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王3:王者无敌

动画片美国2004

主演:维果·莫腾森,伊利亚·伍德,西恩·奥斯汀,丽芙·泰勒,伊恩·麦克莱恩,奥兰多·布鲁姆,凯特·布兰切特,米兰达·奥图,安迪·瑟金斯,雨果·维文,多米尼克·莫纳汉,比利·博伊德,马尔顿·索克斯,卡尔·厄本,克里斯托弗·李,约翰·瑞斯-戴维斯,乔尔·托贝克,张磊,姜广涛,伯纳德·希尔,约翰·贝西,Maisy McLeod-Riera,阿兰·霍华德,布雷特·麦肯齐,萨德文·布罗菲,彼得·杰克逊,杰德·布罗

导演:彼得·杰克逊

播放地址

 剧照

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2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3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4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5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6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3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4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5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6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7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8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19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15:01

详细剧情

魔幻战争逐渐进入高潮阶段。霍比特人佛罗多(伊利亚·伍德 Elijah Wood 饰)携带着魔戒,与伙伴山姆(西恩·奥斯汀 Sean Astin 饰)以及狡猾阴暗的咕噜等前往末日山,一路上艰难险阻不断,魔君索伦为阻止魔戒被销毁用尽全力阻挠。另一方面,白袍巫师甘道夫(伊恩·麦克莱恩 Ian McKellen 饰)率中土勇士们镇守刚铎首都——白城米那斯提里斯。魔兽大军压境,黑暗与光明的决战即将来临……本片是“指环王三部曲”的终结篇,根据英国作家J.R.R.托尔金(J.R.R. Tolkien)同名魔幻巨著《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改编,并荣获2004年第7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效、最佳配乐和最佳歌曲等11项大奖。

 长篇影评

 1 ) 共醉魔戒

《指环王》三部曲以一年出一部的速度在2002—2005三年间,每年提醒我一次,去观看这个充满神奇幻想的中土世界。在分段观看的过程中,其实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一起观赏的朋友中总有人说只是特效比较令人赞赏而已,同时因为时间上的脱节,三部的剧情很难联系起来,每次看新篇都要花很多时间回忆上部剧情。直到这个新年重新下载全三部,一口气用9个钟头的时间将它们全部看完才有尘埃落定了却一桩心事的感觉,在那个夜深人静的夜晚看到“The End”的字样时我觉得如果不为这部鸿篇巨制写点东西,就太对不起我的记忆了。所以,趁着记忆还未消散,心中的感触还在回荡,我来写下这篇东西,以纪念永远的护戒同盟,永远的《指环王》。

同样是奇幻故事题材,《哈里·波特》幻想中隐约透露残酷的现实;《纳尼亚传奇》充满童稚的清新和奇妙;《指环王》则是全篇充斥着中世纪骑士的英雄精神和大帝国的恢宏大气。它不仅仅展现了一个人类、精灵、矮人等等族群混居的中土世界,还叙述了有关爱与信任,恐惧与困惑,背叛与怀疑的故事,在那里,有对人性的更深层探讨,对自身内在的反思。而凌驾于自由自在的想象之上的,是对希望和梦想的执着探索。我们在魔戒的世界里看见为了爱舍弃千年生命的精灵、受到权力诱惑变成魔王奴隶的帝王、曾经充满恐惧但最终战胜自己的勇士。每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用自己的方式见证爱和勇气,虽然不乏被诱惑击倒的懦弱者,希望却始终是核心,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总是能让人感受到憧憬和梦想的。

这个故事的最轴心内容就是一群人组成同盟对抗邪恶的魔王,一方面要毁灭会使邪恶更加强大的道具“指环王”,一方面要抵抗邪恶军团的一次次进攻。故事的开头便设置一个黑暗无望的环境,在所有人心中,对抗黑暗几乎是不可能的,旧日的同盟早已分裂,人类的君王被指环所迷惑;精灵们放弃了人类,想要离开到世外桃源去;人类惶惶不可终日,苟延残喘只想就这么得过且过。,每个人都期待有救世主,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直到一个年轻的哈比人机缘巧合得到了“指环王”并且承担起护送指环到毁灭之山的任务后,新的同盟开始凝聚,新的正义力量重新振作。人皇的唯一继承者阿拉贡,精灵族的王子莱格拉斯,矮人族的吉姆列,哈比族的佛洛多、萨姆、皮聘和梅里是护戒同盟的核心人物。经过漫长艰巨的旅程,同盟兵分两路,一路前往毁灭之山,一路帮助中土各国抵抗魔王索隆的强兽人兵团。故事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展开,如火如荼地上演在广阔的中土世界上。

每个醒来的早晨阳光铺满大地,中土世界开始苏醒,年轻的英雄骑着骏马从地平线而来,远方黑暗的天空响着滚滚惊雷,雾气缭绕的山间精灵开始歌唱,美丽的公主等着王子归来。《指环王》系列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剧组将几乎不可能表现的广袤中土世界呈现于荧幕之上。与一般的场景刻画不同,中土世界完全是个虚构的空间,不论是精灵居住的山间宫殿,还是哈比人温暖的小屋,甚至通体白色的洛汗国城堡米纳斯提瑞斯,都是以往不存在的影像,导演却用非凡的想象力构造出读者脑海中的大氛围,并让每一位观众都觉得恰如其分,无可增减。环境的构筑为《指环王》其他方面的表现奠定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选角方面我敢说,换掉任何一个演员都将是重大的颠覆,想想如果不是由蒙格·斯坦森饰演阿拉贡,不是奥兰多饰演莱格拉斯,不是丽芙·泰勒饰演亚文公主,《指环王》将变成怎样一部电影,简直无法想象。阿拉贡日渐成熟的王者气质,莱格拉斯缥缈超脱的精灵气质,亚文公主优雅无双的动人体态,因为有了合适演员的演绎更加鲜明贴切,呼之欲出。可能是由于主演者都不是大明星的缘故,在表演方面反而没有受到固定形象的束缚,呼吸间收放自如,随着三部曲的推进,演技日趋成熟。

大部分的魔幻剧总是多多少少有重视特效而忽略剧情的毛病,在《指环王》中这个问题明显不存在了。鉴于原著的旁支太多,许多不太重要的细节都被导演删去,仅剩下与主线关系最紧密的部分,虽然或多或少削弱了娱乐性,但是让电影更加紧凑。剧情并不仅靠规模巨大的攻坚、攻城战和奇幻魔法吸引观众的眼球,角色内心的变化和挣扎也恰如其分地制造出悬念,让观众多了很多把心脏提到嗓子眼的行为。在三部曲中,我们看到阿拉贡的转变,从对自身命运的恐惧,逐渐建立起信心,一步步为和平和正义努力;同样,佛洛多也在改变,指环对他的控制力逐渐增强,怀疑和占有欲渐渐蔓延他的思想,旅途变得更加危险,而朋友和敌人的界限也开始模糊;亚文公主对爱情的犹豫不决,放弃永恒的生命或是和最爱的人在一起,这是个重要的取舍问题;人类的命运也在改变,更多的人从内心深处获取力量,长期的恐惧积累而成的习惯因为巨大的危机来临被打破,人族在生死存亡的一刻开始抗争,只因为不希望大地从此被黑暗笼罩。

《指环王》的魅力之处在于不断挑战自我寻找希望的过程,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人是从头至尾坚定勇敢的,他们在面对巨大压力的时候曾经被迷惑、困惑、裹足不前甚至绝望,但在每一次询问自己:已经到了这里,是向前还是退后时,他们都选择了前进,这才是最根本最无法被黑暗摧毁的力量,也是世界充满生机的根源。“再渺小的人也能改变世界”,从哈比人的家园到毁灭之山是一段不算短的旅程,每个人在过程中都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平静的心态、曾经的朋友、美丽的家园甚至永恒的生命,但是最终换来中土世界永远的和平和宁静,这样的牺牲壮丽如史诗。最后佛洛多的离去带来并不算完美的结局,但是增加了电影的悲剧效应和沉重感,进而升华了整个主题,

在三部曲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神来之笔,比如树人的洪水战略,麦格的双重性格等等。这套电影还包含了许多人文关怀和自然关怀的情绪,例如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就贯穿始终。
 
我想每一个看完《指环王》三部曲的人都会涌起重读原著的想法,不过原著铺陈广阔,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其实是很难看得懂的,难怪人们曾经说将《指环王》拍成电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世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随时随地都有奇迹发生,在《指环王》展现在我们面前之时,又一个奇迹诞生了。最后,引用导演彼得·杰克逊的一句话做结尾吧,他说:是的,我很喜欢《星球大战》,但现在,是《指环王》的时代了。

 2 ) Gyges’ ring: 《指环王》的哲学和技术

“魔戒”这个意象清清楚楚地来自柏拉图《理想国》的第二卷:在关于人们是否应该过一种正义的生活的对话中,苏格拉底的弟子讲了一个故事:牧羊人Gyges在一次地震后掉入一个裂口,在那里发现了一枚戴上就会隐身的戒指。他利用这一能力勾引了王后,杀死了国王,统治了王国(这个故事来自希罗多德的《历史》,但能让人隐身的戒指这个意象则来自《理想国》)。

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可怕的问题:如果人们能作恶而不被发现,进而也不被惩罚,人们会选择正义吗?人们为何要选择正义呢?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被回答,那么各种伦理学的教诲也就可以被扔进垃圾堆了。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的回答是,正义本身(而非其后果)就是值得选择的。也只有如此,灵魂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但这个答案对已晓得并不存在“灵魂”的现代人来说显然有些自说自话。

《指环王》用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重新讨论了这个问题:Frodo回到魔戒诞生之地——注意,也是一个“裂口”——在火山的岩浆中摧毁魔戒。但在最后一刻,他也被魔戒的魔性侵蚀,转而戴上魔戒,“魔戒是我的(The ring is mine)”。

尽管三部加起来10个多小时的长度里,人性无数次闪烁出夺目的光辉(Boromir为保护大家牺牲,甘道夫和炎魔同归于尽……),这一刻似乎无情地宣布:人性失败了。

但反转陡然出现:咕噜和隐身的Frodo拼抢魔戒,随后和魔戒一同坠入岩浆。这是一个绝妙的安排:咕噜的贪婪拯救了世界。但如果此前Frodo未想起甘道夫的话而留咕噜一命,那么这一拯救根本不可能发生。

这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秩序:仿佛冥冥中有一种神奇的“天意”,Frodo当时的善良预示了最终的结局。这是咕噜和Frodo的命运。甘道夫早就指出,在这次艰苦的旅程中,咕噜将扮演某种角色(may have something to do)。

不止结尾部分,而是《指环王》整个故事都是一个巨大的象征:魔戒拥有魔力,但运用这一魔力的同时人渐渐被其俘获,最终失去自由,也将害人害己。正如现代社会的一切技术,它们帮助人类改造自然,却在“解放”人类的同时也俘获人类。

正如贪婪的矮人挖矿越挖越深,最终释放了隐藏于地底的古老恶魔。环境污染、能源枯竭、自然灾害、新冠等现代瘟疫,无一不是人类“越挖越深”触发的挑战。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原子弹是魔戒,核技术也是魔戒,基因改造技术是魔戒……

魔戒诱惑和挑战着人性的脆弱,而《指环王》的结局好像在说:自然,看似无序的自然,它本就有一种理性(rationality),一种超越人类理性的理性。遵从自然的理性,自然会指引人走向可能的最好结局。但这样的指引必须在人类竭尽全力后才可能显现,正如甘道夫的“死而复生”——

甘道夫在矿坑中和炎魔搏斗,他说,“你不能过去(You shall not pass)”,随后炎魔的火焰将他也扯入深渊。这应该是《指环王》第一部里最催人泪下的一幕,恰如《星球大战》第四部中欧比旺被光剑击中后“灰飞烟灭”。

这样的时刻是“成长”母题的一环:父亲角色的死亡将逼迫主角走上他注定的旅程。

但甘道夫并没有死。他穿着白袍骑着白马回来了。他宛若天神,带来了新的、战胜邪恶的力量。这是一个明显的宗教隐喻:首先,希望始终存在;其次,在绝望的尽头希望才会浮现;最后,希望是通过不抱希望的、孤注一掷的牺牲换来的。

回到《理想国》,在Gyges故事开启的讨论中,出现了两个人的形象:一个人一辈子都在正义地生活,却受尽误解和欺压,穷困潦倒而死;另一个人一辈子都在不义地生活,但他伪装出正义的样子,获得了金钱、荣誉和地位。

前一个人,他的形象后来成为了耶稣。后一个人,显然是僭主。但是,人们要问,一个普通人为何要过前一种生活呢?

Frodo的忠实的朋友Sam有一个回答:并不是说人要追求伟大,而是普通人的生命历程也正像那些伟大的故事(great stories)。“那些故事永生难忘,意义非同寻常(Those were the stories that stayed with you, that meant something)。”

很难找到另一个像Frodo这样“普通”的史诗电影主角了。他既没有风暴降生,也没有解锁巨龙。他也没有超凡脱俗的意志。到最后一部,他甚至被魔戒摧残的奄奄一息,要靠好兄弟Sam背着向前。

但在护送魔戒的过程中,Frodo所经历的精神和肉体的挫折磨难,也正是普通人普通的一生中所要经历的雨雪风霜的缩影。而他的旅程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结局,而是坚持到最后。这正是《指环王》如此打动人心的原因。

《指环王》最让笔者惊艳的一刻是第一部里咕噜小盆友圆溜溜的大眼睛在黑暗中浮现出的那一刻。他如此丑陋,却又如此真实灵动。毫不夸张地说,那一刻我结结实实惊心动魄又惊艳到无法呼吸,同时赞美电影这种媒介的发明者——这是唯有电影能造出的梦。咕噜的形象是由捕捉演员安迪·瑟金斯的动作实现的。20年前,这还是一项新技术。

而这样的梦,在《指环王》里随处可见。充盈着绿色的快活之地夏尔,白色的、哥特式的刚铎首都……感谢新西兰的绿野雪山,让我们随着护戒小分队每到一处都是新的风景。

《指环王》里对中土世界的宏伟呈现主要不是依靠CGI.相反,在拍摄诸如矮小的霍比特人和高大的精灵间的对比时,往往是用镜头角度实现。这保留了一种无与伦比的真实感。

这样的真实感贯穿始终。

在小分队前往魔窟的漫长历程中,镜头前的我们会确信他们正在长途跋涉,而非《权力的游戏》那样到处都是传送门,因为随着人的前进,我们已经熟悉了他们的身形,但他们和不同环境间的对比在不断发生变化。正如在矿坑中,移动的小分队看起来如此渺小,而到大战时,黑压压的大军里根本看不到人的样子。如此变化所创造的距离感真实可信。

真实感只是一条底线。从根本上说,《指环王》的影像魅力在于它不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场景,而是创造了一种又一种视域。

不仅是真实的山,而是让人感到无法抵达的、望而生畏的重重山峦,不仅是云雾,而是让人感到无法跨越的、遮云蔽日的重重云雾。

这种视域既由人物的运动和对比的变动创造,又和后者一道创造出了非同寻常的体验——好像这个世界的某处真的存在着一个中土世界,好像我们真的在回顾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一段英雄的史诗。

在这个世界里,奇迹都显得寻常了。随时都可能出现奇迹,随地都可能出现神迹。当震怒的树人大军拔地而起,“水淹七军”时,我们眼前分明是一个西方和东方哲学里都曾描绘过的万物有灵的世界。而当亡灵大军浩浩荡荡而来,又全然不似其他同题材影视剧里那般丑陋可怕(如《权力的游戏》里的尸鬼,如《梅林传奇》里的亡灵),而只是壮观。

如此,扎实的影像和关于生命的哲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指环王》的独特魅力。原著作者、中土世界的创造者托尔金本人是牛津大学的学者,他在中世纪语言学和哲学上的背景给了《指环王》丰富的哲学意蕴,还隐隐约约有着关于希望、绝望和救赎的宗教内核。

但即使不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出发,依然显而易见的是,《指环王》是关于人的心灵历险,它启示我们幸福如何可能,以及正义的生活为何值得选择。

(首发幕味儿微信公众号)

 3 ) 指环王密码:比“魔戒圣战”更壮阔的,是它的历史原型

及时阅读更新,请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海边的西塞罗

而今,震天的战鼓再次敲响……

本文接近一万字,但绝对读有所值,我将借解析指环王的剧情,为您梳理一下欧洲一段不为人知但至关重要的历史脉络。请在空闲时间阅读。

在上一篇文章《《指环王》密码(上):欧洲文明在惧怕谁?》中,我们解读了电影《指环王》和同名小说中,托尔金老爷子借凯兰崔尔女王、魔君索伦和刚铎帝国各自有何暗喻,本篇中我们进入电影和小说的主要剧情,解析一下这场旷世之战(魔戒圣战)的原型是怎样发生的。

1

开篇之前先解一个上回书留下的扣。上文我们提到,已成废墟的刚铎旧都、“星之堡垒”奥斯吉力亚斯对应真实历史上的罗马城。

已经沦陷的“升月之塔”米纳斯伊希尔(米纳斯魔窟)则对应君士坦丁堡,

那么《指环王》中浓墨重彩表现刚铎新都、大战的发生地米纳斯雅诺(米那斯提力斯)又所指为何呢?

其实,我看很多朋友留言已经猜出来了,米纳斯雅诺对应的就是维也纳。

今天我们提起维也纳,觉得它只是一座欧洲中部的花园城市,是音乐之都。但却很少有人认识到,这座城市在近代曾经当过数百年的“新罗马”帝都和保卫基督教文明的最前线。被称为“基督之盾”或“欧洲之盾”。就像《指环王》小说中“星辰堡垒”、“升月之塔”、“落日之塔”三城并立一样,在那个时代欧洲人的心中,维也纳的地位也与罗马和君士坦丁堡相仿佛,凝聚着“罗马帝国”这个现实中的刚铎最后的希望——它被攻克了,罗马就灭亡了。你可能会觉得奇怪,罗马不就早就灭亡了吗? 是的,如果你去查中国世界史教科书,你得到的答案是在东西罗马分裂之后,西罗马帝国已经在476年就灭亡了。但实际上,这个时间点是很后来才被定义——也就是说,西罗马帝国其实是被后人“说死”的,至少中世纪的人并不觉得罗马已完。西罗马被说死的具体时间是在18世纪末,英国有位历史学者叫爱德华·吉本,出版了他的新书《罗马帝国衰亡史》。

这其实是一套巨著,推荐对罗马有兴趣的朋友一阅。 在该书中,吉本为了给书的第一部分有一个结尾,强行找到了一个之前并不太受重视的事件:476年,蛮族又双叒叕的攻陷了罗马城,按照之前的一般戏码,蛮族首领在逼迫罗马皇帝退位之后,应该自己接受“罗马皇帝”的头衔。但此次来罗马打秋风的蛮王,这老哥叫奥多亚克,是个耿直boy,对忙不迭前来献上王冠的罗马教宗高傲的说:“强者自会为自己加冕。”于是他拒绝接受罗马的帝冠。于是这句装逼的话就被吉本揪了出来大做文章:看见没有,罗马法统在当时就断掉了,帝国亡国了,欧洲进入了中世纪,啊,多么黑暗、多么凄惨……但可惜的是,生活在中世纪的欧洲人,其实并没有吉本那么高的史学觉悟,他们依然觉得自己生活在罗马帝国里,只不过皇帝经常换,“新罗马”也经常迁都而已。事实上,欧洲北方诸蛮族国王中,一共也就出了奥多亚克这么一个给罗马皇冠居然不要的二愣子。这个道理就跟中国古代成事儿的草头王做到一定火候一定会要玉玺当皇帝,宣布自己承接前朝法统一样:白给你的名号,干嘛不要?公元800年,德法两国的共同先祖查理曼大帝,就正式接受教宗的加冕,成为“罗马皇帝”。

此后这顶罗马皇冠经由奥托大帝(Otto I)一直在德意志诸邦中传承,在“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时代,又给“罗马帝国”加了“神圣”这个前缀,于是形成了我们熟悉的“神圣罗马帝国”。

注意,这个神圣罗马帝国在当时欧洲人的理念中,其实就是西罗马帝国的法统继承人。而它理论上其实是有着全西欧基督教国家法统的,甚至整个中世纪,教皇跟神罗皇帝关系好的时候,还偶尔发个教令啥的,提醒一下基督徒要尊重“罗马皇帝”。但这种话基本没什么用,首先英法这样的小强都不愿听这个“冒牌皇帝”的调遣,西班牙和北非当时在穆斯林手中,意大利南部受东罗马帝国管控,北部则是教皇国的势力范围。所以“罗马皇帝”真正说了算的地盘,也就剩下了德意志那点地方。而这片地方正统罗马其实是没咋统治过的。所以整个中世纪,德国人的宿敌法国人都在说这个国家“既不神圣,也不罗马”,到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伏尔泰又多加了一句“更非帝国”,就此凑成了当时法国人“辱德”必谈的“素质三连”。

整个可怜兮兮的样子,确实有点像中土世界阿拉贡“王者归来”之前刚铎。

2

而“罗马帝国”在中世纪这种不伦不类的属性,在小说《指环王》中也得到了刚铎帝国的完美继承。看过电影的人都应该有印象,刚铎帝国很长时间是被摄政王所代管的,而且这个代管时间长的匪夷所思,从最后一任刚铎国王被戒灵首领安格玛巫王骗去单挑失踪开始,王室就绝嗣了,国家由之前的宫相家族所摄政。

而巧合的是,历史被加冕为“罗马皇帝”,开创罗马在中世纪法统的查理曼大帝,就是出身于墨洛温王朝的宫相家族,直到他父亲丕平三世(矮子丕平)时代,才通过贿赂教皇得到了正统确认。

托尔金在这段历史中得到了他写摄政王家的最初灵感。严格说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虽然光鲜,但跟“刚铎摄政王”一样有点来历不正。对这一点,不仅对旁边的法国人看不惯,就连异教徒土耳其人更看不惯。在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像所有灭亡罗马的蛮族国王(除奥多亚克以外)一样,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而为了逼迫欧洲人承认他们这个法统。苏丹们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攻克这个“冒牌罗马”的新都城——哈布斯堡家族长期盘踞的维也纳。

万里车书一混同,西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维也纳,饮马多瑙第一功。——土耳其人这个梦想跟几百年前金朝皇帝完颜亮,是一样一样的。

所以,攻克维也纳,一直是土耳其苏丹们的首要目标,而最早对此进行尝试的,是苏莱曼大帝。

我有一个想法,虽然十分确定,但放在当下西方可能会非常不政治正确——苏莱曼大帝这个人,应该就是托尔金笔下魔君索伦的原型。这不仅仅是因为两个名字在英文中发音有相似之处( Suleman、Sauron)。更是因为苏莱曼可能是最接近毁灭西方的穆斯林。他早年的英明神武与晚年的暴虐黑化,确实都有点魔君索伦的影子。

1529年,苏莱曼大帝领兵30万连克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占领整个匈牙利,并一直打到维也纳城下,进行了史上第一次维也纳之围。御驾亲征的苏莱曼大帝得意非凡,豪言要让整个欧洲都皈依真主。但危难之下,整个基督教世界当时爆发了惊人的团结。教皇颁布教喻,要求信徒集结维也纳进行“圣战”,大量志愿军以“十字军”的名义奔赴这座神圣罗马帝国的帝都参战。

当时哈布斯堡王朝所领导的神圣罗马帝国在肌体上还是健康的。不仅境内的各诸侯都还听皇帝招呼,更要命的是,哈布斯堡王朝此时还联合统治了新兴的日不落帝国西班牙。

1529年,靠“下半身开疆拓土”的哈布斯堡王朝正迎来它的全盛期——皇帝查理五世建立了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以至于从版图上看从版图上,这似乎是一次“东西罗马”的较量。

于是第一次维也纳之围中,苏莱曼大帝的进攻遭到了几乎来自整个西欧的联军的迎头痛击。准备不足的苏莱曼大帝最终铩羽而归。他的欧洲扩张计划至此终于止步。不久,奥斯曼帝国随着他晚年的日渐昏聩和最终去世陷入了内乱之中,欧洲随着这位君主的死暂且歇了一口气。而在《指环王》中,开篇就是对这段历史的致敬——索伦企图征服整个中土,遭遇了人类与精灵的联合抵抗,人类君主伊兰迪尔父子与精灵至高王吉尔加拉德组成“最后同盟”共同抵抗索伦。

这就是《指环王》最后开篇的“最后联盟之战”而最终,也是索伦的意外死亡,给了中土世界喘息的机会……就问你像不像。 但是,魔兽世界里那话怎么说来着?“自从联盟和部落并肩作战,共同抵抗燃烧军团的入侵,已经过去了四年。尽管成功地挽救了艾泽拉斯大陆,部落和联盟之间脆弱的协议,却早已荡然无存。如今,震天的战鼓,再一次响起……”

是的,在抵御了苏莱曼大帝的征伐之后。欧洲人本来以为自己的文明安全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给欧洲人留下了一个刻在骨子里的叙事模式——联盟会崩解,而“魔王”会重来。

3

公元1683年6月,一封急报传入维也纳宫廷。土耳其苏丹默罕默德四世,纠集了苏丹亲兵、安纳托利亚人、北非柏柏尔人、中东阿拉伯人、远东鞑靼人以及其他仆从国军队共计25万之众和150门各式火炮的大军,已经在贝尔格莱德完成了集结。正浩浩荡荡的向西方挺进,目标还是那个:攻克维也纳。

此时距离上一场大战已经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神圣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当年之勇,皇帝不仅失去了对西班牙的联统,而且帝国也陷入了空前的内乱当中。1618年到1648年,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积蓄已久的宗教矛盾爆发,新教与天主教的混战开始,周边各国随后纷纷选边站队,下场掐架,这便是著名的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把基督徒血流干的“欧洲内战”。在此战之中,在法国、瑞典等国的轮番进攻下,天主教同盟节节败退,最终身为天主教同盟领袖哈布斯堡王朝被迫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割让了神罗境内大量领土,尼德兰、瑞士脱离帝国,并且承认了德意志诸侯们拥有主权地位,帝国境内实行宗教自由。这么一搞,“罗马皇帝”的威信已经荡然无存,德意志人口大量减员,说德语的男人当中有接近一半死在了这场战争当中。此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了。祸不单行,帝都维也纳在战后又遭遇了一场大瘟疫,人口仅剩战前三分之一。这导致在1683年战前,维也纳能调动的守军不足两万人,几近变为了一座孤立无援的空城。反观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大帝去世后的这一百多年里,也出了点问题。这段时间内,奥斯曼扩张速度一度放缓。“耶里切尼制度”的副作用开始显现,苏丹亲兵开始尾大不掉,苏丹对其的掌控力也逐渐变弱,使其逐渐演化成一个庞大利益集团,战斗力严重下降,后期甚至掌握废立苏丹的权利。但在这个至暗时刻,自认为是苏莱曼大帝再世的苏丹默罕默德四世即位了。默罕默德四世算不上明君,但他确实是勤政的,此人上台后用铁腕弹压了反对者和贪官,曾在五年内杀死了三万名各级官员,并积极发动对欧洲的外战以转移矛盾,土耳其国势开始重新振兴。

默罕默德四世,其实无论性格、御下方式还是虚荣心,这家伙都更疑似崇祯皇帝再世。但默罕默德四世深知,自己的功业还未真的能追及苏莱曼大帝,想要竟全功,就必须拿下大帝当年没有得偿所愿的那座坚城——维也纳。于是进攻在1683年终于打响了。默罕默德四世为这场进攻所做的准备,不能说不充分。至少在外交上,他重新修复了与法国的“渎圣同盟”,挑唆法国跟他打配合。“天主长女”法兰西在这段历史上起到的作用,很像《指环王》当中与索伦结盟的白袍巫师萨鲁曼。

在小说中,萨鲁曼在索伦魔军发动进攻时所打出的策应,一是出兵进攻圣盔谷,二是派遣手下葛力马,巧言腐化了洛汗国国王希优顿,让他不得出兵帮助刚铎王国。而在真实历史上,法国为了对付哈布斯堡王朝,自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起就与苏莱曼大帝缔结了盟约。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为跟默罕默德四世打的配合,这位“太阳王”也是连出两手。在西线,法国出兵进攻了原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洛林和低地地区以为策应,留下了德法之间此后缠斗许久的阿尔萨斯-洛林问题。在东方,法国则派出大使,动用外交力量贿赂与其交好的波兰贵族,让他们牵制国王杨·索别斯基,不要履行波兰与哈布斯堡王朝达成的盟约出手干预即将爆发的维也纳之战。

大概这个感觉……在这些准备做好之后,1683年5月底,默罕默德四世在贝尔格莱德阅兵、誓师,宣布“圣战”开始。但奇怪的是,万事俱备之后,苏丹默罕默德四世却并不打算亲率军队发动这场志在必得的总攻。他自己留在贝尔格莱德狩猎,而将指挥大权交给了自己的大维齐尔(宰相)卡拉·穆斯塔法。

这个细节证明默罕默德四世终究没有苏莱曼大帝的雄图伟略,却比他的先祖更“鸡贼”。默罕默德四世惧怕自己承担战败的责任,他的如意算盘是,如此次战争胜利,那么功劳便是他苏丹的,若战事不利,就把锅甩给大维齐尔,他他承担战争失败的罪责。于是神似戒灵之首安格玛巫王的卡拉·穆斯塔法,就肩负着背锅侠的重任,正式出发了。他的背后,是苏丹殷切而野心勃勃的目光在注视。

4

跟卡拉·穆斯塔法“对线”的那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利奥波德一世。这位皇帝长这个样子,大家感受一下这位“罗马皇帝”的“君威”:

皇上长成这样不奇怪,因为哈布斯堡王朝是靠联姻收集领土的,近亲繁衍的结果是越到后来,基因劣化、遗传病等问题就越严重。画师再怎么美颜也救不了。而这位“望之不似仁君”的皇帝陛下,在此次维也纳之战中的作用,对应《指环王》中的摄政王迪耐瑟二世。他们干的有三件事神似:一是在敌人大军即将濒临城下之时,还在饮酒作乐、狩猎野餐,完全一副文恬武嬉的样子。二是在终于获知敌人军队到来时,不顾群臣坚守待援的反对,在没摸清土耳其人兵力的情况下,盲目命令自己军队冲出维也纳去送,结果让维也纳兵力更加空虚。三是在前两条都无效之后,最终放弃治疗,在土耳其人濒临城下的前夜带着自己的家眷和宠臣们逃出维也纳,躲往林茨……

所以《指环王》里迪耐瑟二世的精神崩溃和瞎指挥真的是神还原……总之,利奥波德皇帝这一通骚操作搞下来,维也纳的守卫任务,似乎是更没指望了。但东方不亮西方亮,危难时刻,一些历史人物的出现和选择,改变了看似既定的历史走向。首先是当时担任教皇的英诺森十一世。

文艺复兴至启蒙时代的教皇往往都是贪腐堕落的代名词,但这位英诺森十一世教皇,堪称教皇里的战斗机。在他上台后,通过厉行节约、惩治腐败、改革财税政策,一举扭转了教廷原本入不敷出,靠卖赎罪券等度日的窘境。而在维也纳之战中,英诺森十一世教皇起到了有类甘道夫的作用——他给每个可能出兵援助的天主教君主写了亲笔信,尤其是对于实力强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君主杨·索别斯基,不仅强调了盟约、教义,还许诺以重金回报。

在其高超的政治手腕下,杨·索别斯基被感动了,开始了属于他的华丽表演。扬·索别斯基,波兰国王及立陶宛大公,此人后来被称为“拯救基督教世界的英雄”,而让他获得这个称号的,仅仅是当年在维也纳城下的一战。

显然,他也是洛汗国王尤希顿的主要原型。其实,当时的波兰是一个类似于《指环王》小说中洛汗王国的国家。小说中,在立国的五百年中洛汗王国是一个身处四战之地、与半兽人的战争、长冬、登兰德人的劫掠等诸多灾难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的国度。而现实中波兰的处境与其神似。这两个国家还都以志愿骑兵为其主要作战力量,小说中洛汗贵族男子平时获得封地,在战时要自备战马、圆盾、长矛、长剑、头盔及甲衣以响应国王的征召,而这个制度几乎是16——18世纪波兰翼骑兵的翻版。

两支骑兵大军采用的战术也是极为类似的,在《指环王》电影里,洛汗骑兵排成密集的骑墙阵列向兽人的长矛方针发起正面冲锋场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在现实的军事上,这种骑兵组成密集骑墙正面“硬抗”步兵的情况,其实很少出现。唯一的解释,似乎只能是托尔金参照了波兰翼骑兵的战术中取得了灵感。翼骑兵常常被编成拥有150-200人的中队,排成膝盖挨着膝盖的密集两列横队,出众的马术能让他们可以用如此密集队形进行冲锋,长长的骑枪则能保证他们先于对方捅出的长矛将对手刺穿。这样巨大的冲击力,配以翼骑兵同样优异的近战能力,常常给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如果说真实的历史上曾经有哪支部队完美的演绎过《指环王》中洛汗骑兵那正面突击依然水银泻地般畅快战斗,似乎只有波兰翼骑兵。

5

EdorasHowardShore-TheLordOfTheRings:TheTwoTowers(TheCompleteRecordings) 而让翼骑兵名扬青史的那次冲击,发生于1683年9月12日。 这一天清晨,随着一颗信号弹划过清晨的天空,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纵马出现在维也纳城北的高地上。

他看到一场壮观而又可怕的围攻战。 从同年7月开始,奥斯曼的25万大军已经在维也纳城下猛攻了整整两个月,火炮和工兵挖掘的地道反复的炸开维也纳的城墙,而城内的守军又不断冲上缺口,与涌上来的土耳其士兵进行殊死搏斗,在无数炮灰的疯狂冲击下,守军防线几次都崩溃,甚至奥斯曼人已经把新月旗插上了维也纳的城头,但不久后还是被守军的优势火力击退了。兵力居于绝对劣势的维也纳为何能坚守如此之久,后世史学家说法很多,但两个原因是不可否认的——首先是三十年战争的磨练让欧洲人因祸得福,维也纳此时星堡的设计、守军的战术、以及火炮的质量和应用,已经略微高出了对面的奥斯曼人。其次,要怪默罕默德四世“溜肩膀”。代替他指挥的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因为忌惮守军的火力、不敢损伤苏丹亲兵精锐,每当炮灰部队打开缺口后,都不不敢派遣精锐进行冲击,导致奥斯曼失去了攻占维也纳最好的机会。杨·索别斯基看到的景象就是,维也纳虽然岌岌可危,但依然挺立,城中心圣斯蒂芬教堂的钟声依然在鼓舞着战士们做最后的奋战。

波兰国王嘴角划过一丝笑意,微微向身旁的侍从挥手,后者吹响号角。在丘陵遮掩的背后,是整整八万基督教援军!对于杨·索别斯基率领的援军到来,不能说穆斯塔法全无准备。在援军集结完毕前的9月10日,穆斯塔法还曾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但在会上穆斯塔法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自小所受的“耶里切尼教育”让他严重低估了基督教联军的兵力和作战决心。前方是“唾手可得”的维也纳城,后面则是“微不足道”敌方援军。想了想苏丹给他定下的KPI,穆斯塔法决定分兵,一边攻城,一边守阵地,两不耽误。他觉得,虽然沿途分兵,但奥斯曼军队此时仍有十五万之众,收拾前来援助的联军绰绰有余了。但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他的预想。9月12日,决战开始。杨·索别斯基首先命令由德意志诸邦组成的步兵从左翼发起进攻,奥斯曼军队马上应战。而且由于低估了援军数量,穆斯塔法误判了左翼是联军的主攻方向,为了防止阵地被联军突破而被包围,他将大部分机动兵力调至左翼与联军展开血战。战至下午6时,奥斯曼军队逐渐呈现出师老兵疲之态,阵线开始松动。此时杨·索别斯基突然下令骑兵触动。在3000名波兰翼骑兵的带领下,多达两万之众的联军骑兵突然对土耳其人空虚右翼发起了兜击!

见此情形大惊失色的穆斯塔法,慌忙命令火枪手和长矛兵组成方阵进行抵挡。可是为时已晚。火枪手打出的排枪,如投入怒涛的小石子般转瞬就被淹没。列阵的长矛手们感到大地在随着对面疾驰而来的骑墙一起猛烈的震颤着,发出对他们来说宛如催命的咚咚巨响!

而后。 土耳其人整整十余万人组成的庞大军阵,几乎就在与翼骑兵接战的一瞬间彻底崩溃了。

是役也,奥斯曼土耳其军1.6万人被歼灭,五千人被俘。苏丹亲兵精锐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从此被打破。而杨·索别斯基在获得大胜之后模仿凯撒用拉丁文给教皇写信报喜说:“Venimus. Vidimus. Deus vicit.”——我来了,我看见了,上帝得胜了。

对比指环王,我们会发现托尔金是如此喜欢这场拯救基督教世界的酣畅淋漓的大胜。以至于在他的笔下的“圣盔谷之战”和“帕兰诺平原战役”几乎都是这场战役复刻。

若说有不同,只是后一场战役中,托老糅合了一点历史上西罗马与西哥特共同抵抗匈奴王阿提拉的沙隆会战的影子。在沙隆会战中,西哥特老国王提奥多里克在率领骑兵冲锋时阵亡,而托老则也让率领骑兵冲锋的洛汗老国王希优顿战死沙场。

历史上的提奥多里克国王,据说是被身后的战马活活踩死的。

多说一句,其实这两场虚构战役里,托老还各埋了一个来自莎士比亚名作《麦克白》的梗:“除非树木移动”和“没有男人可以杀死我”。

这个……有机会再细说吧。

所以,在强调一遍,虽然托尔金声称自己的小说不影射任何历史,但他确实是个“埋梗大师”,作品里时时处处都有对既往历史与文学的化用和影射。在真实的历史上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与小说中的“帕兰诺平原战役”一样,是一个转折点。败军之将穆斯塔法在逃回到贝尔格莱德后,很快就被急于退位卸责的默罕默德四世问罪并处决。

黙苏丹崇祯附体实锤。

这种“崇祯行为”让原本就依靠苏丹的铁腕勉强维系奥斯曼帝国更加离心离德。瞅准时机,欧洲各国在教皇英诺森十一世的号召下重新团结起来,发动了“大土耳其战争”。这场基督教国家的围攻让奥斯曼帝国遭遇了空前的惨败,土耳其失去了匈牙利、特瓦锡兰尼亚和第聂伯河以西大量欧洲领土,并从此再没有在欧洲进行任何扩张。至此,那个昔日让整个基督教世界战栗不已、惧怕它统御欧洲的伊斯兰教“新罗马”由盛转衰。它沦为“西亚病夫”的历程,也由此开始了

然而,《指环王》的隐喻,到此却还没有彻底讲完。那个在书中被反复烘托强调的归来王者阿拉贡,究竟是谁?

对他其实也是有原型的,而且若关注新闻,你不会陌生。作者又为什么要让来自夏尔的霍比特人弗罗多成为最终毁灭索伦魔王的英雄?最重要的是,身为英国人的托尔金,为什么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 这其中其实也埋藏着很多有趣的历史梗,我将在下篇当中继续为大家解读。敬请期待。

 4 ) All for Sam

我去哪里找,像你这么好。

俗话说,王八瞅绿豆,对眼最重要。

身为一个在苦逼减肥的胖子,

我最爱的角色居然不是心心念念多年的王纸哥哥而是SAM小胖。

小胖看着一脸窝囊相,连和妹纸表白的勇气都没有,还要靠人推一把

当然……最后他成功抱得美人归证明自己是把妹界的好手,本片除了阿拉贡和精灵公主成了,也就他俩成了……

下面默默地盘点一下Sam的优良品质。

当男猪一次次被戒指控制犯傻犯二想把戒指交出去的时候,是谁把他拉回来……

当男猪肚子饿又只有生兔子的时候,是谁煮了美味的兔子汤,

当男猪整天吃精灵饼干要吐的时候,是谁准备了家乡调味料,

当男猪被戒灵捅了一刀痛的要死的时候,是谁在他身边,

当男猪被人抓了不放的时候,是谁用无敌嘴遁让对方放人,

当男猪被大蜘蛛包好准备吃的时候,是谁拿着剑和光明小瓶瓶出现打退大蜘蛛救出木乃伊男猪(当然,后面他确实差点害死了男猪,但那时因为他以为男猪死了嘛,而且他救了男猪这么多次了,就这一次不重要不重要),

当男猪被半兽人扛走的时候,是谁把男猪解救了出来,还保证了戒指的安全,

当男猪走着走着走不动的时候,是谁背着男猪走到了火山口,

当男猪被戒指蛊惑着不想扔的时候,是谁不停地喊毁了它毁了他,

当男猪被咕噜一把抓差点掉下火山的时候,是谁把他拉了上来……

还有很多……

男猪一个人跑路的时候,是谁不会游泳也要追着他,

男猪被咕噜蛊惑把他赶走之后,是谁在发现被扔掉的粮食后再次爬上长长的阶梯去寻觅男猪。

在一次次的怀疑之后,男猪宁愿相信那个精神分裂丑八怪(当然啦,可能都被魔戒弄的很蛋疼所以惺惺相惜了)也不信任他,但是Sam 没有怨恨。

在男猪一次次表示这是我的任务关你屁事你完不成的时候,Sam 依旧义无反顾地跟着他(卧槽这破事和Sam有屁关系,人家凭啥要跟着你……当然,是为了宇宙的和平为了世界不要被破坏)。

在男猪成为大英雄的时候,Sam没有嫉妒反而表示愿意和孩子讲起男猪的传奇。

会种花会做饭,力气大能战斗,意志坚定勇往直前。

Sam是这样一个胖纸。

看完第一部的时候,我默默地觉得,要是有个大魔头出现要对抗,我大概也只能做个Sam。

后来我发现,像我这种搓搓的胖纸根本不可能成为Sam。

谁说胖纸都有一颗敏感的心,Sam的内心很强大好么!

整部剧里他就犯过一次二,不像另外两个霍比特人整天惹事,而且还很好地纠正了。

之所以没能成为主角……大概因为……这是个拼爹的社会(卧槽谁说不是,某人自我介绍和被人介绍,都要说我叫ABE,是ABD之子,ABC之孙,两行清泪啊),没有个牛逼的uncle, Sam只能成为伟大功业的小配角。

好啦,以后你儿子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自豪地说是你的儿子啦!亲爱的Sam。

居家旅行必备之好胖子!就是Sam啦!!!!

 5 ) 被剪去的辉煌——《指环王》手记

不知道是谁的剪刀那么一剪,大大剪掉了Arogorn的王者气概、剪掉了所有人面对绝望时候更大的勇气、剪掉了一段最终让人释怀的美丽爱情。这是我在看完加长版《指环王——王者归来》后的感慨。当然,为了压缩电影时间,拿起剪刀的手一定是颤抖着剪下去的;剪掉以后也并没有影响任何情节的发生。但是,只有它呈现出来,才没有浪费演员们的倾力表演,也才更让我们心头激起更多的感慨。
原来的版本,呈现更多的是Arogorn作为游侠的状态,所以我一直认为王者归来不过只是一个名号罢了,只是他王位的恢复。我认为,那个时候的Arogorn虽然出生入死战斗,但是还不具备那种王者气概。现在,我修正自己的说法。他确实配得上“人王”的名号。
其实剪辑过的版本中有一个镜头,但是容易被我们遗忘。在Arogorn带领大军到达Black Gate,攻打之前,魔眼曾经望着Arogorn说出两个单词:”Arogorn… Elessar(伊力萨)…”到了加长版,这个镜头不会错过,而且绝对让你更加震撼。
那个时候的Arogorn,心中本应该是绝望的。为了吸引Sauron的眼光以便让Frodo通过平原到达Mount Doom,他亲手拿起了真知晶石告诉Sauron:你一直在猎捕我,我也一直在逃避,现在我不再逃避!邪恶的Sauron通过魔眼让他看到了Arwen生命的逝去。可是,在Arwen的宝石摔成粉末后,我们看到了他身着Gondor战袍、为Gondor和人类的未来而战。
随后,在Black Gate前,一个喽啰带给了正义之士最大的打击:它向他们展示了Frodo身上的秘银。它告诉他们Frodo如何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我们看到了Gandalf眼中的泪水,我们的心在此刻一起随着下沉;我都感到了绝望,何况那些面对魔兽大军、即将走上毁灭之路的人们?然而,Arogorn一剑削去了小喽啰的头,拒绝相信,拉开了大战。
这个时候,我们听到了Sauron魔眼发出的那两个单词。知道吗?Elessar(伊力萨),是阿拉贡的高等精灵语名字,意为“精灵宝石”。魔眼还在企图唤起Arogorn内心最深的绝望:Arwen的逝去,多年前祖先 Isildur (伊西铎)在关键时刻对魔戒的妥协。可是此时此刻,我们看到他回头,忍住所有悲伤绝望对身后的大军微笑,说出:For Frodo……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王者。重重战争后,怀抱希望的他将身上的游侠之气荡涤而尽;王族的血脉终于在那一刻迸发。
剪刀剪去了Arogorn通过亡灵之城后的片刻哀伤、剪去了Gandalf魔杖的损毁、剪去了Éomer在战场上找到妹妹时候的悲伤、剪去了Arogorn拉起Éowyn伤痕累累的手臂并为她疗伤……这一切,终于得以还原。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完全低下我的头,对这位Gandor的新王表示我的敬意。
一部电影的导演,要留下多少遗憾的艺术?剪刀剪去的辉煌,剪去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期待。一切,终将难以还原。

 6 ) 不想看的结局

看了8遍《魔戒》,大概只有三次是三部全看完的,总是想把《王者归来》省略过去。不是它不好看,事实上它可能是最好看的一部。总想忽略它是因为……它是结局,不仅是整个故事的结局。当初在电影院里我就很诧异,怎么这电影结尾会这么长?一般来说国王加冕百姓永享太平就应该完了,但是后面竟然还有十几二十分钟!而那个结局,因为对整个故事一无所知,甚至没搞明白霍比特人为什么只有一半高,当然也就不明白Frodo坐船要到哪里去,他的同伴干吗哭那么厉害。我只想着快点快点出字幕,从来没看三个多小时的电影,幸亏晚饭喝的松竹梅,要是喝啤酒就真有我们好看的了。

一直以为《魔戒》跟《哈利波特》是同类,是给小孩儿看的,所以头两部上映的时候根本没有想看的意思。看第三部完全是歪打正着,我跟死党本来是想看《芳芳郁金香》来着,结果吃完饭到电影院门口一看,满眼都是《王者归来》,原订的《芳芳郁金香》早就让路了。来都来了,看就看吧。进去的时候还很郁闷,一是看不到法国大帅哥了,二是压根儿不知道《魔戒》是个什么东东,头两部都没看看个第三部算怎么回事啊?

那天晚上根本没来得及体会《魔戒》是怎样的经典,只来得及眼晕。不用说那些丑陋的怪物、阴森森的幽灵让我直起鸡皮疙瘩,就那些好人们,光高矮大小各类人种就弄得我一头雾水,好在虽然法国大帅哥没看见,但是那漂亮的弓箭手也足以补偿了,只是镜头有点太少,我根本没注意到那银光闪闪的头发下边耳朵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整个晚上有几个场景令我印象极为深刻,一是法拉米尔伴着皮平的哀歌悲壮地赴死,一是罗翰国的骑兵方阵以雷霆万均之势倾泻而下,再有就是阿拉贡那段激情豪迈的台词,“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失去勇气,也许有一天我们会众叛亲离,但不是今天。今天,我们要战斗!”大约就是那句久久回荡在耳边的台词,引我一步一步走进《魔戒》的世界。

第一遍完整地看三部曲时,仍然搞不懂精灵是怎么回事,霍比特人是哪里来的,从灰港出发的白船驶向哪里,甘道夫和萨茹曼是什么关系。住院等手术的时候,白天没事跑去逛街,在一间小书店里看到了《魔戒》三部曲和《精灵宝钻》,一共四十块钱,肯定是盗版无疑,不过翻了翻质量还算可以,就买了下来,住院期间不歇脚地把它啃完了。之后,再看DVD,感觉就完全不同了,似乎是看着自己十分熟悉的各色人等在过他们的生活,投入他们的战斗。自己似乎也在其中,体味着他们的恐惧、鼓舞着他们的勇气。那以后一遍又一遍地重温,总觉一种亲切油然而生,好象遇见了阔别多年的老朋友,相对而坐开怀畅饮,忆起旧日的激情岁月。

直到看碟的时候,我才真正被那个“多出来”的结局深深打动。四个霍比特人衣锦还乡,再次围坐在绿龙酒店,周围的一切那样熟悉却又那样陌生,乡亲们的欢笑声一如往昔,而他们却默默地坐着,曾经无忧无虑地在这里唱歌跳舞,现在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整个三部曲,这个场景是唯一让我想哭的时刻。我宁可重新去看《魔戒同盟》,因为即使是同样的霍比屯,同样的河流和田野,同样的世外桃源,它的色彩却已经变得那么不自然,有种几乎刻骨的陌生与疏离。

“在经历了那一切之后,你要怎样回到从前?”发出如此感慨的不仅是弗罗多。为了保卫家乡质朴宁静的生活,他们以鲜血和生命奋战到最后一刻,但是当一切都结束之后,他们却发现自己回不去了。他们所经历的惨烈战争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他们,他们再也不是当初的自己。我忽然能够深切地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战后归来的士兵会有心理疾病,因为他们回不去。

“在经历了那一切之后,你要怎样回到从前?”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维护自己拥有的生活,它还是注定要改变,因为世界在变,我们自己也在变。每当听到这句话,我都会感觉到某种绝望,因为知道什么是答案,知道等待弗罗多的是开往生命彼岸的白船。有意无意地,我总是在回避这个结局。

 短评

要是让peter jackson来拍西游记,会怎样??

2分钟前
  • susu/苏酱
  • 力荐

我就不明白甘道夫升级为白袍巫师了怎么不爱使魔法,改成肉搏战士了。一直期待他使一招毁天灭地……

3分钟前
  • 无所谓
  • 推荐

不知为何很不喜欢霍比特人那条线……拖沓啰嗦 但又不能不要 人皇那条线最喜欢了 真正的气势磅礴(P.S.从冰火追过来发现魔戒当真是真善美极了(P.P.S.甘道夫升级之后为什么还是用法杖打人 一直在等着他念咒语发大招荡平敌军来着

5分钟前
  • Qing
  • 推荐

最服的就是山姆了,走了那么长的路,路上吃得那么少,一点儿没瘦。

8分钟前
  • 草威
  • 力荐

04年奥斯卡陪练片都很弱,所以也没什么冤案。小金人发给三部曲,PJ拍完LOTR本来就是一件伟大的事情。鉴于电影的要求,老左怨念的“霞尔平乱”是不能有的,拍了绝B被喷成画蛇添足。当然就一部忠于原著的电影而言,PJ做得很到位了,不过要看完三本书三部片绝对需要足够的毅力和体力。

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与咕鲁相比,弗罗多是幸运的。他具有别人无可比拟的强大的纯真力量。但他毁灭了魔戒,却无法清除内心被唤醒的邪恶。谁能说在故事最后他远渡海外,不是一种高傲的自我放逐?也许在索伦被消灭的那一刻,他也明白了邪恶的不可战胜。只是不得不与之抗争是英雄的使命。

12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力荐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是甘道夫;精灵战斗的时候,导演不会毁了他的美貌,别提莱戈拉斯了;裹着蜘蛛丝的弗罗多就像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胖子是重要的,他们可以背你;俩人被困在末日火山上,我说要有鹰,于是有鹰了;我差点以为阿拉贡要迎娶莱戈拉斯;弗罗多和山姆是真爱,绝逼的真爱。我要再看原著。

17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力荐

亡灵奔涌那里很帅••••••

19分钟前
  • A-sun*
  • 推荐

终于结束了,一切如常,我却回不去了

21分钟前
  • 格子
  • 力荐

故事就是简单的正邪对抗,正派不断开挂,反派智商不断掉线,啰嗦拖沓,幼稚低龄,人物单薄,所谓的史诗感无非就是靠大而多的CG生成物堆砌壮观场面......这种电影这么受欢迎真是电影堕落和现代人肤浅浮躁的写照啊

22分钟前
  • Breeze
  • 较差

一口气看完三部白金加长版,对于这样的片子,只有两个字形容:经典。相对于骇客帝国,这三部的连续性非常好,值得称赞。

25分钟前
  • 力荐

魔戒比其他魔幻系列的厲害之處在於中心的設定,没有一貫的非黑即白,魔戒就是一個赤裸裸的誘惑。每個人面對他,都會遲疑。是選擇克服這種誘惑還是被它所俘虜,全在於你自己。甘道夫最後給孩子們說:我不會讓你們【不哭】,是人都會【哭】。我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幸福。【魔戒系列結束。成仙了!哈】

28分钟前
  • 亂馬2/1
  • 力荐

原来真的可以被友情、信念和正义给感动。。。

30分钟前
  • jj73浅之
  • 力荐

巨制就是巨制魔幻这题材少了美刀那不是人玩的感想如下:幽灵大军战斗力堪称最强阿拉贡你早调人马来省事好多 就是看着像清鼻涕 甘道夫你这个白袍儿怎么灰头土脸没有人家萨鲁曼当得有气势捏?精灵弓箭手萌~萌~萌~一大笑点是矮人金利 四个霍比特人就数弗罗多不讨喜这是角色设定没有办法 嫁人就嫁阿拉贡介样的人不过丽芙你脸也太长了我设定成宽屏还盛不下你的脸 有人说山姆和弗罗多其实是断背我看很有根据 所谓那会心一笑一切都明了 那额头一吻你别再敲打我心门 额我又腐了 最后压轴凯特你粲然一笑我瞬间倾倒!总结:60块收这6张D9值

33分钟前
  • 螺丝இ
  • 力荐

每次看魔戒都会被奥兰度惊艳到~

36分钟前
  • 颜良辰
  • 力荐

阿拉贡20年没洗头了,还是帅得一如既往;我只要2天不洗头,就跟咕噜一样[苦涩][苦涩][苦涩]

40分钟前
  • 雪後寒
  • 力荐

全部看完三部加长版,Sam都快超越Aragorn成为我魔戒三部曲里最爱的角色了,太忠诚正直了,得友如此一生无憾啊。向Peter Jackson致敬,即使4个半小时坐的人屁股疼,这始终是部伟大的三部曲。

41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我觉得魔戒最虐的地方是后记,Aragorn带着光荣逝去,Arwen终老洛丝罗林,Lego和小矮人带着fellowship最后的回忆远去。于是从此我就对人生抱有不管怎样都不会有HE的阴暗想法>_<所以电影就没拍= =||

43分钟前
  • 北溟鱼
  • 推荐

甘道夫用魔杖驱除魔鸟时异常感动。我觉得男主角是傻逼呢。山姆多好。山姆又温厚又忠诚又善良。我爱山姆~~另外精灵们实在是太美了。精灵王子打翻大象时太帅了。矮人说的那句话“这样也只能算一个”也好有爱哈哈。

46分钟前
  • 红豆♥
  • 还行

即使在一起喝过多少次酒,逛过多少次街,掏过多少次心窝,共度过多少时光,许多人还是没能拥有一个能背起你从地狱走向天堂的朋友——山姆。

49分钟前
  • 如小果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