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力传

喜剧片美国1983

主演:伍迪·艾伦,米娅·法罗,帕特里克霍根,John Buckwalter,马文恰特诺弗,Stanley Swerdlow,保罗·内文斯,霍华德·厄斯金,George Hamlin,Ralph Bell,理查德·怀廷,Edward McPhillips,盖尔·汉森,迈克尔·杰特,皮特·麦克罗比,Sol Lomita,玛丽·路易丝·威尔逊,Alice Beardsley,葆拉·特鲁曼,Marianne Tatum,Michael Kell,约翰·罗斯曼,Stephanie Farrow,黛伯拉·拉什,Stanle

导演:伍迪·艾伦

播放地址

 剧照

西力传 剧照 NO.1西力传 剧照 NO.2西力传 剧照 NO.3西力传 剧照 NO.4西力传 剧照 NO.5西力传 剧照 NO.6西力传 剧照 NO.13西力传 剧照 NO.14西力传 剧照 NO.15西力传 剧照 NO.16西力传 剧照 NO.17西力传 剧照 NO.18西力传 剧照 NO.19西力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4 23:51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的美国,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蓬勃发展,一个名叫西力(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的男人横空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这个神奇的犹太人被发现混迹于各种各样相去甚远的交际圈里,不同阶级的,甚至是不同种族的,而每当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中,他的身上就会迅速体现出这个环境的特征,有时是心理的同化,有时是生理的变异。  曼哈顿医院的精神科医生们对这个怪异的病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普罗大众亦然,他们亲切的称西力为“变色龙”,一大批以他为主题的文化和商品应运而生,一时间,西力成为了这个时代最炙手可热的巨星。可是,真正将西力当做一个病人来关心的只有尤朵拉医生(米亚·法罗 Mia Farrow 饰),年轻又执着的她致力于治愈他的疾病。长此以往,西力和尤朵拉之间建立了深厚而又真诚的感情,这对立场特殊的爱人能否终成眷属呢?  导演伍迪•艾伦自导自演,以伪文献伪记录的方式,生动又真实的重现了本为虚构的西力的一生。

 长篇影评

 1 )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伟大的电影里最有趣的一部,也是有趣的电影里最伟大的一部。
 
这个世界太荒谬了,关于这部电影,IMDB的分类居然打出了纪录片的字样,碟片的包装说明也说是真实人物的纪录片,而各大中文电影网站也都纷纷沿用这一无知的说法,可是,这是一个多么明显的杜撰出来的胡说八道的故事啊!!!
 
时间是1928年的纽约,伍迪艾伦编造了一个奇特的叫连纳西力的犹太人,他患有罕见的人格分裂症,可以变成任何一种人,跟黑人在一起就可以变成黑人,而且马上就可以演奏爵士乐。和中国人在一起,鼻子就扁了,并开始抽鸦片。和爱尔兰人在一起,脸就红了,鬓角就长了。于是,纽约的人们把他称为“人类变色龙”。
 
当然,这个角色由伍迪艾伦自己扮演,他过足了易装癖的瘾。我认为这是公然地向奥逊威尔斯叫板,因为奥逊威尔斯曾经在《公民凯恩》里扮演多个角色,伍迪大概觉得自己的演技足以和他PK一下,我是伍迪迷,我喜欢这个自恋的老东西,我也觉得他俩可以匹敌。西力在现实生活中多重角色,也不能不让人想起《公民凯恩》来,只不过《凯恩》探讨的是个体被群体定义,《西力》要说的是同化与异化的荒谬统一,主题虽然有差异,但是《凯恩》对《西力》的影响还是处处可见。
 
坚持治疗西力的女医生一角,毫无悬念地落到米亚法罗身上,夫妻演夫妻,所谓天经地义。伍迪使用了大量史料镜头和照片,然后把自己篡改到画面里,伪装成几可乱真的纪录片风格,就这样把一大堆伪影迷都骗倒了(化装和摄影都得了奥斯卡奖,足见功力之深厚)。看到这些我才明白,原来赞米基斯的《阿甘正传》也是有出处的,呵呵,阿甘游走于各重要历史时刻的身影,毫无疑问是从《西力》里受到了启发,手法如出一辙。
 
长达80分钟的电影,就一般情况而言并不算长,但是相对于一部几乎全部是用照片和一个人的旁白所构成的影片,还是长得太危险了。然而伍迪还是厉害的,这80分钟,我看得不困不闷,兴致盎然。除了剧情所带来的思考以外,笑料也足够多,“太扯了太扯了”,你会一边看一边笑一边这样想,玩笑开大了,人们反而会变得宽容。
 
前面有《公民凯恩》,后面是《阿甘正传》,说伍迪是一划时代的跨世纪人才,一点也不过分啊!
 
西力的问题,是缺乏安全感,他认为只要变得跟周围的人一样,自己就安全了。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伍迪的揭露是多么的残忍而刻骨啊……
 
大佑第一次出现在北京演唱会的时候,我没料到自己会失控。开始还跟着大家一起乱喊,第四首,我记得很清楚,是《光阴的故事》,前奏一响,我的眼泪突然就飙了出来,而且是那种刷刷地流,把周围的朋友都惊着了。后来有不少同去的人问我:你哭个什么劲啊?
 
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我忽然反应过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原来我已经改变了太多太多,有的是我自愿的,有的是我不自愿的,无论如何,我开始变得象别人一样,开始变得象周围的人希望的那样……
 
我操,顿时,那叫一个委屈啊~~~~

 2 ) 变不成自己的变色龙

    影片的中间,Zelig混杂在德军里时,我默默的想,做一个像zelig一样的变色龙是幸福的。
  你可以被人爱,因为你和他们相同。任何人看向你就像看向平面镜反射的自己,一样的身材服装,一样的说话方式,一样的党派民族,一样的能力和无能,他们喜欢你一如喜欢自己。因为你是他们的影子。
  你可以卸下责任的重负。你面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格,当你或厌倦或害怕或不知所措时你随时可以换个身份逃脱,没有人认得出你。自然,也没有人追着你陪修车钱、为用冰块接生道歉和养育你的孩子。逃跑是最简单的事,不被抓住的混合技使你简直无敌。
  你可以陷入幸福的集体无意识中。你混迹人群,丧失了面孔和自由,但你几乎是主动拥抱这种免除选择的生活。希特勒代替所有人思考和讲话,于是你不需要表达观点更不会引起争端;人们挂起同一个表情做同样的事,于是你不必担心错误更不必特立独行。你即是他人,哪怕他人即地狱。
  于是,为了被人爱、免除责任以及摆脱思考的重负,你成了不折不扣的变色龙,与环境打成一片却忘记自己本该是什么颜色。然而,难道你得到的还不够多吗?面对安全的幸福,抛弃危机四伏的自我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只是、、、、、、、
  变色龙不是孙悟空。他千变万化却变不成自己,而一个不知道“我是谁”的人不可能说出“我爱你”。当Zelig把难吃的薄脆饼偷偷扔进垃圾桶,他同时划定了自我的界限。这一过程,从Dr.Fletcher转换角色,逼迫他面对自己的谎言,逼他解决不能融入集体的恐慌,逼他面对自己的想法时,就开始了。
  如果说Zelig第一次复苏的原因不只是爱情的良药,那么第二次觉醒则直截了当得多。变色龙在社会的压力下遗失了自己变得混沌,但爱情里不允许混沌的人存在。自我是一个绝对的问题,你可以有自我,可以没有自我,可你不能有一点自我。当危险的爱情和安全的混沌都摆在了托盘上,变色龙心理的天平倾向了爱情。
  面对温柔知性的女医生,拥有自己是Zelig拥有爱情的基础;而在希特勒的会议上,恰恰是苏醒的爱情帮助他找回自己。千人一面的广场上,哪怕神志正常的人也被激情四射的演讲催了眠,Zelig却在看到爱人的第一眼不顾一切地挥舞起手臂,在人群中标记出独特的自己。
  因为没有自我的生命,就像没有脆皮筒的冰激凌,只是轮廓不清的一团奶油而已。
  在我眼中,这一幕浪漫的一塌糊涂。

 3 ) 最好的疗法

伍迪·艾伦的讽刺总能令人开怀大笑,也许是因为他讽刺的对象并非荒谬的现实而是荒谬的动机,而这种刁钻的角度,往往更能展现人类的可笑。在《西力传》里,有太多伍迪·艾伦个人倾向的表达:对伪知识分子心理的分析、对墨索里尼的鄙视、对媒体的揶揄(或者说是恐惧)……《西力传》有一个极富寓意的故事,而组成故事的又是无数个小段子。因此,无论是从整体上还是细节上,都值得细细品读。


电影很彻底地使用了伪纪录片的手法呈现——有旁白、有相关人物采访、有“历史资料片段”还有几段催眠治疗的录像,甚至还有一处画面上显示着西力的照片同时播放着对他催眠的录音……无论是黑白与彩色的剪辑或是所有出演人物的表演与化妆,其仿真程度之高甚至堪比真正的纪录片,我坚信如果找一个对伍迪·艾伦一无所知的人来看,没准就真会信以为真。纪录片的手法有效缩短了电影与观众的距离,西力就像是每个人曾经或现在的状态。


当弗莱彻医生(米亚·法罗饰)试图引导西力努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成功将西力从害怕展现自己的泥沼中“拯救”出来时,西力又因为太具有攻击性而再次受挫。希望淹没在人群中的西力和无法接受任何与自己相左意见的西力,看来又是一个正反都不尽如人意的悲剧角色,但这也许才是真实,所谓治疗也只是避免面对无意义人生的借口罢了。人群因为西力的“痊愈”而将之奉为偶像,又因为他的道德问题而将他拉下神坛,到了最后他又因为自己的英勇事迹而受到热烈欢迎。当人成为群之后一切的行为就开始简单化,只有作为单独的个体时才散发着迷人的复杂性。


但要说还有什么能够削弱这种无奈现实的挫败感,那应该就是爱情了,在伍迪·艾伦的电影里,他始终会给予这种古老而原始的冲动留一个“特写”。爱情,这个任何时刻都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东西,这个任谁也无法抗拒的东西,这个西力唯一不用去害怕表达的东西。


2013.11
http://i.mtime.com/fabzany/blog/7701394/

 4 ) 简单的、幽默的、讽刺的、一针见血的......

昨日豆瓣日历的推荐电影是伍迪·艾伦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看到片长只有79分钟,于是决定晚上看一下。目前对于短于90分钟的电影,我可以毫不犹豫地点开看。

看完很喜欢!这是一部故事简单、形式幽默、内核讽刺的轻松喜剧片,但又不乏值得深刻思考的多个命题,关于我是谁,关于身份认同,关于大众的盲目。

这部电影为什么吸引人?

首先是故事设定的巧思。这个奇妙的故事设定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简直太有趣了。其实这个故事很简单,讲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一个名叫Leonard Zelig的人出现在大众视野,因为该人有一个神奇的能力,即可以根据不同场合成为不同的人,不仅言谈举止与他人趋同,甚至容貌也会发生变化。曼哈顿医院的医生们纷纷开始探究Zelig这种奇异特性背后的原因,而Zelig因为其“人类变色龙”的属性也迅速获得普罗大众的关注,他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大众的焦点,甚至因此衍生出了相关舞蹈、歌曲、周边商品以及影视作品,而故事还在继续......这样的设定本身就可以展开诸多故事,Zelig为什么会这样,他的生活又会变成怎样、他能否回归普通人以及他的结局如何。

不同形态的Zelig

其次是电影的呈现方式。本片采用了伪纪录片的形式来回顾Zelig的生平,对现今人物的采访用彩色画面呈现,涉及到Zelig过去的画面用了黑白影像,给Zelig这个人物增加了一抹传奇且神秘的色彩。对于现今人物的采访,邀请了一众真实的名人客串,如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欧文·豪(Irving Howe)、Saul Bellow等,假假真真,让观众愿意相信的确存在这样一个人,有过这样的故事。

再者是故事的讽刺内核。在观影过程中,观众除了对人物设定所产生的种种趣事感到好玩之外,也会禁不住反观现实,产生思考。比如当所有人都在消费以及娱乐化Zelig的时候,女医生Eudora却是真的关心他。虽然一开始,她也是冲着攻破医学界难题并名扬青史的目的去治疗Zelig,但在这个过程中,她看到了这个人的存在。而对比之下,大众对Zelig的消费化和娱乐化,让Zelig虽然无所不在,但Zelig这个人的本质却又消失了,他成了附庸,沦为表面,他并不存在。讽刺的是,Zelig之所以会变成“人类变色龙”,是因为他想被看到,想被喜欢,想融入人群,想被他人接受。如今,他成了“明星”,但是没人真正看到他。只有Eudora付出时间和爱心去了解他,试图治疗他。她被他爱上,她感受到了爱,也回报以爱情。

故事最后的一个转折是,当Zelig被Eudora治愈,并以“做你自己”为口号再次成为大众追捧的对象的时候。早年他作为“变色龙”在无记忆情况下所做的事情纷纷被揭露,原来他以不同的身份多次结婚,并且还有孩子,他犯了重婚罪、诈骗罪等种种罪行,这个时候他又迅速跌落神坛,被大众唾弃。大众因为追逐新奇可以造神,同时也可以因为厌倦而迅速遗忘,甚至要毁掉这个“神”,正如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借佐西马长老之口所说:人们爱看正人君子堕落和出丑。何况Zelig连“正人君子”也算不上,他只是一个供大众茶余饭后调侃消遣的“小丑”。

故事何以继续呢?

在Zelig面临种种指控将要被判有罪的那天,他失踪了,所有人都找不到他。直到有一天,Eudora在一个关于纳粹的影像中发现了他,于是Eudora去寻觅他。

这一段情节,尤其让我触动:在希特勒的演讲集会上,簇拥着成千上万人,要找到一个人何其困难,但Eudora轻易就看到了Zelig,同时,Zelig也认出了她。于是两个人隔空挥手,全然不顾希特勒正在情绪激昂地演讲。这一幕好笑又感动。感动的是两个人因为对彼此的感情和默契能够于千万人中轻易地认出对方,遥相呼应;讽刺的是充当故事背景板的希特勒的演讲就这样被消解,沦为爱情故事的注脚。

他挥手

她挥手

Eudora和Zelig再次相会,他们破坏了这场演讲,被纳粹追杀,但又somehow乘着飞机成功离开。此时Zelig的变色龙技能第一次有了用武之地,因为Eudora年轻时候会驾驶飞机,此时Zelig据此变成了一个飞行员,在此前没有任何飞行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成功驾驶飞机逃离纳粹的追杀,还因此创造了以上下颠倒的飞行方式不间断横跨大西洋的飞行纪录。回到美国的Zelig,罪行被赦免,他再一次成为了大众追捧的对象,他终于和Eudora结婚,故事得以落幕。

片中还有大量精巧的细节,我只看了一遍,不记得细节,只有自己去看,才能体会其中的精妙,花79分钟观看这部电影,太值了。

P.S. Susan Sontag的声音真的太温柔了。我女神。

 5 ) 历史漫流中的一块“榜样板”

天才和天赋的区别大概在前者是上帝赐予你一种思考技能,而后者则是上帝仅仅赐予你一个灵感,伍迪·艾伦显然是前者,这部片绝对值得反复看很多遍。像一个逐步肿胀起来的气球,让你从任何一个维度的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完全地刺破它,它内部的气体有足够的力量以某个刺点完整冲出,纪录片也拥有属于自己的观念、态度和话语权。在我看来,这不是反纪录片而是元纪录片,以故事的虚构揭示“纪录片的真实”,既然纪录片是片面的、虚构的、有意识形态立场的,那何不诚实地面对这一欺骗并使它完成其真正的使命?

电影叙事的张力就在事件本身的复杂性中得以建构,每一个镜头与配乐都巧妙地弥合着台词的缝隙,将个体与历史置于空间的二元对立中却在时间上形成逻辑的统一。“变色龙”的病症使主人公可以成为每一个人,而他却还是一个个体,这样就把个人抽象为了一个象征、一个符号,而同时还是一个具有感情能力和说话能力的象征,他游窜于个体生命的各个阶段,游窜于历史的各个阶段,游窜于世界的不同空间,这样一个移动的灵魂通过不断地附着被赋予相应的意义,而荒谬的个人履历其真实感就从这些附着物中来。

一切想要表达的东西在“人”的丰富性中绽放,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人的爱对世界的一次反抗,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个人话语对整体社会的一次挑战,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女性对男性的完美塑造(女性统治男性)与变相成就(女性完成了对自我与他者两方面的成就),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个体人生与历史规律的悲喜协奏曲,你可以把它看成是纪录片的一次独立亮相,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揭露理想的先锋让我们走在假想的正确道路上忘记了先锋是永远的反动的反思簿......很多的解读空间交织在一个满是漏洞却又那么自洽的完整电影结构中,它只给你整体解读它的机会,因为你会发现其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对片面理解的有力讽刺。我实在想不到一个不夸它的理由,毕竟它浪漫、诙谐的画面让你即使将它作为茶余饭后的娱乐都显得那样合适。

我认为,从前面提到的个人话语与历史规律的暧昧关系解读似乎更为合适伍迪·艾伦的胃口,毕竟爱情在历史面前的魅力,女性对男性的挑战都融合在个人与社会(人与人的联系)的命题下作为具体的问题被不断提出。个人能抛开个人的历史吗?不能。社会能逃脱自己的历史吗?同样不能。但是在最后那群众的盛大欢呼中,以及爱的巨大力量之下,我看到一种完美结果与原本目的的背离。我们在实现自我中成为了某种政治正确的呼号者,于是两位主人公终于是在“为自我”的追寻中化为了一块时代的“榜样板”。

当追求独立成为向大众的献媚,一切都在自我实现中悄悄走向了反面,而在故事本身“自我导向”与“公众导向”的更替间,我们似乎可以预见,故事远没有终结,历史的车轮还将永不停息地滚过每一个个体,每一条“变色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我们将做何选择?未来的时代是温吞的胜利还是激进的夺魁?这一切虽无解,但都会成为被未来的那群站得更高的人作为历史,去摆弄、去嘲笑。

伍迪·艾伦式的讽刺,正在于你看到了某个问题在一个时代中被想象性地解决,又在下一个历史阶段被重新提出,它们不断变换着面貌却始终不改其质。我们的脚将踏向何方?答案或许是,一个我们不由自主会踏向的地方。你能想到吗,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呢?

 6 ) 看来精神病人才是人生赢家

后悔这么晚才看,刚昨天选出我看过的WAtop3,如果今天再选,Zelig妥妥排第一。当我以为这个电影只是说“人应该做自己”时,Woody Allen告诉我不能矫枉过正,“什么都跟别人对着干”和“什么都跟别人一样”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自我否认,都是自卑;当我以为这个电影就是讲了“接受自己”“做自己”时,WoodyAllen又告诉我,为了“融入”和“迎合”而做的伪装是要付出代价的;当我惊叹原来如此怪不得评分这么高时,WoodyAllen用“上下颠覆式横跨大西洋”的段子再一次告诉我“如果你是个精神病人你将拥有很大的能耐”。后来那个“专家”也说“他的错乱使他成为一个英雄”。当我还在深深震惊时,WoodyAllen在最后丢给我们一个问题——“如果Zelig一开始就有勇气说出他心中所想而不是装扮别人,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大胆地猜测一下:可能就不会有什么“结果”了。
我看到的最多的都是关于“自我”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还有关于我们作为“他人”时的问题——人们一开始喜欢他,后来又不喜欢他,后来横跨大西洋之后又喜欢他,“这就是20年代”(还说了美国20年代的问题)。可能“他人”的这种毛病,这让我们很难“做自己”,所以错乱才能成为英雄。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我觉得WoodyAllen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管讲什么,都离不开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都必须有这个话题。总是忍不住感叹可惜他是个直男。

 短评

9/10。虚拟艺术的真实感,使用老新闻电影素材、做旧的黑白照片和真实名人采访,第一和第三人称叙述不断交织,将严肃可信的资料与虚构夸张的奇人奇事混为一谈,喜剧效果呼之欲出;影片极力批叛了政治、娱乐谈资、社会团体从个体身上捞取名利的贪婪,从众效应的舆论暴力进一步剥夺了人的安全感和独立性。

3分钟前
  • 火娃
  • 力荐

《变色龙》也许不是伍迪艾伦最好的作品,但无疑是他最具艺术野心同时也是最被主流观众所冷落的一部佳作。

4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天才之作,看过的伍迪老头最棒的作品。极力推荐。“嘿,那就是20年代的美国。可是美国人什么时候变过呢?”

7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我完全服了Woody Allen,这个样的片子他都能想得出来,特效太他妈牛逼了,完全以假乱真啊。而且真喜欢他的喜剧,那么有程度有思想水平。

11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很精巧的反类型纪录片。要说这是精心假造的人物传记,不如说是美国社会当时需求的斑驳倒影。泽力格把与环境融为一体看得太重,太害怕与众不同,把自身弄成了变色龙。你爱我像谁,扮演什么角色我都会。如他所说“如果你是精神病,你将无所不能。”但最后他终于在爱中找回了人格独立、实实在在的本我。

13分钟前
  • 煎饼菓子兔
  • 力荐

四星半,包含诸如默片、征兵广告的解说员语气、黑胶唱片似的音乐等各种元素的神奇传奇;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更有意思:在美国某个人一心想变的与周围人一样,被看成是严重的病,一溜医生想方设法治愈你,窝们呢?和旁人不一样倒被当成“病人”了,千方百计奉劝你一定要一样噢,是为了你好噢

16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伍迪·艾伦用他对那个时代的熟悉与热爱和对这个世界的洞悉和解剖成就了这部奇妙的伪纪录片。

1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我总觉得...形式这种东西不能玩得太过...

21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伍迪·艾伦最佳之一。1.伪传记纪录片形式,做旧胶片、历史影像资料、访谈、搬演及煞有介事的画外音穿插混融,共同呈现出20世纪20-30年代的浮华与危机。2.节奏酣畅淋漓,笑料段子层出不穷,反讽针砭力道狠辣,70多分钟时间仿佛无所不包。3.Zelig的变色龙/changing man异能恰是对现当代社会人人饰演多角、在高速、高压和虚荣心的作用下失去真我的象喻,群众的猎奇、看客与道德审判心理以及媒体的包装与逐利亦在片中彰显得淋漓尽致。4.以病人来诊断时代的顽疾,无所适从、变化无常的人心一如上下颠倒式的飞行逃生。5.桑塔格与贝娄亦参与访谈,历史影像与虚构搬演通过剪辑与特效无缝结合,后启阿甘。6.这回,伍迪竟在高扬的结局中肯定了真爱的力量。7.为两对分裂人格连体婴治疗-可收8人治疗费;高级自慰课-若我不在那儿,他们自己就会开始的。(9.5/10)

2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目前所看伍迪片中最佳!极尽嘲讽之能事,入骨三分,鞭挞入里,最难的在狠狠耍了番“现代变形记”后又来一个温情无比的结尾:能让他不再变形的不是获得公众认可,而是一个女人的爱;伪纪录片形式煞费苦心,爵士年代场景还原逼真,几个惊天酱油,剪辑合成真不错;你永远无法想象他脑袋里在琢磨些什么。

2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感觉被「伍迪·艾伦」给骗了!在不剧透的情况下直接观影,一开始还误以为这是他拍的纪录片?可印象里这部豆瓣8.9高分的电影不是纪录片啊?→原来是伪纪录片方式拍的伪传记电影。这个古灵精怪的创意,加上大量的台词解说,还真是符合伍迪艾伦的话唠风格。而看那些年代久远的黑白影像,让我联想到《阿甘正传》里类似的以假乱真设计。—— 被催眠后的西力:我哥哥打我,我姐姐打我哥哥,我爸爸打我姐姐和我哥哥还有我,我妈妈打我爸爸和我姐姐、还有我和我哥哥,邻居们打我们家人,下个街区的人打我们的邻居和我们家人。😂

3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伍式喜剧巅峰之作,伪纪录风格以假乱真,奥妙之处只可意会,观影体验如读博尔赫斯小说。

34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伍迪艾伦44部达成。应该是老头“最重要”的片儿?伪纪录片,很好玩。倒是从里头看出许多后来发酵成为[午夜巴黎]的小点子(比如嵌入历史的方式)。其实这个虚构的人物介入的30年代美国,大约也是某种“黄金年代”。不过看到苏珊·桑塔格和索尔贝娄还是吓了一跳……

36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完了,有点“连伍迪·艾伦的电影都有太晚看的了”的感觉。应该比这样更喜欢才对。从任意一秒钟开始都能入戏。

39分钟前
  • Ocap
  • 推荐

简直不知道伍迪艾伦脑子都装的什么!一个现代性人格的寓言,形式也很敢。索尔贝娄和苏珊桑塔格都是真人么震惊到了。。。

40分钟前
  • 食菠萝
  • 推荐

天才之作,无处不透露黑色讽刺的喜剧效果,大有马克吐温小说在电影上放映的感觉。实在惊叹伍迪的才华,这样的荒诞的伪纪录片风格,好玩好玩~~8.5

44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那段呼唤伪装身份的心理治疗片段,说伍迪艾伦只是为了爱开玩笑是不够的。

46分钟前
  • Manchild
  • 推荐

不需要你笑出声,心领神会嘴角微扬即可。这是才华、智商、技术和喜剧融合的范本。通篇洋溢乐观的态度、神经兮兮的疯闹,以及小中见大的魔力!

50分钟前
  • 枯川满
  • 推荐

小伍迪可塑性之强的绝佳例证,虽然演什么都像他自己。MIA的扮相怎么这么老...

53分钟前
  • 小岩菽
  • 推荐

1.改变他的不是公众对他的认可,而是因为一个女人的爱。人,往往是这样,难道不是?2.伪纪录片的形式显得惟妙惟肖,有趣。3.让自己的处境变得安全和不会犯错误的一个方法就是让自己变得跟其他人一样,但是这也让自己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己。4.剧情一波6折,很给力啊。

5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