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火

大陆剧中国大陆2015

主演:毛俊杰,朱梓骁,李心艾,马云龙,马骙,陈希郡,孟召重,周斌,邹廷威,黄阅

导演:邹集城

播放地址

 剧照

花火 剧照 NO.1花火 剧照 NO.2花火 剧照 NO.3花火 剧照 NO.4花火 剧照 NO.5花火 剧照 NO.6花火 剧照 NO.13花火 剧照 NO.14花火 剧照 NO.15花火 剧照 NO.16花火 剧照 NO.17花火 剧照 NO.18花火 剧照 NO.19花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11 15:04

详细剧情

凌骁(马骙 饰)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大少爷,大学毕业之后,他拒绝了在父亲手下工作,而是坚持靠自己打零工的工资来实现梦想。一次偶然中,凌骁邂逅了名为魏薇(李心艾 饰)的女孩,凌骁就此坠入了情网,没想到的是,凌骁的家庭成为了两人之间最大的也是最无法调和的矛盾。

 长篇影评

 1 ) 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不想取标题

一、《花火》是一部危险的作品。它的危险在于它唤醒的生命意识是自毁式的,是博尽尊严为之一笑的灿烂逝去,是一种慷慨激昂的悲壮情怀,是对消极人生的消极反映,极端的态度。极端的东西容易走火入魔。
《花火》之所以危险,还在于它营造了一个寂静的生命状态,并且乐意享受它,直到亲手毁灭。这种寂静的状态可以称之为死寂。《花火》中的寂静与〈那年夏天 宁静的海〉中的宁静不同,这里缺乏生命迹象,一切都走向死亡。
《花火》危险的原因还有其三,深沉的自赎意识。北野把周遭一切不如意背负到自己身上,自责之下,不求生而求死,以死亡作为解脱。
〈花火〉暗合了日本民族传统生命意识中的“樱花情结”,短促而绚烂的美丽,也是一种危险的美丽。

二、喜欢北野武片子里的沉默,北野武把喋喋不休的台词当作不负责任的敷衍,这一点甚合我意,所以我平时在选择看《低俗小说》或《花火》时,我总是偏向《花火》。不想烦琐的语言充斥耳膜而耽误了我融入影象中的时间,只有抒情下的镜头我才能体会出角色的某种状态,比如《花火》中插入了大量的绘画作品来渲染瘫痪后的那位同事承受的万念俱灰但又渴望关爱的煎熬,却始终没有听到他积郁已久的控诉,对美好的留恋尽倾注于画,画中经常出现的是一家三口观赏灿烂烟花的天伦美景,这是他再也享受不到的,对一个因公瘫痪却遭家人抛弃的不幸儿来说,深重的苦难不允许他有自欺自怜的呻吟和哭泣,哪怕最后他一枪了结自己,也是勇者,而沉默也就成了绝望者最后的控诉。

沉默的魅力有效地化解了稍有不慎就沦为矫情的局面,《花火》是一个关于奉献和深爱的悲情故事,主人公山田所做的一切,包括向黑社会借高利贷,抢劫银行,杀人,都主要是给身患绝症的妻子一个善终,而这正是渲染人间真情的绝好题材,可以让它悲天恸地,直叫人跟着流泪,也就是处理成极度煽情的感官影象,如果这样的话,就成了另一部影片。事实上北野武用沉默营造了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楚但又异常冷峻,仿佛一种超然的情怀,自始自终知道自己生命快到尽头的妻子都是一脸微笑,这种承受力或许只有沉默的力量才足以支撑,何况,她以前曾饱受失去爱女的痛苦,当生命再也不堪折磨的时候,一切喧嚣和悲伤都已沉静下来,她在片中的唯一台词也就显得十分朴质无华,“多谢你,十分谢谢你”,说完依偎在丈夫的怀里,而这再朴实不过的道谢,出现在生命即将结束的关头,透出一股感化力量的凄美,这也正是北野武的个人魅力在片子里的完美体现,后来看他的《那年夏天,最宁静的海》,我更被其中无言的悲壮和男性克制的内敛所折服。北野武应该是个干脆到底的人,我想可能是说相声的经历让他厌倦了一种拖沓的表述方式。

北野武的另一种沉默形式是镜头的静止和突兀的跳跃,有时平静得如同一滩死水,倒映着人物无以言说的无奈和无聊状态,比如一身黑西服的北野武招牌式身影倚靠白色轿车旁,镜头总是停留十几秒,这样的镜头还出现过在他的《奏鸣曲》,《大佬》等作品中,长时间等待的镜头总是昭示着一场杀戮,营造风雨欲来的片刻宁静,那么不久以后就是关于暴力的跳切画面,毋须多言,几组快速凌乱的镜头拼节就解决了,没有多余的细节过程,没有花哨的暴力场面,不犹豫,不迟疑,简洁中透着凌厉的解决方式,就像语言在片子中的运用,追求的是点到为止的效果,其余的形成个人想象空间,无疑强化了影象张力,而这种节奏的效果总是让人心有余悸,因为一不留神,眼前的静谧美感就灰飞湮灭,取代它的是突如其来的暴力甚至死亡,山田在医院里同医生交谈妻子的病况,这时的人物表情和画面都是一片祥和,正沉寂其中的时候,突然的两声枪响,医院门外等他的搭档正遭袭击,这比子弹横飞的火暴场面还来得惊心动魄,因为我们不堪承受的总是预料之外的偶然和无常,北野武正仅仅抓住了人的这种心理感受。

死亡是北野武作品里最常见的现象,而且总是突如其来,仿佛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或一次练习,而不是结束,不是失去,有意淡化死亡的恐惧恰恰是对死亡阴郁的逃避和无法面对,于是只有用故作超脱来解释,让人信服的是,其实对死亡的恐惧总来自生命的欲望,只有无助无望的人生才会让人觉得死亡不会可怕,片中山田的暴力行为及极端的自毁,正源于这一点,这已经不是什么悲观情绪了,只是一种从骨头里蹦出来的美感,对此的态度只有敬畏。

《花火》快结束的时候,镜头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在海边放风筝的小女孩,饶着圈在沙滩上小跑,尽管海风很大,可风筝怎么也飞不起来,小女孩却不怎么计较,乐此不疲,仿佛放风筝的乐趣不在于风筝的随风飘扬,而是固守住一块狭小的空间来回轻荡,自得其乐,不舍不弃,如同梦想迫于现状难以实现,但始终萦绕心头,怎么也割舍不下。而影片从头到尾是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或梦想的,主人公的命运始终不如风筝来得轻巧,沉重到就连在手头安稳片刻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不停放逐,往毁灭的尽头甩开,而从没想过收回,这里风筝意象为可以轮回的命运,却被山田恶作剧般地撕毁,所以结局两声枪响听起来就像夫妻俩携手远游的唱和,尽管在我们看来悲惨,却有一种义无返顾的对厄运的轻蔑和对同生共死的迷恋,这里死的意义胜过一切罪孽般的浑噩的生存,北野武对死亡的迷恋也近乎是一种虔诚的崇拜心理,融入其中的是快感和温情,而已经没有让人痛心疾首的悲情,尽管形式上的死亡仍给人稍纵即逝的震撼,但我总是乐于接受这种结局。

悲凉和绝望充斥着整个观影过程,可我却不觉得闷或压抑,夫妻间的生死与共足以取代一切悲哀,这种温情总是调皮的出现于画面,让人笑,比如妻子在家摆弄七巧板时想抽只烟,被山田阻止,妻子佯装生气的样子,怎么看都觉得美好就在眼前,却偏偏就要结束。影片后半部的旅行中,发生了许多让人笑着流泪的轻松快事,在车内通过观后镜猜扑克牌,在田野放烟花时被烟花捉弄,照合影时被一辆小货车捉弄,在市内敲钟捉弄观光的祖孙俩,在雪地里妻子向前奔跑却不小心跌入雪沟,这些充满着生活情趣的片段,与整个影片基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悲剧添上了直暖人心的美感,只是死亡势在必行,让人惋惜。

“花火”在片中是生命的象征,如花般灿烂,如火般灼烈,这个词可以译成“烟花”,绚烂夺目,却转瞬即逝,如同生命的绽放过程,有心成全长久的美好,却无力抗拒自然规律的牵引,反映在人身上称之为命运。我却愿意把这个词断裂开来,仅仅是娇弱的花朵,在烈火中煎熬,更是一种无力回天的宿命,那脆弱的生命本身就是飘零的花朵,悲惨的人随处都是一片水深火热,即便遇上了灿烂的烟花,我想,最好还是让烟花的引燃时间过长,最起码还有一阵等待,就好象山田凑上去探个究竟,却意外地被烟花映衬地更为欢快。

 2 ) 关于 花 火 的几个角度

《花火》是1997年的作品。

关 于 导 演

北野武是日本漫才演员出身的、被黑泽明托付了日本电影的未来的、长着一张黑帮大佬的脸、御用久石让山本耀司的导演。

我人为的把他的导演作品以1995年为界画一条线。

1995年他经历了一场“傻到一定境界”¹的车祸。在拔除从右脸横穿左脸的器械时,他“完全理解了关东煮的心情。”(<( ̄︶ ̄)>好笑)

而在该时期之前他曾数次陶醉在“自杀”的甜美想法里,似乎自以为克服了死亡的恐惧。

罗兰·巴特²在把存在于“不间断的运动”中的一个电影影像作为结构性的对象加以分析时,将决定电影内容的“有意单位”定义为被设定在电影时间中的“动作”,而非“故事内容与事物”。他举“视线”为一个动作的例子,动作的持续即为“视线”的变化。根据男女视线交会时间的“长”与“短”,从中读取该动作的含义。我们将电影中多次重复的动作进行比较,读取其“在对立中产生的意义”的所指。

在北野武初期的作品中,“死”,尤其是自身的“死”被反复拍摄,却并不指向悲伤,这种“反复”与对“生”的焦躁感相连,趋向于“死”的快乐。这些蓝色基调的影像,冷静而暴力。

1989年 凶暴的男人 剧照

但从车祸死里逃生以后,他从此“对活着失去了兴趣”,并非感到生命无趣,准确的说,他更加珍视生命了,“只是产生了随便什么时候死都可以的那种淡然的心情”¹。

这场摩托车事故对他的生死观产生的影响体现在了之后影片中(也或许是我捕风捉影)。1996年的复出之作《坏孩子的天空》末尾,小马与新志的对话。

1996年 坏孩子的天空 剧照

《花火》里崛部对生的渴求的画。

1997年 花火 剧照

是他摆脱反复“自杀”的萌芽吗?

关 于 标 题

花火(はなび))是日语hanabi,但海报上写的是HANA-BI

hana是日语里的花,bi是日语里的火,而hanabi是烟花。花为生,火为死。但无论花、火、“花火”,或生或死,皆短暂。

影片里与之呼应出现的意象,白雪易融、樱花易落、萤火虫易逝、风筝易断,友人的生命……

1997年 花火 正式版海报

同时,花是温柔,火是暴力。亦呼应了主角西佳敬的性格特征。

关 于 枪 声

对于影片末尾的枪声我有很多想说的。不知道它们是否也引起了你的注意。

这是一个导演带着引诱和调戏观众的情绪,却实际上不知所云的结局。我这么想的原因有两点。

1)我前面提到,黑泽明曾盛赞北野武为日本电影的未来,说他的电影“没有多余的说明”,称赞其将叙述性台词和影像削减至最低限度,以此批评此前的日本电影“说明过多”。

同时黑泽明先生也认为,《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最后的场面(贵子处理冲浪板及茂夏天的回忆)是“多余的”。

1991年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剧照

(不得不说,大岛弘子完完全全长在了我的审美上,这位姐我可以夸100年)

尽管北野武补充这是“赠送的场面”,因为对自己省略心理说明的电影感到担心(众所周知这位直男导演对自己的抒情戏很不自信),才促使他做出谋求观众理解的调整。

但大师的话对他往后的创作颇有影响,所以他在《花火》里,不再做出观众期待的调整,而是用两声枪响结束影片。至于谁开的枪、打死了谁、为什么是两声、死了两个人吗、甚至,真的是影片里的人开的枪吗?

就留给观众想象吧。毕竟托马斯·福斯特³也说过,观众的“想象力可以提供任何需要的画面...我们观众擅长于此”。

2)第二点与音乐有关。在我和大多数观众一样,以为西佳敬一枪毙了老婆另一枪毙了自己,而沉浸于悲伤生命沉重的悲伤中,点开网易云想要回味一下久石让为其所作的影视原声时,我真想问北野:“你是在逗我吗?”

米歇尔·希翁将电影中的声音大致分为三种⁴,首先,影像附带的声音有“画内/画外”之分,电影画面内发生在同一个空间中的声音为“画内音”;即使不出现在影响内部,但声音在同一个空间中发声的情况视为“画外音”。而影像中的空间与声音分别属于不同空间的情况则为“非叙境”。

事实上,这两声枪响便可归到非叙境声音的行列,因为它根本不是在影片内的空间中发出的!它来自于久石让Thank You,...For Everything的背景音乐里。

1997年 花火 剧照

(看这贱贱的笑)

影片和音乐在两声枪响之后结束了,所以枪声不一定意味着主角的死亡,可能是导演“枪毙了”演奏音乐的人。

眼见不一定为实,何况是眼不见呢?(有人见他举枪对着谁了吗?没有)

关 于 暴 力

“暴力美学”是谈到北野武电影不可回避的词。但是我太啰嗦了,所以我想少说点。

《花火》的观影体验并不是非常流畅,而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矛盾感违和感。例如影片中崛部的画(那些都是北野武先生自己的画作),用花朵取代人和动物的面孔,想象力无边但却充斥着对生命的辩解与扭曲,对真实的怀疑,对美好的解构,由此而显得故意且突兀。北野武认为主人公的内心无法通过语言和运动等电影性元素来实现,他的影片有着戏剧性元素的同时,在影像上又充满了拒绝内心刻画的二律背反。

他继承了小津安二郎的定镜镜头,用了大量的人物位于画面正中间的中近景构图,这种稳定、均衡的构图方式和镜头选择,却与影片角色的生命起伏有着强烈的对比。

花火里大多暴力都是通过多而短促的镜头拼接形成的冲击感带来的,而在西佳敬回忆里的暴力却反反复复地以升格镜头出现。血浆安静的重复的缓慢的喷射,友人在西佳敬的记忆里死、伤了无数次。

主人公警察的职位和抢劫银行的设定是矛盾感的另一来源。对身份的解构和毁灭,是他在卸载生命中多余的负担。

1997年 花火 剧照

更妙的是他抢劫银行的目的是为了带患绝症的妻子去度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暴力硬汉的温情柔情怎能不感人?可直男的抒情却全靠BGM。

1997年 花火 剧照

(可以合照,但不能牵牵手)

这些都是矛盾感的来源。暴力和美,本身就是矛盾。即便是犯罪的胡渣青年举枪袭警都要有花团锦簇的陪衬。

1997年 花火 剧照

懂的太少,写的又长又泛。

感谢你读完。

如果你也对北野武感兴趣的话,和我聊一聊呀。

参考书

[1]北野武.姜向明译《北野武的小酒馆》.新星出版社,2017年

[2]罗兰·巴特.《显义与晦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3]米歇尔·希翁.《视听·幻觉的构建》.北京联合出版社,2014年

啊啊“ありがとう...ごめんね”

—はなび✨

 3 ) 哪里是什么花火,只是一场冷焰火

因为这么温暖的名字,觉得电影会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但冷色调的全片里,却找不到一丁点的温暖,即使故事后面两人踏上了一场旅行,猜牌的游戏、景区的自拍、敲钟时的欢笑,都和那颗烟花一样,不但有着延后绽放的小意外,还拼了命地蹿上去,扑哧地闪了一下,就熄灭了……真正无望了的人生,大概就是这样吧:即使有焰火,也是冷的。

简单的电影,看过去就好,也没什么可以说的,本来只是想发些截图。有些画据说是北野武自己画的,有些剧中出现过的。

 4 ) 最喜欢的北野武

终于看了很久前苏一直在找的北野武的《花火》,可惜的是不知为什么没有字幕,只好从网上找了一份花火的剧本来看。细心的看后,再看影片所要讲的故事,想像着片中的某一镜头某一情节该是要和哪句相对应的,现在又是在说什么,第一次尝试着用这奇特的方式去看这部期盼了很久的曾获97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影片。
    
    发生在西佳敬,掘井,中村三位警官间的故事,发生在西佳敬和黑帮中的故事,发生在西佳敬和妻子间的故事,北野武用他那舒缓的镜头为我们展开。
    
    北野武饰演的主人公警员西那张藏于墨镜后的脸庞始终写满的是坚毅,与和他搭档的另两位总有说不完话的警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透过别人的话我们知道了西刚刚失去了孩子,爱妻也身患白血病到了晚期,自己的同事在一次行动中被歹徒杀害,所有的这些不公的待遇让他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中,仿佛片子已被批上了黑色的基调,让人感到丝丝的寒意。慢慢的镜头转换,慢慢发展的故事情节,突然呈现于眼前的暴力,让每一个观众身上都在微微的震慄。
 
    能体会到北野武所要讲述的这个黑色的残缺的故事以及充满了可悲的爱与情义,不停抗争的主人公身上散发的力量。当看着自己的同事被歹徒杀害,西冲上去打爆了对方的头,并把一梭子子弹发泄于歹徒的尸体上,扬手叉瞎了黑帮的一只眼,雪地里一个人杀掉一车讨债的黑帮,北野武将暴力毫不吝惜的抛给观众,只是细下心想又会发现这暴力似乎又不是没有道理。
    
    主人公西身上所承担的是无尽的爱,为了给妻子看病他可以去向黑帮借高利贷,在得知爱妻已是时日无多时,他为了能带妻子去旅行甚至可以去抢银行,为了不让追债的黑帮破坏他给已是生命最后时期的妻子带来的欢乐,他可以毅然的去单挑黑帮。当西将从黑帮手中夺来的手枪子弹一颗颗投进篝火中而发出一声声爆炸声时,远处的妻子又以为是丈夫为她在放烟火,而向天空张望,享受着丈夫为她带来的温暖。为殉职的同事的遗孀提供资助,为在追捕中残疾的掘井买画画工具,没有太多言语的西所有的只有默默的去守护。
    
    故事中当脸上写满快乐幸福的妻子与西调好相机的自动拍摄,准备合影时,就在相机镜头闪动的一刹那,一辆车在他们与镜头间穿过,就这样小小的甚至有些轻松让人发笑的细节留给西的只有苦笑。心中只有悲伤。最后当西的同事查到了西的去向找到西时,西已满足的和妻子度过了最后一段快乐的时光,虽然是如此的短暂。
    
    海边,一个托着飞不起来的破风筝来回奔跑的小女孩和依偎在一起的夫妻......剩下的只有随着海风漂荡的两声枪响和小女孩惊恐的脸庞。

 5 )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从《花火》看北野武电影

纵观当今日本影坛,北野武或许是在世的导演中在人气、知名度和成就这三方面综合系数最高的一个,早年传奇般的经历以及兼具编导演于一身的才华更是为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北野武执导的电影甚多,但若要举出几部代表作,那么《花火》必定榜上有名。该片曾收获过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诸多奖项,是九十年代日本电影复兴的标志性作品,并一举奠定了北野武在国际电影界的地位。

《花火》是十分典型的北野武电影,故事情节简单,但意境深远。在这部电影中,可以找到许多北野武「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电影语言,以及残酷与诙谐、暴力与温馨相交织,时而沉郁凝重、时而舒缓轻柔,既绚烂又朴素的独特美学。

本片的剧情和线索相当简明。西是个很有责任心的警官,但却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妻子身患绝症,已经到了晚期;同事堀部在执行任务时负伤,导致下半身瘫痪,并被妻儿抛弃;另一个同事田中则被罪犯打死,家里还有遗孀需要供养。为了帮助他们,西警官不惜向黑社会欠下大笔债务。当得知妻子将不久于人世后,他打劫了银行,还了高利贷,安顿好了堀部以及田中的遗孀,毅然陪妻子踏上了人生的最后一次旅行。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北野武用了一种松散的、片段式的、充斥着闪回和蒙太奇的叙事方式来加以呈现,在画面的剪辑与拼接中体现出极具个人风格的极简主义。

这种极简主义首先体现在「大音希声」上。在北野武的作品中,语言或对白从来都是稀缺物品,以至于难免会有观众觉得单调乏味。北野武曾表示过:电影最好的表现形式是默片,如果能在简单的行走、静坐中把意义表达出来,比台词、动作的效果更好。在《花火》里,主角西警官的台词加起来不满二十句,而西警官的妻子甚至更是只有一句「对不起,谢谢你」。语言上留白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其一能让观众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视觉上,通过画面来感受镜头语言的力量;其二,成为了「少而精」的点睛之笔,以西警官妻子的「对不起,谢谢你」来说,便起到了直击观众内心的作用,既表达了夫妻间的深厚感情,也暗示了之后悲剧性的结局。

幸而,在大段大段的无声画面之外,音乐成为了填补北野武电影缺乏对白的有力武器。在宫崎骏之外,北野武或许是久石让合作最多的一位导演,因而我们能在许多北野武的作品中听到大师优美的配乐。在《花火》的许多段落,不时有舒缓悠扬的音乐响起,用对比来提醒观众故事在表面的温馨美好下蕴藏着残酷的走向。片尾枪声响起,音乐戛然而止,只留下大海的潮声,予人深刻的印象。

极简主义的另一面则在于「大象无形」。如果要问最喜欢北野武电影的哪个方面,那我个人的回答便是「画面」。在他的电影中,固定镜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我们经常可以在北野武的影片中看到大量面无表情的特写,以及一个人呆呆地站着或坐着的中近景,甚至是没有人物的空镜头。而即便有运动镜头也是以缓慢的居多,很多段落仅仅运用了几个静止镜头的拼接便完成了叙事。北野武曾说:「人类的目光总是习惯跟着跳动的对象,因此跟着动作很多画面是很轻松不需费力的,看多了自然就麻痹了而不会思考。但要目光紧盯着一个不动的对象时是比较费力的,它得要集中精神才行,这样才能强迫观众去思考。」因此,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他要采用这种类似漫画般的方式来诠释电影了。

同时,复杂的色彩也一样为北野武所不喜,蓝色(被西方电影界誉为「北野蓝」)是他使用的最多的一种色彩,阴冷、压抑,却又带有平静、包容的意境。《花火》最后一幕是在海边,蔚蓝色的大海见证了西警官夫妇的最终归宿。

在《花火》中,另一个被多次运用的手法是重复蒙太奇。在含有大量静默场景的电影中,重复蒙太奇的运用起到了串联与强化的作用。比如戴着墨镜站在车旁的西警官,比如驶出废车场的警车,再如田中被罪犯打死的情形。这些画面的反复出现对阐述西警官的内心活动和行为动机都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北野武电影还有一个标签式的特点,那便是在一部电影中可以体现出多种元素的有机糅合,暴力、喜剧、黑色幽默能够形成毫无违和感的统一,让观众得到悲中带喜、喜中带悲的感受。这与北野武早期曾做过漫才演员和喜剧演员是分不开的,对于情感的表达,他说过这样的话:「有意让观众哭,结果观众真的哭了,这样的电影,我觉得一点品位都没有。本来保持‘不行,我不想为这部电影流眼泪’的态度,但结果还是流了眼泪,如果有这样的微妙感觉,那部电影肯定是有水平的。」

这样的例子在《花火》中亦不胜枚举,影片中既有诙谐幽默的桥段(西警官踹翻洗车工、蛮横的废车场老板、西警官与妻子的猜扑克游戏等等),也有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桥段(西警官与妻子吃蛋糕玩七巧板、爷爷带着孙子看大钟、海边放风筝的少女等等),这些小插曲不仅为影片带来了温暖,冲淡了酷烈的暴力成分,同时还呈现出生活的美好,反而进一步加强了整部电影的悲剧效果。

说到这一点,不得不提一下本片中堀部警官的那些画作。堀部在花店外看花的这场戏是《花火》的经典桥段之一,导演通过类似幻灯片般反复切换实物花朵和美术作品的方式,表现出堀部对绘画的热爱乃至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事实上,这些画都是出自北野武本人之手,我们不能忘了他在「导演」的身份外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全方位的艺术才华都在他的影片中得到了展现。

日本是一个推崇克制、自省、甚至是死亡(自杀)的国家,热爱樱花便是他们潜意识中「在最美的那一刻凋零」的真实写照。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了北野武,因而在他的电影中「死亡」这一元素始终占据着最高的位置。在《花火》里,「死亡」是西警官自省的结果,也是他求得救赎的手段。他把妻子的罹患绝症、同事的身亡和致残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因此,他选择了将希望留给大家,将绝望留给自己,抢了银行、安顿完朋友,带着妻子共赴黄泉。

生命便如夏花烟火,转瞬即逝。当我们生命中最重要、最珍视的东西即将离去时,别的真的不再那么重要了,莫如把生的机会送给更需要的人吧。这,就是北野武和《花火》对于生命意义的反思和体悟。

 6 ) 花是在无尽苦难中所幻想的幸福之花,火是在漆黑路途上无法触及的希望之火

在《花火》里,山田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时常看望已经殉职的战友的妻子,临走时也为何度买了一套新的绘画材料。在他重情义的深处,其实是内疚与自责。

朋友与自己抓捕犯人时中枪殉职,虽然自己也被革职,但他依旧归咎于自己的鲁莽;

何度因为等在医院看望妻子的自己,意外中枪成了残疾,最终也妻离子散……

从山田戏弄路边打棒球的少年开始,他已经对这个社会失去了希望,在山田敲打寺院的钟时,他是一个反抗规则的人;

当山田在湖边将烤好的小鱼递向妻子时,我们能感受到先前连手都不愿意挽一下的他对妻子的爱;

从头至尾对高利贷一行人的行为也宣泄出了山田一直压抑着的不满,这种不满有对社会,有对命运。

修车厂厂主撞到路人的车反而强词夺理武力威胁,这是一个毫无法律可言的弱肉强食的社会;

抢银行时,山田背后目睹一切的男人自始至终无动于衷,这是一个冷漠麻木的社会;

在湖边呵斥妻子,不要给死花浇水的陌生人,这是一个欺软怕硬而又无情的社会;

在高利贷处开枪打死趾高气昂不愿还债的“客户”,以及后来因为一句话就打死同伴,这是一个虚伪而又唯利是图的社会;

山田抢银行回来遇到的无理求助“警察”的路人,这是一个素质低下妄自尊大的社会;

山田对于挑衅的人以及贪得无厌的高利贷的抗争与发泄,这是一个只有以暴制暴才能有一席立身之地的社会。

山田穿着警服开着警车去抢银行,似乎是在告诉我们,他和那些真正的警察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而已;

那一颗被扔进火堆里的子弹像鞭炮一样飞出,又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权力公器与子弹一样,使用者可以用它来杀人,也可以用它来制造美好。

不知为何,对于寺院大钟前爷爷告诉孙子不到时间是不能敲钟的规则,我感受更多的不是教育与懂事,反而是这个社会不断告诉一代又一代人他们应当遵循它的规则,而不是去改变它。

在电影里从最基本的色调与运镜到主要人物的经历与境遇,无不体现出电影所探寻的社会的黑暗与冷漠。

先前何度曾说山田家的处境要比自己的惨的多,最后直到中枪被自己妻儿抛弃,此时的他远比山田痛苦。就整部电影来说,山田度过了短暂但幸福的时光,而何度则是漫长且孤独的。

像是在山田离开何度的那个镜头,看不到边际的海面和毫无生气的海滩包围着他。观众和片中人物一样,被犹如为世界所抛弃般的极度绝望感笼罩,令我们如梗在喉,无法疏解。

何度轮椅下突兀出现的那株草,不知道是被潮汐冲上来的海草,还是陆地上被轮椅带上来的草,我更偏向前者,这株海草的处境就像何度一样被自己的世界所抛弃,就像只有穷人才能理解穷人,何度将它扔回了海中,也许他也希望能有一只大手帮助自己走出这个困境吧。

在何度自杀未遂后,身处医院的他收到了山田的包裹,出院后何度回到了海边,拿出了先前自己想要的贝雷帽,正着戴,斜着戴,最终觉得不合适又塞回了怀里。

这个贝雷帽象征何度过去的想法,就像他曾经认为自己除了自杀没有第二条路一样,然而从自杀被发现到被救回,也许他意识到自己曾经所想并不适合自己。自杀对于自己来说就像不合适的贝雷帽,自己也可以像母亲说的一样找一个爱好,通过画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粗略的说,电影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山田,一条是何度,山田的故事线是对社会的不断抗争,何度的故事是一个失去希望的人和他的画。

从山田与妻子之间了无言语的生活,我们不难看出两人因女儿的突然离世产生了难以愈合的裂缝,妻子的绝症与山田的辞退又令这个已经难以将其称之为家庭的两人雪上加霜,山田所能做的只有在与妻子相处的短暂时光里,尽力的去修补着濒临破碎的疏离。

妻子手里的七巧板贯穿了始终,七巧板就像两人的关系,虽然散乱不堪,虽然表面无言,彼此的内心都是想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起始两个人在餐桌上拼凑无果,在旅游途中这块七巧板才逐渐完整,两人的感情也渐渐和好如初,而在七巧板完成之后,他们两人也决定共同离开这个世界。

在两人的旅游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便是在湖边大声呵斥妻子不要给死花浇水的陌生男子,毋庸置疑花代指妻子,这种行为亦暗指社会以及命运的冷酷无情,同时也像是在告诉观众,不要被这些场景所迷惑,也不会有奇迹发生,不要抱这种无用的侥幸。

何度的第一幅画被他扔在了海边的草地上,表达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海边的一对夫妻与孩子在海边玩耍,何度的丢弃意味着抛弃了不现实的想法。后来他路过花店,绘画的灵感便喷薄而出,这些画中的事物都没有眼睛,或者说是没有面孔。花本代表美好的东西,画中的事物也同样表达了何度的某种希冀。也许面孔与眼神也是他们的外壳,他希望在这外壳之下是像花一样美好的东西,而不是令他心碎的虚伪。

何度的最后一幅画是那透过漫天大雪照到雪地上的一束光,而光芒所照之处,也正是自决之地。

鉴于电影后半段山田与何度关联甚微,此画意蕴的真正所指想必也不会是借何度的行为来指山田。

有关这幅画的唯一交集,即是山田在此方雪地里处决敌人时开出的的最后一枪,一次蒙太奇后,彼方画作中的雪地,也撒满了鲜红的颜料。这幅画作的元素与构想,不禁让我想起先前《小丑》

愿我的死比我的生更有价值

也许这也同时已经成为残疾而又孤独的何度心中所想,至于何度最后的结局,北野武导演并未过多赘述,可能他依旧在画着他的画,可能他又一次企图自杀……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自他坐上轮椅的那一刻起,他那丧失希望的孤独的心,已经失去了以往的活力。

这是一个压抑而又冰冷的社会,与其像何度漫无目的地活着,不知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他人而活,倒不如像山田一样与妻子作永远的陪伴,并且在那一边还有他们的女儿。

如果山田没有自杀,他终将如何度一般,孤苦伶仃,一无所有。

 短评

能自己剪接的導演值得敬佩,敢剪善接者更是。畫與畫面在銀幕上的交錯發揮了蒙太奇,問題是:蒙太奇重建了甚麼?絕非人物內心的具現,而是重建時間本身,重建是一個人從動筆的感觸到畫畢間一路的抽象波盪,比轉瞬的心情與乍現的靈感更大也更悠長者--以蒼白生活來殺死蒼白生活(瘂弦)。

5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社会我武哥,人狠话不多!是个狼灭!这电影说话比做事要难,直到第31分钟北野武才开口正式说了第一句台词,严重怀疑北野武是不是借自导自演的便利这样就不用背台词了,哈哈。94年的车祸导致面瘫使得他只有一个眼睛会眨眼,饰演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角色相当合适哇,赋予了角色额外的独特气质。片中所有的绘画作品都是出自北野武之手,尤其是那些脑袋开花的画儿格外瞩目,曾经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看过北野武的艺术展,正是这些画,相当喜欢。揍起人来也是干脆利索,真是文体两开花。电影的转场剪辑也比较出色,使得各种意象的使用恰到好处,配合久石让的凄美音乐一起食用效果极为出色。北野武骨子里是一个极为浪漫的人,电影里那些饱含个人气质的幽默和温馨都无比触动人心,最后海滩上左右相依的画面美如画,终结于两声枪响,猛男落泪!

6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力荐

#重看#冷面暴烈与抵死温柔的交汇,无望荒诞与心碎温柔的嵌合,数度泪目,又屡次忍俊不禁;人生的底色是荒凉,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虚无;最爱三幕:大杉涟以无数个点拼成无法言说的想念,突然响起的钟声在午后光线里凝结,结尾永无停息的蓝色海潮中的枪声,所有戏剧场景在喑哑中达成。

1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1997威尼斯金狮奖。1.生与死的蓝色奏鸣曲,暴力与温情的别样并置,契如菊与刀,花与火。2.沉静镜头,寡言语,突兀的硬切与闪回,久石让配乐。3.隐忍中的猝然暴起与折翼的风筝。4.面瘫后的北野武,抽搐的脸颊与跳动的左眼皮。5.花首动物身插画,点彩,俱难忘。6.海涛收尾,画外打斗与前景遮挡构图。(9.0/10)

1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哥們兒就這麼暴力,哥們兒就這麼美學……

17分钟前
  • 趙小漁
  • 力荐

你可能不信,其实我身负超凡魔力。我能猜出你手中扑克牌的花色,轻松破解七巧板的谜题。能让晚钟在亭午敲响,会让花火重新绽放。我会变形术,能把出租车变成警车。我会隐形咒,抢劫银行都畅通无阻。我掌握所有不平凡的魔力,却拯救不了平凡的你。每个人的脸都是不同的花朵,就像我们的寂寞,全不相同。

21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总之一句话:我老婆得了绝症,所以老子可以乱来。你们必须同情我,因为有久石让。

25分钟前
  • Bejdlxl
  • 较差

男猪脚北野武加起来不到20句台词,女主角没有台词。久石让配乐,但有好几个地方故意用了静音,效果反而更好。北野武式的温柔和浪漫,还有一点点他惯有的小玩笑。有些血腥,姑娘们慎重。但是里边的画都好看。

30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缺乏睡眠果然不能看这片。太慢了,几次都要昏睡过去。

35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很好。不說話就打人。

40分钟前
  • 緩慢
  • 推荐

好电影经得起无数次复习,意味着也就无所谓剧透。在暴力的底色上书写温柔,在沉默的底色上书写酷烈。活得淡然无谓,死得无畏决然。女主只有两句台词,男主不超过20句台词,仅有的寥寥几句,也完全不承载叙事任务。画面中,主要人物的前景会被无意义的杂人大面积遮挡。这种拍法几乎是侯孝贤、是枝裕和。北野武的天然直觉是如此准确,一起手就给你做减法,比那些科班出身的导演不知道高几筹,连演技都是浑然天成,这个人身上的维度太奇妙了,横看成岭侧成峰。集中一段时间连刷几部北野武,过后再看其他电影总会嫌话多。

4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一开始的各种闪回可能会感觉有点混乱,其实是好简单的一个故事。铁汉柔情最让人招架不住!北野武也知道自己怎样是最帅:见面不用说话(他好像在进入后半段前一共就三句台词)直接把人咣当了。

4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如果第一部北野武不是看的花火,那么花火也不过尔尔。疯癫的话,不及双面那部;残忍不及大佬和极恶非道;温情又不及菊次郎。但是,确实又各自都占了一些。画作的部分能够给人一点惊喜,自制警车的情节也漂亮,暴力的况味缺乏了些吧。当然,片子始终是名声在外,首选不会错,虽然各方面都差了那么一点点

52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第一次看这片时候没啥感觉,重看感觉完全不一样。最后北野武老婆说谢谢对不起,还有在潮汐声中知道最后的结局,真是揪极了。再一次证明生来是电影就理当在电影院看,再一次证明在电影院看一部电影分数比电脑上看至少多一颗星,再一次证明有时对公认的好片无感,其实原因只是没在电影院看而已。

55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A / 几乎把先前所有我认为的缺陷都扭转为优点。人物看似“僵硬”却服务于某种“滑动”的主体性与悬浮的宿命感; 悲与喜、暴力与温情的杂糅通过精妙的蒙太奇嫁接出“湮灭”式生物一般的灵动起伏; 游离却别具捕捉能力的剧作将一个模板之中的自我审判故事解放,人物心理层次与时空叙事的隔阂完全打破。笨拙的人生哲理图解既视感完全消失,成为一曲《你从未在此》一般的死亡漫游。

57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强烈北野武式风格的最初集大成作”,这个讲法很虚。但当他的各种元素,暴力、沉默、轻视台词、画面叙事、音乐,所有标签都要加个“北野武式”当前缀后,他的个人风格就确实明了到极难脱离画面进行描述。我不知道没有了久石让的配乐后,他的电影形式会不会还能保持这样的力度,但在这里,他运用得极好

58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力荐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1小时前
  • BayKa兔子
  • 力荐

作为艺术家的北野武只关注可供索引的日常语言(台词),也许是深知语言乃最不纯净、污染最严重之缘故。尽量削弱语言污染后,电影呈现出一种静默的美学:引发观众凝望,自主探寻画面意义;更加关注自然声音;淡漠简约地抗拒强烈思想的输出,使得感情如暗流般流动;创作者也因此显得高深、神秘和冷酷。

1小时前
  • Derridager
  • 推荐

平成年代,基本上就是北野武的电影年代,难怪黑泽明说,以后日本电影就靠你了!要看纯爱,暴力,黑帮,亲情,友情,搞怪,冷酷、温情……你要的一切,他都能完整给你!所谓暴力美学、北野蓝调,也许是排解寂寞和焦虑的方式,这部算是一个巅峰。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A+】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黑泽明曾经对北野武说“日本电影的未来就靠你了”,因为北野武真的理解什么是电影。在观影中我不止一次赞叹与北野武在电影中所营造的一种温柔又孤独的氛围,突如其来的暴力和贯穿始终的沉默,都在无形之中扩大这种穷途末路的疏离感。《白日焰火》受本片的影响实在是太深了,无论是猝不及防的枪战与死亡,还是深植内心的孤独与自责,都出奇一致。但很显然,相比较与《白日焰火》里的“纠缠”,《花火》里的北野武明显更加“淡然”一点。北野武的暴力美学在本片异常直接、简洁,而他特有的黑色幽默在片中却不止一次让我揪心。久石让的配乐简直是天作之合,搭配电影更能表达出这种残暴的“末路温柔”。当然,电影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北野武的画技,也许他拍这部影片就是为了办一个“影像画展”也说不定呢。

1小时前
  • 思路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