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乐队

喜剧片大陆2017

主演:大鹏,乔杉,古力娜扎,李鸿其,韩童生,曲隽希,于谦,岳云鹏,王劲松,于洋,代乐乐,赵英俊,马大明,张一鸣,衣云鹤,曹然然,曹桐睿,宋小宝,刘小光,文松,宋晓峰,周冬雨,袁姗姗,宋茜,林志玲,赵露思

导演:大鹏

 剧照

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2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3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4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5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6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3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4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5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6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7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8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9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5 00:01

详细剧情

坐落于东北的集安市曾因破吉他乐队成为全国著名的摇滚都市,也激发无数年轻人和儿童们的音乐热情。只是二十年过去,摇滚逐渐没落,连集安著名的标志大吉他都面临拆除的命运。为了守护这里的摇滚灵魂,修车行小老板胡亮(乔杉 饰)从北京请来前破吉他乐队的经纪人程宫(董成鹏 饰),希望对方帮他组建乐队,策划一场守卫大吉他的演出。在胡亮的软磨硬泡下,程宫他们东拼西凑找来了美丽的女贝斯手丁建国(古力娜扎 饰)、背对观众的鼓手炸药(李鸿其 饰)、年事已高的医生吉他手老杨(韩童生 饰)和未成年的小学生键盘手希希(曲隽希 饰)。  他们克服各自的困难,携手朝着音乐梦想前进,心中永远保持着最初的激情……

 长篇影评

 1 ) City of Rock不是“石家庄”,是纯真的理想

观众对于喜剧的要求往往高于其他类型片,《缝纫机乐队》是我今年喜欢的国产喜剧。国内现在的喜剧电影总是偏浮夸,而大鹏的喜剧始终都在关注平凡的小人物,落脚于现实,总能透出几分可爱与不易。

网络剧《屌丝男士》是大鹏喜剧的雏形,段子加明星,最后沿用到银幕处女作《煎饼侠》上。还是用客串明星串成段子集,将演员的个人形象与银幕身份重叠,就像现在的“真人秀节目”,凸显真实又不断自黑,令观众有代入感,优缺点都很明显。

《煎饼侠》讲的是拍电影,《缝纫机乐队》说的是组乐队,都是一撮人干一件事,实现自己的价值,无不透着创作者现在和过去的自传色彩(大鹏上大学时曾组过乐队),这次还回到了家乡集安。构建了以集安为意象的乌托邦世界——“摇滚之城”,这里成为他青葱岁月的缩影。

影片不再依靠大鹏个人,他以经纪人程宫的角色身份,与主唱胡亮、贝斯手丁建国、鼓手炸药、吉他手杨双树、键盘手希希组成一个整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遭遇也如出一辙。不再让个人成为观众投射的对象,而是让集体焦虑由集体呈现。当摇滚公园的大吉他被拆时,观众感受到的也不止是“中国摇滚”的屈辱与没落,还有梦想的忿忿不平。

组乐队开演唱会,和组剧组拍电影一样,是能够产生戏剧冲突的动因。乐队中的成员由男女老少构成,是千千万万乐迷的代表。他们有各自的现实问题——精神的瓦解(胡亮)、母权的压制(希希),孩子的操控(双树)、失恋的打击(建国)、爱情的盲目(炸药),不过他们的共同驱动力是这场演出。加上乐队自带的属性,可以用音乐串联全片,架构起的草根梦引发共鸣。

胡亮代表的是一种纯真的理想。剧情先以童年胡亮开场,引入在那个即将迎来风暴的贫瘠年代,以孩童视角见证能真正表达人类情感的音乐——摇滚。用矗立在家乡的摇滚公园的大吉他作为“摇滚不死”的精神图腾。斗转星移,大吉他因为新城改造面临拆除,创作者藉此传达出人们对于摇滚的衰落及摇滚精神的遗忘。胡亮作为生活在其中的人,心有不甘,独自上路寻找机会。组乐队开演唱会的目的是为维系住他的精神图腾,也是一种现代化之下个体的卑微存在。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随着图腾成了历史废墟,胡亮的梦想幻灭,那块搬回家的碎石开始代表“摇滚已死”。破吉他乐队的老宋留给童年胡亮的那枚拨片,曾被程宫当作“人质”,在关键时刻起到了转嫁作用,唤醒了胡亮已死的精神寄托,成为新的“摇滚不死”的图腾。拨片这个功能性用的好,多次出现且一直具有升华的力量,也经由三个人的手达到传承的目的。

程宫代表一种外来者视角(建国父亲也称他“大城市来的孩子”),审视着“摇滚之城”的没落和一群人的浮沉。他为“摇滚之城”带来满是金钱与欲望的交锋,同大吉他雕塑一样,被现代城市的铜臭腐蚀着。这个角色是有成长属性的,在被建国的父亲收买后,他刚建立起的爱情苗头被浇灭,乐队瓦解,更从理想幻灭的胡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初心,愧疚通过一场雨来洗涤。直到在摩托老两口那里看到了纯真(一度误认为他们骗了胡亮的钱),此时,金钱被理想彻底打败。

大鹏和乔杉的cp已经相当默契,从《父子雄兵》起,开始强化乔杉的喜剧功能,自己仅作为平衡搞笑(乔杉)与温情(范伟)的桥梁。此次依然由乔杉担当搞笑,大鹏作为煽情与燃情的推动力,在影片的后半段持续发力,着重表现现实与梦想的落差。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星爷在电影《少林足球》里说出了这句经典台词。“梦想”是大鹏从星爷喜剧中继承过来的,在片中贯穿始终。电影的主题十分清晰,就是鼓励观众勇于追寻梦想,勿忘初心。程宫有句对白:“我以前盼望的是演出快点开始,现在想的是快点结束。”点出梦想在金钱面前的不堪一击,梦想时常被挂在嘴边,但一会儿就被抛在脑后,一时贪念毁一生。梦想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现它的过程,以及坚持的恒心。大鹏用他的家乡来代表这份“初心”,他的角色程宫“成功”最后勿忘初心,就是作为演员的大鹏回馈家乡的诚挚表达。

不过程宫和建国的那点爱情戏是软肋,还好只是点到即止。不过这场戏是为接下来“银行卡”的转折戏做伏笔的,由此,影片的基调也从喜剧转为悲情路线。

说完感情,再说笑点。片中安排了许多前后呼应或具备反差笑果的段落,包括胡亮现实与想象中两次骑车上台的对比,希希母亲对女儿走音乐路的改观。不过我觉得最好笑的还是胡亮和建国偷看“吉他界中的柳岩”所引发的窃听误会。听觉判断出错是喜剧片里常见的做法,许氏三兄弟的经典喜剧《半斤八两》,许冠文看电视里的烹饪节目学做鸡,孰不知电视已经被许冠英换成了健身频道,他依旧拿着鸡来做运动;周星驰在《国产凌凌漆》中扮演的凌凌漆到赖有为的别墅参加派对,寻找恐龙化石,窃听时被排骨汤食谱和足球赛转播串台,也引发了误会。

周星驰对大鹏的喜剧影响是很大的,《少林足球》对本片尤甚。组乐队唤醒摇滚梦与组球队振兴少林功夫是多么相似。“黄金右脚”曾是叱咤风云的球星,因为一时的贪婪成为球坛的笑柄,从此一蹶不振。《缝纫机乐队》将“黄金右脚”拆分成了破吉他乐队和经纪人程宫,破吉他乐队走向衰落,程宫也被金钱迷了眼。吉他手变成剪刀手,也是对“黄金右脚”被打断腿的借用。《少林足球》中的主角是阿星,配角是黄金右脚。在《缝纫机乐队》里则把这种主配关系——经纪人程宫(教练)和主唱胡亮(前锋)对调了过来。还有似《长江七号》、《食神》的发型,《功夫》中的棒棒糖都有所致敬。

除此之外,片中还有很多乐迷才懂的笑点,比如《都选C》的前奏是涅槃的《Comes As You Are》前奏的变形,歌词里还藏了很多歌名梗和乐队梗。正片里还唱过麦田守望者的《顶嘴》、新裤子的《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等歌。如果你们留意街上的风景,也不难发现一些和音乐有关的店名。

大鹏喜剧的一大特色是情怀,《父子雄兵》里就有很浓厚的港片情结,本片的情怀则是怀旧的摇滚梦。黑豹、超载、二手玫瑰、麦田守望者、新裤子、痛仰、唐朝等各时期的摇滚老炮纷纷客串路人甲乙丙丁,特别是近期因为“保温杯”而被乐迷感叹已是中年大叔的黑豹鼓手赵明义。《煎饼侠》片尾用古惑仔引发港片情结的共鸣,这次则请来Beyond的黄贯中和叶世荣参与结尾的大合唱《不再犹豫》,更将气氛推向高潮,这歌本身就是一首能够引发共鸣的热血金曲,符合众人摇滚的精神。当然,群歌群舞也是星爷喜剧的一贯特色。

摇滚对于“摇滚之城”的影响,不止是音乐本身,也是对于人的本质的追寻和坚持,是老一辈摇滚人最值得珍惜的地方。

 2 ) 《缝纫机乐队》中客串出场的中国摇滚圈名人都是什么来头?

我觉得这个电影挺好的,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希望大家都没有成见地去看电影。这个电影有内容有信念给大家带来笑点和泪点,从它能感动人开始它已经算是成功了,毕竟在这个大时代面前心中怀有理想和信念并一腔热血向前的人不多了最起码在一味批评谩骂之时要问问自己凭什么如此辱骂希望大家依然善良并且依然热爱生活心中怀有梦想

 3 ) 摇滚在中国只有被电影轮流强暴的苦逼命

从七七八八听说这个电影,到前几天和参演的几位老炮儿聊起,心中隐隐的担忧逐渐放大。

我倒不是怕电影差,而是可惜了(liao)的,怕是本来就被妖魔化的摇滚乐,在不明真相的广大人民群众前面,又会再一次没能逃脱继续被妖魔化、被傻逼化的命运。

看完,果然不幸又成了真。

且不说故事的不合理不现实,也不说角色的干瘪和荒谬,更不用提根本不存在的人物成长弧光什么的。低俗咯吱人的梗,浮夸的表演,断裂的杂乱的情节,这些也都暂且忍,但把大铁链子(金链子永恒属于hip-hop土豪)加皮衣加哥特烟熏妆再加点儿吉他失真和貌似重一点儿的鼓点就等同于摇滚?真的是够了。

从《北京杂种》到《北京乐与怒》再到《缝纫机乐队》,中国电影真是毁摇滚不倦。几乎都是批一张喧嚣热闹叛逆不羁或人渣或理想的摇滚大皮,内里则是摇滚的内核沾不上一点儿边儿的垃圾。摇滚,就像个原本漂漂亮亮的姑娘,在中国,只剩下被各色编剧们导演们轮流强暴的命,搞得面目全非,声名尽毁。

大概个人觉得能看的,只剩管虎当年的《头发乱了》,虽然也浮夸,但好在能落(lao)在地上,看到挣扎看到反抗看到现实社会的小角儿。

每每被人问,你说五月天不是摇滚你说汪峰不是摇滚你说赵磊不是摇滚你说我们说的这些个都不是摇滚,那你特么说什么是摇滚?

我也说不上来。要是能一言以蔽之,那肯定不是摇滚。

我只知道,大音量不是摇滚,叛逆不是摇滚,犯横耍流氓不是摇滚,四处睡姑娘不是摇滚。虽然它们很多时候的确是摇滚所呈现的面目。

高大上的话大家都会说,比如摇滚是态度,是精神,是理想。都没错儿。

于我而言,摇滚可能是勇气,独立思考的勇气,不随波逐流的勇气,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对这个社会和世界负起责任的勇气,能在贫穷、逆境之中依然死磕的勇气,同样能在富有、顺境中依然清醒的勇气,投入红尘却与这个花花世界永远保持着距离的勇气。

为什么刚才看电影时,我旁边有人看哭了一直在擦鼻涕,我猜是他或许是想起了他曾经拥有却被自己丢掉的那份勇气吧。

再怎么说,摇滚不是巨大的吉他,竖着的和躺倒的,都不是。

摇滚也不是竖起的食指和小指所组成的手势。估计电影上完,今后的好歌手啦嘻哈啦民谣啦韩星啦迪厅啦春晚啦的演出舞台下,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这个手势吧。只是,这些激动的举着手喊着我爱你的人,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这个名叫sign of the horns的手势,自1960年代在摇滚乐圈被广泛使用以来,它的最初最本真的含义是撒旦和魔鬼,是和上帝的对决。

 4 ) 大鹏老师,中国哪座城市会因为摇滚乐而放弃开发房地产?

(文/杨时旸)

既没有什么所谓燃爆,也并不觉得哪里搞笑,这就是《缝纫机乐队》最直接的观感。这部电影就像故事中那个乐队的名字一样泛着一股尴尬又莫名其妙的味道。

很明显,这是一部企图以喜剧打底,但终究要贩卖情怀和梦想的电影,但遗憾的是,这二者最终彼此抵消,使劲挠痒但终不得法,努力煽情也事与愿违。单独看喜剧设定的那些桥段,甚至还不如之前大鹏监制的那部《夫子雄兵》,《缝纫机乐队》沦落到几乎只能依赖于东北口音本身的一点点喜感拯救自己。

当年,大鹏执导的第一部长片《煎饼侠》被众人批评——段子拼贴,卖弄小聪明云云,但不可否认,那个故事充满密集又扎实的笑点,更重要的是,即便最后的煽情段落也看得出那是大鹏多年以来真实心路历程的一次重述。那部电影让大鹏自我确认了他的故事套路——无助又坚韧的底层小人物为梦打拼,啼笑皆非的境遇混搭着自嘲精神,维系骨子里坚挺的理想,他企图在《缝纫机乐队》中复刻这一切,但是却散失了魂魄,徒留空壳,《缝纫机乐队》味同爵蜡般的呈现一个又一个毫无悬念的段落,最终导向一个更无悬念的结尾。

如果放在15年前,哪怕是10年前,用摇滚乐代言理想主义尚且可以理解,但是21世纪都已经走过了17年,在这个时刻仍然絮絮叨叨地诉说着摇滚不死的说教,一切都显得那么莫名其妙,而且,把这一切都安排在小城集安,这怎么看更像是一个地方性的旅游宣传广告,而不像一个可信的故事。

作为当下的观影主流人群的年轻人或许都已经不再知道,曾经有一个词汇精准地描摹过这故事中乔杉所扮演的胡亮的状态——死磕。1990年代中期直至2000年之后的一小段时间,死磕仍然被认作是一种精神力量,一个可以大张旗鼓说出口的豪迈词汇。北京的树村、霍营和东北旺,那些残破、肮脏、地处边缘地带的摇滚村,吸纳收拢着众多从各地奔赴而来准备死磕到底的摇滚乐手,他们企图对抗一些事情,建立另一些事情,虽然他们所对抗的和企图建立的到底是什么又都暧昧不明,但是那种抵抗的姿态感染了自己。日后,这些人中,有的进入了商业系统,有的下落不明,但无论怎样,人们都不再提及所谓的死磕,并不是因为什么摇滚精神的衰落,而是不再需要那种戏剧化的“战斗状态”,互联网改变了很多东西,让一切变得琐碎、漂浮,但是也让很多事变得丰富和多元,比如乐迷和渠道,即便再小众的乐队也都纷纷找到了具有粘性的听众,乐手们早已不再需要对谁拔刀相向,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中去看待《缝纫机乐队》的故事,胡亮的行为就显得异常诡异——一个声称热爱摇滚的男人,只写出了两句歌词,却莫名其妙的花费巨资寻找到了一位过气的经纪人,要求对方为自己打造乐队?大鹏所出演的程宫到底是怎样的存在?这个人物的价值是什么?他的出现推动了什么?既然胡亮本人可以散发传单吸引乐手,既然他自己就认识一个又一个深藏不露的摇滚高手,为什么还要倾家荡产地把程宫找来?难道他的目的就是为了重新激发程宫的理想和热血吗?这个故事的根基本身就很可疑,几乎是不成立的。

故事中对“摇滚公园”的征地也好,对于吉他图腾的拆除也罢,这一切不过都是为了表达一个滚滚向前的时代对于某些美好记忆的吞噬,而胡亮用以解决和拯救这一切的方法却比自己高薪邀请经纪人更为离奇——他企图用一场演出,让当地政府看到这座小城的摇滚精神不死,从而收回开发那片土地的经济计划。这又是怎样的一种逻辑呢?这是执着还是痴傻?一个地方政府会因为看到一些人喜欢摇滚乐就放弃开发房地产吗?更何况,摇滚乐这个东西,什么时候被中国的哪一级政府如此大张旗鼓的首肯过?这到底还是不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

大鹏的一些作品,之所以能够迅速吸引人,是因为他对于真实、世俗生活细节的把握和转述能力,但是这些特征在《缝纫机乐队》中全然不见,到处都是逻辑漏洞,这部电影更像是一个主题先行,类型既定,再随后进行故事罗织的创作方式。为了表达理想、热血和对庸俗生活的对抗,从而陷入了臆想。

抛开主题和故事构建,再去看看这部电影无法摆脱的摇滚情结,一切就显得更加暧昧不明,这到底是拍给摇滚乐迷看的电影还是拍给普通观众看的呢?大鹏植入了大量只有乐迷才能解码的细节,那首《都选C》中有涅槃乐队的经典前奏,有AC/DC乐队名字巧妙的融入,有对约翰-列侬那句鸡汤的挪用和改写……这些到处埋藏着的小小彩蛋,对于真正的乐迷来说,浅显得像个笑话,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又显然无从代入,更不要说那一个个真实的摇滚乐手在片尾亮相时的桥段,就更显得莫名其妙,所以,这一切又一次尴尬了起来,就像是于谦头上那顶崔健式的棒球帽和韩童生身上那件机车夹克一样水土不服。中国的摇滚乐从来不曾像故事中臆想的那般辉煌,也从未像他们描述的那样面临死亡,说到底,这就是一部隔膜的电影,和真正的现实隔膜,和中国摇滚乐隔膜。或许,为数不多的对于摇滚的敬意只在于,大鹏真的注意要求所有人敬金属礼的时候都纷纷收起了大拇指,可问题又来了,这个标准的重金属致意和他们乐队演唱的那首高中生水准的励志歌曲又有什么关系?一群喊着摇滚不死的人,愿意用生命去捍卫摇滚的人,最终唱出了一首和摇滚毫无瓜葛的歌,这或许是对这部电影最微妙的反讽。

(本文首发“枪稿”公众号)

 5 ) 不敢打一星,因为我怕大鹏打我。

故事发生在集安市,市政府为了纪念破吉他乐队,修建了一个大吉他

现在有商人要把大吉他拆了,在上面搞房地产。

摇滚乐迷胡亮(乔杉 饰),

请破吉他乐队前经纪人程宫(大鹏 饰)

来帮一个月的忙,9月30日在大吉他面前办演唱会,让市政府觉得集安的摇滚没有死,大吉他不能拆。

程宫开价50万,胡亮没有那么多钱,只好分期付款。

然而程宫到了集安市发现胡亮连乐队都没有,胡亮说加5万块请程宫帮忙组乐队,结果程宫哄抬到了10万块。

随后他们组建了缝纫机乐队,队员是主唱胡亮,贝斯手丁建国(古力娜扎 饰),

鼓手炸药,键盘手希希,吉他手杨双树。

程宫还利用队员赚外快,让炸药教老孙头打鼓,收老孙头5000学费,却只给炸药300。而胡亮把这5000块给了一对骑行的夫妻,让他们在摩托车上插2支大旗为缝纫机乐队做广告。程宫觉得胡亮被骗了,狠狠地批评了他。

缝纫机乐队在集安七中举办了演唱会,表演非常成功,顺利刷爆了朋友圈。恰好第二天市政府有个晚会,又恰好叫缝纫机乐队去表演,这意味着他们有机会保住大吉他了。

不料房地产公司的丁总私下和程宫见面,给他66.6万让缝纫机乐队放弃表演。程宫没有同意,丁总追加了50万才让程宫答应。

晚上,丁建国带程宫到工地,看见胡亮在开叉车。原来,胡亮每天晚上来开叉车,目的是还钱给程宫。

然而房地产公司打招呼都没打,当晚就把大吉他拆了。程宫非常内疚,说他拿了房地产的钱才取消了演出,从此乐队分崩离析。

程宫放了一摞钱在胡亮家里,然后回到了北京。

有一天,程宫看见那对骑行的夫妻果然在摩托车上插了大旗在街上宣传,程宫突然虎躯一震,他血脉喷张,热血沸腾,立马回到集安让乐队回归。

全国那么大,这对夫妻刚好在你面前路过,你就没想过他俩是早有预谋吗?

就算他们没骗你,就他们两个人能起多大的宣传作用?

事实证明宣传作用相当可观,缝纫机乐队在大吉他遗址的演唱会十分顺利,堪称人山人海、万人空巷。缝纫机乐队重归于好,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电影总的来说还是中等偏下的,下面简单说说缺点。

一、人物形象单薄。

1. 程宫

说实话整部电影没有一个角色是成功的,而程宫作为主角,他的塑造是最失败的。

首先,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人渣。

他自己都没什么本事,还对胡亮开价50万,胡亮钱不够说分期付款,程宫却说“分期付款我也要每天见到钱,一天见不到钱我立马回北京。”

胡亮说加5万块请程宫帮忙组乐队,程宫开价7万,胡亮都同意7万了,程宫还要哄抬到10万,这不明摆着欺负胡亮是老实人吗?

可能有人要说了,胡亮和程宫抬杠这段只是一个笑点,不要那么较真。实际上喜剧片的笑点如果只服务于笑点本身,而不服务于剧情,这笑点不要也罢。

不仅如此,程宫还说演唱会开始之前必须见到尾款,不然就毁了胡亮的吊坠。

程宫吃里扒外,让炸药教老孙头学鼓,收老孙头5000学费,只给炸药300,你也配当经纪人?

丁总出66.6万让程宫取消演出,程宫没同意,结果丁总追加50万,程宫就同意了。这说到底全是为了“钱”。

“钱可以解决99%的问题,还有1%的问题可以用更多更多的钱解决。”

贯穿电影的主题不是摇滚也不是音乐,而是“钱”,只要有钱你就是大爷。

程宫的人设就是只认钱,这原本无可厚非,但他几十年都这样了,他就看了一眼胡亮在开叉车,就能瞬间醒悟?

面对房地产公司拆除大吉他,程宫在雨中哭着对胡亮说:“我收了开发商的钱,是我把演出取消的。”

你他妈钱都收了,你跟我博什么同情心呢?

好人坏人全都让你当了?

后来,程宫看见骑行的夫妻在做宣传,立马决定花5000块打车回集安市找胡亮。

你再着急也可以坐飞机吧,难道飞机还没有出租车快?

程宫从只认钱,到一点不在乎钱,可以说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一秒黑化,一秒洗白,一点铺垫都没有,博尔特也没这么快吧?

这一系列剧情导致程宫的形象非常脸谱化,好像他只能是好人或者坏人,丰富不起来。

2.胡亮

这角色是个老好人,但又过于圣母了。

程宫开口要钱,胡亮就会给他。胡亮先承诺给他50万,为组乐队又给他10万。

你就心甘情愿给他60万,然后自己每天晚上去开叉车?这60万就不能干点别的?不是说集安是摇滚之城,人人都是乐手吗?

(集安:我没说过,是他们说的)

你这60万一定有别的方法可以组乐队吧?没有程宫,你靠自己也能找到丁建国、炸药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吧?

再说,你默默无闻开叉车的事难道不应该永远默默无闻吗,你会告诉丁建国?

雷锋做好事还记在日记本里呢,你又要学雷锋做好事又要往外说?一会儿圣母boy一会儿心机婊?

3.希希的妈妈、杨双树的女儿

原本希希的妈妈不同意希希搞乐队,杨双树的女儿也不同意杨双树搞乐队,看了缝纫机乐队的视频就瞬间同意了?

之前希希和杨双树玩音乐,他们的妈妈(女儿)从没看见过吗?

希希和杨双树争取过那么多次都遭到了反对,这突然就同意了?

而且希希的妈妈为了支持女儿开演唱会,会叫一帮兄弟去帮忙打架?

还来的那么及时,连警察都没到你们就到了,你以为你是曹操啊说到就到?

4.发财总和他的两个手下

这三个角色,以及发财总和丁建国的关系、丁建国和丁总的关系、发财总和丁总的关系,对剧情毫无推进作用,去掉也没有任何影响。

二、剧情过于理想化,平铺直叙毫无张力

1.电影开头,胡亮说他想在大吉他前办演唱会,让市政府觉得集安的摇滚没有死,大吉他不能拆。

你办个演唱会,别人就不拆大吉他了?别人就不搞房地产了?

2.在学校搞个演唱会就能刷屏整个朋友圈?

现在要搞个热点,至少投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最后还不一定能火,如果有几十个100万粉丝的微博和公众号大V捆绑营销我还相信你可以刷爆朋友圈,单凭一个电台太理想化了。

3.缝纫机乐队在学校办了演唱会,恰好第二天市政府就有晚会,又恰好邀请他们去表演。

市政府的晚会不应该是早就排练好的吗,会允许你们临时上场表演,而且还是刚刚成立的乐队?

4.在市政府晚会表演了,就一定可以保住大吉他?

没有在市政府的晚会表演,就不能保住大吉他?

大吉他能不能保住,就只取决于有没有在市政府晚会上表演?

5.最后他们在大吉他遗址办演唱会也是同样的道理,就靠一个电台,一对骑行的情侣就可以让一群人来看?

电台是胡亮早就知道的,情侣也是他找的,那程宫到底发挥什么作用呢?

三、和前作雷同,毫无进步

1.大鹏指导的《煎饼侠》《缝纫机乐队》,以及他主演的《父子雄兵》,全都离不开“钱”。

《煎饼侠》中,男主把投资人给他用来拍电影的1000万全部用来买钻石,打算送给女神,结果他把钻石弄丢了,为了筹款只好去主持葬礼,被人用钱侮辱,这他妈不是自作自受吗?

等他找到钻石了,还了投资人的钱,又决定不拍电影了,还反过来用钱侮辱那些不求回报帮助他的剧组……

《父子雄兵》中,男主为了还50万的债,让父亲去云南旅游,然后举行了一个父亲的假葬礼来收份子钱……

《缝纫机乐队》的男主又是为了钱给胡亮当经纪人,又为了钱组乐队,为了钱吃炸药的回扣,为了钱取消演出……

本以为《缝纫机乐队》中程宫有什么难言之隐,结果没有,他就是爱钱,没有理由,没有丝毫交代。故事的最后,他又突然不在乎钱了,宁愿花5000块打车也不愿选择坐飞机。

这三部电影从头到尾就离不开一个“钱”字,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俗,而且反转非常生硬。

昨天刚刚看了宋康昊主演的《出****》,男主同样是刚开始很在乎钱,到后来他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钱都可以用钱解决,再到后来认为一身正气比钱更重要,都是经过了层层铺垫,从而令人信服,这就处理得很好。

如果是类似《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富豪片,类似《五亿探长雷洛传》从政片,类似《大空头》的从商片,以“钱”贯穿全片无可厚非,但《缝纫机乐队》作为一部有关音乐的电影,有必要这么俗吗?就不可以真诚一点,接地气一点吗?同类型的外国片《爱乐之城》《爆裂鼓手》《音乐之声》,华语的《闪光少女》《天台爱情》《钢的琴》有满篇都在讲“钱”吗?

2.不得不说,《煎饼侠》和《缝纫机乐队》的剧情太雷同了,同样是干一件事(拍电影或开演唱会),然后组队(组剧组和组乐队),随后在困难中前行,后来男主会出卖朋友,最后男主悔悟,继续拍电影或开演唱会,和朋友冰释前嫌的同时实现梦想。

四、低俗

“乱纶”“改日”“只要不搞大吉他,他们可以来搞我”“柳岩是谁都能摸的吗”“你在北京也老这么偷人吗?”之类的台词不会让你觉得有趣,只会让你觉得恶心和低俗。

我并不排斥荤段子,但同样一个段子,导演和编剧的水平不同,那么效果就不同,观众的感受也不同。

比如《青春梦工厂》《美国派》这种性喜剧片毫不避讳尺度,大胆谈“性”就显得丝毫不做作,而非性喜剧片也有很多拿捏很到位,比如周星驰早年的《大内密探零零发》《逃学威龙》《百变星君》《国产凌凌漆》《情圣》,你看到其中的荤段子不会觉得低俗,可以会心一笑,导演和主演的功力高下立见。

总的来说,我给大鹏一下建议:

1.多多打磨剧本,尽量让人物形象和故事逻辑更加完善。

2.摆脱以前作品的影子,拍一部不雷同的全新电影。

3.荤段子可以有,但要换一个更高级的方法讲出来。

我毕竟是中国人,骂归骂,最后还是要支持一下国产片,还是希望国产片能越来越好。当然,前提是大鹏能看到这篇文章。

说完电影,我们来说说导演。最近,某影评人A给《缝纫机乐队》打了一星,大鹏直呼A是傻逼,还扬言要约架。

大鹏说他不让A进媒体看片会,因为A很多次给大鹏以及其它国产电影进行差评,所以A不是他想邀请的媒体朋友。

视频地址:大鹏回应恶意差评影评人

当然,我并不是断章取义,大鹏也说过A“收5000块才肯删帖”“靠骂各种电影做生意”“电影没上映就写好一颗星影评”之类的话,这些事情都没有证据,A也发过微博辟谣,但是真是假我都不知道。

我不偏袒A,也不支持A。并不是说我反对大鹏,就代表我支持A,这之间没有联系。

我只知道大鹏的确“想要处理(删帖)”,说“经常给国产电影打差评”的人不是他“想要邀请的媒体朋友”,想要“打他”,还说“这个电影不止一星”。

实际上任何电影都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任何电影也有人没看就打五星,也有人没看就打一星。

明年春节上映的《西游记:女儿国》《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不可能有人看过了,但仍然有人没看就打五星,也有人没看就打一星。

《西游记:女儿国》短评:

《捉妖记2》短评:

《唐人街探案2》短评:

你不能说打1星就是水军,打5星就是公正,也不能说打1星就是无脑黑,打5星就是无脑吹。因为他们如果铁了心要黑或者吹,看过以后不管电影怎样同样也会打1星或者5星,他们不会因为看没看过电影而改变评分。

同样的道理,《大护法》《驴得水》《湄公河行动》也有很多人没看就打1星,但现在不照样评分那么高吗?

《摆渡人》《封神传奇》《爵迹》也有很多人没看就打5星,但现在不照样评分那么低吗?

这说明好片不要怕无脑黑,烂片也别指望脑残粉。

有人无脑黑一部电影,也就必然会有无脑吹这部电影,到最后评分还是会趋于相对靠谱。

换句话说,A打了一星,他就是黑子。那有人打五星,你怎么不说他是脑残粉呢?

A没看就打一星,你就要叫他删评论。那有人没看就打了五星,你怎么不叫他删评论呢?

因为A经常给国产片打差评,他就不是你想邀请的媒体朋友?那有人无脑给国产片打五星,他就是你想邀请的朋友了?

打一星的你说他不专业、文笔差、没看懂、没看过几部电影、不懂电影……打五星的你怎么不要求那么多呢?

这不是典型的“党同伐异”吗?我和你的意见相同,你就无条件支持我;我和你意见不同,你说什么也要诋毁我。

那是不是没看过电影的文盲都可以打好评,但只有双博士学位、阅片量过万、从事电影行业30年、电影看了80遍倒背如流、还能写20万字论文保证完全看懂了的才能打差评?

事实上,自由远远比公正重要。

没有什么电影是所有人都喜欢的,也没有什么电影是所有人都不喜欢的。

豆瓣上没有10分的电影,最高分的《地球脉动2》也有0.3%的人给1星,差不多是81人。

他们很有可能是恶意打一星,因为之前是10分,他们打一星之后就降为了9.9,他们觉得自己很牛逼。然而这能撼动《地球脉动2》的豆瓣评分第一的地位吗?

总有人觉得《教父》又臭又长,也没见《教父》的导演说他没看懂;总有人不喜欢《肖申克的救赎》,从没见《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强迫他喜欢;总有人觉得《盗梦空间》是装逼,也没见《盗梦空间》的导演说要打人。

你可以说你喜欢,也可以说不喜欢,但你不能说打高分的是装逼,也不能说打低分的就是水军。

你可以说你喜欢,也可以说不喜欢,但你不能干涉别人打多少分。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批评,仅仅是不喜欢而已。

是不是我不喜欢《战狼2》,我就不爱国?是不是我不喜欢《二十二》,我就冷漠无情?是不是我不喜欢《缝纫机乐队》,我就是活该被打的傻逼?

我他妈连不喜欢一部电影的自由都没有了?

这是一个不喜欢电影会被骂的时代。

这是一个给电影打一星会挨打的时代。

这是一个发表看法会有生命危险的时代。

 6 ) 所谓梦想

一直觉得梦想这个东西有时候强调出来会有点矫情。有很多电影都讲梦想,不免会有点俗。

电影开端在我看来比较落于俗套,不过对于这个主题的电影也很正常。一群人因为对摇滚的喜爱要拯救即将被拆的大吉他,很常见的草根对抗钱或权的故事。但其中有很多不常见的的令人惊喜的因素。比如说歌曲不错,以及最后对摇滚的致敬,还是挺能打动人的。

另外,娜扎很美很酷,很养眼,值得一看。

 短评

继“尬聊”,“尬舞”之后,又诞生了一个新词“尬摇”。把摇滚与“梦想”划等号是得有多中二啊,为啥修车和妇产科大夫就不能是一份有梦想的职业呢?千万群众举着大旗冲入工地让我穿越到了“大干快上”的集体化时代,上百位乐手同唱一首歌让我想起了新东方。大叔玩农金为的是自由还是投机,这是个问题。

8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看得想打……滚。制作上比《煎饼侠》有进步,尤其几次无缝转场,可以说非常电影了。但乐队搭成后,讲段子的本性又暴露了。叽歪三人组加乔杉,完全不让听音乐,更像拼嘴炮。对摇滚的解释,依然停留在比🤘,摇大旗,人山人海呐喊,还有驾老炮刷老脸。有两处地方笑了,一是黑带,然后是读毕赣的诗

10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不仅尴尬,还土到数次引起生理不适...

15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较差

直到今年夏天才明白一个道理,不管是男人还是电影,俗到极致也算大魅力。

1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大鹏先给《欢乐好声音》配音,又搬人家的剧情,有点不地道

1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邦佳维真是笑死了啊哈哈哈哈,有给版权费吗?作为一个曾经的音乐节咖,新裤子出来的时候还是很感动的,整体流畅完成度不错,值得鼓励,大鹏上一部电影这一部摇滚,下一部会是话剧?绘画?看展?养花?读书?黑文艺青年

22分钟前
  • 闵思嘉
  • 推荐

第一次几个人亮本事,贝斯一响我眼泪就下来了。不用为了什么而唱,不为什么,音乐本身就是全部的理由啊。它就是值得不惜一切代价去爱,值得为它扛过暴雨与棍棒,值得为它孤独和贫穷,值得为它脑血栓死在台上。艺术水平分高下,但坚持的心都一样烫啊,谁看到片尾能不燥!(大鹏乔杉无感,娜扎小岳岳赞)

27分钟前
  • 隔壁家的桃太太
  • 推荐

大鹏能不能去学习乡村爱情自然真切的感情、立体鲜明的人物等优点?本片浮夸不扎实,不诚恳不落地,带着浓浓的春晚小品味道,日常生活、日常对话都不讲人话,不过普通的人生活,好像是在对着镜子挥斥方遒自我欣赏,对着空气练台词觉得掌握了整个世界,基本就是在虚拟的晚会上跑来跑去表演搞笑和煽情。

3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鼓励加一星。比(我觉得比较一言难尽的……)煎饼侠进步太多,我相信他是少年时真爱过摇滚。大鹏当然不是天才,可他做到了一个努力的人能做到的极限——这对电影市场来讲就足够了,以后要尊称他一声东北周星驰了。

33分钟前
  • 火山上的一坨石
  • 力荐

【C+】①比想象好看,整体各方面都比煎饼侠进步了。②包袱不新鲜,但甩的很有效果③大吉他公园依旧免不了被拆,怀有音乐梦想的男主最终也还是回了北京,虽然是屌丝喜剧的包装,内核却不是打鸡血的屌丝梦,而是丧失生活热情的人,对曾经理想的缅怀。“不去做,有些东西在你心里就真的死了”

35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老的少的美的帅的搞笑的都有了。大鹏这艳福比《煎饼侠》更上一层楼,片子里就他把乐队里俩女的手都牵了,嘴也亲了,连乔杉都亲了。人家从不避讳自己小镇青年的出身,起码这故事没尿点从头笑到尾,情节创作很照顾玩快手的小镇青年。音乐很能提气氛。乔杉拼了。

37分钟前
  • 小A
  • 推荐

涅磐come as u r的梗,看片时先是一愣,然后是笑,再就是回忆杀引发的飙泪。片子里的老炮情结梗,邦乔维梗太硬,结尾“乐兵式”太煽,这个最妙。再就是引出第三幕的哈雷梗,就像你在地铁里,突然闻到熟悉的香水味,特别想不顾一切去找前女友一样。最后,娜扎终结了为什么男人都有摇滚梦这个话题。

42分钟前
  • K
  • 还行

相比《羞羞的铁拳》滥俗狗血肉麻尴尬无聊,《缝纫机乐队》反而明显要好看许多。尽管剧情也不免滥俗,特别是还用摇滚来言说梦想和热血更显得又土又LOW。但好在细节制作比较用心,笑点设置自然巧妙,乔杉的表演喜感十足,笑果颇佳,至少能让人全程看的开心,笑的不那么尴尬。

46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大鹏就是为了最后上去唱那一首黄家驹才攒的这部戏吧?整体意思是合格的,但是选的双男主乔彬太不讨喜了,搞笑得很做作,娜扎演太妹也演得有气无力,扣分

50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错怪大鹏了,片子挺好看啊!后悔没去电影院,比《煎饼侠》强太多,唯一输给开心麻花的地方就是过往作品在观众心中积淀的口碑。

54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力荐

如果胡亮自己就可以发传单找乐手,自己又认识那么多深藏不露的高手,为什么还要花重金找一个过气经纪人帮自己攒乐队?这故事根基不成立啊。再有,哪个地方政府会因为看到人们喜欢摇滚乐就放弃开发房地产??这还是不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搞笑部分也很尴尬,只能依靠东北腔残存一点点喜感。

59分钟前
  • frozenmoon
  • 较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芳华》分别属于一张磁带的AB两面,都讲述了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在信念和理想崩塌后如何选择的故事,大鹏的处理方式更加积极乐观,“机灵”地用一场全民大摇滚规避了这个问题。新裤子《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选得真是太到位了,歌词和影像高度贴合,让人几欲落泪。

60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上次拍电影,这回组乐队,都带有大鹏一后一前的半自传色彩,这次还回到了大鹏的家乡集安。虽说创作模式是《煎饼侠》的延伸(一帮人一起干成一件事),但有显著进步。保留了明星客串与港片情怀的喜好,做到了去段子化,笑点自然,注重前后反差,用音乐理想拔高,燃!还有歌迷的传承。每首歌的节奏配合情节发展,自然流畅。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要在一部青春片里看见李鸿其应该都不会多看两眼,在这片里一衬托,妈呀看完火速下载他之前演的同志电影了!

1小时前
  • 王大根
  • 还行

很不争气的竟然被感动了,但是,还是得承认这部影片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剧作部分,反面角色以及矛盾设置得都很奇怪,缺乏必要性,也使得本片在剧情上有点缺少张力。前面的表演也不够顺,后面更好。不过煽情的部分还不错,搞笑的地方也有。大鹏又一次重复了一遍屌丝也有梦的设定。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