者《选政风云》那么简单。在这部电影中, 对政治充满的理想和勇气都因为政治游戏的手段而死亡了,理想主义的纯真死亡了, 对社会与男人充满的幻想的女生死亡了,而这些死亡都是充满着背叛和利用,如同公元44年凯撒议会对他的背叛和刺杀!如今,这个社会中,没有背叛的除了死亡的还剩下什么?

 4 ) 政治总有不见硝烟的战争

黑色气息的政治题材作品,关于一个政客幕僚的残酷成长,以一种卑微姿态展示了游走于伟岸与卑劣之间的利益游戏。

纵然制度民主,依然尔虞我诈,权力滋生的除了梦想和欲望,亦有阴谋和丑闻。冠冕堂皇的救国良策,不过是个人上位的砝码。无辜牵连的人和因此黑化的人,都是斗争背后的牺牲品,卷入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谁都无法全身而退。政治自有其道,想做好人那就远离政治,还有远离女实习生。

影片所要呈现给观众的仅仅是一场政界的游戏,而不是其他,而影片也完美的达到了这一目的,片子的前半段有些沉闷,然而越往后看就越会发现其精妙之处。配乐和影像、节奏都很赞,是为了政治题材影片而生,安静凝重地讲述政治的无情与人性的黑暗。

 5 ) 成人的世界最后当然总有残缺

这片为什么才6.9分呢,做职场教科书、成长指南都嫌太经典啊。看了下排名靠前的差评都是认为政治情节bug太多,哎呀大家不要那么抠政治的东西嘛~邓爷爷都说了,能学到东西的电影就是好电影呢!


Rule No.1:
身处成人世界,任何小错都不能犯。

关于这一条,呵呵呵呵,我亲自试过水。也是关于信任。某次在老板面前说了些关于另一位同事的事情,不想那位同事非常介意,即使我传给老板的是正面的信息,他也自此认为我不值得相信了。然后呢?然后我就少了一位朋友。

电影里Gosling(不好意思他在我眼里永远只有一个名字XD)冒险去见对方的竞选经理,事后才告知自己的头儿,却不想被头儿捅给报社。当Gosling发现真相告密者竟然是自己的上司的时候,编剧——ta-da——George Clooney写的两人对质的词儿太棒了:

--Why’d you meet with Duffy?
--I made a mistake. I made a stupid mistake.
--No, Steve, you didn’t make a mistake, you made a choice.
--You called me and left a message to call you back, it was important. When I did, you told me to forget about it. You chose not to tell me. Why’d you make that choice?
--Because Paul, I didn’t think it was important.
--Oh, fuck, yes, you did. But you went because you were curious. Because you felt flattered, because you felt special, to think that Duffy wanted to speak to you instead of me. Because you thought yourself, “Maybe I can get something out of this.” Because it made you feel big.

—你为什么要见达菲?
—我错了,大错特错。
—斯蒂芬,你不是犯错,你只是做了个选择。你打给我留言说有重要的事情让我回电,我打回给我的时候你却说没什么。你选择不告诉我,为什么那样做?
—我觉得它不重要。
—你当然知道这事很大条,但是你好奇,所以你还是去了。你心想达菲想见的是你而不是我就有点飘飘然了,以为自己很特别,想说可以套出点什么料来。你觉得自己是个大人物了。

一点小心思在老狐狸面前无处可遁,这就是姜是老的辣呀。


所以,切莫耍心机,切莫犯小错。小错铸恶果——电影里Gosling要不是偶然接了个半夜的电话,这点小错足以让他淡出政坛。



Rule No.2:
普通人要么按规则出牌,要么按规则出局。

普通人特指Molly以及广大单纯又有点小聪明的新人们。作为一个小小的intern应时刻谨记爹娘的叮嘱:安分守己,不要去招惹是非。如果不是跟governor在门口聊了那么久,就不会有怀孕堕胎一系列的事情;如果不是一早想跟Gosling上床,就不会有后来城门失火化身池鱼的非命。真真的,在经验值技能值武器装备都还没level up的时候,好好待在自己的级别里打打小怪吧。

关于这一点,Molly的爸爸在葬礼上的致辞挺值得背一背的:

You always hear people talk about events out of sequence, the order of things. There is no greater grief than a parent laying their child to rest.
我们总能听到人们说反常的事情,不寻常的事情。没有什么能比白发人送黑发人更悲伤的事了。
She was a little girl trying to make it in a very grown-up world, a world where every mistake is magnified.
她只是个想在成人世界里努力奋斗的小女孩。在成人世界里,所有的错误都被放大了。【此句脑补加粗。】
And she was smart and pretty and so, so young.
她是如此的聪明,可爱,如此的年轻。
Father, you ask us to accept God’s plan, to not question his judgment. With all due respect, I don’t accept this judgment. She made the world better. Not just for me, but for everyone she touched.
神父啊,你让我们接受上帝的安排,不要质疑他的决断。但恕我直言,我不接受他这个决断!她让世界更加美好啊!不止是我的世界,也包括所有她接触过的人。


当然,这一条并不适合辣手能摧花笑傲到最后的Gosling。那是运气+野心的产物,不可多得。



Rule No.3:
能弥补的错误,不叫错误,叫机遇。

仅适用于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的时候背水一战。既然已无路可退,不如把它当作塞翁的马来处理。招式招法不一而具,关键时刻把脸啊良心啊自尊啊什么的甩掉也许就能找到一条捷径。Gosling就借着这个小错踩上了祥云,不仅顺利地成了一把手,还把他辅佐的州长送上了马,往下走自然是前途不可限量。
也许有人会觉得,Gosling是牺牲了一位年轻的姑娘,Governor的上位不过是权利的交易,对于这一点只能说,肉眼看到的都不是完美,成人的世界背后总有残缺。


恩,这条送给以后说不到哪天掉到坑里的自己好了。



PS:
George Clooney这剧导、编得很好呀,情节环环相扣——好吧,可能略显匠气,有些镜头跟台词设计得过于刻意,平铺式的叙述也没Clint Eastwood驾驭得那么娴熟。但是在看完电影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到导演跟编剧栏上列着他的名字,依然可以让人兴奋地woo一声,顺便再默默地把他在完美男人排行榜上的名次再上升一位。或者好几位。


2014年2月17日
@上海LS


---------

微信公众号:shaosling
私人微信号:shawsling/个人微博:邵司令呀

 6 ) 还会看很多遍的电影

首先我想说,莫瑞斯本身就是一个坏人。不是简单的,而是说他有很大的瑕疵,他的底线和关键时刻的自控。所以从一开始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竞选者。但他表面却光鲜亮丽,看起来为人正直,值得信赖。
所以,不要迷失在是否每个政治人物背后都有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不得不说演讲的场面做得很热情,有气势。

 短评

典型的孙子兵法~~

4分钟前
  • vivi
  • 还行

世界上两种人不能信,其中一种就是政客.

6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制作很精致,演员也很好,但剧本有问题,格局小、俗套多,而且在写实和戏剧化之间精神分裂,只算可看,但在期待之下有点失望

7分钟前
  • 庄常飞
  • 还行

最后出来一个黑人,皆大欢喜了

9分钟前
  • DirtyCAT
  • 还行

讲述政客幕僚残酷成长的故事,却因情节驱动人物的叙事失去了耐看性。因类型化及戏剧构思需要的情节点布置后的人物只能遵从编剧的动作,导致人物前后行为的缺乏逻辑。同时也影响了演员的表现,看似优秀却缺乏内在完整。影片视觉企图呈现真实与现场感,但克鲁尼简洁与克制的导演显得有些刻意和生硬。

14分钟前
  • mOco
  • 还行

我是来看乔治克鲁尼的,但是高司令占了大部分的镜头。

18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作为一位第三世界人民看完只能说 高司令极度帅 以及克鲁尼什么时候去当真州长?

22分钟前
  • |
  • 还行

Ryan Gosling太帅导致完全不像政客。。。这么帅肯定是会出事的啊混蛋!!!!!!故事讲的深入浅出却经不起推敲,后劲不足。配乐出色!

26分钟前
  • A L E X
  • 还行

“政治是我的生命” 这部电影就是George Clooney自编自导自演、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的一出枯燥烦闷的政治游戏。高司令在这部片里的形象竟然有些神似Tim Roth+Colin Farrell

31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非常“扎实”的政治电影,从剧本导演摄影到演员各方面都不错,绝对好看;但离“出色”还差一大步,故事格局太小,过于四平八稳,更像是HBO出品的优质电视电影。

35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还行

高司令的转变是否太快了?克鲁尼你终于演总统了…

36分钟前
  • 菠萝
  • 还行

乔治克鲁尼找了最适合的男主角!

38分钟前
  • 文西
  • 推荐

今年为止最好看的电影

39分钟前
  • McDull
  • 力荐

法国的院线同时上映三部ryan gosling的片子,今年他是有多火!

43分钟前
  • 布鲁吐司
  • 推荐

前半小时为了剧情介绍有点慢以外其他都相当迅猛无尿点啊!里面的人也是一个比一个更阴险狡诈,善良的人却落得最惨的结局,让人叹息。碰什么也不要碰政治啊。大牌多如牛毛,打酱油的都是大牌。。。

4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看Ryan被人耍還有那麼點意思嘿嘿~ 與@Mixx合譯中字:http://shooter.cn/xml/sub/190/190439.xml

50分钟前
  • 又又
  • 还行

奥斯卡上肯定没戏!乔治克鲁尼将当演员的经验用到了导演上,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所有角色的表演,尤其的高司令和不同演员对戏时不同的面目,演技细腻的惊人。可惜这部电影没有传达给我们任何新鲜的信息,无论政客们的牺牲、阴谋或者背后的丑闻,一切太老套了,好在人物的利益关系还算深刻。★★★

5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三月十五日”是凯撒被刺杀身亡的日子。多内涵的名字,怎么被豆瓣翻译成“总统杀局”--无责任猜测是港版的翻译。【12-16。平庸老套的政治电影。大牌合辑多烂片,真理。海报把两张性感的脸结合在一起,如果评选年度最佳海报肯定有它 】

55分钟前
  • 嗓嗓
  • 还行

首尾做了一个呼应,瑞恩·高斯林角色的变化也就应了主题。还是充满阴谋的政治世界之类的老话题,观众同角色一起重新上了一课。不过那个关键的转折还是很精彩的,包括霍夫曼等人出色的表演。

5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作为一个总统,你可以与别的国家打仗,你可以对国民撒谎,你也可以把政府弄到破产。但唯一一件你绝对不允许做的事情就是:Fuck the Intern.

1小时前
  • Fantasy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