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儿

喜剧片大陆2010

主演:杨振君,叶兰,梁有忠,杜天光,梁存英,王素珍,杭忠训,王进德,陈秀兰

导演:郝杰

播放地址

 剧照

光棍儿 剧照 NO.1光棍儿 剧照 NO.2光棍儿 剧照 NO.3光棍儿 剧照 NO.4光棍儿 剧照 NO.5光棍儿 剧照 NO.6光棍儿 剧照 NO.13光棍儿 剧照 NO.14光棍儿 剧照 NO.15光棍儿 剧照 NO.16光棍儿 剧照 NO.17光棍儿 剧照 NO.18光棍儿 剧照 NO.19光棍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2-04 10:09

详细剧情

  张家口治下的顾家沟村里,四个老光棍聚在村头闲聊:梁大头在1966年为女社员贴身义务教学,结果付出了一只手的代价;顾林在1945年的光景上演了一出釜底加薪计只为摸两把姑娘;六软12岁成亲,但初夜经历却不堪回首;老杨(杨振君 饰)则三十年和同村二丫头维系着地下情,时常把收入输送给后者补习考大学的儿子,而二丫头背着村长丈夫,同时和多名光棍保持关系……  老杨萌生了结婚的想法,花六千块从人贩子手中买下一名年轻漂亮的四川女子,村中人眼热,年轻力壮的俏三尤为突出。不久四川女子寻机出逃,俏三帮老杨将人截回,这次接触却令四川女子决意和俏三组成家庭,这打破了村中的平静……

 长篇影评

 1 ) 我看到了中国的良心

    当我还在为减肥而发愁,当我还在想着最近不能再吃肉了的时候,在中国的广大农村还生活着无妻无儿,为了能把西瓜卖出去,宁愿将头伸到汽车轮下的光棍们,他们平时的生活就是靠着墙头回忆过去,在他们身上你看不到任何改变现状希望,他们也没有想要改变的愿望,每天看着新闻联播被洗脑,看着新闻中跟自己屁都没有关系的领导作秀,他们唯一的乐趣就是寻找性福,在这个没有信仰,没有爱的国度,性成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看前面的影评有说这电影很幽默,我真怀疑那哥们到底有没有看这部电影,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心可言。我没有看到幽默,顶多是苦笑,当你怀着同情心,对中国农民悲苦命运的同情心时,你还笑得出来吗?
   此电影写实,真实,震撼,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中国需要这样的导演,md,看了后,哥也想拍电影了。。。。。。去讲讲中国真正的故事,山楂树之恋,非诚勿扰等近年的国产大片在这部电影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跟新闻联播般无味,大导演们说中国缺少好剧本,没有好演员,我说不是没有好剧本,而是大导演们的心已死,一个没有心的导演,为了挣钱,为了各种诱惑而拍出的电影,靠着一线明星的造势和动辄几千万的宣传仅仅称得上是无病呻吟。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没有专业演员,没有某著名作家写的剧本,电影照样拍的震撼。
   重要的是有颗心,导演有,观众也要有
   很久以前我们丢掉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它叫良心,这部电影也许能帮你找到它

 2 ) 本地人解释片子几个细节

1、故事拍摄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演员都是操着当地口音,没有走样,很本色。张家口方言有一些入声音,这些是普通话所没有的。如第17分钟,老杨和村长媳妇年轻时放羊的一段对话。
2、追四川媳妇那段戏发生在万全卫城,历史上很强大的一个城堡,属于长城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3、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曲艺节目为“二人台”,主要在老察哈尔及绥远地区流行,与“二人转”有点相似。
4、一个背景:在张家口地区广大农村存在的被拐卖或者其他原因的四川妇女不少,或者说这种情况的女子主要来自四川;城镇中的妓女主要来自东北。这样说没有歧视的意思,但是片子可能让四川和东北的同学看起来有点不爽。
5、几个词汇:
      “黄米”,本意是黍子脱壳后形成的黄色米粒,在张家口地区被磨面后制成年糕,年糕金黄、柔软。该词引申义是妓女。与该词相配的动词是“量”,“量黄米”意为嫖妓。
       “透”、“抬”,张家口方言(主要在坝上),意为“操”(fuck)。后者的意思更广,相当于做(do)。
       “俏货”,意为傻瓜。“俏三”,小名,意为傻三。
        
        
        

 3 ) 农村底下并无新鲜事:性欲、生存、道德及其他

“《光棍儿》,一部反映中国农村老光棍儿“裤裆问题”的现实题材独立电影,以河北张家口市顾家沟村四个老光棍儿的性苦闷为主线,原生态地展示了北方农村鸡飞狗跳、看似荒诞却又无比自然的生活。”


这是导演郝杰的处女作。顾家沟是郝杰的家乡,他从小就跑在山沟里,蹲在古场边,看村里的谁家媳妇偷情被抓,听喝了酒的男人围坐在一起吹牛扯淡。
2008年,身为顾家沟村支书的郝杰爸爸,因故去世。郝杰急迫的觉得,要留下点什么东西,他要记录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
2010年,郝杰用千辛万苦争取来的30万元开始了拍摄。剧里的演员都是自己的老乡,谁都没签合同;台词原汁原味,充满粗话和俚语,大多由演员自由发挥。
虽然电影结构及剧情稍有粗糙 ,但这部电影展现出来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农村现状克制的体恤,让它在国际上赢得多项大奖。

<图片1>
电影一开头,是一个30s的长镜头:一个小男孩用棍子猛戳泥墙的缝,这一动作充满了强烈的性意味。
随后他边走边唱民谣
<图片2>
本片多次出现各类民谣、乡间戏曲。例如开头这首“舅母舅母你别搁扭(生气),不吃你的饭不喝你的酒,当天来了当天走(不给你添麻烦)”。

这曲民谣反映出农村的贫困和微妙的嫁娶支配关系,和我妈对过往穷日子的回忆惊人一致。在1980s的中部农村,大家都穷的揭不开锅,只有过年了才会割几斤猪肉,来客人后炒些荤菜端出来。客人也会体恤主人家的不容易,在吃菜时只会假意吃些配菜,大片肉都给主人留着。客人走后,家里大人再把荤菜都收起来,下次来客人再端出来吃,这样往复,直到肉都放的变了颜色。

而在电影拍摄的2009年,张家口市顾家沟村的黄口小儿,仍在唱着贫穷。

------------------------------------------------------------------------------------------------------------------------------------------

本片长92分钟,前25分钟都在介绍电影中的四位老光棍,梳理人物关系。
<图片3>

<图片5>
<图片6>
四个老光棍儿中的唯一同性恋。1942年,才12岁的六软被爹妈


老杨是这部戏的主角,1975年,正年轻的小杨,和村里的二丫头相爱,并且把二丫头肚子搞大了。但他是个放羊倌,穷的叮当响,二丫的爸妈死活不同意,来小杨家里闹,让他带二丫去堕胎。随后二丫头嫁人,成了村长媳妇,小杨变成了老杨,一直未娶。这几十年来,他仍然和二丫头保持着不正当关系。

而这个二丫也不简单。在身为村长老婆的同时,不仅和老杨保持着不正当关系,更雨露均沾,一并解决其他老光棍的裤裆需求。更神奇的是,老杨知道二丫的“公共情人”身份,其他老光棍也互相知情,但大家都心安理得,仿佛这是一件极其合情合理的事儿。

作为回报,这些老光棍会将自己的私房钱给二丫,让二丫供她的大儿子(建根)考大学用。
老杨在和二丫云雨后,想贴点钱给二丫的儿子


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仅过了一年时间,在距离北京仅仅200公里的张家口顾家沟村,农民们仍然过着和“现代文明”脱节的生活,青壮年都离开乡间田头,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和少部分年轻人。在娱乐缺失、文明遮羞布失守的环境下,性问题作为原始生理最高的欢愉,被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同样是性饥渴,农村里没有苍井空等各位传道受业的老师,“种子”的含义也仅仅只是春季播种的菜籽,光棍儿们的唯一消遣就是聚众聊天打屁,看草台班子唱荤戏。

-------------------------------------------------------------------------------------------------------------------------------------------
马尔库塞曾指出:“文明史起始于对各种欲望, 首先是对性欲的压制,各种欲望自由而充分的满足,同社会的根本利益是矛盾的。”由此可见,性和文明几乎是相对的。目前我们脑海里“性是羞耻且私密的”这一认识,起源于城市文明化进程中对规则和公共领域的强调,和对私欲的约束。但最主要的是,文革后,性作为权力和道德的显影剂和一种资源,被统一管理和严重禁锢。

而在农村,这种尚未被法理文明染指的礼俗社会,“性”和婚丧嫁娶、繁衍后代的距离更近。农民们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与行事准则,“性”和放牛喂猪种菜一样,是必需品,是本能和欲望的释放,既无伤大雅,也小可怡情。

所以我们看到,二丫头同时和多名光棍儿保持不正当关系;话都说不清楚的梁大头还在找俏三他妈;老杨忍受不住寂寞买来被拐卖的四川妹并在新婚之夜强暴了她;在将四川妹让给俏三后去张家口市里嫖娼;老杨去六软家里躲避时差点被六软“透屁股”。。。。。

在这里,我无法用单纯的“好”和“坏”来评判这对性赤裸裸的追求和展示。当我们嫌弃乡里人的粗鄙之时,乡里人也瞧不起城里人的虚伪。这本无对错。

同样,我也不赞成赤裸谈“性”是苦难生活的折射和调剂这一论调。

喝着星巴克讨论着商场打折和出国旅游的城里人眼里所谓的苦难,不过是他们用扭曲了的现代化标准来衡量农村所产生的误解。这种标准认为,似乎没有用上马桶和淋浴头,不能去电影院看个电影,不能去逛书店喝咖啡思考人生,没有拿上iphone手机自拍发朋友圈,就是不幸福的人生。

借用豆瓣影评中一位网友(@乐飞为)的话:“他们和你是平等的,这就是生活,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惊喜,你有你的他有他的,生存法则!”



<图片10>
影片的第二部分,短短十分钟,展现了老杨卖瓜被地痞群殴;商人来村里收瓜,又被老杨代领的村民耍赖强卖两个矛盾。

这两个片段对比强烈,极具反讽意味,沉重的是小人物维护自己利益的艰难与忍气吞声的社会惯性,搞笑的是淳朴又狡黠的表演,是我心里全片的高潮。

夏天,西瓜成熟了。天不亮,老杨便拖着一车西瓜,走在汽车轰隆、大灯闪烁的马路上,去县城卖瓜。但是在卖瓜时被地痞欺压暴打。

回家后的老杨,静静躺在床上养伤,表情平静,和来探望的二丫头说话时,语气没有愤怒,没有绝望,也不曾看见反抗。仿佛是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事一般。看到这里老杨的反应,大多观众和我一样都会心生愤懑,没想到导演通过一句地方戏剧的唱辞(今天捉住活抽我的筋啊~我可不是省油的灯~),预示了下一节的翻转。

第二天,当四个老光棍儿坐在村口晒太阳闲谈时,又有瓜农开着卡车来收瓜了,并说村里有多少收多少。在收瓜途中,占据主场优势的村民们,不像前一日老杨进城被打那样没底气。收购商的挑剔惹恼村民,老杨一声令下,村民一拥而上围住想跑的收购商,准备动手强行卖瓜。

深谙耍赖之道的村民,让老人梁大头倒在车轱辘下,使车不能开走。走投无路的收购商只得认亏,不论大小残次,收下村里所有的西瓜。村民们得意地将所有的瓜往车上搬,“功臣”梁大头倒在车轱辘下,狡黠地吃着瓜。
------------------------------------------------------------------------------------------------------------------------------------------
这一节精彩在前后的反转。当你在为老杨(贴着“农民”、“弱者”的标签)被打而激愤时,第二天在老杨的地盘,他又成了作恶的人。导演没有拘囿于“同情受害者,批判恶人”这种非黑即白的的角度,因为片中孰善孰恶并没有一个明显界定,这让一些惯常站队,喜欢明辨价值观的观众不知所措。

电影引发了一个问题:生存着的蝼蚁,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尊严是否那么重要?

老杨和村民强卖西瓜,他显得彪悍、无理且得意。被打,他显得熟门熟路;欺负别人,他也显得驾轻就熟。对弱小的实利主义者而言,尊严并不重要,利益才是,能吃饱饭抽个烟睡个女人才是正经事。

这些村民,一辈子没有感受过物质的充裕、精神上的平等。于他而言,所谓生活就是,不是你来操别人,就是别人操你。行走江湖数十年吃过的亏,已经化成生活阅历刻进骨子里,他们甚至无需学习怎样做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生来就如此。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说道,超脱老滑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它最大的缺点是理想主义和行动主义相杭衡。这种特质使人不去反抗,丧失行动能力。就像老杨被打后,躺在床上,并没有说一句要报复的话。他理所当然的接受更强势阶级的蹂躏,认为人生就是如此,并将自己的活动限制在消化道和生殖器等简单的生活需求上。

现在很流行说,要推行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富强明主公正法治等口号,对于老杨这些人是奢侈的。挣扎生存的人认为,人生但须果腹耳,此外尽属奢靡。





二丫的大儿子,经过复读,终于考上了大学,几个老光棍儿的闲聊让老杨得出了“要娶个媳妇儿”的结论。于是他花6100块买来了个年轻的四川媳妇儿。
<图片13>
而乡亲们过来看热闹时,还没娶老婆的俏三,看上了这位水灵灵的姑娘。
<图片14>
令人惊异的是,俏三在家里闹的翻天覆,想要这个四川老婆,俏三他爸竟然顺着孩子的意思,一大早过来找老杨,二人讨论着该不该将这个老婆让给俏三,就跟讨论着今年收成不错一样自然。老杨拒绝了。
老杨去县城理发,带着四川老婆,让俏三开摩托载他们去,途中被拐卖的姑娘逃跑,被两个男人捉回来。
<图片15>
但是自此事件后,本来就不甘心的姑娘,看上了更加年轻力壮的俏三,她于是跑到俏三家不走了。

在村长等人的调解下,老杨终于同意将老婆让给俏三,并拿回自己的钱,转手交给了村长和二丫,让他们支付建根上大学的学费。
<图片17>
没有了老婆的老杨,无法排解性欲,于是到了张家口市,想嫖娼。
<图片18>
<图片19>
但是小姐欺负他是农村人,在将老杨骗进来之后,收了他80元却只愿意给他戴着手套手淫,老杨气愤不已,要求退钱。小姐叫来打手,老杨落荒而逃。
<图片20>
四川媳妇儿的父亲因病去世,俏三他们家不愿意让她回去探望。

走投无路的姑娘回来找老杨,跟他睡了一晚,换来回去路费。
<图片22>
俏三知道后,将老杨狠狠揍了一顿,老杨跑到六软家里避难。
<图片23>

在《新闻联播》的播报中,两个老光棍儿躺在床上,六软想和老杨发生关系,老杨没有生气,但拒绝了他。
老杨第二天和一位老人(不确定是不是四个光棍之一)聊到六软是同性恋,老人的话很直白又淡定。
<图片24>
------------------------------------------------------------------------------------------------------------------------------------------
影片的后半段主要讲了【老杨娶来被拐卖的媳妇儿】、【俏三将拐卖媳妇儿要走】、【老杨去城里嫖娼被骗】、【拐卖媳妇儿用身体在老杨那里换来了逃走路费】、【六软要和老杨搞基被拒】六件事。

每一件事,都是对观影者道德底线的挑战。在这里,我无意为导演展示的河北农村中落后、愚昧又骇人的思想平反,但是在观影之中,我能够明确地感受到,那些放在城市中不合理的事,却能自然发生在农村。农村有它自成一派的道德观。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差序格局”这一概念,中国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疏远近为主轴的,是一种差序格局。

和西方的“团体格局”不同,我国乡土的“差序格局”,容易产生私人道德。也即特殊主义论理——道德依据所施加的对象和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每一束私人关系都附着着道德要素。所以,乡土的社会找不出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所有的道德标准也都逃不出差序人伦的掣肘。

这,恰好是城市与农村两个并不完全分离的道德圈的成因。

导演郝杰在采访中说道,电影中的事,在他长大的农村很常见,小时候并未觉得有何不妥,长大后才知道,有很多都是触犯人伦的。而电影已经选择最隐晦的角度来表现了。

——“真正的光棍儿是一个现象,是中国北方农村的普遍状态,我拍的都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我的新戏就关于二人台嘛,像内蒙那边,唱二人台很有名的,眼珠子都被抠出来了。就是因为女人少,都在抢一个女人,他老婆要跟着他,人家不愿意,哥几个按着他,直接用改锥把眼珠子抠出来了。现在就瞎着唱,很有名的。”——from郝杰采访

---------------------------------------------------------------------------------------------------------------------------------------------

《光棍儿》这部电影,粗糙、露骨,缺少艺术美感,这是它的缺点。

他可能不是一部观众愿意看到的电影,我毫不怀疑如果上映的话,票房有多么惨淡。你看,既不粗俗也不赤裸但至少真诚的《百鸟朝凤》,都得靠“下跪”来挽救票房。

它披着方言、荒诞情节赋予的喜剧色彩,讲了一个个悲剧故事。导演没有直接进行评判,他只呈现,我喜欢这种坦然的态度。开头和结尾,两段对ZF的讽刺,做的巧妙而含蓄。

我们需要这样真实的电影。

更需要放这种电影的平台。

 4 ) 喧嚣与乱象

光棍的悲剧来自每个人不同的生命历程和自我选择,说得稍微学术一点,就是社会结构与个体实践的双重作用。
看完整部影片,其实质的内核说白了就是性的宣泄。生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性的表达长期隐没在个体的生活之中而得不到完整地体现。《光棍儿》也就是通过对普通农民的人文关注,凸显了“性”的主体地位。当然性不是个独立的元素,其必然与整体社会形貌相联系。因此,性的表达也就是爱、道德、性别、金钱等宏观命题的另一种书写而已。
该片的精巧在于彻底的草根,没有所谓的精雕细琢和舞台设置,一切意涵都还原到实在的社会背景中,亲切而又熟悉,现实而又荒诞。导演在决裂了那种知识分子特有的居高临下的气质后,也以自己的方式宣告了自己深沉的人生思考——道德的具体性(详见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848105/)。当然,这种道德的具体性并不是相对主义的虚无,导演虽然没有明确地对此做出评判,但这个时代纷繁的价值观与传统的溃败,却以各种乱象式的光影叙事进入了广大观众的思考之中了。
电影中最为触动我的一幕来自于两个老男人的简易床戏,在所谓的性欲发泄中,背景却是新闻联播中对于胡主席的特写和中法外交的报道。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是一种理论的走样。福柯意义上的话语在这里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在一个生存和性欲得不到保障和满足的社会,主导话语根本起不了作用。对于为何社会矛盾与社会风险会频繁发生于这个时代,也应作如是观。残酷的现实与太平的新闻联播之间的落差也许是导演的一次善意讽刺。
喧嚣的社会中,光棍儿们是各有各的悲苦,有爱操屁眼的,有爱日逼的,但最终都需要性的排解。一个开放的社会,需要多元性的包容,更需要对于底层群体的强烈关注。关注而不悲悯,光棍儿们各自都有一套自身的生存哲学。

 5 ) 据说导演的下部电影叫《寡妇》,期待。

记得很久以前,阿光跟我讲过他家乡的征地,然后顺带说起农村的男女关系。当时互联网上大概木子美、换偶事件沸沸扬扬,阿光说奇怪有什么稀罕,在他们村里,婚后所谓的“出轨”是太常见的事,不分男女,并没有那么多道德禁忌。

后来看林白的《妇女闲聊录》,已经够生猛鲜活,没想到现在有人拍出更生猛鲜活的电影。

《光棍儿》成本只有30万,编剧是29岁导演加上他的爹娘。拍的就是他老家的村庄。四个老光棍儿,各有各落单的原因,老杨是因为穷,“瓦都盖不住屁股”,六软是同性恋,喜欢男人,还有两个是年轻时太风流,一个当着老婆的面骚扰小姨子,被打出家门了,另一个调戏姑娘太忘情被打谷机切掉一只手。四个光棍儿成日坐在土坡上、山岗子上晒太阳,闲扯也讨论自己的后路,这四个人呆坐的场景一再出现,也像是《云之南》导演阿格兰德说的——古希腊戏剧的唱诗班效应——串起整个村庄的人际网。

光棍儿们参与分享村庄的性资源(此处并非把女性物化,对于女人来说,村里的男人同样也是她们的性资源),比如老杨年轻时的相好后来嫁给了村长,村长不在的时候她就来暖老杨的被窝,老杨上城里卖瓜被人打了,也要靠村长老婆来给他一点点温存慰藉。老杨存着的钱,交给村长老婆供村长的儿子读大学,也指望日后出息了,这孩子也能养他的老。

其他光棍儿认为老杨不实际,作为别人家庭的编外份子,到底不牢靠,等完全丧失劳动力以后还是老无所依的结果。他们劝老杨,能找还是找个伴儿。于是老杨从人贩子手里买了个年轻四川媳妇,不想这媳妇死活不肯跟他过,跟定了村里年轻力壮的俏三,老杨打架也打不过,讲理也讲不赢,只好受了俏三的六千块钱,再把媳妇倒手卖给他。

拿到六千块钱,老杨立马交给了村长,“给你孩子读书吧,放我手里也搁不住了……”村长老婆乐滋滋喜上眉梢。

整部电影,说的都是性,一切的生产生活规律盲动,围绕着性的匮乏,性的愉悦,性的焦灼。农村的戏台上,雪花乱飞的黑白电视里,艺人一段儿儿唱荤曲,大约也是二人转的一种?老杨丢了老婆,独卧在破落泥房的炕上,听荤曲解闷,曲子里大唱“光棍儿好,养儿育女多烦恼”。

但厉害的是,它几乎以“性”辐射了农村生存图景的方方面面,包括历史,城乡关系,底层的狡黠。

有一个扫过村庄的全景镜头,令人落泪。距离北京150公里的贫穷,如此直观,刺目,惊心。

电影惟一一次在影院大屏幕的放映,结束后年轻的导演上台,头发用摩丝抹得花里胡哨,讲话也有点年轻气盛的狂傲,很有意思。散场后一群女观众围住他,也有人拿手机拍照。后来看他把人群外的几个青年人招呼到海报前面,合影留念,说:是村里在北京打工的朋友。

 6 ) 光棍和性

在北方,离北京150公里的顾家沟,有四个当地村里的老光棍。一个是因为年轻时家里穷,娶不上媳妇,单身至今,现已步入老年。一个是同性恋,虽然小时候就娶了 童养媳,但不愿同床。。。一生只能压抑自己。一个因为年轻时候打小姨子的主意,导致拜过堂的媳妇带着小姨子就这么永远的走了。一个因为在干活的时候和女人调情,被打谷机绞断了左手,成了残废。一个穷人,一个同性恋,一个被遗弃的单身汉,一个残疾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年已老迈的单身光棍身份。

光棍最期望的是什么。。温存和性,这成为他们在那个贫瘠地方的生活下去可以聊天的谈资,也许是他们夜里盖上被子唯一的念想。

一个中年妇女,她是村长的媳妇,和一个老光棍,老杨,从年轻时就一直有着所谓“婚外恋”的关系,时常在老杨家,或者在田野里,换取一些双方生理很情感上的需要,同时也借老杨筹措一些儿子上大学的费用。

一个借用买卖媳妇的手段来榨取钱财的年轻妇女,自愿被老杨以六千元买来,后来又投村里一个年轻人的怀抱,到最后以父亲去世为由,又来通过性榨取老杨的钱财,害的老杨被女人现在的老公打的头破血流。

在老杨被打后,躲去同村同时老光棍的六软家里,发现六软是个同性恋,对他又抠又摸,还差点被爆了菊花

而年轻时候因为调情而出事故的梁大头,时不时来到年轻时的请人家,获取一些暂时的温情,冒着被情人儿子痛打的危险。。。

大多数时候,他们四个是坐在田间地头,看着夕阳,互相打趣,说些年轻时候和女人相关的故事
言语中,我感觉不到丝毫的幽默,虽然他们漫不经心的语气表情和当下的荤笑话显得很适宜,但能感觉到的只有苦涩,悲哀。

村里的唯一一个有些姿色的村长媳妇,成了徘徊于众多老光棍之间的宠儿。光棍们获取性的需要,女人获取钱财的需要。陡然间,来了一个被自愿卖来的年轻妇女,平衡被打破了。老杨想要,年轻的俏三也想要。在年轻妇女走后,村长媳妇才找回了往日的优越感。

有人问我为什么看非诚勿扰,我说很真实。真实,因为它把男人和女人的欲望和虚伪表现的如此直观,把社会现实表现的如此明了。现实就是女人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资源,特别是有些姿色的女人(不能说漂亮,漂亮是仁者见仁的事),成为了一种按照原始秩序被分配和自我分配的一种资源。什么是原始秩序,就象狮群,大猩猩群一样,总是按照严格的等级划分。一个贪官可以有几十个情妇,一个社会底层的底层的农民,一辈子打光棍。农村的要嫁给县里的,县里的要嫁给城里的,城里的要嫁给国外的,即使不能“越级”,也要嫁给同级里被认可为最好的。

而获取这种社会资源成为很多人一生的奋斗目标。如果问社会底层,中产阶级,或者大多数人他们一生最大的愿望时候什么。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是娶个漂亮贤惠的媳妇。女人成为社会资源中最激励人心的刺激。而女人自己也在积极的自我分配着。嫁给自以为的上层阶级成为一种委婉美好的借口。受不了一辈子的穷,要为下一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为老去的父母创造一个好的养老环境,等等,都掩饰不了个人的欲望。如果父母的期望是不想你结婚,你就不会结婚呢?如果他们只是期望你生活的幸福呢?是不是个人在幸福的定义上加上了自己欲望的符号呢,这种幸福一定要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孝心不是欲望的借口。在追逐欲望的同时,在放弃自我的同时,自己的人性也就一点一点泯灭了。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只感觉生活中除了空虚就是无聊的原因。不管女性还是男性,都不应是社会的资源,文化的资源,而是价值的创造者。

农村的人们,他们用赤裸裸的行动和语言,放大了社会里种种问题,显得那样自然,无拘无束。性,成为了一个原始但积极的生活动力。男人为了性出去打工,攒钱,女人为了性,积极美化自己,抬高价值,然后就达成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资源的获取方式只有交换,当人性沦为资源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只有交换,性也就成为了交换的核心。性,似乎成了这个小村庄一直以来运转下去的动力,在大部分社会中,同一种方式,换了语言于暗号,换了交换的条件和形式。可性,依旧是资源,已久是资源交换的核心。

很欣赏导演没有带有任何价值判断的眼光去拍这部影片,从而留有更多的余地给他人予以价值思考。我们需要这样的影片,去关注看似跟我们不相干的群体。这个世界有70多亿人口。但每个群体都占有一部分人口。如果我们不去关注其他群里,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我们认识的那几十个,几百个人,仅此而已。世界之大,便跟你我毫无关系。那么这个世界对于你来说,只存在于媒体之中。你的世界永远局限在你自己当中,你所考虑的所有事,人,都是跟自己利益相关当,其他的事,无暇顾及,这样你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很多时候听别人说这句话,总是喜欢形容那些看似奇怪的人。可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因为你们所考虑的,所能看到的,都只有跟自己利益相关的人或事。

 7 ) 《光棍儿》的最好时光

《光棍儿》的最好时光
 
前两天有个朋友对我说,你到底是个富人还是穷人,不是看你挣多少钱的,而是得看你花了多少钱。
我顿时被点化开了,这话不止适用于你我,放在电影身上,同样深刻应事。
 
郝杰的《光棍》是2009年得到的投资,拍摄并在年内制作完成。
2009年的光景,新片层出不穷,题材五花八门,处女作挺多,前两年推出重磅作品的几位当红作者相对沉寂,但有江湖老将如个别第六代有所动静。更多手里攥着剧本的孩子们还在寻求资金,已经拍出作品的不得不相互切磋渺茫的商业可能性,下一部作品的题材创意已酝酿在心中,资金或有苗头,但大都不确定因素,大都不靠谱程度大于彻底没有,有些人还在等待着,等着挣够了钱再来拍片。
郝杰稍有厚积而薄发,《光棍儿》火热出锅,现在正是热乎的时候。
《光棍》的拍摄成本大概是30万人民币,这在独立电影里已经不算小手笔,但是《光棍》在拍摄完成之后的后续投入已经是它本身成本的N倍了,并至今还在追加。
最奢华的一个事件是一个月前剧组主创加一个营销人员一个协调翻译带着三个光棍去圣塞巴斯蒂安高调亮相。郝杰心疼老板钞票,在反省这样做是否合适,但老板说,一定要去,谁不去都可以,光棍一定要去。
所以,这么说来,拍出来,和卖出去是同一回事情。
但在这一点上,郝杰和《光棍》当然不具备任何可效仿性,郝杰找到了他自己的路子,怀揣电影梦想的年轻人们需要各自去找到自己的路。
这是《光棍》提供的话题,与《光棍》文本内部话题的生猛、刺激同样回避不掉。
独立电影话题形成一个金字塔,最底部的就是放映结束后人们在咖啡馆里聊的话题,90%来自新作品。影展有论坛,论坛的话题可能时效性弱一点,至少是个二级热点。而做深层思考的人的确不多,就像好作品不多一样。
所以,独立电影是一个时尚圈,影展是一个交际圈。这个圈到今天为止所形成的消费群体(观众)不大,也不小,他们要看新片,就像每一季人们要穿新款一样,旧款要打折。电影节只要新作品,有的还要求全球或地区首映。(回顾单元或特别展映除外)一些重要的作者被期待他们的新作品诞生,这就意味着,一旦郝杰成为一个品牌,他就必须要在第二年(下一季)推出新款。否则,观众的遗忘是个其次,他自己首先不会答应的。
独立电影的观众基数并不稳定,独立电影的作者始终占据着独立电影的观众最稳定的一角。
一个花了一年时间只拍过一部作品的作者,至少前后会有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关注别人的作品。但一个纯发烧友在看了五年别人的作品之后,自己也成为作者的可能性非常大,事实上,用不了五年。
影展所提供给你的交际范畴大于作品本身,所以有些人会觉得恐惧,一旦不做影展,生活很可能会突然陷入萧条乃至生病。而对于作者,一旦进入这个交际圈,出新作品的愿望会更加地迫切。
当然作者们对于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是最不乏想法的。郝杰下一部作品的想法肯定早于《光棍》完成之后。山西大同乡土作家曹乃谦的小说《最后的村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将会是他下一部作品的源泉。郝杰试图联系曹乃谦并登门拜访但遭到了拒绝,对方提出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价码就没有见面的必要,郝杰发狠说这东西无论如何是非拍不可的。他带着他的山西籍助手杜长泉三顾茅庐,终于叩开了曹作家的大门,并陪同他一起去了他的老家——小说里故事发生的地方,像品葡萄酒那样品尝了醋姑姑酿造的陈年精品醋。醋姑姑是民间掌握着酿造美醋核心技术的一位女性,她一生没有丈夫……
郝杰说,他的下一步作品就要叫《寡妇》。
郝杰说,他的下一部作品将会是一部歌舞片。
郝杰说,曹乃谦的那些东西,还真没有第二个人能拍得了。
 
这个圈子,不管是作品还是影展,现在已经运转开了。就是这里面的时效性,话题更新得非常地快。
比如,《青年》和《街口》是两年前的话题,现在没有人再谈论它了。
《举自尘土》和《喧哗的尘土》这两粒尘土分别是三年前和五年前的话题。
《牛皮》是N年前的话题,现在偶然还有人会谈论它。
《上访》和《克拉玛依》、《掩埋》是一年前的话题,已过期。
就连《颐和园》这样的重要作品也不再是今天的话题。
时尚圈就是这么滴残酷呗。我看来,这是它的自身机制,不是人为的。
 
所以,2010,是《光棍》的时代,《光棍》有可能作为话题成为2010最热门的十大作品之一。
2010,是光棍的最好时光。
 
吴蕾蕾
2010/10/22
於 南京广州路汽车旅馆

 短评

一部生猛的原生态电影,没有刻意的雕琢,导演以冷静的镜头语言,不带道德立场的态度记录了一个原始性需求的世界。对中国人而言,无论是俚语里的脏话不断还是村民那种动物性交配性质的性需求应该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导演像很多新人一样也还显得原生态,有点想到哪里拍哪里,好在真实的力量很动人。★★★

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这故事发生在21世纪。

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完胜張藝謀。

14分钟前
  • mayijia
  • 力荐

谁他妈说的这是喜剧?!

17分钟前
  • shu
  • 力荐

今年让我最乐的独立电影

18分钟前
  • 卫西谛
  • 推荐

就算它的转场以及视听语言上试图流畅的方法是多么幼稚,也掩盖不了真实与乡土的生猛。荤段子/方言/粗口只是让其真实化的一种手段,没有人文关怀以及触及社会现实的精神不可能这么有力量。

19分钟前
  • mOco
  • 还行

原生态电影,贯穿全片的是性,涉及到很多禁忌,粗口、卖淫、拐卖妇女、同性恋等。有喜剧的品相但实际并不欢乐,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贫困下,性成为唯一的生命力符号,前史的交代更加重了晚景的悲凉。有《盲山》的影子但更加极端。这未必是中国电影需要的电影,但这种真实的力量是中国电影长期以来缺乏的

21分钟前
  • 麻绳
  • 推荐

好透!英文字幕翻译的好,也比不上原生态的方言有穿透力。独立电影玩的就是跟主流不一样,我觉得故事不强、画面不强、但是有社会穿透力的部分强一下就足以说是好片。

23分钟前
  • Shy
  • 推荐

耍花头的电影一律差评,包邮都没用。

24分钟前
  • 把噗
  • 很差

真实,震撼。一切都是外衣,脱下来都是那么点儿事

29分钟前
  • Clairliu
  • 力荐

结尾很巧妙。当你看的快烦了的时候,马上就结束了

30分钟前
  • 叠纸飞机强迫症
  • 力荐

老杨整一个张家口高仓健

33分钟前
  • 小凯撒
  • 力荐

原生态健康品,告诉你了,撸管是不能解决问题滴,边看新闻联播边搞基才是正经事

37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片名应该叫 谁是你爸爸

38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这是一部柔情似水的片子

42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推荐

乡村《十日谈》,果然,名不虚传!

47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三十万能拍这样子,已经是很牛逼了。

4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这是一部带着葫芦屯气质的影片,建议李铁根以及其他村民统一学习。荤段子与方言粗口下其实是对生活的无限接近。同是小成本,显然这才是我希望看到的,虽然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录音效果一般,几处回忆处理的也不好。但原生的东西总是很亲切,嬉闹之后也有对深层的关注。口味比较重,慎看吧!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一个小孩拿着一根木棍对着一个墙缝不断地捅,电影刚开场的小趣味即打动我

55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推荐

触目惊心呢!国产电影里真是不可多得:由于村子男女比例失调性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几个农村老光棍最终选择了互相取暖!原生态的表演和极富喜感的情节让人大跌眼镜!敢于大胆直接揭开这个问题放到台面上来说,真想对导演竖起大拇指!

5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