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剧院

剧情片俄罗斯2017

主演: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瓦连京娜.捷利奇金娜,叶卡捷琳娜·萨穆伊利纳,亚历山大·多莫加罗夫,尼古拉斯·勒里奇,波琳娜·奥格,安娜·伊萨耶娃,玛格丽塔·西莫诺娃

导演:瓦列里·托多罗夫斯基

播放地址

 剧照

大剧院 剧照 NO.1大剧院 剧照 NO.2大剧院 剧照 NO.3大剧院 剧照 NO.4大剧院 剧照 NO.5大剧院 剧照 NO.6大剧院 剧照 NO.13大剧院 剧照 NO.14大剧院 剧照 NO.15大剧院 剧照 NO.16大剧院 剧照 NO.17大剧院 剧照 NO.18大剧院 剧照 NO.19大剧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2 20:02

详细剧情

  一个年轻的,梦想成为芭蕾舞演员的乡下女孩的故事。通过艰难而富有挑战性的历程,她实现了目标。凭借才华、熟练、耐心和决心,她成功的达到了芭蕾的顶峰,成为了莫斯科大剧院的首席芭蕾舞演员。

 长篇影评

 1 ) 《兰心大剧院》:娄烨的限度

作为娄烨“粉丝”。《风雨云》上映以后重看了娄烨好几部电影,观感普遍比高中、本科初看时差(《风雨云》《兰心》的观感也非常一般)。细想了一下,娄烨没变,我变了。我现在对娄烨最大的不满恰恰是我曾经喜欢他的理由:他的角色和影像都太娄烨了。曾经看他的电影,体会到生命经验的多样空间和潜能。现在看他的电影,却感受到一种属于艺术创作者的专制: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角色,到了他的镜头下好像都成了一类人。作为娄烨粉丝,深感必须以批判娄烨的方式的恢复“真正的娄烨”,即其影像曾经带给人的那种鲜活又充满可能性的体验。

娄烨镜头下的左翼文艺工作者谭大导演和国师的《悬崖之上》对张译角色的设置类似,编导自己觉得重私情才是真实人性,就编出这种角色。问题是,趋利避害、欲望是真实人性,面对危险直面抗争同样是真实人性。这一点梅尔维尔的《影子部队》对法国反抗组织成员的刻画比娄、张不知高到哪里去。

娄烨想表达他表达的东西就要允许别人批评,没有批评自由,所谓艺术家的创作自由无非就是艺术家的专制和灌输而已。娄烨不是没有好作品,但一旦涉及社会(风雨云)或者历史(兰心)就暴露出他明显的短板,拿他自己对人性的理解窄化角色而不是打开角色的多样可能。

比如赵又廷的角色。表面上看娄烨塑造出人物多面性(他既是左翼,又不谙政治),但其实这种多样性恰恰是一种去历史化的类型化表达。赵又廷角色的失败之处恰恰在于,这是用对当代文艺青年的刻板印象想象出来的、套路化的30-40年代文艺青年形象。娄烨不但没发掘出多样的生命经验,恰恰相反,他以自己对所谓“人性”的狭隘理解限制了这个角色的潜在可能,赵又廷这个角色的真正问题恰恰在于这个角色的行为太符合所谓当代文艺青年的行为逻辑(天真、坚守内心正义又脱离实际)了,导致角色与历史的脱节,导致角色内部不存在矛盾和断裂。为什么我们无法想象既不脱离实际又坚守某种天真和内心正义的文艺青年形象呢(尽管这其实可能是当时不少左翼文艺人事实上探索出的出的生命经验的现实方向)?

娄烨最近两部电影就是上面问题的答案。娄烨这样的第六代导演曾经是以对个体生命经验的多样性、可能性的影像呈现、关注、探索著称的,但他现在恰恰做不到这一点。换言之,他现在恰恰是以一种关注个体情感、欲望的形式忽视了个体生命经验的多样可能性。

 2 ) 首演之夜

本文基于微信群讨论整理而成,并非个人原创。本次活动共28人参与讨论,22人打分,平均分为4.25(五分制)。

已经想不到任何多余的定语再去描述一部娄烨的新电影了,每次新作上映,各种评论恨不能都把他的创作史再拉一遍。总而言之,期待早已拉满。然而当开始讨论时,我发现预想中的激烈甚至对撞其实并没有出现,显而易见的优缺点说完后,大家颇有默契地将视线移开电影,落在导演身上。关于娄烨不怕没话说,但是关于他最近的作品呢?《兰心大剧院》有得聊吗?

不废话了,将话筒给我的朋友们,看看他们心目中的《兰心大剧院》。时间有限,未能完全反馈讨论内容,还望见谅。

优点:

对于娄烨本人来说,《兰心大剧院》的制片规格大抵是可以排进作品序列前三的。尤其是工业化指标上有着不小的进步,而导演的创作技法也可以看得出日渐精湛。@Wild life:它的枪声是我听过除了盗火线之外最清脆的,而临近结尾时的枪战戏其实已经超过了娄烨自己平时表达的范畴了。@元铭清:我最喜欢的是对滤镜的使用,因为这个并不是单纯的黑白滤镜,而是经过饱和度的调整而达到的特殊效果,具体是调高白色的饱和度,降低黑色阴影的饱和度提高白色饱和度这样会让白光亮度变高,甚至有点过曝;而降低黑色饱和度则使阴影变成暗蓝。这样的方式让人物和环境融合在一起,加强了一种社会畸形感。@顾姐:优点,还是镜头语言,看娄烨的跳切越来越舒服。@啊柒:感觉是娄烨的一次转型,但是差点火候。@koito_yuu:最有趣的是第一次演戏和最后一次演戏,枪响声好像是一样的......

而更多被大家所提及挖掘的优点则还是集中于本片创作者态度、人物塑造的魅力、戏中戏结构、对于主流叙事的一种反动等方面,尽管相比同题作品《紫蝴蝶》没有那么叛逆。对于我来说,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兰心大剧院》具有华语电影中很稀缺的国际视野,很狭隘的说,华语电影中的“外国面孔”在本片中不再仅仅承担脸谱化功能化的作用,对于观众构建彼时的上海想象有很大的帮助。@花茶:娄烨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对政治态度的远离是我很欣赏的一点,即使「兰」有着宏大历史背景,但导演也没有高举“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旗,尽管结局把故事提升到了家国情怀高度,但娄烨还是那个娄烨,落脚点依旧是时代洪流下个体命运的乱世沉浮。@Grant_王冠:我今年看了几个戏中戏电影确实觉得令人着迷,戏剧与现实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像《剧场》的结局,现在看不惊艳了但当时觉得还是被震到了。@一级特工:最后二人将吻未吻的状态,个人感觉还是很合适的,避免将于堇的动机完全归于谭呐一人身上。

@大宝鱼:流畅的不被轻易察觉的转场,其实还暗和了于堇间谍演员的双重身份,无论在戏剧还是酒店,于堇都是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就是说戏剧和酒店都是舞台,于堇一直在台上,也一直在表演。我在短评里是这么写的:娄烨戏称这部电影是反罗马的,和罗马或者说大多数电影相反的是,演员知晓舞台的边界,而让观众去模糊,这便是本片出众沉浸感的来源——让观众的感知在限度内迷失。@元铭清:最后一句话说的真好,我会在想会不会是在暗示观众,电影里的角色的生活仿佛戏剧一般,情感无法掌控,就好像巩俐这个人,她需要表演,展现多种情感给大家,但是无法找到真的自我,只有最后死的时候与赵又廷相拥,消失在舞台上,消失在戏剧中,同时死在这个荒谬的时代。

缺点:

相较于优点方面的千人千面,缺点方面就比较集中了。@亲切的昊子:不喜欢的就是本片的人物塑造,可能是马英丽的剧本的问题。先是巩俐的角色,他全片几乎都是满脸疲态和麻木的脸,无论是耀眼的大明星,还是作为前妻和恋人,我感觉不到她的情感起伏,给人直观上就是面临任务的冷血特工。人物的塑造有问题,那么他的行为动机就很有问题,她对黄湘丽对张颂文对赵又廷都是很跳跃的,有几处我都想问,你究竟想干嘛啊?@Grant_王冠:我觉得就是形象不够饱满吧......觉得他俩最后去酒吧殉情缺了点说服力。@大宝鱼:我就觉得片尾的情感力度没有完全覆盖,间离的感觉还是太重了。我对于电影绝大多数时候情感戏份的收敛没有任何意见,因为她的角色本该如此,但是最后需要有一个情绪的释放,不只是于堇的,更应该是观众的,片尾的处理还是过于淡漠冷静了。@koito_yuu:我虽然给了4.5但我还是觉得前半段台词信息量太大了,而且还有很多跳切,没考虑观众接受的问题。

而就个人而言,《兰心大剧院》中我最不满意的一点在于片中所出现的妓女烤火以及清洁工洗床单的空镜。这是片中出现的几乎唯二关乎局外人的镜头,作为一部关注于人物关系与内心的电影来说,显得有些生硬。但更重要的是它其实说明了兰心本质上与左翼或者说时代背景下的大多数人毫无关系。回到人物行事的动机上来说,高尚者为了情感,低劣者为了苟活,我们看不到一个普通人面对生存的焦虑,只能看到精英如何在自己的任务或者事业与情感间的平衡。娄烨所批评罗马的缺点在自己作品中反而更加突出。之所以不满意片中所出现的这两幅空镜。是因为片中其实根本没有觉得导演或者创作者关心这些时代背景下的大多数。

结语

不管是赞美还是批评,对于娄烨这样的作者,无话可说才是最可怕的。这往往代表着一种审美疲劳——标志性的摄影风格与环境塑造,一如既往的情感表现。为什么不希望能够看到一部美学风格大不相同的娄烨作品呢?曾经说过“身体感知大于意识形态”,而现如今,身体感知还在,但力度已大不如前了。那种身体上的痛感往往都来自于其电影中的被动者,在环境中被伤害、被抛弃,情感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观众天然地会产生悲悯之心;但《兰心大剧院》恰恰相反,于堇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主动者,她的情感动态自然也难以捉摸,所以最后的牺牲,既不显得那么悲壮,又不叫人心生怜意。我更愿意将它看作是娄烨创作上的一次尝试,面对强类型,他的答卷还可以更好。

 3 ) 三刷《兰心大剧院》,我心目中今年的最佳华语片

本影评首发自公众号【风影电影】

今年在威尼斯,做了一件令自己回想起来甚至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连着看了三遍《兰心大剧院》。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人似乎都穿越回到78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纷繁复杂的上海。

在电影中,一切风起云涌,都在七日内以极快的速率展开。出场时,谭呐(赵又廷饰)的一句“灯光有点晚”,便把观众带入进了排练着《狐步上海》的世界,于堇(巩俐饰)的侧脸渐渐清晰起来,随着悠扬轻快的爵士乐响起,舞台上的男女开始跳起活泼的狐步舞,男女主角开始念起舞台的台词。

场景随后一转,便是于堇用匕首刺进与她纠缠的戴墨镜人的脖颈,拉着随后赶到的谭呐快速的逃离,幽暗狭长的巷弄里留下两人慌张的背影。女星于堇回到上海,电影的主体正式登场,由不同的元素编织,彼此激荡交汇出最后的篇章。

不得不说,娄烨这次尝试黑白影像,是令人的惊艳的。今年在威尼斯看了那么多电影,或激烈如《小丑》、或迷幻如《EMA》,再看到这样一部全程黑白、几无配乐,全部依靠演员群戏、“眩晕感”手持摄影的娄烨作品,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

烟是影片里一位无声的配角,几乎每场戏都会出现,更像是不同角色情感的暗示的出口。猛吸一口,烟在刹那间的光亮,仿佛于堇的点点神思。烟雾缭绕中,她的那张侧脸更加神秘莫测。

烟雾的飘散中和了黑白背景的单调,模糊的侧脸渐渐清晰,是于堇和谭呐温柔而暧昧的脸。他们在对词?亦或是在诉说着曾经的往事?戏中戏或是现实,早已在烟雾的奇特视觉感知中分辨不清。

影片中,我们会看到各色镜像的不同展示——镜子、车窗、旋转的玻璃门、偷窥用的望远镜、房间里于堇靠着思考的窗子、地面上堆积着的雨,甚至执行的任务都叫two-way mirror 。

于堇是一位秘密特工,这些镜面在于堇的多重身份下更是显得意味深长,扩大了画面的空间感,也充盈了角色的情绪。当片中医院里象征着窃听的镜子被日本军官打碎后,这种躲在暗处的屏障被打破,于堇暴露出来处于绝对的危险中,一切的节奏就被极速加快了,便迎来了最精彩的枪战戏。

于堇排练时拿枪的熟练,为影片后续的段落不动声色地做好了铺垫。娄烨这次没有选择闪回,去回忆原著小说中所提到的于堇接受秘密训练的片段。集聚当下的设定,可能会让很多观众会产生困惑,但绝对不影响可看性。而最后的那场枪战戏,毫无疑问是本片的高潮,与黑白影像的搭配,激荡起几乎完美的化学反应,酣畅淋漓、一气呵成。

上海的巷弄没有在影片中缺席,摄影机随着不同的角色奔跑在狭长幽暗的走道里,忽明忽暗的灯光和飘忽不定的身影形成了一种很过瘾的动感,于堇带着不同的人奔跑着,或是在排练,或是在换衣服,是属于电影的另一种“动”,和黑白的静谧很好地映衬。即使没有枪战那么激烈,但同样能烘托出急促的气氛。

用黑白拍灯红酒绿的上海,也许是这次娄烨最让人拍案叫绝的尝试。贯穿始终,勾勒出一番模糊而朦胧的美感。

当观众的眼球失去了对于色彩的依赖感,这份黑白和不同种层次的灰,恰如其分的展现了那个和十里洋场的上海完全不同的极致简约。娄烨自称,不希望给人以假、华丽,充满着旗袍和西洋乐的感觉。他希望做减法,把目光更多的聚焦在每个个体和他们的感受上。

黑白的展示很好地避免了上海这片地域给影像所带来的不可确定性,手持摄影的摇晃和模糊处理都让观众融入跟在于堇身后的视角。不得不说的是最后的枪战戏,黑暗与明亮相对于危险和安全,光的表现力在黑白影像中被激发出惊人的力量感,声音亦如是。被占据了视觉的观众,更易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声音处理而感到惊悚。

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剧情和角色关系的看法。

(涉及剧透)

于堇,毫无疑问的主角,她会五国语言,拥有双重身份。在我眼里,她更像是一个没有性别之分模糊脸谱的人,既有男性的坚强气质和力量感,在枪战中她如一个无法被战胜的战士;也有女性的柔软触感,与谭呐相拥的一滴泪真是惊艳。她对待不同的人似乎都有自己特有的情绪和方式。虽然没有小说中那么多背景铺垫和心理描写,但这没有减少于堇角色的层次感。

影片中,侧脸的镜头占据多数,似乎我们永远看不到她的全部,就如巩俐老师在媒体发布会上说的,“于堇是一个内心柔软很善良的人,她不会去杀死一个失去反抗能力的人”。

对于这点,我三刷的时候专门注意了一下,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派来暗杀倪则仁(于堇前夫)的杀手们,在倪则仁已经无法动弹的时候临走前给他补了一枪,莫之因在杀掉白云裳后离开时也给白补了一枪。这补的一枪,更像是在那样一个变化莫测无法预知未来的世界里对自己的保障。于堇在最后看到小田切让饰演的日本军官奄奄一息时,没有选择补这象征性的一枪,是因为她心中的善良。

谭呐,一个文艺片导演,深爱于堇。

他会为了她挺身而出,会和莫之因为了她争辩,会在危险发生时第一时间想请去找她,会可怜兮兮的看着白云裳说她是不是在骗我,会愤怒地和莫之因打架说自己被利用。可爱而真实,在多重身份和迷雾一般的乱世中,他是于堇内心最纯粹的慰藉。

白云裳,于堇的镜像角色。相同的身世,同是出色的间谍,懂得如何在男人和情报之间周旋。影片中的白云裳,更加纯粹、简单,就是一个真心喜欢于堇的粉丝,完全不是小说中和倪则仁同居和莫之因暧昧的双面间谍。

她的样子看起来纯良无害,却会随身携带着隐藏的暗器防备,她会追着于堇的车子跑不断的请求,也会在莫之因诱惑和强暴她时,发出最激烈的反抗,是《兰心大剧院》里另一种鲜明色彩的女性主义。

于堇怜惜她,就像怜惜自己一样。一杯酒下肚,于堇抓住她的胳膊留夜,她迷迷糊糊的倒在床上说得不是情报和计划,而时对于于堇的喜欢和自己的身世,于堇抚摸着她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是为了情报还是真的自己也喜欢她。两人那段窗边拥抱真的绝美,不做作、也绝无色情之味。

《兰心大剧院》采用的“戏中戏”结构以及平行剪辑,已经有诸多影评有提及,在此不再赘言。而最后一场戏的超现实使用,更是将这种贯穿始终的结构推向了顶峰。被欲望的驱使的众人,在无法预测的事件发展中被裹挟着走,最后都忘记了本初。

上海七日,每个人都藕断丝连,也拥有着变化莫测的不同的身份,以及无法被看穿的迷雾背后的欲望。如那句“Ultimately it is the desire, not the desired, that we love.”——当无限接近欲望本身的时候,我们都不再是鲜明的个体,都是欲望的奴隶。

不断重复的舞台剧台词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交织出无数的黑白灰色暧昧不清的脸谱——是Saturday Fiction,是two-way mirror,是《兰心大剧院》,是那句“我一直喜欢你”。

《兰心大剧院》目前已经定档今年的12月7日。自此,没有多的话好再说,就等着它上映了,年度最佳华语片。

 4 ) 感谢导演让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觉醒了

而真正让观众意识到自己被文艺PUA,那就要感谢娄烨导演拍《兰心大剧院》了,让吾等小辈在59分47秒里清楚意识到,我们已经过了被文艺PUA的年纪。

黑白片,非常奇怪的色调。不黑不灰,质感诡异到发紫,不是黑泽明那种熟练运用色彩后呈现出来的黑白质感。应该是后期调试出来的土洋效果。

整个片子观感就是:土洋。

土洋的爵士乐,晃到让人想吐的镜头,作死的字幕(没错,就是word文档里那个新宋体,真正作死的是排版),娄烨导演用自己的审美,按着头强行给观众吃安利。

幸好这部片子被撤档,大概是没有机会上院线。否则为了30几块的票价和“来都来了的电影院”,度过比山鸡寂寞的120分钟,说不好会不会打群架。

巩俐是个好演员,可不代表巩俐来了就是个好片!她这几年烂片没少接。她仿佛顶着个姨妈综合症的面瘫脸,毫无神采和剧情需要是两码事。赵又廷像网吧里呆久了,空洞,没有戏味的脸,叼着几根破烟强行装X。

噢,还有那没完没了的雨——这些装X导演,为了艺术的壳子尽坚持些反人类的癖好,根本不管人家受得了受不了。

又是戏中戏,文艺片导演说不好故事又想学人家诺兰玩非线性叙事?夜晚它不美好吗为什么要给自己添堵,小荷尔蒙片它不能够身心愉悦吗。

这部《兰心大剧院》才真正让影评人不知道从哪里骂起,因为它从头到尾没有信息量,演员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影迷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就好像过去的59分钟47秒观影过程里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看了个寂寞。

枪战?那都是亮点了啊?枪战能升华出个什么?还玛丽花大女主嘞。真的看够了小资风味的伪精致。电影是造梦的话,导演这次造了一个做作的梦。

这就是该死的文艺片。油腻的创作者用艺术的噱头PUA广大年轻的小青年。他们掏钱坐在沉默的屏幕前,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因为看不懂创作者本就没有完成的剧本,为此苦恼,陷入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涵养不到家,是不是自己火候太欠,摸不到艺术的边。

这些文艺片导演老觉得观众非得为自己那点自大狂的审美买单似的。哪来的自信,就凭几个柏林威尼斯搬回来的铁破烂吗?完全没有敬畏心。

谁说艺术注定是枯燥无味的。你看看过去的大师,谁是这么搞的。哪一个作品不是有血有肉的?比如黑泽明。所以我们管空中楼阁叫什么?反正不是艺术。

不过年轻人吃这一套。年轻人相信,看不懂的,不喜欢文艺片的人都是俗物。片子越闷越艺术。这就是思想怪圈。笔者曾经也这么过来的。后来等你见过高山之后就会明白,原来过去信奉的不过是年轻。

 5 ) CineCina专访娄烨&马英力:每个人都是棋子

《兰心大剧院》剧照(于堇抵达上海)

CineCina:《兰心大剧院》(以下简称《兰心》)开头的一段和电影后面不是连贯的,它是单独的一段开始,但是它为电影设定了一个基调。先是排戏,然后直接连上了于堇和谭呐逃走这样一个似乎是真实的情况。您能不能说下开头这段,因为它是单独的,在于堇到达上海之前,也是片头字幕出来之前的一段。

娄烨:对,实际上从开头就告诉观众时空状况是迷惑的。原来你认为的真实的或者虚构的空间,在这个片子里是没有界线的,可能这是第一个信号,然后是按照这个来做。

CineCina:我们之前(回顾展)放了您从《苏州河》开始所有的作品。对我来说,《在上海》是一个很有趣的片子,但是很少人会讲到。

娄烨:就是那个纪录片。

CineCina:因为那部纪录片也是在说一个镜头里外的虚构和真实,里面有一段就是在外滩拍路人,摄影师被追着打,然后他拿着摄影机跑。

娄烨:对。

CineCina:这个让我想起《兰心》开头他们打完然后逃跑的一段。

娄烨:(笑)对。

CineCina:摄影机其实那个晃动,那是曾剑(拍的)吧。

马英力:对对对,那个⻆度,还真是(曾剑)。可能是一个习惯性的机位。

娄烨:那个晃动,也是曾剑拍的哈哈。

CineCina:那次是他第一次和您合作吧?就是摄影上的。

娄烨:对,摄影上的,短片。当时他刚毕业,等于是拍了这个短片,然后第一次是《春风沉醉的夜晚》嘛。

CineCina:因为我自己对戏剧很感兴趣,想先问这个戏中戏的部分。大家都在说《兰心》是改编虹影的小说,我也读了。其实戏中戏的部分是改编日本横光利一的《上海》,好像没有中文版,我还在找。

娄烨:有一个(台湾出版的),但是翻译得不好。

CineCina:它讲的是一个左翼的故事,为什么要这么设定?当然它在情节上和整个电影是有呼应的,但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工厂罢工、左翼青年秘密聚会这种(故事)?

娄烨:我理解的当时的状况就是会排这样的。它也是一个和整个《兰心》文本的呼应。实际上这个《兰心》还是比较中产的,因为它是剧院、酒店、艺术家、商人都是那个阶层的,所以就是说实际上戏中戏补充了了这个阶层以外的,这个信息还是比较重要的。如果说 你注意的话,实际上全片还有两个地方是(这个阶层)之外的,就是有一个烤火的妓女和洗衣房,这个实际上也是处在《兰心》故事阶层之外的。

CineCina:就是索尔在酒店里——

娄烨:在酒店里他走过酒店背后的洗衣房和烫衣间,然后还有一个出门的时候就是有两个烤火的妓女,这些对我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补充信息,对整个背景啊...

CineCina:也是一种生活感觉吧。

娄烨:比如说(戏中戏)那个工厂的状况实际上是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在1941年的时候整个上海的色谱。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彩色片,它不是表面的颜色的色谱,它实际上是另一种色谱。而你把表面颜色去掉以后,它可能就是说那个色谱就更需要特别严谨,就是一个层面都不应该丢失的那种状况,包括左翼话剧、左联的那些作品,礼拜六说实际上是左联对面的。

CineCina:对,他们批判的是礼拜六派。

娄烨:对。这个实际上就是我说的《上海之死》不是虹影最好的小说,但是它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小说,不管她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她在梳理现代主义开端的一些文学流派的线索(马英力:起码我们是这么读到的),她可能是无意识的。她起的名字,于堇啊,莫之因啊。对,就是这些潜意识的。从作者⻆角度来说,潜意识的那些梳理,包括女性主义的梳理,不管她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但是这个信息从作者⻆角度来说,它就是在那的。我的意思,包括英力的剧本,实际上是从这个界面开始工作的,这是开头,然后就从这里发展。那么就是说它自然就是回到那些它的来源比如说左翼罢工、罢工的背景,这个是多次提到的。包括女性主义的一些,就是女性的身份;她的身份是多重的,有一些是被隐藏的,然后包括她的镜像人物,这都是实际上是来源于渊源的。

《兰心大剧院》剧照(于堇)

CineCina:电影中有一个很大的改动。《上海之死》里面,当时给我一个读起来觉得有一些失望的地方是开头就说了于堇的死讯。

娄烨:啊对对对,好像是的。

CineCina:然后有一段讲她的观众都去送她最后一程什么的。

马英力:应该说算是个倒叙。

CineCina:对,是个倒叙。那么电影相当于是保留了悬念吧…

娄烨:《兰心》基本上是顺叙,线性叙事。只是这一线,它是多义的。它实际上是双重或多层的。表面上的线性,星期一到星期六。但实际上这中间你看到它过去了,我没改变这时间线。然后你看到同时发生的其他线性的东西。就是说,把整个影片放在一个时间线上,就是进行比较单纯的线性叙事,比较单纯的平行剪接。其实这个计划是这样,没有用很多别的技巧。

CineCina:电影里面反复提到过舞台的一个模型。看到后来观众会知道,这个舞台是按照那个船坞酒吧来做的,这样也连接起了真实和戏剧。

娄烨:对,(舞台)基本上是复制的一个实景。

马英力:今天有一篇文章你们看到没有,这个我也是人家发给我,就是对照你们现在说的这些事情,“你不知道的文人故事”,包括郑振铎什么他都一一对起来。

CineCina:我看到您写的导演的话(director’s statement)有说《兰心》是和礼拜六派的一个对话。

马英力: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英文片名(Saturday Fiction)一直不愿意改。

CineCina:我不知道有没有一个关系,礼拜六派其实后来他们也有拍电影什么的...

娄烨:对,他们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杂的,对非常流行的也非常妥协性的那种流派吧。它有最初的文学类型的出现,就是什么神怪啊、侦探啊,这是最早的,是特别靠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实际上《上海之死》是比较偏向于那样的一种,或者说它是一种梳理性的小说。

CineCina:原来虹影说她《上海之死》是一个旅馆小说。在《兰心》中现在是相当于把整个战场放到了剧院。对这个您有什么想说的?

娄烨:小说是开头,一般都是开始。就像比如说旅馆小说是个概念,礼拜六派是一个概念,黑色电影也是个概念。但是实际上工作的时候,我就希望把这些东西都先放在一边,最好不要有先入为主。不是说,“哦,这是一个黑色电影,然后我们按照黑色电影语言来做”。我觉得从实际的空间开始,实际的故事开始,人物开始。

CineCina:我也注意到王传君和黄湘丽,就是莫之因和白云裳的演员。他们两位演员最近也有(演话剧),像黄湘丽之前出名的就是话剧,孟京辉的那些(《一个陌生女生的来信》)。

娄烨:对的,她一直在演话剧。

王传君最近也参与到一些话剧(《抄写员巴特比》),您在选角上是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吗?就是可以有一些话剧演员。

娄烨:这个影片的阵容,实际上是要考虑话剧因素的。比如说有话剧舞台经验的演员是需要考虑的。还有就是明星,最好是个明星来演。假装明星是最要命的事儿。

《兰心大剧院》剧照(于堇与谭呐)

CineCina:赵又廷这个角色,原来小说里他的角色可能没有那么重要。我个人感觉是谭呐这个人物,好像是整个电影里面他唯一一个任务可能只是完成这个戏。他没有一个政治上的或者其他的意图。全剧中他可能是主动性最小的一个,我不知道您是不是这样想。

娄烨:他可能是比较被动、被卷入的一个人物。

CineCina:他的表情有点,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木讷,就有点他不知道在发生什么的感觉。

娄烨:他是一个棋子,他自己说的。

CineCina:因为其实所有人都是棋子对吧?

马英力:但他是觉得自己是比较没有意识的。而且我觉得被动这个词比较准确,因为其实娄烨以前电影好多角色都是特别被动的,比如说《紫蝴蝶》里面刘烨那个角色,就是被历史卷进去。

娄烨:他比如说他是其实想成为像于堇这样的人的,但是他成不了。他是支持工人运动,但是他又不可能到第一线去。

CineCina:而且他还需要莫之因的钱。

娄烨:(笑)啊对。然后他是支持左派的,但是真的左派上街了,他可能还有点害怕。他是可以为爱情献身的,但是到死亡面前他还是回来了。就是这么一个(角色)。我觉得他是比较接近礼拜六派的。(笑)

马英力:也是接近真实的。我觉得对吧,其实世界中哪有那么多都是英雄,都是很知道自己命运的人。(谭呐)这样的人可能是大部分人。

CineCina:《兰心》还是维持了很多和之前片子一些关联性。主题或者叙事上像《紫蝴蝶》。竖排的那些大的字幕其实《春风沉醉的夜晚》里面有用到。因为我自己是上海人,所以对里面字幕所指的整个上海的区域、街道都很感兴趣,您把路名都写出来了,但好像英语字幕没有翻。

马英力:因为翻出来也没有太大意义了,他们也不懂。

娄烨:太复杂了。

CineCina:但其实我觉得是挺有趣的,因为不单单是知道他是在日租界还是法租界,它还有一个整个空间的指向性。因为这部电影是讲“孤岛时期”的上海,所以没办法完全用当下的上海去进行拍摄,对吧?

娄烨:但也会是具体的地点。

马英力:都很具体。

CineCina:之前听说有一个很长的长镜头,好像最后在电影里没有看到。

娄烨:实际上就是那天发布会的时候,他(赵又廷)的感受,因为演员都没有看过所有的。基本上我是全片都是长镜头工作,所以有特别长的,又廷他没合作过(可能就不太清楚)。

CineCina:在舞台上他要先喊开始,然后他走到后台和其他人员打好招呼,他再走回来,这个很适合用长镜头来表现。

娄烨:整个排戏都是用特别长的镜头。

马英力:但是剪辑的时候不一定就是说全都保留长镜头的原始长度。

娄烨:对,也有长的保留的。

CineCina:就感觉这次好像剪的节奏算挺快的。

娄烨:节奏是很快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也很快。

CineCina:对,但因为我看了小说,我知道谁是谁。

娄烨:就是观众跟得上吗?

CineCina:对。但我觉得速度其实快的话,就像一个人进入到这个世界里面,它是有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事件都在发生,他是不清楚的,就观众其实也有点被扔进叙事的感觉。

马英力:感觉是纪录片。

CineCina: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点,就是第一次转换是两个主角开始表演,各点了一根烟,有两个点烟的特写,然后就移到了另外一个咖啡馆,是他们真的是在谈事情,莫之因在外面监视他们。这段相当于是用了一个特写或者别的去过渡,是一个真实和虚幻的转换,我觉得这段印象比较深。

娄烨:对,他其实走过去,已经过去了,已经是那边了。

CineCina:就完全没有一个界线。

马英力:就是叫无缝连接,戏里戏外。那只是一次,后面其实还有很多次,可能是因为是第一次你就会觉得比较印象深。

娄烨:它是线性的,但实际上它的空间、它的含义一直在变化,然后你找不到转折点。

CineCina:导演的话还提到您小时候父母都在兰心(大剧院),您在后台有看到过这样排戏。是不是这个有促使您把剧院做成这么重要的一个地点。

娄烨:是的,当时看小说的时候,因为小说是关于剧院,也有舞台的表演,当然是直接触及记忆的,就是马上就知道从根源来说,当时就觉得是可以做的一部电影,因为它和你自身有一点深度勾连,所以就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就是说这是可以工作的一个东西,事实上也是这样。

CineCina:问题就差不多了,谢谢两位。

2019年9月 于多伦多

————————————————————

10月25日 8:40pm

The 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Theater

CineCina大路电影节将为大家在纽约

带来惊喜放映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赶快点击下面的链接购买吧

//www.hisquare.com/#/activity/447

 6 ) 他从来也不是当红的、热闹的、取悦观众又受人之托追捧的

作者:NoNoNos

对于娄烨影迷来说,恐怕过年都不能和一年看两部娄烨新片相比

继年初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参与柏林展映之后,娄公子再接再厉,带着新片《兰心大剧院》登陆水城参与威尼斯主竞赛,顺便实现了个人导演生涯欧洲三大A类电影节全入围。

赛程尾声,整个威尼斯电影节远不如刚开始时那么人潮汹涌,对于所有的媒体、所有的影迷来说,真正重要的电影就只有一部——娄烨《兰心大剧院》

第六代导演中作者风格第一人,“巩皇”巩俐加盟担纲女主角,赵又廷出演她的恋人,话剧女演员黄湘丽首登大银幕,四国卡司囊括小田切让、中岛步、帕斯卡尔·格里高利

《兰心大剧院》的主创阵容亮点太多太多,将人们的期待值拉到最高。

后文含一小部分高能剧透,慎入!!!!! (主要是“01”篇,可跳过或眯着眼看)

《兰心大剧院》主要改编自女作家虹影的小说《上海之死》,取材日本作家横光利一的小说《上海》,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一个礼拜内发生的谍战风云。

01

消失四年的著名女演员于堇(巩俐 饰),为了出演话剧《礼拜六小说》从香港风尘仆仆地回到上海。

名伶返沪,谣言四起,人人都想知道她回来的真正目的

《礼拜六小说》这部戏的导演谭呐(赵又廷 饰)是于堇曾经的恋人,坚信她必然是忘不了自己和这出戏。

谭呐的朋友、编剧、日方汉奸莫之音(王传君 饰)却咬定了于堇是为了回来救汉奸潜伏倪则仁

她的法国养父弗雷德里克·休伯特(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饰)清楚,她是为了同盟军的情报任务而回国。

但是养父的犹太养子、和平饭店的经理索尔(汤姆·拉斯齐哈 饰)却对她心存怀疑,24小时对于堇实施监听…

日方情报头子古谷三郎(小田切让 饰)在酒店大堂见过一次于堇之后就神魂颠倒,被她和自己亡妻一样的面容深深吸引。

她的粉丝白玫对她穷追不舍,几番用前夫的消息诱惑于堇,两个人相处时久,竟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爱情、欲望、情报、阴谋的漩涡之中,于堇一刻也不能懈怠。

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回来的真正任务,在上海这座“孤岛”中,寻找乱世最后的救赎。

02

《兰心大剧院》看上去只有两条情节线索:一部戏、一封情报

整部电影的事件跨度也极为短暂,从1941年12月1日到12月7日,仅仅一个礼拜。

娄烨也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剪辑方式,从头到尾只有简单的平行剪辑,似乎符合娄烨对于原著小说《上海之死》“极简主义”的形容。

但是由于历史背景过于复杂——英法租界的权力博弈结构写几百本书都讲不清,牵扯的人物身份都不单纯——每个人都是双面甚至三面间谍。

再加上娄烨对于虚实叙事暧昧地处理,给观众的观影设置了相当的门槛,许多外国影评人大呼看不懂。

除去前面两点,第三个虚实混杂交替叙事的特点,恰恰是本片的魅力和炫技之处,也是娄烨之所以为娄烨,《兰心大剧院》是为作者电影而不是强调戏剧冲突的谍战类型片。

本片一开头,是1937年1月,赵又廷饰演的谭呐带着剧团和巩俐饰演的于堇排练《礼拜六小说》的场景。

两个主角坐在咖啡馆试探地聊天,旁边的人群随着萨克斯风吹奏的舞曲自由配对、翩翩起舞,明亮的日光从窗口照进来,一切显得这么真实。

但是身为导演的谭呐,突然喊卡,音乐起晚了,重来。

于是全剧团重新走步,于堇再点上一支烟,一切倒带一般再次发生。

但是很快一个胖子模样的人闯进来,带走了于堇谭呐追上去,一行人从台上逃到台下,一场迅疾的谋杀之后,一对恋人牵着手逃到远处。

1941年12月,巩俐回到上海,为了《礼拜六小说》的首演之夜和剧团排练。

相似的情景再次出现,舞台上模拟出一个烟雾缭绕的咖啡馆,群众演员起舞,于堇谭呐抽着烟聊天。

突然下一个镜头,两个人开始以现实中的身份继续聊天,剧场的小咖啡馆变成的真正的咖啡馆。

如此几番,观众开始对每一个镜头都产生不信任感,这究竟是发生在《礼拜六小说》的舞台上,还是现实中?

于堇此时的表演,究竟是因为她是一个演员,还是因为她是间谍?

于堇谭呐的依恋,是由戏生情,还是逢场作戏,亦或者出于同盟间谍的政治考量?

于堇白玫之间你进我退的游戏,早已超越了粉丝和偶像之间的关系,白玫在舞台上下,逐渐成为了于堇钦点的B角…

03

但是消化了一天、和剧组的主创深聊之后,会觉得《兰心大剧院》是一部难以现在讨论的电影。

某种程度上,和这部电影最为相似的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敦刻尔克》,而不是许多记者对娄烨提问时对比的《第三人》《神圣车行》《卡萨布兰卡》和《无耻混蛋》

这不是一个在影院造梦的过程中试图改变世界的电影。

诺兰娄烨讲述的都是人人已经知道结局的故事——英国成功实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所有同盟国间谍都默契地隐藏了共同获得的情报,让珍珠港突袭事件发生,将美国扯入二战,掣肘日本,从而破解亚洲困境、上海“孤岛”之局。

两者所做的,都是通过对时空的调度,人工制造悬疑感,将观众放置到主人公所在的境地之中。

诚如娄烨所说,他一直以来创作的母题,并不是某种都市空间、某个年代的风情画卷、某段感情、某种历史解读,而是人作为个体的困境

如果要讨论《兰心大剧院》巩俐脖子上淡淡的伤疤,舞台上爵士风格的萨克斯风曲,兰心大剧院后台迷宫一般的布局,未免有些将娄烨降格到匠气的层面。

如上所述,《兰心大剧院》本无所谓剧透,但是它又是如此的混沌和庞杂,无法不通过举例具体的场景和对话来分析。

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所能分享的只是感受和情绪,只能是对一部作品、一个项目、一群人选择的理解。

而这种思考达到的不是赞美或者批评。

对于我或者很多影迷来说,对于娄烨作品的感情是在这么多年的观影经验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与其说喜欢他的风格和视角,不如说在一部又一部的电影中对这个人产生了理解和接受。

许多人提到《兰心大剧院》,以混淆的叙事、黑白摄影、无配乐等为例,力图论证这是一部人们从未见过的娄烨电影。

但真的是这样吗?更多的人看完本片,感受都是“还是我们熟悉的娄烨”

04

同样是还原历史,阿方索·卡隆《罗马》力求一种穷尽技术和物质的精确建模,目标是和导演本人的回忆亲密无间,是我为之倾心的高级奇技淫巧。

娄烨就表示,自己并不喜欢《罗马》,认为突出摄影的高超毫无意义,更反对这样一部剖析各个阶层的电影,用那么昂贵小资的摄影机

我们在聊天的时候,将他的选择称为“反《罗马》的光影”,他追求一种“坏的影像”、“坏的光”,不饱和是历史的质感,黯淡是回到那个年代的光线条件,模糊和虚化是制造记忆的粗糙质感…

这些往往都是在后期上花了大精力、大价钱的,不过是一种作者的审美和选择。

IMDb5.7的评分不重要,场刊得分没有名列前茅也不重要。

娄烨什么时候成为过场刊的宠儿?

烂番茄50%的新鲜度也不重要,他从来也不是当红的、热闹的、取悦观众又受人之托追捧的

只看一遍《兰心大剧院》是不够的,不够去体会每一个场景灰度的明暗对比,不够去揣测每一句台词背后的政治利益捆绑,不够去度量每一场戏艺术指导的良苦用心,不够去欣赏每一个戏骨在本片中火花四射的演技对决。

现在参加“威尼斯娄烨作文大赛”为时已晚,我也无意成为最懂娄烨的人。

只能期待本片12月7日国内顺利上映,可以更多的人都能欣赏到娄烨这部《兰心大剧院》,看到一段历史,看到一些人的命运。

 7 ) 眩晕剧院

一周以后,面对日本搜捕队,于堇将会回想起秋兰回到船坞酒吧约见谭呐那个近在眼下又仿佛相距遥远的下午。

其实构建悬念时,放在箱子里用来捕“狮子”的“麦格芬”到底有没有,本无所谓,只要有个箱子在那放着就够了,但如果最后一定要确认麦格芬是否存在,那么其最后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确认狮子是否真的存在,有后者存在,就有前者存在,反之则无。

兰心的结尾,一封揭露真相的电报让我才一下明白了到底这伙人到底在搞什么至关重要的情报,从史实上看,日本最终还是成功偷袭了珍珠港,所谓套出至关情报的任务,最后当然是无甚作用的白忙活一场的失败,不过从套出情报的结果来说,任务却成功了。

在足够可信的史实和电影叙事的情报结果上回溯,如果情节中,早于结尾就得知这伙人是在套取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则意味着“狮子”的真存在,作为观众的隐藏接收者一直都知晓各方势力的全知反讽结构下,可以一直共情受各方势力觊觎,且都想从中渔利或铲除或保护于堇。作为主要聚焦,可以强力介入各方角力并大幅度强化故事的悬念,其间无论临时聚焦于哪方势力或哪个角色产生聚焦的偏移,都不但无损于主线,且又会助推叙事推进,又可以让整个故事的张力在不同的分述层面上扩展、延伸并有效凸显并强化主题。

而娄烨在《兰心》的实际处理上,无限悬置了这个意料之中的客观史实结局(故事语境),上文设想的理想式全知反讽,就不可避免地必然存在一丝似有若无的主观神秘底色(导演意志),悬念因为不能确认“狮子”的存在,也始终似有若无。基于“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史实不确定,“机关算尽太聪明”的所谓任务成功,总会使装载悬念之“箱”,充满着一定要“打开验证”才能确认其中事实奥秘的薛定谔眩晕历史背景下概莫能表又讳莫如深的情欲与时代洪流下不能自已但又想对抗命运的飘零个体

戏里戏外、历史与现在、帷幕的两侧、不同的你我.........但凡能从概念精神产生或历史剧、或现代剧的现象实质,理解上的真,则实然地需要主客一致,而就作为观察者的观众也就是我们,和作为表演者的《兰心大剧院》里的演员们也就是他们,在感觉上则存在着天壤之别。对于观者来说,当我们产生理解感觉的时候,就是观察结束的时候,但对于表演者来说,当他们产生感觉理解的时候,表演才刚刚开始,其间存在巨大的理解鸿沟,让戏中戏里所有角色不断转换的身份(主动与被动)、视角(观察与表演)与立场的入戏与出戏成为理论上的可能,脱离身体、经验和任何共识,只能孤独地只身前往所谓美学追求与作者性无尽摇晃,与不漏峥嵘的苦痛扑克脸表演组成的无尽转换的眩晕之中,这或许恰好可以搭配娄烨晃到天荒地老、晃到海枯石烂的极致HardCore的视听语言产生的眩晕

而当想探讨电影主题时,可以发现,经历九死一生才逃离纳粹魔爪来到异国为正义事业奋斗的贾昆(汤姆·拉斯齐哈),终究还是逃不过二战中大多数犹太人“挖了蘑菇累死”的宿命,与身死他乡终究成为了 无面者-No One 的结局,所以《兰心大剧院》中,一众角色费了九牛二虎又苦大仇深的力量,就挖出一朵蘑菇,最后全都累死的惨淡,或许也可以视为娄烨对情欲终将迎来悲凉孤寂的收场,进行了一次无可奈何的反讽。

Valar Morghulis

 8 ) 它属于当下,而非历史

作者: pASslosS

1937年至1941年的上海被称为「孤岛」。《兰心大剧院》就聚焦于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的一周,即1941年12月1日到6日

在保留原小说骨架的情况下,导演娄烨和编剧马英力虹影《上海之死》进行了两处较大的改动。

一处是改写了小说结尾(且在形式上摒弃了倒叙),另一处则取材日本作家横光利一《上海》,用其中「五卅反帝示威游行」的相关内容替换了原作的戏中戏部分。

《兰心大剧院》的戏中戏迷幻如《首演之夜》,主角于堇也似《女煞葛洛莉》影片并没有构思一个简洁而易于理解的叙事,反而陶醉于混乱的时间节点,以及一个焦灼滚烫的上海空间。

进入《兰心大剧院》的第一个障碍,是人物。

尽管这是属于于堇(也属于巩俐)的独角戏,但如果没有其他人物,于堇这个角色就无法被托起。

在电影的前一个小时,每一个场景都会引入新的信息,每一段对话都至关重要。也正因为抛出的脉络过多,于堇最初给观众的感觉是神秘而不连贯的,这个复杂的人物,似乎很难捏合与自洽。

于堇的前夫倪则仁(张颂文 饰)是国民党,此前替日本人做生意,发战争财,被利用完之后遭到陷害,被日本人关进了监狱。

莫之因(王传君 饰)不觉得于堇单纯。

他是文艺圈人士,也是谭呐的戏剧制片人,但其更深层的身份是汪伪政府的情报员,一个狗汉奸。所以当他听说于堇回来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她要从日本人手里救前夫倪则仁。

白云裳(黄湘丽 饰)在日本留过学,学的是日本文学和戏剧,还做过记者,可以说是经验丰富的文化工作者,但她却是国民政府的情报员。与此同时她还是于堇的头号戏迷,并和于堇有了暧昧不清的关系。

盟军间谍这一条线有两个人。

华懋饭店经理索尔·夏皮尔(汤姆·拉斯齐哈 饰)既是盟军间谍,也是犹太人。他的家人被关在集中营生死未卜,所以他留在上海会更加安全。

于堇的养父休伯特(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饰)是法国人,是同盟国间谍头目。他早就盯上了日本军官古谷三郎(小田切让 饰),这个日本人的亡妻与于堇长相相似,所以他需要与于堇合作启动「双面镜计划」来破获日方情报的关键信息。

这三个人看似是一条船上的蚂蚱,其实互不信任。索尔在监听于堇的一切动向,休伯特并没有告诉索尔自己的终极计划,于堇也不知道自己正在被监控。

片中两个日本人的角色截然相反。古谷三郎是密码破译专家,这个人物是非常迷失的,他沉浸在对亡妻的思念中,并没有专心投入到这个混乱的当下。

梶原(中岛步 饰)则忠诚于日本帝国,直到最后一刻都在履行任务。

片中人心的真假难辨的确有点《色,戒》的味道,尤其是于堇,她既是大明星也是间谍,一个极度曝光,一个极度隐匿,这两个身份非常割裂,每个人看到的「于堇」都不一样。

在情感关系上,她是前情人,也是曾经的妻子,还有一个「爱她+想成为她」的白云裳。

白云裳分不清自己喜欢的是于堇还是芳秋兰,而于堇面对这三人时,到底是逢场作戏还是真情流露也成了谜。

到了后半段,人物的复杂性终于晕染开来,有明有暗。明的部分来自叙事的驱使,暗的部分来自本性的觉醒。

于堇的能力在于与人相处时的滴水不漏和游刃有余,巩俐的能力则是演好一个穿梭在历史里的演员,这是一个演员在饰演一个演员。

如果说巩俐的角色是有能动性的,那么赵又廷饰演的谭呐便与她截然相反。相较于莫之因的龌龊和虚伪,谭呐表现出的是一种文艺气质下的懦弱。

他在片中说自己是棋子,这不假。谭呐是时代的棋子,情感的棋子,也是娄烨的棋子。

棋子的本质不是被摆布,而是「无作为」。

《兰心大剧院》的英文片名Saturday Fiction,其实就是「礼拜六派」,放在当下,这应该就是偏主流、偏取悦、乐于躲进安全区的一个派别。

礼拜六派虽轻浮,却能让观众舒适,是更容易被买单的。

在当时,左翼话剧与「礼拜六派」是对立的。不过谭呐作为剧作导演,把芳秋兰潜伏在日本人的工厂,以及暗中组织工人罢工的内容写进戏中,这说明他心底里是站在左翼一边的,尽管实际行动上矮了一截儿。

那么跳出影片内容,如果把整部《兰心大剧院》看做一次对主流和商业的「取悦」,那么娄烨可能也在其中藏了一些「不妥协」因素。娄烨此前也说过这部影片可以看作和「礼拜六派」的对话,这里面多少有点自我嘲讽和对照当下的意味。

此外,片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只有和于堇和白云裳,但就是这两个人物,把《兰心大剧院》的女性主义元素拔高到了一定程度。 白云裳也是间谍,但她没有于堇隐忍神秘的一面。

她第一次出场时,就面对于堇把「能说的/不能说的」一股脑儿都说了,这说明白云裳的「梦想身份」不是间谍,而是于堇,只不过于堇和芳秋兰刚好都是间谍。

于堇和白云裳的感情线是影片中看似突兀的一段情节。「百合之爱」其实不能定义二人的暧昧,她们之间是出现了超越桎梏的共鸣。

于堇和白云裳之间的信任是最为独特的,几乎只基于女性的共性,而不是利用和交易。

这其实也是角色选择上的胜利,被称为「独角戏女王」的话剧演员黄湘丽太适合白云裳这个角色了。

《兰心大剧院》的后三分之一最为精彩,表演性和叙事性都被枪林弹雨切断。没有人能走出这一夜,带着宣泄和终结意味的大雨里包裹着子弹,他们也看不到自己的行动会如何影响整个世界的进程。

影片中其实有一处文本上的巧合,因为在日方密码破译中「rain means crisis」。

在影片风格上,为了让观众集中注意获取信息,由手持摄影机拍摄的《兰心大剧院》选用了黑白色调,只采用平行剪辑,而且没有配乐,个别场景就像是舞台角落的特写,只有通过流动的摄影和角色无休止的行动才能生效。

不过哪怕没有时间线上的小把戏,《兰心大剧院》也绝不是那种「易读」的影片。娄烨用空间戏法把时间「糊」在了一起,一旦将开头和结尾相连接,观众就会看到一个高速转动的巨轮,舞台空间和电影空间彼此叠合,彻底混淆了虚实。

摄影师曾剑选用了高感光度的摄影机和大光圈镜头,画面对比度较高,但关键细节不打折扣。

娄烨的说法是,相较于《罗马》,自己的影像是「劣质」的,没那么中产阶级。 但娄烨的「劣质」并不意味着毫无顾忌,因为他的影像是自洽的,且拥有自己的美学系统。这种「劣质」恰恰具备反抗意味。

其实娄烨在黑白电影里所展现的美学逻辑与其过往的风格是高度统一的,其挪移快速却帧率不高的长镜头一直存在「读取障碍」的问题,这一次,这种障碍依然被保留。

它不会以《罗马》的「精准和清晰」为标准,影像的灰度可以有残缺,而画面截取哪一段「灰度信息」完全取决于艺术表达的需要,而不是向所谓的完美影像靠近。

在电影形式上,娄烨也对精英审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

他在采访中说,片中的「戏中戏」其实就是供中产阶级享受的东西,所以他才要在于堇的上海时间中填充上海的另一面:烤火的妓女,酒店背后的洗衣房和烫衣间……这些内容无法在谭呐的舞台上出现,但在《兰心大剧院》这部影片里,它们可以存在。

《兰心大剧院》中其实还有一处意外的延伸,而这也是唯一一条与于堇没什么瓜葛的情节。 犹太人索尔和自己的家人都是二战大屠杀的受害者,但法国人休伯特却愚蠢到想用一本1774年出版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拉拢索尔。

休伯特之所以认为这本书珍贵,是因为书中有一段尼采的亲笔评语。但作者歌德和尼采都是德国人,而且在二战期间,尼采一直被与反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捆绑在一起,所以索尔当然会感到被被冒犯。

计划失败后,休伯特将这本视若珍宝的书随手丢在上海街头的垃圾堆,可见他对战争的失望。

台上的于堇是戏中人,是中产阶级在战争年代的灵魂参照物;台下的于堇则戴上面具,走进历史的舞台,延续了她的表演性。

她在各方势力中周旋,却没有一个「恨之入骨」的人物核心,就像她对待前夫的方式——前夫不是什么善类,但因为她念旧,所以还是要救。同样的,谭呐懦弱没有行动力,她也并不嫌弃他的爱意。

她对思念亡妻的日本人不忍多开上一枪,相较之下,汉奸却对被他杀死的白云裳狠狠补上了一枪。

她把休伯特当作敬重的父亲,当她知晓索尔的处境,也会在别离时希望他保重自己。于堇的道德和人性是具备超越性的,她看似被各种因素绑架,却有翻盘的能动性。

娄烨塑造的于堇与《间谍之妻》苍井优饰演的福原里子形成了有趣的对照:她们恰好是战时女性的两种面孔,前者在场,后者无法在场。

作为一个与「时代、政治、艺术」互为镜像的人物,于堇的「戏」不是虚与实的嵌套,而是熟练的日常。多重身份带来骗局的交叉,「自我矛盾」和「与外界的矛盾」均由此衍生,而它也将是人之本性得以流出的唯一洞口。

于堇身上爬满了时代的影子,在顺从的同时也撕开了它,而这或许就是《兰心大剧院》最珍贵的那一部分——这部电影属于当下,而非历史。

 短评

我真的很不喜欢看王传君演戏 模板 演的都一个型 还自以为清高的不得了 俩男主的演技都尴尬 虽然我很吃赵又廷的颜值

8分钟前
  • Nvhuhfgjkgg
  • 还行

我的兰心大剧院呢???孤独者的赞歌,这镜头走位,很有味道了

10分钟前
  • 迈克尔逊干涉仪
  • 力荐

首先要赞许娄烨商业转型效率之快,其以往用于作者表达的手持镜头,极为精准的在《兰心大剧院》里找到其全新定位。并在重场追捕戏中,起到了极为重要氛围营造作用。但脱离“奇情剧”之后,娄烨导演能力的不足也在本片中被暴露无遗。室内空间感的凌乱,戏中戏设定与谍战故事的牵强附会,作者特征在情感戏表达上的冗余,甚至黑白影像下对于光影的单调设计。这些问题在以往人物情绪为主导的剧情中,可以有效的被弱化或忽略。但如今放置在典型的悬疑谍战类型片中,戏剧性成为叙事核心,这些元素恰恰是其表达的重要途径。导演也企图通过巩俐的大女主人物,来规整情感脉络。但《兰心大剧院》毕竟是类型故事。当娄烨决定以“孤胆英雄”式的决战做结之时,就注定了其作者电影时期的创作惯性的失效。对于娄烨的商业转型,虽然值得期待,但确实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4分钟前
  • 土嗨八贤王
  • 较差

娄烨的电影总是阴性的,母性的,淋淋漓漓的,黏黏糊糊的,就好像下雨天来月经,潮水涌来,危险四伏,即使没有子宫,也可以用相近频率,一起痛苦共振。

1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在开那么多枪、死那么多人这件事上,娄烨赢了。《兰心大剧院》比我想象的要狗血和商业,但这不妨碍它透过双面镜计划给观众制造观影障碍。最简单的例子,王传君裤子都没脱,一秒钟黑夜到白天完成了转场。这个转场似乎比之前的剧场排练和现实空间更难辨认,因为枪战高潮来得太直截(“这里很危险!”)娄烨的排练现场并不像是排练,而是现代电影的片中片。这种抽离感,如同置身二战风暴的上海孤岛。每个人都兼具多个身份角色,两个主场景华懋饭店和兰心大剧院,都在上演着催眠入梦的明暗戏码。

22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潇洒倒车走人的结局不好吗。

24分钟前
  • 头晕脑钝钝
  • 推荐

娄烨民国三部曲都扣着谍战这个主题,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开场前还在想,我大概是少数几个03年也在戛纳《紫蝴蝶》首映现场的人。当年确实喜欢不起来《紫蝴蝶》,今非昔比,倒是真的沉醉在了娄式氤氲感里。Saturday Fiction,点其实在“fiction”。舞台剧也好,黑白影像也好,戏中戏也罢,其实都是虚实角力两种运动情态,但情态背后欲望是实体,也是娄烨电影里一切动作原发力。恐怕称之为近几年最美的华语电影也不为过。希望《人的境遇》上映时候,还能碰巧在首映现场。

25分钟前
  • 剃刀头
  • 推荐

和《南方车站的聚会》有点类似,都是空有黑色电影的形式。但娄烨这部更差,有点像是空有粗粝现场感营造的学生作业。巩俐演的核心人物形象高度苍白空洞化太致命了。如此复杂多重的身份-人物关系组合(理论上是奔着黑色电影蛇蝎美人去的),最终出来的形象却依然如此空洞(连些许的神秘感都谈不上),有点不可思议。 2.5

26分钟前
  • LOOK
  • 还行

女皇不仅神枪手,还男女通吃!

27分钟前
  • 长颈鹿饲养员
  • 还行

娄烨,你现在不止欠我祖峰朱亚文的床戏,还欠我巩俐黄湘丽的床戏了。

28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千疮百孔却在死前翻过身来遮住了大雨中妻子的遗像,但好像全片也只有他一个人的感情是真的

31分钟前
  • 很好很会吃米
  • 推荐

#Venezia76 珍珠港事變前1941版本婁氏風格的《極寒之城》,證明自己可以拍出(不會出現技術問題無法播映的)間諜動作愛情片。極端放大而更飄忽不定的情緒在這個多方角力的時空找到了合身的座標,但也因為乍看的命運未卜事實上業已註定,比從前漫溢至現時的傷懷安全許多。從虛實掩映的戲中戲、間諜策略、到情感慾望都羅織著雙面鏡計劃(two-way mirror)——給目標觀眾他們想看的(他們自己),藏起自己想守住的,國家、信念、愛,和我們自己。引歌德:最終來說人所愛的不是慾望對象而是慾望本身。在嚴密指令與暗號下是溫柔的往事,「鐮倉的山櫻花」;在黑暗的夜裡閃爍的光明是對向彼此的鎗火,聲響堅決,但明滅中,道途仍然撲朔;在一層層搭起的戲裡戲外,在所有眼神與觸碰明瞭或誤解或自以為了解的風景裡,我最喜歡你。

33分钟前
  • Wallys
  • 推荐

这是电影,而不只是用影像的形式讲故事,它有属于光与影的野心,重视叙述语言和叙述本身。比《风雨云》要强很多。娄烨最值得钦佩的地方不是反抗,而是在这样一种环境里,努力不把自己依照外界意愿形塑为一个斗士,只把自己当做一个导演,一个正常环境下的导演该怎样,他就怎样,该拍某个年代就去拍,该拍暴露就去拍,该拍类型故事就去拍,有时作品变成禁忌,有时可以讨论,对娄烨而言,这都是副产品和副作用。拍出一部电影才是最重要的事。

36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这是一场独角戏

3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娄烨那么一个有类型旨趣的导演,实在是应该找个有类型技巧的编剧润色下剧作结构和核心剧作点,否则每到关键处就有点幼稚可笑学生作业意味。后半段枪战其实拍的不错,但《兰心》最大遗憾是所有人物的情感都太空中楼阁。

40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用了一个群英汇聚上海滩,最后大决战的大片剧作套路。不过,影片却又是有意弱化类型的。主体仍是大背景下的个人情与欲,虽然有多国角力的谍战背景,让影片似乎成为一部谍战大片。但核心却是角色的个人情感与欲望,包括主角最后的选择,黄湘丽这条线索的引入等等,处理仍是非常娄烨,更关注个体情感的的。结尾一段则继续模糊虚与实。影像上也有多心思,除了依然不变的手持,还有灰蒙蒙的雾雨天。核心必须是巩俐,确实气场强大,非常抢眼。前面还是个演员,后面突然变John Wick,或者叫Jean Wick。这显然不是我最爱的那部分娄烨作品,但仍有其独特之处,期待内地早日上映吧。

4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于瑾在戏院干掉一票敌对赶往酒馆之后,看到谭纳两个人的争执,猜到楼上有什么,然后在车里叹了一口气。这是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即使已经厌烦到无奈了,依然要面对…我之所以一直在期待娄烨的电影,大概也是因为这些,即使他不再拍边缘的人物故事,但他依然会关注那些角落的情绪…

45分钟前
  • 三叶鸡纸铜
  • 推荐

巩俐拥抱赵又廷,确实会有种母亲搂着傻儿子的感觉。

46分钟前
  • 萧湘与小林
  • 还行

比较神奇的是巩俐和赵又廷之间居然毫无化学反应,巩俐和烟和波波头女二号之间都的张力都更强。

49分钟前
  • 枚多梨酱
  • 推荐

这么说吧,赵又廷于《兰心大剧院》,相当于当年的王力宏之于《色,戒》。另外,巩俐都可以做赵又廷阿姨了吧,有种丈母娘在和女婿谈恋爱的错乱,还挺考验人的。

51分钟前
  • 北纬三十四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