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

悬疑片中国大陆2019

主演: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秦沛,边天扬,许文姗,张熙然,施名帅,黄健玮,陈志朋

导演:柯汶利

播放地址

 剧照

误杀 剧照 NO.1误杀 剧照 NO.2误杀 剧照 NO.3误杀 剧照 NO.4误杀 剧照 NO.5误杀 剧照 NO.6误杀 剧照 NO.13误杀 剧照 NO.14误杀 剧照 NO.15误杀 剧照 NO.16误杀 剧照 NO.17误杀 剧照 NO.18误杀 剧照 NO.19误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00:05

详细剧情

李维杰(肖央 饰)与妻子阿玉(谭卓 饰)来泰打拼17年,膝下育有两个女儿,年届四十的他靠开设网络公司为生,为人也颇得小镇居民的好感,而这一切美好却被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打破。这个充斥走私,贩毒活动的边陲小镇,各种权力交织碾压公平正义。李维杰的大女儿平平(许文珊 饰)被督察长拉韫(陈冲 饰)的儿子素察(边天扬 饰)迷奸,因反抗误杀对方。李维杰曾亲眼目睹督察长滥用私刑,深知法律无用,为了维护女儿,捍卫家人,李维杰埋尸掩盖一切证据,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缝隙中,与警方在身心层面,展开了殊死一搏的较量。

 长篇影评

 1 ) 男主人设“降级”,是《误杀》改编的最大败笔

中国版最大的败笔,是它严重削弱了原版中那些非常出彩的元素,将男主角(印度2013年《较量》版乔治•库蒂,中国版李维杰)扁平化处理,则是其中最大的败笔。

这个反侦察计划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核心就在于主策划人也即是男主具有非常缜密的逻辑和异于常人的细腻心思,而中国版则简单将其归结为“电影知识的丰富”,甚至有“警察查看李维杰一年的观影记录”这个情节,十分令人无语。

印版将乔治的这种技能归功于日常学习,酷爱电影只是作为这种学习能力在日常行为的一种延伸。

电影前期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细节对他的这种能力进行铺垫,虽然略显累赘但却十分必要,为后面各种高能反转提供一个扎实且合理的支持。印版时长160分钟,比中国版112分钟多出来的48分钟起到的作用非常大。

日常善于注意细节、关注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和运用,最后策划一整套完整的瞒天过海计划,这样的故事合情合理;将男主的超常技能归因于肥宅酷爱的电影桥段、手法和灵感,这叫瞎扯谈,赤裸裸鄙视观众智商。

这种对原版男主人设的极大误解,才导致在改编过程中大量精彩细节被忽略掉,李维杰那些看似高能的行为完全架在空中,让人无法信服,总忍不住想问一句:

教育程度这么低的男主,就真的靠看电影来逆袭人生,碾压了整个警局???这和霸道总裁爱上我的荒谬程度有什么区别?????

而且,陈冲演的拉韫也是一个狠角色啊(比印版的要凶猛得多了)。

印原版男主人设1:超强的知识经验总结能力

虽然乔治是个文盲(只读了四年级,老婆是十年级生),看不太懂报纸,但却善于观察生活细节来总结经验和知识,印版多次通过他与妻子、下属和饭店老板的对话来来构建男主这种能力,比如他能够通过蚯蚓的日渐减少总结出化肥对农田的伤害等。

印原版男主人设2:善于捕捉大众心理

在与学徒的日常广告设计沟通中,细致到广告的字体大小、停留时长都有要求和考究,(疯狂)暗示乔治对大众心理有很强烈的触觉和敏感性(进一步填补了他系统教育的不足)。

印原版男主人设3:懂得及时纠错

与上面两个能力又是相辅相成的。

整个反侦察计划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过不断的打磨和试错,才有如此完美的假象。

整个意外发生之初,他匆匆赶回到小店时就被助手的话提醒了自己的行为反常,他马上就在下一步里相应调整、并将这个问题提前和家人沟通。

这种及时纠错的能力在后来进一步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

警察萨哈德万(反派)从一开始就怀疑乔治,他和另外一个长官的对话内容是作为这种打磨和试错过程的二重深化,“如果他内心恐惧,自然就转回头来偷看我们”,经过之前的教训,乔治最后克制住自己的恐惧,忍住没有回望两人,顺利逃过第一关。

印原版男主人设4:缜密心思

整个反侦察犯罪计划成功的关键:提供无法反驳的人证和物证。

男主通过不断向周围的人灌输准确的时间点和地点,让所有人对他们当天不在小镇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而不知不觉地为他们作了伪证。

印度版一个细节是,在汽车从湖中捞起后、警察还没有产生怀疑之前的这段时间,男主一家重新找回那些能够“证明”他们“确实参加神修/去了另外一个镇”的那些人,比如印度香饭店老板、公交车上遇见的大叔等,向他们二次植入相应的时间点和地点。

这个重新植入的细节非常关键,因为时间过去了两三周,谁都不会记得一两天之间的区别,所以重新强化记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个点在中国版是没有被着重提出来的。

中国版的这样一个细节缺失让整个偷天换日计划显得脆弱和破绽百出,说到底,这是一个关于“模糊”的游戏,印度版再三突出了男主不断植入和强化与现实有着细微时间差别记忆去完成整个计划,而中国版只将重点放在了更容易抓人眼球的完美“逻辑线”拼接(比如陈冲解说过程中关于时间点的衔接画面)。

又比如处理汽车的地点选择,印版乔治处理汽车的地点并不是随机的,而是选择了小舅之前所提到的被逼停止工作的采石场,这样才能够避人耳目,这也增加了后来偶然出现吸烟者的紧张性,这是“百密一疏”偶然带来的意外所引起的紧张。

但在中国版中并没有对地点的选择作出特别说明,也就无法体现男主心思缜密、擅于利用信息为己用的性格。

其实在信息处理和逻辑上,中印两版都是一样的。

但在实际剪辑上,中国版并没有将合适的时间分配给这些需要展示在观众眼前的信息,所以可信度比起印版差之千里,对人物缜密心思的建立也毫无帮助、大打折扣,而男主的这种能力又恰恰是整个故事的关键。

印原版男主人设5:超级影迷

中国版中的李维杰完全没有表现出上面的那些个人能力,导演和编剧只是简单地将他能够策划如此复杂的反侦察计划的能力归结为“超级影迷”。

这也是中印两版故事中心点的最大不同。

靠着犯罪电影的套路来编织如此复杂的一个犯罪行为?实在无法让人信服。

然而,即使是“超级影迷”这个人设,中国版也没有认真地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此的展示也仅仅浮于表面(放几个犯罪电影的镜头就算完事)。

反之,印版在前面做了相当多的铺垫,才让后面的那些反转显得如此之自然和令人信服。

比如开头从电影中得到灵感提出建议帮助被哈萨德万私下扣压儿子的夫妇,甚至和老婆吵架的时候,都能随手拈来电影明星的花边新闻做支持论据(虽然最后被老婆反将一军),男主“酷爱电影”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慢慢变得丰满起来。

而实际上,真正的犯罪过程与电影内容本身、或者说他“酷爱电影”这个性格之间的关系是很弱的(有关系,但联系不强),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最重要的点是“电影利用视觉图像剪辑可以人为制造假象”这个概念,而不是男主从犯罪电影里学到了什么桥段。

印原版男主人设6:光明磊落

这个也是中印两版男设差异比较大的一个地方,印版男主乔治并不怕得罪警察,在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多次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其他人正面杠警察,比如声援饭店老板向腐败警察萨哈德万要回赊帐、教饭店顾客聘请律师申请人身保护令来躲避萨哈德万的敲诈。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家庭发生变故时,男主铤而走险机关算尽布下一层层的假证,就显得非常合理。

而中版男主李维杰则是一个不敢正面抵抗权威的人,顶多是私底下偷着来,与后面那样大胆地与警察周旋,性格转变得有点突兀。


印度原版《较量》男主乔治的性格立体之余,也与整个剧情是息息相关的,而中国改编版则将他降维处理,不得不说令人非常遗憾。

 2 ) 虽是改编翻拍,却有自己的味道

说实话,在看片之前,我对“误杀”并未报太高期待。

这几年在内地市场上,忽然涌现了一批“翻拍电影”,它们大多中小成本,买下一些韩国商业片剧本进行本土改编,再请几位知名演员在大银幕上重现。

然而它们几乎都是些质量中下水平的作品,究其原因,一个是水土不服,将他国故事移植过来未必符合中国语境,二来更是借着原作的名号而对故事不上心,照本宣科且编写敷衍。

有些惊喜是,《误杀》却并非这类三流制作,不但有做出了不少有新意的改编,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胜出了原版《瞒天误杀记》。

剧情与原版大体相同,男主李维杰是一名架空国度的华人,他有着妻子和两个女儿,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安定。

一件意外却打破了平静,督察长拉韫的儿子素察在夏令营时,迷奸了女儿平平,并拍下视频威胁。妻子小玉本想带着安安和其理论,却失手杀掉了他。

犯下命案的两人惊慌不已,小玉想要自首,李维杰却心生一计,阻止了她。一场惊人的瞒天过海行动就这样开始……

电影首先做的最大改动就是戏剧张力上的,原版秉承了印度电影的一贯尿性,时长近三个小时,大量不必要的生活刻画拖垮了节奏,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反观《误杀》直接砍掉了五十分钟的戏份,并且用了更加“有力”的开场方式将观众代入剧情,一场“肖申克救赎”时的梦中逃狱奠定了电影的犯罪悬疑基调,而以一件短小精干的案件侦破来引出拉韫,也比原版平淡的直接出场来的有趣。

之后的部分,就是经典的“二号去听经,晚上住旅店,三号去餐厅,然后看电影”,李维杰通过虚构事实+强化记忆的方式,伪造了一系列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对于原版故事中最精髓的作案部分,《误杀》基本没有改动,并且因为时长缩短节奏加快的原因,紧张程度甚至更强了。

不止如此,原版虽然故事颇具创意,但在视听语言上较为普通。而《误杀》导演柯汶利却设计了很多特别手法去处理情节。像是素察被袭击的部分,他将李维杰看地下拳赛的场景与其剪辑在一起,素察被偷袭,倒下,拳手也跟着被人打趴下。另一场掘墓戏更是惊艳,,缓慢的摄影机推拉,慢镜头下的雨滴,相比原版多了种凝重肃杀的仪式感,竟看到一丝《杀人回忆》的风范。

不过要说最特别的,还是本片所选择的最终情绪落点,导演为这个相反的结局找到了足够信服的动机,那便是“身为人父”。

前半段的李维杰,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窝囊又爱面子的男人,他挣钱不多,连别人葬礼都要犹豫随不随礼,他地位低下,连小警察都以欺负他为乐。他爱看电影,也是因为把电影当做了逃避现实的途径,在虚构的世界里,他总能成为梦想中的英雄。

他实际上在家庭中是没有收到太多尊敬的,虽然着墨不多,我们仍可以看出平平和父亲的关系并不好,而小玉虽不说什么,但李维杰说出那句“我是个没用的男人”时,也戳破了两人之间摇摇欲坠的夫妻关系,阿玉不说,也只是不说罢了。

但就是这么一个男人,在家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前,他出人意料的扛了下来,并展露出了令人料想不到的理智与冷静,他把拉韫夫妇逼到走投无路,最终甚至丢掉了自己的工作和地位,如果故事停在这,便是一篇逆转爽文,可导演不想止步于此。

所以他为李维杰这个人设置了“信佛”的特点,如果你细心便会发现,他在电影里向僧人布施了两次,第二次被拒绝了,这便是在暗示他那时便已是罪恶之身。全片也一直偶有细节展现他犯案后的良心不安,但真正促使他做出决定的,是佛统塔上与拉韫的见面。

拉韫哭着祈求他,只希望听到一个答案,知道儿子是死是活。李维杰因他们的痛苦感到同情和可悲,因为他知道,这苦果完全是他们所酿出来的,拉韫的骄纵溺爱,都彭的漠不关心,他们更习惯了利用自己权力行使方便,这也养成了素察的肆无忌惮,是父母的失败教育让素察遭到命运的惩罚。

可和他们相比,李维杰何尝不也是一个“坏榜样”?他利用自己的聪明逃脱了法律制裁,没错,这次可以说是素察罪有应得。但用不正义捍卫的正义,又真的是正义吗?他的行为会给两个女儿带来怎样的影响,当她们相信只要投机取巧就能逃脱制裁后,她们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素察?

正因如此,李维杰选择了自首,从前总是在逃避的他,却接连承担了两次责任,一次是家庭,一次是道德。卑微的小人物在那一刻,闪烁出最让人动容的光辉。在此不得不表扬一下肖央,他打破了我对他“喜剧咖”的印象,将李维杰的懦弱,低姿态,必要时的沉着冷静都表现的恰到好处。

当然,片子也存在一些缺点,我认为在李维杰和家人的关系塑造上,如果编剧能写的更丰满,最后的结局相信也会有更加有力的情感效果。相比之下拉韫一家的形象就比较完整和鲜明,陈冲的表演也因此更加出彩。

总而言之,我认为《误杀》是值得观看的一部,它的娱乐性,可看度,各方面的技术平衡都做的不错,是当下内地最缺少的成熟化类型电影。也希望陈思诚能在《误杀》之后,继续提携有才华的华人电影新人。

 3 ) 他真的是白忙活一场吗?

接近影片的最后,当肖央饰演的李维杰站在镜头前说出“真相”时,相信很多观众会和我一样发出疑问:与其如此为何不一开始就认罪,现在这样不是白忙活了一场吗?

同行的朋友劝我:不然的话这电影要怎么演下去,你何必这么较真呢?正如肖央在片中那句已经走红的台词:“只要你看过1000部电影,就会发现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 我也想说的是,只要你看过足够多的电影,就知道这样的设计并非只是要让电影“演下去”这么简单。

这一切要从李维杰这个人物塑造说起。从那位黄毛同事的话中,你便知道他小学都没毕业,从那位警察的报告中,你也可以知道他没有父母从小就是孤儿,正是这些经历让李维杰更加珍惜现在的家庭,也更加看重孩子的教育,然而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三观也正在形成当中的大女儿却成为他的一个难题。

想必很多穷苦出身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经历:会嫌弃自己的父母,抱怨他们不能给自己更多,特别是在和同龄人的对比之后,这种情绪可能就会愈发强烈。而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讯号,如果处理不好,不但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会越发疏远,甚至有可能会误入歧途,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小学时明明成绩很好,可到了中学却逐渐变成了另一个人,因为他们是没有办法独立迈过心中这道坎儿的。当然也有些幸运闯过这一关的人,但他们却也急切想要和过去的自己切割,终身无法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活着。

而面对同一屋檐下却越来越陌生的孩子,大多数父母通常却是无能为力,片中的李维杰同样如此,忍痛掏了参加夏令营的钱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他和女儿渐行渐远的内在问题,在女儿眼中,他变成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气鬼,形象越来越卑微。而看到女儿怒气冲冲的背影,他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是一声叹息,他无法在女儿心中树立起一个伟岸的形象,也无法将父爱有效地传递给女儿,这正是他痛苦的根源所在。

所以,当“处私刑”意味浓厚的“误杀”发生之后,李维杰的第一反应是要保护家人保护女儿,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种“证明自己”的强烈潜意识在驱使着他。正如影片最后李维杰在警车里那番独白:“很遗憾重新拉近彼此的距离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但我希望这件事让你真正成长起来。” 他所做的这一切,正是为了让女儿可以感受到父爱,同时重新树立自己在女儿心中的形象。而编剧和导演也正是用这样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有效沟通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共同的责任,不要等到悲剧发生时才悔不当初。

而李维杰最后的自首同样是基于此。无论是拒绝接受布施的僧侣,还是高高耸起的佛塔,仿佛都在告诉他“人在做天在看”。李维杰是一个好人,所以尽管他能骗得了所有人,但终究还是骗不了自己的良心。同时他这么做也是要给女儿看:哪怕你有一万个正当的理由,人终归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一次父亲替你扛下了,但你也丢掉了最后的保护伞,接下来的路必须自己去走。(自首的其它原因:二女儿修改试卷分数让他坚定了要给女儿做榜样的想法、挖坟引发社会暴乱让他想起因此死去的父母,他不愿意让悲剧重演等,这些都是他之前所想不到的)当然这次“瞎折腾”还顺带解决了黑警,摧毁警长丈夫的选情,这些可以说是边际效益了,所以无论如何李维杰都没有“白忙活”一场,这样的结尾处理比简单加一句字幕应付审查可是要用心多了。

而亲子关系这个话题,除了在李维杰“正义”这一方得到展示之外,在陈冲饰演的警局局长拉韫代表的“邪恶”一方身上也得到了对立的展示。和一无所有的李维杰相比,权贵家庭的拉韫则拥有一切。一边是李维杰舍不得3000块给女儿的夏令营费,一边是拉韫给儿子买了汽车,一边是李维杰为了保护女儿舍身取义,一边是拉韫为了找到儿子以身试法,同样都是不择手段,但她和儿子的关系,有比李维杰和女儿更亲近吗?答案当然是并没有。可见,金钱在亲子关系中虽然重要,但绝非是最重要的。看了1000部电影的李维杰可以发现世界上没有什么离奇的,而我们看了一部电影也该多少明白一些道理。

当然本片引发的疑问远不止这一个。谭卓饰演的妻子问丈夫,为什么不把换尸体的这件事告诉自己,肖央饰演的父亲回答道:“我没有什么本事,能做的,只有挡在你们前面。”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不能说他是撒谎,但至少是没有说出全部实情。因为尽管预演了许多遍,但李维杰深知不可能万无一失,特别还是二女儿更是如此,毕竟小孩子有太多的不可控性了,所以他必须要瞒着她们,这也是他最后的一道防线。

至于死者的尸体究竟藏到了哪里?我倾向于还在那口棺材里,在原有的遗体下面,否则以李维杰的一己之力,似乎很难做到人不知鬼不觉。至于开棺当天下的暴雨,让其他人都忽略了棺盖上的血迹,警犬也无法正常工作,也算是“苍天有眼”帮了李维杰一个忙,也是编剧合理的戏剧化处理。不过后来和豆友讨论后觉得,还是扔到了新的施工地点埋在了地下比较合理,影片中也给出了他去铺光缆时盯着看若有所思的画面,唯一的疑问就是他如何做到转移尸体的?

除了令人感慨的亲子关系外,本片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它出色完成了一次商业类型片的尝试。监制陈思诚尽管有同为罪案题材的“唐人街系列”成功在先,但毕竟还是更偏向于喜剧风格,然而《误杀》则截然不同,它是依靠故事和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而且几乎没有车战枪战这些动作戏,完全仰赖于场景切换和演员表演,依然能做到让人时刻提心吊胆,从这一点讲导演已经成功了。

说起表演,肖央让我大吃一惊,看来即便是离开了喜剧,他依然是一个好演员。当然最让人大呼过瘾的还是陈冲的表演,她不但张弛有度细腻过人,而且十分有层次感,在丈夫和孩子面前的温柔,在警队下属面前的严厉,在审讯犯人时的狡猾,在恳求对方说出真相时的悲戚,她总是你能准确地展示这个角色复杂的每一面,所以还是希望陈冲能多演戏啊,尤其是主演电影!

不知道《误杀》能否衍生为一个IP,但从开头和结尾来看,至少续集并非没有可能,希望到时候陈冲可以卷土重来,这一部里肖央和她虽然为男女一号,但两人其实并没有太多对手戏,所以不负责任地畅想一下:李维杰逃出监狱,拉韫东山再起,两人在亦正亦邪中继续过招,新仇旧恨接踵而至,是不是听着就有点激动呢!

 4 ) 陈冲是一坛好酒越酿越香。

看完《误杀》,出电影院就想说一句:陈冲演得太好了!

脑中迅速调取近年来她给我留下的荧幕形象,《太阳照常升起》里的护士,《色,戒》里的易太太,大不相同。而她从来都不是主角,要么在故事中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惊艳刹那,要么暗自镇场串起故事直到结局。在新片《误杀》中,陈冲就是后一种。

《误杀》讲了一个爱看电影的父亲为保护女儿设计完美杀人案的故事。乍看起来,肖央演的父亲/罪犯是主角。他一生平平淡淡,除了爱看电影的宅男癖好没什么闪光点。有点善良正义,也能努力撑起一个家庭,但总的说来,不是什么伟大的父亲。

但当这位平凡的父亲遇到困难时,事情发生了质的变化。女儿被欺凌,母亲想保护却不够力量,肖央演的这位看起来平庸的父亲,竟然镇定的、聪明的甚至十分狡猾的设计了整套“作案流程”,出手不凡,杀死欺负女儿的男孩也不留一点证据。而他的动机却无比单纯——只为保护他的家人。

故事讲到这里,不难看。有一个善良的父亲作了恶,你该原谅他还是惩罚他?但故事的讲述者并不满足这已经有点复杂但也老套的选择,他把题交到了一个与肖央力量相当的人手上,于是罪与罚的题难了不止两倍,变成二的几次方……这个解题的人就是陈冲。

陈冲在《误杀》中饰演一位警察局长。一开始我们知道她是一位聪明甚至狡猾的警察,直觉敏锐,办案迅速。她的工作能力对应肖央的兴趣,人家看了1000部电影,她也办了1000个案子。

另一方面,她也是一位平凡的母亲。爱自己的孩子,甚至无条件溺爱到软弱。为了老公的政治前途隐忍,只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分。

当这位“平凡的母亲”遇到案件核心是自己儿子时,她心中的力量就被全部激发出来,与肖央的坚韧形成巨大对冲。于是故事变得好看,既是警察追罪犯,罪犯逃警察,也是父亲保护家人,母亲为子寻凶。问题从一个人是善是恶,变成了两个人谁更善谁更恶,恐怕观众都很难做真相的检察官,只能任由故事向离奇的方向急速前进,它脱离了常识的轨道,但也没有违背人性,让我们无从选择。

讲到这里,我必须要讲陈冲如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这部电影仅仅有肖央演一个善良父亲完美罪犯,可能好看,但不够好看。正如《色,戒》中,有梁朝伟演的狡猾易先生与单纯的王佳芝较量,可能好看,也不够好看。陈冲的作用,就是增加那条让事情变得复杂的暗线,与主角形成明暗对比。她是《色,戒》中为了丈夫前途忍够了的正房,是看起来厉害实际委屈的人,也是始终掌控大局的人。而到了《误杀》里,她就是肖央对面的那个人,也是看起来厉害实际委屈的人,也在用尽全身力气与“敌人”对抗。

电影中有两个镜头让我毛孔战栗。

一是陈冲演的警察局长开始只凭直觉推测肖央是罪犯,到某一刻,她确定了。那一刻就是肖央在餐馆吃面,他听到警察讨论案情,心虚的停了一下。这个细微的动作,被坐在对面“钓鱼”的陈冲看见,她移过报纸,露出凶狠的确定的眼神,直击肖央内心,仿佛已经开始审问。“是你吧,就是你杀了我儿子。承认吧!”那个眼神,犀利得像一把剑,带着警察的凶狠,带着母亲坚持到底的决心,也吓到了我。

还有一处,是陈冲这个警察局长从确定罪犯到更加确定罪犯动机的瞬间。警察局里来了儿子的同学,他战战兢兢给警察们看那个欺凌女孩的视频。陈冲身子一抖,迅速走向自己的办公室。从外厅到办公室这条短短的路,她确定了儿子已被害,确定了凶手是肖央,但也有无限惭愧无限悔恨。她越来越软弱,像乌龟被剥去了壳,终于在没有下属同僚的室内颤抖哭了出来——那个直觉敏锐、雷厉风行的警察局长瞬间变成了失去儿子想念儿子的母亲,她孤独,无助极了,没有证据,但知道凶手是谁,痛悔自己对儿子的溺爱,可事已至此,斯人已逝,她追悔莫及……

这两个决定性的瞬间,是陈冲演的母亲/警察与肖央演的父亲/罪犯决斗的瞬间。一个回合不够,又打了一个回合。打到头破血流,一个被逼到墙角,一个也无从下手,难分胜负。如果没有陈冲这位母亲/警察作对手,肖央的凶狠罪犯和仁慈父亲形象立不起来。他也不会有那一而再再而三要决斗下去的心,就像他爱看的拳赛,两个势均力敌的拳手对抗,不到最后殊死搏斗不认输。

一个简单的追凶案件,因为有了父爱与母爱的追逐对抗变得复杂,加上故事设定的背景是一个警察滥用权力的社会,群众这条线被动用起来,使案件又倒戈成质疑当局滥用权力的社会追问。于是矛盾冲突变得越来越多,故事也越来越好看。但我们剥离层层外壳,包裹在其中的核心始终只是简单的两个人在对抗——一个父亲,一个母亲。一个凶手,一个警察。他们都在复仇。

这个故事的直接结局是肖央畏罪自首,但我们不妨再推测一层,陈冲这样的母亲,会让杀死自己儿子的人善终吗?他们两个人又怎会真正的忏悔,真正的放过敌人呢?

所以有了最后的越狱,有了开头肖央越狱后在棺材中点亮火柴的一瞬间,看到了与他同谋越狱的黄毛兄弟躺尸身旁……

这是他给秦沛演的餐馆老板讲的越狱故事吗?可能是,可能不是。

如果是,这个追凶故事已经结束了。

如果不是……这个头尾呼应延伸下去的结局才令人毛骨悚然。因为陈冲演的母亲并没有放过自首的罪犯,她为儿子复仇到底,封死了凶手越狱的路,直至用相同的办法把敌人杀死在棺材中。

走出电影院后,我在黑暗的夜路上抖了三抖。再倒推想想陈冲演的这个母亲是何时决定要置肖央于死地的?是在佛像前相遇的那个瞬间。

那是最后的一次正面较量。

这个表面已经软弱坍塌的母亲,在用最后伪装的仁慈去刺探凶手,用相同力量的父母之爱审问他,直逼真相。

“你到底有没有杀死我儿子?你只要点一点头,我就决战到底。因为我已经一无所有。”

她眼泪背后的潜台词实际是这样。

她知道肖央面对佛像一定会说出真相。(也许已跟踪了他很久探到了他的善良之底。)

他果然在这回合败下阵来。隐藏到最后的善良,在这一刻决定了他最后的“失败”。

为什么说陈冲演得好?除了前面那些爆发时刻,她的表演还有层层余韵,延宕到底。

当你看完结局,想到开头,再回想佛像前相遇的这个瞬间,你会从身到心都冷得发颤:陈冲演的母亲,在佛像前是真的在哭,还是用假哭逼问?她最后呈现的样子,是真挚的爱子之心,还是狡猾的警察设局?她让我不寒而栗,就像《色,戒》的结局,站在易先生房门外看着他哭的那个人是易太太,不是王佳芝。她有一点惋惜的表情温柔的转过身去,可没有人发现她已经掌控了局面。她才是坚持到最后的人。

好的戏要遇到对手。《色,戒》中梁朝伟的对手是陈冲。《误杀》里肖央的对手也是陈冲。

肖央上一次在公众前展现的形象和这次相比大相径庭,观众惊诧,他竟然脱胎换骨般向韩国影帝宋康昊的气质前进。那看似平凡的面相背后隐藏着坚韧到可以突破一切的力量,令人们重新认识肖央这位演员。

而我看完《误杀》,最大的感触便是他遇到了一个好的对手。他不一定有那么强,但他被放在了和强手对抗的舞台上,也显出了相近的力量。

陈冲这个对手,适合做主角“镜像”。她演的易太太和易先生一样狡猾从容,她演的警察也和凶手一样天衣无缝。然而表面上她并不是那个主角。她像主角的影子,跟着他,逼着他,形影不离。陈冲的演技像水一样融于无形,让人们专注于主角的力量,却也无法忽视她的存在。

我可能要不止一次回味陈冲在《误杀》里的眼神,就像回味《色,戒》中易太太打麻将时说的话,那变化莫测的神态。《误杀》中这个女警察局长,她太复杂了。她那犀利的、苦楚的、凶狠的、仁慈的、狡猾的眼神,像一团迷雾,让人猜不透人性的真相。

而好的演员不就是这样吗?

陈冲就像一坛陈酿好酒,层层回味,越酿越香。

 5 ) 《误杀》里的疑点、隐喻、细节以及迷影元素

一,为何自首

1,动机,从李维杰和街坊邻居的相处中不难看出李维杰生性善良,乐于助人,平时有点胆小怕事,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案发后他回家见到妻子,妻子第一时间想着就是报警,李维杰回答道:“现在报警连坐牢的机会都没有,死的是警察局长的儿子。” 李维杰知道平平是受害者,但是心里也觉得杀了人有不对,他做这一切的动机本来就不是为了刻意瞒天过海,逃脱法律的制裁,是因为李维杰亲眼目睹法制破坏,恶警横行,深知如果报警连坐牢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他才选择用电影里学到的知识帮助家人脱罪。后来李维杰发现素察死亡真相后内心更加愧疚,加上暴乱之后从记者的街头采访可以看出警民关系有所改善,拉韫夫妇也都下台了,并且在他面前真心忏悔,所以李维杰选择出来自首;

动机

2,教育,安安最后考试其实只考了70分,为了得到想要的小提琴将成绩涂改成100分,男主当时表情凝重,转头去买口琴,此刻背景音乐《We All lie》响起,We All lie对应着他们都撒谎了,小女儿安安也学会了,这首配乐并不是随随便便选的,《We All Lie》是韩剧《天空之城》的片尾曲,《天空之城》主要讲的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和这里的主题完全对应。之前李维杰一家人在电影院看的电影《天才枪手》讲的故事也是关于作弊、教育,最后主角改邪归正放弃再通过作弊的手段获利,也对应了这里的主题。回顾全片,你会发现这部电影对教育这个主题着墨不少,“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警察局长一家就是因为缺乏对子女的教育,一个过于溺爱一个过于冷漠,最终教育出素察这样的禽兽。男主选择去自首,其实也是为了教育孩子,以身作则;

安安修改成绩

3,暴乱,群众因为对李维杰的信任,在事情发酵后开始暴乱,袭警,打砸抢烧,这次事件就是对法制的一种“误杀”,群众做了他的“替罪羊”。李维杰从小就是孤儿,父母死于暴乱,他知道暴乱会造成无数不幸的家庭,他的邻居也在暴乱中受伤了(最后男主让妻子付医药费,就是给那个受伤的邻居的)。最后李维杰站在天台上看着远处的硝烟,那里还在发生暴乱,他想着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李维杰身世

联想到片中特意介绍的佛统塔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的君王生了一个儿子,有个法师说儿子长大会杀死父亲,君王无奈打算将儿子饿死荒野。一个好心的农妇收养了这个孩子,孩子长大后率众起义杀死了君王,当孩子意外得知君王是他亲生父亲后,十分悔恨,一怒之下又杀死了收养他的农妇,屡酿大错,他悔恨莫及。僧人告诉他,要赎罪,只有建一座鸽子飞不到顶的大塔,于是有了这座佛统塔,又称忏悔之塔。”

李维杰一家人所犯之错和王子所犯之错一样,都是君王/素察先有恶念,自己为了自保才不得已反抗,杀害君王/素察后,又祸及了农妇/群众,如果说君王/素察罪有应得,但农妇/群众总是无辜的,李维杰怎么可能做到毫无愧疚的面对暴乱继续、生灵涂炭?比起单纯的以暴制暴、瞒天过海,最后李维杰在佛统塔的忏悔的钟声下,选择救赎,不是更好吗?

4,彩蛋,结尾的彩蛋,和片头李维杰讲的故事相呼应,这里是一个有趣的首尾呼应的结尾,想要解读这个彩蛋必须结合片头的故事。有很多人根据片头的故事解读成了最后李维杰越狱失败被活埋,但是李维杰是自首的,没必要越狱。那么片头的用意到底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片头是李维杰根据自己观看的电影编的故事,结尾要表达是整部电影其实也是导演观摩了很多电影之后改编的故事。在片头李维杰讲完故事后,颂叔作为听众马上出来吐槽:“弄了这么半天,最后还是没有逃出去,这是个什么狗屁结局!”李维杰答道:

“一定要逃出去才是好结局吗?/Why does everyone want a successful prison break?”

导演的表达

这句话,不也对应了整部电影吗?就是导演想告诉观众,“不一定非得最后瞒天过海逃过法律的惩罚才是好结局!”

5,某种众所周知的原因。

二、羊的隐喻

羊在基督教中的意义为替罪、救赎以及牺牲:上帝为了考验亚拉伯罕的忠诚,叫他把他的独生子以撒杀了作成祭品,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动手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它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那只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

羊在片中的四次出现:第一次在湖边看到男主抛车(知道男主有罪),第二次被警察打死(代替男主受罚),第三次开棺验尸(作为替罪羊,帮男主掩埋真相),前三次出现时影片色彩逐渐变暗,暗示男主心魔越来越重,第四次男主决定自首后,活羊重新出现,色彩一下明亮起来,变得通透圣洁,寺庙响起钟声(都预示着男主释然,已经放下心结,决心认罪接受惩罚);

羊的四次出现

本片的片尾曲是萧敬腾演唱的《亡羊》,是以上面那个被误杀的羊为对象创作的一首歌。《误杀》英文片名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过来就是没有牧羊人的羊(意译是乌合之众),隐喻当地的警民关系。在片尾采访中,一个普通民众说到“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会管是谁在薅他们身上的毛呢?”羔羊们想要的仅仅是能过好安定平安的生活,牧羊人褥点羊毛割点韭菜他们是不会在意的。牧羊人作为当权者本应该是作为保护羊的存在,但当牧羊人变成屠夫,不再保护羔羊时,便是羔羊奋起反抗的时候,影片中最后的暴乱是在民众对当权者的积怨下造成的。这里也对应了李维杰两个女儿的名字分别是平平和安安,想表达的就是小人物只求能平平安安就满足了(话说大女儿平平叫李平,那小女儿是不是就叫李安);

“羔羊”的想法

警察去抓大女儿平平的时候,老师讲课讲到:“羊是一种群居动物,视力极差,当它们单独行动时,很容易被肉食动物捕食。”对应着平平单独行动被侵犯,素察单独行动被误杀。想要表达的应该是,在这个险恶的世界里,防人之心不可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同时也对应这里的警方找落单的平平盘问的剧情,告诉观众落单的羊很危险,营造紧张的气氛,让观众为平平担心。

三、一些细节

1,藏尸地,素察的尸体埋在新警察局里。片中有很多伏笔,首先是颂叔向新警察局的承包商介绍了李维杰,负责去铺设网线线路,中间李维杰跟着承包商一起去工地时盯着地上的那个大坑看了很久,然后承包商把工地钥匙给了李维杰,这为李维杰埋尸体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最后警察不方便透露藏尸地点也说明了地点比较敏感,不方便明说。

藏尸地

2,第一个彩蛋,第一个彩蛋采访颂叔怎么看,其实是打破了第四堵墙,想问观看电影的观众对这个案子怎么看,那么你怎么看呢? 你觉得李维杰该自首吗?

3,结局,结局只有李维杰一个人坐牢了,虽然最后妻子女儿也自首了,但是由于妻子女儿连尸体在哪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所以警察理所当然相信李维杰的话,这一切也是在李维杰的计划之中,“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本事的男人,也没有能力让你们过的更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前面,不让你们受伤害!”

4,叉子,案发后一家人吃饭时小女儿安安用叉子划桌子,划桌子的声音让男主联想到素察用手指抓棺材的声音,想到素察死前痛苦的挣扎,内心深处十分煎熬,所以马上制止了小女儿。

李维杰表情凝重

5,郝蕾, 本片最开始导演和女主角都是由郝蕾担任的,后来因故改成柯汶利和谭卓,所以电影最后字幕上有一句话“特别鸣谢 郝蕾女士”;

特别鸣谢

四,迷影元素:

比起那些细节隐喻,我最喜欢的还是本片中的迷影元素。我喜欢这部电影里面的处处致敬经典,当我发现它们时会会心一笑;我喜欢李维杰和普通观影者聊经典台词、聊蒙太奇、聊希区柯克时的一脸兴奋,这不正是我吗?我喜欢这个影迷战胜神探的故事,因为我也是一个影迷,我深爱着电影。

开篇米黄色的监狱场景《监狱风云》,越狱《肖申克的救赎》,棺材里点火《活埋》,通过电视画面出现的电影还有纽约五行杀人案《唐人街探案2》,镜头剪辑《蒙太奇》,用演技脱罪《控方证人》,唯一提到的电影人悬疑片大师希区柯克,全片一共出现了三张海报,分别是《肖申克的救赎》《英雄本色》《猫鼠游戏》,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是《天才枪手》,念剧情简介的电影有《狩猎》《七宗罪》《白夜行》《蒙太奇》,最后面对摄像机的镜头借鉴《杀人回忆》(肖央已经有点河北宋康昊的感觉了),棺材盖上的抓痕和《妖猫传》很像,暴乱戏能够联想到《小丑》,小女儿看到妈妈埋人的镜头,和《唐人街探案》的思诺的镜头神似,囚车的戏有《我不是药神》的影子。(片中还有了哪些电影欢迎补充)

电影《唐2》《蒙太奇》《控方证人》
海报《肖申克的救赎》《英雄本色》《猫鼠游戏》

2,台词,影片中出现了两句《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经典台词:

“ 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

“这些围墙很有趣,最开始你憎恨它,慢慢你习惯它,最后你依赖它。”

作为一个影迷,看过那么多部电影,多年之后具体故事大都会忘记,但那些经典的台词却能牢牢记在脑海里。比如《天堂电影院》里的“生活不像电影,生活比电影难多了”,比如《一一》里的“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 因为我们在里面获得了至少两倍不同的人生经验”,那么这部电影呢?我想记忆最深的几句是:

“当你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压根就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这句台词应该是编剧特意写给影迷朋友们的。

“仔细研究过一千件案子,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压根就没有什么离奇的案子。”这句话致敬了经典悬疑小说《福尔摩斯》里的名言:犯罪行为都有它非常类似的地方,如果你对一千个案子的详情细节都能了如指掌,而对一千零一件案子竟不能解释的话,你才是怪事。

“给我查他一年的观影纪录!”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

“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本事的男人,也没有能力让你们过的更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前面,不让你们受伤害!”

“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会管是谁在褥他们身上的毛呢?”

3,蒙太奇,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蒙太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电影语言,但是要用的好也不是那么简单,我们熟知的希区柯克、诺兰就是用蒙太奇的高手,这部电影也是一部很好的蒙太奇教学片。

定义:片头黄毛指着《唐人街探案2》说这个才叫紧张刺激,李维杰说到“这个嘛,就叫蒙太奇了。就是镜头剪辑加特效,看着刺激其实都是骗人”;展示:片中李维杰看拳赛和妻子女儿误杀素察的一端交叉剪辑就是很好的一段蒙太奇展示;高阶:李维杰的犯罪手法就是一种蒙太奇,将2号和3号两天发生的事情交叉剪辑后。误导大家以为李维杰一家人2号3号都在罗统,从而做到瞒天过海。

蒙太奇

4,希区柯克,在吐槽完《唐人街探案2》后,李维杰转身对着颂叔说“希区柯克这种紧张,那才是真紧张!”那么,什么叫做希区柯克式紧张呢?

希区柯克式紧张

希区柯克有一个很著名的“炸弹比喻”:两个人谈话,半小时后桌子下的炸弹突然爆炸,观众会觉得很惊讶,但这个故事没什么悬念,如果故事改成在走进屋子前,观众首先看到一个凶手进屋子将炸弹藏在桌子下,接着两个人走进屋子却没有发现炸弹,仍然坐下来谈话。那么观众就会时时刻刻想着炸弹会不会爆炸。这就是希区柯克式紧张,希式紧张可以用希区柯克的名言来说明——“炸弹绝不能爆炸,炸弹不爆炸,观众就老在惴惴不安。”这里理论讲的就是,紧张情绪的酝酿,需要在故事开始之前,向观众展示一个危机,观众知道,但剧情中的人物并不知道,而这个危机似乎随时都可能爆发。这样,便形成了悬念和故事张力。

这部电影就很好的实践了这个理论,在警察行动之前,观众就知道了凶手是谁,但警方不知道,所以在后面的剧情中,观众就会一直保持着紧张的情绪看李维杰一家人到底能不能瞒天过海逃过警方的审问,具有很强的悬念和故事张力。


题外话

《误杀瞒天记》在印度一共有三个版本,外文名都叫《Drishyam》,最初的版本是2013年的《较量》,大家熟知的是2015年的《误杀瞒天记》。本片翻拍自自《误杀瞒天记》,保留了原版主体架构,动用了六个编剧对具体细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动,算得上国产翻拍电影的优秀代表,最后成功入选豆瓣2019华语电影十佳也说明了这一点。

本片导演柯汶利和监制陈思诚的悬疑新作《唐人街探案网剧》已经上线了,一共三个故事,每个故事的长度和一部电影差不多,喜欢悬疑推理的可以去看看(第一个故事有一点惊悚元素,胆小就不要看了啦;第三个故事注水有点严重,可以不看)。

影评修改于2020.03.20,目前还没完全写好,会尽量做到图文并茂条理清晰(还挺费时的),方便各位影迷们阅读,转载本影评到其他平台标明出处就可以了。最初版本见 //movie.douban.com/subject/30176393/discussion/616599361/

——有用破万了/2020/10/26/

 6 ) 一个笑话

(update,本来就觉得这个电影拍得太傻了,好笑,也没功夫写影评,饭前随便敲了几行字吐槽一下,没想到被顶上来了。。。也没人给打钱谁给这种电影写影评啊。。。反正不管说什么都会有骂闲街的,无所谓,也不想较劲。具体修辞懒得改了,矫情的责任感会让人想额外提一句,电影的很多改编方式是正确的并且能感受到一点点幕后鸡贼情怀,这些都是在咱国影市里属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加分项,所谓烧脑高大上什么的,能卖钱比什么都重要)

1. 在《误杀》之前,曾经有过两部同故事印度电影《较量》和《误杀瞒天记》,时间跨度也不过十年,算是有点拍烂的题材。

2.一帮子大陆,香港,台湾三地不同口音的演员跑到泰国拍了一个假装不是泰国的电影

3.影迷情结而不是迷影情结,肖大宝:只要你看过1000部电影,那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好离奇的。 我笑死在电影院。

4.警察推理案件的关键:查他一年以来的观影记录。

5.一年看了838部电影,老影迷了。一年以来接连看的电影包括《七宗罪》《白夜行》

6.看每一部电影写叨逼叨短评留念的样子在大陆语境里你也只能想到豆瓣用户

7.陈思诚在路演提到,豆瓣用户不行,印度翻拍版比大陆版高了一分,崇洋媚外

8.是的,陈思诚就是这样一个捞逼

9.机关算尽,拼了命把故事架空最后结果还是要给一个太监结局,你说咱国好不好笑

10.好吧,我们最后再说回电影。大女儿是陈冲的闺女,大女儿唯二的两部电影都和陈冲合作,上一次是绝世高手演年轻陈冲。生抬亲闺女啊

11.可是陈冲在这里面虽然很酷,但是演的跟《演员的诞生》一样疯逼,太过了姐姐

12.当然也不能只怪陈冲,整个电影除了肖大宝每个演员都挺拼了命去“演戏”的

13.实际上你看剪辑音效,都完全在傻大黑粗的疯逼气质上一去不返的

14.肖大宝没去韩国发展一下子真挺可惜的,这个市场对不住这种能瞎贫也能耍浑的演员

15.陈思诚监制的最大影响除了他在拍摄流畅度的掌控度之外就是给电影套上了一层格外油腻,一点也不聪明的小聪明和一点也不彩蛋的小彩蛋

16.电影里的语言切换诡异到令人发指,几乎所有角色张嘴之前你都说不准会说泰语还是普通话

17.当然蒙太奇相当重要,尤其是简单正反打都能穿帮的电影中

 7 ) 心怀正义,心怀敬畏,方得始终

肖央和我一样,是警察的儿子,在公安大院长大。所以我知道他一直对刑侦影视作品情有独钟,所以我猜他对这部《误杀》倾注了很多心血。为了支持他,我在年底忙到脚后跟打后脑勺的时候,还专门找了时间去看了《误杀》的点映场。 先点赞。作为一个崇尚强情节的创作者,这部电影也是非常合我的口味。更直白一点,我觉得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强情节电影。 夸三点。一是演员演技炸裂,包括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哭戏感染力极强。还有就是肖央 的演绎超出了我的预料。这么说吧,以后他再说他不能喝的时候,我是不会信的了。这部戏的心理对抗戏份很多,而心理对抗的成功表现,必须建立在演技的基础上。他们做到了。二是刑侦逻辑妥当。“刑侦逻辑”这个词是我在创作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的一点。也是我在看刑侦剧挑毛病的时候常用的一点。如何让影视作品更真实,尤其是这种发生在外国的故事更接地气,刑侦逻辑非常重要。这部电影,我是没挑出什么硬伤。三是蒙太奇设计自然。我们知道,想要将蒙太奇设计得不刻意,这一点还是挺难的,反正我到现在是没怎么敢写。但是这一部电影里的主体成份就是蒙太奇,而且看起来刻意的痕迹不重。 一点遗憾。除了对警察局长人物塑造的时候,使用了刑事技术以外,其他故事内容涉及刑事技术的戏份很少。当然,这一点也可以理解。刑事技术是破案的尖刀,如果刑事技术在故事中大放异彩,事实真相早就暴露在眼前了。 一点认同感极强。“破过一千起案件,就不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有离奇的事情了。” 至于感悟,也是有的。以下内容会有部分剧透。 故事说的是李维杰是个爱看电影的网络公司小老板,小学毕业,没钱没势,被中二期的大女儿嫌弃,却是邻里街坊交口称赞的好人,直到那一天,妻子和女儿明明受害者,却被逼深陷绝境,一瞬间,二十四孝老公加二十四孝爸爸的老实男人,瞬间化身为高智商罪犯,原谅你是上帝的事情,而我,只想送你下地狱,只因犯我家人,不可饶恕。被欺凌而反杀的妻女将警察局长和议员家的熊孩子埋进坟墓,一年就看了差不多一千部电影的李维杰来了场现实版的蒙太奇,跟熊孩子的警察局长妈妈比拼证据、比拼人心、比拼智商,最终还比拼了把良心。 故事的结局,我觉得这是李维杰性格的必然,很多细节都显示,这不只是一个交口称赞的好人,还是一个特别有正义感的好人。泰国是众所周知的佛教国家,特别讲究因果轮回,李维杰两次向僧侣布施,得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李维杰的选择,是真男人的承担,他说他给不了妻女什么,只能挡在她们前面,他做到了,只有他知道,真的是误杀:那个熊孩子是在棺材里机械性窒息死亡。而曾经想象过和熊孩子同样处境的李维杰,能设计一个完美的局,却过不去自己那一关。不信抬头看,苍天绕过谁,这句话不只适用于熊孩子,也适用于每一个人。 李维杰这个角色始终如一,不管他是小人物,还是具有超凡的智慧,都不过是一个勇于承担的普通人。懂得承担,才有敬畏,方得善终。 这是一个侦查与反侦查之间的较量,只是这一次,反侦查不那么邪恶,而侦查却不那么正义。或许这是一个悲剧,但是悲剧的源头,是司法的不公,是执法者对法律缺乏敬畏。如果法律可以人人平等,如果法律有完善的正当防卫的制度,如果法律可以真正保障未成年受害者的权益,如果......也许结局会迥然不同。 作为一名法医,一名刑事技术人,一名法律工作者,只有心怀正义,心怀敬畏,心怀对事实真相的崇尚,才能为法制建设添砖加瓦。

 短评

鸽子飞不过塔顶,替罪的永远是羊,我们误杀他人,也曾被他人误杀,尘世永远有正义抵达不了的地方。看得很爽,因为希望男主一家逃脱漩涡,公道比律法更有分量;看得哀伤,因为无论孩子是天使还是恶魔,都有一个父/母对ta爱到发狂。反杀反转很爽,庆幸这没有发生在我们的领地上,可惜这没有发生在我们的领地上。

5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陈思诚是内地电影圈中难得的推理迷,自己搞搞贺岁擦边球,偶尔监制个本格些的作品,挺好。原来泰国也不想背锅啊,搞出来个架空的赛国…本来可以多给些分数,但结尾又忏悔又自首的,实在很太难顶。推理的部分看点不多,ATM的时间诡计勉强算一个吧,至于XX转移这种小儿科,也亏导演能渲染十分钟。陈冲的表演加分不少,不怒自威的气场稀释了肖央带来的喜剧感。

9分钟前
  • m89
  • 还行

给我查他一年的观影记录!

14分钟前
  • 铅纸鹤
  • 推荐

李天一覆灭记,妈的,牛逼。

18分钟前
  • 你跺你也麻
  • 力荐

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演绎出另一款《嫌疑人X的献身》。节奏不错,还挺好看,哪怕是国产片中最令人害怕的慢镜头在本片中都运用得不错。

1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我想说这应该是我看到的2019年最好的国产商业片了。这是不是佐证了肖央是唐人街探案里排行榜第一的Q?

24分钟前
  • 小明明
  • 力荐

既保留了原版最扣人心弦的部分:缜密的故事设计和离奇曲折的各种反转桥段,也做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特色的改变,情节紧凑,节奏干净利落,尤其是演员的表演,无论是肖央,还是谭卓、陈冲,都让人惊喜。当然,给我查他一年观影记录台词一出,影厅直接笑场,太豆瓣了吧,哈哈哈哈。PS:估计很多人并不知道,《误杀瞒天记》也是翻拍,翻拍自2013年一部名为《较量》的印度电影,只不过比《较量》名气更大而已。

28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这版翻拍版的质量肯定是没法跟那两部印度版比了,就算把故事搬到了泰国,还是必须强拧一个大家懂得的那种中国国情版结果,这时候电影的主题早就不是原版的主题了,深度也自然没法跟原版比了。因为有原版的故事打底,这部翻拍版在犯罪悬疑的剧情上还是可以看的,还加入了一些迷影元素。陈冲直接查肖央一年内的观影记录,就能火速破案实在是太二了,查出来的那部韩国电影《蒙太奇》也是确有此片,这里面“高智商犯罪蒙太奇剪辑”的逻辑是不是严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家跟着快节奏的剪辑兴奋一下就行,不必深究,只有ATM取款机那一处蒙太奇是亮点。当然,这部也没将重心放在高智商蒙太奇上,而且把主题变成了民众对抗社会公权力,但最后的那个你懂的结尾,其背后的逻辑让人细思极恐。

3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卧槽!可以说是今年看到最好的华语电影!没有之一!看之前没有关注过这部电影是翻拍,但即便是补档了印度前作《误杀瞒天记》也依然觉得这部更出彩。原作的配乐实在hold不住,并且原作的影片节奏完全不及这部,再剪掉四十分钟都不成问题。尽管依然有些不尽如人意,但《误杀》称得上是“站在巨人肩膀上”。

35分钟前
  • 阿卜
  • 力荐

個人覺得到懺悔塔那裡結束就差不多了,後面強行升華的結局毀了所有

37分钟前
  • Janie
  • 还行

好于印度原版,将不痛不痒的现实主义裹脚布改造成高度浓缩的社会寓言。羊命、蒙太奇、架空国度、多重人物身份,可以置放在任何政治语境下进行解读。对准面孔的长久凝视,是试探和挑衅,也是控诉和审判。陈冲太猛,狰狞的表情犹如恶魔附体。

41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快找陈冲去演恐怖片。

4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不错。拍得挺精致,屁民通过电影的知识赢得了胜利,既是现实也是隐喻:观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自我教育手段。说点有趣的,这部电影是不是证明了观影量的重要性,并且在不远的将来,豆瓣有望成为破案数据库?

49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8.0/10,一部迷影向的电影:开篇米黄色的监狱场景《监狱风云》,越狱《肖申克的救赎》,棺材里点火《活埋》,出现的电影还有纽约五行杀人案《唐人街探案2》,用演技脱罪《控方证人》,镜头剪辑《蒙太奇》,唯一提到的电影人悬疑片大师希区柯克,棺材盖上的抓痕《妖猫传》,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是《天才枪手》,出现了三张海报,分别是《肖申克的救赎》《英雄本色》《猫鼠游戏》,查观影纪录的电影有: 直击人性《狩猎》、宗教犯罪《七宗罪》、日与夜的相守《白夜行》。最后面对摄像机的镜头《杀人回忆》,核心诡计是《蒙太奇》,暴乱戏能够联想到《小丑》,小女儿看到妈妈埋人的镜头《唐人街探案》,囚车的戏《我不是药神》,标准的国产犯罪片的和谐大结局《暴烈无声》等。

51分钟前
  • 鹿鸣
  • 推荐

应该是今年贺岁档最有劲儿的一部电影了,题材很大胆,父亲很勇敢,惹了惹不起的,知道瞒天过海也会露馅,于是给自己留一招必杀技做后路!虽然有几分理想状态,但确实年度解气!最后一定要表白陈冲老师,气场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哪个“戏骨”能驾驭的。

54分钟前
  • 壹安²
  • 力荐

陈冲质问小女孩那段给我看出心理阴影来了

56分钟前
  • 冰镇西瓜橘子水
  • 推荐

也就是一篇《故事会》级别的爆款爽文,所有人物心理的转变基本全都靠台词的全盘托出,很难说服人,这样一个翻拍的剧本真的有必要需要六个编剧吗?看的过程中仿佛能够感受到陈思诚一脸自豪地躲在镜头后面油腻的笑:怎么样看我这个设计是不是很牛逼?没想到吧!先是《双瞳》再是《蒙太奇》,看我阅片量大不大!你们看这片,多悬疑啊!

58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较差

结尾的忏悔自首毁所有。4星全给前面,就当我没看过结局。

1小时前
  • 筱桑
  • 推荐

真是一部很适合豆瓣影迷的电影,看完之后大胆设想,要是以后警察办案真的要查观影记录了,该咋整呢😂不喜欢首映上蒋方舟的点评,她说觉得平平(陈冲的女儿许文珊饰)长得挺壮的应该能轻松制服素察,此刻的蒋老师仿佛变成了她曾经吐槽过的油腻直男,对年轻女性的身材指手画脚,永远不要从受害者身上找问题。而且,这还是部电影呀!请让电影回归电影,把话语权还给影迷,以后看电影多做笔记,记好知识点!

1小时前
  • 不脱袜子同学
  • 推荐

“没有平局,我们只能做赢的那一方” 霸气的国产类型片,即便翻拍,也不失硬朗。那句“给我查他一年的观影记录!” 真是笑死了,你还能咋查,不就是上豆瓣吗?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