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现场直播

喜剧片印度2010

主演:奥姆卡·达斯·马尼克普里,拉格胡维尔·亚达夫,莎利尼·瓦察,法如克·贾法尔,马莱卡·谢诺伊,维沙尔·夏尔马,纳瓦祖丁·席迪圭,悉他拉姆·潘卡尔,纳萨鲁丁·沙,阿米尔·巴希尔

导演:阿努沙·里兹维,马哈茂德·法鲁基

播放地址

 剧照

自杀现场直播 剧照 NO.1自杀现场直播 剧照 NO.2自杀现场直播 剧照 NO.3自杀现场直播 剧照 NO.4自杀现场直播 剧照 NO.5自杀现场直播 剧照 NO.6自杀现场直播 剧照 NO.13自杀现场直播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3-09-15 02:37

详细剧情

生活对于纳塔(奥姆卡·达斯·马尼克普里 Omkar Das Manikpuri 饰)和布迪亚(拉格胡维尔·亚达夫 Raghuvir Yadav 饰)两兄弟来说并不乐观,由于债务吃紧,他们所拥有的唯一一块土地即将被政府收走。在这样一个节骨眼上,一个糟糕的建议却给了两兄弟灵感。原来,在当地,自杀者的亲属会得到价值不菲的经济支持,这样巨大的诱惑是继续赚钱的两兄弟无法抗拒的。  在一番波折之后,纳塔决定去死。一次偶然中,一名记者得知了两兄弟的计划,之后,他的一篇新闻报道在民间和政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纳塔即将自杀的消息人尽皆知。大批的各路人士开始聚集到了纳塔的身边,他们的心中都打着各自的算盘,企图趁此机会大捞一笔。

 长篇影评

 1 ) 农民,记者和政客

起先是看到介绍说这一部是打败了《three idiot》被送审8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印度电影才下的电影,分类是喜剧/剧情,以为是一贯的搞笑之作,看完却有种笑不出来的感觉。抛弃了宝莱坞惯用的大型歌舞,没有城市的高楼琼宇,有的只是黄土荒川,贫穷而卑微的生命。

农民,记者,政客。是电影里的三个主要群体。农民因为太穷付不起贷款,随时都冒着将他们的土地赔给银行的风险,大地主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中有人自杀,那么政府会为相关的存活者提供经济支持。本只是一个家庭的选择,因为记者的参与被改变了。一经报道立刻引来轰动,大批的媒体开始涌入这个贫瘠的小村,绕着他转,嘴里编出些不着边际的话。政客在他身上看到了利益,他们去拜访他以获得关注获得支持。连nathan家里的孩子都在问他,你什么时候死,如此卑微的生命,在利益面前变得毫无意义。

这样的事情在印度发生着,也在我们的国家发生着。很敏感很真实的题材,有些东西我们看到了知道了却也仅此而已。想到前些年的新闻,“2009年夏季,河南农民工张海超被迫采用“开胸验肺”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确患有职业病,终获60万元赔偿。”当时轰动一时,引来无数媒体记者的围观,专家说《职业病防治法》有漏洞,急需修改。可是两年过去了,有改变么?在百度搜索关键字,凤凰网2011年4月13日的报道,依旧出现了“尘肺病人因单位改制无相关证明难索赔 欲开胸验证”的新闻。而这次,媒体不再围追了,因为这是老问题了,不再吸引公众的关注,他们需要更新鲜的东西,比如“药家鑫”,而这位农民工的未来,谁来关心。

不想说的太多,这是一道无解的题。

 2 ) 农民的哀歌与崛起

       阿米尔汗是当代最伟大的电影人
    当年包产到户的时候,大家都是很支持的,什么能提升积极性啦,增产增收啦,精耕细作啦,等等等等之类的话,好像就这就是灵丹妙药一样,现在来看看,什么都很明了了,这就是天下最大的谎言。
    很明显,包产到户就是小农经济,就是变相的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毫无先进性可言,土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只要土地一块一块分到了农民手中,那么它已经不属于农民了,除了土地,所有的资源都掌握在资本家和地主的手里,农民想要重地自力更生,可能么?看看现在广大农村,有几块地还在农民手里?资本家们有一万种方法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抢过来,比如电影里说的,靠美国种子,靠美国化肥,然后就靠天下雨,然后还不了贷款,然后土地被拍卖。其实这种方法也没啥新意,当年满清时候,国门洞开,小农经济的中国,瞬间被资本主义经济冲垮的种种还历历在目呢。
    广大农民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软弱的,都是可欺的,比如活不下去了,怎么办,是不是该反抗了?按道理说是啊,但是政府给你指了条明路啊:自杀呗。自杀给补助啊,我们奖励自杀,自杀了你们就能保住土地啦!自杀给一万块啊,你活着没有尊严,死了就有了啊,所以快去死吧。接着人民先锋报告诉人民,政府鼓励自杀,地主们就笑着跟农民说,去自杀吧,自杀式一条路,哈哈哈哈哈哈。软弱的农民们,听到这个,都觉着是条路,看来路还没走尽,还能用生命来“保住”自己的地,既然我们的路还没走绝,那还是一如往常,大家松松散散,甚至哥哥还给弟弟上个套,叫他去死,自己应该还能苟活几天呢,反正路还没走绝,赖活着呗。
    但是事有不巧啊,本来这个纳塔就要死了,哥哥的10000块就要来了,偏生这个时候又叫人民先锋报一个记者看见了,觉得挺有趣,顺便报道了一下,这一来,各方势力都觉得这个是个好素材,搞得好肯定能弄来不少选票,就像一个电视台说的,最不济,我们也能收视率大升。村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到处都是采访,到处都是电视台。选举大热门人物总部长阁下叫下属去给他纳塔点补助,竟然发现什么针对纳塔这样人的补助政策都没有,原来纳塔不是无家可归者,不是衣不蔽体者,不是失业者,不是饥荒者,以上的补助政策都轮不到他,其他的什么全村奔小康政策,进口,促生产,可持续发展政策就更不关纳塔什么事了,看来纳塔在政府(不论是本届政府,还是下届总部长或是农业部长的政府)看来应该是幸福者吧,或许选举期间总部长们看着不是?那到他当上总理看着肯定是了,呵呵~什么叫讽刺,这就是讽刺。
    统治者们的闹剧一幕接着一幕,穷人救星巴布拉在万岁声中大摇大摆的来给了纳塔一个电视,说纳塔是反抗特权的英雄,然后说纳塔一定会死的,然后在万岁声中大摇大摆了的走了,一个电视台借村民的口说纳塔的自杀会使这里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老谋深算的政客懂得要最高法院的授权才采取行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是不是感到很熟悉,是不是觉着这不单是印度,也很像是中国?地主对纳塔他哥说,媒体迟早会走的,接下来你面对的会是谁?和你打交道的还是谁?是我。纳塔不死,你就死定了。回头对媒体又是一脸的道貌岸然,呵呵~什么叫谎言,这就是谎言。
    一转头,反特权的巴布拉又和特权的总部长站到了一起,不让纳塔死;又一转头,农业部长说总部长违法,纳塔还的死。纳塔的儿子都来问纳塔,你什么时候死啊,大爷说了,你死了我就能当承包商了,当警察了。纳塔去田里大便,然后不见了,一大群人就追着找,后面政客们又开始打嘴仗(最有趣的是共产党什么都声讨,哈哈),农业部长在家开会说他要发个纳塔卡,要补助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和想要自杀的人,下属说我们没有这么多资金,他说,我们只管发出通告,怎么做是联邦政府的事,做也是他们的事,不做也是他们的事,让乐曲开始吧。什么叫民主,这就是民主;什么叫选举,这就是选举;什么叫法制,这就是法制。
    一个一直做苦力挖坑的老人死在自己挖的坑里,没有人关注他,什么叫悲惨,这就是悲惨……
    一声巨响过去之后,纳塔“死了”,纳塔的“意外死亡”让纳塔事件终于告一段落,但是选战还在继续,纳塔和纳塔这样的农民的生活还在继续。原来纳塔卡需要有贫困卡证明,纳塔家里没有贫困卡,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没有人再管他们了……后来纳塔在城市里出现了,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农民工。
    这个身体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了
    我们还能坚持多久,我们只剩个躯壳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对谁偏袒
    这个身体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了
    我们还能坚持多久,我们只剩个躯壳
    这样的民主这样的法治这样的选举在印度或者中国这种国家还要有多久?
    农民还会软弱多久呢?谎言还会持续多久呢?悲惨还要发生多久呢?
    当电影里唱“通货膨胀这个巫婆榨干我们的血汗”的农民们醒悟过来究竟是谁带来的通货膨胀,就不会很久了。
    希望阿米尔汗的影响越来越大!

 3 ) 沉重的幽默

当纳塔由于家庭债务被哥哥忽悠得打算自杀以换取政府补助时,所有的人都来了。媒体忙着抢收视率,反对派忙着批评,政客忙着推卸责任,所有的人都在从中寻求对自己有利的东西,甚至连纳塔的儿子都在期望父亲的死能圆自己当警察的梦想。
但是没有真正关心纳塔到底要什么,更没有人关心像纳塔一样生活窘迫,默默的在劳作中死去的人。
阿三的电影确实不错,刻画出一场极其生动的人生秀,其实这种事情在我们国家又何尝不有?
可以解读的很多,媒体对于新闻事件嗜血的狂热以及对于缺乏新闻价值事件的冷血,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卑微,各种不同体制下相同的农民的命运……
无力改变什么,只有一声叹息

 4 ) 《自杀现场直播》:失耕农民命运的另类解读

        2010年上映的印度影片《自杀现场直播》(Peepli Live)是一部具有讽刺与批判意味的影片,尽管该片所反映的是印度农民悲惨的现实,但按照电影类型划分却是一部喜剧。
        印度一个名叫霹雳(Peepli)的村庄里,一对兄弟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将土地抵押给银行贷款,最终却因无法偿还贷款而即将面临被银行拍卖其土地的结局。无奈之下,兄弟俩只好向有钱人Bhai Thakur求助却遭到后者的嘲笑与拒绝。这位有钱人还告诉兄弟俩说,在南印度,政府采取了一项新政策:因债务自杀的农民可以得到10万卢比的补偿。经过一番抉择,两兄弟最后决定由已婚的弟弟那塔(Natha)自杀,然后他的妻子就可以领到政府的补偿。这个消息不径而走,各大电视台纷纷派出采访摄制组在村里架起摄像机日夜不停地进行现场直播。由于时值选举前夕,各路候选人也纷纷出动,希望以对此事的处理来为自己赢得更多支持。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自杀事件由此变成了一幕闹剧,众声喧哗之下,弟弟成为焦点人物,但是没有人真正关心他的死活:电视台关心的是收视率,而对于政客们来说,弟弟死或是活则只是他们政治生涯的一个筹码。事情的结果却没能让围观者满意:某天晚上,一场大火之后,人们从灰烬中抬出弟弟的尸体。人死了,却不是围观者期待的自杀方式。众电视台记者收起器材驾车绝尘而去。然而几天后,弟弟再次出现了,原来他在那场大火中趁乱逃出了摄像机的镜头,也逃离了农村,来到了城市。
        影片结尾的字幕写道:“印度2001年的调查显示,1991-2001年,800万印度农民退出了农业耕作。”弟弟成了800万失耕农民的一员,但是城市会成为他的庇护所吗?这是影片结局留给观众的思考,但是对于这个最终问题的追问其实在一波三折的情节铺展过程中已经渐渐显露。
        当那塔为自己不得不死去而犹豫不决、辗转反侧之时,他的儿子跑了过来。父子之间发生了这样一场对话:
        ——爸爸,爸爸,你什么时候死?你什么时候死?告诉我。
        ——你就不能让我安静一下吗?
        ——叔叔说,你死后我就能得到政府的聘约。
        ——聘约?
        ——不,我想当警察。
        ——我现在都要死了,你还当警察。
        那塔赶走了儿子,但儿子却在跑远时仍然叫着“我要当警察”。苏珊·桑塔格曾经写道:“遭受痛苦是一回事,与拍摄下来的痛苦的影像生活在一起是另一回事,后者不一定会具有强化良心和强化同情的能力。它也可能会腐蚀良心和同情。”[1]上面这一幕显然为这句话添加了生动的注脚。当一个人的死成为让另一些原本是最亲近者们藉以逃离苦难,父子间、兄弟间的亲情就这样被残酷地舍弃了。对于银幕下的观众来说,这是某种残酷生活的片段,有着直击心灵的力量;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人而言,那似乎已成为他们苦难生活的一部分,习以为常而近乎麻木。
        影片中更具有讽刺意味的则是对媒体良心的拷问。在影片中,一众媒体为之服务的“主人”一是参选政客,一是收视率。尤其是毫无社会责任感的对收视率的追求导致一个原本可以引发更为深入思考的新闻事件变成了一场媒体狂欢。当弟弟在“直播”中途从媒体视线中消失,另一名失耕农民刚刚走向生命的终点。由于不能偿还贷款,这名农民的土地被银行拍卖。他只好每天不停地挖荒地的土去卖,以换得可怜的收入。但是有一天,他被发现死在了自己挖的坑里,据很多人说他是被饿死的。影片借一位年轻人之口发出诘问:“难道这就不重要吗?”年轻人一度视作偶像的女主持人对他说:“调查表明我们的观众只对那塔感兴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他是第一个现场直播的自杀者。你知道这有多重要吗?……有人选择成为医生,有人成为工程师。我们是记者,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对收视率的追求成为漠视生命的理由,这无异于媒体对自己职业操守的背叛。当记者们在影片最后离开村庄时,那个曾经渴望成为他们中一员的年轻人也丢弃了他曾经的理想。
        尽管并未直接说出口,但是影片中的许多细节还是会引发观众对于现实的联想:
        当农民们抱怨说:“怎样才能好好耕作呢?美国种子,美国化肥,花大钱买了,然后祈祷下雨”,观众会立刻意识到,这正是Bt棉种子给印度农民们带来的无望的命运。
        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当记者问道“你对政府阻止农民自杀有何建议”时,农业部长答道:“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不能仅仅依靠农业。”记者继续追问“作为国家的农业部长,您认为我们应该放弃农业,寻求工业化?”农业部长立刻反驳:“你在强加于我,我没有这么说。”而与影片中这一幕相呼应的是印度农业的工业化进程,转基因模式的引入正是这种工业化进程中最为致命的一步,而正像这部影片中所表现的一样,这场变革对于传统家庭农业的冲击是巨大的,作为这场变革的牺牲品,大批农民以自杀或是抛却土地、背井离乡来寻求解脱。印度政府公布的数字显示,1997~2009年,印度有200 000名农民自杀。正如范达娜·席瓦曾说过的,“农民自杀是印度农民面临的生存危机中最悲惨也最引人注目的征兆”[2]。
        在影片即将结束之际,首席部长对助手说道:“萨利姆先生推荐了一个美国公司。叫什么来着?山孟都(Sonmanto)?政府所有的种子合同都给他们。”前面的种种铺垫至此揭开了最后一层薄纱,孟山都的名字已然呼之欲出。
        影片对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转基因模式的批判与反思是多角度的:传统家庭农业的终结、农业化社会家庭关系的颠覆、利益集团对政府部门的渗透、大众传媒对作为社会良心的角色的背弃,所有这些都成为农民们迈向死亡的助推器。
        电影不是现实,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却可以理解为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或至少是某种现实社会心理的投射。电影中的主人公说:“我们做了这么多都是为了保护祖辈留下的土地,而现在我们要失去它了。如果可以,我愿意放弃我的生命来保住它。”站在传统家庭农业与以工业化为特征的转基因模式的分岔路口,印度农民也正像影片中的弟弟一样在生与死之间,在守住土地与逃离土地之间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谁知道我们去向何方,车轮还在滚滚向前。没有食物,没有水,找个借口活下去。疲惫的双眼,模糊的梦想。眼泪中也有盐,我的朋友,如果它落下,请浅尝。”片中这样唱到。在印度历史上,盐是自由独立的象征:圣雄甘地率领印度人民反抗英殖民者的斗争正是从打破食盐垄断而始。因此,这段歌曲似乎也暗示了转基因模式正是新一轮殖民扩张的特征与途径,而生物技术在这里则扮演了“后工业时代资本的侍女”[3]的角色。

[1] [美]苏珊·桑塔格. 论摄影. 黄仙然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32.
[2] Shiva, Vandana. From Seeds of Suicide to Seeds of Hope: Why Are Indian Farmers Committing Suicide and How Can We Stop This Tragedy?.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vandana-shiva/from-seeds-of-suicide-to_b_192419.html
[3] Shiva, Vandana. Biopiracy: The Plunder of Nature and Knowledge. NY: South End Press, 1997. 45.

 5 ) 刺痛媒体人神经的黑色喜剧

      这是一部太过多细节与线索的黑色幽默片,太多关于残酷现实的刻画,让人无法再冷静下来细细在回味一次这部片子,现实太残酷,人们太冷漠,是非和公正已经没有了绝对的定论……
    
    故事的主人公纳塔,大概是对白最少的电影主角了吧,在影片中只是畏畏缩缩的躲在角落的一端。平时都是由哥哥代替他发言,由哥哥替他决定任何事情,他就傻傻的生活着,就连要自杀了,也能唱得出情歌,踩到狗屎了,还能笑得出来。这样单纯的人,怎么会知道自己一个要自杀的决定竟然上了新闻的头条,惊动了总部长,甚至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新的政策。可是这一切由于自杀引起的浮华的闹剧,最终还是一片浮云,喧哗过后,连回音都不剩,就这样消失了。
从纳塔决定了要自杀的消息由《人民先锋报》的地方记者勒凯什开始报道,并且提供给印度电视台的著名女记者作为独家报道开始,媒体就完完全全加入了这场收视率竞争的游戏。在印度电视台的报道出来之后,短短几个小时之间主流的媒体全都涌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聚集在了纳塔的家门前。可笑的是,每个媒体都在现场报道着他们眼中想要吸引观众眼球的事实,而不是真正的事实。看图说话,自己胡乱添加注解——目的只有一个——收视率。就像凯勒什看到有个贫困的农民最终被饿死了,开始疑惑,媒体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样子直播报报道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为了真正的挽救纳塔?还是通过纳塔挽救和他一样处在贫困线下的农民?还是根本为了吸金而日夜不眠不休的收视率?
    
    有谁会想过,一个贫困农民的自杀的现场报道,竟然会演变成一个村庄的谋生方式,甚至当地的人们因为这件事情开始有了收入,幻想经济会因此发展起来,自杀现场被弄成了节日庆典,除了纳塔的妻子,没有人真正为纳塔生死未卜的问题感到悲哀……
    
    究竟媒体的责任是在报道披露真相,还是追求真相背后的结果?是为了报道而报道?还是为了报道之后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著名的秃鹰与女孩的问题一样,我们到底是需要伸出手拯救那个少女?还是在一旁冷静的拿摄影机记录下这一切。如果说我们报道的事实,可以拯救一批人的话,那么牺牲掉的这个人,就正的死的重于泰山了吗?我们是谁?不是上帝的我们怎么能够有权利决定别人生死的价值?怎么能够评论一个人是不是值得死?是不是他的死,能够拯救别人?如果他的死真的能够拯救他的同类们,那么就一定要牺牲掉他吗?这是一个永恒要探讨的问题,因为人性本是自私的,其实我们早就做出了定论,却在假装矜持的表示说这是记者面临的两难问题。
    
    其实道理有多难?如果连你身边的伸手就能拯救的一个人你都不关心,不拯救,你怎么能期待你的报道出来以后,一定能够拯救其他人呢?凯勒什开始怀疑,为什么那个饿死的农民难道就不重要了吗?他的生命就不值得报道了吗?为什么大家只关心纳塔的死活?那个女记者很明确的就指出了,因为收视率说人们喜欢看到关于纳塔的新闻,所以只能报道纳塔的。所以最终,是不是还是小梁哥的体会才是最正确的:“观众们,请你们放下你们手中万恶的遥控器。”
    
    突然想到了金凯瑞的《楚门的世界》,因为人们喜欢看,竟然就这样愚弄了楚门一辈子,硬是活生生的让他出演了一出真人秀。绕了一圈,问题还是回到了原点,我们关心的到底是什么?是幸灾乐祸别人的问题,还是管好自己好好的生活?因为人们好奇与猎奇,让多少人上演了这种闹剧似的真人秀?我们看过瘾了就换台走掉,可是当事者呢?他们得到了什么?
    
    纳塔和哥哥幻想因为纳塔的死亡能够得到一笔抚恤金,可是最后纳塔却被判定为意外身亡,没有抚恤金。他的妻子问得很好,现在把纳塔都弄死了,可是结果却连一笔钱都没有。至始至终,他们只是这场新闻竞选游戏里面的棋子,被迫的承受着每一步。



将军一句话,千万将领前仆后继的等着去死……

执行者与管理者

是接受命运,还是无力的反抗?

政治就是一场权力的阴谋

80/20法则

新闻记者的责任与义务

周围的人对于自己身边朋友生死的态度(虽然很悲伤,生活还是要继续)

旋风一样的出现,残云卷落叶一般的离去

明明是故事的主人公,到最后结局落幕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只是画中画。

我们最后所拥有的,只是我们的躯干。

 6 ) 印度失地农民与自杀,其实是个喜剧

之前刷微博看印度电影有推荐,今天在优酷上看了部电影,制片人是《三傻》的主演和导演阿米尔汗,很喜欢的演员和导演,片子都很有喜剧风带着深度。剧情很有意思,印度失地农民和自杀这两者组合在一起,自杀只是因为听说政府会给自杀农民一笔赔偿金,怎么看都像天朝被逼上访的剧情,但有意识的是剧情关注不是农民身上,而是靠媒体和政府选举这两者来推动剧情发展。媒体是如何制造和运作新闻,其中很多镜头很有喜剧色彩,充满反讽的感觉。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报社小记者看完村里另一个农民死了后很困惑,质问一起的电视台女主播,为什么不关注下其他的农民,他们就没新闻价值么?一下子就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再加上最后结局,自杀的这家并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所以显得更有现实讽刺。

 短评

应该是对印度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够,看着没什么感觉

10分钟前
  • WIKI魏
  • 还行

十分荒诞,极度黑色,特别魔幻现实。

12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印度电影不适合沉重

16分钟前
  • 战神小姐。
  • 还行

这太讽刺了,这么好的片子评分连8都不上,这让烂片何地自容

17分钟前
  • 力荐

这么敏感的题材,Aamir Khan你真敢拍啊

21分钟前
  • 大力麦
  • 力荐

少了过多的舞蹈,多了更多的诚实和感动。不过反应的农民现状,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因为中印之间有太多相似了吧。

22分钟前
  • HiNeNi
  • 推荐

了解印度政治和三农问题的绝好教材

24分钟前
  • rhyme
  • 力荐

强烈的政治讽刺,但拍的有点夸张反而显得不那么真实了

27分钟前
  • Patrick峰峰
  • 还行

新闻?写实?电影?真实中的荒诞。资本主义社会中贫穷者的悲哀,小人物的悲歌。片尾的镜头让人很清醒的意识自己的存在。

32分钟前
  • L.L
  • 还行

满盘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36分钟前
  • 推荐

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国度。阿三真是敢拍啊,放在天朝,铁定是禁片啊。

38分钟前
  • 秋熙
  • 推荐

我们觉得荒谬,他们却习以为常;我们觉得痛苦,他们却漠然处之;我们为贫苦感到绝望,他们却编歌拿自己的破产开玩笑;我们把生命的逝去视作灾难,他们为那条命能换来水泵而开心;我们在银幕下为了他们哭,他们却在电影里笑。这就是苦难毫不矫情的模样。

42分钟前
  • 青泥
  • 力荐

对这样的黑色反讽剧不大感冒

46分钟前
  • 豆丁
  • 推荐

都在关注主角的政府,邦政府,媒体和家庭,却没有人真的关心他。就和那歌唱的一样,我们的唯一资产就是身体,不知道什么时候倒下。

50分钟前
  • leechj
  • 力荐

太讽刺了

53分钟前
  • Eric
  • 推荐

题材已不够新鲜~~~~~

54分钟前
  • RIC
  • 还行

阿米尔汗制片,很讽刺,很现实,很人文

55分钟前
  • hileo
  • 力荐

太荒诞了...剧中就没有一个真正做事的..除了那个挖坑最后死在坑里的老头...太惨了...

59分钟前
  • 影君子
  • 推荐

没想象中好

60分钟前
  • 劈方舟
  • 还行

一出讽刺的闹剧 太扯淡

1小时前
  • ken_zhang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