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对决(国语版)

动作片英国2017

主演:成龙,皮尔斯·布鲁斯南,刘涛,梁佩诗,夏莉·墨菲

导演:马丁·坎贝尔

播放地址

 剧照

英伦对决(国语版) 剧照 NO.1英伦对决(国语版) 剧照 NO.2英伦对决(国语版) 剧照 NO.3英伦对决(国语版) 剧照 NO.4英伦对决(国语版) 剧照 NO.5英伦对决(国语版) 剧照 NO.6英伦对决(国语版) 剧照 NO.13英伦对决(国语版) 剧照 NO.14英伦对决(国语版) 剧照 NO.15英伦对决(国语版) 剧照 NO.16英伦对决(国语版) 剧照 NO.17英伦对决(国语版) 剧照 NO.18英伦对决(国语版) 剧照 NO.19英伦对决(国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5 02:55

详细剧情

关玉明(成龙 饰)和女儿小凡(梁佩诗 饰)在英国伦敦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关玉明经营着一间小小的餐馆,老老实实的靠着辛勤劳作养活家庭,从未有过想要僭越法律或是道德的念头。然而,上天并不眷顾这个善良的男人,在一场恐怖袭击中,小凡不幸成为了受害者之一。

 长篇影评

 1 ) 成龙用一部电影教吴京该如何拍《战狼X》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拒绝胡萝卜,如需转载可微信或豆油联系。

看过首映,我们戏称《英伦对决》好像《战狼十》。

用现在流行的写法,应该是《战狼X》。

(注,X参考新iphone)

因为《英伦对决》和《战狼2》有很多相似的设定。

同样是一个中国人因为寻妻/寻杀女凶手,被卷入国外的恐怖事件中;

同样的间接拯救了被恐怖袭击威胁的外国人,外国人都过的水深火热。

主人公,成龙的“关玉明”和吴京的“冷锋”,同样有特种兵的经历,都有过人的战斗力,武力值爆表。

不同的是,吴京才43岁,而成龙已经63岁了,两个白羊座的男人相差整整20岁。

所以《英伦对决》和《战狼2》之间也代表了两个男人此时对英雄的不同理解。

虽然和《战狼2》有很相似的故事和人设,但《英伦对决》并不是一个背靠强大祖国的中国人手持红旗拯救英国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成龙只是一个历经劫难的老人,他的行为只因对于家人的爱,对正义的诉求,以及对于仇人的恨。

40岁的吴京拍的是家国豪杰,60岁的成龙让英雄变回了孤胆一人。

《英伦对决》是一部中美合作电影,由曾获得过奥斯卡提名,拍摄过两部“007系列电影”的马丁·坎贝尔导演,主线则是上一任007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

即使不看成龙的复仇故事线,这部片子在反恐谍战类型片中也有着可圈可点的精彩,大场面斗智商都算佳作。

(皮尔斯·布鲁斯南也老了好多啊)

而成龙的故事线则更像个东方“有仇必报”的江湖传说。

改编自斯蒂芬·莱勒1992年的小说《中国人》,讲述一个出生在广西,经历过越战,逃亡新加坡,最终移民英国的中国人关玉明,唯一的女儿突然遭遇北爱尔兰独立分子恐怖袭击死亡,而踏上寻仇之路…

不能剧透太多,但就一张剧照就能窥见恐怖袭击有多可怕,许多人都是一下子就失去了生命。

而关于北爱尔兰独立问题,看百科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不敢多说。但历史和宗教原因让这里长年事件不断,从1969年起死亡人数甚至超过3000人,想到多少家庭都会像《英伦对决》这样突然就支离破碎,就只想祈祷世界和平。

关玉明在电影中被蔑称为“chinaman”(类似中国佬”),和现实中的成龙岁数相近,61岁。

曾经当过兵,多年的逃亡经历让男主非常显老,马丁·坎贝尔在成龙的外形上也做了一番功夫,成龙一改往日的龙马精神,而是花白头发,皮肤松弛以及眼神看上去“心已死”,塑造了一个失去唯一寄托的老人的模样,这也是需要成龙这个阅历才能准确把握。

不过其实我也不太理解为啥要把刘涛也画这么老,大约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在国外过的不好的话都会老的很快吧……但实际电影里刘涛的角色只是40几岁,这妆起码又老了20岁(心疼涛姐)。

(对比一下首映礼上的涛姐,电影牺牲也是挺大的)

一改之前擅长的功夫+喜剧的欢乐模式,这次的成龙在整部《英伦对决》里都很“丧”,比起《战狼2》冷锋寻妻,“老人妆”和老来丧子都看着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同情心。

《英伦对决》给《战狼》系列抛出了一个未来的命题,英雄在40岁时还可以家国天下,“虽远必诛”,但如果60岁英雄迟暮时,如果连家人都无法保护又该怎样呢?

中国人说最无敌的就是“不要命的”,60岁的成龙演出了这种无敌。

吴京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成龙我们不知道,但《英伦对决》却是最适合20年后吴京和《战狼》系列的模板,姑且我们相信那时已经可以拍到《战狼X》吧。

(虽然拄着拐,但吴京看着还是很精神)

吴京也去了24日的首映,旧伤复发,拄着拐来的。同样努力的人,相信他到60岁,如果还像成龙一样在拍电影,一定也会悟到所谓英雄的“无敌”,那或许又会是另一番境界。

而其实吴京还有未来很多年去研究如何拍一部好的动作片,留给成龙的时间却不多了。

每到成龙有新片上映,人们总要问:他什么时候退休?毕竟成龙已经63岁了,他的新片《英伦对决》也已经是他第170多部作品了。

(成龙老了,尚能饭否?)

4月7日,成龙刚刚过完他63岁的生日,而一波又一波的作品发表证明着他还不准备退休,2017年的《英伦对决》如期在国庆上映,另一部科幻动作片《机器之血》也已抢占年底的圣诞档,和索尼影业合作的《五人挡子弹》,和史泰龙合作的《守护之战》也都写在大哥的日程簿上。

总之,成龙还很忙,拍电影这事他停不下来

2016年12月,成龙获得了奥斯卡“终生成就奖”,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理事会头条选出的4位本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名单中,成龙成为了获得该荣誉的首位华人,而此前获得该奖项的电影人中,包括了黑泽明、华特迪士尼、查理卓别林这样的世界级大师。

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对于成龙而言还不是终点。

自2004年因宣传《新警察故事》开始,有句话成龙说了十几年,“希望给你们(观众)的感觉是,我现在是一个演员,而不只是一个动作演员。”之后,只要有机会,他在各种场合重复着这句话。毕竟在他拍的170多部电影里,他得过太多动作奖项,获得影帝提名的次数却寥寥可数。

为了这个心愿,成龙每年都在不断的挑战新的作品新的角色,甚至曾经还拿过本子去找张艺谋这样和动作片不太搭的导演。

吴京也许还要花时间去研究成为一个怎样的英雄,成龙却在以最高的效率不断尝试,这些年档期上总少不了成龙作品,可见其工作效率之高,几乎每次新片的尝试都会很快翻篇,因为隔不了多久他就投入到下一个电影的工作周期里了。

但某种意义上成龙也真的老了,即便他还在健身还在挑战高难的武打动作,但他已经不能浪费时间了。与其在上一个电影里浪费感情斤斤计较,不如把时间投入到更多未知的新鲜事上。

为了电影,成龙比谁活的都要年轻

成龙总有一天也会打不动的,早些时候在《功夫瑜伽》的宣传时成龙就自曝在英国住院做手术的事情,算来也刚好是最好部片子拍摄的时间。

所以讲真和《战狼2》比起来,成龙真的已经打不动了,每场打戏大哥都看着很吃力,简洁准确不花哨也很狼狈。

但这也许是片子人物的需要,其实仔细看还是会发现成龙的招牌动作,比如打人时他的双手会抬起来,感觉下一秒就会出现他招牌的甩手动作,好吧,楼梯逃跑的戏其实很紧张,但我还是不自觉的笑了。这就是成龙动作戏的魅力,也是成龙的魅力。

(看以前大哥翻楼梯多easy)

从港片到好莱坞再到现在的成龙出品,成龙因为拍电影有很多面对死神的经历,男人的伤疤就是他的勋章,现在每次电影采访他总会说起这些过去,而也就是有这些才成就他的地位。

最后放一首成龙和刘涛演唱的《英伦对决》主题曲(请搜索我们的公众号观看视频),这歌大哥是真的喜欢,在首映礼的各个厅里都有现场清唱,虽然不是专业歌手,但大哥的歌总很有他自己的特色,每次唱起来时都看着年轻了许多。

秋葵小哥哥在现场录了一分钟,给你们感受一下大哥的现场~

-END-

关注微信公众号:拒绝胡萝卜

 2 ) 独行杀手与影子大臣

看完《英伦对决》的预告片,第一感觉这该是成龙版的《飓风营救》!而影片涉及的恐怖袭击题材又让人联想到《奥林匹斯的陷落》、《伦敦陷落》、《惊天危机》等一批商业动作大片。看完影片后才明白:其实《英伦对决》不是那种没头没脑一打到底,看似火爆华丽的gun porn——毕竟导演是马丁·坎贝尔不是“卖拷贝”呀!

要形容这部影片,我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是六七十年代一批谍战/政治惊悚片的名字,比如《秃鹰七十二小时》、《伊普克雷斯档案》、《柏林谍影》、《窃听大阴谋》,特别是题材类似的《豺狼的日子》等;而在七十年代谍战电影味道之外,本片又融合了九十年代动作/惊悚片例如《谍海军魂》、《爱国者游戏》、《燃眉追击》、《最高危机》等的风格。大家都知道导演马丁·坎贝尔是动作片的大腕,出品过《垂直极限》、《007与黄金眼》、《佐罗的面具》、《佐罗传奇》、《007大战皇家赌场》、《绿灯侠》等经典动作片。《英伦对决》其实更像导演之前两部比较低调的惊悚/犯罪电影《刀锋冷》和《黑暗边缘》!

所谓七十年代谍战电影味道,包括了阴郁低沉的气氛、沉稳简单的色调、模糊纠结的角色、写实自然的镜头、复杂灰色的政治背景等等特点,在本片中都有所体现。《英伦对决》拍得很沉稳,没有《速度与激情》那种华丽夸张的镜头,但动作及爆炸等场景却也非常精彩,同时继承了九十年代动作/惊悚片那种干净利落、扎实有力的风格。比如成龙与反派侄子有一场森林遭遇战,双方利用地形、身边物体等缠身格斗,在此段动作场景中,成龙既有的“杂耍”功夫与“谍影重重”式的简单凌厉融合在一起,颇为独特。

从叙事角度看,《英伦对决》没有采用现今商业动作大片一根筋的叙事模式:《变形金刚》等系列影片,基本上都是铺垫环境、面临危机、组合力量、大对决解决危机的故事线,堪称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英伦对决》一开场,就是一起炸弹爆炸事件,如果用一般商业动作大片思路拍下去,就该是成龙追查线索为女儿复仇,反派恐怖分子准备更大的袭击,成龙与英伦警方合作(但关键时刻单打独斗)掌握了恐怖分子的线索,在最大的危机来临之际,警方错误判断,只有成龙一人看穿恐怖分子把戏,最后成龙与反派一场死斗,终于消灭仇人,拯救了英伦……这种路子,热闹则热闹,却不禁琢磨,没有回味,看多了更会觉得腻得慌。

《英伦对决》通过成龙和皮尔斯·布鲁斯南两个主角,制造了更复杂的故事线,看得出导演并不想把影片拍成英国版《虎胆龙威》:当成龙准备追查线索,找到了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的英国在北爱尔兰的副部长汉尼斯。这个汉尼斯是个游走于各种势力之间的影子人物,他当年就是恐怖组织北爱共和军成员,后来洗白上岸,名义上为英国政府工作,背后却仍然与北爱的组织藕断丝连。这个当年主张暴力革命,亲自造过炸弹的角色,现在则成了一名政客,利用各种势力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由此,《英伦对决》的双线叙事令整个故事开阔复杂起来——一方面,是恐怖袭击中无辜丧女的成龙血亲复仇,寻找恐怖分子;另一方面,则是英国反恐部门与中间人汉尼斯以及一众IRA(北爱尔兰共和军)老将们勾心斗角,互相博弈,寻查这个新崛起的恐怖组织到底是何来历,由谁主使。

一般涉及恐怖袭击的动作片,善恶非常分明,无非是正义的主角(国家/平民)与邪恶的恐怖分子之间的对抗——比如《虎胆龙威3》里的麦克伦警长与到处搞爆炸的恐怖分子西蒙。但《英伦对决》中的关键人物汉尼斯,却难以让人判断其善恶好坏。他一直在谴责新恐怖分子,要求旧IRA成员追查这些人的踪迹,但背后,却又以此为筹码,与英国政府周旋,试图令被关押多年的IRA成员获释。成龙最开始找上汉尼斯让人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很快我们就发现这背后确实疑云重重。在《英伦对决》中,恐怖分子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那些暗地里用各种手段操控着恐怖分子,自己双手看似干净无血的政客。成龙一路复仇,用各种极端手段寻找炸弹客,并在最后关头抢先英国特种部队一步手刃仇人,但我们真不知道这是否就是复仇的终点,还是他不过被人利用变成了杀人工具……

成龙饰演的这个“中国佬”(原著小说名)形象,在好莱坞商业大片中显得非常独特有新意。以往此类影片里中国人的形象,无非是善良懦弱,毫无存在感与个性。本片中的主人公“关”,外表苍老迟缓,不善言辞,实际上却是炸弹专家加上铁血战士构成的复仇天使、独行杀手!他行动果决、执着凶狠,尽管每一步都给对方留有余地,却又步步紧逼,不断升级,令汉尼斯不胜其烦,越来越恐惧。成龙的表演摆脱了他一贯的滑稽、轻松风格,尽管他身手仍旧很棒,但最有戏的不是他的动作或语言,而是那张表情细腻丰富的“中国佬”面容——一张化妆得格外苍老,满是生命中三个女儿及妻子离去带来的悲苦、绝望、悔恨、麻木的面容。这个形象,真的是成龙近年来表演上的突破之作,甚至在他今后拍的动作片中也难有超越!

影片结尾,成龙默默回到自己已经交出去的饭馆,一直单恋着他的女人(刘涛饰)闻声过来抱住他,年级不轻的男人女人含泪相拥。复仇也不能再让他苍老绝望的脸上浮现出笑容。这个“中国佬”所得到的,只有无尽的伤痛与怀念。复仇成功了吗?正义伸张了吗?到全片结束,恐怕我们也难以说清。

很遗憾,我认为马丁·坎贝尔在成龙追踪皮尔斯·布鲁斯南这条线上还缺乏点逻辑关联(为何“关”要死咬住汉尼斯不放?),如果设计得更合理,整个电影会非常通顺恰当,甚至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它还让我联想到波兰斯基的《影子写手》!)此外,就是故事背景对中国观众而言颇有点门槛。要想真正看明白,最好对英国与北爱尔兰共和军及新芬党的一段历史多少有些了解,才能细细体会到影片背后的深意及其独特魅力。

尽管有惊险的爆炸、打斗、枪战,《英伦对决》却绝非一部普通商业动作大片,马丁·坎贝尔试图讲述一个比复仇故事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甚至把历史、政治融于其中的故事:有背叛、有欺诈、有阴谋、有牺牲……它让我们意识到恐怖袭击背后有着何等复杂诡谲的权谋。但不管各种政治势力主张如何,最终承担痛苦的,总是普通的老百姓,那些完全与政治无关的活生生的躯体——无论本国人,还是外来者。

 3 ) 映前预警| 《英伦对决》也许会让普通观众“看不懂”!

文/列文

成龙和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英伦对决》马上就要在国庆档上映了,毒舌君首先想说,从个人角度来讲,是非常喜欢《英伦对决》这部电影的,因为这部影片并非大家所熟悉的那种动作层面的“精彩”,而是剧情、角色、悬念层面的“牛逼”,在所有成龙电影中都堪称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

但毒舌君也隐隐感觉到,广大普通观众也许对《英伦对决》怀有某种错误的期待,以为这又是一部打得有趣而热闹的成龙电影,甚至会期待成龙和皮尔斯南这两大巨星上演巅峰对决,再加上影片所采用的故事背景以及剧情深度,又大大超过了普通观众的知识储备和审美偏好,所以——

《英伦对决》也许会成为“普通观众”的噩梦!说得更明白点,那就是《英伦对决》也许会让很多观众“看不懂”,甚至会成为“最难懂”的成龙电影!观众期待的《英伦对决》也许与影片呈现的真实样貌会有相当大的差距。

毒舌君之所以给大家提前预警,也是希望避免“普通观众”受到宣传误导,带着错误的期待走进影院进而对影片产生不良观感,同时希望通过这篇“映前预警”影评,帮助“普通观众”建立一个更加客观理性的观影心理,以便大家在观影时能够更好地欣赏成龙的这部剧情片佳作!

毒舌君之所以认为普通观众会“看不懂”,首先在于影片的整个故事根本不是为中国观众而是为西方观众打造的,故事背景也超出了普通中国观众的知识储备和关注范围。

《英伦对决》的故事不是大家熟悉的成龙电影那种诙谐轻松的冒险故事,而是建立在“北爱问题”这样一个严肃深沉的政治历史背景上。

说起“北爱”恐怕不少年轻人的第一反应会是“北京爱情故事”,只有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或是对世界政治与历史有偏好的年轻人,才会明白这个“北爱”说的是“北爱尔兰”,而“北爱尔兰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英国政府同北爱民族主义者“统独之争”的问题,在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曾经持续爆发严重的暴力冲突、恐怖袭击和流血伤亡,但随着1998年北爱和平协议的签署终于迎来和平。

也许常看《新闻联播》的中老年观众,会对“北爱问题”留下记忆和印象。而自从和平协议签署以来至今,“北爱问题”已经迎来了长达20年的和平期,在新闻联播里也早已不见踪影了,所以新一代的年轻怎会对此有任何的认知和了解?《英伦对决》改编自1992年出版的小说《中国佬》,如果这部影片出现在90年代正好应景,但放在当下这个时代,肯定会跟当下观众产生“时代背景”方面的“代沟”。

而《英伦对决》故事正是建立在中国普通观众基本毫无认知的这样一个背景之上,而这种政治历史背景之重要,跟影片的剧情、角色以及角色关系和行为逻辑,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和关联,对影片背景毫无了解,你也许就搞不明白片中的角色身份是什么,彼此之间又是怎样一种微妙的关系。

比如说,影片一开始,伦敦的一条街道发生炸弹袭击,英国政府根据爆炸现场的证据马上得知这是北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发动的恐怖袭击,你如果对“北爱问题”的历史毫无了解,对当年北爱民族主义者对英国发动恐怖炸弹袭击的历史毫无了解,你就不会明白片中的恐怖袭击,对于英国政府和北爱当局会是怎样一种严重的政治危机,也无法真正理解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角色处于一种怎样的政治危局之中,以及为何英国特种部队对待北爱恐怖分子会如此冷酷和残忍。

随后,英国的女内政部长打电话给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北爱第一副部长,要求他查出真凶,给英国以交代,而同时英国也会满足他释放北爱政治犯的条件。如果你不明白英国政府与北爱当局的关系,你就不会懂得,英国女内政部长跟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北爱第一副部长根本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一种既对立又合作的关系,女部长无法命令布鲁斯南行事,而只能用政治压力和政治利诱来让他行事。

如果你对北爱的政治架构没有了解,看到皮尔斯·布鲁斯南“第一副部长”的官衔都会瞬间蒙圈,“第一副部长”是个啥官?有多大权力?到底是哪个部的第一副部长?其实,北爱尔兰行政当局的最高领导就叫“部长”,而“第一副部长”就相当于是北爱尔兰的第二号实权大人物了。

接着,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副部长召集手下的政客开会追查凶手。这也需要你至少对北爱政治派别内部也分鹰派和鸽派,具有这样一个基础认知,才能看明白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副部长不仅跟英国政府立场有别,他作为鸽派,跟北爱内部的鹰派也有既利用又对立的复杂政治关系,而这种复杂的政治关系,其实是贯穿整部影片的,跟片中许多角色的身世和立场都产生关联。而且《英伦对决》的角色之多、角色关系之复杂,也堪称创造了“成龙电影”之最。如果你在观影过程中,不能对这种剧情和角色的复杂关系有着细微而敏感的观察和感悟,也就无法理解片中角色所坚持的立场以及悬念反转的设计。

如果普通观众对“北爱问题”缺乏基本了解,甚至会连成龙扮演角色的行为逻辑都看不明白。他在恐怖袭击中痛失爱女,随后他所做的事就是跟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副部长较上了劲,非得要人家交出凶手,还在人家办公室制造炸弹袭击进行威胁,甚至当皮尔斯·布鲁斯南跑到乡下农场避风头,他还穷追不舍,继续制造爆炸威胁。也许放在其他背景下,成龙这种行为简直就是一根筋偏执狂,凭什么他认为皮尔斯·布鲁斯南就一定知道恐怖袭击的真相、一定跟恐怖袭击有关的?但放在“北爱问题”这样的背景下,恐怖分子是北爱人,而皮尔斯·布鲁斯南是北爱政坛的大佬级人物,这样的剧情和角色身份设定再跟历史背景相叠加,成龙对他穷追不舍的行为就不完全是偏执,而是具有一定程度合理性在其中了。

看了以上的内容,大家可能会觉得毒舌君说“北爱”说得那么多,说成龙却说得那么少。而这也正是毒舌君想强调的一点,《英伦对决》也绝非大家印象中那种成龙贯穿全片、无所不在的电影,也绝非一部严重依赖成龙动作身手作为影片核心看点的电影,而是一部皮尔斯·布鲁斯南主导的“政治线”,以及成龙主导的“复仇线”两线并进、同等重要的电影。成龙主要负责打戏的精彩,皮尔斯·布鲁斯南主要负责文戏的精彩,而且,至少毒舌君认为,《英伦对决》真正的精彩之处,主要是来自于剧情方面复杂与反转的强大张力,以及“政治线”和“复仇线”两线并进、巧妙融合的精妙结构,这才是影片真正令人赞赏的“牛逼”之处!此外,《英伦对决》也堪称近几年最好看的政治惊悚+反恐片,而且不是《24小时》那种噱头足热闹大级别的,而是《国土安全》那种严肃复杂深邃级别的!

所以,《英伦对决》绝对是一部“非典型”的“成龙电影”,毒舌君会用“牛逼”而不是“精彩”二字来形容这部电影,区别就在于以往成龙主演过的经典影片例如《警察故事》、《飞鹰计划》、《红番区》、《十二生肖》之类的你可以用“精彩”来形容,而《英伦对决》的出色之处则完全不是这种“精彩”,既没有成龙标志性的搞笑打斗,也没有什么惊险的玩命动作,成龙和皮尔斯·布鲁斯南两大巨星也没有太多面对面的交锋和对决,而是另一种基于整部影片布局、剧情、角色、节奏和细节的剧情片维度的“牛逼”。甚至可以这么说,《英伦对决》是成龙大哥影片中前所未有的剧情佳作!在成龙大哥的片子里居然能看到“牛逼”的剧情和表演,想不到吧?呵呵!

说了这么多,毒舌君这篇“映前预警”影评主要想向大家强调两点:一是建议大家在观影前,最好先上网对“北爱问题”的相关新闻、历史和评论了解一番,才能在观影过程中真正看懂这部电影的剧情和角色,看懂影片种种细微的妙处所在。二是不要对成龙的打戏抱有过高期望,虽说影片中成龙依然称得上“打得精彩”,但在精彩程度以及打戏分量上,已经不是你熟悉的经典成龙电影的样子了,反倒是成龙大哥的表演更值得关注。(文/列文)

 4 ) 当恐怖分子遇到查水表,是上访大爷不懈的努力

幸亏这是一部外国片,我们才能看到如此不一样的成龙

提前看了点映,说这部电影之前,让我们先看两处有意思的环节:

其一,在《英伦对决》结尾一场重头戏中,一票恐怖分子们正在一间屋中正在偷偷摸摸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结果门铃响了,门外有不速之客,想想也挺泄气的,这个节骨眼上来人,而且相当敏感,用我们专业术语来形容这叫“查水表”

其二,成龙饰演的角色,只身一人去腐国政府的办事大厅,一呆就是一天,不给传话不见到领导就赖那不走了,用我们专业术语来形容这叫“上访”。

好了,言归正传。

《英伦对决》是一部很特殊的电影,很“成龙”,也很“不成龙”,这句看似悖论的话,咱们如下慢慢解读,我尽量写得浅显通俗有趣,大家看得也轻松。


一样的成龙

成龙这二年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算了一下单说近两年,一共有5部电影上映(《绝地逃亡》《铁道飞虎》《功夫瑜伽》《英伦对决》《机器之血》),这样的密集度在大哥电影生涯中,仅次于80年代香港电影最辉煌时期的成龙,也就是84-85年左右(详见彩蛋1),那时候正式成龙正值当打之年,也是创作力最强的时候,不由得让人敬佩,不单单是成龙的敬业,而是已经63岁的成龙,依然能保持如此的活力。

没错,也许很多人忘记了,成龙已经63岁了,如今还在演动作片

60多岁演动作片,并不稀奇,施瓦辛格、史泰龙、连恩·尼森都是这样。但成龙多数作品的风格依旧,即“利用环境+道具进行的诙谐式打斗”,还能上蹿下跳,招牌式的快节奏,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议。试想一下你我60岁的时候,有几位还能蹦的起来的?

成龙曾经在《成龙的特技》中说过,在《红番区》中著名的跳楼场面,其实很多人都能完成,但自己在打斗中快速穿越街区,连续跳过栅栏,身体在各种环境条件上下翻飞的动作,是很少人能做到的

因为前者只要闭上眼睛大胆蹦就可以,后者必须需要极强的爆发力和自身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环境做到短而快的应急反应,就算后天训练也未必能做到。这也是成龙为什么很多不要命的动作都没啥大碍,但在很多小打斗环节经常受伤的原因。

而如今60多岁的成龙,还在用着这种方式去呈现自己的打斗理念。

有人说,成龙的动作千篇一律,新鲜感不足。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首先,这样的动作是成龙的招牌,也是独此一家,在成龙电影之外是别无分号的,而且最关键的是成龙现在还能打得动,为什么不让他继续打下去呢?大家看成龙电影,就是为了动作而来。等到成龙真的打不动的时候就高兴了吗?《大话西游》里那一长串台词很有道理哦,且看且珍惜吧,

★其次,也是我们这帮粉丝担心的事情,就是当成龙有一天真的打不动了,怎么办?退出演艺圈,我想无论是观众还是大哥本人都是难以割舍的。所以,趁着现在能打得动,有时候还是要变一下风格,尝试一下与众不同的片子,让大家深入浅出的逐渐接受一位不一样的成龙。

不过还是那句话,大家看成龙电影,就是为了动作而来,哪怕成龙变得不一样,还是一部动作片。

彩蛋1

84、85这两年,是成龙生涯电影最密集的阶段,两年一共7+1部电影公映。分别是导演+主演作品《警察故事》《威龙猛探》好莱坞片,成龙回港后自己重新导了一部分,并加入了叶倩文的角色,算是半导演)、主演《龙的心》《快餐车》,参演《夏日福星》《福星高照》《炮弹飞车2》,外加客串《神勇双响炮》这么算来,洪金宝也很牛逼,洪胖子导演其中4部电影,还不算《僵尸先生》这些监制的片子)。


不一样的导演

关于改变风格这件事,并不是说来就来的。

很久以前成龙也打算改变风格,于是拍了一部《重案组》,虽然为其带来一座金马影帝,但总感觉不对味。野兽导演黄志强与成龙的风格差得实在太大了,导致拍摄途中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最后还是成龙自己也挂名导演。

所以,要改变风格,一定要找靠谱且能驾驭得了电影整体脉络走向的导演,于是《英伦对决》的导演交给了马丁·坎贝尔。

为什么找他?不仅仅因为老马丁是著名导演,拍过两部007外加一大票著名电影,关键在于这位与电影故事的风格非常合拍

马丁·坎贝尔是新西兰人,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英国度过,在伦敦进修,在英国电视上从摄影做起,直到如今,可以说,马丁英式标签很重,是典型的英式导演

英式导演有什么特征?就是他们都不太擅长(或者说不喜欢)刻画角色,但非常会讲故事。比如丹尼·博伊尔、肯尼思·布拉纳、马修·沃恩、迈克·内威尔这些,来自澳洲的《X战警》导演布莱恩·辛格也算。英式导演的特点与美国导演完全相反,他们擅长讲故事,用故事烘托角色;而好莱坞那帮导演,擅长对角色的塑造,用角色去烘托故事。

比如他们的《猜火车》《王牌特工》《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都是这种风格,对角色刻画的笔墨很少,角色形象完全建立在故事和情节之上,入股没有那些曲折且精彩的故事衬托,角色形象就会极为模糊。

大家回想一下《王牌特工》,有几场戏是描述角色的?脸叔饰演的特工,基本戏份就是往那一站摆pose,然后开打,全无笔墨。但随着精彩的故事和情节发展,观众对该角色印象却极为鲜明,这就是英式导演的作风。

所以,我们也会明白为什么马丁·坎贝尔拍了两部007电影,还都是新任邦德的开山之作。要的就是他的驾驭故事能力,带点老式的oldschool做派,很适合007这样老式的谍战片,恰到好处的动作戏和故事节奏,而且完全不需要角色刻画。因为大家都了解邦德是位什么样的人。

《英伦对决》也是一样。

一个很简单的复仇故事,动作片的格局,融入了政治悬疑片的风格,马丁·坎贝尔对故事节奏的驾驭让本片格外好看。悬念设置与动作场面都不偏不倚,并且导演跳过角色塑造直接让观众能在开场不久后进入主题,代入感很强,随后通过故事在对角色进行加工。

也就是说,在这个简单故事的模式下,导演娴熟的个人技巧对情节和整体调度的运用,令观众有一种被故事牵着走的感觉,完全的引导性的模式,加之节奏很快的属性,令观众无暇顾及这个简单的故事这个天然缺陷,投入到剧情当中。而且随着故事的发展,观众对成龙这个父亲的角色的接受度也会越来越高。

《英伦对决》这个简单的故事,要的就是马丁·坎贝尔的能力,去调控整体节奏,因为他也拍过类似的作品,梅尔·吉布森的《黑暗边缘》,题材与本片相似。

一名垂垂老者,为了复仇,成为一名坚韧不拔的“上访户”,而且还有着一身本领,黑白两道凭借一己之力全部搞定。


不一样的成龙

话说当成龙在爆炸案之后,岣嵝的身材,迟缓的步伐,一个老头形象,还真的有点不适应。

或许,这才是63岁的成龙“该有的样子”。

身在异国他乡,一名外国人,用自己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顺便把上层机构的阴谋势力们拉下马。这样的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你懂得。

但本片并不是《飓风营救》的麻辣老爸拳打脚踢救天下,也不是《打擂台》以情怀为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不是《老炮儿》那样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江湖悲歌。本片成龙就是一个没有雄心壮志,也少有昔日情怀的老头,也是一位失去女儿的父亲。

在这个前提下,成龙收敛了以往的锐气,当成龙一次又一次的找布鲁斯南去讨要公道的时候,围绕在他周边只有一种荒凉和孤寂映带左右。正如很多镜头展现,孤独的身影,迟缓的步伐。动作明星出身的成龙用这样一种方式展现老年人,刻意做出来的佝偻身形,脱俗而不伤。

一个普通的“老人”,让人生怜,只是身份不普通而已。事实上这是马丁·坎贝尔的厉害之处,本片刻意用这样的方式去掩盖一名角色的定位,随后进入到以暴制暴的活动当中。

成龙在大银幕中的形象,永远是正义英雄,本片也是一样,只不过比起以往的硬碰硬,本片是典型的“猫鼠游戏”式格局,而且还是反拉过来,算是“老鼠戏猫”,因为成龙的行为,有着复仇力量的加持,是违背大环境体系的,这是成龙以往作品最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以往成龙永远在光明之中,本片则是来到了黑暗的领域,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也是第一次

他隐藏在黑暗之中,用正义的暴力,用自己的技巧和身手,去炸毁那光明中的罪恶,去揭发政客博弈中的阴谋,在黑暗中去来终结那光明之中的恶行让一名普通的“老头”,为了复仇,以一己之力,旁敲侧击的拯救了一座城市,完成了“超限”的任务。

那么这部电影的题材沉重吗?也不尽然,因为故事有着一个沉重的主题,以及背负复仇怒火的角色,电影通篇展示一位“上访户”迫切寻求真相和复仇的渴望所带来的无力感,一直延续到影片最后。而这种压抑、阴郁的氛围,让本片拥有了电影质感的重要一面——精良且完美的情绪铺陈

这是非常典型的欲扬先抑,也就迎来本文开场那场“查水表”戏份,很爽快。

而且,成龙在本片中也开始杀人了,这与成龙电影一贯追求的乌托邦式理想和平故事完全不同,以往成龙的动作片,找几个死人都不容易。但本片属于路线正确,因为在任何作品中,恐怖分子永远是“最安全”的反派,不会遭受相关道德绑架和非议

打死就是打死,活该,就像片中那位小三美女,直接被英国人用最残忍的方式终结生命,没什么不对的地方,因为他们是恐怖分子。

彩蛋2

关于英国和北爱那些事,不再多提,想必大家都了解,不管本着什么目的,只要一方对平民直接下手的方式来寄希望达到某种诉求的行为,就是恐怖主义,他们就是恐怖分子,就该被这样收拾。


合法制裁+特工老爸

电影的主题,让我想起了两部作品,其一就是温子仁的《非法制裁》,暴力复仇的故事,但没有后者那版极端,主题还是积极的,因为反派是“最安全”恐怖分子,没有轮回宿命一说

其二就是《我的特工爷爷》,主题类似,都是老人,但本片并不是“我的特工爸爸”,而是在以暴制暴的基础上盛开的一朵人性之花

电影中的爆破场面,惊心动魄。而打斗场面,成龙仿佛再度焕发活力。那场与年轻特工的丛林之战,没有了诙谐何杂耍式的动作,但依旧是熟悉的“环境道具”,面对比自己强壮年轻的特工小哥,身形闪转腾挪,死缠烂打,给“皇家野战军”上了一课。

成龙与布鲁斯南的两场对峙戏,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生了角色地位上的对调,很有意思。

★第一场潜入戏(让狗狗睡觉那场),成龙躲藏在暗处,布鲁斯南在明处,随着成龙绑着炸弹走出黑暗,光明正大的站在布鲁斯南面前,代表了成龙从黑暗中走出,因为之前的戏份,都是捉迷藏和偷偷摸摸爆破,这场戏之后,成龙再也没有隐藏过,此后也是在白天,开始大开大合的打斗。

反而布鲁斯南开始躲藏在“黑暗”之中,之前几场戏都是表现这位有多么无辜,搞到老窝都被端了,这场戏之后,他的一些勾当才开始出现。

★第二场潜入戏,也就是结尾,成龙搞死恐怖分子之后,大白天的的出现在布鲁斯南面前,这时候成龙来到光明之处,光明正大,反而布鲁斯南身位处于阴暗,因为丫见不得光的事情败露了,黑暗中的光明迎来了曙光,让阳光下的罪恶重回深渊。电影关于光明与黑暗的两次转换,很有高明。

一个外国人的在他国的遭遇,采用制裁的手段,剿灭恐怖分子,不但复仇成功,而且还一方安宁,这样一个故事。

彩蛋3,炸药品种

电影中恐怖分子使用的,是塞姆汀H型炸药(Semtex-H),是一种塑胶型炸药,由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化学家 Stanislav Brebera与Radim Fukátko发明的,并衍生过多个型号。其主要成分叫做PETN,全称“季戊四醇四硝酸酯”,威力最凶的爆炸材料之一,PETN常被用作核弹头的部件,以及某些加农炮上。

PETN可怕的地方还在于其挥发到空气中无色无味,连受过训练的狗也几乎都无法追踪。所以片中那位黑锅小哥那么轻易的就通过机场安检,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很多恐怖袭击,使用的也都是塞姆汀,比如洛克比空难就是塞姆汀的结果。

此外在上面那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Semtex-H型的成分中,PETN的比例降低到了40.9%,而另一种成分RDX则占到了41.2%,比PETN还多。

RDX,黑索今,或译海扫更,化学名环三亚甲基三硝胺,这是一种高感度烈性炸药,活性比TNT强很多(被碎片击中就会爆炸),威力比硝化甘油强,是TNT的158%倍。

这玩意诞生于1898年,是德国人 Georg Friedrich Henning发明,起初打算用于医药,后来被用作无烟炸药,二战中黑索今被广泛使用,后来又被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塑胶炸药。如今黑索今是恐怖分子制作塑胶炸药的主要成分,我们常听到的“汽车炸弹”的原料十有八九是以黑索今为成分,否则炸个汽车不会有那么大威力,比如2010年莫斯科地铁爆炸案

说回到塞姆汀,90年代,新型塞姆汀根据国际协议被强制加入了爆炸物示踪剂才被允许生产,但90年代之前仍有大量旧型塞姆汀存在。

塞姆汀曾被大量出口于越南(越战期间)、利比亚(进口了700吨),以及爱尔兰共和军。电影中出现的,应该是旧型号的塞姆汀,因为是从军火库里拿到的,这一点很写实。

更可怕的是,如今欧洲大量恐怖袭击用的也是这种炸药,在欧洲黑市广泛流通,就连劫匪炸银行都是用的军用塞姆汀,这让欧盟领导人很是恐慌。

法国地缘政治学会研究员、《在武器走私的心脏地带》一书的作者让-查尔斯·安东尼认为,对于这类零星的武器走私,情报机构不太可能察觉。除非袭击者一次购买大量武器,才会引起注意。“不幸的是,这些类型的军用武器长期以来都可以搞到,人们能够得到它们,而不会引起注意。”

所以,这部《英伦对决》很多细节方面是非常写实的,可能我们不太了解,但欧洲人民看了之后恐怕会感同身受,所以需要普及一下。

首发于公众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ilm)

 5 ) 全程严肃脸的成龙,多年未见

《英伦对决》这个名字首先就让人误解,中译名成这样自然也是营销需要,但很容易让观众先入为主的以为这又是一部合家欢的成龙式动作喜剧。或许,这是一部英伦版的《功夫瑜伽》,我起初就是这样想的,所以对电影也不抱什么期待,在了解了情况并非如此后才去的电影院。

这部电影简直就是藏在国庆档里的大惊喜,有必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一部中国电影。类型上,这属于政治惊悚片。冷峻的镜头下各方在暗自角力,成龙作为一个搅局者而存在。每一个人物似乎都被阴云笼罩,一切显得沉重。主线故事简单,但牵涉其中的信息量较大,观影后需要消化。

与《追龙》的真实背景和人物相似,本片也是在建立在一个完全真实的背景上。主要涉及的是英国和爱尔兰的历史纠葛,北爱尔兰被夹在中间。这种地缘政治上的东西离中国观众太远,或许造成了一些理解障碍。至于它在中国突然受欢迎起来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成龙饰演的这个华人角色在影片中所起的(正面)关键作用。他是一个小人物,却对这场多方博弈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他的动机十分单纯,但能以情动人。他的一系列行为,让我想到了某位刀客的名言:“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要给你一个说法”。

这部严肃的电影需要静下心来观看,戏剧张力倒是很强,但并不是那种设计讨巧的商业片。这里面有一个多年未见的全程严肃脸的成龙,上一次这样的感觉大概是《新宿事件》吧。动作上,并不是展现的英雄迟暮,更多的还是表现宝刀不老,那一段《第一滴血》式的丛林对决,就是专为成龙而设。这部电影或许可以定义处于职业生涯末期的成龙。

虽然不对气氛,但《英伦对决》以其过硬的质量得到了认可(票房口碑皆如此)。尤其电影技巧方面,镜头、场面调度、氛围营造、节奏把控,马丁•坎贝尔确实是位很成熟的导演。本来这些东西没什么太多好说的,但放在国庆档里和几部中国电影一比,就显得太出挑了。这才是在拍电影啊。

皮尔斯•布鲁斯南的那个角色的原型是爱尔兰新芬党格里•亚当斯,还原度很高。所以影片对现实的指涉意味还是很强的。顺带一提,爱尔兰口音的英语很有特色,存在感十足。

 6 ) 在成龙电影里遭遇爱尔兰人的百年怨恨

(本文参考了豆瓣网友lightring同学的文章大英帝国与反叛组织的恩恩怨怨;以及豆瓣网友doudou同学的一部爱尔兰共和军的科普片,万分感谢,请原谅我不问自取。)



今年国庆档期,有两部电影堪称惊喜,一部是王晶的《追龙》,一部是成龙的《英伦对决》。相比于《追龙》,《英伦对决》更为独特,因为这部电影很不成龙,也很不香港。如果说王晶是严肃起来了,那么成龙则彻底让出了对电影的主导权。除了成龙主演之外,这部电影可以说完全看不出过去“成龙作品”的痕迹,如果把成龙换成连姆•尼森,我们会以为在看新一集的《飓风营救》。
    
说实话,成龙扮演的关玉明这个角色有点游离于影片整体氛围之外。他只是偶然卷入恐怖袭击事件的局外人,然后一心复仇的他掺和进了一场政治危机与阴谋当中。但他自始至终与这场危机和阴谋毫无关系,也并不知情,他只是执着地想要弄到袭击者的名字。而他本身中国人的身份对于影片的推进也没什么帮助,看影片结尾字幕,这部电影改编自小说《中国人》,看来这个身份设定在原著中就存在,可能作者认为中国人都很能打,但这身份对故事没什么帮助。
    
同样,关玉明过往的悲惨经历对于故事的推荐也帮助不大,他当年妻儿死于非命,但这笔账算不到影片里的任何一个人头上。如果说有促进作用,就是他格外珍惜这唯一的女儿,这给他执着复仇提供了强烈动机。有意思的是,关玉明是一个前美军特种部队成员,所以他的一身功夫其实是“美国制造”。
    
当然,成龙这个角色对于中国观众意义重大,这是很多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感兴趣的原因。如果拿掉成龙和他的动作戏,剩下的就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政治惊悚剧了。而且这还是一个有门槛的政治惊悚剧,这部电影不像《谍影重重》那样,凭空捏造了一个组织,这部电影,建立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
    
看看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北爱尔兰政客汉尼斯的扮相,精心打理的花白头发和胡须,精致的无框眼镜,活脱脱就是现实中的新芬党党魁亚当斯。还有影片中多次提及的军事组织UDI,明眼人都知道,它影射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爱尔兰共和军。影片里的汉尼斯,还有与他貌合神离的妻子,分道扬镳的前战友,以及英国国防部长,就这么几个角色之间的冲突,把英国与爱尔兰几百年的恩怨情仇都给勾勒了出来。

而这些历史背景,构成了很多观众的电影门槛,据说看电影的时候,不少男观众都被他的女朋友问得哑口无言。但也因为有了这样的格局,这部电影就不再是一部简单的《飓风营救》,如果把成龙替换成老福特,这部电影看上去就特别像杰克•瑞恩系列,尤其像那部《爱国者游戏》。



    
不如让我们花点时间,把电影里围绕着汉尼斯的这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首先是汉尼斯本人,他过去的身份是爱尔兰共和军的头目(电影里改名了,咱们就不用遮遮掩掩了),如今的身份则是北爱尔兰政府高官。这个人的人生轨迹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掌权。他所代表的,是爱尔兰共和军内部,谋求和平解决纷争的派别。但如果你以为他是良善之辈那就错了,按照影片的塑造,这是一个野心家,把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力量当成和英国政府谈判的筹码,可以说他是两头忽悠,从中渔利。
    
电影里的恐怖袭击是汉尼斯策划的,但是他原本的方案是不伤人,而只是炸掉几家金融机构。目的是进一步向英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英国政府特赦一些被俘的共和军成员。然而他曾经的一位战友,共和军的另一个领导者则背着他更改了方案,让这场袭击变成了真正的恐怖袭击,关玉明的女儿就死于这场袭击。
    
这位领导者所代表的,是爱尔兰共和军里的激进派,他本来就看不上和平路线,更认为汉尼斯就是个背叛革命的政客。在真实的爱尔兰共和军内部,也发生了类似的分裂,一派主张走和平路线,一派主张走暴力路线。做个类比,这有点类似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里的法塔赫和哈马斯。巴解组织是一个暴力起家的军事组织,但到了后期,阿拉法特所领导的法塔赫转而走上了与以色列和平谈判的道路。而哈马斯,则继续暴力路线。阿拉法特在世的时候还可以压制哈马斯,等他去世了,哈马斯迅速壮大,巴以和解遥遥无期。当然,电影里的汉尼斯,对于组织的控制力远远比不上阿拉法特。
    
而汉尼斯之所以被摆了一道,是因为他的妻子也背叛了他。他妻子对他的背叛是全方位的,不仅出卖了他的计划,还和他的侄子搞在一起。汉尼斯的妻子为什么这么恨他,因为他没有像当初承诺的那样,为他的大舅子报仇。包括汉尼斯的大舅子在内,还有他的父亲、兄弟,都死在爱尔兰与英国的战斗中,而这些“革命烈士”,也成了汉尼斯能够飞黄腾达的政治资本,然而汉尼斯并没有报仇雪恨,反而谋求与英国合作,这是他妻子仇恨的根源。
    
影片里也交代,杀死汉尼斯大舅子的并不是英国政府,而是爱尔兰共和军的死对头——乌尔斯特民兵(UVF)。这个组织源自于爱尔兰独立,原本爱尔兰地区有32个郡,爱尔兰独立的时候带走了26个郡,还剩下6个郡就是现在的北爱尔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和爱尔兰地区的宗教分布有关,众所周知,英国是信奉新教的国家,而爱尔兰人则信奉天主教,这是他们难以融合的根本原因。在爱尔兰地区,新教徒是少数派,但在北爱尔兰地区,新教徒却是多数派,这也是这六个郡没有跟着一块独立的原因。

尽管爱尔兰已经独立了,但是北爱尔兰仍然是双方争夺的目标,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组织了临时爱尔兰共和军,继承爱尔兰共和军的衣钵,而新教徒也针锋相对地组织了乌尔斯特民兵。这两支武装力量经常针对对方平民发动恐怖袭击,并且互相栽赃陷害。尽管双方都声称要通过和平手段推动北爱尔兰的政治和解,但私底下却仍然动作不断。


    
    
这部电影展现出了爱尔兰人残酷的一面(当然英国政府对待恐怖分子也是相当冷酷无情),但说句公道话,如今的爱尔兰人有多残酷,他们的历史就有多悲惨。
    
19世纪早期,一位法国旅行者周游世界,到过美国和爱尔兰,回去之后写道:“我曾见过栖身于森林之中的印第安人,也见过戴着锁链的黑人,当我琢磨他们可怜的处境时,我曾认为,我已经见到了人类悲惨遭遇的极端状态了。然而,我当时并不知道爱尔兰人的不幸处境。”这段描述来自托马斯•索维尔那本著名的《美国种族简史》,索维尔评价说:尽管爱尔兰人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但他们是在自己的国土上过着被压迫的生活。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已经没收了大部分土地,并出租一部分给爱尔兰佃户,从而掌握着爱尔兰的农业经济。爱尔兰农民只能在剩下的边边角角的土地上种植土豆。
    
索维尔在书中描述了爱尔兰人的悲惨境地。在爱尔兰历史上,最触目惊心的事件有两个,一个是1641年的造反。先是有成千上万的英格兰新教徒惨遭爱尔兰天主教徒杀害,接着又有成千上万的爱尔兰天主教徒遭到克伦威尔的血腥屠杀。在这场持续了十多年的交战中,有50多万人——约占当时爱尔兰总人口的40%——死于战争、饥荒和疾病。英国战胜爱尔兰之后,颁布了所谓的惩罚性法律,剥夺了爱尔兰人许多基本权利。爱尔兰天主教徒既没有选举权,也不能担任公职和律师,还不准他们上大学或在大学任教。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子弟,从法律上来讲,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这样的处境,英国著名政治家埃德蒙•伯克评价说:针对爱尔兰的惩罚性法律是“自古以来人类凭借着邪念所能构制出的最巧妙而精良的机器,用以使百姓堕落,并进而败坏人性本身”。
    
第二件触目惊心的大事件就是爱尔兰大饥荒。前面我们提到了,爱尔兰大部分土地都被英国贵族占据了,还剩四分之一边边角角的土地都种植了产量大、价格低廉的土豆,土豆养活了450万爱尔兰人。然而成也土豆败也土豆,1843年开始,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在北美与欧洲蔓延,引发了饥荒。到1485年,疫病蔓延到了爱尔兰,毁坏了当年以及其后连续几年的土豆生产。这场灾难对于爱尔兰人是毁灭性的,大约有100万人死于饥饿或由饥饿引发的其他疾病。更多的人选择了逃离,仅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的短短几年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爱尔兰人消失了,到了1914年,爱尔兰的人口只有19世纪40年代的一半。
    
当然,将爱尔兰人置于死地的不仅仅是土豆歉收,还有英国人的袖手旁观。英国方面不仅救济款项少得可怜,而且在这非常时期,对爱尔兰农民的地租和税收都照收不误。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举个灾难期间发生的具体案例,来看看这个时期英国人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宣布,对爱尔兰提供1万英镑作为援助,但维多利亚女王却请求他只提供1000英镑,因为女王自己也仅仅捐赠了2000英镑,如果外来援助比她捐的多,她的面子往哪儿放?碍于女王的情面,阿卜杜勒最终只捐助了1000英镑。但他随后又提供了三艘船的物资援助爱尔兰。而维多利亚女王又从中作梗,阻止这三艘船靠岸。无奈的土耳其人只好再跋涉50公里,停靠在了位于爱尔兰东部的德罗赫达港。
    
这场大饥荒摧毁了爱尔兰人对英国人的最后幻想,独立成为他们唯一的诉求,这诉求之强烈,完全可以和犹太人复国相提并论。



    
就是在这种强烈仇恨和渴望独立的土壤里,孕育了爱尔兰共和军。而面对英国这个庞然大物,爱尔兰人深知正面对抗是没有胜算的,于是爱尔兰共和军走上了以小搏大的恐怖主义道路,为了制造恐惧,达成独立目的,他们绑架、暗杀、发动恐怖袭击,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为虎作伥,在二战时期勾结纳粹。
    
爱尔兰共和军发动的最著名的一次恐怖袭击,是在1979年8月27日,在爱尔兰炸死了著名的蒙巴顿伯爵。蒙巴顿伯爵堪称大名鼎鼎,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增外孙,曾经担任过英国海军大臣,他是二战时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二战以后他出任了最后一任印度总督,主持制定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然而也正是这一草率的方案,导致了印巴之间的大屠杀。高晓松曾经在他的节目里讲过蒙巴顿伯爵的故事,称他是一个妄人。包括这场著名的暗杀在内,从1969年到1982年,爱尔兰共和军一共制造了3000多次爆炸事件,两千多人因此而丧生。而爱尔兰共和军的创建者迈克尔•柯林斯更是被看做是现代恐怖主义的鼻祖。
    
“恐怖主义”作为一个专用名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雅各宾派对异己分子大搞所谓的“红色恐怖”。恐怖主义又分为近代恐怖主义与现代恐怖主义。两者最大的不同是:近代恐怖主义往往是个人恐怖行为,暗杀的对象也往往只是有影响的政要个人。近代恐怖主义的口号是“要更多的人看,而不是要更多的人死”。现代恐怖主义则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恐怖活动已超出国界而具有国际性质。现代国际恐怖主义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如恐怖组织集团化、恐怖行动跨国化、恐怖手段科技化、恐怖目的残酷化等。他们提出的口号是“要更多的人看,也要更多的人死”。
    
无论是近代恐怖主义还是现代恐怖主义,都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信息革命之后的产物,用自媒体人罗振宇的话说:恐怖主义是一种现代病。恐怖主义诞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大众传播的发展,恐怖主义是伴随着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因为也只有在现代传媒技术的帮助下,才能实现“要更多的人看”这一目的。这样的信息传播速度,在古代是办不到的,罗振宇举了个例子,蒙古人在征服世界的时候,要想制造恐怖感,需要用残酷得多的手段,比如说屠城。罗振宇认为,现代传媒成了恐怖主义的放大器,全社会成为他们的“剧场”,他们利用现代传媒传递恐惧,争取同情,激发士气,如果没有现代传媒,他们的恐怖行动将毫无效果、毫无意义,甚至连组织本身都难以维持。
    
然而反过来,也因为现代传媒的存在,让恐怖主义像人类的癌症一样迅速扩散,却又难以根除。罗振宇评价说:“针对恐怖分子的打击,当然很必要,但这只是一个方面。重新思考现代社会的天然缺陷,和媒体的反应模式,可能也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

 短评

很好。好在特别个人主义。每个英雄的内在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世界里,家庭比什么都重要。政客不在乎是非对错,只在乎利益,关键时刻可以牺牲普通人。但普通人也不是好惹的。近年来最好的成龙电影,恰恰是这一部不那么成龙的电影。推荐。

5分钟前
  • 宋小君
  • 推荐

这一次成龙收起了微笑,我们露出了微笑

10分钟前
  • 名井南不南
  • 还行

成龙流水线里还比较精彩的一部,马丁·坎贝尔的调度还不错,63岁的成龙作品还能有这样的完成度,真的是努力的前辈。

13分钟前
  • 团小纸
  • 推荐

其实除了关玉明,被侄子睡了老婆、找的情人还是眼线,而且时时刻刻在背锅的007也深深值得大家同情,不是吗?

15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唯一的好人皮尔斯布鲁斯南,反对暴力反对恐怖袭击,主张和平解决问题,被成龙用炸弹袭击威胁,被侄子带绿帽子,被老婆坑,被情妇坑,最后身败名裂,而成龙的所作所为对整个事件毫无推动作用,他和刘涛两个人让人想起《钢铁侠III》国内版中的王学圻和范冰冰

20分钟前
  • epikur
  • 较差

三星半,并不是典型的成龙功夫片,其实他更像是一个功能型角色,整部电影的设定还是一个典型的政治惊悚片路数,不过,由于有成龙的加盟,使得这部电影在动作部分变得更精彩。这也是成龙这些年表演得最严肃的一回,非典型成龙。唯一的遗憾是成龙与布鲁斯南两条线的互动与必要性还是不够,缺点关联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毫无3D必要,一反闹哄哄的成龙电影,扎实动脑颇有可观性。层层递进,互相牵制,拍得老当沉稳。不能说它文戏太多,悲绝成魔的父亲一路搞爆破,不为打而打,风格就是严肃政治片。这角色算是成龙演过最惨绝人寰的了……但大哥可能是想到颁的终身奖掉头演了一场,随后重回流水生产线,珍惜。

28分钟前
  • bird
  • 还行

上一次见到这样的成龙,还是在新宿事件,真是久违了

33分钟前
  • 还行

成龙用演技所建立起来的好感 在片尾曲响起的那一刻坍塌

37分钟前
  • 凹凸
  • 还行

上访大爷怒怼爱尔兰政客,手撕恐怖分子,腐国坐收渔利的故事,不一样的成龙,也是近几年最好的成龙。马丁坎贝尔对电影节奏和情绪铺陈驾驭不错,简单的剧情完成度很高,黑暗边缘+特工爷爷+非法制裁,成龙刻意作出的老态脱俗无伤,唯有打斗还能看到昔日大哥的影子。成龙还能打,只不过换了风格

42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我相信这个代表着第三世界上访难民的面孔,收起笑容,怒目圆睁,试图挑战欧洲中心论秩序时,会获得更大基数的观众。从滑稽逗乐到眉头紧皱,“中国不高兴”由隐性变显性,被动变主动。

4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超出预期的硬四星半!扣半星送给莫名其妙扮老的亚洲女性,有点风情好吗拜托🙏

50分钟前
  • 鞋舌不跑偏
  • 力荐

人物塑造很扎实;预留可探讨的空间很大。应该给成龙一个影帝,不管哪个奖的。

53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推荐

比想象得严肃费脑,上一次大哥这么认真搞创作可能要追溯到《新宿事件》。今年国庆档片子全看了,王晶和成龙都奉献了十年最佳,太有意思

58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居然是一部减少杰森伯恩戏份的《谍影重重》,冲着飓风营救来的观众势必大失所望,然而成龙居然给自己开发出了政治片这个类型,算是一大惊喜了(以及,不管到了什么电影里,有家具的成龙都是无敌的)

1小时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华人和爱尔兰人一番激战,英国人躲在背后玩政治。完成度非常高的政治惊悚片。成龙不是作为打星,而是作为演员出演。故事进行到中后段才能看清格局全貌,剧本很有技巧。马丁·坎贝尔执导风格太沉稳,充分挖掘故事原生的紧张感,电影完全依靠故事的内力推进。

1小时前
  • 小A
  • 推荐

成龙版《谍影重重》,我们熟悉的那个成龙又回来了。不得不说63岁的成龙,比64岁的皮尔斯·布鲁斯南硬朗太多。他一旦严肃起来简直无敌,不愧是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最令人唏嘘的是成龙年轻的照片,仿佛在说:我曾经也年轻过。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成龙很沉默,这很好;整体工整无聊,悬念撑不起好奇,结局又不会让人惊讶;bug很多不能细究。60岁的人,半生平凡,活动活动手脚就能重新变回以一打多,打的还都是顶级安保人员?最近这设定怎么都和越战干上了?最后那句别小看中国人太突兀了,关先生早就已经是英国公民了

1小时前
  • frozenmoon
  • 还行

译名毁了片子系列。一个失去祖国的北爱尔兰人和一个始终被所有人称为中国佬的英国人,这不是为女儿复仇的《英伦对决》的故事,而是两个迷失国籍与身份的《异邦人》的故事。

1小时前
  • 某茶君
  • 推荐

成龙的每一场动作戏,都为他揪心.....

1小时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