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东京

记录片大陆2023

主演:内详

导演:未知

播放地址

 剧照

迷失东京 剧照 NO.1迷失东京 剧照 NO.2迷失东京 剧照 NO.3迷失东京 剧照 NO.4迷失东京 剧照 NO.5迷失东京 剧照 NO.6迷失东京 剧照 NO.13迷失东京 剧照 NO.14迷失东京 剧照 NO.15迷失东京 剧照 NO.16迷失东京 剧照 NO.17迷失东京 剧照 NO.18迷失东京 剧照 NO.19迷失东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22 20:31

详细剧情

迷 失 东 京

 长篇影评

 1 ) 还记得斯嘉丽·约翰逊穿透明内裤的经典镜头吗?

如果你看过《迷失东京》,你绝对会对斯嘉丽的这个开场镜头过目不忘。一个成熟女人侧躺着的背影,伴随着粉色内裤下若隐若现的曲线,“Lost In Translation”的片名渐渐显现。

事实上,19岁的斯嘉丽饰演夏洛特时很羞赧地拒绝了这一暴露的表演,最后导演索菲亚·科波拉亲自上阵演示,才解除了斯嘉丽的疑虑。

我们看到这个镜头时会想什么呢?

迷 失 东 京 单薄的背景

欣赏19岁的斯嘉丽成熟有活力的身体,我们感知到一股暧昧和诱惑,它也许左右着后面的剧情发展。也许你会好奇她在想什么?她之前做了什么?导演索菲亚·科波拉跳过前情交待,让我们直接面对这一镜头语言。它到底要说什么?

迷失东京剧照——夏洛特

在这个孤独漫溃的异乡,刚刚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前途茫茫的夏洛特(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 饰)随摄影师丈夫来东京游玩,工作狂丈夫无暇顾及夏洛特的情绪和心声。两年的婚姻开始有“初痒”的征兆:在习以为常的相处中缺乏激情和沟通,爱的热力渐渐消隐。

迷失东京剧照——鲍勃·哈里斯

夏洛特二十出头的茫然心境恰似鲍勃·哈里斯( 比尔·莫瑞 Bill Murray 饰),事业走下坡路的电影明星面临的中年危机。在夏洛特呈现臀部曲线的镜头之后,是鲍勃疲惫地靠着车窗,恹恹地看着快速滑过的光怪陆离的东京街景,我们听到恍如梦境般空虚无着的背景乐,蓝色的冷色调将两个同是夜晚发生的,虽然长短不同的镜头并置起来,演奏两人的孤独序曲。

粉 色 内 裤 低调的暗示

再回到侧躺在床上的夏洛特。

索菲亚曾在采访中提到,镜头的灵感来自美国照相写实大师John Kacere的画作,他的许多画里都有相似的构图,穿着内裤的女人侧躺着,呈现光洁紧实的躯体中段。

John Kacere作品

一反画作的明亮,索菲亚在此之上,赋予画面冷色调的背景,夏洛特在床上侧躺着,眼前是失焦的窗帘的波澜。画面没有引人色情的窥探,也不存在对性感女性的物化,它呈现饱满的成熟的美感,然而包裹在夏洛特性感身体之内的灵魂却仍旧茫然、青涩。

夏洛特穿着粉色内裤的镜头第二次出现时,她的摄影师丈夫回来了,在酒店的地板上手忙脚乱地收拾摄影器材,对妻子费心布置的樱花主题的房间视而不见。穿着粉色透明内裤的夏洛特在他眼前走过,他照样没有情趣地视若无睹。

画面给出了指向寂寞少妇的第二重隐喻——成熟果实无人采撷的缺憾。粉色内裤这一性感美丽的视觉符号被悬置了。丈夫无视夏洛特的美。与它第一次出现时的冷色调一样,被压抑成了一个寂寞的符号。与影片孤独的主题相应和。

“Lost In Translation”许多含义消失在翻译里,在东西方语言的碰撞,在人与人之间的难以走心的沟通,也在夏洛特、鲍勃各自夫妻关系的习焉不察里,流失了理解和关照的关键。

孤独是他们共同的语音 寂寞的个体

有意思的是,影片给予两位主角不同的动作趋向,一个向内,一个向外,最后两人走到一起。鲍勃·哈里斯的场景往往在室内,他渴盼内在的平静、安全感,然而酒店房间里淋浴头太矮,电视节目太让人无语,就连他年轻时的电影也被搞笑地配成了日语发音……一切都无法让他平静。此时的镜头捕捉比尔·莫瑞那张倦怠、喜感的脸,摄影师给予了咖啡色的偏阴郁的暖色调。

夏洛特的场景往往在室外,她茫然地行走在十字路口,在地铁上看到蛛网一般的路线满脸的不解,在古老的寺院里好奇地谛听雄浑的钟声……她向外追寻生活的意义和答案。此时常用广角镜头凸显她的形单影只,用中景拍她在陌生环境里郁郁的眼神。镜头色调采用以白、蓝为主的冷色调。

摄影师用这两种鲜明的风格来完成了两人不同层次的寂寞表达,也为两人的相知相惜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基础。正因为彼此的孤独、惶惑才互相吸引。博尔赫斯说,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他在最后写道,“我给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的饥渴;我试图用困惑、危险、失败来打动你。 ” 孤独是他们共同的语言,通向心灵的道路。

爱 的 心 境 In the Mood for Love

两个已婚的人虽然彼此心动,但没有逾越禁限,仅仅“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婚外恋情,是不是像极了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索菲亚·科波拉在领取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本奖的时候,向王家卫致谢,感谢《花样年华》带给她的灵感。《花样年华》的英文名为In the Mood for Love——爱的心境,恰是夏洛特和鲍勃之间所未经言明的。

他们太沉迷于心灵的交流,以至于不敢迈出肉体的一步。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带来的对肉体关系的敬畏,表现在两人画面的构图里,他们之间始终带有一定距离。只有在逃狱的游戏里,他们从时尚的酒吧手拉手逃出来,第二天又从脱衣舞会场逃出来,跑得气喘吁吁,笑得放松而恣意,这时候才缩短身体的距离。

虽然画面风格上大相径庭,相比于《花样年华》的浓墨重彩,瑰丽灿烂,《迷失东京》来得简素多了。然而,夏洛特和鲍勃两人之间气场的暧昧流动,以及他们之间“逃狱”的游戏举动能看到《花样年华》的影子。还有一处相似,是那句扣人心弦的提问,“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跟我走吗?”《迷失东京》里化为更真挚的表白,鲍勃闪烁着泪光,说:“我不想走。” “那就别走,留下来陪我。我们合一个爵士乐队。” 夏洛特说。此时,玩笑,是最安全的进退距离。

世界上最温暖的拥抱 低调的暗示

在这部导演自传性质的电影里,也许正因为这份私人的情感代入,在观众心中产生了更真切的共鸣。每个人在某一阶段都会有没顶的寂寞,“I don’t feel anything.”失去感受力形同枯木地活着,无从释怀前途茫茫的恐惧,还有我们很难提及的对婚姻的失望。“你的生活,在你察觉之前,就已经完了,一去不返。”鲍勃对夏洛特说,但接着他宽慰地把手放在夏洛特的脚上,说:“你还有救”。 但同样经历人生低潮期,未必有遇见一个鲍勃的幸运。

很难想象会有谁比比尔·莫瑞更胜任鲍勃这个角色。他是那么亲切、可爱,捕捉到了中年男人的珍贵特质,那倦怠牢骚之下的时光带来的智慧,以及他大男孩般的幽默天真。比尔·莫瑞有奇妙的力量,让这一切发生不带有色情想象。他让两人纯洁的“友谊”有说服力,他成就了一个温暖人心、独具魅力的银幕形象。

索菲亚导演了两人相知、相惜、争吵、释怀、分别的整套戏码。这些层层递进的感情环扣,指向了最后时刻的高潮,不舍的分别拥抱。

许多人一遍遍地重看这部2003年的经典影片,也许是为了最后这个温暖至极的拥抱。

当鲍勃拨开东京街头熙攘的人海,找到夏洛特,用力地抱住她,给了她纯洁的一吻,最后在她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时间就此停止吧。

好吧,这句耳边絮语被刨根问底的油管影迷用减弱背景音的技术破译了,据说有三个版本:

版本一:等你回国了,我把你介绍给Wood Allen.(好吧,我就是来搞笑的)

版本二:I love you , remember always tell the truth.

版本三:(据说是正解)I have to be leaving… But I won’t let that come between us. Ok?

但导演索菲亚坚持只有他们两人听到的浪漫。

如何跟人形容这个拥抱呢?

那是炸裂的感动,感谢这个世界有你的存在,感谢你的温柔。原来你也和我一样……它将整部电影升华了,这不再是一出《魂断蓝桥》般的遗憾悲剧,它给人阳光和勇气。

最后,鲍勃和夏洛特含着泪,朝不同的方向离去。他们带着这份珍重于心的离别,再次有了与世界对抗的勇气。那疏离、异化的东京也变成有情的城市了。

最后一组城市晨景的流畅镜头与开场时朦胧梦境的夜景镜头相对比,一个城因一个人变得让人无比眷恋难舍,我们追随镜头,一如鲍勃的目光,与东京的建筑一一告别。

BGM响起,Listen to the girl,——As she takes on half the world—— Just like honey.(倾听这个女孩,因为她等于半个世界,就像蜜糖)

(发于“那特艺术学院”微信公众号)

 2 ) 我就要你这样的微笑

假如你是李后主,你会选择江山还是美人?

数年以前看某电影杂志曰Sofia Coppola秉承了其父的高贵导演血统,执起导筒也是科氏出品,必属佳片:说的就是《迷失东京》呐

没想到数年之后,我终于得观此片还是追着斯嘉丽的美貌过来,她在《午夜巴塞罗那》里那不可言说的风情啊,啧啧~

更没想到这部片子如此之富于幽默感。两只室友旁边睡着午觉我也禁不住笑出声,等两只睡罢离去我更是仰天长笑,其乐无穷,哈哈哈哈~~~~比傻着闹着搞笑而实际一点不搞笑的nc片子(say十全九美云云)境界完全天上地下!

室友睡醒后问什么片子你看得那么开心,我答曰迷失东京。
她惊诧,不就是个婚外恋的片子吗,有什么好笑的。
我惊诧,这是一个婚外恋的片子吗,他和她?噢买糕的不会吧?虽然斯嘉丽那个萎靡的老公很不耐了,但跟这个老男人婚外恋也不至于...
(她老公同时也是《老友记》里菲比的蔫吧弟弟,以及《完美陌生人》里那个猥琐男,《完》的Halle Berry也是在好莱坞美人堆里都惹眼的大美女啊,他怎么能一而再再而三跟超级美女搭戏???盼神来解答一下)
当然事实上不是的

_________要避免庸俗化,以及其他一切有损和谐的不良倾向,分界线_________

斯嘉丽这时的小模样多么俊俏,头发也不是《午夜》里的金色,人也变small了好多,后来走性感的路子,现在走纯的路子,我郑重地使用这个字——萌!伊穿着小内裤抱着腿坐在酒店窗台,(类似于本杰明某漫画里的人物)看东京市内林立的厦宇,配着缓慢而空旷的音乐,怎么

就到了寂寞的主题。另一支线,男主乘车来到酒店,一路上花花绿绿的广告牌炫了城市的夜空也炫了他漆黑的车窗玻璃。
来到异域他乡,文字不了言语不通就容易陷入寂寞 + 只身繁华都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就企盼万千人中有一相知 = 两相结合,程度加重,这时哪怕只有个人说说话也好,如果那个人竟是美貌如你就最好不过了。

你说你有多难得。

之前关于寂寞的主题讨论已经很多,我就不掺合什么了
说文化?整个片子倒是没有哪一分钟(也许斯嘉丽bottom特写那一分钟除外)不是关于文化差异的,其中的笑点也分外有营养。老男人中年无奈的表情增加了幽默性,倍儿有文化有内涵。如果索菲亚也水平线般不惊不起地拍够100分钟,说不定票房会和墨镜王一样惨。
深夜档的节目揭示了日本的bt一面,一个台吞肠子一个台闹切腹,两位主角同时掩面转台。
电梯里男主比剩下的所有日本男人高20cm+揭示了日本的另一国情,男主洗个澡都要低头弯腰凑到喷头上,这剧本也太直直接不留情面了吧。
对就是一点情面不给,还老拿日本人L/R不分说事,把若尔说成洛尔,把rip说成lip,酸到我笑中带泪。

文艺片也可以给笑脸的。如果它是喜剧,它会是一部非常优质的喜剧,如果它是文艺片,也可以把喜剧元素化解到自我解嘲的反讽中。就像他说个笑话:嘘,不要告诉别人,我正在策划一次越狱,离开酒吧,离开酒店,离开这座城市、这个国家

你愿意做我的同谋吗?

老男人去打高尔夫吧,萎靡老公去出差去吧。在摩天高楼的空房间里踱步、白床单上翻滚,在夜里独自去酒店的泳池,和一群说鸟语的欧巴桑学插花,听不懂东京街头,看不懂电玩游戏,都是你啊。

戴着听过《人生真谛》的耳机,你独自乘JR去京都。列车窗外有富士山,京都有古城殿宇,在大院里还有和服出游的日本男女。那个男人撑着红色的大伞,底下是他带着头巾施着粉的年轻妻子,人生的欢欣都在他们的脚步里了,要上一步台阶的时候,他为她温柔地伸出手去。有比这更适合放一只东方味的空灵曲子吗,也正好应了你轻灵的步子,在松石间踏过莲花池去。

《三个六月》的比喻犀利,但人们都爱的是它的温情。《迷失东京》深刻又不经意的小玩味比比皆是,但不能忘怀的却是你的笑颜。在《午夜》里安静时也像在调情,一如西班牙的海风拂面;在《迷失》里却是个沉默的小丫头,每每欲说而又终于只留一个笑容,还有六个点的省略……

曾经有人问文某人一个很俗很严肃的问题,文某人虽有名无才,但我想不到比他更好的回答

“假如你是李后主,你会选择江山还是美人?”
1秒钟也不用犹豫:
我就要你这样的微笑


 3 ) 迷失是一种终身习惯

人生在世,孤苦无比,如果得知原有些人和你一般孤苦,是否心里会好受些?
看《迷失东京》前,未曾料想会收获这样一种感觉。看完之后,就想起了《红楼梦》里的话:莫失莫忘,不离不弃。原来人最终不能忘却和离弃的人只是自己。拍电影的人,演电影的人,看电影的人,不过都是为了在里头取悦自己。
于是我撞见了自己,《迷失东京》里的过气明星和敏感少女,不过是换了脸谱的另一个自己,辛辛苦苦,粉墨登场,自己演来自己观赏。东京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场景,人到哪里都在迷失,又无所谓是在东京还是纽约。
不过是另外一个自己。女主角夏洛特,年轻脸庞,苍老心灵。爱人睡在身边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在巨大陌生的城市里行走,没有目标,失去方向,到处光怪陆离,教人窒息。缺乏安全感的人,走到哪里始终走不出寂寞。也曾遇见可人的画面,温馨的场景,但这一切与自己何关?所谓的许诺与厮守不过坠落成心头的念想、风中的呓语。人生而孤独,这天赋随身携带,日渐扩张,大过天地四季白昼黑夜,大过情人的眼泪和命运的安排,谁都休想夺走这孤独,除非死亡来找你。亦舒说过:谁会免费爱谁一辈子?所谓美好与幸福不过是应了此时心情此时景致,彼一时来如何变幻谁能担当。
不过是另外一个自己。如果你是中年男人,请对号入座:男主角鲍波,开始臃肿的身材,日渐黯淡的眼神。妻子关心地毯的颜色多过关心他的想法,每次交谈总是从孩子开始自装修结束。可笑的后生小子开始对他指手划脚,他的意见与想法不再是权威与荣耀。他开始被遗忘,被忽略,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符号。过着不知所云的日子,麻木不仁的生活,心灵先身体而急遽衰老,对此,他无能为力,无动于衷。
这样一对男女,两只野鬼,于异国他乡,千里迢迢撞见另一个自己,相似的灵魂,如何不颤抖,如何不惊悸?电梯里的初相识,无非是四目相接,短暂局促。酒吧内再相会,一出你说你好,我说打扰的默剧。没有波澜壮阔的情景,没有排山倒海的表白,如此简易,默契十足。对于辨识同类和异己,他们有着天生的本领。在3000万人的东京,在喧嚣繁杂的闹市,仅仅用几个眼神和寥寥数语,他和她完成了识别,抵达了领悟。
《花样年华》里的男人说: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跟我走吗?这一句不该说出口的话成为畿语。这样难堪无奈的局面没有在《迷失东京》上演。生活不过是这样的本质,赤裸裸的结局大家都要看清楚,无法抵抗不了,不容改变,又如何有资本去演绎这一场患得患失的相识与离别?鲍波与夏洛特能彼此给予的,无非是三天两夜,月升日落,相对沉默,抵足而眠,倦怠时把头放在对方的肩上靠一靠,相伴时用指间传递相互的一丝温暖与慰藉。
不过是另外一个自己。在该告别的时候告别,该落幕的时候落幕。没有生离死别的恸哭,没有落花如雨的渲染。只有一个深深的拥抱,一个肃穆的吻,一句无言的呢喃。鲍波与夏洛特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各自的命运交付由各自承担,而孤苦重新降落到身体内。短短几日,恍惚中这孤苦似乎飞离过他们的躯体,却又近在咫尺,如影随行。现在这孤苦又重回到体内,他们都知道,谁都不能替代对方去消受,这长在身体里的物事,既然无法拔除,只好妥帖保管毋生牵挂,各自珍重。
未曾遇到你,一直迷失。
让我遇到你,一起迷失。
与你分别后,迷失到死。
迷失是一种终生习惯,不是迷失此间,就是迷失彼岸。
这般的迷离,是爱是情还是宿命?不需要下定义,在天大地大的人间,一场相遇已是奢侈,还贪图些什么,纵使往后命运扑朔凶险,至少有可反复咀嚼的片段与时光。
不过是另外一个自己。等待晚上,迎接白天,白天打扫,晚上祈祷,如此而已。这是我们各自的命运,这是我们各自的孤苦,没有一场救赎能轻易了却残生。

 4 ) 浅薄的忧伤

如果我不是如现在一般寂寞,看这电影我会觉得闷;如现在一样寂寞无聊的我,看这电影就觉得浅薄。
每个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人都会觉得寂寞,都会觉得身处异地。是否能有段美好时光关键在你是否愿意尝试了解当地人的生活。若只是猎奇,便一无所获,像个傻瓜。
在固有的生活圈子里过久了,老男人总是喜欢小女生,年轻女孩又没有工作,总是觉得迷茫。住高档酒店,不愁吃穿,纯粹就是没事闲得找抽型。

 5 ) 生命的狭船——记《迷失东京》

第一次听说《lost in translation》的时候,我还以为是那位波兰女作家的小说。我在英文阅读赏析课上知道这本书,书名叫做Lost In Translation,主要是写五十年代波兰犹太后裔在美国成长时候所遇到的文化冲击。那本书写得相当之好,青春期的困惑、叛逆和文化碰撞结合之后的感觉让我一口气看完讲义上节选的三个章节,可惜后来一直没有找到原著,现在连这位波兰女作家的名字都忘记了——波兰人的名字一贯难记。

后来才知道,这个lost in translation,是lost在东京,导演是索菲娅•科波拉。《教父3》里面和堂兄鬼混的那个大嘴唇女演员。因为该女孩儿出现在一群俊男美女当中实在是很不协调,我对于文森特•柯里安一直没什么好感,总认为他在利用他的堂妹,骗她上床而获取第三代教父的权势——这样一想,《教父3》里面那段“禁忌的美好爱情”,就变得有点恶心。

而这片子却令我有点惊艳,尤其是知道拍摄只用了27天就完成之后。

据说因为拍摄时间的短暂,索菲亚没有办法准备充足的灯光。如果这是事实,那么我不得不佩服摄影师的巧妙构思。也许这就叫无心插柳柳成荫?影片中的灯光十分柔和,在酒店和PUB的时候尤其昏暗,或者说,暧昧。整个片子的基调就这么定下来了,一切都是模糊而不明确的,索菲亚科波拉用“暧昧”二字贯穿始终,将一切故事蕴含在一种若有若无的气氛里。

个人而言,对于带有艺术气质的商业片,我十分痛恨大量的手摇镜头。类似《寻枪》,影片看完后我头都晕了。而这部影片则多用固定镜头。我也不喜欢长镜头,这片子也并没有很多长得乏味的长镜头。或者说这是索菲亚•科波拉女性导演的一种特点,她对于艺术片的野心并没有那么尖锐,用复杂多变而且前卫的摄影手法来表现,她的野心十分柔和而且含蓄,类似本片的灯光。

当某件事降临的时候,结局会通向何处,都是不明确的。我们面前有无数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存在,在昏暗中隐现。然而影片那种昏暗的光线,又给影片中人增加了一些模糊的距离感,仿佛是一片浮华背后的孤独与寂寞。同样,这也是这部影片的主题。

我觉得这影片讲述的主题是迷惘。Lost in translation,并不是“翻译”,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西域生番有云:you are my soul mate——你是我的灵魂伴侣。我华夏著名杂志《知音》有云:心灵的港湾。说的正是本片中表现出来的那部分缺失。不知道是不是英国人那种含蓄的美德在二十一世纪最终得以提倡并且发扬光大?有时,有片刻的忧伤喜悦迷惑欢乐,想要急切地寻找一个人来与自己分享的时候,别人却转过头去——这是个现代化的社会,如果你只想“分享片刻的感动”,最好免开尊口,各人衣饭才是要紧“正经事”。于是影片中人都沉默地闭上嘴巴,将彼此的谈话都固定在日常的鸡毛蒜皮上。所以,男女主人公短暂的心灵交流就显得弥足珍贵。

这部影片的迷失无处不在。男主人公鲍勃•哈利斯在东京拍摄三得利威士忌广告,该幕剧本名字就叫作lost in translation,所以我们不妨将此看成是影片的一个浓缩。日本翻译夹在他和导演之间,让他对翻译感到迷失,陌生的日语叽里咕噜啰里啰唆噼里啪啦滚将出来,主人公的脸上有些迷茫,有些警惕,最多的,还是有些尴尬。这种复杂的情绪在这个长着一脸苦相的中年男人脸上炒成一盘大杂烩,最终端上了一道名为“有苦说不出”的菜肴。同样,被环绕在一脸漠然的剧组人员当中,在一次一次的“Cut”中,他的烦闷和抑郁从全身每一个毛孔渗透出来,充斥着屏幕并且强烈地传递给我们。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台词仍然是轻松愉快,表演仍然要微笑并且绅士:

“让轻松的时间,变成三得利时间!”

然而另一方面,说相同语言的人也在迷失着。新婚的夏洛特被丈夫(《老友记》里菲比的神经质弟弟)一个人扔在东京。貌似有工作狂的丈夫一边收拾摄影器材一边唠叨着工作时候的鸡毛蒜皮,夏洛特一脸漠然地看着自己的围巾,突兀地插入了丈夫关于工作不顺的谈话:

“你不觉得这太长了?”

丈夫一脸茫然地回头,带着一种发愣的表情回答:“我也不知道。我不是叫你别抽烟了吗?”

“我又抽不多。”

“这对你的健康不好。”

“以后戒。”

以上这些完全属于废话。如果说鲍勃已近中年的婚姻生活中出现这样的对白丝毫不令人感到奇怪,而这对新婚夫妇却看起来是相处在两个不同的时空中,对于彼此的沟通,just lost in translation。

鲍勃的婚姻关系同样也是充满问题。妻子日复一日发给他传真,上面的内容却无聊地可怕。他刚刚抵达东京的酒店,妻子就紧追不舍地发来传真,说他忘记了儿子的生日,不过他(儿子)应该会理解。鲍勃脸上出现一种无可奈何的麻木感。

既然儿子“会理解”,那么又为什么非要用传真通知丈夫?这些穷追不舍的传真同样传达了妻子对于与丈夫交流的渴望与迫切,我甚至认为,影片中没有出现过的哈利斯太太,正是另一个夏洛特的镜像——对于自己忙于工作转身而去的丈夫,对于与丈夫交流的迫切,甚至自己伴侣的出轨隐喻,都完全相同。所以在这种意义上,鲍勃仍然对妻子的“罗唆烦人”负有责任。只是,这对夫妻的问题,应该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彼此都孤寂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渴望着对方打开心扉,却只能停留在关于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这种表层谈话中——just lost in translation。

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毕竟只是个人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而当夏洛特向外界寻求帮助,打电话给好友莫兰的时候,对方的口气虽然不见得不耐烦,但应付了事也是显而易见的。

“东京如何?”(对于蜜月时期的新婚夫妇问这句话算是客套)

“很棒。我去了一个寺庙,里面有些和尚在念经。我觉得很空虚……我也不知道,我甚至拜了一下佛祖……还有乔万尼(我忘记丈夫的名字了,姑且用真名代替)那些护发素什么的,我觉得我不知道嫁给什么人了……”

“你总会知道的。稍等一下……”

“好。”

“对不起,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没什么,我再打电话给你吧。”

这位朋友很明显地传送出“I’m busy”的信号,就算夏洛特的声音很明显地带着哭腔。向友人倾诉心事应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然而夏洛特刚刚试图打开心灵的时候那扇大门就在面前关了起来。于是她选择“识趣”。另一种正常的倾诉的渠道同样——just lost in translation。

这是两个异乡的游魂,在繁华的东京街头和汹涌的人潮中感到自己的灵魂不知在何处,自己的脚步不知归往何处。一切正常的渠道都被关闭,触身所及都是漠然和无视。夏洛特在东京东游西逛,而没有什么东西能让她感到有趣或者新鲜;给鲍勃安排的妓女让他无所适从,脱衣舞秀让他一脸厌倦——或者说,在心灵无所归属的情况下,一切正常的外部刺激都无法让他们满足,“食不知味”。

在正常渠道无法正常运作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想要通过非正常渠道发泄的欲望从心底钻出来。就像下五子棋的时候没棋可走就要“冲”,或者如同王二老大哥把笔往桌子上一摔,对办公室里的人一声大吼:“开party!”

影片的前半部分充满灵气与天才,大约三分之一之后就让我觉得有些无聊。虽然索非亚科波拉把这场婚外情诠释地那么美好那么伤感,然而婚外情的特色仍是唯一的,这就不免有些俗套:两个人彼此充满着新鲜的好奇,接触到灵魂深处的谈话,彼此的温暖,狂欢,烂醉……这两个人最终找到了soul mate或者“心灵的港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男女主人公,一个正由青年步入中年(结婚代表一个分界线),一个正在由中年步入老年。都处在一种一切都貌似已经安排好注定好,但自己仍然蠢蠢欲动有些不甘心就此一生的年龄。这个时候人的性格是多变的,复杂的,需要大量的安慰关怀等等一系列温情泛滥的东西。他们彼此的相遇和相恋在这个意义上有了一些象征意义。

酒店响起火警的那一幕就有导演的这种暗示。两人在酒店外衣冠不整地相遇——酒店象征着体制内的现实世界,而衣冠不整地相遇象征着彼此短暂的出轨。而他们最终又回到酒店里,继续未完的睡梦。

这个暗示很快就变成了现实,两人在东京街头茫茫人潮中分手,没有多余的对白,“hey you!”,然后就是“goodbye”,在屏幕正中央旁若无人地紧紧相拥,人群行色匆忙——世界仍然继续运转,他们也将重归彼此的生活轨道。

虽然我对影片后三分之二的内容始终觉得不喜欢,尤其是对于乔万尼那个风骚的红颜知己总觉得刻意,但最后的那个拥抱仍然让我无比感动——我们相逢在生命的狭船,天明就将登岸,彼此去向不同的方向。

 6 ) 东京的夜很长

比尔莫里是个沉静的美国人。很难想象美国人会如此沉静,就如很难想象《迷失东京》这部片子会是美国人拍的。比尔莫里是个喜剧演员,扮演的也是一个演员,鲍伯哈里斯,过气明星,人到中年,来东京拍广告片。他长的很有趣,额头几乎占了一张长脸的一半,额头上方,两侧头发都退守到纵深地带,惟独中间部分异军突起,象古希腊人的战盔,剩下的半张脸,被眼睛、鼻子、嘴协调地占据了。他的眼睛有点圆,有点深,总是温和地看着你。
夏洛特刚结婚,随摄影师丈夫来到东京。丈夫出去工作了,她一个人在酒店里,许多个黄昏,坐在窗台上,看灯火亮起来,城市被夜色淹没,许多个深夜,房间里只有丈夫的鼾声,她问,你醒着吗。
我住过异国他乡的酒店,整洁,干净,冰冷,一切都是秩序化的,一个流程里的产品,电视机播放着你听不懂的语言和搞不明白的故事。床宽宽大大的,床单雪白,鲍伯哈里斯坐在床上,象只被拔光毛的鸭子,一脸茫然。在这座楼宇的另一张床上,夏洛特辗转反侧,她又坐到了窗台上,俯视东京,就象,在天上。
他们在东京邂逅,在失眠的深夜,在如迷宫般安静的酒吧。
那样的大都市,人是很容易迷失的。有个朋友去了北京之后说,在那里最大的恐慌就是找不到自己了,人那么多,那么渺小,常常被淹没了,有种梦游一样的恍惚和前所未有的自由。
夏洛特说,来东京干什么。比尔莫里——在电影里他叫鲍伯哈里斯——说,避开妻子的唠叨,忘记孩子的生日,顺便挣点钱。有人说,这是一个处于中年危机的男人,我没怎么看出来,他结婚25年了,只是有点厌倦而已,他深夜里接到妻子传真过来的书房书柜图纸,早晨又接到纽约寄来的装修材料样品,可那是另一个世界,一个他现在远离的世界。
东京有超过一千万的人口,酒店里却空旷寂静,是异国他乡一座完全隔绝的孤岛。在这里,心是寂寞的,却似乎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性。
他们聊天,去参加聚会,唱卡拉OK,在陌生的大街上奔跑,和陌生人交谈。他抱着熟睡的她穿过酒店幽暗的走廊,放到床上,带好门。他们一起看电视,她睡了,象婴儿般蜷起身体,他没有睡着,轻抚着她的脚倮。这真是暧昧极了,但不是爱情,也不是性。
这个电影真是安静啊,周围的夜也安静,房间里只有我的呼吸,安静的呼吸。我以为自己就在东京的某个酒店的某一个房间里。我想到楼下那个陌生的酒吧去,找一个角落的位置,要一杯威士忌。平时我并不很喜欢喝洋酒,但是,威士忌可以慢慢喝,夜很长。
我总是去陌生的酒吧,但不知道要找什么。前年有一段时间常去一个酒吧,那有个女孩唱林忆莲的歌,后来不知所踪了。去年常去的是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聚集的酒吧,那里有自助的啤酒套餐,几十元钱随便喝,我领一帮酒风浩荡的朋友去那。今年地方多了一些,有个自酿啤酒的酒吧,啤酒味道很粗糙,但是有一个跳舞的女孩,一米七的个头,精致的娃娃脸,眼睛又大又深,她的手指莹白,十指纤长,在灯光下,说不出的美丽,仿佛夜里所有的星光都照在上面,我见过一些美丽的女孩子,但是没见过谁有这么美丽的手指。她跳舞的时候总象是在想着几十万光年以外的事情,我有时候一个人去那,看她跳舞,十点半一次,十一点半一次,喝两瓶科罗娜,抽半包烟,然后离开。
我曾经在酒吧里和邂逅的女孩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就象在东京的鲍伯哈里斯和夏洛特。但那是唯一的一次,那时这个城市对我来说还非常陌生。那个酒吧里有个男孩弹吉他唱歌,在遥远的星空底下,我的手在轻扣你的心门……他神情专注,旁若无人,仿佛酒吧里只有他的吉他声和歌声。
“但是我只喜欢人们感受到疏离前的这样的短暂时刻。”这是索非亚科波拉说的,我见到了这个女导演的照片,是在她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之后她坐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彼得威尔中间,背后站着大胡子彼得杰克逊和拍摄《上帝之城》的费尔南多梅瑞德斯。也许是身为科波拉的女儿,见惯了这些名导大腕,索非亚科波拉神色平静,波澜不惊。
《迷失东京》融入了索非亚科波拉20多岁时在日本旅行的体验,看夏洛特一个人去京都古庙,一个人在大大小小的清石或柏油路上行走,仿佛是在重现往事。最终,她让这安静的电影象水一样安静的流下去了,没有湍流险滩,没有激浪飞瀑。鲍伯哈里斯和夏洛特最亲密的接触就是告别时的一个轻吻,轻的象两片在风中相遇的叶子。他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话,没有人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
他们走上各自的路,一个登上回纽约的飞机,一个继续徜徉在东京街头,只是,他们的脸上,多了些明朗,少了些茫然。
索非亚科波拉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生命中很重要但又不是永恒的刹那时光,它只会成为回忆的一部分,并让你改变。

 7 ) 迷失东京

本片讲的是两个美国异乡人在东京短暂相遇的故事。情节轻缓,如静夜流水轻轻淌过那些无处安放的寂寞灵魂吧。

结尾让我想起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

一个人是孤独,两个人是一起孤独。并不是文明带来了孤独,只是在繁华拥簇下,它的形状一下变得鲜明可触。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文化,无聊琐碎得正中下怀。

喜欢这种流畅熨帖干净清新的风格.把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讲述得赏心悦目干净脱俗。

 短评

我发现她没有回应任何一个人的love you,她只是一个劲地哭。

3分钟前
  • 万十三
  • 还行

这种感觉非常棒~~

5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力荐

男女共一張床。究竟要懷著多大的信念。才可以不喵。

10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推荐

如果没有来日本去看这个影片,感觉会有些可惜。因为没有叙述中的那么夸张。如果在日本生活许久,就会发现,所谓的夸张,就是一种迷失的体现。

14分钟前
  • susu/苏酱
  • 还行

独居有强烈文化差异的异乡才会感同身受好么 还有离开的那段 太熟悉太惹人落泪 walking back to you is the hardest thing that i can do.

16分钟前
  • 灰姥姥
  • 力荐

一个人是孤独,两个人是一起孤独。并不是文明带来了孤独,只是在繁华拥簇下,它的形状一下变得鲜明可触。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文化,无聊琐碎得正中下怀~~~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姑娘,走吧,离开这里,这里没有你想要的答案。

24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在春天担心夏天,黏湿的季节,摆脱不掉纠缠。我责怪自己盲人走路忘记墨镜,失眠生涯开始,枯涩无可救治。

25分钟前
  • nadja
  • 还行

发乎情止于礼

28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还行

喜欢这种流畅熨帖干净清新的风格.把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讲述得赏心悦目干净脱俗。

33分钟前
  • 2013
  • 推荐

16.5.29 结尾nice feel,其余平平,拍得太松垮。误以为是我的菜了。以及,比较厌恶各种丑化黄种人的桥段,即便是日本人。

34分钟前
  • Ocap
  • 还行

这是部闷骚的片子

36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推荐

Let's never come here again because it will never be as much fun.

41分钟前
  • 浪味仙
  • 力荐

索菲亚科波拉用最细腻的镜头捕捉到了两个陌生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暧昧。

4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真是寂寞,也只是寂寞。其实根本没有深入下去。东京或者日本只是景片,基本不参与叙事(少少几段倒是有)。有一段出租车夜景拍出了《Taxi Driver》的感觉。唔,大约只是因为刚去过东京的缘故。

47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好像讲了些什么,又像什么也没讲,就是一些情绪感觉。愛情,不用翻譯。Just Like Honey

50分钟前
  • Song³
  • 推荐

两个孤独的人相遇不知不觉产生了情愫的故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流,当一个孤独的人与一个孤独的人相遇,成为互相的慰藉孤独可以催生情愫,也可以抑制情愫,现实的境遇,注定两人经历离别结局两人相拥,随后各自走向相反的方向,走向自己的原本轨迹,他们终究只是对方人生中难以忘怀的过客而已

55分钟前
  • 樱花飞舞时
  • 推荐

索菲亚科波拉拍这个片子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她可能仅仅是想拍一个爱情故事,没想到给“东京”这个地名附带上那么多额外的信息,让它变成了一个关于现代人异化的隐喻。在这里每个人的生活都面临解码(也就是翻译),信息受到过滤和误解,每个人都成为一座孤岛。爱情故事由此生发。

58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一个男人,步向老迈,浑浑噩噩,曾有的风光如同头顶的发线迅速后移;一个女人,正值育龄,无所适从,婚后的生活如同贴身的长发摇摆不定;一座城市,永远年轻,虚幻迷离,冷冷的眼神见证了每一个进驻者的迷失。他们相识于这座城市,对视,然后在从容的拥抱中交换了彼此的空虚。

1小时前
  • 之晨
  • 力荐

果然是经典之作,用抒情诗般的笔调展现了现代版的无奈与浪漫,命中注定,我们都将死于孤独,死于激情消退,即使被唤醒了,也因知道它的下场必然以悲剧为结局,所以不得不放弃。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那就不如永远地擦肩而过,没有充实的故事量,也没有突兀的情节,居然成篇,实在是讲故事高手。

1小时前
  • 唐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