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

喜剧片大陆2011

主演:李晨,董璇,郑恺,李媛,胡睿,王东方,吴嘉龙,沈芳熙,张晨光,翁虹,钟夫翔,荣蓉,张立昕,龙水林,柳雨,刘亚鹏,张皓然,姜冰洁,王钊,马艳伶,黄伊雯

导演:马伟豪

 剧照

奋斗 剧照 NO.1奋斗 剧照 NO.2奋斗 剧照 NO.3奋斗 剧照 NO.4奋斗 剧照 NO.5奋斗 剧照 NO.6奋斗 剧照 NO.13奋斗 剧照 NO.14奋斗 剧照 NO.15奋斗 剧照 NO.16奋斗 剧照 NO.17奋斗 剧照 NO.18奋斗 剧照 NO.19奋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0:35

详细剧情

  青年建筑师陆涛(李晨 饰)执着的要靠个人努力实现理想,他离开了昔日的富二代女友,也拒绝向曾经离弃自己的有钱父亲请托,与女友夏琳(董璇 饰)共同打拼。陆涛、夏琳与向南(郑恺 饰)、晓芸(李媛 饰)夫妻俩为朋友吴旭举办“分手仪式”,不想却连累向南丢了工作,失业的向南开始投身网店,依靠晓芸工作养家。另一方面,陆涛为了替夏琳出头导致两人双双失业,夏琳奔赴法国学习时尚的梦想再度搁浅,而陆涛更加干劲十足要凭借自己实力拿回青年设计师奖项。这几个年青人在现实和梦想中奋斗起浮,经历着各自的情感危机。陆涛处处碰壁,不得已向生父求助……

 长篇影评

 1 ) 无耻之尤的《奋斗》

无耻之尤的《奋斗》

文/碎岁

《奋斗》热播时,看了几集,后来被雷得看不下去了。 我很好奇,这编剧导演要下多少功夫,才可以把剧中人全都编得那么恶心,那么拧巴呢?他们居然可以让主角一个比一个作,一个比一个贱,一个比一个不要脸,80后再不济,也不至于个个都是这样的极品吧,像米莱那样弱智,像陆涛那样虚伪,像夏琳那样卑鄙,像杨晓芸那样无理,像向南那样猥琐,像露露那样势利…… 而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敢于把一群败家子的撒娇耍泼命名为奋斗。 你爹有钱,他爹比你爹更有钱,躲都躲不开,失业了,还可以租大工厂玩LOFT,随便一单就是几千万,张口闭口英国法国,当个律师,马上就是别墅,开个饭馆,一炮就火…… 可就这堆垃圾,居然被煞有介事地宣布:这是80后的圣经。 看来他们和伟大的D一样是无神论者,他们才不管什么“装逼遭雷劈”。 这就不单是无知了,这是无耻。 它是歌德派,篡改现实,制造“盛世”的假象,一代人的生活原来已如此丰富优越,它对绝大多数80后真实生存状态的遮蔽,削弱了他们弱势群体的资格认同度…… 它是迷魂汤,它在大学生与90后面前吹起这些五彩缤纷的肥皂泡,直到他们撞得头破血流…… 它是教唆犯,它的主导思想五毒俱全,它赞美投机,肯定“有奶就是娘”,宣扬“理性经济人”,美化权力寻租,认同等级社会,炫富,仇穷,倡导消费文化,推崇美色至上,逃避责任,丑化理想,高歌玩世主义…… 它是刽子手,它杀人不见血,它对人们真实生活感受的调戏与强奸,直接给他们带来了羞辱与伤害……

 2 ) 只有奋斗,才会有所作为

主人公为一个奋发有为的年轻人。

他有两个父亲,于是他发现两条生活道路。他有两个恋人,于是他拥有两种情感。他有一种理想,却导致另一种现实。他有一种最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停地奋斗。

很能体现当代城市主题,当代人面对的生活、爱情、事业等问题的态度,具体到每一个人物。精神层面是积极向上,坚持自我,顽强不屈。

人对完美的追求,以及在追求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窘境。我在这个故事里,让生活总给他们送去叫他们感到“意外的礼物”,也就是叫他们哭笑不得的礼物,那是他们只能接受的“现实”。

两个姑娘间的友谊、嫉妒、理解,其中的一个女人顽强奋斗,只为了赢得另一个女人的尊重。男人间的竞争。男人对女人以及女人对男人的所谓的“双重需要”。

 3 ) 石康的奋斗:把鸡肋变成鸡头


编剧这个鸡肋群体,是弱势群体,是沉默的大多数,即使是席卷全美,让全球守在网络彼端,等着下载最新美剧的盗版影视受惠者恨得牙根直痒的全美编剧大罢工,也不过是一场诉苦专家的大集会,抗议的声潮,只不过更加强调了在创意产业链条上,编剧始终处于下端。
这还是相对比较尊重创意价值的好莱坞,而在这个影视产业刚刚与香港金像奖水准接轨的国度,编剧更属于最不耀眼的一环,他们的权益可以被任意践踏,当百花奖连最佳编剧奖都不曾设立时,足以说明,编剧不被尊重乃是整个行业的集体无意识。
在这样哀鸿遍野的情形之下,正是出“乱世英雄”的最佳时刻,去年大热的电视剧《奋斗》的编剧石康就如此适时的站出来,登高振臂疾呼:编剧也要奋斗,为那些世俗生活中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名声、社会地位、收入、购买力,在这些东西面前清高,或看轻这些东西的价值,并不能表明编剧的作品具有更高的价值。
石康有资格这样亢奋,截止目前,石康在博客上发表的“编剧生意经”的文字量,绝对会超出《奋斗2》的剧本文字量,他要从《奋斗2》中挣足一千万元,而且是“税后的”。“我觉得我必须挣到这一千万,尤其在编剧行业低迷的时候,它可激励一下目下编剧们的士气……编剧们必须抬高自己的整体盘面价值。”
从前颓废小说《晃晃悠悠》到鼓吹80后积极创业,华丽、奢侈地奔向理想的《奋斗》,石康已经完成了一个漂亮的令人惊讶的转身,而从一个“本该本份”的编剧,突然成为编剧中“创富论”的标杆,身体力行,姿态高调,以一己之力,频频挑逗整个文化界的兴奋点:创意转换成经济成果的能量,究竟能够被放大多少倍?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能否变成领跑的“鸡头”?
在此,《奋斗》剧情中宣扬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观,是否失真,是否有过分夸张、过度理想化的倾向,已经不重要了。剧中人物陆涛那些被虚构出来的奋斗,早已让位给现实中的石康,石康的奋斗,可谓提出了更有意义的问题:既然超女都已变成了暴发户,智力劳动如果得不到财富效应的激励,有谁会去认真地从事它?
石康像一颗春天的种子,开始启蒙一代文化创意工作者的创富意识了。

 4 ) 精明、聪明、智慧 —— 女人三说

忘了谁说了,女人有三重,精明的、聪明的和智慧的(其实就是我说的)。 有人说米莱才是最精明的,这句评价让我无法想象这个评论者的角度,也许她也是个精明的女子? 精明这个词...我想过用在杨晓芸她妈身上,想过用在杨晓芸身上,想过用在徐志森身上,唯独没想过的就是用在除了杨晓芸以外的这一群年轻人身上,任何人,尤其是米莱,也包括露露。 很多人说露露贱,太精明,太世俗。我却觉得露露是里面最可怜也最善良的女孩子。 露露穷,没文化,在只认罗衫不认人的诺大的北京城,她的恐惧感又有多少人能体会?生活逼着她像攀岩一样一步步往上爬,只能尽快,并且紧紧握住那个能把她送上顶峰的岩点。 露露精明吗?其实不精明。精明是占尽便宜,更是不让自己吃亏。而她只是为了兑现父亲临终前的遗愿。实现这个愿望的途径有两条,靠男人或者靠自己。靠男人,她要背负骂名,靠自己,只要她肯堕落,很快就可以赚够本然后找个小城市和家人团聚。在北京,在演艺圈和夜总会,比她家境好的女孩子,一巴掌都能拍死好几个,而她却宁愿选择当个洗头房的老板娘,选择了自己布置的温馨的小仓库。她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够给她一个居所一个身份的男人,她愿意为这个男人付出,或者说回报这个男人。所以她会帮华子省钱,也会记得帮猪头带洗漱用品。骨子里,她就是个传统而普通的女人,相夫教子,柴米油盐,用她的节俭和小聪明把一个小家用更少的钱打点得更加温馨。她付出的是真真实实的青春和感情。 露露对两个男人都很好,照顾生活起居,无微不至。那是她获得安心的一种方式,因为她知道她的动机在他们看来也许不那么纯,她怕他们会觉得她为了让家人进城,或者觉得她为达目的不惜人尽可夫。但是至少她付出的时候是认真的也是真诚的,没有想过要欺骗什么或者隐瞒什么。她选择的时候也是果断的,不拖泥带水的。相对陆涛的暧昧不清和不知所谓,露露比他强太多了。 露露是个聪明的女孩子,这个不假。也许她就是希望工程希望救助的那个群体。如果生在富豪之家,她也许不比米莱林珊差。然而眼界局限了她的世界,所以她只能是一个有点小聪明,务实,同时免不了小市民气的乡下姑娘。也正因为她聪明,所以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更会懂得察言观色,并且使用些女人的手段。 华子不愿意接她母亲来北京,她不用华子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就明白了。华子从骨子里对她的看不起和施舍,她也清清楚楚地体会到了。只是这一切她都吞进了肚子里,没有再向华子纠缠。(一次是在陆涛的别墅拿走了多余的地毯垫子之类的时候,一次是她去找华子而华子不待见她的时候,还有就是猪头说露露漂亮华子不屑的时候。可以看出来,华子对露露并非绝对的满意,但他选择露露的原因却是因为他对自己不满意) 露露和华子更像是一个销售人员和客户。销售人员向客户提供承诺展示产品,同时期望获得客户的认同并签订合同,最后也保证会认真的履行合约的内容。他们谈不上什么感情,更像一种经营。但最后当华子还在犹豫合同条款的时候,这个项目被猪头签走了。露露,怎么说呢,克尽职守吧算是。她也是这部戏的年轻人里唯一遵守游戏规则的人。 而我喜欢露露则是因为她的坦率,尽管华子说她“张嘴就来”满嘴谎话,但露露最好的一点就是她清楚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是真心的还是撒谎的。不像陆涛,口口声声说为夏琳好爱夏琳,事实上却是自欺欺人。露露在被小海甩了的时候也好,失业了也好,甚至爱上了猪头的时候,她都没有自欺欺人。她撒谎撒得让华子一看就看出来了,这说明她压根不是为了欺骗,而是为了逃避。我们在面对不能解决不敢面对的事情的时候会选择逃避,逃避的理由就是借口,借口就是撒谎。 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喜欢把100块钱的仿货说成1000+的真货,而露露却没有。她承认自己除了花钱的什么都没学会,承认她眼前的华子是“对露露好的华子”,她会对华子好也就是因为华子对她好。这一点上她反而坦诚的超过了杨晓芸好多倍。 也许就是因为大家都不爱听真话,不爱听实话,所以大家觉得她俗,她贱。就像所有的老板都喜欢听应聘者说“贵公司能帮我实现我的理想”而不喜欢听他们说“贵公司能给我合适的薪水”一样。人总是喜欢给自己找个听起来不那么俗的理由,这就是最大的俗套! 要说到精明,杨晓芸算一个。她是从来不肯吃亏的。即便不像她母亲一样只要是便宜都要占,但也绝不会放过一切可以占便宜的机会,买房子的那段瞎话逗得徐志森哈哈大笑,买布料的讨价还价驾轻就熟。只是她的精明在于适当的夸张和隐瞒,而她母亲的则是损人利己。从帮陆涛装修后米莱的评价就能看出来,杨在做服饰、家装上的眼光是她精明的基础,她可以用3万块装修出10万的效果,这样的精明无可厚非。但从另一面看,和露露一样,她的眼界局限了她的思维。因为30万块还是只能装修出10万的效果。这样的小女人,真的是满地都是,一抓一大把。她们什么都平平,身边却有出色的女友。她们见过奢侈,见过高贵,却永远无法亲身体验,更无从获得。当她从仰视的神往中回过神来的时候,便对自己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满。 杨这种小女人,重感情,重视家庭,容易羡慕,容易嫉妒,容易随风倒,也容易感动,容易冲动,容易较真。这种人真实,可爱,也脆弱,有时让人厌烦,却欲罢不能。她们不够大气,相对应的,大多数的男人也不懂得欣赏或善待大气的女孩子,所以她们的存在正好应了市场的需求。 接下来说聪明。这部片子里的女孩子都很聪明。夏琳聪明,她的聪明不在于天资过人,而在于她够清醒。别人都说她骄傲,但在我看来是一种警惕,警惕的清醒着,努力着,并且总能恰到好处的把握住自己,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直到遇到陆涛。 同时她也懂得人情世故,懂得怎样展现自己的魅力,并且恰到好处的踩一脚刹车。夜总会挑明和陆涛关系那场戏让人看到一个心智冷静成熟的大姐姐和一个头昏脑涨的小弟弟。大姐姐带着些许挑衅地出场,她的镇静和不卑不亢让徐志森注意到了儿子身边的这个女人,并感觉到,这是个人物。 她在一开始还能保持冷静,冷静的看自己,冷静的看陆涛。当她发现陆涛被徐志森彻底的影响了之后,想让自己去看看传说中的徐到底是什么人物,同时挑战一下这对父子的神经。 结果是陆涛被她的挑衅急得跳脚,也正是这一幕,让老徐对她欣赏的同时产生戒备。 夏的聪明就在于她对于这个社会,对世俗的了解和掌握。她有那个自信,只要她愿意,完全能够游刃于这个纷乱的世界,但是为了陆涛,她恪守着自己给自己立下的规矩,小心翼翼的保护陆涛的情绪。夏琳很冷,很清淡。(需要指出的是,我说的是夏琳而不是马小姐)她的内心其实也是狂热的,但是家庭的原因需要她保持清醒。这一点有点像露露。不同的是她的家在北京,她的亲人不是她的负担,顶多是她奋斗的原动力。所以她不需要像露露一样卑微。但她的冷眼旁观和置身事外的气息却恰恰是她骨子里的自卑所造成的。 她也曾羡慕米莱,家庭美满而温馨,男友帅气而聪明,但更让她羡慕的,也许却是因为米莱遇到了一个让她付出一切都不会后悔的能引爆她内心无限激情和疯狂的男子。从夏琳回忆她父母离异的原因——父亲因为买不起她想要的玩具而去偷,以致被暴打——那一段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她心里的矛盾。 她的理智告诉自己,母亲当初选择离开父亲是明智的,但另一方面她看到了父爱的力量——让一个懦弱的男人作出那样冲动的举动。所以她一直都对她的父亲和父亲当年的举动怀着很复杂的情感。 我想她的内心一直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告诫自己要理智必须理智,因为母亲的言传身教也因为自己的家庭状况。另一方面她也渴望激情,渴望为爱疯狂一次,因为父亲的那一幕在她的童年记忆里是那么浓重的一笔,挥之不去,只是这种渴望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直未被开启,直到陆涛那20个电话号码中有一个被接通了,魔盒上的锁自然地开启了。 而真正打开魔盒的则是米莱的电话。这个电话彻底撕破了那层窗户纸。与其三个人尴尬的维持着有名无实的“现状”,不如痛痛快快地豁出去一次。 夏琳在丢下手机的那瞬间,让我感到一个巨大的震撼。尽管我不赞成,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更何况他们在一起的时候,的确都是认真的。 而米莱也是聪明的,不同的是她的聪明很凌乱。她不会像夏琳一样聪明的把握住自己,也不会像杨晓芸一样精明的不让自己吃亏。她拥有的是很多从小无忧无虑的小姑娘都会有的小聪明,那些小聪明仿佛沙滩上闪烁的贝壳,使得沙滩显得生动迷人,充满生机。和她在一起的感觉也仿佛在沙滩晒日光浴一般,神清气爽,充满欢乐。 米莱是个懂得怎样让别人愉快的女孩子,但却总是把握不住自己的方向,这使得她的聪明也变得没有方向。她的快乐来自于让别人快乐。当她遇到陆涛,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陆涛之上开始,就注定了总有一天她会不快乐,那就是陆涛离开她的时候。 她不懂得如何把握自己,更无从谈起如何驾驭男人,她的聪明都用来取悦陆涛了,她只能一如既往地用早已习惯了的唯一的方式去让自己开心,那就是让陆涛开心。 于是她说,你花我钱是应该的,离开我是不应该的。所以她说,你让我对你好我就高兴,不让我对你好我就不高兴。所以她才会说,“其实那才是我的幸福。” 她从出生开始,一切都是注定的。除了如何做一个乖乖女,其他的几乎不用她操心。她从不知道为自己寻找一个目标,然后为之努力。除了爱情,她几乎没有得不到的东西。于是爱情,陆涛的爱情成了她唯一一个自己选择的目标和方向。她坚持并出人意料的执著于这个唯一的目标。 这一点看来,米莱比夏琳更可怜。夏琳和遥遥相似,她们有机会看到自己全部的人生,并且自己选择分配的比例,在失去一样的时候,还有另一个事情可以让自己为之努力和坚持,而米莱却没有。 米莱和夏琳一样,在爱人面前都喜欢付出。米莱喜欢看对方接受,在她看来这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是对自己付出的最好回报。她爱的,是一个人的圆满。(我要为你做做饭,我要为你洗洗碗,然后满怀期望看你都吃完。我的用心要不露痕迹,还要讨你欢心,如果难吃请你假装满足。)夏琳则希望一起建设,她不喜欢施舍和接受施舍,只是想找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共同进退。(你为我把饭烧,我为你打扫)对于感情,陆涛和米莱是一国的。他们喜欢付出,然后看到对方接受,然后感到满足。 米莱从国外回来的时候,拖拖拉拉不肯回家的那一段,让我觉得特别讨厌。但是渐渐的,释然了也理解了,最重要的是这个米莱是真的太没心眼了。虽然她经常说夏琳怎么怎么,但她最恨自己的估计也就是为什么自己恨不起来这两个伤害自己的人吧。 我只能把她当成一个钻牛角尖的刁蛮小丫头来看待。看她逼着自己长大,逼着自己放下,逼着自己学会夏琳身上的那些世故老练,却不知道其实夏琳羡慕的正是她可以没心没肺。越来越恨不起来,越来越心疼她。 还是那句老话,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每个人心底都有一段悲伤,想掩藏,却欲盖弥彰。 我们无法把自己代入任何一个角色,也不应该以角色决定自己的立场,更不能以自己的立场来看待一个角色。随着剧情的渐渐发展,一个小聪明多多,调皮仗义、刀子嘴豆腐心的米莱已经深深的嵌进我的心里。不得不说,珞丹的表演让这个原本并不讨好的小女孩的痴情变得可爱,透着傻气。她说每句话的语气都让我喜欢得不得了。故作轻松的笑骂,把眼泪忍到转身后才落下。 她是个成熟的姑娘,这句我曾经认为老徐最不靠谱的评价,回头看却让我对米莱的心疼有增无减。她是个懂事的姑娘。她从小懂得让家人满意,让叔叔阿姨们满意,让老师满意,让同学满意,让陆涛的哥们满意,甚至连陆涛都挑不出她的毛病。但是她却得不到陆涛,得不到她想要的爱情,她对自己不满意。她更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感到满意了就会喜欢她疼爱她,却唯独陆涛不,陆涛要离开她。她更不明白,那个那么好那么铁的夏琳是拽走陆涛的人。她越来越怀疑自己。 米莱的成熟,在很多时候她表现地落落大方,也有魄力有能力,她工作能力出色,聪明有头脑。她所做的一切为了证明自己很成熟。是的,经过这次失恋,加上她从小到大看到父辈们的经验,她在心智上已经很成熟了。如果陆涛愿意,她可以抛弃那些成熟,一直幼稚下去。但是陆涛不玩了,她不得不让自己面对现实,成熟起来。唯独爱情,在爱情上谁都没有给她成长的经验,于是爱情变成了唯一没有随米莱的成熟而成熟的部分,也成为了米莱最大的伤痛。其他方面的成熟,更加烘托了她在感情上的脆弱和青涩。 最后说个智慧。其实真正有智慧的是陆涛的母亲。但是对于上一代人,我们有太多得不知道,所以不评价了。但是我喜欢她那种淡淡的却坚定的态度,喜欢她坦然的目光。也许她屈服给了命运屈服给了时间,但她获得了幸福。 在这群年轻人里,算得上大智若愚的应该是遥遥和小灵仙儿。除了最喜欢米莱那些没心没肺的话和故作潇洒的语气以外,最喜欢的应该就是这个聪慧的小灵仙儿了。很奇怪的是,她俩都有留学背景——不受陆涛打扰的那种。 小灵仙清楚自己是谁,要什么。她喜欢跟着父亲满中国的跑,也喜欢自己一个人满世界的游玩。她喜欢陆涛,但不会让自己狂热,她喜欢露露的弟弟,但她知道她只是出于好奇和关心。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让她着迷的新鲜玩艺,她走过太多路,看到过太多,但她始终记得自己是谁,要回到哪里。她有她父亲做生意的谨慎吧,也许。或者陆涛并没有像对待米莱一样,给她希望和美好回忆,然后再甩手走人。只能说这个丫头运气好,所以她能收放自如,同时也体验到了不同的人间风情。 而遥遥呢。虽然对她着墨不多,女演员看上去有些些傻,但是看得出来,她能拥有今天的这一切并非如她自己所描述的一帆风顺,只是她不想赘述过去的一切,那没有意义。也许她也是经历过伤害后才长大成熟的。当她到了自己这个位置的时候,理智占据了大多数。她适时选择了停止游戏。虽然感情是真的,但她明白不要强求,也不要挽留,更不要留住一个揪不得的尾巴,让彼此心里都留下一个危险的导火索。 一开始只是觉得她大方,觉得这样的女人其实挺吃亏的。直到向南在登记处门口松开了她的手,她怔怔的站在那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女人的容忍。她有点太矜持,但她又不得不那么矜持。在感情上她几乎不设防的接受了向南并且很主动的邀请他参与自己的生活,但是在面对另一个女人的时候,她却无法拉下脸来。 说实话向南配不上她。无论多优秀的女人,总还是需要一个能包容自己的男人的。向南容易满足,不求上进,他对遥遥的爱和迷恋是因为杨晓芸的咄咄逼人让他喘不过气来,而遥遥对他没有要求,这让他觉得轻松,也让他好奇感到神秘而特别。然而当他在登记处门口做出了第一次的选择后,他内心的指向已经非常明确了,遥遥也就真的没有必要再搅这趟浑水了。即便挽回来了又如何?杨晓芸真的能因为向南又选择了遥遥而放过向南吗?久而久之依然是不快乐的。两个女人的拉锯,到最后是三败俱伤。 她选择了放开向南,也让自己的感情得到最后一次的宣泄。她说的正室范是说给自己听的,这句话让我觉得任何一个女人在面对自己感情的时候都是脆的,都是需要借口才能让自己舒服的。 她尊重向南的选择不让他为难,虽然眼前大家心痛了,但好过这样纠缠着折磨着。那个哨子是她收到的最浪漫的礼物,但她依然选择了最终放开它。人都留不住了,多留一个哨子,又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触景伤情的借口罢了。因为她不是米莱,不会死死抓住那些抓不住的东西的尾巴,让自己继续活在梦里,所以她选择了全部忘记。有舍才会有得。遥遥年纪轻轻就拥有了那么多,也许她也经历过了一些事情了。

 5 ) 知青的奋斗史

http://bizchedan.blogbus.com/logs/47197188.html

当作喜剧看完了<奋斗>。从里面能看到年少轻狂,或者说是在笑自己的过去,大概也是这个打动很多观众。涉及的商业情节则非常扯淡,十亿预算居然超支五亿,这样的意识练摊都不成,怎么可能赚到十亿,让年轻人败。天涯网友白色彩色的强贴《被<奋斗>雷得风中零乱的发泄》骂地奇光异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来欣赏。

“一50后的导演加一60后的编剧加一堆70后的演员拍出一80后的片子。说实话我怎么看这片子怎么像黑80后的……其实是要给我们讲关于50,60,70后的那批人的故事。用80后做线索来讲述他们多有本事多成熟多理智,体现出了他们和80后的鲜明对比。我觉得要这么一想吧,这片子里的弱智情节才显得合理多了。”这个角度耐人寻味。包括同类片,多大程度分别表现年龄和时代特点?

最初媒体炮制了“生于70年代”的概念,再派生出前后的断代,还有以5为界的说法,但不如0主流。如果只是因为整数,显然属于伪命题,将公元换成其它记年方法,就不知生于哪一代。但和真实的人生历史对应,兼顾整数,还是可以得到有意义的断代。

<奋斗>第一集,主人公们大学毕业。对就业而言大学是分水岭。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制为九年,上高中就是为了上大学。知识青年,简称知青,曾特指上山下乡的50年代生人。我们借用这个概念,指代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凭的青年。

知青的成长中,有些年份相对重要。第一个可以定为12岁,生理进而心理步入青春期,理论上女孩早男孩两年。学制即将升中学,中国传统讲究本命年。还有15岁升高中,18岁成人,高考,22岁大学毕业,25岁职场三年之痒,平均知青的代际和性别,这一年前后生育,30而立,职场七年之痒,等等。当然这些人生大事具体的时间因人而异,上面为表述方便加以固定。

20世纪是中国变革最激烈的一百年,两次改元:1911年清朝覆灭和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两波大乱:1937-1945年抗战和1966-1976年文革,这四段历史造成各代知青命运的巨大差异。每个读者都可以回忆自己人生见证的历史大事。这里主要讨论世纪下半叶及对商业的影响。

也许仍然难免贴标签之嫌。但如同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植物学家还是能分门别类研究,特别是上世纪变乱频仍,界限分明,社会科学还有这样的说法:例外正好证实规律。并且商业是理性的活动。

50年代我国进入计划经济,以50前为主力,艰苦奋斗,在废墟上建立工业和科技,也为改革开放奠定基础。改革中崛起的企业有很多40后的元勋。柳传志和任正非均为1944年生人(以下人物生年于括号内标注)。

大部分50后的青春毁于文革,成功者也较曲折,这些经历反而成为财富。如王石(1951)先后服务军队和铁路,1978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这一代的成就也许更多在文学而非商业,如王小波(1952)和王朔(1958)。

但60后的童年却没有什么阴影,甚至非常快乐,参考姜文(1963)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1977年恢复高考,面对一同进场的大龄知青们,他们应该庆幸。好日子刚开始,1978年中央决策改革开放,1984年城市正式展开。经1989-1992三年调整,邓公南巡,启动第二轮增长。十几年间,集三代精华,英雄辈出。

柳传志于2000年交班给杨元庆(1964)和郭为(1963),也就是隔代相传。西方商业有类似的例子,1981年GE董事长雷吉•琼斯(Reg Jones)交班给时年44岁的杰克•韦尔奇。有董事提议先由另一名58岁的高管过渡。雷吉表示那他一定走人。韦尔奇执政20年后,再传于时年44岁的杰夫•伊梅尔特。

商业社会中的隔代相传,是因为企业没有政府的任期制。而各家企业错开,不会形成宏观的周期。但在中国,经验判断,50后的经理人虽不乏英才,但整体比上比下都有所不足。这种大小年现象在科技界更明显,后者更需要青年时代的漫长训练。柳相对超前,很多中国企业家还根本没有退位的意思。但人总有生老病死,未来几年将出现40-60交接的运动。

已经神化(庸俗化?)的70后,在我们的断代史中却一分为二。70-75生人在第二轮增长期间进入职场。1995年张树新(1963)创办瀛海威,标志中国进入网络时代,世纪之交掀起创业的热潮,以60末70初知青为主力,如王志东(1967)、丁磊(1971)、李彦宏(1968)。因而将60-75划为一代,受益于改革最多。

但75-85生人就开始损失:不再有公费的教育、医疗和住房,扩招不过是用高学费将就业的压力延后四年。毕业不包分配,较早的也只能赶上第二轮增长和网络潮的尾巴。蛋糕仍在高速增长,中国现行的分配体制,他们只能分到很小的一块。但网络能提供廉价的发泄渠道,就是传说的愤青。愤青言必称国家民族,其实是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

成长的小环境也有问题。按前面的假定,知青平均25岁生育,75-85生人的父母正是50后。他们有种普遍心理:要把自己损失的青春在儿女身上加倍补偿,这会造成双重错误的教育:物质溺爱,尽管财力拮据,又精神虐待,苛求子女的学业。都放大了75-85的受挫感。又一代小年。

还潜移默化了文革的思维方式,也是愤青的发泄方式。在网上看愤青泄愤,有时会恍若隔世,从这个意义上,文革没有结束。论坛上曾将75-85生人命名为“奔奔族”,理解也许流于表面。

而85后以75-85为参照,不会很失望,正如75-85以60-75为参照,一定会失望。他们的父母是60后,比50后物质丰富,家庭教育科学民主,特别是更具市场意识。迈克尔•戴尔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在我家,想不注意商机都很难。我们家餐桌上讨论的是美联储主席的决策、对经济和通胀的影响、石油危机……”部分85后也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85后生于改革,长于市场经济。按正常的进程,奥运前后大学毕业,理论上会出现奥运景气,虽然目前还很不景气。同期中国经济转型,从出口导向到扩大内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而下一个十年,政治体制有望突破。我们猜想,85后将成为中国商业的分水岭。

实际上在超女中85后已经显示自己的力量,比父兄们提前出场。2005超女出人意料地成功,评头论足的都是85前,不论攻击李宇春还是解读为中性审美,都没有跳出传统文化简陋的二元价值观,实际上玉米可能最欣赏地是她的台风。更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其她选手,相对“正常”的价值观,失败了?老男人一部2005年喜欢美女叶一茜、另一部2006年喜欢才女郝菲尔,但投票不积极。拉票投票的主力是85后,通过贴吧和群等网络工具形成松散但有效的组织,这种能力相对独立于价值观,适用于商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奋斗>中不那么扯淡的商业情节也都是传统地。首先背景设定为房地产,这么资金和政府关系密集的行业,年轻人自身不可能有任何优势。所以剧中陆涛全靠亲生后养和前女友的三个富爸爸,网友怒斥“奋个P斗!”中国现行的商业是以关系为中心,或者说裙带资本主义。关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英语中都收入guanxi一词。而西方或古典商业,是以契约为中心。

青春偶像剧都是骄奢淫逸,关键奋斗这个名字触犯众怒,主人公还颠来覆去絮叨。网友提议改名<天降强爹的幸福生活>。这暗示了典型的85前风格,迷恋行为艺术,说话做事不衡量结果,纯为表现某种精神,剧中即奋斗精神,也就是传说的装B,并且一厢情愿地认为发扬精神必能成功,就是传说的YY。这也许正是本剧热播的秘诀。而85后正因为更自我,才不会做给人看,工作和兴趣结合更密切,物质成就更高,但未必把奋斗天天挂在嘴边。

剧中还设定男人奋斗、女人花痴或靠男人奋斗的性别角色,主要是满足男性观众YY,倒也符合商业的现实。工业时代偏重体力和理性,由男人主导。信息时代则偏重智力和感性,细腻的女性有用武之地。早在2003年,<商业周刊>就发人深醒地提问:“为什么男生学业落后女生?对经济、商业和社会有何影响?”独立女性的购买力增加,于是开始流行男色。在淘宝开店并能维持的小业主大多是女性。一位生于80年的女性朋友聊了两小时,才卖出一条动物园批来的裤子,仍然觉得很值,因为交到了朋友。

网友关于85后零星地评论,没什么好话,总结有两个方面:作风和态度。作风问题在<奋斗>中表现地似是而非。正因为性更开放,85后才不会吃窝边草,剧中三对男女居然吃了两次半。最后向南放弃瑶瑶回到杨晓芸身边,悬崖勒马怕只有75前干得出来,参考电影<一声叹息>,85后多半也是不吃回头草的。

在工作态度上,85后被认为频繁跳槽,不能吃苦耐劳。一方面他们刚毕业,需要时间自我定位,过几年会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有客观原因。所谓吃苦,不如说85前无奈而85后有选择。2004年我国居然出现“民工荒”,难道能指责农民兄弟不再吃苦耐劳?其实是民工权益没有保障。我们猜想,早晚出现某种形式的“白领民工荒”,同样是结构问题,量有余而质不足。

85前还认为85后对自己态度很不友好。当然每一代都良莠不齐,不能以偏概全。还有可能是85前习惯等级和资历分明的沟通方式,也是前面说到的关系型商业。而从网络开始学习社交的85后无视这些。也不能排除事上谄者临下必骄,多年媳妇熬成婆,在85后碰了钉子,到网络上泄愤。

都是过来人,宽容地看,85后前程远大。去年小友Vanessa(1985)毕业,参加某外企管理培训生面试,我曾提出些建议。一年来见证她虽屡遭挫折,但坚强地成长。70年代的美国青年非常激进,父辈惊呼为“垮掉的一代”,但最终涌现出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1946)、比尔•盖茨(1955)等杰出人物。

两千年前有个知识青年李斯,看见厕所的老鼠又瘦弱又胆小,谷仓的老鼠又肥硕又嚣张,由此确立伟大的志向。1957年,主席寄语留苏学生:“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顺便说一句,本文作者生于1977年。

2008.4.23

 6 ) 爱如米莱

对米莱的心疼是近乎于对自己的心疼的,起初不懂为什么她可以不顾一切的去对陆涛好去为他的梦想买单,难道真是因为从小到大她都要什么有什么却偏偏得不到陆涛,陆涛真是她心口的朱砂痣床前的明月光?后来,看见她枕着陆涛哭着唱那首《为爱痴狂》,反复听着那熟悉的“想要问问你不敢,像你说过的那样的爱我,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才开始懂得米莱对陆涛深沉而绝望的爱。

开始懂了有时候爱而不得并不是泪光盈盈的说一句“那有什么办法”那样缠绵唯美的,那是一种痛,从心底里涌出来的痛,,沿着血脉静静流淌,在身体的每一处弥漫,从额头到脚底,从肺腑到皮肤,都是伤,都是殇。天明明是蓝的,可是你眼里只有灰蒙蒙的一片,食物明明是好味的,咽在嘴里却如同嚼蜡。看似和以往并没有大的不同的世界终归是不一样了,深爱的人不见了,天就塌了,光明就谢了,生活的意义也不在了。“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样,对我都有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有多么好,他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个狐魂野鬼。”这样的话,米莱说出来一点都不酸一点都不矫情,就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

所以懂得,看到后来,米莱和陆涛去旧地重游,在冰淇淋店里,米莱说,“我再也没有吃过冰淇淋了”,听到她唱《左边》,听到那些“你总是用右手牵着我,但是心却跳动在左边,你和我之间的遥远,永远隔着亲切,爱少的可怜……”,心酸到痛,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陆涛就要爱夏琳呢?为什么呢?想不通…

后来就很讨厌陆涛了,这样任性妄为的男人,是配不起米莱的痴情的,他就该和他的自私鬼夏琳去厮守,去内疚,编剧最后让米莱放开实在是一处败笔(在我心里),米莱这样的爱情,是不可以忘记的不可以完结的不可以释然的,它就是一场一意孤行的奔赴,开始了就不会有停止,一直一直直到生命的尽头。

……

是不是我太偏激了呢?情至米莱处,已经不能简单说让她和陆涛在一起就完美的了,米莱成就了属于她自己的神圣爱情,与陆涛无关。那是她为自己搭建的世界,她在里边哭,她在里边笑,都是她自己的华丽画面,都是她自己的绝美风景。

 短评

当年的向南和杨晓芸,现在的文章和李小璐。哦!还有马伊俐的夏琳。做梦都没想到现实剧情会是这般走向。

5分钟前
  • 磕巴
  • 推荐

我终于到了他们的年纪,在看一遍会有更深的体会。非常好,为梦想奋斗,坚持做自己。

10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我们的生活

15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对白太做作了

20分钟前
  • littletwo
  • 还行

为啥我没选“励志”,因为我觉得一点儿也不励志。太憋屈是真的。

22分钟前
  • 果酱☮
  • 推荐

在当时比较清新脱俗的电视剧,每个人说话都很有趣,每个人都特点十足,个性突出,反应了年轻一代的各种问题

23分钟前
  • 南夏
  • 力荐

虽然剧情不是太现实,但也让人看的心情澎湃,这部剧捧红了四个男女猪脚,他们的演技也是不错的,而且电视剧都是原音,不错

27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推荐

我怎么就那么喜欢听北京话呢。

29分钟前
  • 殘 藍。
  • 还行

当初觉得励志,现在看男女主三观都很有问题啊,李小璐和文章现在成了这样也是没想到。

30分钟前
  • 竹叶青
  • 还行

这剧当时就是断断续续地看的,是说年轻人的奋斗进取吧,其实现实生活的忙碌中哪有那么多的矫情啊!

34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每个人只有奋斗了,才能过得美好

38分钟前
  • 苏幼
  • 还行

小时候一集一集的翻看啊,几个人这感情错综复杂的,陆涛跟夏琳的事让我心里道德感有点摇摆,虽然知道他们是真爱,也喜欢夏琳,可是挺心疼米莱的,什么都没做错就被劈腿,还是跟自己闺密,可能现实就是残酷吧

39分钟前
  • 璐baby
  • 推荐

真的不是我矫情,而是我看了半天,发现除了华子一个还勉强算是在奋斗以外,剩下几对就是瞎嘚瑟。有个有钱的爹的在嘚瑟,有对裸婚的两口子在嘚瑟,有个一心想帮助自己家庭摆脱贫困的在嘚瑟......真不知道他们都在奋斗个啥?

41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剧情真的太扯,不太好看

42分钟前
  • 草莓__三月
  • 还行

让我哭过让我笑过,让我回忆很多。也许每个80前后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但是结果有些扯

45分钟前
  • 器官坏死
  • 还行

我讨厌米莱。

48分钟前
  • 狗子
  • 推荐

那些年跟着老妈追过的剧。

49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事实上我认为赵宝刚是很出色的导演,他总能把故事讲得特别顺畅。台词很有京味,挺有味道。现实生活中,我几乎没有遇到过像夏琳或米莱那样的女孩,她们多是杨晓芸,但我丝毫也不讨厌她们。她们确实世俗、以自我为中心,但她们有基本的道德观,她们勤劳,她们刀子嘴豆腐心,她们爱她们的丈夫。

52分钟前
  • 曾于里
  • 推荐

女主是小三,男主是渣男,然后接下来通篇洗白,重看发现这剧的三观崩得无语。夏琳是洗不白了,至于陆涛为什么不爱米莱,因为婊子配狗天经地义。

53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装逼的片子,打死都看不完!太他妈的装了!

55分钟前
  • 霍尔顿狐狸振作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