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情片美国1999

主演:约翰·库萨克,卡梅隆·迪亚兹,凯瑟琳·基纳,约翰·马尔科维奇,耐德·巴拉米,奥克塔维亚·斯宾瑟,玛丽·凯·普莱斯,奥森·比恩,K.K. Dodds,伯恩·皮文,Judith Wetzell,凯文·卡罗尔,威利·加森,W·厄尔·布朗,雷吉纳德·C·海耶斯,查理·辛,理查德·凡西,Christine D. Coleman,帕梅拉·海登,内尔·洛斯,兰斯·邦斯,安迪·迪克,Eddie L. Fauria,大卫·芬奇,杰斯特·海尔斯顿,Isaac Hanson,Taylor Hanson,扎克·汉森,达斯汀·霍夫

导演:斯派克·琼斯

播放地址

 剧照

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照 NO.1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照 NO.2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照 NO.3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照 NO.4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照 NO.5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照 NO.6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照 NO.13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照 NO.14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照 NO.15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照 NO.16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照 NO.17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照 NO.18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照 NO.19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5:48

详细剧情

  戈尔(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ck 饰倒的木偶艺人,善于操作舞台上傀儡木偶。生活所迫,他进入了一间纽约一间公司从事文件管理工作。这间公司在办公大厦的七楼半,由于它只有半层楼高,所以职员们都只能拱着腰工作。  正是由于这样,戈尔偶然发现了公司的文件柜后面有一扇门。好奇心驱使下,戈尔进入了这扇门。当戈尔一进入门内,马上便被吸入了其中,并飞越时空进入了著名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的大脑中。他发现现在自己能随意控制约翰.马尔科维奇的目光,并窥探到一切约翰.马尔科维奇的私隐。十五分钟后戈尔自动被弹回了现实中。  这一发现令戈尔兴奋不已,他决定利用这扇门做一笔大生意。

 长篇影评

 1 ) 终极剧透

人偶操控师克雷格对职业生涯失去希望,为了谋生来到位于纽约默汀·弗莱默大厦“七楼半”的莱斯特公司做文档管理员。他无意中在办公室发现了一条秘道,可以通向好莱坞著名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的大脑,以他的视角体验世界十五分钟,之后被抛回新泽西公路旁的沟里。马尔科维奇脑中的短暂体验令克雷格大为激动,他立即告诉了令他神魂颠倒的女同事玛克辛和糟妻洛蒂。
    玛克辛毫不关心通道引发的哲学问题,竟主张用通道来赚钱!玛克辛和克雷格成了合伙人,开办了“JM公司”,以15分钟200块的价格在下班后出租通道。接下来的发展愈加疯狂。克雷格的妻子洛蒂进入通道后,声称找到了自我,性向大变,爱上了玛克辛。而玛克辛也迷上了洛蒂,两个女人借助马尔科维奇的身体做爱。
    克雷格嫉妒地发狂,把洛蒂关进了笼子,冒充她进入马尔科维奇脑中赴玛克辛的约。洛蒂逃脱后立刻打电话告诉玛克辛,这时候玛克辛才意识到,“我喜欢你,但只限于你在马尔科维奇体内的时候。”她无情地拒绝了洛蒂。发现精于操纵人偶的克雷格能够控制马尔科维奇的意念和身体后,玛克辛投入了他的怀抱,并怂恿他彻底占用这个大明星的身体,侵占他的财富和地位,甚至可以借助这个身体的名气谋取傀儡事业的成功!
    克雷格听从了玛克辛的建议,果然轻易地实现了梦想,成了傀儡戏大师;玛克辛怀孕待产,两人一起享受荣华富贵。
    绝望的洛蒂展开了报复,她和了解通道奥义的“七楼半”公司经理莱斯特及其组织一起绑架了玛克辛,胁迫克雷格离开马尔科维奇的身体。妒火中烧的洛蒂甚至要杀了玛克辛,“如果我得不到你,别人也休想!”玛克辛逃进了通道,而由于克雷格仍占据着马尔科维奇的主意识,洛蒂和她便在马尔科维奇的潜意识内上演了一场激烈的追杀戏。十五分钟后,他们被抛回公路旁。大雨中,玛克辛向洛蒂一番忏悔,并表白她之所以留下肚中的孩子,只因它是洛蒂在马尔科维奇体内时怀上的……
    最后,两个女人带着她们的爱情结晶生活在一起。而克雷格成了一具飘荡的灵魂,被困在玛克辛女儿的体内,失去了事业、爱情和自我,身上无形的傀儡线将操控他一生。

 2 ) 周润发与小喽罗

可爱的愚人节用半价买下了一批想收藏的三联图书,意外地省了90大洋,很happy。开始读迈克尔伍德论当代小说的《沉默之子》,有点儿头疼,不知是作者风格如此还是翻译上的问题,导论里提到的“小说”与“故事”,“沉默之子”与“言词之子”的差异我都不是弄得太明白。但还是由此想到了一个话题:我喜欢什么样的小说和电影?
昆德拉反复强调小说的意义在于探索存在,我赞同,放宽一点儿说,我认为好的小说和电影应该能展示出新的可能性,能让人感到眼前一亮的欣喜。有些题材是百拍不厌,永远会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比如男女间的爱很情仇,警匪间的正邪交锋,就算泛滥成灾,依旧会有数不清的忠实fans,这大约是出于人类的本能吧?没有任何理由鄙视它们恶俗,谁不爱俊男靓女,枪林弹雨的?少了它们,世界一定索然无趣极了。巨大的娱乐工业生产出海量此类产品,足够我们日夜不息的从出生看进棺材。只是人生何等丰富多彩,不按套路出牌的状况比比皆是,把所有光阴都耗费在观看这些虽美好刺激却虚无老套的传统故事里,实在有点太浪费了,起码好奇心过剩的我这样觉得。
小时候看《英雄本色》系列,发哥在挑战最终boss前总要干掉无数小喽罗,看着那些倒霉鬼呜哇几声倒下一片,我常感到莫名的失落,心想小喽罗与发哥有什么区别呢,都一样的出生长大,有或美好或悲伤的回忆,同样惦念着将来。吴导干嘛霸道地为了发哥的故事就在一个画面里让其他那么多也许更精彩的故事倒下呢?这种时候我总会有强烈的冲动,要对着电视大声喊停,然后指着边角里的某具无名男尸说:“起来!我想看你的故事。”幻想他真会爬起来,把呆若木鸡没搞清状况的发哥一脚揣出镜头,对我绘声绘色地讲起自己的过去。当然这故事会戛然而止,结尾的场景我很熟悉,因为他被发哥给杀啦!不过我不会就此让发哥回来继续他冷酷无情的表演,而会再度喊停,问即将死去的小喽罗:“你死了,刚才你提到的那个美丽的未婚妻怎么办?我要听她的故事!”……就此不断地不断地,像是在翻阅辞典,直到发哥和每个小喽罗一样成为一条普通的词条,可能我才会心满意足。
所谓先锋小说艺术电影实验话剧,都是些不必要的名头,我接触它们的唯一原因是渴望从其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满足我日益贪婪的好奇心。对于崭新的可能性,不论是故事层面的还是叙事方式上的,都会让我兴奋不已,比如最近看的《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和《大象》:能钻入别人的大脑,还是名人的大脑,呆上15分钟,然后被甩出到高速公路旁?多么疯狂的ider,兴奋!好吧,用此来收费赚钱,不仅如此,两个女人相爱了,一个钻入马尔科维奇的大脑,一个同时与他约会做爱,借马尔科维奇的身体完成同性恋不可企及的高潮?兴奋X2!再来,马尔科维奇发现了真相,于是自己钻入自己的大脑,oh my god~全世界都成了马尔科维奇!太NB了,兴奋X3!我觉得任何关于女性与身体的酷儿理论都可以塞进这部想象力爆棚的影片。相比之下,《大象》就如这种动物般冰冷沉闷,我还不知电影为何要起这看似无关的名字。不过有次我去北京动物园,一只大象正被罚单独禁闭,看来它对此很不满,全没了往日的温驯,用鼻子死命地攻甩闸门,那场景,看得我如小兔兔般心惊肉跳~^_^想来电影也有这方面的寓意?令我迷恋兴奋的是范桑特的《大象》对校园枪击案的独特讲述方式,这么血腥凶残的事件竟能被演绎成如此安静平淡。摄像机就这么不言不语地跟随在人物背后,一个又一个不搭调的人物,一个又一个的长镜头,想想日常生活的一天也就是这样。铺垫到了时候,疯狂的杀戮开幕,按理该是令人头晕目眩的MTV式拍法了,还TMD是长镜头!待结尾贝多芬的音乐响起,服了,彻底服了,原来这样另类的方式才最震撼人心。
为什么小喽罗的一颗暗弹一记黑棍就不能击倒发哥?这是由谁规定的?为什么英雄就算要死,也要死在穷凶极恶的反派大头目手中,仿佛这样才算死得其所?太无趣啦,我想看见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真实如赌圣般出千不尽的生活一样。其实不必都深沉得触及存在,就像《东成西就》里王重阳一出关即被只靴子砸死,也带来了新气象,能让我哈哈大笑。

 3 ) 《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夫妻两个爱上同一个女人是种什么体验

感觉约翰·库萨克还是很会选片的,《幻影凶间1408》、《致命ID》、《2012》都是百看不腻的电影,这部《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更是脑洞开出天际。影片涉及灵魂说、双性恋、跨性别者、长生、性爱、动物保护、种族歧视、宗教禁欲、乱伦等诸多领域,虽然大部分没有过多深入,但前四种题材单提出来都能大有作为,而在本片糅杂在一起居然也炖的味道精辛辣讽刺精妙无比。如果角色性格和心理活动再丰富饱满一点的话,这部烧脑经典更要名垂影史

影片讲述约翰·库萨克饰演的木偶师虽然技艺高超,但却郁郁不得志,凭借本行既赚不到钱又找不到其他工作,妻子洛蒂希望他去找一份工作,于是手指灵活的木偶师成为了一家公司的档案管理员。某日,他发现这个公司有条秘密通道,爬进去的人可以进入一个著名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的脑中十五分钟。他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爱慕的女同事马克辛,两个人组成了一个公司,对每个想成为别人15分钟的人收费200美元。直到有一天马尔科维奇发现了这个秘密......

电影最惊悚激动令人坐立不安的一幕莫过于倒霉的被无数人穿越的约翰·马尔科维奇发现了这个秘密后,亲自爬到地洞中一探究竟。当他进入他自己的身体后,发现整个世界的人都长着他的脸,而世界上的语言和单词都变成了一个词——马尔科维奇,他的名字。人们不断重复的“马尔科维奇”这个单词来交流,所有人都长着同样的面孔,却可男可女、可幼可老、可喜可悲。人人都是马尔科维奇,独特性和唯一性在这里彻底粉碎。

狭小的公司也预示着这本来是一个木偶世界,每个进来的人都不过是被操纵的木偶,即便我们的主角是个木偶师,来到奇异世界之后也不得不迷失自我

木板的设定意味着只有渴望再次变回自己的人才能离开马尔科维奇的身体,只可惜人人都有成为别人的心,却没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

根据后面的情节,我们可以推测出,在真正的马尔科维奇进入前进入的那个游客进入了马尔科维奇的脑子,而马尔科维奇进入的则是自己的潜意识,也就是说那个游客进入的是马尔科维奇进入自己大脑潜意识里的身体,看到的也是马尔科维奇的潜意识。这个全世界只有我、以自我为中心的影像令人不适的地方在于,它既彰显了马尔科维奇傲慢的一面,也揭露了他内心世界的孤独。影片的女同恋人因爱生恨从地洞钻到他身体里时所看到的是马尔科维奇深深隐藏在潜意识下的童年回忆:父母对他的忽视、在他面前肆无忌惮的做爱、被父母无理由惩罚、自我否定、被嘲笑是同性恋、没有朋友、被女伴嫌弃......如此悲惨的童年史让他的潜意识里构建了一个完美同时也绝望的城堡:里面有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只有他。

这就是我们被潜入的可怜的大男孩,他成为了他人实现梦想的人皮架子、成为了别人寻求刺激的人体VR游戏机、成为了野心者实现长生的工具,许许多多的人成为了约翰·马尔科维奇,但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过他的过往和人生。尽管在好莱坞成名,人们既记不住他的名字也记不住他的作品。成名后的他和童年的他别无二致,存在感低到爆棚,偏偏人人都想在折磨他的人生上分一杯羹。不敢在做爱时反驳身上的女人叫错了他的名字,甚至在被入侵时只能悲哀的恳求。他的脆弱和无助被暴露了个干净,然而在弱肉强食的残酷法则下却只能成为牺牲品。

这只猩猩的存在其实也是马尔科维奇的一种象征,它和马尔科维奇一样都拥有不幸的童年创伤,猩猩通过与童年相似的场景解开女主的绳子救了它,与此同时也救了一直饱受创伤滋扰的自我;而马尔科维奇没有这样的机会,他的痛苦如影随形,并让自己因此毁灭。

这家公司的拥有者,莱斯特先生,是精通使用地洞获得永生的人。他的公司在七楼和八楼之间,也就是7½楼,或许是在致敬《哈利波特》系列通往巫师世界的9¾站台。按照莱斯特公司简介的说法,这个楼层之所以天花板低到正常人只能弯腰驼背走路,是因为公司创始人是个建筑商,因为听从并爱上了一个侏儒的建议,为了证明友爱和平等而故意将这个楼层天花板设计低,以此让侏儒工作更为舒适。而事实上除了这个匪夷所思的公司视频简介里,我们再也没有看到第二个侏儒出现。这个楼层因为工作环境对正常人来说比较恶劣所以租金极低,这反而使它很受贪心老板的欢迎。在纵享冷漠的世界,这个公司的实质直点虚伪。

莱斯特拥有一本书,教他如何使用地洞入侵他人的身体获得永生。他一定要在地洞通向的那个人年满44周岁的午夜十二点前入侵,否则地洞对面就会变成另一个有马尔科维奇血缘的婴儿。而入侵婴儿是极为危险的,因为从此就不能再出来,只能以另一个人的视角看世界,这不符合长生者的本愿。而且还有一个潜在的危险,容易成为被他人入侵的人皮VR机。

性爱是片中极微妙又重要的存在,片中的三个主角正是因为对性爱的渴望而铤而走险在穿越中玩新花样,或是女入侵男和女做爱、或是男入侵男和女做爱,双性恋美女马克辛明明怀了被入侵对象马尔科维奇的孩子,而孩子的父亲却是身为女人的洛蒂。最后恼羞成怒却蚀把米的木偶师通过地洞进入了他们孩子的身体,日日觊觎着自己的母亲,怨恨着曾经是自己妻子现在却成了自己另一个妈的洛蒂。这已经不仅仅是跨性别者的焦虑,更是迷失在性爱中的乱伦狂躁。

片中有两段木偶戏最经典,一段是片头木偶师操控木偶,在木偶发现真相后的绝望和醒悟,之后木偶师操控了真人后以真人表演了这一残酷;一段是修女和牧师被分隔在两间屋子,彼此在幻想中做爱。这段性爱暗示了片中所有性爱的悲剧,即被压抑的欲望。人人都无法和自己最心爱的人做爱,爱情不过是一场无望的幻想,阻碍才是我们激情和前进的动力,而拥有不是。

而两个女人潜入马尔科维奇潜意识的一段特效,以其1999年的身份足以和《盗梦空间》中失重电梯一段相媲美。女人在奔跑中从一个房间钻进另一个房间,房间与房间之间连接着不同的方向、时间和空间。整个空间都是马尔科维奇的暗黑童年,这个帮助洛蒂认识到自己真正的性取向和性别的人、这个让马克辛找到自己真爱的人,却彻彻底底被忽略了。一如他的人生,一如他的自我。

这部竖立着软科幻旗帜却探讨着哲学上本我的作品,虽然脑洞大开疯狂新颖,实际上却是悲哀的基调。人们在自我价值否定的前提和偷窥欲的刺激下成为另一个人,入侵者成为原始驱动力本我,对名利和物质的追求是他们探索自我的途径,这幅有钱有名却没有真实存在感的驱壳成为了众多自我人生失败者的渡船。可是活下来的究竟是马尔科维奇还是入侵者?在性格分裂症和跨性别者身上,谁才是真正的本体?庞大的哲学迷思贯穿这部影片,唯一可以知道的是,任何人都逃不开木偶的身份。人生从来不缺怪诞荒唐的闹剧,但缺少真正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是谁的人。

 4 ) 傀儡人生,人生傀儡

装做很懂的B样
装做很懂的B样

电影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出于我们生活的有限性,以及我们精神体验的空乏,把观影者代入不曾有过的场景,延伸其生活的可能性,从而实现达到让观者愉悦的目的,进而让他们为这种愉悦埋单,最终那些制作者实现了其商业性的目的。无论它动作片,恐怖布,言情片,种种的种种。
一种是出于创作者的一种表达需要。这个跟诗人写诗,画家绘画,歌唱家唱歌是一样的道理。无论他表达的是他的思考,或是他的审美,他是以忠诚于自己内心的态度,进行的一种表现。他通过电影来表现他的内在,他也通过受众中那些共鸣者来延伸他的内在,当然这也是那些真诚艺术家的共同特点。
前者是产品,后者是作品。前者给我们的姿态是,瞧一瞧看一看啊,这里这里惊险,有恐怖,有浪漫,快来买啊。 后者的姿态是,这是我的作品,爱看不看。
这样看来,前面似乎像是在说商业片,后者似乎就是那些艺术片。我没说的这么绝对。因为商业片在精益求益的过程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性。而所谓的艺术片,为了创作者的成本,也会一定程度地放低姿态,尽可能迁就更多人的品味,迁就了别人也迁就了自己。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商业性。
《傀儡人生》,我觉得是偏向后者的。
看完这部电影,在情绪上我很兴奋,在思绪上我很混乱。兴奋的是这个电影很意思,王小波他老人家不就说么,人活着就要做些有意思的事。可以说这一系列参与人员做到了。我混乱的是,我隐约感觉到这部电影有很多关于形而上的隐喻,而我并不能完全明晰的感知它们。
以下试作分析,重点在抛砖引玉。


自我迷失•谁是谁的傀儡?
自我迷失•谁是谁的傀儡?

这部电影的隐喻并不单一,比如为什么会一个7楼半,固然有搞笑的目的,不难看出其中对所谓的城市文明之中的衣着光鲜的白领所承受的压抑,揶揄之余不免有点同情。
当然核心是“傀儡”。电影以一个木偶操纵者的身份来呼应傀儡这一主题。
当库萨克学会完全控制马科维奇的时候,库萨克入侵马科维奇的脑袋,占据他的躯体,同时也享受马的名利,同时被马的名利的所俘虏,以至于在基纳要离开她的时候,他也说了,如果我离开马的躯体,我将一无所有,她还会跟我在一起么?
谁能分得清谁是谁的傀儡?

是物欲横流,博大繁杂的世界,使得人自我感觉如此渺小,从而失去应有的最基本的自信。
想想时下的那些沉迷于网游的人,他们不也是借用网络模拟的形式,进行着一种“成为马科维奇”的尝试么?
回过头看,小时候问及理想时,我们总会以这样的句式的回答:我要成为XX一样的人。这个XX可能是爱因斯坦,毕加索,诺贝尔,拿破仑,甚至还有要成为希特勒的。《两三无猜》中,那个就男孩想成为一个暴君,而女孩则想成为一个馅饼。当然这种说法,可能是作为一类人的代指,并不是说要完全成为XX的copy或者clone,但是不难看出这种句式,不经意间已经包含着“为马科维奇”的尴尬取向。
回顾历史上看,越是混乱不堪,越是多灾多难的时代,宗教以及迷信越是盛行。这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道教。其中最终目标就是成仙。仙是什么?所谓是仙,不也就是清心寡欲,出离自我,甚至出离了人类这一种属,而变成一种幻想中一种产物、怪胎。为什么他们要成仙?还不是因为他们不愿真面所要面对的种种么?这本质是什么?逃避!
说到逃避,不难看出那些酗酒,酗烟,嗑药,吸毒的与库萨克们的相同点。那些沉溺于种种能让自己欲痴欲醉,欲死欲仙的所有的逃避,不都是出于对自我以及自我所处环境的背叛么?本质是一致的出离自我。
不过这些出离自我的实现方式不一样罢了。
一种是成为傀儡,什么是傀儡?词典:“偶戏中的木头人;比喻受人操纵,不能自立的人或组织。其关键是被控制。”
一种是成为行尸。剔除了灵魂的皮囊,仅保留了生理层面的存活。与傀儡的区别,就是不受控制。
乍一看来,似乎它要比傀儡自由。错。没有灵魂感知的自由,不能其为自由,那是野兽的自由!也就是说自古以来那些高贵的灵魂,所吟咏的自由是一种相对于人而存在的概念,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有灵魂的人才能够拥有自由。
形式上不自由不一定限制精神上的自由,精神上不自由无所谓形式上的自由。
前者如周文王、李敖、曼德拉,他们在狱中可以著书立说。这说明只要一个人内心是自由的,就没人能囚禁他。后者,不说也罢!那些营营役役,碌碌无为的人,那里不是一抓一大把?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自由,先决条件是精神上的独立。否则,他要么是傀儡,要么是行尸。

看看这个世界有几个人可以言及独立人格,个人意志?能够纯粹地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想自己的事儿?
庸碌的人啊,有谁不是人生的傀儡,有谁的人生不是傀儡人生。
身为傀儡,不免闹剧百出。试看:


傀儡的闹剧
傀儡的闹剧

例如基芙先后两次在同马科维奇做的时候,她到底是同谁在做?我想进一步问一句,她获得的快感到底是来自于谁,这不是对傀儡最大的调侃么?
“我想着钻进别人的脑袋,用他的身体和我爱的人约会,与此同时我的老婆和猩猩一起关在家里的笼子里,这是什么生活啊!”
虽然迪亚兹和库萨克先后都借用马科维奇的肉体,同基芙做过。但是库萨克更可悲。为什么迪亚兹只是借用了马可科维奇的小鸡鸡,库萨克借用的可就不只是小鸡鸡了。库萨克借用的是马科维奇的身体以及“它”代指的一个角色。这个场景,和当年尹志平上小龙女的时候,给她蒙了个纸巾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者仅仅把肉体作为一种表达工具,这跟邻居借个黄瓜没什么区别。后者可就不仅仅是“借用”这么简单了。这背后肉体与灵魂的错位,总是给人以脏兮兮乱伦的感觉。设想有人会这样说么:“伙记啊,你好,我想借用你的肉体来满足一下我的情人的性需求,中不?”。
(严肃点,别笑。丫得,说你呢!我说事呢!)
编剧前后按排了两场戏的对比,着实有点胆大妄为,玩世不恭!我相信他当年写到这里,他肯定沾沾自喜,自以为调戏了整个人类,一个劲地得儿意的笑。肯定比我看电影时笑得还欢。


我是谁?
我是谁?

“昨天我是谁?今天谁是我?”
你问我,我问谁?
做自己吧,“不要让软弱的灵魂成为最后的一道菜”。“倘若生命原本就没有什么意义,而我又除了这无意的生命之外别无选择的,那么它仍然是我最想要的选择。”
所以,“要勇敢地成为你自己”。(此节所引,皆是尼采语)
勇敢地做自己,这样作为一个个体所承受的,才有意义。尤其是我们承受的那些孤独的苦痛,和那些苦痛的孤独。




放在后面的序/废话
放在后面的序/废话

我已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看到了好电影,立马到豆瓣看看豆油们有没有写影评。如果已经有已经写尽我想写的或者是写得很好的,那么我就止笔,把它们顶上去。
到目前,我翻看一下,觉得我想说的,还没有被完全的写出来,于是就有了此文。

 5 ) 性遗忘、冷漠、自我迷失

克雷格和罗蒂的婚姻本身就是一场闹剧,两个人互相之间完全没有任何爱的联系,只是彼此相处只是为了符合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
克雷格在街边的一场带有性暗示的木偶表演,显然是为了印证他的理论“木偶和操偶师的心灵是相通的”,这也为马克辛顺利占据他的心作出了前提设定。
而罗蒂的一生,至少是前半生,完全沉浸于动物的世界,她没有或很少产生对爱欲的幻想,一心扑在关照自己丈夫根本不在乎,不知道名字的黑猩猩、蜥蜴、狗等动物身上,头发蓬乱,衣衫宽大,皮肤干燥(真是委屈了卡梅伦迪亚兹)。直到马克辛出现,她才真正洞悉到自己内心所需要的,她对这个同性的欲望尤其强烈,甚至到了如果不能拥有至少可以毁灭的程度。这使得这个角色从出场时的正常和默默无闻变得丰满充盈,极具爆发力,同时暗示了我们处在这个规矩的社会环境中,往往跟着别人早已设定好的轨迹行进,要是没有“马克辛”这一催化剂出现,我们的人生永远不会反应,永远对命运无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清楚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也不明白到底哪儿才是目标,什么时候会到达终点,总之就是这样平平淡淡行尸走肉地存在。但是,心中某个地方一直有个触媒点,一旦触及,不是爆发就是毁灭。

 6 ) 和电影关系并不大的,Charlie Kaufman 评论

自己以前写的,文章部分链接不能复制过来,请看原文05/02/19

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把Kaufman的电影能找到的都看了(除了01年的 Human Nature )。虽然有EMULE的帮助,但是显然他的电影并没有那么受欢迎,因为每次都要排1000多的队,也辛苦了我电脑。

Kaufamn 的电影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型的那种,据说很像Woddy Allan,但是我没看过他的,所以不好比。所谓的“知识分子式”的,说的是里面虽然没有很深奥的对话,但是多数人肯定看了一半就不愿看下去,因为每个字都懂,但是就是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如果就把它当作喜剧来看,似乎又没有那么爆笑,说文艺片吧,片片又有那么许多神经兮兮的演员,还偏偏全都是大牌,你说这叫什么呢?

从99年的 Being John Malkovich (变脑),到02年的 Adaptation.(改编剧本/兰花贼) ,然后是03年的 Confessions of a Dangerous Mind(神经杀手/危险思想自白) 和去年的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王牌冤家/暖暖内含光/无暇心灵的永恒阳光) ——甚至名字都是越来越长!虽然四部电影各自所表述的东西并不同,但是有一个主题是共通的,就是焦虑。在这些电影中,你无时无刻都可以感受到作为编剧的他在写下那些对话时刻的窃笑,又或是某种对自己的嘲讽。从《变脑》中对于操纵和被操纵的恐惧,到《兰花贼》中现实和幻想的混淆,然后是《自白》中坚持艺术还是走向通俗的摇摆,然后《王牌冤家》中理想爱情和现实的苦恼。这可以看作是一种作者对自身焦虑的发泄,只是换了不同的花样。

除了最后一部影片以外,Kaufman的电影总是借着一个好像很浅显的故事,然后你看着看着发现它逐渐不是那么回事情了。他既懂得用通俗的手法来娱乐大众,到最后也不忘记摆你一道,原来我要说的你都没看懂呢!事实上,比如根据 黃香瑤,她认为Kaufman始终徘徊在着条道路的两边,他知道自己如果做一个很俗套的好莱坞编剧肯定会大卖,但是又不断地考问自己,我真地要这样吗?这一点在《兰花贼》中又过很明显地显露,凯奇所分别扮演地双胞胎,弟弟是个没什么脑子的人,一心想要写出个大HIT的关于连环杀人的剧本,哥哥是个饱有学问的成名编剧,正在为改编剧本而发愁。当弟弟问哥哥对他的剧本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哥哥随口说出了一些最俗套的桥段,没想到,竟然真的把着卖出了几百万!这既是对好莱坞的那种知识分子式的嘲弄,也是对自身处境所开的玩笑。到了《自白》中, Sam Rockwell 所扮演的电视制作人,既想继续做他那毫无营养的电视节目,但是在 George Clooney 的劝说下又挣扎在“Do the right thing”的感召之下。他总是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就是想得太多,来回摇摆,于是图增烦恼,但是也笑料百出。Kaufman很善于开自己的玩笑 ——同样也是知识分子式的。那种隐藏在文字之下一点点的玩笑,稍微一发现,然你回味无穷。

他的电影还然人看不懂的一点是,他老是喜欢改编人家的东西,然后把内容掏空,又把自己的喜好全部塞进去,让你觉得似是而非。就好像改编自《The Orchid Thief》的《兰花贼》,就是描述他自己在改编这个剧本的过程中,发现根本就没有办法把这样的小说变成一个剧情片,于是,他把自己写进了故事里。《自白》则是改编自一部荒诞的自传,正好适合他把危险的杀手工作作为艰难的艺术之路的暗喻。这些如果不是看了几遍电影,或者有了解背景材料,有多少人会知道呢?——但这恰恰又是吸引人的地方。好像所有的影迷都又考据癖,喜欢一遍又一遍地看一部影片,而你每看一遍他的电影,会发现从剧情的一开始,他就给你铺下了一层又一层的迷网,要一点点剥开,才会发现他真正想要表达的。然受这时候他就说“看懂啦?那你现在就跟我一样喽”在那些看起来毫不相干,零落不全的细节之下,其实是他早就不安和恐慌。但是又都是通过荒诞的喜剧所表现出来。这恐怕就是我所讲的知识分子气了。

这恐怕就是一个天才的命运了,他聪明,有才华,但是又不断怀疑自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每当他又一次地审视自己地时候,却给观众留下了一部部地佳作。我想Kaufman地观众肯定大都是有学识地知识分子,要不也是大学生,否则很难相信有人会愿意挖那么深来理解他地电影。他的影片表现了深深埋藏在这些人心中的焦虑和彷徨,之所以你会笑,是因为你和他一样。

地址是:http://makzhou.blogbus.com/logs/2005/02/1023494.html

 短评

半小时的地方才看懂……查理·考夫曼真是天才编剧!

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好本子,影片布满丰富的隐喻和意象。好奇心、偷窥欲已满足XD,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了通往某人大脑的秘道,你会怎样?想起红辣椒中梦境场景,想起博尔赫斯环形废墟。可能是今天太热了,没有被电影气氛整个包围,不过仍然推荐感受一下此片,推荐语是马科维奇,马尔科维!奇马尔科?维奇马,尔科维!

6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推荐

囧。。。伕妻愛上同一個女人。。。還搶。。。

7分钟前
  • 力荐

查理·考夫曼无疑是一个天才编剧,他将无数隐喻灌注在了这部黑色喜剧中,并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呈现了出来。操纵与被操纵这组贯穿影片始终的关系极为精准地暗示了现实中人们的处境,包括那个极为促狭的七楼半也都是对憋屈人生的真实写照,其中最令人叫绝的无疑是马尔科维奇的自我窥视,妙到不寒而栗。

8分钟前
  • 超cute侠
  • 力荐

考夫曼电影长片编剧处女作,充满恶趣味的神剧本,只能想到马尔科维奇自己进入自己大脑的那个情节,往后就放弃猜情节专心看片片了。精彩段落除了上面这个还有两个妹子在马尔科维奇不同层面的潜意识的追逐戏([盗梦空间]果断是从这儿来的)。设定不甚圆不过没关系,考夫曼就是牛逼。

12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你永远不是你自己,所谓“自己”,是一个伪命题。

1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肉身借你,表情抒爱,长命百岁。存在主义是一件虚幻的事情,我是谁?躲在我眼神后面的是谁?我又是寄生在谁的神经中枢?又或者,这根本不配称为傀儡的人生,因为我根本就是人生的傀儡。

20分钟前
  • JulyChan
  • 还行

其实挺好看的,想法也好,就是越往后导演越不知道该抓什么主题了。尤其是结尾,算是有些失望

2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木偶在聚光灯下跳起名为自由的舞蹈,命运在云端之上奏起名为轮回的乐章。孤独和欲望在虚无的两端相互试探,天真与狂野和在真实的尽头彼此凝望。如果全部的喜怒哀乐都是廉价的身不由己,如果所有的爱恨悲欢都是约定的无可奈何,那隐秘的丝线就悬挂在眼前,我已耗尽所有的热情去分辨,却只抓住一捧破碎的阳光。真不愧是天才编剧查理考夫曼,如果本片是1,那么穆赫兰道就是0,林奇试图在千丝万缕的破碎中传递一种完整,而查理考夫曼恰恰相反,他用一种完整表达无所不在的破碎。从肉体支配,到意识入侵,再到灵魂寄生,这是一种无孔不入的,超越轮回的“意识宿命论”,从玄学上讲,是一生万物,从哲学上讲,你就是我,我们互相操纵,彼此吸引,共同孕育,最后化成彼此潜意识里的某个念头,这是多么疯狂而荒谬的事情!如此牛逼的剧本再过多少年也不会被遗忘。

27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1.看过的最爆笑的电影之一,幽默指数满分。2.想象力已然突破天际,如果有"生命中绝不可错过的电影",本片肯定当之无愧。3.尽管查理·考夫曼(编剧)脑洞大开到几乎难以收尾,但本片内涵的多义性足以弥补这个缺点,关于自我的本质、精神与肉体、人格与潜意识、社会规训与压迫......4.细节到位。(9.5/10)

3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每个人的脑袋里都住了很多人

33分钟前
  • 单线程青年
  • 推荐

刚开始觉得节奏很好,思路很清晰,越往后,越觉得导演什么都想交代,最后一锅端,大杂烩,没了。亮点就在于营造一个奇幻的方式,让人去窥视人。满足自己的私欲。

36分钟前
  • 软蛋黄
  • 还行

电影的魅力几乎都来自于诡异惊人的剧本,轻微的实验性质和不出彩的导演技术都是电影的跛脚点。影片在一些时刻令人抓狂,让观众感觉有人可以进入自己的大脑。它暗含着一个强大的哲学问题,我们的意识究竟源于自己还是仅为一群外来意识的集合,这个问题掩盖了所有角色。

39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如果七楼半的低头哈腰是人生常态,那它与自我觉醒的煎熬之间的那扇小门,究竟是捷径,还是毁灭之路。

41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

45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真是奇妙的观影体验。。怪异又科幻,有趣又烧脑,是一种看完想领悟出什么但是又无从想起的感觉

47分钟前
  • bay135
  • 推荐

太先锋了,无论是场设还是世界观。“套娃”式世界中“我”的意识,喻体本体论,人灵肉间的剥离和情感断层,控制与反控制,身份质疑,简直什么凡世间的作用力都有了。然而如同所有考夫曼作品一样,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编剧立场在影像建立上过于留痕,故事功能性有所丧失。

51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哲学的魅力在于开放的不确定性 一旦把它定义了便显得廉价。像这电影 前大部分都在探讨人与人的联系 从一个洞口可以进入另一个人那么你是自己还是进入的那个人?结合男主的扯线木偶整个设定就很有趣了 但是老板解释自己是多重性命后开始主题就散了 加上蹩脚的三角恋就更迷了 哲学啊 还是纯粹点好。

56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木偶师操纵木偶一样操控着马尔科维奇的意识,攫取名利成就,在取代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自我……如果世界上存在某个秘密通道通往查理·考夫曼的大脑,花光运气也要爬进去一探究竟,各种颠覆眼界的奇思妙想肯定不负众望。好在我们不用真的爬,因为他还有电影。

1小时前
  • 喻鸣
  • 推荐

好哲学,还是我想深了?

1小时前
  • 扭腰客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